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7724B -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7724B
CN102007724B CN200980107366.6A CN200980107366A CN102007724B CN 102007724 B CN102007724 B CN 102007724B CN 200980107366 A CN200980107366 A CN 200980107366A CN 102007724 B CN102007724 B CN 102007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frequency band
mapped
receiving system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73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7724A (zh
Inventor
川村辉雄
岸山祥久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07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7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7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Fourier transform demodulators, e.g.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多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具有:将控制信息映射到某一子帧内的副载波的映射部件;对映射后的信号进行傅立叶逆变换的部件;以及将包含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的发送信号无线发送到接收装置的部件。控制信息被映射到多个频带,该多个频带在子帧的期间在频域不连续地被准备且与共享数据信道用的频带分开被准备。映射到多个频带内的某一频带的发往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和映射到其它频率的发往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或共享数据信道被进行映射,以同时发送。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相关,特别涉及使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作为所谓的第三代的后继的移动通信方式正在被称为3GPP的标准化组织研究。特别地,作为W-CDMA方式、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方式以及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方式等的后继,有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更后续的移动通信方式。 
在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都对用户装置分配一个以上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来进行通信。资源块由在系统内的多个用户装置共享。基站装置例如在每个作为1ms的子帧(Sub-frame),决定对多个用户装置中的哪个用户装置分配资源块。子帧也可以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无线资源的分配的决定被称为调度。在下行链路中,基站装置对由调度选择的用户装置,以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发送共享信道。该共享信道可以称为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在上行链路中,由调度选择的用户装置以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对基站装置发送共享信道。该共享信道也可以称为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 
在进行无线资源的调度的情况下,原则上需要在每个子帧发出对哪个用户装置分配共享信道的信令(通知)。用于该信令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包含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者下行L1/L2控制信道(DL-L1/L2 Control Channel)。在PDCCH中,例如可以包含如下信息(关于该技术,例如参照3GPP R1-070103,Downlink L1/L2 ControlSignaling Channel Structure:Coding,January 15-19,2007): 
·下行调度信息(Down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 
·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information,确认/拒绝确认信息)、 
·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比特(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 Bit)。 
在下行调度信息中例如包含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信息,具体而言,可以包含下行链路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用户装置的识别信息(UE-ID)、流数、与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有关的信息、数据尺寸、调制方式、与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有关的信息等。 
另外,在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中例如包含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信息,具体而言,可以包含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信息、用户装置的识别信息(UE-ID)、数据尺寸、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信息、上行链路MIMO(Uplink MIMO)中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有关的信息等。 
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表示对以上行链路传输的PUSCH是否需要重发。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通常的数据信号)。另外,与PUSCH不同地,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可以传输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PDSCH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CQI被用于下行链路中的共享物理信道的调度处理、自适应调制解调/信道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hannel Coding)处理等。在上行链路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传输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表示上行/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的信号等。 
