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0751A - 记录介质、用于在/从该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数据的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用于在/从该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数据的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0751A
CN101490751A CNA200780026252XA CN200780026252A CN101490751A CN 101490751 A CN101490751 A CN 101490751A CN A200780026252X A CNA200780026252X A CN A200780026252XA CN 200780026252 A CN200780026252 A CN 200780026252A CN 101490751 A CN101490751 A CN 101490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recording lay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62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0751B (zh
Inventor
朴灿皓
权赫镇
金城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1168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80047010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07/00336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07898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490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0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0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07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9Zoned data area, e.g. having different data structures or formats for the user data within data layer, Zone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ZCLV], Zone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ZCAV], carriers with RAM and ROM area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物理结构、用于使用该物理结构在/从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的装置及其方法,从而可以提供适合于诸如BD等的记录介质的物理结构。本发明包括多个记录层。各个记录层包括未设置于物理上相同位置的功率测试区和未设置于物理上相同位置的管理区,其中,具有连续分配的功率测试区域和管理区的层包括分配至功率测试区域的测试区缓冲区。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用于在/从该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数据的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用于在/从该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数据的装置以及其方法,更确切地说,涉及物理结构、用于在/从使用该物理结构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的装置以及其方法。虽然本发明适合于广泛的应用范围,但其尤其适合于制造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能够在其上记录大量数据的盘已经被广泛用作记录介质。更确切地说,新的高密记录介质,例如,能够记录和存储大量高清视频数据和高音质音频数据的蓝光盘(下文缩写为BD)最近已经被开发。
根据下一代记录介质技术的BD是下一代光记录解决方案,其具有全面超越传统DVD的记录性能。因此,用于BD和其他数字设备的全球标准正在被制定。
然而,由于用于BD的更优物理结构尚未提出,所以全面(full-scale)基于BD的记录/再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存在许多局限性。
发明内容
相应的,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用于在/从该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数据的装置及其方法,它们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局限性和劣势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物理结构、用于在/从使用该物理结构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的装置及其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提供适合于诸如BD等记录介质的物理结构。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部分地在以下的说明书中阐明,并且部分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研究了以下内容之后将变得明显或者可以从实施本发明中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及其他优点可以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所附的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达到。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和其他优势,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此处所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包括多个记录层,每个记录层包括未设置在物理上相同位置的功率测试区域以及未设置在物理上相同位置的管理区,其中,具有连续分配的功率测试区域和管理区的层包括分配给该功率测试区域的测试区缓冲区。
优选地,该记录介质的多个记录层中的每一个还包括未记录在物理上相同位置的INFO区域。
更优选地,将INFO区域分配至该记录介质的内部区域和该记录介质的外部区域中的至少之一。
在这种情形下,在分配至内部区域的INFO区域中,将第n记录层和第(n+1)记录层的INFO区域设置到物理上的相同位置,将第(n+2)记录层和第(n+3)记录层的INFO区域设置到物理上的相同位置,并且不将第n记录层和第(n+1)记录层的INFO区域设置到第(n+2)记录层和第(n+3)记录层的INFO区域的物理上的相同位置。
并且,分配至内部区域的记录介质的INFO区域包括第一INFO区域(INFO1)和第二INFO区域(INFO2)。
更优选地,在分配至外部区域的INFO区域中,将第n记录层和第(n+1)记录层的INFO区域设置到物理上的相同位置,将第(n+2)记录层和第(n+3)记录层的INFO区域设置到物理上的相同位置,并且不将第n记录层和第(n+1)记录层的INFO区域设置到第(n+2)记录层和第(n+3)记录层的INFO区域的物理上的相同位置。
