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0236A - 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 Google Patents

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0236A
CN101440236A CNA2008101767000A CN200810176700A CN101440236A CN 101440236 A CN101440236 A CN 101440236A CN A2008101767000 A CNA2008101767000 A CN A2008101767000A CN 200810176700 A CN200810176700 A CN 200810176700A CN 101440236 A CN101440236 A CN 101440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general formula
expression
printing ink
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67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儿玉宪一
大西弘哲
井上齐逸
矢吹嘉治
神保良弘
和地直孝
濑户信夫
水川裕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40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02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供给能够制造耐光性或耐热性优异的滤色器的喷墨用油墨、由这种喷墨用油墨获得的滤色器、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器件。该目的是通过下述手段实现的:一种喷墨用油墨,其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溶剂,其中,该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0质量%、所述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所述溶剂的沸点为130~280℃。通式(1)中,Za和Zb各自独立地表示-N=或-C(R8)=。R1~R5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6~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2与R3、R3与R6、R4与R5、R5与R7和/或R6与R7还可相互键合、各自独立地形成5元环、6元环或7元环。

Description

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个人计算机、特别是大画面液晶电视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CD)、尤其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需求有增加的倾向。但是,由于彩色液晶显示器价格昂贵,因此降低成本的要求正在提高。特别是对于成本比重较高的滤色器的成本降低的要求很高。这种滤色器通常具备红(R)、绿(G)和蓝(B)的3原色的着色图案。具备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中,通过开、关对应于R、G和B各个像素的电极,液晶作为开关动作,光射过R、G和B的各个像素,进行彩色显示。
作为现有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染色法。该染色法首先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作为染色用材料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利用光刻工序将其布图为所需形状后,将所得图案浸渍于染色浴中,获得经着色的图案。重复3次该操作,从而形成R、G和B的滤色器层。
另外,作为其它方法,有颜料分散法。该方法首先在基板上形成分散有颜料的感光性树脂层,将其进行布图,从而获得单色的图案。进而,重复3次该工序,从而形成R、G和B的滤色器层。
但是,任一方法为了着色R、G和B这3色,需要重复3次同一工序,存在成本增高的问题,和由于重复同样的工序而成品率降低的问题。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提出了通过喷墨法吹附着色油墨以形成着色层(色像素)的方法(专利文献1、2)。
喷墨法为从非常微细的喷嘴将油墨液滴直接喷出至记录部件使其附着,从而获得文字或图像的记录方式。喷墨法通过依次移动喷墨头,具有能够以高生产率制造大面积的滤色器、低噪音且操作性良好的优点。
在利用这种喷墨法的滤色器的制造中采用使用了颜料的喷墨用油墨。作为这种使用了颜料的喷墨用油墨,例如提出了含有粘合剂成分、颜料和沸点为180℃~260℃且在常温下的蒸汽压为0.5mmHg以下的溶剂的滤色器用喷墨油墨(专利文献3)。
在制造滤色器时用这种使用了颜料的喷墨用油墨时,所制造的滤色器虽然耐光性、耐热性优异,但由于颜料粒子导致的散射,发生对比度降低、雾度增加的问题。另外,由于油墨的颜料凝聚,经常会发生喷嘴阻塞,因此从喷出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也不优选。而且,由于所凝聚的颜料,擦拭或清洁等喷出反复动作所带来的油墨喷出状态的恢复功能也会恶化。而且,在擦拭时,由于凝聚的颜料,喷嘴面被擦伤,还会引起油墨的喷出方向歪曲。
另一方面,当为使用了染料的油墨时,期望滤色器的对比度或雾度等光学特性提高。另外,大体上喷出稳定性也高,即使有伴随油墨粘度增加等的喷嘴堵塞的情况,也期望通过擦拭或清洁而容易地使油墨喷出状态恢复。但是,色像素的耐光性或耐热性等坚牢性仍不充分,实用上未必满足。
因此,具有难以应对近年的高亮度背光等的问题。
另外,作为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等的FPD(平板显示器)的电极而多被使用的ITO(氧化铟锡)由于成膜时的高温,而存在上述光学特性等特性发生改变的问题。
例如,到目前为止,已知各种使用了染料的油墨,如上所述,色像素的耐光性或耐热性等的水平并不充分,期望进一步的改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75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39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013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供给能够制造可形成呈现良好色调、耐光性和耐热性优异的色像素,特别是对比度或雾度等光学特性优异且耐光性和耐热性优异的滤色器的喷墨用油墨,由这种喷墨用油墨获得的上述光学特性、耐光性和耐热性等特性优异的滤色器以及能够稳定且不提高成本地制造具有这种特性的滤色器的滤色器制造方法,以及可应对高亮度背光的高对比度、高彩度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下述<1>~<23>的构成而得以解决。
<1>一种喷墨用油墨,其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溶剂,其中,该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0质量%,该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该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通式(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111
(通式(1)中,Za和Zb各自独立地表示-N=或-C(R8)=;R1~R5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6~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2与R3、R3与R6、R4与R5、R5与R7和/或R6与R7可以相互键合而各自独立地形成5元环、6元环或7元环。)
<2>一种喷墨用油墨,其含有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和溶剂,其中,该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0质量%,该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该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通式(4)
Figure A200810176700D00112
(通式(4)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Z1~Z3各自独立地表示-C(R5)=或-N=,R5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3>一种喷墨用油墨,其含有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和溶剂,其中,该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0质量%,该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该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通式(7)
Figure A200810176700D00121
(通式(7)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w、x、y和z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其中,w、x、y和z的总和(w+x+y+z)不为0;Z1~Z4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原子组,该原子组为选自碳原子、氮原子的原子组,且形成与所键合的2个碳原子一起构成的5元环或6元环;M1表示金属原子或金属氧化物。)
<4>一种喷墨用油墨,其至少含有溶剂和选自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个,其中,该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的总含量为1~20质量%、该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该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通式(a)
Figure A200810176700D00122
(通式(a)中,R30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1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X30表示-OM基或-N(R32)(R33),M表示氢原子、烷基或为了中和电荷而需要的金属原子或有机碱基对,R32和R3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A30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b)
Figure A200810176700D00131
(通式(b)中,R34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5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Z30和Z31各自独立地表示-C(R36)=或-N=,R36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31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c)
Figure A200810176700D00132
(通式(c)中,R37、R38、R39和R4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Z32、Z33和Z34各自独立地表示-C(R41)=或-N=;R41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32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d)
Figure A200810176700D00133
(通式(d)中,R42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43和R4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33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e)
Figure A200810176700D00141
(通式(e)中,R45、R46和R4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通式(f)
Figure A200810176700D00142
(通式(f)中,R48和R4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50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或芳基;R51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Z35、Z36、Z37和Z38各自独立地表示-C(R52)=或-N=,R52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5>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进一步含有聚合性单体。
<6>如<5>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中,上述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性基团为选自环氧基、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中的任一个。
<7>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进一步含有粘合剂树脂。
<8>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进一步含有表面活性剂。
<9>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在喷出时的粘度为2~30mPa·s。
<10>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在25℃下的表面张力为20~40mN/m。
<11>一种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像素形成工序,该工序通过喷墨法向由形成于基板上的隔壁划分的凹部施予<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的液滴,从而形成滤色器的色像素。
<12>如<11>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像素形成工序具有利用上述喷墨法以液滴形式向上述凹部施予上述油墨的描绘工序,和使施予到上述凹部的上述油墨固化以形成上述色像素的固化工序。
<13>如<12>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固化工序具有在除去上述油墨所含的溶剂而获得油墨剩余部分后,向上述油墨剩余部分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工序和/或加热上述油墨剩余部分的加热工序,通过上述照射工序和/或上述加热工序将上述油墨剩余部分聚合,从而形成上述色像素。
<14>如<12>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描绘工序为从喷墨头的喷出喷嘴喷出上述喷墨用油墨的液滴、并施予到上述基板的上述凹部的工序;
且上述描绘工序之前进一步具有:检查上述喷墨头喷出喷嘴的喷出状态的检查工序,和,
在上述喷出状态的检查结果在所定规定范围外时,在上述喷墨头所产生的描绘区域外对相当于上述所定规定范围外的的喷出喷嘴实施油墨喷出动作的前处理工序;
在该前处理工序之后,返回至上述检查工序并再次检查上述喷出状态,当在上述所定规定范围内时,利用上述描绘工序开始上述色像素的描绘。
<15>如<12>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描绘工序为从喷墨头的喷出喷嘴喷出上述喷墨用油墨的液滴并施予到上述基板的上述凹部的工序;
且在上述描绘工序之前进一步具有:检查上述喷墨头的喷出喷嘴的喷出状态的检查工序,和,
通过上述检查工序的检查,当上述喷墨头具有不喷出喷嘴时,对于上述喷墨头的多个喷出喷嘴内的包括上述不喷出喷嘴的一部分或全部实施利用头加压进行的上述喷出喷嘴的油墨清洁、由上述喷出喷嘴进行油墨抽吸、上述喷墨头的喷嘴面的擦拭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前处理工序;
在该前处理工序之后,返回至上述检查工序并再次检查上述喷出状态,当在上述所定规定范围内时,利用上述描绘工序开始上述色像素的描绘。
<16>如<14>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进一步具有下述工序:
将由上述前处理工序中上述油墨喷出动作所喷出的油墨、由上述油墨清洁所清洁的油墨和由上述油墨抽吸所抽吸的油墨进行回收的回收工序;
保存所回收的回收油墨的保存工序;
评价包括所保存的回收油墨的浓度在内的油墨特性的评价工序;和,
根据所评价的回收油墨的评价结果,将上述回收油墨作为用于形成上述色像素的上述喷墨用油墨进行再调液的再调液工序。
<17>如<11>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进一步具有下述工序:
预先在高浓度油墨保存罐中保存高浓度油墨、在稀释用油墨保存罐中保存稀释用油墨的第1保存工序;
从上述高浓度油墨保存罐供给上述高浓度油墨,从上述稀释用油墨保存罐供给上述稀释用油墨的供给工序;
调液所供给的上述高浓度油墨和所供给的上述稀释用油墨,从而作为用于形成上述色像素的上述喷墨用油墨而生成调液油墨的调液工序;和,
将作为上述喷墨用油墨的经调液的上述调液油墨保存于调液油墨保存罐的第2保存工序;
其中,在上述描绘工序中,将保存于上述调液油墨保存罐的上述调液油墨作为上述喷墨用油墨来供给。
<18>如<17>所述的滤色器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稀释用油墨为上述溶剂。
<19>一种滤色器,其是通过<11>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
<20>一种滤色器,其是使用<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通过喷墨法制造的。
<21>一种滤色器,其具有使用<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形成的色像素。
<22>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具有<19>所述的滤色器。
<23>一种图像显示器件,其具有<19>所述的滤色器。
根据本发明,可以供给能够制造可形成呈现良好色调、耐光性和耐热性优异的图像,特别是对比度或雾度等光学特性优异且耐光性和耐热性优异的滤色器的喷墨用油墨,由这种喷墨用油墨获得的上述光学特性、耐光性和耐热性等特性优异的滤色器以及能够稳定且不提高成本地制造具有这种特性的滤色器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可应对高亮度背光的、高对比度、高彩度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2(a)~(f)分别为依次表示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中的由基板至滤色器的制造工序的基板和滤色器的示意截面图。
图3为表示实施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的描绘工序所用的喷墨描绘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图5为表示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中的油墨循环体系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中所实施的描绘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a)~(c)分别为表示利用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描绘的滤色器的像素排列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所适用的油墨循环体系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9(a)~(d)分别为表示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的喷墨头的喷嘴排列的一个实施例及通过具有该喷嘴排列的喷墨头所描绘的滤色器的像素点形成的示意图。
图10为表示在对比度测定中使用的由冷阴极管光源射出的光的波长光谱分布的图。
图11为表示单色基板(油墨G-1)的ITO溅射前后的分光特性的图。
符号说明
10 滤色器             12  基板
14 隔壁               16  凹部
18 油墨               18a 未固化像素油墨
20 像素               22  保护膜
30,31 喷墨描绘装置   32  台板
34 喷墨头             36  头单元
38 头移动机构            40 基板搬送机构
42 驱动螺杆              43 导轨
44 驱动支撑部            45 支撑部
46 输送辊                48 压制辊
50,90 油墨供给体系      52 油墨罐
54,54a,54b 油墨供给管  56,84 过滤器
58 盖子                  60 清洁刮板
62 抽吸泵                64 回收罐
66,100 油墨回收管       68 头加压泵
70 油墨补充体系          72 浓油墨补充罐
74 稀释液补充罐          76,86 浓度检测部
78 水平检测部            80 补充控制部
82 回收油墨补充管        92 供给副罐
94 补充罐                96 油墨泵
98 溢流管                102 大气开放阀
104 压力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使用该喷墨油墨的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喷墨用油墨及其制造方法>
首先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其构成成分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的第一实施方式至少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溶剂,该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0质量%,该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该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的第二实施方式至少含有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和溶剂,该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0质量%,该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该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的第三实施方式至少含有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和溶剂,该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0质量%,该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该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的第四实施方式至少含有溶剂和选自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个,该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的总含量为1~20质量%,该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该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以下对于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各基团进行说明。
通式(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191
(通式(1)中,Za和Zb各自独立地表示-N=或-C(R8)=。R1~R5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6~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2与R3、R3与R6、R4与R5、R5与R7和/或R6与R7可以相互键合而各自独立地形成5元环、6元环或7元环。)
通式(1)中,R1~R5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表示卤原子(例如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羟基、羧基、氰基、硝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8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异丙基、仲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丙基、环戊基、1-降冰片烷基、环己基、1-金刚烷基)、链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链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3-丁烯-1-基)、芳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例如苯基、萘基)、杂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4、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基。例如2-噻嗯基、4-吡啶基、2-呋喃基、1-咪唑基、1-吡唑基、2-噁唑基、2-噻唑基、2-嘧啶基、1-吡啶基、2-苯并噻唑基、苯并三唑-1-基)、甲硅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4、更优选碳原子数为3~12的甲硅烷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丁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己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1-丁氧基、2-丁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十二烷基氧基、环烷基氧基(例如环戊基氧基、环己基氧基))、芳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氧基。例如苯氧基、1-萘氧基)、杂环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氧基。例如1-苯基四唑-5-氧基、2-四氢吡喃基氧基)、甲硅烷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甲硅烷基氧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氧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基氧基)、酰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酰氧基。例如乙酰氧基、三甲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十二烷酰氧基)、烷氧基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氧基。例如乙氧基羰基氧基、叔丁氧基羰基氧基、环烷基氧基羰基氧基(例如环己基氧基羰基氧基))、芳氧基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2的芳氧基羰基氧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氧基)、氨基甲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基甲酰基氧基。例如N,N-二甲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丁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乙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氧基)、氨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磺酰基氧基。例如N,N-二乙基氨磺酰基氧基、N-丙基氨磺酰基氧基)、烷基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8、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磺酰基氧基。例如甲基磺酰基氧基、十六烷基磺酰基氧基、环己基磺酰基氧基)、芳基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磺酰基氧基。例如苯基磺酰基氧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酰基。例如甲酰基、乙酰基、三甲基乙酰基、苯甲酰基、十四烷酰基、环己酰基)、烷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十八烷基氧基羰基、环己基氧基羰基、2,6-二叔丁基-4-甲基环己基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8的芳氧基羰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基甲酰基。例如氨基甲酰基、N,N-二乙基氨基甲酰基、N-乙基-N-辛基氨基甲酰基、N,N-二丁基氨基甲酰基、N-丙基氨基甲酰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N-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N,N-二环己基氨基甲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氨基。例如氨基、甲基氨基、N,N-二丁基氨基、十四烷基氨基、2-乙基己基氨基、环己基氨基)、苯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苯胺基。例如苯胺基、N-甲基苯胺基)、杂环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氨基。例如4-吡啶基氨基)、碳酰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碳酰胺基。例如乙酰胺基、碳酰胺基、十四烷酰胺基、三甲基乙酰胺基、环己酰胺基)、脲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脲基。例如脲基、N,N-二甲基脲基、N-苯基脲基)、酰亚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6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酰亚胺基。例如N-琥珀酰亚胺基、N-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氨基。例如甲氧基羰基氨基、乙氧基羰基氨基、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十八烷基氧基羰基氨基、环己基氧基羰基氨基)、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8的芳氧基羰基氨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氨基)、磺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磺胺基。例如甲磺胺基、丁磺胺基、苯磺胺基、十六烷磺胺基、环己磺胺基)、氨磺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磺酰基氨基。例如N,N-二丙基氨磺酰基氨基、N-乙基-N-十二烷基氨磺酰基氨基)、偶氮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8的偶氮基。例如苯基偶氮基、3-吡唑基偶氮基)、烷基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硫基。例如甲基硫基、乙基硫基、辛基硫基、环己基硫基)、芳基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8的芳基硫基。例如苯基硫基)、杂环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硫基。例如2-苯并噻唑基硫基、2-吡啶基硫基、1-苯基四唑基硫基)、烷基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亚磺酰基。例如十二烷亚磺酰基)、芳基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亚磺酰基。例如苯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磺酰基。例如甲基磺酰基、乙基磺酰基、丙基磺酰基、丁基磺酰基、异丙基磺酰基、2-乙基己基磺酰基、十六烷基磺酰基、辛基磺酰基、环己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磺酰基。例如苯基磺酰基、1-萘基磺酰基)、氨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氨磺酰基。例如氨磺酰基、N,N-二丙基氨磺酰基、N-乙基-N-十二烷基氨磺酰基、N-乙基-N-苯基氨磺酰基、N-环己基氨磺酰基)、磺基、膦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膦酰基。例如苯氧基膦酰基、辛基氧基膦酰基、苯基膦酰基)、氧膦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氧膦基氨基。例如二乙氧基氧膦基氨基、二辛基氧基氧膦基氨基)。
