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9003A - 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 Google Patents

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9003A
CN101439003A CNA2007101879641A CN200710187964A CN101439003A CN 101439003 A CN101439003 A CN 101439003A CN A2007101879641 A CNA2007101879641 A CN A2007101879641A CN 200710187964 A CN200710187964 A CN 200710187964A CN 101439003 A CN101439003 A CN 101439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weak bonding
bag
bonding wire
seep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79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大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1879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90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39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9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属于两个或多个装药品药室为一体的医用输液袋或其它多种品药混合包装袋。为防止使用输液袋前各药室之间的弱焊线(3)渗漏药品,使各药室之间的药品混合,本发明在各药室(2)之间设有两条或多条有小间距(1)的弱焊线(3)隔离各药室。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和之间的小间距(1)袋体材料是透明薄膜材料,小间距(1)袋体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本发明的优点:方便观察判定弱焊线渗漏、防止不同药品在使用前混合、减少渗漏造成输液袋作废、增加输液袋质量可靠性、防止医疗事故、输液袋防漏质量的可靠性成大于几何级数提高,对于人用输液药品确保药品质量非常重要。

Description

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两个或多个装药品药室为一体的包装袋,特别是两个或多个装药品药室为一体的医用输液袋或其它多种品药混合包装袋。
背景技术
现在两个或多个装药品的药室为一体的医用输液袋,是一种能分离保存药品,又能使用时,方便的把分离保存药品在整体输液袋中混合的包装袋。分离包装的方式是用设弱焊线办法,在输液袋中间设弱焊线把装不同药品的药室分隔。设弱焊线的作用在于包装、运输、储存时分隔药室即分隔药品,输液使用时又能方便解除弱焊线一般都是设计为人手压液体药室时,用人压液体药室的压力就可解除弱焊线,开通分隔的药室,解除弱焊线开通各药室成一个合成的大药室,混均各药室药品再向病人输液。但在制备输液袋过程中,由于设有弱焊线后,还有加热灭菌等可能影响弱焊线质量的工艺过程等因素,造成最先制成的弱焊线质量不合格而易在运输过程等没有使该输液袋就弱焊线渗漏。
现在有弱焊线渗漏的输液袋又不易被人们发现。这种两个或多个装药品药室的医用输液袋,大都有装液体药品的液体药室和装粉装药品的固体药室。常常固体药室的袋体不透明,而弱焊线常因包装、运输、储存时的挤压等原因,使液体药室中的液体药品渗漏到固体药室又看不见,由于渗漏量小且液体药品常是无色透明,造成有液体药品渗漏到固体药室后,在弱焊线部位不能发现渗漏,渗漏到固体药室后就更难被发现,而把这种有渗漏的输液袋作为正常输液袋使用,可能造成输液事故发生。为了防止分隔的药品因渗漏混合和便于观察渗漏,本发明了下述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两个或多个药室中的药品在包装运输等非使用以前,不易产生药室间药品混合;如有混合,则能方便观察到渗漏现象、混合现象并作出适当处理的安全性两药室或多药室合成一体的输液袋。也就是提供防止分隔的药品因渗漏混合和便于观察渗漏的输液袋。
本发明的输液袋含义泛指两药室或多药室合成一体的包装袋,也就是输液袋不限止。两药室或多药室可用“多药室”代之称呼。
本发明的构思是:
在一个周边牢固密封的袋体中部位置,用两条或多条有小间隔距的弱焊线3隔离袋体成两个或多个药室,即便在包装、运输、储存时某一条弱焊线3有部分渗漏,药品渗漏过该弱焊线3也只能停留在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隙中,不能进入到其它药品的药室,不会造成使用前就有一种药品渗漏到别的药品中的情况。这就使输液袋具有了防止药室之间药品渗漏的安全性功能。当然,如一条或多条弱焊线3全部解除,而只要还余有一条弱焊线3全部无损即不渗漏,则不会发生药室间药品混合,该输液袋中的药品仍保持原质量不变,使用也不会造成输液事故发生。
