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3970A -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3970A
CN101523970A CNA2007800381088A CN200780038108A CN101523970A CN 101523970 A CN101523970 A CN 101523970A CN A2007800381088 A CNA2007800381088 A CN A2007800381088A CN 200780038108 A CN200780038108 A CN 200780038108A CN 101523970 A CN101523970 A CN 101523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ntrol channel
frequency band
uplink data
data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81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3970B (zh
Inventor
川村辉雄
岸山祥久
樋口健一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23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3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3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39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用于对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具有调度器,所述调度器对无线资源进行调度,以使伴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第1控制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通过相同频带传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被传输的第2控制信道在没有分配频带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通过用于第2控制信道而准备的专用频带传输。无线基站还具有将表示调度内容的调度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的部件。在确保用于传输某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的单位传输期间,禁止对该用户装置的上行数据信道分配无线资源。

Description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迅速进行有关下一代的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在当前设想的通信系统中,从抑制最大功率与平均功率之比(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且扩大覆盖区域的观点出发,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单载波方式。此外,在该通信系统中,上下链路中都以多个用户之间共用的信道(shared channel)的形式,根据各个用户的信道状态等而适当分配无线资源。决定分配内容的处理被称为调度。为了适当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各个用户装置将导频信道发送给基站,基站根据该接收质量来评价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此外,为了进行下行链路的调度,基站对用户装置发送导频信道,用户装置将表示该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的信息(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报告给基站。基站基于从各个用户装置报告的CQI,评价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上行控制信道中,包括必需伴随上行数据信道而传输的控制信息(必要控制信息或第1控制信息)、和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被传输的控制信息(第2控制信息)。第1控制信息中包含数据信道的调制方式、信道编码率等对数据信道的解调不可缺少的信息。第2控制信息中包含CIQ信息、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资源分配请求等信息。从而,存在用户装置通过上行控制信道仅传输第1控制信息、仅传输第2控制信息、传输第1以及第2控制信息双方的可能性。
分配了资源块(无线资源)而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由该资源块来传输第1控制信息以及根据需要传输第2控制信息,但上行数据信道没被传输的情况下,考虑通过专用资源块(专用频带)传输第2控制信道。下面,概述上述那样利用频带的例子。
图1表示上行链路的频带利用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准备有大小2种数据尺寸的资源块。大的资源块具有1.25MHz的带宽FRB1以及0.5ms的持续时间TRB。小的资源块具有375kHz的带宽FRB2以及0.5ms的持续时间TRB。持续时间也可称为单位传输期间、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子帧等。这相当于一个无线分组的期间。资源块沿频率轴方向排列6个,在左右两边配置小的资源块。资源块的配置参数可任意设定,只要发送侧以及接收侧双方已知即可。在图示的例子中,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以在大的资源块(第2、第3、第4以及第5资源块)中的一部分期间,传输伴随上行数据信道的控制信道(第1控制信道)以及根据需要传输第2控制信道。此外,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以在小的资源块(第1或第6资源块)中,传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被传输的控制信道(第2控制信道)。此外,有些用户装置的第1控制信道利用两个小的资源块来传输。在图示的例子中,用户装置A的第2控制信道通过第2子帧的第6资源块和第3子帧的第1资源块来传输。同样,用户装置B的第2控制信道通过第3子帧的第6资源块和第4子帧的第1资源块来传输。这样,第2控制信道在频率轴以及时间轴方向上跳跃(hopping)地进行传输,所以能够得到频率分集(frequencydiversity)效果,能够增加第2控制信道在基站适当地被解调的可靠性。
在图1中关于小的资源块,描画为如“控制A”那样其资源块好像全部被用户装置A独占,但可以由多个用户装置共享资源块。例如第2子帧的第5资源块可以由用户装置A以及C共享。典型的,这样的多个用户装置可以通过频率复用方式共享1个资源块。
