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2072B - 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2072B
CN101472072B CN2008101892119A CN200810189211A CN101472072B CN 101472072 B CN101472072 B CN 101472072B CN 2008101892119 A CN2008101892119 A CN 2008101892119A CN 200810189211 A CN200810189211 A CN 200810189211A CN 101472072 B CN101472072 B CN 1014720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om
depth
width ratio
scope
zoom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92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2072A (zh
Inventor
中山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72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2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2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20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8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shap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e.g. zooming, rotation, rolling,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包括光学变焦单元和电子变焦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电子变焦单元的操作的控制器。当选择了所述第一高宽比时,在第一变焦状态和第二变焦状态之间,所述控制器随着所述光学变焦单元的操作来操作所述电子变焦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变焦状态比所述第一变焦状态更接近远摄端。当选择了所述第二高宽比时,在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第三变焦状态之间,所述控制器不操作所述电子变焦单元,以及在所述第二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之间,所述控制器随着所述光学变焦单元的操作来操作所述电子变焦单元,其中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位于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二变焦状态之间。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光学变焦功能和电子变焦功能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需要摄像机等摄像设备具有用于远距离照相(telephotograph)的高倍率变焦功能。为了实现仅利用光学变焦无法获得的高倍率变焦,许多摄像设备将光学变焦与提供来自图像传感器的部分信号(图像)的电子放大处理的电子变焦相结合。
例如,日本专利3593271中公开的摄像设备使用电子变焦以增大广角侧的放大率,并且选择光学变焦以在获得了预定放大率之后增大放大率。
另外,摄像设备通常提供16∶9的摄像高宽比,而不是传统的4∶3的高宽比。这种类型的摄像设备通常让用户能够在4∶3和16∶9之间选择摄像高宽比。
通常,从图像传感器的全部有效像素中切出越多的像素或行、缩小所切出的图像、并将缩小后的图像输出到监视器,这对于好的图像质量越有效。然而,在远距离照相中,传统的摄像设备优选地使用电子变焦而非光学变焦来增大放大率。当使用光学变焦时输出到监视器的图像中的行数与从图像传感器切出的行数的相同。换句话说,在使用光学变焦的远距离照相中,从图像传感器切出的行数满足监视器的行数,但是由于切出的行数少,所以输出图像的图像质量劣化。另外,由于当切换摄像高宽比时从图像传感器切出的行数改变,图像质量与摄像倍率之间的关系因摄像高宽比而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光学变焦与电子变焦相结合、实现高倍率变焦功能、并提供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而无论高宽比如何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摄像设备,包括:光学变焦单元,用于提供光学变倍;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子信号;电子变焦单元,用于使用来自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信号来提供电子变倍;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子变焦单元的操作;以及选择器,用于在第一高宽比与第二高宽比之间选择输出图像的高宽比,其中,当选择了所述第一高宽比时,在第一变焦状态和第二变焦状态之间,所述控制器随着所述光学变焦单元的操作来操作所述电子变焦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