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1978B - 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1978B
CN101531978B CN2009100389108A CN200910038910A CN101531978B CN 101531978 B CN101531978 B CN 101531978B CN 2009100389108 A CN2009100389108 A CN 2009100389108A CN 200910038910 A CN200910038910 A CN 200910038910A CN 101531978 B CN101531978 B CN 101531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lactobacillus
culture
little alga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389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1978A (zh
Inventor
李卓佳
曹煜成
李纯厚
王昊
文国樑
杨莺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09100389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1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1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1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1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1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Abstract

一种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取各微藻置于常规培养装置中进行混合培养,培养过程中添加乳酸杆菌进行调控,使各微藻均衡生长,各微藻经扩培至生物总量增长1~3个数量级后形成菌藻混合生物液,将菌藻混合生物液和养殖池中的养殖排放废水引入扩培池中,保持乳酸杆菌在扩培池中的密度为104~105CFU/mL,使菌藻在培养过程中协同净化养殖排放废水。该方法通过乳酸杆菌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使各微藻生长均衡,稳定性好,避免混合培养体系中藻相的生物多样性单一,避免某种微藻数量出现极端的优势或劣势,并通过菌藻间的协同作用,达到对养殖排放废水的去氮除磷目的。

Description

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浮游微藻与有益菌是水生态系统中的两类关系密切的生物,对保持良好水质,调节池塘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优良藻株和有益微生物的引入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好的水环境,是养殖生态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微藻是一种微型单细胞植物,通常具有太阳能利用率高、个体小、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容易培养等优点。它还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H2O、CO2和无机盐,如氨氮转化为体内有机化合物,产生氧气,提高溶氧水平,并使水体pH值升高,从而促进细菌的矿化作用,在细菌的作用下使H2S变成无毒的硫酸盐。因此可利用微藻光合作用放出的大量氧气和吸收水中富营养化成分来净化污水。
经调查在对虾养殖池中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隐藻(Cryptomonaserosa)和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e)均为优势微藻,其中前两者多被认为是优良微藻,可有效调控和优化水体环境,颤藻作为蓝藻则多被认为是水产养殖业的有害微藻。其实绿色颤藻在各种水产养殖模式中多为常见种,即使在优良的水体环境和微藻群落结构中亦多有存在,在多种微藻共存生长情况下存在一定数量的绿色颤藻,可维持水体中微藻种类和生态功能的平衡。例如颤藻(Oscillatoria)、两栖颤藻(Oscillatoriaceae amphilia)均有较强的吸收磷的能力,实验水体中约3/4的磷在藻类生长过程中被吸收,另有1/4的磷是在藻体基本停止生长后被藻细胞吸收聚集。但关键必须将颤藻数量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以避免优势度水平过大,妨碍甚至抑制其他优良微藻的生长。
微生物能够进行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净化作用。首先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质能力。它可分泌丰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脱氢酶、脱羧酶、氧化酶等,这些酶物质能将养殖生态环境中的残饵、养殖动物及其它生物的粪便、死亡的生物体分解为小分子的中间产物,最后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及其它小分子的物质;微生物具有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多种代谢途径,在好氧或厌氧的条件下均可发挥其净化效果。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常见的益生菌,主要作为饲料添加剂和EM菌剂的主导菌种,相对而言较少将之用之用于净化水质。有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对养殖水体和主要自源性污染源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对NO2-N、NO3-N、PO4 3--P的去除效果明显,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协同则可降低养殖水体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虽然有益微藻和微生物各自均具有重要的生态净化功能,其实二者间存在密切的协同作用效应。微藻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供给微生物,后者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可为藻类直接利用的氮、磷、碳及其它营养物质,形成“藻菌共生”系统。另一方面,若将微藻的去氮磷和可溶性有机质的净化功效与微生物强大的有机质降解能力有效结合,既可使之各司其责,强化对不同类型污染源的净化效果,又可协同提高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效率。
