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0527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0527B
CN101430527B CN2008101704069A CN200810170406A CN101430527B CN 101430527 B CN101430527 B CN 101430527B CN 2008101704069 A CN2008101704069 A CN 2008101704069A CN 200810170406 A CN200810170406 A CN 200810170406A CN 101430527 B CN101430527 B CN 101430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band
ink powder
image carrie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04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0527A (zh
Inventor
吉瀬允纪
宫崎贵史
足立知哉
山下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0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0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0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05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驱动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抑制环形带因倾斜行进而引起的偏斜,并且通过消除墨粉的接触或滞留,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进行稳定的行进。在作为阻挡部件的凸缘(26)和中间转印带(15)的接触部附近设有用于按住带外周面的凸缘(26)、用于清除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墨粉的带清洁刮板(6)或(31),沿按压部件(50)的按压方向上看,按压部件(50)的内侧端位于带清洁刮板(6)或(31)的端部的外侧,带清洁刮板(6)或(31)在端部设有墨粉密封件(31A)。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中间转印体或搬送带,该中间转印体用来转印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的墨粉图像,该搬送带用来搬送转印有墨粉图像的记录部件。
背景技术
当对环形带进行旋转驱动时,随着对带的驱动会产生带的轴方向偏移(蜿蜒行进),这导致带的端部破损,不能确保装置的耐久性。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环形带使用用于转印墨粉图像的中间转印体和用于搬送转印有墨粉图像的记录部件的搬送带。
在具有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人们已知如果加大中间转印带的张力,在转印工序中可以使颜色偏差小。这是因为随着带张力的增加,传动辊和带之间的摩擦力变大而引起的。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将两端附带有弹簧的张力辊装到带上,以此确保带的张力。
但是,该方法存在受到带的端部龟裂或卷曲特征的限制而难以提高带的张力的问题。并且,由于弹簧所具有的公差,导致带的张力的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或左右偏差。
并且,在张力辊的两端附带有公差在上限的弹簧的中间转印体和在所述辊子的两端附带有公差在下限的弹簧的中间转印体之间,带张力存在着个体差异。再者,如果在所述辊子两端分别附带有一个公差在上下限的弹簧时,带张力会产生左右偏差。由于一般的弹簧所施加的力越大公差也越大,因此即使通过带的压脱方法摆脱了带的端部龟裂或带的卷曲特性所带来的限制而确保了较高的带张力,但只要是通过弹簧来保持带张力的结构,就可能会产生大的个体差异或左右偏差。
为此,日本专利文献“第3523503号”中公开了一种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将转印搬送带形成为环状,将转印搬送带张紧而设置在驱动带行进的辊子之间,使带行进到转印所述像载体的墨粉图像的转印位置,并在所述转印搬送带的两端里面安装用于防止蜿蜒行进的引导部件,使其被所述辊子的端部引导,并且设定所述引导部件的电阻值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电阻值相同。日本专利文献“第3223771号”公开了一种无端带式搬送装置,该无端带式搬送装置除了传动辊以外还设有多个偏斜驱动的辊子部件,通过这种偏斜驱动,使无端带的接触压力在各辊子部件上偏向轴方向的一端,从而修正带的行进。日本专利文献“第3837246号”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引导部件的环形带,该环形带的引导部件被用于架设无端带的辊子边缘或辊子端部的凸缘阻挡,从而防止蜿蜒行进。
所述日本专利文献“第3523503号”中公开的转印装置,由于需要在操作性差的带上安装橡胶引导部件,因此具有生产制造性差的缺点。并且,由于需要在带的各架设辊子上设置与具有一定厚度的橡胶引导部件相对应的引导槽,因此具有需要根据辊子直径的大型化乃至装置整体的大型化而进行相应变更的缺点。所述日本专利文献“第3223771号”中公开的无端带式搬送装置,需要设置带蜿蜒行进检测单元、辊子倾斜修正单元等复杂的结构,因此具有成本上升、整体装置变得大型化的缺点。所述日本专利文献“第3837246号”中公开的环形带等,由于存在各架设辊子的位置公差差异、带张力的轴方向偏差、各架设辊子的摩擦系数的轴方向偏差等,朝轴方向的力过度发生,因此难以在长时间内稳定地控制带端部的挠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达到整体装置小型化、用最少部件构成生产制造性好的结构而实现低成本化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来讲,提供一种抑制因环形带的蜿蜒行进等引起的偏移、环形带与限制部件等接触而引起的破损,并且通过消除与墨粉的接触或滞留,从而可以在长时间内实现稳定的行进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载置潜像的像载体、在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露光装置、用墨粉对形成在所述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并进行可视化的显像装置、通过中间转印体将所述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部件的转印装置、对所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设置在辊子端部的阻挡部件,用于限制被至少两个辊子张紧而设置的带状中间转印体的带偏移;按压部件,用于在所述阻挡部件与带的接触部附近压住带的外周面;带清洁部件,用于清除带上的残留墨粉;其中,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带清洁部件的端部的外侧。
