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7344B -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07344B CN101507344B CN2007800306922A CN200780030692A CN101507344B CN 101507344 B CN101507344 B CN 101507344B CN 2007800306922 A CN2007800306922 A CN 2007800306922A CN 200780030692 A CN200780030692 A CN 200780030692A CN 101507344 B CN101507344 B CN 1015073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hannel
- user
- base station
- time interval
- transmission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04L47/2433—Allocation of priorities to traffic typ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04L47/225—Determination of shaping rate, e.g. using a moving window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本发明的无线基站包括:将由预定带宽以及发送时间间隔所规定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给用户装置的调度器;以及将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各个用户装置的部件。生成所述调度信息,使得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而上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有关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正在加速进行。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信号在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的每个单位传输期间以分组形式传输。发送时间间隔TTI也可以被说成是持续时间、子帧等。从而TTI成为无线资源的分配单位、信道编码的单位、重发单位等的各种各样的信号处理的基础。
包含用户数据的数据信道被发送到通信对方,在通信对方侧被解调以及解码,并从该通信对方接受送达确认信息(肯定响应或者否定响应)为止的期间被称为控制延迟或者往复延迟(round trip delay)。从实时性强的应用(例如,对战型的游戏等)或增加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吞吐量等观点来看,期望缩短TTI,并缩短控制延迟。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中,从基站附近的用户装置,由基站观测出比较强的接收功率,但从小区端边界的用户装置只能获得比较弱的接收功率。如以下说明的那样,从扩大小区的观点来看,优选较长地设定TTI。
图1表示由长短两种TTI所规定的分组。短TTI的分组(左侧)和长TTI的分组(右侧)都具有被表示为“控制”的控制信道,短TTI的分组具有被表示为“数据”的数据信道,长TTI的分组具有被表示为“数据1”以及“数据2”的数据信道。长TTI的分组中被表示为“控制”的两个部分中包含有相同的控制信道。从而关于控制信道,长TTI的分组比短TTI的分组能够确保更多的功率。因此,从扩大小区的观点来看,优选较长地设定TTI,并确保上行链路的信号(尤其是控制信道)的所需质量。另外,数据1和数据2不是相同的内容,但由于它们属于相同的TTI,因此被施加相同编码的处理。控制信道难以像数据信道那样通过重发控制或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维持质量,因此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或传输期间成为特别重要的参数。
这样,由于对TTI所期望的长度因通信环境或用途而不同,因此提出了预先准备多个长度的TTI,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适当地区分使用它们(对于这种技术,例如记载在TR-25.896V6.0.0 2004-03,“Feasibility Study for Enhanced Uplink for UTRA FDD”(8.2章)中)。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TTI的长度是成为各种各样的信号处理的基础的基本参数。从而,存在多个TTI意味着必须由这些多个TTI的每一个来保证各种各样的信号处理的全部动作。因此,担心不仅是装置(特别是用户装置)的结构或信号处理会变得复杂,且产品的检查工序也会明显变得复杂。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至少缓和由准备多个TTI所引起的通信装置的结构、信号处理以及产品检查工序的复杂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本发明的无线基站包括:将由预定带宽以及发送时间间隔所规定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给用户装置的调度器;以及将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各个用户装置的部件。生成所述调度信息,使得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而上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
本发明提供在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中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进行用于将由预定带宽以及发送时间间隔所规定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给用户装置的调度,生成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的步骤,使得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以发送时间间隔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而上行控制信道以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以及将调度信息通知给各个用户装置的步骤。
本发明的用户装置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接收包含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的控制信道的部件;以及按照调度信息,使用由预定带宽以及发送时间间隔所规定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仅发送上行控制信道或者发送上行控制信道以及上行数据信道的部件,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 道以发送时间间隔作为传输单位而被通信,而上行控制信道以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作为传输单位而被发送。
本发明提供在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装置中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包含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的控制信道的步骤;以及按照调度信息,使用由预定带宽以及发送时间间隔所规定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仅发送上行控制信道或者发送上行控制信道以及上行数据信道的步骤,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以发送时间间隔作为传输单位而被通信,而上行控制信道以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作为传输单位而被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至少能够缓和由准备多个TTI所引起的通信装置的结构、信号处理以及产品检查工序的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长TTI以及短TTI的分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图。
图3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与基站的下行调度有关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表示下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例的图。
图5是表示下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的其他分配例的图。
图6是表示下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的其他分配例的图。
图7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与基站的上行调度有关的功能方框图。
图8是表示上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例的图。
图9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局部的功能方框图。
图10是表示发送周期控制单元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发送周期控制单元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单位TUP、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单位TTI以及发送周期TDOWN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单位TUP、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单位TTI以及发送周期TDOWN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单位TUP、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单位TTI以及发送周期TDOWN的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下行链路的重发控制的情况的图。