所以,在进行微藻混合培养时应根据不同种类微藻的生态特性、细菌与藻类间所具有的特异关系,从菌藻协同调控的基础出发,在微藻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引入乳酸杆菌,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微藻总体数量,稳定不同微藻数量比例;其次,还有利于使菌藻保持一定的协同效应,提高对养殖排放水的净化效率。目前关于此的研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并积极使其实用化和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酸杆菌调控浮游微藻混合培养及菌藻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乳酸杆菌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达到均衡生长的效果,并使各微藻在混合培养中生长均衡,稳定性好,避免混合培养体系中藻相的生物多样性单一,避免某种微藻的数量出现极端优势或劣势,并通过菌藻间的协同作用,达到对养殖排放水去氮除磷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取各微藻置于常规培养装置中进行混合培养,培养过程中添加乳酸杆菌进行调控,使各微藻均衡生长,各微藻经扩培至生物总量增长1~3个数量级后形成菌藻混合生物液,将菌藻混合生物液和养殖池中的养殖排放废水引入扩培池中,保持乳酸杆菌在扩培池中的密度为104~105CFU/mL,使菌藻在培养过程中协同净化养殖排放废水。
其中在常规培养装置中:
保持常规培养装置中氮的浓度为12~15mg/L,磷的浓度为2~4mg/L,铁的浓度为0.10~0.14mg/L。
常规培养装置中氮源为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钾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磷源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或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铁源为柠檬酸铁。
常规培养装置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6~28℃,pH7.0~8.0,光照强度4000~5500Lx,光暗比为12h∶12h~14h∶10h,盐度12~18‰。
本发明常规培养装置中各微藻的初始接种密度为104~105ind/mL,各微藻的添加比例为0.8~1.2∶0.8~1.2∶0.7~1.0。
本发明常规培养装置中乳酸杆菌的添加密度为103~104CFU/mL。
本发明乳酸杆菌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需经过初步培养,其初步培养过程为:调节MRS液体培养基的pH为6.7~7.0,煮沸溶解,121℃灭菌15min,将备好的乳酸杆菌菌种活化后接入200mlMRS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恒温充气培养20~24h即可。
上述乳酸杆菌初步培养中采用的MRS液体培养基在每升蒸馏水中包含:胰蛋白胨8~12g,琼脂14~17g,酵母提取物5~7g,柠檬酸氢二铵2~4g,葡萄糖18~24g,吐温80 1~3ml,NaAC·3H2O 5~7g,K2HPO4 2~4g,MgSO4·7H2O 0.5~1.0g,MnSO4·H2O 0.25~0.50g。
上述制备的乳酸杆菌在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还需经过离心,调节离心机的转速为8000~10000rpm,离心8~12min,弃去上清液,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并重复冲洗2~3次。
本发明在养殖水体水色为鲜绿色、豆绿色或绿褐色,养殖水体浮游微藻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1.60的养殖池中,筛选出优势度大于0.15的各微藻进行混合培养,本发明中所述各微藻为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的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常规培养装置中通过植物乳酸杆菌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达到均衡生长的效果;
(2)具备实际操作性,以乳酸杆菌平衡调控不同种类微藻的共性培养,进而优化藻相调控的技术模式,这有利于避免微藻混合培养过程中因某个单一种类微藻过度繁殖或消亡造成的藻相生物多样性单一,导致微藻藻相难以平衡生长,造成微藻种群崩溃或生长难以为继的不良后果;
(3)利用所培养的植物乳酸杆菌和多种微藻的混合培养液对对虾集约化养殖排放水进行除氮去磷的净化作用;
(4)本发明的提供的乳酸杆菌调控浮游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对对虾养殖排放水去氮除磷的方法,其作用是从菌藻协同的生态优化出发,在微藻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利用乳酸杆菌的调控作用,提高微藻总体数量,稳定不同微藻数量比例,再将高效培养的微藻引入养殖排放水净化系统中对排放水进行除氮去磷,这有利于对浮游微藻藻相稳定调控与菌藻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提供优化技术储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阐述本发明,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以上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和各参数所取范围,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1