所述带清洁部件为清洁刮板,在刮板端部设有墨粉密封件。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载置潜像的像载体、在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露光装置、通过显像部件对形成在所述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使用墨粉进行显像并进行可视化的显像装置、通过中间转印体将所述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部件的转印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设置在辊子端部的阻挡部件,用于限制被至少两个辊子张紧而设置的带状中间转印体的带偏移;按压部件,用于在所述阻挡部件与带的接触部附近压住带的外周面;其中,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和所述显像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外侧。
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和所述显像部件中位于最外侧的部件的两端部的外侧。
所述显像辊子在端部具有墨粉密封件。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清除附着在所述像载体上的墨粉的像载体清洁部件,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清洁部件的外侧端的外侧。
所述像载体清洁部件的端部设有墨粉密封件。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载置潜像的像载体、在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露光装置、通过显像部件对形成在所述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使用墨粉进行显像并进行可视化的显像装置、将所述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部件的转印装置、用于搬送记录部件的搬送带、将附着在所述搬送带上的墨粉进行清洁的带清洁部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设置在辊子端部的阻挡部件,用于限制被至少两个辊子张紧而设置的搬送带的带偏移;按压部件,用于在所述阻挡部件与带的接触部附近压住带的外周面;其中,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带清洁部件的外侧。
所述带清洁部件为清洁刮板,在刮板端部设有墨粉密封件。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载置潜像的像载体、在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露光装置、通过显像部件对形成在所述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使用墨粉进行显像并进行可视化的显像装置、将所述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部件的转印装置、用于搬送记录部件的搬送带,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设置在辊子端部的阻挡部件,用于限制被至少两个辊子张紧而设置的搬送带的带偏移;按压部件,用于在所述阻挡部件与带的接触部附近压住带的外周面;其中,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和所述显像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外侧。
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和所述显像部件中位于最外侧的部件的两端部的外侧。
所述显像辊子在端部具有墨粉密封件。
具有用于清除附着在所述像载体上的墨粉的像载体清洁部件,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清洁部件的外侧端的外侧。
所述像载体清洁部件的端部设有墨粉密封件。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设置按压部件,可以抑制带端部的偏移和在限制部的带的挠折,从而可以以廉价、小型的结构延长的带的寿命。并且,可以防止从清洁部件等的端部漏出的墨粉接触设置在带搬送方向的下游的按压部件,从而可以防止发生墨粉的飞散。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为表示传动辊子和中间转印带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传送辊子和中间转印带的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在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表示设置在中间转印带的附近并压住中间转印带外周面的按压部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为表示中间转印带上的清洁刮板和按压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6为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表示在清洁刮板设置墨粉密封件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为表示感光体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图8为表示感光体、显像辊子和带按压部件在按压方向的一种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图9为表示感光体、显像辊子和带按压部件在按压方向的一种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图10为表示感光体、显像辊子和带按压部件在按压方向的一种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图11为表示感光体、显像辊子和带按压部件在按压方向的一种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图12为表示显像辊子端部的墨粉密封件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图13为表示显像装置内的显像剂的限制板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图14为表示限制板端部的墨粉密封件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图15为表示感光体清洁刮板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图16为表示感光体清洁刮板端部的墨粉密封件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图17为概略地表示感光体周围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18为概略地表示显像装置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19为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0为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主要符号说明:
1为感光体,2为带电装置,3为露光装置,4为显像装置,6为感光体清洁刮板,6A为墨粉密封件,7为感光体清洁装置,8为显像辊子,8A为墨粉密封件,9为限制板,9A为墨粉密封件,10为处理单元,11为供应辊子,15为中间转印带,20为张力辊,21为传动兼二次转印对置辊子,26为凸缘,31为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31A为墨粉密封件,35为二次转印装置,36、37为架设辊子,38为搬送带,40为定像装置,50为按压部件,51为支撑件,100为图像形成装置,200为供纸盒,300为扫描仪,400为原稿自动搬送装置(ADF)。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变更、修正而得到其它实施方式,但这些变更、修正均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下面的说明只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感光体1为直径24mm的圆筒形的感光鼓,以预定的处理速度进行旋转。感光体1的表面抵接作为带电单元的辊子形状的带电装置2,该带电装置2随着感光体1的旋转进行从动旋转,并被未图示的高压电源接通直流电或在直流电上重叠交流的偏压,从而使感光体同样地带电。接着,感光体1被作为潜像形成单元的露光单元3露光图像信息,形成静电潜像。该露光工序通过使用了激光二极管的激光束扫描或发光二极管(LED)等进行。
显像装置4为单成分接触式显像装置,根据未图示的高压电源供应的预定的显像偏压,将感光体1的静电潜像作为墨粉图像进行显像化。显像装置4中一开始收容有100g~180g的单成分墨粉。处理单元10由感光体1、带电装置2、显像装置4形成为一体。在此,显像装置4可以为双成分显像装置,也可以为非接触式显像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并列地配置4个处理单元10,处理单元10在形成真彩色图像时以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顺序形成可视图像,并通过将各颜色的可视图像依次重叠并转印到所抵接的由环形带构成的中间转印带15上,由此形成真彩色图像。中间转印带15被张紧而架设在传动兼二次转印对置辊子21、由金属制造的清洁对置辊子16、一次转印辊子5、张力辊20,由未图示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辊子21进行旋转驱动。
图2为表示传动辊子和中间转印带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传动辊子和中间转印带的结构的正面剖视图。在张力辊20的两侧通过弹簧加压作为带的张力。张力辊20为直径19mm、轴方向宽度为231mm的铝制的管状辊子,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两端部压入直径为22mm的凸缘26,作为限制中间转印带15蜿蜒行进的限制部件。在此,中间转印带15的搬送方向为图2的箭头方向。
传动辊子21可以使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橡胶(肉厚为0.3~1mm)、薄层涂料辊(肉厚为0.03~0.1mm)等,但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直径的温度变化小的氨基甲酸乙酯涂料辊(肉厚为0.05mm、直径为19mm)。
作为一次转印部件5可以使用导电板或导电海绵辊、金属辊等,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直径为8mm的金属辊的一次转印辊子5,并对感光体1配置沿中间转印带15的移动方向移动8mm、沿垂直上方移动1mm的胶版。针对感光体,通过未图示的单独高压电源向一次转印辊子5共同接通预定的转印偏压+500~+1000V,以此通过中间转印带15形成转印电场,并将感光体1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为了测定中间转印带15上的墨粉浓度、各颜色位置并调整图像浓度或颜色配合,可以在中间转印带15的附近设置墨粉标记传感器(TM传感器)17。通过墨粉标记传感器17、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组合来测定墨粉量,可以使用正反射型或扩散型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
中间转印带15上设有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32。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下面仅称为“清洁刮板”)31刮走中间转印带15上的转印残留墨粉,以此进行清洁。清洁刮板的材料使用厚度为1.5~3.0mm,橡胶硬度(JIS A)为65~80°的氨基甲酸乙酯橡胶,并反向(counter)抵接于中间转印带15。刮取的转印残留墨粉经过未图示的墨粉搬送路径而被收集到中间转印体用废墨粉收容部33。相当于中间转印带15的清洁夹(nip)部的部分或清洁刮板31的边缘部中的至少一侧,在接触时涂布有润滑剂、墨粉、硬脂酸锌等涂布剂,用来防止清洁夹部上的刮板卷起,并在清洁夹部形成坝(dam)而提高清洁性能。在此,用于架设中间转印带15的各辊子,根据未图示的中间转印带的单元侧板而被中间转印带15的两侧支撑。在此,可以使用滚子或电刷的清洁部件来代替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此时,可以在滚子或电刷的清洁部件上接通偏压,以此用静电除去中间转印带15上的转印残留墨粉。
在此,用于中间转印带15的材料使用在聚偏二氟乙烯(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酰亚胺(PI:polyimide)、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热可塑性弹性体(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等上分散炭黑等导电性材料并形成为树脂膜状的环形带,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在拉伸杨氏模数为1000~2000MPa的热可塑性弹性体上添加炭黑的单层结构的、厚度为90~160μm、宽度为230mm的无端状的环形带。
