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6788B -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6788B
CN101526788B CN200810177522.3A CN200810177522A CN101526788B CN 101526788 B CN101526788 B CN 101526788B CN 200810177522 A CN200810177522 A CN 200810177522A CN 101526788 B CN101526788 B CN 101526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ressure
fixing member
producing par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75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6788A (zh
Inventor
安藤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6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6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6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6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定影装置设置有:定影部件,其具有可旋转的旋转部件和用于加热所述旋转部件的加热源;加压部件,其受到驱动以在挤压所述定影部件的同时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记录介质穿过的咬合部分;分离单元,其使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彼此分离;以及冷却单元,其冷却由所述分离单元分离的所述加压部件的面。所述面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包括在使用电子照相法等类似方法的复印机、打印机等中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使用电子照相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利用加热加压定影方法将形成在诸如纸张等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作为加热加压定影方法,示例了一种在内置有加热器的定影辊与加压辊之间形成的咬合部分来对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以使该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方法(辊咬合方法),以及一种加压垫从环带的内侧将记录介质抵压在定影辊上以形成咬合部分的方法(带咬合方法)。
在加热加压定影方法中,认为通过均匀地保持定影辊和加压辊的表面温度可得到具有均匀性的高质量图像。于是,开发了这样一种技术:即,例如即使当定影辊和加压辊保持在不旋转的加热加压状态(待机状态或待机模式)时,也可均匀地保持定影辊等的表面温度。
作为上述技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098899披露了一种电子照相装置,其中,在打印待机模式下检测沿定影辊轴向的两个不同点之间的温度差值,在温度差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数值的情况下,控制定影辊和加压辊以使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空转,于是沿定影辊周向和轴向的表面温度的分布在具有低散热量的咬合部分的温度变得均匀,进而得到具有均匀性的高质量图像。
同时,在加热加压定影方法中,通过内部加热器将定影辊等加热到高温。另一方面,当加压辊不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时,与定影辊等分离的加压辊将在其停止状态下待机。此时,加压辊上与定影辊等相对的部分的表面温度由于来自定影辊等的散热而变高,因此在加压辊的表面沿着圆周方向发生温度分布。当根据此温度分布重新启动定影操作时,在加压辊的高温区域,在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中容易发生诸如起泡等图像缺陷和图像光泽变化。
当为了加宽咬合宽度以用于高速定影而使加压辊的弹性层加厚时,沿圆周方向的热传导将降低,而且加压辊表面的温度差值趋于变大。此外,存在这样的趋势:即,随着所用记录介质变薄,图像缺陷和图像光泽变化将变大。
鉴于此,认为通过旋转与定影辊等处于分离状态的加压辊,可使加压辊的表面温度变得均匀。
如果加压辊旋转,那么加压辊沿圆周方向的表面温度将平均化。然而,当平均化的表面温度变高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仍然存留发生诸如起泡等图像缺陷和图像光泽变化的可能性。
做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换言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等,其中,根据加热加压定影方法,可防止在加压辊的表面上出现高温度区域,并且可抑制图像缺陷和图像光泽变化。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即利用预定的冷却单元冷却处于与定影辊等分离的状态的加压辊。这样,提供了根据本发明以下方面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具有可旋转的旋转部件和用于加热所述旋转部件的加热源;加压部件,其受到驱动以在挤压所述定影部件的同时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记录介质穿过的咬合部分;分离单元,其使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彼此分离;以及冷却单元,其冷却由所述分离单元分离的所述加压部件的面。所述面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所述定影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冷却单元为吹送空气的送风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所述定影装置的第二方面中,所述送风机具有变更单元,所述变更单元在定影操作时改变冷却空气的送风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所述定影装置的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中,所述定影装置还设置有:控制器,其基于所述加压部件的所述面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冷却单元。所述面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所述定影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冷却单元为吹送空气的送风机,并且所述定影装置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加压部件的所述面的温度来控制从所述冷却单元的送风机吹送出的空气。