设计小间距1不仅有减缓渗漏药品再渗漏的压力,防止进入其它药品药室的作用,而且小间距1还具有显示有药品渗漏现象的功能。特别是在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设药品渗漏指示剂层,或小间距1空间中设药品渗漏指示剂,可用药品渗漏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体积变化或其它变化起到明确显示有渗漏现象的功能。
本发明的结构是:
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包括外边缘即外周边牢固密封的袋体,袋体一般是透明薄膜材料,还可以是有一面透明薄膜材料另一面不透明薄膜材料,也还可以是在具部透明薄膜材料外表面贴有不透明的薄膜材料。袋体内有两个或多个相互隔离的药室2,用于存放不同的药品,如液体药品、粉状固体药品,或是不能在输液前就混合的各种药品。各药室2之间的袋体材料用弱焊线3隔离成不相通的药室2,就是在输液使用之前把不能混合的各种药品隔离包装。
本发明技术改进点是:各药室2之间用两条或多条有小间距1的弱焊线3隔离,使其药室2之间有某一条弱焊线3有渗漏,其渗漏药品也只能停留在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离空间中,不会把一种药品渗漏到另一种药品中。而且有渗漏后,可从小间距1透明薄膜材料观察到渗漏药品痕迹,也可从小间距1空间体积增大的变化或其它变化判定有渗漏发生,并提醒进一步观察渗漏药品是否穿过第二条弱焊线3进入另一药品,如果渗漏药品没有另一药品则该输液袋的药品还可用,如果观察渗漏药品已经穿过第二条弱焊线3进入另一药品,则该输液袋就不可用了。这大大减少了一般小量渗漏造成输液袋的报废浪费,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输液袋质量安全性的比例,提高了输液袋质量的可靠性,如果第一条弱焊线3渗漏的概率是1/1000千分之一,则第二弱焊线3渗漏的概率远远小于1/1000,0000千万分之一。因为渗漏药品的量小压力小,就没有足够的压力解开第二弱焊线3,使第二弱焊线3渗漏的概率远远小于第一条弱焊线3渗漏的概率。即输液袋质量的可靠性成大于几何级数的提高。
下面是输液袋各药室2之间用两条或多弱焊线3的各种设置方式:
在一个输液袋中有两个药室2之间用两条或多条有小间距1弱焊线3隔离的输液袋。
又一种形式:在一个输液袋中有两个药室2之间用两条或多条有小间距1弱焊线3隔离,还可另两个药室2之间只有一条弱焊线3的输液袋。一般隔离有液体的药室2用两条或多条有小间距1弱焊线3;但因固体药不易受压力解开弱焊线3,隔离两个都是粉状固体药室2可只用一条弱焊线3就可以达到分离两个药室2并不易解开的目的。如果只有两个药室2,其中一个是液体药室另一个是固体药室,则液体药室与固体药室之间最少设有两条弱焊线3和一个中间的小间距1,即最少设有一个小间距1和两条弱焊线3。
又一种形式:在一个输液袋中各药室2之间都用两条有小间距1的弱焊线3隔离,特别是一般的液体药品和粉状固体药品的双室式输液袋。隔离液体药室一般有两条弱焊线3和中间的一条小间距1隔离就行了。
又一种形式:在一个输液袋中各药室2之间隔离液体药室一般用两条弱焊线3隔离就行了,对液体药室太大的,则液体压力大,可用三条弱焊线3隔离液体药室与其它药室。三条弱焊线3之间都有小间距1,即有两个小间距1。
体积变化观察法:以上所述的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中不装有药品,并且最好是小间距1的空间是真空。一但有药品渗漏到小间距1的空间就有体积变化而很易被观察到有药品渗漏过弱焊线3。而且渗漏的药品在原是真空的地方不会有污染,只要不再穿过另一条弱焊线3,仅有一条弱焊线3发生渗漏的输液袋完全不会影响药品质量,该输液袋还是原质量不变,不影响输液使用,不会报废,节约了药品,提高了输液袋质量的可靠性。
为方便观察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有无渗漏,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袋体材料设置成透明薄膜材料。由于袋体材料一般是透明的,只要不在小间距1区域涂抹、粘贴或遮盖不透明材料,则可使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袋体材料是能观察渗漏的透明薄膜材料。小间距1袋体材料是透明薄膜材料就非常容易观察到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有无渗漏。
进一步的为方便观察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有无渗漏,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袋体材料的内表面层上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层,或在小间距1空间中装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当有药品渗漏进入小间距1空间中时,药品渗漏指示剂产生颜色或体积变化,使用时一目了然的能发现有药品渗漏,告知本输液袋有药品渗漏,应作适当处理。如果药品渗漏指示剂接触渗漏药品后不影响药品质量,则药品渗漏指示剂具有提示有药品渗漏过一条弱焊线3的作用,要仔细观察还渗漏到其它药室的药品中没有,如果发观渗漏药品已与不能使用前混合的药品混合,则本输液袋不能再用,而成为子废品;如果发观渗漏药品没有与不能使用前混合的药品混合,即其它弱焊线3还完好,则本输液袋还可使用。但是,药品渗漏指示剂接触渗漏药品后要影响药品质量,则渗漏药品接触药品渗漏指示剂后,输液袋作废,虽然不能保护输液袋防止作废的浪费问题,但具有显著提示有药品渗漏现象的功能,防止医疗事故发生也是意义重大的。