图16是表示上行链路的重发控制的情况的图。
图17是表示上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例的图。
标号说明
32下行资源分配单元
34覆盖范围(coverage)判定单元
36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控制单元
38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单元
382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
384 L1/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
72上行资源分配单元
722上行L1/L2控制信道的分配单元
724上行数据信道分配单元
74覆盖范围判定单元
91下行L1/L2控制信道解调单元
92下行高层信号解调单元
93上行L1/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
94下行公共导频信道接收功率测定单元
95路径损耗估计单元
96期望发送周期决定单元
97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
98复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概略地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
图2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概要。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基站(BS)以及用户装置(UE)。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控制信道以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TTI×n)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n是1以上的整数。TTI×n成为资源的分配单位。对于基站附近的用户装置以及远处的用户装置,上行数据信道以1TTI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
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以一个发送时间间隔(TTI)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对于离基站近的用户装置还是对于离得远的用户装置,它们都以1TTI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TTI成为资源的分配单位。但是,对于离基站远的用户装置,对照上行控制信道在每个2TTI被发送的情况,下行数据信道也以2TTI的发送周期而被发送。即,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周期被设定得比上行控制信道(对于下行数据信道的ACK/NACK)的发送周期长。
为了提高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速率,期望在相同的TTI中分配更多的资源块。这是因为报告给基站的ACK/NACK是随着在一个TTI中被传输的下行数据信道而报告一次,而不依赖于资源块数。换言之,就算增加资源块数从而提高传输速率,上行控制信道(ACK/NACK)的发送周期也可以不变更。
对于难以维持所需质量的用户装置的下行控制信道,优选其被调度使得频率方向的用户复用数(同一TTI中的用户复用数)减少。
实施例1
(基站-下行链路)
图3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的局部的功能方框图。在图3中主要描绘了与下行调度有关的功能要素或者实体(entity)。图3中描绘了缓冲器1~N、下行资源分配单元32、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N、覆盖范围判定单元34、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控制单元36、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单元38、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382以及L1/L2控制信道生 成单元384。
缓冲器1~N的每一个暂时存储应被传输到终端1~N的每一个的发送数据(下行发送数据),并将有关发送等待中的数据累积量等的信息通知给下行资源分配单元32。“终端”与“用户装置”是同义,是移动终端以外还包含固定终端的概念。
下行资源分配单元32基于各种各样的判断基准,决定应将哪个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分配给哪个用户装置,应使用怎样的调制方式以及怎样的信道编码率,应将发送功率设为哪种程度等。所决定的内容作为下行调度信息被通知给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单元38,并包含在控制信道中。资源块由预定带宽FRB以及预定期间TRB所规定。用户装置的选择基本上是基于从各个终端所报告的CQI进行。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最大CIR法(Maximum CIR)法、比例均衡(Proportional fairness)法等现有的适当的任何调度算法。也可以参考发送缓冲器累积量那样的用户装置之间的公平性。
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N基于从终端1~N的每一个所报告的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量(CQI),导出下一次要发送的下行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此外,还可以变更控制信道的数据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
覆盖范围判定单元34判定下行L1/L2控制信道应如何被传输,并将判定结果通知给下行资源分配单元32。覆盖范围判定单元34以及其动作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控制单元36决定或者确认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TUP,并将其通知给下行资源分配单元32。生成调度信息,以采用比该发送周期TUP长的发送周期TDown来发送下行数据信道。
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单元38按照调度信息生成下行链路信号。例如下行链路中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连接(OFDM)方式,则生成以OFDM方式传输的发送码元。
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382按照调度信息生成在发送码元中包含的数据信道(共享数据信道)。
L1/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384生成在发送码元中包含的控制信道(L1/L2控制信道)。典型的是,在该L1/L2控制信道中包含复原下行数据信道所不可缺少的信息(例如,表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数据调制方式或信道编码率的信息)。 控制信道中也可以包含无论有无数据信道都应被传输的信息(例如,对于上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
下面,说明下行链路的调度动作。如上所述,下行资源分配单元基于从各个用户装置报告的CQI,将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给用户装置。在该情况下,下行资源分配单元32按照来自覆盖范围判定单元34的指示来确定资源的分配内容。
覆盖范围判定单元34判定以由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N所导出的功率值以及不改变资源块数,下次被发送到各个终端的下行L1/L2控制信道是否能够维持所需质量。若能够维持,则其资源分配内容被原样用于实际的下行发送。若确认了难以维持所需质量,则覆盖范围判定单元34判定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发送功率以及码元)是否有富余且资源块是否有富余。判定结果被通知给下行资源分配单元32。若发送功率以及无线资源中有富余,则修正资源分配内容以增加相同的下行L1/L2控制信道的码元数。进行调度使得包含相同的下行L1/L2控制信道的两个以上的资源块以相同的发送时间间隔(TTI)被发送。在发送功率没有富余或者资源块没有富余时,以由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N所导出的功率值以及不改变资源块数地发送下行L1/L2控制信道。
图4表示以由发送功率计算单元1~N所导出的功率值以及不改变资源块数地发送下行L1/L2控制信道时的资源分配例。为了简化,例示了两个用户装置,但实际上通过调度器规划对于多个用户装置的资源的分配。假设基站附近的用户装置或信道状态良好的用户装置通过图4那样的最小限度的资源分配就能够以所需质量来接收下行控制信道。
图5表示在如图4所示的资源分配中难以维持所需质量且在基站的发送功率以及资源块中有富余时进行的资源分配例。在图示的例子中,用于用户装置UE1而增加了一个资源块,两个资源块被分配给了UE1。两个资源块中的控制信道为同一内容。从而,用户装置UE1能够比图4的情况更高质量地接收控制信道。在图5中用户装置UE2也能够高质量地接收控制信道。
从确保下行L1/L2控制信道在用户装置中的接收质量的观点来看,除了图5之外,如图6所示,还考虑将UE1的两个资源块排列在时间方向上。但如果这样做,则用户装置UE1在经过相当于TTI×2的期间之前无法进行信号处理,控制延迟(或者往复延迟)会延长。在如图5所示那样,UE1的两个 资源块通过同一子帧传输时,控制延迟可以不增加。从而,对于难以维持所需质量的用户装置的下行控制信道,优选其被调度使得频率方向的用户复用数(同一子帧中的用户复用数)减少。
(基站-上行链路)
图7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的局部的功能方框图。在图7中主要描绘了与上行调度有关的实体。图7中描绘了下行资源分配单元32、上行资源分配单元72、上行L1/L2控制信道的分配单元722、上行数据信道分配单元724、上行链路CQI估计单元1~N、覆盖范围判定单元74、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控制单元36、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单元38、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382以及L1/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384。
