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2318B - 聚合物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2318B
CN101432318B CN2007800152638A CN200780015263A CN101432318B CN 101432318 B CN101432318 B CN 101432318B CN 2007800152638 A CN2007800152638 A CN 2007800152638A CN 200780015263 A CN200780015263 A CN 200780015263A CN 101432318 B CN101432318 B CN 1014323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ugar
polymkeric substance
side group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52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2318A (zh
Inventor
D·哈德莱顿
G·曼托瓦尼
V·拉德米拉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rwick Effect Polyme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rwick Effect Polyme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06179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0617918D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Warwick Effect Polymers Ltd filed Critical Warwick Effect Polymers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GB2007/00084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104948A2/en
Publication of CN101432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2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2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23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具有侧基的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i)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最优选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过渡金属调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TMM-LRP)和/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将烯属烃不饱和单体聚合以生成聚合物中间体,该烯属烃不饱和单体为用(a)由保护基任选保护的叠氮基、或(b)由保护基任选保护的炔基官能化的;(ii)在存在保护基时,从所述聚合物中间体上除去全部数量的保护基的至少一部分;(iii)将所述聚合物中间体与分别用(a)炔基或(b)叠氮基官能化的至少一个侧基部分反应,由此所述炔基和叠氮基反应而将所述侧基附着到所述聚合物上。所述侧基可以为一种或多种糖、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聚烷撑二醇基、甘油基、脂多糖基或磷脂基。还公开了制备含有侧基的载体的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得的聚合物和载体。

Description

聚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造聚合物的方法,该聚合物具有侧基,例如糖、烷基、聚烷撑二醇基(polyalkylene glycol groups)或磷脂基(phospholipid group)。还提供了含有上述侧基的聚合物,以及适合于附着所述侧基的中间聚合物。
背景技术
“链接化学(Click chemistry)”是用以描述几种化学转化的术语,所述几种化学转化都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例如在非常温和的反应条件以及简单的逐渐激发(work up)下,在转化和选择性上非常高的效率1,2。最近Cu(I)催化的胡伊斯根(Huisgen)1,3-环加成版本3,4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是由于高效率和立体选择性与优异的官能团相容性相结合。该化学方法(通常简称为“链接(click)”)的这些重要的特征特定合成了复合物质,例如树形化合物5-8、生物共轭物(bioconjugates)9-12、治疗剂13-15、官能化的高分子16-20、亲和色谱法载体21和糖衍生物22-28。另外,“链接”策略还用作合成环糊精29和通过糖基化(glycosilation)28修饰环状肽的途径。由于碳水化合物参与了大量的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合成的糖化学品(glycochemical)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述生物学过程涉及了在细胞-细胞识别、细胞-蛋白质互相作用和激素靶、抗体和毒素22,30-33中的高度特殊性事件。糖是富含信息的(information-rich)分子,并且越来越大量的已知的外源凝集素能识别寡糖结构的细微的变化并用作对这种碳水化合物编码的信息的译码器34。获得对于控制这些现象的因素的洞察可能开辟用于开发新型抗感染、消炎和抗癌的治疗剂和药剂的道路。22,28,30,35,36
由于单糖与蛋白质受体相互作用很弱,合成的糖聚合物(glycopolymer)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并因而仅引发了(illicit)对由糖-蛋白结合37-40所调节的体内活动(invivo event)的弱响应。实际上,通常蛋白质结合的糖类和外源凝集素都存在于具有若干结合部位的较高级低聚结构中,所述结合部位作为“多配位基的”给体,该给体有助于避免这种与一价配体的使用有关的固有的弱连接限制40,41。与相应的单价配体相比时,用适当的合成的多价聚合物可以得到的增强的活性被认为是“苷簇效应(glycoside cluster effect)”34,42-44。以定义明确的大分子结构(链长度、嵌段(blocks)、星状(stars))为特征的糖聚合物的合成是本领域所关注的目标,并且采用大量的合成技术以实现这一目的。含碳水化合物单体的可控自由基聚合(controlled radicalpolymerization)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合成路线以获得新型糖聚合物,然而,目前在文献中仅报道了相对少数的实施例45-52。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单体的合成中的固有困难;在活性自由基聚合条件下这些高度官能化的单体的相容性,以及在一些情况下随后的脱保护显露出碳水化合物的抗原决定部位。
只要能得到合适的“可链接的(clickable)”聚合物,当反应条件与无保护的糖叠氮化物具有相容性时,铜(I)催化的胡伊斯根1,3-偶极环加成(dipolar cycloaddition)就是用于新型合成糖聚合物的合成的特别具有吸引力的路线53。图1中略述了本发明开发的合成策略。由于源于含有“可链接的”的聚合物的相同的炔能获得许多种碳水化合物系物质,该方法看起来十分有效于制备糖聚合物的文库,所述糖聚合物以具有聚合物骨架的相同大小和结构构建的物质为特征、而仅按侧部糖部分(pendant sugar moieties)的特性区分以控制由于多种碳水化合物而非所述聚合物骨架的性质。从安全的角度,由于这在同样的分子中减少了叠氮基的数量并利用了经过充分证实的叠氮官能糖,因此具有叠氮基糖的炔单体的使用还被认为比相反的、具有炔官能糖的叠氮化物聚合物更具有吸引力。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其它侧基,例如烷基、聚烷撑二醇基和磷脂基。
过渡金属调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TMM-LRP,通常称为ATRP)54,55已得到很好的确立、是通用的,对大多数官能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使得优异地控制聚合物结构。大量的专利申请与TM-LRP相关。这包括公开了利用引发剂的ATRP的WO96/30421和WO97/18247,所述ATRP具有自由基转移的原子或基团、过渡金属化合物以及例如联吡啶的配体。可选择的有机二亚胺(organodiimine)系的催化剂在WO97/47661中公开。
例如聚乙二醇的含有能够通过TM-LRP与多肽反应的官能团的梳型高聚物的生成已在WO2006/003352中公开。
因此,选择TMM-LRP作为用于合成所需要的炔官能物质的聚合技术。由于未保护的甲基丙烯酸炔丙酯的均聚反应产生具有相对宽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因此根据Van Hest及其同事的工作,使用了保护的炔单体,他们最近报道了由开始于三甲代甲硅烷基保护的炔引发剂的ATRP获得的α-官能炔聚合物的合成20.56
开发的合成策略用于糖聚合物的小的代表性文库的制备,该糖聚合物用作用于外源凝集素连接研究的多价配体。在以前已报道了各种外源凝集素与大量的合成糖聚合物的互相作用57-60。这些材料应用于覆盖了外源凝集素成簇研究的潜在应用的范围57,61-68并应用于评价细胞-表面互相作用69-75。使用“链接”和TMM-LRP这两种通用的合成法的结合的可能性是具有吸引力的,这是由于对多价配体性质的优异控制与关联于这两种方法的稳健性的优势相关(对于大量的官能团和溶剂的耐受性、包括水的工业级溶剂(technicalgrade solvent)的使用、和相对廉价的原材料)。
发明人发现,能简单地制备具有侧糖基的聚合物意味着这也可以用于含有其它侧基例如烷基、聚烷撑二醇基(例如聚乙二醇)和磷脂基的聚合物的有准备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具有侧基的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i)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最优选为RAFT(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evers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sation))、过渡金属调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TMM-LRP)和/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将烯属烃不饱和(olefinically unsaturated)单体聚合以生成聚合物中间体,该烯属烃不饱和单体为用(a)由保护基任选地保护的叠氮基、或(b)由保护基任选地保护的炔基官能化的;
(ii)在存在保护基时,从所述聚合物中间体上除去全部数量的保护基的至少一部分;
(iii)将所述聚合物中间体与至少一个侧基部分反应,该侧基部分分别
用(a)炔基或(b)叠氮基官能化,因此所述炔基和叠氮基反应以将所述侧基附着到所述聚合物上。
在一些情况下也称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过渡金属调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的使用使得聚合物具有紧密控制的多分散性,使该聚合物含有易于制备的叠氮基或炔基。RAFT也可以用于聚合单体。RAFT的使用意味着在聚合反应的过程中,不需要对炔基进行保护。
该中间体能在随后轻易地与所述侧基部分反应,以将所述侧基附着到聚合物上。在聚合过程中将侧基从单体上的分离意味着能大量地生产所述聚合物中间体,并储存直到需要生成具有侧基的最终聚合物。更进一步地,在另外可能破坏所述侧基的条件下可以制备所述聚合物中间体。各种不同的侧基能容易地附着到所述聚合物中间体上。这使得,例如说,相对容易地形成含有各种侧基的聚合物文库。
通过本领域所熟知的技术包括通过合适基团,例如卤化物,与例如叠氮化钠进行的亲核取代可以容易地制备叠氮化物。用于含炔分子的制备技术也为本领域所熟知。
优选地,将所述烯属烃不饱和单体用由保护基任选地保护的炔基官能化。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侧基部分将含有叠氮基。这种安排的使用特别引人注意,这是因为从安全角度,该方法减少了相同分子中的叠氮基的数量并且利用了公知的叠氮基官能化的侧基,例如叠氮基官能糖。这些官能化的化合物通常可商购得到。
所述侧基可以包括生物实体(biological entity)。优选地,所述侧基具有生物活性。也就是说,该侧基包括存在于细胞内的或者由细胞制得的部分,和/或与分子,例如受体或有机体、细胞内的或在细胞表面的其它分子,互相作用的部分。所述有机体或细胞可以为原核的、真核的、真菌的、细菌的、植物或动物,例如哺乳动物或优选为人。所述细胞可以为分离的或者部分的组织或有机体。优选的侧基包括具有选自蛋白质、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核酸、核苷酸、核苷(nucloside)、维他命、激素、脂肪酸、脂多糖、甘油等的部分。所述生物实体可以连接到受体上。这些化合物为本领域所知悉。木发明的方法使得这些物质能够容易地结合至聚合物上,例如用于具有不同数量的或不同实体组合的组合文库的生成。
优选地,所述侧基包括选自一种或多种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聚烷撑二醇基或磷脂基中的部分。
糖为通常是多元醇的醛或酮衍生物的碳水化合物。他们可以为例如果糖或葡萄糖的单体(单糖),或者由两种或更多种糖连接在一起的更复杂的糖类以形成二糖、五糖或多糖。不同的糖可以一起形成以形成所述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由葡萄糖和果糖制成的糖,例如蔗糖。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术语糖包括取代的和未取代的糖,以及糖的衍生物。优选地,所述糖选自葡萄糖、葡糖胺、半乳糖、半乳糖胺、甘露糖、乳糖、岩藻糖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例如唾液酸、葡糖胺的衍生物。α或β糖为优选。特别地,所述糖可以为吡喃甘露糖苷(manno pyranoside)或吡喃半乳糖苷(galactose pyranoside)。所述糖也可以为一种或多种核苷,例如3-叠氮-3-脱氧胸腺嘧啶核苷(商购自Aldrich Ltd.,United Kingdom)或者一种或多种核苷酸。可以通过用例如一种或多种乙酰基保护糖上的羟基。所述糖优选为N-乙酰化的。这种糖优选的例子包括N-乙酰半乳糖胺、唾液酸、神经氨酸、N-乙酰半乳糖和N-乙酰氨基葡糖。这些N-乙酰化糖通常存在于细胞表面并参与有机体内的表面识别(surface recognition)。例如,它们由蛋白质、激素、病毒、微生物、寄生虫或有机体内其它细胞上的受体识别。
糖也存在于脂多糖(LPS)中。LPS含有附着到多糖上的类脂。LPS是例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膜的成分。这是一种经常激发例如哺乳动物的动物体内的免疫响应的内毒素。
优选地,所述烷基含有6-30个碳原子,更优选10-25个,或10-20个碳原子。该烷基能够任选地由羟基、羧基、卤素、氧、氮、酰胺或芳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取代。所述烷基可以为支链烷基、直链烷基或环烷基。
优选地,聚烷撑二醇为含有2-10个碳原子,特别是含有至少3个碳原子的烷撑二醇的聚合物,最优选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丁二醇)。最优选地,使用聚乙二醇(PEG)。由含有聚烷撑二醇的单体制备梳型聚合物的方法为本领域所熟知(如WO2006/003352中所描述的并在本文中引用作为参考)。然而,通过在此公开的机理的侧部烷撑二醇基的附着是新的,并使得,例如说,各种除了聚烷撑二醇的不同的侧基的混合物能通过相对易用的机理而得到使用。可以任选地由一种或多种基团,包括上述烷基的基团,而取代所述聚烷撑二醇。
所述聚烷撑二醇衍生物具有例如用于降低PEG所附着到的分子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可能应用。PEG还产生显著改进的在活体内的循环半寿期,这归因于作为聚合物将分子的表观尺寸增加至肾小球滤过极限以上的结果而避免了肾清除和/或通过避免了细胞清除机能。此外,PEG能够显著地改进PEG所附着的蛋白质和多肽的溶解度。因此,聚乙二醇与该聚合物的使用产生具有有益特性的聚合物。也可以通过将用叠氮基或炔基(如以上所描述的)官能化的烯属烃不饱和单体与用例如PEG的聚烷撑二醇官能化的烯属烃不饱和单体共聚合而结合PEG侧基。后一单体在WO2006/003352中已有讨论。
磷脂是脂肪衍生物,其中至少一个脂肪酸被磷酸基取代,并通常具有多种例如乙醇胺或胆碱的含氮分子中的一种。磷脂包括磷脂酰胆碱(也称为卵磷脂)、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磷脂的极性特征对于它们在细胞膜内的生物学功能是必要的。脂溶部分与其它磷脂的脂溶部分缔合而水溶区域保持暴露于周围溶剂中。磷脂还具有用作乳化剂的重要特性。因此,在聚合物上附加的磷脂可以用于改变该聚合物的溶解性和/或生物学活性。
最优选地,所述侧基包括糖。
优选地,所述烯属烃不饱和单体与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烯属烃不饱和单体共聚合。这可以用于产生共聚物。两种不同的单体可以为,例如用炔基或叠氮基官能化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所述附加的单体可以为,例如未官能化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这些可以分别地加入反应中以生成嵌段共聚物,或者可选择地,将这些物质以预定比例一起加入以形成统计共聚物。使用未官能化的单体使得结合入聚合中间体上的官能化的单体数量能够受控制。因此,最优选地,至少一种所使用的单体不具有官能化的炔基或叠氮基。这种共聚合可以为嵌段式、梯度式或统计式的。
至少一种添加的单体其本身可以含有官能化的基团。例如,该单体可以具有附着其上的荧光基团或其它的标识基团(marker group),例如通过NMR可检测的苄基侧基、或者荧光基团例如香豆素或者霍斯塔佐(hostasol)。然而,可以使用其它官能化的单体,以在最终聚合物内结合有不同特征。例如,所述官能化的基团可以为药物,例如毒素和/或抗生素。所述抗生素可以为抗病毒剂、抗微生物剂或抗寄生虫剂,例如抗疟剂。毒素和抗生素为通常已知的。所述官能化的基团可以为聚烷撑二醇,例如聚乙二醇。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中间体与两个或更多的不同侧基反应,各个侧基用炔基或叠氮基官能化。这使得,例如说,不同糖的混合物被附着在最终聚合物上。这具有的优势是,使得待测定的不同比例的不同种类的糖作用于,例如,与外源凝集素或细胞膜的连接。所述不同侧基中的一种也可以为官能团,例如标记。比如说,可以使用香豆素(一种荧光基团)以使所述聚合物具有荧光性。所述香豆素基团可以在适当时通过叠氮基或炔基而附着。