要设药品渗漏指示剂层时,如两条弱焊线3之间只有一个小间距1,则这一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层。当多条弱焊线3之间有多个小间距1时,可以只在一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层,也可以在每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层;当有多个小间距1而只在一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层时,最好是靠液体药室的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层,提示有渗漏现象的功能更好。当然也可把药品渗漏指示剂层设在其它某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即袋体薄膜的内层表面。
要设药品渗漏指示剂时,如两条弱焊线3之间只有一个小间距1,则这一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空间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当多条弱焊线3之间有多个小间距1时,可以只在一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空间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也可以在每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空间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当有多个小间距1而只在一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空间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时,最好是靠液体药室的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空间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提示有渗漏现象的功能更好。当然也可把药品渗漏指示剂设在其它某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空间中。在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空间中设药品渗漏指示剂的方法有多种:如直接放置在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空间中;如用可粒状态的无毒硅胶可粒作为药品渗漏指示剂,则可用绳线固定无毒硅胶可粒、可用网袋装无毒硅胶可粒、可把无毒硅胶可粒粘接在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表面,总之,把无毒硅胶可粒固定在小间距1中,防止解开弱焊线3混合各药室药品后,在输液时无毒硅胶可粒阻塞输液通道。
本发明所述的输液袋还可以是装照像定影的多种药品的药袋,或其它用途的一个袋体中分隔装有两种或多种药品的药袋或包装袋。
本发明所述的弱焊线3:就是在相重叠的两张薄膜袋体材料的相临表面即内面,被直线形或曲线形加热条在薄膜外面热压,使两张薄膜的热压部位内面被热压粘接成弱焊线3。热压粘接线把袋体分隔成不相通的药室2,不相通的药室2装不同药品。但热压粘接有意作成不牢固的热压粘接,即成弱焊线3。弱焊程度是使用药品输液时,人用力压药室2中的液体也可压粉状药品,使不牢固的热压粘接部位即弱焊线3被解开,又还原成不相粘接的两张薄膜,由于外周边是固定密封的,原被分隔的各药室2又重新相通成为一个大室,使各药室的药品混合。弱焊线3的粘接牢固度是以能分隔药室2装药品,确保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弱焊线3不解开,而输液使用时又能用人力或其它力量加压解开弱焊线3这种要求的粘接牢固度。弱焊线3可以用加热条热压薄膜制成,也可在两张薄膜之间用直线形或曲线形的胶粘条粘接成弱焊线3。本发明的弱焊线3还可以是现有制备弱焊线的其它方法制成。
本发明所称的弱焊线3也可称为虚焊线。用热压方式制备弱焊线3时,热压焊接温度要高于输液袋的灭菌温度(一般灭菌温度为121℃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在一般灭菌过程中焊接位置的焊接强度不发生改变,不会出现破裂、泄漏,同时又能保证在使用时通过外力挤压就能使双室顺畅相通。制备输液袋过程中,由于设有弱焊线3后,还有加热灭菌等可能影响弱焊线3质量的工艺过程等因素,造成最先制成的弱焊线3质量不合格而易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发生渗漏,所以本发明用多加起保险作用的弱焊线3,以保证整体输液袋质量。