在这种情形下,分配至外部区域的记录层的INFO区域包括第三INFO区域(INFO3)和第四INFO区域(INFO4)。
优选地,测试区缓冲区被分配的大小使得记录介质的管理区的跟踪能够从该测试区缓冲区开始。
更优选地,分配的测试区缓冲区的大小与记录速度成比例。
更优选地,测试区缓冲区被分配的大小超过4个物理簇(physicalcluster)。
优选地,功率测试区域与最优功率控制区相对应。
更优选地,最优功率控制区包括用于记录测试信号的测试区域。
更优选地,最优功率控制区包括固定数目的物理簇,并且,其中,测试区域包括从固定数目的物理簇中减去形成该测试区缓冲区的物理簇所得到的物理簇。
更优选地,该测试区域包括固定数目的物理簇,并且最优功率控制区域包括将构成该测试区域的物理簇加上构成该测试区缓冲区的物理簇所得到的物理簇。
更优选地,管理区包括临时盘管理区(TDMA)或盘管理区。
更优选地,该记录介质包括一次性可记录(once-recordable)盘。
优选地,管理区和功率控制区域被分配至内部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管理区读取管理信息,该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被定位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从管理信息读取功率测试区域的位置信息,该功率测试区域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被定位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以及通过计算由所读取的位置信息所确认的文本区域中的最优记录功率,并且通过应用该计算出的最优记录功率,在该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装置包括:光头单元(pickup unit),其使用从该记录介质反射的信号来读取数据,该光头单元通过将光束应用于该记录介质而记录数据;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要在该记录介质上记录的数据,其控制方式是从管理区读取管理信息,该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被定位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从管理信息读取功率测试区域的位置信息,该功率测试区域未被定位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计算由所读取的位置信息所确认的文本区域中的最优记录功率,然后应用该计算出的最优记录功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从包括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再现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管理区读取管理信息,该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被定位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从记录层中的测试区缓冲区开始读取管理信息,在该记录层中,文本区域缓冲区与管理区邻近;以及根据该管理信息,再现在数据区域中记录的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从包括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再现数据的装置包括:光头单元,其使用从该记录介质反射的信号来读取数据;以及控制单元,其以从管理区读取管理信息的方式,控制要从该记录介质上再现的数据,该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被定位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从记录层中的测试区缓冲区读取管理信息,在该记录层中,文本区域缓冲区与管理区邻近;并且控制单元从管理信息读取数据区的位置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装置包括:驱动器,其用于驱动光记录设备,以在该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以及控制器,其用于控制驱动器,以在该记录介质中记录数据,其控制方式是从管理区读取管理信息,该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被定位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从管理信息读取功率测试区域的位置信息,该功率测试区域未被定位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计算由所读取的位置信息所确认的文本区域中的最优记录功率,然后应用该计算出的最优记录功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再现数据的装置包括:驱动器,其用于驱动光再现设备,以在该记录介质上再现数据;以及控制器,其以从管理区读取管理信息的方式来控制该驱动器,以从该记录介质上再现数据,该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被定位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从记录层中的测试区缓冲区读取管理信息,在该记录层中,文本区域缓冲区与管理区邻近;并且控制单元从管理信息读取数据区的位置信息。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一般描述和下述具体描述均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附图被包含在本申请内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其阐释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内部区域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中的管理区和功率测试区域的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中的管理区和功率测试区的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中的管理区和功率测试区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中的管理区和功率测试区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内部区域的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内部区域的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外部区域的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外部区域的图;
图12A和图12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外部区域的图;以及
图13A和图13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外部区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具体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只要可能,在全部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参考符号指代相似或相同部件。
