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4936B - 燃料补给容器 - Google Patents

燃料补给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4936B
CN101454936B CN2007800194293A CN200780019429A CN101454936B CN 101454936 B CN101454936 B CN 101454936B CN 2007800194293 A CN2007800194293 A CN 2007800194293A CN 200780019429 A CN200780019429 A CN 200780019429A CN 101454936 B CN101454936 B CN 101454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spray nozzle
nozzle part
refueling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94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4936A (zh
Inventor
吉弘宪司
本田哲也
高桥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463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31752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463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31752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yo Seikan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6056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138963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454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4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4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49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补给容器,在联接器(20)的侧面设置凸条(231),使筒状构件(50)的台阶部(53)与该凸条(231)的上面抵接,由此,筒状构件(50)和联接器(20)卡合,并且,在筒状构件(50)上,在嵌合孔(51)中嵌入形成于立起部(31)的嵌合突起(312),并将筒状构件(50)以跨联接器(20)和立起部(31)的侧面的方式安装,由此,联接器(20)难以卸下。

Description

燃料补给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补给容器,在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等、不应用改进器而直接供给乙醇类等液体燃料而产生电化学反应的方式的燃料电池中,用于从外部向燃料残量变少的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内注入、补给燃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不使用用于取出氢(阳离子)的改进器,而将燃料即甲醇直接供给阳极(燃料极),能够产生电化学反应的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DMFC),因适于设备的小型化,特别是作为便携设备用的燃料电池引起人们的观注。而且,这种的DMFC的溶融供给装置也有各种的提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应用用具有挠性的树脂一体成形且封入了甲醇的燃料补给容器,将设置于该燃料补给容器的补给容器侧阀与燃料电池的阀连结,且将燃料电池和燃料补给容器连接之后,通过压碎燃料补给容器向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注入甲醇。
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燃料补给容器是将补给容器侧阀作成用弹簧将活塞向密封部按压的构成,并且,具备这种的补给容器侧阀且在成为尖细形状的前端部形成有螺纹部。
而且,燃料电池的阀也和补给容器侧阀是同样的构成,将补给容器侧的阀的螺纹部螺入燃料电池的阀的螺纹部,一边卡合两者,一边使活塞的相对的面彼此抵接,通过向和弹簧施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活塞而打开两边的阀,由此,燃料补给容器的甲醇可以注入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3726号公报
但是,这种专利文献1的燃料补给容器能够以低成本简单制造,另一方面,燃料补给容器是用具有挠性的比较软质的材料一体成形的,因此,用于向燃料电池的阀螺入燃料补给容器的螺纹部的形状呈现为尖细形状,强度不足,存在两者的卡合可能不能可靠地进行的问题。
从专利文献1的图2等可看出,也认为螺纹部通过如下方法将螺纹部的形状制成尖细状或确保强度,即,以作为成为阀的活塞的止脱也发挥功能的方式,制成在燃料补给容器的前端接合一体化的分体构件,并用硬质材料形成该构件。
但是,即使在接合、焊接任一情况下,为了将不同材质的构件彼此接合一体化,其装配被限制,因此,在由挠性材料构成的燃料补给容器上接合由硬质的材料构成的构件时,通常较困难。尤其是,使补给容器主体多层化时,与此接合一体化的构件材料的选择范围显著变窄。
与此相对,也可以考虑通过螺纹紧固、凹凸嵌合来进行机械的接合一体化,但是,这时恐怕会因由挠性材料构成的接合部位的强度不足而脱落等。
另外,在螺纹紧固的情况下,螺纹紧固时构件彼此相互摩擦,由此可能产生粉状的摩擦渣滓。而且,这种摩擦渣滓混入充填于燃料补给容器的燃料时,存在燃料的变质及堵塞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补给容器,即使具有与燃料电池侧的阀接合的阀机构的联接器时,将补给容器主体的材质根据各自的目的制成不同的材质时,也不能从补给容器主体上简单地拆下联接器,另外,将联接器安装于补给容器主体上时,能够抑制构件彼此相互摩擦导致的摩擦渣滓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补给容器,用于从外部向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注入、补给燃料,其构成为,具备:由具有喷嘴部的挠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具有与燃料电池侧的阀连接的阀机构,安装于所述喷嘴部的联接器;形成有覆盖所述喷嘴部的基部侧周围的立起部,收容所述容器主体的支架;一边与所述联接器卡合,一边跨所述联接器和所述立起部的侧面安装地筒状构件。
根据这样的构成,虽然在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的喷嘴部用任意的装置安装联接器,但不能从燃料补给容器容易地拆下联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也可以为,在所述联接器上设置有和所述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的卡合机构。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容易地维持在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接合联接器的状态,能够稳定地进行连续的燃料注入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也可以为,所述联接器,在形成于所述联接器的外周筒状部和内周筒状部之间插入所述喷嘴部的开口端缘,且与所述喷嘴部嵌合。
这时,在所述筒状构件上,优选设置有所述联接器的止转机构。由此,将联接器接合于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时,能够防止联接器旋转,尤其是,作为和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的卡合机构,在采用扭锁机构时有效。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也可以为,所述联接器,在形成于所述联接器的外周筒状部和内周筒状部之间插入所述喷嘴部的开口端缘,且与所述喷嘴部的外周面螺合。
该情况下,优选为如下结构,在与所述喷嘴部螺合的所述联接器上,接合和与所述联接器分体的所述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卡合的卡合机构,由此,在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接合联接器时,将相对于燃料电池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设定为一定,就能够以平时最适当的姿势进行燃料注入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用于从外部向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注入、补给燃料,其构成也可以具备具有喷嘴部的容器主体,具有与燃料电池侧的阀连接的阀机构的联接器通过铆接构件与所述喷嘴部密接固定。
