CN101532748A - 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2748A
CN101532748A CN200910020152A CN200910020152A CN101532748A CN 101532748 A CN101532748 A CN 101532748A CN 200910020152 A CN200910020152 A CN 200910020152A CN 200910020152 A CN200910020152 A CN 200910020152A CN 101532748 A CN101532748 A CN 101532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ly
increased
absorber
solution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20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20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27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2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2748A/zh
Priority to CN2010101670286A priority patent/CN101832676B/zh
Priority to US13/263,743 priority patent/US875694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00491 priority patent/WO201011863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4Heat pumps of the sorp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0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属热泵技术领域。在低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节流阀或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将连通吸收器的浓溶液管路改为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新增闪蒸器再有浓溶液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连通吸收器,或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自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介质管路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吸收器,新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相应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增加部件相应得到三级高温热泵、多端供热高温热泵和回热型高温热泵等。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余热利用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具有比较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利用热泵将余热的温度提高到用户需求的水平是实现节能的首要条件。在余热资源很丰富的场合,若余热的温度相对较低,或是用户的用热温度要求相对较高,供热温度相对较低的低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供热温度不能满足用户要求,此时需要采用能够实现更高温度的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以余热资源和环境之间的温差为驱动力,这种温差相对较小,那么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以尽可能合理的流程和简单的结构得到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过多的传热环节不仅会导致热泵机组结构和流程的复杂,也会较大程度地影响热泵机组对余热温度的提升效果,因此减少余热在提升过程中的传热环节、特别是减少中间传热环节,既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余热温度,也有助于进一步简化热泵结构。
本发明以大幅度提升余热温度、简化热泵结构和减少传热环节为前提,提出了一种提高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并以已有供热温度相对较低的热泵机组为基础得到了系列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首先提供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然后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已有的供热温度相对较低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相应的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是这样的:以低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为基础,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节流阀或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采用新增冷剂液泵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或采用新增节流阀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和同时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改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后新增闪蒸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后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新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在低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第一阶段的温度提升后在吸收器内形成的热负荷,一部分用于加热流经吸收器的溶液并借助于新增闪蒸器释放出冷剂蒸汽形成浓溶液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另一部分用于加热流经吸收器的冷剂液形成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的浓溶液吸收进入其内的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从而实现余热温度第二阶段的提升。
将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应用于已有供热温度相对较低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可分别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或多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和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冷剂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采用新增冷剂液泵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或采用新增节流阀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和同时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后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改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后新增闪蒸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新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供热温度相对较低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完成余热温度的第一阶段提升、并通过吸收器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和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提供给新增闪蒸器、产生浓溶液向新增吸收器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部件完成余热第二阶段的温度提升,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闪蒸器、第二溶液泵或/和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以吸收器为供热端的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采用新增冷剂液泵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或采用新增节流阀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和同时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后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改为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后新增闪蒸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新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完成余热温度的前期提升、并通过吸收器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和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提供给新增闪蒸器、产生浓溶液向新增吸收器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部件完成余热温度的后期提升,得到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或/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冷剂液泵、节流阀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的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采用新增冷剂液泵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或采用新增节流阀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和同时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后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高压发生器或低压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或/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改为高压发生器或低压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或/和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后新增闪蒸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新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完成余热温度的前期提升、并通过吸收器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和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提供给新增闪蒸器、产生浓溶液向新增吸收器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部件完成余热温度的后期提升,得到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冷剂液泵、节流阀或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的、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采用新增冷剂液泵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或采用新增节流阀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或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和同时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或连通吸收-蒸发器相应修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连通吸收-蒸发器、或改为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和同时将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连通吸收-蒸发器修改为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新增节流阀连通吸收-蒸发器;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后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改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后新增闪蒸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新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完成余热温度的前期两级提升、并通过吸收器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和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提供给新增闪蒸器、产生浓溶液向新增吸收器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部件完成余热温度的后期提升,得到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前面所述的各种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第二闪蒸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节流阀或新增第二冷剂液泵、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或采用新增第二冷剂液泵并将新增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冷剂液泵连通新增吸收器后新增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或采用新增第二节流阀并将新增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新增吸收器后新增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和同时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吸收器或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新增第二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第二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后新增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与新增第二闪蒸器,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改为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与新增第二闪蒸器后新增第二闪蒸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吸收器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第二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新增第二吸收器提供和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提供给新增第二闪蒸器、产生浓溶液向新增第二吸收器提供,进入新增第二吸收器的浓溶液吸收来自新增吸收器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部件完成余热温度的再次提升,得到相应的三级或多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6.在前面所述的各种溶液串联循环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或增加再增吸收器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或再增加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溶液调节阀;①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形成的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时,自新增闪蒸器经新增溶液泵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再增吸收器后再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自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闪蒸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节流阀或新增第二冷剂液泵、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形成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时,自新增第二闪蒸器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再增吸收器后再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自吸收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②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形成的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溶液调节阀时,自新增闪蒸器经新增溶液泵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新增溶液调节阀连通再增吸收器后再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并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的管路改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再增溶液热交换器、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自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闪蒸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节流阀或新增第二冷剂液泵、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形成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溶液调节阀时,自新增第二闪蒸器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溶液调节阀连通再增吸收器后再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并将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的管路改为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再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自蒸发器或吸收器或吸收-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7.