图2表示上行链路的其它的频带利用例子。与图1的情况相同,准备有两种大小的数据尺寸的资源块。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小的资源块(第1以及第6资源块),子帧的期间TRB再一次一分为二,设定2个细分期间。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第3子帧的第1细分期间(子帧的前半期间)的第6资源块和相同第3子帧的第2细分期间(子帧的后半期间)的第1资源块来传输用户装置#1的第2控制信道。用户装置#2的第2控制信道通过第3子帧的第1细分期间的第1资源块和第3子帧的第2细分期间的第6资源块来传输。这样,由于第2控制信道在频率轴以及时间轴方向上跳跃地传输,因此能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能够增加第2控制信道在基站适当地被解调的可靠性。而且,用户装置#1的控制信道的传输在1子帧期间内完成,用户装置#2的控制信道的传输也在1子帧的期间内完成。从而该例子从缩短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延迟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关于图2,也可以由多个用户装置来共享资源块。例如第3子帧的第1细分期间的第6资源块可以由用户装置#1和#2来共享。典型的是,这样的多个用户装置可以通过频率复用方式来共享一个资源块。(对于这种技术,例如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3GPP,R1-06167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图3表示与图2相同的上行链路的频带利用例子,但修正为以往的问题点变得明确。如上所述那样在控制信道中,有必须伴随上行数据信道而被传输的控制信息(必要控制信息或第1控制信息)和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被传输的控制信息(第2控制信息)。第1控制信息中包含数据信道的调制方式、信道编码率等那样的对数据信道的解调不可欠缺的信息。第2控制信息中包含CQI信息、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以及资源分配请求等信息。在上述的系统中,分配资源块(无线资源)而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通过其资源块传输第1控制信道以及根据需要而传输第2控制信息,但在上行数据信道没有被传输的情况下通过专用的资源块(专用的频带)传输第2控制信道。对各个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确保专用的频带以及期间,以使能够可靠地发送各个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例如,用户装置#1(UE1)利用由“A”表示的无线资源来发送第2控制信道。在系统中,在每2个子帧固定保留从UE1发送CQI、ACK/NACK的机会。对其它的用户装置也同样地固定地保留无线资源而用于第2控制信道。
如图3的第1子帧所示那样,在该子帧中第2以及第3资源块被分配给用户装置#1(UE1)的情况下(被赋予UE1传输上行数据信道的机会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的第1控制信道以及第2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一同由第2以及第3资源块来传输,而不用专用频带(第1以及第6资源块)。其结果,第1子帧中的第1以及第6资源块没有被使用。这是因为对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方式,因此用户装置#1只能在1个发送时间间隔内对作为专用频带的第1以及第6资源块进行时分使用,或者同时使用第2~第5资源块的1个以上。从而在进行这样的调度的情况下,担心不能被充分应用用户装置#1的无线资源(专用频带)的问题。在图3的例子中,通过在第3子帧对第4用户装置#4(UE4)分配第5资源块,从而此子帧中的专用频带(第1以及第6资源块)也没有被充分应用。
而且,需要确保所有的用户装置能够传输CQI以及ACK/NACK的程度多的、用于第2控制信道的资源。ACK/NACK那样的信息是判断是否要重发的重要的信息,是与数据吞吐量直接有关的重要信息,因此希望尽快报告给基站。因此,根据接收下行数据信道的用户装置的总数,对每个子帧确保用于ACK/NACK而确保的资源。这一点与用于以一定的频度对基站进行报告即可的CQI的资源不同。但是,仅存在比在系统中设定的最大用户装置数少的用户装置的情况下,仅应用根据最大数准备的资源块的一部分,从这一点上也担心资源不被充分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实现在对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使用在对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基站。无线基站具有调度器,所述调度器调度无线资源,以使伴随上行数据信道的第1控制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被相同频带传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传输的第2控制信道在没有分配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频带的情况下,由为第2控制信道而准备的专用频带传输。无线基站还具有将表示调度内容的调度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的部件。在确保用于传输某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的单位传输期间,禁止对该用户装置的上行数据信道分配无线资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在对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利用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其它的频带利用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利用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用户装置以及基站的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频带利用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其它频带利用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其它频带利用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其它频带利用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其它频带利用例子的图。
标号说明
231 导频信道生成单元
233 共享控制信道生成单元
234 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
235 复用单元
236、241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
237、242 映射单元
238、243 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
244 分离单元
246 CQI测定单元
247 调度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说明的实施例中,通过上行链路传输各种信道。这些信道大致上分为(A)上行共享数据信道、(B)共享控制信道以及(C)导频信道。
(A)[上行共享数据信道](Uplink Shared Data Channel)
上行共享数据信道(也被称为上行数据信道)包括业务数据以及层3的控制消息的双方或一方。控制消息中还可以包含有关切换的信息、或重发控制所需的信息等。在上行共享数据信道中,根据时间以及频率双方的调度,分配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也被称为频率组块)。此时,在时域或时间和频率双方中,在基站计划资源分配(调度),以使与更好的传播路径(信道)有关的用户能够优先发送分组。