另外,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本质上是仅用1比特可表现的信息,但是在重发控制中承担最基本的作用,对系统的吞吐量带来大的影响。因此,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优选产生后迅速被反馈。另外,如上述那样,CQI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是调度、自适应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中的基础的信息。信道状态容易时刻变化,因此优选CQI也频繁地被反馈给基站。 
在分配了上行链路中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一些资源块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该资源块迅速地对基站装置报告这些控制信息。但是,有时尽管未分配那样的资源块,却必须对基站装置报告对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和CQI。 
在上述的LTE方式的系统中,对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方式(SC-FDMA方式),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设法使送达确认信息和CQI能够被迅速地报告给基站装置。另一方面,从进一步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数据速率的进一步提高等观点来看,多载波方式比单载波方式更优选。但是,在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关于对基站装置有效地传输ACK/NACK和CQI的情况,好像至少在本申请提出时以前,未充分地进行论述。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有效地通信传送对多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吞吐量特别重要的控制信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使用多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发送装置具有: 
将控制信息映射到某一子帧内的副载波的映射部件; 
对映射后的信号进行傅立叶逆变换的部件;以及 
将包含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的发送信号无线发送到接收装置的部件。 
所述控制信息被映射到多个频带,该多个频带在所述子帧的期间在频域不连续地被准备且与共享数据信道用的频带分开被准备。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某一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和映射到其它频率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或共享数据信道被进行映射,以同时发送。 
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某一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和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其它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相同或者不同的控制信息可以被进行映射,以同时发送。 
子帧可以包含多个时隙。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第2控制信息可以被进行映射,以在相同的时隙且以不同的频带被传输。或者,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第2控制信息可以被进行映射,以在相同的频带且以不同的用于码复用的码传输。也可以是,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第2控制信息在2个以上的时隙传输,在第1时隙,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在第1频带传输,以及第2控制信息在第2频带传输,在第2时隙,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在第2频带传输,第2控制信息在第1频带传输。或者,也可以是,在第1时隙,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相同的控制信息在第1频带以及第2频带同时传输,在第2时隙,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其它的控制信息在第1频带以及第2频带同时传输。所述第1控制信息可以为对于过去接收到的共享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所述第2控制信息可以为表现无线接收信号的质量的信息。 
该发送装置可以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使用多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具有: 
对接收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的部件; 
基于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取出映射到各个副载波的信号的解映射部件;以及 
还原通过解映射部件取出的控制信息的部件。所述控制信息从多个频带中取出,该多个频带在所述子帧的期间在频域不连续地被准备且与共享数据信道用的频带分开被准备。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某一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映射到其它频率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或共享数据信道,包含在相同的子帧中的相同的时隙。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通信传送对多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吞吐量特别重要的控制信息。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一)。 
图3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二)。 
图4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三)。 
图5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四)。 
图6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五)。 
图7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六)。 
图8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七)。 
图9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八)。 
图10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九)。 
图11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十)。 
图12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十一)。 
图13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十二)。 
图14表示用户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5表示基站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标号说明 
50小区 