在前面所述的各种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①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方式,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形成的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泵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再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与再增闪蒸器,自吸收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再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闪蒸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节流阀或新增第二冷剂液泵、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形成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泵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再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与再增闪蒸器,自新增吸收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再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②采用溶液串联循环方式,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形成的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泵、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第二溶液泵,将新增闪蒸器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改为新增闪蒸器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与再增闪蒸器、再增闪蒸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与再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吸收器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第二溶液泵连通新增吸收器,自吸收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再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冷剂液泵或新增节流阀、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二闪蒸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节流阀或新增第二冷剂液泵、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形成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泵、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第二溶液泵,将新增第二闪蒸器经新增第二溶液泵、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改为新增第二闪蒸器经新增第二溶液泵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与再增闪蒸器、再增闪蒸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与再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吸收器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第二溶液泵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自新增吸收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再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再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不同在于:①溶液循环方式不同——图1中采用溶液独立循环,而图2中采用溶液串联循环;②图2中采用了新增节流阀,冷凝器经冷剂液泵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吸收器;而图1中采用了新增冷剂液泵,蒸发器经冷剂液泵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吸收器。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的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的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的串联溶液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6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的串联溶液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与图5所示的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①溶液循环方式不同——图5中采用溶液独立循环,而图6中采用溶液串联循环;②图5中的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采用了第二溶液泵,低压发生器通过第二溶液泵连通高压发生器;而图6中的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采用了第二溶液热交换器,高压发生器通过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的并联溶液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的并联溶液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的单发生器型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单发生器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的单发生器型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单发生器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0与图9所示的相比,除了采用的溶液循环方式不同之外,二者的不同之处还有——①图9中的两级热泵采用了节流阀,而图10中的两级热泵采用了第二冷剂液泵;②图9中采用了新增冷剂液泵,图10中采用了新增节流阀。
图11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的单发生器型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单发生器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与图10所示的相比,图11中新增节流阀位于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的管路上,而图10中新增节流阀位于冷凝器连通蒸发器的管路上。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它以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在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为基础,再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方式得到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3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它以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在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为基础,再采用溶液串联循环方式得到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5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6是在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相邻低温供热端所形成的两端供热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7也是在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相邻低温供热端所形成的两端供热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与图16所示的相比,图17中的相邻低温供热端是增加了再增吸收器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的结果,而图16中的相邻低温供热端是增加了增吸收器、再增溶液调节阀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
图18是在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相邻低温供热端所形成的两端供热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9是在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相邻低温供热端所形成的两端供热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与图18所示的相比,二者增加的部件不同。
图20是在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相邻低温供热端所形成的两端供热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1是在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相邻低温供热端所形成的两端供热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2是在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回热流程所形成的回热型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3也是在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回热流程所形成的回热型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与图22所示的相比较,图23中回热流程采用了串联溶液循环,而图22中的回热流程则是采用了溶液独立循环。
图24是在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回热流程所形成的回热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5是在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回热流程所形成的回热型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6是在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了回热流程所形成的回热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中,1—新增闪蒸器,2—新增吸收器,3—新增溶液泵,4—新增冷剂液泵,5—新增溶液热交换器,6—新增节流阀,7—新增第二闪蒸器,8—新增第二吸收器,9—新增第二溶液泵,10—新增第二节流阀,11—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新增第二冷剂液泵。
图1-图4、图12-图13、图16-图19、图22-图24中,A1—发生器,B1—冷凝器,C1—蒸发器,D1—吸收器,E1—溶液泵,F1—冷剂液泵,G1—溶液热交换器,H1—第二吸收器,I1—闪蒸器,J1—第二溶液泵,K1—第三溶液泵,L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图5-图8、图14-图15、图20、图25中,A2—高压发生器,B2—低压发生器,C2—冷凝器,D2—蒸发器,E2—吸收器,F2—溶液泵,G2—第二溶液泵,H2—冷剂液泵,I2—节流阀,J2—溶液热交换器,K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图9-图11、图21、图26中,A3—发生器,B3—冷凝器,C3—蒸发器,D3—吸收-蒸发器,E3—吸收器,F3—溶液泵,G3—冷剂液泵,H3—节流阀,I3—溶液热交换器,J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3—第二冷剂液泵。
图16-图21中,a1—再增吸收器,b1—再增溶液热交换器,c1—再增溶液调节阀。
图22-图26中,a2—再增闪蒸器,b2—再增吸收器,c2—再增溶液泵,d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e2—再增第二溶液泵。
其中,D1、E2和E3为低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的原有吸收器,再增加新增部件形成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后,D1、E2和E3除用于加热溶液外,还承担将流经其内的冷剂液加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已变化为吸收-蒸发器;但为了体现其原有的身份与作用,在本发明中仍称之为吸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和溶液热交换器G1所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将吸收器D1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自蒸发器C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连通吸收器D1后吸收器D1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吸收器D1与新增闪蒸器1,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1,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a)完成余热温度第一级提升的单级热泵流程——吸收器D1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G1进入发生器A1、在流经发生器A1的余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发生器A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E1、溶液热交换器G1进入吸收器D1;自发生器A1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后经冷剂液泵F1进入蒸发器C1、被流经蒸发器C1的余热介质加热形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D1提供;进入吸收器D1的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C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器D1并用于余热温度第二级提升的另一路溶液和另一路冷剂液,从而完成单级热泵流程;(b)完成余热温度第二级温度提升的第二级热泵流程——新增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流经吸收器D1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出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2;自新增闪蒸器1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后经冷剂液泵F1、蒸发器C1、新增冷剂液泵4后流经吸收器D1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从而完成余热温度的第二级提升,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自新增闪蒸器1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溶液浓度高于自发生器A1进入吸收器D1的溶液浓度,自吸收器D1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的温度高于自蒸发器C1进入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的温度,从而使得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温度比吸收器D1的放热温度大幅度提高。