所述面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所述定影装置的第四方面中,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以在定影操作时停止从所述送风机吹送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所述定影装置的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中,所述定影部件设置有:环带,其由所述旋转部件张紧;以及加热部件,其在与所述旋转部件一起张紧所述环带的同时进行旋转,并且加热所述环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所述定影装置的第七方面中,所述定影部件还设置有:剥离部件,其布置成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彼此挤压的部分的下游侧,将所述环带的外表面挤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将转印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定影单元具有:定影辊;定影带,其由所述定影辊张紧;加压辊,其在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加压辊之间形成所述记录介质穿过的咬合部分;分离单元,其使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加压辊彼此分离;以及冷却单元,其冷却由所述分离单元分离的所述加压辊的与所述定影带相对的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九方面中,所述冷却单元为吹送空气的送风机,并且具有改变冷却空气的送风方向的变更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设置有:控制器,其基于所述定影单元中所述加压辊的所述面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冷却单元。所述面与所述定影带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九方面中,所述冷却单元为吹送空气的送风机,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设置有:控制器,其基于所述定影单元中所述加压辊的所述面的温度来控制从所述冷却单元的送风机吹送出的空气。所述面与所述定影带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对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方法。所述定影方法包括:使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穿过形成在定影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的咬合部分;在所述记录介质穿过所述咬合部分之后,使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彼此分离;以及在分离之后冷却所述加压部件的面。所述面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形成调色剂图像;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使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穿过形成在定影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的咬合部分;在所述记录介质穿过所述咬合部分之后,使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彼此分离;以及在分离之后冷却所述加压部件的面。所述面与所述定影带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在加压部件与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冷却加压部件的高温区域,从而使加压部件表面上发生的温度分布平均化,因此可以抑制图像缺陷和图像光泽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采用包括有送风机的简单便捷的冷却单元,可以在没有设置例如用于旋转加压部件的旋转驱动机构的情况下容易地冷却加压部件的高温区域,这样可以节省装置内部的空间且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利用变更单元在定影操作期间改变冷却空气的送风方向以抑制由吹送空气引起的被供应到咬合部分的记录介质的姿态变化,因此可以防止卡纸。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没有设置控制器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将加压部件的表面保持在期望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不采用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有效地冷却加压部件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不采用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由吹送空气引起的被供应到咬合部分的记录介质的姿态变化,并且可以防止与定影部件的温度下降相关联的定影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有效地冷却设置有带组件型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中的加压部件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没有设置剥离部件的定影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剥离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不采用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图像缺陷和光泽变化,尤其是在对薄纸进行高速定影的情况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由于利用变更单元在定影操作期间改变冷却空气的送风方向以抑制由吹送空气引起的被供应到咬合部分的记录介质的姿态变化,因此可以防止卡纸。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与没有设置控制器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将加压辊的表面保持在期望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与不采用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有效地冷却加压辊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由于在加压部件与定影部件分离的状态下冷却加压部件的高温区域,从而使加压部件表面上发生的温度分布平均化,因此可以抑制图像缺陷和图像光泽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与不采用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图像缺陷和光泽变化,尤其是在对薄纸进行高速定影的情况下。
附图说明
基于下面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示出应用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剖视图;
图3A和3B为示出作为分离单元实例的凸轮机构的视图;以及
图4为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说明实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可以以多种形式实施。另外,附图用于解释说明各示例性实施例,并没有显示实际尺寸。
(图像形成装置)
