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2715A -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2715A
CN102462715A CN2010105496787A CN201010549678A CN102462715A CN 102462715 A CN102462715 A CN 102462715A CN 2010105496787 A CN2010105496787 A CN 2010105496787A CN 201010549678 A CN201010549678 A CN 201010549678A CN 102462715 A CN102462715 A CN 102462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ginseng
ginseng rubra
rubra extract
excipient
pellet prepar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96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F-PHARMAL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F-PHARMAL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F-PHARMAL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F-PHARMAL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496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27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2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27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它由红参提取物、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8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15-97%,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上述微丸制剂可以按照要求制备成缓释或肠溶制剂。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微丸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Description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参提取物制成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参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栽培品(习称″园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其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皂苷类。红参有其独特的作用:1、红参具有大补元气,益血,养心安神的作用。2、红参能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物质代谢及蛋白质和RNA,DNA的合成。3、红参能提高脑、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强、抗疲劳、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4、红参可用于体虚欲脱、气短喘促、自汗肢泠、精神倦怠、食少吐泻、气虚作喘或久咳、津亏口渴、失眠多梦、惊悸健忘、阳痿、尿频、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5、红参对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症,肝病、糖尿病、贫血、肿瘤及老年病等均有一定的作用。6、红参对于治疗阳痿、遗精,尿贫遗尿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7、红参可以治疗脾肾虚寒,真阳衰弱,中气不足,四肢欠温,自汗暴脱。
关于红参提取物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这些产品基本均为普通的片剂和胶囊剂,但上述剂型存在崩解时间长;在体内的某一部位点崩解,对胃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医药领域发展迅速的微丸技术引入到食品领域,将本品制成了在体内释放可控、且生物利用度高的微丸型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微丸制剂的制备过程中一般要加入赋形剂、粘合剂、致孔剂、崩解剂、增塑剂等药用辅料【《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颜耀东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257-258】,在微丸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制剂制备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制备出合格的微丸产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红参提取物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溶出度为指标,通过科学的试验,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并且对赋形剂和粘合剂进行重量百分含量的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8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15%-97%,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通过这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现有技术的微丸的制备方法,就可以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微丸制剂;将上述微丸制剂可以制备成符合要求的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有利于服用者的依从性。我们针对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意外的发现将红参提取物与赋形剂进行了充分的粉碎,即微粉化粉碎,使红参提取物很好地分散到了赋形剂中,使粒径达到了微粉级,用这样的物料制成微丸,在体内释放的过程中,主成分可以随着赋形剂的溶解而迅速释放出来,且本品是由几百粒小的微丸单元组成,在体内分散面积大,与吸收器官接触的比表面积也大,固使得本品服用后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红参提取物的新制剂——微丸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本发明红参提取物,按照现有文献方法或专利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它是由红参提取物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8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15-97%,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
上述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缓释剂型。
或上述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肠溶剂型。
其中所述的赋形剂为选自蔗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类、树脂类、糖类、动物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微丸制剂可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以现有技术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也可以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制备: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取红参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粉碎到微粉化的级别,混匀;
(2)将粘合剂溶于水、无水乙醇或含水乙醇中的溶液中;
(3)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微丸。
其中所述的微丸成型技术包括选自泛丸法、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
