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5450B - 液压单元、脚轮组件、及集装箱移动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压单元、脚轮组件、及集装箱移动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5450B
CN101435450B CN2007101772837A CN200710177283A CN101435450B CN 101435450 B CN101435450 B CN 101435450B CN 2007101772837 A CN2007101772837 A CN 2007101772837A CN 200710177283 A CN200710177283 A CN 200710177283A CN 101435450 B CN101435450 B CN 101435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cylinder
supporting base
hole
dead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772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5450A (zh
Inventor
周立杰
周平辉
张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772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54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35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5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5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54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单元、一种具有该液压单元的脚轮组件、以及利用该脚轮组件移动集装箱的装置和方法。所述液压单元包括液压机构,包括油缸和设置在该油缸中的活塞;环绕该油缸设置的用于容纳液压油的油箱;脚踏泵,包括泵体和设置在该泵体中的泵芯;用于固定所述液压机构、油箱和脚踏泵的支撑座;连通泵体的和油缸的供油油路;连通油箱和泵体的吸油油路;以及连通油缸和油箱卸荷油路。本发明的液压单元设置有脚踏泵,因而无须外接设备即可驱动液压机构工作,使得液压单元的整体结构紧凑,而且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液压单元、脚轮组件、及集装箱移动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单元,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包括油缸和活塞的液压机构的液压单元,该活塞可沿该油缸的轴线向下伸出,以及具有所述液压单元的脚轮组件,以及集装箱移动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叉车、吊具等大型机械设备来移动集装箱。然而,这种大型设备本身存在体积大、工作所需的空间大、移动范围具有局限性等缺点。对于底部设置有底角件的集装箱,目前存在一种集装箱移动装置。如图1所示,这种集装箱移动装置包括四个升降组件A。每个升降组件A包括可与集装箱D配合的C型叉臂架3、轮子20、设置在叉臂架3和轮子20之间的液压缸5、以及用于驱动液压缸5的电动液压装置6。在叉臂架3上固定有框架7,电动液压装置6放置在框架7上。各升降组件A的电动液压装置6分别通过电缆2连接到一个公共的供电单元B。叉臂架3包括位于下端的下角形架8以及位于上端的上角形架9。下角形架8可固定到集装箱的底角件13上,而上角形架9可与集装箱底角件上方的呈直角的部分相配合。随着液压缸5的升起,叉臂架3可将集装箱举起,从而可以利用轮子20移动集装箱。
由于液压缸5是电驱动的,并需要通过电缆2外接供电单元B,因而在移动集装箱时要同时考虑供电单元B的移动问题,操作复杂。另外,在移动时,还需要保证电缆2的可靠连接,并避免电缆2的缠绕或磨损,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虽然与叉车、吊具等大型机械设备相比,图1所示的装置的体积相对小巧,然而叉臂架3和框架7依然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因而,对于空间相对狭小的场所,这种集装箱移动装置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无需外接驱动装置的液压单元。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操作、可靠性高的脚轮组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狭小空间内移动集装箱的集装箱移动装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狭小空间内移动集装箱的集装箱移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压单元,其包括:支撑座,所述液压机构、油箱和脚踏泵固定到该支撑座上;液压机构,包括固定到该支撑座上的油缸,该油缸包括顶壁、侧壁和位于底部的端盖,以及设置在该油缸中穿过该油缸端盖向下伸出的活塞;油箱,环绕该油缸固定到该支撑座上,用于容纳液压油;脚踏泵,包括固定到该支撑座上的泵体和设置在该泵体中并可相对于该泵体滑动的泵芯;供油油路,连通该脚踏泵的泵体和该液压机构的油缸,并在其中设有供油单向阀,以使得液压油只能单向地从所述泵体流向所述油缸;吸油油路,连通该油箱和该脚踏泵的泵体,并在其中设有吸油单向阀,以使得液压油只能单向地从所述油箱流向所述泵体;以及卸荷油路,连通该液压机构的油缸和该油箱,并在其中设有卸荷阀,用于控制卸荷油路的通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脚轮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液压单元;行走单元,包括与该液压单元的活塞相连的脚轮支架和设置在该脚轮支架上的四个脚轮;以及定位夹紧单元。