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3695B - 一种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73695B CN103773695B CN201210404188.7A CN201210404188A CN103773695B CN 103773695 B CN103773695 B CN 103773695B CN 201210404188 A CN201210404188 A CN 201210404188A CN 103773695 B CN103773695 B CN 1037736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aerobic bacteria
- separation device
- microalgae
- membrane separation
- biorea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包括:(1)培养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2)培养自养微藻种子液;(3)将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和自养微藻种子液接入内部铺设膜分离装置的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半混合培养,膜分离装置将光生物反应器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兼性厌氧细菌在膜分离装置下部区域培养发酵,微藻在膜分离装置上部区域进行光合作用生长,两个区域内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一致,培养过程中补充兼性厌氧细菌生长代谢所需有机碳源;所述光生物反应器上部区域的内壁和膜分离装置的上端布设有反光膜。本发明具有提高自养微藻收获量,提高无机碳源(CO2)利用率,提高微生物油脂含量,简化培养装置,提高微藻规模化培养效率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敞开式半混合培养自养产油微藻和兼性厌氧细菌来获取高微藻细胞收获量,同时提高微藻细胞油脂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油品供需矛盾的越发突出,相应炼油工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开发清洁低碳的可替代资源成为必然。以微生物油脂等可再生资源为来源的柴油具有能量密度高、含硫量低、燃烧充分、润滑性好等性能,还具有可再生、环境友好、易生物降解、储运安全、抗爆性能好等特点,可作为石化能源的替代品。
微藻作为可再生资源,其生物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淀粉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如螺旋藻等),可用作能源、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原料;通过条件调控,微藻细胞可以大量积累脂肪酸,有些微藻如小球藻,其体内脂肪酸含量可占细胞干重的30%~60%,是第三代生物柴油技术最具前景的油料来源。与传统生物燃料相比,藻类有含油量高、生长快、环境适应性强、占用耕地少、产品附加值高等优势。同时,藻类占海洋生物资源50%,因而开发时可利用海洋资源,节省陆地资源。利用培养微藻来积累油脂资源,已经成为目前利用太阳能和固定二氧化碳开发可再生资源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不仅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且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
微藻细胞生长方式一般分为光自养和异养两种,光自养是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获得微藻生物量累积,因而CO2的有效利用吸收,是实现理想培养效果的关键,同时存在补充CO2与光合作用产生O2的解吸、排出的问题。CN200410020978.0及CN03128138.9均采用在光生物反应器系统中加入一种装置方法,来实现CO2的补给,同时也能实现一定的氧解析效果。异养即微藻细胞利用有机碳源作为营养源,在微藻细胞内有机碳源替代自养过程中的CO2来实现微藻生物量的积累,该种培养方式虽然可以实现细胞较快生长,但细胞内油脂积累水平较低。
利用其它非藻类微生物与微藻进行混合培养的研究也比较多,CN200910038908.0公开了一种芽孢杆菌调控浮游微藻混合培养的方法,该方法在混合培养体系中使用芽孢杆菌对各微藻进行混合培养时发现,各微藻生长均衡,稳定性好,可避免混合培养体系中藻相的生物多样性单一,避免某种微藻的数量出现极端优势或劣势,因此该方法主要用于控制某种微藻在水体中的泛滥。CN200910038910.8公开了一种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乳酸杆菌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使各藻生长均衡,稳定性好,通过菌、藻间的协同作用达到对养殖排放废水的去氮除磷的目的。上述现有技术是通过菌体来控制水体中藻的生长均衡,并不是促进藻的生长和微藻细胞中的油脂积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该法利用膜分离装置将自养产油微藻与兼性厌氧细菌在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半混合培养。本发明方法具有提高自养微藻收获量,提高无机碳源(CO2)的利用率,提高微生物油脂含量,简化培养装置,提高自养微藻规模化培养效率等优点;同时不影响兼性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在收获含油微藻细胞的同时还可通过分离培养液中的厌氧发酵产品,实现细菌厌氧发酵生产化学品,是一种油脂与生物化学品同时生产的高效培养方法。
本发明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培养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
(2)培养自养微藻种子液;