图2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和溶液热交换器G1所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和新增节流阀6,将吸收器D1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吸收器D1后吸收器D1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将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蒸发器C1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新增节流阀6连通蒸发器C1,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发生器A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E1、溶液热交换器G1连通吸收器D1改为发生器A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E1、溶液热交换器G1依次连通吸收器D1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D1,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1,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吸收器D1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G1进入发生器A1、在流经发生器A1的余热介质加热下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发生器A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E1、溶液热交换器G1流经吸收器D1吸热而部分汽化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出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2,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吸收器D1、吸收来自蒸发器C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自发生器A1和新增闪蒸器1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经冷剂液泵F1后分成两路——一路再经新增节流阀6进入蒸发器C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D1提供、被溶液吸收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器D1的溶液和冷剂液,另一路流经吸收器D1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溶液由发生器A1进行第一次浓度提升和由吸收器D1与新增闪蒸器1进行第二次浓度提升,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由吸收器D1加热完成,新增吸收器2的供热温度高于吸收器D1的供热温度,从而实现余热温度的两级提升,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3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第二吸收器H1、闪蒸器I1、第二溶液泵J1、第三溶液泵K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1组成、以吸收器D1为供热端的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和新增节流阀6,将吸收器D1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吸收器D1后吸收器D1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将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蒸发器C1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新增节流阀6连通蒸发器C1,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闪蒸器I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J1、溶液热交换器G1连通吸收器D1改为闪蒸器I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J1、溶液热交换器G1依次连通吸收器D1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D1,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1,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介质流经发生器A1加热自第二吸收器H1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1进入发生器A1的稀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发生器A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E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1流经第二吸收器H1吸热而部分汽化后进入闪蒸器I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闪蒸器I1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J1、溶液热交换器G1再流经吸收器D1吸热而部分汽化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2;进入冷凝器B1的三部分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后经冷剂液泵F1分成两路——一路再经新增节流阀6进入蒸发器C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分别向吸收器D1和第二吸收器H1提供,另一路直接流经吸收器D1吸热汽化后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吸收器D1、吸收来自蒸发器C1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另一路流经吸收器D1的溶液和流经吸收器D1的冷剂液,吸收器D1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G1与第三溶液泵K1进入第二吸收器H1、吸收来自蒸发器C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第二吸收器H1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1进入发生器A1;第二吸收器H1的放热用于单级流程中对溶液的进一步加热,吸收器D2的放热用于第二级流程中溶液的加热和冷剂液的汽化,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用于被加热介质的热需求,得到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4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第二吸收器H1、闪蒸器I1、第二溶液泵J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1组成、以吸收器D1为供热端的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和新增节流阀6,将吸收器D1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吸收器D1后吸收器D1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将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蒸发器C1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新增节流阀6连通蒸发器C1,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吸收器D1与新增闪蒸器1,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1,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介质流经发生器A1加热自第二吸收器H1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1进入发生器A1的稀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发生器A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E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1进入第二吸收器H1、吸收来自蒸发器C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1回到发生器A1;流经第二吸收器H1的溶液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闪蒸器I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J1与溶液热交换器G1进入吸收器D1、吸收来自蒸发器C1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和冷剂液,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G1后流经第二吸收器H1吸热;流经吸收器D1的溶液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2、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再流经吸收器D1吸热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进入冷凝器B1的三部分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后经冷剂液泵F1分成两路——一路再经新增节流阀6进入蒸发器C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分别向吸收器D1和第二吸收器H1提供,另一路直接流经吸收器D1吸热汽化后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第二吸收器H1的放热用于单级流程中对溶液的进一步加热,吸收器D2的放热用于第二级流程中溶液的加热和冷剂液的汽化,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用于被加热介质的热需求,得到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本实例中,采用新增冷剂液泵4替代新增节流阀6时,由蒸发器C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连通吸收器D1后吸收器D1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
图5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A2、低压发生器B2、冷凝器C2、蒸发器D2、吸收器E2、溶液泵F2、第二溶液泵G2、冷剂液泵H2、节流阀I2和溶液热交换器J2所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和新增节流阀6,将吸收器E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C2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H2连通吸收器E2后吸收器E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将冷凝器C2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H2连通蒸发器D2改为冷凝器C2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H2、新增节流阀6连通蒸发器D2,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吸收器E2与新增闪蒸器1,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C2,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介质流经高压发生器A2加热自低压发生器B2经第二溶液泵G2进入高压发生器A2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向低压发生器B2提供,高压发生器A2的浓溶液经溶液泵F2与溶液热交换器J2进入吸收器E2、吸收来自蒸发器D2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和冷剂液,吸收器E2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J2进入低压发生器B2、被来自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加热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C2提供,用作低压发生器B2驱动热介质的冷剂蒸汽放热后成冷剂液、经节流阀I2进入冷凝器C2;进入冷凝器C2的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放热于冷却介质后经冷剂液泵H2与新增节流阀6进入蒸发器D2、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E2提供;流经吸收器E2的溶液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C2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2,自新增闪蒸器1进入冷凝器C2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经冷剂液泵H2后流经吸收器E2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E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后再流经吸收器E2吸热;双效流程中吸收器E2的放热用于满足第二级流程中溶液和冷剂液的加热,新增吸收器2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高温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6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A2、低压发生器B2、冷凝器C2、蒸发器D2、吸收器E2、溶液泵F2、冷剂液泵H2、节流阀I2、溶液热交换器J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所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将吸收器E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C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连通吸收器E2后吸收器E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低压发生器B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和溶液热交换器J2连通吸收器E2改为低压发生器B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和溶液热交换器J2依次连通吸收器E2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E2,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C2,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介质流经高压发生器A2加热自吸收器E2经溶液热交换器J2进入高压发生器A2的溶液释放出冷剂蒸汽向低压发生器B2提供,高压发生器A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进入低压发生器B2、被来自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加热释放出冷剂蒸汽向冷凝器C2提供,用作低压发生器B2驱动热介质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后经节流阀I2进入冷凝器C2,低压发生器B2的浓溶液经溶液泵F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和溶液热交换器J2再流经吸收器E2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C2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2、吸收来自吸收器E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吸收器E2、收来自蒸发器D2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和冷剂液,吸收器E2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J2进入高压发生器A2;进入冷凝器C2的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放热于冷却介质后分成两路——一路经冷剂液泵H2进入蒸发器D2、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E2提供,另一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后流经吸收器E2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双效流程中吸收器E2的放热用于满足第二级流程中溶液和冷剂液的加热,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用于被加热介质的热需求,得到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高温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7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A2、低压发生器B2、冷凝器C2、蒸发器D2、吸收器E2、溶液泵F2、第二溶液泵G2、冷剂液泵H2、节流阀I2、溶液热交换器J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所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将吸收器E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蒸发器D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连通吸收器E2后吸收器E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吸收器E2与新增闪蒸器1,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C2,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介质流经高压发生器A2加热自吸收器E2经溶液热交换器J2进入高压发生器A2的溶液释放出冷剂蒸汽向低压发生器B2提供,高压发生器A2的浓溶液经溶液泵F2、溶液热交换器J2进入吸收器E2;来自高压发生器A2的冷剂蒸汽流经低压发生器B2、加热自吸收器E2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进入低压发生器B2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C2提供,低压发生器B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G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进入吸收器E2,用作低压发生器B2驱动热介质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后经节流阀I2进入冷凝器C2;进入冷凝器C2的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放热于冷却介质后经冷剂液泵H2进入蒸发器D2、吸热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E2提供,进入吸收器E2的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D2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和冷剂液;流经吸收器E2的溶液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C2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2,而自新增闪蒸器1进入冷凝器C2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经冷剂液泵H2后流经吸收器E2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E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后再流经吸收器E2吸热;双效流程中吸收器E2的放热用于满足第二级流程中溶液和冷剂液的加热,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用于被加热介质的热需求,得到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高温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8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A2、低压发生器B2、冷凝器C2、蒸发器D2、吸收器E2、溶液泵F2、第二溶液泵G2、冷剂液泵H2、节流阀I2、溶液热交换器J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所组成的溶液并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将吸收器E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蒸发器D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连通吸收器E2后吸收器E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高压发生器A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2、溶液热交换器J2连通吸收器E2改为高压发生器A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2、溶液热交换器J2依次连通吸收器E2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E2,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C2,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与图7所示的不同之处在于,图7中采用了溶液独立循环——用于余热温度提升第一级流程(双效流程)的溶液和用于余热温度提升第二级流程的溶液各自进行独立的循环,而图8中采用了串联溶液循环——高压发生器A2的浓溶液经溶液泵F2、溶液热交换器J2后流经吸收器E2吸热部分汽化进入新增闪蒸器1,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吸收器E2,吸收器E2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J2进入高压发生器A2;其余流程二者一致。
