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6042A - 便携式装置和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装置和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6042A
CN101426042A CNA2008101735298A CN200810173529A CN101426042A CN 101426042 A CN101426042 A CN 101426042A CN A2008101735298 A CNA2008101735298 A CN A2008101735298A CN 200810173529 A CN200810173529 A CN 200810173529A CN 101426042 A CN101426042 A CN 101426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ction
place
primary importance
mancarrie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35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井亮
堀切和久
酒井真之
片山典子
三泽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26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60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9Sliding mechanism with two degree of freedom, e.g. translation in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7Rotatable in one plane,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7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omprising more than two body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Abstract

一种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便携式装置,包括:联接装置,其以滑动方式滑动地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该联接装置允许在平面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外壳的第一动作,并且允许利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基准位置来至少在与所述平面内的第一动作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的第二动作;以及命令输入装置,其至少基于第一外壳的第二动作来向所述便携式装置输入命令,从而能够根据第一外壳的动作来操作便携式装置。

Description

便携式装置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装置和摄像装置,具体地讲,涉及可以在多个方向上操作的便携式装置和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相机提供有透镜挡板,这个透镜挡板在相机不用时覆盖透镜的正面,在相机使用时暴露透镜的正面使透镜可用。在很多情况下,这个透镜挡板不但执行保护镜头的任务,而且还作为打开和关闭相机电源的开关。作为向这个透镜挡板增加另一项功能的例子,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33996公开了一种相机,这种相机的镜头保护构件是镜头挡板,其被制成为可以移动到多个位置,其中,根据这些位置,对操作单元分配了不同的功能。这项技术根据镜头挡板的位置,使单个操作单元被分配了多项功能,从而限制了所需要的构成部件的增加。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90863公开了一种相机,其中,镜头挡板的正面主部件是一种可拆卸的外部挡板构件,外部挡板构件用作远程控制照相机主体的遥控器。这种结构确保了在不使用相机时由挡板保护透镜,在使用相机时将挡板用作遥控器。另外,这种结构还可以防止在携带相机时遥控器的意外丢失。
发明内容
由于透镜挡板的主要功能是在不使用相机时保护透镜,希望透镜挡板停在它的透镜保护位置和它的使透镜暴露以使相机可用的位置之一的位置上。这种结构只通过转换镜头挡板的位置就可以使镜头在使用相机后得到保护。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33996中公开的可以使透镜挡板在多个位置之间被移动的结构使使用者必须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检查透镜挡板处于哪个位置。而且,将多个功能分配给单个操作单元,虽然有利于减少所需要的构成部件的数量,但是,这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让用户理解和记住分配到透镜挡板的这些位置的功能是非常困难和麻烦的。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90863的相机,由于它的镜头挡板的主要正面部件作为外部挡板构件是可以拆除的,所以这个相机具有下述缺点:外部挡板构件可能脱落,而变得在不使用相机时不能正常地保护透镜。
考虑到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在不使用相机时保护透镜和其他部件,并可以通过移动诸如透镜挡板之类的外壳来执行包括相机操作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便携式装置包括:联接装置,其以滑动方式滑动地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该联接装置允许在一个平面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外壳的第一动作,并且允许利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基准位置来至少在与该平面内的第一动作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的第二动作;以及命令输入装置,其至少基于第一外壳的第二动作来向便携式装置输入命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具有被滑动联接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联接装置允许在同一平面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外壳的第一动作,并且允许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基准位置来至少在同一平面内的与第一动作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的第二动作。至少基于第一外壳的第二动作来将命令输入便携式装置。以这种方式,通过移动外壳,在不操作按钮等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操作模式驱动便携式装置,或者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操作便携式装置。另外,通过增加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的移动,以及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能够通过移动外壳进行多种操作。而且,由于不需要操作按钮等,可以减少所需的按钮以及此类零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根据第一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联接装置以在第二动作后使第一外壳自动返回基准位置的方式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在根据第二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以在第二动作后使第一外壳自动返回基准位置的方式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这种布置有助于提高装置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根据第一个方面或第二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联接装置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以便可以在与第一动作相同的方向上运动来作为第二运动。
