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0021A - 光学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光学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0021A
CN101510021A CNA2009100063813A CN200910006381A CN101510021A CN 101510021 A CN101510021 A CN 101510021A CN A2009100063813 A CNA2009100063813 A CN A2009100063813A CN 200910006381 A CN200910006381 A CN 200910006381A CN 101510021 A CN101510021 A CN 101510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play
polariz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dhesive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63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0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0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02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 G02F2202/022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polymeric
    • G02F2202/023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polymeric curab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02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 G02F2202/022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polymeric
    • G02F2202/023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polymeric curable
    • G02F2202/025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polymeric curable thermocurab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工艺。本发明的光学显示装置包括:光学显示面板;被安排为使得光学显示面板上表面的至少一侧被覆盖的光学膜;以及粘接层,该粘接层用于将光学膜固定在光学显示面板上,其中,如从到光学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到的,粘接层被安排在组成光学显示面板的透明基板的外侧,并且在光学显示面板上显示区域和所述光学膜之间不存在气层。

Description

光学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工艺
通过引用并入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2008年2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033691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公开在这里通过引用而整体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工艺,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是光学显示装置的代表的LCD面板通常设置有TFT基板、对向基板、被插入在TFT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用于密封基板对之间的液晶材料的密封材料、以及偏光板,该偏光板被安排为使得TFT基板和对向基板的表面能够被覆盖。
通常通过用三醋酸纤维素(TAC)膜夹持通过用碘染色聚乙烯醇(PVA)膜形成的偏光片来制造偏光板中的每一个。
通过使用粘接层将偏光板的每一个分别均匀地粘接到LCD面板的基板的整个外侧表面。
在LCD面板的制造工艺中,在基板和偏光板之间的界面混入异物,发生偏光板的贴附位置中的缺陷,或者偏光板存在一些问题的情况下,执行偏光板的再处理工艺(reworking process)。当在再处理工艺中移走偏光板时,因为应力被通过在偏光板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的粘接层而增加至基板,因此基板变形很大。然后,产生支撑盒间隙的间隔物材料的塑性变形或者移动,并且产生间隙不均匀性。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1-119212中描述了用于解决此种问题的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的示例。该现有技术的LCD装置设置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被插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组成物、粘接到第一基板的第一偏光板、以及粘接到第二基板的第二偏光板。在这里,描述了能够借助于将粘接层的粘接强度限制到小于1000g/20mm来抑制间隙不均匀性,所述粘接层分别将第一偏光板粘接到第一基板或者将第二偏光板粘接到第二基板。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0-44291中,公开的结构具有设置在光学膜的一侧或者两侧的粘接层。粘接层包括丙烯酸体系聚合体的聚合体基材料,其具有600g/20mm或者更少的90度的剥离粘接强度并具有5x1/104mol/g或者更少的官能团浓度。