首先,在本发明中,“记录介质”意为其上记录有数据的任意种类介质,或数据可记录介质。例如,“记录介质”包括诸如盘、磁带等的任意种类介质,无论何种记录系统。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以盘,更确切地说是以蓝光盘(BD)作为记录介质举例。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以相同方式应用于其他记录介质。
在本发明中,“管理区”意为用于记录一种记录介质的管理信息的区域。该管理区可以包括临时盘管理区(TDMA)以及盘管理区(DMA)。临时盘管理区(TDMA)意为用于在盘关闭之前在盘中记录管理信息的区域。并且,盘管理区(DMA)意为用于在盘关闭时记录最终管理信息的区域。
在TDMA与DMA之间存在以下关系。由于一次性可记录蓝光盘(BD-R)的特征,表示盘中记录状态的一般管理信息与在使用该盘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管理信息一并被记录在TDMA中。例如,一旦盘被关闭,其输入不可记录状态。因此,TDMA中的最终管理信息被传送至DMA,以便被记录于其中。因此,当盘被使用时,管理信息记录在TDMA中。如果盘被关闭,TDMA中的最终信息被传送,以便被记录在DMA中。然后,在该盘关闭之后,使用DMA中的管理信息回放相应的盘。
在本发明中,功率测试区意为在记录介质中为功率测试所分配的区域。该功率测试区可以是被分配用于在记录介质中执行最优功率控制(OPC)处理的区域。在这种情形下,最优功率控制(OPC)意为用于计算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时所使用的最优记录功率的处理。
具体而言,一旦光盘被加载在特定的光记录/再现装置中,该光记录/再现装置计算用于确保特定再现质量的最优记录功率,其计算方式是重复如下步骤:以特定记录功率在光盘中的OPC区域中记录信号,然后,再现该记录的信号。因此,以上述方式确定的最优记录功率被用于在相应光盘上记录数据。
在本发明中,“DCZ(驱动校准区域)(drive calibration zone)”是在记录介质中的由光记录/再现装置(或驱动器)所使用的区域,并且其意为用于使得光记录/再现装置能够执行包括OPC处理的各种必要测试的区域。在该情形下,OPC区域和DCZ区域均可用于OPC处理。
在本发明中,“INFO区域”意为在盘中包含与数据交换相关的信息的区域。具体而言,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中,内部或外部区域能够包括至少一个INFO区域。例如,在两个INFO区域存在于第0记录层(L0)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中的每一个中的情形下,存在于内部区域的INFO区域分别被称为第一INFO区域(INFO1)和第二INFO区域(INFO2),存在于外部区域的INFO区域被分别称为第三INFO区域(INFO3)和第四INFO区域(INFO4)。而且,INFO区域可以包括:包含管理信息的DMA、包含控制信息的控制数据区域、以及PAC(物理访问控制)区域。
在本发明中,“多层”意为多个记录层。具体而言,在多层具有一对记录层的情形下,其被称为“双层”。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例如,多层具有一对记录层或四个记录层,这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的框图。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10的记录装置包括记录/再现单元20,其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或从该记录介质再现记录的数据;以及控制该记录/再现单元20的控制器12。
具体而言,该记录/再现单元20可以包括光头11、信号处理单元13、伺服器14、存储器15以及微型计算机16。
光头11直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或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
信号处理单元13接收由光头11所读出的数据,然后,从该接收到的数据重建特定信号值。并且,信号处理单元13将要被记录的信号调制为要被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信号,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传送至光头11。
伺服器14控制光头11,以正确地从该记录介质读出信号,或在该记录介质上记录信号。
存储器15临时存储从该记录介质读取的管理信息与数据,和/或来自控制器12或微型计算机16的控制信息。
并且,微型计算机16负责控制包含在记录/再现单元20中的上述元件。
在再现方面,该记录/再现单元20在控制器12的控制下,从记录介质30读取数据,然后,将该读取的数据提供至解码器。具体而言,该记录/再现单元起到用于读取数据的再现单元(或读取器)的作用。
在记录方面,该记录/再现单元起到用于接收由AV编码器18所编码的信号,然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记录单元的作用。
此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包括记录/再现单元20的记录/再现装置仅可以变成可在计算机中加载的“驱动器”。
记录/再现单元20通过在记录介质的测试区域中执行测试,而在计算最优记录功率的过程中起作用,并且也在记录所计算的最优记录功率的过程中起作用。而且,记录/再现单元20通过沿着记录介质的轨道(track)移动光头11,而在读取必要数据的过程中起作用。
控制器12负责控制在光记录/再现装置10中的全部元件。参考经由用户界面而输入的用户命令等,控制器12将用于在/从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数据的记录/再现命令传送至记录/再现单元20。而且,控制器12通过用户命令等而与外部服务器(源)以及记录介质进行联网。
可选择地,控制器12与微型计算机16彼此分离操作。可选择地,控制器12和微型计算机16可以组合工作作为单一控制单元。在下面描述中,控制器12和/或微型计算机16被称为控制单元。可选择地,控制单元可以由设置在光记录/再现装置10中的程序(软件)和/或硬件组成。
在控制器12的控制下,解码器17解码从记录介质读取的信号,将该解码信号重建为特定信息,然后,将该特定信息提供给用户。为了执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信号的功能,编码器18将输入信号转换成特定格式,例如,MPEG2传输流,然后,在控制器12的控制下,将该信号提供至信号处理单元13。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可记录双层蓝光盘的结构。
参考图2,记录介质中的每个记录层包括内部区域、数据区域以及外部区域。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功率测试区和管理区。
该数据区域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以及用于缺陷管理的备用区(spare area)。而且,备用区包括内备用区(ISA)以及外备用区(OSA)。然而,备用区是可选择地被分配。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可记录多层蓝光盘的结构。
参考图3,四个记录层被设置在记录介质中。可选择地,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具有n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盘中的各个记录层根据离光束入射方向的距离的顺序,被依次称为第0记录层(层0:下文称之为L0)、第一记录层(层1:下文称之为L1)、第二记录层(层2:下文称之为L2)、第三记录层(层3:下文称之为L3)、……以及第n记录层(层n:下文称之为Ln)。在本实施例中,该盘设置有四个记录层L0、L1、L2和L3。如在图2的描述中所提及的,各个记录层可以按照接近光束的距离的顺序而设置。