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可以分别进一步被该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1)中,R1优选烷基、芳基、杂环基、烷氧基、芳氧基、烷基硫基、芳基硫基、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氨基甲酰基氨基、苯胺基,更优选烷基、芳基、杂环基、烷氧基、芳氧基。进一步优选烷基,最优选叔烷基。
通式(1)中,R2~R5优选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氧基、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胺基,更优选氢原子、卤原子、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
通式(1)中,R6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优选烷基。另外,R6和R7表示的各基团可以被上述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1)中,R2与R3、R3与R6、R4与R5、R5与R7和/或R6与R7可以相互键合而各自独立地形成5元环、6元环或7元环。5元环、6元环或7元环可以举出环戊烯、环己烯、环庚烯、二氢吡咯、四氢吡啶等。该各环可以被上述R1~R5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1)中,Za和Zb各自独立地表示=N-或=C(R8)-,R8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8表示的优选的取代基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8表示的取代基可以被上述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1)中,优选Za为=N-、Zb为=C(R8)-,更优选Za为=N-、Zb为=C(R8)-、且R8为烷基、芳基或杂环基。
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优选下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2)
通式(2)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1~R4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1)中的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R1~R4表示的取代基可以分别进一步被该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2)中,R6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6表示的各基团可以进一步被上述通式(1)中的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2)中,R9~R1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9~R14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1)中的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R9~R14表示的取代基可以分别进一步被上述通式(1)中的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2)中,Za和Zb各自独立地表示=N-或=C(R8)-,R8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8表示的优选的取代基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8表示的取代基可以被上述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2)中,R2与R3、R3与R6、R6与R9和/或R4与R14可以相互键合而各自独立地形成5元环、6元环或7元环。5元环、6元环或7元环可以举出环戊烯、环己烯、环庚烯、二氢吡咯、四氢吡啶等。该各环可以被上述通式(1)中的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更优选下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3)
Figure A200810176700D00241
通式(3)中,R1~R4、R6、R9~R14与上述通式(2)中的R1~R4、R6、R9~R14分别意义相同,它们的优选方式也分别相同。
通式(3)中,R15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15表示的优选的取代基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15表示的取代基可以被上述通式(1)中的R1~R5和R8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的优选范围如下所述。优选下述化合物:通式(3)中的R1为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羟基、氰基、烷氧基、芳氧基、杂环氧基、氨基甲酰基氧基、酰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酰亚胺基、偶氮基、烷基硫基、芳基硫基、杂环硫基、烷基亚磺酰基、芳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氨磺酰基、磺基、膦酰基或氧膦基氨基,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烷氧基、芳氧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苯胺基、碳酰胺基、脲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胺基、氨磺酰基氨基、偶氮基、烷基硫基、芳基硫基、杂环硫基、烷基亚磺酰基、芳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氨磺酰基、磺基、膦酰基或氧膦基氨基,R6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9~R14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或烷氧基,R15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
进而,更优选下述化合物:通式(3)中的R1为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酰亚胺基、烷基硫基、芳基硫基、杂环硫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氧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碳酰胺基、脲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胺基、烷基硫基或芳基硫基,R6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9~R14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烷基,R15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
此外,进一步优选下述化合物:通式(3)中的R1为烷基,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碳酰胺基、脲基或烷氧基羰基氨基,R6为烷基,R9~R14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烷基,R15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
此外,最优选下述化合物:通式(3)中的R1为叔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4~1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4~8的叔烷基。例如叔丁基、叔戊基、叔辛基、1-金刚烷基、乙基环己基),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例如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优选氟原子或氯原子。)、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1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环己基、2-乙基己基)或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1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8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异丙基氧基、辛基氧基、2-乙基己基氧基)、R6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18、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辛基、2-乙基己基、2-羟基乙基、2-羟基丙基),R9和R10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8、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最优选甲基),R11~R13为氢原子,R14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8、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最优选甲基),R15为烷基、芳基或杂环基。
以下示出上述通式(1)~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
Figure A200810176700D0026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27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272
Figure A200810176700D0028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282
Figure A200810176700D0030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31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33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34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342
Figure A200810176700D00343
上述通式(1)、(2)和(3)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参照日本特开2005-189802号公报的段落号[0058]~[0068]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合成。
<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
以下对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各基团进行说明。
通式(4)
Figure A200810176700D00351
(通式(4)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Z1~Z3各自独立地表示-C(R5)=或-N=、R5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通式(4)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1~R4表示的取代基表示卤原子(例如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羟基、羧基、氰基、硝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8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异丙基、仲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丙基、环戊基、1-降冰片烷基、环己基、1-金刚烷基)、链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链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3-丁烯-1-基)、芳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例如苯基、萘基)、杂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4、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基。可以是芳香族或非芳香族的任一种。例如2-噻嗯基、4-吡啶基、2-呋喃基、1-咪唑基、1-吡唑基、2-噁唑基、2-噻唑基、2-嘧啶基、1-吡啶基、2-苯并噻唑基、苯并三唑-1-基)、甲硅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4、更优选碳原子数为3~12的甲硅烷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丁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己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1-丁氧基、2-丁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十二烷基氧基、环烷基氧基(例如环戊基氧基、环己基氧基))、芳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氧基。例如苯氧基、1-萘氧基)、杂环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氧基。例如1-苯基四唑-5-氧基、2-四氢吡喃基氧基)、甲硅烷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甲硅烷基氧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氧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基氧基)、酰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酰氧基。例如乙酰氧基、三甲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十二烷酰氧基)、烷氧基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氧基。例如乙氧基羰基氧基、叔丁氧基羰基氧基、环烷基氧基羰基氧基(例如环己基氧基羰基氧基))、芳氧基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2的芳氧基羰基氧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氧基)、氨基甲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基甲酰基氧基。例如N,N-二甲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丁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乙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氧基)、氨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磺酰基氧基。例如N,N-二乙基氨磺酰基氧基、N-丙基氨磺酰基氧基)、烷基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8、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磺酰基氧基。例如甲基磺酰基氧基、十六烷基磺酰基氧基、环己基磺酰基氧基)、芳基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磺酰基氧基。例如苯基磺酰基氧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酰基。例如甲酰基、乙酰基、三甲基乙酰基、苯甲酰基、十四烷酰基、环己酰基)、烷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十八烷基氧基羰基、环己基氧基羰基、2,6-二叔丁基-4-甲基环己基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8的芳氧基羰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基甲酰基。例如氨基甲酰基、N,N-二乙基氨基甲酰基、N-乙基-N-辛基氨基甲酰基、N,N-二丁基氨基甲酰基、N-丙基氨基甲酰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N-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N,N-二环己基氨基甲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氨基。例如氨基、甲基氨基、N,N-二丁基氨基、十四烷基氨基、2-乙基己基氨基、环己基氨基)、苯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苯胺基。例如苯胺基、N-甲基苯胺基)、杂环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氨基。例如4-吡啶基氨基)、碳酰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碳酰胺基。例如乙酰胺基、碳酰胺基、十四烷酰胺基、三甲基乙酰胺基、环己酰胺基)、脲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脲基。例如脲基、N,N-二甲基脲基、N-苯基脲基)、酰亚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6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酰亚胺基。例如N-琥珀酰亚胺基、N-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氨基。例如甲氧基羰基氨基、乙氧基羰基氨基、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十八烷基氧基羰基氨基、环己基氧基羰基氨基)、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8的芳氧基羰基氨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氨基)、磺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磺胺基。例如甲磺胺基、丁磺胺基、苯磺胺基、十六烷磺胺基、环己磺胺基)、氨磺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磺酰基氨基。例如N,N-二丙基氨磺酰基氨基、N-乙基-N-十二烷基氨磺酰基氨基)、偶氮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8的偶氮基。例如苯基偶氮、3-吡唑基偶氮)、烷基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硫基。例如甲基硫基、乙基硫基、辛基硫基、环己基硫基)、芳基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8的芳基硫基。例如苯基硫基)、杂环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硫基。例如2-苯并噻唑基硫基、2-吡啶基硫基、1-苯基四唑硫基)、烷基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亚磺酰基。例如十二烷亚磺酰基)、芳基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亚磺酰基。例如苯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磺酰基。例如甲基磺酰基、乙基磺酰基、丙基磺酰基、丁基磺酰基、异丙基磺酰基、2-乙基己基磺酰基、十六烷基磺酰基、辛基磺酰基、环己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磺酰基。例如苯基磺酰基、1-萘基磺酰基)、氨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氨磺酰基。例如氨磺酰基、N,N-二丙基氨磺酰基、N-乙基-N-十二烷基氨磺酰基、N-乙基-N-苯基氨磺酰基、N-环己基氨磺酰基)、磺基、膦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膦酰基。例如苯氧基膦酰基、辛基氧基膦酰基、苯基膦酰基)、氧膦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氧膦基氨基。例如二乙氧基氧膦基氨基、二辛基氧基氧膦基氨基)。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该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R1~R4优选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酰基、氨基甲酰基或芳基磺酰基,更优选R1和R3各自独立地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2和R4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
R1与R2、R1与R5(当Z1或Z2为-C(R5)=时)、R3与R4、R3与R5(当Z1为-C(R5)=时)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5元环或6元环。
通式(4)中,Z1~Z3各自独立地表示-C(R5)=或-N=,R5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5表示的取代基与所述通式(4)的R1~R4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其优选方式也相同。另外,R5表示的取代基也可以进一步被所述通式(4)的R1~R4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Z1为-N=、Z2为-C(R5)=或-N=、Z3为-C(R5)=,更优选Z1为-N=、Z2和Z3为-C(R5)=。
通式(4)中,A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A表示的芳基和杂环基也可以进一步具有上述R1~R4表示的取代基,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A表示的芳基与这些R1~R4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芳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A表示的芳香族杂环基与这些R1~R4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杂环基所包含的芳香族杂环基意义相同。
通式(4)中,A优选为芳香族杂环基。更优选为咪唑环、吡唑环、三唑环、噻唑环、异噻唑环、噁唑环、异噁唑环、1,2,4--噻二唑环、1,3,4--噻二唑环、吡啶环、嘧啶环、吡嗪环、苯并吡唑环、苯并噻唑环。
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中,优选下述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5)
Figure A200810176700D00381
通式(5)中,R1~R4分别与上述通式(4)的R1~R4意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
通式(5)中,Ra表示哈曼特取代基常数σp值为0.2以上的吸电子性基团。Ra优选σp值为0.3~1.0的吸电子性基团。其中,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酰基、碳原子数为2~12的烷基羰基、硝基、氰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磺酰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磺酰基、碳原子数为1~12的氨基甲酰基或碳原子数为1~12的卤代烷基。特别优选的取代基为氰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磺酰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磺酰基,最优选氰基。
对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哈曼特取代基常数σp值进行说明。哈曼特定律是为了定量地评定取代基对苯衍生物的反应或平衡的影响,在1935年由L.P.Hammett提出的经验定律,目前其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根据哈曼特定律获得的取代基常数有σp值和σm值,这些值在多种普通的书籍中可见。例如在J.A.Dean编、《Lang‘s and book of Chemistry》第12版、1979年(南光堂)中有详细叙述。另外,本发明中利用哈曼特取代基常数σp值对各取代基进行限定或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仅限定于具有在上述书籍中所见文献已知的值的取代基,也包括即使该值是文献未知的、但根据哈曼特定律进行测定时包括在其范围内的取代基。另外,在上述通式(4)和通式(5)中也包含不是苯衍生物的化合物,σp值作为表示取代基电子效果的标准来使用,而与取代位置无关。在本发明中,按照这种意义来使用σp值。