(B)[上行共享控制信道](Uplink Shared Control Channel)
上行共享控制信道包含上述的第1控制信道以及第2控制信道,传输物理控制消息以及层2控制消息(FFS)。基站对各个用户装置分配资源块,进行调度以免共享控制信道的争用。对于上行共享控制信道,基站进行基于用户数的调度。为了较低地维持分组错误率,希望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此外,通过在宽频率范围内发送上行共享控制信道,并得到频率分集效果,从而期望实现接收分组的高质量。
具体来说,上行共享控制信道包含(1)与调度后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有关的控制信息、(2)与调度后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有关的控制信息、(3)用于改变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内容的控制信息以及(4)用于进行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的控制信息中的一个以上。
(1)与调度后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有关的控制信息仅在发送上行共享数据信道时伴随于此而被发送。该控制信息又被称为伴随控制信道(associatedcontrol channel)或必要控制信息,包含解调共享数据信道所需的信息(调制方式、信道编码率等)、传输块尺寸、与重发控制有关的信息等,例如能够由14比特左右的信息量来表示。重发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例如表示由上行共享数据信道传输的分组是重发分组还是新分组的信息、表示重发分组的使用方法的信息等。例如第1使用方法是重发分组的数据与之前发送的分组的数据(例如第一次发送数据)相同,但在第2使用方法中重发分组的数据可以与之前发送的分组的数据不同。后者的情况下能够与纠错编码的冗余信息一同进行分组合成。
(2)伴随于调度后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仅在从基站发送下行共享数据信道,并在移动台接受了它的情况下对基站发送。该控制信息表示下行链路中是否适当地接收了分组(ACK/NACK),最简单的情况下能够由1比特来表示。
(3)用于改变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内容的控制信息为了对基站通知移动台的缓冲器尺寸以及/或者发送功率而被发送。该控制信息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被发送。例如,可以在缓冲器尺寸以及/或者发送功率被改变的时刻从移动台发送。基站可以根据移动台的这样的状况变化,改变调度内容。缓冲器尺寸和发送功率的状况,例如可以由10比特左右的信息量来表示。
(4)用于进行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的控制信息是为了对基站通知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而被发送。CQI例如可以是由移动台测定的接收SIR。该信息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被发送。例如可以在信道质量改变的时刻报告给基站。该控制信息例如可以由5比特左右的信息量来表示。
(C)[导频信道]
导频信道能够通过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CDM)或它们的组合而从移动台发送。但是,从使最大值与平均功率之比(PAPR)变小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TDM方式。通过由TDM方式使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正交,从而能够在接收侧正确地分离导频信道,能够改善信道估计精度。
为了便于说明,将本发明分为几个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并不是本发明的本质,可以根据需要使用2个以上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4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以及基站(NodeB)概略方框图。图4中描画了导频信道生成单元231、共享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33、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234、复用单元235、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236、映射单元237以及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238。
导频信道生成单元231生成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的导频信道。
共享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33生成可以包含各种控制信息的共享控制信道。如上所述那样,共享控制信道中包含(1)必要控制信息、(2)表示是否接收下行信道-肯定响应(ACK)以及否定响应(NACK)-的信息、(3)用于改变调度内容的信息、以及(4)表示下行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QI)等。
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234生成由上行链路发送的共享数据信道。共享数据信道以及共享控制信道由已被指示的调制方式来进行数据调制,由被指示的编码方式进行信道编码。
复用单元235根据从基站通知的调度信息,复用各种信道的一个以上,并进行输出(调度信息还被通知到生成各个信道的要素231、233、234)。在上行链路中可进行各种信道映射,从而根据需要对1个以上的信道进行复用,而无需对图示的全部信道进行复用。大体上在图示的例子中,由复用单元235进行时分复用的处理,由映射单元237进行对频率分量的分配处理。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236对输入到此的信号(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由于在信号处理的此阶段,信号是离散的数字值,因此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由此,在频域内表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串信号序列。
映射单元237将傅立叶变换后的各个信号分量映射到频域上的规定副载波。由此例如进行集中式FDM(localized FDM)或分布式FDM(distributedFDM)。前者是沿着频率轴将频带分割为用户数个的方式的FDM。后者的方法中,各个用户的信号的相位被调整,以使包含互相等间隔地排列为梳齿状的多个频率分量且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频率分量。另外,这样的信号处理例如也可以通过可变扩频率码片循环因子CDMA(VSCRF-CDMA:VariableSpreading Chip Repetition Factor-CDMA)方式进行,或者也可以如图所示那样在傅立叶变换后进行在频域的处理后再进行傅立叶反变换的其它的某种方法。总之,即使是单载波方式也能够作为具有多个频谱的信号来处理。