(3)将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和自养微藻种子液接入内部铺设膜分离装置的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半混合培养,膜分离装置将光生物反应器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兼性厌氧细菌在膜分离装置下部区域进行培养发酵,微藻细胞在膜分离装置上部区域进行光合作用生长,两个区域内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一致,培养过程中,补充兼性厌氧细菌生长代谢所需的有机碳源;所述光生物反应器上部区域的内壁和膜分离装置的上端布设有反光膜。
本发明方法中,膜分离装置优选采用陶瓷膜分离装置,膜孔直径为0.05~0.5μm。
本发明方法中,膜分离装置将光生物反应器分成上下两个区域的体积比为1:1~5:1。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还包括布气装置,铺设在反应器下部区域的底部,分布的气体可以经过膜分离装置进入整个光生物反应器中。
本发明方法中,光生物反应器上部区域的内壁部分或全部覆盖反光膜。
本发明方法中,膜分离装置的上端布设的反光膜通过支撑板与膜分离装置之间实现通气,每平方米反光膜上分布200~300个小孔,孔直径1~10 mm。
本发明方法中,外置光源的光线射入光生物反应器达到反应器内壁后经反光膜实现反光,光线折返可以实现双光程或多光程状态,光生物反应器内光源得到加强。反光膜优选采用3M反光膜,3M反光膜是一种玻璃珠封入式反光膜,背面涂有压敏胶和易剥离背纸,即使在完全湿润状态下或者在大角度下,也可以保持它良好的反光性能。
本发明方法中,兼性厌氧细菌包括芽孢杆菌、梭形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或克雷伯氏菌等,有机碳源为葡萄糖、甘油、果糖、淀粉、纤维素水解液等,兼性厌氧细菌的代谢产物,即兼性厌氧细菌发酵产物一般为1,3-丙二醇和有机酸等,不同的兼性厌氧细菌得到的发酵产物有所不同,根据兼性厌氧细菌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培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如采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加入培养基和兼性厌氧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本发明方法中,自养微藻包括小球藻、葡萄藻、小环藻、硅藻等,自养微藻种子液培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如采用常规的气升式光照生物反应器进行种子液培养。
本发明方法中,敞开式半混合培养过程中,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与微藻种子液的初始接入体积比为1:1~1:10。半混合培养的初始培养基采用兼性厌氧细菌所需的培养基,同时添加微藻细胞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如按SE培养基的组成添加相关物质)等。敞开式半混合培养过程以批次或连续等方式补充兼性厌氧细菌发酵过程所需有机碳源。
本发明方法中,敞开式半混合培养条件一般采用与兼性厌氧细菌发酵过程的条件相似的条件,如温度一般为20 ℃~37 ℃,pH值一般为6.0~9.0,优选为6.5~7.5等。
本发明方法对兼性厌氧细菌和微藻细胞进行敞开式半混合培养,兼性厌氧细菌与微藻细胞生长条件和所需碳源的不同,互相补充和促进。微藻细胞利用兼性厌氧细菌发酵后废弃碳源(CO2)为自身生长碳源,同时维持系统较平稳的渗透压条件(pH值),通过补充有机碳源保证兼性厌氧细菌不断生长,而微藻通过光条件和厌氧细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微藻细胞不断生长。同时,光生物反应器内壁和膜分离装置上端均具有反光膜,使外置光源实现返程,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通过光合作用且在反光膜作用下培养体系处在双光程或多光程环境下使微藻细胞快速生长。
本发明方法通过膜分离装置将兼性厌氧细菌与微藻细胞隔离开,实现各自单独的生长空间。培养基组成则是实现共混与互通,从而实现兼性厌氧细菌与微藻细胞在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半混合培养过程。选择适宜种类兼性厌氧细菌和适宜种类微藻细胞,通过控制兼性厌氧细菌和微藻细胞的培养过程,使两者形成稳定的半混合培养体系,并建立起不同细胞间共同利用环境营养条件而细胞间不互相干扰的生长关系,实现了含油微藻的高效生长过程,并提高了油脂的累积效果,提高了单一含油微藻培养过程中单位发酵体系内的油脂收获量,从而为微生物油脂的制备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兼性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不存在影响,可以同时获得所需的发酵产物。微藻对发酵过程使用的碳源和发酵产物均具有耐受性,不影响微藻的生长和油脂的积累。与两种微生物同步混合培养过程相比,微藻生物质收获简单,避免与细菌细胞一起收获,而影响藻泥油脂提取部分的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工艺流程示意图。
其中:1-兼性厌氧细菌种子,2-微藻种子,3-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培养反应器,4-微藻种子液培养反应器,5-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接种管线,6-微藻种子液接种管线,7-膜分离装置,8-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9-混合培养基及酸碱中和剂进入管线,10-微藻生长区,11-兼性厌氧细菌生长区,12-光生物反应器内壁的反光膜,13-膜分离装置上端的反光膜;14-布气装置,15-尾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半混合培养之前,两种微生物分别单独进行种子液培养,采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进行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培养,采用光生物反应器进行自养微藻种子液培养,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包括兼性厌氧细菌、厌氧细菌发酵培养基,光生物反应器内包括微藻藻种和自养SE培养基。