保护所述炔基的所述保护基择优地选自三烷基、三芳基、R3Si(其中R=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芳基),各个烷基或芳基优选含有1-6个碳原子或另一种含硅的保护基。优选地,所述保护基为三甲代甲硅烷基。
优选不使用叠氮基的保护基,并且通常不需要这种保护基。
发明人意外地发现,由三甲代甲硅烷基保护炔基时,并且通过使用TBAF(氟化四丁基铵(tetrabutyl ammonium fluoride))处理而将保护基从聚合物中间体上移除,所述TBAF用例如乙酸的酸缓冲,这改进了从聚合物中间体上移除的保护基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烯属烃不饱和单体或每一个烯属烃不饱和单体为直线形、分支形或星形的、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体,该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体具有能够经受加成聚合的烯属烃不饱和部分并任选地含有一种或多种官能团。
优选地,所述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全部异构体)、甲基丙烯酸丁酯(全部异构体)和其它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应的丙烯酸酯;还有官能化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oxysilyl-prop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烷氨基烷基酯(dialkylaminoalk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fluoroalkyl(meth)acrylates);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富马酸(及酯)、衣康酸(及酯)、马来酸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卤化物,例如氯乙烯和氟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式CH2=C(Hal)2的亚乙烯基卤化物,其中每个卤素独立地为Cl或F;式CH2=C(R15)C(R15)=CH2的任选取代的丁二烯,其中R15独立地为H、C1-C10烷基、Cl或F;磺酸或具有CH2=CHSO2OM式子的其衍生物,其中M为Na、K、Li、N(R16)4,而各个R16独立地为H或Cl或烷基,D为COZ、ON、N(R16)2或SO2OZ并且Z为H、Li、Na、K或N(R16)4;丙烯酰胺或者具有CH2=CHCON(R16)2式子的其衍生物以及甲基丙烯酰胺或具有CH2=C(CH3)CON(R16)2式子的其衍生物,可以使用这些单体的混合物,或聚氧化聚醚(polyoxypolyether)。所述聚氧化聚醚优选为聚(烷撑二醇)或聚四氢呋喃。优选地,所述聚烷撑二醇为含有2-10个碳原子、特别是至少含有3个碳原子的烷撑二醇的聚合物,最优选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丁二醇)。例如,可以使用聚乙二醇。
所述单体可以用任选地适当的被保护的叠氮基或炔基官能化,以使得侧基部分附着。
最优选地,该方法利用了过渡金属调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和/或ATR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这些对糖为特别优选,由于糖含有能够与强原子(strong atom)(亲核体)和阳离子(亲电体)反应的官能度范围。然而,也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其它类型的活性聚合。这些包括活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聚合RAFT以及氮氧调控(nitroxide-mediated)聚合。RAFT在例如US6,153,705、WO98/01478、WO99/35177、WO99/31144、WO98/58974中公开。
氮氧调控聚合由Hamker C.J等在Chem Rev2001的论文中概述。
人们期望任何活性自由基聚合对所要求保护的发明起作用,原因在于:
(i)每一种引发剂将产生一种聚合物链、并且仅产生α-末端直接衍生自所述引发剂的一种聚合物链;
(ii)没有终止反应的存在将会除去作为终止反应结果的双官能产物的存在;
(iii)比其它反应更加紧密地控制分子量的分布;
(iv)该聚合过程使得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化学转变就能引入官能团,例如通过所述引发剂连接蛋白质。
优选地,所述过渡金属调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和/或ATRP包括以下的使用:
(i)含有可转移的原子或基团的引发剂;和
(ii)能催化所述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所述引发剂优选含有可均裂的键(homolytically cleavable bond)。许多专利申请涉及该系统,包括WO96/30421、WO97/18247和WO97/4766l。例如聚乙二醇的梳型聚合物的产生在WO2006/003352中公开。
不同形式的自由基聚合,包括氮氧调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及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机理,以及其它形式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在教科书“Hand-book of Radical Polymerisation(自由基聚合手册)”,EDT.Matyjaszewski K.和Davies T.P.(John Wiley和Sons(2002)有讨论(在本文中引用作为参考)。
优选地,所述可转移的原子或基团选自Cl、Br、I、OR20、SR21、SeR21、OP(=O)R21、OP(=O)R21、OP(=O)(OR21)2、OP(=O)O21、O-N(R21)2和S-C(=S)N(R21)2,其中R20=C1-C20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卤化物替换,R21为芳基或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并且其中存在(NR21)2基团,所述两个R21基团可以连接以形成5元杂环或6元杂环。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具有可检测的基团或者能够连接生物物质的基团。该基团优选能够连接至蛋白质或多肽、或脂肪、或类脂、碳水化合物或核酸。在ATRP或过渡金属调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中,所述引发剂的至少一部分引入到最终聚合物中。这使基团能够从引发剂引入到聚合物内。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选自:
A-S-C(O)-R、A-S-C(S)-O-R、R-S-C(O)-A、R-S-C(S)-O-A,其中R为C1-C20的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环状、杂环或芳香的烷基;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11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21
其中:X=Cl、Br、I、OR20、SR21、SeR21、OP(=O)R21、OP(=O)R21、OP(=O)(OR21)2、OP(=O)O21、O-N(R21)2和S-C(=S)N(R21)2,其中R20=C1-C20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卤化物替换,R21为芳基或者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并且其中存在(NR21)2基团,所述两个R21基团可以连接以形成5元杂环或6元杂环。
A为当附着到所述聚合物上时能够与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或多肽相连接的部分。
B为连接体并且可以存在或可以不存在。
最优选地,A选自琥珀酰亚胺基琥珀酸酯(succinimidyl succinate)、N-羟基琥珀酰亚胺、琥珀酰亚胺基丙酸酯(succinimidyl propionate)、琥珀酰亚胺基丁酸酯(succinimidyl butanoate)、三嗪、乙烯砜(vinyl sulfone)、丙醛、乙醛、三氟乙基磺酸酯(tresylate)、苯并三唑碳酸酯(benzotriazolecarbonate)、马来酰亚胺、硫基吡啶(pyridyl sulfide)、碘乙酰胺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succinimidyl carbonate)。
优选地,所述连接体存在时,选自C1-C20的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环状、杂环或芳香的烷基;-(CH2Z)aCH2-、-CH2ZCH2-、-(CH2CH2Z)n-R、-(CH2CH(CH3)Z)n-R、-(CH2)b-C(O)-NH-(CH2)c-、-(CH2)a-NH-C(O)-(CH2)y-、-N(R)2-;-S-;-N-R;或-O-R;其中R=C1-C20的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直链、支链环状、杂环或芳香的烷基,Z为O或S,以及n、a、b和c独立地为1-10的可选择的整数。
优选地,能够与蛋白质或多肽反应的部分具有以下式子: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31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41
其中n=0-10的整数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42
其中m=0-10的整数,Y为脂肪族部分或芳香族部分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43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44
以及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51
其中R′为H、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X为卤化物,特别是Cl或Br。
最优选地,所述引发剂(ii)具有以下的式子: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52
,其中n为0-10的整数,并且X为卤化物,特别是Cl或Br。
所述引发剂具有选自以下的化合物: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61
这些引发剂和连接基团详细地描述在WO2006/003352中。
引发剂可以含有可检测的基团,例如苄基侧基或香豆素荧光基团。苄基侧基通过NMR可检测。
最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O-苄基-α-溴酯。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选自配体,该配体为能以δ-键配位至过渡金属的任何含有N-、O-、P-或S-的化合物、或者能以π-键配位至过渡金属的任何含碳化合物,从而不形成在过渡金属和生长的聚合物自由基之间的直接键。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含有:
第一化合物MY,其中,M为能被一种形式氧化状态(formal oxidationstate)氧化的过渡金属,特别是Cu+、Cu2+、Fe2+、Fe3+、Ru2+、Ru3+、Cr2+、Cr3+、Mo2+、Mo3+、W2+、W3+、Mn3+、Mn4+、Rh3+、Rh4+、Re2+、Re3+、Co+、Co2+、V2+、V3+、Zn+、Zn2+、Au+、Au2+、Ag+和Ag2+,并且Y为一价或二价的抗衡离子;以及
有机二亚胺,其中,至少一个氮不是芳香环的一部分。
最优选地,该方法包括使用能够催化该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含有具有以下式子的化合物:
[MLm]n+An-
其中,M=能被一种形式氧化状态氧化的过渡金属,特别是Cu+、Cu2+、Fe2+、Fe3+、Ru2+、Ru3+、Cr2+、Cr3+、Mo2+、Mo3+、W2+、W3+、Mn3+、Mn4+、Rh3+、Rh4+、Re2+、Re3+、Co+、Co2+、V2+、V3+、Zn+、Zn2+、Au+、Au2+、Ag+and Ag2+
A=阴离子,
n=1-3的整数,
m=1-2的整数,
L=有机二亚胺,其中,至少一个氮不是芳香环的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有机二亚胺具有选自以下的式子:
1,4-二氮杂-1,3-丁二烯(1,4-diaza-1,3-butadiene)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81
 式24
2-吡啶醛亚胺(2-pyridinecarbaldehyde imine)
 式25
式26
或喹啉醛(quinoline carbaldehyde)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191
式27
其中R1、R2、R10、R11、R12和R13可以独立地变化并且R1、R2、R10、R11、R12和R13可以为H,直链、支链或环状饱和的烷基,羟烷基,羧烷基(carboxyalkyl),芳基(例如苯基或者如R4-R9所述取代的取代的苯基),CH2Ar(其中Ar=芳基或取代的芳基),或卤素。优选地,R1、R2、R10、R11、R12和R13可以为C1-C20的烷基、羟烷基或羧烷基、尤其是C1-C4的烷基,特别是甲基或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己基、2-乙基己基、辛基、癸基或月桂基。
R1、R2、R10、R11、R12和R13可以特别地为甲基。
R3-R9可以独立地选自以上描述的R1、R2、R10、R11、R12和R13的组或另外地为OCH2n+1(其中n为1-20的整数)、NO2、CN或O=CR(其中R=烷基、苄基PhCH2或取代的苄基,优选为C1-C20的烷基、特别是C1-C4烷基),并且R3-R9中m为0-4的整数。
优选地,在所述喹啉醛中,R9为H,且m=0。
更进一步地,该化合物可以对一个氮基展现出手性中心α。这可能使具有不同立体化学结构的聚合物生成。
具有通式25的化合物可以含有一种或多种吡啶基上的稠环。
一种或多种相邻的R1和R3、R3和R4、R4和R2、R10和R9、R8和R9、R8和R7、R7和R6、R6和R5基团可以为C5-C8的环烷基、环烯基、聚环烷基、聚环烯基或环芳基(cyclicaryl),例如环己基、环己烯基或降冰片烯基(norbomeyl)。
优选的配体包括: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02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03
式28   式29   式30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04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05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06
   式31         式32                 式33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08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09
式34   式35     式36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11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12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13
    式37              式38                式39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14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15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16
    式40                 式41              式42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17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18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19
     式43                式44                 式45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21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22
                 式46                      式47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23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24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25
    式48           式49         式50
以及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26
   式51
其中,*表示手性中心,
R14=氢、C1-C10的支链烷基、羧基的C1-C10烷基或羟基的C1-C10烷基。
优选的催化剂为
与CuBr组合的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31
最优选地,所述有机二亚胺选自N-(正丙基)-2-吡啶甲亚胺(N-(n-propyl)-2-pyridylmethanimine)(NMPI)、N-(正乙基)-2-吡啶甲亚胺(N(n-ethyl)-2-pyridylmethanimine)或N-乙基-2-吡啶甲亚胺(N-ethyl-2-pyridylmethanimine)。
所述催化剂还可以含有联吡啶基团。最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4,4’-双(5-壬基)-2,2’-联吡啶(dNbpy)。
优选地,所述侧基为以上所定义的并且优选地含有选自糖的部分,并选自葡萄糖、葡糖胺、半乳糖、半乳糖胺、乳糖、甘露糖、岩藻糖和它们的衍生物例如唾液酸。所述糖优选为N-乙酰化的。这种糖的优选实例包括N-乙酰半乳糖胺、唾液酸、神经氨酸、N-乙酰半乳糖(N-acetyl galactose)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这些N-乙酰化的糖通常存在于细胞表面并参与有机体内的表面识别。例如,它们由蛋白质、激素、病毒、微生物、寄生虫或有机体内其它的细胞的受体识别。