对于下行资源分配单元32、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控制单元36、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单元38、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382以及L1/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384已进行了说明,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为了便于说明,与基站的调度有关的功能要素分别以上下链路表示在图3以及图7中,但表示各个功能要素的块不一定要像图示那样都各自准备。图示的功能要素的一个以上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双方作为一个处理块来实现。
下行资源分配单元32除了已说明的功能之外,还将下行调度信息通知给上行资源分配单元72。该下行调度信息具体是下行链路的数据信道的分配信息(尤其,表示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周期TDown的信息)。
上行资源分配单元72基于各种各样的判断基准,决定应将哪个资源块分配给哪个用户装置,应使用怎样的调制方式以及怎样的信道编码率,应将发送功率设为哪种程度等。所决定的内容作为调度信息被通知给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单元38,并包含在控制信道中。用户装置的选择基本上是基于对于各个终端的上行链路CQI进行。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最大CIR法(Maximum CIR)法、比例均衡(Proportional fairness)法等现有的适当的任何调度算法。也可以参考发送缓冲器累积量那样的用户装置之间的公平性。
上行L1/L2控制信道的分配单元722决定上行L1/L2控制信道的分配内容。上行数据信道分配单元724决定上行数据信道的分配内容。
上行L1/L2控制信道中有必须伴随上行数据信道传输的控制信息(必须控制信息或者第1控制信息),和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传输的控制信息(第2控制信息)。第1控制信息中包含了上行数据信道的调制方式、信道 编码率等那样的对于上行数据信道的解调所不可缺少的信息。第2控制信息中包含了与下行信道状态有关的CQI信息、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信息。从而,用户装置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可以仅传输第1控制信息,可以仅传输第2控制信息,可以传输第1以及第2控制信息双方。
为传输上行数据信道而被分配了资源块(无线资源)时,第1控制信息(以及根据需要而第2控制信息)也通过该资源块从用户装置发送。当没有为传输上行数据信道而分配资源块时(或者没有期望发送上行数据信道时),第2控制信道通过专用的资源块(专用的频带)从用户装置发送。
上行链路CQI估计单元1~N的每一个对从终端(用户装置)1~N内对应的终端接收到的导频信道的质量进行测定,并算出表示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量(上行链路CQI)。上行链路CQI被通知给资源分配单元72。
覆盖范围判定单元74判定上行L1/L2控制信道应如何被传输,并将判定结果通知给上行资源分配单元72。覆盖范围判定单元74基于来自上行链路CQI估计单元1~N的上行链路CQI,判定下一次从各个终端接收的上行L1/L2控制信道是否能够维持所需质量。若能够维持,则与上一次同样的资源分配内容会原样被反映在上行调度信息中。
若确认了难以维持上行控制信道的所需质量,则覆盖范围判定单元74判定资源块中是否有富余。判定结果被通知给下行资源分配单元72。若资源块中有富余,则修正资源分配内容以增加包含相同的下行L1/L2控制信道的资源块数。进行调度使得包含相同的下行L1/L2控制信道的两个以上的资源块以不同的发送时间间隔(TTI)被发送。这一点与被调度使得以相同的发送时间间隔发送的下行链路的情况不同。在资源块中没有富余时,与上一次同样的资源分配内容会原样被反映在上行调度信息中。
图8表示上行链路的频带利用例。在图示的例子中,准备了大小两种数据尺寸的资源块。较大的资源块具有例如1.25MHz的带宽FRB1以及例如0.5ms的持续时间TRB。较小的资源块具有例如375kHz的带宽FRB2以及例如0.5ms的持续时间TRB。如上所述,持续时间也可以说成是单位传输期间、发送时间间隔(TTI)、子帧等。这可以对应到一个无线分组的期间。资源块在频率轴方向上排列6个,在左右配置了较小的资源块。资源块的配置模式可以设定得各种各样,只要设为在发送侧以及接收侧的双方为已知即可。
在图示的例子中,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以在较大的资源块(第2、第3、 第4以及第5资源块)中的一部分期间,伴随上行数据信道的控制信道(第1控制信道)被传输且根据需要而第2控制信道被传输。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被时分复用。在用于上行数据信道传输而被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中,控制信道所占的比例可以根据用户装置的信道状态等而适当地调整。例如在图8中,UE1、UE2、UE4中分别被分配了两个资源块以用于数据信道传输,但UE1使用比UE2、UE4更多的资源(在图示的例子中,更长的期间)来发送上行控制信道。大体上,控制信道所占的比例,若信道状态好则较少地设定,若信道状态差则较多地设定。较小的资源块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以传输与上行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传输的控制信道(第2控制信道)。即,第1以及第6资源块的频带被专门用于确保传输第2控制信道。
在图示的例子中,关于较小的资源块(第1以及第6资源块),子帧的期间TRB再被分为两份,被设定两个子期间。在图示的例子中,如“A”所示,某一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通过第1子帧的第1子期间(子帧的前半期间)的第1资源块和同一第1子帧的第2子期间(子帧的后半期间)的第6资源块被传输。同样如“B”所示,其他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通过第1子帧的第1子期间的第6资源块和第1子帧的第2子期间的第1资源块被传输。这样,由于第2控制信道一边在频率轴以及时间轴方向上跳动(hopping)一边被传输,因此可获得频率分集效应,并想办法使得第2控制信道的所需质量容易被维持。利用“A”以及“B”的资源的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在1子帧的短期间内完成。从而,这样的资源分配能够在以下情况中利用,即关于不发送上行数据信道的用户装置,在图7的覆盖范围判定单元74被判定为下一次从各个用户装置发送的上行L1/L2控制信道能够维持所需质量的情况。用于上行数据信道而被分配了资源块(第2~第5资源块的一个以上)的用户装置(在图示的例子中为UE1~UE5),通过其资源块发送第1控制信道以及第2控制信道。
在由覆盖范围判定单元74确认了难以维持上行控制信道的所需质量,且在资源块中留有富余时,用于其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被增加。例如,在如“A”所示那样的资源分配中难以维持所需质量时,如“C”所示,其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通过第1子帧的第1资源块和第2子帧的第6资源块传输。在图示的例子中同样地,如“D”所示,其他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也通过第1子帧的第6资源块和第2子帧的第1资源块传输。第2控 制信道一边在频率轴以及时间轴方向上跳变一边被传输,可获得频率分集效应的方面与上述的情况相同。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经过长时间而进行,因此可期待相应地提高基站中的接收质量。另一方面,当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信道而第2~第5资源块的一个以上被分配给用户装置时,在在先的子帧和之后的子帧中进行调度,以通过与上行数据信道相同的频带从用户装置发送相同的控制信道(数据信道可以不同)。在图8中,通过第1子帧的第4以及第5资源块,并且通过第2子帧的第5资源块,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一同从用户装置发送。粗框中的控制信道为同一内容。
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行控制信道(第2控制信道)的传输期间从1子帧被增加为2子帧,但更一般的是,传输期间可以被增加为子帧的整数倍。
在上述的说明中,上行控制信道以2子帧(TTI×n)作为传输单位被传输,但上行数据信道以1子帧作为传输单位被传输。但这并非指要禁止以2子帧作为传输单位传输上行数据信道。第1子帧中UE2发送的信息内容与第2子帧中UE2发送的信息内容可以相同。在将数据信道的传输期间增加为两倍时,能够提高在上行数据信道的基站中的接收质量。但是,为了实现它,基站的装置结构需要接收长短2种TTI的信号并适当地进行处理,担心基站装置的复杂化、信号处理的复杂化等问题。但只要用户装置接收的信号的TTI都一样,则实质上能够避免引起与用户装置有关的装置结构、信号处理以及产品检查工序等的复杂化的问题。并且,从减小伴随上行数据信道的CRC等开销损耗的观点来看,优选较长地设定TTI。
(用户装置)
图9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局部的功能方框图。在图9中描绘了下行L1/L2控制信道解调单元91、下行高层信号解调单元92、上行L1/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93、下行公共导频信道接收功率测定单元94、路径损耗估计单元95、期望发送周期决定单元96、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97以及复用单元98。
下行L1/L2控制信道解调单元91从下行链路中接收到的信号提取L1/L2控制信道,并对其进行解调以及解码。L1/L2控制信道中可以包含伴随下行数据信道的控制信道、上行数据信道和/或上行控制信道的调度信息、与数据信道的有无无关地被传输的控制信道等。
下行高层信号解调单元92对下行高层信号(比L1以及L2更高的层) 进行解调以及解码。在该下行高层信号中可以包含用于指示上行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的信息。