根据这种构成,通过铆接构件以联接器按压容器主体的喷嘴部的方式密接固定,因此,不能从容器主体容易地拆下联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可以为,由挠性材料构成的所述容器主体收容于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架中。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燃料补给容器的便携性,并且,也能够防止恶作剧等造成的容器主体的破断。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可以构成为,所述铆接构件跨过所述联接器和所述喷嘴部而固定。
该情况下,可以制成在所述支架上形成有覆盖所述喷嘴部的基部侧周围的立起部,并且,在所述立起部安装有设置盖体安装机构的筒状构件的构成,由此,与在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上直接安装盖体时不同,能够有效地避免在盖体安装时产生故障,盖体脱落的现象。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可以为,在所述支架上形成有覆盖所述喷嘴部的周围的立起部,并且,所述铆接构件跨过所述联接器和所述立起部而固定。
根据这种构成,在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架的立起部上固定铆接构件,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在喷嘴部密接固定联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也可以是在所述联接器上设置有和所述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卡合的装置的构成。
根据这种构成,容易维持在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接合联接器的状态,能够稳定地进行连续的燃料注入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用于从外部向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注入、补给燃料,其构成也可以为,在容器主体的喷嘴部装载具有与燃料电池侧的阀连接的阀机构的联接器,通过和所述联接器卡合的筒状构件,在所述喷嘴部的开口端缘密接固定所述联接器。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在喷嘴部装载联接器的状态,通过筒状构件在喷嘴部开口端边缘密接固定联接器,因此,能够抑制构件彼此相互摩擦导致的摩擦渣滓的发生,能够有效地回避这种摩擦渣滓混入充填于容器主体的燃料。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可以为,由挠性材料构成的所述容器主体,被收容于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架中,该刚性体形成覆盖所述喷嘴部的基部侧周围的立起部。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燃料补给容器的便携性,并且,也能够防止恶意等造成的容器主体的破断。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可以为,所述筒状构件与所述喷嘴部或所述立起部螺合,并且,在所述立起部形成有对于所述筒状部的止转部。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可靠地防止从燃料补给容器上卸下联接器后不能进行燃料的再充填。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可以为,所述筒状构件跨过所述联接器和所述立起部的侧面安装。
根据这种构成,在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架上形成的立起部上安装有筒状构件,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在喷嘴部的开口端边缘密接固定联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也可以为,在所述立起部的内周面和与之对置的所述喷嘴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支架的所述容器主体的定位装置。
根据这种构成,利用联接器和筒状构件的安装部位能够在近接的位置进行容器主体的定位,能够提高各构件的安装精度,并且,伴随此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喷嘴部的开口端边缘和联接器的密接性(密封性)。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也可以为,具备抑制相对于所述喷嘴部的所述联接器的旋转的止转机构。
根据这种构成,将筒状构件与联接器卡合时,不仅能够可靠地防止相对于喷嘴部的联接器的旋转,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摩擦渣滓的发生,而且,使联接器与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接合时也防止联接器的旋转,并且能够进行联接器的安装位置的定位。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其构成也可以我,在所述支架中,设置有和所述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的卡合机构。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容易地维持使联接器与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接合的状态,能够稳定地进行连续的燃料注入操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制成不能简单地卸下联接器的构成。另外,只要在喷嘴部装载联接器的状态,通过与联接器卡合的筒状构件,在喷嘴部开口端边缘密接固定联接器,就能够抑制构件彼此相互摩擦导致的摩擦渣滓的发生,能够有效地回避这种摩擦渣滓混入充填于容器主体的燃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说明图;
图2是图1(b)的B-B剖面图;
图3是示意的表示用于将燃料补给容器与燃料收容部接合的阀机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意的表示在燃料收容部的燃料注入口嵌合燃料补给容器的燃料注出口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6是图5的F-F主要部分剖面图及G-G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7是图5的H-H主要部分剖面图及I-I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8是表示燃料注入操作时的杆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从表面构件的内侧看到的杆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1是图2的C-C剖面图、D-D剖面图、E-E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构成帽的外帽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构成帽的内帽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相对于内帽外帽空转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5表示紧固帽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18是图17(b)的L-L剖面图;
图19是示意的表示用于将燃料补给容器与燃料收容部接合的阀机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0是示意的表示在燃料收容部的燃料注入口嵌合燃料补给容器的燃料注出口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22是表示燃料注入操作时的杆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从表面构件的内侧看到的杆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6表示联接器的止转机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7表示联接器的止转机构的其它例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29是图28(b)的M-M剖面图;