糖也存在于脂多糖(LPS)中。LPS含有附着到多糖上的类脂。LPS是例如革兰氏阴性细胞的细胞膜的成分。这是一种经常激发例如哺乳动物的动物体内的免疫响应的内毒素。
根据反应物,该反应可以在任何合适的溶剂中进行。这些溶剂包括质子溶剂和非质子溶剂(non-protic solvents)和疏质子溶剂(aprotic solvents)。例如水、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醇以及醇和水的混合物。
最佳的反应条件,例如温度和浓度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确定。
本发明还提供具有侧基的聚合物,所述侧基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得到。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具有低于1.5、1.4或1.3的多分散指数(Mw/Mn),最优选为低于1.25、低于1.2,特别是低于1.15。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的分子量在5000Da-100,000Da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具有侧基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含有多分散性低于1.5、1.4或1.3,最优选为低于1.25、低于1.2、特别是低于1.15的多个侧基。
优选地,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在5000Da-100,000Da之间。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聚合物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反应。例如,当所述侧基为糖时,该糖可以由,比如说与例如异氰酸酯的手性化合物反应而衍生。这产生了在手性色谱法(chiral chromatography)中有用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聚合物优选地具有如以上所定义的侧基,并且该部分可以选自如以上所定义的一种或多种糖、烷基、聚烷撑二醇基或磷脂基。
最优选地,所述侧基为糖侧基。
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侧基可以提供在所述聚合物上。优选地,这些为糖侧基。然而,可以使用其它的例如以上对本发明第一个方面进行描述的官能侧基。
优选提供可检测的侧基或端基。最优选地,所述可检测的基团为苄基基团或香豆素基团。
本发明的聚合物可以另外地含有能够连接选自如以上所描述的蛋白质或多肽、核酸、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的生物分子上的基团。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具有选自以下的基团: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51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61
其中n=0-10的整数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62
其中m=0-10的整数,Y为脂肪族部分或芳香族部分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263
其中R’为H、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X为卤化物,特别是Cl或Br。
优选地,糖聚合物含有从引发剂获得的附着在该聚合物上的原子或基团、以及在该聚合物上与该原子或基团分离的所述引发剂化合物的其余部分。
所述能够连接生物分子和/或引发剂的基团可以为按照以上对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定义的基团。
在过渡金属调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下,所述引发剂分离。当部分所述引发剂最终连接到聚合物链的一端时,其余的所述引发剂的可转移部分(原子或基团)附着到多肽链的另一部分上。例如,如结果和讨论部分所显示的,利用O-苄基-α-溴酯(2),溴原子最终结束在所述聚合物链的一端,引发剂部分的其余部分出现在该聚合物链的另一端。所述引发剂优选如以上对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描述的。
这种生成具有例如糖或LPS的侧基的化合物的能力使得蛋白质、病毒、寄生虫、细胞等的互相作用得到研究。也使靶向细胞受体或者其它成分的分子产生。
因此,例如含有糖或LPS的本发明的分子可以被另外地附着到另外的官能团上。该官能团可以为药物,例如毒素和/或抗生素(例如,如以上所描述的)。所述另外的官能团可以例如通过链接化学而被附着。作为替换的,所述官能团可以被提供为用于引发所述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的部分。WO2006/003352中公开了官能化的引发剂的使用,以生成有侧部聚乙二醇基的聚合物,并另外还具有生物连接部分,例如附着的马来酰亚胺、琥珀酰亚胺或N-羟基琥珀酰亚胺。
所述另外的官能团可以附着到烯属烃不饱和单体上,并作为例如共聚单体而被结合,比如说梯度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或统计共聚物。例如,用附着的糖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而制备的聚合物的嵌段可以制成附着到具有附着的另外官能团的第二嵌段上。
本发明的分子优选地含有在附着到聚合物上时能够连接生物物质的部分。优选地,该部分为马来酰亚胺、琥珀酰亚胺或N-羟基琥珀酰亚胺。优选地,本发明的方法使用含有该部分的引发剂。这些引发剂普遍地在WO2006/003352中示出。
由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含糖或PEG侧基的分子可以例如通过这些部分而被附着到药学上的活性化合物例如药物上。按照WO2006/003352中所描述的,已知PEG可以改进这些化合物的循环半寿期并降低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使用糖代替PEG附着到聚合物上也被认为具有这种效果。
例如说,糖或LPS可以将分子靶向例如细胞上的受体,从而所述药物靶向所述受体。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附着到例如蛋白质或多肽的药物活性剂上的本发明的分子。优选地,该分子含有一种或多种糖和/或PEG基团作为侧基。优选地,所述分子通过能够连接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生物部分的部分而被附着。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不同聚合物的文库,所述文库含有多种本发明的聚合物,各个聚合物通过不同种类的侧基、不同数量的侧基和/或不同比例的不同侧基而区别。提供不同化合物的文库使得,例如不同比例的糖对外源凝集素连接的作用得以确定。
还提供了用于含有本发明的聚合物或本发明的文库的糖-外源凝集素连接或细胞表面连接分析的分析试剂盒。优选地,所述分析试剂盒含有具有一种或多种侧糖基的聚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分析将外源凝集素或细胞表面连接到聚合物上的外源凝集素或细胞表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外源凝集素或细胞表面到本发明的聚合物或聚合物文库上的连接。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含有一种或多种侧糖基。
分析外源凝集素连接或细胞表面连接至化合物的方法为本领域所公知。例如,能检测到本发明的聚合物到例如伴刀豆球蛋白A(con A)的外源凝集素的连接,这是因为所述聚合物引起外源凝集素沉淀。这在原料和方法部分中进行更详细的讨论。此外,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技术,例如比浊法。
还提供了用于本发明方法的聚合物中间体。这种聚合物优选含有多个任选地被保护的叠氮侧基或被保护的炔侧基,并优选地具有低于1.5、1.4或1.3的多分散指数,更优选低于1.25、低于1.2、特别是低于1.5。
优选地,所述中间体聚合物含有可检测的侧基或端基。该聚合物可以另外地含有能够连接生物分子和/或原子的基团或者从引发剂得到的基团、以及在该聚合物中间体上与该原子的基团分离的该引发剂化合物的其余部分。所述可检测的侧基或端基、能够连接到生物分子的部分以及所述引发剂化合物,都优选为以上对本发明的前面所定义的。
优选地,本发明的聚合物或本发明的聚合物中间体为统计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梯度聚合物、遥爪聚合物(telechelic polymer)、梳型聚合物或接枝共聚物。
所述聚合物或聚合物中间体可以为直链聚合物、线性聚合物、梳型聚合物、树枝状(dendrimer)聚合物、支链聚合物或接枝聚合物。
所述聚合物本身可以形成载体,或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技术而附着到载体上。引发剂可以在聚合之前自身附着到该载体上。然而,发明人发现,通过链接化学加入侧基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任何载体。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
制备含有侧基的载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有机或无机载体,该载体为用(a)任选地由保护基保护的叠氮基、或(b)任选地由保护基保护的炔基官能化的,
(ii)在存在保护基时,从官能化的载体上除去保护基总量的至少一部分;
(iii)将所述官能化的载体与至少一个侧基部分反应,该侧基部分分别用(a)炔基或(b)叠氮基官能化,因此所述炔基和叠氮基反应而将所述侧基附着到所述载体上。
可以以小球的形式提供载体或者将该载体提供为具有较大表面积例如材料片。该载体可以为无机的,例如二氧化硅,或者为有机的,例如交联的有机材料如聚(苯乙烯-w-二乙烯苯)(poly(styrene-w-divinylbenzene)),或者为纤维素材料,例如滤纸。王树脂(Wang resin)为特别优选的。WO2001/094424中对载体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在本文中引用作为参考。
优选地,所述载体用炔基官能化。
所述载体可以最初含有,例如羟基或胺基。这些基团随后可以转化为炔基以在链接化学中使用。例如说,含有羟基的载体,例如王树脂可以与无水吡啶和二甲氨基吡啶(dimethylaminopyridine)反应,且其后与炔酯(alkyneester)反应生成炔官能化的载体。所述炔酯优选为C3-C10的炔酯。
所述侧基、炔基、叠氮基、使用和保护基可以为以上所定义的。如以上所描述的也可以提供任选的官能团或可检测的基团。
发明人还发现,如果侧基为对映异构体,那么本发明的所述聚合物、文库以及载体可以用于手性色谱法中。手性色谱法为通常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多种柱色谱法,其中,固定相为手性的而不是非手性的。随后根据与固定相的亲和力而区别相同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因此它们以不同的时间离开柱。通过明智地使用手性相实现在手性色谱法中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流动相可以为发生手性气相色谱和手性液相色谱的气体或液体。通常通过使用手性固定相实现手性选择性。
对映异构体化合物作为彼此不能重叠的镜像而存在。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称为外消旋混合物。对映异构体大量存在,包括许多药物、糖(例如D-甘露糖或者D-葡萄糖或L-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偏振光下它们通常具有不同的活性。当观察者面对光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光平面的对映异构体被称为右旋的(“+”或者“D”)。而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光的被称为左旋的(“-”或者“L”)。不同的对映异构体通常具有与不同的化合物或受体相合的不同的活性或不同的能力。
因而优选地,用于本发明方法的侧基或附着在本发明的聚合物、文库或载体上的侧基为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或者化合物的外消旋混合物。所述外消旋混合物可以为预定比例的不同对映异构体的预选择的外消旋混合物。例如,所述比例,+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为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或10:90。
因此本发明的方法还提供制备具有所述聚合物的色谱柱的步骤。
本发明的技术特别使它们参与生成所述聚合物、文库或载体。
优选地,所述对映异构体化合物为糖。所述对映异构体糖可以为单体(单糖)例如果糖或葡萄糖、或由两个或更多个糖连接在一起的更复杂的糖以形成二糖或多糖。不同的糖可以形成在一起以形成所述二糖和多糖。所述二糖包括例如蔗糖的糖,所述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制成。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术语糖包括取代的和未取代的糖,以及糖的衍生物。优选地,所述糖选自葡萄糖、葡糖胺、半乳糖、半乳糖胺、甘露糖、岩藻糖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例如唾液酸、葡糖胺的衍生物。α或β糖为优选。特别地,所述糖可以为吡喃甘露糖苷或吡喃半乳糖苷。所述糖也可以为一种或多种核苷,例如3-叠氮-3-脱氧胸腺嘧啶核苷(商购自Aldrich Ltd.,United Kingdom),或着一种或多种核苷酸。
所述侧基可以进一步反应以形成其它有用的化合物。例如,在侧基为糖的情况下,含有糖的聚合物可以与例如异氰酸酯的手性化合物反应。在糖上与羟基反应。随后产物可以如以上所描述的用于手性色谱法中。
提供了含有本发明的聚合物、文库或载体的色谱柱。色谱柱通常为本领域所公知的。这些柱可以为,例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它们优选用于亲和色谱法和手性色谱法中。
还提供了一种进行亲和色谱法或手性色谱法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本发明的聚合物、文库或载体或色谱柱的使用。
参考以下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将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了朝向梳型碳水化合物官能聚合物的逆合成途径。
图2表示了多价配体-con A团簇反应(clustering reaction)的图示。
图3表示了具有聚合物浓度的许多不同聚合物的吸光度。
图4表示了与抗原决定部位密度(3个独立实验的平均值)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的团簇速率常数(clustering rate constant)。
图5表示了反向聚集测定结果。用1M的α-甲基吡喃甘露糖苷处理在比浊实验过程中形成的团簇,并在t=0和t=10min处记录吸光度。然后相对抗原决定部位密度(%)描出吸光度的改变(%),确定共轭物向破裂作用的稳定性极大地依赖于用于团簇的聚合物的抗原决定部位密度,该破裂作用由例如α-甲基吡喃甘露糖苷的竞争性一价配体所引发。所示的面积平均值由3个独立实验计算得到。
图6表示了在70℃下在甲苯溶剂中,使用(2)作为引发剂,(1)的均聚反应和(1)与MMA或mPEG300MA作为共聚单体的共聚反应。反应条件:(3a):[(1)]0:[(2)]0:[CuBr]:[配体]=40:1:1:2。(6):[(1)]0:[MMA]0:[(2)]0:[CuBr]:[配体]=20:50:1:1:2。(9):[(1)]:[mPEG300MA]:[(2)]:[CuBr]:[配体]=5:25:1:1:2。a)一级动力学图,b)Mn和Mw/Mn对单体转化率的关系曲线。
图7表示了被保护的聚合物(3a)在移除三甲代甲硅烷基(4a)后,并且在与葡萄糖叠氮衍生物(12)反应后的SEC分析。
图8表示了比浊法测定的结果。
图9表示了含半乳糖的多价显示:非荧光聚合物(27)和荧光聚合物(30)(在DMSO中0.5mg mL-1的溶液)。
图10表示了配体(30)的亲和HPLC检定,该检定使用了固定RCAI外源凝集素填充柱。条件:66.7M的PBS(pH7.4),150mM的NaCl,室温。在每次运行中使用流动相中不同浓度的D-半乳糖。为了比较的目的,所有的色谱图的面积相对于浓度而归一化。
图11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霍斯塔佐单体的TMM-LRP的a)半对数动力学曲线以及b)Mn、Mw/Mn对转化率的曲线。反应条件:[MMA]0/[霍斯塔佐]0/[I]0/[CuBr]0/[L]0=40:0.2:1:1:2,90℃。
图12甘露糖改性之前和之后的王树脂的FITC-Con A溶液的a)HPLC-UV以及b)HPLC-FL光谱。
图13为改性王树脂的共焦图像,a)聚(MMA-共-霍斯塔佐)王树脂以及b)连接FITC-Con A的D-甘露糖改性树脂。
图14为使用负载的引发剂生成改性王树脂的可选择的方法。试剂以及条件:a)2-溴-2-甲基-丙酰溴、三乙胺、DMAP(二甲胺基吡啶)、CH2Cl2,b)甲基丙烯酸3-三甲基硅烷基-2-炔丙基酯、Cu(I)Br、N-(正丙基)-2-吡啶甲亚胺、甲苯,60℃,c)TBAF·3H2O、乙酸、THF,-20℃至25℃,d)(PPh3)3Cu(I)Br、α-(3-叠氮基-1-丙基)-D-甘露糖、DIPEA,60℃。
图15为改性王树脂的IR光谱。
图16为向改性王树脂加入竞争性单齿配体。试剂及条件:洗涤混合物:4mg/ml的α-甲基-D-吡喃甘露糖苷,每次0.3ml。
具体实施方式
原料
按照Keller和Wycoff的方法(Keller RN,WycoffH D(1946)1-4)纯化溴化铜(I)(Aldrich,98%)。按照以上所描述的制备2-溴-2-甲基-丙酸苄基酯引发剂(2)(Hovestad N J,等著,Macromolecules(2000),33(11):4048-4052)、甲基-[6-叠氮基-6-脱氧-α-D-吡喃葡糖苷](8)(Wu X,等人著,Bioorg.Med.Chem.(2002),10(7):2303-2307)、[(PPh3)3CuBr](Gujadhur R,等人,Tetrahedron Lett.(2001),42(29):4791-4793)、3-叠氮基-1-丙醇(MantovaniG,等人著,Chem.Commun.(2005),(16):2089-2091)、过乙酰化甘露糖(Mukhopadhyay B,等人著,J.Org.Chem.(2004),69(22):7758-7760)和N-(乙基)-2-吡啶甲亚胺(Haddleton D M,等人著,Macromolecules(1997),30(7):2190-2193)并在0℃下储存。在氢氧化钠小球之上储存三乙胺(Fischer,99%)。在干燥氮气条件下在活化的4分子筛之上储存无水THF(Romil"Hi-Dry",99.99%)。按照所接受的使用来源于Aldrich的甲醇中的氟化四正丁基铵(0.20M)。所有其它的试剂,包括2,3,4,6,-四-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叠氮化物(12),溶剂为从Aldrich Chemical Company获得的最高纯度并且除非说明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纯化。