本发明所称的药品渗漏指示剂可以酸碱指示剂、钙离子指示剂可用钙羧酸指示剂(EP4.0)、可用铬黑T(钙指示剂)、可用铬蓝黑R(钙紫红素指示剂、钙试剂)等、吸水变色剂、吸水溶胀剂(可用淀粉、明胶为溶胀剂)等变色、变体积的指示剂。当然这些指示剂最好是无毒,并与该输液袋的药品接触后,药品质量不变,药品还可作为输液使用的无毒指示剂。
上述吸水变色剂可用无毒桔色硅胶指示剂,桔色硅胶指示剂系中国最新环保型硅胶指示剂产品。桔色硅胶指示剂外观为桔黄色半透明玻璃状球形或块状颗粒,具有很强的吸湿能力并在吸湿过程中其外观颜色会随着吸湿量的增加而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因而称为“湿度指示剂”。该产品由细孔硅胶浸染无毒,无污染的湿敏变色有机化合物加工而成。由于其不含氯化钴,因而成功地防止了环境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上述吸水变色剂还可用专利号为ZL200610074671.8的中国专利《用于检测水的组合物以及用于检测水的指示剂》提供的检测水的指示剂,该指示剂在相对湿度20%时变为绿色、50%时变为带茶色的绿色或带桃色的绿色、90%时变为茶色或桃色的阶段的变色。
本发明所称的药品渗漏指示剂层是无毒桔色硅胶指示剂或专利号为ZL200610074671.8的中国专利《用于检测水的组合物以及用于检测水的指示剂》提供的检测水的指示剂涂在袋体薄膜的内壁的吸水层。药品渗漏指示剂层也可用酸碱指示剂、钙离子指示剂可用钙羧酸指示剂(EP4.0)、可用铬黑T(钙指示剂)、可用铬蓝黑R(钙紫红素指示剂、钙试剂)等)、其它吸水变色剂、其它吸水溶胀剂(可用淀粉、明胶为溶胀剂)等变色、变体积的指示剂涂在袋体薄膜的内壁的表面层。
本发明的优点:这种一个输液袋中隔离的分装有两种或多种药品,在使用时又要合成一个大袋,把各药室中的药品混合的输液袋,其各药室的分隔只能是用弱焊线3,弱焊线3一般设计为人手按压液体药室就能解除弱焊线3的弱焊接程度,使其输液使用时,能用压力解开弱焊线3,被分隔的药室合为一个大室。弱焊线3有受压力会解除弱焊的特殊要求使弱焊线3的粘接牢固程度较低,较低的牢固程度则易发生渗漏,本发明的优点是有少量液体渗漏过一条弱焊线3也不会损坏输液袋中药品的质量。具体各项优点如下:
1、防止不同药品在使用前混合:包装、运输、储存时,当有弱焊线3渗漏,渗漏药品压力不大,渗漏药品不能穿过第二条或更多条弱焊线3,使不同药品在使用前不能混合。只有使用时人为有意解开全部弱焊线3才能混合各药品。
2、减少废品:如有一条弱焊线3渗漏,其它弱焊线3不渗漏,不会使不同药品在使用前混合,则一条弱焊线3渗漏不会使输液袋的药品报废,减少包装、运输、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减少损失,保证输液袋的质量。
3、增加输液袋质量可靠性、防止医疗事故:由于隔离两个相邻药室2用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隔离,其中一条弱焊线3渗漏,另一条因没有渗漏不会使不同药品在使用前混合,即有一条弱焊线3渗漏,相邻两药室2的药品仍然保持原质量不变,输液袋也保持原质量,增加了输液袋质量可靠性。如果相邻药室之间用多条弱焊线3,只要有一条弱焊线3不渗漏,输液袋也保持原质量。对于卫生标准极高的人用输液袋,保持原质量不出医疗事故特别重要。本实用型在原只有一条弱焊线3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或多条弱焊线3就大大增加了输液袋质量可靠性,可解决一条弱焊线3渗漏发生医疗事故的问题。
4、方便观察判定弱焊线渗漏:由于两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形成的腔室最好是真空无气体无物体,一但有弱焊线3渗漏,主要是液体药品易从渗漏部位进入小间距1形成的腔室,渗漏后会明显改变小间距1形成的腔室外形和体积,很易观察到有药品渗漏到小间距1形成的腔室内。由于小间距1形成的腔室有透明部分或都是透明的,易观察到有药品渗漏到小间距1形成的腔室中的液体。在进一步观察另一弱焊线3还有渗漏则输液袋报废,如观察还有一条弱焊线3没有渗漏则各药品还是原质量,输液袋还可用。也就是可用小间距1形成的腔室进行渗漏药品实物观察、和腔室体积变化观察两种法判断有无渗漏,和相临药室的药品是否混合。
为更方便、更明显地观察判定弱焊线渗漏,在小间距1空间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或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设药品渗漏指示剂层。用药品渗漏指示剂与渗漏药品接触后产生的变色或增加体积来表示有渗漏发生,能更为有效和可靠地观察到有弱焊线3渗漏发生。有了药品渗漏到小间距1空间中,影不影响袋中药品质量和能否使用袋中药品,由渗漏情况、指示剂化学特性等确定。