在根据第三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以便可以在与第一动作相同的方向上以及在与第一动作不同的方向上运动来作为第二运动,以及在移动后允许第一外壳自动返回基准位置。这种布置使各种操作都可用作第二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在根据第一个方面到第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联接装置以可以在四个、八个或所有方向上移动作为第二动作的方式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在根据第四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在第二动作中,可以在四个、八个或所有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这个特征使装置适合于很多不同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在根据第一个方面到第四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联接装置包括:以允许第一动作的方式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单元;以及以允许第二动作的方式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单元。
在根据第五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被以允许第一动作的方式来联接的单元和以允许第二动作的方式来联接的单元所联接。这种布置使装置适于各种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在根据第一个方面到第五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联接装置包括用规定的保持力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单元。
在根据第六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用规定的保持力使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停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个特征可以防止外壳由于不小心而移动,并防止由此产生的非预期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在根据第一个方面到第六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联接装置以可以用比保持力小的力进行第二动作的方式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在根据第七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第一外壳可以用比保持力小的力来完成第二动作。这个特征可以防止外壳由于不小心而移动,并防止由此产生的非预期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根据第一个方面到第七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第二动作检测装置来检测第二动作的方向,并且所述命令输入装置将与由第二动作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第二动作的方向相对应的命令输入到便携式装置。
在根据第八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将对应于第二动作方向的命令输入到便携式装置。这使得可以通过使第一外壳进行第二动作来操作便携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根据第八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第一动作检测装置,在已经进行了第一运动时,第一动作检测装置检测第一外壳是在第一位置还是在第二位置,并且所述命令输入装置区分与当第一动作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第一外壳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动作的方向相对应的命令和与当第一外壳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动作的方向相对应的命令。
在根据第九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检测到第一外壳是位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并且对应于第二动作方向的命令在第一外壳位于第一位置时和在第一外壳位于第二位置时不同。除了检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通过改变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控制,可以使装置适用于很多种不同的操作模式和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个方面,根据第八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还包括第一动作检测装置,在已进行了第一动作时,第一动作检测装置检测第一外壳是位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并且在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外壳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命令输入装置打开对便携式装置的电源。
在根据第十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中,当检测到第一外壳位于第二位置时,打开便携式装置的电源。这种布置用来将这些外壳的操作与电源的打开互锁起来,从而有助于提高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方面,摄像装置包括:根据第一个方面到第十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便携式装置,以及拍摄透镜,其被布置在第二外壳正面,在第一位置时该拍摄透镜被第一外壳覆盖,而在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拍摄透镜被暴露。
在根据第十一个方面的摄像装置中,拍摄透镜布置在第二外壳的正面。当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位于第一位置时,用第一外壳覆盖拍摄透镜。另外,当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位于第二位置时,拍摄透镜被暴露在前面。这种布置用来在摄像装置不用时保护拍摄透镜,并且在使用摄像装置时暴露透镜的正面来使透镜用于拍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个方面,在根据第十一个方面的摄像装置中,第一外壳是透镜挡板。
根据本发明,不但可以在相机不用时保护镜头和其他部件,还可以通过移动诸如透镜挡板之类的外壳来执行包括相机操作的各种操作。
附图说明
图1A-图1C示出了当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的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的轮廓在第一位置彼此重叠时数码相机1的外形图,其中,图1A是正面视图,图1B是侧面轮廓图,图1C是背面视图;
图2A-图2C示出了当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从第一位置平行地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数码相机1的外形图,其中,图2A是正面视图,图2B是侧面轮廓图,图2C是背面视图;
图3示出了数码相机1的必要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示出了数码相机1的联接机构;
图5同样示出了所述的数码相机1的联接机构;
图6A-图6C示出了当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从第一位置平行地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数码相机1的外形图,其中,图6A是正面视图,图6B是侧面轮廓图,图6C是背面视图;
图7A和图7B示出了数码相机1的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之间的装配,其中,图7A是剖视图,图7B是透视图;
图8A和8B是图示数码相机1的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之间装配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数码相机1的电气配置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数码相机1中的处理流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数码相机1中的处理流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数码相机1中的处理流的又一个流程图;
图13A-图13C示出了当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从第一位置平行地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数码相机1的外形图,其中,图13A是正面视图,图13B是侧面轮廓图,图13C是背面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版本的数码相机1a的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之间装配的透视图;
图15是数码相机1a的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之间装配的剖视图;
图16A和图16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又一修改版本的数码相机1b的操作;