该定位夹紧单元包括:固定部,固定在该液压单元的支撑座的端部并向下延伸,并设置有垂直于该固定部延伸的通孔、以及位于该固定部顶部的槽,该槽向下延伸与所述通孔相连通;锁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通孔中;锁舌,固定在该锁轴的一端,并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以及拨杆,设置在该固定部的槽中,并且一端固定到该锁轴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集装箱移动装置。所述集装箱包括设置在其底部的四个底角件,每个底角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长孔。所述集装箱移动装置包括四个如上所述的脚轮组件,分别与该集装箱的四个底角件相配合。各脚轮组件的锁舌可在一锁定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并且该锁舌的形状与该长孔相匹配,使得当该锁舌位于打开位置时,其能够穿过该底角件的长孔,而当该锁舌位于锁定位置时,其不能通过该底角件的长孔。各脚轮组件的固定部的形状和结构与该长孔相匹配,使得该固定部不能进入该长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集装箱的方法。所述集装箱包括设置在其底部的四个底角件,每个底角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长孔。所述方法包括:对应于每个底角件分别设置一个如前所述的本发明的脚轮组件;设置各脚轮组件的锁舌可在一锁定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并且设置该锁舌的形状与该长孔相匹配,使得在打开位置时,该锁舌能够穿过该底角件的长孔,而在锁定位置时,该锁舌不能通过该底角件的长孔;设置各脚轮组件的固定部的形状和结构与该长孔相匹配,使得该固定部不能进入该长孔;设置各脚轮组件的锁舌处于打开位置;将锁舌穿过对应的底角件的长孔进入到该底角件的内部;拨动各脚轮组件的拨杆使锁舌转到该锁定位置,以将该底角件固定到对应的脚轮组件的固定部上;踏压各脚轮组件的脚踏泵踏板,使得油箱内的液压油经由该吸油油路进入该脚踏泵的泵体、再经由该供油油路进入到该油缸内部,使得脚轮组件的油缸、支撑座和固定部相对于活塞向上升起;当集装箱随着固定部向上升起至预定高度后,停止踏压踏板;以及,利用脚轮组件的行走单元将集装箱移动到预定位置。
本发明的液压单元结构紧凑,将油箱环绕油缸设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其中的供油油路、吸油油路和卸荷油路设置在液压单元的支撑座和/或油缸壁中,不仅节省空间,而且油路不易损坏。液压单元中设置有脚踏泵,使得无需外接设备即可实现起升操作。由这种液压单元构成的脚轮组件结构小巧,便于操作,特别适合在狭小空间内对物体进行装载、移动、运输。本发明的脚轮组件性能可靠、起重量大,适用于运输集装箱等较重物体。另外,本发明脚轮组件便于维修。
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移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移动装置;
图3为图2中的脚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A为图3的脚轮组件去除了行走单元的正视图,其中活塞处于完全缩回状态;
图4B为图3的脚轮组件去除了行走单元的正视图,其中活塞处于完全伸出状态;
图5为图4A的俯视图;
图6为沿图5中VI-VI线的展开剖视图;
图7为图6中VII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供油单向阀的结构;
图8为图6中VIII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吸油单向阀的结构;
图9为沿图5中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X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卸荷阀的结构;
图11为沿图5中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为图3中的脚轮机构的行走单元的俯视图;
图13为沿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A为图4A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锁舌;
如14B示出了处于锁定状态的锁舌;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脚轮机构与集装箱底角件的配合结构;以及
图16A和16B分别为示出定位夹紧单元与集装箱底角件配合关系的侧视局部剖视图和俯视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集装箱移动装置包括四个脚轮组件J。每个脚轮组件J可以分别连接到集装箱400的一个底角件410上。如图3所示,每个脚轮组件J包括液压单元100、用于移动的行走单元200、以及用于与集装箱底角件相配合的定位夹紧机构300。
如图3~11所示,液压单元100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撑座110上的液压机构120、油箱130和脚踏泵140。其中,脚踏泵140的泵体141通过供油油路与液压机构的油缸121相连通,在供油油路中设有供油单向阀50,从而液压油只能单向地从泵体141流向油缸121;油箱130通过吸油油路与泵体141相连通,在吸油油路中设有吸油单向阀60,从而液压油只能单向地从油箱130流向所述泵体141;油缸131通过卸荷油路与油箱130相连通,在卸荷油路中设有卸荷阀70,以控制卸荷油路的通断。
