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0464B - 标本分析装置及其异常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标本分析装置及其异常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0464B
CN101520464B CN 200810171523 CN200810171523A CN101520464B CN 101520464 B CN101520464 B CN 101520464B CN 200810171523 CN200810171523 CN 200810171523 CN 200810171523 A CN200810171523 A CN 200810171523A CN 101520464 B CN101520464 B CN 101520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ator
reagent
packing arm
separation vessel
p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715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0464A (zh
Inventor
竹原久人
若宫裕二
西田智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0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0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0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0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01N35/00623Quality control of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98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involving analyte bound to insoluble magnetic carrier, e.g. using magnetic s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1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 Y10T436/113332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with conveyance of sample along a test line in a container or rac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本分析装置及其异常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其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器,固定盛放标本、试剂及它们的混合物至少其中之一的容器,并将该容器移至一定位置;第一机械部分,对固定在第一固定器的容器实施一定第一操作;第二固定器,固定容器;移送器件,将上述容器从第一固定器移到第二固定器;第二机械部分,对固定在第二固定器的容器实施一定第二操作;异常探测装置,探测第一机械部分发生的异常;故障控制装置,当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到第一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控制第一固定器和第一、第二机械部分的运行,使其停止第一机械部分的第一操作和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继续第二机械部分的第二操作。

Description

标本分析装置及其异常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疫分析仪和凝血分析仪等分析标本的标本分析装置及其异常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期望提高免疫分析仪等标本分析装置的处理能力,以便用多种试剂处理多种标本。为此,分析装置具备能固定多个盛放试剂和标本的反应容器,使其在一定位置上自由移动的转台以及多个配合转台的旋转向反应容器分装标本和试剂的分装部件等。
在这种分析装置中,需要在标本测定中发生异常时停止分析装置的运行。然而,如果让分析装置的所有运行都停止的话,对已经与试剂混合的标本的测定也会中断。一度中断测定的标本将不能再次使用,从而造成标本和试剂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专利公开平成3—183955号公报上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当试样分装部件、试剂分装部件和搅拌器的任何一个发生异常时,停止除反应台和有关测光部分以外的设备,让反应台和测光继续运行。使用该技术,即使试样分装部件、试剂分装部件和搅拌器的任何一个发生异常,都可以对一部分标本继续进行测定,从从而减少标本和试剂的浪费。
专利公开平成3—183955号公报上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当试样分装部件、试剂分装部件和搅拌器发生异常时,可能会出现分装部件的吸移管还插在反应台上的反应容器中就被停止的情况。此时,检测吸移管位置的检测传感器出现异常,分析装置将无法探知吸移管插在反应容器内,从而有可能造成反应台运行时损坏吸移管、或反应台不能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
本发明提供一种免疫分析仪和凝血分析仪等分析标本的标本分析装置及其异常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标本分析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器,固定盛放标本、试剂及它们的混合物至少其中之一的容器,并将该容器移至一定位置;
第一机械部分,对固定在上述第一固定器的上述容器实施一定的第一操作;
第二固定器,固定上述容器;
移送器件,将上述容器从上述第一固定器移到上述第二固定器;
第二机械部分,对固定在上述第二固定器的上述容器实施一定的第二操作;
异常探测装置,探测上述第一机械部分发生的异常;及
故障控制装置,当上述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到上述第一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控制上述第一固定器和上述第一、第二机械部分的运行,使其停止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和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继续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二操作。
标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探测上述第二机械部分发生异常的第二异常探测装置,其中,
当上述第二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到上述第二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所述故障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固定器和所述第一、第二机械部分的动作,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所述第一机械部分的所述第一操作和所述第二机械部分的所述第二操作。
所述第一机械部分包括对所述第一固定器上固定的所述容器实施一定操作的若干器件,
当上述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到上述若干器件中的某一个发生异常时,所述故障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固定器和所述第一机械部分的动作,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机械部分的所有器件的运行。
标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第三固定器,固定上述容器;