种子液培养合格后,兼性厌氧细菌经过接种管线转接到内部铺设膜分离装置的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下部区域,微藻细胞经过接种管线转接到光生物反应器的上部区域,并加入经过无菌处理的混合培养基营养成分和酸碱中和剂调节至半混合培养所需生长条件。其中混合培养基中的有机碳源用于兼性厌氧细菌生长,而兼性厌氧细菌生长所产生的CO2用于微藻生长。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与微藻细胞种子液接种体积比为1:1~1:10。接种后敞开式半混合培养体系通过正常pH控制、温度控制和通气量等控制培养过程。其中半混合培养时有机碳源最优选采用流加方式进行,其被兼性厌氧细菌利用生长,兼性厌氧细菌发酵后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排出细胞外进入培养系统中。由于兼性厌氧细菌排出的CO2处于溶解状态,因此可以立即通过膜孔隙传递到上部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上部区域以供培养基系统中的微藻细胞利用,作为微藻细胞生长的碳源供应。同时,光生物反应器内壁和膜分离装置上端均具有反光膜,使外置光源实现返程,增加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光合效率。通过光合作用且在反光膜作用下培养体系处在双光程或多光程环境下使微藻细胞快速生长。
下面通过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兼性厌氧细菌种子1经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培养反应器3培养生长达生物量OD值为5.0~15.0;微藻种子2经微藻种子液培养反应器4培养生长达生物量OD值为2.0~10.0。将培养好的厌氧细菌种子液由接种管线5转接到内部铺设膜分离装置7的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8的下部区域,即兼性厌氧细菌生长区11;将微藻细胞种子液由接种管线6转接到该光生物反应器8的上部区域,即微藻生长区10进行半混合培养;并将混合培养基及酸碱中和剂9加入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混合,同时经过检测分析混合后培养系统中pH值来调节混合培养液的pH至6.5~7.5。同时,光生物反应器内壁的反光膜12和膜分离装置上端的反光膜13均具有反光作用,使外置光源实现返程,增加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光合效率。气体由布气装置14进入反应体系内,通入气体经兼性厌氧细菌生长区11到达微藻生长区10,从而实现向兼性厌氧细菌和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内供气的需要,通入的气体统一由尾气出口15排出整个反应体系。
本发明方法中,兼性厌氧细菌在有机碳源条件下实现快速生长,兼性厌氧细菌消耗有机碳源,生成细菌生物质和各种代谢产物,细胞生物质由于体形较大而被膜分离装置截留在光生物反应器的下部区域,同时发酵产生CO2气体排出细胞外后经过膜孔隙传递到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上部区域,使培养体系内无机碳源含量增加,微藻细胞利用这些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得微藻细胞自身的生长。同时兼性厌氧细菌发酵使系统的pH值下降,而随着微藻细胞的生长,利用溶解的CO2,使系统的pH值上升,两者互为作用,调节系统的pH处于适应范围。
本发明方法中,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可以是敞开池、板式等敞开式反应器,可以通入氮气或含二氧化碳气体。光生物反应器的其它操作条件按常规的细菌和微藻培养条件控制。可以设置培养体系二氧化碳和溶解氧量的测定装置,根据需要调整通气量,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提供pH电极检测,以便通过外源加入酸、碱来实现系统pH的控制。
本发明方法中,pH控制酸中和剂为HCl、H2SO4、HNO3等常用的无机酸,碱中和剂为NaOH、NaHCO3、KOH、Ca(OH)2、氨水等常用的无机碱。
本发明方法中,敞开式半混合培养过程温度控制为内部盘管加热方式。
本发明方法中,敞开式半混合培养中,向铺设膜分离装置的光生物反应器的下部区域和上部区域内可以通入氮气或含二氧化碳的气体,气体通过下部区域后由膜空隙进入上部区域,进而引出整个反应器;通入气体量随敞开式半混合培养的培养液体积变化而变化,通入气体体积速率与培养系统装液体积比例为0.1vvm~1.0vvm(单位液体体积每分钟通入的单位气体量)。
本发明方法中,所用的敞开式反光膜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基为兼性厌氧细菌和微藻细胞所需的混合培养基,可以提供兼性厌氧细菌的发酵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也提供微藻细胞光合生长所需营养成份,通过膜分离装置将两种细胞分隔开来,实现单独生长,减弱不同细胞间生态影响,同时也为微藻细胞的收获提供了方便。兼性厌氧细菌利用其适宜的培养基,其中碳源为有机碳源,进行生长,获得生物量的增长,部分有机碳源通过发酵过程呼吸生成CO2,兼性厌氧细菌所生成的CO2在培养体系中作为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碳源,从而获得微藻细胞的生长。
本发明方法中,兼性厌氧细菌所需的有机碳源可以是甘油、葡萄糖、果糖、淀粉、纤维素水解液等,该有机碳源的加入采用流加补充方式进行,根据培养液成样品成份分析,随时检测系统的有机碳源浓度水平,将配制好的有机碳源母液按消耗速度进行流加。
本发明方法中,敞开式半混合培养过程培养基的初始有机碳源浓度(以有机物质量浓度计,下同)为1.0%~5.0%,培养过程中通过厌氧细菌生长消耗,有机碳源经过补加泵进行不断补加,维持有机碳源浓度在1.0%~2.0%。