Rb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b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4)的R1~R4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其优选方式也同样。另外,Rb表示的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通式(4)的R1~R4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Rb优选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更优选为烷基或芳基,进一步优选为烷基,最优选为叔烷基。
Rc表示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Rc表示的各基团与通式(4)的R1~R4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其优选方式也同样。Rc表示的各基团可以进一步被通式(4)的R1~R4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下举出上述通式(4)和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
Figure A200810176700D0040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402
Figure A200810176700D00412
Figure A200810176700D00422
Figure A200810176700D0043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441
-合成例-
接着,上述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日本特开2006-58701号公报的段落号[0099]~[0111]、日本特开2002-322151号公报的段落号[0070]~[0084]、日本特开2002-371079号公报的段落号[0093]~[0115]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
对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各基团进行说明。
通式(7)
Figure A200810176700D00442
(通式(7)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w、x、y和z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其中,w、x、y和z的总和(w+x+y+z)不为0。Z1~Z4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原子组,该原子组为选自碳原子、氮原子的原子组,且形成与所键合的2个碳原子一起构成的5元环或6元环。M1表示金属原子或金属氧化物。)
在通式(7)和后述的通式(8)的各基团的说明中,“取代基”表示卤原子(例如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羟基、羧基、氰基、硝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8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异丙基、仲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丙基、环戊基、1-降冰片烷基、环己基、1-金刚烷基)、链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链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3-丁烯-1-基)、芳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例如苯基、萘基)、杂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4、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基。例如2-噻嗯基、4-吡啶基、2-呋喃基、1-咪唑基、1-吡唑基、2-噁唑基、2-噻唑基、2-嘧啶基、1-吡啶基、2-苯并噻唑基、苯并三唑-1-基)、甲硅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4、更优选碳原子数为3~12的甲硅烷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丁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己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1-丁氧基、2-丁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十二烷基氧基、环烷基氧基(例如环戊基氧基、环己基氧基))、芳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氧基。例如苯氧基、1-萘氧基)、杂环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氧基。例如1-苯基四唑-5-氧基、2-四氢吡喃基氧基)、甲硅烷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甲硅烷基氧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氧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基氧基)、酰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酰氧基。例如乙酰氧基、三甲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十二烷酰氧基)、烷氧基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氧基。例如乙氧基羰基氧基、叔丁氧基羰基氧基、环烷基氧基羰基氧基(例如环己基氧基羰基氧基))、芳氧基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2的芳氧基羰基氧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氧基)、氨基甲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基甲酰基氧基。例如N,N-二甲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丁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乙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氧基)、氨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磺酰基氧基。例如N,N-二乙基氨磺酰基氧基、N-丙基氨磺酰基氧基)、烷基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8、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磺酰基氧基。例如甲基磺酰基氧基、十六烷基磺酰基氧基、环己基磺酰基氧基)、芳基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磺酰基氧基。例如苯基磺酰基氧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酰基。例如甲酰基、乙酰基、三甲基乙酰基、苯甲酰基、十四烷酰基、环己酰基)、烷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十八烷基氧基羰基、环己基氧基羰基、2,6-二叔丁基-4-甲基环己基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8的芳氧基羰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基甲酰基。例如氨基甲酰基、N,N-二乙基氨基甲酰基、N-乙基-N-辛基氨基甲酰基、N,N-二丁基氨基甲酰基、N-丙基氨基甲酰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N-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N,N-二环己基氨基甲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氨基。例如氨基、甲基氨基、N,N-二丁基氨基、十四烷基氨基、2-乙基己基氨基、环己基氨基)、苯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苯胺基。例如苯胺基、N-甲基苯胺基)、杂环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氨基。例如4-吡啶基氨基)、碳酰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碳酰胺基。例如乙酰胺基、碳酰胺基、十四烷酰胺基、三甲基乙酰胺基、环己酰胺基)、脲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脲基。例如脲基、N,N-二甲基脲基、N-苯基脲基)、酰亚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6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酰亚胺基。例如N-琥珀酰亚胺基、N-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氨基。例如甲氧基羰基氨基、乙氧基羰基氨基、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十八烷基氧基羰基氨基、环己基氧基羰基氨基)、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8的芳氧基羰基氨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氨基)、磺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磺胺基。例如甲磺胺基、丁磺胺基、苯磺胺基、十六烷磺胺基、环己磺胺基)、氨磺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磺酰基氨基。例如N,N-二丙基氨磺酰基氨基、N-乙基-N-十二烷基氨磺酰基氨基)、偶氮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8的偶氮基。例如苯基偶氮、3-吡唑基偶氮)、烷基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硫基。例如甲基硫基、乙基硫基、辛基硫基、环己基硫基)、芳基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8的芳基硫基。例如苯基硫基)、杂环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硫基。例如2-苯并噻唑基硫基、2-吡啶基硫基、1-苯基四唑硫基)、烷基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亚磺酰基。例如十二烷亚磺酰基)、芳基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亚磺酰基。例如苯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磺酰基。例如甲基磺酰基、乙基磺酰基、丙基磺酰基、丁基磺酰基、异丙基磺酰基、2-乙基己基磺酰基、十六烷基磺酰基、辛基磺酰基、环己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磺酰基。例如苯基磺酰基、1-萘基磺酰基)、氨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氨磺酰基。例如氨磺酰基、N,N-二丙基氨磺酰基、N-乙基-N-十二烷基氨磺酰基、N-乙基-N-苯基氨磺酰基、N-环己基氨磺酰基)、磺基、膦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膦酰基。例如苯氧基膦酰基、辛基氧基膦酰基、苯基膦酰基)、氧膦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氧膦基氨基。例如二乙氧基氧膦基氨基、二辛基氧基氧膦基氨基)。
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该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7)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1~R4表示的各基团可以具有上文说明的取代基,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1~R4优选为烷基或芳基。R1~R4表示的各基团与上文说明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以下举出通式(7)中的R1~R4的具体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
Figure A200810176700D0049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501
通式(7)中,w、x、y和z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w、x、y和z的总和(w+x+y+z)不为0,优选为4、3或2,更优选为3或4。
通式(7)中,Z1~Z4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原子组,该原子组为选自碳原子、氮原子的原子组,且形成与所键合的2个碳原子一起构成的5元环或6元环。5元环或6元环可以为芳香族或非芳香族的任一种。作为与键合的2个碳原子一起构成的5元环或6元环,例如可以举出苯环、吡啶环、吡嗪环、嘧啶环、吡咯环、咪唑环、吡唑环等,优选苯环或吡啶环。所形成的5元环或6元环上也可以进一步稠合苯环等环。所形成的5元环或6元环可以具有上文说明的取代基,当具有2个以上的取代基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7)中的M1表示金属原子或金属氧化物。金属原子可以举出Al、Zn、Mg、Si、Sn、Rh、Pt、Pd、Mo、Mn、Pb、Cu、Ni、Co和Fe等。金属氧化物可以举出TiO、VO等。金属氢氧化物可以举出AlOH等。优选Cu、Ni、Co、Zn。
上述通式(7)的化合物中,优选下述通式(8)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8)
Figure A200810176700D00511
通式(8)中,R1、R2、R3、R4、w、x、y、x和M1与上述通式(7)中的它们的定义相同。
通式(8)中,R6~R9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基。该取代基的定义与上文说明的取代基的定义相同。当R6~R9表示的取代基为可进一步取代的基团时,可以被上述取代基中说明的基团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8)中,m、n、p和q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其中,m和w之和(m+w)、n和x之和(n+x)、p和y之和(p+y)、q和z之和(q+z)分别为4以下。
通式(8)表示的化合物优选R1为烷基或芳基,M1为Cu、Co、Zn或V=O,m、n、p、q全部为0。更优选R1为烷基或芳基,M1为Cu、Co、Zn或V=O,w、x、y、z中的2个为1、其它2个为0,m、n、p、q全部为0。进一步优选R1为烷基或芳基,M1为Cu、Co、Zn或V=O,w、x、y、z中的3个以上为1、其它1个为0,m、n、p、q全部为0。最优选R1为烷基或芳基,M1为Cu,w、x、y、z中的3个以上为1、其它1个为0,m、n、p、q全部为0。
以下示出通式(7)和通式(8)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
Figure A200810176700D00521
 
化合物编号 R1 R2 R3 R4 M1
A—1 a—8 a—8 a—8 a—8 Cu
A—2 同上 同上 同上 a—12 Cu
A—3 同上 同上 同上 a—19 Cu
A—4 同上 同上 同上 a—26 Cu
A—5 a—15 a—15 a—15 a—15 Cu
A—6 a—19 a—19 a—19 a—9 Cu
A—7 同上 同上 同上 a—7 Cu
A—8 同上 同上 同上 a—25 Cu
A—9 a—20 a—20 a—20 a—20 Cu
A—10 同上 同上 同上 a—21 Cu
A—11 b—8 b—8 b—8 b—8 Cu
A—12 同上 同上 同上 b—10 Cu
A—13 同上 同上 同上 b—20 Cu
A—14 同上 同上 同上 b—25 Cu
A—15 b—9 b—9 b—9 b—9 Cu
A—16 同上 同上 同上 b—27 Cu
A—17 同上 同上 同上 b—3 Cu
A—18 b—10 b—10 b—10 b—10 Cu
A—19 同上 同上 同上 b—3 Cu
A—20 同上 同上 同上 b—21 Cu
A—21 同上 同上 同上 b—13 Cu
A—22 c—2 c—2 c—2 c—2 Cu
A—23 c—15 c—15 c—15 c—15 Cu
A—24 a—8 a—8 a—8 b—8 Cu
A—25 同上 同上 同上 c—12 Cu
A—26 b—8 b—8 b—8 a—8 Cu
A—27 同上 同上 同上 c—12 Cu
A—28 同上 同上 同上 c—1 Cu
Figure A200810176700D00531
 
化合物编号 R1 R2 R3 R4 M1
B—1 a—8 a—8 a—8 a—8 Cu
B—2 同上 同上 同上 a—13 Cu
B—3 同上 同上 同上 a—25 Cu
B—4 同上 同上 同上 a—9 Cu
B—5 a—15 a—15 a—15 a—15 Cu
B—6 a—19 a—19 a—19 a—19 Cu
B—7 同上 同上 同上 a—21 Cu
B—8 a—20 a—20 a—20 a—20 Cu
B—9 b—8 b—8 b—8 b—8 Cu
B—10 同上 同上 同上 b—7 Cu
B—11 同上 同上 同上 b—21 Cu
B—12 同上 同上 同上 b—25 Cu
B—13 同上 同上 同上 b—27 Cu
B—14 b—9 b—9 b—9 b—9 Cu
B—15 同上 同上 同上 b—25 Cu
B—16 同上 同上 同上 b—7 Cu
B—17 b—10 b—10 b—10 b—10 Cu
B—18 同上 同上 同上 b—11 Cu
B—19 同上 同上 同上 b—13 Cu
B—20 同上 同上 同上 b—21 Cu
B—21 同上 同上 同上 b—15 Cu
B—22 a—19 a—19 a—19 b—6 Cu
B—23 同上 同上 同上 c—13 Cu
B—24 b—8 b—8 b—8 a—6 Cu
B—25 同上 同上 同上 c—13 Cu
B—26 c—2 c—2 c—2 c—2 Cu
B—27 c—15 c—15 c—15 c—15 Cu
B—28 b—8 b—8 b—8 b—8 Zn
B—29 b—8 b—8 b—8 b—8 Co
B—30 b—8 b—8 b—8 b—8 V=O
Figure A200810176700D00541
 
化合物编号 R1 R2 R3 R4 M1
C—1 a—8 a—8 a—8 a—8 Cu
C—2 a—19 a—19 a—19 a—19 Cu
C—3 a—8 a—8 a—8 a—16 Cu
C—4 同上 同上 同上 a—25 Cu
C—5 a—15 a—15 a—15 a—20 Cu
C—6 a—8 a—8 a—8 b—10 Cu
C—7 同上 同上 同上 c—1 Cu
C—8 b—8 b—8 b—8 b—8 Cu
C—9 同上 同上 同上 b—21 Cu
C—10 同上 同上 同上 a—13 Cu
C—11 b—10 b—10 b—10 b—6 Cu
C—12 c—2 c—2 c—2 c—2 Cu
 
化合物编号 R1 R2 R3 R4 M1
D—1 a—8 a—8 a—8 a—8 Cu
D—2 a—15 a—15 a—15 a—15 Cu
D—3 a—19 a—19 a—19 a—19 Cu
D—4 同上 同上 同上 b—8 Cu
D—5 b—8 b—8 b—8 b—8 Cu
D—6 同上 同上 同上 a—8 Cu
D—7 同上 同上 同上 b—1 Cu
D—8 b—10 b—10 b—10 b—10 Cu
D—9 a—8 a—8 a—8 a—8 Zn
D—10 a—8 a—8 a—8 a—8 Co
Figure A200810176700D00551
 
化合物编号 R1、R2、R3、R4
E-1 R1~R4的任2个为(a-8)、剩余2个为(a-20)的混合物
E-2 R1~R4的任2个为(b-8)、剩余2个为(b-21)的混合物
E-3 R1~R4的任2个为(a-19)、剩余2个为(a-22)的混合物
E-4 R1~R4的任2个为(a-19)、剩余2个为(b-3)的混合物
E-5 R1~R4的任2个为(b-10)、剩余2个为(a-25)的混合物
Figure A200810176700D00552
Figure A200810176700D00553
上述通式(7)和(8)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参照日本特开2006-047497号公报的段落号[0060]~[0066]或日本特开2006-047752号公报的段落号[0055]~[0065]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偶氮类染料、甲亚胺类染料、甲川类染料、喹酞酮类染料等)的可见光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00~500nm、优选为420~480nm,作为黄色色调用的油墨优选。另外,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的互变异构体也适合使用。
<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
以下对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的各基团进行说明。
通式(a)
Figure A200810176700D00561
(通式(a)中、R30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1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X30表示-OM基或-N(R32)(R33),M表示氢原子、烷基或为了中和电荷而需要的金属原子或有机碱基对,R32和R3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A30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a)中,R30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0表示的取代基表示卤原子(例如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羟基、羧基、氰基、硝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8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异丙基、仲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丙基、环戊基、1-降冰片烷基、环己基、1-金刚烷基)、链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链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3-丁烯-1-基)、芳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例如苯基、萘基)、杂环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4、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基。例如噻吩环、吡啶环、呋喃环、嘧啶环、苯并三唑环、吡唑环、咪唑环、噻唑环、异噻唑环、噁唑环、噻二唑环、三唑环、苯并噻唑环、苯并噁唑环、苯并异噻唑环、苯并咪唑环)、甲硅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4、更优选碳原子数为3~12的甲硅烷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丁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己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1-丁氧基、2-丁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十二烷基氧基、环烷基氧基,例如环戊基氧基、环己基氧基)、芳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氧基。例如苯氧基、1-萘氧基)、杂环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氧基。例如1-苯基四唑-5-氧基、2-四氢吡喃基氧基)、甲硅烷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甲硅烷基氧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氧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基氧基)、酰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酰氧基。例如乙酰氧基、三甲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十二烷酰氧基)、烷氧基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氧基。例如乙氧基羰基氧基、叔丁氧基羰基氧基、环烷基氧基羰基氧基(例如环己基氧基羰基氧基))、芳氧基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2的芳氧基羰基氧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氧基)、氨基甲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基甲酰基氧基。例如N,N-二甲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丁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氧基、N-乙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氧基)、氨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磺酰基氧基。例如N,N-二乙基氨磺酰基氧基、N-丙基氨磺酰基氧基)、烷基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8、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磺酰基氧基。例如甲基磺酰基氧基、十六烷基磺酰基氧基、环己基磺酰基氧基)、芳基磺酰基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磺酰基氧基。例如苯基磺酰基氧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酰基。例如甲酰基、乙酰基、三甲基乙酰基、苯甲酰基、十四烷酰基、环己酰基)、烷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十八烷基氧基羰基、环己基氧基羰基、2,6-二叔丁基-4-甲基环己基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8的芳氧基羰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基甲酰基。例如氨基甲酰基、N,N-二乙基氨基甲酰基、N-乙基-N-辛基氨基甲酰基、N,N-二丁基氨基甲酰基、N-丙基氨基甲酰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N-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N,N-二环己基氨基甲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氨基。例如氨基、甲基氨基、N,N-二丁基氨基、十四烷基氨基、2-乙基己基氨基、环己基氨基)、苯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苯胺基。例如苯胺基、N-甲基苯胺基)、杂环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氨基。例如4-吡啶基氨基)、碳酰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碳酰胺基。例如乙酰胺基、碳酰胺基、十四烷酰胺基、三甲基乙酰胺基、环己酰胺基)、脲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脲基。例如脲基、N,N-二甲基脲基、N-苯基脲基)、酰亚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6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酰亚胺基。例如N-琥珀酰亚胺基、N-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烷氧基羰基氨基。例如甲氧基羰基氨基、乙氧基羰基氨基、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十八烷基氧基羰基氨基、环己基氧基羰基氨基)、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7~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7~18的芳氧基羰基氨基。例如苯氧基羰基氨基)、磺胺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磺胺基。例如甲磺胺基、丁磺胺基、苯磺胺基、十六烷磺胺基、环己磺胺基)、氨磺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氨磺酰基氨基。例如N,N-二丙基氨磺酰基氨基、N-乙基-N-十二烷基氨磺酰基氨基)、偶氮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8的偶氮基。例如苯基偶氮、3-吡唑基偶氮)、烷基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硫基。例如甲基硫基、乙基硫基、辛基硫基、环己基硫基)、芳基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8的芳基硫基。例如苯基硫基)、杂环硫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杂环硫基。例如2-苯并噻唑基硫基、2-吡啶基硫基、1-苯基四唑硫基)、烷基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亚磺酰基。例如十二烷亚磺酰基)、芳基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亚磺酰基。例如苯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磺酰基。例如甲基磺酰基、乙基磺酰基、丙基磺酰基、丁基磺酰基、异丙基磺酰基、2-乙基己基磺酰基、十六烷基磺酰基、辛基磺酰基、环己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6~36、更优选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磺酰基。例如苯基磺酰基、1-萘基磺酰基)、氨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2以下、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以下的氨磺酰基。例如氨磺酰基、N,N-二丙基氨磺酰基、N-乙基-N-十二烷基氨磺酰基、N-乙基-N-苯基氨磺酰基、N-环己基氨磺酰基)、磺基、膦酰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的膦酰基。例如苯氧基膦酰基、辛基氧基膦酰基、苯基膦酰基)、氧膦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32、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12膦基氨基。例如二乙氧基氧膦基氨基、二辛基氧基氧膦基氨基)。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该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a)中,R31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其中,优选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更优选芳基、杂环基,特别优选含氮杂环基、取代有吸电子性基团的芳基。吸电子性基团优选哈曼特取代基常数σp为0.20以上者,例如可以举出氰基、硝基、烷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磺酰基、卤代烷基、酰氧基、氨基甲酰基、卤原子等。哈曼特取代基常数例如在J.A.Dean编、「Lange′sHandbook of Chemistry」第12版、1979年(Mc Graw-Hill)或《化学领域》增刊、122号、96~103页、1979年(南光堂)中有详细叙述。另外,本发明中利用哈曼特取代基常数σp值对各取代基进行限定或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仅限定于具有在上述书籍中所见文献已知的值的取代基,也包括即使该值是文献未知的、但根据哈曼特定律进行测定时包括在其范围内的取代基。R31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R31表示的各基团也可以进一步被上述R30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a)中,X30表示-OM基或-N(R32)(R33)。M表示氢原子、烷基、或为了中和电荷而需要的金属原子或有机碱基对,R32和R3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M表示的金属原子可以举出金属阳离子种类,例如锂、钠、钾、镁、钙、铝、铁、锌等。另外,M表示的有机碱基对可以举出有机阳离子种类,例如季铵、胍阳离子、三烷基铵等。R32和R33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其优选方式也相同。通式(a)中,X30优选羟基或无取代的氨基,特别其中优选无取代的氨基。