分析
除非另有说明,全部的反应在无氧氮气的惰性环境下,使用标准施伦克(Schlenk)技术进行。Rf值指使用预涂敷的硅胶60F254进行的并在所指示的溶剂系统中显影的分析薄层色谱(TLC)。TLC板在点样前首先在腔室溶剂(chamber solvent)中进行漂洗。通过使用紫外(UV)光(254nm)或KMnO4的碱性溶液(10%w/w的水中的K2CO3)使化合物显色。将Merck60(230-400目)硅胶用于柱色谱。使用体积排除色谱法(size exclusionchromatography(SEC)),使用以1.0mL min-1的95:5(体积/体积)的THF/三乙胺作为洗提液,在具有差示折光率检测的配备有2个填充有5μm的PL胶的混合型D-柱(300×7.5mm)和1个填充有5mm的PL胶的保护柱(50×7.5mm)(Polymer Laboratories,适于200-400,000gmol-1之间的分子量)的系统上测量摩尔质量的分布。使用聚(MMA)标准(1×106-200g mol-1)校准SEC。分析物样品含有(0.2体积%)甲苯作为流动标记。在Mn对转化率(%)的图中表示的Mn是从用PMMA标准进行校准的SEC数据中获得,并且该Mn是未校正的。报导这些图以表现Mn随着转化率的改变。使用以0.8mL min-1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0.1mL的LiBr作为洗提液,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来测定绝对重均分子量(Mw),该凝胶渗透色谱仪装配有小角激光散射检测器(low-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LALLS;5°,2-mW HeNe激光器,Polymer Laboratories)以及与保护柱和两个混合C柱(200和2,000,000g mol-1)以系列(PL-LALS)的形式连接的浓度检测器(DRI)。折射率增量dn/dc通过浓度检测器的积分而得到,并用于Mw的计算。用窄分子量的PMMA标准(PL)校准SEC-LALLS系统的光散射单元。注入100μL的浓度为12mg/mL的样品。使用HPLC系统进行RCA I识别实验,该HPLC系统装备有Shodex AFpak ARC-894柱和Hitachi L-7480荧光检测器。在Bruker DPX300和Bruker DPX400分光计上得到NMR光谱。参考残留溶剂共振(1H和13C)的化学位移,相关于四甲基硅烷以ppm(δ)而报告所有的化学位移。接下来的缩写用于解释峰裂数:s=单峰,d=双峰,dd=双组双峰,bs=宽单峰,m=多重峰。通过比较链末端信号(chain-endsignals)和与聚合物骨架有关的适当峰的积分来计算聚合物的分子量Mn(NMR)。使用Varian Cary50生物紫外光-可见光(Bio UV-Vis)分光计,用2mL体积的聚碳酸酯比色杯(1cm的光程长度)来进行比浊法分析。将Perkin Elmer Lambda25UV-Vis分光计和2mL体积的石英比色杯(1cm的光程长度)用于定量沉淀(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QP)实验。使用GoldenGate菱形衰减全反射单元(diamond attenuate total reflection cell)在BrukerVECTOR-22FTIR分光计上记录红外吸收光谱。使用Micromass Autospec仪器记录质谱。
按照Kiessling及其同事所描述的(Cairo C W,等人著,J.Am.Chem.Soc.(2002),124(8):1615-1619)进行比浊法和定量沉淀分析。使用开口的玻璃毛细管在510仪器上测量熔点,该数据未校正。产量没有最优化。
单体和叠氮化糖衍生物的合成
2-甲基丙烯酸-3-三甲基硅烷基-2-炔丙基酯(1):
将Et2O(乙醚)(100mL)中的三甲代甲硅烷基丙炔-1-醇(10.0g,78.0mmol)和三乙胺(Et3N)(14.2mL,101.3mmol)的溶液冷却至-20℃,并且在1小时内滴加乙醚(50mL)中的甲基丙烯酰氯(methacryloyl chloride)(8.8mL,93mmol)溶液。在该温度下将上述混合物搅拌30分钟,然后在室温下搅拌整夜;通过过滤除去铵盐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黄色油状残留物的1H NMR分析没有显示任何杂质的大量存在,但是通过TLC(20:1的石油醚/乙醚)观察到了两个另外的弱的图,因此粗产品通过快速色谱(flash chromatography)(CC,SiO2,50:1的石油醚/乙醚;在石油醚/乙醚为20:1时Rf=0.67)而纯化。得到12.4g(63.2mmol,81%)。注意:对于大量制备(≥10g),通过用100%的石油醚对柱进行洗提、随后当从柱中除去大部分的单体(1)时用50:1的石油醚/乙醚对柱进行洗提,从而得到最佳的分离。IR(净相): v ~ = 2960 、1723、1638、1452、1366、1314、1292、1251、1147、1035、971、942、842、813、761cm-11H NMR(400.03MHz,CDCl3,298K)δ=0.16(s,9H,Si(CH3)3);1.93-1.94(m,3H,CH3C=CH2);4.73(s,2H,OCH2);5.58-5.59(m,1H,C=CHH);6.14(m,1H,C=CHH)。13C{1H}NMR(100.59MHz,CDCl3,298K)δ=-0.2(3C,Si(CH3)3);18.4(1C,CH3C=CH2);53.0(1C,OCH2);92.0(1C,C≡CSi(CH3)3);99.2(1C,C≡CSi(CH3)3);126.5(1C,CH 3 C=CH2);135.8(1C,CH3C=CH2);166.6(1C,CO)。对于C10H16O2Si的分析计算(Anal.Calcd.):C,61.18;H,8.21;N,0.00;实测值:C,60.89;H,8.22;N,0.00;质谱(+ESI-MS)m/z(%):219[M+Na](100),197[MH+](40)。
1-β-叠氮基-2,3,4,6-四乙酰-D-半乳糖(1-β-Azido-2,3,4,6-tetraacetyl-D-galactose)(12)
从商购得到的五乙酰半乳糖(pentaacetyl galactose)开始,按照先前所描述的,通过1-α-溴-2,3,4,6-四乙酰-D-半乳糖制备该产品,由于报导1-α-溴-2,3,4,6-四乙酰-D-半乳糖具有不稳定性(Maier M A,等人著,BioconjugateChem.(2003),14(1):18-29)而立即用于相应的叠氮化物的合成。1-α-溴-2,3,4,6-四乙酰-D-半乳糖的1H NMR(400.03MHz,CDCl3,298K)δ=2.02(s,3H,CH3);2.07(s,3H,CH3);2.12(s,3H,CH3);2.16(s,3H,CH3);4.10-4.22(m,2H,CH2);4.48-4.50(m,1H,CH);5.06(dd,J=10.6,3.8Hz,1H,CH);5.41(dd,J=10.6,2.9Hz,1H,CH);5.53(bs,1H,CH);6.72(d,J=3.8Hz,1H,CH)。13C{1H}NMR(100.59MHz,CDCl3,298K)δ=20.58(1C,CH3);20.61(1C,CH3);20.65(1C,CH3);20.74(1C,CH3);60.8(1C,CH);66.9(1C,CH);67.7(1C,CH);67.9(1C,CH);71.0(1C,CH);88.1(1C,CHBr);169.7(1C,CO);169.9(1C,CO);170.0(1C,CO);170.3(1C,CO)。1-β-叠氮基-2,3,4,6-四乙酰-D-半乳糖(12):(从五乙酰半乳糖中的总收率为89%)熔点93-95℃(文献94-96℃9)。IR(净相): v ~ = 2984 、2124、1736、1435、1373、1273、1210、1167、1167、1117、1082、1047、952、902、842、759、718cm-11H NMR(400.03MHz,CDCl3,298K)δ=1.98(s,3H,CH3);2.05(s,3H,CH3);2.08(s,3H,CH3);2.16(s,3H,CH3);4.00(m,1H,CHHO);4.14-4.17(m,2H,CHHO+CH);4.59(d,J=8.8Hz,1H,CH);5.02(dd、J=10.4,3.3Hz,1H,CH);5.15(dd,J=10.4,8.7Hz,1H,CH);5.41(dd,J=3.3、3.8Hz,1H、CH)。13C{1H}NMR(100.59MHz,CDCl3,298K)δ=20.65(1C,CH3);20.74(1C,CH3);20.78(1C,CH3);20.80(1C,CH3);61.3(1C,CH2);66.9(1C,CH);68.1(1C,CH);70.8(1C,CH);72.9(1C,CH);88.4(1C,CHN3);169.5(1C,CO);170.1(1C,CO);170.3(1C,CO);170.5(1C,CO)。对于C14H19N3O9的分析计算:C,45.04;H,5.13;N,11.26;实测值:C,45.05;H,5.07;N,10.63。
(14)(WangP,等人著,J.Org.Chem.(1993),58(15):3985-3990)88%的产率。IR(净相): v ~ = 3356 (宽)、2920、2095、1443、1279、1198、1130、1044、961、875、806cm-11H NMR(400.03MHz,CDCl3,298K)3.41(s,3H,OCH3);3.55-3.56(m,2H,CH2N3,H′-和H"-6);3.69-3.71(m,2H,H-3+H-4),3.95(dd,J=3.3、1.5Hz,1H,H-2);4.74(d,J=1.5Hz,1H,H-1)13C{1H}NMR(100.59MHz,CDCl3,298K)51.53(1C,CH2N3);55.35(1C,OCH3);68.37(1C,CH);70.85(1C,CH);71.43(1C,CH);71.80(1C,CH);101.14(1C,C端基异构);对于C7H14N3O5(M+)计算的HRMS-ES:220.0933;实测值220.0926。
(16)(HayesW,等人著,Tetrahedron(2003),59(40):7983-7996)49%的产率。IR(净相): v ~ = 2958 、1743、1435、1368、1218、1136、1084、1046、979、910cm-11H NMR(400.03MHz,CDCl3,298K)δ=1.88(s,3H,CH3);1.94(s,3H,CH3);1.99(s,3H,CH3);2.05(s,3H,CH3);1.96-2.12(m,2H,CH2CH2Br);3.41-3.51(m,3H,OCHHCH2+CH2Br);3.77-3.82(m,1H,OCHHCH2);3.89-3.92(m,1H,H-5);4.02(dd,J=12.3、2.3Hz,1H,H"-6);4.16(dd,J=12.3,5.3Hz,1H,H′-6);4.73(d,J=1.5Hz,1H,H-1);5.12-5.13(m,1H,H-2);5.16-5.19(m,2H,H-3、H-4)。13C{1H}NMR(100.59MHz,CDCl3,298K)δ=20.52(1C,CH3);20.55(1C,CH3);20.60(1C,CH3);20.71(1C,CH3);30.00(1C,CH2CH2Br);31.91(1C,CH2CH2Br);62.30(1C,CH2OAc);65.41(1C,CH2CH2O);65.91(1C,CH);68.56(1C,CH);68.956(1C,CH);69.32(1C,CH);97.51(1C,C端基异构);169.53(1C,CH3C(O)O);169.71(1C,CH3C(O)O);169.82(1C,CH3C(O)O);170.40(1C,CH3C(O)O)。对于C17H25N3O10的分析计算:C,47.33;H,5.84;N,9.74;实测值:C,47.38;H,5.90;N,9.47;对于C17H24BrO10(M-H)计算的HRMS-ES:467.0553:实测值467.0562。
(17)(Hayes W,等人著,Tetrahedron(2003),59(40):7983-7996)77%的产率。IR(净相): v ~ = 2938 、2097、1742、1679、1434、1368、1218、1136、1083、1046、979、938、911cm-11H NMR(400.03MHz,CDCl3,298K)δ=1.83-1.90(m,2H,CH2CH2N3);1.96(s,3H,CH3);2.01(s,3H,CH3);2.07(s,3H,CH3);2.12(s,3H,CH3);3.40(t,J=6.5Hz,1H,CH2N3);3.47-3.52(m,1H,OCHHCH2);3.75-3.81(m,1H,OCHHCH2);3.90-3.95(m,1H,H-5);4.08(dd,J=12.3,2.3Hz,1H,H"-6);4.24(dd,J=12.3、5.4Hz,1H,H′-6);4.78(bs,1H,H-1);5.20(dd,J=3.0、1.8Hz,1H,H-2);5.23-5.30(m,2H,H-3、H-4)。13C{1H}NMR(100.59MHz,CDCl3,298K)δ=20.75、20.77、20.94(4C,CH3);28.71(1C,CH2CH2N3);48.17(1C,CH2CH2N3);62.58(1C,CH2OAc);64.94(1C,CH2CH2O);67.22(1C,CH);68.74(1C,CH);69.11(1C,CH);69.57(1C,CH);97.71(1C,C端基异构);169.80(1C,CH3C(O)O);169.98(1C,CH3C(O)O);170.12(1C,CH3C(O)O);170.69(1C,CH3C(O)O)。对于C17H24N3O10(M-H)计算的HRMS-ES:430.1462:实测值430.1458。
(18)(按类似的叠氮化物所制备的(22))87%的产率。IR(净相): v ~ = 3358 ( bs ) 、2927、2097、1644、1301、1262、1132、1056、976、913、881、812cm-11H NMR(400.03MHz,CD3OD,298K)δ=1.83-1.89(m,2H,CH2CH2N3);3.41(td,J=6.8,2.8Hz,2H,CH2N3);3.48-3.53(m,2H,OCHHCH2+H-5);3.62(明显的t,J=9.4Hz,1H,H-4);3.69(dd,J=9.3、3.3Hz,1H,H-3);3.72(dd,J=11.9,5.6Hz,1H,H′-6);3.79-3.85(m,3H,H-2,H-6"、H-7");4.76(d,J=1.5Hz,1H,H-1)。13C{1H}NMR(100.59MHz,CD3OD,298K)δ=29.83(1C,CH2CH2N3);49.85(1C,CH2CH2N3);62.75(1C,CH2OH);65.34(1C,CH2CH2O);68.44(1C,CH);72.05(1C,CH);72.56(1C,CH);74.58(1C,CH);101.53(1C,C端基异构);对C9H18N3O6(M+H)计算的HRMS-ES:264.1196:实测值264.1199。
(20)(Joosten J A F,等人著,J.Med.chem.(2004),47(26):6499-6508)71%的产率。IR(净相): v ~ = 2962 、1742、1433、1368、1213、1174、1044、955、900、736cm-11H NMR(400.03MHz,CDCl3,298K)δ=1.96(s,3H,CH3);2.01-2.14(m,2H,CH2CH2Br);2.03s,3H,CH3);2.06s,3H,CH3);2.13s,3H,CH3);3.44-3.47(m,2H,CH2Br);3.64-3.70(m,1H,OCHHCH2);3.88-3.92(m,1H,H-5);3.92-4.00(m,1H,OCHHCH2);4.08-4.19(m,2H,H′-6+H"-6);4.46(d,J=8.0Hz,H-1);5.00(dd,J=10.4、3.4Hz,1H,H-3);5.17(dd,J=10.4、8.0Hz,1H,H-2);5.37(dd,J=3.5、0.8Hz,1H,H-4)。13C{1H}NMR(100.59MHz,CDCl3,298K)δ=20.67(1C,CH3);20.74(1C,CH3);20.77(1C,CH3);20.90(1C,CH3);30.26(1C,CH2CH2Br);32.32(1C,CH2CH2Br);62.37(1C,CH2OAc);67.11(1C,CH);67.40(1C,CH2CH2O);68.93(1C,CH);70.76(1C,CH);70.92(1C,CH);101.64(1C,C端基异构);169.69(1C,CH3C(O)O);170.21(1C,CH3C(O)O);170.33(1C,CH3C(O)O);170.48(1C,CH3C(O)O)。对C17H25BrO10的分析计算:C,43.51;H,5.37;N,0.00;实测值:C,43.95;H,5.37;N,0.00;对C17H24BrO10(M-H)计算的HRMS-ES:467.0553:实测值4678.0561。
(21)(Joosten J A F,等人著,J.Med.chem.(2004),47(26):6499-6508)84%的产率。IR(净相): v ~ = 2940 、2097、1743、1431、1368、1244、1172、1133、1044、955、902、736cm-11H NMR(400.03MHz,CDCl3,298K)δ=1.72-1.93(m,2H,CH2CH2N3);1.96(s,3H,CH3);2.02(s,3H,CH3);2.04(s,3H,CH3);2.13(s,3H,CH3);3.32-3.37(m,2H,CH2Br);3.54-3.62(m,1H,OCHHCH2);3.87-3.97(m,1H,H-5+OCHHCH2);4.07-4.19(m,2H,H′-6+H"-6);4.44(d,J=7.9Hz,H-1);4.99(dd,J=10.5,3.4Hz,1H,H-3);5.17(dd,J=10.4、7.9Hz,1H,H-2);5.37(dd,J=3.4、0.9Hz,1H,H-4)。13C{1H}NMR(100.59MHz,CDCl3,298K)δ=20.66、20.74,20.84(4C,CH3);29.02(1C,CH2CH2N3);47.97(1C,CH2CH2N3);61.34(1C,CH2OAc);66.53(1C,CH2CH2O);67.08(1C,CH);68.88(1C,CH);70.75(1C,CH);70.94(1C,CH);101.39(1C,C端基异构);169.53(1C,CH3C(O)O);170.22(1C,CH3C(O)O);170.33(1C,CH3C(O)O);170.47(1C,CH3C(O)O)。对C17H25N3O10的分析计算:C,47.33;H,5.84;N,9.74;实测值:C,47.38;H,5.90;N,9.47;对C17H24N3O10(M-H)计算的HRMS-ES:430.1462:实测值430.1458。
(22)(用由Vicente等人描述的通常的脱保护的方法所制备(Vicente V,等人著,Chem.-Eur.J.(2004),10(17):4240-4251)91%的产率。IR(净相): v ~ = 3360 ( bs ) 、2930、2886、2094、1643、1374、1299、1260、1143、1115、1041、949、915、893、783、757cm-11H NMR(400.03MHz,CDCl3,298K)δ=1.86(接近五重峰(app.quint.)),J=6.4Hz,2H,CH2CH2N3);3.45(t,J=6.4Hz,2H,CH2N3);3.50-3.55(m,2H,H-2+H-5);3.64(dt,J=10.0,6.2Hz,1H,OCHHCH2);3.73(d,J=6.0Hz,2H,H′-6+H"-6);3.86(dd,7=2.9、1.0Hz,H-4);3.95(dt,J=10.0、6.2Hz,1H,OCHHCH2);4.22(m,H,H-I)。13C{1H}NMR(100.59MHz,CD3OD,298K)δ=30.19(1C,CH2CH2N3);49.32(1C,CH2CH2N3);62.32(1C,CH2OH);67.46(1C,CH2CH2O);70.13(1C,CH);72.44(1C,CH);74.86(1C,CH);76.468(1C,CH);104.93(1C,C端基异构);对C9H18N3O6(M+H)计算的HRMS-ES:264.1196:实测值264.1194。