选取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置于常规培养装置中进行混合培养,培养过程中添加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进行调控,使系统中的各种微藻按一定比例均衡、稳定生长,各微藻经扩培至生物总量增长1~2个数量级后形成菌藻混合生物液,将菌藻混合生物液和养殖排放水引入扩培池中,设置菌藻生物液与养殖排放水的配搭比例,保持乳酸杆菌在扩培池中的密度为104CFU/mL,使菌藻在培养过程中协同净化养殖排放废水。
保持常规培养装置中氮的浓度为12mg/L,磷的浓度为2mg/L,铁的浓度为0.10mg/L。培养过程中每3d测定一次培养液中的氮和磷的浓度,酌情加入NaNO3和KH2PO4,使总氮和磷的浓度达到初始水平。
过程中保持培养条件一致,以恒温循环器水浴控温,常规培养装置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6℃,pH7.5,光照强度4000Lx,光暗比为12h∶12h,盐度12‰。
乳酸杆菌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需经过初步培养,乳酸杆菌的初步培养过程为:调节MRS液体培养基的pH为6.7~7.0,煮沸溶解,121℃灭菌15min,将备好的乳酸杆菌菌种活化后接入200mlMRS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恒温充气培养20h即可。
初步培养采用的MRS液体培养基每升水中包含:胰蛋白胨8g,琼脂14g,酵母提取物5g,柠檬酸氢二铵2g,葡萄糖18g,吐温801ml,NaAC·3H2O5g,K2HPO4 2g,MgSO4·7H2O 0.5g,MnSO4·H2O 0.25g。
制备的乳酸杆菌在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还需经过离心,离心机的转速为8000rpm,离心时间为12min,弃去上清液,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并重复冲洗2~3次。
在微藻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各种微藻的初始接种密度均为3×104ind/mL,微藻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各微藻添加比例为1.0∶1.0∶1.0。
在各微藻混合培养过程添加乳酸杆菌有效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乳酸杆菌的添加密度为103CFU/mL。
在扩培过程中按照上述调控措施对藻液培养进行管理,并及时添加相应比例的培养液。培养过程添加乳酸杆菌有效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达到均衡生长的效果,避免某种微藻数量出现极端优势或劣势。
到第8天时微藻数量进入生长峰值期,此时常规培养装置中的微藻总细胞数为7.12×106ind/mL,其中微绿球藻的细胞数为5.4×106ind/mL,隐藻和绿色颤藻分别为1.4×106ind/mL和3.2×105ind/mL,三种藻的数量比例为16.9∶4.4∶1,到收获期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的细胞数则分别为3.4×106ind/mL、4.2×105ind/mL、1.8×105ind/mL,三种藻的数量比例变为18.3∶2.3∶1。
将收获的菌藻混合培养生物液与对虾集约化养殖排放水于扩培池中充气混匀,进行培养,扩培池的容量为300M3,以混合净化系统中微藻细胞总量104~105ind/L为基础,设置菌藻生物液与养殖排放水的配搭比例,使乳酸杆菌在扩培池中的密度为104CFU/mL。
根据《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4-2007)方法测定养殖排放水中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总无机氮和活性磷的初始值分别为0.580mg/L、0.044mg/L、0.140mg/L、0.76mg/L和0.730mg/L。
通过菌藻生物液的净化,结果表明,到第6天时对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总无机氮和活性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0.69%、62.30%、42.86%、27.13%和86.30%;到第9天时其去除率可分别高达98.28%、69.66%、92.86%、95.65%和95.89%。
所以,菌藻混合生物液对对虾养殖排放废水进行有效的去氮除磷作用,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达到对排放废水的净化效果。
实施例2
在池塘水色为鲜绿色或豆绿色或绿褐色,选取优势度大于0.15以上的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置于常规培养装置中进行混合培养,培养过程中添加植物乳酸杆菌进行调控,使系统中的各种微藻按一定比例均衡、稳定生长,各微藻经扩培至生物总量增长1~3个数量级后形成菌藻混合生物液,将菌藻混合生物液和养殖排放水引入扩培池中,设置菌藻生物液与养殖排放水的配搭比例,保持乳酸杆菌在扩培池中的密度为105CFU/mL,使菌藻在培养过程中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
保持常规培养装置中氮的浓度为14mg/L,磷的浓度为3mg/L,铁的浓度为0.12mg/L。培养过程中每3d测定一次培养液中的氮和磷的浓度,酌情加入NaNO3和KH2PO4,使总氮和磷的浓度达到初始水平。
过程中保持培养条件一致,以恒温循环器水浴控温,常规培养装置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8℃,pH8.0,光照强度5000Lx,光暗比为13h∶11h,盐度16‰。
乳酸杆菌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需经过初步培养,乳酸杆菌的初步培养过程为:调节MRS液体培养基的pH为6.7~7.0,煮沸溶解,121℃灭菌15min,将备好的乳酸杆菌菌种活化后接入200mlMRS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恒温充气培养22h即可。
初步培养采用MRS液体培养基每升水中包含:胰蛋白胨10g,琼脂16g,酵母提取物6g,柠檬酸氢二铵3g,葡萄糖20g,吐温802ml,NaAC·3H2O6g,K2HPO43g,MgSO4·7H2O 0.8g,MnSO4·H2O 0.40g。
制备的乳酸杆菌在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还需经过离心,离心机的转速为9000rpm,离心时间为10min,弃去上清液,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并重复冲洗2~3次。