图17A-图17C示出了当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又一修改版本的数码相机1c的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从第一位置平行地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数码相机1c的外形图,其中,图17A是正面视图,图17B是侧面轮廓图,图17C是背面视图;
图18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又一修改版本的数码相机1d的操作;
图19A-图19C示出了当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又一修改版本的数码相机1e的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从第一位置平行地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数码相机1e的外形图,其中,图19A是正面视图,图19B是侧面轮廓图,图19C是背面视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又一修改版本的数码相机1e的电气配置的框图;
图21是数码相机1e中的处理流的流程图;
图22示出了当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电话2的第一外壳50、第二外壳60和第三外壳70的轮廓在第一位置彼此重叠时移动电话2的外形图;
图23示出了当第一外壳50、第二外壳60和第三外壳70从第一位置平行地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移动电话2的外形图;
图24示出了移动电话2的必要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5图示了移动电话2的联接机构;
图26同样图示了移动电话2的联接机构;
图27同样图示了移动电话2的联接机构;
图28图示了移动电话2的操作;
图29是示出移动电话2的电气配置的框图;
图30是示出移动电话2中的处理流的流程图;
图31是示出移动电话2中的处理流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32是示出移动电话2中的处理流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33是示出移动电话2中的处理流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34是示出移动电话2中的处理流的另一个流程图;以及
图35是示出移动电话2中的处理流的另一个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便携式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优选实施例>
图1A-图1C和图2A-图2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的外形图,其中,图1A和图2A是正面视图,图1B和图2B是侧面轮廓图,图1C和图2C是背面视图。图1A-图1C示出了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在第一位置彼此重叠的情况,而图2A-图2C示出了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从第一位置平行地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图3示出了数码相机1的必要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数码相机1包括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如图1A-图1C所示,第一位置是拍摄透镜和操作单元被收起来而不是被暴露出来的状态。如图2所示,第二位置是相机准备拍摄的状态,其中布置在第二外壳20前侧的拍摄透镜配件25和布置在第三外壳30前侧的操作单元35被暴露出来。
[数码相机1的结构]
基本上是平面矩形构件的第一外壳10被用作透镜挡板。在第一外壳10的后侧,布置了装配部件11,该装配部件11与固定到第三外壳30上的杆状开关31装配在一起。通过装配部件11将杆状开关31装配到第一外壳10,将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装配在一起。
如图1C和图2C所示,在基本上是与第一外壳10尺寸大致相同的立方体构件的第二外壳20的背面主要布置了监视器21。如图3所示,在第二外壳20的正面主要布置了凸起物22、长孔23、推动开关24、拍摄透镜25、柔性印刷电路板26等。
如图3所示,在比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小的实质上为矩形平面构件的第三外壳30的正面上主要布置杆状开关31,而在第三外壳30的背面上布置了凸起物32和长孔33。
例如,监视器21被配置为一种可以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器。监视器21不但被用作以再现模式显示拍摄图像的图像显示面板,还被用作进行各种设置操作时的用户界面显示面板。而且,在拍摄模式下,按要求显示通过透镜的图像(投射图像),以用作电子取景器来确定拍摄角度。
推动开关24是一种在其顶端被按下时接通而在该顶端被松开时断开的开关。
拍摄透镜25包括可弯曲变焦透镜。
将柔性印刷电路板26的一端连接至布置在第二外壳20内的基板或类似的部件(未示出),而将另一端连接至布置在第三外壳30内的基板或类似的部件(未示出)。
杆状开关31包括杆31a和开关部件31b,杆31a的顶端被形成为基本上是球形形状,开关部件31b如图3所示那样检测杆31a的运动。在包括横向和斜横向的总共八个方向上可以杠杆般地撬动杆31a。而且,开关部件31b可以检测到杆31a的任何下降以及下降的方向。配置杆状开关31,以便杆31a在正常时位于它的基准位置,也就是处在杆31a垂直于开关部件31b的位置。通过杠杆操作使杆31a在每个方向上倾斜大概10°~15°,并停在那里。一旦在杠杆操作之后去除了外力,这种配置使杆31a自动地返回到它的基准位置。
(关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
现在来对移动地联接第一外壳10、第三外壳30和第二外壳20的联接机构进行描述。图4示出了从第一外壳10的正面侧看,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位于第一位置时联接机构的视图,而图5示出了从第一外壳10的正面侧看,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位于第二位置时联接机构的视图。
首先,对联接结构的配置进行描述。联接机构包括如图3所示的布置在第二外壳20中的凸起物22、长孔23和推动开关24,以及布置在第三外壳中的凸起物32、长孔33,还有弹簧41。
弹簧41的两端可旋转地插入凸起物22和32中,凸起物22可以在长孔33中滑动,而凸起物32可以在长孔23中滑动。
长孔23和33的孔径分别比凸起物32和22的直径大,以可以将凸起物32和22装配进这些孔中。
推动开关24布置在长孔23的左端,凸起物32与开关的接触使得可以检测到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哪个位置。
弹簧41是在卷绕方向上施加力的螺旋弹簧,弹簧两端被制成圆形。弹簧41的一端可旋转地插入凸起物22,而弹簧的另一端可旋转地插入凸起物32。
在弹簧41的两端插入凸起物22和凸起物32后,将凸起物22插入长孔33并将凸起物32插入长孔23。之后,将销、螺栓等(未示出)装配到凸起物22的末端以防止凸起物22从长孔33中脱离,并且将销、螺栓等(未示出)装配到凸起物32的末端以防止凸起物32从长孔23中脱离。这个过程导致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联接而使第三外壳30可在它们之间运动。
接下来,将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第三外壳30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第一位置,凸起物22位于长孔33的左端,凸起物32位于长孔23的右端。从正面看,弹簧41向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施加一个向右的力。然而,由于凸起物22位于长孔33的左端,所以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不能向右移动。以这种方式将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固定在第一位置。
在第一位置,当克服弹簧41向右的力来将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向左移动时,凸起物22在长孔33内向右滑动,凸起物32在长孔23内向左滑动。这导致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在第二外壳20的表面上平行地向左移动,并且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如图5所示,在第二位置,凸起物22位于长孔33的右端,凸起物32位于长孔23的左端。从正面看,弹簧41向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施加向左的力。然而,由于凸起物22位于长孔33的右端,所以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不能向左移动。以这种方式将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固定在第二位置。
而且,在第二位置,由于凸起物32打开了推动开关24,可以检测到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被置于第二位置。