香豆素丙基叠氮化物(coumarin propyl azide)(28)。
将在CH2Cl2(20mL)中的香豆素343(0.285g,1.00mmol)和3-叠氮基-1-丙醇(0.505g,5.00mmol)的溶液冷却至0℃,并随后加入EDC·HCl(0.575g,3.00mmol)和DMAP(0.006g,0.05mmol)。将橙色的溶液在0℃下搅拌2个小时,并随后在室温下搅拌整夜。将反应混合物用水(2×50mL)洗涤并通过MgSO4干燥。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并通过快速色谱(CC,SiO2,1)100%CH2Cl2;2)CH2Cl2/乙醚10:1)纯化粗产品。分离的产品仍然含有一些3-叠氮基-1丙醇原料,随后在减压下将该物质与甲醇共蒸发(coevaporation)而除去。得到的0.110g(0.299mmol,30%)(28)橙色油,该油在室温下放置数天而部分固化。
IR(净相): v ~ = 2920 、2850、2095、1749、1693、1619、1590、1560、1518、1444、1367、1310、1242、1205、1173、1107、1034、793、750cm-11H NMR(400.03MHz,CDCl3,298K)δ=1.91-1.97(m,4H,2CH2),2.01(近似五重峰,J=6.4Hz,2H,CH2CH2N3),2.74(t,J=6.3Hz,2H,CH2),2.84(t,J=6.4Hz,2H,CH2),3.30-3.34(m,4H,CH2N);3.50(t,J=6.8Hz,2H,CH2CH2N3),4.36(t,J=6.2Hz,2H,CH2CH2O),6.91(s,1H,CH乙烯基),8.29(s,1H,CH芳基);13C{1H}NMR(100.59MHz,CDCl3,298K)δ=20.13(1C,CH2),20.24(1C,CH2),21.22(1C,CH2),27.49(1C,CH2),28.38(1C,CH2),29.78(1C,CH2),48.40(1C,CH2),49.98(1C,CH2),50.37(1C,CH2),61.77(1C,CH2O),105.80(1C,C),107.02(1C,C),107.60(1C,C),119.35(1C,C),127.17(1C,CH),148.77(1C,C),149.42(1C,CH),153.64(1C,C),158.65(1C,C),164.69(1C,C)。对C20H21N3O4(M+)计算的HRMS-ES:368.148:实测值368.147。
一般聚合过程。
(3a)的合成:将N-(乙基)-吡啶甲亚胺配体(0.072mL,0.51mmol)、(1)(2.0g,10.2mmol)、引发剂(2)(0.065g,0.25mmol)和1,3,5-三甲基苯(NMR内标,0.5mL)与作为溶剂的甲苯(4.0mL)一起加入干燥的施伦克管中。用橡胶隔片将所述管密封,并进行五次冷冻-脱气-融化循环(freeze-pump-thaw cycles)。随后在氮气下通过导管将该溶液转移到容纳有Cu(I)Br(0.036g,0.25mmol)和磁力随动装置(magnetic follower)的第二施伦克管中,该第二施伦克管预先被抽空并充入氮气。随着持续搅拌(t=0)将温度调节在70℃。使用脱气注射器定时抽出样品以进行分子量和转化率分析。在聚合反应的最后,用10mL的甲苯稀释混合物,并且通入空气鼓泡4小时。将反应混合物通过短的中性氧化铝柱并随后使用甲苯洗涤。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将残留物在THF(约10mL)中溶解、然后在10:2的体积比的甲醇/水混合物(约200mL)中沉淀。通过过滤分离出白色的固体,用另外的甲醇/水的混合物洗涤该白色固体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通过1H NMR经比较5.1ppm的引发剂苄基信号的积分与4.4ppm的连接到炔支链上的C(O)OCH2的积分而计算聚合物的分子量。当使用0.2ppm的Si(CH3)3的单峰代替4.4ppm的Si(CH3)3时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分子量。通过1H NMR,以1,3,5-三甲基苯(6.9ppm)峰作为内标,根据单体乙烯基信号(5.6和6.2ppm)积分的降低来计算转化率。作为替换地,通过相对于单体的C(O)OCH2质子(bs,4.6ppm,随时间降低)的积分和相对于聚合物的类似C(O)OCH2质子(宽信号,4.4ppm,随时间增加)的积分之间的比较而计算转化率。DP(聚合度)(NMR)=75;Mn(NMR)14.7kDa;Mw/Mn(GPC)=1.16;引发效率(initiating efficiency)=41%;转化率82%。
聚合物(6):[(I)]0:[MMA]0:[(2)]0:[CuBr]:[配体]=20:50:1:1:2;1,3,5-三甲基苯0.5mL,甲苯12mL,(1):1.2g,MMA:3.0g,70℃。Mn(NMR)8.7kDa(DP(1)=13;DP(MMA)=61);Mw/Mn(GPC)=1.09;转化率86%;引发效率=65%。该聚合物通过在石油醚中沉淀而分离。
聚合物(9):[(1)]:[mPEG300MA]:[(2)]:[CuBr]:[配体]=5:25:1:1:2;1,3,5-三甲基苯0.2mL;甲苯9mL,(1):0.50g,mPEG300MA:4.0g,70℃。Mn(NMR)10.8kDa(DP(1)=6;DP(mPEG300MA)=32);Mw/Mn(GPC)=1.16;转化率85%;引发效率=72%。该聚合物通过在石油醚中沉淀而分离。
聚合物脱保护
一般步骤:将三甲代甲硅烷基所保护的聚合物(300mg)和乙酸(相对于炔-三甲代甲硅烷基为1.5当量mol/mol)溶解在THF(20mL)中。向其中通入氮气鼓泡(约10分钟)并将无色溶液冷却至-20℃。通过注射器缓慢(约2-3分钟)地加入0.20M的TBAF·3H2O溶液(相对于炔-三甲代甲硅烷基为1.5当量mol/mol)。将得到的浑浊的混合物在该温度下搅拌30分钟,并随后升温至室温。对于均聚物(3a)以及MMA共聚物(6),该脱保护在少于3个小时内完成。对于与mPEG MA的共聚物(9),大概由于由聚合物骨架上的mPEG侧支链提供的较大的位阻,因此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16小时)。将反应溶液通过短的二氧化硅填料(silica pad)以除去过量的TBAF并且随后使用另外的THF洗涤该填料。随后将得到的溶液在减压下浓缩并且将聚合物在石油醚中沉淀。
糖叠氮化物“链接”到含炔聚合物中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451
a:改变的操作(work-up)(参见以下)
步骤1:(5a-12)的合成。将THF(5mL)中的聚合物(4a)(50mg,0.40mmol的“可链接的”炔单位)、叠氮基糖(12)(225mg,0.604mmol)和二异丙基乙胺(DIPEA,26mg,35μL,0.20mmol)的溶液通过通入氮气鼓泡10分钟而脱气。随后加入[(PPh3)3CuBr](37.5mg,0.402mmol)并在得到的溶液中继续通入氮气鼓泡5分钟。将非常浅的黄色清液在室温下搅拌3天,并随后通过短的中性氧化铝填料用THF进行洗提。将得到的溶液在减压下浓缩并在石油醚(200mL)中沉淀。将悬浮液离心并将得到的固体再溶解于THF中。在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下搅拌该溶液1小时、过滤并再在1:1的乙醚/石油醚混合物(150mL)中沉淀。离心分离固体,得到灰白色固体的聚合物(5a-12)。
步骤2:(24)的合成。将DMSO(7mL)中的聚合物(4b)(100mg,0.806mmol的“可链接的”炔单位)、叠氮基糖(18)(223mg,0.847mmol)和(22)(74.25mg,0.281mmol)、和三乙胺(41mg,0.40mmol)的溶液通过通入氮气鼓泡10分钟而脱气。随后加入[(PPh3)3CuBr](150mg,0.161mmol)并在得到的溶液中继续通入氮气鼓泡5分钟。将非常浅的黄色清液在室温下搅拌3天,然后加入离子交换树脂(150mg)并将悬浮液轻柔搅拌4小时。在过滤、加入更多离子交换树脂(150mg)后,将该悬浮液在室温下搅拌整夜。过滤后,将该溶液逐滴加入2:1的CH2Cl2/甲醇混合物中,并离心分离聚合物。将沉淀的聚合物溶解在水中并在THF中再沉淀以除去还存在的痕量DMSO。将该粘性产物离心分离,在最少量的水中溶解、并冻干,得到亮白色粉末的聚合物(23)。
(11-14)的合成。采用步骤2(反应时间=96小时),并进行下列操作:在减压下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三乙胺,并将得到的溶液在离子交换树脂的存在下搅拌整夜。向通过过滤而分离的树脂中加入水(250mL),并将得到的溶液离心。通过渗析纯化上层清液并且通过冷冻干燥来分离聚合物。
荧光配体(29)和(30)的合成。使用2.5%(相对于所使用的叠氮基试剂的总量)的香豆素叠氮化物(28)进行步骤2。
GPC-LALS分析
各个样品进行三次分析。
聚合物(代号)                  平均Mw(kDa)                标准偏差(kDa)
(3b)                            19.83                       0.57
(4b)                            12.99                       0.49
(23)                            37.70                       0.36
(24)                            39.34                       0.71
(25)                            37.28                       0.33
(26)                            37.72                       0.47
(27)                            38.09                       0.76
(29)                            38.83                       0.27
(30)                            38.08                       2.5
定量沉淀分析
按照Kiessling及其同事所描述的(Cairo C W,等人著,J.Am.Chem.Soc.(2002),124(8):1615-1619)进行该分析,不同的是,使用0.10M的Tris-HC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pH7.2)、0.9M的NaCl、1mM的CaCl2和1mM的MnCl2作为沉淀缓冲液(Khan M I,等人著,Carbohydr.Res.(1991),213:69-77),并将聚合物-Con A聚集体在1mL的1M的α-D-甲基吡喃甘露糖苷中再溶解。(参见图2)。
进行不同的配体浓度的初步筛选,以估计Con A外源凝集素的定量沉淀所需要的大约的最大聚合物浓度。随后的测量中,加入更多点(具有合适聚合物浓度的样品),直到用于定量外源凝集素沉淀的最大聚合物浓度集中于在重要的论文中报道的值。选取用于适合实验结果的S型曲线的最陡的点作为需要完全沉淀Con A的最大聚合物浓度的一半。
比浊法分析
按照Kiessling及其同事所描述的(Cairo C W,等人著,J.Am.Chem.Soc.(2002),124(8):1615-1619)进行该分析,每0.12秒取得光谱。所示数据为3次独立实验的平均值。结果在表3、4和5中示出。
结果与讨论
“可链接的”炔聚合物的合成
由可商购得到的3-三甲代甲硅烷基丙炔-1-醇和甲基丙烯酰氯以一个步骤来制备三甲代甲硅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由于芳香族质子和苄基质子可以用作1H NMR内标以测定相应聚合物(化学式1)的数均分子量(Mn(NMR)),因此选择O-苄基-α-溴酯(2)76为引发剂。在Cu(I)Br/N-(正乙基)-2-吡啶甲亚胺催化剂77存在下,(1)的均聚反应和(1)与MMA和mPEG300MA共聚反应提供了优异的一级动力学图,说明了对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良好控制(图2和表1)。对于(1)的均聚反应,注意到纯化的聚合物的多分散指数(Mw/Mn)即使在相对较高的单体转化率下(>80%)也低至1.15。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合成策略的通用性,制备了在有机溶剂和水性溶剂中溶解度相差甚远的数种聚合物。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氧基(聚乙二醇)300甲基丙烯酸酯(mPEG300MA)分别提供了疏水和亲水共聚物,因此选择它们作为模型共聚单体。此外,聚乙二醇显示出不引发(illicit)非特异性蛋白连接,该非特异性蛋白连接在随后报道的外源凝集素连接的阐述中很重要。78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491
反应式1。试剂和条件,a)N-(正乙基)-2-吡啶甲亚胺/CuBr、甲苯,70℃;b)N-(乙基)-2-吡啶甲亚胺/CuBr、MMA或(mPEG300)MA、甲苯,70℃;c)TBAF、乙酸、THF,-20至25℃;d)R1N3、(PPh3)3CuBr、DIPEA。
令人意外的是,使用TBAF-调节除去三甲代甲硅烷基保护基的初步尝试提供了端部炔含量低于预期的聚合物。我们猜想这种现象后面的理由是与TBAF的碱度有关的,并且也满意地发现乙酸作为缓冲剂的加入足以提供预期的实质上100%产率的端部炔的聚合物。通过2.5ppm的C≡CH信号的出现与0.2ppm的Si(CH3)3信号的消失而进行的1H NMR、并通过在3291cm-1的炔C-H的伸缩频率而进行的FT IR分析来确定已完全除去三甲代甲硅烷基。SEC分析也显示出,如预期的,脱保护后聚合物的流体力学体积降低了而多分散指数保持不变。使用用于SEC分析的小角激光散射(LLALS)检测仪(5°)来确定除去三甲代甲硅烷基之前和之后聚合物的绝对Mw值。所获得的结果,Mw(3b)=19.8kDa并且Mw(4b)=13.0kDa,与这些聚合物的相关多分散指数结合,给出了数均分子量的指示,Mn(3b)=17.3kDa并且Mn(4b)=11.3kDa,这较好地符合了通过1H NMR分析得到的数据(Mn(NMR)(3b)=17.7并且Mn(NMR)(4b)=11.2kDa)。
表1
                                      Mn(NMR)          Mw/Mn
聚合物        单体A        单体       (kDa)             (SEC)          备注
(3a)           (1)          --        14.9              1.16       来源于(1)的均聚体
(4a)           (1)          --        8.5               1.15       从(3a)脱保护得到
(3b)           (1)          --        17.6              1.17       来源于(1)的均聚体
(4b)           (1)          --        11.2              1.11       从(3b)脱保护得到
(6)            (1)         MMAa       8.9               1.09       统计共聚物
(7)            (1)         MMAa       8.2               1.09       从(6)脱保护得到
(9)            (1)       mPEG300MAb   11.9              1.12       统计共聚物
(10)           (1)      mPEG300MAb   11.1               1.15       从(9)脱保护得到
聚合物中aMMA含量:82%(mol/mol);
聚合物中bmPEG300MA含量:84%(mol/mol)。
使用2,3,4,6-四-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基(glucopyranosyl)叠氮化物(12)、2,3,4,6-四-O-乙酰-β-D-吡喃半乳糖基(galactopyranosyl)叠氮化物(13)和甲基-α-D-6-叠氮基-6-脱氧-吡喃甘露糖苷(14)作为用于链接反应的模型糖叠氮化物试剂以研究该途径的通用性,从而遵循建立的合成方案(示意图1),通过C-6或者α或β端基异构叠氮化物附着保护的和未保护的碳水化合物。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511
示意图1:用于合成碳水化合物梳型聚合物的叠氮基糖衍生物。
表2
聚合物         前体             叠氮化糖       Mn(NMR)  (kDa)          Mw/Mn(SEC)
(5a-12)        (4a)              (12)              27.0                   1.13
(5a-13)        (4a)              (13)              25.5                   1.13
(8-12)         (7)               (12)              10.9                   1.08
(8-13)         (7)               (13)              10.8                   1.08
(11-14)        (11)              (14)              12.6                   1.14
按照由Hawker及其同事对合成多种树枝状文库的报道,以[(PPh3)3CuBr]作为催化剂,在DIPEA的存在下,来修正用于糖叠氮化物与含炔聚合物的链接反应而选择的条件6。三甲代甲硅烷基保护基的除去通过聚合物分子量的降低而完成,同时在叠氮化糖衍生物的共轭作用之后,观察到极大增加的聚合物流体力学体积(图7)。1H NMR和FT-IR分析证实了随着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在脱保护和链接反应中保持实质上不变,炔基向三唑的转化率实现了接近100%产率。
多价配体的合成以及外源凝集素共轭反应的初步实验。
接着,我们执行该合成策略以制备不同种类的糖聚合物,并且,特别地将注意力集中于能够连接合适的外源凝集素的原料上。由于伴刀豆球蛋白A(ConA)参与了大量的生物过程并有大量的文献致力于它的化学和生物行为,因此选择伴刀豆球蛋白A(Con A)作为模型α-甘露糖连接的外源凝集素80-84。Con A是以较高级寡聚体结构形式的26kDa单体单位的聚集体。在pH为5.0-5.6范围中,Con A维一地作为二聚体存在,而在较高的pH下,所述二聚物联结成为四聚体,在pH为7.0时所述四聚体为主要形式。各个单体单元具有一个能够选择性连接α-吡喃葡萄糖苷和α-吡喃甘露糖苷衍生物的配位部位,优选为在C2上的甘露结构。57,85
使用炔官能均聚物(4b)作为用于聚合物文库的平行合成的原料,所述聚合物文库仅是Con A连接甘露糖配体的量不同,该炔官能均聚物是通过甘露糖与半乳糖系叠氮化物的合适的混合物的“共链接”反应而获得的(反应式3)。该目的在于研究这些新物质与Con A外源凝集素的连接能力。特别地,在对于由Kiessling及其同事所描述的通过ROMP聚合反应制备的多价展示的类似的研究中,我们所关心的是引起了吡喃甘露糖苷部分的量具有对聚合物蛋白相互作用的性质的影响61