移送器件,将所述容器从所述第二固定器移至上述第三固定器;及
第三机械部分,对固定在上述第三固定器的所述容器实施一定的第三操作,其中,
当所述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出所述第一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所述故障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固定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机械部分的运行,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机械部分的所述第一操作,继续所述第二机械部分的所述第二操作和上述第三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三操作。
标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探测所述第二机械部分发生异常的第二异常探测装置,其中,
当上述第二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出所述第二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所述故障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固定器及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机械部分的动作,使其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机械部分的所述第一操作和所述第二机械部分的所述第二操作,继续所述第三机械部分的所述第三操作。
标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探测所述第三机械部分发生异常的第三异常探测装置,其中,
当上述第三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出所述第三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所述故障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固定器及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机械部分的运行,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机械部分的所述第一操作、所述第二机械部分的所述第二操作和所述第三机械部分的所述第三操作。
所述第一机械部分是向所述容器分装试剂的试剂分装臂。
所述第二机械部分是对盛放在所述容器中的液体实施B/F分离处理的B/F分离器。
一种标本分析方法,包括:
(a)用固定盛放标本、试剂及它们混合物至少其中之一的容器的第一固定器移动该容器至一定位置;
(b)可进入固定在上述第一固定器的上述容器的第一机械部分对固定在上述第一固定器的上述容器实施一定的第一操作;
(c)将上述容器从上述第一固定器移至第二固定器;
(d)第二机械部分对固定在上述第二固定器的上述容器实施一定的第二操作;及
(e)当检测出上述第一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停止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继续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二操作。
标本分析方法,还包括:
(f)探测上述第二机械部分发生的异常,其中,
当检测出上述第二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停止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和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二操作。
当检测出所述第一机械部分中的若干器件中某一个器件发生异常时,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机械部分的全部器件的运行。
当检测出上述第一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停止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继续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第二操作和对固定在用于固定容器的第三固定器的上述容器实施一定第三操作的第三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三操作。
当检测出上述第二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停止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及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第二操作,继续上述第三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三操作。
当检测出上述第三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停止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第二操作和上述第三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三操作。
一种控制系统,包括:
一个计算机可读的媒介;及
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媒介上、适于让一台通用计算机执行的指令,包括:
(a)用固定盛放标本、试剂及它们的混合物至少其中之一的容器的第一固定器移动该容器至一定位置;
(b)可插入固定在上述第一固定器的上述容器的第一机械部分对固定在上述第一固定器的上述容器实施一定的第一操作;
(c)将上述容器从上述第一固定器移至第二固定器;
(d)第二机械部分对固定在上述第二固定器的上述容器实施一定的第二操作;及
(e)当检测出上述第一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停止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继续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二操作。
控制系统,还包括:
(f)探测上述第二机械部分发生的异常,其中,
当检测出上述第二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停止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和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二操作。
当检测出所述第一机械部分的若干器件中的一个器件发生异常时,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机械部分的全部器件的运行。
当检测出上述第一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停止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继续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第二操作和对固定在用于固定容器的第三固定器的上述容器实施一定第三操作的第三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三操作。
当检测出上述第二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停止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及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第二操作,继续上述第三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三操作。
当检测出上述第三机械部分发生异常时,停止上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上述第一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一操作、上述第二机械部分的第二操作和上述第三机械部分的上述第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免疫分析仪(标本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平面说明图。