并且,在温度23℃、湿度50RH%的环境中,中间转印带15的电阻最好为体积电阻率为108~1011Ωcm、表面电阻率为108~1011Ω/□(Ω/sq.)(均由三菱化学公司制造的HirestaUP MCP-HT450测定,接通电压500V,接通时间10秒)。
如果中间转印带15的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率超过上述范围,则中间转印带带电,因此越向制作图像的顺序的下游行进,越需要将设定电压值设定为高,因此难以使用单独的供应电源向一次转印部供应电压。这是由于在转印工序、转印材剥离工序等中发生的放电导致中间转印带15表面的带电电势变高,而且难以自我放电,所以需要采取措施以设置中间转印带15的除电单元等。另外,如果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率小于上述范围,则带电电势快速衰减,这虽然有利于通过自我放电的除电,但由于转印时的电流以面方向流动,因此会发生墨粉飞散。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二次转印辊子25将中间转印带15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二次转印辊子25在直径为6mm的SUS(不锈钢)等金属芯棒上被覆由导电材料将电阻值调整为106~1010Ω的氨基甲酸乙酯等弹性体,构成为直径19mm、宽度222mm。在此,也可以使用电晕带电器等非接触式转印器来代替二次转印辊子25。
作为二次转印辊子25的材料,可以使用离子导电性滚子(氨基甲酸乙酯+碳分散、丁晴橡胶(NBR)、醇(hydrin))或电子导电类型的辊子(乙烯丙烯共聚物(EPDM))等,本实施例中使用了直径20mm、Asker C硬度35~50°的氨基甲酸乙酯辊子。在此,如果二次转印辊子25的电阻值超过上述范围,则电流难以流动,因此为了得到必要的转印特性需要接通更高的电压,而这导致电源成本增加。并且,由于需要接通高电压,因此在转印部的夹部(nip)前后的空隙发生放电,中间色图像上产生因放电引起的白色斑点。该现象在低温低湿环境(例如,温度10℃、湿度15RH%)中更为显著。相反,如果二次转印辊子25的电阻值小于上述范围,则在同一个图像上多种颜色图像部(例如,三种颜色重叠图像)和单一颜色图像部的转印特性不能并存。这是由于二次转印辊子25的电阻值小,因此在较低的电压下,虽然转印单一颜色图像具有充分大的电流,但是要转印多种颜色的图像,则需要比转印单一颜色图像的电压大的电压值,因此当设定为适合转印多种颜色图像的电压时,导致单一颜色图像中转印电流过大,转印效率降低。
在此,测定二次转印辊子25的电阻值时,在导电性金属制板上设置二次转印辊子25,并在芯棒两端部分别挂上4.9N负荷的状态下,根据向芯棒和所述金属制板之间接通1kV的电压时所流动的电流值来计算。
作为记录介质的转印材被供纸搬送辊子23、阻挡辊子对24供应,供应时间与中间转印带15表面的墨粉图像前端部到达二次转印位置的时间相配合,并通过未图示的高压电源接通预定的转印偏压,从而将中间转印带15上的墨粉图像转移到转印材。在本结构中,供纸采用纵向供应。转印材由二次转印对置辊子21的曲率而从中间转印带15分离,被转印到转印材的墨粉图像通过定像单元40定像后排纸。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转印材的种类改变定像时的处理速度。具体来讲,当使用每平米重量为100g/m2以上的纸作为转印材时,使处理速度为1/2,花费通常的处理速度的两倍时间来使转印材通过由定像辊子、加压辊子对构成的定像夹部(nip),从而可以确保墨粉图像的定像性。
图4为在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表示设置在中间转印带的附近并压住中间转印带外周面的按压部件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4所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而示出了设有按压部件50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这是从前面观察图像形成装置时的图,虽然在此示出了按压部件50设置在左侧时的结构,但按压部件50可以设置在右侧或左右两侧。按压部件50安装在支撑件51的前端。按压部件50被设置为压住中间转印带15的端部。
按压部件50的材质,在接触部分可以使用润滑性树脂的润滑POM、润滑ABS等。由于中间转印带15的图像区域需要确保A4纸的横向尺寸210mm和信纸的横向尺寸216mm以上,因此使按压部件50的横向宽度为2~5mm。据此,无需弄乱图像,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15的挠折,而且在长时间内能稳定地进行带驱动。
图5为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表示中间转印带上的清洁刮板和按压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5所示,沿按压部件50的按压方向看,按压部件50的内侧端位于清洁刮板31的外侧。图中,用引线表示这些端部的关系。如此,使中间转印带15上的清洁刮板31的位置与按压部件50的按压方向稍微偏离,从而使从清洁刮板31的两侧腋下漏掉的墨粉不会接触按压部件50。
图6为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表示在清洁刮板设置墨粉密封件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6所示,清洁刮板31在其两端设有墨粉密封件31A。该墨粉密封件31A可以使用海绵,用于防止清洁刮板31端部的墨粉泄漏。但是,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墨粉可能会从清洁刮板31与墨粉密封件31A之间的微小间隙漏出。此时,如果泄漏的墨粉与位于中间转印带15下游的按压部件50接触,则墨粉会在按压部件50的附近漂浮,可能弄脏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因此,如本实施方式,如果按压部件50位于墨粉密封件31A的外侧位置,则墨粉会停留在中间转印带15上,因此不会弄脏图像形成装置内部。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墨粉可能泄漏的所有的地方。
图7为表示感光体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虽然感光体1抵接于中间转印带15,但沿按压部件50的按压方向看,按压部件50的内侧端位于感光体1的外侧端的外侧。图中,用引线表示这些端部的关系。据此,可以使从感光体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墨粉不会接触按压部件50。如果按压部件50上有墨粉接触或滞留,则导致与中间转印带15的润滑力变化,中间转印带15向轴方向偏移,并产生中间转印带15端部的挠折,从而阻碍长时间稳定的行进。