通式(a)中,A30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其中,优选5员或6员的含氮杂环基或取代有吸电子性基团的芳基。优选的吸电子性基团可以举出哈曼特取代基常数σp为0.20以上的基团。A30表示的芳基与上述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芳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A30表示的芳香族杂环基是指上述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杂环基中的芳香族性基团。A30表示的各基团可以进一步被上述R30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b)表示的化合物>
以下对通式(b)表示的化合物的各基团进行说明。
通式(b)
Figure A200810176700D00601
(通式(b)中,R34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5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Z30和Z31各自独立地表示-C(R36)=或-N=,R36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31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b)中,R34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4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中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其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b)中,R35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优选氢原子。R35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通式(a)中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b)中,Z30和Z31各自独立地表示-C(R36)=或-N=,R36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6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中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其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b)中,A31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其中,优选5员或6员的含氮杂环基或取代有吸电子性基团的芳基。优选吸电子性基团可以举出哈曼特取代基常数σp为0.20以上的基团。A31表示的芳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芳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A30表示的芳香族杂环基是指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杂环基中的芳香族性基团。A31表示的各基团可以进一步被前述R30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c)表示的化合物>
以下,对通式(c)表示的化合物的各基团进行说明。
通式(c)
Figure A200810176700D00611
(通式(c)中,R37、R38、R39和R4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Z32、Z33和Z34各自独立地表示-C(R41)=或-N=。R41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32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c)中,R37、R38、R39和R4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其中优选烷基、芳基、杂环基、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特别优选烷基、芳基、酰基。R37、R38、R39和R40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c)中,Z32、Z33和Z34各自独立地表示-C(R41)=或-N=,其中优选Z32、Z33、Z34中的至少1个为-N=。R41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41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中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c)中,A32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其中,优选5员或6员含氮杂环基或取代有吸电子性基团的芳基。优选的吸电子性基团可以举出哈曼特取代基常数σp为0.20以上的基团。A32表示的芳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芳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A32表示的芳香族杂环基是指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杂环基中芳香族性基团。A32表示的各基团可以进一步被上述R30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d)表示的化合物>
以下,对通式(d)表示的化合物的各基团进行说明。
通式(d)
(通式(d)中,R42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43和R4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33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d)中,R42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其中优选烷基、芳基或杂环基。R42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d)中,R43和R4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其中R43优选需电子性的取代基。R43和R44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d)中,A33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其中,优选5员或6员含氮杂环基或取代有吸电子性基团的芳基。优选的吸电子性基团可以举出哈曼特取代基常数σp为0.20以上的基团。A33表示的芳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芳基意义相同,其优选方式也相同。A33表示的芳香族杂环基是指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杂环基中芳香族性基团。A33表示的各基团可以进一步被上述R30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e)表示的化合物>
以下,对通式(e)表示的化合物的各基团进行说明。
通式(e)
Figure A200810176700D00631
(通式(e)中,R45、R46和R4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通式(e)中,R45、R46和R4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45、R46和R47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e)中,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
以下,对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的各基团进行说明。
通式(f)
(通式(f)中,R48和R4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50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或芳基。R51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Z35、Z36、Z37和Z38各自独立地表示-C(R52)=或-N=,R52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通式(f)中,R48和R4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48和R49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f)中,R50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或芳基,其中优选氢原子。R50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f)中,R51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其中优选氢原子。R51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f)中,Z35、Z36、Z37和Z38各自独立地表示-C(R52)=或-N=,R52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52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a)~通式(f)中的R30~R52表示的各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中,优选通式(a)~通式(d)中的A30~A33各自独立地为以下通式(I)~通式(V)的化合物、通式(e)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I)
通式(I)中,R53和R5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或酰基。R53和R54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II)        通式(III)
Figure A200810176700D00642
通式(II)和通式(III)中,R55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55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II)和通式(III)中,R56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R56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II)和通式(III)中,Z39表示-C(R57)=或-N=,R57表示氧原子或取代基。R57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IV)      通式(V)
Figure A200810176700D00651
通式(IV)和通式(V)中,R58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58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通式(IV)和通式(V)中,X31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
通式(I)~通式(V)中的*表示与通式(a)~通式(d)中的氮原子进行键合的位置。
通式(I)~通式(V)中说明的各基团可以进一步被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更优选可以举出通式(c)中的A32为通式(II)~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通式(d)中的A33为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通式(e)中的R45为氢原子、R46为氢原子或取代基、R47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表示的化合物,通式(f)中的R50为氢原子、R51为氢原子或烷基、Z35和Z36中的任一个为-N=、另一个为-C(R52)、Z37和Z38中的任一个为-N=、另一个为-C(R52)、R52为氢原子或取代基表示的化合物。
更优选可以举出通式(c)中的Z33为-C(R41)=、R41为氢原子或取代基、Z32和Z34中的至少1个为-N=、A32为通式(II)~通式(V)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化合物,通式(d)中的R42为烷基或芳基、R43为氰基、R44为烷基或芳基、A33为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通式(e)中的R45为氢原子、R46为烷基、a为0或1表示的化合物,通式(f)中的R50为氢原子、R51为氢原子或烷基、Z35和Z36中的任一个为-N=、另一个为-C(R52)=、Z37和Z38中的任一个为-N=、另一个为-C(R52)=、R52为氢原子或取代基、R48和R49各自独立地为叔烷基、芳基或杂环基表示的化合物。
更优选可以举出下述通式(g)~通式(j)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g)
通式(g)中,R60、R61、R62和R6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或杂环基。其中,R60和R61不同时为氢原子、R62和R63不同时为氢原子。通式(g)中,R64表示氢原子、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R65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65表示的取代基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通式(g)中,R67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或杂环基。通式(g)中,R68表示氰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通式(g)中,R69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R60、R61、R62、R63、R64、R67、R68和R69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R60、R61、R62、R63、R64、R65、R67、R68和R69表示的各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h)
Figure A200810176700D00662
通式(h)中,R70、R71、R72、R73、R74和R7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或杂环基。其中,R70和R71不同时为氢原子、R72和R73不同时为氢原子、而且R74和R75不同时为氢原子。R76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或杂环基。R77表示氰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R78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R70、R71、R72、R73、R74、R75、R76、R77和R78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R70~R78表示的各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i)                                通式(j)
通式(i)和通式(j)中,R79和R80各自独立地表示叔烷基。R81和R82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或杂环基。R83表示氢原子或烷基。R79~R83表示的各基团与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中列举的各基团意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R79、R80、R81、R82和R83表示的各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上述通式(a)的R30表示的取代基取代,当被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下示出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
通式(a)的化合物例子
Figure A200810176700D00681
通式(b)的化合物例子
Figure A200810176700D00691
通式(c)的化合物例子
Figure A200810176700D0070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71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721
通式(d)的化合物例子
Figure A200810176700D00731
通式(e)的化合物例子
Figure A200810176700D00741
通式(f)的化合物例子
Figure A200810176700D00761
Figure A200810176700D00771
上述通式(a)和(b)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参照日本特开平6-301179号公报的段落号[0104]~[0117]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上述通式(c)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参照日本特开2007-31616号公报的段落号[0050]~[0069]、以及日本特开2007-39478号公报的段落号[0049]~[0063]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上述通式(d)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参照日本特开2006-124634号公报的段落号[0175]~[0199]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上述通式(e)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参照日本特开平6-9891号公报的段落号[0015]~[0034]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上述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参照日本特开2005-250420号公报的段落号[0071]~[0077]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上述通式(1)~通式(8)以及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的耐光性、耐热性优异,同时对滤色器制造时的洗涤、取向膜的修复等所使用的碱性溶剂具有耐性(耐碱性)。另外,该化合物基本没有禁止后述的聚合性单体的聚合反应的作用,一直以来可以通过加入少量的热/光能量而使聚合反应进行。
进而,使用了这些化合物的喷墨用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优异,并抑制了化合物的凝聚或分解等。另外,这些喷墨用油墨在连续和断续地喷出时,难以发生飞行弯曲不喷出等的喷出的混乱,喷出稳定性优异、且一定时间休止后的恢复性、进而发生了不喷出等的情况下的恢复性优异。
通式(1)~通式(8)和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为染料,这些染料在喷墨用油墨中的总含量相对于油墨总量优选为1~20质量%、更优选为5~15质量%。少于1质量%时,为了达到作为滤色器必需的光学浓度,有膜厚增厚的情况。因此,黑色矩阵也需要增厚,难以形成黑色矩阵,从而不优选。多于20质量%时,有油墨粘度增高、喷出变难、及难以溶解在溶剂中的情况。
<溶剂>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含有溶剂。溶剂只要是满足各成分的溶解性或后述溶剂的沸点,则基本上没有特殊限定,特别优选考虑后述粘合剂的溶解性、涂布性、安全性来进行选择。作为溶剂的具体例子,优选可以举出酯类,例如甲酸戊酯、乙酸异戊酯、丙酸丁酯、丁酸异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烷基酯类、乳酸甲酯、乳酸乙酯、氧基乙酸甲酯、氧基乙酸乙酯、氧基乙酸丁酯、甲氧基乙酸甲酯、甲氧基乙酸乙酯、甲氧基乙酸丁酯、乙氧基乙酸甲酯、乙氧基乙酸乙酯等;3-氧基丙酸甲酯、3-氧基丙酸乙酯等3-氧基丙酸烷基酯类,例如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等;2-氧基丙酸甲酯、2-氧基丙酸乙酯、2-氧基丙酸丙酯等2-氧基丙酸烷基酯类,例如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2-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等;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2-氧代丁酸甲酯、2-氧代丁酸乙酯等;醚类,例如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甲基纤溶剂乙酸酯、乙基纤溶剂乙酸酯、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丙二醇甲基醚、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丙基醚乙酸酯等;酮类,例如环己酮、2-庚酮、3-庚酮等;芳香族烃类,例如二甲苯等;二环己基甲基胺等。这些物质可以使用1种或者2种以上并用。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中的该溶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总量优选为30~90质量%、更优选为50~90质量%。当在30质量%以上时,滴入在1像素内的油墨量得以保持,油墨在像素内的润展良好。另外,当在90质量%以下时,可以将用于形成油墨中的功能膜(例如像素等)的溶剂以外的成分量保持在规定量以上。由此,在形成滤色器时,每1个像素的油墨需要量不会变得过多,例如通过喷墨法将油墨施予在以隔壁划分的凹部时,可以抑制油墨从凹部溢出或者发生与相邻像素的混色。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从油墨对喷嘴的喷出性和对基板的润湿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上述溶剂中沸点高的溶剂。沸点低的溶剂由于在喷墨头上迅速地蒸发,因此易于引起喷墨头上的油墨的粘度上升或固体成分的析出等,并多伴有喷出性的恶化。另外,当油墨喷到基板面上并在基板面上润展时,由于在润展的边缘的部分处溶剂蒸发,发生油墨的粘度上升,由于称为钉扎(PINNING)的现象,有抑制润展的情况。
本发明中所用溶剂的沸点优选为130~280℃。低于130℃时,从面内像素形状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有不优选的情况。高于280℃时,从通过预烘焙除去溶剂的观点出发,有不优选的情况。另外,溶剂的沸点是指压力latm下的沸点,可以通过化合物辞典(Chapman & Hall公司)等的物性值表了解。这些物质可以使用1种或者2种以上并用。
另外,在上述喷墨用油墨不含后述聚合性单体等时,由于除去油墨中所含的溶剂而获得的油墨剩余部分(色像素)的厚度变薄,因此为了防止混色等,可以降低形成于基板上的隔壁的高度,从成本、生产率的角度出发优选。
<聚合性单体>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可以含有聚合性单体。通过聚合性单体的添加,油墨液滴与基板的密合性提高。同时可以期望上述各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在油墨中的分散均匀性提高或者耐候性、耐热性等坚牢性提高。作为该聚合性单体,并无特别限制,从各种取代基的变化多、获得容易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环氧类单体和氧杂环丁烯类单体中的1种以上。
聚合性单体优选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基团的单体(以下也称作“2官能以上的单体”)。聚合性单体只要能够通过活性能量射线和/或热而发生聚合反应,则无特别限定,从膜的强度或耐溶剂性等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具有3个以上聚合性基团的单体(以下也称作“3官能以上的单体”)。
上述聚合性基团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如上所述,特别优选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基、氧杂环丁烯基。作为聚合性单体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1-350012号公报的段落号[0061]~[0065]中记载的含环氧基单体、日本特开2002-371216号公报的段落号[0016]中记载的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日本特开2001-2205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31093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341217号公报的段落号[0021]~[0084]和日本特开2004-91556号公报的段落号[0022]~[0058]等中记载的含氧杂环丁烯基单体以及シ—エムシ—出版《反应性单体的市场展望》中记载的单体等。