而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受记录层设置顺序的限制。此外,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可应用于内部区域、数据区域以及外部区域的区分和命名。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内部区域的图。具体而言,图4中所示的内部区域对应于双层记录介质中的内部区域。为了给双层记录介质提供强大的稳定性,TDMA和OPC区域未被定位于相对于光束传播方向的物理上相同位置。
参考图4,从记录介质的内环起,L0的内部区域包括第一保护区域(保护区域1)、PIC区域、第二保护区域(保护区域2)、第二INFO区域(INFO2)、OPC0区域、TDMA0、以及第一INFO区域(INFO1)。而且,可以将特定大小分配给各个区域中的每一个。
例如,第二保护区包括223个簇,第二INFO区域包括156个簇,OPC0区域包括2048个簇,TDMA0区域包括256个簇,OPC0区域包括2048个簇,TDMA0区域包括2048个簇,第一INFO区域(INFO1)包括256个簇。
从盘的内环起,L1的内部区域包括第一保护区域(保护区域1)、缓冲区、OPC1区域、缓冲区、第二INFO区域(INFO2)、TDMA1、第0保留区域(保留0:Rsv0)、以及第一INFO区域(INFO1)。而且,可以将预定大小分配至L1的特定区域。
例如,设置在L1的内部区域的特定区域的大小可以以下面的方式来分配。缓冲区包括1547个簇,OPC1区域包括1547个簇、缓冲区包括1770个簇、第二INFO区域(INFO2)包括256个簇、TDMA1包括2048个簇、保留区域0(保留0:Rsv0)包括2048个簇,第一INFO区域(INFO1)包括256个簇。
在图4中所示的各个区域具体解释如下。
首先,在图4所示的PIC区域中,记录介质管理信息被记录为模压(embossed)HDM(高频调制)信号。而且,将诸如DMA(盘管理区)等的各种记录介质管理信息记录在INFO区域(INFO1、INFO2)中。
TDMA是临时盘管理区,并且被包含在BD-R中,BD-R是在蓝光盘中的一次性可记录的记录介质。TDMA可以被设置在记录介质的OPC区域的附近。作为参考,在可重写蓝光盘(BD-RE)的情形下,在OPC区域附近的区域作为保留区域,以备后用。
TDMA是当使用记录介质时,在更新记录介质的缺陷管理和记录管理信息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区域。在单层蓝光记录介质(未在附图中示出)的情形下,具有固定大小的TDMA0被包含在内环区中。在双层蓝光盘的情形下,具有固定大小的TDMA0可以被包含在记录层0的内环区中,并且具有固定大小的TDMA1可以被包含在记录层1的外环区中。为了缺陷和记录管理信息的更多更新,在记录介质中可以定义另外的TDMA。
每个TDMA包括表示临时盘定义结构(TDDS)的记录状态、临时缺陷列表(TDFL)以及数据区域的信息。根据记录模式,顺序记录范围信息(SRRI)被记录为表示在顺序记录模式下TDMA中的记录状态的信息。空间位图(space bit map)(SBM)被记录为表示在随机记录模式下TDMA中的记录状态的信息。
临时盘定义结构(TDDS)包括用于记录介质的格式和状态的信息,诸如备用区域的大小、TDMA的大小等。临时缺陷列表包括用于正在被使用的记录介质的缺陷状态的信息、用于替代簇(substitute cluster)的信息等。
在记录介质未被关闭的情形下,光记录/再现装置10使用在TDMA中记录的信息,从记录介质再现数据,或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因此,读出记录在TDMA中的信息对于数据的记录/再现是重要的。
图4中所示的记录介质的内环区包括多个保护区域(保护区域1、保护区域2)。具体而言,第二保护区域(保护区域1)是一种缓冲区域,该缓冲区域被用作为从模压HFM区域到可记录区域的变化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可记录蓝光盘(BD-R)中,数据被记录在记录层的凹槽(groove)上,该记录层具有包含在该盘中的脊(land)和凹槽。而且,该凹槽包括HFM调制凹槽与摆动凹槽(wobbled groove)。具体而言,摆动凹槽通过使用正弦曲线的调制,在记录层的凹槽中构成摆动形状。光记录/再现装置10通过该摆动形状,计算相应凹槽的地址信息(称为预刻凹槽中的地址(address in pre-groove)(ADIP))以及盘一般信息。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中的功率测试区与管理区的图,其中,OPC区域和TDMA的设置是基于图4中所示的记录介质的L0的OPC区域和TDMA。
在这种情形下,OPC区域包括用于基本上执行测试的测试区域和用于防止邻近的TDAM受测试区域中的测试行为影响的OPC缓冲区。该OPC缓冲区也可被称为“测试区缓冲区”。图5中所示的OPC区域和TDMA的设置不限于双层。而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些设置可应用于邻近TDMA和OPC区域的记录层。
在图4中所示的L1的情形下,可以不使用OPC缓冲区。这是因为未记录有数据的缓冲区区域存在于OPC1区域的附近。缓冲区区域使得第二INFO区域(IN2)不会被OPC1区域中执行的测试所产生的老化(degradation)而损坏。如将在图5的描述中所提及的,由于OPC1区域是用于从远离第二INFO区域(INFO2)的一个簇而开始的测试,所以可以说第二INFO区域(INFO2)中数据被OPC执行的损坏要少于在TDMA0中数据的损坏。
在图5中示出了OPC前进方向(proceeding direction)以及用于从记录介质读取数据的一般跟踪处理。在跟踪的情况下,其以物理扇区号(PSN)递增的方向前进。图5示出了跟踪方向。另一方面,OPC处理以物理扇区号(PSN)递增的方向前进。即,在执行OPC处理完成之后,可以以物理扇区号递增的方向执行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记录。
由于是以物理扇区号的相反顺序使用OPC区域,所以与TDMA最近的簇被用于在OPC区域中为OPC的功率测试。为了读取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数据,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0执行跟踪,用于沿着上面记录有数据的轨道移动光头11。在这种情形下,跟踪可以从超前位置开始,而不是精确地从要读取数据的记录起始位置开始。由于盘被旋转,所以可能难以从数据的精确记录起始位置开始跟踪。因此,为了正确地读取数据,在到达数据的记录位置之前,执行伺服操作。可选地,OPC缓冲区的大小可以被确定为与记录介质的速度成比例。
图6A是与OPC区域的大小相对应的TDMA与OPC区域的设置的图。预定大小可以被分配至整个OPC区域。例如,如在图6A中所示,可以将2048个簇分配至OPC区域。在这种情形下,OPC缓冲区的大小可以被设置为x个簇,并且用于执行实际功率测试的文本区域的大小变成(2048-x)个簇。在这种情形下,“x”可以是等于或大于1的自然数。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和记录介质中的层的数目,“x”的大小可以被限定为预定大小。例如,“x”的大小可以被限定为“4”。对于更为稳定的功率测试,能够充分地分配“x”的大小。例如,能够将“x”的大小设置为等于或大于5的数目。
图6B是与OPC区域的大小相对应的TDMA与OPC区域的设置的图。整个OPC区域的大小可以被设置为根据OPC缓冲区的大小而变化。如果将OPC缓冲区的大小设置为(4+x),则能够将整个OPC区域的大小设置为(2048+x)。在这种情形下,OPC区域的大小没有损失,并且可以确保用于稳定测试的OPC缓冲区的大小。然而,邻近区域的大小会被改变。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结构和稳定跟踪方法的图,其中,将OPC区域分配至扇区,该扇区具有的物理扇区号大于TDMA的物理扇区号。
参考图7,如果OPC区域与TDMA的位置被转换为与图5、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那样相反,则构成OPC区域的扇区具有的物理扇区号大于构成TDMA的那些。例如,在TDMA与测试区域之间,OPC区域还包括具有大于4个物理簇的缓冲区大小。与在图5中所示前述OPC缓冲区一样,在图7中所示的OPC缓冲区的作用是防止其他区域受到由于OPC执行等所导致的衰退的影响。