本发明方法中,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的培养基采用其适用的兼性厌氧细菌培养基,自养微藻种子液的培养基采用微藻SE培养基。半混合培养过程采用兼性厌氧细菌培养基和微藻培养基相结合,包括有机碳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成份,成为混合培养基。优选的培养条件为:种子液接种量(占光生物反应器体积,V/V):5%~20%;温度:25℃~30℃;通气量:0.1vvm~1.0vvm,搅拌转速:100rpm~400rpm,时间:24h~120h。
方案1(比较例)
将克雷伯氏菌(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0798)在300mL摇瓶中进行培养,所用培养基为兼性厌氧细菌甘油培养基,培养20h后得到所需种子液,OD值为12.0左右。将培养的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接入内部铺设陶瓷膜分离装置的20L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下部区域,膜孔直径为0.1μm,光生物反应器上下两个区域的体积比为1:1。光生物反应器底部铺设布气装置,可以实现培养液的返混;光生物反应器为有机玻璃,反应器内有温度控制盘管,以及pH、O2和CO2传感器。
兼性厌氧细菌为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其培养基为甘油培养基。
甘油培养基配方(以每升计):NH4Cl 5.35 g,KCl 0.75 g,NaH2PO4 1.38 g,Na2SO40.28 g,MgCl2·6H2O 0.26 g,CaCl2·H2O 0.02 g,酵母提取物1.0 g,甘油40 g。
SE培养基配方(以每升计):NaNO3 0.20 g,K2HPO4·3H2O 0.07 g,MgSO4·7H2O0.07 g,CaCl2·2H2O 0.03 g,KH2PO4 0.18 g,NaCl 0.03 g ,FeCl3·6H2O 0.01 g,Fe-EDTA1mL ,Soil extract (土壤提取液)40 mL。
培养条件为,采用混合培养基(以甘油培养基为基础,同时按SE培养基组成添加适宜物质):接种量(占光生物反应器体积,V/V,下同)为10%,温度为30℃,通气量(氮气)0.4vvm,搅拌转速为200rpm,时间为120h,pH为7.0。
培养5天后,收集微生物细胞,测干重与油脂含量,得出单位发酵体系微生物油脂的收获量。其中初始甘油培养基有机碳源(甘油)质量浓度为40.0g/L,过程补加有机碳源维持含量为15.0g/L左右,培养结束时残余甘油含量为5.0g/L。利用液相色谱分析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后清液中主要产物1,3-丙二醇浓度来确定兼性厌氧菌的发酵水平。
方案2(比较例)
将小球藻(购自中科院水生所藻种库1#)在摇瓶中进行光自养培养,所用培养基为SE培养基,培养2天后得到所需种子液,OD值为8.0左右。按10%接种量将培养好的小球藻种子液接种至20L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基为SE培养基。反应器为气升搅拌式,可以实现培养液的返混;反应器为有机玻璃,上端设置日光灯源,自动控制设定光的开关时间,形成小球藻培养过程中光暗过程转换。反应器内有温度控制盘管,以及pH、O2和CO2传感器。培养条件同比较例方案1所示。藻种为普通小球藻,小球藻培养过程的培养基同方案1的混合培养基。
培养液在既定的光暗周期下(每天按12:12小时的比例确定),培养5天后终止培养,收集微生物细胞,测干重与油脂含量,得到单位发酵体系的油脂收获量。
方案3(比较例)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种子液培养方法同比较例方案1,小球藻种子液培养条件同比较例方案2,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和小球藻在摇瓶中使用各自培养基进行单独培养,培养得到所需种子液。将培养好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种子液和小球藻细胞种子液以1:4的体积比混合后形成混合种子液,按10%(V/V)的接种量一起接种至含混合培养基的20L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光生物反应器为气升搅拌式,可以实现培养液的返混;反应器为有机玻璃,上端设置日光灯光源,自动控制设定光的开关时间,形成小球藻培养过程中光暗过程转换。反应器内有温度控制盘管,以及pH、O2和CO2传感器。同步混合培养通气采用气体压缩机压缩氮气通入,通气量0.4vvm。混合培养基同方案1的混合培养基,同时按方案1补充有机碳源。
培养液在既定的光暗周期下(按每天12:12小时的比例),培养5天后,收集微生物细胞,测干重与油脂含量,得到单位发酵体系的油脂收获量。利用液相色谱分析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后清液中产物1,3-丙二醇浓度来确定兼性厌氧菌的发酵水平。
方案4(比较例)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种子液培养方法同比较例方案1,葡萄藻(购自中科院水生所藻种库357#)种子液培养条件同比较例方案2,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和葡萄藻在摇瓶中使用各自培养基进行单独培养,培养得到所需种子液。将培养好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种子液和葡萄藻细胞种子液以1:4的体积比混合后形成混合种子液,然后按10%(V/V)的接种量一起接种至含混合培养基的20 L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光生物反应器为气升搅拌式,可以实现培养液的返混;反应器为有机玻璃,上端设置日光灯光源,自动控制设定光的开关时间,形成葡萄藻培养过程中光暗过程转换。反应器内有温度控制盘管,以及pH、O2和CO2传感器。同步混合培养通气采用气体压缩机压缩氮气通入,通气量0.4vvm。混合培养基同方案1的混合培养基,同时按方案1补充有机碳源。
培养液在既定的光暗周期下(按每天12:12小时的比例),培养5天后,收集微生物细胞,测干重与油脂含量,得到单位发酵体系的油脂收获量。利用液相色谱分析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后清液中产物1,3-丙二醇浓度来确定兼性厌氧菌的发酵水平。