5、方便运输、储存:一般双室或多室输液袋在运输、储存时都要把输液袋弯折,一般都是把液体药室弯折,弯折成的形状都不能固定,所以液体药在弯折的药室内震荡,即不利于液体药品质量,又易使液体药品在输液管和袋体薄膜连接部位损坏,发生药品溢出。但有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且之间有小间距1的本发明输液袋,在运输、储存的弯折时,可在两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位置弯折,小间距1位置中没有药品、更没有液体药品,不会因弯折使药品特别是液体药品发生震荡压力造成薄膜损坏、药品渗漏。
6、输液袋防漏质量的可靠性成大于几何级数的概率提高:假如紧靠液体药室2的第一条弱焊线3在常规包装、运输、储存时发生渗漏的概率是1/1000千分之一,则第二条弱焊线3发生渗漏的概率远远不到1/1000,0000千万分之一。渗漏的概率成小于几何倍数的降低,可靠性成大于几何倍数的提高。因为渗漏液体压力远远小于液体药室的液体压力,所以第二条弱焊线3又渗漏的概率远远小于1/10000万分之一。也就是说,有两条弱焊线3后,一个药室的药品渗漏到另一药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概率,防止了渗漏造成医疗事故。对于人用输液药品确保药品质量非常重要。
附图说明
图1是两条弱焊线3宽度基本相同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两条弱焊线3宽度不相同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三条曲线形弱焊线3分隔成三个药室2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其中大一药室2与另两小药室2以两条弱焊线3分隔,两小药室2之间以一条弱焊线3分隔。
图4是两条弱焊线3中一条为直线另一条为曲线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两条弱焊线3宽度基本相同的防渗漏安全性多药室袋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两条弱焊线3中有一条有少量药品渗漏到小间距空间中,但没有药品渗漏到另一药室状态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两条弱焊线3中有一条有大量药品渗漏到小间距空间中,但没有药品渗漏到另一药室状态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三条弱焊线3宽度基本相同,有两个小间距空间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两条弱焊线3分隔成的两个药室2,分别装有液体药品和粉状药品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两条弱焊线3分隔成的两个药室2分别装有液体药品和粉状药品,靠装液体药品的弱焊线3有少量渗漏,渗漏药品停留在两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空间中,渗漏药品没有中入粉状药品状态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两条弱焊线3分隔成的两个药室2分别装有液体药品和粉状药品,靠装液体药品的弱焊线3有大量渗漏,渗漏药品停留在两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空间中,渗漏药品没有中入粉状药品状态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两条弱焊线3分隔成的两个药室2分别装有液体药品和粉状药品,靠装液体药品的弱焊线3完全解开,小间距1空间与液体药品药室2合为一体,有靠装粉状药品的弱焊线3保持完好,渗漏药品没有中入粉状药品状态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两条弱焊线3分隔成的两个药室2,分别装有液体药品和粉状药品,在两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将两个药室2弯折放置状态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两条弱焊线3分隔成的两个药室2,分别装有液体药品和粉状药品,输液使用时,对液体药室加压力,解开了两条弱焊线3,两个药室2合成一个药室状态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并排的三条弱焊线3分隔成的两个药室2,三条弱焊线3之间有两个小间距1空间,两个药室2分别装有液体药品和粉状药品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小间距、2是药室、3是弱焊线、4是袋体边缘、5是管与袋的连接座、6是药品进出管、7是密封盖、8是渗漏的药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两条弱焊线3基本相同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结构如图1,本实施例输液袋,包括外边缘牢固密封的袋体,袋体长边220mm,宽边120mm,袋体边缘4牢固密封线的宽度为5mm;有一宽边的牢固密封线上设有与袋体内空相通的药品进出管6,药品进出管6与牢固密封线连接部位设有管与袋体的连接座5,使药品进出管6与袋体能较平滑的连接。离有药品进出管6的宽边13mm和14mm的两个部位,分别设有两条宽度为6mm的弱焊线3,这两条弱焊线3分别平行于袋体的120mm那条宽边。这两条弱焊线3之间是小间距1,小间距1宽度为4mm,小间距1两层袋体薄膜中间为真空,组成小间距1两面的袋体薄膜是透明的。两条弱焊线3把输液袋分成了两个药室2。一条弱焊线3与有药品进出管6的宽边之间的空间是用于装液体药品的药室,另一条弱焊线3与底部宽边之间的空间是用于装固体药品或粉状药品的药室。这样两条基本相同的条弱焊线3把输液袋分成了液体药室和固体药室两个药室,并且两条弱焊线3之间有4mm宽的小间距1空袋直空的空间。