在图8所示的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也可采用以下两种连接方式:
①将低压发生器B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G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连通吸收器E2改为低压发生器B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G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依次连通吸收器E2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E2。
②将高压发生器A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2、溶液热交换器J2和低压发生器B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G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分别连通吸收器E2改为高压发生器A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2、溶液热交换器J2和低压发生器B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G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进行汇合后再依次连通吸收器E2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E2。
图9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得到的单发生器型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单发生器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3、冷凝器B3、蒸发器C3、吸收-蒸发器D3、吸收器E3、溶液泵F3、冷剂液泵G3、节流阀H3、溶液热交换器I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所组成的、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将吸收器E3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蒸发器C3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连通吸收器E3后吸收器E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发生器A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3、溶液热交换器I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连通吸收器E3改为发生器A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3、溶液热交换器I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依次连通吸收器E3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E3,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3,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介质流经发生器A3加热由吸收-蒸发器D3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I3进入发生器A3的稀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3提供,发生器A3的浓溶液经溶液泵F3、溶液热交换器I3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再流经吸收器E3吸热部分汽化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G3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2吸收来自吸收器E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吸收器E3、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D3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和冷剂液,吸收器E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进入吸收-蒸发器D3、吸收来自蒸发器C3的冷剂蒸汽并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E3提供,吸收-蒸发器D3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I3进入发生器A3;来自发生器A3和新增闪蒸器1的冷剂蒸汽在冷凝器B3内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经冷剂液泵G3后分成两路——一路流经吸收-蒸发器D3吸热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E3提供,另一路再经节流阀H3进入蒸发器C3、一部分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吸收-蒸发器D3提供而另一部分再经新增冷剂液泵4后流经吸收器E3、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单发生器两级流程中吸收器E3的放热用于满足余热提升的第三级流程的溶液和冷剂液的加热需求,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用于满足被加热介质的热需求,得到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0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的单发生器型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单发生器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3、冷凝器B3、蒸发器C3、吸收-蒸发器D3、吸收器E3、溶液泵F3、冷剂液泵G3、溶液热交换器I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和第二冷剂液泵K3所组成的、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和新增节流阀6,将吸收器E3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3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G3连通吸收器E3后吸收器E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将冷凝器B3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G3连通蒸发器C3改为冷凝器B3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G3与新增节流阀6连通蒸发器C3,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吸收器E3与新增闪蒸器1,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3,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介质流经发生器A3加热由吸收-蒸发器D3经溶液热交换器I3进入发生器A3的稀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3提供,发生器A3的浓溶液经溶液泵F3、溶液热交换器I3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进入吸收器E3、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D3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吸收器E3的溶液和冷剂液,吸收器E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进入吸收-蒸发器D3、吸收来自蒸发器C3的冷剂蒸汽并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E3提供,吸收-蒸发器D3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I3进入发生器A3;流经吸收器E3的溶液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3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2吸收来自吸收器E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后流经吸收器E3吸热;来自发生器A3和新增闪蒸器1的冷剂蒸汽在冷凝器B3内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经冷剂液泵G3后分成两路——一路经新增节流阀6进入蒸发器C3后一部分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吸收-蒸发器D3提供而另一部分再经第二冷剂液泵K3后流经吸收-蒸发器D3吸热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E3提供,另一路流经吸收器E3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单发生器两级流程中吸收器E3的放热用于满足余热提升的第三级流程的溶液和冷剂液的加热需求,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用于满足被加热介质的热需求,得到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1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的单发生器型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单发生器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3、冷凝器B3、蒸发器C3、吸收-蒸发器D3、吸收器E3、溶液泵F3、冷剂液泵G3、溶液热交换器I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和第二冷剂液泵K3所组成的、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和新增节流阀6,将吸收器E3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蒸发器C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K3连通吸收器E3后吸收器E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将蒸发器C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K3连通吸收-蒸发器D3修改为蒸发器C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K3、新增节流阀6连通吸收-蒸发器D3,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吸收器E3与新增闪蒸器1,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3,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与图10所示的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冷剂液的流程上——图11中为冷凝器B3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G3进入蒸发器C3后分成两路——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向吸收-蒸发器D3提供,另一路再经第二冷剂液泵K3后一部分流经吸收器E3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而另一部分再经新增节流阀6后流经吸收-蒸发器D3吸热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E3提供;其余流程二者一致。
图12所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和新增节流阀6组成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节流阀10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将新增吸收器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将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依次连通吸收器D1与新增吸收器2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新增第二节流阀10依次连通吸收器D1与新增吸收器2,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第二闪蒸器7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后新增第二吸收器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闪蒸器7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1,新增第二吸收器8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三级流程是这样进行的:自新增第二吸收器8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的稀溶液流经第二级流程中的新增吸收器2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新增第二闪蒸器7、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新增第二闪蒸器7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新增第二吸收器8、吸收来自新增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自新增第二闪蒸器7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剂液经冷剂液泵F1后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第二吸收器8提供;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用于满足实现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三级流程中溶液和冷剂液的加热,新增第二吸收器8用于满足被加热介质的热需求,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3所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和新增冷剂液泵4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组成、溶液独立循环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节流阀10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将新增吸收器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将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蒸发器C1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新增第二节流阀10连通新蒸发器C1,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改为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新增第二闪蒸器7后新增第二闪蒸器7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吸收器8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第二闪蒸器7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1,新增第二吸收器8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三级流程是这样进行的:溶液自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再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部分汽化进入新增第二闪蒸器7、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新增第二闪蒸器7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新增第二吸收器8、吸收来自新增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第二吸收器8的稀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新增吸收器2、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和冷剂液;自新增第二闪蒸器7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剂液经冷剂液泵F1后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第二吸收器8提供;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用于满足实现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三级流程中溶液和冷剂液的加热,新增第二吸收器8用于满足被加热介质的热需求,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4所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由高压发生器A2、低压发生器B2、冷凝器C2、蒸发器D2、吸收器E2、溶液泵F2、第二溶液泵G2、冷剂液泵H2、节流阀I2、溶液热交换器J2、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和新增节流阀6组成的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节流阀10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