在第二位置,当克服弹簧41向左的力将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向右移动时,凸起物22在长孔33内向左滑动,凸起物32在长孔23内向右滑动。这导致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在第二外壳20的表面上平行地向右移动,并且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20和第三外壳30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
这样,不使用照相机时保护拍摄透镜,要使用照相机时,露出拍摄透镜,可以进行拍摄。
(关于第一外壳10的操作的机构)
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在八个方向上操作第一外壳10。下文将例如参照第二位置来对第一外壳10的结构和操作进行说明。图6A-图6C是示出在第二位置上怎样在八个方向上操作第一外壳10的外形图。图7A是示出杆状开关31与形成在第一外壳10背面上的装配部件11装配起来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B是装配部件11的透视图。
如图7A所示,将杆31a顶端基本上为球形的部件加工成从上面看基本上呈D形,以防止它装配到装配部件11时转动。
如图7B所示,装配部件11由四个弹性爪构成。这四个爪所包含的内部空间基本上形成为D形,类似于如图7A所示的杆31a顶端基本上为球形的部件,以便与杆31a的顶端进行装配。
通过将装配部件11放置在杆31a的顶端,并从第一外壳10上施加外力,使装配部件11的四个爪弯曲来将装配部件11与杆31a的顶端彼此装配在一起。这将使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通过杆状开关31装配在一起,并使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彼此一起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同时,向第一外壳10施加外力,可以进行第一外壳10的八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即杆状开关31的八个方向的杠杆操作。下文将对操作第一外壳10的方法进行说明。图8A示出了杆31a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而图8B示出了杆31a已经下降并停止的状态。
当向处于如图8A所示的通常状态的第一外壳10施加向右的外力时,如图8B所示,将杆31a按向右下方,第一外壳10的移动停止在杆31a的向下移动停止的位置。即,第一外壳10运动(被移动)了几毫米至几厘米,然后停在那里。此后,当第一外壳10被清除了在处于移动动作中施加在第一外壳上的向右的外力时,杆31a自动返回至基准位置,随着它返回至基准位置,第一外壳10同样回到图8A所示的通常状态。
这种布置可以在不需要操作按钮等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操作。通过将杆状开关31的杠杆操作所需要的力设置为比弹簧41所施加的力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均可以在八个方向上对第一外壳10进行操作。例如,当通过使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平行地运动来实现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移动时,首先,杠杆操作使杆31a向右倾斜,然后,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被一起向右移动。虽然杆状开关31在杆31a被杠杆操作向右倾斜时检测到杆状开关31的向右倾斜,在杆状开关31进行检测之后,还立即执行由推动开关24所进行的检测,从而消除故障问题或类似问题。
即使在第一外壳10被杠杆操作移动时,外形比第一外壳10小的第三外壳30也是不可见的,这会增强美观整洁。
而且,由于第一外壳10只能移动几毫米到几厘米,这个距离比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小得多,这个移动不可能导致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掩盖住拍摄透镜配件25或操作单元35。
[数码相机1的电气结构]
图9是示出数码相机1的内部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如图9所示,作为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包括CPU111、操作单元35、变焦透镜的电动机驱动器113、聚焦透镜的电动机驱动器114、图像稳定性控制单元109、变焦透镜115、聚焦透镜116、图像稳定透镜110、CCD 117、A/D转换器118、图像输入控制器119、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20、压缩/解压缩处理电路121、显示电路122、监视器21、介质控制器125、记录介质126、存储器127、AE/AF检测电路128、人脸检测电路108、闪光灯129、红外通信电路130、推动开关24和杆状开关31。
由CPU 111的控制操作每个部件,根据来自操作单元35的输入,CPU 111通过执行预定控制程序来控制数码相机1的每个部件。
CPU 111有内置在其中的程序ROM,根据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以及由CPU 111执行的控制程序都被记录在这个程序ROM上。通过连续地执行这个控制程序的构件,CPU 111控制数码相机1的每个部件。
操作单元35上有电源按钮53、快门开关按钮(未示出)等,并根据已执行的操作类型向CPU 111输出信号。
拍摄透镜配件25包括变焦透镜115、聚焦透镜116以及图像稳定透镜110。
由变焦透镜的电动机驱动器113所驱动的变焦透镜115在聚焦透镜116的光轴上来回移动。通过由变焦透镜的电动机驱动器113来控制对变焦透镜的电动机的驱动,CPU 111控制变焦透镜115放大和缩小的移动。
由聚焦透镜的电动机驱动器114所驱动的聚焦透镜116在变焦透镜115的光轴上来回移动。通过由聚焦透镜的电动机驱动器114来控制对聚焦透镜的电动机的驱动,CPU 111控制聚焦透镜116的移动并执行聚焦。
图像稳定透镜110由图像稳定性控制单元109控制。图像稳定性控制单元109采用陀螺传感器来检测数码相机1的任何不稳定性,并通过在与不稳定性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图像稳定透镜110来对通过变焦透镜115和聚焦透镜116的物体图像的不稳定进行补偿。
布置在图像稳定透镜110后面的CCD 117接收从物体反射的通过了变焦透镜115、聚焦透镜116以及图像稳定透镜110的光线。广为人知的CCD 117具有光接收面,在该光接收面上,以矩阵的形式布置了很多光接收元件。从物体反射的经过变焦透镜115和聚焦透镜116的光在这个CCD 117的光接收面上形成了图像,并被光接收元件转换成电信号。
这个CCD 117与垂直转换时钟和水平转换时钟同步地逐行输出累积在每个像素上的电荷,作为串行图像信号。
如上所述,当数码相机1设置为拍摄模式时开始图像信号的输出,并将通过透镜的图像(透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21上。这个通过透镜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的输出在指示进行实际拍摄时被临时中止,并在实际拍摄完成时继续进行。
而且,CPU 111使闪光灯129发光,作为用于如果实际拍摄中需要的拍摄的辅助光源。
从CCD 117输出的图像信号是模拟信号,这些模拟信号被捕捉输入A/D转换器118。
A/D转换器118包括相关双倍采样(CDS)电路和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CDS消除包含在图像信号中的噪声,而AGC用规定的增益放大去除了噪声的图像信号。A/D转换器118将这些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具有规定位数的等级宽度的数字图像信号。这些信号是所谓的RAW数据,这些数据的每个像素均具有表示R、G、B浓度的等级值。
具有规定容量的内置行缓冲区的图像输入控制器119累积与从A/D转换器118输出的图像信号相当的单帧。通过总线124将在图像输入控制器119中累积的与图像信号相当的单帧存储进存储器127。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20、压缩/解压缩处理电路121、显示电路122、介质控制器125、AE/AF检测电路128、闪光灯129、红外通信电路130等除了联接至CPU 111、图像输入控制器119和存储器127之外,还联接至总线124,并且这些构件可以通过总线124向另一个元件发送信息以及从另一个构件接收信息。
存储在存储器127中相当于单帧的图像信号在点序制系统中(以像素顺序)被捕捉进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20。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20对以点顺序捕捉的R、G、B色彩格式图像信号执行规定的信号处理,并从而产生包括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Cr和Cb的图像信号(Y/C信号)。
AE/AF检测电路128根据来自CPU 111的命令,通过图像输入控制器119捕捉存储在存储器127中的R、G和B图像信号,并计算自动聚焦(AF)控制所需要的焦距估计值。这个AE/AF检测电路128包括只使G信号的高频分量通过的高通滤波器、求绝对值单元(绝对值计算器)、将设置在屏幕上的规定聚焦区域中的信号删除掉的聚焦区域提取单元、以及在聚焦区域累计绝对值数据的累计单元。AE/AF检测电路128向CPU 111输出由这个累计单元在聚焦区域内累计的绝对值数据作为焦距估计值。CPU 111搜索在AF控制下时从这个AE/AF检测电路128输出的焦距估计值达到了它们的局部最大值的位置,并通过将聚焦透镜116移动到该位置,来达到在主要物体上的聚焦。