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238对映射后的信号分量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并输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信号序列。
图4还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的概略。图4的基站中包含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241、映射单元242、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243、复用单元244、CQI测定单元246以及调度器247。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241对被输入此的信号(在图示的例子中接收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由此,在频域内表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信号序列。
映射单元242从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提取规定的副载波分量。由此分离例如通过集中式FDM或分布式FDM复用的信号。
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242对分离后的信号分量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并输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信号序列。
分离单元244分离各种信道的1个以上,并输出。在图示的例子中映射到频率分量的信号通过映射单元242恢复为映射之前的信号,并在分离单元244进行被时间复用的信号的分离。
CQI测定单元246测定上行导频信道的接收信号质量(接收SIR以及/或者CQI),并基于此估计信道状态。
调度器247基于与各个用户装置有关的信道状态,决定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内容(进行调度)。信道状态更好的用户装置能够优先地接收资源分配。基站还进行有关下行链路的调度等,但省略说明。表示资源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被通知给用户装置。
在用户装置的各个信道的生成单元生成的1个以上的信道通过复用单元235被时间复用(被适当地切换),并输入到DFT236,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变换后的信号通过映射单元237适当地映射到频率分量,并输入到IFFT238,变换为时间序列的信号。之后,经由未图示的无线单元那样的处理要素,被无线发送。该信号在基站被接收。接收信号输入到DFT241,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变换后的信号是映射到频率分量的信号,但通过映射单元242分离为映射之前的信号。被分离的信号通过IFFT243变换为时间序列的信号,时间复用的信号序列通过分离单元244被适当分离,通过未图示的处理要素进一步进行解调处理等。基于接收的导频信道测定上行信道状态,并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对用户装置通知表示资源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
图5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实现的频带利用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在基站(调度器)决定将一个以上的资源块(第2~第5资源块)分配给哪个用户装置时,还考虑用户装置何时传输第2控制信道。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从信道状态的好坏等观点出发,将第1子帧中的第2以及第3资源块分配给用户装置#1(UE1),由“A”表示的资源(专用频带)没有被有效利用。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子帧中的调度时,确认预定通过由“A”以及“B”表示的专用频带(第1以及第6资源块),用户装置#1~#4(UE1~UE4)进行发送。然后,在第1子帧中,禁止分配资源块用于用户装置#1~#4的数据信道传输。其结果,在第1子帧中从第2~第5资源块的分配候补中排除用户装置#1~#4,对除此之外的用户装置分配资源块。在图示的例子中代替用户装置#1,而对用户装置#8分配第2以及第3资源块。同样,在第3子帧中的调度中,也从第2~第5资源块的分配候补排除用户装置#1~#4,并对除此之外的用户装置分配资源块。在图示的例子中,代替用户装置#4(图3的情况),而对用户装置#5分配第5资源块。
根据本实施例,在某子帧中的调度时,确认预定在其子帧中哪个用户装置发送第2控制信道,对没有预定它的用户装置分配用于数据信道传输的资源块。由此能够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实施例2
图6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实现的其它的频带利用例子。在第1实施例中如预定的那样通过专用频带传输第2控制信道比传输上行数据信道优先。在本实施例中优先传输上行数据信道。从而,若优先传输上行数据信道,则如图3说明的那样,专用频带中的资源不能被充分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1实施例相同,在某子帧中的调度时,确认预定在此子帧中哪个用户装置发送第2控制信道。从而也可以判断哪个专用频带产生了空闲。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那样,对第2控制信道的调度进行修改,以使其它的用户装置能够使用专用频带中产生的空闲资源。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1子帧中将第2以及第3资源块分配给用户装置#1,从而在该子帧的专用频带中产生“空闲”。修改专用频带的利用计划,以使该空闲资源能够用于用户装置#1之外的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的传输。在图示的例子中,预定通过由“A”表示的第1子帧的专用频带传输UE1的第2控制信道,但这些通过第2以及第3资源块来传输。其结果,改变第2控制信道的利用计划,以使由“A”表示的专用频带用于UE1以外的例如UE8的第2控制信道的传输。同样,预定通过在第3子帧中由“B”表示的专用频带传输UE3的第2控制信道,但却由第5资源块传输。其结果,改变第2控制信道的利用计划,以使由“B”表示的专用频带用于UE4以外的例如UE5的第2控制信道的传输。但是,在这样改变第2控制信道的利用计划的情况下,需要对用户装置通知变更内容。
实施例3
图7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其它的频带利用例子。在第1以及第2实施例中,固定地确保所有的用户装置能够传输CQI以及ACK/NACK程度多的、用于第2控制信道的资源。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虽然固定确保用于报告CQI的资源,但没有固定确保用于ACK/NACK等的资源。下行数据信道的ACK/NACK等在其发生时,利用专用频带的某一处或者利用用于上行数据信道而分配的频带而传输。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第2子帧传输对用户装置#5传输的数据信道的ACK/NACK。在第2子帧中,设准备了用于用户装置#5报告CQI的资源。此时,用户装置#5的CQI以及ACK/NACK在由“C”表示的专用频带内复用并传输。