图2为图1所示免疫分析仪的测定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3为图1所示免疫分析仪的测定控制器和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图1所示免疫分析仪的分析处理全部流程图。
图5为图1所示免疫分析仪的测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6为图1所示免疫分析仪的控制装置进行异常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标本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
[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免疫分析仪(标本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平面说明图。图2为图1所示免疫分析仪中的测定单元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免疫分析仪1是用血液等标本(试样)检查乙肝、丙肝、肿瘤标记及甲状腺激素等各种测定项目(分析项目)的装置。此免疫分析仪1如图1所示意,主要由包括若干器件(元件)的测定单元(测定装置)2和与该测定单元2电路连接的作为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装置400构成。
测定单元2由标本运送装置(供样器)10、急诊标本·吸头运送器20、吸头供应器30、吸头拆卸器40、标本分装臂50、试剂台60(60a和60b)、一次反应单元80a和二次反应单元80b、试剂分装臂90(90a~90e)、一次B/F分离器100a和二次B/F分离器100b、一次B/F分离台101和二次B/F分离台102、检测器120以及控制上述标本运送装置(供样器)10和标本分装臂50等机械组件运行的测定控制器140(参照图2)等组成。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免疫分析仪1中,为了防止标本分装臂50吸吐的血液等标本与其他标本混合,每次吸吐标本都更换一次性吸头。
本免疫分析仪1让捕捉抗体(R1试剂)与待测血液等标本中所含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捕捉抗体复合物。然后,让磁性粒子(R2试剂)与抗原—捕捉抗体复合物结合,生成抗原—捕捉抗体—磁性粒子复合物。通过将抗原—捕捉抗体—磁性粒子的复合物吸引到一次BF(Bound Free)分离器100a的磁块一侧,除去未起反应(Free)的捕捉抗体。让标记抗体(R3试剂)与抗原—捕捉抗体—磁性粒子复合物结合,生成标记抗体—抗原—捕捉抗体—磁性粒子复合物。再通过将标记抗体—抗原—捕捉抗体—磁性粒子的复合物吸到二次BF分离器100b的磁块处,除去未起反应(Free)的标记抗体。添加可在与标记抗体反应时发光的发光基质(R5试剂)。测定标记抗体和发光基质反应产生的发光量。在此过程中,定量测定与标记抗体结合的标本中的抗原。
[测定单元的结构]
作为免疫分析仪1各机械部分的组成,可以适当采用众所周知的结构。下面参照图1至图3进行简要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标本运送装置10可将载有装着标本的若干试管3的管架4运送到与标本分装臂50的吸移位置相应的位置。标本运送装置10具有管架设置区10a和管架收存区10b,其中管架设置区10a用来放置装有未处理的标本的试管3的管架4,管架收存区10b用于存放装有已分装处理的标本的试管3的管架4。将装有未处理标本的试管3运送到与标本分装臂50吸移位置的相应位置,使标本分装臂50能够吸移试管3内的血样等,承载该试管3的管架4存放在管架收存区10b。
急诊标本·吸头运送器20可以将装有需要插入标本运送装置10运送的标本中进行检验的急诊标本的试管3运至标本分装臂50的安装位置。
吸移管吸头供应器30的作用是将投入的吸头逐一运至急诊标本·吸头运送器20运送架23的吸头放置位23a。
吸头拆卸器40用于拆卸装在后述标本分装臂50上的吸移管吸头。
标本分装臂50的作用是,向固定在后述一次反应单元80a的一次反应台81固定架81a的反应杯(无图示)内分装标本运送装置10运到吸移位置的试管3中的标本。此标本分装臂50可以轴52为中心转动、并上下(Z方向)移动臂51。臂51前端有吸吐标本的嘴部。嘴部前端安装急诊标本·吸头运送器20运送架(无图示)运送的吸移管吸头。
试剂台60a是一可旋转的转台,用于放置盛放含捕捉抗体的R1试剂的试剂容器和含标记抗体的R3试剂的试剂容器。
试剂台60b是一可旋转的转台,用于放置盛放含磁性粒子的R2试剂的试剂容器。
一次反应单元80a用于使固定在一次反应台81固定架81a的反应杯每隔一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0秒)转动一定角度,同时搅拌反应杯内的标本、R1试剂和R2试剂。即一次反应单元80a的功能是使含磁性粒子的R2试剂和标本中的抗原在反应杯内发生反应。此一次反应单元80a由旋转运送盛放标本和R1试剂、R2试剂的反应杯的一次反应台81及搅拌反应杯8内的标本、R1试剂和R2试剂、并将装有已搅拌的标本、R1试剂和R2试剂的反应杯运至后述一次B/F分离台101的容器运送器82构成。
容器运送器82可旋转地设置在一次反应台81的中心。此容器运送器82的作用是把持着固定在一次反应台81固定架81a的反应杯,搅拌反应杯的试样。容器运送器82还用于将装有搅拌标本、R1试剂和R2试剂后进行培养所制备的试样的反应杯运送到一次B/F分离台101。
试剂分装臂90a的作用是吸移放置在试剂台60a的试剂容器内的R1试剂,将吸移的R1试剂分装到一次反应单元80a的反应杯内。此试剂分装臂90a可使臂91b以轴91c为中心旋转,并上下(Z方向)移动。臂91b前端有吸嘴(吸移管),用于吸吐试剂容器内的R1试剂。
试剂分装臂90b的作用是将放置在试剂台60b的试剂容器内的R2试剂分装到一次反应单元80a已装有标本和R1试剂的反应杯内。此试剂分装臂90b可使臂92b以轴92c为中心旋转,并上下(Z方向)移动。臂92b前端装有吸嘴(吸移管),用于吸吐试剂容器内的R2试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B/F分离器100a用于从一次反应单元80a容器运送器82运送过来的反应杯内的试样中分离未起反应的R1试剂(不要成份)和磁性粒子。
分装了未起反应的R1试剂等的一次B/F分离台101的反应杯由运送器件96运至二次反应单元80b的二次反应台83固定架83a。
运送器件96可以轴96b为中心,转动并上下(Z方向)移动顶端有反应杯把持夹(无图示)的臂96a。
二次反应单元80b与一次反应单元80a结构相同,用于使固定在二次反应台83固定架83a的反应杯每隔一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0秒)转动一定角度,同时搅拌反应杯内的标本、R1试剂、R2试剂、R3试剂、R4试剂和R5试剂。即二次反应单元80b的功能是使含标记抗体的R3试剂和标本中的抗原在反应杯内发生反应,同时让含发光基质的R5试剂与R3试剂的标记抗体发生反应。此二次反应单元80b由旋转运送盛放标本、R1试剂、R2试剂、R3试剂、R4试剂和R5试剂的反应杯8的二次反应台83及边搅拌反应杯内的标本、R1试剂、R2试剂、R3试剂、R4试剂和R5试剂,边将装有经搅拌的标本等溶液的反应杯运至后述二次B/F分离台102的容器运送器84构成。容器运送器84具有把经二次B/F分离器100b处理的反应杯再次运回二次反应台83固定架83a的功能。
试剂分装臂90c的作用是吸移放置在试剂台60a的试剂容器内的R3试剂,将吸移的R3试剂分装到二次反应单元80b已装有标本、R1试剂和R2试剂的反应杯内。此试剂分装臂90c可使臂93b以轴93c为中心旋转,并上下(Z方向)移动。臂93b前端装有吸嘴(吸移管),用于吸吐试剂容器内的R3试剂。
二次B/F分离器100b具有与一次BF分离器100a同样的结构,用于从二次反应单元80b容器运送器84运送过来的反应杯的试样中分离未起反应的R3试剂(不要成份)和磁性粒子。此二次B/F分离器100b不能对一次反应台81进行操作。
R4试剂分装臂90d和R5试剂分装臂90e用于上下移动无图示的吸嘴,分别将R4试剂和R5试剂装到固定在二次反应单元80b的反应杯中。R4试剂分装臂90d和R5试剂分装臂90e不能对一次反应台81和二次B/F分离台102进行操作。
检测器120通过光电倍增管(Photo MultiplierTube)获取结合到经一定处理的标本抗原的标记抗体与发光基质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发光量,测定该标本中所含抗原量。此检测器120有一个搬运器件121,用于将固定在二次反应单元80b二次反应台83固定架83a的反应杯运送到该检测器120。