在特开日本实用新型公开昭60-054121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其中,为了防止由于将偏光板接合到LCD面板的粘接层中产生的气泡导致的显示质量恶化,用框架形状的粘接组件将LCD面板接合至偏光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显示装置,在再处理偏光板时,该光学显示装置能够防止诸如基板中的断裂或者间隙不均匀性的缺陷,而与基板的厚度或者面板尺寸无关。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光学显示装置包括光学显示面板、被安排为使得光学显示面板上表面的至少一侧能够被覆盖的光学膜、以及粘接层,该粘接层用于将光学膜固定在光学显示面板上,其中,如从到光学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到的,粘接层被安排在组成光学显示面板的透明基板的外侧,并且在光学显示面板上显示区域和所述光学膜之间不存在气层。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工艺包括: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具有显示区域的光学显示面板、安排光学膜使得所述光学显示面板可以被覆盖、如从到光学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看到的,将粘接层安排在透明基板的外侧的光学膜上、以及通过粘接层将光学膜贴附到光学显示面板上而没有在其间混合气层并且显示区域的整个表面紧密粘接。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时,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示例性特征和优点将会是显而易见的,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的LCD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A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横截面视图;
图2B和图2C是图2A的部分的放大的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的LCD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的LCD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示出在现有技术的LCD面板中每单位负载的变形的测量结果的特性图;以及
图8是示出现有技术的LCD面板中的断裂负载的测量结果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会根据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
[第一示例]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的光学显示装置的LCD面板具有TFT基板、对向基板、被插入在TFT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密封TFT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的密封材料、被安排为使得TFT基板和对向基板的表面能够被覆盖的偏光板以及粘接层,该粘接层用于分别将偏光板固定在TFT基板和对向基板上。仅在LCD面板的外围部分上形成粘接层而不在包括偏光板的显示区域的部分上形成粘接层。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偏光板和基板之间的粘接强度变得较小,并因此能够防止在再处理偏光板时基板中的断裂和间隙不均匀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结构之外,LCD面板具有下述结构,其中,偏光板被稳固地贴附在显示表面上,或者流体物质被施加到偏光板和显示表面之间的界面。因为根据此结构在偏光板和基板之间没有产生气隙,因此即使基板的厚度变得较薄,也能够抑制基板中的断裂和间隙不均匀性。
在下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本示例的有利的效果。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在薄基板上形成的LCD面板中,当移走偏光板时,基板能够被微弱的应力很大地变形。结果,因为产生支撑盒间隙的间隔物材料的移动或者塑性变形,所以出现间隙不均匀性。并且当移走偏光板时基板本身可能会断裂。
更加详细地描述这些问题。
首先,描述再处理偏光板时的间隙不均匀性。通过下面的等式(1)给出单纯梁中玻璃基板的最大挠曲的量(δmax),其中“P”代表集中负载,“a”代表跨距长度,“b”代表玻璃基板的截面中的宽度,“E”代表杨氏模量,并且“d”代表玻璃基板的厚度。
δmax=(P·a3)/(4·b·E·d3)         (1)
即,基板中的挠曲的量与基板厚度的三次方成反比地增加。因此,随着基板厚度变薄,基板的变形变大。
为了确认此种关系,使用现有技术的LCD面板测量每单位负载的变形D。结果如图7中所示。图7中的基板厚度T(t0.5/t0.4/t0.3/t0.2/t0.1)表示组成LCD面板的一个玻璃基板的厚度,因此面板厚度是该基板厚度T的两倍(1.0/0.8/0.6/0.4/0.2mm)。图7的竖直轴中的变形D显示下述值,该值是通过测量最大挠曲(δmax)和负载(P)的值并且通过用用于具有t0.5的基板厚度T的面板的值进行标准化而给出的值。使用粘接层中具有大约2000g/20mm的粘接强度的偏光板。
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测量,即由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边支撑对角方向中的尺寸是2.7英寸的面板,并且平行于支撑部分的边负载被施加到面板的中心部分。将加载速度设置在0.1mm/sec。图7中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基板厚度变薄,基板变形的量变大。