图8、图9、图10及图11是表示感光体、显像辊子和带按压部件在按压方向的一种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沿按压方向看,按压部件50的内侧端位于显像辊子8的外侧端的外侧。图中,用引线表示这些端部的关系。据此,使从显像辊子8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墨粉不会接触按压部件50,从而可以防止因为按压部件50与中间转印带15的润滑力变化,中间转印带15向轴方向偏移,或者产生中间转印带15端部的挠折而导致的不能长时间稳定行进的问题。显像辊子8或感光体1的端部可能会泄漏微量的墨粉。此时,如果泄漏的墨粉与位于中间转印带15下游的按压部件50接触,则墨粉会在按压部件50的附近漂浮,可能弄脏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
图9中示出的结构,使显像辊子的宽度大于感光体宽度,因此从显像辊子端部漏掉的墨粉可能会接触按压部件50,但是从感光体端部漏掉的墨粉不会接触按压部件50。
图10中示出的结构,使感光体1和显像辊子8的中心不一致,从而按压部件50的左端会接触从显像辊子8漏掉的墨粉,而右端会接触从感光体1漏掉的墨粉,但是不会接触从感光体1或显像辊子8的两侧同时漏掉的墨粉。
图11中示出的结构,沿按压方向看,使感光体1、显像辊子8均位于按压部件50的内侧,从而使从显像辊子8或感光体1端部漏掉的墨粉不会接触按压部件50。
如本实施方式,当按压部件50位于墨粉密封材1A、8A的外侧,则墨粉会停留在中间转印带15上,因此不会弄脏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墨粉可能泄漏的所有的地方。
图12为表示显像辊子端部的墨粉密封材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如上所述,除了清洁刮板31,还可以在显像辊子8等辊子上设置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可以使用海绵,通过在显像辊子8设置墨粉密封件8A,从而可以抑制墨粉被泄漏而接触按压部件5。并且,沿按压方向看,按压部件50的内侧端位于设在显像辊子8的墨粉密封件8A的内侧端的外侧,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与墨粉接触,可以使中间转印带15长时间稳定地行进。
图13为表示显像装置内的显像剂的限制板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沿按压方向看,按压部件50的内侧端位于限制板9的外侧端的外侧。图中,用引线表示这些端部的关系。据此,使从限制板9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墨粉不会接触按压部件50,从而可以防止因为按压部件50与中间转印带15的润滑力变化,中间转印带15向轴方向偏移,或者产生中间转印带15端部的挠折而导致的不能长时间稳定行进的问题。
图14为表示限制板端部的墨粉密封材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如上所述,墨粉密封件8A除了可以设置在显像辊子8等辊子之外,还可以被设置在板上,因此通过在限制板9设置墨粉密封件9A,可以抑制墨粉被泄漏而接触按压部件5。并且,沿按压方向看,按压部件50的内侧端位于设置在限制板9的墨粉密封件9A的内侧端的外侧,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墨粉的接触,可以使中间转印带15在长时间稳定地行进。
图15为表示感光体清洁刮板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沿按压方向看,按压部件50的内侧端位于感光体清洁刮板6的外侧端的外侧。图中,用引线表示这些端部的关系。据此,使从感光体清洁刮板6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墨粉不会接触按压部件50,从而可以防止因为按压部件50与中间转印带15的润滑力变化,中间转印带15向轴方向偏移,或者产生中间转印带15端部的挠折而导致的不能长时间稳定行进的问题。
图16为表示感光体清洁刮板6端部的墨粉密封材和按压部件的位置的概略图。
如上所述,墨粉密封件8A除了可以设置在显像辊子8等辊子之外,还可以设置在板上,因此通过在感光体清洁刮板6设置墨粉密封件6A,可以抑制墨粉被泄漏而接触按压部件5。并且,沿按压方向看,按压部件50的内侧端位于设在感光体清洁刮板6的墨粉密封件6A的内侧端的外侧,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与墨粉的接触,可以使中间转印带15在长时间稳定地行进。
图17为概略地表示感光体周围结构的侧面图。图18为概略地表示显像装置的结构的侧面图。
在转印材形成可视图像之后,经过露光、显像、转印的处理过程。未图示的墨粉盒内的墨粉中的一部分墨粉附着在供应辊子11上,伴随供应辊子11的旋转,墨粉被载置在显像辊子8上。为了使显像辊子上的墨粉层保持均匀,限制板9搂走显像辊子上的不需要的墨粉。同样,从附着墨粉的显像辊子向被露光的感光体1转移墨粉,可以从潜像形成可视像。感光体1上的墨粉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然后在下游被转印到如纸张的转印材上。
没有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残留墨粉,越过入口腔12而由感光体清洁刮板6刮走。被刮走的残留墨粉成为废墨粉而储存到板6和入口腔12之间,并由未图示的搬送螺栓被搬送到废墨粉罐中。感光体1端部、显像辊子8端部、限制板9端部、感光体清洁刮板6端部、入口腔12端部的任意一个端部,都有可能泄漏墨粉。
虽然显像辊子8、限制板9、感光体清洁刮板6的端部分别具有墨粉密封件31A、8A、9A、6A,但是由于进行组装,因此不可能在辊子和密封件之间以及板和密封件之间完全实现零间隙,会产生达到0.5mm左右的间隙。由于墨粉的粒径达到数μm级,因此从这些间隙会产生微量的墨粉泄漏。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沿按压方向看,通过将按压部件50设置在各显像辊子8、限制板9、感光体清洁刮板6、入口腔12的端部的外侧,或者设置在显像辊子8、限制板9、感光体清洁刮板6的各端部上设置的墨粉密封件31A、8A、9A、6A的内端的外侧,从而不会弄脏装置内部。
并且,通过将清洁刮板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所述各墨粉泄漏部,从而可以将泄漏的墨粉回收到废墨粉罐内。
图19为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9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在此作为其一例示出彩色复印机。该彩色复印机是使用中间转印带15的串列式电子照相装置,该装置在最下部设置供纸盒200,在供纸盒200的上方设置复印装置本体100,在复印装置本体100设置扫描仪300及原稿自动搬送装置(ADF)400。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具有无端状中间转印带15的转印装置5,中间转印带15被传动辊子21和从动辊子20a、20b张紧而设置,并被旋转驱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适用于转印墨粉图像进行重合的中间转印带15。在传动齿轮21的左侧,由带清洁装置32清除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其表面的残留墨粉,并进入下一轮图像形成工序。如果残留墨粉未被清洁干净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5,会弄脏图像。本发明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架设在传动辊子21与从动辊子20a、20b之间的直线状的中间转印带15的上方,沿其移动方向可旋转地设置感光体1Y、1M、1C、1K(下面,不需要特别指定颜色时,仅称为感光体1),在感光体1的周围设置公知的露光装置3、显像装置4、带电装置2、感光体清洁装置7。并且,设有构成一次转印单元的一次转印辊子1Y、1C、1M、1K。另外,感光体1的周围分别设置未图示的除电装置、润滑剂涂布装置,由这些构成一个图像形成部10。