图1为示出应用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所谓的串联型彩色打印机。该图像形成装置1设置有:图像形成处理器10,其根据各颜色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控制器30,其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图像处理器35,其与诸如个人计算机(PC)3和图像读取装置4等的外部装置连接,并且对从这些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的图像处理;以及主电源50,其向各单元供电。
图像形成处理器10设置有:以一定距离平行布置的作为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实例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也统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1”)。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1设置有:作为图像保持体实例的感光鼓12,其形成静电潜像并保持调色剂图像;充电装置13,其将感光鼓12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成预定电位;显影装置14,其对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清洁器15,其在转印之后对感光鼓12的表面进行清洁。
除了容纳在显影装置14中的调色剂以外,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1以大致相似的方式构造。图像形成单元11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
此外,图像形成处理器10设置有:激光曝光装置40,其对分别设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1中的感光鼓12进行曝光;中间转印带20,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1的感光鼓12上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叠加地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20上;一次转印辊21,其分别将形成在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1中的每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次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二次转印辊22,其将叠加地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共同地转印(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记录纸)的纸张P上;以及作为定影单元(定影装置)实例的定影装置60,其将二次转印后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应当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中间转印带20、一次转印辊21以及二次转印辊22构成转印单元。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图像处理器35对从PC3或图像读取装置4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然后经由图中未示出的接口将所得到的数据发送到各图像形成单元11。然后,例如在形成黄色(Y)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1Y中,在感光鼓12沿着箭头A的方向旋转的同时,通过充电装置13将感光鼓12均匀地充电成预定的电位,并且激光曝光装置40利用基于从图像处理器35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所控制的激光对感光鼓12进行扫描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2上形成黄色(Y)图像的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装置14对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进而在感光鼓12上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图像。类似地,在图像形成单元11M、11C和11K中,分别形成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
通过一次转印辊21将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1中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依次静电地吸引到沿箭头B方向移动的中间转印带20上,进而形成通过叠加各颜色调色剂图像所得到的叠加调色剂图像。随着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叠加调色剂图像传送到布置有二次转印辊22的区域(二次转印部分T)。当将叠加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时,在叠加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的恰当时刻(定时),从所选择的任一纸张保持部分71a或71b向二次转印部分T供应纸张P。然后,通过由二次转印辊22在二次转印部分T形成的转印电场的作用,将叠加调色剂图像共同地静电地转印到已经传送来的纸张P上。
随后,将其上静电转印有叠加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从中间转印带20上剥离,并且通过传送带76和77将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60。定影装置60利用热量和压力对传送到定影装置60的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处理以使该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然后,将其上形成有定影图像的纸张P传送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排出单元中的排出纸张堆叠部分(图中未示出)。
如上所述,通过重复与打印输出副本数量相同的次数的图像形成来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图像形成。
(定影装置)
接下来,将说明定影装置60。
图2为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的示意性构造的剖视图。定影装置60设置有:作为主要部分的定影带组件(定影部件)61;以及也作为主要部分的加压辊(加压部件)62,其受到驱动以在挤压定影带组件61的同时进行旋转,并且与定影带组件61之间的一部分形成纸张P(记录介质)穿过的咬合部分N。
另外,定影装置60具有:分离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组件61彼此分离;以及送风机(冷却单元)65A,其在加压辊62与定影带组件61彼此分离的状态下冷却加压辊62的与定影带组件61相对的面(在下文中,有时称为“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
定影带组件61设置有:定影带(环带)610;定影辊(旋转部件)611,其在张紧定影带610的同时进行旋转,并且形成为圆筒状;以及张紧辊612,其从定影带610的内侧张紧定影带610。另外,定影带组件61设置有:加热辊(加热部件)613,其在从定影带610的外侧张紧定影带610的同时进行旋转,并且加热定影带610;以及姿态校正辊614,其校正定影带610位于定影辊611与张紧辊612之间的部分的姿态。