而且,根据来自CPU 111的命令,AE/AF检测电路128通过图像输入控制器119捕捉存储在存储器127中的R、G、B图像信号,并计算AE控制所需要累计的总和。从而,这个AE/AF检测电路128将目标区域(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区域,并计算每个子区域中的每个R、G、B图像信号的累计总和。将计算出的每个子区域中的每个R、G、B的累计总和信息存储在存储器127中。
CPU 111根据AE/AF检测电路128计算出的累计总和来计算曝光值,并根据这个曝光值设置曝光。在这种曝光设置中,根据规定的程序行来确定光圈系数(diaphragm stop)和快门速度。
人脸检测电路108根据存储在存储器127中的图像信号来检测人脸区域。对于这种面部区域检测,首先要为被检测的图像准备规定数量的调整过大小的分辨率不同的图像。然后,从每个调整过大小的图像中提取一个或多个区域,这些区域对应于多个预先准备的规定大小的面部图像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图像数据。选择提取出的区域数量最大的调整过大小的图像,将选择的调整过大小的图像中提取的区域放大或缩小至对应于在调整大小之前的图像尺寸,从而将获得的区域认为是物体的面部。最后,输出检测到的面部区域的数量、坐标和尺寸。
根据来自CPU 111的压缩命令,压缩/解压缩处理电路121对输入的图像信号(Y/C信号)执行压缩处理来产生压缩的图像数据,该输入的图像信号包括规定格式(例如,JPEG)的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Cr和Cb。另外,根据来自CPU 111的解压缩命令,该电路对输入的规定格式的压缩图像数据执行解压缩处理,来产生非压缩图像数据。
根据来自CPU 111的命令,显示电路122控制监视器21上的显示。即,依据来自CPU 111的命令,显示电路122将从存储器127连续输入的图像信号转换为要被显示在监视器21上的视频信号(例如,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信号,PAL(Phase Alternation by Line,逐行倒相)信号,SECAM(Sequential Couleur A Memorie,顺序传送与存储彩色电视系统)信号,并将转换后的信号输出到监视器21。而且,根据需要,显示电路122混合要在监视器21上显示的图像信号特征、曲线图、符号等,并使监视器21显示规定的特征、曲线图、符号等。
根据来自CPU 111的命令,介质控制器125控制从记录介质126上读出或者向记录介质126写入的数据。记录介质126是诸如存储卡之类的可以从相机机体拆下的或者是内置在相机机体中。当采用可拆除的记录介质时,在相机机体中提供卡插槽来使卡可以被插入。
根据来自CPU 111的命令,红外通信电路130通过红外射线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红外通信电路130调制要被发送的数据,并将已调制的数据从光发射单元132发送到外部设备。红外通信电路130还利用光接收单元131接收从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调。
如上所述,推动开关24检测数码相机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推动开关24输出显示它的开/关状态的信号,并启动CPU 111对这个输出信号进行分析来检测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杆状开关31检测任何移动第一外壳10的操作。从杆状开关31输出对应于移动操作方向的信号,启动CPU 111对这个输出信号进行分析来识别移动操作的方向。
[数码相机1的动作]
接下来,对如上所述配置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操作电源按钮53,打开数码相机1的电源,使相机处于可操作状态。在电源开时,数码相机1处于第一位置将选择再现模式,而数码相机1处于第二位置将选择拍摄模式。通过在一个位置或另一个位置移动第一外壳10,使用者可以配置详细的模式设置。
下文将参照图10对数码相机1的模式设置进行说明。
当打开电源按钮53对数码相机1进行供电时,首先确定推动开关24是否处于开状态(步骤S1)。如果确定推动开关24处于开状态,CPU 111判断数码相机1处于第二位置,并将相机设置为拍摄模式(步骤S2)。如果确定推动开关24处于关状态,CPU 111判断数码相机1处于第一位置,并将相机设置为再现模式(步骤S3)。以这种方式,根据推动开关24的状态转换模式。
首先,参照图11对拍摄模式下的操作进行说明。图6A示出了在拍摄模式下操作方向与操作之间的关系。
当使用者在拍摄模式下向上移动第一外壳10时,杆状开关31的杆31a向上倾斜,开关部件31b检测杆31a的这个向上倾斜。响应于此,杆状开关31输出对应于这个向上接通的信号。CPU 111对杆状开关31的这个输出信号进行分析,检测到已经完成了这个向上移动(步骤S11)。而且,基于这个检测结果,CPU 111通过变焦透镜的电动机驱动器113来驱动变焦透镜115向宽的一侧变焦(步骤S21)。
当使用者将第一外壳10向从物体角度看的右上方向移动时,杆状开关31检测到第一外壳10的向右上方的运动。CPU 111基于对应于杆状开关31的向右上方向接通的信号输出来操作人脸检测电路108(步骤S12),检测物体中的人脸,并在监视器21上显示检测结果(步骤S22)。CPU 111还使AE/AF检测电路128工作,来获得检测到的面部的适当聚焦和曝光。通过再次在从物体方向上看的右上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10,可以取消面部检测。
当使用者在从物体方向上看的向右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10时,杆状开关31检测到第一外壳的向右运动。根据杆状开关31的输出信号,CPU 111设置闪光拍摄模式,并对闪光灯129的大容量电容进行充电,从而为实际拍摄时的照明做准备(步骤S23)。通过再次在从物体方向上看的向右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10,可以取消闪光拍摄模式。
在本文中,在这种在从物体方向看的向右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10的情况下,第一外壳10的移动方向与向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彼此重叠的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向是相同的。然而,如上所述,由于杆状开关31的杠杆操作所需要的力被设置得比弹簧41的压力小,所以可以不把第一外壳10移动到第一位置。
而且,通过在从物体方向上看的向右下方向、向下方向、向左下方向、向左方向和向左上方向分别移动第一外壳10,并从而使CPU111响应于来自各个方向上杆状开关31的输出信号(步骤S14-S18),使用者可以设置消除红眼闪光拍摄模式、向远景侧拉镜头、自拍定时模式、特写模式以及图像稳定模式,并控制各个模式下的操作(步骤S24-S28)。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多次在同一方向上移动的操作使得相应的要被重复的模式开和关。
通过监视器21上的显示,使用者可以检验是否已经正确地设置了想要的模式。
接下来参照图12对再现模式进行说明。图13A示出了在再现模式下操作方向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当相机被设置为再现模式时,通过介质控制器125读出存储在记录介质126中的最后一帧图像文件。通过压缩/解压缩电路121将已读出的这个图像文件的压缩数据解压为非压缩YC信号。
显示电路122将已解压的YC信号转换成用于显示目的的信号格式,已转换的信号被输出到监视器21。这个输出使记录在记录介质126中的最后一帧显示在监视器21上。
当使用者在这种状态下向上移动第一外壳10时,杆状开关31的杆31a向上倾斜,开关部件31b检测到杆31a的向上倾斜。在响应中,杆状开关31输出对应于向上接通的信号。CPU 111对杆状开关31的输出信号进行分析,检测到已经完成的向上移动操作(步骤S41)。而且,基于这个检测结果,通过利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20,CPU 111放大显示在监视器21上的图像(步骤S41)。每次在这里进行向上移动操作时,会增大放大倍率。可替换地,随着检测到在至少规定时间长度上持续的移动,放大倍率也可以连续增大。
当使用者在从物体方向上看的右上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10时,杆状开关31检测到第一外壳10的向右上方向上的运动。根据对应于杆状开关31的右上方向上接通的信号输出(步骤S32),通过采用面部检测电路108和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20,CPU 111使显示在监视器21上的图像中的面部部分放大(步骤S42)。每次在这里进行右上方向上的操作时,显示放大不同的脸。当已经放大了显示在屏幕上的每张脸,而又进行了另外一次右上方向上的移动操作时,关闭放大显示,回到正常屏幕显示。
当使用者在从物体方向上看的向右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10时,杆状开关31检测到第一外壳10的向右运动。对应于杆状开关31的输出信号(步骤S33),CPU 111在正向上逐帧地提供要被显示在屏幕上的图像(步骤S43)。从记录介质126中读出逐帧提供的帧位置中的图像文件,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在监视器21上再现这些图像。