在微藻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各种微藻的初始接种密度均为5×104ind/mL,微藻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各微藻添加比例为0.8∶1.0∶0.7。
在各微藻混合培养过程添加乳酸杆菌有效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乳酸杆菌的添加密度为2×103CFU/mL。
在扩培过程按照上述调控措施对藻液培养进行管理,并及时添加相应比例的培养液,培养过程添加乳酸杆菌有效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达到均衡生长的效果,避免某种微藻数量出现极端优势或劣势。
到第9天时微藻数量进入生长峰值期,此时常规培养装置中的微藻总细胞数为7.12×106ind/mL,其中微绿球藻的细胞数为5.1×106ind/mL,隐藻和绿色颤藻分别为1.8×106ind/mL和2.2×105ind/mL,三种藻的数量比例为23.2∶8.2∶l,到收获期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的细胞数则分别为3.8×106ind/mL、5.0×105ind/mL、1.4×105ind/mL,三种藻的数量比例变为27.1∶3.6∶1。
将收获的菌藻混合培养生物液与对虾集约化养殖排放水于扩培池中充分混匀,进行静止培养,扩培池的容量为500M3,以混合净化系统中微藻细胞总量104~105ind/L为基础,设置菌藻生物液与养殖排放水的配搭比例,使乳酸杆菌在扩培池中的密度为105CFU/mL。
根据《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4-2007)方法测定养殖排放水中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总无机氮和活性磷的初始值分别为0.62mg/L、0.05mg/L、0.18mg/L、0.85mg/L和0.93mg/L。
通过菌藻生物液的净化,结果表明,到第5天时对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总无机氮和活性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2.75%、66.37%、45.66%、30.12%和71.35%;到第9天时其去除率可分别高达95.29%、71.02%、93.45%、93.53%和94.78%。
所以,菌藻混合生物液对对虾养殖排放废水进行有效的去氮除磷作用,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达到对排放废水的净化效果。
实施例3
在池塘水色为鲜绿色或豆绿色或绿褐色的养殖池中,选取水中浮游微藻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1.60,选取优势度大于0.15以上的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置于常规培养装置中进行混合培养,培养过程中添加植物乳菌进行调控,使系统中的各种微藻按一定比例均衡、稳定生长,各微藻经扩培至生物总量增长2~3个数量级后,将菌藻混合生物液和养殖排放水引入扩培池中,设置菌藻生物液与养殖排放水的配搭比例,保持乳酸杆菌在扩培池中的密度为8×104CFU/mL,使菌藻在培养过程中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
保持常规培养装置中氮的浓度为15mg/L,磷的浓度为4mg/L,铁的浓度为0.14mg/L。培养过程中每3d测定一次培养液中的氮和磷的浓度,酌情加入NaNO3和KH2PO4,使总氮和磷的浓度达到初始水平。
过程中保持培养条件一致,以恒温循环器水浴控温,常规培养装置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8℃,pH7.8,光照强度5500Lx,光暗比为14h∶10h,盐度18‰。
乳酸杆菌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需经过初步培养,乳酸杆菌的初步培养过程为:调节MRS液体培养基的pH为6.7~7.0,煮沸溶解,121℃灭菌15min,将备好的乳酸杆菌菌种活化后接入200mlMRS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恒温充气培养20h即可。
初步培养采用MRS的液体培养基每升水中包含:胰蛋白胨12g,琼脂17g,酵母提取物7g,柠檬酸氢二铵4g,葡萄糖24g,吐温803ml,NaAC·3H2O 7g,K2HPO4 4g,MgSO4·7H2O 1.0g,MnSO4·H2O 0.50g。
制备的乳酸杆菌在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还需经过离心,离心机的转速为10000rpm,离心时间为12min,弃去上清液,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并重复冲洗2~3次。
在微藻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各种微藻的初始接种密度均为105ind/mL,微藻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各微藻添加比例为1.2∶1.2∶0.8。
在各微藻混合培养过程添加乳酸杆菌有效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乳酸杆菌的添加密度为104CFU/mL。
在扩培过程按照上述调控措施对藻液培养进行管理,并及时添加相应比例的培养液。培养过程添加乳酸杆菌有效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达到均衡生长的效果,避免某种微藻数量出现极端优势或劣势。
到第6天时微藻数量进入生长峰值期,此时常规培养装置中的微藻总细胞数为13.95×107ind/mL,其中微绿球藻的细胞数为9.3×107ind/mL,隐藻和绿色颤藻分别为4.2×107ind/mL和4.5×106ind/mL,三种藻的数量比例为20.7∶9.3∶1,到收获期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的细胞数则分别为5.9×107ind/mL、1.1×107ind/mL、2.3×106ind/mL,三种藻的数量比例变为25.6∶4.8∶1。
将收获的菌藻混合培养生物液与对虾集约化养殖排放水于扩培池中充分混匀,进行静止培养,扩培池的容量为500M3,以混合净化系统中微藻细胞总量104~105ind/L为基础,设置菌藻生物液与养殖排放水的配搭比例,使乳酸杆菌在扩培池中的密度为8×104CFU/mL。