另外,中间转印带15的下侧设有构成二次转印单元的二次转印装置35。该二次转印装置35通过中间转印带15抵接从动辊子20b。并且,该二次转印装置35在被送入二次转印装置35与中间转印带15之间的、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上,一次性地转印中间转印带15上的墨粉图像。
二次转印装置35的纸张搬送方向的下游设有定像装置40,该定像装置40在无端状的定像带上对形成在纸张P上的墨粉图像进行加热、压接。被转印图像后的纸张P,通过架设在一对辊子36、37之间的无端状的搬送带38被搬送到定像装置40。在此,该二次转印装置35可以采用使用转印辊子或非接触式充电(charger)的转印方式。并且,该二次转印装置35的下侧设有纸张反转装置,当需要在纸张的前面及背面的两面形成图像时,用于反转纸张P。在此,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适用于将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搬送到定像装置40的搬送带38。
当使用如上所述结构的彩色复印机进行彩色复印时,通常将原稿布置在原稿自动搬送装置400的原稿台上,但如果手动布置原稿时,需要打开原稿自动搬送装置400而将原稿布置在扫描仪300的接触玻璃上,并通过关上原稿自动搬送装置400将原稿压向接触玻璃。
接着,当按压未图示的开始按钮时,如果原稿布置在原稿自动搬送装置400,则原稿自动被搬送到接触玻璃上,如果手动布置在接触玻璃上,则扫描仪300立刻起动开始扫描(行进)。据此,由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原稿,再通过一对镜子改变180度方向,经成像透镜入射到读取感应器,以读取原稿的内容。
并且,根据对上述开始按钮的按压动作,中间转印带15开始转动,同时各感光体1Y、1C、1M、1K也开始转动,在各感光体1上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单一颜色图像。如此形成在各感光体上的各单一颜色图像,被依次重合而转印到在图17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真彩色的合成彩色图像。
另外,在供纸盒200中,被选择的供纸层的供纸辊23旋转,从供纸单元内的被选择的供纸盘22陆续送出纸张P,纸张通过未图示的分离辊子分离成一张之后,被搬送到搬送引导板。被陆续送出的纸张P由搬送辊子搬送到复印机本体100,当接触到阻挡辊子24时,纸张暂时停止前进。在此,当手送进纸时,布置在手送纸盘上的纸张P随着供纸辊子的旋转而陆续送出,被分离辊子分离成一张后被搬送到手送供纸路径,并接触到阻挡辊子24时暂时停止前进。不管在哪种情况,阻挡辊子24配合着中间转印带15上的彩色图像而在正确的时机开始旋转,将处于停止状态的纸张P送入中间转印带15和二次转印辊子22之间,由上述二次转印装置35向纸张P转印彩色图像。转印有彩色图像的纸张P被附加有搬送功能的二次转印装置35搬送到定像装置40,经过过热、加压而使转印图像定像之后被引导到排纸侧,并由排出辊子56排出到排纸盘57上而被累积。
在本实施例中,沿按压方向看,带15、26的按压部件50的按压范围最好宽,尽量从带15、26的端部至内侧的宽范围内进行按压。这是由于通过加大面积,可以施加稳定的按压力。如果为了加大按压面积而加长带15、16的宽度,则可能导致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大型化。因此,需要在不改变带宽的情况下,尽量在宽范围内按压带15、26,而且减少接触到按压部件50的墨粉量。
并且,由于限制板9是用于限制显像辊子8上的墨粉量的部件,因此设计成比显像辊子8的宽度窄。为了抑制显像辊子8的转矩,限制板9的长度在不影响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尽量短。感光体1需要接受显像辊子8上的墨粉,因此被设计成比显像辊子8长。感光体1的感光体清洁刮板6被设计成比感光体1短,比显像辊子8长。入口腔6A需要积存由感光体清洁刮板6搂掉的墨粉,因此被设计成比感光体清洁刮板6长,比感光体1短。因此,长度被设计成限制板9≦显像辊子8≦感光体清洁刮板6≦入口腔6A≦感光体1的顺序。
带15、26以预定的压力被感光体1抵接,当感光体1的宽度小于带时,可能在感光体1的端部损伤带15、26,因此长度可以设计成显像辊子8≦带15、26≦感光体1的顺序。显像辊子8、限制板9、感光体清洁刮板6可能从两端在数毫米的范围内泄漏墨粉。
如果考虑到墨粉的粒径,很难完全消除从两端部的墨粉的泄漏。通过在显像辊子8等辊子或感光体清洁刮板6等板的端部设置墨粉密封件8A、6A,可以将从两端的墨粉泄漏范围限定在0.5mm以内,因此通常在这些地方增设墨粉密封件8A、6A。
当采用了端部容易破损的带材料时,可以设计成按压部件50的长度较长,避免从显像辊子8泄漏墨粉导致接触,允许从感光体1板泄漏墨粉导致接触。
当采用了端部难以破损的带材料时,可以设计成按压部件50的长度较短,避免显像辊子8、感光体清洁刮板6两端泄漏墨粉导致接触,可以在外侧设置按压部件50。
图20为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100直接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上重叠墨粉图像而形成彩色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由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四种颜色的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构成,由该四种颜色形成真彩色图像。各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别包含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1Y、1M、1C、1K、带电装置2Y、2M、2C、2K、显像装置4Y、4M、4C、4K以及清洁装置7Y、7M、7C、7K。在此,如果采用所谓的无清洁方式,则无需设置清洁装置7Y、7M、7C、7K。各颜色的感光体1Y、1M、1C、1K被带电装置2Y、2M、2C、2K均匀地带电,针对每个颜色而准备的光写入单元3Y、3M、3C、3K根据图像信号照射光,该光成像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由各颜色的显像装置3Y、3M、3C、3K显像,由此形成墨粉像。
作为转印材载体的搬送转印带15被传动辊子20和从动辊子21支撑,并随着传动辊子20的旋转而移动。另外,布置在装置下部的供纸盘22的转印纸等转印材,沿着搬送路径被送往阻挡辊子7后暂时停止,在配合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的动作时间被送出后,根据吸附单元11静电吸附在搬送转印带15而被搬送。