而且,通过在从物体方向上看的向右下方向、向下方向、向左下方向、向左方向、向左上方向分别移动第一外壳10,对应于在不同方向上的杆状开关31的输出信号,使用者可以使CPU 111控制打开或关闭移动图像、缩小、改变要被再现的图像的文件夹、在相反方向上逐帧地提供以及删除图像的动作(步骤S44-S48)。还可以在监视器21上显示对应于八个方向上的移动操作的各个动作。
当在从物体方向上看向左移动第一外壳10时,虽然第一外壳10的移动方向与向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彼此不重叠的第二位置的移动方向相同。不过如上所述可以不将第一外壳10移动至第二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通过移动这些外壳而不必须操作按钮等,可以以各种操作模式来或者以很多不同的方式来操作设备。而且,通过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改变操作模式,可以使设备适应各种不同的操作模式。
而且,由于通过移动这些外壳来操作设备,这个实施例不需要操作按钮等。出于这个原因,可以减少按钮以及同类物品,相应的贡献是增强了审美整洁并减小了总的成本。
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与第三外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相对于第二外壳保持固定,这能够防止这些外壳由于不小心而移动并导致由此所产生的非预期的操作。
顺便提一下,为了提高这个实施例中的易操作性,当在移动操作中施加到第一外壳10上的外力消除时,随着杆31a自动返回它的基准位置,第一外壳10自动地返回到它的通常状态,但不是绝对必要使杆31a和第一外壳10自动返回。例如,通过第一外壳10的移动范围来区分的允许自动返回和禁止自动返回的组合是可行的。这会更进一步地增强易操作性。
虽然根据移动第一外壳10所产生的杆状开关31的输出信号以各种方式来进行设置,根据本实施例中的设置来控制各种模式下的动作,但还可以通过在移动第一外壳10后,在远离使用者的方向上推动第一外壳10,来确定设置的选择,之后,根据确定的设置来控制各种模式下的动作。通过采用其开关部件31b可以检测杆31a上的推力作用的杆状开关31,可以进行这个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以在推操作之后当外力消除时,使杆31a自动返回到基准位置的方式来配置杆状开关31。
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通过杆状开关31联接,以便可以在八个方向上操作第一外壳10,联接方法不限于这一种,还可以采用在图14和图15中所示的其他方法。
联接机构包括跟踪球42和弹簧43。通过弹簧43在四个位置上将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联接起来。在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中均形成凹进,由形成在第一外壳10中的凹进和形成在第三外壳30中的凹进来固定跟踪球42。这种布置使跟踪球42可以在所有方向上转动。通过将转动跟踪球42所需要的力设置得比弹簧41的压力小,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的多个方向上可以操作第一外壳10。
用布置在第三外壳30中的诸如Hall元件或编码器(未示出)之类的检测元件可以检测到跟踪球42的转动以及转动的方向和程度。以对应于检测结果的驱动模式来驱动数码相机1a。通过旋转地操作跟踪球42,可以进行所有方向上的操作,包括直接从向右方向切换至向上方向。在采用跟踪球42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一种允许推动操作的配置。
虽然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杆状开关31联接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30,以在八个方向上可以操作第一外壳10,但是,第一外壳10不但可以在八个方向上被操作,还可以在如图16A和图16B所示的摆动方向上被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允许八个方向的杠杆操作和检测以及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上的摆动操作和检测的杆状开关31。以摆动操作后不自动返回的方式配置杆状开关31,可以提高它的易操作性。
而且,虽然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在从正面看的平行向左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使第一外壳1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但平行移动的方向并不限于向左。还可以是向右、向上、向下或倾斜。例如,图17A-图17C示出了在从正面看倾斜的左下方平行地移动第一外壳10的情况下的外形图,其中,图17A是正面视图,图17B是侧面轮廓图,图17C是背面视图。在图17A-图17C中,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同样大,但是如图18所示,第一外壳10”可能比第二外壳20小,这样,即使在第一外壳10”已经被平行移动时,第一外壳10”也不会从第二外壳20的表面区域突出出来。以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平行移动后的移动简便性。
图19A-图19C示出了在从正面看向下平行移动第一外壳10的情况下的外形图,其中,图19A是正面视图,图19B是侧面轮廓图,图19C是背面视图。顺便提一下,在如图19A-图19C所示的配置中,通过暴露作为操作单元的键盘35’,这个版本还可以被用作移动个人电脑或游戏机。
<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版本>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操作电源按钮53来打开数码相机1的电源,当那种状态下的数码相机1位于第一位置时选择再现模式,或者,当它处于第二位置时选择拍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壳10的位置和数码相机1的电源的控制还可以彼此互锁。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修改版本的数码相机1的内部配置的框图。它与图9的不同在于,对操作单元35提供了一个模式转换开关112。
在这个实施例中,推动开关24与数码相机1的电源的控制互锁。在第一位置,电源关,在第二位置,电源被打开,使得可以执行相机的功能。在第二位置,通过操作模式转换开关112,使用者可以将数码相机1设置为拍摄模式或再现模式。在第二位置,通过移动第一外壳10,使用者可以执行更详细的模式设置。
参照图21对数码相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对与图10中的流程图相同的步骤分别分配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当发生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并且数码相机1的电源被打开时,CPU 111确定模式转换开关112的状态(步骤S51)。如果CPU 111判断模式转换开关112被设置为拍摄模式,CPU 111就将数码相机1设置为拍摄模式(步骤S2)。或者,如果CPU 111判断模式转换开关112被设置为再现模式,CPU 111就将数码相机1设置为再现模式(步骤S3)。
拍摄模式和再现模式中的动作分别与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拍摄模式和再现模式中的动作相同。
从而,还可以使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变化被开关检测到,并将这个检测与电源控制互锁,以使第二位置中的移动有效。以这种方式,可以互锁这些外壳的操作和电源的打开,来增强易操作性。
<第二优选实施例>
尽管关于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将本发明的应用描述为数码相机1,还可以以数码相机之外的其他形式来实现本发明。
关于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将本发明的应用描述为移动电话。图22和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2的外形图,图22示出了当移动电话2的第一外壳50、第二外壳60和第三外壳70的轮廓在第一位置上彼此重叠时的移动电话2,而图23示出了当第一外壳50、第二外壳60和第三外壳70已经被平行地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的移动电话2。图24示出了移动电话2的必要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分别对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似部件相同的部件分配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
移动电话2主要由第一外壳50、第二外壳60和第三外壳70组成。如图22所示,第一位置是备用状态,其中,只暴露了监视器21和电源按钮53。如图23所示的第二位置是使用状态,其中,除了监视器21和电源按钮53,还暴露了包括数字键盘62和呼叫按钮63的操作单元,其中可以进行呼叫、电子邮件等功能。
[移动电话2的配置]
第一外壳50基本上是矩形棱柱构件,在它的正面上主要布置了监视器21和电源按钮53。在第一外壳50的背面形成了凹槽51和52,这些凹槽接受杆状开关61的顶端的装配,杆状开关61固定到第二外壳60。
第二外壳60基本上是尺寸与第一外壳10大致相同的矩形棱柱构件,在它的正面上主要布置了凸起物22、长孔23、推动开关24、杆状开关61、数字键盘62、呼叫按钮63、长孔64等。长孔64被形成为足够的宽度,以在杆状开关61的左右方向上进行检测。