另外,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举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基酯等单官能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酰氧基丙基)醚、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等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甘油或三羟甲基乙烷等多官能醇上加成有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后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化而获得的三羟甲基丙烷PO(环氧丙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或三羟甲基丙烷EO(环氧乙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特公昭48-41708号、日本特公昭50-6034号、日本特开昭51-37193号的各公报所记载的氨酯丙烯酸酯类,日本特开昭48-64183号、日本特公昭49-43191号、日本特公昭52-30490号的各公报中记载的聚酯丙烯酸酯类,作为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酸的反应产物的环氧丙烯酸酯类等多官能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进而,也可以举出在日本接着協会誌Vol.20、No.7、300~308页中作为光固化性单体和寡聚物所介绍的物质。优选适当组合单官能单体、2官能单体、3官能以上的多官能单体、寡聚物以对粘度进行调节。当并用单官能单体或2官能单体时,可获得油墨的粘度降低、防止喷嘴堵塞的效果。为了增强膜的强度、赋予与基板的密合性,可以少量并用在25℃下的粘度为700mPa·s以上的高粘度多官能单体或氨酯丙烯酸酯等高极性单体、寡聚物等。
上述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优选为喷墨用油墨的固体成分中的30~80量%、更优选为40~80质量%。当单体的使用量在上述范围内时,由于像素部的聚合变得充分,因此难以产生像素部的膜强度不足所导致的伤痕。而且,在施予透明导电膜时,可获得难以发生断裂或缩皱网纹、在设置取向膜时的耐溶剂性提高、不会降低电压保持率等的效果。这里,用于特定配比的喷墨用油墨的固体成分是指含有除去溶剂后的全部成份,液态的聚合性单体等也包括在固体成分中。
<粘合剂树脂>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中,为了调节粘度或调节油墨硬度等,可以加入粘合剂树脂。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其自身仅由没有聚合反应性的树脂构成的、仅进行干燥固化的粘合剂树脂。但是,为了赋予涂工膜充分的强度、耐久性、密合性,优选使用在通过喷墨法在基板上形成像素的图案后,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将该像素固化的粘合剂树脂,例如可以使用通过可见光线、紫外线、电子射线等可使其聚合固化的光固化性粘合剂树脂,或通过加热使其聚合固化的热固化性粘合剂树脂等可聚合固化的粘合剂树脂。
<聚合引发剂>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为了促进聚合性单体和粘合剂树脂的聚合反应,可以并用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以对照喷墨用油墨所用的聚合性单体和粘合剂的种类、聚合路径来进行选择。
<固化剂>
环氧类单体(含环氧基的单体)、热固化性粘合剂树脂中通常可以组合固化剂来配合。固化剂可以优选地使用环氧树脂技术协会发行的《
Figure A200810176700D0081113123QIETU
説エポキシ樹脂基礎
Figure A200810176700D0081113141QIETU
I》2003年11月19日发行、第3章中记载的固化剂、促进剂,例如可以使用多元羧酸酐或多元羧酸。
<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中也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例子,作为优选,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7-216276号公报的段落号[0021]或日本特开2003-33742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133600号公报中公开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着色组合物总量为5质量%以下。
作为其它的添加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0-310706号公报的段落号[0058]~[0071]中记载的其它添加剂。
为了调整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的色调,可以与上述染料一起并用其它的着色剂。
作为符合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用油墨的各成分的含量,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1~20质量%、更优选为5~15质量%,溶剂的含量优选为30~90质量%、更优选为50~85质量%,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优选为5~50质量%、更优选为7~30质量%,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优选为0.1~5质量%。
另外,当含有包含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喷墨用油墨时,使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符合代替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构成。
另外,当含有包含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喷墨用油墨时,使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符合代替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构成。
另外,当含有包含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的喷墨用油墨时,使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符合代替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的构成。
<喷墨用油墨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的制造中可以适用公知的喷墨用油墨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在溶剂中溶解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或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然后在喷墨用油墨中溶解必要的各成分(例如聚合性单体或粘合剂等),从而制备喷墨用油墨。
在制作单体溶液时,当使用的材料对溶剂的溶解性低时,可以在单体液不发生聚合反应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加热或超声波处理等处理。
在使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或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分散于水性介质时,可以如日本特开平11-286637号、日本特开2001-240763(特愿2000-78491)号、日本特开2001-262039(特愿2000-80259)号、日本特开2001-247788(特愿2000-62370)号所示,将含有各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和油溶性聚合物的着色微粒分散于水性介质中,或者如日本特开2001-262018(特愿2000-78454)号、日本特开2001-240763(特愿2000-78491)号、日本特开2001-335734(特愿2000-203856)号所示,将溶解于高沸点有机溶剂中的各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分散于水性介质中。使各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分散于水性介质时的具体方法、所用的油溶性聚合物、高沸点有机溶剂、添加剂以及它们的使用量可以优选地使用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内容。或者,也可以将各通式表示的化合物以固体的状态分散为微粒状态。分散时可使用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
作为分散装置,可以使用简单的搅拌器或叶轮搅拌方式、在线(in-line)搅拌方式、磨机方式(例如胶体磨、球磨机、砂磨机、搅拌球磨机(attritor)、辊磨机、搅拌机(agitator)等)、超声波方式、高压乳化分散方式(高压均质机;作为具体市售装置的ゴ—リンホモジナイザ—、マイクロフルイダイザ—、DeBEE2000等)。关于上述喷墨用油墨的制备方法,除了上述专利文献之外,在日本特开平5-148436号、日本特开平5-295312号、日本特开平7-97541号、日本特开平7-82515号、日本特开平7-118584号、日本特开平11-286637号、日本特开2001-271003(特愿2000-87539)号的各公报中也有详细记载,在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的制备中也可利用。
<喷墨用油墨的物性值>
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的物性值只要是能够用喷墨头喷出的范围,则无特别限定,喷出时的粘度从稳定喷出观点出发,优选为2~30mPa·s、更优选为2~20mPa·s。另外,在装置中进行喷出时,优选将喷墨油墨的温度在20~80℃的范围内基本保持到恒定温度。当将装置的温度设定在高温时,油墨的粘度降低,能够喷出粘度更高的油墨,但由于温度变高,热所导致的油墨变性或热聚合反应在头内发生、在喷出油墨的喷嘴表面处溶剂易于蒸发、易于发生喷嘴堵塞,因此优选装置的温度在20~80℃的范围。
另外,粘度为将喷墨用油墨保持到25℃的状态下,使用通常使用的E型粘度计(例如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E型粘度计(RE-80L))进行测定得到的值。
另外,喷墨用油墨在25℃的表面张力(静态表面张力)从提高对非浸透性基板的润湿性、喷出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0~40mN/m、更优选为20~35mN/m。另外,利用装置进行喷出时,优选在20~80℃的范围内将喷墨用油墨的温度保持到基本恒定的温度,优选使此时的表面张力为20~40mN/m。为了以规定精度将喷墨用油墨的温度保持在恒定温度,优选具备油墨温度检测装置、油墨加热或冷却装置、根据所检测的油墨温度来控制加热或冷却的控制装置。或者,还优选具有通过根据油墨温度来控制向使油墨喷出的装置的施加能量,从而减轻对油墨物性变化的影响的装置。
上述的表面张力是使用一般使用的表面张力计(例如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表面张力计FACE SURFACE TENSIOMETER CBVB-A3等)通过Wilhelmy法在液温25℃、60%RH下测定的值。
另外,为了在喷墨用油墨喷到基板后适当地确保润展形状,优选将喷到基板后的喷墨用油墨的液体物性保持到规定物性。为此,优选将基板和/或基板的附近保持到规定温度范围内。或者,通过增大支撑基板的台的热容量等,降低温度变化的影响的方法也有效。
<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
接着,参照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使用了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的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滤色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使用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并通过喷墨法形成的色像素,即,其是使用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并通过喷墨法而制造的。另外,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向由形成于基板上的隔壁包围而成的凹部通过喷墨法施予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以形成像素的工序(以下称作“像素形成工序”)。优选像素形成工序具有向由基板上的隔壁划分而成的凹部通过喷墨法以液滴形式施予油墨的描绘工序,和进而包括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将所描绘的至少1色的像素(凹部内的油墨)固化以形成色像素的照射工序,或在形成全部所需色调的像素(凹部内的油墨)后通过热固化以形成色像素的加热工序的固化工序,及根据需要设有烘焙处理等其它工序。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2(a)~(f)为依次表示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的由基板至滤色器的制造工序的基板和滤色器的示意截面图。
如图1和图2(a)~(f)所示,本发明的滤色器10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在基板12上形成成为黑色矩阵(BM)的隔壁(堤坝)14的隔壁形成工序S102(参照图2(b))、向隔壁14赋予疏液性(疏油墨性)的疏液处理工序S104、向相邻的隔壁14间的凹部16通过喷墨法施予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18以形成色像素20的像素形成工序S106(参照图2(c)~(e))、以及形成保护所形成的色像素20的保护膜22以制造滤色器10的保护膜形成工序S108(参照图2(f))。
另外,像素形成工序S106如上所述,具有以下工序:向隔壁14间的凹部16通过喷墨法以液滴形式喷出以施予油墨18的描绘工序S110(参照图2(c));使施予至凹部16的油墨18干燥以除去油墨18内的溶剂,从而得到油墨剩余部分18a的预备处理工序S112(参照图2(d));向基板12上的凹部16内的油墨剩余部分18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工序,和/或通过加热油墨剩余部分18a的加热工序使油墨剩余部分18a聚合并固化,从而形成色像素20的固化工序S114(参照图2(e))。
另外,隔壁14在像素形成工序S106之前的隔壁形成工序S102中,预先形成于基板12上,对于隔壁14的隔壁形成工序S102及其形成方法的详细情况在后叙述,首先说明像素形成工序S106。
<像素形成工序>
如图2(c)~(e)所示,在像素形成工序S106中,在描绘工序S110中向隔壁(色隔离壁)14间的凹部16通过喷墨法施予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18的液滴,通过固化工序S114将所施予的油墨18固化,从而形成像素20。该像素20成为构成滤色器10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等的色像素。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喷墨法和描绘工序S110的详细情况在后叙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可以制造具有红色(R)、绿色(G)、蓝色(B)的色像素的滤色器10。另外,作为滤色器的基板12,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玻璃板、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板。
作为使用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制造的滤色器,不仅可以举出单色的滤色器,而且可以举出具有由黄色(Y)和深红色(M)构成的红色(R)的色像素、由黄色(Y)和青绿色(C)构成的绿色(G)的色像素、由深红色(M)和青绿色(C)构成的蓝色(B)的色像素的3色滤色器,以及具有黄色(Y)、深红色(M)、青绿色(C)的色像素的4~6色的色像素的滤色器等。
作为蓝色(B)的喷墨用油墨,优选使用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后述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和/或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喷墨用油墨。作为红色(R)的喷墨用油墨,优选使用含有选自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和/或作为黄色(Y)使用的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个以上的喷墨用油墨。作为绿色(G)的喷墨用油墨,优选使用含有选自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和/或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个以上的喷墨用油墨。
含有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喷墨用油墨的构成,除了将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中所含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换为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以外,其余是相同的,对于在喷墨用油墨中的含量或其它构成成分与上述同样。对于含有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喷墨用油墨也同样。对于含有选自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个以上的喷墨用油墨也同样,它们的总含量只要是在上述喷墨用油墨中的含量(1~20质量%)的范围内即可。
另外,在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时,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在喷墨用油墨中的总含量在1~20质量%的范围内即可。在含有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和选自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个以上时,在含有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和选自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个以上时也相同。
<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
蓝色(B)的喷墨用油墨中优选使用以下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6)
作为用于形成滤色器的各个着色用油墨,可以使用公知的油墨。例如在为深红色色调油墨时,作为偶联成分(以下称作偶联剂),可以举出具有苯酚类、萘酚类、苯胺类、吡啶等杂环类,开链型活性甲撑化合物类等的アリ—ル或ヘテリルアゾ染料;例如偶联剂可以举出含有具有开链型活性甲撑化合物类等的甲亚胺染料;蒽吡啶酮染料(例如US2004/0239739A1说明书记载的表1中的No.20化合物或国际公开第04/104108号小册子记载的化合物(13)等)等的油墨。
作为黄色色调用油墨,例如可以举出含有作为偶联剂的具有苯酚类、萘酚类、苯胺类、吡唑啉酮或吡啶酮等之类的杂环类,开链型活性甲撑化合物类等之类的アリ—ル或ヘテリルアゾ染料;例如作为偶联剂的具有开链型活性甲撑化合物类等的甲亚胺染料;例如苯亚甲基染料或单甲川氧鎓醇染料等之类的甲川染料;例如萘醌染料、蒽醌染料等之类的醌系染料等;以及作为除此之外的染料种类的喹酞酮染料、硝基/亚硝基染料、吖啶染料、吖啶酮染料等油墨。
作为青绿色色调用染料,例如可以举出含有作为偶联剂的具有苯酚类、萘酚类、苯胺类等的アリ—ル或ヘテリルアゾ染料;例如作为偶联剂的具有苯酚类、萘酚类、吡咯三唑等之类的杂环类等的甲亚胺染料;菁(cyanine)染料、氧鎓醇染料、份菁染料等之类的聚甲川染料;二苯基甲烷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呫吨染料等之类的碳鎓染料;酞菁染料;蒽醌染料;靛蓝/硫靛蓝染料等的油墨。
对于滤色器图案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作为黑色矩阵形状的一般的条状、格子状,也可以是三角排列状。
在本发明中,如图2(c)所示,在描绘工序S110中,向基板12上的凹部16施予油墨18的液滴而形成油墨18的层后,如图2(d)所示,在预备处理工序S112中将油墨18内所含的有机溶剂干燥、除去,得到油墨剩余部分18a后,如图2(e)所示,可以通过包括向该油墨剩余部分18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工序(以下也称作第1固化工序)和/或加热油墨剩余部分的加热工序(以下也称作第2固化工序)的固化工序S114,将油墨剩余部分18a聚合,从而形成像素20。另外,也可以在使油墨剩余部分的热聚合开始的温度为T℃时,在预备处理工序S112中,在小于T℃的温度下进行预备加热(以下也称作预备加热工序),将油墨18内所含的有机溶剂强行地干燥、除去,得到油墨剩余部分18a后,通过向油墨剩余部分18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工序和/或在T℃以上的温度下加热油墨剩余部分18a的加热工序,使油墨剩余部分18a聚合并固化,从而形成像素20。
<第1固化工序>
可以设置向描绘工序S110中形成的用于至少1色的像素形成的凹部16内的油墨剩余部分(以下称作未固化像素油墨)18a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以进行固化的工序(第1固化工序)。在第1固化工序中,通过使含有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各色油墨固化,可以形成固化的像素20。固化可以在每次形成1色的未固化像素油墨18a时进行,也可以在形成多色或全色的未固化像素油墨18a后进行。
第1固化工序中,在每个1色或多色地使凹部16内的油墨、即未固化像素油墨18a固化时,使之固化的顺序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任何顺序。
另外,R、G、B等油墨的固化可以通过使用发出对应于油墨所具有的感光波长的波长范围的活性能量射线的能量源、实施促进聚合固化的曝光处理来进行。
作为能量源,例如可以适当地选择使用400~200nm的紫外线、远紫外线、g线、h线、i线、KrF准分子激光、ArF准分子激光、电子射线、X射线、分子射线或离子束等已知的聚合引发剂所感应的能量源。具体地,可以使用发出属于250~450nm、优选365±20nm的波长范围的活性光线的光源,例如LD、LED(发光二极管)、荧光灯、低压汞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碳极电弧灯、氙灯、化学灯等适当地进行。优选的光源可以举出LED、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
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时间可以根据单体和聚合引发剂的组合来适当设定,例如可以为1~30秒。
<第2固化工序>
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中,可以设置通过热将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等所需色调的未固化像素油墨18a进行固化的工序(第2固化工序)。如上所述,通过在设置第1固化工序的同时设置第2固化工序,可以兼顾滤色器10的制造效率和显示特性。另外,也可以仅通过第2固化工序使其固化。
在该第2固化工序中,可以形成隔壁和由所需色调构成的未固化像素油墨,在进行了第1固化工序后,进一步进行加热处理(所谓的烘焙处理),实施通过热的固化。即,可以将形成有隔壁和通过光照射发生了光聚合的像素的基板放入电炉、干燥器等中进行加热或者照射红外线灯以进行加热。
此时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依赖于喷墨用油墨的组成或像素的厚度,但一般从确保充分的耐溶剂性、耐碱性和紫外线吸光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在约120℃~约250℃下加热约10分钟~约120分钟。
另外,在使用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中,在进行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曝光和/或热处理来使像素形成用凹部(未固化像素)内的油墨聚合之前,也可以设置预备加热工序作为预备处理工序S112。预备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温度并无特别限定,当使未固化像素油墨的热聚合开始温度为T℃时,优选低于T℃、不发生未固化像素油墨的聚合的温度,更优选50~100℃、进一步优选60~90℃。通过加入该预备加热工序,不仅可以促进通过喷墨法施予的油墨中的有机溶剂蒸发、高效地制作滤色器,而且由于油墨剩余部分的粘度因热而降低,从而获得更高的流动性、能够获得具有高平坦性的像素的滤色器。
上述预备加热工序如果是如本发明的油墨剩余部分具有流动性的油墨,则像素内不仅在通过热进行聚合的油墨、而且在通过光进行聚合的油墨中也有效。当为通过光进行聚合的油墨时,上述油墨开始热聚合的温度T是指光聚合引发剂等通过热而分解、聚合反应开始的温度,或者单体本身通过热而分解、聚合反应开始的温度。预备加热工序的时间并无特别限定,优选进行1~5分钟。
温度T可以如下求得。将加热油墨、通过加热油墨开始聚合、并观察到油墨的凝胶化等的温度作为T。更具体地说,将相对于加热前的油墨粘度、加热后的油墨粘度上升5mPa·s以上时的加热温度作为T。
在使用本发明的油墨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24小时以内、更优选在12小时以内、进一步优选在6小时以内进行从描绘工序S110至预备加热工序(S112)和包括第1固化工序和第2固化工序的固化工序(S114)的像素形成工序S106。通过在24小时以内进行从描绘工序S110至最终固化工序(第2固化工序)S114的像素形成,从而可以提高像素的表面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每1颜色地或者每多个颜色地进行像素形成工序S106、即从描绘工序S110至预备加热工序(S112)、第1固化工序和第2固化工序(S114),或者可以在描绘工序S110中对全色进行描绘,对全色进行通过预备加热工序(S112)的预备加热、通过固化工序S114的固化。另外,当每1颜色或每多个颜色地进行像素形成工序S106时,所形成的像素的颜色顺序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任何颜色的顺序。
<隔壁形成工序>
在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像素形成工序S106中,如图2(c)~(e)所示,向由形成于基板12上的隔壁14包围而成的凹部16内通过喷墨法施予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18的液滴,从而形成像素20。
该隔壁14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隔壁,可以是任何样式,在制作滤色器时,优选为带黑色矩阵功能的具有遮光性的隔壁。
因此,在图1所示例中,在隔壁形成工序S102中,如图2(b)所示,在图2(a)所示的基板12上,形成这种带黑色矩阵功能的具有遮光性的隔壁14。
另外,该隔壁14可以使用与公知的滤色器用黑色矩阵同样的材料、通过同样的公知方法制作。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7-193090号公报的段落号[0108]~[0126]、日本特开2005-3861号公报的段落号[0021]~[0074]或日本特开2004-240039号公报的段落号[0012]~[0021]中记载的黑色矩阵(所谓的树脂黑色矩阵),或者日本特开2006-17980号公报的段落号[0015]~[0020]或日本特开2006-10875号公报的段落号[0009]~[0044]中记载的喷墨用黑色矩阵等。另外,隔壁14可以是由分别具有黑色矩阵功能和隔壁功能的层构成的两层结构。例如可以是日本特开2004-361491号公报的段落号[0054]~[0057]、日本特开2004-295039号公报的段落号[0067]~[0069]或日本特开2006-86128号公报的段落号[0068]~[0069]、[0103]、[0109]~[0110]中记载的由金属遮光膜和在其上形成的树脂制、优选疏液性的树脂制的隔壁(堤坝)层构成的两层结构。
本发明法中,在上述公知的制作方法中,从降低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感光性树脂转印材料。感光性树脂转印材料为在暂时支撑体上设有至少具有遮光性的树脂层的材料,可以压接在基板上、将具有遮光性的树脂层转印到基板上。
感光性树脂转印材料优选日本特开平5-72724号公报中记载的感光性树脂转印材料、即使用成为一体型的薄膜来形成。作为该一体型薄膜的构成的例子,可以举出按顺序层叠有暂时支撑体/热塑性树脂层/中间层/感光性树脂层(本发明中“感光性树脂层”是指通过光照射能够固化的树脂,在其具有遮光性时也称作“具有遮光性的树脂层”,当着色成目标颜色时也称作“着色树脂层”。)/保护膜的构成。对于构成感光性树脂转印材料的暂时支撑体、热塑性树脂层、中间层、保护膜、转印材料的制作方法,作为合适的方法,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5-3861号公报的段落号[0023]~[0066]或日本特开2007-193090号公报的段落号[0108]~[0126]中记载的方法。
另外,这种隔壁14为了防止喷墨用油墨的混色,可以实施疏油墨处理。
为此,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隔壁形成工序S102后,在疏液处理工序S104中,对在图2(b)所示的基板12上的隔壁14实施疏液处理、即疏油墨处理。