图8表示又一其它频带利用例子。在图7中,在用户装置#5(UE5)的CQI报告周期内,由于偶尔产生了UE5的ANK/NACK而将其复用并传输。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设在第2子帧中产生了用户装置#1(UE1)的ACK/NACK。此时,如上所述那样不能复用CQI和ACK/NACK。在图示的例子中,改变第2控制信道的利用计划,以禁止UE5的CQI的报告,替代地通过该专用频带传输UE1的ACK/NACK。此时,UE5的CQI不能在第2子帧发送,但由于在下一周期(第4子帧)报告CQI,所以认为不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
但是从预定的那样每2个子帧进行UE5的CQI的观点出发,可以(1)在第2子帧对UE1分配用于数据信道传输的资源块,并通过该频带传输UE1的ACK/NACK等(UE5的CQI如预定的那样通过专用频带“C”报告),或者(2)通过第2子帧的专用频带“C”传输UE1的CQI,并对UE5分配用于数据信道传输的资源块,并通过该频带报告UE5的CQI。
实施例4
确保即使例如信道状态变差,所有的用户装置也能够传输CQI以及ACK/NACK的程度多的、对第2控制信道固定准备的资源。从而,若信道状态良好,则能够通过更少的无线资源以所需的质量传输第2控制信道。例如,从基站附近的用户装置,由基站观测比较大的接收功率,所以其分组的编码扩频率可以小(持续时间可以短)。相反,从小区边缘的用户装置,只能得到比较小的接收功率,所以其分组的编码扩频率应变大(持续时间长为好)。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中,在进行专用频带的调度时,考虑这样的信道状态的好坏,通过使信道状态更好的用户装置更多地被复用,从而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图9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其它的频带利用例子。在该例子中,例如设UE1~UE10处于小区内,UE1~UE4的信道状态比UE5~UE10的信道状态好。对于根据信道状态的好坏对用户装置进行分组的情况,考虑各种方法。例如,可以基于由基站测定的上行链路的CQI的好坏,基于用户装置以及基站之间的距离的远近,基于路径损耗(传播损耗)的大小等,进行分组。分配专用频带以用于各个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的传输。对UE1、UE2分配由“A”表示的专用频带,对UE3、UE4分配由“B”表示的专用频带,对UE5、UE6分配由“C”表示的专用频带,对UE7、UE8分配由“D”表示的专用频带,对UE9、UE10分配由“E”表示的专用频带。“A”和“B”的时间比其它短是因为UE1~UE4的信道状态良好引起的。
根据本实施例,根据信道状态的好坏来改变无线资源的分配量(特别是期间),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仅仅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利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没有特别禁止的情况下,这些数值仅仅是简单的一例,可以使用合适的任意值。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并不是本发明的本质,可以根据需要使用2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利用功能方框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这些装置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包含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06年8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225919号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Claims (9)

1、一种无线基站,用于对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度器,对无线资源进行调度,以使伴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第1控制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通过相同频带传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被传输的第2控制信道在没有分配频带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通过为第2控制信道而准备的专用频带传输;以及
对用户装置通知用于表示调度内容的调度信息的部件,
在确保用于传输某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的单位传输期间,禁止对该用户装置的上行数据信道分配无线资源。
2、一种无线基站,用于对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度器,对无线资源进行调度,以使伴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第1控制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通过相同频带传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被传输的第2控制信道在没有分配频带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通过为第2控制信道而准备的专用频带传输;以及
对用户装置通知用于表示调度内容的调度信息的部件,
进行调度,以使在确保用于传输某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的单位传输期间,对该用户装置的上行数据信道分配了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在所述专用频带以及所述单位传输期间,从与所述某用户装置不同的用户装置发送该不同的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专用频带以及所述单位传输期间传输的所述不同的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包含表示对于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
4、一种无线基站,用于对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度器,对无线资源进行调度,以使伴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第1控制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通过相同频带传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被传输的第2控制信道在没有分配频带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通过为第2控制信道而准备的专用频带传输;以及
对用户装置通知用于表示调度内容的调度信息的部件,