第三外壳70基本上是比第一外壳50和第二外壳60小的矩形平面构件,在它的背面主要布置了凸起物32和长孔33。而且,在那里钻出基本上为矩形的孔71和72,这些孔允许杆状开关61的杆61a穿过。
杆状开关61包括杆61a和检测杆61a的运动的开关部件61b,其中,通过杠杆操作可以使杆61a在四个十字方向(向右、向下、向左、向上)上倾斜。开关部件61b可以检测到杆61a的下降以及下降的方向。
用柔性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对第一外壳50和第二外壳60进行电连接。用四个施加拉力的弹簧43在四个位置上联接第一外壳50和第三外壳70。在第一外壳50和第三外壳70之间布置调整机构(未示出),以第一外壳50只在横向而不是其他方向上可以相对于第三外壳70移动规定距离(几毫米到几厘米)的方式联接这些外壳。
(关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
图25是示出了第一外壳50、第二外壳60和第三外壳7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的剖视图,图26是示出了第一外壳50、第二外壳60和第三外壳7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情况的剖视图,图27是示出了第一外壳50、第二外壳60和第三外壳7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的剖视图。可移动地将第一外壳50和第三外壳70与第二外壳60联接起来的联接机构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联接机构的配置是相同的,从而这里省略对其配置的说明。
如图25所示,在第一位置,穿过孔71的杆61a装配进凹槽51,从而将第一外壳50、第二外壳60和第三外壳70固定在第一位置。
在第一位置,当试图克服弹簧41的压力向左移动第一外壳50和第三外壳70时,首先,第一外壳50开始相对于第三外壳70移动,当调节装置(未示出)对第一外壳50的移动进行调节时,第一外壳50和第三外壳70开始整体地相对于第二外壳平行移动。当进一步移动第一外壳50和第三外壳70时,如图26所示的杆61a在孔64中的下降使第二外壳60沿第三外壳70的背面平行移动。
当第一外壳50、第二外壳60和第三外壳70到达第二位置时,杆61a返回它的基准位置,并穿过孔72,如图27所示,致使杆61a装配进凹槽52。这使第一外壳50和第三外壳70被固定在第二位置。
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中,,由杆状开关61(将在下文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检测直到调节装置(未示出)对移动进行调节时的第一外壳50的移动。然而,由于在杆状开关61进行检测之后立即发生由推动开关24进行的检测,因此不会出现诸如错误动作之类的问题。
(关于第一外壳50操作的机构)
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在四个方向上操作第一外壳50。下文将以第二位置为例对第一外壳50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图28是示出了第一外壳50在第二位置中已经被向上(箭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如图27所示,杆61a的顶端基本上为球形的部分被装配进凹槽52。如图27所示,当对通常状态的第一外壳50施加向上的外力时,在第一外壳50的移动被调节装置(未示出)所调节之前,第一外壳50相对于第三外壳70向上移动,与此同时,杆61a随着凹槽52的运动而向上倾斜。然后,开关部件61b检测杆61a的向上倾斜。
之后,当去除了施加在第一外壳50上的向上的外力时,弹簧43的压力使第一外壳50返回至如图27所示的通常状态。
该操作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在每一个十字方向上都是相似的。
[移动电话2的电气配置]
图2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移动电话2的电气配置的框图。分别对与图9的框图中所示的数码相机1的框图中的相似部件相同的部件分配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与图9不同的是还出现了电话功能单元141。
电话功能单元141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电话信号的天线142、用于控制电话通信的无线电通信处理器143、作为语音输入装置的麦克风144、作为语音输出装置的扬声器145以及使使用者能执行各种操作的数字键盘146。
[移动电话2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30对移动电话2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打开电源按钮53并对移动电话2进行供电时,在监视器21上显示待机屏幕(步骤S61)。然后,确定推动开关24的状态(步骤S62)。如果判定推动开关24为开,CPU 111将移动电话2设置为开启模式(步骤S63)。如果判定推动开关24为关,CPU 111将移动电话2设置为关闭模式(步骤S64)。以这种方式,根据推动开关24的状态切换模式。
参照图31对关闭模式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使用者在显示待机屏幕的情况下执行操作使第一外壳50向上移动时,杆状开关61检测第一外壳的向上运动。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82),CPU 111在监视器21上显示主菜单(步骤S83)。如果没有进行向上移动,结束关闭模式的子程序,处理返回至图30中的流程。
在显示菜单的状态下,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的移动操作对应于菜单选择光标的上下移动。从而,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进行向上移动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84),CPU 111通过一个步骤将光标向上移动(步骤S85)。相反,当使用者向下操作第一外壳50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86),CPU111通过一个步骤将光标向下移动(步骤S87)。
在显示菜单的状态下,在向右方向上的移动操作对应于光标位置中的菜单项的固定(确定)选择。从而,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进行向右移动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88),CPU 111固定(确定)光标位置中的菜单项的选择(步骤S89)。如果显示的屏幕是最低一级的最终菜单屏幕(步骤S90),在处理完所选择的项目后,结束关闭模式的子程序,处理返回到图30的流程。如果显示的屏幕不是最终的菜单屏幕,进入下一级菜单(步骤S91)。
在显示菜单的状态下,在向左方向上的移动操作对应于返回菜单。从而,当使用者向左操作第一外壳50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92),CPU 111使菜单屏幕退回上一级菜单(步骤S94)。然而,如果显示菜单是最上一级主菜单屏幕(步骤S93),在处理所选择的项目后结束关闭模式的子程序,处理返回图30的流程。这将导致从主菜单屏幕显示返回至待机屏幕显示。
如上所述,在关闭模式下进行了对应于四个方向上的移动操作的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32对开启模式下的操作(处理)进行说明。在开启模式下,在不同方向上的移动操作对应于菜单选择。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来进行向上移动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101),CPU 111产生到主菜单模式的变化(步骤S105)。相似地,进行向下、向左和向右方向上移动的操作(步骤S102至步骤S104),分别选择了通讯录模式、通话记录模式和电子邮件模式(步骤S106至步骤S108)。
关于步骤S105的主菜单模式,由于它只涉及图31中所图示出的关闭模式下的相似菜单操作,所以省略对它的说明。
现在,参照图33对通讯录模式进行说明。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讯录包括以升序记录在CPU 111内的ROM(未示出)中的任意所需数量的人名、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以及其他数据项。可以在监视器21上以列表形式一次显示一个人的这些数据项。
当移动电话2被置为通讯录模式时,显示其数据被登记在通讯录中的人中的第一个人的数据(步骤S111)。
在这个显示通讯录数据的状态下,在向左和向右方向上的移动操作对应于从通讯录中的一个人切换到另一个人。从而,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进行向左移动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112),CPU 111使关于以升序排列的下一个人的数据被显示(步骤S113)。相反,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进行向右移动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114),CPU 111使关于以升序排列的上一个人的数据被显示(步骤S115)。
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进行向上移动时(步骤S116),CPU111处理此时显示在屏幕上的人的有关数据来进行电话呼叫、发送电子邮件等(步骤S117)。当处理结束时,结束通信录模式的子程序,处理返回至图32中的流程。