当然,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OPC缓冲区也可应用于单层记录介质。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内部区域的图。在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使记录介质设置有具有强大稳定性的结构,未将TDMA和OPC区域设置在相对于光束传播方向的物理上的相同位置。对于图8中所示的多层记录介质,更多的各种实施例是可能的。
从盘的内环起,L2的内部区域包括第一保护区域(保护区域1)、OPC2区域、TDMA2、缓冲区、第二INFO区域(INFO2)、第一保留区域(保留1:Rsv1)、以及第一INFO区域(INFO1)。而且,能够将大小分配至内部区域中包含的L2的特定区域。例如,将1547个簇分配至OPC2区域,将1547个簇分配至TDMA2,将1770个簇分配至缓冲区,将256个簇分配至第二INFO区域(INFO2),将4096个簇分配至第一保留区域(保留1:Rsv1),并且将256个簇分配至第一INFO区域(INFO1)。
从盘内环起,L3的内部区域包括第一保护区域(保护区域1)、TDMA3、缓冲区、OPC3区域、第二保留区域(保留2:Rsv2)、第二INFO区域(INFO2)、第一保留区域(保留1:Rsv1)、以及第一INFO区域(INFO1)。而且,能够将大小分配至内部区域中包含的L3的特定区域。例如,将1547个簇分配至TDMA3,将1547个簇分配至缓冲区,将1547个簇分配至OPC3区域,将256个簇分配至第二INFO区域(INFO2),将4096个簇分配至第一保留区域(保留1:Rsv1),并且将256个簇分配至第一INFO区域(INFO1)。
在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在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一样,为了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确保数据稳定性,未将TDMA和OPC区域设置于相对于光束传播方向的物理上的相同位置。然而,INFO区域的设置可以变化。具体而言,L0的第一和第二INFO区域(NFO1和INFO2)位于与L1的第一和第二INFO区域INFO1和INFO2的物理上相同位置。并且,L2的第一和第二INFO区域(INFO1和INFO2)位于与L3的第一和第二INFO区域INFO1和INFO2的物理上相同位置。然而,唯一区别的是,L0和L1的第一和第二INFO区域(INFO1和INFO2)与L2和L3的第一和第二INFO区域(INFO1和INFO2)不位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此外,每个区域的大小可以不同于图6A或图6B所示的。
图9中所示的L0和L1等同于图7中所示的那些,并且能够参考图4的描述。从盘的内环起,L2的内部区域包括第一保护区域(保护区域1)、缓冲区(3)、第二INFO区域(INFO2)、OPC2区域、TDMA2、缓冲区、第一INFO区域(INFO1)以及第一保留区域(保留1:Rsv1)。从盘的内环起,L3的内部区域包括第一保护区域(保护区域1)、缓冲区、第二INFO区域(INFO2)、TDMA3、缓冲区、OPC3区域、第二存储区域(保留2:Rsv2)、第一INFO区域(INFO1)以及第一保留区域(保留1:Rsv1)。
分配构成每个记录层的区域的大小的方法将参考图9解释如下。L0和L1中的各区域的大小可以参考图8的描述。对于构成L2或L3的区域的大小,可以将2048个簇提供给OPC0区域、TDMA0、TDMA1以及第0保留区域(保留0:Rsv0)。提供至L2的内部区域的缓冲区(3)的大小可以被设置为X个簇。提供至L3的内部区域的第二保留区域(保留2:Rsv2)的大小可以被设置为233个簇。OPC1区域的容量、OPC2区域、OPC3区域、TDMA2和TDMA3的大小可以被设置为Y个簇。“Y”可以由公式1计算。在这种情形下,“X”可以被设置为使“Y”成为整数的值。
[公式1]
Y=(4864-223-X)/Y
因此,通过将L0和L1的第二INFO区域(INFO2)与L2和L3的第一INFO区域(INFO1)设置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能够减少数据损失的可能性。优选地,在多层盘的情形下(例如,4层盘),为了数据的稳定性,采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
在L2的情形中,OPC区域(OPC2)和TDMA(TDMA2)彼此临近。在该情形下,OPC缓冲区,如图5—图7所示,可以被分配,以增强记录介质的稳定性。
如图9所示,各个记录层的INFO区域未位于相同的位置。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中,L0和L1具有被分配在相同位置的INFO区域,L2和L3具有被分配在相同位置的INFO区域。然而,应理解的是,L0和L1的INFO区域的位置不同于L2和L3的INFO区域的位置。这在执行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中,将增强数据的稳定性。
即,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中,层N和层(N+1)的INFO区域具有相同设置,层(N+2)和层(N+3)的INFO区域具有相同设置。然而,前两层的设置可能不同于后两层的设置。而且,显然存在着各个层的INFO区域可以位于不同位置的各种实施例。
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的外部区域的结构将参考图10至图13解释如下。具体而言,在下列描述中主要解释具有四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并且,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外部区域的图。
参考图10,为了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确保高稳定性的结构,未将各记录层的INFO区域位于相同位置。具体而言,L0和L1的外部区域中的第三和第四INFO区域(INFO3和INFO4)设置在相对于光束传播方向的物理上相同位置。并且,L2和L3的外部区域中的第三和第四INFO区域(INFO3、INFO4)设置在相对于光束传播方向的物理上相同位置。然而,L0和LI的第三和第四INFO区域(INFO3、INFO4)未位于L2和L3的外部区域中的第三和第四INFO区域(INFO3、INFO4)的物理上相同位置。
更确切地说,从记录介质的内环起,L0的外部区域包括第三INFO区域(INFO3)、角缓冲区(angular buffer)、第四INFO区域(INFO4)、DCZ0区域以及保护区域。从记录介质的内环起,L1的外部区域包括第三INFO区域(INFO3)、角缓冲区、第四INFO区域(INFO4)、DCZ1区域以及保护区域。从记录介质的内环起,L2的外部区域包括DCZ2区域、第三INFO区域(INFO3)、角缓冲区、第四INFO区域(INFO4)以及保护区域。从记录介质的内环起,L3的外部区域包括DCZ3区域、第三INFO区域(INFO3)、角缓冲区、第四INFO区域(INFO4)以及保护区域。如上述所提及的,能够在外部区域的DCZ区域中执行功率测试,以得出最优功率。
包括在外部区域中的各个区域能够被分配到特定大小。例如,除了保护区域之外,各个层的外部区域可以具有780个簇的大小。观察外部区域中所包括的特定区域的大小,第三和第四INFO区域(INFO3、INFO4)中的每一个包括96个簇,角缓冲区包括76个簇,DCZ0区域、DCZ1区域、DCZ2区域以及DCZ3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513个簇。在该情形下,L0和L1的第三和第四INFO区域(INFO3、INFO4)未位于L2和L3的第三和第四INFO区域(INFO3、INFO4)的物理上相同位置。