根据《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4-2007)方法测定养殖排放水中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总无机氮和活性磷的初始值分别为0.92mg/L、0.088mg/L、0.35mg/L、1.36mg/L和1.25mg/L。
通过菌藻生物液的净化,结果表明,到第6天时对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总无机氮和活性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4.88%、67.30%、48.75%、66.10%和78.35%;到第9天时其去除率可分别高达98.75%、75.36%、96.82%、96.69%和96.38%。
所以,菌藻混合生物液对对虾养殖排放废水进行有效的去氮除磷作用,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达到对排放废水的净化效果。

Claims (7)

1.一种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各微藻置于常规培养装置中进行混合培养,培养过程中添加乳酸杆菌进行调控,使各微藻均衡生长,各微藻经扩培至生物总量增长1~3个数量级后形成菌藻混合生物液,将菌藻混合生物液和养殖池中的养殖排放废水引入扩培池中,保持乳酸杆菌在扩培池中的密度为104~105CFU/mL,使菌藻在培养过程中协同净化养殖排放废水,所述各微藻为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的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各微藻的初始接种密度为104~105ind/mL,各微藻的添加比例为0.8~1.2∶0.8~1.2∶0.7~1.0,常规培养装置中乳酸杆菌的添加密度为103~104CFU/mL,乳酸杆菌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需经过初步培养,其初步培养过程为:调节MRS液体培养基的pH为6.7~7.0,煮沸溶解,121℃灭菌15min,将备好的乳酸杆菌菌种活化后接入200mlMRS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恒温充气培养20~24h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常规培养装置中氮的浓度为12~15mg/L,磷的浓度为2~4mg/L,铁的浓度为0.10~0.14m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常规培养装置中氮源为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钾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磷源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或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铁源为柠檬酸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常规培养装置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6~28℃,pH7.0~8.0,光照强度4000~5500Lx,光暗比为12h∶12h~14h∶10h,盐度12~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乳酸杆菌初步培养中采用的MRS液体培养基在每升蒸馏水中包含:胰蛋白胨8~12g,琼脂14~17g,酵母提取物5~7g,柠檬酸氢二铵2~4g,葡萄糖18~24g,吐温801~3ml,NaAC·3H2O 5~7g,K2HPO4 2~4g,MgSO4·7H2O 0.5~1.0g,MnSO4·H2O 0.25~0.50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的乳酸杆菌在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还需经过离心,调节离心机的转速为8000~10000rpm,离心8~12min,弃去上清液,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并重复冲洗2~3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养殖水体水色为鲜绿色、豆绿色或绿褐色,养殖水体浮游微藻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1.60的养殖池中,筛选出优势度大于0.15的各微藻进行混合培养,所述各微藻为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的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各微藻的初始接种密度为104~105ind/mL,各微藻的添加比例为0.8~1.2∶0.8~1.2∶0.7~1.0。
CN2009100389108A 2009-04-23 2009-04-23 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Active CN101531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89108A CN101531978B (zh) 2009-04-23 2009-04-23 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89108A CN101531978B (zh) 2009-04-23 2009-04-23 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1978A CN101531978A (zh) 2009-09-16
CN101531978B true CN101531978B (zh) 2011-04-13

Family

ID=41102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389108A Active CN101531978B (zh) 2009-04-23 2009-04-23 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19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94563A (ko) * 2011-10-25 2014-07-30 아치 퍼스널 케어 프로덕츠, 엘.피. 연속 또는 동시 발효의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조성물