上行L1/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93基于来自下行L1/L2控制信道解调单元91的调度信息(资源分配信息等)以及从基站指示的发送周期,生成上行L1/L2控制信道。
下行公共导频信道接收功率测定单元94测定从基站发送的公共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接收质量可以由SIR、SINR以及其他适合的任何量来表现。
路径损耗估计单元95在一定期间内接收下行的公共导频信道以及表示其发送功率的信号,并算出平均的传播损耗(路径损耗:path loss)L。传播损耗L主要根据距离变动或遮蔽(shadowing)而变化。例如,在达到1以上的帧的期间那样的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接收质量进行平均化,从而消除衰减那样的瞬时变动的影响,导出路径损耗。
期望发送周期决定单元96算出与上行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有关的期望值(期望发送周期)。该期望值是在由当前的路径损耗所表现的信道状态下,本装置的发送功率上限值的限制下,便于维持上行L1/L2控制信道的所需质量的发送周期(即,子帧的整数倍的值)。
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生成单元97生成上行链路的数据信道。数据信道中除了用户装置想要发送的用户数据之外,还可以包含上述的期望发送周期。
复用单元98对上行控制信道以及上行数据信道进行复用,并生成由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信号。
(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的更新)
如上所述,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TUP通过图3(以及图7)的发送周期控制单元36决定或者确认。该发送周期TUP可以是,(1)用户装置提示期望值,当该值在基站被确认后决定,(2)由基站单方面决定。
图10表示在前者(1)的情况下的图3的发送周期控制单元36。作为原则,发送周期控制单元36将发送周期设定为各个终端(用户装置)期望的值。但是,也可以根据通信状况,设定与期望值不同的发送周期。例如,在小区拥塞(congestion)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调度以设定比用户装置的期望值大的发送周期(TTI×n)并减小用户装置的发送功率,从而降低由基站所观测的干扰。将发送周期的期望值通知给基站,更新发送周期的频度可以比较小,因此期望发送周期可以作为高层信号而被发送。例如可以以每100ms那样的 低频度来进行发送周期的更新。
图11表示在后者(2)的情况下的图3的发送周期控制单元36。根据从各个终端(用户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可以是SIR、SINR、CQI等)是否超出预定的水平,更新发送周期。接收信号可以是上行导频信道,也可以是上行控制信道。另外,当发送周期不依赖于用户装置的意向而由基站单方面决定时,图9的期望发送周期决定单元96可以被省略。
在基站最终确认了发送周期被变更的情况时,其意旨(上行L1/L2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的更新后的值)被通知给用户装置。该通知也可以通过上行高层信号来进行。
(TUP和TDOWN的关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以一个发送时间间隔(TTI)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上行控制信道以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TUP=TTI×n)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但是,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周期(TDOWN)被制约为与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频度相同或更长(TDOWN≥TUP)。这是因为用户装置需要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来返回对于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
图12表示TUP=TDOWN=1TTI(1子帧)时的样子。在每1TTI下行数据信道(与下行控制信道一起)被传输,例如对于该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在每1TTI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被传输。无论是否有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都会被传输。在图示的例子中,在4个子帧(从左开始第2、6、7、10)中,只有上行控制信道(第2控制信道)被传输。
图13表示TUP=TDOWN=2TTI时的样子。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了维持上行控制信道的质量,其传输单位TUP被增加为2TTI。但是,上行数据信道以1TTI作为传输单位。从而,在上行控制信道和上行数据信道被一起传输时,在TUP=2TTI的期间控制信道被重复两次,而数据信道不会被重复。即,前后两个控制信道的信息内容相同,但前后两个数据信道不同,对它们进行不同的编码处理。由于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被增加为2TTI,因此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周期也被增加为2TTI,例如对于该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在每2TTI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被传输。
图14也表示TUP=TDOWN=2TTI时的样子。为了维持上行控制信道的质量,其传输单位TUP被增加为2TTI。在图示的例子中,没有通过上行链路传输数 据信道。在图7的覆盖范围判定单元74中,在上行控制信道的质量差时,假设为传输上行数据信道而分配了资源块。这时,通过图9的第2~第5资源块的一个以上来传输上行数据信道以及上行控制信道。但是,在上行控制信道专用的窄带(第1以及第6资源块)也质量不佳时,若通过更宽带的第2~第5资源块发送控制信道,则存在质量会进一步恶化的顾虑。因此在担心那样的事态的状况下,优选如图14所示那样,禁止对上行数据信道分配资源块。
(HARQ)
图15表示进行对于下行链路的重发控制的样子。如上所述,下行数据信道以TTI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包含对于该下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的上行控制信道以TTI的整数倍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并且,当送达确认信号表示NACK时,下行数据信道被重发。TTI的整数倍的值也许不会频繁地改变,但不是不变。因此无法事先都预测重发分组何时会被传输。因此,作为下行链路的重发控制,优选进行非同步式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Asynchronous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控制。
图16表示进行对于上行链路的重发控制的样子。如上所述,上行数据信道一般以TTI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并且,包含对于上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也以TTI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由于TTI是在系统中不变地预定的一个值,因此能够事先都预测重发分组何时会被传输。因此,作为上行链路的重发控制,优选进行同步式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Synchronous HARQ)控制。
实施例2
如上所述TTI存在多个种类时,担心信号处理的复杂化。但是,若适当地调度TTI不同的分组,则能够缓和那样的复杂化的问题。
图17表示上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例。在图示的例子中准备了长TTI(2.0ms)且窄带宽的第1资源块和短TTI(0.5ms)且宽带宽的第2资源块。作为一例,对于预想信道状态相对不佳的用户装置分配第1资源块,而对于预想信道状态相对好的用户装置分配第2资源块。这些用户装置的分组可以在基站基于对上行链路的CQI或路径损耗等进行。CQI通过由基站接收的参照信号(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来表现。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一个发送时间间隔(长TTI)中,较窄带宽的第1资源块和较宽带宽的第2资源块被频分复用。此外,第1资源块的传输期间 (2.0ms)是第2资源块的传输期间(0.5ms)的整数倍。进而,在一个发送时间间隔(长TTI)中,多个(4个)第2资源块被时分复用。通过这样调度,可以避免信号处理显著的复杂化,同时能够容许TTI不同的分组的混合。
以上本发明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被说明,但各个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换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拒绝,那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合的任何值。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那样的装置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换例、置换例等包含在本发明中。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8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225926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18)
1.一种无线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由预定带宽以及发送时间间隔所规定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给用户装置的调度器;以及
