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6926A - 鼻组件 - Google Patents

鼻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6926A
CN101496926A CNA2009101260467A CN200910126046A CN101496926A CN 101496926 A CN101496926 A CN 101496926A CN A2009101260467 A CNA2009101260467 A CN A2009101260467A CN 200910126046 A CN200910126046 A CN 200910126046A CN 101496926 A CN101496926 A CN 101496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mouth
liner
pati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260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6926B (zh
Inventor
迈克尔·K·古纳拉特纳姆
菲利普·R·夸克
梅姆杜赫·居内伊
佩里·D·利思戈
唐纳德·达基斯
苏珊·R·林奇
罗宾·G·希契科克
李·J·韦利斯
理查德·索科洛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med Pty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smed Pt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med Pty Ltd filed Critical Resmed Pt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6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6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6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6926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输送呼吸气体给病人的鼻组件(10),包括:框架(16),其具有整体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件(24)。管口组件(18)包括角撑板或基座部分(48)和一对管口(50)。至少一进气导管,用于输送呼吸气体到该框架和管口组件供病人呼吸。一对第二连接部件(26),其可拆卸且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的各第一连接部件,且例如直接地或通过角形连接器与各进气导管连通。头带组件(20)可拆卸地与该对第二连接部件和/或角形连接器连接以使框架和管口组件保持在病人面部所希望调整的位置。

Description

鼻组件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480004811.3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在先申请
本申请要求分别于2003年12月16日、2003年8月12日、2003年2月21日、2003年6月27日和2003年7月22日在美国提交的申请号分别为60/529,696、60/494,119、60/448,465、60/482,872和60/488,810的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引用各篇全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例如,呼吸道持续正压(CPAP)的睡眠障碍呼吸(SDB)或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鼻组件。
背景技术
有些用于治疗SDB的鼻组件设计成插入病人的鼻腔通道。采用鼓风机提供空气或其它可吸入气体并通过柔韧的导管输送到该鼻组件。
鼻组件通常包括比较坚硬的壳体,如框架,和安装在刚性壳体上且构造成插入到病人的鼻腔通道的一对管口(其可以是鼻垫、鼻叉、鼻套管或鼻喷的形式)。这些管口通常使用头带组件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相对硬的壳体和头带组件采用某些类型的连接器进行连接。
已知的一种类型的鼻组件在专利号为4,782,382的美国专利(Trimble etal)中已描述。Trimble公开了一种鼻喷组件20,包括适于靠近病人的鼻子佩戴的鼻喷22,以及适于戴在病人头部上方的装具组件24。该装具组件24设计成可操作地使鼻喷22保持靠近且部分地在病人的鼻腔通道中。
该鼻喷22为通常Y型的刚性空心压力通风腔28和一对侧部相互分开的鼻孔部件30的形式。通过可转动地将该部件30安装在压力通风腔28且将该部件30安装在可对该部件30相互进行选择侧面定位的槽中调整鼻孔部件30。而且,使用时装具组件24可进行调整以调节该鼻孔部件30的配合和密封。也就是,保持充分密封所需的力直接与保持所需的配合的力有关。因而,装配的调节或鼻组件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该密封,其可严重地影响病人的舒适度。
其它的安装在硬壳上的鼻垫或鼻套管的例子在美国专利5,724,965和6,431,172中公开。
由Viasys制造的鼻面具组件,即Spiritus,包括具有一对靠近的或侧部分开的鼻孔部件的压力通风腔。使用时装具组件与该压力通风腔结合以调整该鼻腔部件的配合和密封。与Trimble类似,鼻组件的配合或稳定性的调节直接影响密封,其可不利地影响病人的舒适度。
由InnoMed制造的鼻面具组件,即Nasal Aire,包括具有一对靠近的或侧部分开的鼻孔部件的压力通风腔。该鼻孔部件构造成与病人鼻腔的粘膜表面或内通道接合以保持鼻面具组件在病人面部上并提供密封。见如专利号为5,533,506的美国专利。
由Stevenson Industries制造的鼻面具组件(见专利号为6,012,455的美国专利),即CPAP-Pro,包括牙齿固定器、平台、以及具有鼻衬垫的供气管,其中该平台支撑供气管。牙齿固定器的尺寸设计为啮合在病人口中的牙齿之间,以保持该组件定位在适当位置。
公开号为WO 00/13751的PCT申请公开了一种装置,其包括通过装配于病人牙齿的口承定位到与病人鼻子接合的气体输送部件。
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鼻组件的普遍问题是病人的舒适性。例如,由于朝向病人的鼻子拉刚性的壳和叉形物的头带组件施加的张力,叉形物往往会刺激病人的鼻子。
另一问题是达到与病人的鼻腔通道密封配合而不损害病人的舒适度。
另一问题是由于与叉形物,如其边缘,接触而引起的对病人鼻孔内部的刺激。
另一问题是由叉形物喷射的空气引起的对病人鼻孔内部的刺激(气流刺激)。
又一问题是鼻组件相对于病人鼻子和/或头部的调整以适应病人鼻子的各种形状和角度。
还有一问题是密封与影响病人舒适度的稳定力之间的直接联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可使病人更舒适的鼻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可与病人鼻腔通道形成有效密封的鼻组件。更适宜地,鼻组件是一种管口组件,包括可舒适地与鼻孔外边缘发生接触而避开敏感的鼻腔内部通道(如粘膜表面或内部通道)的管口。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涉及一种不依靠头带组件的张力来提供管口与病人的鼻通道的有效密封的鼻组件。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涉及一种不引人注目的鼻组件。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易于使用的鼻组件。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涉及一种保持头带调整设置的鼻组件。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有助于脱离密封与稳定力的关联的鼻组件。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使得保持鼻组件在病人的面部的稳定力被分离或至少更好地与用于保持鼻组件和病人面部之间的密封的密封力区别的结构的鼻组件。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涉及一种其管口可较大范围活动的鼻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输送可呼吸气体给病人的鼻组件。该鼻组件包括具有主体和安装在主体各侧面的侧框架构件,各侧框架构件包括整体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件。管口组件包括角撑板或基座部分和一对管口。使用时,管口组件与具有一对其结构与病人鼻子的鼻腔通道密封结合的管口的框架的主体结合。一对进气导管构造成输送呼吸气体到该框架和管口组件中供病人呼吸。一对第二连接部件可拆卸地且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的各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通过角形连接器与进气导管联通。头带组件与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件和角形连接器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框架和管口组件在病人面部保持在所希望调整的位置。
通过下面结合作为说明书一部分并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的附图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特性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附图使得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理解更为容易。附图中:
图1为安装在病人头部并与病人鼻腔通道啮合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鼻组件的局部透视图;
图2是为清楚起见去除了一些部件的图1中所示的鼻组件的框架的前视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框架的截面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框架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鼻组件的管口组件的前视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管口组件的前截面视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管口组件的侧视图;
图8为图5中所示的管口组件的侧截面视图;
图9为图1中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组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组件的后透视图;
图11为适用于图1中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2为图11中所示的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组件的后透视图;
图13为图1中所示的鼻组件的头上进气导管路径的侧视图;
图14为图1中所示的鼻组件的颌下进气导管路径的侧视图;
图15为用于在病人头上设置进气导管路径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6为用于在病人颌下设置进气导管路径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7为用于连接图1中所示的鼻组件与压力源的气流发生器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8为用于图1中所示的鼻组件的头带部件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9为具有基本扁平翼角的病人鼻子的示意图;
图20为具有基本陡削翼角的病人鼻子的示意图;
图21为管口的密封区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2为用于说明一般鼻孔比例开口/入口的示意图;
图23为用于说明计算管口的主基轴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4为用于说明计算管口的短基轴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5为安装到病人头部并与病人的鼻腔通道结合的鼻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26为图25中所示的鼻组件的前面的局部透视图;
图27为图25中所示的鼻组件的截面图;
图28为图25中所示的鼻组件的框架的前面透视图;
图29为图28中所示的框架的后透视图;
图30为图25中所示的鼻组件的管口组件的一半的前面的局部透视图;
图31为图30所示的鼻组件的侧截面图;
图32为图25中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3为图32中所示的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器组件的后透视图;
图34为具有虚影的活动臂的图32中所示的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器组件的截面图;
图35为用于连接图25中所示的鼻组件所用的管与压力源的气流发生器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6为用于说明25中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的路径的侧视图;
图37为安装在病人头部的图25中所示鼻组件的侧视图;
图38为用于说明安装在病人头部并与病人的鼻腔通道结合的鼻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8B为图38中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9为图38中所示的鼻组件的透视图;
图40为图38中所示的鼻组件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41为图38中所示鼻组件的管口组件的透视图;
图42为安装在图40所示的框架上的图41所示的管口组件透视图;
图43为图38中所示的鼻组件的截面图;
图44为图38中所示的鼻组件的侧截面图;
图45为安装到病人头部的图38所示的鼻组件的侧视图,显示出两个进气配置;
图46为当图38所示的鼻组件安装到病人头部时所产生的某些力的示意力图;
图47为与用于输送呼吸气体的角形连接器的实施例结合的进气导管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7B为进气导管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8为与用于输送呼吸气体的气流发生器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结合的进气导管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8B为进气导管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9为图38中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0为在与病人的鼻腔通道结合之前的图38中所示的鼻组件的侧视图;
图51为与病人的鼻腔通道结合的图38中所示的鼻组件(截面)的前视图;
图52为安装在病人头部并与病人的鼻腔通道结合的鼻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显示两种进气配置;
图53为图52所示的鼻组件的透视图;
图54为与图52所示的鼻组件的框架结合的管口组件的截面图;
图55为图52中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56为图52中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57为要与病人鼻腔通道结合的图52中所示鼻组件的截面侧视图;
图58为与病人的鼻腔通道结合的图52中所示的鼻组件(截面)的前视图;
图59为安装在病人头部并与病人的鼻腔通道结合的鼻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0为从病人头部卸下的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透视图;
图61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部分分解图,用于说明框架、管口组件及其夹子;
图62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部分的透视图,用于说明与框架、管口组件结合的夹子;
图63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部分透视图,用于说明框架、管口组件和夹子之间的结合;
图64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部分的局部截面图,用于说明框架、管口组件和夹子之间的结合;
图65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65A为图65所示的衬垫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5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力的分布的示意图;
图66为说明框架、管口组件和夹子之间结合的鼻组件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部分的后视图;
图67为说明框架、管口组件和夹子的另一实施例之间的结合的后视图;
图68为说明图66所示的鼻组件与图66所示的框架结合的透视图;