此外,定影带组件61设置有剥离垫(剥离部件)64,该剥离垫64布置成在定影辊611与加压辊62彼此挤压的部分的下游侧将定影带610的外表面挤压在加压辊62上。
此外,定影带组件61设置有:空转辊615,其在咬合部分N的下游侧张紧定影带610。
定影带610为柔性环带。定影带610由下述层形成:基层,其由厚度约为80μm的聚酰亚胺等制成;弹性体层,其堆叠在基层的表面侧(外周面侧)上且由厚度约为50μm的硅橡胶等制成;以及防粘层,其覆盖弹性体层且由厚度约为30μm的含氟聚合物(例如,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等)制成。定影带610随着定影辊611的旋转而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旋转)。
定影辊611从预定的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接收驱动力,并且沿着箭头C的方向旋转。另外,在定影辊611的内部布置有加热器(加热源)616a。
张紧辊612为圆筒状辊,并且内部具有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616b。张紧辊612不仅具有张紧定影带610的功能,而且具有从内周面侧加热定影带610的功能。另外,在张紧辊612的两端部设置有向外侧挤压定影带610且向整个定影带610施加张力的弹簧部件(图中未示出)。
加热辊613为圆筒状辊,并且内部具有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616c。从而,加热辊613不仅具有张紧定影带610的功能,而且具有从外周面侧加热定影带610的功能。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由加热辊613、张紧辊612以及定影辊611加热定影带610的构造。
加压辊62具有圆筒状辊621作为基体。此外,加压辊62通过从基体侧依次堆叠弹性层622和防粘层623而形成软辊。另外,加压辊62安装成可挤压定影带组件61。加压辊62由定影辊611驱动从而随着定影带组件61的定影辊611沿箭头C方向的旋转而沿着箭头E的方向进行旋转。此外,加压辊62内部设置有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624,并且被加热器624加热成预定温度。
剥离垫64布置在定影辊611附近,同时与形成为圆筒状的定影辊611的外周面具有大致相同的曲率。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垫64例如为由诸如不锈钢(SUS)等金属或者诸如树脂等刚体制成的块部件,其截面为类似圆弧形状。此外,剥离垫64安装成通过定影带610以预定载荷(例如98N(10kgf))均匀地挤压加压辊62的预定宽度区域(例如,沿着定影带610的移动方向为2mm至10mm的宽度)。
在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60中,当定影带组件61不旋转且受到加压辊62的压力时,定影辊611和定影带610的咬合部分N可能会永久变形,并且该变形偶尔会引起图像缺陷。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使加压辊62与定影带组件61彼此分离的分离单元。
图3A和3B为示出作为分离单元实例的凸轮机构70的视图。如图3A和3B所示,凸轮机构70设置有以下各主要部分:圆盘凸轮71,其通过预定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而偏心地旋转;作为接触件的滚子72,其与圆盘凸轮71接触且旋转;作为随动件的弹簧73,其安装在滚子72上且将圆盘凸轮71的偏心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以及摆动部件75,其安装成相对于加压辊62的轴承625摆动。另外,摆动部件75的端部和弹簧73收容在收容部分74中。
如图3A所示,在定影操作时,随着圆盘凸轮71沿箭头F的方向的旋转运动而向上推压滚子72和弹簧73,摆动部件75的端部以安装部分751为摆动中心被沿着箭头G的方向向上推压。由此,与摆动部件75相连的加压辊62挤压到定影带组件61上。
接下来,如图3B所示,当定影操作完成时,随着通过圆盘凸轮71沿箭头H方向的旋转运动解除用于向上推压滚子72和弹簧73的载荷,摆动部件75的端部以安装部分751为摆动中心沿着箭头I的方向向下运动。由此,与摆动部件75相连的加压辊62与定影带组件61分离。
接下来,将说明作为冷却单元实例的送风机65A。
应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具有用于冷却加压辊62的与定影带组件61相对的面(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的送风机65A。
送风机65A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可以向加压辊62吹送冷却空气(空气)即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侧流式送风机(横流式风机)用作送风机65A。这里,例如为此可以使用在空调等中广泛采用的侧流式送风机。通常,这种侧流式送风机具有多个扇体,其中每个扇体由多个叶片构成。叶片的两端由圆盘状端板保持,并且叶片的截面为圆弧形。此外,多个扇体沿着轴向连接。此外,侧流式送风机通过叶片将从旋转扇体轴向导入的风流转换成具有向前流动的平面延展的同一方向风流。
如图2所示,送风机65A设置在用于向咬合部分N供应纸张P的纸张插入引导板66的下方,而且当加压辊62与定影带组件61彼此分离时,送风机65A从形成咬合部分N的部分的上游侧向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吹送冷却空气(空气)。在冷却空气(空气)冷却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之后,冷却空气通过纸张排出引导板67下方的部分,该纸张排出引导板67用于传送从咬合部分N排出的纸张P。
换言之,由于加压辊62没有设置旋转驱动机构,因此在加压辊62与定影带组件61分离之后,加压辊62在停止状态下待机。因此,由于来自具有加热源的定影带610和定影辊611的热辐射使得加压辊62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的表面温度变得高于其他部分,并且在加压辊62的表面沿着圆周方向发生温度分布。此时,通过从送风机65A吹送冷却空气(空气)来冷却高温区域,并且使发生在加压辊62表面的温度分布平均化。
通过设置送风机65A,在不具有用于旋转加压辊62的旋转驱动机构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冷却加压辊62的高温区域。因此,可以实现装置内部的空间节省和成本降低。
应当注意的是,布置送风机65A的位置没有特别地限制,只要当加压辊62与定影带组件61分离时送风机65A不冷却定影带组件61并且送风机65A位于将空气吹到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的位置即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送风机65A设置在纸张插入引导板66的下方,并且冷却空气(空气)从形成咬合部分N的部分的上游侧吹向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来控制作为冷却装置的送风机65A的操作和停止。鉴于此,如图2所示,例如利用诸如红外线辐射温度计等非接触型温度计,在加压辊62上的设置在形成咬合部分N的部分的下游侧的辊温度测量位置Ta测量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
换言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送风机65A冷却加压辊62的高温区域(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且通过使温度分布平均化,从而可抑制图像缺陷和图像光泽变化。另一方面,当加压辊62过度冷却时,趋于发生不充分定影(冷偏移等),从而,有必要精确地控制加压辊62的温度变化。