将新增吸收器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C2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H2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将冷凝器C2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H2依次连通吸收器E2与新增吸收器2改为冷凝器C2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H2、新增第二节流阀10依次连通吸收器E2与新增吸收器2,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第二闪蒸器7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后新增第二吸收器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闪蒸器7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C2,新增第二吸收器8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三级流程是这样进行的:自新增第二吸收器8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的稀溶液流经第二级流程中的新增吸收器2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新增第二闪蒸器7、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C2提供,新增第二闪蒸器7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新增第二吸收器8、吸收来自新增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自新增第二闪蒸器7进入冷凝器C2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剂液经冷剂液泵H2后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第二吸收器8提供;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用于满足实现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三级流程中溶液和冷剂液的加热,新增第二吸收器8用于满足被加热介质的热需求,得到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5所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由高压发生器A2、低压发生器B2、冷凝器C2、蒸发器D2、吸收器E2、溶液泵F2、第二溶液泵G2、冷剂液泵H2、节流阀I2、溶液热交换器J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和新增节流阀6组成的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和新增第二冷剂液泵12,将新增吸收器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蒸发器D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冷剂液泵12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改为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新增第二闪蒸器7后新增第二闪蒸器7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吸收器8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第二闪蒸器7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C2,新增第二吸收器8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三级流程是这样进行的:自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再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部分汽化进入新增第二闪蒸器7、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C2提供,新增第二闪蒸器7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新增第二吸收器8、吸收来自新增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第二闪蒸器8的稀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新增吸收器2、吸收来自吸收器E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溶液和冷剂液;自新增第二闪蒸器7进入冷凝器C2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剂液经冷剂液泵H2、新增节流阀6、蒸发器D2、新增第二冷剂液泵12后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第二吸收器8提供;新增吸收器2的放热用于满足实现余热温度提升的第三级流程中溶液和冷剂液的加热,新增第二吸收器8用于满足被加热介质的热需求,得到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图15所示的各具体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都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它们均体现了该方法的实质和具体应用对象。本发明各实例中,吸收器的热负荷为原有低温热泵流程对余热完成温度提升后所形成,其从提高溶液浓度和提高冷剂蒸汽温度两方面着手,产生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提供给新增吸收器,并结合新增闪蒸器完成对溶液加热使其释放冷剂蒸汽后形成浓溶液用于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在实现这两方面目的的过程中,余热温度提升幅度大,这使得热泵机组利用余热资源的能力高;传热环节少,流程与结构简单,这使得热泵机组的制造成本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这些都体现了本发明所具有的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图16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a1、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和再增溶液调节阀c1,自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调节阀c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发生器A1,并将发生器A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E1、溶液热交换器G1连通吸收器D1的管路改为发生器A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E1、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溶液热交换器G1连通吸收器D1,自蒸发器C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a1,再增吸收器a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由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再增溶液调节阀c1进入再增吸收器a1的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C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进入发生器A1、完成单级热泵流程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再增溶液调节阀c1再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后经冷剂液泵F1、新增节流阀6进入蒸发器C1,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C1加热该部分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再增冷凝器a1向被加热介质提供较低温度热负荷,新增吸收器2向被加热介质提供较高温度热负荷,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参与完成相邻低温供热端的冷剂介质分别在单级流程的发生器A1和两级流程的新增闪蒸器1中释放出来或单独由新增闪蒸器1中释放出来。
图17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和新增节流阀6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溶液串联循环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a1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自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发生器A1,自蒸发器C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a1,再增吸收器a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由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进入再增吸收器a1的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C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进入发生器A1、完成单级热泵流程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再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后经冷剂液泵F1、新增节流阀6进入蒸发器C1,流经蒸发器C1的余热介质加热该部分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再增冷凝器a1向被加热介质提供较低温度的热负荷,新增吸收器2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负荷,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8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新增节流阀6、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节流阀10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溶液串联循环三级高温第二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a1、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和再增溶液调节阀c1,自新增第二闪蒸器7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溶液调节阀c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吸收器D1,并将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的管路改为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自吸收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a1,再增吸收器a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由新增第二闪蒸器7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再增溶液调节阀c1进入再增吸收器a1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进入吸收器D1、完成第一级与第二级热泵流程后进入新增第二闪蒸器7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新增第二闪蒸器7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再增溶液调节阀c1再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后经冷剂液泵F1、新增第二节流阀10后再流经吸收器D1成冷剂蒸汽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再增冷凝器a1向被加热介质提供较低温度热负荷,新增第二吸收器8向被加热介质提供较高温度热负荷,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9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新增节流阀6、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节流阀10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溶液串联循环三级高温第二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a1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自新增第二闪蒸器7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吸收器D1,自吸收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a1,再增吸收器a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由新增第二闪蒸器7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进入再增吸收器a1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进入吸收器D1、完成单级热泵与两级热泵流程后进入新增第二闪蒸器7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新增第二闪蒸器7的浓溶液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再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后经冷剂液泵F1、新增第二节流阀10流经吸收器D1吸热成冷剂蒸汽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再增吸收器a1向被加热介质提供较低温度的热负荷,新增第二吸收器8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负荷,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20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双效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A2、低压发生器B2、冷凝器C2、蒸发器D2、吸收器E2、溶液泵F2、冷剂液泵H2、节流阀I2、溶液热交换器J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组成的、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a1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自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低压发生器B2,自蒸发器D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a1,再增吸收器a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由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进入再增吸收器a1的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D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进入低压发生器B2、完成双效热泵流程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C2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再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进入冷凝器C2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后经冷剂液泵H2进入蒸发器D2,流经蒸发器D2的余热介质加热该部分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再增吸收器a1向被加热介质提供较低温度的热负荷,新增吸收器2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负荷,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实例中,需要再增吸收器a1的供热温度降低、出口溶液浓度更低时,自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高压发生器A2。
图21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发生器两级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3、冷凝器B3、蒸发器C3、吸收-蒸发器D3、吸收器E3、溶液泵F3、冷剂液泵G3、节流阀H3、溶液热交换器I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组成的、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a1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自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吸收器E3,自吸收-蒸发器D3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a1,再增吸收器a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由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进入再增吸收器a1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D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进入吸收器E3、完成两级热泵流程后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3提供,新增闪蒸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再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进入冷凝器B3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后经冷剂液泵G3流经吸收-蒸发器D3吸热成冷剂蒸汽向再增吸收器a1提供;再增冷凝器a1向被加热介质提供较低温度的热负荷,新增吸收器2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负荷,得到带有相邻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22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回热型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a2、再增吸收器b2、再增溶液泵c2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再增闪蒸器a2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连通再增吸收器b2后再增吸收器b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再增闪蒸器a2,自吸收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闪蒸器a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B1连通,再增吸收器b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再增吸收器b2流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降压的稀溶液再流经新增吸收器2降压并吸热、部分汽化后再进入再增闪蒸器a2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B1,再增闪蒸器a2的浓溶液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进入再增吸收器b2——形成溶液独立循环;由再增闪蒸器a2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液,该部分冷剂液经冷剂液泵F1流经蒸发器C1后再流经吸收器D1、吸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再增吸收器b2;进入再增吸收器b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后进入再增闪蒸器a2释放出冷剂蒸汽;新增吸收器2、再增吸收器b2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因为新增吸收器2结合再增闪蒸器a2产生进入再增吸收器b2的溶液,吸收器D1结合新增闪蒸器1产生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溶液,新增闪蒸器1与再增闪蒸器a2的冷剂蒸汽参数相同但新增吸收器2的供热温度要大于吸收器D1的供热温度,这样,进入再增吸收器a2的浓溶液的浓度大于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浓溶液的浓度;又,再增吸收器a2与新增吸收器2二者获得的冷剂蒸汽是相同的,则再增吸收器b2的供热温度高于新增吸收器2的供热温度,再增吸收器b2为高温供热端。同样的道理,图23-图25中所示的回热型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再增吸收器b2同样为高温供热端。