图69为说明图67所示的鼻组件与图67所示的框架结合的透视图;
图70为说明图66所示的夹子与图66所示的框架和管口组件结合的透视图;
图71为说明图67所示的夹子与图67所示的框架和管口组件结合的透视图;
图72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第二连接部件的透视图;
图73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部分的截面图,用于说明框架、第二连接部件和角形连接器之间的结合;
图74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角形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74B为类似于图74但角度不同的透视图;
图75为图74所示的角形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76为图74所示的角形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76A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76B为图76A的分解图;
图76C所示为图76A所示组件的第二连接部件;
图76D所示为用于图76A中组件的角形连接器;
图77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气流发生器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78为图77所示的气流发生器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79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80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头带组件的头带轭状物的透视图;
图81为说明头带轭状物(图80)和角形连接器(图74)之间的结合的透视图;
图82为沿图81中的线82—82的截面图;
图83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头带扣的透视图;
图84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透视图,用于说明头带组件的路径;
图85为图59所示的鼻组件的另一透视图,用于说明头带组件的路径;
图8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构造的鼻组件的俯视图;
图87为图86所示的鼻组件的侧视图;
图88为图86所示的鼻组件的仰视图;
图89图86所示的鼻组件部分的分解图;
图90为鼻组件的实施例的部分透视图;
图91为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的头带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92为图90所示的鼻组件的中心导管的上面部分的透视图;
图93为图92中所示的中心导管的上面部分的俯视图;
图94为图90所示的鼻组件的中心导管的下面部分的透视图;
图95为图94中所示的中心导管的下面部分的仰视图;
图96为图86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的透视图;
图96A为图86所示的鼻组件的Y型进气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97为图86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97A为管口处于靠近病人鼻腔通道的第一位置的如图86所示的鼻组件的示意图;
图97B为管口处于与病人鼻腔通道密封结合的第二位置的如图86所示的鼻组件的示意图;
图98为鼻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9为如图98所示的鼻组件的管口和角撑板部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100为如图98所示的鼻组件的进气导管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01为说明安装在病人头部的如图98所示的鼻组件的前透视图;
图102为说明安装在病人头部的如图98所示的鼻组件的后透视图;
图103为说明与病人鼻腔通道结合的如图98所示的鼻组件的前透视图;
图104为说明与病人鼻腔通道结合的如图98所示的鼻组件的侧透视图;
图105为说明与病人鼻腔通道结合的如图98所示的鼻组件的侧视图;
图106为说明与病人鼻腔通道结合的如图98所示的鼻组件的前透视图;
图107为安装在病人头部的鼻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7-1为本发明的再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7-2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7A—107C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可选实施例;
图107D和107E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
图107F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可选实施例;
图107G和107H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可选实施例;
图107I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
图107J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又另一可选实施例;
图107K和107L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
图107M-107Q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的管口的截面图;
图107R为说明类似于如图107Q所示管口的两个管口的透视图;
图108为鼻组件的再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8A和108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管保持器;
图108C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导管保持器;
图109所示为图108所示的鼻组件的部分的等距视图;
图110为根据本发明的鼻组件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110-1和110-2为根据本发明的通气口的截面图;
图110A为图110的左侧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110B为图110的右侧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11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圈与肘状转体之间接口的分解视图;
图112为图108所示的面具组件的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图113所示为具有整体插塞和密封组件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114—126所示为本发明的再另一实施例;
图127—130所示为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
图131—13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转体肘状物;以及
图134—135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可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本发明的几个主要示范实施例的描述。各主要示范实施例包括可用在其他实施例中的特征,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示范实施例
图1所示为具有输送可呼吸气体到病人鼻子14的鼻腔通道12的结构的鼻组件10的实施例。该鼻组件10包括框架16和可固定的或可拆卸地与该框架16连接的管口组件18。头带组件20(见图18)优选可拆卸地连接到连接组件22上以使得框架16和管口组件18在病人脸部保持在所希望调整到的位置。进气导管(例如,见图49)也是通过连接组件22可拆卸地连接到框架16上以输送可呼吸气体到框架16和管口组件18中供病人呼吸。头带组件20和进气导管通过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组件22可拆卸地连接到框架16上。该连接组件22包括由框架16提供的第一连接部件24(见图2和3)以及适于可拆卸地与第一连接部件24结合的第二连接部件26。该第二连接部件26可拆卸地连接到头带组件20和进气导管,后面将进一步描述。
如图2—4所示,框架16包括主体28,其上设置中心开口30以容纳管口组件18。该框架16还包括安装在主体28的各侧面的侧框架构件32,该侧框架构件32优选与框架16的主体28形成一整体。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6是用聚合物材料做成的刚性或半刚性结构。但是,框架16可以是半刚性的以在使用时允许框架16相对于病人的脸部有适应性。框架16也可在一定区域上是半刚性结构以在框架16的一定区域适应性地形成挠曲。
各侧框架构件32包括与其形成整体的第一连接部件24。如图2和3所示,第一连接部件24包括连接段34和指引段36。该连接段34与第二连接部件26互锁以防止第二连接部件26与第一连接部件24轴脱离。指引段36构造成与第二连接部件26棘齿结合/固定以在使用中保持“锁定”在所调整的位置时允许有选择地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4环绕轴周向调整第二连接部件26。
具体地说,各侧框架构件32的连接段34包括一系列将连接段34分成若干有回弹力的柔韧的臂38的凹槽或狭槽37,臂38放射状向内和向外伸缩。各臂38在其自由端设置肋状部分40。使用时,该多个臂38的肋状部分40适于与第二连接部件的相应部分结合,以使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件24、26相互联结。例如,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件24、26相互连锁,以在使其轴向脱离第一连接部件24的力到第二连接部件26时防止第二连接部件26与第一连接部件24意外脱离。而且,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件24、26相互配合以达到良好的密封。
各侧框架构件32的指引段36包括多个齿42。该齿42可以选择地与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件26上的齿44相啮合(见图9和10)。其结果是,第二连接部件26可转动到相对于框架16的所需的位置。使用时,第二连接部件26上的齿44与所选的设置在适当位置上的指引段的齿42之间啮合并转动地将第二连接部件26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4锁定,从而相对于框架16锁定。为了调整,用户可手动改变齿66和齿42的位置。
根据一实施例,设置指引段36的齿42以致于当预定的力矩加到第二连接部件26时,齿42自动地加力使第二连接部件26的齿44向外以使第二连接部件26转动直到力矩去除而齿42又与第二连接部件26的齿44重新啮合。因此第二连接部件26可在预定的角度内相对于框架16转动调整或指引。可转动调整的角度可根据需要通过改变指引段36上的齿42的数目和位置而改变。调整角度范围使病人能够相对于病人鼻子调整管口组件18的位置。为了达到最佳定位,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管口组件18用一块连接到框架16上的部分模压硅树脂片构成。
在该示范实施例中,调整或指引操作与连接操作正交以将第二连接部件26与第一连接部件24脱离的可能性减到最小。
如图4所示,主体28包括形成容纳管口组件18的中心开口30的相对的侧壁46。该侧壁46用于与管口组件18相应的部分结合以使管口组件18和框架16彼此结合,后面将进一步描述。
如图5—8所示,管口组件18包括基座部分48和连接到其上的一对管口50。基座部分48具有适于与框架16的侧壁46密封结合的侧壁52和中心壁54。该对管口各具有第一部分56和第二部分58。第一部分56连接到基座部分48的中心壁54上,与中心壁54上的出气口导通。使用时第二部分58与病人鼻子14的鼻腔通道12密封结合并使得鼻组件10与病人的鼻腔通道12之间密封。当管口组件18连接到框架16上,管口组件18和框架16一起形成通过一对管口50引导呼吸气体到病人鼻腔的导管。
在该示范实施例中,管口组件18采用可简单装配的搭扣,如搭扣配合、推销配合或伸展配合,可拆卸地连接到框架16上。例如,基座部分48的侧壁52可包括肋状物或凹槽/凹口,其可采用搭扣配合与框架16的各侧壁上的凹口/肋状物互锁。但是,管口组件18可采用其他适合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到框架16上,例如,现有技术已知的摩擦或干涉配合和/或舌榫装配。或者,例如,管口组件18可通过粘合剂或紧固件刚性地连接到框架16上。而且,管口组件18可与框架16形成一整体,或模压。即,管口组件和框架可制成具有不同厚度和硬度的整体结构以增加刚性。
优选,管口组件18是柔性的,从而允许管口组件18与框架16之间可相对活动,以增加舒适度且适应病人脸型特性的变化。而且,基座部分48可扩张和收缩以改变框架16和该对管口50之间的距离,后面将进一步描述。即,中心壁54优选用弹性的和/或柔软的材料制作以在使用时可从通常的平的结构变形到通常的弯曲结构,例如,引入加压气体时膨胀,从而将管口50移向病人的鼻子。基座部分48的其他部分,例如,侧壁52,也可变形/膨胀。
在该示范实施例中,基座部分48具有普通的犬骨(dog-bone)形状。但是,基座部分48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形状,包括避免与病人脸部敏感部位接触的形状,例如凹口基座形状,以防止接触病人的隔膜或使对这些部位的接触压力最小化。
如图1、5和6所示,鼻组件的第二部分58轮廓具有密封鼻孔下侧(例如鼻孔口缘附近的区域)的部分和在使用时进入病人的鼻腔通道的另一部分的形状(例如,锥形、圆锥形、斜截锥形等)。但是,管口可以是例如,鼻叉形、套管或鼻喷的形式,并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与鼻腔通道12密封接合。例如,管口50可在鼻腔通道内、靠着鼻腔通道、在鼻腔通道周围密封或几种方式的组合。管口50可以做成轮廓与病人鼻子的内解剖特征相配。另外,可提供不同尺寸和/或形状的管口,如,小、中、以及大的管口以适应病人鼻子的范围。
在示范实施例中,管口50的第一部分56与第二部分相比具有已减小的横截面以允许管口相对于基座部分48移动,并从而相对于框架16移动,以增加舒适度并适应病人脸部特征的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鼻组件10采用根据病人来定制的管口,其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部分48或框架16上。在优选的方式中,管口用基本柔软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如硅树脂弹性体。通过先在现场或远处扫描病人的鼻子,然后利用该数据制造接口,如模具制造者,制成与各病人的鼻子相配的独特的管口。扫描可采用非接触或接触的方法。非接触,例如拍照,或通过利用探测器的物理接触,或通过收集所希望接触的接口的鼻孔内的印象。一旦制成了一对合适的管口,就可发送给用户以与病人配合。预先制成或定制的形状的优点是截面区域可最大化以减小流阻。另外,预先制成的形状的使用可改善舒适度且可采用增加坚硬度的材料如半硬的塑料以更好地防止变形,从而使病人鼻孔的管口变形最小化。另外,由于与基座部分48连接,采用刚性的塑料允许薄壁段并允许管口柔软,例如,基座部分48是柔软和适应的。
在示范实施例中,管口50与基座部分48用可变形的和可膨胀的材料模压成一整体。管口50与基座部分48可用柔软的、皮肤相容的材料如硅树脂制成。例如,管口50与基座部分48可利用现有技术已知的的注模、压制和/或传递模塑法制成。
但是,管口50与基座部分48可用任何适合的材料和任何适当的方法制作。例如,基座部分48和管口50可分开制作并用,例如粘合剂和/或机械紧固器永久地相互连接到一起,或者,基座部分48和管口50可分开制作并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到一起。
如前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6设置用于可拆卸地将头带组件20和进气导管与框架16连接。如图9和10所示,各第二连接部件26是通过例如,注模、压模和/或吹塑法制成的一整体的聚合体块(如硅树脂)。各第二连接部件26包括前面部分60和后面部分62的主体。前面部分60与设置在框架16上的第一连接部件24互锁而后面部分62可拆卸地连接到头带组件20和进气导管。如图1所示,前面部分60和后面部分62相互成一角度以致于使用时第二连接部件26适应病人脸部的轮廓。
具体地说,前面部分60提供普通的圆柱形导管64,在其内表面具有凹槽66。该凹槽66适于接受第一连接部件24上的多个臂38的肋状部分40。即,当第一连接部件24插入第二连接部件26的导管64中时,多个臂38相互受力。一旦臂38的肋状部分40到达凹槽66,臂38向外弹入凹槽66中以使得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件24、26之间彼此互锁接合。为了使第二连接部件26与框架16脱离,病人用足够的力简单地从框架沿轴向向外拉该第二连接部件26以使该肋状部分40从凹槽66释放。
前面部分60还提供设置第二连接部件26的齿的横杆68。如上所述,齿44与多个第一连接部件24的齿42接合以允许第二连接部件26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4有选择的转动调节,并因此相对于框架16转动调节。该横杆68起到片弹簧的作用以弹性偏置齿44与第一连接部件24的齿42接合。