1001,1002,1003用户装置 
200基站装置 
300上层节点 
400核心网络 
14OFDM信号解调单元 
16CQI估计单元 
18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 
20ACK/NACK判定单元 
22L1/L2控制信号处理块 
24信道编码单元 
26数据调制单元 
28副载波映射单元 
30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 
32保护间隔赋予单元(CP) 
34导频信号处理块 
36导频序列生成单元 
38副载波映射单元 
40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 
42保护间隔赋予单元 
44复用单元 
15同步检测及信道估计单元 
17保护间隔除去单元 
19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 
21副载波解映射单元 
23数据解调单元 
25数据解码单元 
27ACK/NACK判定单元 
31调度器 
33上行调度许可信号生成单元 
35其它下行链路信道生成单元 
37OFDM信号生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促使发明的理解,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说明,但是只要不特别限定,这些数值只不过是简单的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值。 
实施例1 
<A.控制信息的传输法> 
图1表示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图。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小区50、处于小区50内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1001、1002、1003、与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200、连接到基站装置的上层节点300以及连接到上层节点的核心网络400。上层节点300例如既可以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也可以为接入网关(aGW),也可以为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通信系统在上行/下行链路中使用多载波方式,具体而言,假设在上行/下行链路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为了说明方便,说明用户装置UE对基站装置发送控制信息的情况,该控制信息为上行L1/L2控制信息、对以下行链路传输的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以及/或者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信道质量信息(CQI)。其中,作为被传输的控制信息,可以包含适当的任何信息。 
以下说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法。虽然说明了很多的传输法,但是这些是例示,并非包含所有。 
(之一) 
图2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一)。例如,在包含5Mz、10MHz或者 20MHz等这样的多个(频率)资源块的系统频带的两端准备窄的频带。这左右的两个频带被确保用于控制信息的传输。为了简便,将这两个频带从低频侧起依次称为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一个资源块例如为180kHz左右,一个两端的频带例如与数据传输用相同,为180kHz左右。例如,1ms的子帧以规定个数(例如10个)构成一个无线帧。各个子帧包含两个时隙。频率、期间、个数等数值只不过是简单的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数值。 
在图示的例子中,某一用户A对基站装置发送的L1/L2控制信道,在两个时隙连续进行,但是在最初的时隙在第2控制频带传输,在下一时隙中在第1控制频带传输。在整个系统带宽中一边进行大的跳频一边传输控制信息,从而获得大的频率分集效应,这从提高控制信息的接收质量等的观点来看优选。这样的跳频不限于以时隙为单位,既可以是更大的单位(例如以子帧为单位),也可以是更小的单位(例如以构成时隙的码元为单位)。另外,由于不同时使用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因此本发明也能够在单载波方式的系统中使用。 
(之二) 
图3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二)。与图2的情况同样,某一用户A对基站装置发送的L1/L2控制信道在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传输。但是在本方法中,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在最初的时隙中被同时使用。这样的传输法因为是多载波方式而能够进行。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最初的时隙,但是也可以使用后面的时隙。其中,使用最初的时隙在能够提前结束控制信道的传输等方面优选。 
(之三) 
图4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三)。与图2的情况同样,某一用户A对基站装置发送的L1/L2控制信道,在最初的时隙在第2控制频带传输,在下一时隙中在第1控制频带传输。在图示的例子中,也发送用户A的数据信道。因此,在最初的时隙中,同时使用数据信道的频带(资源块)和第1控制频带,并在后面的时隙通同时使用数据信道的频带和第2控制频带。L1/L2控制信道在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传输,数据信道在数据信道传输用的资源块传输。由于在数据信道中不包含L1/L2控制信道,这从提高数据信道的吞吐量等观点来看优选。 
(之四) 
图5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四)。与图3的情况同样,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两者在最初的时隙被同时使用。进而,与图4的情况同样,也发送用户A的数据信道。因此,数据信道的频带、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都在最初的时隙中被同时使用,在后面的时隙中仅传输数据信道。 
(之五) 
图6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五)。在本方法中,控制信息的传输法因是否分配数据信道的传输用的资源块而不同。在未分配资源块用于数据信道的传输的情况下,与图4的情况同样,用户对基站装置发送的L1/L2控制信道(#0、#1、#2、#3)一边在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跳频一边发送。但是在分配了资源块用于数据信道的传输的情况下,控制信息以该资源块传输。此时,控制信息和数据信道以时分复用方式被复用。在图示的例子中,对用户装置UE11~UE15分配资源块,在该资源块传输各自的数据信道以及控制信息。 
(之六) 
图7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六)。与图3的情况同样,某一用户A对基站装置发送的L1/L2控制信道在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两者中同时被发送。在本方法中,不仅一个时隙,在整个子帧进行发送(两个时隙都被使用)。这在一个用户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较多的情况下、无线传播状况较差等情况下有利。之所以在无线传播状况较差的情况下有利,是因为在对比特数的信息确保所需要的质量时,如果信道状态良好,则数据尺寸可以小,但是如果信道状态较差,则需要大的数据尺寸。 
(之七) 