形成在各感光体1Y、1M、1C、1K的墨粉图像由转印单元(转印辊子、转印电刷等)5Y、5M、5C、5K转印到转印材,在搬送转印带15中,所述转印单元5Y、5M、5C、5K与静电吸附转印材的面及反面接触。形成在各颜色的感光体1Y、1M、1C、1K上的墨粉图像,由针对每个颜色而设置的转印单元5Y、5M、5C、5K依次转印到转印材,在所有颜色的墨粉图像被转印之后,转印材通过未图示的分离单元或曲率分离而从搬送转印带15分离,并被定像装置13的加热辊子和加压辊子进行熔融加压定像而完成真彩色图像,然后被送往装置上部的排纸部。在转印材从搬送转印带15分离之后,搬送转印带15由未图示的除电单元进行除电,并通过清洁装置32清除附着在搬送转印带15表面的纸粉或墨粉,然后备用于下一轮图像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沿按压方向看,带15的按压部件50的按压范围最好宽,尽量从带15的端部至内侧的宽范围内进行按压。这是由于通过加大面积,可以施加稳定的按压力。如果为了加大按压面积而加长带15的宽度,则可能导致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大型化。因此,需要在不改变带宽的情况下,尽量在宽范围内按压带15,而且减少接触到按压部件50的墨粉量。
并且,由于限制板9是用于限制显像辊子8上的墨粉量的部件,因此设计成比显像辊子8的宽度窄。为了抑制显像辊子8的转矩,限制板9的长度在不影响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尽量短。感光体1需要接受显像辊子8上的墨粉,因此被设计成比显像辊子8长。感光体1的感光体清洁刮板6被设计成比感光体1短,比显像辊子8长。入口腔6A需要积存由感光体清洁刮板6搂掉的墨粉,因此被设计成比感光体清洁刮板6长,比感光体1短。因此,长度被设计成限制板9≦显像辊子8≦感光体清洁刮板6≦入口腔6A≦感光体1的顺序。
带15以预定的压力被感光体1抵接,当感光体1的宽度小于带时,可能在感光体1的端部损伤带15,因此长度可以设计成显像辊子8≦带15≦感光体1的顺序。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用于载置潜像的像载体,
在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露光装置,
显像装置,用墨粉对形成在所述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并进行可视化,
通过中间转印体将所述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部件的转印装置,
对所述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
设置在辊子端部的阻挡部件,用于限制被至少两个辊子张紧而设置的带状中间转印体的带偏移,
按压部件,用于在所述阻挡部件与带的接触部附近压住带的外周面,
带清洁部件,用于清除带上的残留墨粉,
其中,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带清洁部件的端部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清洁部件为清洁刮板,在刮板端部设有墨粉密封件。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用于载置潜像的像载体,
在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露光装置,
显像装置,通过显像部件对形成在所述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使用墨粉进行显像,并进行可视化,
通过中间转印体将所述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部件的转印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
设置在辊子端部的阻挡部件,用于限制被至少两个辊子张紧而设置的带状中间转印体的带偏移,
按压部件,用于在所述阻挡部件与带的接触部附近压住带的外周面,
其中,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和所述显 像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和所述显像部件中位于最外侧的部件的两端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像装置的显像部件在端部具有墨粉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清除附着在所述像载体上的墨粉的像载体清洁部件,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清洁部件的外侧端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载体清洁部件的端部设有墨粉密封件。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用于载置潜像的像载体,
在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露光装置,
显像装置,通过显像部件对形成在所述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使用墨粉进行显像,并进行可视化,
将所述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部件的转印装置,
用于搬送记录部件的搬送带,
将附着在所述搬送带上的墨粉进行清洁的带清洁部件,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
设置在辊子端部的阻挡部件,用于限制被至少两个辊子张紧而设置的搬送带的带偏移,
按压部件,用于在所述阻挡部件与带的接触部附近压住带的外周面,
其中,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带清洁部件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清洁部件为清洁刮板,在刮板端部设有墨粉密封件。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用于载置潜像的像载体,
在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露光装置,
显像装置,通过显像部件对形成在所述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使用墨 粉进行显像,并进行可视化,
将所述像载体表面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部件的转印装置,
用于搬送记录部件的搬送带,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
设置在辊子端部的阻挡部件,用于限制被至少两个辊子张紧而设置的搬送带的带偏移,
按压部件,用于在所述阻挡部件与带的接触部附近压住带的外周面,