如图9和10所示,第二连接部件26的后面部分62包括横杆70,其形成开口供头带组件20的带穿过并可拆卸地连接。然而,该横杆70可设置提供一个以上开口以连接头带组件20。例如,如图11和12所示,该第二连接部件26’包括横杆71,其上设置一对开口供头带组件20的一对带穿过并可拆卸地连接。
该后面部分62还提供适于与输送呼吸气体到框架16和管口组件18的进气导管连接的延长导管72。在示范实施例中,后面部分62的导管72与前面部分60的导管64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以易于连接到该进气导管。但是,前面和后面部分60、62的导管64、72可分别具有相似的横截面积。
图13和14所示为鼻组件10的第一对进气导管74之一和第二对进气导管76之一的路径。第一对导管74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二连接部件26的各导管72。第一对导管7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对进气导管76的各第一端。第二对进气导管的第二端连接到提供加压可呼吸气体的气源。结果,加压气体可通过第一、第二对进气导管74、76进入到框架16和基座部分48,并通过管口50供病人呼吸。如图1所示,框架16包括从框架16稍微向外突出的排气孔78以及包括排放CO2的一系列开口。
如图13所示,第一、第二对进气导管74、76路径可向上延伸到病人的头部上方。例如,在图13中,第一对进气导管74的长度可以大约为120—160mm,优选是大约140mm,而第二对进气导管76的长度可以大约为160—200mm,优选是大约180mm。但是也可用其他尺寸。在示范实施例中,第一对进气导管74与水平成大约30°角而第二对进气导管76与水平成大约90°角,或与第一对进气导管74成大约60°角。但是,第一、第二对进气导管74、76可具有任何适合的长度且可以采用任何方式的向上延伸到病人头部上方的路径。
或者,如图14所示,第一、第二对进气导管74、76可向下沿病人下颚下面。例如,在图14中,第一对进气导管74的长度可以为大约40—80mm,优选是大约60mm,而第二对进气导管76的长度可以为大约180—220mm,优选是大约200mm。在示范实施例中,第一对进气导管74与水平成大约—20°至40°角,优选是与水平成大约30°角,而第二对进气导管76与水平成大约—90°角,或与第一对进气导管74成大约—120°角。但是,第一和第二对进气导管可具有任何适合的长度且可以采用任何方式的向上延伸到病人头部的路径。
图15和图16示出了用于将第一对进气导管7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对进气导管76的各第一端的连接器的示意图。图15中示出的连接器80适于与路径向上延伸到病人头部上方的第一、第二对进气导管74、76成一角度。图16中示出的连接器82适于与路径向下到病人下颚下面的第一、第二对进气导管74、76成一角度。
图17示出了用于将第二对进气导管76的第二端与气压源互连的气流发生器连接器84。具体地说,气流发生器连接器84包括连接到第二对进气导管76的一端的第一导管86和连接到第二对进气导管76的另一端的第二导管88。气流发生器连接器84包括连接到与气压源连接的导管的第三导管90。该第三连接头90可包括旋转机械装置或柔性的连接头以允许气流发生器连接器84和与气压源相关的导管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示范实施例中,进气导管74、76提供单气流通道。但是,该导管74、76,连接部件24、26,以及连接器80、82、84可提供一条以上的气流通道。
该进气导管74、76可用任何适合的方式制作。例如,该进气导管74、76可以是挤压而成和该导管可以是注模而成。另外,该进气导管74、76可用任何适合的聚合物材料,如硅树脂或热塑性塑料弹性体,例如制成。
另外,该进气导管74、76可用抗变形的、防压碎的和不扭折的管形成,如专利号为6,044,844的美国专利公开的,其全文结合在此供参考。
该进气导管74、76和各连接部件24、26和/或连接器80、82、84可用摩擦型配合、机械紧固件、粘合剂、共模压、内嵌模,或任何其他适合的方式保持。
使用时,加压气体通过气流发生器连接器84的连接器90输入并通过第二组进气导管76前进到第一组进气导管74中,再进入到框架16的两个侧框架构件32。气体通过框架16进到基座部分48和管口50,然后输入到病人的鼻腔通道12。从病人的鼻子排出的气体可通过设在框架16中的排气孔78排出。
头带组件20可拆卸地连接到与框架16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26上以使得框架16和管口组件18可在病人脸部保持在所希望调整到的位置。如图18所示,头带组件20包括两个侧面部分92,使后面部分94连接该侧面部分92。各侧面部分92包括侧带96。与两个侧面部分92相连接的后面部分94包括越过病人头顶的上带98和绕过病人头后部的后带100。但是,头带组件可固定地连接到框架上。
各侧带96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二连接部件26上。具体地说,各侧带96端部具有减小的宽度,使该侧带96可卷绕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件26的横杆70。该侧带96紧固在各横杆70上可采用挂钩和环形材料,如
Figure A200910126046D0025140938QIETU
。因而,侧带96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部件26进行适应性调整。
上带98和后带100通过设置在侧带96上的带扣102可拆卸地连接到侧带96上。该带扣102可用粘合剂、缝合和/或其他已知的方式接合在侧带96上。在示范实施例中,带扣102包括单个横杆以使上带98和后带100结合在一起。但是,可采用任何其他适合的带扣结构使上带98和后带100与侧带96相互连接。
头带组件20的带96、98和100可用软且柔韧的复合材料制成。例如,带96、98和100可包括由织物材料构成的一层和由聚合体构成的另一层的两层材料。另外,头带组件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到其上的刚性构件以在特定的平面和方向增加头带组件的刚性,有助于使用时鼻组件10稳定在病人头部。
另外,头带组件20可包括多条带以支持鼻组件10在病人头部。例如,如图11和12所示,各条侧带96可包括一对用于第二连接部件26的带。或者,头带组件20可制成一体的结构。
如图1所示,基座部分48从框架16向外延伸以提供额外的表面面积或底部面积。当受压的空气进入框架16,基座部分48充气,其移动管口50使其与病人鼻腔通道12密封接合。例如,基座部分48沿鼻孔方向的扩张使得管口移动与病人鼻腔通道12密封接合。
另外,一部分密封力可由象弹簧一样顶住病人的鼻孔预加载的第一部分56提供。
也就是说,这种结构的基座部分48可扩张和收缩以改变框架16和管口50之间的距离。基座部分48使得管口50在管口50与病人鼻腔通道12靠近的第一位置和管口50移动与病人鼻腔通道12密封接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说,在未充气的情况下,管口50与病人鼻腔通道12分隔开或轻微接触。当鼻组件10受到气体压力时,基座部分48充气并移动管口50使其与病人鼻腔通道12密封接合,从而使得鼻组件10与病人的鼻腔通道之间形成密封。随着气压增加,加到鼻腔下侧的力通过基座部分48增加。
基座部分48为框架16提供额外的表面面积或底部面积,其相应地对管口50提供额外的力以增加管口50的密封效率。即,基座部分48设置并定位以使管口50与病人的鼻子接触。病人鼻子上的力或压力与:(a)框架16和管口组件18中的压力;(b)基座部分48上额外的表面面积;和/或(c)从管口50或基座部分48,包括基座部分48的中心壁54和第一部分56,的材料和几何形状形成的预加负荷成比例。因而,基座部分48的表面积可以改变,例如,以改变加到病人鼻子上的力或压力。
基座部分48的侧壁52可作为弹簧结构以通过管口50在病人脸部提供分力。该力可通过调整侧壁52的厚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另外,侧壁52的厚度可结合基座部分48提供的额外表面积进行改变。因而,基座部分48提供的力与气压一起提供与病人的鼻腔通道12的有效密封力。
基座部分48使得得到适当密封所需要的头带组件的张力减小。即,加到病人鼻子的密封力可由基座部分48、预加负荷和/或气压提供,而不是由头带组件20的张力提供。这改善病人的舒适度和密封特性。
因此,在调整头带组件20时理想的是使管口50仅靠近或与病人的鼻子很轻微的接触。以这种方式,基座部分48实际不受压。使用时不需要充分接触而密封。
基座部分48还提供框架16和管口50之间的去耦接头,因而允许鼻组件10与病人脸部之间相对地运动。结果,管口50可适应病人鼻子形状特征的各种小变化而不产生不适当的力,并且在使用时可解决鼻组件10相对于病人鼻子的小的运动,并保持有效密封。
另外,连接组件22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件24、26,使得管口50的位置易于相对于病人的鼻子调整。具体地说,病人可使框架16相对于头带组件20转动以调整管口50的位置。
另外,基座部分48不必是上述的单个基座形式,而可具有其它的结构。例如,基座部分48可以是两个和更多按序排列的基座部分的形式。
如图5和6所示,基座部分48的端部相互成一定角度以使得连接到其上的管口50相互成一定角度。这个角度,也可称作为翼角,可被调整以适应不同形状的病人的鼻子。例如,如图5和6所示的管口组件具有范围在135—155°的翼角,优选在大约145°,以适应基本平的鼻子(见图19)。或者,翼角的范围可在70—90°,优选在大约80°,以适应基本尖或陡削的鼻子(见图20)。但是,该翼角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尺寸以适应任何形状的鼻子。管口的移动有助于适合较陡的鼻子。
如图21所示,管口50的密封区可从管口的大约一半高度以一角度延伸。在示范实施例中,管口50的高度约为9mm。但是,管口50可具有任何适合的高度并可提供任何适当的密封区。(若希望从该申请中删除图21请建议。)
管口50在基座部分48上相互间适当地隔开。隔开的距离基于管口50的尺寸和基座部分48的可用空间。
管口50的尺寸基于病人鼻孔的周长。在一实施例中,椭圆比例可用于确定管口的几何形状(见图22)。例如,椭圆比例0.7(平均值+1标准差)可用于确定管口的几何形状。如图23所示,管口50的基主轴可通过测量鼻孔中心和上嘴唇的距离来确定。如图24所示,管口50的基短轴可通过管口之间最大的可用间隔来确定。但是,可采用任何其他适合的方法确定管口的尺寸。(若希望从该申请中删除图22—24请建议。)
上述翼角、密封区、管口间的间隔以及管口的尺寸可被确定以适用于各种病人。而且,可提供不同尺寸的鼻组件,例如,小号,中号,大号,以适应各种不同大小的病人。但是,可采用任何其他的方法和方式以提供适合最大范围的病人的鼻组件。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可使密封与稳定力分离的鼻组件。即,鼻组件具有这种结构,使得保持鼻组件在病人脸部的稳定力与保持鼻组件与病人面部之间密封的密封力分开或至少更好地区别开。使用时,密封力作用于病人脸部更敏感的区域,如鼻子,而稳定力作用于病人脸部不太敏感的区域,如上嘴唇、颊部和病人头的后部。而且,稳定力趋于大于密封力。因而,鼻组件构造成使较大的稳定力与较小的密封力基本分离以改善病人的舒适度。
具体地说,鼻组件的结构可使头带组件所加的稳定力分布到病人头的后部、病人的颊部和病人的上嘴唇以在使用时保持在鼻组件病人的脸部。该鼻组件包括使用时施加密封力到病人的鼻腔通道的管口组件。头带的特征使得密封和稳定力可基本分别调整。因而更高的稳定力不会同样地影响病人脸部较敏感的区域,如鼻子等。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管口和施加力到病人脸部的基座部分之间的联系。具体地说,基座部分构造成加分力到病人脸部且管口构造成加分力到病人脸部。
如图1所示,例如,基座部分可具有充分坚硬的结构以使得其加相对小的分力到病人脸部,也就是说,基座部分在通过气体加压时可以基本不膨胀或扩张。相反地,管口可以具有柔性的结构以致于其可对病人脸部提供相对较大的分力。即,管口50的第一部分56可作为一弹簧结构,例如,弹簧加载或弹性,以通过管口50在病人脸部加一分力。通过弹簧加载,意味着为了密封的目的,管口加一预定的力到病人的鼻腔密封区域。作为优选,在输入加压气体之前管口被预加载以为用户提供密封力。结果,基座部分和管口一起提供力以使得鼻组件与病人的鼻腔通道之间密封。
或者,基座部分可以具有柔性结构,使得其在膨胀时施加相对大的分力在病人的脸上。相反,管口可以具有较刚性的结构,使得其施加相对小的分力在病人的脸上。结果,基座部分和管口一起提供力以使得鼻组件与病人的鼻腔通道之间密封。
因此,管口组件的结构可以使得管口被弹簧加载或具有弹力以施加足够的分力用于密封。因而,基座部分可具有更坚硬的结构以施加较小的分力供密封。或者,管口组件可构造成使得基座部分可充分扩张以加足够的分力用以密封,而管口可具有更坚硬的结构以加较小的分力用以密封。或者,管口可以是基本刚性的,例如,为具体的用户定制的情况下。这些改变可与在先的实施例结合(相关的刚性基座部分和弹簧加载的(如预加载)管口)。在这种情况下,管口的底座的结构可提供可变的预加载量,以及管口的密封部分,优选为用户定制,可相对较硬。而且,该管口组件的结构可使得基座部分和管口提供基本相似的分力供密封。
第二示范实施例
图25至37示出了鼻组件,以201表示,的另一实施例。如图25至27所示,鼻组件210包括框架216和与框架216可拆卸地连接的管口组件218。头带组件220(见图37)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216上以使得框架216和管口组件218在病人面部保持在需要调整到的位置。进气导管274(见图36和37)也可拆卸地连接在框架216上以输送呼吸气体到框架216和管口组件218供病人呼吸。头带组件220和进气导管274通过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组件222可拆卸地连接在框架216上。该连接组件222包括设置在框架216上的第一连接部件224和适于与第一连接部件224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226。该第二连接部件226可拆卸地与头带组件220及进气导管274连接,下面将进一步讨论。
如图28和29所示,框架216包括主体228,其提供一个可容纳管口组件218的中心开口230。框架216还包括设置在主体228各侧面的侧框架构件232。各侧框架构件232包括与其形成整体的第一连接部件224。第一连接部件224为在其内表面具有凹槽266的导管264的形式。该框架216还包括一系列开口278以清除CO2
如图25—27和30—31所示,管口组件218形成包括主体219和相对的末端部分221(图中仅示出了管口组件218的一半)的导管。如图27所示,末端部分221伸展到侧框架构件232上方,使主体219覆盖框架216的主体228和中心开口230。当管口组件218安装到框架216上时,框架216给相对柔性的管口组件218增加硬度。
管口组件218的主体219包括角撑部件248和连接其上的一对管口250。管口250可以类似于上述管口50的方式设计并架构。管口组件的主体219还包括与设置在框架216上用于排放CO2的系列开口278成直线排列的系列开口223。
如图32—34所示,第二连接部件226包括具有前面部分260和后面部分262的主体。该前面部分260包括若干有回弹力的柔性臂238,其可沿径向向内和向外伸缩。各臂238在其自由端提供肋状部分240。使用时,该若干臂238的肋状部分240适于与第一连接部件224的凹槽266啮合,以将第一连接部件224和第二连接部件226相互结合。与上述连接组件22相反,连接组件222不提供指引段。因而第二连接部件226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24转动以不定量设置管口250与病人的护鼻通道的对准。例如,这种设置可通过摩擦力锁定。
第二连接部件226的后面部分262包括横杆270,其形成供头带组件220的带可穿过并可拆卸地连接的开口。该后面部分262还提供一对导管272以用于连接到传送呼吸气体到框架216和管口组件218的进气导管。
如图36所示,鼻组件210包括一对进气导管274(图36中只能看到一个进气导管274)。该对进气导管274的第一端连接到与框架216相连接的各第二连接部件226。该对导管274的第二端连接到提供加压呼吸气体的气压源。如图36和37所示,该对进气导管274路径向上延伸到病人头部上方。但是,该对进气导管274可以任何适宜的方式设定路径,如向下从病人的颌下延伸的路径。
其结果,已加压的气体可通过该对进气导管274输入框架216和管口组件218,并通过管口250供病人呼吸。
图35示出了将该对进气导管274的第二端与气压源相互连接的气流发生器连接器284。具体地说,该气流发生器连接器284包括与该对进气导管274之一相连接的一对第一导管和与该对进气导管274中的另一导管相连接的一对第二导管288。该气流发生器连接器284包括与连接到加压气体、空气或流体源的导管相连接的第三导管290。该第三连接器290可以包括旋转接头或能变形的连接机构以允许气流发生器连接器284和与加压源连接的导管之间相对运动。另外,第三连接器290可包括球窝接头以使得当第三连接器290在过头配置中位于病人头顶上时,管的拉伸最小。
在示范的实施例中,进气导管274提供具有中心支撑壁的双气流通道以防止扭结和堵塞。但是,该导管274连接部件224,226以及连接器284可提供一条气流通道或两个以上气流通道。
头带组件220可拆卸地或固定地连接到与框架216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226以使框架216和管口组件218在病人脸部保持在所希望调整的位置。如图37所示,头带组件220包括两个侧面部分292(图37中只能看到一个侧面部分292),使后面部分294与该侧面部分292连接。各侧面部分292包括侧带296。与该两个侧面部分292相互连接的后面部分294,包括越过病人头顶的上带298和绕过病人头后部的后带299。上带298和后带299可进行适应调整且可以是单根带或环圈。而且,头带组件可固定地连接到框架上。
各侧带296具有减小的宽度,使其可卷绕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件226上的横杆270。可采用挂钩和环形材料,如
Figure A200910126046D0025140938QIETU
帮助该侧带296固定到各横杆270。因而,侧带296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部件226进行适应性调整。
开口或带扣可设置在侧带296上使得上带298和后带299与其结合。但是,头带组件220可包括多条带以支持鼻组件210在病人头上。或者,头带组件220可做成一个整体结构。
如图37所示,头带组件220包括定位带291以保持气流发生器连接器284和进气导管274位于病人头顶的适当位置。头带组件220还包括定位叉293以在进气导管274向上延伸跨过头顶时保持进气导管274靠近头带组件220。
与如上所述的鼻组件10类似,角撑部件248与气压一起产生的力提供对病人鼻腔通道12的有效的密封力。因而,角撑部件248使获得适当得密封所需的头带组件的张力减小。另外,管口250的位置可以相对于病人鼻子调整以改善病人的舒适度。