所述“共链接”策略由于其涉及到制备以相同的大分子特性(聚合物构造,Mn,Mw/Mn)为特征的物质范围而具有吸引力,这些物质的区别仅在于他们的连接抗原决定部位密度86。有关使用该途径的另外的优势为,这种聚炔(polyalkyne)物质的官能化作用能在极度温和的条件下,使用廉价的在克数量级规模内可轻易得到的原料而进行。使用β-吡喃半乳糖苷(β-Galactopyranoside)单元以稀释存在于多价聚合物配体上的吡喃甘露糖苷抗原决定部位。糖叠氮化物是通常用于合成氨基糖衍生物的有用的前体,并按照反应式2中所示的合成方案制备。简单的说,在BF3·OEt2存在下用3-溴-1-醇处理过乙酰化己糖,吡喃甘露糖或吡喃半乳糖,以分别产生溴化物(16)和(20)。所需的叠氮化物官能单体(18)和(22)通过将所述溴化物中间产物转化为相应的叠氮化物(17)和(21)并随后除去乙酸酯保护基而得到。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531
反应式2.试剂及条件:a)3-溴-1-丙醇、BF3·OEt2,-20℃至室温,b)NaN3、DMF,100℃,c)CH3ONa(催化剂)、CH3OH,室温。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532
反应式3.用于Con A连接研究的聚合物的合成,DP(x+y)=90。
用于共链接反应的实验条件相似于那些合成聚合物(5)、(8)和(11)的条件,不同的是,使用DMSO作为溶剂而使用三乙胺作为碱87。DMF洗提液中的产品聚合物的SEC分析88显示所有这些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实质上相同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此外,用于SEC分析的LALLS检测的使用使我们确定了多齿配体(表3)的绝对数均分子量(Mw)89。另外,除了糖聚合物产品,所获得的结果与理论值相匹配。1H NMR分析确认了在聚合物中的两种不同糖部分的摩尔比基本上类似于用于“共链接”反应中(18):(22)的初始比例。
表3:多价配体:组成和大分子特征
聚合物          α-甘露糖苷         β-半乳糖苷         Mw/Mn a           Mw(kDa)b
(代码)            (%)               (%)
(23)              100                 0                1.10             37.7
(24)              75                  25               1.10             39.3
(25)              50                  50               1.10             37.3
(26)              25                  75               1.10             37.7
(27)              0                   100              1.10             38.1
a为通过SEC分析得到,使用DMF作为DRI检测的洗提液。b为通过SEC分析得到的,以DMF作为流动相LALLS检测。
在生物过程中,在细胞表面发生的团簇事件的速率为具有在从秒到小时之间的时间量程的关键参数61。抗原决定部位密度对配体-外源凝集素具聚集速率的影响通过比浊法分析而测定61,90-92,并且结果在图8中示出。Con A在过量的不同的多价配体存在下的团簇速率通过测量在λ=420nm时pH7.4的HEPES缓冲液中的外源凝集素和官能聚合物的合适的溶液的吸光度的改变而监控。在完全甘露糖-官能化的聚合物(23)的情况下,吸光度达到平顶并且几乎保持恒定直到测量结束,这表明这种多价配体能够迅速地沉淀几乎所有存在于溶液中的Con A。
当使用以较低的抗原决定部位密度为特征的聚合物时,观察到的吸光度随着时间持续地增长,这与由Kiessling在先对通过ROMP获得的大分子配体的描述一致,这归于形成于测量早期阶段的部分可溶的共轭物的较高级的聚集61。使用初始团簇速率测定聚集速率常数,表示为任意单位每分钟(AU/min)。得到的数值表示在这些实验条件下,团簇过程的速率随着抗原决定部位密度的下降而降低。使用多价配体(27)的对照实验反应了完全吡喃半乳糖-官能化的配体不能沉淀Con A外源凝集素。这些实验中形成的聚集体随后用大量过量的α-甲基吡喃甘露糖苷、竞争性单齿配体进行处理,并监控吸光度随时间的下降。聚合物-外源凝集素共轭物的稳定性直接与聚合物抗原决定部位密度成比例(参见支持资料)。
进行定量沉淀(QP)实验以测定聚合物-ConA共轭物的化学计量。对聚合物浓度的测量使通过各个聚合物链连接的ConA四聚物的平均数得到测定,所述聚合物浓度为将外源凝集素从具有已知ConA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定量沉淀所必需的93。发现该浓度随着配体甘露糖含量从0-75%的增加而增加(表4)94。超过这个数值后连接的外源凝集素的数量表现出保持恒定,推测表明了对于高抗原决定部位密度,位阻效应可能妨碍进一步的外源凝集素的配位作用61
表4:对含有甘露糖聚合物的ConA的定量沉淀分析结果
聚合物(代码)            %甘露糖       ConA单元/聚合物链         甘露糖/ConA
(23)                      100                15                     6.0
(24)                      75                 15                     4.5
(25)                      50                 11                     4.0
(26)                      25                 7                      3.2
荧光多价显示物(displays)的合成
只要带有所需功能的衍生物含有需要的叠氮基,原则上所发展策略的通用性使得在聚合物骨架中增加许多更为不同的官能度。由于已知得到的存在结合元素(bindingelement)和报道单位(reporter unit)的多价配体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连接互相作用研究中非常地有用95,96,在聚合物支架中“共链接”可见的荧光标记的可能性显得具有吸引力。荧光的糖聚合物已经应用于一系列的应用中,包括细胞表面互相作用97,98、抗癌治疗99、外源凝集素识别分析100,101、PEG修饰(PEGylation)化学102、L-选择蛋白结合95和精子稳定性研究103。活性自由基聚合能通过使用荧光引发剂或者荧光单体而用于制备可见的荧光聚合物104
反应式4:荧光多价配体(29)和(30)的合成。
由于苄基溴酯(benzyl bromoester)(2)使我们能测定相应聚合物的分子量Mn(NMR)并且可见的荧光标记通过反应进料中的叠氮化物(28)(从香豆素343和3-叠氮基-1-丙醇的一步反应得到)与未保护的叠氮基糖(18)和(22)而引入,因而我们选择继续使用苄基溴酯(2)作为引发剂。使用染料(28)的重要的优势在于只需要相对较小的百分比来赋予多价配体以高荧光性。
聚合物(29)和(30)(反应式4)表示了在λ=485nm的最大发射时在λ=436nm的最大吸光度,表现出49nm的斯托克司频移(Stokes shift)。发生叠氮化物(28)接枝到聚合物骨架上而糖聚合物大分子特征不发生实质改变,除了他们的荧光行为,(29)和(30)分别与聚合物(23)和(27)类似(表5和图5)。
表5:在此研究中制备的荧光聚合物的特性:组成和大分子特征
聚合物           α-甘露糖苷         β-半乳糖苷(%)        Mw/Mn a        Mw b
                  (%)
(29)              100                    0                  1.15        38.8
(30)               0                   100                  1.16        38.1
随后定性地测定这些荧光糖聚合物作为多价配体的可能性。使用填充有固定蓖麻凝集素I(Ricinus Communis Agglutinin I)(RCA I)的柱、从蓖麻(蓖麻籽)中分离的120kDa的二聚外源凝集素作为固定相105,用荧光HPLC检测器通过HPLC分析这些荧光显示物的溶液。RCA I选择性地与β-D-半乳糖单元互相作用,并因此被选择作为能补充先前使用α-D-甘露糖连接的ConA得到的结果的共轭底物。
使用0.067M的PBS(pH7.4)和0.15M的NaCl作为流动相的初步尝试表示,当色谱柱不保留甘露糖苷系聚合物(29)时,配体(30)与RCA I固定相的互相作用足够强而根本没有被洗提。因此,使用其它几个含有不同浓度的D-半乳糖的流动相。由于D-半乳糖的单中心特性(monotopic nature),因而能够仅与RCA I受体微弱地互相作用。然而,如果很大过量地存在,D-半乳糖与荧光显示物(30)竞争RCA I配位作用,而且在流动相中降低半乳糖浓度的使用导致增加的保留时间,峰特征为具有拖尾(tailing)的典型的宽形(图6)。该结果说明含有半乳糖的显示物(30)能与RCA I强互相作用,并且使用类似的合成的糖聚合物的作为多齿配体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结论
总而言之,一系列新型的梳型糖聚合物通过适当的糖叠氮化物与支持末端炔官能度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胡伊斯根1,3偶极环加成。这些“可链接的”材料通过具有对聚合物特性优异的控制的三甲代甲硅烷基-炔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TMM-LRP制备而成,纯化产物的Mw/Mn在1.09-1.06之间。在温和条件下进行TMS保护基的去除而完全保持末端炔基。经过Cu(I)催化的链接反应,顺利地进行通过C-6或者α-端基异构叠氮化物或β-端基异构叠氮化物将保护的和未保护的碳水化合物接枝到聚合物的骨架上。大量的用于外源凝集素连接研究显示物的含甘露糖和含半乳糖的多齿配体通过在聚炔甲基丙烯酸酯(polyalkyne methacrylate)骨架上不同的糖叠氮化物同时反应而制备。这种“共链接”途径成功地将控制的自由基共聚的优势与高效的后官能化(post-functionalisation)过程结合,产生仅以抗原决定部位密度为区别的多价显示物的文库。另外,通过简单地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可见荧光叠氮化物标记即香豆素343的衍生物而制备荧光配体。这些行为随后在能够选择性地连接甘露糖(Con A)和半乳糖(RCA I)单元的模型外源凝集素的存在下而进行测试。本研究在Con A的情况下显示了聚合物-蛋白质共轭物的团簇速度以及化学计量均依赖于所使用的显示物的抗原决定部位密度。
所提议的合成策略十分普遍,因为已经成功地用于糖聚合物合成的方案原则上能应用于大范围的官能分子,甚至包括与应用于TMM-LRP的条件不相容的官能度的官能分子,开拓了合成大范围的精度材料(precision material)的道路。此外,考虑到烃聚合物的生物应用与在现有文献中所描述的相似,本策略显示出成为合成仅以存在于定义明确的聚合物骨架上的糖部分的性质为区别的材料文库的极有力的工具。
通过(2+3)胡伊斯根环加成方法的王树脂表面官能化
实验的
概要。使用标准施伦克技术在氮气的惰性氛围下进行聚合反应。使用FirstMate台式合成器(benchtop synthesizer)(Argonaut Technologies Limited,New Road,Hengoed,Mid Glamorgan,UK)在氮气下进行树脂改性。
描述。使用购自Polymer Laboratories的体积排除色谱仪(SEC)测量分子量和多分散性。在Bruker DPX300和Bruker DPX400分光计上得到NMR光谱。在Bruker VECTOR-22FTIR分光计上,使用Golden Gate菱形衰减全反射单元记录红外吸收光谱。使用Field-Emission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共焦显微镜照出树脂表面的图象。FE-SEM来源于JSM6100,具有10kV的加速电压并装备有Oxford JSIS分析系统。通过HP1050UV-检测器和Hitachi L7480FL-检测器测定HPLC-SEC和HPLC-FL光谱。在Zeiss LSM510系统上进行共焦显微镜试验。使用氩离子激光的488nm波段以激发荧光材料。选择在设立的试验中的滤波器能测量505nm以上的发射的荧光。
MMA和霍斯塔佐单体的TMM-LRP。将容纳有溶于甲苯中的引发剂2-溴-2-甲基-丙酸-3-叠氮基-丙酯(2-bromo-2-methyl-propionic acid3-azido-propyl ester)(Mantovani et al2005,Chem Commun,2089)、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霍斯塔佐甲基丙烯酸酯、N-(正丙基)-2-吡啶甲亚胺和作为1H NMR内标的1,3,5-三甲基苯的密封干燥的施伦克烧瓶经过四次冷冻-脱气-融化循环而脱气。随后溶液通过导道转移到另一个含有CuBr的施伦克试管中,在此之前先抽空并用N2填充该试管。在90℃下进行聚合反应。
王树脂-炔的合成。使用FirstMate台式合成器,用无水吡啶和4-二甲氨基吡啶润湿王树脂1小时,随后加入炔酯(alkyne-ester)。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6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0小时。
对王树脂的链接反应。将容纳有在甲苯溶液中的王树脂、(PPh3)CuBr和叠氮化物封端的物质的反应试管在氮气下加热至70℃并反应整夜。将颗粒取出、过滤并进行彻底的漂洗。
结果与讨论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591
反应式:试剂和条件:a)无水吡啶、DMAP,b)PPh3/Cu(I)Br、R-N3,60℃,(R=聚(MMA-共-霍斯塔佐),D-甘露糖)。
叠氮化物聚合物/糖和炔改性树脂之间的“链接”反应的图示在该反应式中示出。通过用DMAP在回流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处理戊二酐和炔丙醇、接着用草酰二氯(oxalyl dichloride)对产物进行卤化而得到炔酯。然后用所述炔酯处理天然的王树脂,产生炔官能化的王树脂,随后将该王树脂用于与叠氮化物末端的聚(MMA-共-霍斯塔佐)和D-甘露糖“链接”。
通过MMA和霍斯塔佐甲基丙烯酸酯的TMM-LRP,以2-溴-2-甲基-丙酸-3-叠氮基-丙酯作为引发剂合成聚(MMA-共-霍斯塔佐),得到优异的一级动力学图,表明了恒定的链增长自由基的浓度,还观察到了对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良好控制(图11)。使用霍斯塔佐甲基丙烯酸酯(Tronc,等人著,J.Polym.Sci,Part A,Polym Chem.2003,41,766)作为可见荧光共聚单体以产生荧光标已的PMMA,这促进了利用荧光分析技术对相应的王树脂聚合物混杂材料的表征。通过两步得到D-甘露糖叠氮化物:在BF3OEt2存在下用3-溴-1-丙醇处理过乙酰化的甘露糖以产生溴化物中间体,该中间体随后转化为叠氮化物并且然后除去乙酸酯保护基从而产生需要的叠氮化物官能的甘露糖(Ladmiral等人著,J.Am.Chem.Soc1006,128,4823)。这些叠氮化物官能的物质随后在(PPh3)CuBr的存在下“链接”到预先形成的王树脂表面。通过IR来确定树脂炔单元和糖叠氮化物向三唑的完全转化,表现了天然树脂和树脂-炔和树脂-聚合物/糖之间的不同。SEM分析也表现了天然王树脂和改性王树脂之间的区别。对于聚(MMA-共-霍斯塔佐)改性树脂,还使用共焦光谱法来确认成功的反应(图13a)。
使用甘露糖改性的王树脂来测试它连接特定外源凝集素的能力。由于伴刀豆球蛋白A(Con A)参与了大量的生物过程,而被选择作为模型D-甘露糖连接的外源凝集素。使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共轭的Con A(FITC-Con A)以方便监测。利用甘露糖改性的王树脂作为小吸移管中的填充而使用冲洗和流动柱系统,以1M的FITC-Con A溶液作为洗提液,收集柱后的溶液用于分析。图12中显示的结果表示,当在柱前和柱后使用相同量样品通过HPLC和荧光检测器观察到强度降低时连接到FITC-Con A的能力。这还通过共焦光谱(图13b)而得到确认,说明了甘露糖改性的王树脂的FITC-Con A的成功的吸收性。
人们希望表面上更容易得到甘露糖以增加甘露糖改性的王树脂对某些例如Con A的外源凝集素的连接能力。针对该目的,梳型炔单体从树脂表面进行聚合并与D-甘露糖链接,而且它的连接能力是在进一步研究下。还要使用大鼠血清(rat serum)进行测试以确定这些甘露糖改性的王树脂的潜在蛋白识别/分离应用。
显示半乳糖官能化的聚合物和乳糖官能化的聚合物产生的进一步数据。
(A)用于合成半乳糖官能聚合物的过程
1、半乳糖叠氮化物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611
(1)1将25mL的醋酸酐与9.01g(0.049mol)的D-半乳糖混合并搅拌5分钟。向该混合物中加入固体碘(0.08712g,0.34mmol)。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加入100mL的CH2Cl2并将得到的溶液搅拌10分钟。随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100cm3)以中和该反应混合物,并用去离子水(2×200cm3)对得到的溶液进行洗涤。复合的有机层通过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得到的产量=18.01g(92%)。
(2)2将干燥的CH2Cl2(250cm3)中的醚合三氟化硼(25.99cm3,205.10mmol)和(1)(17.25g,44.11mmol)以及2-溴乙醇(7.42cm3,102.40mmol)的溶液在黑暗中在氮气气氛下搅拌整夜。使用乙酸乙酯/石油醚(1:2,体积/体积)的TLC分析说明,反应已达到终点(原料Rf0.53,产物Rf0.63)。加入200cm3的CH2Cl2,随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100cm3)以中和该反应混合物,并用去离子水(2×200cm3)对得到的溶液进行洗涤。复合的有机层通过硫酸镁干燥、过滤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通过快速色谱(CC,SiO2,乙酸乙酯/石油醚(1:4,体积/体积))纯化粗产品。收集、组合相应的馏分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得到的产量=10.05g(50.13%),无色粉末。
(3):用叠氮化钠(8.59g,130.22mmol)处理无水DMF(100cm3)中的(2)(10.028g,20.03mmol)的溶液,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50C下搅拌整夜。使用乙酸乙酯/石油醚(1:1,体积/体积)的TLC分析说明,反应已达到终点(原料Rf0.69,产物Rf0.60)。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浓缩至干燥、溶解于CH2Cl2(50cm3)中并随后用去离子水(4×50cm3)进行洗涤。复合的有机层通过硫酸镁干燥、过滤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通过快速色谱(CC,SiO2,乙酸乙酯/石油醚(1:1,体积/体积))纯化粗产品。收集、组合相应的馏分并在减压下浓缩至干燥。得到的产量=8.08g(96.73%),无色晶体。
(4):将(3)(8.01g,19.2mmol)溶解于100cm3的甲醇中。加入甲醇钠(在甲醇中25重量%)(21.9cm3,96.01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加入Amberlite IR-120(PLUS)离子交换树脂,并与反应混合物搅拌30分钟。通过过滤除去该树脂并在减压下将得到的溶液浓缩至干燥。得到的产量=4.62g(81.56%),无色晶体。