变焦状态比所述第一变焦状态更接近远摄端,以及当选择了所述第二高宽比时,在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第三变焦状态之间,所述控制器不操作所述电子变焦单元,以及在所述第二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之间,所述控制器随着所述光学变焦单元的操作来操作所述电子变焦单元,其中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位于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二变焦状态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用于摄像设备的变焦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光学变焦单元,用于提供光学变倍;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子信号;电子变焦单元,用于使用来自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信号来提供电子变倍;以及选择器,用于在第一高宽比与第二高宽比之间选择输出图像的高宽比,所述变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通过所述选择器选择的所述高宽比;当选择了所述第一高宽比时,在第一变焦状态和第二变焦状态之间,随着所述光学变焦单元的操作来操作所述电子变焦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变焦状态比所述第一变焦状态更接近远摄端;以及当选择了所述第二高宽比时,在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第三变焦状态之间,停止操作所述电子变焦单元,以及在所述第二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之间,随着所述光学变焦单元的操作来操作所述电子变焦单元,其中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位于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二变焦状态之间。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16∶9的摄像高宽比和在广角端切出范围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16∶9的摄像高宽比和在远摄端切出的范围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4∶3的摄像高宽比和在广角端切出的范围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4∶3的摄像高宽比和在远摄端切出的范围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以16∶9的摄像高宽比变焦的图。
图7是在传统摄像机中以4∶3的摄像高宽比变焦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以4∶3的摄像高宽比变焦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子变焦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摄像机(摄像设备)的电性结构。1表示作为摄像透镜的光学变焦透镜,其提供光学变倍。2表示图像传感器,其将光学变焦透镜1形成的光学图像(被摄体图像)转换为电子信号。本实施例对图像传感器2使用CCD传感器。
3表示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其通过根据NTSC等视频标准对从图像传感器2输出的像素信号(电荷)进行视频信号处理来生成视频信号(输入图像)。
4表示缩小处理电路,其对来自视频信号处理电路的视频进行下面对视频信号的缩小处理。
5表示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在对视频信号的缩小处理中的视频信号;以及6表示监视器输出电路,其将已经经过了缩小处理的视频信号作为输出图像输出到监视器(未示出)。
9表示TG(传输门)电路,其根据来自后面将说明的微计算机的信号来生成图像传感器2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驱动信号。
7表示微计算机,其用作控制摄像机的所有操作的控制器。
8表示光学变焦电路,其使得光学变焦透镜1根据来自微计算机7的信号来进行光学变焦。光学变焦电路8和光学变焦透镜1组成光学变焦单元。
10表示由用户操作的高宽比切换器,从而用户可以任意选择摄像高宽比。根据对高宽比切换器10的操作,可在第一高宽比16∶9和第二高宽比4∶3之间切换摄像高宽比。
将给出用于电子变焦和光学变焦的结构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说明输出到监视器的视频信号(输出图像)根据NTSC标准纵向具有480行的情况。
通过图像传感器2将由光学变焦透镜1形成的被摄体图像转换为电子信号,以及将来自图像传感器2的像素信号输入到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
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进行使图像的颜色的色调(tint)变为人可记忆的颜色的白平衡处理、伽马处理等非线性处理以及为图像增加分辨感的轮廓强调处理。将通过这些视频信号处理生成的视频信号输入到缩小处理电路4。