因此,通过基于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来控制送风机65A的冷却性能,从而可防止不充分定影的发生。鉴于此,利用从送风机65A吹送的冷却空气(空气)的风量(包括风量=0)来调节送风机65A的冷却性能。
如图2所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将送风机65A设定成:当定影带组件61与加压辊62彼此分离时,即当停止由定影装置60进行的定影操作时,送风机65A将冷却空气(空气)吹到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表面上。
这里,在由定影装置60进行定影操作时,送风机65A停止吹送空气从而不朝向被供应到旋转的定影带610和咬合部分N的纸张P吹送冷却空气(空气)。通过在定影操作时停止从送风机65A吹送空气,例如,可防止发生与定影带610的温度下降相关联的不充分定影。此外,可抑制由吹送空气引起的被供应到咬合部分N的纸张P的姿态变化,并且可防止堵纸(卡纸)。
(用于改变送风方向的变更单元)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的是,送风机65A设置有变更单元,该变更单元用于改变从送风机65A吹送的冷却空气(空气)的送风方向,以便防止冷却空气(空气)在定影装置60进行定影操作时吹向被供应到旋转的定影带610和咬合部分N的纸张P。
作为用于改变送风方向的变更单元,例如示例出多个叶片65f,这些叶片65f设置在送风机65A的空气出口处,并且可移动成随着螺线管的换向或电动机的旋转所转换成的往复移动而进行摆动。作为另一种选择,例如示例出随着电动机的旋转等可在预定范围内改变角度的送风机65A的空气出口作为变更单元。
应当注意的是,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控制器30(参考图1)来执行送风机65A的操作和停止、冷却空气(空气)的风量以及冷却空气(空气)的送风方向的改变。
接下来,将说明定影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4为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B的示意性构造的剖视图。对于与图2中已经示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构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0B设置有定影带组件61B和形成纸张P穿过的咬合部分N的加压辊62作为主要部分。另外,在定影装置60B中安装有送风机65B。当加压辊62和定影带组件61B彼此分离时,送风机65B冷却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
如图4所示,送风机65B设置在纸张排出引导板67的下方,该纸张排出引导板67用于传送从咬合部分N排出的纸张P。
应当注意的是,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送风机65B所处的位置没有特别地限制,只要送风机65B位于将空气吹送到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位置处即可。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定影带组件61B在形成咬合部分N的部分的下游侧没有设置剥离垫64(参考图2)。因此,如图4所示,送风机65B可设置在纸张排出引导板67的下方。
当加压辊62与定影带组件61B彼此分离时,送风机65B从形成咬合部分N的部分的下游侧向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吹送冷却空气(空气)。在冷却空气(空气)冷却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的部分之后,冷却空气通过纸张插入引导板66下方的部分,其中该纸张插入引导板66用于向咬合部分N供应纸张P。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基于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来控制送风机65B的操作和停止。这里,如图4所示,在辊温度测量位置Tb测量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其中该辊温度测量位置Tb设置在加压辊62上形成咬合部分N的部分的上游侧。
[实例]
在下文中,基于实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应当注意的是,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实例。
(实例)
如上所述,在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60中,安装有跨越轴向的整个宽度区域冷却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送风机65A(由Oriental Motor有限公司制造的横流式风机MFD930B-24)。
接下来,在下面的设定条件下操作定影装置60,并且检测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和图像缺陷的发生之间的关系。
应当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利用非接触型温度计(红外线辐射温度计)在辊温度测量位置Ta测量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
定影装置60的操作条件如下:
(1)纸张P的类型:OK TOPKOTE 104
(2)处理速度:400mm/sec
(3)定影带610的规格:直径Φ168mm,PFA(30μm的厚度)/硅橡胶(160μm的厚度)/聚酰亚胺(90μm的厚度)
(4)定影辊611的规格:直径Φ100mm,铝/PFA表面层(300μm的厚度)
(5)加压辊62的规格:直径Φ65mm,硅橡胶中间层(10mm的厚度)/PFA表面层(100μm的厚度)
(6)咬合部分N上的载荷:约1.7×103N(180kgf)
作为在上述条件下操作定影装置60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当定影带610与加压辊62彼此分离时,通过从送风机65A吹送的冷却空气(空气)将加压辊62的与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冷却到低于80℃,没有出现图像缺陷。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部件,其具有可旋转的旋转部件和用于加热所述旋转部件的加热源;
加压部件,其受到驱动以在挤压所述定影部件的同时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记录介质穿过的咬合部分;
分离单元,其使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彼此分离;以及
冷却单元,当从所述咬合部分排出所述记录介质并且定影操作停止时,在所述加压部件处于停止状态下,所述冷却单元从所述咬合部分的上游侧,向由所述分离单元分离的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的面吹送冷却空气,
其中,所述冷却单元的操作和停止基于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来控制,以及所述温度的测量位置设置在所述咬合部分的下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单元为吹送空气的送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送风机具有变更单元,所述变更单元在定影操作时改变冷却空气的送风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其基于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的面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冷却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单元为吹送空气的送风机,并且