另外,作为这种疏油墨处理,例如可列举出日本特开2007-187884号公报的段落号[0086]~[0087]中记载的疏油墨处理方法,具体地,(1)将疏油墨性物质混炼入隔壁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36160号公报)、(2)重新设置疏油墨层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5-241011号公报)、(3)通过等离子体处理赋予疏油墨性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62420号公报)、(4)在隔壁的壁上面涂布疏油墨材料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123500号公报)等,特别优选(3)对形成于基板上的隔壁实施利用等离子体的疏油墨化处理的方法。
除这些之外,作为可适用于本发明法的疏油墨处理方法,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4-361491号公报的段落号[0058]中记载的疏油墨处理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9-20380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23012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平9-230127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6-86128号公报的段落号[0074]~[0075]、[0111]~[0118]、[0130]中记载的疏油墨处理方法等。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对基板12上的隔壁14实施疏油墨处理,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同时对基板12上的凹部16内实施亲油墨处理。
另外,当隔壁14具备疏油墨性时,不需要疏液处理工序S104,但即使此时,也可以对基板12上的凹部16内实施亲油墨处理。
如图2(e)所示,在基板12上形成隔壁14和像素20、制作滤色器10之后,为了提高耐性,如图2(f)所示,为了覆盖像素20和隔壁14的整个表面,可以形成外敷层22作为保护层。外敷层22可以在保护R、G、B等的像素20和隔壁14的同时,使表面平坦。但是,从工序数增加的观点出发,优选不设置。外敷层22可以使用树脂(OC剂)构成,作为树脂(OC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环氧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等。其中,从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明性优异,喷墨用油墨的树脂成分以通常丙烯酸类树脂为主成分,且密合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作为外敷层的例子,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3-287618号公报的段落号[0018]~[0028]中记载的外敷层,及作为外敷剂的市售品的JSR公司制的オプトマ—SS6699G。
本发明的滤色器可以进一步具有氧化铟锡(ITO)层作为透明导电膜。作为ITO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线低温溅射法、在线高温溅射法、间歇式低温溅射法、间歇式高温溅射法、真空蒸镀法和等离子体CVD法等,特别优选使用低温溅射法,因其减小了对滤色器的破坏。
本发明的滤色器没有特别限定地优选适用于例如液晶显示器、电视、个人计算机、液晶放映机、游戏机、手机等便携式终止端、数码相机、车辆行使用信息系统等的图像显示、特别是彩色图像显示的用途。
另外,本发明的滤色器也可适用于电子纸或有机EL元件器件等图像显示器件、特别是彩色图像显示器件。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的描绘工序、其中使用的喷墨描绘方法、实施该方法的喷墨描绘装置以及其中使用的喷墨头。
图3为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的描绘工序而使用的喷墨描绘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的部分截面图、图5为表示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的油墨循环体系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3和图4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以下也仅称作描绘装置)30具有:放置基板12并进行支撑的台板32、具备向基板12喷出滤色器制造用油墨的喷墨头34的搬运型的头单元36、在支撑于台板32上的基板12上使头单元36在主扫描方向(图3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38、将放置于台板32的基板12向基本垂直于主扫描方向(X方向)的副扫描方向(图3和图4中箭头Y所示的方向)搬送的基板搬送机构40、向头单元36的喷墨头34供给油墨的油墨供给体系50(参照图5)、介由基板搬送机构40向台板32供给基板12的未图示的基板供给装置。另外,基板供给装置只要是按照基板搬送机构40能够将基板12搬送至台板32的方式,将基板12供给至基板搬送机构40,则可以是任何基板供给装置,例如可以是公知的基板供给装置、或介由基板搬送机构40将基板12自动地供给至台板32的自动给板装置。
这里,台板32具有平板形状,将由基板供给装置供给的基板12放置于其表面上并进行支撑。这里,优选在台板32的表面上设置空气抽吸孔,以在利用头单元36的描绘中、即在利用头单元36的喷墨头34的描绘中吸着基板12。由此,可以适当地维持基板12的平面性。另外,在利用基板搬送机构40将基板12在副扫描方向(Y方向)上搬送时,优选台板32的表面与基板12背面的摩擦小。另外,台板32被安装于描绘装置30的箱体(未图示)中。
头单元36具有喷墨头34、与台板32相向地配置,利用后述的头移动机构38以能够与台板32的表面平行地移动的状态被支撑。另外,头单元36上连接有用于将油墨供给体系50的油墨罐52(参照图5)内的油墨供至喷墨头34的油墨供给管54。
喷墨头34是根据用于形成滤色器的规定色的油墨喷出信号,喷出用于制造上述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喷墨用油墨18,在基板12上描绘像素(未固化像素18a),以用来形成固化像素20(参照图2(e)和(f))的装置。这里,喷出信号是指,根据图像信号,按照在成为滤色器像素的部分上选择性地涂布油墨的方式喷出液滴的喷出信号。
作为喷墨头,可以使用连续型或按需型的压电方式、热方式、实心方式、静电抽吸方式等各种方式的喷墨头(喷出头),优选使用按需型的各种方式的喷墨头,特别优选使用按需型的压电方式的喷墨头。另外,喷墨头的喷出部(喷嘴)并不限定于单列配置,也可以作为多列地配置为交错格子状。其中,在后叙述喷墨头的喷嘴的配置和与其相应的描绘方法。
另外,在图3和图4所示的描绘装置30中,使用1色、例如深红色的油墨以形成滤色器的R像素,但为了形成滤色器的2色以上、例如3色的RGB像素,可以利用1台描绘装置30更换不同色的油墨来依次形成其它颜色的像素,也可以利用使用分别不同颜色的油墨的3台描绘装置30来形成分别不同颜色的像素,或者在图3和图4所示的描绘装置30中,成为具有可在2维方向上移动的2个以上的头单元的构成。
另外,在图示例子中,头单元36具备喷出1色油墨的1种喷墨头34,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具备分别喷出2色以上、例如3色或4色的全彩色油墨的2种以上、例如3种或4种的喷墨头34。此时,分别相对于3种或4种的喷墨头34,需要分别的油墨供给体系50、即分别供给3色或4色的全彩色油墨的3种或4种的油墨供给体系50,对应上述各个体系,将3个或4个油墨供给管54连接于头单元36上。
头移动机构38为将头单元36在主扫描方向(图3中箭头X方向)上扫描移动的机构,其具有驱动螺杆42、导轨43、驱动支撑部44和支撑部45。驱动螺杆42和导轨43相互离开规定间隔,一起与垂直于基板12的搬送方向(图3中Y方向)的主扫描方向(图3中X方向)平行地配置,以使得可使用的最大(主扫描方向的长度最长)的基板12从其左端跨至右端。
驱动螺杆42由具有与形成于头单元36的阴螺纹部(未图示)螺合的阳螺纹部的滚珠螺杆(未图示)等构成,通过旋转移动头单元36。导轨43插入形成在头单元36上的贯通孔中,是使通过驱动螺杆42的旋转而移动的喷墨头34的姿态不变化地进行引导的导轨。
另外,驱动支撑部44设置在驱动螺杆42和导轨43的一侧端部,支撑部45设置在它们的另一侧端部,以能够正反旋转驱动螺杆42的状态支撑,按照不移动导轨43的方式支撑。驱动支撑部44具有驱动驱动螺杆42的发动机等驱动源(未图示)。另外,驱动支撑部44和支撑部45同时被上述未图示的描绘装置30的箱体支撑。
头单元36被驱动螺杆42和导轨43可移动地支撑,通过利用驱动支撑部44正反旋转驱动螺杆42而被导轨43引导,同时在主扫描方向(X方向)上往复移动(扫描)。另外,头移动机构38为了保持头单元36的姿态,可以具备多个导轨,也可以具有其它的姿态保持装置。另外,头单元36利用导轨43维持喷出油墨液滴的部分、即喷墨头34的油墨液滴喷出面与台板32相向的规定姿势并被移动。
这里,作为头单元36的移动机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头移动机构38,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头移动机构。例如也可以使用使驱动螺杆为导轨等的棒状部件、在喷墨头的X方向的端部两侧分别加以导丝、卷绕移动方向的导丝并使之沿着导轨移动的构成。另外,也可以代替导丝、利用同步带使其移动。此时,可以代替绕线盘使用同步带用链轮。另外,也可以使用齿条齿轮机构。另外也可以制成自行式。进而也可以使用线性发动机。
基板搬送机构40相对于头单元36将放置于台板32上的基板12在副扫描方向(Y方向)上搬送,具有在副扫描方向(Y方向)上仅离开规定间隔、例如稍微短于可用的最小(副扫描方向的长度最短)的基板12的长度的间隔、在主扫描方向(X方向)上延伸配置、具有与未图示的驱动源相连接的1对输送辊46,和配置于分别夹持载置于各输送辊46上的基板12的主扫描(X)方向两端部的位置上,各输送辊46为1组的小幅压制辊48,在输送辊46和压制辊48之间夹持基板12并在副扫描(Y)方向上进行搬送。1对输送辊46由长于可用的最大(主扫描方向上最长)的基板12的主扫描方向长度的2个长条状驱动辊构成,这2个驱动辊的驱动轴利用驱动带等同期驱动装置相互连接并同期驱动。另一方面,压制辊48优选由与各输送辊46相对设置的2个、共计4个的小幅短的从动辊构成,在从可用的主扫描方向上最长的基板12的两端的位置至可用的主扫描方向上最短的基板12的两端的位置之间,可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可适当调整至所用基板12的两端位置。1个输送辊46和2个压制辊48以上下夹持基板12的搬送路径的方式配置。由自动给板装置供给的基板12在输送辊46和压制辊48之间以规定的夹持压夹持,通过利用驱动源(未图示)在规定方向(在图4中为逆时针)上旋转输送辊46,将基板在副扫描(Y)方向上搬送。
这里,在利用头单元36的描绘中,当将基板12吸着在台板32的表面上时,优选如下构成:停止旋转全部输送辊46和压制辊48,在未进行利用头单元36的描绘的期间,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源旋转驱动输送辊48,将夹持在与压制辊48之间的基板12在副扫描(Y)方向上搬送。即,基板搬送机构40优选将基板12间断地副扫描搬送。另外,输送辊46和压制辊48共同被未图示的描绘装置30的箱体可旋转地支撑。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基板搬送机构40只要是能够将基板12在副扫描方向上搬送的机构,则可以是任何形式,可以适用公知的全部副扫描搬送机构。
如此,基板搬送机构40通过将基板12在副扫描方向上搬送,可以使头单元36相对于基板12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
如上所述,头移动机构38和基板搬送机构40可以使头单元36相对于基板12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可以实现利用头单元36的喷墨头34的基板12的2维扫描(XY扫描)。另外,在本发明中,头移动机构38和基板搬送机构40的驱动源只要能够正确地进行用于制造滤色器等的描绘,则无特别限定,优选为步进电动机。
另外,头移动机构38在不使用喷墨头34时将头单元36移动至规定的头存储位置,在维护时移动至规定的维护位置。另外,规定的头存储位置、和规定的维护位置优选为偏离台板32上的基板12的位置、或者偏离台板32的位置,更优选规定的头存储位置为偏离台板32上的基板12的位置、所定的维护位置为偏离台板32的位置。
另外,在图示例子中,通过利用头移动机构38的头单元36在主扫描方向移动和利用基板搬送机构40的基板12在副扫描方向的搬送,来实现利用头单元36的喷墨头34对基板12的2维扫描(XY扫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基板12载置固定在作为支撑台的台板32上,以利用头单元扫描装置等使头单元36在主扫描(X)方向和副扫描(Y)方向上移动扫描,从而进行对固定的基板12的2维扫描(XY扫描)。
对于利用头单元36的基板的2维扫描,将与用于制造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喷墨描绘方法一起在后文中详细地说明。
图5表示喷墨描绘装置30的油墨供给体系50的概略构成。
油墨供给体系50具有:储存供于喷墨头34的油墨的油墨罐52,连接喷墨头34和油墨罐52的油墨供给管54,设置于油墨供给管54途中的过滤器56,覆盖喷墨头34的喷嘴区域的盖子58,清洁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的清洁刮板60,连接于盖子58并进行喷墨头34的喷嘴抽吸的抽吸泵62,回收用在抽吸泵62抽吸的油墨的回收罐64,介由抽吸泵62连接盖子58和回收罐64的油墨回收管66,分支地设于油墨供给管54并用来对喷墨头34的喷嘴的压力室(未图示)进行加压以强制喷出的头加压泵68,和向油墨罐52补充油墨的油墨补充体系70。
另外,盖子58、清洁刮板60、抽吸泵62和头加压泵68构成喷墨头34的维护体系,盖子58、回收罐64、油墨回收管66以及后述的油墨补充体系70的回收油墨补充管82、过滤器84和浓度检测部86构成油墨回收体系。
这里,油墨供给体系50不仅包括从油墨罐52向喷墨头34供给油墨的狭义的供给体系,还包括喷墨头34的维护体系、油墨回收体系和油墨补充体系70。
油墨罐52为用于向喷墨头34供给油墨的主罐,用于储存以用于制造上述滤色器的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为代表的各种油墨。在图示例子中,作为油墨罐52的形态,采用具备油墨补充体系70,在油墨罐52内的油墨剩余量变少时,从油墨补充体系70经由补充口(未图示)补充油墨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使油墨罐52为油墨盒、油墨罐一个一个地进行交换的盒方式。
在大量生产滤色器的情况等下,在按照各色、各种类具有喷墨头34和油墨供给体系50并消耗大量油墨的情况下,从油墨交换或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油墨补充方式,但在油墨消耗少、并根据使用用途替换油墨种类的情况下,优选盒方式。在该盒方式的情况下,优选利用条形码等识别油墨的种类信息,根据油墨种类进行喷出控制。
如图5所示,在连接油墨罐52和喷墨头34的油墨供给管54的途中,为了除去杂质或气泡,设有过滤器56。过滤器56的筛孔尺寸优选与喷墨头34的喷嘴直径相等或者在喷嘴直径以下(一般为20μm左右)。另外,详细情况在后叙述,进而在油墨供给管54的途中分支并设置头加压泵68,其用于当喷墨头34发生油墨的喷出故障时,对喷墨头34的喷嘴的压力室(未图示)进行强制加压以强制地喷出。另外,为了连接于喷墨头34的部分、例如比头加压泵68更靠近喷墨头34一侧的部分在头单元36二维(XY方向)移动时实现顺畅的移动,油墨供给管54优选为挠性管。
另外,图5中虽未示出,但优选在与喷墨头34的附近或与喷墨头34一体地设置副罐。副罐具有防止头的内压变动的减震效果和改善充墨的功能。
另外,在图示例的喷墨描绘装置30上具备用于从喷墨头34的各喷嘴适当地喷出油墨、用于维持喷墨头34适当的喷出状态的包括盖子58和清洁刮板60等的维护单元。这些维护单元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可以相对于喷墨头34相对移动,根据需要,从其规定的存储位置向位于维护位置的喷墨头34的下方移动。在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30的情况下,维护单元的存储位置、维护位置均可以是偏离台板32上的基板12的位置,优选是偏离台板32的位置。
盖子58按照覆盖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的喷嘴区域的方式包覆,作为防止喷墨头34在不使用时的喷嘴干燥或喷嘴附近的油墨粘度上升的装置而设置。另外,盖子58在喷墨头34的喷嘴(未图示)的喷出状态的检查和/或用于消除喷出故障的预备喷出(以下也称作空转喷出)、利用头加压泵68的从喷嘴的强制性喷出、利用抽吸泵62的喷墨头34的喷嘴抽吸时,为了回收所喷出的油墨、使利用抽吸泵62的喷嘴抽吸成为可能,且为了回收所抽吸的油墨,按照覆盖喷嘴面34a的方式覆盖在喷墨头34上来使用。
该盖子58在维护位置处由未图示的升降机构使其相对于喷墨头34相对地升降变位。升降机构在电源关闭(OFF)时或描绘待机时将盖子58升至规定的上升位置,并密合在喷墨头34上,从而用盖子58覆盖喷嘴面34a的喷嘴区域。
清洁刮板60作为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的清扫装置而设置,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在维护位置处,利用未图示的刮板移动机构在喷墨头34的油墨喷出面(喷嘴面34a)上可以滑动。当在喷嘴面34a上附着有油墨液滴或杂质时,通过使清洁刮板60在喷嘴面34a上滑动,以擦拭喷嘴面34a,从而清洁喷嘴面34a。
抽吸泵62通过油墨回收管66连接于盖子58。该抽吸泵62在初期的油墨填充于喷墨头34的各喷嘴时、或者在长时间停止后开始使用时,使盖子58与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接触,来进行抽吸动作(喷嘴抽吸动作),以用来吸除粘度上升并固化的劣化油墨。另外,抽吸泵62将吸出除去的劣化油墨送至回收罐64而回收。
另外,在打印中或待机中,当特定喷嘴的使用频率降低、其喷嘴附近的油墨粘度上升时,为了排出粘度上升而劣化的油墨,向着盖子58进行预备喷出。但是,即使从喷墨头34的各喷嘴进行预备喷出,对各喷嘴的喷出状态进行检查,其结果也有存在喷出故障的喷嘴的情况。
如此,即使进行预备喷出,喷出故障喷嘴也不恢复到可容易地喷出的状态时,即不能容易地消除喷出故障时,例如气泡混入到喷墨头34内(压力室内)的油墨中时,或者在喷嘴内油墨变为高粘度或者固化成为劣化油墨时,使盖子58接触于喷墨头34,使用抽吸泵62通过抽吸(喷嘴抽吸)除去压力室内的(混入有气泡的)油墨或者高粘度的或固化的劣化油墨。当然,此时抽吸泵62将抽吸除去的气泡混入油墨或劣化油墨送至回收罐64进行回收。
头加压泵68分支地设置于连接在喷墨头34的油墨供给管54上。该头加压泵68与上述抽吸泵62同样,在初期的油墨填充时、或者长时间停止后开始使用时,即使进行预备喷出,也难以消除喷出故障时等,用来对喷墨头34的喷嘴的压力室进行加压,将压力室内的气泡混入油墨或喷嘴内的含有劣化油墨的油墨从各喷嘴强制性地喷出(进行强制喷出)。此时,盖子58被压入喷墨头34,接收被头加压泵68强制喷出的气泡混入油墨或含有劣化油墨的油墨,介由抽吸泵62和油墨回收管66送至回收罐64进行回收。
另外,抽吸泵62和头加压泵68由于具有同样的功能,因此只要具有其中任一个即可,但也可如图例所示具有两者。
回收罐64用来将预备喷出的油墨、被抽吸泵62抽吸除去的油墨或劣化油墨、被头加压泵68强制性喷出的气泡混入油墨或喷嘴内含有劣化油墨的油墨回收,作为回收油墨进行保存。
另外,被该回收罐64回收、保存、成为规定量的回收油墨可以废弃,但还也可如后所述,优选送至油墨补充体系70、在对油墨浓度或电导度等油墨特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后,根据该评价结果,作为可再使用的油墨经再调液后,补充至油墨罐52以用于制造滤色器。
然而,喷墨头34当在某段时间以上持续为不喷出状态时,喷嘴附近的油墨溶剂蒸发、喷嘴附近的油墨的粘度增高,即使喷出驱动用的压力发生装置(未图示)动作,也不会从喷嘴喷出油墨。因而,在成为这种状态之前(在通过压力发生装置的动作可喷出油墨的粘度范围内),向着接收油墨的盖子58使压力发生装置动作,进行使粘度上升的喷嘴附近的油墨喷出的“预备喷出”。另外,通过作为喷嘴面34a的清扫装置而设置的清洁刮板60等的擦拭对喷嘴面34a的污垢进行清扫后,为了防止由于该擦拭滑擦动作而将杂质混入到喷嘴内,也进行预备喷出。另外,预备喷出有时也称作“空转喷出”、“空喷出”、“清洗”、“吐出”等。
另外,当气泡混入到喷墨头34的喷嘴或压力室内、或喷嘴内的油墨粘度上升超过一定水平时,通过上述预备喷出无法喷出油墨,因而进行如上述的利用抽吸泵62的抽吸动作或利用头加压泵68的头加压动作。
即,当气泡混入到喷墨头34的喷嘴或压力室的油墨内时,或者喷嘴内的油墨粘度上升至一定水平时,即使使压力发生装置动作,也无法从喷嘴喷出油墨。此时,进行使盖子58接触于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并通过抽吸泵62抽吸压力室内混入有气泡的油墨或增粘油墨或固化油墨的动作,或者进行通过头加压泵68对压力室内进行强制性地加压、以从喷嘴强制性喷出的动作。
但是,上述利用抽吸动作或头加压的强制喷出动作,由于是对压力室内的全部油墨进行的,因此油墨消耗量大。因而,当粘度上升少时,优选尽量进行预备喷出。另外,图5中说明的盖子58,不用说能够作为抽吸装置发挥作用,同时作为预备喷出的油墨接收发挥作用。
另外,盖子58的内侧优选被隔离壁分割成与喷嘴列相应的多个区域,并可利用选择器等对这些隔离的各区域进行选择性地抽吸。
接着,油墨补充体系70如图5所示具有:储存浓油墨的浓油墨补充罐72,储存稀释液的稀释液补充罐74,检测油墨罐52的油墨浓度的浓度检测部76,检测油墨罐52的油墨储存量的水平检测部78,和接受来自浓度检测部76的检测浓度和来自水平检测部78的油墨储存量的信息、控制来自浓油墨补充罐72的浓油墨的补充量和来自稀释液补充罐74的稀释液的补充量的补充控制部80。
另外,在图5所示的油墨补充体系70中,油墨罐52和回收罐64通过回收油墨补充管82连接。该回收油墨补充管82在途中设有用于除去回收于回收罐64内的回收油墨中所含的固化油墨等劣化油墨的过滤器84,在回收油墨补充管82接近油墨罐52的一侧设有浓度检测部86。这里,补充控制部80还接收来自浓度检测部86的回收油墨的检测浓度信息,除了控制浓油墨的补充量和稀释液的补充量之外,还控制来自回收罐64的回收油墨补充量。
浓油墨补充罐72为填充浓油墨(高浓度油墨)的罐,具有将浓油墨补充罐72内的浓油墨供至油墨罐52的泵(未图示)等,按照来自补充控制部80的指示,将浓油墨补充到油墨罐52。
另一方面,稀释液补充罐74为填充在补充油墨时作为油墨稀释液使用的溶剂的罐,具有将稀释液供至油墨罐52的泵等,按照来自补充控制部80的指示,将稀释液补充到油墨罐52。
这里,在本发明中,对浓油墨的浓度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是高于油墨的目标浓度的高浓度即可。作为优选的着色剂量,为1.5倍~5倍的浓度范围,更优选为2倍~4倍的浓度范围。即,作为补充用的规定浓度的油墨,可以使用浓度比油墨的目标浓度高的油墨。另外,稀释液也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浓度比油墨的目标浓度低的油墨。即,在本发明中,作为浓油墨和稀释液,可以使用包括与油墨的目标浓度相比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油墨的浓度互不相同的多个规定浓度的油墨进行补充。
浓度检测部76使用光学检测装置来检测油墨的浓度,并提供给补充控制部80。
例如在喷墨描绘装置30的油墨供给体系50中,油墨供给管54的一部分具有由玻璃等透光性部件形成的透过部,浓度检测部76将由发光元件射出的测定光入射到透光部,用受光元件测定透过透光部的透过光的光量。浓度检测部76具有通过实验等预先制作的表示透过光的测定结果和油墨浓度之间关系的一览表(LUT),使用该LUT从透射光的测定结果求得油墨的浓度。或者,也可以不用LUT,而用将透射光的测定结果作为参数的演算式来求出油墨的浓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浓度检测部76的油墨浓度的检测方法或装置并不限定于光学方法或装置,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或装置,例如可以检测油墨罐52内的油墨的电导度等油墨特性,以求得油墨浓度。另外,在本发明中,从能够直接且高精度地检测油墨的浓度等观点出发,可以优选使用这种光学浓度检测方法或装置。
水平检测部78用来检测油墨罐52内的油墨水平(油墨的液面高度、即油墨的量)、并提供给补充控制部80。即,在图示例子中,通过检测油墨罐52内的油墨水平,检测油墨供给体系50内的油墨量。
在本发明中,对油墨水平的检测装置或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利用使用电极棒等的电水平检测装置、使用浮标的水平检测装置、超声波式的水平检测装置、静电容量式的水平检测装置或者使用这些装置的检测方法等公知的各种装置或方法。另外,也可以不检测油墨水平,而是通过测定油墨罐内的油墨重量等,直接地检测油墨罐52内的油墨量。
补充控制部80用来在对油墨罐52进行油墨补充时,接收来自浓度检测部76和86的油墨和回收油墨的浓度信息以及来自水平检测部78的油墨罐52内的油墨量信息,决定浓油墨和稀释液的补充量或回收油墨、浓油墨和稀释液的补充量,对浓油墨补充罐72指示浓油墨的补充量、对稀释液补充罐74指示稀释液的补充量、对回收罐64指示回收油墨的补充量。
另外,在使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10中,对油墨补充的时机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规定时间或每个期间地或对每规定张数的基板进行描绘等时自动地进行,也可以根据用水平检测部78检测的油墨罐52内的油墨量自动地进行,也可以根据操作者等对经描绘的像素进行观察后的判断的输入指示来进行,也可以具有多个时机决定装置来选择性地进行。
图3~图5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基本上如上构成,以下说明该喷墨描绘装置的作用和用于利用喷墨描绘装置制造滤色器的喷墨描绘方法。
图6为表示图3~图5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中,作为用于制造滤色器的描绘工序而实施的喷墨描绘方法在描绘开始前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如图6所示,在步骤S120中,在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30中,利用未图示的基板供给装置、介由基板搬送机构40向台板32上供给形成有隔壁14的基板12。接着,在步骤S122中,利用基板搬送机构40的输送辊46和压制辊48将所供给的基板12搬送至台板32上,并在规定的位置处定位,使基板12通过例如吸附而安装、固定在台板32上。接着,在步骤S124中,使用基板12上的对准标记对基板进行对准,从而设定描绘开始位置。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0中,如图3所示,利用头移动机构38对驱动螺杆42进行驱动,使头单元36沿着导轨43移动,使头单元36从基板12的区域或台板32的区域偏离,移动到用于检查喷墨头34的喷出状态的维护位置(喷出检查位置;未图示),如图5所示,使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与盖子58相向。此时,头单元36被移动至与盖子58相向的规定位置。
接着,在步骤S132中,提升盖子58使其接触于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使油墨从各喷嘴喷出以进行油墨的喷出检测。该油墨的喷出检测、即喷出状态的检查可以如下进行:检测通过盖子58内各喷墨头34的各喷嘴上设置的感光器、例如发光受光元件上有无喷出油墨液滴。或者,可以测量在各喷墨头34的各喷嘴上喷出油墨液滴的量,通过确认其量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方式、即在规定范围内,来检查各喷嘴的喷出状态。另外,喷出检测时的喷出油墨经由油墨回收管66回收至回收罐64。
接着,在步骤S134中,判断喷墨头34的所有喷嘴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方式内,即是否处于适当的喷出状态。
在该步骤S134的判断中,喷墨头34的全部喷嘴在上述设定方式内(适当的喷出状态)时(Y),移至步骤S126,使盖子58从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脱离,如图3所示,利用头移动机构38驱动驱动螺杆42,使头单元36沿着导轨43移动,将头单元36移动至通过基板对准得到的基板12上的规定的描绘开始位置。
接着,在步骤S128中,在基板12上进行描绘。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34的判断中,当喷墨头34的1个喷嘴偏离上述设定方式(适当的喷出状态)时(N),移至步骤S136,从喷墨头34的各喷嘴进行空转喷出(预备喷出)。
接着,在步骤S138中,与步骤S132同样,进行喷墨头34的各喷嘴处油墨的喷出检测,检查各喷嘴的喷出状态。另外,空转喷出和喷出检测时的喷出油墨经由油墨回收管66回收至回收罐64(参照图5)。
接着,在步骤S140中,与步骤S134同样,判断喷墨头34的全部喷嘴是否在上述设定方式内,当在上述设定方式内时(Y),移至步骤S126,如上所述,使盖子58从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脱离,利用头移动机构38驱动驱动螺杆42,使头单元36沿着导轨43移动(参照图3),将头单元36移动至通过基板对准得到的基板12上的规定的描绘开始位置。
接着,在步骤S128中,在基板12上进行描绘。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40的判断中,当喷墨头34的1个喷嘴偏离上述设定方式时(N),移至步骤S142,利用抽吸泵62对喷墨头34的各喷嘴抽吸各喷嘴内的油墨,或者利用头加压泵68对各喷嘴进行头加压以强制地喷出各喷嘴内的油墨(参照图5)。另外,也可以进行利用抽吸泵62的喷嘴抽吸动作和利用头加压泵68的强制喷出动作这两者。
接着,在步骤S144中,使盖子58从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脱离,利用清洁刮板60进行喷嘴面34a的擦拭,将附着在喷嘴面34a上的固化油墨或高粘度油墨等劣化油墨擦去,从而清洁喷嘴面34a(参照图5)。
之后,在步骤S146中,与步骤S136同样,从喷墨头34的各喷嘴进行空转喷出。
接着,在步骤S148中,与步骤S138同样,进行喷墨头34的各喷嘴的油墨喷出检测,检查各喷嘴的喷出状态。另外,喷嘴抽吸动作和/或强制喷出动作、空转喷出和喷出检测时的喷出油墨经由油墨回收管66回收至回收罐64(参照图5)。
接着,在步骤S150中,与步骤S140同样,判断喷墨头34的全部喷嘴是否在上述设定方式内,当在上述设定方式内时(Y),移至步骤S126,如上所述,使盖子58从喷墨头34的喷嘴面34a脱离,利用头移动机构38驱动驱动螺杆42,使头单元36沿着导轨43移动,将头单元36移动至利用基板对准得到的基板12上的描绘开始位置(参照图3)。