方案5(实施例1)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种子液培养方法同比较例方案1,小球藻种子液培养条件同比较例方案2,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和小球藻在摇瓶中使用各自培养基进行单独培养,培养得到所需种子液。将培养好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种子液和小球藻细胞种子液分别接种至含混合培养基的本发明所述的内部铺设陶瓷膜分离装置的20L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下部区域和上部区域,接种量为10%(V/V),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种子液和小球藻种子液的接种体积比为1:4。光生物反应器上下两个区域的体积比为1:1。陶瓷膜分离装置的膜孔直径为0.1μm。光生物反应器底部铺设布气装置,可以实现培养液的返混;反应器为有机玻璃,上端设置日光灯光源,自动控制设定光的开关时间,形成小球藻培养过程中光暗过程转换。由于反应器布设有反光膜,使得外置光源的光线在反光膜处形成反射,实现光源的双光程状态,提高光源利用率。反应器内有温度控制盘管,以及pH、O2和CO2传感器。半混合培养通气采用气体压缩机压缩氮气通入,通气量0.4vvm。混合培养基同方案1的混合培养基,同时按方案1补充有机碳源。
培养液在既定的光暗周期下(按每天12:12小时的比例),培养5天后终止培养,收集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微藻细胞,分析微藻细胞干重与油脂含量,得到单位发酵体系的油脂收获量。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混合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后清液中产物1,3-丙二醇浓度来确定兼性厌氧菌的发酵水平。
方案6(实施例2)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种子液培养方法同比较例方案1,葡萄藻(购自中科院水生所藻种库357#)种子液培养条件同比较例方案2,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和葡萄藻在摇瓶中使用各自培养基进行单独培养,得到所需种子液。将培养好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种子液和葡萄藻细胞种子液分别接种内部铺设陶瓷膜分离装置的20L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下部区域和上部区域,接种量为10%(V/V),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种子液和小球藻种子液的接种体积比为1:4。光生物反应器上下两个区域的体积比为1:1。陶瓷膜分离装置的膜孔直径为0.1μm。光生物反应器底部铺设布气装置,可以实现培养液的返混;反应器为有机玻璃,上端设置日光灯光源,自动控制设定光的开关时间,形成小球藻培养过程中光暗过程转换。同方案5,由于反光膜的存在,使得光生物反应器空间处于双光程状态,提高光源利用率。反应器内有温度控制盘管,以及pH、O2和CO2传感器。半混合培养过程通气采用气体压缩机压缩氮气通入,通气量0.4vvm。混合培养基同方案1的混合培养基,同时按方案1补充有机碳源。
培养液在既定的光暗周期下(按每天12:12小时的比例),培养5天后,收集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微藻微生物细胞,分析微藻细胞干重与油脂含量,得到单位发酵体系的油脂收获量。利用液相色谱分析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后清液中产物1,3-丙二醇浓度来确定兼性厌氧菌的发酵水平。
上述实施例实验结果如下表1:
表1 各实施方案的培养结果
方案 | 微生物干重,g/L | 油脂含量,% | 油脂收获量,g/L | 兼性厌氧菌发酵水平,g/L |
1 | 7.02 | 2.2 | 0.15 | 54.2 |
2 | 5.21 | 7.4 | 0.39 | - |
3 | 11.20 | 33.9 | 3.80 | 53.2 |
4 | 11.86 | 34.1 | 4.04 | 57.5 |
5 | 16.14 | 36.7 | 5.92 | 62.6 |
6 | 17.28 | 38.9 | 6.72 | 65.9 |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方案5和6)极大地提高了微生物细胞的收获量,油脂含量也得到了提高。因此采用本发明方法,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与微生物单独培养方法及两种微生物经过同步混合培养相比,本方法采用膜分离装置在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将兼性厌氧与微藻细胞分开培养,所采用的反应液体系实现返混,所得到的油脂收获量得到了较大提高。该半混合培养的单位发酵体系内油脂收获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通过兼性厌氧细菌的发酵水平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在兼性厌氧细菌与微藻细胞相互隔离进行培养的情况下,克雷伯氏菌进行厌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水平有稍微提高。说明该发明方法,在实现生物质收集进而获取生物油脂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细菌发酵生产其他目标产物,从而提高微生物的利用效率。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实现含油微生物的高效快速增殖,进而提高单位体积微生物油脂收获量。
Claims (11)