制作袋体:用两张输液袋专用薄膜重叠好,把药品进出管6的管与袋的连接座5放在两张薄膜的一条120mm宽边之间,管与袋的连接座5深入120mm宽边10mm,放入热压膜具,袋体边缘4牢固密封线用金属模条进行热压,但无药品进出管6的另一条120mm宽边留有一小开口不密封。在上段所述的两条弱焊线3的设定位置用适合制备弱焊线的金属条进行热压,获得有小间距1的两条弱焊线3。这样制成了两条弱焊线3基本相同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仅有一宽边留有一小开口待灌入粉状药品后再密封。
灌药:把液体药品从药品进出管6中灌入后,用密封盖7密封药品进出管6。再从有120mm的宽边留的小开口处灌入粉状药品后,再用封牢固密封时同样的温度和压力密封宽边的小开口。这样液体药品和固体药品用两条弱焊线3分隔的装有药品的输液袋制成。
使用:本实施例输液袋用于给病人输液前,先观察靠液体药品的那条弱焊线3有无渗漏。如果有如图6、8、10、11、12的渗漏现象,即小间距1中有渗漏的药品8,再仔细观察靠粉状药品的弱焊线3有无渗漏,靠粉状药品的弱焊线3也有渗漏,则本输液袋不能用于给病人输液;但靠粉状药品的弱焊线3没有渗漏则本输液袋能用于给病人输液。只要靠粉状药品的弱焊线3没有渗漏,护士就用双手压液体药品袋,使液体药品的压力把靠粉状药品的弱焊线3解开成如图14,将液体药品和固体药品混匀在一个大袋中,再用输液针插入药品进出管6,把输液袋中的药品向病人输液。
实施例2、两条弱焊线3宽度不相同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结构如图2,靠液体药品的那条弱焊线3宽度为10mm,小间距1宽度为5mm,靠固体药品的那条弱焊线3宽度为4mm,两条弱焊线3宽度不相同。两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药品渗漏指示剂用酸碱指示剂中性红,并在输液袋上注明小间距1位置由什么颜色变为什么颜色后是有渗漏发生。其它结构如实施例1。
其它袋体结构、制作袋体、灌药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3、三条曲线形弱焊线3分隔成三个药室2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结构如图3,输液袋分为三个药室2,其中,大一药室2与另两小药室2以两条曲线形弱焊线3分隔,两小药室2之间又以一条曲线形弱焊线3分隔。药品进出管6在灌入药品后热压固定密封。使用时先用手压大药室中的液体,将三条曲线形弱焊线3全部解开,三个药室2的药品混与匀,再用剪刀箭开药品进出管6的密封处,向病人输液。
其它制作袋体程序、袋体结构、灌药、使用也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4、两条弱焊线3中一条为直线另一条为曲线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结构如图4,结构方面与实施例1有两个不同:第一是靠固体药品的弱焊线3是弧形曲线,弧形曲线凹向另一条弱焊线3,使两弱焊线3之间有较大的凹弧形小间距1。这种凹向能减缓渗漏在小间距1中的药品对没解开的弱焊线3的解开力,使靠固体药品的弱焊线3更不易被渗漏在小间距1中的药品压力解开。两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药品渗漏指示剂用无毒桔色硅胶指示剂,并在输液袋上注明小间距1位置由什么颜色变为什么颜色后是有渗漏发生。用网袋装无毒桔色硅胶指示剂可粒,并把网袋热压粘连在小间距1中。无毒桔色硅胶指示剂吸水变色,桔色硅胶指示剂系中国最新环保型硅胶指示剂产品。第二是固体药品的药品室也设有带连接座5的药品进出管6,放便从药品进出管6灌入固体药品,而不从实施例1的袋体边缘留小开口灌入固体药品。
实施例5、两条弱焊线3宽度基本相同的防渗漏安全性照相材料用的多药室袋
结构如图5,袋体结构中没有实施例1的药品进出管6和密封盖7。在对袋体外边缘牢固密封时,先要在两个药室的宽边留小开口,从小开口灌入药品后再密封,其它袋体结构、弱焊线3结构、制作袋体、灌药同于实施例1。两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药品渗漏指示剂用吸水变色剂,本吸水变色剂用专利号为ZL200610074671.8的中国专利《用于检测水的组合物以及用于检测水的指示剂》提供的检测水的指示剂,该指示剂在相对湿度20%时变为绿色、50%时变为带茶色的绿色或带桃色的绿色、90%时变为茶色或桃色的阶段的变色。在输液袋上注明小间距1位置由什么颜色变为什么颜色后是有渗漏发生。使用时用压力压液体袋,全部解开两条弱焊线3,混匀两个药室中的药品后,用剪刀箭开照相材料用的多药室袋边缘的密封线,倒出照相材料使用。