如图25所示,例如,角撑部件248具有柔性的结构,以致于在膨胀时在病人脸部加相对较大的分力。相反地,管口具有更坚硬的结构以致于其在病人脸部只加相对较小的力。即,管口的第一部分可具有较小的弹簧负载以通过管口在病人脸部提供相对较小的力。结果,角撑部件和管口一起产生用于提供鼻组件和病人鼻腔通道之间的密封的力。
第三示范实施例
图38至51示出了以310表示的鼻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8、39和43所示,鼻组件310包括框架316和与框架316可拆卸地连接的管口组件318。头带组件320可拆卸地连接在框架316上以使得框架316和管口组件318在病人面部保持在需要调整到的位置。进气导管374也可拆卸地连接在框架316上以输送呼吸气体到框架316和管口组件318供病人呼吸。头带组件320和进气导管374通过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组件322可拆卸地连接到框架316上。该连接组件322包括设置在框架316上的第一连接部件324和适于与第一连接部件324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326。该第二连接部件326可拆卸地与头带组件320及进气导管374连接,下面将进一步讨论。
如图40所示,框架316包括主体328,其提供一个可容纳管口组件318的中心开口330。框架316还包括设置在主体328各侧面的侧框架构件232。各侧框架构件332包括与其形成整体的第一连接部件324。第一连接部件324为在其内表面具有凹槽366(见图43)的导管364的形式。
如图41所示,管口组件318形成包括主体319和相对的末端部分321的导管。如图42、43和44所示,末端部分321伸展到框架316的侧框架构件332上方,使主体319覆盖框架316的主体328和中心开口330。当管口组件318安装到框架316上时,框架316和管口组件318形成传送呼吸气体到病人的鼻子的导管。另外,框架316给相对柔性的管口组件318增加硬度或结构上形成整体。
如图43和44所示,管口组件318的主体319包括基座部件348和连接在其上的一对管口350。管口350可以类似于上述管口50的方式设计并架构。管口组件318的主体319还包括用于排放CO2的一个或多个开口323(如,见图39和41)。
如图38B和43所示,第二连接部件326包括具有前面部分360和后面部分362的主体。该前面部分360包括肋状部分340。使用时,肋状部分340适于与第一连接部件324的凹槽366啮合,以将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件324、326相互结合。与上述连接组件222类似,第二连接部件326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324转动以不定量的设置调整管口350与病人的鼻腔通道对准。例如,这种设置可任意地通过摩擦力锁定。
如图38和38B所示,第二连接部件326的后面部分362包括开口370,可供头带组件320的带穿过并可拆卸地连接。如图38B所示,该后面部分362还提供一对导管372以用于连接到传送呼吸气体到框架316和管口组件318的进气导管。
如图38、39和45所示,鼻组件310包括一对进气导管374。该对进气导管374的第一端连接到与框架316相连接的各第二连接部件326。该对导管374的第二端连接到提供加压呼吸气体的气压源。如图45所示,例如,第二连接部件326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324转动以使得该对进气导管374的路径向上跨过病人头部或向下到病人的下颚下方。
其结果,加压的气体可通过该对进气导管374输入框架316和管口组件318,并通过管口350供病人呼吸。
图45、47和48示出了将该对进气导管374的第二端与气压源相互连接的角形连接器384。如图47所示,该连接器384可以包括与各进气导管374相连接的一对双导管386。或者,如图48所示,该气流发生器连接器384可包括与各进气导管374相连接的一对单导管386。双气流通道进气导管374的端部可以修改,如图48所示,以有助于与具有一对单导管386的连接器386进行连接。另外,如图47和48所示,进气导管374的端部可包括一系列脊状突起,与连接器384上设置的一系列脊状突起互锁,以使得进气导管374与连接器384可靠地连接。
如图49所示,进气导管374提供具有中心支撑壁的双气流通道以防止扭结或闭塞,如,防变形,且易于连接。而且,进气导管可用较硬的材料制成,如较硬的硬质硅树脂,以防止扭结或闭塞。但是,该导管374、连接部件324,326以及连接器384可提供一条气流通道或两条以上气流通道。如图47B所示,进气导管374可挤压成形或相反制成一个整体。或者,如图48B所示,进气导管374可包括通过注射模塑法、共模压法或夹物模压形成的若干导管,并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相互连接,例如,通过连接器和/或其他如粘合剂的紧固件,或者将整个组件模压成一体,从而可减少部件和降低复杂度。
头带组件320可拆卸地连接到与框架316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326以使框架316和管口组件318在病人脸部保持在所希望调整的位置。如图38、39和45所示,头带组件320包括两个侧面部分392,使后面部分394与该侧面部分392连接。各侧面部分392包括侧带396。与该两个侧面部分392相互连接的后面部分394包括越过病人头顶的上带398和绕过病人头后部的后带399。如图45所示,后面部分394可包括第二后带387以增加稳定性。
各侧带396具有减小的宽度,使其可卷绕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件326的上开口370。可采用挂钩和环形材料,如
Figure A200910126046D0025140938QIETU
帮助侧带396固定到各开口370。因而,侧带396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部件326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该示范实施例中,头带组件320做成一个整体结构。但是,头带组件320可包括适当设置的多条带以支持鼻组件310在病人头部上。如图45所示,头带组件320可包括固定带393以保持进气导管374向上越过病人头部。
图50示出了要与病人鼻子14的鼻腔通道12接合的鼻组件310。图51示出了与病人的鼻腔通道12接合的鼻组件310。病人的上嘴唇接触管口组件318的硅树脂外表面以有助于鼻组件310保持在病人脸部适当的位置。
与如上所述的鼻组件10类似,基座部分348与气压一起产生的力提供对病人鼻腔通道12的有效的密封力。因而,基座部分348使得获得适当的密封所需的头带组件的张力减小。而且,管口350的位置可以相对于病人鼻子调整以改善病人的舒适度。
如图43所示,例如,基座部分348具有柔性的结构,以致于在充气时在病人脸部加相对较大的分力。相反地,管口具有更坚硬的结构以致于其在病人脸部只能加相对较小的分力。即,管口的第一部分可具有较小的弹力负载以通过管口在病人脸部提供相对较小的分力。结果,基座部分和管口一起产生用于提供鼻组件和病人鼻腔通道之间的密封的力。
另外,基座部分348可在所需方向提供特定的力,例如,向内部有利于密封的力。基座部分348可在有些区域提供较大的移置以提供附加的力。
图46为当鼻组件装到病人头部时所产生的某些力的力图。例如,头带张力在病人脸部产生力而病人的鼻子和嘴唇在鼻组件310上产生力。(请建议是否要删除该图。)
第四示范实施例
图52至58示出了以410表示的鼻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如图52和53所示,鼻组件410包括框架416和与框架416可拆卸地连接的管口组件418。头带组件420可拆卸地连接到框架416上以使得框架416和管口组件418在病人面部保持在需要调整到的位置。进气导管474也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416上以输送呼吸气体到框架416和管口组件418供病人呼吸。头带组件420和进气导管474通过进气导管和头带连接组件422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416上。该连接组件422包括设置在框架416上的第一连接部件424(见图55和56)和适于与第一连接部件424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426。第二连接部件426可拆卸地或者固定地连接在头带组件420和进气导管474上,下面将进一步讨论。
如图52和54所示,框架416包括主体428,提供一个可容纳管口组件418的中心开口430。框架416还包括设置在主体428各侧面的侧框架构件432。各侧框架构件432包括与其形成整体的第一连接部件424。第一连接部件为横杆466的形式(见图55和56)。如图54所示,主体428包括形成中心开口430的缘446。
如图54所示,管口组件418包括角撑部件448和与其连接的一对管口450。角撑部件448有侧壁452,用于与环绕框架416的开口430的缘446密封结合。例如,角撑部件448的侧壁452可以有凹槽,它和设置在框架416上的缘446上的各突起以搭扣形成互锁。然而,管口组件418可以用任何其他适当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416上,例如摩擦配合。当管口组件418安装在框架416上时,管口组件418就和框架416一起形成一个导管,用于通过该对管口450将可呼吸的气体导向病人的鼻子。
管口450可以用类似于上述管口50的方式设计和构造。框架416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开口(没有显示)以排出CO2
如图55所示,第二连接部件426包括具有前面部分460和后面部分462的主体。前面部分460包括在其远端具有一个整体式突起463的一对臂部件461。在使用中,臂部件461受第一连接部件424的横杆466作用向内弯曲,直到臂部件461臂部件461向外折回到达操作位置,使得整体式突起463的肩部定位使第二连接部件426和第一连接部件424互锁(见图56)。
第二连接部件426的臂部件461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424的横杆466旋转。如图55所示,臂部件461上具有突起465,能够和横杆466内表面的一系列凹槽选择性地相啮合以便提供相对于病人的鼻腔通道对准管口450的预定数目的设置。
如图55所示,后面部分462具有用于连接到进气导管的一对导管472以输送可呼吸气体到框架416和管口组件418。第二连接部件426的后面部分462还包括横杆或是开口(没有示出)以便头带组件420的皮带穿过并可拆卸地连接。
如图52和53所示,鼻组件410具有一对进气导管474。该对导管474的第一端连接到与框架416相连接的各第二连接部件426。该对导管474的第二端连接到提供加压的可呼吸气体的气压源。如图52所示,第二连接部件426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424转动以便,例如,使该对进气导管474路径向上越过病人头上或向下到下颚下面。
因此,加压气体可以通过该对进气导管474进入框架416和管口组件418,并通过管口450供病人呼吸。
图53显示说明了使该对进气导管474的第二端与气压源相互连接的气流发生器连接器484。
如图52所示,进气导管474提供双气流通道以防止钮结和利于连接。然而,该导管474、连接部件424,426、连接器484可以构造提供一个气流通道或者两个以上的气流通道。
头带组件420可拆卸地连接到与框架416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426以使得框架416和管口组件418在病人脸上保持在想要调整到的位置。如图52和53所示,头带组件420具有两个侧面部分492,使后面部分494连接侧面部分492。各侧面部分492包含侧带496。与两个侧面部分492互连的后面部分494包括越过病人头顶上方的上带498和绕过病人头部后方的后带499。然而,头带组件可以固定连接在框架上。
各侧带496具有减少的宽度以便能够缠绕第二连接部件426上面的横杆或者开口。可以利用挂钩和环状物质,例如维可牢尼龙搭扣(
Figure A200910126046D0025140938QIETU
)来帮助侧带496固定到各横杆和开口。这样,侧带496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部件426来调整达到适当的安装。
在该示范实施例中,头带组件420构造为整体结构。然而,头带组件420可以包括多个适当安排的带来支撑鼻组件410在病人头上。如图52和53所示,头带组件420可以具有维持进气导管474向上越过病人头部的保持带493。
图57和图58显示鼻组件410与病人鼻子的鼻腔通道12接合。和上面讨论过的鼻组件10类似,与空气压力一起的由角撑部件448提供的力为病人的鼻腔通道12提供有效的密封力。这样,角撑部件448减少获得适当的密封所需的头带组件的张力。同样,管口450的位置可以相对于用户的鼻子调整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如图58所示,例如,角撑部件具有基本坚硬的结构所以在充气的时候它在病人脸上提供相对较小的分力。相反,管口具有柔软的结构所以它在病人脸上提供相对较大的分力。也就是说,管口的第一部分可以有相对较大的弹簧负载以通过管口在病人脸上施加分力。结果,角撑部件和管口一起提供力以在鼻组件和病人鼻腔通道之间密封。
第五示范实施例
图59至85示出了以510表示的鼻组件的另一实施例。鼻组件510包括框架516和可拆卸地连接在框架516上的管口组件518。如图61所示,框架516包括一对第一连接部件524。根据图59所示,一对进气导管574被构造用来输送可呼吸气体进入框架516和管口组件518以供病人呼吸。可呼吸气体,比如,通过一对第二连接部件526和一对角形连接器542从进气导管574输送到框架516和管口组件518。第二连接部件526可拆卸地和可转动地连接在框架516上的各第一连接部件524上(图61)。角形连接器542连接或者定位在第二连接部件526和相应的进气导管574之间。头带组件520可拆卸地连接到一对第二连接部件526和/或角形连接器542上,以便框架516和管口组件518在病人面部保持在需要调整到的位置,下面将详细讨论。
如图61所示,框架516包括主体528和设置在主体528各侧面的侧框架构件532。各侧框架构件532具有和其形成整体的第一连接部件524。第一连接部件524为在其外表面具有环形凹槽566的导管564的形式。另外,主体528在其反面具有延长的通道565,各侧框架构件532具有环形通道567。通道565,567被构造用来容纳管口组件518的末端,下面将详细讨论。
如图61—65所示,管口组件518包括角撑板或基座部件548和安装在其上的一对管口550。管口518与框架516联接,使该对管口550构造成在使用时和病人的鼻子的鼻腔通道密封接合,并提供鼻组件510和病人的鼻腔通道之间的密封。管口550可以以上述的管口50相类似的方式设计和构造。同样,管口组件518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开口549用来清除CO2
图65A是图65所示的管口组件518的放大视图,管口组件优选通过该组件包括一般具有同样截面区域的上轮廓部分519。因此,组件一般地遵循面部线条从而不会从脸部突起,从而保持较低的轮廓。相似的是,图119示出了一个管口或衬垫组件604,从上面看一般地遵循面部轮廓。
图65A所示的管口组件518还具有一般地与脸部轮廓相匹配的下轮廓部分521,而且,管口组件518是关于轴A不对称的,与现有技术的对称面具相比能提供更好的配合。下轮廓521对有胡子的病人也是有用的。
来自病人接口保持装置例如头带的力,通过管口550及下轮廓部分521传递到脸上。增加的总面积减少了单位面积上的力,来分散负荷。增加的总面积也帮助更好的固定病人接口。下轮廓部分521的形状可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定做。下轮廓部分521可以是刚性的,半刚性的,弹性的或它们的一些组合。脸部的上颌骨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不会感到不舒适。
图65B示意性的说明了因为面积的增加而导致的压力分布,特别是,紧挨着鼻子下面的区域只有软组织和软骨。
如果唯一接触的地方是紧靠着鼻子下面的地方(即:不包括上颌骨),那么用最小的力将管口维持在适当的地方将会在F1方向需要合力。这将会弄歪鼻子并会导致不舒适。如果这样的带被拉紧了,它可能会从头的前方滑落。然而,当一些负载被上颌骨承担时(即,一些力加在鼻子下方,另一些加在上颌骨上),合力的方向将会变成F2,负载被分散了。因为上颌骨不会移动,所以F2可以更高些也不会导致不舒适。这样一种布局可以更多地承受过度绷紧力。这样也能够更多的罩住后头部。
在本示范实施例中,管口组件518环绕主体528和框架516的各侧框架构件532,并通过夹子530固定到框架516上。在另一实施例中,衬垫可以象短袜一样拉到框架上。各侧框架构件532中形成环形通道567,且管口组件518的侧面部分536卷入通道567内。具体地说,如图61所示,管口组件518通常为具有纵向开口的末端开放的管状结构。这种构造使得管口组件518具有一对相对隔开的末端部分534和侧面部分536。当管口组件518联接在框架516上时,侧面部分536和相应的环形通道567内啮合并且末末端部分534和位于主体528的相对侧的相应的延长通道565内啮合,如图64和68所示。
如图62至64和66所示,末端部分534被固定在框架516和夹子530之间。那就是说,末端部分534固定在相对的通道565的各凸缘和夹子530的凸缘之间。当管口组件518连接到框架516上时,管口组件518和框架516一起形成导管,通过该对管口550引导可呼吸气体进入病人的鼻子。
夹子530可以以任何适合的方式与框架516及管口组件518相啮合。例如,如图62和70所示,夹子530可以滑到框架516上。还可以选择的是,夹子530可以和框架510通过搭扣配合进行啮合。
如图59所示,框架516被固定到管口组件518,这样在使用时框架516离开病人的上嘴唇成一角度,这就使得夹子530的位置离开病人从而不会刺激病人的脸。同样,管口组件518可以形成轮廓以在使用时适应病人的中隔。
上述框架516和管口组件518的联结使得管口组件518能够很容易的从框架516上拆卸以方便对管口组件518的清洗。而且,管口组件518的结构允许接近管口组件518的内部以便清洗。该管口组件518的结构还便于生产。
然而,管口组件518还可以用任何其他适当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框架516上,例如,图67,69,和71说明了将管口组件连接在框架上的另一种方法。如图所示,框架616被构造为主体上没有通道,这样管口组件618环绕主体并且夹子630被固定在框架616的两个侧框架构件之间以保持管口组件618的末端部分。