1.一种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1)培养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2)培养自养产油微藻种子液;所述的自养产油微藻是小球藻、葡萄藻、小环藻或硅藻;(3)将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和自养产油微藻种子液接入内部铺设膜分离装置的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半混合培养,膜分离装置将光生物反应器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兼性厌氧细菌在膜分离装置下部区域进行培养发酵,微藻细胞在膜分离装置上部区域进行光合作用生长,两个区域内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一致,培养过程中,补充兼性厌氧细菌生长代谢所需的有机碳源;半混合培养的初始培养基采用兼性厌氧细菌所需培养基,同时添加微藻细胞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所述光生物反应器上部区域的内壁和膜分离装置的上端布设有反光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膜分离装置采用陶瓷膜分离装置,膜孔直径为0.05~0.5μ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膜分离装置将光生物反应器分成上下两个区域的体积比为1:1~5: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还包括布气装置,铺设在反应器下部区域的底部,分布的气体经过膜分离装置进入整个光生物反应器中。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光生物反应器上部区域的内壁部分或全部覆盖反光膜。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膜分离装置的上端布设的反光膜通过支撑板与膜分离装置之间实现通气,每平方米反光膜上分布200~300个小孔,孔直径1~10 mm。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光膜采用3M反光膜。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兼性厌氧细菌包括芽孢杆菌、梭形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或克雷伯氏菌,有机碳源为葡萄糖、甘油、果糖、淀粉或纤维素水解液。
9.按照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半混合培养过程中,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与微藻种子液的初始接入体积比为1:1~1:10。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半混合培养过程以批次或连续方式补充兼性厌氧细菌发酵过程所需有机碳源。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半混合培养条件为温度20℃~37℃,pH值6.0~9.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04188.7A CN103773695B (zh) | 2012-10-23 | 2012-10-23 | 一种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04188.7A CN103773695B (zh) | 2012-10-23 | 2012-10-23 | 一种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73695A CN103773695A (zh) | 2014-05-07 |
CN103773695B true CN103773695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0566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04188.7A Active CN103773695B (zh) | 2012-10-23 | 2012-10-23 | 一种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7369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32176A (zh) * | 2021-11-26 | 2022-02-11 | 海南绿藻世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促进微藻生长的培养体系及培养方法 |
CN114950121B (zh) * | 2022-06-14 | 2023-08-1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直接空气捕集co2的微藻-碳酸酐酶双面复合膜固碳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32869A (en) * | 1980-03-04 | 1984-02-21 | Kernforschungsanlage Juli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 Method of treating agricultural wastes |
CN101531977A (zh) * | 2009-04-23 | 2009-09-1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芽孢杆菌调控浮游微藻混合培养的方法 |
CN101531978A (zh) * | 2009-04-23 | 2009-09-1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
CN102311922A (zh) * | 2010-07-07 | 2012-01-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藻高效培养的方法 |
CN102311924A (zh) * | 2010-07-07 | 2012-01-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
-
2012
- 2012-10-23 CN CN201210404188.7A patent/CN1037736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32869A (en) * | 1980-03-04 | 1984-02-21 | Kernforschungsanlage Juli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 Method of treating agricultural wastes |