TG电路7向图像传感器2输出驱动信号,以使得可以读出与图像传感器2的垂直方向上的预定数量的像素行相对应的信号。图像传感器2的驱动频率的上限值确定读出行数量的最大值。在摄像高宽比设置为4∶3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可以从作为最大像素行数的1200像素行(整个有效像素区域)读出像素信号。
SDRAM 5存储由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基于来自1200像素行的像素信号生成的视频信号(输入图像)。
缩小处理电路4根据电子变焦倍率从存储在SDRAM 5中的视频信号(输入图像)中切出切出范围(第一范围)。此外,缩小处理电路4根据切出后的视频信号生成可作为视频输出的、具有480像素行的输出图像,并将该输出图像输出到监视器输出电路6。此时,SDRAM 5用作场存储器或行存储器。缩小处理指的是从切出范围的切出到输出图像的生成的一系列操作。
监视器输出电路6将经过了缩小处理的视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输出到监视器(未示出)。
在放大要从监视器输出电路6输出到监视器的图像时,微计算机7将用于将光学变焦透镜1移到远摄侧的控制信号输出到光学变焦电路8。从而进行到放大侧的光学变焦。另外,微计算机7根据光学变焦透镜1的变焦位置(变倍透镜(未示出)的位置,以下将称作“光学变焦位置”),确定从输入图像的切出范围,并且确定与切出范围相对应的缩小率。从而向放大侧进行使用来自图像传感器2的像素信号的电子变焦。缩小处理电路4与电子变焦单元相对应。
在摄像高宽比为16∶9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在整个变焦区中随着光学变焦或与光学变焦相关联地进行电子变焦,其中整个变焦区为从广角端(第一变焦状态)到较高倍率侧或远摄侧的远摄端(第二变焦状态)。
另一方面,当高宽比切换器10选择了4∶3时,在从广角端到中间变焦位置(第三变焦状态)的广角侧变焦区进行光学变焦,但是不进行电子变焦。然而,在从中间变焦位置到远摄端的远摄侧变焦区中随着光学变焦进行电子变焦。
参考图2到图5,将给出从来自电子变焦的输入图像切出的切出范围的大小的说明。本实施例通过改变使用图像传感器2生成的输入图像的切出范围的大小(切出大小)来提供作为输出图像的电子变倍的电子变焦。另外,输入图像的切出大小因摄像高宽比而不同。图2到图5的最外侧的粗框表示包括前述1200像素行的输入图像,以及虚线表示后面的图像稳定必要范围。
图2示出在摄像高宽比为16∶9的情况下,在确保图像稳定必要范围作为允许电子图像稳定处理的可移动范围之后的最大切出大小(切出范围的大小)。换句话说,缩小处理电路4设置切出范围,以使得图像稳定必要范围(第二范围)可以保留在输入图像的切出范围之外。
电子图像稳定处理是通过根据手振动等摄像机的振动,在图像稳定必要范围内横向和纵向地移动输入图像的切出范围,来电子地减少图像振动的处理。根据来自检测摄像机的振动的微计算机7的指令,进行该电子图像稳定处理,作为缩小处理电路4移动切出范围的结果。换句话说,缩小处理电路4与图像稳定单元相对应。
可以通过使用角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设置到摄像设备的振动检测器(未示出)或者通过计算运动矢量来检测摄像机的振动,其中通过输入图像的连续帧之间的图案匹配处理来计算运动矢量。
如图2所示,当确保了图像稳定必要范围在切出范围之外时,包括在切出范围内的像素行数(下文中称为“切出行数”)限于960。因此,在摄像高宽比为16∶9的情况下,与960切出行相对应的切出范围为最宽的切出范围,并且提供最好的图像质量。该切出范围适用于具有16∶9的摄像高宽比的广角端。
图3示出当摄像高宽比为16∶9时的最小切出大小。该最小切出大小与等于NTSC标准的垂直像素行数的480像素行相对应。该切出范围适用于具有16∶9的摄像高宽比的远摄端。从而通过将切出大小设置为与480像素行相对应的大小,无需对切出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并且可以防止由放大处理导致的图像质量的劣化。另外,可以维持更大的摄像倍率。
图4示出在摄像高宽比为4∶3的情况下当确保了图像稳定必要范围时的最大切出大小。如上所述,输入图像具有与1200像素行相对应的最大可切出范围。因此,如图4所示,具有4∶3的摄像高宽比的最大切出大小受该最大可切出范围限制。
如上所述,在摄像高宽比为16∶9的情况下,限制了最大切出大小以保留图像稳定必要范围。然而,在摄像高宽比为4∶3的情况下,图像稳定必要范围具有活动的余地,但是根据图像传感器的读出时钟的一场可读像素数所确定的最大可切出范围限制了最大切出大小。本实施例在具有4∶3的摄像高宽比的广角端使用该切出范围。
图5示出在摄像高宽比为4∶3的情况下的最小切出大小。与在摄像高宽比为16∶9时的情况类似,由于前述原因,该最小切出大小与等于NTSC标准的垂直像素行数的480像素行相对应。从而在具有4∶3的摄像高宽比的远摄端采用该切出范围。
图6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当摄像高宽比为16∶9时的变焦。在图6中,横轴表示变焦位置,左端表示广角端(WIDE),以及右端表示远摄端(TELE)。图6中的右纵轴表示光学变焦倍率、电子变焦倍率和综合的整体变焦倍率,其中光学变焦倍率可以在一倍到十倍之间变化。另外,左纵轴表示作为切出范围的垂直像素行数的存储切出行数。在此,电子变焦倍率可在从与960个存储切出行相对应的倍率到与480个存储切出行相对应的倍率之间变化。
存储切出行数是如下的数量,该数量在生成在缩小处理电路4中可作为视频输出的、具有480像素行的输出图像时,确定切出范围中用于生成输出图像的像素行数。
在图6中,虚线(1)和(2)表示光学变焦倍率的改变,实线(3)和(4)表示存储切出行数的改变。