传统技术中,药材或提取物的粉碎程度为粗粉(内服用、粒径850um±70um、过24目筛)、中粉(内服用、粒径250um±9.9um、过65目筛)、细粉(外伤用、粒径150um±6.6um、过100目筛)、最细粉(点眼用、粒径125um±5.8um、过120目筛)和极细粉(粒径75um±4.1um、过200目筛),本发明则采用微粉化技术将红参提取物粉碎成微粉,其平均粒径一般小于10um,主要分布在1~20um。微粉化方法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物理粉碎法,例如机械冲击式粉碎机、气流粉碎机、球磨机、振动磨、搅拌磨、雷蒙磨、高压微粉磨机等;物理化学合成法,包括喷雾干燥、原位微粉化及超临界流体技术等。与传统粉碎技术相比,本工艺主要优势在于:增加有效成分吸收率,提高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与其颗粒比表面积成正比,而比表面积与粒径成反比。因此,有效成分的粒径越细,则其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据研究,肠胃对物质颗粒的最佳吸收粒度为15um左右,而微米成分的颗粒就达到了这个最佳吸收细度水平;由于微米级有效成分在胃肠道的溶解度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加快了其起效时间。
本发明中的微丸成型技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微丸成型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泛丸法、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现有技术中,没有红参提取物制备成微丸制剂的技术,我们通过对红参提取物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溶出度为指标,通过科学的试验,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而没有其它的药用辅料,并且对赋形剂和粘合剂进行重量百分含量的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8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15-97%,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通过这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现有技术的微丸的制备方法,就可以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微丸制剂;将上述微丸制剂可以制备成符合要求的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有利于服用者的依从性。本发明微丸与现有技术红参提取物技术相比,辅料用量少,质量稳定,具有较好的疗效重现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产品微丸在吸收器官表面分布的面积增大,使生物利用度提高而局部刺激较少或消除,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
(2)我们针对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意外的发现将红参提取物与赋形剂进行了充分的粉碎,即微粉化粉碎,使红参提取物很好地分散到了赋形剂中,使粒径达到了微粉级,用这样的物料制成微丸,在体内释放的过程中,主成分可以随着赋形剂的溶解而迅速释放出来,且本品是由几百粒小的微丸单元组成,在体内分散面积大,与吸收器官接触的比表面积也大,固使得本品服用后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一、溶出度对比实验:
本发明微丸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不同组方制成快速释放或慢速释放的微丸,属于多剂量剂型,可由不同释药速度的微丸组成。也可通过包衣技术,将微丸制成胃溶型、肠溶型等定位释放微丸。本微丸可以装胶囊制成胶囊剂,或压片制成片剂,或做成其他的各种包装形式。我们将本品与市售的片剂和普通胶囊剂进行了体外释放对比试验(实验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检测分析方法),结果如下:
普通胶囊剂(合肥某厂家生产,批号:20100214)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为53%;
片剂(广州某厂家生产,批号:091005)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为62%;
而本品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即达90%。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微丸进行包衣的技术,通过不同的包衣材料,使产品成为缓释、控释、肠溶等不同规格的产品。
我们将本品制成缓释微丸后,具有12小时的缓释功能,因此能有效的控制红参皂苷的释放量,安全性、有效性较好;缓释微丸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疗效浓度,并维持平稳、长时间的有效浓度,血药浓度波动小;同时本品比普通的剂型减少了服用的总剂量,减少了消费者的服用次数。我们将本品通过体外释放模拟试验发现,其释放曲线明显,在2h时,释放度为30%以上;5h时,释放度为50%以上;8h时,释放度为70%以上;12h时,释放度为90%以上。
对于一些存在胃部疾患的消费者,为了避免产品对胃的影响,同时使本品更好地被人体吸收,我们还可以将本品制成肠溶制剂,即通过对微丸进行包肠溶衣技术,使产品达到肠溶的目的。我们将本肠溶微丸进行体外释放模拟试验发现,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个小时没有任何的溶出,外观也没有任何变化,当我们将其取出放到人工肠液中溶出试验时,其30分钟释放度便达到了85%以上。
二、微丸制剂研究过程:
取红参提取物,按照现有文献微丸制备的方法【《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颜耀东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257-258】进行制备,制备不出合格的微丸制剂,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通过下述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1、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97%,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
2、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8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15%,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5%。
3、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5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46%,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4%。
4、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75%,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21%,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4%。
5、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5%,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73%,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2%。
取上述不同实验方案的微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溶出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上述不同方案的微丸在30分钟的溶出度达到85%以上,充分说明本发明制备的微丸制剂具有科学意义。
三、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97%,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制备出合格微丸制剂。
实施例2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8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15%,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5%。
实施例3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88.5%,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
实施例4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5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47%,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3%。
实施例5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7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26%,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4%。
上述实施例1-5中的微丸制剂,可以按照不同要求制备成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
上述实施例1-5中的微丸制剂粘合剂和赋形剂的选择,按照药剂学微丸制剂常规辅料选择即可。
上述实施例1-5中微丸的制备方法按照现有文献微丸的制备方法即可。
实施例6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红参提取物2克(2%),微晶纤维素97克(9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克(1%);