如图72所示,第二连接部件526包括具有前面部分560和后面部分562的主体。邻近前面部分560有凹槽561。前面部分560包括环形肋状部分540(图73)。第二连接部件526的前面部分560延伸到相应的第一连接部件524的上面以进行过盈配合。同样,肋状部分540适于啮合到第一连接部件524的凹槽566内以使得第一连接部件524和第二连接部件526相互连接,如图73所示。第二连接部件526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524旋转,以不定量设置相对于病人的鼻腔通道调整管口550的对齐。例如,这种设置可以任意地通过摩擦力锁定。也就是说,这种可旋转的连接允许框架516相对于第二连接部件526旋转以便在使用中相对于病人的鼻子调整管口550的位置。
第二连接部件526可以用硬度在肖氏硬度值约为50至60的硅树脂制成,这种硬度方便与框架516组装、旋转运动和密封。然而,第二连接部件526可以用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来构成并且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硬度。
各第二连接部件526也可以形成有这样的特征,那就是允许在角形连接器542和框架516之间作相对移动以有不同的正面宽度。在本示范实施例中,该特征是在第二角形连接器542中的折皱538。这一特征隔离了第二连接部件526和框架516的连接以防止脱离。这一特征也允许第二连接部件526可以弯曲从而缓冲管拉力。而且,第二连接部件526是柔性的不妨碍空气流。然而,该特征可以有其他的任何合适的结构以提供适应性。
在本示范实施例中,各第二连接部件526都具有或者连接到与相应的进气导管574相连接的角形连接器542上(见图74—76)。第二连接部件526和角形连接器542可以形成一个整体单元。各第二连接部件526的后面部分562包括用来和角形连接器542连接的底部凹槽544形式的互锁(图73)。角形连接器542包括具有一个与底部凹槽544相啮合以把角形连接器542固定到第二连接部件526上肩部546的导管545,从连接前的分解图73可以确定。
角形连接器542包括构造用来和相应的进气导管574相啮合的延长的连接器552。在本示范实施例中,延长的连接器552具有锥形的结构以方便连接。此外,连接器552被布置锲入进气导管574之间以便固定进气导管574。如图76所示,导管545和角形连接器542的延长连接器552相互呈大约80度角度。然而,导管545和延长连接器552之间的角度可以是任何其它适合的角度。
图76A示出了另外一个和图60所示的面罩组件相似的面罩组件的实施例。图76B是图76A中的面罩组件的分解视图。图76A和76B中的轭状物580’与图60中所示的轭状物580稍微有些不同,那就是图76A和76B中的轭状物580’有着更加流线形的、更加时尚和/或更优化适用于头带组件的外形。另外,图76A中的第二连接部件526/和肘状连接器542/被构造成有助于期间地对准(或者防止失调)。特别的,如图76C所示,第二连接部件526’包括要容纳在肘状连接器542’的键槽或者凹槽542a中的突片526a。肘状连接器542’还包括容纳突片526A的尖部的脊沟542b。
回到图59,该对导管574的第一端被连接到各角形连接器542,该对导管574的第二端连接到与旋转接头590相连接的或者设置在旋转接头590上的气流发生器连接器584上,旋转接头590又和供应加压可呼吸气体的气压源相接。如图所示,角形连接器542规定了该对进气导管574路径向下到病人下颚下方。
结果,加压气体可以通过该对进气导管574、角形连接器542、第二连接部件526、框架516和管口组件518,并通过管口550以供病人呼吸。
图77和78显示了被构造用来使得该对进气导管574的第二端和与气压源联通的旋转接头590相互连接的气流发生器连接器584。气流发生器连接器584包括构造用来与进气导管574之一相啮合的第一延长连接器586和构造用来与进气导管574的另一个相啮合的第二延长连接器588。在本示范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延长连接器586、588具有锥形结构,比如,顶部形成角度以方便连接。此外,第一和第二延长连接器586、588被安排锲入期间的相应的进气导管574中以,比如,通过摩擦力固定相应的进气导管574。而且,气流发生器连接器584一般具有Y形形状,使得第一延长连接器586相对第二延长连接器588形成角度。气流发生器连接器584的Y形形状防止了和进气导管574的不正确连接并且帮助合并气流通道。如图59所示,旋转接头590可以连接在气流发生器连接器584上从而允许相对于气压源的相对运动。
如图79所示,各进气导管574包括多个通道。在本示范实施例中,各进气导管574被构造为提供双气流通道的管路来防止或者至少减少扭结和变形并方便了连接。但是,导管574、角形连接器542和连接器584可以构造用来提供一个气流通道或者两个以上的气流通道。进气导管574可以用硅树脂制成并具有大约为50的肖氏硬度值。然而,进气导管574可以用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制造并且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硬度。
进气导管574被构造为产生较低的阻抗,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导管574对于一个给定的流速产生的阻抗小于约3cm H2O。同样的,进气导管574有着较低的外形轮廓。如图79所示,各进气导管574的宽度大约为20毫米,高度大约为9.5毫米。然而,进气导管574可以有其它任一适合的形状、尺寸和结构。例如,进气导管574可以有着一个大致D形的横截面。20毫米宽的尺寸可以调整以改变阻抗。例如,如果当高度和压力保持常量的时候减小了了宽度,阻抗将会增加,因为横截面减小了。相反的,如果在宽度增加的时候保持高度和压力不变,阻抗将会减小。结果就是不用增加高度就可以减小阻抗,因此保持进气导管574为低的外形轮廓,这样他们就更少在压迫病人和/或不会不舒服的陷入病人的脸部或者皮肤中。空气传送通道的其他部件,比如角形连接器542,设计时考虑到降低阻抗。相反,具有圆形截面的进气导管或角形连接器的阻抗可以相似地通过增加导管的直径而降低,但是外形轮廓的增加也相应的增加了病人的不舒适,因为导管可能从病人脸部呈进一步向外的位置,和/或导管可能会压在病人的脸上,这会减少舒适度和顺应性。
头带组件52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连接部件526和角形连接器542上以便保持第二连接头526在框架516上。此外,头带组件520被构造用来传送管拉力到头带组件520或者框架516上,从而避免或减小管拉力加到管口组件的机会,那样可能会危及管口和病人的气道间的密封。
如图59和60所示,头带组件520包括两个侧面部分592,使后面部分594与侧面部分592连接。侧面部分包括侧带和头带轭状物580连接到各侧带。头带轭状物580发挥增强杆的作用以增加头带组件520的硬度。图59和60示出了稍有不同的轭状物的构造。在图59中,轭状物是一个至少覆盖了柔性带598,599的一部分部件以增加其刚度或者硬度。在图60中,轭状物580是一个半刚性层,例如塑料,它设置在,如缝在,头带带598和/或599上。图60中的轭状物可以根据需要的硬度或多或少地和皮带598和/或599一起延伸。图60中的轭状物580在图80—82上也有示出。后面部分594包括越过病人头顶的上带598和绕过病人头部后方的后带599。上带598被构造用来调整密封力,因为他们将框架516拉起在病人鼻子上。后带599被构造用来调整鼻组件510的稳定性,因为他们将框架516向后拉到病人上嘴唇上面的脸上。
上带598通过头带扣570相互连接。头带扣570被构造允许对称调整头带组件520。特别是,如图83所示,头带扣570包括第一导锁部分571和第二导锁部分572。第一导锁部分571适于可拆卸和可调整地与从一个头带轭状物580延伸出的上带598的一根相连接,而第二导锁部分572适于可拆卸和可调整地与另一个头带轭状物580延伸出的上带598的另一根相连接。各上带598可以卷绕带扣570相关的导锁部分571,572的横杆,如图59所示。各导锁部分571,572上设置有调整片576以方便病人调整头带张力。此外头带扣570包括弧形面578以防止头带扣570和病人的头部相接触。后带599可以通过带扣相互连接(如同上带598)或者以其他适合的方式连接。
头带组件520上的头带轭状物580包括与相应的第二连接部件526相连的保持部件581以便保持第二连接部件526在框架516上。在该示范实施例中,保持部件581呈环形并且环绕各第二连接部件526。如图73所示,环形保持部件581具有环形突起以便啮合在相应的第二连接部件526中的环形凹槽561内,以牢固地将第二连接部件526保持在框架516上。
此外,该对保持部件581同第二连接部件526所提供的相应的凹槽561(图72)啮合以便将头带力传送到框架516。这就允许对头带组件520施加在框架516上的力进行更精确的调整。而且,头带扣570在中心定位于病人头部上以允许对称调整头带组件520从而调整施加到框架516上的头带力。
第二连接部件526的角形连接器542和头带组件520可释放地互锁。特别是,角形连接器542包括第一锁定部件554(见图74B),其可以和头带组件520的头带轭状物580上设置的第二锁定部件556(见图80)互锁。在此示范实施例中,第一锁定部件554是钩状部件以和第二锁定部件556上设置的横杆互锁,如图81和82所示。锁定部件是锥形的并被设计成保持低的姿势。
图84和85示出了与穿戴者鼻子的鼻腔通道结合的鼻组件510。如图84所示,鼻组件被构造为角形连接器角度设定为水平线下10度以避免鼻组件510和病人颊骨接触。此外,图84示出了夹持管口组件的裂口端的夹子530角度设定为向上和向外离开病人的嘴唇,以避免和病人的无意中的接触。该角度可以在10到90度的范围内,优选为20到60度或者30度左右。如图85所示,第二连接部件526和框架516大致成55度角。可以设置折皱538(图73)以伸缩(向内和向外)以适应患者面部宽度的不同。然而,上面所说的角度只是示范性的,鼻组件510可以被构造为适于患者的面部的任意角度。
和上述鼻组件类似,角撑板或者基座部件548的膨胀与头带张力一起对患者鼻腔通道提供有效的密封力。此外,管口550的弹力提供额外的密封力。
第六示范实施例
图86至88示出了构造用来给患者的鼻子14的鼻腔通道12的鼻孔12输送可呼吸气体的鼻组件10另外一个实施例(见图97A和97B)。该鼻组件10包括柔性导管16,角撑部件18,一对管口20,22和头带连接器25。柔性导管16具有适于容纳的加压可吸入气体源的部件和患者侧24。角撑部件18具有与柔性导管16的患者侧相连接的第一侧26和第二侧28。该对管口20,22各具有和角撑部件18的第二侧28相连接的第一部分30,和构造用来在使用中与患者鼻子14的鼻腔通道12密封啮合并提供鼻组件10和患者鼻腔通道12之间的密封的第二部分32(见图90)。头带连接器25连接柔性导管16到安置在患者头上的头带组件。角撑部件18被这样构造:它可以扩张或者收缩以改变导管16和管口对20,22之间的距离,下面将进一步讨论。
或者,角撑部件在倾向于不允许明显的扩张和收缩,如果有的话,的更刚性的结构中可以被取消。而是,如上述涉及其他主要示范实施例时所述的,管口可以被构造为和患者的鼻孔以某些程度的预张力(在使用面罩之前,比如,加压之前)相啮合,该预张力可以通过在管口的轴向或者纵向施压来实现。
在本示范实施例中,柔性导管16包括中心导管34,一对通过相应入口连接器40,42与中心导管34相连的进气导管36,38,和相互连接进气导管36,38的Y形进气连接器44。Y形进气连接器44被构造用来连接到与气压源相连的导管上。气压源通过进气导管36,38和中心导管34供应加压的可吸入气体,进入角撑部件18,并进入管口20,22供患者呼吸。
如图89所示,中心导管34包括相互连接的上面部分46和下面部分48。各上面部分46和下面部分48包括弓形横截面,这样当它们以相应边连接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导管。在本示范实施例中,上面部分46和下面部分48通过粘合剂固定地相互连接,例如,通过胶水。然而上面部分46和下面部分48可以通过任何其他适合的方式固定地相互连接,比如通过紧固件。或者,上面部分46和下面部分48可以可拆卸地相互连接,或者他们可以加工成一个整体部件。
如图86,88,90和92至95所示,上面部分46和下面部分48从上面看时一般为C形形状。特别是,各上面部分46和下面部分48包括一个延长的中心段50和弯曲的末端段52,54。然而,上面部分46和下面部分48可以为其他任意适合的形状,比如如图89所示的拉长形状。
各弯曲的末端段52,54包括凹槽56,比如如图94所示。当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46,48相互连接时,凹槽56夹持相应的进口连接器40,42,这将进一步讨论。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46,48中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抗压肋58以防止中心导管45形成变形,那样会阻止空气流通。在图89中,凹槽56设置在其相对端上。
如图89所示,中心导管34的上面部分46包括开口60。作为可膨胀和可收缩的枕头的形式的角撑部件18,包括了形成其间的空间的第一侧或侧壁26和第二侧或者侧壁28。第一侧壁26连接在上面部分46上。第一侧壁26包括与上面部分46中的开口60相通的进气开口。第二侧壁28有一对出气开口。角撑部件18和中心导管34的上面部分46之间的连接是一种柔性连接,这就允许角撑部件18和中心导管34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增加舒适感和适应患者的面部特征的变化。
在本示范实施例中,角撑部件18为大致矩形形状。然而,角撑部件18可以为大致圆形或者具有圆形横截面,或者任何其他适合的形状,包括避开患者脸部敏感区域的形状,比如,有凹口的角撑形状防止和病人中隔的接触。
该对管口20,22各具有连接角撑部件的第二侧壁28的第一部分30,与角撑部件上相应的出气开口相通。各管口20,22的第二部分32被构造在使用中和患者的鼻子14的鼻腔通道12密封啮合并提供鼻组件10和患者鼻腔通道12之间的密封。在本示范实施例中,管口20,22是鼻枕形式,其中第二部分32轮廓形成为一个部分密封在鼻孔的下方而另一部分在使用时进入患者鼻子的鼻腔通道(比如,锥形,圆锥体形,截头中空圆锥形等等)。然而,管口20,22可以为例如,鼻叉、鼻套管或鼻喷形状,并且可以以任何适合的方式和鼻腔通道密封接合。例如,管口20,22可以密封在鼻腔通道内,靠着鼻腔通道,环绕着鼻腔通道,或者其中几个方式的联合。管口20,22可以包括波纹形的或者柔性的部分,这样允许管口20,22相对于角撑部件18和中心导管34移动。管口20,22轮廓可以被加工以与病人鼻子14的内部轮廓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鼻组件使用患者定制的管口,其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角撑部件上。在一优选形式中,管口用可以充分弯曲的聚乙烯材料来构造,比如:硅树脂弹性体。通过首先现场或遥控扫描患者的鼻子,然后使用这些数据去生产接触面,比如:制模,独特的管口能够被制造以和各患者鼻子相匹配。可以使用不接触的方法或者接触的方法来进行扫描。不接触的方法,例如,照相,或是通过探针进行身体接触或是通过收集鼻孔内或想要接触的内表面的内部印模。一旦一对适合的管口被制出,他们被送给用户以配装给患者。预形成或定做的形状的优点是截面积可以最大以减小流阻。
此外,预形成形状的使用提高了舒适度,且可以使用增加硬度材料,比如半刚性塑料,以提高对变形的抵抗力,从而减小了病人鼻孔的管口变形。而且,由于它和角撑部件的连接,比如,角撑部件是柔软的和屈从的,刚性塑料可以使用以允许薄壁段和管口的柔性。
在本示范实施例中,中心导管34的上面部分46可以使用可变形的和可膨胀的材料与角撑部件18和管口或者鼻枕20,22模压为一个整体。中心导管34、鼻枕20,22和角撑部件18可以使用软的、柔性的皮肤相容材料构造,比如,硅树脂。中心导管34、鼻枕20,22和角撑部件18可以用,比如,现有技术已知的的注模法形成。
然而,中心导管34、鼻枕20,22和角撑部件18可以用任何适合的材料和任何适合的方法来加工。比如,中心导管34、角撑部件18和鼻枕20,22可以被单独加工并使用例如粘合剂、焊接和/或机械紧固件来永久的连接在一起。或者,中心导管34、角撑部件18和鼻枕20,22可以单独加工并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中心导管34上的下面部分48包括排气孔62和一对构造用来保持头带连接器25到中心管道34上的锥形或者有刺的突起64。排气孔62和上面部分46的开口60对齐。排气孔62从中心导管34向外轻微突起并且包括一系列开口66以清除CO2
如图89所示,头带连接器25为长带形形态,包括一对适于容纳下面部分48上相对应的突起64的一对开口68和适于承受排气孔62的中心开口70。特别是,开口68押在锥形或者有刺的突起64上以维持和定位头带连接器25到中间导管34上。
而且,头带连接器25在其自由端具有连接头带组件(没有显示)的连接结构72。头带组件可拆卸地与连接结构72连接以使得鼻组件10在患者脸上保持在期望的位置。例如,头带组件可以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相应连接结构72上的带。
如图91所示,连接结构72可以具有圆形边缘。而且,开口68,70可以具有任何适合的形状(比如,椭圆形,圆形,矩形等等)。例如,图91显示大致椭圆形开口68,70,图89显示大致圆形开口68和大致正方形的开口70。
头带连接器25用可变形的和弹性的材料来构造,这样它就能在至少一个弯曲面中变形,比如,在使用时围绕着患者的面部。例如,头带连接器25可以用聚丙烯或者任何其他适合的聚合物来构造。此外,头带连接器25可以用天然的或者合成的材料,或者材料的组合比如组合板。头带连接器25是可变形的,这样它就能够在鼻组件10装在病人头上时和病人的脸部轮廓相适配。而且,头带连接器25承担由头带组件施加的力,这样防止张力牵引,以及随后扭曲柔性中心导管16上。
然而,头带连接器25可以有适于连接到头带组件上的任一适合的结构。例如,头带连接器25可以具有在中心导管34上设置的突起64,且头带组件可以直接连接到突起64上。或者,头带连接器可以为构造用来连接头带组件上提供的相应锁夹的锁夹接收器组件的形式。锁夹接收器和锁夹由Moore等人的申请号为60/377,254、60/397,195和60/402,509美国临时申请公开,所有这些在本申请中作为参考。
中间导管34通过进口连接器40,42连接在该对进气导管36,38上。如图97所示,各进口连接器40,42包括分支成一对第二导管部件76的第一导管部件74。第一导管部件74包括被容纳在中心导管34在其相对末端部分52,54上提供的相应的凹槽56中的径向扩张的边缘78。这样,第一进口连接器40保持在中心导管34的一个末端部分52上,而第二进口连接器42保持在中心导管34的相对末端部分54上。
进气导管36,38各可以具有连接到相应进气连接器40,42上的第一端和连接到Y形进气连接器44上的第二端。如图96所示,进气导管36,38各具有第一、第二通道80,82。进口连接器40,42的该对第二导管部件76穿过进气导管36,38的第一端的第一和第二通道80,82,以把进气连接器40,42和相应的进气导管36,38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进气连接器40,42和进气导管36,38可以通过摩擦形式配合、机械紧固件、粘合剂、共模压、插入模压或者其他适合的方式保持。