在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变焦中光学变焦倍率从广角端的点(1)逐渐地增大到远摄端的点(2)。另一方面,存储切出行数从960行的点(3)逐渐地减小并且到达远摄端的具有480行的点(4)。从而在本实施例中的电子变焦倍率在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整个变焦区中随着光学变焦倍率的改变而线性地改变。由于最大存储切出行数为960以及最小存储切出行数为480,电子变焦倍率在一倍和两倍之间改变。另外,因为最大光学变焦倍率为10倍,由于10×(960/480)=20,所以整体最大变焦倍率为20倍(点(5))。
图7示出在摄像高宽比为4∶3的情况下的传统的摄像机的变焦。在图7中,与图6类似地,横轴表示变焦位置,左纵轴和右纵轴表示变焦倍率。光学变焦倍率可在一倍到10倍之间变化。另外,电子变焦倍率可在从与1200个存储切出行相对应的倍率到与480个存储切出行相对应的倍率之间变化。
并且在图7中,虚线(1)和(2)表示光学变焦倍率的改变,实线(3)和(4)表示存储切出行数的改变。
在从广角端到远摄侧的变焦中,光学变焦倍率从广角端的点(1)逐渐地增大并且到达远摄端的点(2)。另一方面,存储切出行数从与1200行相对应的点(3)逐渐地减小到与远摄端的480行相对应的点(4)。从而,即使在传统的摄像机中摄像高宽比为4∶3,电子变焦倍率在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整个变焦区中随着光学变焦倍率的改变而线性地改变。最大存储切出行数为1200以及最小存储切出行数为480,电子变焦倍率在一倍和2.5倍之间改变。另外,因为最大光学变焦倍率为10倍,由于10×(1200/480)=25,所以整体最大变焦倍率为25倍(点(5))。
然后说明在参考图7所说明的传统的摄像机中,在摄像高宽比为4∶3的情况下进行变焦时出现的问题。
通常,随着变焦倍率变得更高,需要更宽的图像稳定必要范围。在这方面上,由于随着变焦倍率变得更高,切出范围变得更窄,以及在图7所示的变焦中图像稳定必要范围的最大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图像稳定必要范围相对于切出范围的大小变宽。
正如参考图4所述,设置最大切出范围,使得在摄像高宽比为4∶3时图像稳定可用范围足够宽。因此,为了确保最小必要图像稳定可用范围,可以维持最大切出范围,以使得不仅可以为广角端而且可以为中间变焦位置而提高倍率。尽管如此,当电子变焦倍率或存储切出大小随着如图7所示的光学变焦倍率的改变而线性地改变时,用于在中间变焦区产生输出图像的可用像素的数量减少以及图像质量降低。
为了解决在从广角端到中间变焦位置的电子变焦中,中间变焦区的图像质量劣化的问题,在摄像高宽比为4∶3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进行如图8所示的变焦。
在图8中,与图6类似地,横轴表示变焦位置,左纵轴和右纵轴表示变焦倍率。光学变焦倍率可在从一倍到10倍之间变化。另外,电子变焦倍率可在从与1200个存储切出行相对应的倍率到与480个存储切出行相对应的倍率之间变化。
虚线(1)和(2)表示光学变焦倍率的改变,实线(3)-(4)-(5)表示存储切出行数的改变。
在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变焦中,光学变焦倍率从广角端的的点(1)逐渐地增大并且到达远摄端的点(2)。该光学变焦与图7所示的相同。
另一方面,从广角端的点(3)到中间变焦位置(MIDDLE)(4)存储切出行数不改变,并且维持最大行数(1200行)。换句话说,从广角端到中间变焦位置,不与光学变焦一并地进行电子变焦。中间变焦位置是即使设置了最大切出范围也维持图像稳定必要范围并且获得了最大的变焦倍率的变焦位置。因此,通过从广角端到中间变焦位置维持最大切出范围,输出图像可以维持好的图像质量,从而确保图像稳定性。
然后,存储切出行数从中间变焦位置(4)到远摄端逐渐减少并且到达远摄端的点(5)。
虚线(1)-(6)-(7)表示整体变焦倍率。从广角端的点(1)到中间变焦位置的点(6)的整体变焦倍率与光学变焦倍率的相同。另一方面,随着位置从中间变焦位置的点(6)向远摄端的点(7)靠近,电子变焦倍率随着光学变焦倍率增加,并且远摄端的整体变焦倍率变为与图7所示的相同的25倍。
从而,在摄像高宽比为16∶9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在整个变焦区中随着光学变焦进行电子变焦。另一方面,当摄像高宽比为4∶3时,从广角端到中间变焦位置只进行光学变焦而不进行电子变焦,并且从中间变焦位置到远摄端随着光学变焦进行电子变焦。换句话说,通过根据摄像高宽比来切换电子变焦的变焦范围,可以在获得高的整体变焦倍率的同时,抑制中间变焦区中的图像质量的劣化。
微计算机7在其内部存储器中存储与图6和图8所示的光学变焦位置相对应的存储切出行数的数据。
图9所示的流程图示出微计算机7中的电子变焦的控制过程(变焦控制方法)。
在步骤S901中,微计算机7判断(检查)高宽比切换器10选择了16∶9还是4∶3作为摄像高宽比。当选择了4∶3时,在步骤S902中,微计算机7读取光学变焦位置并且将所读取到的光学变焦位置设置到ZM,并且流程进入步骤S903。
在步骤S903中,微计算机7判断光学变焦位置ZM是否位于图8所示的广角端和中间变焦位置之间的位置。当光学变焦位置ZM位于广角端和中间变焦位置之间时,流程进入步骤S905。在步骤S905中,微计算机7将存储切出行数维持为1200行。从而即使在广角端和中间变焦位置之间进行光学变焦时,也不进行电子变焦。
另外,当光学变焦位置ZM不位于广角端和中间变焦位置之间的位置(而是位于中间变焦位置与远摄端之间的位置)时,流程进入步骤S904。在步骤S904中,微计算机7设置与图8所示的点(4)和点(5)之间的存储切出行数之中的光学变焦位置ZM相对应的存储切出行数(缩小率),并且将其输出至缩小处理电路4。
更具体地,微计算机7读出与根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如图8所示的存储切出行数的数据的光学变焦位置ZM相对应的存储切出行数。然而,微计算机7可以使用运算等式并且计算与光学变焦位置ZM相对应的存储切出行数。当在中间变焦位置和远摄端之间进行光学变焦时,相应地进行电子变焦。