图23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到回热型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a2、再增吸收器b2、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和再增第二溶液泵e2,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改为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再增闪蒸器a2、再增闪蒸器a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c2与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吸收器b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再增第二溶液泵e2连通新增吸收器2,自吸收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闪蒸器a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B1连通,再增吸收器b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再增吸收器b2流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再增第二溶液泵e2的稀溶液进入新增吸收器2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和流经新增吸收器2的另一路溶液,新增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并完成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流程后自吸收器D1进入新增闪蒸器1、释放单级热泵流程中的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再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后进入再增闪蒸器a2释放回热流程中的冷剂蒸汽向冷凝器B1提供——形成溶液串联循环;再增闪蒸器a2的浓溶液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进入再增闪蒸器b2;进入再增闪蒸器b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2、再增吸收器b2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进入再增吸收器b2和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均来自吸收器D1,但进入再增吸收器b2的溶液浓度大于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溶液的浓度,则再增吸收器b2的供热温度高于新增吸收器2的供热温度。
图24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回热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1、冷凝器B1、蒸发器C1、吸收器D1、溶液泵E1、冷剂液泵F1、溶液热交换器G1、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新增节流阀6、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节流阀10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a2、再增吸收器b2、再增溶液泵c2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再增闪蒸器a2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连通再增吸收器b2后再增吸收器b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依次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与再增闪蒸器a2,自新增吸收器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闪蒸器a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B1连通,再增吸收器b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再增吸收器b2流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降压的稀溶液再流经新增第二吸收器8降压并吸热、部分汽化后再进入再增闪蒸器a2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B1,再增闪蒸器a2的浓溶液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进入再增吸收器b2——形成溶液独立循环;由再增闪蒸器a2进入冷凝器B1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液,该部分冷剂液经冷剂液泵F1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再增吸收器b2;进入再增吸收器b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新增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流经新增第二吸收器8吸热后进入再增闪蒸器a2释放出冷剂蒸汽;新增第二吸收器8、再增吸收器a2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25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级双效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回热型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高压发生器A2、低压发生器B2、冷凝器C2、蒸发器D2、吸收器E2、溶液泵F2、第二溶液泵G2、冷剂液泵H2、节流阀I2、溶液热交换器J2、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新增节流阀6组成的、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a2、再增吸收器b2、再增溶液泵c2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再增闪蒸器a2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连通再增吸收器b2后,再增吸收器b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再增闪蒸器a2,自吸收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闪蒸器a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C2连通,再增吸收器b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再增吸收器b2流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降压的稀溶液再流经新增吸收器2降压并吸热、部分汽化后再进入再增闪蒸器a2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C2,再增闪蒸器a2的浓溶液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进入再增吸收器b2——形成溶液独立循环;由再增闪蒸器a2进入冷凝器C2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液,该部分冷剂液经冷剂液泵H2流经吸收器E2、吸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再增吸收器b2;进入再增吸收器b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E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后进入再增闪蒸器a2释放出冷剂蒸汽;新增吸收器2、再增吸收器b2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单级双效第二类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26所示,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单发生器两级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得到回热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①结构上,在由发生器A3、冷凝器B3、蒸发器C3、吸收-蒸发器D3、吸收器E3、溶液泵F3、冷剂液泵G3、节流阀H3、溶液热交换器I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溶液泵3、新增冷剂液泵4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组成的、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a2、再增吸收器b2、再增溶液泵c2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采用溶液独立循环——再增闪蒸器a2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连通再增吸收器b2后,再增吸收器b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再增闪蒸器a2,自吸收器E3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闪蒸器a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B3连通,再增吸收器b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自再增吸收器b2流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降压的稀溶液再流经新增吸收器2降压并吸热、部分汽化后再进入再增闪蒸器a2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B3,再增闪蒸器a2的浓溶液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进入再增吸收器b2——形成溶液独立循环;由再增闪蒸器a2进入冷凝器B3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后成冷剂液,该部分冷剂液经冷剂液泵G3、节流阀H3、新增冷剂液泵4流经吸收器E3、吸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再增吸收器b2;进入再增吸收器b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E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稀溶液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流经新增吸收器2吸热后进入再增闪蒸器a2释放出冷剂蒸汽;新增吸收器2、再增吸收器b2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①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简单,合理,实用,可大幅度提升余热温度;以已有低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为基础,利用该方法能够得到相应的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②利用本发明实现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可实现余热温度的大幅度提升。
③在本发明的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传热环节少,有利于提高余热温度的提升。
④利用本发明实现的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结构简单,流程合理,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设备造价。
⑤本发明丰富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类型,扩大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温度工作范围和应用范围。
总之,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和采用该方法得到的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能够实现余热温度的大幅度提升,丰富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的种类,实现机组结构简单化和成本降低,具有很好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Claims (8)

1.一种提升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是以低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为基础,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新增吸收器、新增节流阀或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或采用新增冷剂液泵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或采用新增节流阀并将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后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和同时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改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后新增闪蒸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后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依次连通吸收器与新增闪蒸器;新增闪蒸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在低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得到第一阶段的温度提升后在吸收器内形成的热负荷,一部分用于加热流经吸收器的溶液并借助于新增闪蒸器释放出冷剂蒸汽形成浓溶液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另一部分用于加热流经吸收器的冷剂液形成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的浓溶液吸收进入其内的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从而实现余热温度第二阶段的提升;利用本方法在不同结构的低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得到相应的高温第二类吸收热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冷剂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的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或采用新增冷剂液泵(4)并将吸收器(D1)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1)或蒸发器(C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连通吸收器(D1)后吸收器(D1)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或采用新增节流阀(6)并将吸收器(D1)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吸收器(D1)后吸收器(D1)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和同时将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蒸发器(C1)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新增节流阀(6)连通蒸发器(C1);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吸收器(D1)与新增闪蒸器(1),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发生器(A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E1)、溶液热交换器(G1)连通吸收器(D1)改为发生器(A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E1)、溶液热交换器(G1)依次连通吸收器(D1)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D1);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1),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完成余热温度的第一阶段提升、并通过吸收器(D1)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和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提供给新增闪蒸器(1)、产生浓溶液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2)的