在为接收表示对某用户装置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质量信息而确保的专用频带以及单位传输期间,接收表示对该用户装置的下行数据信道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送达确认信息与所述质量信息被复用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为接收表示对所述某用户装置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质量信息而确保的专用频带以及单位传输期间,接收来自与所述某用户装置不同的用户装置的送达确认信息,代替来自所述某用户装置的所述质量信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通过分配用于与所述某用户装置不同的用户装置的上行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接收来自该不同的用户装置的送达确认信息作为第2控制信道。
7、一种无线基站,用于对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度器,对无线资源进行调度,以使伴随于上行数据信道的第1控制信道与上行数据信道通过相同频带传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被传输的第2控制信道在没有分配频带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通过为第2控制信道而准备的专用频带传输;以及
对用户装置通知用于表示调度内容的调度信息的部件,
根据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进行调度,以使不同的编码扩频率适用于所述第2控制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进行调度,以使应用了比最大的编码扩频率小的编码扩频率的、多个用户装置的每一个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在同一单位传输期间中被时分复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为第2控制信道而准备的专用频带的带宽以及分配时间,根据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以所述单位传输期间以上的周期进行更新。
CN2007800381088A 2006-08-22 2007-08-13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39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5919/2006 2006-08-22
JP2006225919A JP4808105B2 (ja) 2006-08-22 2006-08-22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無線基地局
PCT/JP2007/065821 WO2008023595A1 (fr) 2006-08-22 2007-08-13 Station de base radio utilisée dans u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3970A true CN101523970A (zh) 2009-09-02
CN101523970B CN101523970B (zh) 2012-01-11

Family

ID=39106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810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3970B (zh) 2006-08-22 2007-08-13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57055B2 (zh)
EP (1) EP2063654A4 (zh)
JP (1) JP4808105B2 (zh)
KR (1) KR20090053906A (zh)
CN (1) CN101523970B (zh)
TW (1) TW200822608A (zh)
WO (1) WO20080235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07567B2 (en) 2006-09-29 2011-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8340014B2 (en) * 2007-12-26 2012-12-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using multi-band radio frequencies
CN102067701A (zh) * 2008-04-25 2011-05-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US20100061311A1 (en) * 2008-09-05 2010-03-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Opportunistic Uplink Feedback Scheme for MU-MIMO Systems
US20100061346A1 (en) * 2008-09-05 2010-03-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signal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8897266B2 (en) * 2009-03-27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via upper layer
US20120243450A1 (en) * 2009-10-06 2012-09-27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8855064B2 (en) 2010-01-12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undl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tru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948154B2 (en) * 2010-02-10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a low-complexity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44513B2 (en) * 2010-06-29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nd power sca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2085620A1 (en) * 2010-12-20 2012-06-28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et a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547865B (zh) * 2010-12-23 2014-07-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非对称载波聚合的方法
US9560630B2 (en) * 2011-08-12 2017-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for reduced overhead paging