图30是表示抑制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联接器的旋转的止转机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1是图30的O-O主要部分剖面图及P-P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32是示意的表示用于将燃料补给容器与燃料收容部接合的阀机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3是示意的表示在燃料收容部的燃料注入口嵌合燃料补给容器的燃料注出口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4是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35是表示燃料注入操作时的杆的度知道说明图;
图36是表示从表面构件的内侧看到的杆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37是图29的N-N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39是表示抑制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联接器的旋转的止转机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0是图39的Q-Q主要部分剖面图及R-R主要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此,图1(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概略的局部切口的正面图,图1(b)是本实施方式的概略侧面图。另外,图2是图1(b)的B-B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补给容器1具备具有喷嘴部11、主体部12及底部13的容器主体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10通过使其容积缩减,将充填于内部的甲醇等燃料按规定量注入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内,之后,一边吸入燃料收容部内的氛围气气体一边复原容积,通过循环这些动作进行连续的燃料注入操作。
这种容器主体10可以如下得到,从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环状烯(COC)等的烯类树脂及这些的共聚合体;这些的混合树脂、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乳酸(PLA)等的聚乙烯类树脂及它们的共聚合体、它们的混合树脂等合成树脂材料中,应用燃料注入操作时的容积缩减、具有复原容易的挠性的材料,利用直接送风成形及双轴延伸送风成形等适宜的装置成形为规定形状,但是,优选以能够观察容器主体10内的燃料的残余量的方式使用具有透明性的材料。
应用这种合成树脂材料成形的容器主体10不限于制成单层结构,也可以制成多层结构。将容器主体10制成多层结构时,优选至少最内层使用上述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另外,作为中间层,除了用对于燃料具有阻挡功能的树脂(例如,环状烯、聚酰胺类树脂等)、粘接性树脂等形成的功能性树脂层之外,也可以设置再研磨层等。
另外,在图示的例中,在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上安装有突出设置有燃料注出口21的具有与燃料电池侧的阀接合的阀机构的联接器20。该联接器20在从外周边缘垂下的外周筒状部23和与燃料注出口21连通且在内周侧设置有阀机构的内周筒状部241之间,与密封构件25一起插入喷嘴部11的开口端缘。
而且,通过将形成于喷嘴部11的外周面的上端侧的嵌合突起111和形成于联接器20的外周筒状部23的内周面下端侧的嵌合突起232嵌合,以夹住喷嘴部11的开口端缘的方式将联接器20与喷嘴部11嵌合。
在此,密封构件25可以采用例如,热塑性弹性体及橡胶、发泡片材等材料形成。
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可以列举: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环氧化苯乙烯类弹性体、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SBC化合物、单纯混合型烯烃类弹性体、交联型弹性体、氯乙烯类弹性体、氯化乙烯共聚物交联体合金、氯化聚乙烯类弹性体、间规1,2-聚丁二烯、氨基甲酸乙酯类弹性体、聚脂类弹性体、聚酰胺类弹性体、含氟弹性体、硅酮类弹性体等。
另外,作为橡胶(根据ASTM的橡胶分类),可以列举:1)具有聚亚甲基类的饱和主链的橡胶,例如,苯乙烯-丙烯-二烯三元类共聚合体、苯乙烯-丙烯共聚合体、完全氢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氟素橡胶、完全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完全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橡胶等,2)在主链中具有氧的橡胶,例如,表氯醇橡胶等,3)在主链中具有硅和氧的橡胶,例如,乙烯甲基硅酮橡胶等,4)如天然橡胶及二烯类橡胶那样,在主链中具有不饱和碳结合的橡胶,例如,丁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氢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天然橡胶、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橡胶等,5)在主链中具有碳、氧及氮的橡胶,例如,聚醚氨酯等,6)在主链中不具有氧或磷而具有氮的橡胶,7)在主链中具有硫的橡胶,例如,聚硫橡胶等,8)在主链中具有磷及氮的橡胶,例如,磷嗪橡胶等。
另外,作为发泡片材,适合使用使聚乙烯发泡的材料,根据需要,也可以将聚乙烯对苯二酸脂等的聚脂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类树脂等制成薄膜再辗压成薄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联接器20所具有的阀机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如下结构,如图所示,在内周筒状部241的内周侧插入阀体211和通过该阀体211堵塞燃料出口的方式将阀体211向阀座212施力的弹簧213,通过在内周筒状部241的下端接合弹簧承受部214。
在此,图3是示意的表示用于一边维持和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间的气密状态,一边将安装于容器主体10的联接器20的燃料注出口21与设置于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的燃料注入口60接合的阀机构的一例的说明图,表示联接器20侧的阀机构的概略剖面、设置于燃料电池侧的燃料注入口60的阀机构的概略剖面。另外,图4表示在燃料注入口60插入、嵌合联接器20的燃料注出口21的状态。
在图示的例中,联接器20的燃料注出口21插入燃料注入口60时,成为联接器20侧的阀机构的阀体211和设置于燃料电池侧的燃料注入口60的构成阀机构的阀体61抵接且相互推挤。通常,设定为将燃料注入口60侧的阀体61压紧的弹簧61的压紧力比将燃料注出口21侧的阀体211压紧的弹簧61的压紧力更弱,首先,燃料注入口60侧的阀体61离开阀座62,打开燃料注入口60侧的阀机构。这时,联接器20的燃料注出口21和设置于燃料收容部的燃料注入口60以紧密嵌合的方式,通过在两者间未图示的适当的密封构件,能够维持燃料收容部内的气密状态。
而且,将联接器20的燃料注出口21进一步压入时,燃料注出口21侧的阀体211离开阀座212,也打开燃料注出口21侧的阀机构。由此,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和容器主体10维持气密状态并且连通,通过进行上述的燃料注入操作,能够将容器主体10内的燃料从外部向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注入、补给燃料。
这时,在联接器20上,作为与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的卡合机构,通过设置图2等所示的卡合突起22,能够容易地维持与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的接合状态,能够稳定地进行连续的燃料注入操作。图示的卡合突起22采用了将前端的卡合部22a向设置于燃料收容部侧的接受孔插入后,燃料补给容器1一起转动,卡合部22a与燃料收容部的接受孔卡合的扭锁机构。