将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通知给各个用户装置的部件,
生成所述调度信息,使得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而上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生成所述调度信息,以在下行控制信道的质量小于预定水平时,使用更多的资源块传输同一内容的下行控制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配合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单位,从而调整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周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发送时间间隔中,通过调整分配给用户装置的资源块数,对于该用户装置的下行链路的数据速率被调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而一个以上的资源块被分配给了用户装置时,该用户装置的控制信道也通过与上行数据信道相同的频带而被传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某一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质量小于预定水平时,禁止分配资源块以用于用户装置的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的值定期或不定期地被更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的值由用户装置算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的值基于用户装置的发送功率以及路径损耗而算出。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的值基于上行控制信道的接收质量而决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下行数据信道的重发控制以非同步式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方式(HARQ)进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行数据信道的重发控制以同步式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方式(HARQ)进行。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上行数据信道传输而被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中,控制信道所占的比例根据与用户装置有关的信道状态而被调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发送时间间隔中生成调度信息,使得带宽以及传输期间不同的多个资源块被分配给多个用户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生成调度信息,使得较窄带宽的第1资源块以及较宽带宽的第2资源块被频分复用,第1资源块的传输期间为第2资源块的传输期间的整数倍。
16.一种在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中使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进行用于将由预定带宽以及发送时间间隔所规定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给用户装置的调度,生成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的步骤,使得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而上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作为传输单位而被传输;以及
将所述调度信息通知给各个用户装置的步骤。
17.一种用户装置,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包含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的控制信道的部件;以及
按照所述调度信息,使用由预定带宽以及发送时间间隔所规定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仅发送上行控制信道或者发送上行控制信道以及上行数据信道的部件,
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作为传输单位而被通信,而上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作为传输单位而被发送。
18.一种在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装置中使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包含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的控制信道的步骤;以及
按照所述调度信息,使用由预定带宽以及发送时间间隔所规定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仅发送上行控制信道或者发送上行控制信道以及上行数据信道的步骤,
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作为传输单位而被通信,而上行控制信道以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整数倍作为传输单位而被发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25926A JP4703513B2 (ja) | 2006-08-22 | 2006-08-22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無線基地局及び方法 |
JP225926/2006 | 2006-08-22 | ||
PCT/JP2007/066047 WO2008023644A1 (en) | 2006-08-22 | 2007-08-17 |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07344A CN101507344A (zh) | 2009-08-12 |
CN101507344B true CN101507344B (zh) | 2012-06-13 |
Family
ID=39106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306922A Active CN101507344B (zh) | 2006-08-22 | 2007-08-17 |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32049B2 (zh) |
EP (1) | EP2056616B1 (zh) |
JP (2) | JP4703513B2 (zh) |
KR (1) | KR101386110B1 (zh) |
CN (1) | CN101507344B (zh) |
BR (1) | BRPI0715837A2 (zh) |
CA (1) | CA2659500A1 (zh) |
ES (1) | ES2524780T3 (zh) |
MX (1) | MX2009001566A (zh) |
RU (1) | RU2445754C2 (zh) |
TW (1) | TW200818939A (zh) |
WO (1) | WO20080236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03513B2 (ja) * | 2006-08-22 | 2011-06-1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無線基地局及び方法 |
WO2008155931A1 (ja) * | 2007-06-19 | 2008-12-2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7929432B2 (en) * | 2007-09-24 | 2011-04-19 | Intel Corporation | Flexible starting time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bitmap coexistence protection |
US8045508B2 (en) * | 2008-02-14 | 2011-10-25 | Lg Electronics Inc. | Rank feedback method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 |
JP5069147B2 (ja) * | 2008-02-29 | 2012-11-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
KR20100138948A (ko) * | 2008-03-19 | 2010-12-31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 기지국장치 및 통신제어방법 |
JP5548193B2 (ja) * | 2008-05-20 | 2014-07-16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区分エンティティおよび容量を区分するための方法 |
EP2324656B1 (en) * | 2008-08-14 | 2015-10-14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network, a secondary station and a system therefor |
JP2010171915A (ja) * | 2008-12-25 | 2010-08-05 | Kyocera Corp | 無線基地局、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WO2010087174A1 (ja) * | 2009-01-29 | 2010-08-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US8654724B2 (en) | 2009-01-29 | 2014-02-1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EP2409421A2 (en) | 2009-03-16 | 2012-01-2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ata and control mulitplexing for uplink mimo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clustered-dft |