2、糖聚合物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631
试剂和条件:a)N-(正乙基)-2-吡啶甲亚胺/CuBr、甲苯,70℃;b)TBAF、乙酸、THF,-20至25℃;c)2’-叠氮乙基-O-a-D-吡喃半乳糖苷(4)、(PPh3)3CuBr、Et3N。
2-甲基-丙烯酸-3-三甲基硅烷基-2-炔丙基酯(6)3:将乙醚(100mL)中的三甲代甲硅烷基丙炔-1-醇(10.0g,78.0mmol)和三乙胺(14.2mL,101.3mmol)的溶液冷却至-20℃,并在约1小时内滴加乙醚(50mL)中的甲基丙烯酰氯(8.8mL,93mmol)溶液。将混合物在该温度下搅拌30分钟,然后在室温下搅拌整夜;通过过滤除去铵盐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通过快速色谱(CC,SiO2,石油醚/乙醚为50:1;在50:1的石油醚/乙醚中Rf=0.67)纯化粗产品。得到12.4g(63.2mmol,81%)。
(a)一般聚合过程。(7)的合成:将N-(乙基)-吡啶甲亚胺配体(0.072mL,0.51mmol)、(6)(2.0g,10.2mmol)、引发剂(5)(0.065g,0.25mmol)和1,3,5-三甲基苯(NMR内标,0.5mL)与作为溶剂的甲苯(4.0mL)一起加入干燥的施伦克管中。用橡胶隔片将所述管密封,并进行五次冷冻-脱气-融化循环。随后在氮气下通过导管将该溶液转移到容纳有Cu(I)Br(0.036g,0.25mmol)和磁力随动装置的第二施伦克管中,该第二施伦克管预先被抽空并充入氮气。随着持续搅拌(t=0)将温度调节在70℃。使用脱气注射器定时抽出样品以进行分子量和转化率分析。在聚合反应的最后,用10mL的甲苯稀释混合物,并且通入空气鼓泡4小时。将反应混合物通过短的中性氧化铝柱并随后使用甲苯洗涤。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将残留物在THF(约10mL)中溶解、然后在10:2的体积/体积的甲醇/水混合物(约200mL)中沉淀。通过过滤分离白色的固体,用另外的甲醇/水的混合物洗涤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通过1H NMR比较5.1ppm的引发剂苄基信号的积分与4.4ppm的连接到炔支链上的C(O)OCH2的积分而计算聚合物的分子量。当使用0.2ppm的Si(CH3)3的单峰代替4.4ppm的Si(CH3)3时得到实质上相同的分子量。通过1H NMR,以1,3,5-三甲基苯(6.9ppm)作为内标,根据单体乙烯基信号(5.6和6.2ppm)积分的降低来计算转化率。作为替换地,通过相对于单体的C(O)OCH2质子(bs,4.6ppm,随时间降低)的积分和相对于聚合物的C(O)OCH2质子(宽信号,4.4ppm,随时间增加)的积分之间的比较而计算转化率。DP(NMR)=75;Mn(NMR)14.7kDa;Mw/Mn(GPC)=1.15;引发效率=41%;转化率=82%。
(b)聚合物去保护。一般步骤:将三甲代甲硅烷基保护的聚合物(1.5g,7.653mmol炔-三甲代甲硅烷基)和乙酸(2.19mL,0.0382mol,相对于炔-三甲代甲硅烷基为5当量)溶解在THF(100mL)中。向其中通入氮气鼓泡(约10分钟)并将溶液冷却至-20℃。通过在大约20分钟内滴加TBAF·3H2O(0.0114mol,相对于炔-三甲代甲硅烷基为1.5当量)的0.20M的溶液。将得到的浑浊的混合物在该温度下搅拌30分钟,并随后升温至室温。搅拌整夜后,加入Amberlite IR-120(PLUS)离子交换树脂,并与反应混合物搅拌30分钟。在重力下滤出所述树脂,将得到的溶液在减压下浓缩至干燥,并将所述聚合物在石油醚中沉淀。得到的产量=0.46g(48%),无色粉末。
(c)(9)的合成:将THF(5mL)中的聚合物(8)(50mg,0.40mmol的“可链接的”炔单位)、叠氮基糖(4)(225mg,0.604mmol)和三乙胺(26mg,35μL,0.20mmol)的溶液通过通入氮气鼓泡10分钟而脱气。随后加入[(PPh3)3CuBr](37.5mg,0.402mmol)并在得到的溶液中继续通入氮气鼓泡5分钟。将非常浅的黄色清液在室温下搅拌3天,并随后通过短的中性氧化铝填料用THF进行洗提。将得到的溶液在减压下浓缩并在石油醚(200mL)中沉淀。将悬浮液离心分离并将得到的固体再溶解在THF中。在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下搅拌该溶液1小时、过滤并在1:1的乙醚/石油醚混合物(150mL)中再沉淀。离心分离固体,得到聚合物。
3、参考文献
1、Mukhopadhyay,B.;Kartha,K.P.R.;Russell,D.A.;Field,R.A.,Streamlined Synthesis of Per-O-acetylated Sugars,Glycosyl Iodides,orThioglycosides from Unprotected Reducing Sugars.J.Org.Chem.2004,69,(22),7758-7760。
2、Hayes,W.;Osborn,H.M.L;Osborne,S.D.;Rastall,R.A.;Romagnoli,B.,One-pot synthesis of multivalent arrays of mannose mono-and disaccharides.Tetrahedron2003,59,(40),7983-7996。
3、Ladmiral,V.;Mantovani,G.;Clarkson,G.J.;Cauet,S.;Irwin,J.L.;Haddleton,D.M.,Synthesis ofNeoglycopolymers by a Combinationof\″ClickChemistry\″and 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J.Amer.Chem.Soc.2006,128,(14),4823-4830。
(B)乳糖官能聚合物的过程
1、乳糖叠氮化物的合成
反应式1。试剂和条件。A)H2SO4、乙酸酐;b)三甲代甲硅烷基叠氮化物、氯化锡(IV)、DCM;c)CH3ONa(催化剂)、CH3OH,室温。
(a)将乙酸酐(28.50mL,0.513mol)与D-乳糖(18g,0.052mol)混合并搅拌5分钟。在该混合物中加入3滴浓硫酸。当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0mL的CH2Cl2并将得到的溶液搅拌10分钟。接着通过加入饱和的碳酸氢钠(3×100cm3)来中和反应混合物,并用盐水(2×200cm3)洗涤得到的溶液。将复合的有机层通过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下除去挥发性物质。得到的产量=32.01g(89%)。
(b)在干燥DCM(50mL)中的(1)(4.14g,6.106mmol)的溶液中首先注入三甲代甲硅烷基叠氮化物(1.606mL,12.211mmol),并在氮气下加入氯化锡(IV)(0.428ml,3.657mmol)。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在减压下浓缩所述混合物后,通过快速色谱(CC,SiO2,乙酸乙酯/石油醚(1:1,体积/体积))来纯化粗产品。收集、组合相应的馏分并在减压下浓缩至干燥。得到的产量=3.67g(91%),无色粉末。
(c)在150cm3的甲醇中(2)(3.66g,5.532mmol)的溶液中加入甲醇钠(在甲醇中25重量%)(21.9cm3,96.01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加入Amberlite IR-120(PLUS)离子交换树脂并与反应混合物搅拌30分钟。过滤除去该树脂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的溶液。通过快速色谱(CC,SiO2,乙基甲醇(ethyl methanol)/DCM(1:2,体积/体积))。收集、组合相应的馏分并在减压下浓缩至干燥。得到的产量=1.52g(75%),白色粉末。
2、糖聚合物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152638D00671
反应式2。乳糖糖聚合物的合成
将聚合物(4)(0.012g,0.092mmol的“可链接的”炔单位)和叠氮基乳糖(3)(0.030g,0.097mmol,相对于炔单位为1.05当量)的溶液溶解于10mL的DMSO中,并通入氮气鼓泡20分钟对三(1-丁基-1H-[1,2,3]三唑-4-基-甲基)-胺(tris-(l-butyl-lH-[1,2,3]triazol-4-ylmethyl)-amine)(0.035g,0.0816mmol)进行脱气。随后在氮气下加入Cu(I)(0.030g,0.081mmol)。将得到的溶液在室温下搅拌3天,然后加入离子交换树脂并将悬浮液在室温下进行轻柔搅拌。过滤后将溶液滴加入H2O中,离心分离所述聚合物。随后收集上清液,将该溶液置于渗析管(NMWCO截流分子量=8,000Da)中,进行超过20小时的对水渗析,所述水改变3次。随后冻干水溶液,得到白色固体的糖聚合物(5)。
参考文献
1.KoIb,H.C;Finn,M.G.;Sharpless,K.B.,Angew.Chem.,Int.Ed.2001,40,(11),2004-2021.
2.KoIb,H.C.;Sharpless,K.B.,Drug Discov.Today2003,8,(24),1128-1137.
3.Rostovtsev,V.V.;Green,L.G.;Fokin,V.V.;Sharpless,K.B.,Angew.Chem.,Int.Ed.2002,41,(14),2596-2599.
4.Tornoe,C.W.;Christensen,C.;Meldal,M.,J.Org.Chem.2002,67,(9),3057-3064.
5.Wu,P.;Feldman Alina,K.;Nugent Anne,K.;Hawker Craig,J.;Scheel,A.;Voit,B.;Pyun,J.;Frechet Jean,M.J.;Sharpless,K.B.;Fokin Valery,V.,Angew.Che.,Int.Ed.2004,43,(30),3928-3932.
6.Malkoch,M.;Schleicher,K.;Drockenmuller,E.;Hawker,C.J.;Russell,T.P.;Wu,P.;Fokin,V.V.,Macromolecules2005,38,(9),3663-3678.
7.Joralemon,M.J.;Nugent,A.K.;Matson,J.B.;O′Reilly,R.K.;Hawker,C.J.;Wooley,K.L.,Polym.Mater.SciEng.2004,91,195.
8.Mynar,J.L.;Choi,T.-L;Yoshida,M.;Kim,V.;Hawker,C.J.;Frechet,J.M.J.,Chem.Commun.2005,(41),5169-5171.
9.Dirks,A.J.;van Berkel,S.S.;Hatzakis,N.S.;Opsteen,J.A.;van Delft,F.L.;Cornelissen,J.J.L.M.;Rowan,A.E.;van Hest,J.C.M.;Rutjes,F.P.J.T.;Nolte,R.J.M.,Chem.Commun.2005,(33),4172-4174.
10.Wang,Q.;Chan,T.R.;Hilgraf,R.;Fokin,V.V.;Sharpless,K.B.;Finn,M.G.,J.Am.Chem.Soc.2003,125,(11),3192-3193.
11.Link,A.J.;Tirrell,D.A.,J.Am.Chem.Soc.2003,125,(37),11164-11165.
12.Speers,A.E.;Adam,G.C;Cravatt,B.F.,J.Am.Chem.Soc.2003,125,(16),4686-4687.
13.Lee,L.V.;Mitchell,M.L.;Huang,S.-J.;Fokin,V.V.;Sharpless,K.B.;Wong,C.-H.,J.Am.Chem.Soc.2003,125,(32),9588-9589.
14.Manetsch,R.;Krasinski,A.;Radic,Z.;Raushel,J.;Taylor,P.;Sharpless,K.B.;KoIb,H.C,J.Am.Chem.Soc.2004,126,(40),12809-12818.
15.Krasinski,A.;Radic,Z.;Manetsch,R.;Raushel,J.;Taylor,P.;Sharpless,K.B.;KoIb,H.C,J.Am.Chem.Soc.2005,127,(18),6686-6692.
16.Helms,B.;Mynar,J.L.;Hawker,C.J.;Frechet,J.M.J.,J.Am.Chem.Soc.2004,126,(46),15020-15021.
17.Opsteen,J.,A.;van Hest,J.C.M.,Chem.Commun.2005,(1),57-59.
18.O′Reilly,R.K.;Hawker,C.J.;Wooley,K.L.,Polym.Prepr.(Am.Chem.Soc,Div.Polym.Chem.)2004,45,(1),780.
19.Mantovani,G.;Ladmiral,V.;Tao,L.;Haddleton,D.M.,Chem.Commun.2005,(16),2089-2091.
20.Sumerlin,B.S.;Tsarevsky,N.V.;Louche,G.;Lee,R.Y.;Matyjaszewski,K.,Macromolecules2005,38,(18),7540-7545.
21.Punna,S.;Kaltgrad,E.;Finn,M.G.,Bioconjugate Chem.2005,16,(6),1536-1541.
22.Fazio,F.;Bryan,M.C;Blixt,O.;Paulson,J.C;Wong,C.-H.,J.Am.Chem.Soc.2002,124,(48),14397-14402.
23.Hotha,S.;Anegundi,R.I.;Natu,A.A.,TetrahedronLett.2005,46,(27),4585-4588.
24.Doerner,S.;Westermann,B.,Chem.Commun.2005,(22),2852-2854.
25.Perez-Balderas,F.;Ortega-Munoz,M.;Morales-Sanfrutos,J.;Hernandez-Mateo,F.;Calvo-Flores,F.G.;Calvo-Asin,J.A.;Isac-Garcia,J.;Santoyo-Gonzalez,F.,Org.Lett.2003,5,(11),1951-1954.
26.Casas-Solvas,J.M.;Vargas-Berenguel,A.;Capitan-Vallvey,L.F.;Santoyo-Gonzalez,F.,Org.Lett.2004,6,(21),3687-3690.
27.Kuijpers,B.H.M.;Groothuys,S.;Keereweer,A.R.;Quaedflieg,P.J.L.M.;Blaauw,R.H.;van Delft,F.L.;Rutjes,F.P.J.T.,Org.Lett.2004,6,(18),3123-3126.
28.Lin,H.;Walsh,C.T.,J.Am.Chem.Soc.2004,126,(43),13998-14003.
29.Bodine,K.D.;Gin,D.Y.;Gin,M.S.,Org.Lett.2005,7,(20),4479-4482.
30.Dove,A.,Nat.Biotechnol.2001,19,(10),913-7.
31.Kiessling,L.L.;Cairo,C.W.,Nat.Biotechnol.2002,20,(3),234-235.
32.Tirrell,D.A.,Nature2004,430,(7002),837.
33.Dwek,R.A.,Chem.Rev.1996,96,(2),683-720.
34.Ambrosi,M.;Cameron,N.R.;Davis,B.G.,Org.Biomol.Chem.2005,3,(9),1593-1608.
35.Bertozzi,C.R.;Kiessling,L.L.,Science2001,291,(5512),2357-64.
36.Rademacher,T.W.;Parekh,R.B.;Dwek,R.A.,Annu.Rev.Biochem.1988,57,785-838.
37.Tropper,F.D.;Romanowska,A.;Roy,R.,Methods enzymol.1994,242,257-71.
38.Roy,R.;Laferriere,C.A.;Pon,R.A.;Gamian,A.,Methods enzymol.1994,247,351-61.
39.Wang,Q.;Dordick,J.S.;Linhardt,R.J.,Chem.Mater.2002,14,(8),3232-3244.
40.Ladmiral,V.;Melia,E.;Haddleton,D.M.,Eur.Polym.J.2004,40,(3),431-449.
41.Kiessling,L.L.;Pohl,N.L.,Chem.Biol.1996,3,(2),71-7.
42.Lundquist,J.J.;Toone,E.J.,Chem.Rev.2002,102,(2),555-578.
43.Lee,Y.C.;Lee,R.T.,Ace.Chem.Res.1995,28,(8),321-7.
44.Dimick,S.M.;Powell,S.C;McMahon,S.A.;Moothoo,D.N.;Naismith,J.H.;Toone,E.J.,J.Am.Chem.Soc.1999,121,(44),10286-10296.
45.Narain,R.;Armes Steven,P.,Chem.Commun.2002,(23),2776-7.
46.Ohno,K.;Tsujii,Y.;Fukuda,T.,J.Polym.Sci,PartA;Polym.Chem.1998,36,(14),2473-2481.
47.Ohno,K.;Tsuj ii,Y.;Miyamoto,T.;Fukuda,T.;Goto,M.;Kobayashi,K.;Akaike,T.,Macromolecules1998,31,(4),1064-1069.
48.Grande,D.;Baskaran,S.;Chaikof,E.L.,Macromolecules2001,34,(6),1640-1646.
49.Gotz,H.;Harth,E.;Schiller,S.M.;Frank,C.W.;Knoll,W.;Hawker,C.J.,J.Polym.Sci,PartA;Polym.Chem.2002,40,(20),3379-3391.
50.Lowe,A.B.;Sumerlin,B.S.;McCormick,C.L.,Polymer2003,44,(22),6761-6765.
51.Muthukrishnan,S.;Zhang,M.;Burkhardt,M.;Drechsler,M.;Mori,H.;Mueller,A.H.E.,Macromolecules,ACS ASAP.
52.Gupta,S.S.;Raja,K.S.;Kaltgrad,E.;Strable,E.;Finn,M.G.,Chem.Commun.2005,(34),4315-4317.
53.Very few example of"clickable"polymers have been reported to date:a).Helms,B.;Mynar,J.L;Hawker,C.J.;Frechet,J.M.J.,J.Am.Chem.Soc.2004,126,(46),15020-15021.b).Malkoch,M.;Thibault,R.J.;Drockenmuller,E.;Messerschmidt,M.;Voit,B.;Russell,T.P.;Hawker,C.J.,J.Am.Chem.Soc.2005,127,(42),14942-14949.c)Sumerlin,B.S.;Tsarevsky,N.V.;Louche,G.;Lee,R.Y.;Matyjaszewski,K.,Macromolecules2005,38,(18),7540-7545.
54.Kamigaito,M.;Ando,T.;Sawamoto,M.,Chem.Rev.2001,101,(12),3689-3745.