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部件完成余热第二阶段的温度提升,得到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闪蒸器、第二溶液泵或/和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以吸收器为供热端的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或采用新增冷剂液泵(4)并将吸收器(D1)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1)或蒸发器(C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连通吸收器(D1)后吸收器(D1)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或采用新增节流阀(6)并将吸收器(D1)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吸收器(D1)后吸收器(D1)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和同时将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连通蒸发器(C1)改为冷凝器(B1)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F1)、新增节流阀(6)连通蒸发器(C1);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吸收器(D1)与新增闪蒸器(1),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闪蒸器(I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J1)、溶液热交换器(G1)连通吸收器(D1)改为闪蒸器(I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J1)、溶液热交换器(G1)依次连通吸收器(D1)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D1);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1),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完成余热温度的前期提升、并通过吸收器(D1)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和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提供给新增闪蒸器(1)、产生浓溶液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2)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D1)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部件完成余热温度的后期提升,得到回热型单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由高压发生器(A2)、低压发生器(B2)、冷凝器(C2)、蒸发器(D2)、吸收器(E2)、溶液泵(F2)、第二溶液泵(G2)或/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冷剂液泵(H2)、节流阀(I2)和溶液热交换器(J2)所组成的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或采用新增冷剂液泵(4)并将吸收器(E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C2)或蒸发器(D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连通吸收器(E2)后吸收器(E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或采用新增节流阀(6)并将吸收器(E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C2)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H2)连通吸收器(E2)后吸收器(E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和同时将冷凝器(C2)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H2)连通蒸发器(D2)改为冷凝器(C2)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H2)、新增节流阀(6)连通蒸发器(D2);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吸收器(E2)与新增闪蒸器(1),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高压发生器(A2)或低压发生器(B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或/和溶液热交换器(J2)连通吸收器(E2)改为高压发生器(A2)或低压发生器(B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或/和溶液热交换器(J2)依次连通吸收器(E2)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E2);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C2),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完成余热温度的前期提升、并通过吸收器(E2)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和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提供给新增闪蒸器(1)、产生浓溶液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2)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E2)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部件完成余热温度的后期提升,得到单级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冷剂液泵、节流阀或第二冷剂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的、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或采用新增冷剂液泵(4)并将吸收器(E3)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B3)或蒸发器(C3)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4)连通吸收器(E3)后吸收器(E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或采用新增节流阀(6)并将吸收器(E3)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或改为冷凝器(B3)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G3)连通吸收器(E3)后吸收器(E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和同时将冷凝器(B3)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G3)连通蒸发器(C3)或连通吸收-蒸发器(D3)相应修改为冷凝器(B3)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G3)与新增节流阀(6)连通蒸发器(C3)或连通吸收-蒸发器(D3)、或改为蒸发器(C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K3)连通吸收器(E3)后吸收器(E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2)和同时将蒸发器(C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K3)连通吸收-蒸发器(D3)修改为蒸发器(C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K3)、新增节流阀(6)连通吸收-蒸发器(D3);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吸收器(E3)与新增闪蒸器(1),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发生器(A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3)、溶液热交换器(I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连通吸收器(E3)改为发生器(A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F3)、溶液热交换器(I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3)依次连通吸收器(E3)与新增闪蒸器(1)后新增闪蒸器(1)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吸收器(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吸收器(E3);新增闪蒸器(1)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B3),新增吸收器(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完成余热温度的前期两级提升、并通过吸收器(E3)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和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提供给新增闪蒸器(1)、产生浓溶液向新增吸收器(2)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2)浓溶液吸收来自吸收器(E3)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部件完成余热温度的后期提升,得到单发生器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部件——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节流阀(10)或新增第二冷剂液泵(12)、新增第二溶液泵(9)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或采用新增第二冷剂液泵(12)并将新增吸收器(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冷剂液泵(12)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或采用新增第二节流阀(10)并将新增吸收器(2)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新增吸收器(2)后新增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和同时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新增第二节流阀(10)连通吸收器或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新增第二节流阀(10)连通蒸发器;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第二闪蒸器(7)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后新增第二吸收器(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新增第二闪蒸器(7),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将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改为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新增第二闪蒸器(7)后新增第二闪蒸器(7)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吸收器(8)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连通新增吸收器(2);新增第二闪蒸器(7)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新增第二吸收器(8)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2)加热流经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新增第二吸收器(8)提供和加热流经其内的溶液提供给新增第二闪蒸器(7)、产生浓溶液向新增第二吸收器(8)提供,进入新增第二吸收器(8)浓溶液吸收来自新增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并放出高温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部件完成余热温度的再次提升,得到相应的三级或多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7.在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6所述的溶液串联循环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或增加再增吸收器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或再增加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溶液调节阀;①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形成的两级、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a1)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时,自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发生器,自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a1),再增吸收器(a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节流阀(10)或新增第二冷剂液泵(12)、新增第二溶液泵(9)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形成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a1)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时,自新增第二闪蒸器(7)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吸收器,自吸收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a1),再增吸收器(a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②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形成的两级、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a1)、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和再增溶液调节阀(c1)时,自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再增溶液调节阀(c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发生器,并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的管路改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自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a1),再增吸收器(a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节流阀(10)或新增第二冷剂液泵(12)、新增第二溶液泵(9)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形成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吸收器(a1)、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和再增溶液调节阀(c1)时,自新增第二闪蒸器(7)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增设浓溶液管路再经溶液调节阀(c1)连通再增吸收器(a1)后再增吸收器(a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连通吸收器,并将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的管路改为新增闪蒸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3)、再增溶液热交换器(b1)、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自蒸发器或吸收器或吸收-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a1),再增吸收器(a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8.