如图96A所示,Y形连接器44包括和进气导管36之一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器84,和进气导管38的另一个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86,及连接到气压源以输送加压气体到鼻组件10的第三连接器88。第一和第二连接器84,86各包括穿过进气导管36,38的第一和第二通道80,82以把Y形连接器44和相应进气导管36,38相连接的一对导管部件90。第三连接器88可以包括一个旋转机械装置以允许Y形连接器44和连接在气压源上的输送导管间的相互运动。该Y形连接器44和进气导管36,38可以通过摩擦形式配合、机械紧固件、粘合剂、焊接、插入模压或者任何其他适合的方式保持。
如图98所示,中心导管34和进气导管36,38可以由6,044,844号美国专利所公开的耐压、抗压、或者抗扭曲管道形成。该专利的全文引用在此供参考。
加压气体通过Y形连接器44的连接器88,接着通过第一和第二进气导管36,38进入中心导管34的两个末端部分。空气通过中心导管34,进入角撑部件18和鼻枕20,22,并进入病人的鼻腔通道12。从病人鼻子排出的气体可以通过中心导管34中设置的排气孔62排出。
如图86和89所示,角撑部件18从中心导管34向外延伸以提提供额外的表面区域和基底区域。当加压后的空气进入中心导管34时,中心导管34和角撑部件18都膨胀,这就移动鼻枕20,22使其与病人的鼻腔通道12密封啮合。然而,中心导管34可以不与角撑部件18一起膨胀。那就是说,角撑部件18被构造为可扩张和收缩以改变中心导管34和鼻枕20,22间的距离。角撑部件18在鼻枕20,22靠近病人鼻腔通道12的第一位置(如图97A所示)和鼻枕20,22移动以与病人鼻腔通道12密封啮合的第二位置(如图97B所示)之间移动鼻枕20,22。特别是,角撑部件18在没有被气体加压时是不膨胀的或者通常是扁平的。然而,在没有膨胀时角撑部件18可以不具有通常的扁平结构。在没有膨胀的情况下,鼻枕20,22与病人的鼻腔通道12是有间隔的或者相互间有轻微的接触。当鼻组件10被气体加压时,角撑部件18被充气和移动鼻枕20,22进入病人的鼻腔通道12密封啮合以在鼻组件10和病人的鼻腔通道12之间形成密封。当气体压力增大时,通过角撑部件18加到鼻腔通道12下方的力就增加了。
角撑部件18为中心导管34提供额外的表面区域或基底区域,这随后就为鼻枕20,22提供了额外的压力,也就增加了鼻枕20,22的密封效率。就是说,角撑部件18被配置和定位用来强迫鼻枕20,22和病人的鼻子接触。加在病人鼻子上的力或者压力和中心导管34中的压力以及角撑部件18的额外表面区域是成比例的。这样,角撑部件18的的表面区域可以变化去改变施加在病人鼻子上的力或者压力。
角撑部件18减小得到的合适的密封需要的头带组件的张力。就是说,施加在病人鼻子上的压力被角撑部件18提供而不依靠来自头带组件的拉力。这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和密封特性。
因此,理想的是调整头带组件使得鼻枕20,22只是靠近或者非常轻微的与病人鼻子接触。使用这个方法,角撑部件18不被实质压缩。
角撑部件18可以包括其侧壁26,28之间的连接壁。该连接壁可以象弹簧结构一样以通过鼻枕20,22提供施加在病人脸上的分力。这个力可以通过调整连接壁的厚度来适应地改变。而且,连接壁的厚度可以结合角撑部件18提供的表面区域改变。
角撑部件18还在中心导管34和鼻枕20,22之间提供去耦连接,这就允许鼻组件10和用户面部之间的一些相对运动。结果,鼻枕20,22可以适应病人鼻特征形状的小变化而没有不适当的力,并且可以在使用中维持有效的密封时解决鼻组件10相对于病人鼻子的小的运动。
同样,角撑部件18不必是上面所讨论的单一的角撑结构,而是可以为其它的结构。例如,角撑部件18可以是成系列的两个或者多个角撑部件。
图98到106示出了以210表示的鼻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98到100所示,鼻组件210包括中心导管234,一对连接到中心导管234上的进气导管236,238(比如,通过粘合剂),相互连接进气导管236,238的进口连接器244。进口连接器244被构造连接到与气压源相连接的导管上。进口连接器244可以为轴向可旋转的以通过减小导管的扭曲增大稳定性。
角撑部件218包括形成他们之间的空间的第一和第二侧壁226,228。第一侧壁226包括和中心导管234上的开口相通的进气开口。第二侧壁228具有一对出气开口。在该示范实施例中,角撑部件18通常为领结状。然而,角撑部件18可以为其他适合的形状。
呈鼻枕形式的一对管口220,222被提供。各鼻枕220,222具有连接到与角撑部件218的各出气开口相通的角撑部件218的第二侧壁228的第一部分230。各鼻枕220,222的第二部分232被构造在使用中和病人鼻子14的鼻腔通道12密封啮合并提供鼻组件210和病人鼻腔通道12之间的密封。
在该示范实施例中,中心导管234、进气导管236,238、角撑部件218、鼻枕220,222用柔性材料,比如硅树脂来构造,并且使用粘合剂相互连接。然而,中心导管234,进气导管236,238,角撑部件218,鼻枕220,222可以单独模压,或用任意其它适合的原料通过任意适合的方法来形成。
中心导管234包括轻微向外突出的排气孔262(图100和101)以清除CO2。此外,头带连接器225为一对夹子272的形态,连接在导管234,236,238上(比如,通过粘合剂)以连接到头带组件206。头带组件206包括通过挂钩和环状紧固件可移动地连接到相应的夹子272上的带207。如图101和102所示,带207越过病人的耳朵并结合位于病人头部上部的头布208以托住病人的头部枕骨部分。然而,头带组件206可以有其他任意适合的结构以保持鼻组件210在病人头上。
图103至106显示了鼻组件210和病人鼻子14的鼻腔通道12的外边缘相啮合。和上面讨论过的鼻组件10相似,当空气进入中心导管234时,中心导管234和角撑部件218膨胀,这就移动鼻枕220,222进入病人的鼻腔通道23内部密封啮合。然而,中心导管234可以不随着角撑部件218膨胀。就是说,角撑部件218在鼻枕220,222靠近病人的鼻腔通道12的第一位置和鼻枕220,222进入病人的鼻腔通道12密封啮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鼻枕220,222。
在鼻组件10,210的实施例中,进气导管36,38,236,238从鼻枕20,22,220,222向下延伸离开病人的头部。然而,如图107所示,显示为310的鼻组件,可以为一个越过头部的类型组件,在其中进气导管336从鼻枕320,322向上延伸越过病人的头部上方。
图107—1示出了一个和图107所示相像的实施例,但是,它包括可调整的前额支架411。前额支架411包括提供给管状支架415的第一部件413。第一部件413和管状支架415之间的连接允许前额支架411的第二部件417相对于病人头部调整以获得尽可能好的配合。第二部件417包括桥419以支撑一个或者多个前额缓冲垫或衬垫421,如同在6,119,693号美国专利和10/655,595号美国专利申请中讨论的那样(每一个在这里引为参考),和可释放的连接在头带的带425上的头带连接器部件423。头带连接器部件可以为6,374,826号美国专利,其在此引用作为参考,或者60/467,570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其在此引用作为参考中所示的形式。桥419可以包括构造为在空气传送管被引导越过病人头部时适应、引导和/或夹持空气传送管的上部的中间部分。第一部件413可以通过相对于支架415的弯曲,伸缩,和转动来调整。例如,支架415可以包括被引入第一部件413上小孔的枢销429。支架415和第一部件413可以包括多个锁定部件(例如,突起和凹槽)以允许将前额支架411锁在多个(例如3—5,优选是4)预定的位置。
图107—2示出了类似于在6,532,961号美国专利中揭示的进行操作的可调整前额支架的另一个实施例。该专利在这里引用作为参考。
图107A到107C示出了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可选实施例。图107A是面罩组件650的透视图,而107B是图107A所示面罩组件的一个侧视图。面罩组件650包括头带组件652和鼻缓冲垫组件654。头带组件包括冠带654和枕骨带656。
柔性管658包括可以包括旋转连接器的第一端660。柔性管658提供压缩气体的合适的来源。该管包括提供给缓冲垫组件654的第二端662。管658被一个支撑框架664所支撑。支撑框架包括支撑缓冲垫组件654的缓冲垫668的下面部分666。支撑框架还包括一个中间部分670和上面部分672。上面部分672可以包括被间隔分开的柔性臂。柔性臂可以弹性变形以允许柔性管在两个臂之间插入和移出。支撑框架664可以包括在使用中配置靠在病人前额的侧面支撑臂674。各侧面支撑臂674包括为相应的冠带654和枕骨带656分别提供连接点第一和第二连接器槽676,678。
图107B是面罩组件的侧面视图。图107C是在图107A和图107B中所示组件650的放大侧面视图的部分。支撑部件664的下面部分666适于支撑那里所示的缓冲垫668。缓冲垫668包括和充气室682合成整体的一对管口680(示出了一个)。
图107D和107E示出了当前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面罩组件690具有包括一个枕骨带694、冠带696、以及各从头带696和枕骨带694之间的连接伸出并且沿着用户面部耳朵向前延伸的下垂臂带698的头带组件692。头带696的上面部分可以包括一个合适的连接器700例如图107A所示的柔性臂。可选择的是,连接器700可以为维可牢尼龙搭扣环形态以帮助固定管702。管702包括具有连接到合适的加压空气源的旋转接头的第一端704。管702被安排在前额的上面并且一般和病人的鼻子有间隔的排成一行。支撑框架708包括一个维持支撑管702在满意位置上的上面部分710。上面部分710可以具有柔性臂,如同像图107A所示的上面部分672。
支撑框架708可以具有一对侧臂714,在侧面视图107E中有很好的显示。各侧面支撑臂714都具有适于容纳下垂臂带698的一端的一个连接器槽715。
图107F示出了面具组件720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它具有一个形状一般和字母X相一致的包括一个第一交叉皮带724和第二交叉皮带726的头带组件722。第一交叉皮带724和第二交叉皮带726在一个交叉点或者连接点相汇合。第二交叉皮带726的前端由一个具有维可牢尼龙搭扣环形态的连接器元件730提供。连接器元件730适于支撑或者保持具有连接在相对较大内径管732上面的第一端和适合相对较小内径管734的第二端的一个过度管段。支撑框架736用来维持管734和缓冲垫738在图107所示位置。
图107G示出了当前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个面罩组件750,面罩组件750包括一个具有后带754和前额皮带756的头带组件752。悬挂臂皮带758从后带754和前额皮带756的连接点开始延伸。一个或者多个皮带可能具有一个轭状物状物用来帮助加强或者保持该皮带相对其他皮带的位置。如图107G所示,面罩组件750包括一个具有旋转连接器的第一端762,该旋转连接器可以用来连接到空气输送管764,而空气输送管764又提供给一个加压空气源。
如图107H所示,各皮带758包括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766,它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弹性伸缩以插入和移出连接部件766以在框架768上形成一个适合的凹槽的臂767。框架768具有一个容纳和/连接管760的连接部件770。如图107H所示,只有其中一个管口772上的一部分是可见的。
图107I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面罩组件780包括一个具有后带784和前额皮带786的头带组件782。一个管788和连接器790连接而后者又接着和一个或者多个软的柔性的管792连接,而792又和在病人头上两侧的后带784相连接。头带组件782可以包括定位在用户耳朵前面沿着病人面颊的悬挂臂皮带783。每一个管792都适于连接到悬挂臂皮带783上。各管792都适合和一个缓冲垫组件相连。
图107I示出的仍然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面罩组件800包括只有一部分在图中显示的一个头带组件,头带组件包括一个悬挂皮带802,它支撑连接到缓冲垫组件812上的侧面支撑臂804。各悬挂臂皮带802可以为一个第一端和空气输送管808相连,第二端和连接缓冲垫组件812的管810相连的U形互换装置。
图107K和107L示范仍然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07K所示,一个缓冲垫组件包括一个框架820,一个加压通气室或者风箱室824和一对安装在加压通气室824上的管口826。缓冲垫组件可以被一个或者多个侧面支撑臂822所支撑,如图107K所示。可以选择的是,缓冲垫组件可以被一个如图107A所示的支撑框架所支撑。如图107K所示,管口826具有一个相对低的姿态因为它和病人的鼻腔通道相啮合。然而,如图107L所示,管口826由于它的弹性可以从图107k中所示的较低姿态的位置延伸到图107L中所示的较高姿态的位置。
图107M至107Q示出了适用于当前方面的各种管口832,834,836,840和844的横截面。如图1070所示,该管口可以包括当管口的中间部分839被鼻腔通道容纳时位于鼻腔通道边缘的壁架838。如图107P所示,管口840包括一个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在鼻腔通道中间摩擦机会的优点的向外的切口842。如图107Q所示,管口844可能包括一个突起846使得空气通路从鼻腔通道壁倾斜。图107R示出了突起846位置的透视图。
第七示范实施例
图108至113示出了当前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08所示,面罩组件660包括头带602和缓冲垫组件604,它们中的每一个相应的和图60,61中示出的头带和缓冲垫组件极大的相似。头带602设计用来抓住患者头部的顶端。通过位于病人头部相反方向的拉环来实现对皮带拉力的调整。滑轮方向和管口组件施加给病人的力不在一条直线上。轭状物为侧面提供稳定性。轭状物至少保持为头带基础形状的一部分以方便头带的插入。头带在面部前方不需要具有可调性。因为对头带组件的所有调节可以从病人头部后方或者上方来的实现。
在图108的实施例中,缓冲垫组件604的一端具有一个插销622,另一断具有一个旋转肘612。根据用户的偏爱,比如,患者特有的睡觉姿势,旋转肘612和插销622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换。一个空气输送管606连接在旋转肘612上。空气输送管606可以包括一个旋转接头607和一个同样包括一个旋转接头的端609。端609为加压空气的来源端。
如图108所示,肘612从缓冲垫组件604转过大约120度角度。这帮助将管维持在视野范围之外、压力向下减到最小以及保持管的弯曲点尽可能的接近面部。然而,肘可以为一个典型的90度弯曲,比如图109和110所示。
图109是如108所示的面罩组件600的透视示意图,但是只有头带组件602的轭状物608被显示而没有皮带。如同第五实施例,轭状物608可以具有一个轭状环610。如图109所示,缓冲垫组件可以相对头带旋转调整到一个病人最适合的位置。在图109中,头带上的轭状物608上的环610具有一个定位标记611a,缓冲垫具有许多可以用来选择与定位标记611a排成直线的许多定位标记611b。
图110是缓冲垫组件604中一部分的一个横截面视图。特别是,缓冲垫组件604包括一个支撑缓冲垫617的框架616。框架616包括提供给框架616两端和/或缓冲垫617的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618。各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618具有密封圈614。密封圈和插销都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618相连的或是设置在第一连接器上的第二连接器的范例。见图110,面罩组件的左手侧具有插销622同时右手侧具有旋转肘612,也可以是图108和109所示的那种颠倒过来的设置。
图110示出的减震器617具有许多设计用来减小噪音的排气孔619。图110—1和110—2示出的是排气孔的两种可能具有的外形的横截面。在图110—2中,端617a通过排气孔的孔将任何可能产生噪音的物质(比如,一个模型缝)排出空气主通道。不同的表述是,模型缝被从一个它可能产生噪音的位置移动到一个产生噪音的可能性较小的位置。
图110A是一个展示密封圈614,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618和插销622相互作用的部分横截面示意图。特别是,密封圈614可以由相对应的第一和第二突起624,626提供。为了密封或制动的目的,第一突起624可能和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618提供的凹槽618a相互作用。为了密封或制动的目的,第一突起626可能和插销622提供的凹槽628相互作用。如图110A所示,密封圈614包括一个凹槽630以容纳轭状物608上的环610中相应的一个。
图110B是图110A中面罩组件600右手侧的局部放大视图。旋转肘612的第一端612a插入并容纳在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618中。第一端612a包括一个扩大的头部件以防止旋转肘612从组件中不经意的移出。第一端612a至少包括一个开槽613以允许扩大的头部件在插入时通过有弹性的弯曲来减小直径。更合适的是,那里具有很多这样的开槽,比如,四个开槽。密封圈614具有第一和第二突起624,626,如同上面所述。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突起626可以通过摩擦力和旋转肘612的外圆周相互总用以提供密封。而且,旋转肘612可以具有凹槽或者其它结构来容纳第二突起626。
图110B示意性的演示了旋转肘612和具有一个旋转堵塞631的密封圈614。例如,旋转堵塞631可以为轭状物608的一部分的形态。
可选则的或者另外,如图111所示,旋转肘612可以具有包括突起634的环633。密封圈614可以被改变成具有旋转堵塞632。与此一致的是,突起634可以沿着旋转肘612转动直到突起634临近靠着旋转堵塞632。因此,空气输送管606的运动可以被限制在提前预定的范围内,比如220度到300度,更好的是250度到270度,这样减小或者避免了空气输送管606和病人之间的不希望的接触。
图112是框架,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618,轭状物608,密封圈614和插销622装配的部分横截面视图。图112表明插销622被插在缓冲垫组件604的右手侧,如图108所示。