图8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七)。在相同的用户使用最初的时隙、后面的时隙以及第1控制频带、第2控制频带其全部的方面,与图7的情况相同。在本方法中,在最初的时隙,在一个控制频带传输信道质量信息(CQI),在另一个控制频带中传输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在后面的时隙中,在该另一个控制频带传输CQI,并在该一个控制频带传输ACK/NACK。由于将ACK/NACK和CQI分别传输,因此可以不准备将它们复用传输时的传输格式。这从提高ACK/NACK的检测精度、减轻例如盲(blind)检测的工夫等观点来看优选。 
(之八) 
图9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八)。与图8的情况同样,ACK/NACK和CQI被分别传输。在本方法中,在最初的时隙,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在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同时传输。并且,在后面的时隙,信道质量信息(CQI)在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同时传输。ACK/NACK以及CQI的传输顺序可以反过来。在本方法中,也可以不准备将ACK/NACK和CQI的复用传输时的传输格式。 
(之九) 
图10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九)。与图2同样,某一用户A对基站装置发送的L1/L2控制信道,一边在不同的频带跳频一边传输。在本方法中,不仅使用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还进一步使用第3控制频带以及第4控制频带。这与图7的情况同样,在用户复用数较多的情况下、每个用户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较多的情况下、无线传播状况较差的情况下是有利的。在图10的例子中,使用与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相同的频带宽度的第3控制频带以及第4控制频带,但是也可以进一步将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分割,例如进行2分割,作为第3控制频带以及第4控制频带使用。 
(之十) 
图11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十)。与图10同样,不仅使用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还进一步使用第3控制频带以及第4控制频带。在本方法中,ACK/NACK在最初的时隙在第2控制频带传输,并且在下一时隙在第3控制频带传输。CQI在最初的时隙在第4控制频带传输,并且在下一时隙在第1控制频带传输。另外,也可以进一步将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分割,例如2分割,作为第3控制频带以及第4控制频带使用。 
(之十一) 
图12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十一)。与图2同样,某一用户A对基站装置发送的L1/L2控制信道,一边在不同的频带跳频一边传输。在本方法中也使用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但是同一用户的控制信息可以被码复用。这也与图7的情况同样,在用户复用数较多的情况下、每个用户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较多的情况下、无线传播状况较差的情况下是有利的。 
(之十二) 
图13表示控制信息的传输法(之十二)。与图12同样,在第1控制频带 以及第2控制频带,同一用户的控制信息被码复用。在本方法中,ACK/NACK以及CQI在最初的时隙,在第2控制控制频带被码复用,在下一时隙,在第1控制频带被码复用。 
从图10(之九)至图13的传输法(之十一),以时隙为单位进行跳频使用资源,但是如图7的传输法(之六)那样,在以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两者同时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适用。 
<B.用户装置> 
图14表示用户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14中表示了OFDM信号解调单元14、CQI估计单元16、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18、ACK/NACK判定单元20、L1/L2控制信号处理块22、信道编码单元24、数据调制单元26、副载波映射单元28、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30、保护间隔赋予单元(CP)32、导频信号处理块34、导频序列生成单元36、副载波映射单元38、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40、保护间隔赋予单元42以及复用单元44。 
OFDM信号解调单元14将以OFDM方式调制的接收信号解调,取出基带信号。概括而言,OFDM信号解调单元14对接收信号实施保护间隔的除去、傅立叶变换、在副载波映射、数据解调等处理,准备下行导频信道、下行控制信道(以及/或者广播信道)以及下行数据信道等。 
CQI估计单元16基于下行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导出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信道质量信息(CQI)。下行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例如可以用接收功率、SIR(Signal-to-Interference power Ratio,信号与干扰功率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功率比)、Eb/N0(每1比特信息的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密度比)等这样的适当的任何的量来表现。CQI能够通过将多级分类的接收质量适当地量化而导出。例如,接收质量可以以32比特表现,CQI可以以5比特来表现。另外,导频信道是具有在发送侧以及接收侧已知的模式(pattern)的信号,也称为参考信号、训练信号等。 
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18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解码,取出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控制信道既可以是下行L1/L2控制信道,也可以是广播信道(BCH)。在本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号特别可以包含在通信中使用的导频信道的码序列号、下行以及/或者上行链路的调度信息(资源块号、传输格式、用户识别信息等)等。 
ACK/NACK判定单元20例如通过进行错误判定而判定下行数据信道是否被适当地接收到。错误判定例如可以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法进行。 
L1/L2控制信号处理块22准备在上行链路传输的L1/L2控制信道。 
信道编码单元24以规定的编码率对在上行链路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控制信息典型地为L1/L2控制信道这样的控制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息特别包含对于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以及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CQI的至少一方。 
数据调制单元26例如以相位偏移调制(BPSK、QPSK、8PSK等)或者正交振幅调制(QAM)方式这样的方式对控制信息进行数据调制。 
副载波映射单元28将控制信息映射到副载波。副载波被限定为在系统频带内的、本装置中能够使用的频带内的副载波。更具体而言,控制信息既可以映射到图2等所示的第1控制频带以及第2控制频带,或者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映射到与上行数据信道相同的资源块。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30对包含映射到各个副载波的控制信息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将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 