如图3所示,测定控制器140主要由CPU140a、由ROM140b和RAM140c等构成的存储单元、输出输入接口140d、通信接口140e构成。CPU140a、ROM140b、RAM140c、输出输入接口140d、通信接口140e通过总线140f连接。
CPU140a可以执行存储在ROM140b的计算机程序141和读取到RAM140c的计算机程序。
ROM140b由掩膜ROM、PROM、EPROM、EEPROM等构成,存储由CPU140a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及其所用数据等。
RAM140c由SRAM或DRAM等构成,用于读取存储在ROM140b的计算机程序。还可以作为CPU140a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的工作空间。
输出输入接口140d由比如USB、IEEE1394、RS—232C等串行接口、SCSI、IDE、IEEE1284等并行接口和由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等组成的模拟信号接口构成。输出输入接口140d连接有条形码阅读机150。盛放标本的试管3(参照图1)和固定若干试管3的管架4(参照图1)贴有记录着用于识别该试管3内的标本和管架4的信息的条形码。条形码阅读机150用于读取贴在试管3和管架4的条形码。
通信接口140e比如是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接口。测定控制器140通过该通信接口140e可以使用一定的通信协议与计算机401之间传输数据。
[控制装置的结构]
控制装置400主要由个人计算机401(PC)等构成,如图1所示,包含控制器400a、显示器400b以及键盘和鼠标等输入设备(输入手段)400c。控制器400a不仅可以控制测定单元2中各机械组件运行,还用于对测定单元2获得的标本的光学信息进行分析。此控制器400a主要由CPU、ROM、RAM等构成。显示器400b用于显示控制器400a得出的分析结果等信息。
下面,就控制装置400的结构进行说明。控制器400a如图3所示,主要由CPU401a、由ROM401b、RAM401c和硬盘401d等构成的存储单元、读取装置401e、输出输入接口401f、通信接口401g和图像输出接口401h构成。
CPU401a、ROM401b、RAM401c、硬盘401d、读取装置401e、输出输入接口401f、通信接口401g和图像输出接口401h通过总线401i连接。
CPU401a可以执行存储在ROM401b的计算机程序和RAM401c读取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401通过CPU401a执行后述应用程序404a发挥控制装置400的作用。
ROM401b由掩膜ROM、PROM、EPROM、EEPROM等构成,存储由CPU401a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及其所用数据等。
RAM401c由SRAM或DRAM等构成,用于读取存储在ROM401b和硬盘401d的计算机程序。还可以作为CPU401a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的工作空间。
硬盘401d装有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供CPU401a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404a以及执行计算机程序所需的数据。比如登录测定预定的应用程序和用于进行测定单元2异常处理的应用程序也装在这个硬盘401d中。
读取装置401e由软驱、CD-ROM驱动器或DVD-ROM驱动器等构成,可读取存储于便携型存储介质404的计算机程序或数据。便携型存储介质404存储有本实施方式中的应用程序404a,计算机401可从该便携型存储介质404读取应用程序404a,将应用程序404a装入硬盘401d。
上述应用程序404a不仅可由便携型存储介质404提供,也可以通过电子通信线路由该电子通信线路(不论有线、无线)连接的、可与计算机401通信的外部机器上提供。比如,将上述应用程序404a存储于英特网上的服务器硬盘中。计算机401访问此服务器,下载该应用程序404a,可将下载的应用程序404a装入硬盘401d。
硬盘401d装有美国微软公司产销的Windows(注册商标)等提供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在以下说明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应用程序404a在该操作系统上运行。
输出输入接口401f由比如USB、IEEE1394、RS—232C等串行接口、SCSI、IDE、IEEE1284等并行接口和由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等组成的模拟信号接口构成。输出输入接口401f接键盘400c,使用者可以用键盘400c直接向计算机401输入数据。
通信接口401g比如是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接口。计算机401通过该通信接口401g可以使用一定的通信协议与测定单元2之间传输数据。
图像输出接口401h与由LCD或CRT等构成的显示器400b连接,将与从CPU401a接收的图像数据相应的图像信号输出到显示器400b。显示器400b按照输入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窗口)。
[整体流程]
图4显示了免疫分析仪1进行分析处理的全部流程。
首先在步骤S101,控制器400a判断有无测定开始指示。控制器400a如果判断有测定开始指示(”是”),则进行步骤S102的处理。如果判断无测定开始指示(”否”),则将处理跳到步骤S106。在步骤S102,控制器400a向测定控制器140传送测定开始信号。
接着,在步骤S1,测定控制器140判断是否收到测定开始信号。测定控制器140如果判断收到测定开始信号(”是”),则在步骤S2进行测定处理。测定一结束,在步骤S3,测定控制器140作为测定结果向控制器400a传送发光量数据。
在步骤S103,控制器400a判断是否从测定控制器140收到发光量数据,如果判断收到发光量数据(”是”),则在步骤S104进行发光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即控制器400a从收到的测定结果和预先用标准试样绘制、储存在上述硬盘401d中的校准线换算出测定对象的抗原浓度,并存储其结果(分析结果)。在步骤S105,控制器400a输出分析结果。
控制器400a在步骤S106,判断是否收到关闭计算机401的指示。控制器400a如果判断收到关机指示(”是”),则进行步骤S107的处理,如果判断未收到关机指示(”否”),则返回步骤S101。在步骤S107,控制器400a实施计算机401的关机处理,并结束处理。
[测定流程]
图5为图4的步骤S2的测定处理流程图。下面参照图5和图1就免疫分析仪1的测定步骤进行说明。
(反应杯供应步骤)
首先,在步骤S21,反应杯由无图示的反应杯供装置运送至一次反应单元80a的一次反应台81固定架81a上。
(R1试剂分装步骤)
在步骤S22,试剂分装臂90a在用吸嘴吸移了放置在试剂台60a的试剂容器内的R1试剂后,将臂91b转动到一次反应单元80a一侧,将吸移的R1试剂注入固定在一次反应台81固定架81a上的反应杯中。此R1试剂含有与标本所含抗原结合的捕捉抗体。
(标本分装步骤)
在步骤S23,标本分装臂50安装上急诊标本·吸头运送器20的搬运架移送过来的吸移管吸头后,从标本运送装置10运送到吸移位置的管架4承载的试管3中吸移血液等标本。然后,标本分装臂50将臂51转到一次反应单元80a一侧,将吸移的标本注入到在R1试剂分装步骤分装了R1试剂的反应杯中。
然后,一次反应单元80a的容器运送器82搅拌装有R1试剂和标本的反应杯。搅拌的R1试剂和标本在一次反应台81固定架81a上的反应杯内培养一定时间,结果,捕捉抗体(R1试剂)和标本的抗原结合。
(R2试剂分装步骤)
在步骤S24,试剂分装臂90b在用吸嘴吸移了放在试剂台60b的试剂容器内的R2试剂后,将臂92b转到一次反应单元80a一侧,将吸移的R2试剂注入装有已培养一定时间的R1试剂和标本的反应杯中。此R2试剂中含有可与标本中抗原所结合的捕捉抗体结合的磁性粒子。
然后,一次反应单元80a的容器运送器82搅拌装有R1试剂、标本和R2试剂的反应杯。经搅拌的R1试剂、标本和R2试剂在一次反应台81固定架81a上的反应杯内培养一定时间,结果,磁性粒子(R2试剂)和标本抗原所结合的捕捉抗体(R1试剂)结合。
(从一次反应单元80a到一次B/F分离台101的移送步骤)
在步骤S25,装有培养后的R1试剂、标本和R2试剂的反应杯由一次反应单元80a的容器运送器82运送到一次B/F分离台101。
(在一次B/F分离器100a除去不要成份的步骤)