在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①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方式,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形成的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泵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闪蒸器(a2)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吸收器(b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再增闪蒸器(a2),自吸收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闪蒸器(a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再增吸收器(b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节流阀(10)或新增第二冷剂液泵(12)、新增第二溶液泵(9)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形成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泵和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再增闪蒸器(a2)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c2)、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吸收器(b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依次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与再增闪蒸器(a2),自吸收器或新增吸收器(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闪蒸器(a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再增吸收器(b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②采用溶液串联循环方式,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形成的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泵、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第二溶液泵,将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2)改为新增闪蒸器(1)经新增溶液泵(3)与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依次连通新增吸收器(2)与再增闪蒸器(a2)、再增闪蒸器(a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c2)与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吸收器(b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再增第二溶液泵(e2)连通新增吸收器(2),自吸收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闪蒸器(a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再增吸收器(b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两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两级或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由增加新增闪蒸器(1)、新增吸收器(2)、新增冷剂液泵(4)或新增节流阀(6)、新增溶液泵(3)、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新增第二闪蒸器(7)、新增第二吸收器(8)、新增第二节流阀(10)或新增第二冷剂液泵(12)、新增第二溶液泵(9)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形成的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再增闪蒸器、再增吸收器、再增溶液泵、再增溶液热交换器和再增第二溶液泵,将新增第二闪蒸器(7)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改为新增第二闪蒸器(7)经新增第二溶液泵(9)与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1)依次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与再增闪蒸器(a2)、再增闪蒸器(a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泵(c2)与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吸收器(b2)还再有稀溶液管路经再增溶液热交换器(d2)、再增第二溶液泵(e2)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8),自吸收器或新增吸收器(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再增吸收器(b2),再增闪蒸器(a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再增吸收器(b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得到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基础上的回热型三级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200910020152A 2009-04-14 2009-04-14 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Pending CN1015327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0152A CN101532748A (zh) 2009-04-14 2009-04-14 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2010101670286A CN101832676B (zh) 2009-04-14 2010-04-14 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US13/263,743 US8756946B2 (en) 2009-04-14 2010-04-14 Method to improve heating temperature of heat pump and second-type high temperature absorption heat pump
PCT/CN2010/000491 WO2010118636A1 (zh) 2009-04-14 2010-04-14 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0152A CN101532748A (zh) 2009-04-14 2009-04-14 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2748A true CN101532748A (zh) 2009-09-16

Family

ID=41103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20152A Pending CN101532748A (zh) 2009-04-14 2009-04-14 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56946B2 (zh)
CN (1) CN101532748A (zh)
WO (1) WO201011863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7048A1 (zh) * 2009-02-27 2010-09-02 Li Huayu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825369A (zh) * 2010-04-02 2010-09-08 清华大学 一种高效紧凑型高温吸收式热泵机组
WO2010118636A1 (zh) * 2009-04-14 2010-10-21 Li Huayu 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WO2011091560A1 (zh) * 2010-01-30 2011-08-04 Li Huayu 复合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3697616A (zh) * 2013-12-26 2014-04-02 李华玉 分路循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4329129A (zh) * 2014-10-22 2015-02-04 烟台荏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升温功能的双工质循环发电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4996B (zh) * 2011-08-28 2013-11-20 李华玉 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679615B (zh) * 2012-05-04 2014-09-03 李华玉 分段回热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WO2014139050A1 (zh) * 2013-03-15 2014-09-18 Li Huayu 分路循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JP6805473B2 (ja) * 2017-01-31 2020-12-23 荏原冷熱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吸収冷凍機
US20230358425A1 (en) * 2020-09-15 2023-11-09 Richard A Clemenzi Modular encapsulated heat pumps
CN113546434B (zh) * 2021-07-30 2022-06-14 贵州飞云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效节能蒸发浓缩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37577A (en) * 1940-08-03 1948-03-09 Eureka Williams Corp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condenser pressure control means
US2494972A (en) * 1944-10-25 1950-01-17 Servel Inc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purge arrangement
US2550429A (en) * 1947-01-02 1951-04-24 Servel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evaporator refrigerant control
US3593540A (en) * 1970-01-02 1971-07-20 Borg Warner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using a heat transfer additive
US3831397A (en) * 1971-09-15 1974-08-27 G Mamiya Multi-stag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US4209364A (en) * 1974-04-10 1980-06-24 Rothschild Herbert F Process of water recovery and removal
US4100755A (en) * 1976-12-20 1978-07-18 Carrier Corporatio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utilizing solar energy
JPS5585864A (en) * 1978-12-25 1980-06-28 Hitachi Ltd Closed circulating absorption refrigerating amchine
US4290273A (en) * 1980-02-13 1981-09-22 Milton Meckler Peltier effect absorption chiller-heat pump system
US4348868A (en) * 1980-10-27 1982-09-14 Carrier Corporation Automatic dilution control for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JPS5899660A (ja) * 1981-12-09 1983-06-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房装置
JPS58129172A (ja) * 1982-01-29 1983-08-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却設備
JPS59112168A (ja) * 1982-12-17 1984-06-28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冷暖房装置
GB2167848B (en) * 1984-11-24 1989-07-05 Hitachi Shipbuilding Eng Co Absorption type heat pump
US4593531A (en) * 1985-01-15 1986-06-10 Ebara Corporation Absorption cooling and h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103225B2 (ja) * 1992-12-18 2000-10-30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低温熱源利用吸収ヒートポンプ
JP3241550B2 (ja) * 1994-10-18 2001-12-25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二重効用吸収冷温水機
US5653116A (en) * 1996-01-11 1997-08-05 Erickson; Donald C. Triple-effect absorption cycle with condensate-to-solution sensible heat exchanger
JP3593268B2 (ja) * 1997-10-24 2004-11-24 荏原冷熱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吸収式冷凍機及びその初期防食皮膜形成方法
JP4070348B2 (ja) * 1999-03-30 2008-04-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吸収ヒートポンプ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357254B1 (en) * 2000-06-30 2002-03-19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Compact absorption chiller and solution flow scheme therefor
US6536229B1 (en) * 2000-08-29 2003-03-25 Kawasaki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US6550272B2 (en) * 2000-11-08 2003-04-22 Kawasaki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Absorption chiller/absorption chiller-heater having safety device
CN1995866B (zh) * 2006-12-19 2010-05-19 李华玉 两级与三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0535551C (zh) * 2007-06-15 2009-09-02 李华玉 两端与多端供热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266086B (zh) * 2008-05-02 2010-06-02 李华玉 一种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324384A (zh) * 2008-07-25 2008-12-17 李华玉 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上增加相邻高温供热端的方法
CN101349486A (zh) * 2008-08-26 2009-01-21 李华玉 一种由增加高温供热端而形成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CN101532748A (zh) * 2009-04-14 2009-09-16 李华玉 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7048A1 (zh) * 2009-02-27 2010-09-02 Li Huayu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WO2010118636A1 (zh) * 2009-04-14 2010-10-21 Li Huayu 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WO2011091560A1 (zh) * 2010-01-30 2011-08-04 Li Huayu 复合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1825369A (zh) * 2010-04-02 2010-09-08 清华大学 一种高效紧凑型高温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03697616A (zh) * 2013-12-26 2014-04-02 李华玉 分路循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3697616B (zh) * 2013-12-26 2016-05-04 李华玉 分路循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4329129A (zh) * 2014-10-22 2015-02-04 烟台荏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升温功能的双工质循环发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31122A1 (en) 2012-02-09
US8756946B2 (en) 2014-06-24
WO2010118636A1 (zh) 201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2748A (zh) 一种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586891B (zh)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776344B (zh)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基于其上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458006B (zh) 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型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004303B (zh) 三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957092B (zh) 第三类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042712A (zh) 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多端供热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1799222B (zh)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957093B (zh) 吸收-再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078576A (zh) 两端与多端供热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832677A (zh) 回热式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520251B (zh) 发生-吸收-再吸收系统与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
CN102183103B (zh) 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1398237B (zh) 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上增加相邻高温供热端的方法
CN101832676B (zh) 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672548A (zh) 双效流程基础上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476798A (zh) 双效与多效及其基础上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504216B (zh) 复合吸收-发生系统与高效吸收式机组
CN101825370A (zh) 回热式双效和多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929763B (zh) 单级基础上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799221B (zh) 双效与多效及其基础上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519166A (zh) 分段吸收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644504A (zh) 一种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504214B (zh) 吸收-发生-再发生体系与分段发生吸收式机组
CN101818960A (zh) 双蒸发器多端供热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