另外,当在步骤S901中选择了16∶9时,流程进入步骤S906。在步骤S906,微计算机7读取光学变焦位置,并将所读取的光学变焦位置设置到ZM。在步骤S907中,微计算机7设置与图6所示的点(3)和点(4)之间的存储切出行数中的光学变焦位置相对应的存储切出行数(缩小率),并且将其输出至缩小处理电路4。从而,当在广角端和远摄端之间进行光学变焦时,相应地进行电子变焦。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将光学变焦与电子变焦相结合,并且可以获得仅具有光学变焦时不可获得的高变焦倍率。另外,在广角侧变焦区中,在确保图像稳定性的同时,可以以广的视角进行拍摄,并且可以以与摄像高宽比无关的任意变焦倍率上获得好的图像质量。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形、等同结构和功能。
例如,对于与最小切出大小相对应的像素行数和CCD传感器的最大读出行数,本实施例依照NTSC标准采用了480行和1200行等数值来进行说明,但是这些数值仅是例证性的,并且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数值。另外,与最小切出大小相对应的像素行数可以低于480行。
另外,本实施例讨论了在摄像高宽比为16∶9的情况下,从广角端到远摄端的整个变焦区中的线性电子变焦。然而,还可以进行非线性电子变焦,或者还可以包括不伴随着电子变焦的变焦区。
此外,本实施例将摄像高宽比16∶9设置为第一高宽比,以及将摄像高宽比4∶3设置为第二高宽比,但是也可以倒过来设置这些值。另外,高宽比16∶9和4∶3仅为例证性的,并且可以采用其它高宽比。
尽管本实施例探讨了用作图像传感器2的CCD传感器,也可以使用CMOS传感器等光电转换元件。在使用CMOS传感器时,通过改变来自CMOS传感器的信号的读出范围的大小,可以进行与本实施例所述的从输入图像的切出区域的改变类似的电子变焦。

Claims (5)

1.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光学变焦单元,用于提供光学变倍;
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子信号;
电子变焦单元,用于使用来自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信号来提供电子变倍;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子变焦单元的操作;以及
选择器,用于在第一高宽比与第二高宽比之间选择输出图像的高宽比,
其中,当选择了所述第一高宽比时,在第一变焦状态和第二变焦状态之间,所述控制器随着所述光学变焦单元的操作来改变所述电子变焦单元的变焦倍率,其中所述第二变焦状态比所述第一变焦状态更接近远摄端,以及
当选择了所述第二高宽比时,在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第三变焦状态之间,所述控制器不改变所述电子变焦单元的变焦倍率,以及在所述第二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之间,所述控制器随着所述光学变焦单元的操作来改变所述电子变焦单元的变焦倍率,其中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位于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二变焦状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变焦单元通过改变第一范围的大小来提供所述电子变倍,所述第一范围是从通过使用来自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信号而生成的输入图像的切出范围和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读出范围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图像稳定单元,所述图像稳定单元用于通过移动所述第一范围来提供电子图像稳定处理,
其中,所述电子变焦单元设置所述第一范围,以使得在所述第一范围之外可留有能够使所述第一范围移动的第二范围,以及
在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之间,所述第一范围的大小和所述第二范围的大小是固定的,以及从所述第三变焦状态到所述第二变焦状态,在所述第一范围的大小减小时,所述第二范围的大小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宽比为16∶9,以及所述第二高宽比为4∶3。
5.一种用于摄像设备的变焦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光学变焦单元,用于提供光学变倍;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子信号;电子变焦单元,用于使用来自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信号来提供电子变倍;以及选择器,用于在第一高宽比与第二高宽比之间选择输出图像的高宽比,所述变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通过所述选择器选择的所述高宽比;
当选择了所述第一高宽比时,在第一变焦状态和第二变焦状态之间,随着所述光学变焦单元的操作来改变所述电子变焦单元的变焦倍率,其中所述第二变焦状态比所述第一变焦状态更接近远摄端;以及
当选择了所述第二高宽比时,在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第三变焦状态之间,停止改变所述电子变焦单元的变焦倍率,以及在所述第二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之间,随着所述光学变焦单元的操作来改变所述电子变焦单元的变焦倍率,其中所述第三变焦状态位于所述第一变焦状态和所述第二变焦状态之间。