另外,在图3及图4中,在制图上省略了这种卡合突起22及接受孔的图示。另外,卡合突起22不仅限于制成与联接器20一体的形状,也可以在联接器20与喷嘴部11密接固定后,进行定位后以能够与联接器20接合的方式,联接器20也可以形成另一个体。另外,这种扭锁机构是一例,和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的卡合机构也可以是卡合突起22和设置于燃料收容部侧的接受孔的凹凸嵌合的方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补给容器,考虑其携带性时,将容器主体10收容于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架30内。由此,放入包等内携带时,有效避免在包内被压碎等燃料泄露那种不良情况的发生,能够提高携带时的安全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燃料注入操作时容易进行容积的缩减、复原的方式,用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容器主体10,但是,通过将这种容器主体10收容于支架30内,显著提高携带性,并且也能够防止由于恶作剧等导致的容器主体10的破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30由纵方向分开的表面构件30a和背面构件30b构成。而且,如图5所示,使设置于表面构件30a侧的卡合爪301a与设置于背面构件30b侧的卡合孔301b卡合,由此,在一体化的表面构件30a和背面构件30b之间收容容器主体10。这时,如图所示,在背面构件30b侧设置有突片301c,该突片301c插入设置于表面构件30a侧的相邻的卡合爪301a之间。由此,抵抗使表面构件30a变形且解除卡合爪301a和卡合孔301b的卡合的力,能够使表面构件30a和背面构件30b不容易卸下。
在此,图5是燃料补给容器1的分解图,图6(a)是图5的F-F主要部分剖面图,图6(b)是图5的G-G主要部分剖面图,图7(a)是图5的H-H主要部分剖面图,图7(b)是图5的I-I主要部分剖面图。
另外,向容器主体10中充填作为燃料的甲醇等时,从确保安全性的观点考虑,寻求容器主体10不容易从支架30拆下的方式,但是在表面构件30a和背面构件30b上分别交互配置有卡合爪301a和卡合孔301b,将这些相互卡合,利用粘结或焊接使表面构件30a和背面构件30b接合,由此能够制成表面构件30a和背面构件30b不容易卸下的方式。
另外,构成支架30的表面构件30a和背面构件30b分别在大致中央具备开口部34,在该开口部34安装有将下侧制成轴,并朝向这些构件30a、30b的内侧可转动的杆40。这样,安装的杆40,通过其转动操作将杆40按下时,杆40的作用部30a与容器主体10抵接,使容器主体10的容积缩减按下了杆40的量,作为用于进行上述的燃料注入操作的操作部发挥功能(参照图8)。
在此,图8与图1(a)的A-A剖面相当,图8(a)表示杆40在平时位置的状态,图8(b)表示按下杆40的状态。如图8(b)所示,通过压下杆40,被杆40的作用部40a按压而容器主体10发生弹性变形,但是,容器主体10不仅在压下杆40的方向,如图1(a)点画线所示,在与杆40的压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也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支架30的内部尺寸优选考虑向这个方向的容器主体10的弹性变形来设计。
更具体的说,优选如下设计支架30的内部尺寸,实现容器主体10的容积的缩减量的最适当化,寻求进行与该最适合的缩减量相当的燃料注出操作时的容器主体10的变形量(通常,容器主体10向与杆40的压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变形),且具有能够富裕地吸收这时的变形量的范围。
另外,在这样的支架30上收容容器主体10时,优选将容器主体10的主体部12的水平断面作成椭圆形状,并且,杆40与沿筒部的长径方向的面对置,以容器主体10收容于支架30的方式制成。
据此,通过上述装置形成容器主体10时,一般而言,成形时,沿容器主体10的主体部12的长径方向的面的方向与沿短径方向的面相比延伸且壁变薄,因此只要杆40的作用部40a按压该面就使容器主体10产生弹性变形,容易使容器主体10的容积缩减,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其缩减量的调整等。
另外,图9表示从表面构件30a的内侧看到的杆40的安装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杆40具有向下端侧延伸的臂41。而且,如放大用图中虚线包围的部分所示,将设置于臂41的前端侧的突部42向设置于表面构件30a的突片35的穿孔351插通,由此,相对于表面构件30a,杆4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
另外,在图示的例中,杆40以旋转轴位于下端侧的方式安装,但是也可以旋转轴位于上端侧,杆40限于作为用于进行燃料注入操作的操作部发挥功能,其具体的安装装置不限定。
放松压下杆40的力时,容器主体10通过其弹性力和容器主体10内的主空间的内压使容积复原,由此,杆40被压回而恢复至平时的位置,但是这时,在杆40的作用部40a侧的端缘和开口部34之间产生间隙时,认为会产生吸入异物,再一次压下杆40并且重复燃料注入操作时,在该间隙夹住操作杆40的使用者的手指等不良现象。
因此,在杆40上设置有从内侧与开口部34的缘部抵接的挡块43,由此,限制杆40向表面构件30a的外侧的转动范围,在杆40的作用部40a侧的端缘和开口部34之间不产生间隙,并且,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即使容器主体10膨胀,杆40也不会向外侧突出。
另外,尤其是未图示,但是,对于背面构件30b,同样也能够安装杆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表面构件30a和背面构件30b上,如图所示,分别在其上方及下方,能够设置部分的包围杆40的上端侧和下端侧的侧面,且,以成为杆40的操作面和面一的方式从基准面33隆起而形成的隆起部32。由此,将杆40的操作范围限制在杆40的中央部分易操作的部位,在放入包等内携带时及不留神掉落时等,杆40不会不经意的压下。
因此,在图示的例中,使用者将杆40的中央部分的操作面例如,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压下,由此能够进行燃料注入操作。
另外,若能够将杆40的操作范围限制在杆40的中央部分的易操作部位,隆起部10b也可以按照从杆40的操作面突出的方式隆起形成。
另外,在支架30上,在压下杆40进行燃料注入操作时,能够设置容器主体10的容积的缩减量不超过一定量的限制机构。这种限制机构的具体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如,通过杆40压下的可能量即适当调整杆40的操作面和基准面10a的差t,能够以杆40的压下量不能为一定以上,容器主体10的容积的缩减量不超过一定量的方式进行限制。
通过设置这种限制机构,能够将燃料注入操作时容器主体10的容积缩减量设为一定,且燃料向燃料电池主体的燃料收容部内的注入量能够设定为一定。燃料注入操作时,燃料收容部内的压力过大时,恐怕会使与燃料收容部邻接设置的燃料电池的起电部破损,但是,将燃料注入量设为一定并抑制燃料收容部内的压力上升,由此,能够有效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另外,杆40的横向宽度优选能够任意设定,但是,如图10所示,通过将杆40的横向宽度W设定为细(例如,13mm以下),压下杆40时,使用者的手指露出杆40的操作面,在推动杆40时与基准面10a接触,因此杆40不能压下。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将燃料注入时的容器主体10的容积缩减量设定为一定。
另外,尤其未图示的,但是,作为操作部的杆40也可以设置于支架30的单面。这种形态的优点为,在燃料注入操作时能够稳定支架30的姿势,并且,在支架30的另一面,可以作为用于印刷或粘贴使用上的注意等的注意事项说明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30上形成有覆盖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的基部侧的周围,并且延伸到联接器20的下端附近的立起部31,在图示的例中,在立起部31的内周面形成有和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的外周面的止脱槽112卡合的环状的止脱筋311。
另外,在图示的例中,在联接器20的侧面,以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在图示的例中为四个)向上下延伸的凸条231(参照图11(a)),使筒状构件50的台阶部53与该凸条231的上面抵接,由此筒状构件50和联接器20卡合(参照图2)。而且,在筒状构件50上挖设嵌合孔51,在该嵌合孔51上嵌入在立起部31上形成的嵌合突起312,由此,可以进行筒状构件50的安装。
由此,联接器20压紧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而不能够容易地卸下,防止联接器20不经意地从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脱落。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构件50与联接器20卡合,并且以跨过联接器20和立起部31的侧面的方式安装,由此,难以进行联接器20的卸下,但是,用于安装这种筒状构件50的具体装置不仅限于图示的例子。
