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4487A - 一种维生素e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维生素e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4487A
CN101444487A CNA2008101828057A CN200810182805A CN101444487A CN 101444487 A CN101444487 A CN 101444487A CN A2008101828057 A CNA2008101828057 A CN A2008101828057A CN 200810182805 A CN200810182805 A CN 200810182805A CN 101444487 A CN101444487 A CN 101444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tamin
micropill
preparation
excipient
bi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28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利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ARMAL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ARMAL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ARMAL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ARMAL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1828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44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44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4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维生素E微丸制剂,它由维生素E、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微丸制剂中维生素E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5%,赋形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99%,粘合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本发明微丸制剂溶出率高,生物利用度高,制备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维生素E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维生素E制成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922年,美国科学家伊万发现,雄性白鼠生育能力下降,雌性白鼠易于流产与缺乏一种脂溶性物质有关。1938年,瑞士化学家卡拉合成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育酚,即维生素E。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还可防治更年期综合症。维生素E在人体内作用最为广泛,比任何一种营养素都大,故有“护卫使”之称。在身体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即降低细胞老化。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促进细胞合成,抗污染,抗不孕的功效。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专家又认识到维生素E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作用。
维生素E除用于医药领域外,还广泛应用于美容及食品领域。目前开发的维生素E产品基本均为普通的片剂、胶丸剂和胶囊剂,但上述剂型存在崩解时间长;在体内的某一部位点崩解,对胃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医药领域发展迅速的微丸技术引进到食品领域,将本品制成了在体内释放可控、且生物利用度高的微丸型产品。
微丸制剂的制备过程中一般要加入赋形剂、粘合剂、致孔剂、崩解剂、增塑剂等药用辅料【《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颜耀东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257—258】,在微丸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制剂制备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制备出合格的微丸产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通过对维生素E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溶出度为指标,通过科学的试验,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并且对赋形剂和粘合剂进行重量百分含量的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维生素E重量百分含量为1~85%,赋形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99%,粘合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通过这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现有技术的微丸的制备方法,就可以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微丸制剂;将上述微丸制剂可以制备成符合要求的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有利于服用者的依从性。我们将维生素E与赋形剂进行了充分的粉碎,即微粉化粉碎,使维生素E很好地分散到了赋形剂中,使粒径达到了微粉级,用这样的物料制成微丸,在体内释放的过程中,主成分可以随着赋形剂的溶解而迅速释放出来,且本品是由几百粒小的微丸单元组成,在体内分散面积大,与吸收器官接触的比表面积也大,故使得本品服用后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维生素E的新制剂——微丸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生素E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维生素E微丸制剂,由维生素E、药用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维生素E重量百分含量为1~85%,赋形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99%,粘合剂重的量百分含量为1~5%。
上述维生素E微丸制剂制备的缓释剂型。
或上述维生素E微丸制剂制备的肠溶剂型。
其中所述的赋形剂为选自蔗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类、树脂类、糖类、动物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微丸制剂可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以现有技术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也可以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制备:
(1)取维生素E,加入赋形剂,粉碎到微粉化的级别,混匀;
(2)将粘合剂溶于水、无水乙醇或含水乙醇中的溶液中;
(3)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微丸。
传统技术中,药材或提取物的粉碎程度为粗粉(内服用、粒径850um±70um、过24目筛)、中粉(内服用、粒径250um±9.9um、过65目筛)、细粉(外伤用、粒径150um±6.6um、过100目筛)、最细粉(点眼用、粒径125um±5.8um、过120目筛)和极细粉(粒径75um±4.1um、过200目筛),本发明则采用微粉化技术将维生素E粉碎成微粉,其平均粒径一般小于10um,主要分布在1~20um。微粉化方法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物理粉碎法,例如机械冲击式粉碎机、气流粉碎机、球磨机、振动磨、搅拌磨、雷蒙磨、高压微粉磨机等;物理化学合成法,包括喷雾干燥、原位微粉化及超临界流体技术等。与传统粉碎技术相比,本工艺主要优势在于:增加有效成分吸收率,提高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与其颗粒比表面积成正比,而比表面积与粒径成反比。因此,有效成分的粒径越细,则其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据研究,肠胃对物质颗粒的最佳吸收粒度为15um左右,而微米成分的颗粒就达到了这个最佳吸收细度水平;由于微米级有效成分在胃肠道的溶解度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加快了其起效时间。
本发明中的微丸成型技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微丸成型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泛丸法、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首先,我们将维生素E与赋形剂进行了充分的粉碎,使维生素E很好地分散到了赋形剂中,且粒径达到了微粉级,用这样的物料制成微丸,在体内释放的过程中,主成分可以随着赋形剂的溶解而迅速释放出来,且本品每粒胶囊是由几百粒小的微丸单元组成,在体内分散面积大,与胃液接触的比表面积也大,固使得本品服用后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本发明微丸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不同组方制成快速释放或慢速释放的微丸,属于多剂量剂型,可由不同释药速度的微丸组成。也可通过包衣技术,将微丸制成胃溶型、肠溶型等定位释放微丸。本微丸可以装胶囊制成胶囊剂,或压片制成片剂,或做成其他的各种包装形式。本发明微丸与单剂量剂型(如片剂)相比,辅料用量少,质量稳定,具有较好的疗效重现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产品微丸在胃肠道表面分布的面积增大,使生物利用度提高而局部刺激较少或消除,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
我们将本品与市售的片剂、胶丸剂和普通胶囊剂进行了体外释放对比试验(实验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溶出度检测分析方法),结果如下:
普通胶囊剂(北京某厂家生产,批号:20071103)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为65%;
片剂(山东某厂家生产,批号:20080304)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为61%;
胶丸剂(海南某厂家生产,批号:080503)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为72%;
而本品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即达90%。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微丸进行包衣的技术,通过不同的包衣材料,使产品成为缓释、控释、肠溶等不同规格的产品。
我们将本品制成缓释微丸后,具有12小时的缓释功能,因此能有效的控制维生素E的释放量,安全性、有效性较好;缓释微丸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疗效浓度,并维持平稳、长时间的有效浓度,血药浓度波动小;同时本品比普通的剂型减少了服用的总剂量,减少了消费者的服用次数。我们将本品通过体外释放模拟试验发现,其释放曲线明显,在2h时,释放度为35%以上;5h时,释放度为52%以上;8h时,释放度为75%以上;12h时,释放度为89%以上。
对于一些存在胃部疾患的消费者,为了避免产品对胃的影响,同时使本品更好地被人体吸收,我们还可以将本品制成肠溶制剂,即通过对微丸进行包肠溶衣技术,使产品达到肠溶的目的。我们将本肠溶微丸进行体外释放模拟试验发现,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个小时没有任何的溶出,外观也没有任何变化,当我们将其取出放到人工肠液中溶出试验时,其30分钟释放度便达到了88%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维生素E 10g
淀粉 87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3g
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微丸制剂:
(1)取上述配方量的维生素E加入淀粉,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混匀;
(2)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于75%乙醇溶液;
(3)采用挤压—滚圆成丸法制成微丸。
实施例2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维生素E 30g
淀粉 66g
聚乙烯吡咯烷酮 4g
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微丸制剂:
(1)取上述配方量的维生素E加入淀粉,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混匀;
(2)将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水中;
(3)采用泛丸法制成微丸。
实施例3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维生素E 55g
 