通常,在LCD装置中,TFT基板和对向基板在密封物部分中被粘接以密封液晶盒。因此,在与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液晶盒的中心部分附近,与密封物的距离变为它的最大值,并且当移走偏光板时基板的变形变为它的最大值。例如,等式(1)显示如果对角方向的尺寸增加到5英寸,则每单位距离的变形在其对角方向尺寸是3英寸的面板的基础上增加4.6倍,并且如果对角方向尺寸增加到8英寸,则每单位距离的变形增加19倍。
即,在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随着基板厚度变薄并且面板尺寸变大,当移走偏光板时通过应力的基板变形的量变得较大。
在这里,因为被增加至基板的应力引起基板的变形,所以将力增加至盒内部的间隔物。如果球形间隔物被用于支撑盒间隙,则因为球形间隔物不能被稳固地粘接到基板的表面上,因此该力移动间隔物。结果,在具有球形间隔物的LCD面板中,由于再处理偏光板时的应力导致基板变形的量随着基板厚度变薄并且面板尺寸变大而增加。并且通过间隔物的移动分布变得不均匀。因此,可能出现由于间隙不均匀性导致的缺陷。
另一方面,如果柱形间隔物用于支撑盒间隙,不同于球形间隔物,因为柱形间隔物被稳固地粘接到对向基板,因此由于间隔物的移动导致的间隙缺陷不会出现。然而,由于通常使用的柱形间隔物由光敏丙烯酸体系材料组成,因此它的弹性模量与球形间隔物的弹性模量相比较小。为此,如果由于移走偏光板时基板变形使得应力被局部地增加至一些柱形间隔物,则出现柱形间隔物材料的塑料变形,并且可能由于在该部分中的变形导致间隙不均匀性。
接下来,描述了在再处理偏光板时产生的基板中的断裂。通过下面的等式(2)给出玻璃基板中的最大弯曲应力(σmax),在等式中“P”代表集中负载,“a”代表跨距长度,“b”代表玻璃基板的截面的宽度,“E”代表杨氏的模量,以及“d”代表玻璃基板的厚度。
σmax=(3·P·a)/(b·d2)            (2)
等式(2)显示基板中的最大弯曲应力与基板厚度的平方成反比例,并且随着基板变薄而显著地变大,并从而可能在基板中产生断裂。
为了确认这种关系,使用现有技术的LCD面板测量断裂负载L。在图8中显示结果。图8中的基板厚度T(t0.5/t0.4/t0.3/t0.2/t0.1)表示组成LCD面板的一个玻璃基板的厚度,因此面板厚度是该玻璃基板厚度T的两倍(1.0/0.8/0.6/0.4/0.2mm)。图8竖直轴中的断裂负载L显示用用于具有t0.5的基板厚度T的面板的值进行标准化的值。使用了在粘接层中具有大约2000g/20mm的粘接强度的偏光板。
在下述情况下进行测量,即通过在纵向方向中的两个边支撑其对角方向的尺寸是2.7英寸的面板,并且平行于支撑部分的边负载被施加到面板的中心部分。将加载速度设置在0.1mm/sec。图8中的测试结果还显示了随着基板厚度变薄基板可能更容易断裂。
然而,在该示例的LCD面板中,因为偏光板和基板之间的粘接强度能够变得较小并且在偏光板和基板之间的层中不产生气隙。因此,即使基板厚度变得较薄,也能够抑制由于再处理偏光板导致的基板中的断裂和间隙不均匀性。
接下来,将会参考图1和图2更加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的LCD装置。图1是示出该示例的LCD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图2A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2B和图2C分别是图2A的一部分的放大的视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该示例的LCD面板主要包括:TFT基板101;对向基板102;框区域中的黑色矩阵104(从现在开始称其为框BM104),该黑色矩阵被形成为使得包围对向基板102侧上的外围边缘部分;以及液晶材料105,该液晶材料105被插入在TFT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之间。如图2B和图2C中所示,为了保持液晶材料105的盒间隙恒定,在TFT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之间形成间隔物组件110。为了密封TFT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之间的液晶材料105,在与显示区域外侧的框BM 104重叠的区域上形成密封物103。偏光板106被紧密地形成使得TFT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的表面能够被分别地覆盖。为了固定到TFT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的这些偏光板106的相对位置,如从到显示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到的,在对应TFT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的周围部分的偏光板106的外围边缘部分中形成粘接层107。将柔性布线基板108连接至TFT基板101中的端子部分。
作为用于TFT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的基材料,玻璃基板或者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下文中被称为PE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下文中被称为PEN)的树脂膜能够被使用。
密封物103和树脂BM104不必要重叠,但是能够在树脂BM 104的外侧中形成密封物103。因此,如果密封物103位于树脂BM 104的外侧,则有可能使用光固化密封材料从对向基板102辐射光。
在这里,如果丙烯酸环氧体系的光和热固化型材料被用于密封物103,那么能够获得不小于20000g/20mm的粘接强度。另一方面,粘接层107的粘接强度被确定为,使得尽管具有足够的强度,但它小于密封物103的粘接强度,并且在移走偏光板时不能将面板从密封物分离。特别地,要求粘接层107的粘接强度处于5000-10000g/20mm的范围内。丙烯酸体系材料被用作粘接层107的材料。