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基于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的面的温度来控制从所述冷却单元的送风机吹送出的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以在定影操作时停止从所述送风机吹送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定影部件包括:环带,其由所述旋转部件张紧;以及加热部件,其在与所述旋转部件一起张紧所述环带的同时进行旋转,并且加热所述环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定影部件还包括:剥离部件,其布置成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彼此挤压的部分的下游侧将所述环带的外表面挤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转印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所述定影单元具有
定影辊,
定影带,其由所述定影辊张紧,
加压辊,在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加压辊之间形成所述记录介质穿过的咬合部分,
分离单元,其使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加压辊彼此分离,以及
冷却单元,当从所述咬合部分排出所述记录介质并且定影操作停止时,在所述加压辊处于停止状态下,所述冷却单元从所述咬合部分的上游侧,向由所述分离单元分离的所述加压辊的与所述定影带相对的面吹送冷却空气,
其中,所述冷却单元的操作和停止基于所述加压辊的与所述定影辊相对部分的温度来控制,以及所述温度的测量位置设置在所述咬合部分的下游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单元为吹送空气的送风机,并且具有改变冷却空气的送风方向的变更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其基于所述定影单元中所述加压辊的与所述定影带相对的面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冷却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单元为吹送空气的送风机,并且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基于所述定影单元中所述加压辊的与所述定影带相对的面的温度来控制从所述冷却单元的送风机吹送出的空气。
13.一种对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方法,所述定影方法包括:
使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穿过形成在定影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的咬合部分;
在所述记录介质穿过所述咬合部分并且定影操作停止之后,使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彼此分离;以及
在所述加压部件处于停止状态下,从所述咬合部分的上游侧,向分离之后的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的面吹送冷却空气,
其中,所述冷却的操作和停止基于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来控制,以及所述温度的测量位置设置在所述咬合部分的下游侧。
14.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形成调色剂图像;
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使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穿过形成在定影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的咬合部分;
在所述记录介质穿过所述咬合部分并且定影操作停止之后,使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彼此分离;以及
在所述加压部件处于停止状态下,从所述咬合部分的上游侧,向分离之后的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定影带相对的面吹送冷却空气,
其中,所述冷却的操作和停止基于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对部分的温度来控制,以及所述温度的测量位置设置在所述咬合部分的下游侧。
CN200810177522.3A 2008-03-04 2008-11-18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1526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3360A JP4586867B2 (ja) 2008-03-04 2008-03-04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3360 2008-03-04
JP2008053360 2008-03-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6788A CN101526788A (zh) 2009-09-09
CN101526788B true CN101526788B (zh) 2013-02-13

Family

ID=40780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7522.3A Active CN101526788B (zh) 2008-03-04 2008-11-18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31174B2 (zh)
EP (1) EP2098917A1 (zh)
JP (1) JP4586867B2 (zh)
CN (1) CN101526788B (zh)
AU (1) AU2008217011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5482B2 (ja) * 2008-09-24 2011-01-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沢付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40138B2 (ja) * 2009-12-10 2014-03-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6813B2 (ja) 2009-12-10 2014-03-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159B2 (ja) * 2009-12-10 2014-07-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891B2 (ja) * 2009-12-11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77834B2 (ja) * 2010-05-12 2014-08-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42492A (ja) * 2010-05-17 2011-12-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94536B2 (ja) * 2010-06-22 2014-05-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画像形成装置の輸送用具