JP5488601B2 (ja) * | 2009-07-17 | 2014-05-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2011030092A (ja) * | 2009-07-28 | 2011-02-10 | Kyocera Corp |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2011030139A (ja) * | 2009-07-29 | 2011-02-10 | Kyocera Corp |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8386875B2 (en) | 2009-08-07 | 2013-02-2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HARQ operations during transmission mode changes |
CN102083207B (zh) * | 2009-11-30 | 2013-06-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Hs-pdsch资源的调度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11161907A1 (ja) * | 2010-06-21 | 2011-12-2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2064240A1 (en) * | 2010-11-10 | 2012-05-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terference variance redu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697913B1 (en) * | 2011-04-13 | 2016-10-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pow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 |
JP5707231B2 (ja) * | 2011-05-27 | 2015-04-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無線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方法 |
US9504053B2 (en) * | 2012-06-20 | 2016-11-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fo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to a wireless device and scheduling device |
US9131498B2 (en) * | 2012-09-12 | 2015-09-0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tructure |
CN103118431B (zh) * | 2012-10-11 | 2017-12-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US10306594B2 (en) * | 2012-10-30 | 2019-05-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verage enhancements |
CN108880772B (zh) * | 2013-01-25 | 2019-09-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信道的译码方法、下行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US9516626B2 (en) * | 2013-02-11 | 2016-1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igh data rate broadcast channel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
US10880883B2 (en) | 2014-09-02 | 2020-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w-latency, low-bandwidth and low duty cycle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064165B2 (en) * | 2014-10-03 | 2018-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 with low latency |
US10143005B2 (en) * | 2014-11-07 | 2018-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ynamic time-division duplex systems |
EP3232613B1 (en) * | 2014-12-31 | 2019-05-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US9985760B2 (en) | 2015-03-31 | 2018-05-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adaptive frame structure with filtered OFDM |
HUE051858T2 (hu) | 2015-04-28 | 2021-03-29 | Ntt Docomo Inc | Felhasználói készülék és bázisállomás |
JP2018110279A (ja) * | 2015-05-14 | 2018-07-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CN113364560B (zh) | 2015-06-01 | 2024-08-06 | 苹果公司 | 无线电接入网的延迟降低技术 |
WO2016200236A1 (ko) * | 2015-06-11 | 2016-1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v 통신을 위한 참조 신호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932256B2 (en) * | 2015-06-16 | 2021-0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ng-term evolution compatible very narrow band design |
US10743304B2 (en) * | 2015-07-17 | 2020-08-11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14727401A (zh) * | 2015-08-11 | 2022-07-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 |
JP6907117B2 (ja) * | 2015-08-21 | 2021-07-2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2513274B1 (ko) * | 2015-08-21 | 2023-03-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0616381B2 (en) * | 2015-08-21 | 2020-04-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RU2694586C1 (ru) | 2015-08-25 | 2019-07-16 | Идак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 Кадрирование, диспетчеризация и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я в система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JP6797808B2 (ja) | 2015-08-31 | 2020-12-0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7038533A1 (ja) * | 2015-08-31 | 2017-03-0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WO2017038674A1 (ja) * | 2015-09-01 | 2018-07-1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7038672A1 (ja) * | 2015-09-01 | 2017-03-0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7950052B (zh) * | 2015-09-02 | 2022-03-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US20180294927A1 (en) * | 2015-11-05 | 2018-10-11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WO2017113206A1 (zh) | 2015-12-30 | 2017-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WO2017117744A1 (zh) * | 2016-01-06 | 2017-07-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US10492181B2 (en) * | 2016-01-20 | 2019-1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US11357036B2 (en) | 2016-01-29 | 2022-06-07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based on 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8702739B (zh) * | 2016-02-04 | 2022-12-09 |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 传输确认 |