保护间隔赋予单元(CP)32对IFFT后的信号附加保护间隔。保护间隔可以以例如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方式准备。 
导频信号处理块34准备以上行链路发送的导频信道。 
导频序列生成单元36基于在通信中使用的导频信道的码序列号,生成表示导频信道的码序列。码序列可以是与导频信道相应的适当的任何的码序列。作为一例,导频信道可以是CAZAC(Cons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恒幅零自相关)码序列。 
副载波映射单元38将导频信道映射到适当的副载波。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40对包含映射到各个副载波的导频信道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将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 
保护间隔赋予单元42对IFFT后的信号附加保护间隔。 
复用单元44将L1/L2控制信道以及导频信道进行复用。复用既可以用简单的加法实现,也可以使用时分复用这样的复用法。包含复用后的信号的发送信号被提供给未图示的无线发送单元,最终在上行链路被无线发送。 
<C.基站装置> 
图15表示基站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15中表示了同步检测及信道估计 单元15、保护间隔除去单元17、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19、副载波解映射单元21、数据解调单元23、数据解码单元25、ACK/NACK判定单元27、调度器31、上行调度许可信号生成单元33、其它下行链路信道生成单元35以及OFDM信号生成单元37。 
同步检测及信道估计单元15基于在上行链路接收到的导频信道进行同步建立以及信道估计。 
保护间隔除去单元17根据接收信号的同步定时,从接收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19对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将时域的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 
副载波解映射单元21取出被映射到各个副载波的信号,该信号或许仅包含控制信道,也或许包含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两者。 
数据解调单元23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据解调。 
数据解码单元25将数据解调后的信号进行数据解码。 
另外,关于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数据解调以及数据解码分开进行,但是为了图示的简明,它们被集中表示。 
ACK/NACK判定单元27例如通过进行错误判定来判定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信道是否适当地接收到。错误判定可以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法进行。 
调度器31规划无线资源的分配(进行调度)。调度可以基于无线传播状况、所需要的质量(QoS)、重发与否等来进行。调度可以以MAX-C/I法、比例公平(proportional fairness)法等任何适当的机制来进行。无线传播状况,可以对于下行链路使用从用户装置报告的CQI来估计,对于上行链路使用接收SINR等来估计。所需要的质量QoS例如可以从数据速率、差错率、被允许的延迟时间等观点来决定。是否需要重发可以基于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来判定。 
上行调度许可信号生成单元33准备表示调度信息(上行链路许可)的控制信息,该调度信息表示许可在上行链路发送数据信道。调度信息包含被许可使用的资源块、传输格式等。 
其它下行链路信道生成单元35准备调度信息以外的下行信号(数据信道、广播信道、同步信道、导频信道以及其它控制信道等)。 
OFDM信号生成单元37以OFDM方式对包含下行链路的各种信息的信 号进行调制,准备下行发送信号。概括而言,OFDM信号生成单元37进行信道编码、数据调制、副载波映射、IFFT以及保护间隔的赋予等处理。下行发送信号被传输到未图示的无线发送机,最终以下行链路被无线发送。 
<D.变形例> 
(上行/下行链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主要说明了在上行链路使用OFDM方式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上行链路,也适用于下行链路。本发明能够广泛适用于以多载波发送重发控制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情况。 
(时隙数、频带宽度及数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构成无线帧的子帧包含了两个时隙,但是时隙数目既可以多于2,也可以为1个。另外,专门确保控制信息的传输的频带(第1控制频带、第2控制频带)在系统频带两端各准备一个,但是,那样的专用的控制频带也可以在系统频带中的某处准备几个。但是,从提高跳频的分集效应的观点来看,优选利用在频率轴上尽量隔开的多个控制频带。跳频既可以如上述实施例那样以时隙为单位来进行,也可以以子帧为单位进行,或者可以以构成时隙的一个以上的码元组(例如几个OFDM码元)为单位来进行。从减少无线传输的开销的观点来看,优选控制频带的频带宽度尽量窄。控制频带的频带宽度可以根据系统频带宽度的宽窄而不同。 
(ACK/NACK以及CQI以外的控制信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主要以在系统频带的两端准备的控制频带传输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以及/或者信道质量信息(CQI),但是除此之外的信息也可以在该控制频带传输。例如,作为ACK/NACK的对象的分组的分组号、删截模式(puncture pattern)、用户识别信息等作为重发控制信息而被包含。但是,从减少开销且频繁地通知给通信对方的观点来看,优选将在专用的控制频带传输的信息限定为对系统的吞吐量特别重要的ACK/NACK、CQI,从而将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维持得较少。 
(单/多载波方式的混合(hybrid))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说明简明,说明了移动通信系统在上/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方式。这并不是意味着移动通信系统只能采用OFDM方式。例如,移动通信系统并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在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上述实施例。例如,可以在基站附近那样的无线传播状况良好的地 域使用OFDM方式以及上述实施例,在小区边缘附近那样的无线传播状况不良的地域,使用单载波方式。在并用单载波方式以及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优选用于无线传输的格式在两者中共用。具体而言,例如优选图2、图6、图10-13所示那样的传输法。这是因为,由于不同时使用在频率轴上不连续的频带(由于仅使用在频率轴上连续的频带),因此即使单载波方式中也能够使用。但是,即使在单载波方式和多载波方式混合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从图2至图13所示的发送法的控制资源间的复用(即,使用单载波方式的用户装置通过图2、图6、图10-13的发送法进行发送,使用多载波方式的用户装置通过图2-13的发送法进行发送)。 
(ACK/NACK用资源的信号通知(signaling)) 