JP5587087B2 (ja) * 2010-07-28 2014-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716516B2 (ja) * 2011-04-22 2015-05-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06472A (ja) 2014-03-12 2016-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4692B2 (ja) 2014-03-18 2016-11-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2134B2 (ja) 2014-05-20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18097267A (ja) * 2016-12-15 2018-06-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84207B2 (ja) * 2017-07-20 2021-12-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581A (zh) * 2006-01-17 2007-07-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5603A (en) 1987-04-02 1989-12-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glossy image medium
US4981433A (en) 1988-10-15 1991-01-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heating device
JPH11143285A (ja) * 1997-11-11 1999-05-28 Sharp Corp 定着装置
JP3373419B2 (ja) * 1998-01-16 2003-0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方法および定着装置
JP4186418B2 (ja) * 2000-02-29 2008-1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8899A (ja) 2001-09-25 2003-04-04 Hitachi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5037871B2 (ja) 2005-07-27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7398045B2 (en) * 2005-08-23 2008-07-08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57761A (ja) * 2005-08-24 2007-03-08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90821B2 (ja) * 2005-09-13 2012-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9033A (ja) 2005-09-13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JP4655848B2 (ja) * 2005-09-22 2011-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0962A (ja) * 2006-03-09 2007-09-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581A (zh) * 2006-01-17 2007-07-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18542A 2001.11.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98917A1 (en) 2009-09-09
JP4586867B2 (ja) 2010-11-24
CN101526788A (zh) 2009-09-09
AU2008217011A1 (en) 2009-09-24
AU2008217011B2 (en) 2010-08-19
JP2009210792A (ja) 2009-09-17
US8131174B2 (en) 2012-03-06
US20090226200A1 (en) 200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6788B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768507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0326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5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92277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1242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42495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31782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62204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570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冷却装置
JP476029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21445B2 (ja) 光沢付与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57253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766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256201B2 (en) Fixing device with roughening rubbing member for endless fixing belt
JP6668765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875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0105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4223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1637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86697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US1092173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heaters
JP73269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1459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3030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