US10341061B2 (en) * | 2016-03-30 | 2019-07-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for reduc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
EP3439409B1 (en) * | 2016-03-31 | 2021-10-13 | Ntt Docomo, Inc. | User device |
US10524256B2 (en) * | 2016-04-01 | 2019-12-31 | Mediatek Inc. | Method of adaptive TTI tuning |
WO2017183912A1 (en) * | 2016-04-19 | 2017-10-26 | Lg Electronics Inc. | Way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ttis |
CN105979593B (zh) * | 2016-05-19 | 2019-08-06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户调度及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US10172150B2 (en) * | 2016-05-20 | 2019-01-01 | Apple Inc. | TTI scheduling for improved ramp up of TCP throughput in cellular networks |
CN107613553B (zh) * | 2016-07-11 | 2019-11-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传输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US10834725B2 (en) | 2016-07-26 | 2020-11-1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Radio resource pooling associated with communication devices |
CN107666377B (zh) * | 2016-07-28 | 2020-01-03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KR102408035B1 (ko) | 2016-08-12 | 2022-06-1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전송시간구간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
US10785727B2 (en) * | 2016-09-30 | 2020-09-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power prioritization for short TTI |
US10973057B2 (en) | 2016-10-19 | 2021-04-06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odified multi-slot extended coverage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 |
BR112019026714A2 (pt) * | 2017-06-15 | 2020-06-30 | Ntt Docomo, Inc. | terminal e método de rádiocomunicação |
JP6924102B2 (ja) * | 2017-08-24 | 2021-08-25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局及び移動体の情報共有方法 |
CN113785647A (zh) * | 2019-06-14 | 2021-12-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收端设备和发端设备 |
US11889503B2 (en) * | 2021-03-26 | 2024-01-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E feedback of non-preferred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41336A (en) * | 1996-12-13 | 2000-10-3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raffic scheduling method, system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a wireless access to an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network |
US6567416B1 (en) * | 1997-10-14 | 2003-05-20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access control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6115390A (en) * | 1997-10-14 | 2000-09-0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Bandwidth reservation and collision resolution method for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here remote hosts send reservation requests to a base station for randomly chosen minislots |
RU2216100C2 (ru) * | 1998-02-13 | 2003-11-10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Способ планирования показания переменных блоков с помощью флага состоя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передачи пакетных данных |
CA2375896C (en) * | 1999-05-31 | 2006-04-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ted transmission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3903695B2 (ja) * | 2000-07-12 | 2007-04-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マルチ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対応デジタ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その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
US6804527B2 (en) * | 2001-01-19 | 2004-10-12 | Raze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for coordination of TDD transmission bursts within and between cells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CA2380039C (en) * | 2001-04-03 | 2008-12-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data in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515605B2 (en) * | 2001-04-30 | 2003-02-0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Base station having high speed, high resolution,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with off-line sigma delta conversion and storage |
US7529548B2 (en) * | 2001-06-28 | 2009-05-05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ng a wireless link to achieve a desired channel quality |
KR100493079B1 (ko) * | 2001-11-02 | 2005-06-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부호 분할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채널 품질을 보고하는장치 및 방법 |
JP3829693B2 (ja) * | 2001-11-12 | 2006-10-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172549C (zh) * | 2002-03-27 | 2004-10-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智能天线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高速下行包交换数据的方法 |
TWI240519B (en) | 2003-12-09 | 2005-09-21 |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 Shared channel assignment and downlink packet scheduling |
JP2005286753A (ja) * | 2004-03-30 | 2005-10-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JP2006033778A (ja) * | 2004-06-17 | 2006-02-02 | Ntt Docomo Inc | 移動局、基地局、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US7804850B2 (en) * | 2004-10-01 | 2010-09-28 | Nokia Corporation | Slow MAC-e for autonomous transmission in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HSUPA) along with service specific transmission time control |