另外,在安装筒状构件50时,如图11所示,在筒状构件50上形成与设置于联接器20的凸条231、形成于立起部31的止转部313分别对应的槽54、55(参照图11(a)、(c)),通过这些凹凸嵌合,联接器20优选设置防止相对于喷嘴部11进行相对旋转的止转机构。尤其是,作为和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的卡合机构,有效地是采用上述的扭锁机构时,设置这样的止转机构。作为结果,只要是作为联接器20的止转发挥功能的部件,设置于筒状构件50的止转机构的具体的构成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此,图11(a)是图2的C-C剖面图,图11(b)是图2的D-D剖面图,图11(c)是图2的E-E剖面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构件50的外周面形成有作为盖体安装机构的螺纹部52,如图10所示,通过该螺纹部能够安装盖体70。
这样,在与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10分体构成的筒状构件50上,形成作为盖体安装机构的螺纹部52,由此,通过筒状构件50采用硬质的材料,能够确保螺纹部52的强度,并且形成尖细形状,盖体70难以脱落。
由此,在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10上安装盖体70时,难以确保相对于盖体70的螺纹紧固的喷嘴部11的强度,因此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发生变形等,在盖体70螺纹紧固时发生故障,盖体70脱落,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这种不良现象。
另外,作为盖体安装机构,不限于形成图示的螺纹部52,也可以是使盖体70与筒状构件50嵌合那种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筒状构件50螺合的盖体70,例如,以不发生因孩子不注意拆下盖的方式,优选采用具备防止儿童误操作的功能。作为具备防止儿童误操作的功能的盖体70,作为其一例,可以列举:由如图12所示的外盖71、如图13所示的内盖72构成的双重的构造。
图12是外盖71的说明图,图12(a)是外盖71的正面图,图12(b)是图12(a)的J-J剖面图,图12(c)是外盖71的底面图。如这些图所示,在外盖71的顶面的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垂下片71a。
另外,图13是内盖72的说明图,图13(a)是内盖72的正面图,图13(b)是图13(a)的K-K剖面图,图13(c)是外盖72的平面图。如这些图所示,在内盖72的内周面形成螺纹槽,通过这些螺纹槽,盖体70与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螺合。另外,在内盖72的上面侧,被立起面72b和倾斜面72c夹持而形成槽部72a,向外盖71内插入内盖72时,外盖71的垂下片71a进入内盖72的槽部72a。
这种外盖71和内盖72,内盖72在外盖71内可相对的上下动,并且通过外盖71的止脱部71b、内盖72的卡止部72d,内盖72不容易从外盖71脱落。而且,如图14所示,作为从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脱下盖70,只是向图中箭头方向转盖体70时,外盖71的垂下片71a搁置于内盖72的倾斜面72c(参照图14(b))上,相对于内盖72外盖71空转(参照图14(c))。
相反,将盖体70与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螺合时,如图15所示,如向图中箭头方向转外盖71,外盖71的垂下片71a与内盖72侧的立起面72b抵接(参照图15(b)),和外盖71一起内盖72也旋转,能够容易地紧固盖体70。
另外,在图14、15中,只图示醒目的一个垂下片71a,用斜线表示该垂下片。
另一方面,为了从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拆下盖体70,以相对于内盖72外盖71不产生空转的方式,对外盖71施加向下的力,一边将外盖71的垂下片71a的前端向内盖72的倾斜面72c压紧一边旋转即可。由此,和外盖71一起内盖72也旋转,能够将盖体70从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卸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支架30的表面构件30a、背面构件30b、杆40、盖体70采用单独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树脂(AS)、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聚丁烯对苯二酸盐(PBT)、聚乙烯萘(PEN)、聚乙酸酯(P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乙缩醛(PO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变性聚苯二醚(PPE)等的合成树脂材料,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或,根据需要在这些中配合玻璃纤维、滑石粉等充填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用,通过注射成形等可以成形为规定的形状,但是,至少将杆40成形为透明性高的材料,收容的容器主体10的状态,例如,优选以能够观察残留于容器主体10内的燃料的量的方式制成。通常,在高的耐降落冲击性等的材料中,透明度高的材料少,因此,之所以用透明度高的材料形成杆40,一面确保支架30的耐降落冲击性,一面以能够观察容器主体10内的燃料残余量,因此特别合适。
[第二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主要部分剖面图,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b)B-B剖面图相当。本实施方式确定作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联接器20以与喷嘴部11嵌合的方式制成,但是,不限于向喷嘴部11的联接器20的直接的安装装置。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形成于联接器20的外周筒状部23和内周筒状部241之间,一边插入喷嘴部11的开口端缘,一边在喷嘴部11的外周面螺合联接器20。
该情况下,作为和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的卡合机构的卡合突起22,在联接器20上一体形成时,难以稳定控制联接器20的螺纹紧固量,因此,联接器20的螺纹紧固量有时多,有时少,在喷嘴部11上安装联接器20时的卡合突起22的位置产生偏差。因此,尤其是,通过扭锁机构与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接合时,相对于燃料电池的燃料补给容器1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不能成为一定,进行燃料注入操作时的姿势对每一个燃料补给容器都不同,不能用平时最适当的姿势进行燃料注入操作。
因此,卡合突起22和联接器20是分体的,优选联接器20与喷嘴部11螺合后,在进行定位后与联接器20接合。在图示的例中,通过向形成于筒状构件50的定位槽54插入从卡合突起22的基部22b的端缘垂下的突片22c而进行定位后,在联接器20的顶面超声波焊接卡合突起22的基部22b。
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以上点,除此之外具备同样的构成,因此对其它的构成的详细的说明省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构件50和联接器20卡合,并且以跨过联接器20和立起部31的侧面的方式安装,由此,难以进行联接器20的拆卸,在图示的例中,在形成于联接器20的下端侧的凸缘部25上,以卡合筒状构件50的台阶部53的方式制成。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此,图17(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概略的局部切口正面图,图17(b)是本实施方式的概略侧面图。图18是图17(b)L-L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确定作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分别与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图4、图5、图8、图9对应,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面。另外,对于共同的构成根据需要附带有同样的符号,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在后述的第四及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联接器20具有:和燃料注出口21连通且在内周侧设置有阀机构的筒状部241、向筒状部241的外周侧伸出的盖板部201。在将筒状部241向喷嘴部11的开口部插入,并且使密封构件25安装于盖板部201和喷嘴部11的开口端缘之间的状态,使铆接构件80跨过联接器20和喷嘴部11而固定,由此,联接器20紧密固定于喷嘴部11。