接着,在步骤S128中,在基板12上进行描绘。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50的判断中,当喷墨头34的1个喷嘴偏离上述设定方式时(N),再次返回步骤S142,进行利用上述抽吸泵62的喷嘴抽吸动作和/或利用头加压泵68的强制喷出动作,依次判断在步骤S144中的利用清洁刮板60的喷嘴擦拭、在步骤S146中的空转喷出、在步骤S148中的喷出检测以及在步骤S150中的全部喷嘴是否在上述设定方式内。
在步骤S150中,当全部喷嘴在上述设定方式内时(Y),移至步骤S126,同样地将头单元36移动至通过基板对准得到的基板12上的描绘开始位置(参照图3),在步骤S128中,在基板12上进行描绘,但当喷墨头34的1个喷嘴偏离上述设定方式时(N),再次返回步骤S142,反复进行步骤S142、S144、S146、S148和S150的各动作,直至全部喷嘴都在上述设定方式内(Y)。另外,该反复次数在超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时,为错误,可以停止该描绘方法的实施。
另外,在步骤S128的描绘步骤中,在图3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30中,利用头移动机构38将头单元36在主扫描(X)方向上移动(扫描)、同时从喷墨头34向基板12的规定位置、即基板12上的隔壁14间的规定的凹部16喷出油墨18的液滴以进行描绘,从而形成滤色器的像素(未固化像素油墨18a)。
如此,使头单元36从基板12的描绘区域(隔壁14所形成的区域)主扫描(X)方向的起始端移动扫描至终止端和/或从终止端移动扫描至起始端,结束主扫描方向的像素形成。
之后,解除基板12对台板32的吸附固定,利用基板移动机构40使输送辊46旋转,将基板12在副扫描方向仅搬送、移动规定距离(例如描绘区域部分的长度ΔY(滤色器的单元的1个间距(单道)或2个间距(往复))),在台板32上停止,再次使基板12吸附固定于台板32。由此,使到达基板12在主扫描方向的起始端或终止端的头单元36成为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一定量(描绘区域部分的长度ΔY)的状态。
接着,在如此吸附固定于台板32的基板12上,如上所述再次利用头移动机构38使头单元36从主扫描方向的描绘开始位置移动至主扫描(X)方向,进行利用喷墨头34的描绘,结束基板12的主扫描方向的描绘。
之后,再次反复进行解除基板12对台板32的吸附、将基板12在副扫描方向仅搬送规定距离ΔY、将基板12吸附固定于台板32、利用喷墨头34进行基板12在主扫描方向的描绘的操作,一边使基板12从副扫描区域的起始端沿着描绘区域部分的长度ΔY依次地移动至终止端,一边使头单元36在主扫描(X)方向上移动,根据喷出信号使油墨从喷墨头的喷嘴喷出,在基板12的整个面上对1个颜色进行描绘,从而形成滤色器的像素(未固化像素油墨18a)。
如此,对于滤色器的其它颜色,反复进行一边在基板12上使头单元36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一边喷出油墨,之后使基板1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的操作,在基板12上依次对其它颜色进行描绘,从而形成滤色器的像素(未固化像素油墨18a),从而可以对于滤色器的全色形成全像素(未固化像素油墨18a)。
另外,在本发明中,对头单元36的喷墨头34的喷嘴排列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单列,也可以是多个列,各喷嘴列的喷嘴数也无特别限定,可以是1个也可是多个。另外,在利用带有这样的喷嘴排列的喷墨头34对滤色器的单元或像素的描绘形式也无特别限定,可以是任何形式。
例如,如图9(a)所示,使用喷嘴部具有4列喷嘴列并喷出R油墨的喷墨头34R、喷嘴部具有4列喷嘴列并喷出G油墨的喷墨头34G、和喷嘴部具有4列喷嘴列并喷出G油墨的喷墨头34B,对应于其各喷墨头34R、34G、34B的各喷嘴列的喷嘴间隔,如图9(b)所示,当需描绘于滤色器的各色的1个单元(像素)20R、20G、20B内的点间隔小时,可以使喷墨头34R、34G、34B按照使其主扫描(X)方向与滤色器单元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式进行扫描,由1个喷墨头对滤色器的1个单元使用4列的每列的2个喷嘴,共计8个喷嘴喷出油墨液滴,在滤色器的1个单元中形成8个点,形成每色的单元(即单元20R、20G、20B)。另外,如图9(c)所示,使用在喷嘴部配置有喷出R油墨的喷嘴的喷嘴列35R、配置有喷出G油墨的喷嘴的喷嘴列35G、配置有喷出B油墨的喷嘴的喷嘴列35B的3列喷嘴列的喷墨头34’,喷墨头34’按照其主扫描(X)方向与滤色器单元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扫描,对滤色器的1个单元使用1个喷嘴列(即喷嘴列35R、35G、35B中任1个的喷嘴列)的1个喷嘴,从1个喷嘴喷出共计8个的油墨液滴,在图9(d)所示的滤色器的1个单元、即图9(d)中单元20R、20G、20B、20R’中对应的1个单元内形成8个点。在图9(d)所示的例子中,表示在滤色器的4个单元内、3个单元(具体地,单元20R、20G、20B)内分别形成由不同的3种油墨形成的每种8个点,图9(d)的最上和最下的2个单元(具体地为单元20R和单元20R’)由图9(c)所示的喷墨头34’的喷嘴列35R的不同喷嘴形成,分部形成由同种油墨形成的每种8个点。
这里,使用图3~图5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30,可以将通过图6所示的喷墨描绘方法形成的滤色器的像素排列(像素图案)的形状作为黑色矩阵形状,制成图7(a)所示的条状、图7(b)所示的格子状或者图7(c)所示的三角排列状,但本发明没有特殊限制。
另外,当描绘、固化、形成图7(a)~图7(c)所示的滤色器的色像素排列(色像素图案)时,可以将1色、例如首先描绘、固化R的色像素图案,形成色像素20,然后依次每次1色地例如按照G之后B的顺序对其它色的色像素图案进行描绘、固化,从而形成全色的色像素20的色像素图案,也可以首先对2色以上例如RGB的3色色像素图案依次或者同时或多色地描绘,然后使所描绘的2色以上、例如RGB的3色色像素图案的未固化像素18a固化,形成多色或全色的色像素图案的固化色像素20。
如此,在滤色器的制造中,例如RGB等3原色的像素排列、即像素图案是规则的,因此不是利用喷墨头描绘由随机色像素图案构成的通常图像的情况,或者与它们不同,决定喷墨头中使用的喷嘴,在喷墨头的全部喷嘴中会产生长时间不使用的喷嘴。因此,在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中的喷墨描绘方法中,如图6所示,优选在检查喷墨头各喷嘴的喷出状态、确认喷出的同时来实施喷墨描绘。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头单元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以形成像素,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使头单元仅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使基板在副扫描方向上依次以一定距离地移动。
另外,可以使喷墨头为全线头(full-line head),通过头单元的一次扫描,在印刷版原版的整个面上形成像素。这里,当使喷墨头为フルラインヘツド时,既可以使喷墨头扫描,也可以使基板扫描。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其为通过油墨供给管54使油墨罐52直接连接于喷墨头34的构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为了赋予防止头的内压变动的减震效果和改善充墨的功能,也可以为在油墨罐52和喷墨头34之间设置供给副罐的构成。
图8示意地表示代替图5所示的油墨供给体系、适用于图3和图4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的油墨供给体系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
如图8所示,喷墨描绘装置31及其中所用的油墨供给体系90基本上具有喷墨头(喷出头)12、盖子58、油墨罐52、供给副罐92、回收罐64和补充罐94。
图8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31和油墨供给体系90具有图3~图5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30以及油墨供给体系50和供给副罐92,除了在用溢流管98连接回收罐64和油墨罐52这点不同之外,具有同样的构成,因此相同的构成要素的参照符号(附图标记)相同,其详细说明省略。另外,图8未示出的喷墨描绘装置31的扫描体系可以适用图3和图4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30的扫描体系,也可以适用以往公知的扫描体系。
油墨供给体系90主要由将油墨罐52的油墨供至喷墨头34的狭义的油墨供给体系、和用于将经清洗的油墨回收至盖子58中进行再利用的油墨回收体系构成。油墨供给体系主要由油墨泵96、供给副罐92、连接油墨泵96和供给副罐92的第1油墨供给管54a、连接供给副罐92和喷墨头34的第2油墨供给管54b、以及溢流管98a构成,所述溢流管98a作为使供给副罐92内的油墨溢流并送液回收至油墨罐52的第3油墨回收管(流路)98发挥功能,并在供给副罐92的内部开口。另外,油墨回收体系主要由回收罐64、连接盖子58和回收罐64的第1油墨回收管66、和溢流管100a构成,所述溢流管100a作为使回收罐64内的油墨溢流并送液回收至油墨罐52的第2油墨回收管100发挥功能,并在回收罐64的内部开口。另外,在第2油墨回收管100(溢流管100a)上安装有为了检测流过内部的回收油墨的浓度而测量回收油墨的透射率的浓度检测部86。另外,在供给副罐92上安装有大气开放阀102和压力调节阀104。成为油墨供给流路的油墨供给管或成为油墨回收流路的油墨回收管例如可以由软管或具有可挠性的管子等构成。
另外,图8主要显示了本发明的特征部位,喷墨描绘装置31和油墨供给体系90除了图示的之外,当然具有包括例如驱动喷墨头34使之喷出油墨液滴的驱动器、喷墨头34的扫描装置或者在与喷墨头34相对的规定路径上将记录介质P在与后述喷嘴列方向(行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搬送(扫描搬送)的扫描搬送装置等公知的喷墨描绘装置所具有的各种构成要素。
盖子58在油墨循环停止时或长时间不进行描绘的期间,将其安装在喷墨头34的喷嘴侧,并使喷墨头34的全部喷嘴处于与外部空气隔离的状态,防止由于残留于喷嘴的油墨的蒸发所导致的干燥固着。这种盖子58可以利用在各种喷墨记录装置中通常使用的各种盖子。
油墨罐52具有混合来自补充罐94的溶剂、浓油墨、来自回收罐64的经回收的油墨,使液体物性、光学特性恒定的功能以及保存油墨的功能。油墨罐52优选具有用于防止染料析出的搅拌装置,和用于提高油墨喷出稳定性的温度调节装置。
在第1油墨供给管54a上配置用于从油墨罐52向供给副罐92输送油墨的油墨泵96。利用油墨泵96的送液量要设定得比由供给副罐92向喷墨头34的油墨供给量多。
供给副罐92为第1油墨供给管54a和第2油墨供给管54b相连接的密闭型油墨罐,在垂直方向上配置在比喷墨头34更下方的位置处。连接于供给副罐92的第2油墨供给管54b的另一端连接于喷墨头34。
供给副罐92中储存通过第1油墨供给管54a由油墨罐52供给的油墨,所储存的油墨介由第2油墨供给管54b供给至喷墨头34。
另外,在供给副罐92内配置成为第3油墨回收管98的溢流管98a、且第2油墨供给管54b连接在比溢流管98a上端更下方的位置处。在图示例子中,其为将与第2油墨供给管54b的连接部设置在供给副罐92底面上的构成。
储存在供给副罐92的油墨,通过喷嘴弯液面上的表面张力或者利用供给副罐压力调整机构对供给副罐92进行加压,从第2油墨供给管54b供给至喷墨头34。
另外,在供给副罐92中,即使由油墨泵96供给的油墨超过溢流管98a的高度,由于被从溢流管98a中溢流、排出,因此罐内液面的高度保持恒定。其结果是,当将供给副罐92开放于大气时,供给副罐92的压力保持恒定。
另外,从溢流管98溢流、排出的油墨经由第3油墨回收管98返回至油墨罐52,再次供于循环。
回收罐64为连接于盖子58的密闭型油墨罐,其被配置在垂直方向的比喷墨头34更下方的位置处。如上所述,第1油墨回收管66的另一端连接于盖子58,第2油墨回收管100的另一端连接于油墨罐52。
在回收罐64中储存通过清洗、空转喷出排出至盖子58的油墨。储存在回收罐64中的油墨从第2油墨回收管100返回至油墨罐52。
油墨的补充罐94为将所消耗的油墨补充至油墨罐52的密闭型罐,通过油墨补充管106与油墨罐52相连。
补充罐94按照使油墨罐52内的油墨为规定浓度及规定量的方式向油墨罐52补充油墨。补充罐94的构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如图5所示的油墨补充体系70,具有储存浓油墨(高浓度油墨)的浓罐和储存油墨的稀释液的稀释液罐,可以按照达到规定浓度及规定量的方式,将所决定量的浓油墨和稀释液补充至油墨罐中。另外,作为稀释液,使用溶剂即可。
在喷墨描绘装置31和油墨供给体系90中,油墨的补充时机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每次规定张数的描绘等时自动地进行,也可以检测油墨罐52内的油墨量自动地进行,也可以根据操作者等对所描绘的像素观察后的判断的输入指示进行,也可以具有多个时机决定装置来选择性地进行。
另外,对浓油墨和稀释液补充量的决定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除了油墨预想蒸发量之外,还使用由像素数据等检测的总油墨喷出次数、循环的油墨的浓度测定结果、油墨罐52内的油墨量等,预测油墨的消耗量,按照油墨罐52内的油墨Q以规定浓度达到规定量的方式,决定油墨的补充量。
稀释液、浓油墨、回收油墨的混合方法也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在成为从回收罐64至油墨罐52流路的第3油墨回收管100途中设置透明的部分作为油墨浓度测定区域,在该部分上配置浓度检测部86。在浓度检测部86中,通过测定测定区域内的油墨透光率,计算回收于油墨罐的油墨的溶剂蒸发量。透光率与溶剂蒸发量的关系可以由事先测定染料浓度不同的油墨与透光率的关系或者由透光率exp(-α·t)(α:吸收系数(与染料浓度成比例)、t:厚度)来求得。为了测定透射率,在油墨浓度测定区域上具有光源、受光传感器和玻璃等透明部件的流路。流路对于透过测定光的部分而言优选为平面,优选表面经AR涂布,并相对于光轴偏离垂直数度。这是为了防止反射光所导致的测定精度恶化。
由所回收油墨的浓度来决定稀释液、浓油墨、回收油墨的混合比。
图8所示的喷墨描绘装置31和油墨供给体系90基本上如上构成。
如上制造的滤色器可以优选用作液晶显示器、电子纸或有机EL等彩色图像显示器件的滤色器。
以上举出了各种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或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进行各种改良或变更。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试剂、比例、机器、操作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可以适当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具体例子。另外,在以下实施例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和“份”是指“质量%”和“质量份”,分子量是指重均分子量。
(隔壁形成用的浓色组合物的制备)
浓色组合物K1如下获得:首先量取表1记载量的K颜料分散物1、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在温度24℃(±2℃)下混合,以150rpm搅拌10分钟,再一边搅拌一边量取表1记载量的甲乙酮、粘合剂2、氢醌单甲基醚、DPHA液、2,4-双(三氯甲基)-6-[4’-(N,N-双二乙氧基羰基甲基)氨基-3’-溴苯基]-s-三嗪、表面活性剂1,在温度25℃(±2℃)下按此顺序添加,在温度40℃(±2℃)下、以150rpm搅拌30分钟。另外,表1记载的量为质量份,详细为以下组成。
<K颜料分散物1>、
·炭黑(デグツサ公司制Nipex35)    13.1%
·分散剂(下述化合物1)            0.65%
·聚合物(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72/28摩尔比的无规共聚物、分子量为3.7万)                       6.72%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79.53%
化合物1
<粘合剂2>
·聚合物(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78/22摩尔比的无规共聚物、分子量为3.8万)                     27%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73%
<DPHA液>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含聚合抑制剂MEHQ500ppm,日本化药柱式会社制、商品名:KAYARAD DPHA)                    76%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24%
<表面活性剂1>
·下述结构物1                  30%
·甲乙酮                       70%
结构物1
Figure A200810176700D01102
(n=6、x=55、y=5、
Mw=33940、Mw/Mn=2.55
PO:氧化丙烷、EO:氧化乙烷)
表1
 
浓色组合物 K1
K颜料分散物1(炭黑) 25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8
甲乙酮 53
粘合剂-2 9.1
氢醌单甲基醚 0.002
DPHA液 4.2
2,4-双(三氯甲基)-6-[4’-(N,N-二乙氧基羰基甲基)氨基-3’-溴苯基]-s-三嗪 0.16
表面活性剂1 0.044
(质量份)
(隔壁的形成)
使用UV洗涤装置洗涤无碱玻璃基板,然后用洗涤剂进行冲洗,进而用超纯水进行超声波洗涤。在120℃下热处理基板3分钟,使表面状态稳定化。
冷却基板,调温至23℃后,使用具有狭缝状喷嘴的玻璃基板用涂布机(エフ·エ—·エス·アジア公司制、商品名:MH-1600)涂布如上制备的浓色组合物K1。接着,使用VCD(真空干燥装置、东京应化工业公司制)干燥溶剂的一部分30秒钟,使涂布层的流动性消失后,在120℃下预烘焙3分钟,获得膜厚为2.3μm的浓色组合物层K1。
使用具有超高压汞灯的近接型曝光机(日立ハイテク电子エン二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制)在垂直地竖起基板和掩模(具有图像图案的石英曝光掩模)的状态下,将曝光掩模面与浓色感光层K1之间的距离设定为200μm,在氮气气氛下,以曝光量为300mJ/cm2、隔壁宽为20μm、间隔宽度为100μm地进行图案曝光。
接着,使用淋浴喷嘴喷雾纯水,将浓色组合物层K1的表面均匀地湿润后,在23℃、80秒、扁平喷嘴压力为0.04MPa下进行KOH类显影液(将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商品名:CDK-1、富士胶片Electronic Materials株式会社制稀释100倍后得到的显影液)喷淋显影,获得布图图像。接着,使用超高压洗涤喷嘴在9.8MPa的压力下喷射超纯水,进行残渣除去,在大气下以曝光量2500mJ/cm2从基板的形成有浓色组合物层K1的表面侧进行后曝光,使用烘箱在240℃下加热50分钟,获得膜厚为2.0μm、光学浓度为4.0、具有100μm宽度的开口部的条状隔壁。
(疏油墨化等离子体处理)
在形成有隔壁的基板上使用电极耦合方式平行平板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疏油墨化等离子体处理。
使用气体:CF4
气体流量:80sccm
压力:40Pa
RF功率:50W
处理时间:30sec
<红色(R)用油墨>的制备法
混合下述成分,搅拌1小时。之后用平均孔径为0.25μm的微过滤器进行减压过滤,制备红色用油墨液(油墨R-1和油墨R-2)。
以下示出所用材料的详细情况。
·染料: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I-20
·染料:通式(d)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d-4
·DPCA-60(日本化药公司制(KAYARAD DPCA-60)):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KF-353(信越Silicone公司制):聚醚改性有机硅油
表2
Figure A200810176700D01121
<蓝色(B)用油墨>的制备法
混合下述成分,搅拌1小时。之后用平均孔径为0.25μm的微过滤器进行减压过滤,制备蓝色用油墨液(油墨B-1和油墨B-2)。
以下示出所用材料的详细情况。
·染料: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M-30
·染料: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
·DPCA-60(日本化药公司制(KAYARAD DPCA-60)):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KF-353(信越Silicone公司制):聚醚改性有机硅油
表3
Figure A200810176700D01131
<绿色(G)用油墨>的制备法
混合下述成分,搅拌1小时。之后用平均孔径为0.25μm的微过滤器进行减压过滤,制备绿色用油墨液(油墨G-1和油墨G-2)。
以下示出所用材料的详细情况。
·染料:通式(c)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c-20
·染料:通式(8)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A-13
·DPHA(日本化药公司制(KAYARAD DPH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KF-353(信越Silicone公司制):聚醚改性有机硅油
·Solsperse20000(Lubrizol公司制)(为了改良流平行而添加)
·F781-F(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制(メガフアツクF781F))
表4
Figure A200810176700D01132
(粘度、表面张力的测定)
将得到的油墨调温至25℃,直接用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E型粘度计(RE-80L)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定。
(测定条件)
·使用转子:1°34’×R24
·测定时间:2分钟
·测定温度:25℃
将得到的油墨调温至25℃,直接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表面张力计(FACESURFACE TENSIOMETER CBVB-A3)进行测定。
<对比度测定方法>
作为背光单元,使用在冷阴极管光源(射出图10所示的波长光谱分布的光的光源)设置有扩散板的单元,在2张偏振片(ルケオ制POLAX-15N)之间设置单色基板,通过将偏振片设置于平行尼科耳时通过的光的色度Y值除以设置于正交尼科耳时通过的光的色度Y值而求得对比度。色度的测定使用色彩亮度计(株式会社トプコン制BM-5A)。单色基板用以下的方法制作。使用构成滤色器的R油墨(油墨R-1、油墨R-2)、G油墨(油墨G-1、油墨G-2)、B油墨(油墨B-1、油墨B-2)中的一色油墨,通过喷墨法或旋涂法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整面膜,与滤色器形成同样地进行预烘焙(预备加热)(温度为100℃、2分)、后烘焙(后加热)(温度为220℃、30分),形成膜厚2um(μm)。
色彩亮度计的测定角设定为1°,在样品上的视野φ5mm中测定。背光的光量如下设定:在未设置样品的状态下,将2张偏振片设置于平行偏光镜时的亮度达到400cd/m2
测定上述获得的单色基板(6种类)的对比度,结果任何单色基板均获得50000以上的值。
<ITO层制作>
接着,在上述获得的单色基板上使用溅射装置在膜面温度200℃溅射ITO(氧化铟锡)15分钟,形成膜厚1500
Figure A200810176700D0114095646QIETU
的ITO膜,制作带有ITO的滤色器基板。
<ITO溅射前后的分光特性变化>
在ITO溅射前后,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分光装置(日本分光制V-570)获得400nm~700nm波长范围中的分光透射率曲线。当溅射前后的最大峰的分光透射率变化量小时,表明耐热性良好。
图11表示上述制作的单色基板(油墨G-1)的ITO溅射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图可知,在ITO溅射前后,光谱形状基本没有变化,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在其它的B油墨(油墨B-1、油墨B-2)的单色基板、G油墨(油墨G-2)的单色基板、R油墨(油墨R-1、油墨R-2)的单色基板而言,同样在ITO溅射前后光谱形状基本没有变化。
<红色(R)用油墨的制备法>
以表5记载的配比混合下述的成分,搅拌1小时。之后,用平均孔径为0.25μm的微过滤器进行减压过滤,制备红色用油墨液(R实施例1~16)。表中的数值表示质量%。
以下示出红色(R)用油墨的制备所用的各材料的详细情况。
(有机溶剂)
·环己酮(和光纯药公司制)
·N-甲基吡咯烷酮(和光纯药公司制)
·苄醇(和光纯药公司制)
·MMPGAC(ダイセル工业公司制):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1,3-BGDA(ダイセル工业公司制):1,3-丁二醇二乙酸酯
·DCHMA(東京化成公司制):二环己基甲基胺
(聚合性单体)
·DPCA-60(日本化药公司制(KAYARAD DPCA-60):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DPHA(日本化药公司制(KAYARAD DPH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AD-TMP(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制(NK ESTER AD-TMP)):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
(表面活性剂)
·KF-353(信越Silicone公司制):聚醚改性有机硅油
·BYK-377(ビツクケミ—公司制):聚醚改性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物
·Solsperse20000(Lubrizol公司制)
·F781-F(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制(メガフアツクF781F))
(染料)
·染料M-1(相当于上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a-7)
·染料M-2(相当于上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a-15)
·染料M-3(相当于上述通式(b)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b-12)
·染料M-4(相当于上述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f-21)
·染料Y-1(相当于上述通式(d)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d-4)
·染料Y-2(相当于上述通式(d)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d-10)
·染料Y-3(相当于上述通式(c)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c-26)
·染料Y-4(相当于上述通式(e)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e-3)
Figure A200810176700D01171
<绿色(G)用油墨的制备法>
以表6记载的配比混合下述成分,搅拌1小时。之后,利用平均孔径为0.25μm的微过滤器进行减压过滤,制备绿色用油墨液(G实施例1~16)。其中,表中的数值表示质量%。
以下示出绿色(G)用油墨的制备中使用的各材料的详细情况。有机溶剂、聚合性单体、表面活性剂使用与上述红色(R)用油墨的制备中使用的各材料相同的材料。
染料使用以下的染料。
·染料C-1(相当于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A-13)
·染料C-2(相当于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A-17)
·染料C-3(相当于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B-7)
·染料C-4(相当于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B-15)
·染料Y-5(相当于上述通式(c)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c-20)
·染料Y-6(相当于上述通式(c)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c-12)
·染料Y-7(相当于上述通式(d)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d-2)
·染料Y-8(相当于上述通式(d)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d-10)
Figure A200810176700D01191
<蓝色(B)用油墨的制备法>
以表7记载的配比混合下述成分,搅拌1小时。之后利用平均孔径为0.25μm的微过滤器进行减压过滤,制备蓝色用油墨液(B实施例1~16)。其中,表中的数值表示质量%。
以下示出蓝色(B)用油墨的制备中使用的各材料的详细情况。有机溶剂、聚合性单体、表面活性剂使用与上述红色(R)用油墨制备中使用的各材料相同的材料。
染料使用以下的染料。
·染料C-5VALIFAST BL U E2620(オリエント化学工业公司制)
·染料C-6(相当于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C-4)
·染料C-7(相当于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D-8)
·染料C-8(相当于上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F-2)
·染料M-5(相当于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M-30)
·染料M-6(相当于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M-9)
·染料M-7(相当于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M-58)
·染料M-8(相当于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M-84)