AU2005229670B2 (en) | 2004-11-04 | 2008-01-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for mobile station in soft handover reg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108673B2 (ja) * | 2004-11-30 | 2008-06-25 |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周波数帯域切り替え方法 |
US7995549B2 (en) * | 2004-12-03 | 2011-08-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tting an uplink transmission rate limit for mobile terminals transmitting over a 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
JP4476297B2 (ja) * | 2005-01-13 | 2010-06-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6225926A (ja) | 2005-02-16 | 2006-08-31 | Tokura Construction Co Ltd | 流動化処理土、山砂、現地発生土、砕石等の埋め戻し材を利用した盛土工法 |
AP2668A (en) * | 2005-08-05 | 2013-05-20 | Nokia Corp | Dynamic uplink control channel gating to increase capacity |
ATE538554T1 (de) * | 2005-08-16 | 2012-01-15 | Panasonic Corp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für das zurücksetzen einer sendesequenznummer (tsn) |
US8644292B2 (en) * | 2005-08-24 | 2014-0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ari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429605B (en) * | 2005-08-24 | 2008-06-04 | Ipwireles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signalling information |
US8175021B2 (en) * | 2005-11-04 | 2012-05-08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unicast control in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
WO2008023225A2 (en) * | 2006-08-21 | 2008-02-28 | Nokia Corporation | Gap and preamble parameter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
JP4703513B2 (ja) * | 2006-08-22 | 2011-06-1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無線基地局及び方法 |
KR101009724B1 (ko) * | 2008-05-06 | 2011-01-19 |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802.16/와이브로 시스템에서의 셀간 간섭을 고려한 부하 기반의 서비스 구역 변경 방법 |
-
2006
- 2006-08-22 JP JP2006225926A patent/JP4703513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8-17 WO PCT/JP2007/066047 patent/WO20080236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8-17 EP EP07792663.2A patent/EP2056616B1/en active Active
- 2007-08-17 BR BRPI0715837-8A patent/BRPI0715837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8-17 US US12/377,689 patent/US8532049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8-17 RU RU2009108207/08A patent/RU2445754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8-17 CN CN2007800306922A patent/CN101507344B/zh active Active
- 2007-08-17 ES ES07792663.2T patent/ES2524780T3/es active Active
- 2007-08-17 CA CA002659500A patent/CA265950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8-17 MX MX2009001566A patent/MX2009001566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8-17 KR KR1020097002911A patent/KR10138611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8-21 TW TW096130871A patent/TW200818939A/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
- 2009-08-20 JP JP2009191394A patent/JP4703750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245190A1 (en) | 2009-10-01 |
RU2009108207A (ru) | 2010-09-27 |
WO2008023644A1 (en) | 2008-02-28 |
EP2056616A4 (en) | 2013-11-27 |
TW200818939A (en) | 2008-04-16 |
JP2008053864A (ja) | 2008-03-06 |
KR101386110B1 (ko) | 2014-04-16 |
ES2524780T3 (es) | 2014-12-12 |
BRPI0715837A2 (pt) | 2013-07-23 |
JP4703750B2 (ja) | 2011-06-15 |
CA2659500A1 (en) | 2008-02-28 |
JP4703513B2 (ja) | 2011-06-15 |
US8532049B2 (en) | 2013-09-10 |
EP2056616A1 (en) | 2009-05-06 |
EP2056616B1 (en) | 2014-10-08 |
KR20090045239A (ko) | 2009-05-07 |
RU2445754C2 (ru) | 2012-03-20 |
TWI360362B (zh) | 2012-03-11 |
JP2009273174A (ja) | 2009-11-19 |
MX2009001566A (es) | 2009-03-25 |
CN101507344A (zh) | 2009-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07344B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 |
CN101523970B (zh) |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 | |
CN102916724B (zh) |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
CN103220805B (zh) | 基站和接收方法 | |
CN102123509B (zh) | 基站以及移动台 | |
CN102264137B (zh) | 信道分配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用户终端 | |
CN113543336A (zh) | 处理侧链路混合自动请求的时间间隙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878610B (zh) |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控制信息发送方法 | |
CN102007724B (zh) |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 |
EP2391045B1 (en) |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 |
CN1973558B (zh) | 转移无线传送接收单元特定信息的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 |
CN102781035A (zh) | 基站、干扰控制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
JP4361804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05517370A6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1238682B (zh) | 一种用于分配通信资源的方法以及传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0035521A (zh) | 一种移动通信多时隙调度方法和系统 | |
CN101502158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用户装置及方法 | |
Suer | Multi-Connectivity for Wireless 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 |
KR100959801B1 (ko) | 주 스테이션, 부 스테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통신 시스템 운영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