液压结构120包括油缸121和设置在油缸中的活塞126。油缸121包括顶壁122和与该顶壁一体形成的圆柱形的侧壁123。优选地,油缸侧壁123可以和支撑座110一体地形成。油缸121的底部设有端盖124。活塞126穿过端盖124从油缸121的底部伸出,并可相对于油缸伸缩移动。图4A示出了活塞126完全缩进油缸121时的状态,图4B示出了活塞126完全从油缸121中伸出时的状态。优选地,端盖124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键125;活塞126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导向键125相匹配的导向槽127,其中,导向槽沿活塞的轴线设置。当活塞126伸缩移动,导向键125会与导向槽127相配合,防止活塞126在油缸121内转动。
油箱130用于容纳液压油。在这里,为了减小液压单元100的整体体积,将油箱130环绕油缸120设置。具体来说,油箱130由油缸侧壁123、环绕该油缸侧壁设置的箱壁132、设置在箱壁132上方并与油缸侧壁123相配合的箱盖133以及支撑座110所限定。与在油缸121的旁边设置油箱的结构相比,本发明的结构能够更好地利用空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小液压单元的整体体积。优选地,可以设置支撑座110的宽度与油箱的直径相匹配。
在支撑座110的一端设置有脚踏泵140。脚踏泵140包括:固定到支撑座110上的泵体141、设置在泵体141中并可相对于该泵体滑动的泵芯142、固定在支撑座110上的支撑架143、踏板144、以及环绕泵芯142设置的用于向上偏置该泵芯的弹簧145。其中,踏板144具有两个端部144a、144b和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中部144c。在端部144a和中部144c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部147和第二铰接部148。踏板144通过第一和第二铰接部147、148分别铰接到所述支撑架143和所述泵芯142,从而能够通过下压踏板的另一端部144b而将泵芯142压下。
为了尽量减小液压单元100的体积,优选地,如图5所示,将脚踏泵140设置在偏离支撑座110的纵向对称轴L预定距离的位置上,以使得支撑座110的长度最小。
供油油路可设置在支撑座110和油缸的顶壁122和侧壁123中,以节约空间。如图5、6和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供油油路包括:竖直地设置在泵体141下方的支撑座110中的第一子油路151,用于与泵体141的内部相连通;水平地设置在支撑座110中的第二子油路152,其一端与该第一子油路151连通,另一端朝向支撑座110的纵向对称轴L延伸;水平地设置在支撑座110中的第三子油路153,其一端与第二子油路152连通,另一端朝向油缸121延伸;向上倾斜地设置在支撑座110中的第四子油路154,其一端与第三子油路153连通,另一端朝向油缸侧壁123延伸;竖直地设置在油缸侧壁123中的第五子油路155,其一端与第四子油路154连通,另一端朝向油缸顶壁122延伸;水平地设置在油缸顶壁中的第六子油路156,其一端与第五子油路155连通;以及,竖直地设置在油缸顶壁中的供油口157,用于连通第六子油路156的另一端与油缸121的内部。
当压下脚踏泵的踏板144时,泵芯142向下移动,使得泵体141内的液压油被压出,并经由供油油路进入油缸121中,从而使得活塞126相对于油缸121向下伸出(即,油缸121、以及与油缸侧壁123一体形成的支撑座110相对于活塞126向上移动)。
供油单向阀50设置在供油油路的第六子油路156和供油口157之间。如图7所示,供油单向阀50主要由阀体51和阀盖54组成。阀体51包括端壁52和从该端壁的外周延伸出的侧壁53,在端壁52上设有与供油油路的第六子油路156相连通的进油孔56,在侧壁53上设有至少一个与供油口157相连通的排油孔57。阀盖54设置在与端壁52相对的阀体的另一端,用于封闭阀体。在阀体51中设置有滚珠55,其能够与进油孔56相配合以密封该进油孔。优选地,进油口56的与滚珠55相配合的面为压痕球面,这样能够与滚珠55的球面紧密贴合起到密封作用,同时可以省去在加工过程中研合密封面的工序。在阀体51中还设置有弹簧58,用于与阀盖54相配合、向进油孔56的方向偏置滚珠55。
来自第六子油路156的液压油会对滚珠55施加朝向阀盖54的压力,使滚珠55离开进油孔56一定距离,从而液压油能够进入阀体51内部,并从供油口157流入油缸121。来自供油口157的液压油不会对滚珠55施加朝向阀盖54的压力,由于弹簧58的偏置作用,滚珠55不会离开进油孔56,从而液压油不能经由进油孔56回流到第六子油路156。这样,就通过供油单向阀50实现了液压油在供油油路中单向流动。
优选地,在供油单向阀50的阀体侧壁53上设置有多个绕阀体轴线均布的排油孔57,并且在侧壁53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各排油孔57均连通的排油槽59,使得各排油孔57分别通过排油槽59与供油口157相连通。这种结构有利于单向阀50在装配时的定位以及液压油从单向阀中排出。即使排油孔57没有与供油口157严格对准,液压油依然能够通过排油槽59顺畅地进入油缸121。
连通油箱130和脚踏泵泵体141的吸油油路可设置在支撑座110中,以节约空间。如图5、6、8、9和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吸油油路包括:第一子油路161,竖直地设置在油箱130下方的支撑座110中,并与油箱的内部相连通;水平地设置在支撑座110中的第二子油路162,其一端与第一子油路161连通,另一端背向油箱130、向远离支撑座110的纵向对称轴的方向延伸;水平地设置在支撑座110中的第三子油路163,其一端与第二子油路162连通,另一端大体上平行于支撑座110的纵向对称轴向脚踏泵140延伸;大体上垂直于第三子油路163、水平地设置在支撑座110中的第四子油路164,其一端与第三子油路163连通,另一端朝向泵体141延伸;以及,竖直地设置在泵体141底部的吸油口165,用于连通第四子油路164与该泵体内部。