图11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例,在那里插销和密封圈被作为一个整体部件来构造。如图113所示,密封圈636包括一个很好的跟随轭状物608轮廓的边缘部件638。这在图110中的横截面视图中有很好的演示,在其中密封圈614和轭状物608相互紧密毗邻。
第七具体实施例为空气输送管606和旋转肘612提供更好的分离从缓冲组件604。另外,这个实施例提供一个可选的管路线,它可以是缓冲起组件的或上侧或下侧或右手侧或左手侧。这样,这个实施例是较少引人注目和明显较轻的一例。和前面的实施例相比,它具有较少的部件,可以更容易的生产、组装和清洗。
旋转肘612具有一个快速释放机械装置(没有示出)。旋转肘612,如图110B所示,能够安装和嵌入面罩框架616。这种结构允许在限制的角度内,在框架616里面自由的旋转,这样确保管不会位于一个对头和鼻枕不舒适的位置。
密封圈614被这样构造以便它能和旋转肘612的外形相协调。另外,密封圈614被连接到设置在轭状物608上的环610。例如,图110B中的旋转阻塞631可以构造为环610的一部分,位于框架616两侧的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618可以相对密封圈614旋转,从而相应的定位缓冲组件604。密封圈614更好的以最小的摩擦力密封旋转肘612。密封圈614足够长以便病人尤其是手的灵活性减弱的病人掌握
插销622可以被压缩以适应进入密封圈614。插销622也可以被设计用来压缩以适应进入框架。插销622可以用硬的聚合物来制造,比如,聚丙烯。凹槽(没有显示)被提供以用来移动插销622。插销在空气输送管的对立面密封框架和面罩组件。插销622足够长以便病人尤其是手的灵活性减弱的病人掌握。
空气输送管606可以被永久连接在在旋转肘612的一端。然而,一个推动摩擦连接也是适合的。空气输送管606可以为200毫米到400毫米长,更适合的是250毫米到300毫米,或者是不干扰病人面部的任何长度。
如图110B和111所示,相应的,轭状物608和密封圈614可以具有限制旋转肘612相对与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618的成角度或旋转运动的结构。而且,头带和/或轭状物可以提供空气输送管保持力的作用以控制空气输送管的位置。例如,简单的维可牢尼龙皮带可以用来沿着头带的某些部件去拟制空气输送管的运动。
在图108A和108B所示的另一个例子中,空气输送管护圈900包括被连接或连接到头带的一个皮带上的第一部件902。例如,第一部件902可以为连接到图108所示的头带皮带部件904上的环状形态。
可以通过在将皮带穿过头带扣906之前将皮带穿过第一部件902来实现连接。空气输送管护圈900包括和第一连接部件902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908。第二连接器连接部件908可以用有弹性的塑料来制造并且为图108A所示的形状,具有一个被第二部件908的的两端912所确定的间隙910。间隙690的尺寸比空气输送管606的直径要小以便可靠的容纳空气输送管606。可选则的是,第二连接器连接部件908可以为端912上具有配套的吊钩和环的一个维可牢尼龙环。如图108A和108B所示,第二部件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开槽914以容纳空气输送导管606上的肋916从而阻止空气输送导管606的轴向滑动。使用这种安排,空气输送导管606就可靠的被固定在病人头上的某个位置。
图108C为空气输送管护圈900的平面图,其中有相关部分的参考系数。在图108C中,示出了空气输送管护圈900的可仿效的尺寸。要注意的是这些尺寸久久只是举例,标注在那里的尺寸可以变化正负百分之20。
前后讨论的鼻组件10,210,310,410,510,600有七个优点。例如,鼻组件10,210,310,410,510是不突出的因为它们小的总尺寸和重量。鼻组件10,210,310,410,510,600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舒适度因为最小的力施加到病人的鼻子上—并且和病人鼻梁的接触可以排除。鼻组件10,210,310,410,510,600是容易使用的、包括了最少的部分的和容易调整的,比如,进气导管很容易在病人头部上方向上延伸或者在病人下颚下面向下延伸。不需要改变头带设置,气压源就能够很容易的与连接器连接和从连接器拆卸。此外,鼻组件10,210,310,410,510,600允许较大的管口运动范围以适合广大范围的患者。就是说,通过相对头带组件转动框架,管口可以根据病人的面部转动。而且,皮带拉力不需要因为和面部的接触面积少而加大。头带提供稳定性,比如,轭状物帮助保持面罩部件在病人面部的位置。头带的可调整性被设计,这样拉紧皮带需要的力不会施加到病人面部,比如,皮带可以在头部相反的方向拉动以相互平衡。可以相对容易的性能与舒适之间找到平衡。另外,重量、噪音水平和面罩组件的部件数目都减小了。
一个包括附图和对本发明首选实施例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的目录包括在美国第60/529696号临时申请中,申请日2003年九月十六号,被授权在这里合并。就标注图或者目录中包括的尺寸来说,这些尺寸久久只是举例,可以在不离开所述范围内更改。
图11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在这个实施例中,缓冲垫组件和图108至109中所示的相似,旋转肘612如同在图108,110B和111中所述一样。轭状物608包括想要和接近或者为凹槽630形态的加宽部件630a相啮合的一个加宽部件608a。另外,轭状物608包括想要容纳密封圈614的耳朵638的一个凹槽608b。此外,轭状物608和头带可以作为一个部件来构成。如同图115中可见的那样,轭状物608和密封圈614可以相对于对方嵌入式安装,例如,通过臂621。通过这个结构,轭状物和密封圈可以避免各自相对于对方的转动。图115还示出了轭状物的弯曲点p的位置,它允许同病人有一个很好的配合。
图116到图126示出了图114和115中所示实施例的详细视图。该排列的另一个方面是轭状物608的环610相对于轭状物608的主体609有角度的偏移。比较图116和图110,举例来说,图116中的主体609是扭曲的。例如,图116中的前侧609a和图116中的后侧609b相比位置侧面向外。这个结构帮助把轭状物608的底部向病人的面部偏移,以便轭状物能够更接近的跟随病人的面部轮廓。
图127到图130示出了当前发明的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这个实施例和图114到126所示的相类似。然而,有两个主要的不同,第一,轭状物612在密封圈614内能够自由转动360度。如同局部分解视图128所示,和图114所示相比,密封圈614不包括旋转堵塞632,轭状物612不包括突起634。
第二,如图129所示,密封圈614包括一个可选择的可拆卸和可插入的封闭盖614。换句话说,图119中的插销622由两部分组成而不是一部分。封闭盖614可以包括排气孔,而不是由缓冲垫提供的排气孔来补充。图130输出了封闭盖614的局部分解视图。因为位于管口组件两个侧面的密封圈614是相同的,如果病人选择肘612的路线在左侧或者右侧。封闭盖614a和肘612可以移动和交换的。此外,考虑到病人的灵活性,肘612可以是可拆卸地。
图131到133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肘612。和图114中所示的肘612相比,图131到133中的肘612包括一个或者更可能是一对钥匙形状的小孔613。肘可以用聚丙烯来制造,比如,“Borealis”或者聚酯。该小孔的形状允许当肘位于合适的位置和移动时具有提高了的保持力和移动力。
而且,管口组件和与其结合的缓冲垫可以被一个护鼻面罩和护鼻缓冲垫所替代。见图134和135,图134示出了一个具有相对的小孔或者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比如管状延伸)的框架的排列,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如同上面所述的密封圈。密封圈500适于使用一个分散的或者整体的插销去关闭一个孔或者框架的第一连接器,而另一个密封圈适于同其他框架孔/第一连接器相连接以容纳旋转肘。当然,肘和插销的位置可以根据病人的喜爱互相交换。在图135中,肘位于面罩框架的前面,如同ReMed’s VISTA面罩,两个孔/第一连接器连接部件都被密封圈塞紧。当然,在各实施例中,框架,肘,和/或密封圈可以具有适当的排气孔去清除从呼吸室来的气体。
令人高兴的是,当前这个发明的各方面都已经被完全和有效的完成了。前述的特定实施例是提供用来举例说明当前这个发明的结构和功能原理的,而不是想要限制这个发明。相反的是,当前这个发明包含所有在所详细描述的精神和范围内的修改,改进和置换。

Claims (45)

1、一种衬垫,具有:
限定侧壁和中心壁的共有基座,以及
设置在所述中心壁上的一对管口,所述管口和所述共有基座形成为单个硅树脂件;
各管口具有形式为杆的第一部和由所述杆支撑的形式为头的第二部,所述杆设置在所述中心壁上并且与所述中心壁的相应的出口开口连通,所述头的形式基本为截头中空圆椎体,所述截头中空圆椎体具有相对窄的尖端部以进入患者鼻部的鼻腔通道内以及相对宽的部分以在使用时密封地接合鼻孔口的边缘周围的区域;
各个所述杆相对于所述头的相对宽的部分具有减小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中心壁的壁部平滑地转变为形成所述杆的壁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进一步包括包含多个用于清除CO2的孔的排气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各个所述杆具有在所述中心壁与所述头之间延伸的沙漏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基座侧壁包括在使用时接触用户上唇的下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下表面包括略凹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衬垫关于横向经过所述管口的开口的轴线不对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中心壁包括成角度等分的形状,使得在所述管口之间的翼角从70-155°变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翼角从大约135-155°变化。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翼角从大约70-90°变化。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衬垫,其中各管口的开口的形式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椭圆比率为大约0.7。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衬垫,其中各个头具有纵轴,并且所述纵轴从所述一对头会聚以限定大约35°的夹角。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各个头限定了由边界界定的密封区域,所述边界从所述头的基座的内侧向所述头的外侧延伸,所述边界在所述外侧上延伸至所述头的大约一半高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衬垫,其中各管口的所述头的高度大约为9mm。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杆被配置为用作紧靠所述患者鼻孔的弹性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衬垫,其中在使用时,所述弹性结构在导入加压气体前被预加载以便为用户提供密封力。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在使用时所述管口的位置靠近或仅仅轻微接触用户的鼻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杆和头的侧壁是凹的。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基座的前壁被配置为接触用户鼻部的紧邻下侧,由此在使用时的最终力的方向为沿着从所述紧邻下侧到用户头部的后部且在所述用户的眼部和耳部之间延伸的线的方向。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中心壁的轮廓适应于患者的隔膜。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基座包括视觉指示器,所述视觉指示器可以选择性地匹配邻近所述视觉指示器设置的参考指示器。
23、一种衬垫,具有:
限定侧壁和中心壁的共有基座,以及
设置在所述中心壁上的一对管口;
各管口具有形式为中空杆的第一部,所述第一部具有从所述中心壁延伸的第一端和支撑第二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部的形式为具有近似于截头圆锥体形状的中空结构的头部,由此在使用时加压气体可从所述中心壁内侧经过所述杆并且到达所述头部中的开口以便输送到患者的鼻孔口;
各个杆只具有单个凹壁,所述凹壁在横截面中从所述中心壁向所述头部延伸。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壁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连续凹入。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进一步包括包含多个用于清除CO2的孔的排气口。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一对管口包括单件硅树脂弹性体。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在使用时接触用户上唇的下表面。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下表面包括略凹的形状。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衬垫关于横向经过所述管口的开口的轴线不对称。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中心壁具有成角度等分的形状,使得在所述管口之间的翼角从70-155°变化。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翼角从大约135-155°变化。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翼角从大约70-90°变化。
33、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各个头部的开口的形式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形。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椭圆比率为大约0.7。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衬垫,其中各个管口具有纵轴,并且所述纵轴从所述一对管口会聚以限定大约35°的夹角。
3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杆的横截面面积比所述头部的小。
3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头部具有在使用时密封所述鼻孔下侧的一部分和进入所述用户鼻腔通道内的另一部分。
3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杆被配置为用作弹性结构。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衬垫,其中在使用时,所述弹性结构在导入加压气体前被预加载以便为用户提供密封力。
4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基座的前壁被配置为接触用户鼻部的紧邻下侧,由此在使用时的最终力的方向为沿着从所述紧邻下侧到用户头部的后部且在所述用户的眼部和耳部之间延伸的线的方向。
4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管口的位置靠近或仅仅轻微接触用户的鼻部。
42、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各个头包括由边界限定的密封区域,所述边界跨越所述头沿对角延伸。
43、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头部的所述侧壁略凹。
4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基座的轮廓适应于患者的隔膜。
4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衬垫,其中所述基座包括视觉指示器。
CN200910126046.7A 2003-02-21 2004-02-20 鼻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69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4846503P 2003-02-21 2003-02-21
US60/448,465 2003-02-21
US48287203P 2003-06-27 2003-06-27
US60/482,872 2003-06-27
US48881003P 2003-07-22 2003-07-22
US60/488,810 2003-07-22
US49411903P 2003-08-12 2003-08-12
US60/494,119 2003-08-12
US52969603P 2003-12-16 2003-12-16
US60/529,696 2003-12-16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48113A Division CN100479879C (zh) 2003-02-21 2004-02-20 鼻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6926A true CN101496926A (zh) 2009-08-05
CN101496926B CN101496926B (zh) 2015-01-21

Family

ID=3660596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481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9879C (zh) 2003-02-21 2004-02-20 鼻组件