较之图10,图11的特征在于以内环的方向对L2和L3的外部区域设置保留区域。因此,DCZ2区域或DCZ3区域的大小被减少了相当于保留区域的大小。例如,保留区域的大小被设置为268个簇,DCZ2或DCZ3的大小被设置为244个簇。在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在DCZ2/DCZ3区域中执行OPC的情形中,能够防止L0/L1的INFO区域(INFO3/INFO4)中所记录的数据的损坏。
在图12A至13B中,“X区”表示覆盖所有第三INFO区域(INFO3)、角缓冲区以及第四INFO区域(INFO4)的区域。
图12A和图12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外部区域的图。
参考图12A,为了使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设置有具有强大稳定性的结构,将X区设置成在多个记录层中的两个相邻记录层之间部分重叠。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构成外部区域,以具有在相邻记录层之间部分重叠的X区,但是包括在第三和第四INFO区域(INFO3、INFO4)中的重要数据的指定区域未在每个记录层重叠。
参考图12B,第三和第四INFO区域(INFO3、INFO4)中的每一个包括缓冲区、DMA以及控制数据区域(控制数据CONTROL DATA)。层N和层(N+1)之间的重叠部分对应于层N的角缓冲区的部分、层N的第四INFO区域(INFO4)、层(N+1)的角缓冲区的部分、以及层(N+1)的第三INFO区域(INFO3)。在该情形下,DMA和包括层N中重要数据的控制数据被设置在相对于光束传播方向与层(N+1)中的角缓冲区的部分相同的位置。并且,DMA和包括层(N+1)中重要数据的控制数据被设置在相对于光束传播方向与层N中角缓冲区的部分以及第四INFO区域(INFO4)的缓冲区相同的位置。尽管从记录介质的特定位置产生了问题,但是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中数据损失量是不大的。因此,能够提供具有稳定特性的记录介质。
图13A和图13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记录介质的外部区域的图。
参考图13A,为了使具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被设置有具有强大稳定性的结构,未将X区设置在相对于光束传播方向的多个记录层中两个相邻记录层之间的物理上的相同位置。
将参考图13B对外部区域中的X区和包括在X区中的区域的设置解释如下。例如,假定在外部区域和DCZ区域中的X区的全部簇的大小是780个簇。在该情形下,第三INFO区域(INFO3)包括16个簇的缓冲区、32个簇的DMA,以及32个簇的控制数据区域(控制数据CONTROLDATA)。角缓冲区具有35个簇的大小。并且,第四INFO区域(INFO4)包括32个簇的DMA、32个簇的控制数据区域(控制数据CONTROLDATA)以及16个簇的缓冲区。因为X区的大小变成195个簇,未将四个记录层L0、L1、L2和L3的X区设置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图6B中每个区域的大小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修改。
相应地,本发明能够使得进行稳定的功率测试和记录,从而保护记录介质的数据。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更。因此,本发明意欲涵盖本发明的修改和变更,只要它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内容的范围之内。

Claims (43)

1.一种包括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
每个记录层包括功率测试区和管理区,未将所述记录介质的所有功率测试区设置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并且未将所述记录介质的所有管理区设置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
其中,具有连续分配的所述功率测试区和所述管理区的层包括分配至所述功率测试区的测试区缓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记录介质的多个记录层的每一个还包括INFO区域,并且所述记录介质的所有INFO区域未被设置在相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INFO区域被分配至所述记录介质的内部区域和所述记录介质的外部区域中的至少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在分配至所述内部区域的INFO区域中,第n记录层与第(n+1)记录层的INFO区域被设置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第(n+2)记录层与第(n+3)记录层的INFO区域被设置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并且第n记录层与第(n+1)记录层的INFO区域未被设置在第(n+2)记录层和第(n+3)记录层的INFO区域的物理上的相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记录介质的被分配至所述内部区域的所述INFO区域包括第一INFO区域(INFO1)和第二INFO区域(INFO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在被分配至所述外部区域的所述INFO区域中,第n记录层与第(n+1)记录层的INFO区域被设置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第(n+2)记录层与第(n+3)记录层的INFO区域被设置在物理上的相同位置,并且第n记录层与第(n+1)记录层的INFO区域未被设置在第(n+2)记录层和第(n+3)记录层的INFO区域的物理上的相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记录介质的被分配至所述外部区域的所述INFO区域包括第三INFO区域(INFO3)和第四INFO区域(INFO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测试区缓冲区被分配到的大小使得能够从所述测试区缓冲区开始所述记录介质的管理区的跟踪。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所述记录介质,其中,与记录速度成比例地分配所述测试区缓冲区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所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测试区缓冲区被分配了超过4个物理簇的大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功率测试区与最优功率控制区相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最优功率控制区包括用于记录测试信号的测试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最优功率控制区包括固定数目的物理簇,并且其中,所述测试区域包括从所述固定数目的物理簇中减去构成所述测试区缓冲区的物理簇后所得到的物理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测试区包括固定数目的物理簇,并且其中,所述最优功率控制区域包括由构成所述测试区域的物理簇加上构成所述测试区缓冲区的物理簇所得到的物理簇。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管理区包括临时盘管理区(TDMA)或者盘管理区(DMA)。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介质,包括一次性可记录盘。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管理区和所述功率控制区域被分配至内部区域。