在控制信道、数据信道都接收它们时,至少需要在接收处理时知道哪个无线资源被如何使用。因此,在将ACK/NACK、CQI通知给通信对方时,也需要通知无线资源的使用法。但是,若只为了该通知消耗无线资源,则开销会变多,因此从资源的充分利用的观点来看,优选设法使得该通知变得有效。 
(1)作为这样办法的一例,考虑利用调度信息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如何被包含(即调度信息的映射位置)。在下行L1/L2控制信道中,包含相应于用户复用数的调度信息。在本方法中,预先确保最大用户复用数NCCH_MAX个控制信息用的资源。用户装置接收下行L1/L2控制信道,取出发往本装置的调度信息。此时,用户装置充其量进行最大用户复用数NCCH_MAX次的解码,从而能够确认发往本装置的调度信息的有无。 
例如,假设某一用户装置UE在第x次的解码中发现了发往本装置的下行调度信息。用户装置UE在由该下行调度信息所指定的资源块中接收下行数据信道,准备ACK/NACK。用户装置UE使用与第x一一对应的控制信息用的资源,对基站报告ACK/NACK。 
另外,在用户装置UE在第x次的解码中发现了发往本装置的上行调度信息的情况下,在由该信息指定的资源块发送上行数据信道。对于该上行数据信道,基站准备ACK/NACK。并且,在下行L1/L2控制信道中的第x的位置写入该ACK/NACK。用户装置UE通过读取写入到第x的位置的信息,能够获知重发与否。但是,假设数据信道的发送定时和ACK/NACK的发送定时预先已知。 
通过预先设定这样的对应关系,用户装置以及基站即使不每次通知用户 识别信息、资源信息,也能够获知是否需要重发。 
(2)在上述中利用了控制信道的映射位置,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利用资源块的位置。在该方法中,预先确保资源块总数NRB_MAX个的控制信息用的资源。 
例如,关于下行链路,假设对某一用户装置UE分配第x资源块RB_x。用户装置UE还原资源块RB_x的数据信道,并准备ACK/NACK。用户装置UE使用与第x一一对应的控制信息用的资源,对基站报告ACK/NACK。 
另外,关于上行链路,假设对用户装置UE分配资源块RB_x。用户装置UE在该资源块RBx发送上行数据信道。对于该上行数据信道,基站准备ACK/NACK。并且,对下行L1/L2控制信道中的第x的位置写入该ACK/NACK。用户装置UE通过读取对第x的位置写入的信息,能够获知是否需要重发。此时,假设数据信道的发送定时和ACK/NACK的发送定时预先已知。 
即使预先设定这样的对应关系,用户装置以及基站也能够有效地获知是否需要重发。 
由于考虑CQI的反馈信息典型地周期性地报告,因此,在初次发送时、或者事先通过广播信道等,发出CQI的发送所需要的信息(发送资源号、发送周期、发送期间等)的信令,以后不发出信令而根据预先通知的信息进行发送,从而能够降低信令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以多载波方式传输控制信息的适当的任何的移动通信系统。 
以上,本发明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例只不过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促使发明的理解,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不特别事先说明,这些数值只不过是简单的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值。实施例或项目的区分在本发明中不是本质的,既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实施例或者项目所记载的事项根据需要组合使用,也可以是某一实施例或项目记载的事项适用于(只要不矛盾)其它的实施例或项目记载的事项。为了说明方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是这样的装置可以通过硬 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包含在本发明中,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8年3月5日提出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8-055580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援引于本国际申请。 

Claims (11)

1.一种发送装置,为多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具有:
将控制信息映射到某一子帧内的副载波的映射部件;
对映射后的信号进行傅立叶逆变换的部件;以及
将包含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的发送信号无线发送到接收装置的部件,
所述控制信息被映射到多个频带,该多个频带在所述子帧的期间在频域不连续地被准备且与共享数据信道用的频带分开被准备,
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某一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和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其它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相同或者不同的控制信息被进行映射,以同时发送,
子帧包含2个以上的单位期间,
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第2控制信息被进行映射,以在相同的单位期间内且在不同的频带被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一个单位期间由具有子帧的一半的期间的时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第2控制信息被进行映射,以在相同频带以不同的用于码复用的码被传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一个单位期间由具有子帧的一半的期间的时隙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一个单位期间由具有子帧的一半的期间的时隙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第1控制信息为对于过去接收到的共享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所述第2控制信息为表现无线接收信号的质量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该发送装置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
8.一种在多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中使用的方法,包括:
将控制信息映射到某一子帧内的副载波的映射步骤;
对映射后的信号进行傅立叶逆变换的步骤;以及
将包含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的发送信号无线发送到接收装置的步骤,
将所述控制信息映射到多个频带,该多个频带在所述子帧的期间在频域不连续地被准备且与共享数据信道用的频带分开被准备,
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某一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和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其它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相同或者不同的控制信息被进行映射,以同时发送,
子帧包含2个以上的单位期间,
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第2控制信息被进行映射,以在相同的单位期间内且在不同的频带被传输。
9.一种接收装置,为多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具有:
对接收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的部件;
基于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取出映射到各个副载波的信号的解映射部件;以及