CN20091000523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8222B (zh) 2003-02-21 2004-02-20 鼻组件
CN20091012604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6926B (zh) 2003-02-21 2004-02-20 鼻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481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9879C (zh) 2003-02-21 2004-02-20 鼻组件
CN20091000523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8222B (zh) 2003-02-21 2004-02-20 鼻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0479879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0151A (zh) * 2011-11-15 2014-07-1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患者界面装置
CN109621142A (zh) * 2013-01-16 2019-04-16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患者接口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14106A (zh) * 2016-12-23 2019-08-0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防屈曲结构的衬垫
CN110152153A (zh) * 2014-07-16 2019-08-23 人类设计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与通气和正空气压系统一起使用的面部接口和头套系统
CN113952572A (zh) * 2013-11-15 2022-01-21 瑞思迈私人有限公司 患者接口与用于制造它的方法
WO2022073463A1 (zh) * 2020-10-08 2022-04-14 中创富国(北京)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简洁美观的呼吸系统防护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88033B2 (en) 2003-06-18 2009-09-15 Breath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improving ventilation in a lung area
EP3936180B1 (en) 2004-04-02 2023-11-29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Breath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EP2023987B1 (en) 2006-05-18 2016-11-09 Breathe Technologies, Inc. Tracheotomy device
EP3053621B1 (en) 2006-07-28 2019-10-16 ResMed Pty Ltd Patient interface for delivery of respiratory therapy
JP5911189B2 (ja) 2006-12-15 2016-04-27 レスメド・リミテッドResMed Limited 呼吸療法の実施
CN103418070B (zh) 2006-12-15 2017-03-01 瑞思迈有限公司 呼吸治疗的传送系统
WO2008144589A1 (en) 2007-05-18 2008-11-27 Breath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ensing respiration and providing ventilation therapy
CN101455871B (zh) * 2007-07-30 2016-01-27 瑞思迈有限公司 患者接口
NZ582559A (en) 2007-07-30 2011-04-29 Resmed Ltd Breathable gas patient interface interlocking nasal prongs and frame unit
US20090032018A1 (en) * 2007-08-03 2009-02-05 Eaton Jason P System Adapted to Provide a Flow of Gas to an Airway of a Patient
NZ602818A (en) * 2008-01-31 2014-01-31 Resmed Ltd Respiratory apparatus
US11660413B2 (en) 2008-07-18 2023-05-30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Breath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EP2344224A2 (en) * 2008-08-25 2011-07-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spiratory patient interfaces
US9216265B2 (en) 2008-12-30 2015-12-2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ystem and respiration appliance for supporting the airway of a subject
US9216266B2 (en) 2008-12-30 2015-12-2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ystem and respiration appliance for supporting the airway of a subject
WO2010115170A2 (en) * 2009-04-02 2010-10-07 Breath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non-invasive open ventilation for treating airway obstructions
CN111973854B (zh) * 2009-05-12 2024-02-13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病人接口及其多个方面
JP6023711B2 (ja) * 2010-08-30 2016-11-09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二重y支持構造を有するフレーム組立体を備える患者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EP4070841A1 (en) 2010-10-08 2022-10-12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Breath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WO2012061714A1 (en) * 2010-11-04 2012-05-10 Gusky Michael H Breathing apparatus
CN102462882B (zh) * 2010-11-05 2013-06-26 新广业股份有限公司 鼻塞式呼吸器
CN109701135A (zh) * 2013-03-15 2019-05-03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鼻套管组件和相关部件
JP6363694B2 (ja) 2013-03-27 2018-07-25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鼻プロング及びそれを含む患者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
AU2014263285C1 (en) 2013-05-07 2019-10-10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Patient interface and headgear for a respiratory apparatus
SG11201608616VA (en) * 2014-06-17 2017-01-27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td Patient interfaces
CA2955020C (en) * 2014-07-16 2019-03-05 Human Design Medical, Llc Adjustabl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or ventilation system
JP6720186B2 (ja) * 2014-12-30 2020-07-08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患者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デバイス
JP6990808B2 (ja) * 2016-03-15 2022-01-12 フィッシャー アンド ペイケル ヘルスケア リミテッド 呼吸マスクシステム
US10792449B2 (en) 2017-10-03 2020-10-06 Breathe Technologies, Inc. Patient interface with integrated jet pump
CN107551381A (zh) * 2017-10-16 2018-01-09 李莉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反向膨胀式鼻腔导管固定装置
EP3765133B1 (en) 2018-03-16 2023-01-04 Teleflex Medical Incorporated Endotracheal tube holder device
CN108939242B (zh) * 2018-04-17 2020-12-01 宁波贝斯美德医用器械有限公司 具有滑轨机构的鼻导管
CN109908444A (zh) * 2019-04-23 2019-06-21 大连逸壕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鼻中隔偏曲通气撑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2832A (en) * 1987-07-30 1988-11-08 Puritan-Bennett Corporation Nasal puff with adjustable sealing means
WO2000013751A1 (en) * 1998-09-03 2000-03-16 Elliott Donald P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gas to a patient
US6431172B1 (en) * 2000-10-20 2002-08-13 Mallinckrodt Inc. Nasal cannula with inflatable plenum chamber
US6478026B1 (en) * 1999-03-13 2002-11-12 Thomas J. Wood Nasal ventilation interfa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5105A (en) * 1988-10-28 1990-04-10 Lee Tien Chu Miniature respiratory apparatus
US6119694A (en) * 1997-07-24 2000-09-19 Respironics Georgia, Inc. Nasal mask and headgea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2832A (en) * 1987-07-30 1988-11-08 Puritan-Bennett Corporation Nasal puff with adjustable sealing means
WO2000013751A1 (en) * 1998-09-03 2000-03-16 Elliott Donald P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gas to a patient
US6478026B1 (en) * 1999-03-13 2002-11-12 Thomas J. Wood Nasal ventilation interface
US6431172B1 (en) * 2000-10-20 2002-08-13 Mallinckrodt Inc. Nasal cannula with inflatable plenum chamber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0151A (zh) * 2011-11-15 2014-07-1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倾斜角度调节机构的患者界面装置
US9901696B2 (en) 2011-11-15 2018-02-27 Koninklijke Philps N.V. Patient interface device with tilt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CN109621142A (zh) * 2013-01-16 2019-04-16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患者接口及其制作方法
CN109621142B (zh) * 2013-01-16 2021-10-29 瑞思迈私人有限公司 患者接口及其制作方法
US11612711B2 (en) 2013-01-16 2023-03-28 ResMed Pty Ltd Patient interface
US11931513B2 (en) 2013-01-16 2024-03-19 ResMed Pty Ltd Patient interface
CN113952572A (zh) * 2013-11-15 2022-01-21 瑞思迈私人有限公司 患者接口与用于制造它的方法
CN113952572B (zh) * 2013-11-15 2024-01-23 瑞思迈私人有限公司 患者接口与用于制造它的方法
CN110152153A (zh) * 2014-07-16 2019-08-23 人类设计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与通气和正空气压系统一起使用的面部接口和头套系统
CN110114106A (zh) * 2016-12-23 2019-08-0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防屈曲结构的衬垫
WO2022073463A1 (zh) * 2020-10-08 2022-04-14 中创富国(北京)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简洁美观的呼吸系统防护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6926B (zh) 2015-01-21
CN101468222B (zh) 2016-04-20
CN1750854A (zh) 2006-03-22
CN100479879C (zh) 2009-04-22
CN101468222A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9879C (zh) 鼻组件
US11400246B2 (en) Positive-air-pressure machine conduit
US20200238037A1 (en) Nasal interfaces for respiratory therapy
US6684883B1 (en) Nasal cannula headband apparatus
AU2011200996B2 (en) Nasal Assembly
CN102753230A (zh) 患者接口及面罩
CN105431189A (zh) 用于呼吸装置的病人接口和头帽
CN101495170A (zh) 呼吸治疗的传送系统
CN102698349A (zh) 呼吸疗法的输送器
CN101687085A (zh) 呼吸治疗的传送系统
CN106714887A (zh) 用于与通气和空气正压系统一起使用的面部接口和头套系统
AU2005232337B2 (en) Positive-air-pressure machine conduit
WO2024055064A1 (en) A face mask with a tensioner system, and methods and systems of using the same
WO2022192935A1 (en) Nasal cpap mask and system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Applicant after: RESMED Ltd.

Address before: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Applicant before: RESMED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RAYSMEDD CO., LTD. TO: RESMED LIMITE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Patentee after: RESMED Ltd.

Address before: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Patentee before: RESMED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