如果气泡或者气隙保留在偏光板106和TFT基板101或者对向基板102之间,则由于与空气的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在具有气隙的界面中出现光的反射或者折射。结果,引起诸如黑色画面中亮度增加的特性退化。
但是,在本示例中,因为在TFT基板101或者对向基板102中的显示区域与覆盖每个基板的面的偏光板106紧密地贴附,所以在它们之间不存在气隙。因此,获得了显示中的优秀性质。
接下来,描述了第一示例的LCD装置的制造工艺。首先,在TFT基板101的外围边缘部分112上形成密封物103之后,TFT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被相互堆叠,并且通过密封其间的液晶材料105形成液晶面板。
接下来,柔性布线基板108被安装在TFT基板101的端子部分上。
然后,在覆盖TFT基板101侧的偏光板106的偏光板106粘接到柔性布线基板108的部分上描画(draw)由两种液体材料组成的粘接层107。
接下来,将液晶面板与偏光板106在预定位置中对准之后,将它们堆叠,然后借助于粘接层107粘接柔性布线基板108和覆盖TFT基板101的偏光板106。
然后,在覆盖对向基板102的偏光板106的外围边缘部分上描画粘接层107。接下来,在将覆盖TFT基板101的偏光板106与预定位置对准之后,通过使用压力辊使它们贴合。结果,完成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的LCD装置。
在这里,关于贴合时的方向,柔性布线基板108侧是附着的开始方向。通过从基板的末端贴附挤压出空气,能够防止气泡和气隙混合到偏光板106和TFT基板101或者对向基板102之间的界面中。
尽管描述了用于使用压力辊贴附偏光板106的工艺,但是其并不限于此,而是能够使用,例如用于在真空中贴附的工艺。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形成粘接层107之后,通过在真空中堆叠液晶面板和偏光板106然后将其返回至大气压力,被粘接层包围的区域内部变成真空,并且显示区域中的整个表面能够被紧密地贴附。
偏光板106至少由偏光片和偏光片保护层组成。需要采用具有高阻气性能的热塑性透明的树脂作为偏光片保护层。例如,能够使用PET、PEN、或者具有表面处理的那些材料中的一种。
如果诸如热塑性PET或者PEN的树脂用于其中偏光板106彼此相对的粘接部分,在没有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借助于热焊(hot welding)或者超声焊(ultrasonic welding)能够粘接彼此面对的偏光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诸如PET或者PEN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同样用于柔性基板中的粘接部分,则能够同时执行焊接工艺。因此,能够减少粘接剂成本和制造成本。
具有优秀的老化稳定性的流体物质能够被施用于与TFT基板101或者对向基板102中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每个基板表面和偏光板106之间的整个表面上。通过将流体物质施用于基板和偏光板106之间的表面能够防止由于贴附界面的固定导致的可拆卸性的减少。并且流体物质被紧密地贴附在基板表面和偏光板106上,结果,能够有助于这两者之间的粘接。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流体物质具有几乎等于TFT基板101或者对向基板102中的一个的折射率,并且是不会影响光学性能的无色透明物质。例如,能够使用其折射率被调整到大约1.4至1.6的硅油、硅凝胶等等。
尽管描述了由两种液体粘接剂组成的粘接层107,但其并不限于此,能够使用丙烯酸光固化粘接剂或者环氧体系的热固性粘接剂。同样对于用于粘接层107的成形工艺,其没有被限制到使用配分系统,并且也能够使用印刷工艺。如果光固化材料被用作粘接层107,则能够通过来自于液晶面板的侧壁中方向的光辐射使其变硬。并且如果使用了热固性材料,则能够使用环氧体系的材料,该材料在温度低于偏光板的耐热温度时硬化。
[第二示例]
接下来,参考图3和图4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的LCD装置。图3是示出本示例的LCD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并且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3和图4中所示,像第一示例一样形成LCD面板。在该示例中,覆盖LCD面板的表面的光学膜具有层压结构,该层压结构由偏光板106和进一步覆盖其外侧的透明膜109组成。如从到显示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到的,用于固定偏光板106和LCD面板的位置的粘接层107被形成在透明膜109的对应于TFT基板101的外围部分113的周围边缘部分。在安排粘接层107的重叠区域中没有形成偏光板106。此外,TFT基板101和对向基板102没有被直接地贴附在透明膜109上。
即,透明膜109被形成为其外形尺寸大于偏光板106的外形尺寸,并且如从到LCD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到的,粘接层107被安排在仅形成透明膜109的区域中。
要求透明膜109的材料是热塑性材料,该热塑性材料在对于可见光和近紫外射线的透过性和阻气性能方面是优秀的。例如,能够使用PET、PEN、以及具有表面处理的这些材料的一种。如果在对于可见光和近紫外射线的透过性方面优秀的材料被用作透明膜109并且丙烯酸光固化材料被用作粘接层107,借助于从面板的前表面辐射光能够有效地执行硬化反应。
同样在该示例中,能够使用与第一示例相同的制造工艺制造LCD装置。
在该示例中,因为仅使用透明膜109覆盖形成粘接层107的区域,所以光固化材料能够被用作粘接层107的材料。因此,获得不会出现热应力的优点。
没有必要粘接偏光板106和透明膜109。如果它们没有被粘接,则在再处理偏光板时,因为仅移走透明膜109,因此偏光板106是可回收的,并且可以被更换。
接下来,为了确认该示例中的有利的效果,研究了在再处理偏光板时玻璃基板厚度T和基板中的断裂或者间隙不均匀性之间的关系。在表1中示出结果。在现有技术中,使用了两种偏光板,粘接层中其粘接强度S分别大约是2000g/20mm,和大约是600g/20mm。