还原通过解映射部件取出的控制信息的部件,
所述控制信息从多个频带中取出,该多个频带在子帧的期间在频域不连续地被准备且与共享数据信道用的频带分开被准备,
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某一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和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其它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相同或者不同的控制信息,包含在相同的子帧中的相同的期间,
子帧包含2个以上的单位期间,
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第2控制信息被进行映射,以在相同的单位期间内且在不同的频带被传输。
10.一种在多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中使用的方法,包括:
对接收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的步骤;
基于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取出映射到各个副载波的信号的解映射步骤;以及
还原通过解映射部件取出的控制信息的步骤,
所述控制信息从多个频带中取出,该多个频带在子帧的期间在频域不连续地被准备且与共享数据信道用的频带分开被准备,
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某一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和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其它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相同或者不同的控制信息,包含在相同的子帧中的相同的期间,
子帧包含2个以上的单位期间,
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第2控制信息被进行映射,以在相同的单位期间内且在不同的频带被传输。
11.一种多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发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
所述发送装置具有:
将控制信息映射到子帧内的副载波的映射部件;
对映射后的信号进行傅立叶逆变换的部件;以及
将包含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的发送信号无线发送到接收装置的部件,
所述接收装置具有:
对接收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的部件;
基于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取出映射到各个副载波的信号的部件;以及
还原通过解映射部件取出的控制信息的部件,
所述控制信息被映射到多个频带,该多个频带在所述子帧的期间在频域不连续地被准备且与共享数据信道用的频带分开被准备,
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某一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和映射到所述多个频带内的其它频带的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相同或者不同的控制信息被进行映射,以同时发送,
子帧包含2个以上的单位期间,
发往所述接收装置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第2控制信息被进行映射,以在相同的单位期间内且在不同的频带被传输。
CN200980107366.6A 2008-03-05 2009-02-27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7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5580A JP5209346B2 (ja) 2008-03-05 2008-03-05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055580/08 2008-03-05
PCT/JP2009/053741 WO2009110390A1 (ja) 2008-03-05 2009-02-27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7724A CN102007724A (zh) 2011-04-06
CN102007724B true CN102007724B (zh) 2014-08-20

Family

ID=41055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736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7724B (zh) 2008-03-05 2009-02-27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9130699B2 (zh)
EP (1) EP2252124A1 (zh)
JP (1) JP5209346B2 (zh)
KR (1) KR20100120202A (zh)
CN (1) CN102007724B (zh)
AU (1) AU2009222326A1 (zh)
BR (1) BRPI0908545A2 (zh)
CA (1) CA2715215A1 (zh)
MX (1) MX2010009281A (zh)
RU (1) RU2485724C2 (zh)
WO (1) WO2009110390A1 (zh)
ZA (1) ZA2010070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05018B2 (ja) * 2009-11-02 2012-08-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427103B2 (ja) * 2010-04-30 2014-02-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局、制御信号送信方法及び制御信号受信方法
JP5940850B2 (ja) * 2012-03-19 2016-06-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KR101764340B1 (ko) * 2012-09-27 2017-08-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신호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432932B2 (en) * 2012-09-27 2016-08-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ignal transmiss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883403B2 (ja) * 2013-01-31 2016-03-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GB2517488A (en) * 2013-08-23 2015-02-25 Here Global Bv Frequency transformed radiomap data set
KR102241695B1 (ko) * 2013-10-07 2021-04-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055100A1 (en) 2014-10-08 2016-04-14 Here Global B.V. Supporting magnetic flux density based positioning
US9264099B1 (en) * 2015-06-02 2016-02-16 Link Labs, Inc. Frequency-block hopping