由此,联接器20压向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且不能容易地卸下,从而防止联接器20不经意地从容器主体10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盖体70安装于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作为该盖体70,可以使用和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盖体。
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以上点,除此之外具备同样的构成,因此对其它的构成的详细的说明省略。
[第四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主要部分剖面图,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17(b)L-L剖面图相当。本实施方式确定作为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30上形成覆盖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的基部侧的周围的立起部31,在该立起部31上安装有设置盖体安装机构的筒状构件50。
在此,在图示的例中,在筒状构件50上穿设嵌合孔51,在该嵌合孔51中嵌入形成于立起部31的嵌合突起312,由此,可以进行筒状构件50的安装,但是,用于安装筒状构件50的具体的装置不限定于图示的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构件50的外周面形成作为盖体安装机构的螺纹部52,如图10所示,通过该螺纹部能够安装盖体70。
这样,在与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10分体构成的筒状构件50上形成作为盖体安装机构的螺纹部52,由此,通过筒状构件50采用硬质的材料,能够确保螺纹部52的强度,并且形成尖细形状,能够使盖体70难以脱落。
由此,在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10上安装盖体70时,难以确保喷嘴部11相对于盖体70的螺纹紧固的强度,因此,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发生变形等,在盖体70螺纹紧固时发生故障,盖体70脱落,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这种不良现象。
另外,作为盖体安装机构,不仅限于形成图示的螺纹部52,也可以是使盖体70与筒状构件50嵌合那种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以上部分,除此之外具备同样的构成,因此对其它的构成的详细的说明省略。
[第五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主要部分剖面图,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17(b)L-L剖面图相当。本实施方式确定作为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联接器20将铆接构件80跨过联接器20和喷嘴部11而固定,由此,紧密固定于喷嘴部11上,但是,用于将联接器20紧密固定于喷嘴部11的具体的装置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在支架30上形成有覆盖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的周围,并且延伸到延长的联接器20的盖板部201的下端附近的立起部31,使铆接构件80跨过该立起部31和联接器20而固定,由此,使联接器20与喷嘴部11紧密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联接器20和立起部31之间形成用于防止相对于喷嘴部11联接器20进行相对的旋转的止转机构。
例如图26所示,切去从联接器20的盖板部201的外周边缘垂下的外周筒状部23的内周面的一部分而形成凹部23b,并且,在立起部31的上端边缘形成与该凹部23b卡合的突片31a,通过联接器20侧的凹部23b和立起部31侧的突片31a可以构成联接器20的止转机构。
另外,如图27所示,在从联接器20的盖板部201的外周边缘垂下的外周筒状部23,形成切去了其一部分的缺口部23c,并且,将立起部31的上端侧留出凸部31c制成薄壁,通过联接器20侧的缺口部23c和立起部31侧的凸部31c卡合,能够构成联接器20的止转机构。
尤其是,作为和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的卡合机构,采用了上述的扭锁机构时,设置这种止转机构是有效的,但是,作为结果,只要作为联接器20的止转发挥功能,不特别限定止转机构的具体的构成。
在此,图26是表示联接器20的止转机构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6(a)是联接器的侧面图,图26(b)是联接器的底面图,图26(c)是立起部的侧面图,图26(d)是立起部的上面图。另外,图27是表示联接器20的止转机构的其它例的说明图,图27(a)是联接器的侧面图,图27(b)是联接器的底面图,图27(c)是立起部的侧面图,图27(d)是立起部的上面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立起部31的外周面形成和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筒状构件50上的结构同样的作为盖体安装机构的螺纹部32,通过该螺纹部32,能够安装盖体70。由此,和第四实施方式的切口同样,在采用硬质的材料形成立起部31时,能够有效避免在盖体70的螺纹紧固时发生故障,盖体70脱落的不良现象。
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以上点,除此之外具备同样的构成,因此对其它的构成的详细的说明省略。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此,图2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概略的局部切口正面图,图28(b)是本实施方式的概略侧面图。另外,图29是图28(b)的M-M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确定作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分别与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图4、图5、图8、图9对应,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图面。另外,对于共同的构成根据需要附带有同样的符号,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在后述的第七实施方式中也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联接器20具有:和燃料注出口21连通且在内周侧设置有阀机构的筒状部241、向筒状部241的外周侧伸出的盖板部20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筒状部241向喷嘴部11的开口部插入,并且使密封构件25安装于喷嘴部11的开口端缘和盖板部201之间,在喷嘴部11上安装有联接器20的状态,将与联接器20卡合的筒状构件50与喷嘴部11螺合,由此,联接器20紧密固定于喷嘴部11的开口端边缘。
在此,在图示的例中,使形成于筒状构件50的上方侧的开口边缘的台阶部53与联接器20的盖板部201的上面抵接,由此,筒状构件50和联接器20卡合,但是,用于将筒状构件50与联接器20卡合的的具体的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制。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联接器20载置于喷嘴部11的状态,一边与筒状构件50卡合,一边与喷嘴部11的开口端边缘密接固定。因此,在安装联接器20时,联接器20本身相对于喷嘴部11相对静止,能够抑制由于联接器20、密封构件25及喷嘴部11这些构件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粉状的摩擦渣滓的发生,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摩擦渣滓混入充填于容器主体10的燃料中导致的燃料变质及堵塞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而且,联接器20通过筒状构件50压在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上,不能够容易地卸下,因此,能够防止联接器20不经意地从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脱落。
在此,密封构件25和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例如可以采用热塑性弹性体及橡胶、发泡片材等材料形成。