当脚踏泵的泵芯142由于弹簧145的偏置作用向上抬起时,泵体141内部的压力减小,使得油箱130中的液压油依次经由吸油油路的第一至第四子油路以及吸油口165流入到泵体141中,为下一次踏压踏板144向油缸121供油做好准备。
吸油单向阀60设置在吸油油路的第四子油路164和吸油口165之间。如图8所示,吸油单向阀60主要包括阀体61、阀盖66、以及设置在阀体61中的滚珠67和弹簧68。阀体61包括端壁62和从该端壁的外周垂直延伸的侧壁63。在端壁62中设有至少一个垂直于阀体轴线的第一进油孔64,用于与吸油油路的第四子油路164连通。在端壁62中还设有一个沿阀体61的轴线设置的第二进油孔65,第二进油孔65的一端与第一进油孔64相连通,而另一端与阀体61的内部相连通。阀盖66设置在阀体61的与端壁62相对的另一端,吸油口165可以以通孔的形式设置在阀盖66上。滚珠67可与第二进油孔65相配合以密封该第二进油孔。优选地,第二进油口65的与滚珠67配合的面也设置为压痕球面。弹簧68可与阀盖66相配合,以向第二进油孔65的方向偏置滚珠67。优选地,在阀体端壁62中设置多个绕该阀体的轴线均布的第一进油孔64,且在端壁62的外表面设置与各第一进油孔64相连通的进油槽69,使得各第一进油孔64均能通过进油槽69与吸油油路的第四子油路164相连通。吸油单向阀60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与供油单向阀50类似,这里不再重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和8所示,泵体141的侧壁上设有外螺纹,而在支撑座110的预定位置上设有凹腔115,该凹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从而泵体14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到支撑座110上。优选地,设置脚踏泵的泵体141,使其侧壁至少部分地位于吸油单向阀60的上方,以限制吸油单向阀向上运动。
连通油缸121和油箱130的卸荷油路可以设置在油缸的顶壁122和侧壁123中。如图9、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卸荷油路包括:设置在油缸顶壁122中的卸荷口171,该卸荷口171与油缸121的内部相连通;水平地设置在油缸顶壁122中的第一子油路172,其一端与该卸荷口171连通,另一端朝向油缸侧壁123延伸;竖直地设置在油缸侧壁123中的第二子油路173,其一端与第一子油路171连通,另一端向下延伸;以及,水平地设置在油缸侧壁123中的第三子油路174,其一端与第二子油路173相连通,而另一端与油箱130的内部相连通。
如图10所示,在卸荷口171的上方设有卸荷孔175,卸荷孔175的一端与卸荷口172相连通,另一端与油缸顶壁122的外部相连通,并且卸荷油路的第一子油路172通过该卸荷孔175连接到该卸荷口171。卸荷阀70设置在卸荷孔175中,其包括设置在卸荷孔中的阀体71、和设置在阀体71与卸荷口之间的滚珠75。阀体71上设置有可与卸荷孔175螺纹配合的连接部72,以相对于卸荷孔固定该阀体。在液压机构120工作时,向下旋入阀体71,使其顶压滚珠75密封卸荷口171,使得油缸121中的液压油不能进入卸荷油路;当工作结束后,旋出阀体71,使滚珠75能够离开卸荷口171,从而油缸121内的液压油可通过卸荷油路回到油箱130中,使液压机构120完成回程动作。优选地,卸荷口171与滚珠75相配合的面设置为压痕球面。优选地,在阀体71和卸荷孔17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3,以防止液压油经由卸荷孔175泄漏到油缸外部。
如图3、12和13所示,行走单元200包括与液压单元的活塞126相连的脚轮支架210和设置在该脚轮支架上的四个脚轮240。脚轮支架210包括可旋转地与活塞126相连的第一支架220、以及分别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支架的两个端部221的两个第二支架230。在每个第二支架230上均设置有一组(即,两个)脚轮240,这两个脚轮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的两侧。第二支架230的转动轴线大体上垂直于第一支架220的转动轴线,使得每组脚轮都可以通过对应的第二支架230分别左右调节角度,而脚轮整体可通过第一支架220前后调节角度。从而,行走单元在行走过程中能够根据地形自动调节,实现平稳运行。此外,如前所述,活塞126上设有导向槽127,而油缸的端盖124上设有导向键125,使得活塞126不会相对于油缸121转动,从而保证了脚轮机构的行走方向稳定。
第一支架220通过其中部223与活塞126相连。具体来说,如图4A、4B所示,在活塞126从油缸121中伸出的端部126a上设有一插口128,并且该插口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为与第一支架的中部223相匹配,使得第一支架的中部223能够嵌入到插口128中。如图13所示,第一支架的中部223上设有轴孔224,一销轴129(见图4A、4B)可贯穿插口128的两侧并从轴孔224中穿过,从而将第一支架220与活塞126可旋转地连接。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的端部221包括两个大体平行的侧板221a和221b,两个侧板在顶端相连并形成一凹槽222。其中一个侧板(如221a)上设置有螺纹孔,另一个侧板(如221b)上对应地设置有一通孔。连接轴260可从侧板221b上的通孔中穿过,并通过其螺纹端261与侧板221a上螺纹孔的配合固定到第一支架的端部221。第二支架的上端231可插入到凹槽222中,并且其上设置有一孔使得连接轴能够穿过。这样,第二支架的上端231就通过连接轴260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支架的端部221。当然,第一支架的端部221可设置为其它结构;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第二支架230相连,如利用螺栓螺母结构。第二支架的下端232可利用轮轴270与位于其两侧的脚轮240相连。