在步骤S26,固定在一次B/F分离台101的反应杯内的磁性粒子由配置在该反应杯侧面的磁块集磁,一次B/F分离器100a的吸嘴插入反应杯内,吸移试样,以此除去磁性粒子和通过捕捉抗体结合到该磁性粒子的抗原以外的其他不要成份。
为了更切实地除去不要成份,还反复进行向反应杯内注射清洗剂搅拌、用吸嘴连同清洗剂一起除去不要成份的操作。
除去不要成份后的反应杯通过旋转一次B/F分离台101,被移到运送器件96的臂96a能握住的位置。
(从一次B/F分离台101到二次反应单元80b的运送步骤)
在步骤S27,由一次B/F分离器100a除去不要成份的反应杯如图1所示,由运送器件96的臂96a挟着运送到二次反应单元80b的二次反应台83固定架83a。
(R3试剂分装步骤)
在步骤S28,试剂分装臂90c在用吸嘴吸移了放置在试剂台60a的试剂容器内的R3试剂后,将臂93b转动到二次反应单元80b一侧,将一定量R3试剂注入装有通过捕捉抗体(R1试剂)结合的磁性粒子(R2试剂)和标本抗原的反应杯中。此R3试剂含有与标本所含抗原结合的标记抗体。
二次反应单元80b的容器运送器84搅拌装有捕捉抗体(R1试剂)、抗原(标本)、磁性粒子(R2试剂)和含有标记抗体的R3试剂的反应杯,经搅拌的捕捉抗体(R1试剂)、抗原(标本)、磁性粒子(R2试剂)和含有标记抗体的R3试剂在二次反应台83的固定架83a上的反应杯内培养一定时间,于是,通过捕捉抗体(R1试剂)与磁性粒子(R2试剂)结合的抗原和标记抗体(R3试剂)结合。
(从二次反应单元80b到二次B/F分离台102的运送步骤)
在步骤S29,装有经过培养的捕捉抗体(R1试剂)、抗原(标本)、磁性粒子(R2试剂)和含有标记抗体的R3试剂的反应杯8由二次反应单元80b的容器运送器84运送到二次B/F分离台102。
(二次B/F分离器100b除去不要成份的步骤)
接下来,在步骤S30,固定在二次B/F分离台102的反应杯内的磁性粒子与在一次B/F分离器100a的步骤同样,由配置在该反应杯侧面的磁块集磁。二次B/F分离器100b的吸嘴插入反应杯内,吸移试样,以此除去磁性粒子和通过捕捉抗体结合到该磁性粒子的抗原以外的其他不要成份。为了更切实地除去不要成份,还反复进行向反应杯内注射清洗剂搅拌、用吸嘴连同清洗剂一起除去不要成份的操作。
然后,除去不要成份、装有含标记抗体结合的抗原的反应杯通过旋转二次B/F分离台102,被移到二次反应单元80b的容器运送器84能搬运的位置。
(从二次B/F分离台102到二次反应单元80b的运送步骤)
在步骤S31,由二次B/F分离器100b除去不要成份的反应杯由二次反应单元80b的容器运送器84再次运送到二次反应台83的固定架83a。
(R4试剂分装步骤)
在步骤S32,R4试剂分装臂90d将设置在免疫分析仪1下面的无图示试剂容器中的R4试剂(分散液)从吸嘴处注入装有捕捉抗体(R1试剂)、磁性粒子(R2试剂)、标记抗体(R3试剂)和标本抗原的反应杯中。
(R5试剂分装步骤)
在步骤S33,R5试剂分装臂90e将设置在免疫分析仪1下面的无图示试剂容器中的含发光基质的R5试剂从吸嘴处注入装有捕捉抗体(R1试剂)、磁性粒子(R2试剂)、标记抗体(R3试剂)、分散液(R4试剂)和标本抗原的反应杯中。R5试剂中含有与R3试剂的标记抗体反应而发光的发光基质。
二次反应单元80b的容器运送器84搅拌装有捕捉抗体(R1试剂)、抗原(标本)、磁性粒子(R2试剂)、标记抗体(R3试剂)、分散液(R4试剂)和含发光基质的R5试剂的反应杯。经搅拌的捕捉抗体(R1试剂)、抗原(标本)、磁性粒子(R2试剂)、标记抗体(R3试剂)、分散液(R4试剂)和含发光基质的R5试剂在二次反应台83的固定架83a上的反应杯中培养一定时间。
(测定(测光)步骤)
在步骤S34,装有经培养的捕捉抗体(R1试剂)、抗原(标本)、磁性粒子(R2试剂)、标记抗体(R3试剂)、分散液(R4试剂)和含发光基质的R5试剂的反应杯由检测器120的搬运器件121运送到测定位置。由光电倍增管(无图示)获取R3试剂的标记抗体与R5试剂的发光基质在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发光量(与光子数成正比的量)。所得测定结果在图4的步骤S3传送至控制器400a。
装有已测试样的反应杯由检测器120的搬运器件121运送到吸移管(无图示)下方位置,已测试样被吸移管吸空后,再由搬运器件121移至废弃孔130的相应位置,通过废弃孔130丢进免疫分析仪1下面无图示的垃圾箱。
[探测测定单元各机械部分的运行故障(异常)]
如图2所示,测定单元2的标本分装臂50、试剂台60、试剂分装臂90、一次、二次反应单元80a和80b、一次和二次B/F分离器100a和100b、一次和二次B/F分离台101和102、检测器120等各机械部分分别由电机50m、60m、80am、80bm、90m、100am、100bm、101m、102m驱动。比如标本分装臂50、试剂分装臂90、一次和二次B/F分离器100a和100b具备吸移、分装标本和试剂用的吸嘴,由电机上下移动或转动(旋转)该吸嘴。试剂台60、一次、二次反应台81和83(参照图1)、一次和二次B/F分离台101和102由电机转动。
各机械部分的运行状况由传感器50s、60s、80as、80bs、90s、100as、100bs、101s、102s、120s监测。这些传感器包括探测各机械部分的原点位置(运行起点(终点)位置)的接触型或非接触型(透射型)原点传感器、检测电机脉冲数的译码器、探测吸嘴碰撞障碍物的冲突型传感器及探测固定在转台上的反应杯的传感器等。
测定单元2的测定控制器140从各传感器获取监测结果,并分析该监测结果。当根据分析判断各机械部分发生运行故障时,将该故障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400。
(运行故障例)
比如,试剂分装臂90a~90c从试剂台60a、60b吸移试剂,将试剂分装到固定在一次反应单元80a的一次反应台81固定架81a的反应杯中,然后回到原点位置。但是,当原点传感器探测到其完成上述动作仍未返回原点位置时,测定控制器140发出试剂分装臂90a~90c出现异常的故障信号。
标本分装臂50在原点位置和标本的吸移位置(试管3的位置)之间移动吸嘴时,从测定控制器140接受指令,以便电机轴转动相应于其移动距离的驱动脉冲数。而当译码器探测的电机实际脉冲数与指令下达的驱动脉冲数的差大于一定数时,就可考虑电机出了故障或标本分装臂50的臂51等遇到障碍物。因此,这种情况下测定控制器140向控制装置400发送标本分装臂50出现异常的故障信号。
控制装置400收到测定控制器140发出的故障信号后,对测定单元2的各机械部分进行与该故障信号相应的控制。下面就这一处理(异常控制处理)详细说明。
[测定单元的异常控制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00将测定单元2的测定进程(参照图5)从理论上分为三步(第一步~第三步),根据异常在哪一步发生来控制各机械部分的动作。此第一步~第三步按以下关系设定:在某一步发生的一定异常对其下游(后面的处理)的其他步没有影响,但对同一步内的其他动作有影响。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从测定开始到步骤S28的处理设为第一步ST1、从步骤S29到步骤S31的处理设为第二步ST2,从步骤S32到测定结束的处理设为第三步ST3。下面详细说明各步。
(第一步详述)
第一步ST1为从测定开始到试剂分装臂90c将R3试剂从试剂台60a分装到二次反应单元80b的反应杯中(到后面的运送反应杯到二次B/F分离台102之前)的处理(步骤S21~步骤S28)。
当在此第一步ST1某一器件发生一定异常时,同为第一步ST1内的其他器件会受到某种影响。比如,假设试剂分装臂90a在向一次反应单元80a的反应杯分装R1试剂过程中(图5的步骤S22)发生异常。
比如,在试剂分装臂90a的吸移管插入一次反应单元80a的反应杯内的状态下电机异常停止,如果照常转动一次反应单元80a的一次反应台81的话,就有可能损坏试剂分装臂90a的臂91和吸移管。而且,很可能无法正常转动一次反应台81,从而使直接作用于一次反应台81的反应杯的其他器件如向反应杯分装标本和R2试剂的标本分装臂50和试剂分装臂90b、在与一次B/F分离台101之间运送反应杯的容器运送器82无法正常运行。因此,该异常也影响图5的步骤S23~步骤S25的处理。
另外,在试剂分装臂90a的吸移管插入试剂台60a的试剂容器的状态下电机异常停止,如果照常转动试剂台60a,有可能损坏试剂分装臂90a的臂91和吸移管。而且很可能不能正常转动试剂台60a,从而使直接作用于试剂台60a的其他器件、如吸移R3试剂的试剂分装臂90c不能正常运行。因此,该异常也影响步骤S28。
(第二步详述)
第二步ST2为截止将反应杯从二次反应台83运送到二次B/F分离台102,在二次B/F分离器100b进行二次B/F分离处理后再将反应杯运回二次反应台83(到试剂分装臂90d分装R4试剂之前)的处理(图5的步骤S29~S31)。因此,可不受在第一步ST1发生的上述异常的影响,照常运行。
当此第二步ST2发生一定异常时,同样第二步内的其他运行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在从二次B/F分离台102向二次反应台83运送反应杯的过程(图5的步骤S31)中,如果容器运送器84没有抓住二次B/F分离台102上的反应杯,则以后的二次B/F分离处理也无法进行。因此,该异常也影响步骤S29、S30的处理。