55.Matyjaszewski,K.;Xia,J.,Chem.Rev.2001,101,(9),2921-2990.
56.Ladmiral,V.;Mantovani,G.;Haddleton,D.M.umpublished results
57.Mortell,K.H.;Weatherman,R.V.;Kiessling,L.L.,J.Am.Chem.Soc.1996,118,(9),2297-8.
58.Strong,L.E.;Kiessling,L.L.,J.Am.Chem.Soc.1999,121,(26),6193-6196.
59.Choi,S.-K.;Mammen,M.;Whitesides,G.M.,J.Am.Chem.Soc.1997,119,(18),4103-4111.
60.Ambrosi,M.;Cameron,N.R.;Davis,B.G.;Stolnik,S.,Org.Biomol.Chem.2005,3,(8),1476-1480.
61.Cairo,C.W.;Gestwicki,J.E.;Kanai,M.;Kiessling,L.L.,J.Am.Chem.Soc.2002,124,(8),1615-1619.
62.Kanai,M.;Mortell,K.H.;Kiessling,L.L.,J.Am.Chem.Soc.1997,119,(41),9931-9932.
63.Gestwicki,J.E.;Strong,L.E.;Kiessling,L.L.,Angew.Chem.,Int.Ed.2000,39,(24),4567-4570.
64.Schuster,M.C;Mortell,K.H.;Hegeman,A.D.;Kiessling,L.L,J.MoI.Catal A;Chem.1997,116,(1-2),209-216.
65.Manning,D.D.;Hu,X.;Beck,P.;Kiessling,L.L.,J.Am.Chem.Soc.1997,119,(13),3161-3162.
66.Mann,D.A.;Kanai,M.;MaIy,D.J.;Kiessling,L.L,J.Am.Chem.Soc.1998,120,(41),10575-10582.
67.Pontrello,J.K.;Allen,M.J.;Underbakke,E.S.;Kiessling,L.L.,J.Am.Chem.Soc.2005,127,(42),14536-14537.
68.Gestwicki,J.E.;Cairo,C.W.;Strong,L.E.;Oetjen,K.A.;Kiessling,L.L.,J.Am.Chem.Soc.2002,124,(50),14922-14933.
69.Kiessling,L.L.;Gestwicki,J.E.;Strong,L.E.,Curr.Opin.Chem.Biol.2000,4,(6),696-703.
70.Gestwicki,J.E.;Strong,L.E.;Cairo,C.W.;Boehm,F.J.;Kiessling,L.L.,Chem.Biol.2002,9,(2),163-169.
71.Lamanna,A.C.;Gestwicki,J.E.;Strong,L.E.;Borchardt,S.L.;Owen,R.M.;Kiessling,L.L.,J.Bacteriol.2002,184,(18),4981-4987.
72.Gestwicki,J.E.;Strong,L.E.;Borchardt,S.L.;Cairo,C.W.;Schnoes,A.M.;Kiessling,L.L.,Bioorg.Med.Chem.2001,9,(9),2387-2393.
73.Gestwicki,J.E.;Kiessling,L.L.,Nature2002,415,(6867),81-84.
74.Gordon,E.J.;Sanders,W.J.;Kiessling,L.L.,Nature1998,392,(6671),30-31.
75.Sanders,W.J.;Gordon,E.J.;Dwir,O.;Beck,P.J.;Alon,R.;Kiessling,L.L.,J.Biol.Chem.1999,274,(9),5271-5278.
76.Hovestad,N.J.;van Koten,G.;Bon,S.A.F.;Haddleton,D.M.,Macromolecules2000,33,(11),4048-4052.
77.Haddleton,D.M.;Jasieczek,C.B.;Hannon,M.J.;Shooter,A.J.,Macromolecules1997,30,(7),2190-2193.
78.Ostuni,E.;Yan,L.;Whitesides,G.M.,Colloids Surf.,B1999,15,(1),3-30.
79.The use of acetic acid in combination with TBAF is a well establishedprocedure in organic chemistry that is used when the substrate to deprotectcontains funetional group(esters,thioesters.)that can be cleaved when TBAFalone is employed.See for example:a)molecules containing esters:Stone,M.T.;Moore,J.S.Org.Lett.,2004,6,(4),469-472.b)molecules containingthioesters Chanteau,S.H.;Tour J.M.J.Org.Chem.2003,68,8750-8766.
80.Lin,S.S.;Levitan,I.B.,Trends Neurosci.1991,14,(7),273-7.
81.Phondke,G.P.;Sainis,K.B.;Joshi,N.N.,J.Biosci.1983,5,(Suppl.1),137-48.
82.Bittiger,H.;Schnebli,H.P.,(In:Concanavalin A as a Tool,Wiley,NewYork),1976;p656
83.Poste,G.,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In:ConcanavalinA,eds.T.K.Chowdhury and A.K.Weiss,Plenum Press,NewYork)1975,55,pp.117-152.
84.Mironov,S.L.,Trends Neurosci.1992,15,(1),13.
85.Goldstein,I.J.,(In:Concanavalin A as a Tool,Wiley,NewYork),1976,55-65.
86.Afew examples of different post-functionalization approach leading tofunctional glycopolimers have been reported:a)Gestwicki,J.E.;Strong,L.E.;Borchardt,S.L.;Cairo,C.W.;Schnoes,A.M.;Kiessling,L.L.Bioorg.Med.Chem.2001,9,(9),2387-2393.b)Uzawa,H.;Ito,H.;Izumi,M.;Tokuhisa,H.;Taguchi,K.;Minoura,N.Tetrahedron2005,61,(24),5895-5905.
87.DMSO was chosen as the solvent because of its ability of solubilizingboth the poly(propargyl methacrylate starting material(4b)and the final clickedpolymers.A number of many other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catalysts(see for example:a)Chan,T.R.;Hilgraf,R.;Sharpless,K.B.;Fokin,V.V.,Org.Lett.2004,6,(17),2853-2855.b)Lewis,W.G.;Magallon,F.G.;Fokin,V.V.;Finn,M.G.J.Am.Chem.Soc.2004,126,9152-9153)could,intheory,beefficiently employed.Given the satisfactory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PPh3)3CuBr)/triethylamine/DMSO catalytic system,no further investigation wascarried out in this direction.
88.All the multivalentligands prepared are soluble in water,DMSO andDMF.
89.Jeng,L.;Balke,S.T.;Mourey,T.H.;Wheeler,L.;Romeo,P.,J.Appl.Polym.Sci.1993,49,(8),1359-74.
90.Kitano,H.;Sumi,Y.;Tagawa,K.,Bioconjugate Chem.2001,12,(1),56-61.
91.Roy,R.;Page,D.;Perez,S.F.;Bencomo,V.V.,Glycoconjugate J.1998,15,(3),251-263.
92.Ueno,T.;Tanaka,S.;Umeda,M.,Adv.Drug Delivery Rev.1997,24,(2,3),293-299.
93.Khan,M.I.;Mandal,D.K.;Brewer,C.F.,Carbohydr.Res.1991,213,69-77.
94.Strictly speaking,the point at which the number of coordinated Con Ano longer increase with the epitope density increasing lays between50and75%.
95.Owen,R.M.;Gestwicki,J.E.;Young,T.;Kiessling,L.L.,Org.Lett.2002,4,(14),2293-2296.
96.Bovin,N.V.,Glycoconjugate J.1998,15,(5),431-446.
97.Gestwicki,J.E.;Strong,L.E.;Kiessling,L.L.,Chem.Biol.2000,7,(8),583-591.
98.Kamitakahara,H.;Suzuki,T.;Nishigori,N.;Suzuki,Y.;Kanie,O.;Wong,C.-H.,Angew.Chem.,Int.Ed.1998,37,(11),1524-1528.
99.David,A.;Kopeckova,P.;Kopecek,J.;Rubinstein,A.,Pharm.Res.2002,19,(8),1114-1122.
100.Disney,M.D.;Zheng,J.;Swager,T.M.;Seeberger,P.H.,J.Am.Chem.Soc.2004,126,(41),13343-13346.
101.Ticha,M.;Kocourek,J.,Carbohydr.Res.1991,213,339-43.
102.Ladmiral,V.;Monaghan,L.;Mantovani,G.;Haddleton,D.M.,Polymer2005,46,(19),8536-8545.
103.Fleming,C.;Maldjian,A.;Da Costa,D.;Rullay,A.K.;Haddleton,D.M.;St.John,J.;Penny,P.;Noble,R.C.;Cameron,N.R.;Davis,B.G.,Nat.Chem.Biol.2005,1,(5),270-274.
104.Haddleton,D.M.;Rullay,A.K.;Limer,A.J.;Carrington,S.;Keely,S.;Brayden,D.,Polym.Prepr.(Am.Chem.Soc,Div.Polym.Chem.)2004,45,(2),253-254.
105.RCA I columns have been employed for studying the binding ability ofa galactose-bearing copolymer micelles:Bes,L;Angot,S.;Limer,A.;Haddleton,D.M.Macromolecules2003,36,(7),2493-2499.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制备具有糖侧基的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i)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将烯属烃不饱和单体聚合以生成聚合物中间体,该烯属烃不饱和单体为用(a)由保护基任选保护的叠氮基、或(b)由保护基任选保护的炔基官能化的,所述自由基聚合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过渡金属调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和/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所述烯属烃不饱和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官能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富马酸及其酯、衣康酸及其酯、马来酸酐;乙烯基卤化物;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式CH2=C(Hal)2的亚乙烯基卤化物,其中每个卤素独立地为Cl或F;式CH2=C(R15)C(R15)=CH2的任选取代的丁二烯,其中R15独立地为H、C1-C10烷基、Cl或F;磺酸或具有CH2=CHSO2OM式子的其衍生物,其中,M为Na、K、Li或N(R16)4,各个R16独立地为H、Cl或烷基;丙烯酰胺或者具有CH2=CHCON(R16)2式子的其衍生物以及甲基丙烯酰胺或具有CH2=C(CH3)CON(R16)2式子的其衍生物;以及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ii)在存在保护基时,从所述聚合物中间体上除去全部数量的保护基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iii)将所述聚合物中间体与分别用(a)炔基或(b)叠氮基官能化的至少一个侧基部分反应,由此所述炔基和叠氮基反应而将所述侧基附着到所述聚合物上,所述侧基为一种或多种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官能化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官能化的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烷氨基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体含有由保护基任选保护的炔基,并且所述侧基含有叠氮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种糖为N-乙酰化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属烃不饱和单体与用一种或多种官能团任选官能化的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烯属烃不饱和单体共聚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官能团选自标记基团、聚烷撑二醇基团和药物的残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ii)中的所述聚合物中间体与各自用(a)炔基或(b)叠氮基官能化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侧基部分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ii)中的所述聚合物中间体与侧基和一种或多种另外的官能化合物反应,各官能化合物含有(a)炔基或(b)叠氮基。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侧基或官能化合物含有标记基团、聚烷撑二醇基团或药物的残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属烃不饱和单体或每个烯属烃不饱和单体为直线形、分支形或星形的、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体,该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体具有能够进行加成聚合的烯属烃不饱和部分并任选地含有一种或多种官能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使用具有可检测的基团或者能够连接生物物质的基团的引发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团能够连接至蛋白质或多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侧基为糖,并且所述糖或每个糖选自葡萄糖、葡糖胺、半乳糖、半乳糖胺、甘露糖、乳糖和岩藻糖。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iv)附着到所述聚合物上的侧基进一步反应为衍生的侧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侧基为糖,并且该糖通过与手性化合物反应而被衍生。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制备色谱柱的步骤,所述色谱柱含有通过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制备的聚合物。
CN2007800152638A 2006-03-10 2007-03-12 聚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2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604911.8 2006-03-10
GB0604911A GB0604911D0 (en) 2006-03-10 2006-03-10 Polymers
US80958806P 2006-05-31 2006-05-31
US60/809,588 2006-05-31
GB0617918A GB0617918D0 (en) 2006-09-11 2006-09-11 Polymers
GB0617918.8 2006-09-11
PCT/GB2007/000840 WO2007104948A2 (en) 2006-03-10 2007-03-12 Polymer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05340A Division CN102659963A (zh) 2006-03-10 2007-03-12 聚合物和色谱柱以及进行亲和色谱法或手性色谱法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2318A CN101432318A (zh) 2009-05-13
CN101432318B true CN101432318B (zh) 2012-07-18

Family

ID=3624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526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2318B (zh) 2006-03-10 2007-03-12 聚合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2318B (zh)
GB (1) GB0604911D0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2502B (zh) * 2011-12-13 2013-09-04 暨南大学 生物功能化可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15740B (zh) * 2013-09-04 2017-02-08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亲水色谱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S2772127T3 (es) * 2014-10-31 2020-07-07 Illumina Cambridge Ltd Polímeros y recubrimientos de copolímeros de ADN
CN105585663B (zh) * 2016-03-01 2018-05-18 苏州大学 一种含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11040330B2 (en) * 2016-03-23 2021-06-22 Daicel Corporation Chromatography stationary phase
US20210070687A1 (en) * 2017-03-30 2021-03-11 Sdp Global Co., Ltd. Molecular weight controlling agent fo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mer using same, and polymer
CN110156846A (zh) * 2019-06-14 2019-08-23 南京博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d-半乳糖胺盐酸盐的制备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78821A1 (en) * 1999-06-17 2000-12-28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s and reagents making multivalent arrays and combinatorial libraries of multivalent arrays
WO2006003352A1 (en) * 2004-07-06 2006-01-12 Warwick Effect Polymers Limited 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comprising a functional group capable of reacting with polyeptides or the like, comb polymer obtained therewith, polypeptide conjugates and drugs obtained therefro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78821A1 (en) * 1999-06-17 2000-12-28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s and reagents making multivalent arrays and combinatorial libraries of multivalent arrays
WO2006003352A1 (en) * 2004-07-06 2006-01-12 Warwick Effect Polymers Limited 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comprising a functional group capable of reacting with polyeptides or the like, comb polymer obtained therewith, polypeptide conjugates and drugs obtained therefrom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rthogonal Approaches to the Simultaneous and Cascade Functionalization of Macromolecules Using Click Chemistry.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5,127(42),14942-14949.
Brett Helms, et al.Dendronized Linear Polymers via Click Chemistry.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4,126(46),全文. *
Michael Malkoch,et al
Michael Malkoch,et al;.Orthogonal Approaches to the Simultaneous and Cascade Functionalization of Macromolecules Using Click Chemistry.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5,127(42),14942-14949. *
Sreenivas Punna,et al.Clickable Agarose for Affinity Chromatography.Bioconjugate chem..2005,16(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2318A (zh) 2009-05-13
GB0604911D0 (en) 2006-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7847B2 (en) Process for making polymers and supports comprising pendant sugar side groups
CN101432318B (zh) 聚合物
JP5264073B2 (ja) ポリペプチド等と反応し得る官能基を含むリビングラジカル重合開始剤、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櫛形ポリマー、それから得られるポリペプチド複合体及び薬剤
US8431113B2 (en) Polymer conjugates
De Coen et al. pH-degradable mannosylated nanogels for dendritic cell targeting
US6090317A (en) Polyoxyethylene having a sugar on one end and a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 on the other end and a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Hedrick et al. Dendrimer-like star block and amphiphilic copolymers by combination of ring opening an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Dong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lycopolymer-polypeptide triblock copolymers
CN102659963A (zh) 聚合物和色谱柱以及进行亲和色谱法或手性色谱法的方法
Ladmiral et al. α-Functional glycopolymers: New materials for (poly) peptide conjugation
Eissa et al. Glycopolymer conjugates
JP5017107B2 (ja) ポリペプチド等と反応し得る官能基を含むリビングラジカル重合開始剤、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櫛形ポリマー、それから得られるポリペプチド複合体及び薬剤
Ouchi et al. Synthe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vinyl polymers containing 5-fluorouracils attached via carbamoyl bonds to organosilicon groups
Pröhl et al. RAFT polymerization and thio‐bromo substitution: An efficient way towards well‐defined glycopolymers
US20040192905A1 (en) Polymerizable monomers and process of preparation thereof
JP2006514973A (ja) 重合性モノマー及びそれらの調製する方法
Yilmaz et al. Synthesis of Glycopolymer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Abdouni Novel Glycopolymer Architectures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A Supramolecular Approach.
Liau Glycomimetics via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 of saccharide identity, connectivity, and architecture on biological interactions
JP4231112B2 (ja) (メタ)アクリル酸系エステル、重合体及び製造方法
Richards Section 1: Inhibition
CA2544281A1 (en) Tri-block copolymers and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