如图3、6、14A和14B所示,定位夹紧单元300包括固定在液压单元的支撑座110的端部并向下延伸的固定部310,该固定部上设置有垂直于固定部延伸的通孔311、以及位于固定部顶部的槽312(见图3),槽312向下延伸与通孔311相连通。优选地,固定部310与支撑座110一体地形成。锁轴320可转动地设置在通孔311中。锁舌322固定在锁轴320的一端,并位于固定部310的外侧,从而锁舌322可相对于固定部310转动。优选地,锁轴320和锁舌322可以一体地形成。锁轴320的另一端可从固定部310的内侧延伸出来,并设有外螺纹,从而可以利用一螺母325与锁轴320的外螺纹配合,防止锁轴320从固定部310中脱落。优选地,可以在锁轴螺母325上设置固定销326,以防止螺母325从锁轴320脱落。在固定部顶端的槽312中设有拨杆330。拨杆330的一端固定到锁轴320上,从而可以通过拨杆330来转动锁轴320,并带动锁舌322转动。
如图15所示,集装箱400的底角件410设有至少一个长孔412。锁舌322可在一锁定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如图14A和14B所示,锁舌322的横截面设计为与长孔412的形状相匹配的椭圆形、长圆形或其它的长形形状,使得当锁舌322处于打开位置时(如图14A所示)能够通过长孔412,而当锁舌322位于锁定位置时(如图14B所示)不能通过长孔412。设置固定部310顶端的槽312的长度,使得拨杆330位于槽312的一端时,锁舌322处于打开位置,当拨杆330转动到槽312的另一端时,锁舌322处于锁定位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拨杆330在槽312中的转动角度θ为80°~90°。
设置固定部310的形状和结构与长孔412相匹配,使得固定部310不能进入该长孔。优选地,在固定部310的外侧、对应于锁舌322的位置上设有突出部314。突出部314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设计为与底角件的长孔412相匹配,使其能够进入长孔412。优选地,设置突出部314的厚度与底角件410的壁厚相匹配,使得当锁舌322处于锁定位置时,锁舌322紧贴底角件的内壁,而固定部310紧贴底角件的外壁,如图16A和16B所示。这样,可以利用锁舌322与底角件41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将锁舌保持在锁定状态,避免锁舌322在集装箱移动过程中意外打开。
接下来,说明利用本发明的集装箱移动装置移动集装箱400的方法。应当清楚,本发明的集装箱移动装置也可用于移动其它物体,只要被运输的物体上设有与锁舌相匹配的长孔即可。
首先,设置各脚轮组件J的锁舌322处于打开位置;然后,将各脚轮组件J的锁舌322穿过集装箱上对应的底角件的长孔412进入到底角件的内部;拨动各脚轮组件的拨杆330使锁舌旋转到锁定位置,以将底角件410固定到对应的脚轮组件J的固定部310。接下来,踏压各脚轮组件的脚踏泵踏板144,使得油箱130内的液压油经由吸油油路进入到脚踏泵的泵体141中,再经由供油油路进入到油缸121中,从而使油缸121、支撑座110相对于活塞126向上升起。当集装箱400随着支撑座向上升起至预定高度后,停止踏压踏板。这时,就可以利用脚轮组件J的行走单元200来将集装箱移动到预期的位置。
当集装箱400到达预定位置之后,打开卸荷阀70,使得油缸121内的液压油能够经由卸荷油路回到油箱130中。这时,利用外力(例如集装箱的自身重力),相对于活塞126压下固定在一起的油缸121、支撑座110和固定部310,并使得油缸121内的液压油回到油箱130中。当集装箱400下落到地面上之后,反向拨动拨杆330,使锁舌322旋转到打开位置。然后,将各脚轮组件的锁舌322从对应的底角件的长孔412中移出。之后,可以将脚轮组件J收好,准备下次使用。
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例如,脚轮组件的行走单元和定位夹紧单元也可以采用目前公知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35)

1.一种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
液压机构,固定到该支撑座上并包括
油缸,固定到该支撑座上,并包括顶壁、侧壁和位于底部的端盖,以及
活塞,设置在该油缸中并穿过该油缸端盖向下伸出;
油箱,环绕该油缸固定到该支撑座上,用于容纳液压油;
脚踏泵,固定到该支撑座上并包括:固定到该支撑座上的泵体;设置在该泵体中并可相对于该泵体滑动的泵芯;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支撑架;踏板,具有分别设置在其一个端部和其中间部分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该第一、第二铰接部分别铰接到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泵芯上,从而能够通过下压该踏板的另一个端部而将泵芯压下;以及弹簧,环绕该泵芯设置,以向上偏置该泵芯;
供油油路,连通该脚踏泵的泵体和该液压机构的油缸,并在其中设有供油单向阀,以使得液压油只能单向地从所述泵体流向所述油缸;
吸油油路,连通该油箱和该脚踏泵的泵体,并在其中设有吸油单向阀,以使得液压油只能单向地从所述油箱流向所述泵体;以及
卸荷油路,连通该液压机构的油缸和该油箱,并在其中设有卸荷阀,用于控制卸荷油路的通断,
其中,所述供油油路、所述吸油油路和所述卸荷油路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座、所述油缸顶壁和/或所述油缸侧壁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的顶壁和侧壁一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侧壁和所述支撑座一体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由油缸侧壁、环绕该油缸侧壁设置的箱壁、设置在该箱壁上方并与该油缸侧壁相配合的箱盖以及所述支撑座所限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宽度与该油箱的直径相匹配,以使得该支撑座的宽度最小;该脚踏泵设置在偏离该支撑座纵向对称轴预定距离的位置上,以使得该支撑座的长度最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油路包括:
第一子油路,竖直地设置在该泵体下方的支撑座中,并与该泵体内部相连通;
第二子油路,水平地设置在该支撑座中,其一端与该第一子油路连通,另一端朝向该支撑座的纵向对称轴延伸;
第三子油路,水平地设置在该支撑座中,其一端与该第二子油路连通,另一端朝向该油缸延伸;
第四子油路,向上倾斜地设置在该支撑座中,其一端与该第三子油路连通,另一端朝向油缸侧壁延伸;
第五子油路,竖直地设置在该油缸侧壁中,其一端与该第四子油路连通,另一端朝向该油缸顶壁延伸;
第六子油路,水平地设置在该油缸顶壁中,其一端与该第五子油路连通;以及
供油口,竖直地设置在该油缸顶壁中,连通该第六子油路的另一端与该油缸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向阀设置在该供油油路的第六子油路和供油口之间,该供油单向阀包括:
阀体,包括端壁和从该端壁的外周延伸的侧壁,该端壁上设有与该第六子油路相连通的进油孔,该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该供油口相连通的排油孔;
阀盖,设置在该阀体的另一端,用于封闭该阀体;
滚珠,设置在该阀体中,能够与该进油孔相配合以密封该进油孔;以及
弹簧,设置在该阀体中,用于与该阀盖相配合,向进油孔的方向偏置该滚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向阀的进油口的与该滚珠相配合的面为压痕球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向阀的阀体侧壁上设有多个绕该阀体轴线均布的排油孔,且在所述阀体侧壁的外表面设有与各排油孔相连通的排油槽,使得各排油孔通过该排油槽与所述供油口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油路包括:
第一子油路,竖直地设置在该油箱下方的支撑座中,与该油箱内部相连通;
第二子油路,水平地设置在该支撑座中,其一端与该第一子油路连通,另一端背向该油箱延伸;
第三子油路,水平地设置在该支撑座中,其一端与该第二子油路连通,另一端沿平行于该支撑座的纵向对称轴的方向朝向该脚踏泵延伸;
第四子油路,垂直于该第三子油路、水平地设置在该支撑座中,其一端与该第三子油路连通,另一端朝向该脚踏泵的泵体延伸;以及
吸油口,竖直地设置在该泵体底部,以连通该第四子油路与该泵体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单向阀设置在该吸油油路的第四子油路和吸油口之间,该吸油单向阀包括:
阀体,包括端壁和从该端壁的外周延伸的侧壁,该端壁中设有至少一个垂直于该阀体轴线的第一进油孔,用于与该第四子油路连通,该端壁上还设有一个沿该阀体轴线的第二进油孔,该第二进油孔的一端与该第一进油孔相连通,而另一端与该阀体内部相连通;
阀盖,设置在该阀体的另一端,所述吸油口为设置在该阀盖上的通孔;
滚珠,设置在该阀体中,能够与该阀体的第二进油孔相配合以密封该第二进油孔;以及
弹簧,设置在该阀体中,与该阀盖相配合,向该第二进油孔的方向偏置该滚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单向阀第二进油口的与所述滚珠配合的面为压痕球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单向阀的阀体端壁中设有多个绕该阀体轴线均布的第一进油孔,且在该端壁的外侧表面设有与各第一进油孔相连通的进油槽,使得各第一进油孔均通过该进油槽与所述吸油油路的第四子油路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泵的泵体的侧壁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吸油单向阀的上方,以限制该吸油单向阀向上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油路包括:
卸荷口,设置在该油缸的顶壁中,并与该油缸内部相连通;
第一子油路,水平地设置在该油缸顶壁中,其一端与该卸荷口连通,另一端朝向该油缸侧壁延伸;
第二子油路,竖直地设置在该油缸侧壁中,其一端与该第一子油路连通,另一端向下延伸;以及
第三子油路,水平地设置在该油缸侧壁中,其一端与该第二子油路相连通,而另一端与该油箱内部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卸荷口的上方设置有一端与该卸荷口相连通、另一端与该油缸顶壁的外部相连通的卸荷孔,该卸荷油路的第一子油路通过该卸荷孔连接到该卸荷孔,所述卸荷阀设置在该卸荷孔中,并包括:
阀体,设置在该卸荷孔中,并具有可与该卸荷孔螺纹配合的连接部;
滚珠,设置在该阀体和该卸荷口之间,可与该卸荷口配合以密封该卸荷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口与所述卸荷阀的滚珠相配合的面为压痕球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在该卸荷阀阀体与该卸荷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9.一种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单元;
行走单元,包括与该液压单元的活塞相连的脚轮支架和设置在该脚轮支架上的四个脚轮;以及
定位夹紧单元,包括
固定部,固定在该液压单元的支撑座的端部并向下延伸,并设置有垂直于该固定部延伸的通孔、以及位于该固定部顶部的槽,该槽向下延伸与所述通孔相连通;
锁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通孔中;
锁舌,固定在该锁轴的一端,并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以及
拨杆,设置在该固定部的槽中,并且一端固定到该锁轴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端部和可旋转地与所述活塞相连的中部;以及