18.一种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方法,所述记录介质包括多个记录层,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从管理区读出管理信息,所述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位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
读取功率测试区的位置信息,所述功率测试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位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以及
通过计算由所读取的位置信息而确定的文本区域中的最优记录功率以及通过应用计算出的最优记录功率,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管理区包括临时盘管理区(TDMA)或者盘管理区(DMA)。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最优功率控制区包括用于记录测试信号的测试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功率测试区还包括测试区缓冲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试区缓冲区分配至具有位置连续的功率测试区和管理区的层。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管理信息读取步骤中,从所述记录层中的测试缓冲区区域开始读取所述管理信息,在所述记录层中,存在与所述管理区相邻的文本区域缓冲区。
24.一种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装置,所述记录介质包括多个记录层,所述装置包括:
光头单元,其使用从所述记录介质反射的信号来读取数据,所述光头单元通过将光束应用于所述记录介质而记录数据;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要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的数据,其控制方式是从管理区读取管理信息,所述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位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从所述管理信息读取功率测试区的位置信息,所述功率测试区未位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计算由所读取的位置信息而确认的文本区域中的最优记录功率,然后应用计算出的最优记录功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管理区包括临时盘管理区(TDMA)或者盘管理区(DMA)。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最优功率控制区包括用于记录测试信号的测试区域。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功率测试区还包括测试区缓冲区。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试区缓冲区分配至具有位置连续的功率测试区和管理区的层。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存在与所述管理区相邻的测试缓冲区区域,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测试缓冲区区域被优先读取。
30.一种从包括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再现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从管理区读出管理信息,所述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而未位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并且从所述记录层中的测试区缓冲区开始读取所述管理信息,在所述记录层中,文本区域缓冲区与所述管理区域相邻;以及
基于所述管理信息,再现记录在数据区域上的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管理区包括临时盘管理区(TDMA)或者盘管理区(DMA)。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再现速度成比例地分配所述测试区缓冲区的大小。
33.一种用于从包括多个记录层的记录介质上再现数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光头单元,其使用从所述记录介质反射的信号来读取数据;以及
控制单元,其以从管理区读取管理信息的方式来控制要从所述记录介质上再现的数据,所述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位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从记录层中的测试区缓冲区读取所述管理信息,在所述记录层中,文本区域缓冲区与所述管理区相邻;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管理信息读取数据区的位置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管理区包括临时盘管理区(TDMA)或者盘管理区(DMA)。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再现速度成比例地分配所述测试区缓冲区的大小。
36.一种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装置,所述记录介质包括多个记录层,所述装置包括:
驱动器,其用于驱动光记录设备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以及
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器,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中记录数据,其控制方式是从管理区读取管理信息,所述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定位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从所述管理信息读取功率测试区的位置信息,所述功率测试区未位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计算由所读取的位置信息而确认的文本区域中的最优记录功率,然后,应用计算出的最优记录功率。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最优功率控制区包括用于记录测试信号的测试区域。
3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功率测试区还包括测试区缓冲区。
39.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试区缓冲区分配至具有位置连续的功率测试区和管理区的层。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存在与所述管理区相邻的测试缓冲区区域,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测试缓冲区区域被优先读取。
41.一种从记录介质再现数据的装置,所述记录介质包括多个记录层,所述装置包括:
驱动器,其用于驱动光再现设备以从所述记录介质上再现数据;
以及