Figure A200810176700D01211
<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在溴化酞菁绿(C.I.颜料绿36、商品名:Rionol Green 6YK、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制)中如下述表8所示配合颜料分散剂(下述化合物1)和溶剂(1,3-丁二醇二乙酸酯)(以下简记为1,3-BGDA),预混后用モ—タ—ミルM-50(アイガ—·ジヤパン公司制)以填充率80%使用直径为0.65mm的二氧化锆珠粒,以圆周速度为9m/s分散25小时,制备G用颜料分散液(G1)。在G用颜料分散液(G1)中,除了如表所示配合颜料和其它成分之外,与G用颜料分散液(G1)同样地制备G用颜料分散液(G2),R用颜料分散液(R1)、(R2),B用颜料分散液(B1)、(B2)。另外,使用日机装公司制ナノトラツクUPA-EX150测定该颜料分散液的数均粒径。
表8:颜料分散物数字表示质量%。
Figure A200810176700D01221
Figure A200810176700D01222
另外,颜料分散液的制作中使用的着色剂如下。
·C.I.P.R.254(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Irgaphor Red B-CF
·C.I.P.R.177(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Cromophtal Red A2B
·C.I.P.Y.150(バイエル公司制):Bayplast Yellow 5GN 01
·C.I.P.B.15:6(东洋油墨制造公司制):Rionol Blue ES株式会社制)
·C.I.P.V.23(クラリアント日本公司制):Hostaperm Violet RL-NF
<比较例用油墨>
比较例使用上述的颜料分散液,制备以下述表9的分量制作的颜料油墨。另外,所使用的材料如下所述。
·DPS100(日本化药公司制):KAYARAD DPS100
·TMPTA(日本化药公司制):KAYARAD TMPTA
·表面活性剂:化合物2记载的结构物
·V-40(和光纯药公司制):偶氮双(环己烷-1-腈)
表9:油墨处方数字表示质量%。
Figure A200810176700D01231
Figure A200810176700D01232
化合物2
<评价用滤色器的制作方法>
使用上述制备的油墨,使用富士胶片Dimatix公司制喷墨打印机DMP-2831向上述获得的基板上以隔壁划分而成的区域内(用凸部包围的凹部)进行喷出,之后在100℃烘箱中加热2分钟。
接着,在220℃的烘箱中静置30分钟,从而制作单色的滤色器。
<油墨保存稳定性评价>
将上述制备的各色油墨保存在50℃的恒温室中,测定30天后的粘度,利用与油墨刚制备后的值之差(%)[(30日后的粘度-刚制备后的粘度)/刚制备后的粘度]进行评价。将评价标准如下分类。
◎:与油墨刚制备后的粘度之差低于10%
○:与油墨刚制备后的粘度之差为10%以上但低于20%
△:与油墨刚制备后的粘度之差为20%以上但低于30%
×:与油墨刚制备后的粘度之差为30%以上
<连续喷出稳定性评价>
使用上述制备的油墨进行喷出稳定性的评价。评价方法使用富士胶片Dimatix公司制喷墨打印机DMP-2831,以打滴量10pl的头盒(head cartridge)、打滴频率数10kHz进行,观察30分钟连续喷出时的状态。将评价标准如下分类。
◎:可以没有问题地连续喷出
○:喷出中稍观察到不喷出、喷出混乱等,但喷出中恢复为基本没有问题的状态
△:喷出中发生不喷出、喷出混乱,喷出中不会恢复,但通过维护恢复至正常状态的状态
×:喷出中发生不喷出、喷出混乱,无法正常地喷出,即使通过维护喷出也无法恢复的状态
维护是利用DMP-2831来实施清洗(加压头内油墨,从喷嘴强制地喷出油墨)、吸取(blot)(使头喷嘴面仅接触于清洁垫、吸取喷嘴面的油墨)。
<休止后喷出稳定性评价>
使用上述制备的油墨进行喷出稳定性的评价。评价方法与连续喷出稳定性评价同样,使用富士胶片Dimatix公司制喷墨打印机DMP-2831、打滴量为10pl的头盒,以打滴频率数10kHz进行一次5分钟的喷出,休止24小时后,再次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开始喷出时的状态。将评价标准如下分类。
◎:与打滴指示同时,可以没有问题地喷出
○:在打滴指示后稍观察到不喷出、喷出混乱等,但喷出中恢复为基本没有问题的状态
△:发生不喷出、喷出混乱,喷出中不能恢复,但通过维护恢复至正常状态的状态
×:发生不喷出、喷出混乱,无法正常地喷出,即使通过维护喷出也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的状态
维护是利用DMP-2831来实施清洗(加压头内油墨,从喷嘴强制地喷出油墨)、吸取(blot)(使头喷嘴面仅接触于清洁垫、吸取喷嘴面的油墨)。
<耐热性评价>
将上述制作的各色滤色器放入加热至230℃的烘箱内,放置1小时后,测定色调。色调的测定使用UV-560(日本分光公司制),将评价前后的ΔEab低于5作为○。将ΔEab为5以上但低于15作为△、将ΔEab为15以上作为×。另外,ΔEab为利用CIE1976(L*,a*,b*)空间色度图的以下色差公式求得的值(日本色彩学会编《新
Figure A200810176700D0125113714QIETU
色彩科学ハンドブツク》(昭和60年)p.266)。
ΔEab={(ΔL)2+(Δa)2+(Δb)2}1/2
<耐药品性评价>
将上述制作的各色滤色器浸渍于进行评价的药品(N-甲基吡咯烷酮、2-丙醇、5%硫酸水溶液、5%氢氧化钠水溶液)中20分钟,测定其前后的色调。色调的测定使用UV-560(日本分光公司制),将ΔEab低于5作为○。将ΔEab为5以上但低于15作为△、将ΔEab为15以上作为×。ΔEab的评价方法与上述同样。
在以下的表10~15中综合显示各喷墨用油墨和滤色器的评价结果。
其中,表13中“R实施例1~16”分别是指使用R实施例1~16所记载油墨制作的滤色器的评价结果。R比较例1和2也同样是指使用R比较例1和2所记载的油墨制作的滤色器的评价结果。表14和表15也同样表示使用各油墨制作的滤色器的评价结果。
Figure A200810176700D01261
Figure A200810176700D01281
如表10~表12所示,本发明所记载的喷墨用油墨在保存性优异的同时,在喷出稳定性方面也优异。另外,使用本发明所记载的喷墨用油墨制造的滤色器具有与使用颜料油墨时同等程度的优异的耐药品性、耐热性。
另一方面,在使用了颜料油墨的比较例中,喷出稳定性差、缺乏实用性。

Claims (23)

1.一种喷墨用油墨,其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溶剂,其中,所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0质量%,所述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所述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通式(1)
Figure A200810176700C00021
通式(1)中,Za和Zb各自独立地表示-N=或-C(R8)=;R1~R5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6~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2与R3、R3与R6、R4与R5、R5与R7和/或R6与R7可以相互键合而各自独立地形成5元环、6元环或7元环。
2.一种喷墨用油墨,其含有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和溶剂,其中,所述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0质量%,所述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所述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通式(4)
Figure A200810176700C00022
通式(4)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Z1~Z3各自独立地表示-C(R5)=或-N=,R5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3.一种喷墨用油墨,其含有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和溶剂,其中,所述通式(7)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1~20质量%,所述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所述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通式(7)
通式(7)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w、x、y和z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其中,w、x、y和z的总和(w+x+y+z)不为0;Z1~Z4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原子组,该原子组为选自碳原子、氮原子的原子组,且形成与所键合的2个碳原子一起构成的5元环或6元环;M1表示金属原子或金属氧化物。
4.一种喷墨用油墨,其至少含有溶剂和选自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个,其中,所述通式(a)~通式(f)表示的化合物的总含量为1~20质量%;所述溶剂的含量为30~90质量%,所述溶剂的沸点为130~280℃;
通式(a)
通式(a)中,R30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1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X30表示-OM基或-N(R32)(R33);M表示氢原子、烷基或为了中和电荷而需要的金属原子或有机碱基对;R32和R3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A30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b)
Figure A200810176700C00041
通式(b)中,R34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35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氨基甲酰基;Z30和Z31各自独立地表示-C(R36)=或-N=,R35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31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c)
Figure A200810176700C00042
通式(c)中,R37、R38、R39和R4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Z32、Z33和Z34各自独立地表示-C(R41)=或-N=;R41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32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d)
Figure A200810176700C00043
通式(d)中,R42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或杂环基;R43和R4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33表示芳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通式(e)
Figure A200810176700C00051
通式(e)中,R45、R46和R4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通式(f)
Figure A200810176700C00052
通式(f)中,R48和R4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50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或芳基;R51表示氢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杂环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Z35、Z36、Z37和Z38各自独立地表示-C(R52)=或-N=,R52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进一步含有聚合性单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中,所述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性基团为选自环氧基、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中的任一个。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进一步含有粘合剂树脂。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进一步含有表面活性剂。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在喷出时的粘度为2~30mPa·s。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其在25℃下的表面张力为20~40mN/m。
11.一种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像素形成工序:该像素形成工序通过喷墨法向由形成于基板上的隔壁划分而成的凹部施予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的液滴,从而形成滤色器的色像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像素形成工序具有:利用所述喷墨法以液滴形式向所述凹部施予所述油墨的描绘工序,和使施予到所述凹部的所述油墨固化以形成所述色像素的固化工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固化工序具有:在除去所述油墨中所含的溶剂而获得油墨剩余部分后,向所述油墨剩余部分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工序和/或加热所述油墨剩余部分的加热工序,通过所述照射工序和/或所述加热工序将所述油墨剩余部分进行聚合,从而形成所述色像素。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描绘工序为从喷墨头的喷出喷嘴喷出所述喷墨用油墨的液滴,并施予到所述基板的所述凹部的工序;
且在所述描绘工序之前进一步具有:检查所述喷墨头的喷出喷嘴的喷出状态的检查工序,和在所述喷出状态的检查结果在所定规定范围外时,在利用所述喷墨头所描绘的描绘区域外对相当于所述所定规定范围外的的喷出喷嘴实施油墨喷出动作的前处理工序;
在所述前处理工序之后,返回至所述检查工序并再次检查所述喷出状态,当在所述所定规定范围内时,利用所述描绘工序开始所述色像素的描绘。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描绘工序为从喷墨头的喷出喷嘴喷出所述喷墨用油墨的液滴,并施予到所述基板的所述凹部的工序;
且在所述描绘工序之前进一步具有:检查所述喷墨头的喷出喷嘴的喷出状态的检查工序,和通过所述检查工序的检查,当所述喷墨头具有不喷出喷嘴时,对所述喷墨头的多个喷出喷嘴内的包括所述不喷出喷嘴的一部分或全部实施利用头加压进行的所述喷出喷嘴的油墨清洗、由所述喷出喷嘴的油墨抽吸、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面的擦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前处理工序;
在所述前处理工序之后,返回至所述检查工序并再次检查所述喷出状态,当在所述所定规定范围内时,利用所述描绘工序开始所述色像素的描绘。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进一步具有下述工序:
将由在所述前处理工序中所述油墨喷出动作所喷出的油墨、由所述油墨清洗所清洗的油墨和由所述油墨抽吸所抽吸的油墨回收的回收工序;
保存所回收的回收油墨的保存工序;
评价包括所保存的回收油墨的浓度在内的油墨特性的评价工序;和,
根据所评价的回收油墨的评价结果,将所述回收油墨作为用于形成所述色像素的所述喷墨用油墨进行再调液的再调液工序。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中,进一步具有下述工序:
预先在高浓度油墨保存罐中保存高浓度油墨、在稀释用油墨保存罐中保存稀释用油墨的第1保存工序;
从所述高浓度油墨保存罐供给所述高浓度油墨,从所述稀释用油墨保存罐供给所述稀释用油墨的供给工序;
调液所供给的所述高浓度油墨和所供给的所述稀释用油墨,以作为用于形成所述色像素的所述喷墨用油墨生成调液油墨的调液工序;和,
将作为所述喷墨用油墨的经调液的所述调液油墨保存于调液油墨保存罐的第2保存工序;
其中,在所述描绘工序中,将保存于所述调液油墨保存罐中的所述调液油墨作为所述喷墨用油墨进行供给。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滤色器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稀释用油墨为所述溶剂。
19.一种滤色器,其是通过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
20.一种滤色器,其是使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通过喷墨法而制造的。
21.一种滤色器,其具有使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油墨形成的色像素。
22.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具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滤色器。
23.一种图像显示器件,其具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滤色器。
CNA2008101767000A 2007-11-22 2008-11-21 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Pending CN1014402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3554/2007 2007-11-22
JP303595/2007 2007-11-22
JP2007303656 2007-11-22
JP303611/2007 2007-11-22
JP303656/2007 2007-11-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0236A true CN101440236A (zh) 2009-05-27

Family

ID=40724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767000A Pending CN101440236A (zh) 2007-11-22 2008-11-21 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4023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2525A (zh) * 2009-09-15 2012-05-30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透明膜的喷墨组合物以及由该喷墨组合物形成的透明膜
CN102483479A (zh) * 2009-09-04 2012-05-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滤色器及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3571219A (zh) * 2012-07-27 2014-02-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染料化合物及其制法、着色硬化性组合物、着色硬化膜、彩色滤光片及其制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4206017A (zh) * 2012-04-06 2014-12-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涂布系统和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4220907A (zh) * 2012-03-28 2014-12-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显示器用滤色器
CN112368611A (zh) * 2018-07-05 2021-02-12 东丽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遮光膜、遮光膜的制造方法及带隔壁的基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8393A (ja) * 2000-01-31 2001-10-16 Canon Inc 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黄色インク
US20040099180A1 (en) * 2001-04-04 2004-05-27 Hirokazu Kitayama Aqueous ink composition, water-soluble dye composition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EP1538185A1 (en) * 2003-12-03 2005-06-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olored curable composition, color fil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6330717A (ja) * 2005-04-28 2006-12-07 Fujifilm Holdings Corp 着色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8393A (ja) * 2000-01-31 2001-10-16 Canon Inc 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黄色インク
US20040099180A1 (en) * 2001-04-04 2004-05-27 Hirokazu Kitayama Aqueous ink composition, water-soluble dye composition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EP1538185A1 (en) * 2003-12-03 2005-06-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olored curable composition, color fil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6330717A (ja) * 2005-04-28 2006-12-07 Fujifilm Holdings Corp 着色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3479A (zh) * 2009-09-04 2012-05-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滤色器及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2482525A (zh) * 2009-09-15 2012-05-30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透明膜的喷墨组合物以及由该喷墨组合物形成的透明膜
CN102482525B (zh) * 2009-09-15 2014-12-17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透明膜的喷墨组合物以及由该喷墨组合物形成的透明膜
CN104220907A (zh) * 2012-03-28 2014-12-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显示器用滤色器
CN104220907B (zh) * 2012-03-28 2016-10-2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显示器用滤色器
CN104206017A (zh) * 2012-04-06 2014-12-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涂布系统和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US9466807B2 (en) 2012-04-06 2016-10-1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Co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3571219A (zh) * 2012-07-27 2014-02-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染料化合物及其制法、着色硬化性组合物、着色硬化膜、彩色滤光片及其制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2368611A (zh) * 2018-07-05 2021-02-12 东丽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遮光膜、遮光膜的制造方法及带隔壁的基板
CN112368611B (zh) * 2018-07-05 2022-11-22 东丽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遮光膜、遮光膜的制造方法及带隔壁的基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9178A (zh) 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US10119042B2 (en) Ink,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ed matter
CN101440236A (zh) 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KR20090053707A (ko) 잉크젯용 잉크, 컬러 필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그것을사용하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및 화상 표시 디바이스
AU2007334792B2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and inkjet ink sets
CN108698402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8883632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1313249B (zh) 感光性转印材料、隔壁及其形成方法、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1624489A (zh) 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JP554839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画像表示デバイス
AU2012247077B2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and inkjet ink sets
CN101906259A (zh) 油墨盒、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它们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CN101463205A (zh) 滤色片用墨液、滤色片用墨液组、滤色片、图像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691459A (zh) 滤色片用墨液、滤色片用墨液组、滤色片、图像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001865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画像表示デバイス
CN101672940A (zh) 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喷墨用油墨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CN101857742A (zh) 喷墨用油墨、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器和图像显示器件
US10011729B2 (en) Ink, method for producing ink, ink storage container,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JP718723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11884A (ja) 洗浄液セット、インク−洗浄液セット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CN101270243A (zh) 滤色器油墨、滤色器、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8472955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01470348A (zh) 滤色片用黄色感光性组合物、滤色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93290A (zh) 滤色片、滤色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TW201022737A (en) Color filter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color filter, inkjet ink,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color fil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