两个第二支架,分别可旋转地连接到该第一支架的一个端部,每个第二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脚轮,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转动轴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从该油缸中伸出的端部上设有该第一支架的中部相配合的插口;所述第一支架的中部设置在该插口中,并通过一贯穿该插口两侧和该第一支架中部的销轴与该活塞可旋转地相连。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二支架包括:通过一连接轴与该第一支架的端部相连的上端、以及通过一轮轴与位于该第二支架两侧的脚轮相连的下端。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端盖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键;该活塞上设有至少一个沿该活塞的轴线设置的与所述导向键相配合的导向槽。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夹紧单元的固定部与该液压单元的支撑座一体地形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夹紧单元的锁轴和锁舌一体地形成。
26.根据权利要求19或25所述的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锁轴的另一端从该固定部的内侧延伸出来,并设置有外螺纹;一锁轴螺母与该锁轴的外螺纹配合,以防止锁轴从固定部中脱落。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锁舌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部的外侧对应于该锁舌的位置上设有突出部。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拨杆在该固定部的槽中的转动角度为80°~90°。
30.一种集装箱移动装置,该集装箱包括设置在其底部的四个底角件,每个底角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移动装置包括四个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脚轮组件,分别与该集装箱的四个底角件相配合,
其中,各脚轮组件的锁舌可在一锁定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并且该锁舌的形状与该长孔相匹配,使得在打开位置时,该锁舌能够穿过该底角件的长孔,而在锁定位置时,该锁舌不能通过该底角件的长孔;
其中,各脚轮组件的固定部的形状和结构与该长孔相匹配,使得该固定部不能进入该长孔。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集装箱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脚轮组件的定位夹紧单元的固定部的外侧对应于该锁舌的位置上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该底角件的长孔相匹配,使得该突出部能够进入该长孔。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集装箱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的厚度与该底角件的壁厚相匹配,使得当该锁舌位于锁定位置时,该锁舌紧贴该底角件的内壁,而该固定部紧贴该底角件的外壁。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集装箱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拨杆位于该固定部上的槽的一端时,该锁舌位于打开位置;当该拨杆位于该固定部上的槽的另一端时,该锁舌位于锁定位置。
34.一种移动集装箱的方法,所述集装箱包括设置在其底部的四个底角件,每个底角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应于每个底角件分别设置一个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脚轮组件;
设置各脚轮组件的锁舌可在一锁定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并且设置该锁舌的形状与该长孔相匹配,使得在打开位置时,该锁舌能够穿过该底角件的长孔,而在锁定位置时,该锁舌不能通过该底角件的长孔;
设置各脚轮组件的固定部的形状和结构与该长孔相匹配,使得该固定部不能进入该长孔;
设置各脚轮组件的锁舌处于打开位置;
将锁舌穿过对应的底角件的长孔进入到该底角件的内部;
拨动各脚轮组件的拨杆使锁舌转到该锁定位置,以将该底角件固定到对应的脚轮组件的固定部上;
踏压各脚轮组件的脚踏泵踏板,使得油箱内的液压油经由该吸油油路进入该脚踏泵的泵体、再经由该供油油路进入到该油缸内部,使得脚轮组件的油缸、支撑座和固定部相对于活塞向上升起;
当集装箱随着固定部向上升起至预定高度后,停止踏压踏板;以及
利用脚轮组件的行走单元将集装箱移动到预定位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集装箱到达预定位置之后,打开各脚轮组件的卸荷阀;
相对于活塞压下该脚轮组件的油缸、支撑座和固定部,并使得该油缸内的液压油回到该油箱中;
当集装箱下落到地面之后,反向拨动该拨杆,使该锁舌旋转到该打开位置;以及
将各脚轮组件的锁舌从对应的底角件的长孔中移出。