CN2008101892119A 2007-12-28 2008-12-26 摄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2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8412A JP5043635B2 (ja) 2007-12-28 2007-12-28 撮像装置
JP2007338412 2007-12-28
JP2007-338412 2007-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2072A CN101472072A (zh) 2009-07-01
CN101472072B true CN101472072B (zh) 2011-07-13

Family

ID=40797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921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2072B (zh) 2007-12-28 2008-12-26 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77225B2 (zh)
JP (1) JP5043635B2 (zh)
CN (1) CN1014720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3981B2 (ja) 2004-10-29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435228B2 (ja) * 2007-12-27 2010-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55485B2 (ja) * 2009-07-21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523013B2 (ja) * 2009-08-18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8593545B2 (en) 2010-06-09 2013-11-26 Olympus Imaging Corp.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ith switched image capturing mode
US8982246B2 (en) * 2010-10-22 2015-03-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body having optical zoom function and digital zoom function
JP2012165090A (ja) * 2011-02-04 2012-08-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931619B2 (ja) * 2012-07-17 2016-06-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021574B2 (ja) * 2012-10-12 2016-11-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644882B2 (ja) * 2013-03-07 2014-12-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角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47266B2 (ja) * 2013-10-01 2019-07-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電子機器
CN111010506A (zh) * 2019-11-15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210118622A (ko) * 2020-03-23 2021-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배율에서 흔들림을 보정하는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2351193A (zh) * 2020-09-17 2021-02-09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时序控制的变焦方法、图像采集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38A (zh) * 1993-01-21 1994-11-23 索尼公司 具有光学和电子变焦距装置的电视摄象机
CN1373600A (zh) * 2001-02-09 2002-10-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获取装置
CN1928604A (zh) * 2005-09-08 2007-03-14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图像拾取装置及图像拾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3211B2 (ja) * 1991-08-07 1998-06-1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
US5867217A (en) * 1992-01-08 1999-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lens position control device