US9249036B2 (en) 2012-01-11 2016-02-02 In-Pipe Technology Company, Inc. Modular smart biofeeding device
CN102910791A (zh) * 2012-10-16 2013-02-06 青岛根源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态添加剂及其在减少氨气排放中的应用
CN103773695B (zh) * 2012-10-23 2016-08-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
CN103773692B (zh) * 2012-10-23 2016-1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CN103773691B (zh) * 2012-10-23 2016-10-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
CN103773689B (zh) * 2012-10-23 2016-08-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敞开式培养含油微生物的方法
CN103773693B (zh) * 2012-10-23 2016-08-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CN104098190B (zh) * 2014-07-29 2016-08-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抑制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的方法
CN105884046A (zh) * 2016-07-06 2016-08-24 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东枪塘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水产养殖用光合型微生物制剂
CN111847778A (zh) * 2020-07-15 2020-10-30 北京天诚众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水体、坑塘治理维护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1978A (zh)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1978B (zh) 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López-Sánchez et al. Microalgae-based livestock wastewater treatment (MbWT) as a circular bioeconomy approach: Enhancement of biomass productivity, pollutant removal and high-value compound production
CN102924134B (zh) 一种海藻微生物肥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76877B (zh) 一种净化养殖水体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剂型及其制备工艺
Yang et al. Cultivation of oleaginous microalgae for removal of nutrients and heavy metals from biogas digestates
CN103395890B (zh) 用于淡水养殖水体改良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3521B (zh) 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的净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2649936A (zh) 一种用于养殖水体水质改良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1607809A (zh) 微生物混凝土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2028A (zh) 调水菌的制备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方法
CN103352018A (zh) 一种用于养殖水体改良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62726A (zh) 一种用于水草养护和水体生态修复的多功能复合菌剂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1885543A (zh) 高效微生物菌体及酶制剂共同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16640702A (zh) 一种用于处理养殖废水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31977A (zh) 一种芽孢杆菌调控浮游微藻混合培养的方法
CN103409338A (zh) 养殖池塘用微生物水质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菌株固化方法
CN109052834A (zh)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
CN109370954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01691258B (zh) 一种新型生物水质净化球及其制备工艺
CN102531198A (zh) 一种水体净化剂
CN101078004A (zh) 一种利用菌种改良水体的微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Prabu et al. An overview of bioremediation towards aquaculture
CN109810915A (zh) 一种光合细菌培养简便扩培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0489A (zh) 一种高温期虾蟹养殖用净水保草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082034A (zh) 培藻菌的制备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