CN101531977A (zh) * | 2009-04-23 | 2009-09-1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芽孢杆菌调控浮游微藻混合培养的方法 |
CN101531978A (zh) * | 2009-04-23 | 2009-09-1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
CN102311922A (zh) * | 2010-07-07 | 2012-01-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藻高效培养的方法 |
CN102311924A (zh) * | 2010-07-07 | 2012-01-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地衣芽孢杆菌与3种微藻生长的相互影响;李卓佳 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1231;第28卷(第4期);839-84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73695A (zh) | 2014-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Zamalloa et al. | Anaerobic digestibility of Scenedesmus obliquus and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under mesophilic and thermophilic conditions | |
Saratale et al. | Microalga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using cost–effective nutrient sources: Recent updates and progress towards biofuel production | |
Schnurr et al. | Algae biofilm growth and the potential to stimulate lipid accumulation through nutrient starvation | |
CN103805514B (zh) | 一种利用无机氮源的微藻光合兼养高密度发酵培养方法及应用 | |
Doucha et al. | Production of high-density Chlorella culture grown in fermenters | |
Lo et al. | Sequential dark–photo fermentation and autotrophic microalgal growth for high-yield and CO2-free biohydrogen production | |
CN103103130B (zh) | 一种微生物混合培养生产油脂的方法 | |
US8986962B2 (en) | Organism co-culture in the production of biofuels | |
Ogbonna et al. | Cyclic autotrophic/heterotrophic cultivation of photosynthetic cells: a method of achieving continuous cell growth under light/dark cycles | |
Jiang et al. | Continuous photo-fermentative hydrogen production in a tubular photobioreactor using corn stalk pith hydrolysate with a consortium | |
CN103103129B (zh) | 一种微生物同步混合培养生产油脂的方法 | |
Zhang et al. | Removal of pollutants from biogas slurry and CO 2 capture in biogas by microalgae-based technology: a systematic review | |
CN102827775A (zh) | 微藻培养固定微生物发酵尾气co2补充发酵原料的方法 | |
Yu et al. | From lab to application: Cultivating limnetic microalgae in seawater coupled with wastewater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on a pilot scale | |
CN103773691B (zh) | 一种封闭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 | |
CN103103126B (zh) | 一种微生物耦合培养生产油脂的方法 | |
CN106520897A (zh) | 一种提高衣藻产氢量的方法 | |
CN202017006U (zh) | 一种用于沼气净化的微生态反应器 | |
CN103773695B (zh) | 一种敞开式快速培养微藻的方法 | |
Wang et al. | Research on 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ki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mixed photosynthetic and anaerobic culture (MPAC)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 |
CN107841464A (zh) | 一种藻类的培养方法 | |
CN103086582A (zh) | 一种甲烷的制备方法 | |
CN103773693B (zh) | 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 |
CN103773692B (zh) | 一种封闭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 |
CN107746809A (zh) | 提高藻类生物量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