(第三步详述)
第三步ST3为从试剂分装臂90d向二次反应台83的反应杯分装R4试剂到测定结束(检测器120结束运行)为止的处理(图5的步骤S32~S34)。为二次B/F分离后的反应杯返回二次反应台83以后的处理,因此,不会受在第二步ST2发生的上述异常的影响。
一旦在此第三步ST3某一器件发生一定异常,则同为第三步ST3内的其他器件也会受到某些影响。比如,如果试剂分装臂90d在向二次反应台83的反应杯分装R4试剂中(图5的步骤S32)出现异常,则直接作用于二次反应台83的反应杯的R5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e和从二次反应台83运送反应杯的检测器120的搬运器件121将无法正常运行。因此,该异常对步骤S33和S34也有影响。
(控制装置的异常控制处理)
在第一步ST1当某器件出现一定异常时,控制装置400控制测定单元2停止第一步的处理,继续第二、第三步ST2、ST3的处理。
在第二步ST2当某器件出现一定异常时,控制测定单元2停止第一、第二步的处理,继续第三步ST3的处理。
在第三步ST3当某器件出现一定异常时,控制测定单元2停止第一~第三步全部处理。
下面参照图6说明如此控制测定单元2异常的流程。图6为从测定控制器140接到异常信号的控制装置400所进行的异常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装置400的控制器400a在步骤S121判断故障信号所指异常是否为发生在R1~R3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a~90c、标本分装臂50或一次B/F分离器100a的一定异常,即是否为在上述第一步ST1发生的一定异常。当判断该异常是发生在R1~R3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a~90c、标本分装臂50或一次B/F分离器100a的一定异常时,则进行步骤S122的处理,否则,处理进到步骤S123。
在步骤S122,控制器400a实施控制处理,停止R1~R3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a~90c的分装操作、标本分装臂50的分装操作、一次B/F分离器100a的分离处理、一次B/F分离台101的运送动作和一次反应单元80a(一次反应台81)的运送动作,同时让二次B/F分离器100b、二次B/F分离台102、R4、R5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d、90e、二次反应单元80b和检测器120继续运行。即停止第一步ST1的处理,照常进行第二步ST2和第三步ST3的处理。因此,在第一步已经分装了R1~R3试剂的标本可以经过第二、第三步ST2、ST3一直到测定完成,从而得以抑制试剂和标本的浪费。
R1~R3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a~90c、标本分装臂50、一次B/F分离器100a、一次B/F分离台101和一次反应单元80a(一次反应台81)停止运行,可以防止继续进行这些操作所造成的零部件的损坏。
另外,试剂分装臂90a~90c、标本分装臂50、一次B/F分离器100a、一次B/F分离台101和一次反应单元80a(一次反应台81)可以完全停止运行,也可以仅停止分装操作和运送操作等零部件容易损坏的操作。
在步骤S123,控制器400a判断该异常是否为发生在与二次B/F分离器100b相关的操作中、即为发生在第二步ST2的一定异常。如果判断该异常为发生在容器运送器84和二次B/F分离器的一定异常,则进行步骤S124的处理,否则处理进到步骤S125。
在步骤S124,控制器400a实施控制处理,停止R1~R3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a~90c的分装操作、标本分装臂50的分装操作、一、二次B/F分离器100a、100b的分离处理、一、二次B/F分离台101、102的运送动作和一次反应单元80a(一次反应台81)的运送动作,同时让除此之外的其他器件—R4、R5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d、90e、二次反应单元80b(二次反应台83)和检测器120继续运行。即停止第一、第二步ST1、ST2的处理,照常进行第三步ST3的处理。因此,在第一步ST1已经分装了R1~R3试剂且在第二步ST2已完成二次B/F分离处理的标本可以经第三步ST3至测定完成,从而得以抑制试剂和标本和的浪费。
在步骤S125,控制器400a判断该异常是否为发生在R4、R5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d、90e和检测器120、即为发生在第三步ST3的一定异常。如果判断该异常为发生在R4、R5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d、90e或检测器120的一定异常,则进行步骤S126的处理,否则处理进到步骤S127。
在步骤S126,控制器400a实施控制处理,停止R1~R5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a~90e的分装操作、标本分装臂50的分装操作、一、二次B/F分离器100a、100b的分离处理、一、二次B/F分离台101、102的运送动作和一次、二次反应单元80a、80b(一次、二次反应台81、83)的运送动作及检测器120的检测处理。即全面停止第一~第三步ST1~ST3的处理。
在步骤S127,控制器400a判断该异常非各机械部分运行相关的异常,而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异常,并根据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其他处理)。比如测定中某种试剂用完,不能进行该试剂的分装等就属于这种异常。此时,控制器400a控制测定单元2,继续测定单元2各机械部分的运行,仅跳过使用该试剂的测定项目。
[本实施方式与本发明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权利要求1)中固定盛放标本和试剂等容器并将其运送到一定位置的第一固定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比如相当于固定并移送反应杯(容器)的一次反应台81。此时,第一机械部分比如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试剂分装臂90a、90b、标本分装臂50和容器运送器82等。这些均为在第一步ST1的处理中运行的器件。
本发明中的第二机械部分,相当于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固定器为一次反应台81时的二次B/F分离器100b等。这是在第二步ST2的处理中运行的器件。
本发明的故障控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当第一步ST1发生异常时控制测定单元2停止在第一步ST1运行的各器件的运行而继续运行在第二步ST2运行的各器件的控制装置400。
在本发明(权利要求4)的第三机械部分相当于本实施方式中以二次B/F分离器100b为第二机械部分时的R4、R5试剂用试剂分装臂90d、90e和检测器120等。
不过,这种本发明与本实施方式的对应关系只是一个例子,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可适当改变设计。比如本发明不限于免疫分析仪,也可以适用于凝血测定仪、多项血细胞分析仪、尿中有形成份分析仪、基因扩增测定仪等其他分析装置。
反应杯(容器)从一次反应台81运到二次B/F分离台102使用了数个器件,但也可以用同一个部件运送。

Claims (10)

1.一种标本分析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器,固定盛放标本、试剂及它们的混合物至少其中之一的容器,并将该容器移至一定位置;
第一分装臂,对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器的所述容器实施一定第一分装操作,所述第一分装操作为向所述容器中分装含标记抗体的试剂的操作;
第二固定器,固定所述容器;
移送器件,将所述容器从所述第一固定器移到所述第二固定器;
B/F分离器,对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器的所述容器中的液体实施B/F分离处理;
异常探测装置,探测所述第一分装臂发生的异常;及
故障控制装置,当所述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到所述第一分装臂发生异常时,控制所述第一固定器和所述第一分装臂、所述B/F分离器的运行,使其停止所述第一分装臂的所述第一分装操作和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继续所述B/F分离器的所述B/F分离处理。