CN2007101772837A 2007-11-13 2007-11-13 液压单元、脚轮组件、及集装箱移动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54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72837A CN101435450B (zh) 2007-11-13 2007-11-13 液压单元、脚轮组件、及集装箱移动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72837A CN101435450B (zh) 2007-11-13 2007-11-13 液压单元、脚轮组件、及集装箱移动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5450A CN101435450A (zh) 2009-05-20
CN101435450B true CN101435450B (zh) 2011-09-07

Family

ID=40710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7728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5450B (zh) 2007-11-13 2007-11-13 液压单元、脚轮组件、及集装箱移动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54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9440A (zh) * 2015-12-15 2016-12-14 严金龙 一种液压伸缩缸
CN106219448A (zh) * 2015-12-15 2016-12-14 严金龙 一种液压堆高平台车机
CN110067784B (zh) * 2019-05-23 2020-10-16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二维液压缸,以及变阻尼控制式二维液压缸
CN117508917B (zh) * 2024-01-04 2024-03-19 烟台科达气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果蔬用多功能集装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5311A (zh) * 2000-03-28 2002-08-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泵一体型柔软的调节器
EP1086312B1 (de) * 1998-06-19 2003-05-21 HYDAC Technology GmbH Kolbenspeicher für einem verbraucher in einer hydraulikanlage zuzuführendes druckfluid
CN1664384A (zh) * 2005-03-15 2005-09-07 浙江大学 工程机械液压马达双泵-马达液压驱动系统
CN2837570Y (zh) * 2005-06-03 2006-11-15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自卸车辆液压倾卸机构的气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6312B1 (de) * 1998-06-19 2003-05-21 HYDAC Technology GmbH Kolbenspeicher für einem verbraucher in einer hydraulikanlage zuzuführendes druckfluid
CN1365311A (zh) * 2000-03-28 2002-08-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泵一体型柔软的调节器
CN1664384A (zh) * 2005-03-15 2005-09-07 浙江大学 工程机械液压马达双泵-马达液压驱动系统
CN2837570Y (zh) * 2005-06-03 2006-11-15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自卸车辆液压倾卸机构的气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5450A (zh) 2009-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5450B (zh) 液压单元、脚轮组件、及集装箱移动装置和方法
CN101100200B (zh) 整体式驾驶室翻转用电动、手动液压举升机
CN101179974A (zh) 皂液分发装置
CN104310278A (zh) 多功能叉车专用装卸搬运机械装置
CN104196784A (zh) 一种舱段一体化电液伺服机构
CN207088973U (zh) 一种具有匹配升降快换电池机构的车身平台
KR100637475B1 (ko) 가압 및 내압시험용 용기의 탈고착장치
CN202968007U (zh) 一种集装箱或类似装置的液压升降机构
CN105134033A (zh) 快开门式8米真空舱
CN112249968A (zh) 一种液压升降托运装置
CN214887510U (zh) 液压翻转斜盘泵
US20230184235A1 (en) Pump and drive assembly
KR20200036401A (ko) 캡 회전공급 결합장치
CN101480640B (zh) 齿轮传动式喷雾器
KR101516959B1 (ko) 이동식 액상 원료 공급장치
KR20190008079A (ko) 에어 그리스 펌프
KR100843827B1 (ko) 지그교체용 리프트장치
CN213311774U (zh) 一种胶囊灌装机
CN110092063B (zh) 一种升降式物流托盘
CN214734444U (zh) 一种美术绘画颜料灌装机构
CN201183036Y (zh) 齿轮传动式喷雾器
JP2002059040A (ja) 蓄圧式噴霧機
KR100577111B1 (ko) 용기형 물품의 내면 도장을 위한 회전도장장치
CN202279386U (zh) 压缩式喷雾器
CN112594246A (zh) 一种液压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