橡胶类材料耐热性优异,相反容易产生摩擦渣滓,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上述那样的摩擦渣滓的发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由耐热性优异的橡胶类材料构成的密封构件25,也能够良好的使用。
另外,尤其是未图示,但是,在将联接器20载置于喷嘴部11上时,也可以通过凹凸嵌合将联接器20与喷嘴部11嵌合连接。如上述那样,在相对于喷嘴部11相对的静止的状态,只要能够将联接器20密接固定于喷嘴部11的开口端边缘,联接器20的载置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0及图31所示,在喷嘴部11的开口端边缘侧的外周面形成缺口槽11a,并且,使与该缺口槽11a卡合的突片201a以从该联接器20的盖板部201的外周边缘垂下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构成抑制相对于喷嘴部11的联接器20的旋转的止转结构。
由此,在使筒状构件50与联接器20卡合时等,可靠地防止联接器20相对于喷嘴部11旋转,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构件彼此相互摩擦而导致的摩擦渣滓的发生。
而且,在使联接器20与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接合时,也能够防止联接器20的旋转,并且,也能够进行联接器20的安装位置的定位,在容器主体10的剖面形状是椭圆形等时,也能够限制燃料注入操作时的容器主体10的方向性。
在此,图30是表示联接器20的止转机构之一例的说明图,表示从喷嘴部11拆下联接器20、密封构件25的状态。另外,图31(a)是他30的O-O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31(b)是图30的P-P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30上以覆盖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的基部侧周围的方式形成有立起的立起部31。而且,图37表示图29的N-N主要部分剖面图,在筒状构件50的下端侧的内周面,形成向筒状构件50的内方倾斜突出的突片50a,并且,和该突片50a卡合的凸部311形成于立起部31的外周面,通过该筒状构件50侧的突片50a和立起部31侧的凸部311,以筒状构件50不向其螺纹紧固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的方式,形成作为相对于筒状构件50的止转发挥功能的棘轮机构。
由此,可靠地防止从燃料补给容器拆下联接器20的情况,不能进行燃料的再充填等。
另外,形成相对于以上的筒状构件50的止转时,也可以将与形成于支架30的立起部31的外周面的凸部311相当的构件,在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侧形成。这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省略立起部31。
另外,优选在形成于支架30的立起部31的内周面和与此相对的喷嘴部11的外周面,设置相对于支架30进行容器主体1的定位的定位装置。在图示的例中,在立起部31的内周面形成沿圆周方向的环状槽310,并且,在该环状槽310上卡合在喷嘴部11侧形成的环状突起110,由此,进行相对于支架30的容器主体1的定位。这样一来,通过联接器20和筒状构件50的安装部位能够在近接的位置进行容器主体1的定位,提高各构件的装配精度,并且,伴随此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喷嘴部11的开口端边缘和联接器20的密接性(密封性)。
另外,在图示的例中,形成于立起部31的内周面的环状槽310和形成于喷嘴部11的外周面的环状突起110沿圆周方向以连续的方式形成,但是,只要作为定位装置发挥功能,就可以在立起部31的内周面和喷嘴部11的外周面形成一组以上的相互嵌合的凹凸形状的对。另外,如图示的例所示,在喷嘴部11侧也可以形成与立起部31的上端面抵接的第二个环状突起111。
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以上点,除此之外具备同样的构成,因此对其它的构成的详细的说明省略。
[第七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燃料补给容器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图3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与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28(b)的M-M剖面相当。本实施方式确定作为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筒状构件50与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螺合,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8所示,在形成于支架30的立起部31上螺合有筒状构件50,将筒状构件50跨过联接器20和立起部31的侧面安装,由此,联接器20与喷嘴部11密接固定。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向上方延长立起部31,在其延长的部分螺合有筒状构件50。
据此,通过在形成于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架30的立起部31上螺合有筒状构件50,由此,与在由有可能变形等的挠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10的喷嘴部11上螺合筒状构件50相比,筒状构件50难以脱落,能够有效地避免联接器20的脱落。
另外,在图38所示的例中,在联接器20上,从盖板部201的外周边缘垂下的外周筒状部23和筒状部241形成同心状,立起部31延长到该外周筒状部23的下端附近。而且,在联接器20的筒状部241和外周筒状部23之间,和密封构件25一起插入喷嘴部11的开口端边缘。
另外,作为容器主体1相对于支架30的定位装置设置的立起部31侧的环状槽310和喷嘴部11侧的环状突起110设置上下两组。
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以上点,除此之外具备同样的构成,因此对其它的构成的详细的说明省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备抑制相对于喷嘴部11的联接器20的旋转的止转机构。
例如图39及图40所示,在立起部31的上端边缘的内周面形成缺口槽311a,并且,使与该缺口槽311a卡合的突片231a向联接器20的外周筒状部23的下端突出形成,在立起部31的上端边缘形成突片311b,并且,切去联接器20的外周筒状部23的一部分形成与该突片311b卡合的缺口部231b,由此,能够作为联接器20的止转机构。
在此,图39是表示联接器20的止转机构之一例的说明图,图40(a)是图39的Q-Q主要部分剖面图,图40(b)是图39的R-R主要部分剖面图。
以上,对本发明显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种种的变更实施。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由在纵向分割的表面构件30a和背面构件30b构成的支架30中,收容有容器主体10,但是,支架30的构成不仅限于此,尤其是未图示的,也可以在横方向可分割地收容容器主体10。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补给容器,在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等、不应用改进器而直接供给乙醇类等的液体燃料产生电化学反应的方式的燃料电池中,从外部向燃料残量变少的主体侧的燃料收容部内注入、补给燃料。

Claims (19)

1.一种燃料补给容器,用于从外部向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注入、补给燃料,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喷嘴部的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
联接器,其具有与燃料电池侧的阀连接的阀机构,且安装于所述喷嘴部;
收容所述容器主体的支架,其形成有覆盖所述喷嘴部的基部侧的周围的立起部;
筒状构件,其与所述联接器卡合,并且跨所述联接器和所述立起部的侧面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所述联接器在形成于所述联接器的外周筒状部和内周筒状部之间插入所述喷嘴部的开口端缘,并且与所述喷嘴部嵌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在所述筒状构件上设置有所述联接器的止转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所述联接器在形成于所述联接器的外周筒状部和内周筒状部之间插入所述喷嘴部的开口端缘,并且与所述喷嘴部的外周面螺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在与所述喷嘴部螺合的所述联接器上接合与所述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相卡合的卡合机构,且所述燃料电池与所述联接器是分体的。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在所述联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卡合的卡合机构。