2.权利要求1所述标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第二异常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B/F分离器发生异常,其中,
当所述第二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到所述B/F分离器发生异常时,所述故障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固定器、所述第一分装臂和所述B/F分离器的运行,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所述第一分装臂的所述第一分装操作和所述B/F分离器的所述B/F分离处理。
3.权利要求1所述标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第二分装臂,对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由所述移送器件从所述第二固定器上运送回来的经所述B/F分离器处理后的所述容器实施一定第二分装操作,所述第二分装操作为向所述容器中分装含发光基质的试剂;其中,
当所述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出所述第一分装臂发生异常时,所述故障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固定器、所述第一分装臂、所述B/F分离器和所述第二分装臂的运行,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分装臂的所述第一分装操作,继续所述B/F分离器的所述B/F分离处理和所述第二分装臂的所述第二分装操作。
4.权利要求3所述标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第二异常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所述B/F分离器发生异常,其中,
当所述第二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出所述B/F分离器发生异常时,所述故障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固定器及所述第一分装臂、所述B/F分离器和所述第二分装臂的运行,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分装臂的所述第一分装操作和所述B/F分离器的所述B/F分离处理,继续所述第二分装臂的所述第二分装操作。
5.权利要求3所述标本分析装置,还包括:
第三异常探测装置,探测所述第二分装臂发生异常,其中,
当所述第三异常探测装置探测出所述第二分装臂发生异常时,所述故障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固定器及所述第一分装臂、所述B/F分离器和所述第二分装臂的运行,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分装臂的所述第一分装操作、所述B/F分离器的所述B/F分离处理和所述第二分装臂的所述第二分装操作。 
6.一种标本分析方法,包括:
(a)用固定盛放标本、试剂及它们的混合物至少其中之一的容器的第一固定器移动所述容器至一定位置;
(b)可进入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器的所述容器的第一分装臂对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器的所述容器实施一定的第一分装操作,所述第一分装操作为向所述容器分装含标记抗体的试剂的操作;
(c)将上述容器从所述第一固定器移至第二固定器;
(d)B/F分离器对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器的所述容器中的液体实施B/F分离处理;及
(e)当检测出所述第一分装臂发生异常时,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分装臂的所述第一分装操作,继续所述B/F分离器的所述B/F分离处理。
7.权利要求6所述标本分析方法,还包括:
(f)探测所述B/F分离器发生的异常,其中,
当检测出所述B/F分离器发生异常时,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所述第一分装臂的所述第一分装操作和所述B/F分离器的所述B/F分离处理。
8.权利要求6所述标本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检测出所述第一分装臂发生异常时,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分装臂的所述第一分装操作,并且继续所述B/F分离器的B/F分离处理和对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由所述移送器件从所述第二固定器上运送回来的经所述B/F分离器处理后的所述容器实施一定第二分装操作的第二分装臂的所述第二分装操作,其中所 述第二分装操作为向所述容器中分装含发光基质的试剂。
9.权利要求6所述标本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检测出所述B/F分离器发生异常时,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和所述第一分装臂的所述第一分装操作及所述B/F分离器的B/F分离处理,继续所述第二分装臂的所述第二分装操作。
10.权利要求6所述标本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检测出所述第二分装臂发生异常时,停止所述第一固定器的移送动作、所述第一分装臂的所述第一分装操作、所述B/F分离器的B/F分离处理和所述第二分装臂的所述第二分装操作。 
CN 200810171523 2008-02-27 2008-10-17 标本分析装置及其异常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Active CN101520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5723 2008-02-27
JP2008045723 2008-02-27
JP2008045723A JP5486160B2 (ja) 2008-02-27 2008-02-27 検体分析装置及びその異常制御方法、並びに検体分析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0464A CN101520464A (zh) 2009-09-02
CN101520464B true CN101520464B (zh) 2013-05-08

Family

ID=40998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71523 Active CN101520464B (zh) 2008-02-27 2008-10-17 标本分析装置及其异常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78268B2 (zh)
JP (1) JP5486160B2 (zh)
CN (1) CN1015204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3040B2 (ja) * 2009-08-28 2014-06-0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
BR112012008152B1 (pt) 2009-09-04 2020-09-29 Ricoh Company, Limited Recipiente de toner e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JP5485766B2 (ja) 2010-03-30 2014-05-0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ラック搬送システム
JP5097804B2 (ja) * 2010-07-09 2012-12-1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5670129B2 (ja) * 2010-09-10 2015-02-18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処理装置および検体処理方法