表1
○:没有发生  △:发生  ×:频繁发生(NG)
表1示出在现有技术中,在粘接层中其粘接强度S大约是2000g/20mm的偏光板中,具有不大于t0.4mm的玻璃厚度的面板可能具有间隙不均匀性,并且具有玻璃厚度不大于t0.3mm的面板也有可能具有断裂。并且发现粘接层中其粘接强度S大约是600g/20mm的偏光板中,具有玻璃厚度不大于t0.3mm的面板可能具有间隙不均匀性,并且具有玻璃厚度不大于t0.2mm的面板也可能具有断裂。
另一方面,在该示例的结构中,即使在具有玻璃厚度不大于t0.3mm的面板中也不发生间隙不均匀或者基板中的断裂。特别地,即使在具有t0.1mm玻璃厚度的基板中,其中,在平均大约500g/20mm的负载L下发生断裂,发现没有发生间隙不均匀或者基板中的断裂。
因为没有直接地粘接本示例的结构中的偏光板和玻璃基板,在任何面板尺寸(与等式(1)和等式(2)中的“a”相对应),和在任何玻璃厚度(与等式(1)和等式(2)中的“d”相对应)下,与等式(1)和等式(2)中的“P”相对应的到基板的应力极小。因此,能够很大地减少再处理偏光板时的面板弯曲应力,能够获得不存在诸如间隙不均匀性或者基板中的断裂的问题的光学显示装置。
[第三示例]
接下来,参考图5和图6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的LCD装置。图5是示出本示例的LCD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并且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5和图6中所示,在该示例中,覆盖面板表面的光学膜具有由透明膜109和被安排在透明膜109的外侧的偏光板106组成的层压结构。在LCD面板表面和透明膜109之间没有密封偏光板106。
根据该示例,因为能够使用通常使用的并且在整个表面上具有粘接层的偏光板,因此偏光板106能够通过贴附在透明膜109的外侧上而形成,与通常使用的偏光板同样。
在TFT基板101或者对向基板102上的每个显示区域部分和覆盖基板表面中的每一个的透明膜109之间不存在气隙,并且它们被紧密地贴合。
在该示例中,由于偏光板106被安排在透明膜109的外侧,因此能够通过移走透明膜109来再处理偏光板。因此,获得在再处理偏光板时间隙不均匀性或者基板中的断裂不会发生的有利效果。此外,能够原样地使用一般的偏光板。
至于形成偏光板106,下面的两种工艺是可用的。即,仅透明膜109首先被贴附在LCD面板上,然后偏光板106被贴附在它们上,或是其它方式:偏光板106被预先贴附在透明膜109上然后它们被贴附在LCD面板上。
尽管在上面提到的每个示例中,偏光板106或者偏光板106和透明膜109两者被安排在LCD面板的前和后表面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偏光板106或者偏光板106和透明膜109两者都能够被安排在LCD面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在这些结构中,同样获得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当从此种LCD装置中移走偏光板时,在防止间隙不均匀性或者基板中的断裂上,本发明对于诸如TN(扭转向列)模式、VA(垂直配向)模式、以及IPS(共面转换)模式的LCD装置的任何类型的模式来说都是有效的。
尽管在上面提到的各个示例中,描述了将偏光板贴附在LCD面板上的结构,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贴附抗反射膜、保护膜、或者任何其它各种膜。另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除了LCD装置之外的光学显示装置,诸如具有抗反射膜的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示例具有下述结构,其中,在光学显示面板上光学膜和显示区域之间安排具有几乎等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的流体物质。
根据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技术,能够借助于将用于将偏光板贴附在基板上的粘接剂的粘接强度降低到某一程度来减少在再处理偏光板时被增加至基板的应力并抑制间隙不均匀性。
然而,近年来,要求进一步的LCD面板的重量节省和体积薄化,并且提供使用较薄的玻璃基板或者树脂膜的LCD面板。在形成有此种较薄的基板的LCD面板中,在移走偏光板时微弱应力使基板很大地变形。然后,尽管有必要降低偏光板的粘接强度,但是如果使粘接强度变得太小,则可能会出现像在可靠性评估测试中由于温度导致的偏光板的剥离或者其收缩的问题。因此,很难将粘接强度降低得比前面更多。
因为在形成有较薄的基板的LCD面板中降低面板本身的机械应力,因此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在再处理工艺中在移走偏光板时基板本身断裂。
面板尺寸变得越大,间隙不均匀性或者基板的断裂就会出现得越显著。
另一方面,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特开日本实用新型公开昭60-054121中公开的LCD装置具有下述结构,其中,LCD面板和偏光板被用框架形状的粘接组件贴合。在此种结构中,偏光板和基板之间的粘接强度变得较小,并且能够减少再处理偏光板时的应力。然而,在此种结构中,因为在偏光板和基板之间产生气隙,因此在气隙和基板或者偏光板之间的界面中出现光的反射或者折射,因此显示中的对比度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优点是,在移走偏光板时防止显示区域部分被应力导致变形,并且能够防止应力被添加至支撑液晶盒间隙的球形间隔物、柱形间隔物等等。因此,能够防止由球形间隔物的移动引起的或者由诸如球形间隔物或者柱形间隔物的压碎的塑性变形引起的间隙不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优点是,能够防止在再处理偏光板时应力被直接添加至TFT基板或者对向基板。因此,能够减少由于移走偏光板引起的基板中的断裂。