实施例6、三条弱焊线3宽度基本相同,有两个小间距1空间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结构如图8、15,输液袋中部位置设有三条都是4mm宽的弱焊线3,两两弱焊线3之间都有小间距1,即有两个小间距1,其中一个小间距1宽度为6mm,另一个小间距1宽度为4mm。在宽度为4mm的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层。药品渗漏指示剂用明胶为溶胀指示剂,把明胶热溶化后涂在袋体薄膜的内壁,自然干燥后,制成明胶溶胀指示剂的药品渗漏指示剂层。并在输液袋上注明小间距1位置有体积变大、凸起是有渗漏发生。
其它袋体结构、弱焊线3结构、制作袋体、灌药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7、三条弱焊线3宽度基本相同,有两个小间距1空间中分别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和药品渗漏指示剂层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结构如图8、15,输液袋中部位置设有三条都是4mm宽的弱焊线3,两两弱焊线3之间都有小间距1,即有两个小间距1,其中一个小间距1宽度为6mm,另一个小间距1宽度为4mm。在宽度为4mm的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层。药品渗漏指示剂层的药品渗漏指示剂用明胶作为溶胀指示剂,把明胶热溶化后涂在袋体薄膜的内壁,自然干燥后,制成明胶溶胀指示剂的药品渗漏指示剂层。另外,在宽度为6mm的小间距1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药品渗漏指示剂用无毒桔色硅胶指示剂。无毒桔色硅胶指示剂被热压粘连在宽度为6mm的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
并在输液袋上注明4mm的小间距1位置由什么颜色变为什么颜色后是有渗漏发生。还在输液袋上注明6mm的小间距1位置有体积变大、凸起是有渗漏发生。
其它袋体结构、弱焊线3结构、制作袋体、灌药同于实施例1。

Claims (7)

1、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包括外边缘牢固密封的袋体,袋体内有两个或多个相互隔离的药室(2),各药室(2)之间设有弱焊线(3)隔离,其特征在于:各药室(2)之间设有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弱焊线(3)之间设有小间距(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各药室(2)之间设有两条弱焊线(3),两条弱焊线(3)之间设有小间距(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有的药室(2)之间设两条弱焊线(3),另有的药室(2)之间设一条弱焊线(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项任何一项所述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袋体材料是透明薄膜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中间空间是真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两条或多条弱焊线(3)之间的小间距(1)中,有一个或多个小间距(1)空间中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或/和有一个或多个小间距(1)袋体薄膜的内壁设有药品渗漏指示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其特征在于:药品渗漏指示剂是无毒桔色硅胶指示剂或专利号为ZL200610074671.8的中国专利《用于检测水的组合物以及用于检测水的指示剂》提供的检测水的指示剂。
CNA2007101879641A 2007-11-19 2007-11-19 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Pending CN101439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879641A CN101439003A (zh) 2007-11-19 2007-11-19 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879641A CN101439003A (zh) 2007-11-19 2007-11-19 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9003A true CN101439003A (zh) 2009-05-27

Family