实施例7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红参提取物80克(80%),蔗糖、糊精、淀粉、维晶纤维素、乳糖和甲基纤维素共15克(15%),聚乙烯吡咯烷酮5克(5%);
实施例8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红参提取物50克(50%),蔗糖47克(47%),纤维素类、树脂类和糖类共3克(3%);
实施例9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红参提取物10克(10%),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共88克(88%),树脂类2克(2%);
实施例10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红参提取物65克(65%),淀粉共31克(31%),纤维素类、树脂类和糖类共4克(4%);
实施例11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红参提取物35g(35%),蔗糖61g(61%),聚乙烯吡咯烷酮4g(4%);
实施例12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红参提取物20g(20%),淀粉78g(78%),聚乙烯吡咯烷酮2g(2%)
上述实施例1-12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方法制备也可以按照下述方法制备:
实施例13
(1)取上述配方量的红参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混匀;
(2)将粘合剂溶于75%乙醇溶液;
(3)采用挤压-滚圆成丸法制成微丸。
实施例14
(1)取上述配方量的红参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混匀;
(2)将粘合剂溶于水中;
(3)采用泛丸法制成微丸。
实施例15
(1)取上述配方量的红参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混匀;
(2)将粘合剂溶于无水乙醇中;
(3)采用离心-流化造丸法制成微丸。
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具体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表达的技术方案的具体组合。

Claims (7)

1.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它是由红参提取物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红参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8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15-97%,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缓释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肠溶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其中所述的赋形剂为选自蔗糖、糊精、淀粉、维晶纤维素、乳糖、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其中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类、树脂类、糖类、动物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取红参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粉碎到微粉化的级别,混匀;
(2)将粘合剂溶于水、无水乙醇或含水乙醇中的溶液中;
(3)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微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微丸成型技术包括选自泛丸法、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
CN2010105496787A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4627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496787A CN102462715A (zh)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496787A CN102462715A (zh)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2715A true CN102462715A (zh) 2012-05-23

Family

ID=46067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96787A Pending CN102462715A (zh)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271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6579A (zh) * 2015-06-17 2015-09-09 吉林人参研究院 一种红参微丸及制备方法
CN107998163A (zh) * 2017-12-20 2018-05-08 泰州医药城国科化物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参的精制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74545A (zh) * 2020-11-17 2021-01-29 刘伟德 一种红参提取物片剂的生产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6579A (zh) * 2015-06-17 2015-09-09 吉林人参研究院 一种红参微丸及制备方法
CN107998163A (zh) * 2017-12-20 2018-05-08 泰州医药城国科化物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参的精制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74545A (zh) * 2020-11-17 2021-01-29 刘伟德 一种红参提取物片剂的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3479A (zh) 一种白藜芦醇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15A (zh) 一种红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540A (zh) 一种芹菜籽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558A (zh) 一种肉苁蓉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17A (zh) 一种西洋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22A (zh) 一种金银花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4322A (zh) 一种葡萄籽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489A (zh) 一种黄芪多糖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21A (zh) 一种党参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4236A (zh) 一种大豆异黄酮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532A (zh) 一种灵芝多糖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487A (zh) 一种维生素e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547A (zh) 一种沙棘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126A (zh) 一种β-胡萝卜素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123A (zh) 一种茶多酚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5679A (zh) 一种阿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04A (zh) 一种香菇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05A (zh) 一种银耳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44A (zh) 一种丹皮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94A (zh) 一种山药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803A (zh) 一种百合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5837A (zh) 一种胶原蛋白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16A (zh)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07A (zh) 一种茯苓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2706A (zh) 一种木耳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