控制器,其以从管理区读取管理信息的方式来控制所述驱动器,以从所述记录介质上再现数据,所述管理区被分配至每个记录层但未位于物理上的相同位置,从记录层中的测试区缓冲区读取所述管理信息,在所述记录层中,文本区域缓冲区与管理区相邻;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管理信息读取数据区的位置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管理区包括临时盘管理区(TDMA)或者盘管理区(DMA)。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再现速度成比例地分配所述测试区缓冲区的大小。
CN200780026252XA 2006-07-11 2007-07-11 记录介质、用于在/从该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数据的装置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0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64863A KR20080006119A (ko) 2006-07-11 2006-07-11 기록매체 및 기록매체의 기록방법과 기록장치
KR1020060064863 2006-07-11
KR10-2006-0064863 2006-07-11
KR1020060116824 2006-11-24
KR1020060116824A KR20080047010A (ko) 2006-11-24 2006-11-24 기록매체, 기록매체 영역 할당방법, 그리고 관리정보독출방법 및 독출장치
KR10-2006-0116824 2006-11-24
PCT/KR2007/003360 WO2008007898A1 (en) 2006-07-11 2007-07-11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0751A true CN101490751A (zh) 2009-07-22
CN101490751B CN101490751B (zh) 2012-07-04

Family

ID=39219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625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0751B (zh) 2006-07-11 2007-07-11 记录介质、用于在/从该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数据的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80006119A (zh)
CN (1) CN1014907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4817A (zh) * 2013-06-14 2016-02-10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5202B2 (ja) 2009-07-03 2015-06-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可能型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2011014203A (ja) 2009-07-03 2011-01-20 Sony Corp 記録可能型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再生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4817A (zh) * 2013-06-14 2016-02-10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CN105324817B (zh) * 2013-06-14 2018-05-11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0751B (zh) 2012-07-04
KR20080006119A (ko) 200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3844C (zh) 缺陷区域管理方法及装置
EP1588359B1 (en) Optical dis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defective area on an optical disc
CN101697281B (zh) 一种用于管理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CN100385512C (zh) 一次性写入光学记录介质及其缺陷管理信息的管理方法
US8077561B2 (en)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CN1934649B (zh) 在一次可写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933003B (zh) 多层光盘和用于管理其层格式化的方法
MXPA04008108A (es) Disco optico, metodo para manejar una area defectuosa en un disco optico del tipo de escritura una vez.
CN100373471C (zh) 信息存储介质以及在该信息存储介质上记录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52016A (zh) 一次写入型光盘和分配一次写入型光盘备用区域的方法和设备
CN100524493C (zh) 用于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2016993A (zh) 补写型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方法
CN101490751B (zh) 记录介质、用于在/从该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数据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0449629C (zh)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US20090022029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US7742376B2 (e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recordin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units
CN1826650B (zh)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及方法
KR101049132B1 (ko) 기록매체 및 기록매체의 기록방법과 기록장치
CN102157159A (zh) 记录/再现方法、记录/再现设备及信息存储介质
CN102124522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装置以及信息再生方法
KR20080047010A (ko) 기록매체, 기록매체 영역 할당방법, 그리고 관리정보독출방법 및 독출장치
KR20100112834A (ko) 기록매체, 데이터 기록재생방법 및 데이터 기록재생장치
KR20080006220A (ko) 기록매체, 기록매체 기록방법 및 장치
KR20070117866A (ko) 기록매체, 기록매체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KR20080070990A (ko) 기록매체, 기록매체 영역할당방법과, 데이터 기록방법 및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