JP5613522B2 (ja) * 2010-10-12 2014-10-2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
JP5393710B2 (ja) * 2011-02-07 2014-01-2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872816B2 (ja) * 2011-08-03 2016-03-0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
CA2859167C (en) 2011-12-12 2021-03-16 Step Ahead Innovations, Inc. Submerged chemical indicator and holder
JP6046935B2 (ja) * 2012-07-23 2016-12-2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保守サポートシステム
WO2014205230A1 (en) 2013-06-19 2014-12-24 Step Ahead Innovations Inc. Aquatic environment water parameter tes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6101655B2 (ja) 2014-03-27 2017-03-2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JP6322114B2 (ja) * 2014-09-30 2018-05-0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処理装置
EP3408675B1 (en) 2016-02-17 2021-03-3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ethods and automated modules for pre-analytical processing of biological samples for analysis
WO2017184244A1 (en) 2016-04-22 2017-10-26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Automated diagnostic analyzer and method for its operation
CN207067156U (zh) 2016-04-22 2018-03-02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自动化诊断分析仪
JP7133911B2 (ja) * 2017-07-14 2022-09-09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検体分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9059A (en) * 1995-07-11 1998-02-17 Hitachi, Ltd. Reagent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613014A (zh) * 2002-06-12 2005-05-04 株式会社东芝 自动分析器、测量装置、及控制测量的方法
CN1834659A (zh) * 2005-03-17 2006-09-20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料分析装置和试料分析方法以及血液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15433B2 (ja) * 1989-12-13 1998-10-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JPH07120472A (ja) * 1993-10-25 1995-05-12 Toray Ind Inc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3066051A (ja) * 2001-08-27 2003-03-05 Hitachi Ltd 自動分析装置
US20070172390A1 (en) * 2006-01-23 2007-07-26 Sysmex Corporation Analyzing apparatus, solid-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nd solid-liquid separation method
JP4890070B2 (ja) * 2006-03-31 2012-03-0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JP5143630B2 (ja) * 2008-05-22 2013-02-13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9059A (en) * 1995-07-11 1998-02-17 Hitachi, Ltd. Reagent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613014A (zh) * 2002-06-12 2005-05-04 株式会社东芝 自动分析器、测量装置、及控制测量的方法
CN1834659A (zh) * 2005-03-17 2006-09-20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料分析装置和试料分析方法以及血液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78268B2 (en) 2014-07-15
US20090215183A1 (en) 2009-08-27
JP5486160B2 (ja) 2014-05-07
JP2009204386A (ja) 2009-09-10
CN101520464A (zh) 2009-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0464B (zh) 标本分析装置及其异常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1526542B (zh) 标本分析仪及其控制系统
EP2040080B1 (en) Sample analyzer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samples
CN101393226B (zh) 标本分析仪及故障信息显示方法
CN101218493B (zh) 分析用全血样品自动制备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自动设备
JP5315044B2 (ja) 検体検査装置
US8535607B2 (en) Sample analyzer
CN104034913B (zh) 样本处理装置、样本架放置件及样本处理方法
EP1975623B1 (en) Sample analyzer
CN101493386B (zh) 试样处理装置及处理结果的输出方法和分析仪的控制系统
WO2009110583A1 (ja) 分析装置および測定ユニット
CN102435761B (zh) 检测体处理系统以及检测体处理方法
US9075043B2 (en) Sample analyzer, samp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analysis method
CN101393227B (zh) 标本分析仪及标本分析方法
CN105044376A (zh) 装置耦合件、电动机与装置耦合件以及将轴固定到装置耦合件的凹入部分的方法
US20140087472A1 (en) Sample analyzer and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CN101435828B (zh) 分析仪及限制分析仪中应用程序功能的方法
US7359806B2 (en)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quality control on an analytical process and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said method
CN102947462B (zh) 诊断器械和流程
JP5722406B2 (ja) 検体分析装置
US20140112830A1 (en) Automated Analyzer
CN106605145A (zh) 医疗点免疫测试系统–检测方法
CN114144807A (zh) 离开时间可视化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