7.一种燃料补给容器,用于从外部向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注入、补给燃料,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喷嘴部的容器主体,
具有与燃料电池侧的阀连接的阀机构的联接器利用铆接构件而密接固定于所述喷嘴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由挠性材料构成的所述容器主体收容于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架。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所述铆接构件跨所述联接器和所述喷嘴部而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在所述支架上形成有覆盖所述喷嘴部的基部侧的周围的立起部,并且,
在所述立起部安装有筒状构件,且该筒状构件设置有盖体安装机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在所述支架上形成有覆盖所述喷嘴部的周围的立起部,并且,
所述铆接构件跨所述联接器和所述立起部固定。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在所述联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卡合的卡合机构。
13.一种燃料补给容器,用于从外部向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注入、补给燃料,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主体的喷嘴部载置联接器,该联接器具有与燃料电池侧的阀连接的阀机构,
通过与所述联接器卡合的筒状构件,将所述联接器密接固定于所述喷嘴部的开口端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由挠性材料构成的所述容器主体被收容于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架,且该支架形成有覆盖所述喷嘴部的基部侧的周围的立起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所述筒状构件与所述喷嘴部或所述立起部螺合,并且,在所述立起部形成有相对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止转部。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所述筒状构件跨所述联接器和所述立起部的侧面安装。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在所述立起部的内周面和与之对置的所述喷嘴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所述容器主体相对于所述支架定位的定位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具有抑制所述联接器相对于所述喷嘴部的旋转的止转机构。
19.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补给容器,其中,
在所述联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燃料电池的燃料收容部卡合的卡合机构。
CN2007800194293A 2006-05-26 2007-05-24 燃料补给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4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6368/2006 2006-05-26
JP2006146368A JP2007317528A (ja) 2006-05-26 2006-05-26 燃料補給容器
JP146367/2006 2006-05-26
JP146366/2006 2006-05-26
JP2006146366A JP2007317526A (ja) 2006-05-26 2006-05-26 燃料補給容器
JP2006146367A JP2007317527A (ja) 2006-05-26 2006-05-26 燃料補給容器
PCT/JP2007/060568 WO2007138963A1 (ja) 2006-05-26 2007-05-24 燃料補給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4936A CN101454936A (zh) 2009-06-10
CN101454936B true CN101454936B (zh) 2011-07-20

Family

ID=38851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942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4936B (zh) 2006-05-26 2007-05-24 燃料补给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317526A (zh)
CN (1) CN10145493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9652A (zh) * 2004-07-05 2006-01-11 尼柯斯有限公司 液体接受与输送用连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9652A (zh) * 2004-07-05 2006-01-11 尼柯斯有限公司 液体接受与输送用连接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06912A 2004.04.08
JP特开2006-93001A 2006.04.0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317526A (ja) 2007-12-06
CN101454936A (zh) 2009-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3364B2 (en) Refuelling container for fuelcell, method for refuelling, and holder for refulling container
US8042788B2 (en) Valve device for fuel tank
US4944425A (en) Fuel cap
JP2001082647A (ja) コネクタ
US6752295B2 (en) Dispenser drain attachment for flowable media
KR20050044715A (ko) 음료용기에서 액체의 누출을 방지하는 방법 및 이의 장치
JP3386995B2 (ja) 燃料キャップ
EP2023430A1 (en) Refueling container
US20040173615A1 (en) Fuel storage container for a fuel cell
CN101454936B (zh) 燃料补给容器
US20100233582A1 (en) Fuel cartridge for fuel cells
US20080199759A1 (en) Separable Fuel Cartridge
WO2010032160A1 (en) A fuel filler housing for engine driven vehicles
JP2000309254A (ja) タイヤのシール・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CN205130636U (zh) 墨水瓶
CA2717493C (en) Gas ligh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7317528A (ja) 燃料補給容器
US20060246338A1 (en) Refill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unit with a fuel cell
JP2007317527A (ja) 燃料補給容器
CN203651459U (zh) 下部带有排出口的塑料燃料箱
US20240140683A1 (en) Refillable dispensing container and refill container
JP2005259534A (ja) 燃料電池用燃料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87782A (ja) 押下ヘッド
KR20240059840A (ko) 리필형 토출용기 및 리필용기
WO2008008489A3 (en) Interface weld seal for low permeation flange of a fuel supply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