JPH06133211A (ja) * 1992-10-19 1994-05-13 Canon Inc 画像揺れ補正機能付光学装置
JPH06245134A (ja) * 1993-02-22 1994-09-02 Hitachi Ltd 撮像装置
US5650819A (en) * 1993-09-30 1997-07-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3593271B2 (ja) 1998-12-15 2004-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装置
US7773129B2 (en) * 2002-08-02 2010-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131948B2 (ja) * 2003-10-07 2008-08-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7028283A (ja) * 2005-07-19 2007-0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装置
JP4281724B2 (ja) * 2005-08-26 2009-06-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624245B2 (ja) * 2005-11-29 2011-02-02 イーストマン コダック カンパニー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38A (zh) * 1993-01-21 1994-11-23 索尼公司 具有光学和电子变焦距装置的电视摄象机
CN1373600A (zh) * 2001-02-09 2002-10-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获取装置
CN1928604A (zh) * 2005-09-08 2007-03-14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图像拾取装置及图像拾取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10468A 2005.08.04
JP特开2006-197055A 2006.07.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59550A (ja) 2009-07-16
US8077225B2 (en) 2011-12-13
US20090167896A1 (en) 2009-07-02
JP5043635B2 (ja) 2012-10-10
CN101472072A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2072B (zh) 摄像设备
KR100917088B1 (ko) 촬상 장치 및 전자 줌 방법
TWI422219B (zh) 攝影裝置及攝影方法以及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
US7230648B2 (e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cusing and enlarging/reducing the in-focus image data on a display device
US8072511B2 (en) Noise reduc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noise reduc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WO2011118089A1 (ja) 立体撮像装置
JP4424088B2 (ja) 撮像装置
US9197827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JP2008252461A (ja) 撮像装置
US6876386B1 (en) Digital camera with downsampling and zoom processing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same
JP5284013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RU239438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JP2007135135A (ja) 動画像撮像装置
JP2006245999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35410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評価値生成装置
JP2013121173A (ja) 撮像装置
JP2006129211A (ja) 撮像装置
US20070153096A1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JP2011135537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2314870A (ja) 撮像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2007037176A (ja) 撮像装置
JPH09326954A (ja) 画像入力装置
JP2000299810A (ja) 撮像装置
US20150085172A1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6234993A (ja) カメラ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