维晶纤维素 43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2g
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微丸制剂:
(1)取上述配方量的维生素E加入维晶纤维素,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混匀;
(2)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于适量70%乙醇中;
(3)采用离心—流化造丸法制成微丸。

Claims (7)

1.一种维生素E微丸制剂,由维生素E、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维生素E重量百分含量为1~85%,赋形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99%,粘合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生素E微丸制剂制备的缓释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生素E微丸制剂制备的肠溶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生素E微丸制剂,其中所述的赋形剂为选自蔗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生素E微丸制剂,其中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类、树脂类、糖类、动物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维生素E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取维生素E,加入赋形剂,粉碎到微粉化的级别,混匀;
(2)将粘合剂溶于水、无水乙醇或含水乙醇中的溶液中;
(3)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微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微丸成型技术包括选自泛丸法、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
CNA2008101828057A 2008-12-09 2008-12-09 一种维生素e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444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828057A CN101444487A (zh) 2008-12-09 2008-12-09 一种维生素e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828057A CN101444487A (zh) 2008-12-09 2008-12-09 一种维生素e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4487A true CN101444487A (zh) 2009-06-03

Family

ID=40740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828057A Pending CN101444487A (zh) 2008-12-09 2008-12-09 一种维生素e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4448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6134A (zh) * 2018-01-24 2018-06-19 华侨大学 一种抗霉型沐浴过滤器用滤料、过滤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7441898A (zh) * 2023-12-22 2024-01-26 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维生素c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6134A (zh) * 2018-01-24 2018-06-19 华侨大学 一种抗霉型沐浴过滤器用滤料、过滤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76134B (zh) * 2018-01-24 2020-08-07 华侨大学 一种抗霉型沐浴过滤器用滤料、过滤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7441898A (zh) * 2023-12-22 2024-01-26 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维生素c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7441898B (zh) * 2023-12-22 2024-04-12 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维生素c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3479A (zh) 一种白藜芦醇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540A (zh) 一种芹菜籽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487A (zh) 一种维生素e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488A (zh) 一种叶酸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4322A (zh) 一种葡萄籽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558A (zh) 一种肉苁蓉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15A (zh)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489A (zh) 一种黄芪多糖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478A (zh) 一种葡萄糖酸锌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475A (zh) 一种硫酸软骨素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4236A (zh) 一种大豆异黄酮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5679A (zh) 一种阿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126A (zh) 一种β-胡萝卜素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17A (zh) 一种西洋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532A (zh) 一种灵芝多糖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547A (zh) 一种沙棘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5293A (zh) 一种叶黄素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21A (zh) 一种党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5837A (zh) 一种胶原蛋白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123A (zh) 一种茶多酚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4231A (zh) 一种番茄红素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476A (zh) 一种玉米黄质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477A (zh) 一种辅酶q10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544A (zh) 一种银杏叶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594A (zh) 一种山楂黄酮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