WO2013124879A1 (ja) * 2012-02-20 2013-08-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EP3108627A4 (en) 2014-02-18 2017-10-1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electively combining uplink signal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JP6331967B2 (ja) * 2014-10-27 2018-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174904A1 (ja) * 2015-04-30 2016-11-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675589B1 (en) * 2015-11-02 2021-10-2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an access point and device for a terminal
TWI654892B (zh) 2016-11-28 2019-03-2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基地台及其跨協定層睡眠排程方法
CN113412660A (zh) * 2019-02-14 2021-09-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基站及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6C (zh) * 1999-01-04 2002-03-20 北京邮电大学 适用于宽带码分多址信号传输的帧结构的实现方法
JP3911378B2 (ja) * 2000-02-16 2007-05-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7646762B2 (en) * 2003-08-06 2010-01-1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ssion data to a subscriber to a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JP2005065330A (ja) * 2004-10-18 2005-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0512471C (zh) * 2005-01-10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中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法
JP4619149B2 (ja) 2005-02-16 2011-01-26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手摺り
GB2429605B (en) * 2005-08-24 2008-06-04 Ipwireles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signalling information
US20070153727A1 (en) * 2005-12-30 2007-07-05 Mcbeath Sean M In-band multi-user schedul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group ser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3970B (zh) 2012-01-11
TW200822608A (en) 2008-05-16
JP4808105B2 (ja) 2011-11-02
EP2063654A4 (en) 2013-04-10
JP2008053860A (ja) 2008-03-06
US20100118825A1 (en) 2010-05-13
KR20090053906A (ko) 2009-05-28
US8457055B2 (en) 2013-06-04
WO2008023595A1 (fr) 2008-02-28
EP2063654A1 (en) 2009-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3970B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
CN101507344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3220805B (zh) 基站和接收方法
CN102781106B (zh)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接收方法
CN106658742B (zh) 数据调度及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16724B (zh)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4184567B (zh) Ack/nack信道资源分配及确认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EP3609104A1 (en) Flexible repetition of pusch mini-slots within a slot
ES2905351T3 (es) Configuración de la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de retroalimentación periódica en un canal compartido de enlace ascendente físico (PUSCH)
CN101960756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1878610A (zh)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控制信息发送方法
CN107079437A (zh) 用户装置、反馈控制方法及重发控制方法
WO2009157414A1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CN102007724B (zh)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EP2387282A1 (en) Base station,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of multiple sizes of resource blocks
WO2008054027A2 (en) Provid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to user devices in a data channel
CN101345647B (zh) 高速上行分组数据传输的信道建立方法及网络控制器
CN102047603A (zh)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CN102484811A (zh) 无线基站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03428880A (zh) 用户装置
CN102387598A (zh)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度方法
CN102870480A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202407A (zh) 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7733598B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8605314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