虽然已经具体地示出本发明并且参考其示例性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偏离如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形式以及细节上的修改。
此外,应注意申请人的意图是保留所有根据权利要求提出的发明内容的等价物,即使在审查期间对权利要求进行了修改。

Claims (11)

1.一种光学显示装置,包括:
光学显示面板;
光学膜,所述光学膜被安排在所述光学显示面板的表面的至少一侧上以便于用所述光学膜覆盖所述光学显示面板的表面的所述至少一侧;以及
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用于将所述光学膜固定在所述光学显示面板上,从而如从到所述光学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到的,所述粘接层被安排在所述光学显示面板的透明基板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显示装置,其中,具有几乎等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的流体物质被安排在所述光学显示面板上的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光学膜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膜是偏光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膜包括偏光板和透明膜,所述透明膜具有比所述偏光板大的外形尺寸,并且如从到所述光学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到的,所述粘接层被安排在具有单独形成的所述透明膜的部分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偏光板被安排在所述透明膜和所述光学显示面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明膜被安排在所述偏光板和所述光学显示面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层包括热塑性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层包括具有光固化成分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显示面板是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TFT基板、对向基板、被插入在所述TFT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和间隔物、以及密封物,所述密封物被提供以密封所述TFT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所述液晶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显示装置,其中,所述TFT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中至少一个的厚度是0.3mm或者更小。
11.一种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工艺,包括:
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具有显示区域的光学显示面板;
安排光学膜使得用所述光学膜覆盖所述的光学显示面板;
如从到所述光学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到的,将粘接层安排在所述透明基板的外侧的所述光学膜上;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粘接层将所述光学膜贴附在所述光学显示面板上从而使所述显示区域的整个外侧表面被紧密地粘接而在其间没有混合气层。
CNA2009100063813A 2008-02-14 2009-02-16 光学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工艺 Pending CN1015100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33691 2008-02-14
JP2008033691A JP2009192838A (ja) 2008-02-14 2008-02-14 光学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0021A true CN101510021A (zh) 2009-08-19

Family

ID=40954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063813A Pending CN101510021A (zh) 2008-02-14 2009-02-16 光学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工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07348A1 (zh)
JP (1) JP2009192838A (zh)
CN (1) CN10151002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439A (zh) * 2015-10-27 2018-07-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器件以及压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13781914A (zh) * 2020-11-20 2021-12-10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基板与显示面板的贴合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59695A (ja) * 2011-02-01 2012-08-23 Technology Research Association For Advanced Display Materials 