ID=40723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879641A Pending CN101439003A (zh) 2007-11-19 2007-11-19 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900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1077A (zh) * 2016-05-18 2017-03-22 张�杰 外阻隔袋输液用袋
CN107028762A (zh) * 2017-05-27 2017-08-11 余庆县人民医院 一种定量配比输液袋
CN112137883A (zh) * 2020-09-28 2020-12-29 龚文卿 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
CN113119566A (zh) * 2021-04-14 2021-07-16 江苏增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土工膜
WO2022022359A1 (zh) * 2020-07-27 2022-02-03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空腔的抗压型输液袋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1077A (zh) * 2016-05-18 2017-03-22 张�杰 外阻隔袋输液用袋
CN107028762A (zh) * 2017-05-27 2017-08-11 余庆县人民医院 一种定量配比输液袋
CN107028762B (zh) * 2017-05-27 2023-09-15 南京云科芝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配比输液袋
WO2022022359A1 (zh) * 2020-07-27 2022-02-03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空腔的抗压型输液袋
CN112137883A (zh) * 2020-09-28 2020-12-29 龚文卿 一种大容量注射液防渗漏软袋
CN113119566A (zh) * 2021-04-14 2021-07-16 江苏增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土工膜
CN113119566B (zh) * 2021-04-14 2021-10-26 江苏增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土工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57632B1 (ko) 수지적층체
CN1976668B (zh) 用于制备医用混合溶液的柔性多腔室容器
ES2424919T3 (es) Recipiente médico flexible de múltiples compartimentos con sellos preferentemente rompibles
CA2468503C (en) Transport and sterilization carrier for flexible, multiple compartment drug container
CN1934005B (zh) 多壁袋型包装
AU643536B2 (en) Package
CN101461756B (zh) 药液软包装及其包装方法
CN101439003A (zh) 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KR101258724B1 (ko) 의료용 복실 용기의 약 시일부의 보강 방법
ES2245977T3 (es) Accesorio de embalaje al vacio.
CN103282285B (zh) 用于容纳和保护生物制药产品或设备的防水密封软塑料袋的完整性检测
US6183460B1 (en) Multi-use solution container having flaps
CN101754741B (zh) 多室袋
TWI551287B (zh) 多個腔室袋子與製備及注入此種袋子的方法
US20120128275A1 (en) Poche a temoin de perte d'integrite incorpore,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e telle poche et procede d'utilisation
JPH0796589A (ja) 多層フィルム及び容器
JP3060132B2 (ja) 複室容器
CN201211333Y (zh) 防渗漏的安全性多药室输液袋
ITMI20131857A1 (it) Fardello di contenitori, in particolare bottiglie, lattine o simili
CN204723399U (zh) 一种医疗用多腔容器
CN201209048Y (zh) 一种功能型自粘膜空气缓冲包装袋
JPH027803Y2 (zh)
CN210433740U (zh) 一种输液软袋用易撕膜组合盖
CN205913542U (zh) 一种输液用接口及软袋
CN201194919Y (zh) 即配型医用多室内袋的软包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