EP3432669A4 (en) * 2016-04-14 2019-03-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WO2018116777A1 (ja) * 2016-12-19 2018-06-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
EP3592083B1 (en) * 2017-03-24 2021-05-0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1755A (ja) * 2006-01-18 2007-08-30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通信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79942B1 (ko) * 2002-02-16 2009-0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품질지시자 코딩을 위한 기저수열 생성방법
AU2007206548B2 (en) * 2006-01-18 2011-03-10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JP4373410B2 (ja) * 2006-01-18 2009-11-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4373422B2 (ja) * 2006-01-18 2009-11-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WO2007091874A1 (en) * 2006-02-11 2007-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ocede et systeme d'attribution de ressources de transmission et d'indication des ressources de transmission attribuees pour une diversite de frequence
US7924775B2 (en) * 2006-03-17 2011-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modulation and filter roll-off to meet power and bandwidth requirements
JP5106796B2 (ja) * 2006-06-19 2012-12-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送信方法
KR100910707B1 (ko) * 2006-10-19 2009-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KR101185664B1 (ko) * 2007-02-05 2012-09-24 모토로라 모빌리티 엘엘씨 확인 응답 시그널링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와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KR100956494B1 (ko) * 2007-06-14 2010-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WO2009022790A1 (en) * 2007-08-14 2009-02-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1755A (ja) * 2006-01-18 2007-08-30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通信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08545A2 (pt) 2015-09-29
CA2715215A1 (en) 2009-09-11
US20110026642A1 (en) 2011-02-03
MX2010009281A (es) 2010-09-24
US9130699B2 (en) 2015-09-08
JP5209346B2 (ja) 2013-06-12
AU2009222326A1 (en) 2009-09-11
EP2252124A1 (en) 2010-11-17
RU2010139318A (ru) 2012-04-10
RU2485724C2 (ru) 2013-06-20
CN102007724A (zh) 2011-04-06
ZA201007011B (en) 2011-12-28
JP2009212981A (ja) 2009-09-17
KR20100120202A (ko) 2010-11-12
WO2009110390A1 (ja) 200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7724B (zh)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CN104009832B (zh)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特征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60756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1911555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CN102664723B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1536381B (zh) 用户装置和方法
CN102833863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394736B (zh)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3220805B (zh) 基站和接收方法
CN102916724B (zh)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2523078B (zh) 基站、发送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2124799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1878610B (zh)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控制信息发送方法
EP2991427B1 (en)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70480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106170B (zh)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8476494B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CN10344410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3931126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42059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2177760A (zh)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JP2008172357A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制御情報送信方法、制御情報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622898A (zh) 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及通信控制方法
JP5107337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及び方法
CN103155471B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