光学素子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3125262A (ja) * 2011-12-16 2013-06-24 Technology Research Association For Advanced Display Materials 貼合材料、表示素子及び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30134236A (ko) 2012-05-30 2013-1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317719B2 (en) * 2017-08-01 2019-06-11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n air flow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439A (zh) * 2015-10-27 2018-07-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器件以及压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8352439B (zh) * 2015-10-27 2021-11-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器件以及压电器件的制造方法
US11380837B2 (en) 2015-10-27 2022-07-0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iezo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ezoelectric device
CN113781914A (zh) * 2020-11-20 2021-12-10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基板与显示面板的贴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07348A1 (en) 2009-08-20
JP2009192838A (ja) 200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4953B2 (en) Display device integral with protection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3901639B (zh) 显示装置
US895312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510021A (zh) 光学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工艺
US8690414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light guide element overlapping peripherial display region of display panel
US859934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light-transmitting reinforcing plate arranged on a front surface side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herein a photocuring resin is irradiated from only a side surface of the photocuring resin
KR101340552B1 (ko) 모바일 폰의 모듈 조립 방법
CN103376574B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6369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1024921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986422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998838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216155A (zh) 显示单元
US6642991B2 (en) Method of utilizing absorbing means in coupling substrate
KR20160092084A (ko) 곡면 표시 장치
CN106462000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170050707A (ko) 점착 레진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0967856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KR20170050719A (ko) 점착 레진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94875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999178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179614A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系统
WO2024004344A1 (ja) 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11775093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170050722A (ko) 점착 레진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