其中,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和所述显像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和所述显像部件中位于最外侧的部件的两端部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像装置的显像部件在端部具有墨粉密封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清除附着在所述像载体上的墨粉的像载体清洁部件,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上的内侧端位于所述像载体清洁部件的外侧端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载体清洁部件的端部设有墨粉密封件。 
CN2008101704069A 2007-11-06 2008-11-03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05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8190 2007-11-06
JP288190/07 2007-11-06
JP332582/07 2007-12-25
JP2007332582A JP2009134226A (ja) 2007-11-06 2007-12-2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0527A CN101430527A (zh) 2009-05-13
CN101430527B true CN101430527B (zh) 2010-12-08

Family

ID=40645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040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0527B (zh) 2007-11-06 2008-11-0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134226A (zh)
CN (1) CN10143052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2643A (ja) * 1998-01-16 1999-07-30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850335B2 (ja) * 2000-10-27 2012-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2029A (ja) * 2003-09-19 2005-04-07 Ricoh Co Ltd ベルト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48875B2 (ja) * 2003-11-04 2008-09-1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1014A (ja) * 2005-06-30 2007-01-18 Brother Ind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34226A (ja) 2009-06-18
CN101430527A (zh) 2009-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7899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apable of effectively transferring toner images
US69012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 belt and high resistance contact member
JP5124098B2 (ja) 転写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5483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232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37379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20687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24809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24999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316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670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电荷消除装置
CN10143052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637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244151B2 (en) Belt clea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13477B2 (ja) 転写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578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2247A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中間転写ユニット
JP4618016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53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4898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elt surface regulating member
JP4478478B2 (ja)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50494B2 (ja) 無端ベル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転写装置ならびに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99449A (ja) ベル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10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80905A (ja) 転写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411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