另外,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相对于第三外壳70进行向下移动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118),CPU 111结束通信录模式的子程序,处理返回至图32中的流程。从而,它对应于取消通信录模式的操作。
以这种方式,通过移动操作来对通讯录进行操作。
接下来,参照图34对通话记录模式进行说明。在通话记录模式中,通过重复向左移动操作,以一个接一个的方式将呼入电话记录、拨出电话记录和待机屏幕显示在监视器21上。
首先,将变量n初始化为0(步骤S121)。接下来,计算n/3的余数(步骤S122至步骤S124),并执行对应于计算出的余数的动作(步骤S125至步骤S126)。更具体地讲,当余数为0时,显示呼入电话记录(步骤S125),或者当余数为1时,显示拨出电话记录(步骤S126)。或者当余数为2时,结束通话记录模式,处理返回至图32中的流程。
通过向左移动操作来递增n值(步骤S127至步骤S128)。由于开启模式下的向左移动操作表示子程序切换至通话记录模式,每当进行向左移动操作时,监视器21上的显示从呼入电话记录切换至拨出电话记录,然后切换至待机屏幕。
在显示呼入电话记录和拨出电话记录的状态下,向上移动操作和向下移动操作对应于光标的向上和向下移动。从而,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进行向上移动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129),CPU 111向上移动显示器上列出的通话记录上的光标(步骤S131)。或者相反,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进行向下移动时(步骤S130),CPU 111向下移动显示器上列出的通话记录上的光标(步骤S132)。
或者在进行向右移动时(步骤S133),对光标选择的通话记录进行诸如进行电话呼叫之类的处理(步骤S134)。当结束处理时,结束通话记录模式子程序,处理返回至图32的流程。
以这种方式,通过移动操作来操作通话记录。
最后,参照图35对电子邮件操作进行说明。
当移动电话2设置为电子邮件模式时,CPU 111以接收日期的顺序在监视器21上显示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列表(步骤S141)。
在显示接收到的电子邮件列表的状态下,向上和向下移动操作对应于选择电子邮件的光标的向上和向下移动。从而,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进行向上移动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142),CPU 111向上移动光标(步骤S143)。或者相反,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进行向下移动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144),CPU 111向下移动光标(步骤S145)。
向右移动操作使得能够读取光标所指的电子邮件的正文。从而,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外壳50进行向右操作时,响应于杆状开关61的输出信号(步骤S146),CPU 111显示所选择的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正文(步骤S147)。当在显示电子邮件正文的状态下执行向右移动操作时(步骤S148),结束电子邮件模式,处理返回至图32的流程。或者,当使用者在显示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列表的状态下进行向左移动操作时(步骤S149),相似地结束电子邮件模式,处理返回至图32的流程。
以这种方式,通过移动操作处理电子邮件。
而且,当终止在图30中的步骤S63的关闭模式的子程序和在图30中的步骤S64的开启模式的子程序时,检查电源按钮53的位置(步骤S65),如果电源没有关闭,处理返回至步骤S61,再次显示待机屏幕。
根据这个实施例,由于可以响应于各种操作模式和由操作外壳进行的操作,可以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便携式装置。
当这个实施例允许四个方向上的移动时,可以在上面进行移动的方向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而是可以设计设备以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移动。还可以设计除了移动还可以绕轴摆动的外壳。

Claims (12)

1.一种便携式装置,其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
联接装置,其以滑动方式滑动地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联接装置允许在平面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外壳的第一动作,并且允许利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基准位置来至少在与所述平面内的第一动作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外壳的第二动作;以及
命令输入装置,其至少基于第一外壳的第二动作来向所述便携式装置输入命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
所述联接装置以在第二动作后使第一外壳自动返回基准位置的方式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
所述联接装置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以便可以在与第一动作相同的方向上运动来作为第二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
所述联接装置以可以在四个、八个或所有方向上移动作为第二动作的方式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
所述联接装置包括:
以允许第一动作的方式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单元;以及
以允许第二动作的方式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
所述联接装置包括一个用规定的保持力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
所述联接装置以可以用比保持力小的力进行第二动作的方式联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还包括:
第二动作检测装置,其检测第二动作的方向,其中,
所述命令输入装置向所述便携式装置输入命令,该命令对应于由第二动作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第二动作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还包括:
第一动作检测装置,在进行了第一动作时,所述第一动作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外壳位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其中,
命令输入装置区分与第一动作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第一外壳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动作的方向相对应的命令和与第一外壳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动作的方向相对应的命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还包括:
第一动作检测装置,在进行了第一动作时,所述第一动作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外壳是位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其中,
在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外壳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命令输入装置打开对便携式装置的电源。
11.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
当位于第一位置时,布置在第二外壳正面的拍摄透镜被第一外壳覆盖;以及
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拍摄透镜被暴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第一外壳是透镜挡板。
CNA2008101735298A 2007-10-31 2008-10-31 便携式装置和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14260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4077 2007-10-31
JP2007284077A JP2009109895A (ja) 2007-10-31 2007-10-31 携帯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6042A true CN101426042A (zh) 2009-05-06

Family

ID=4058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735298A Pending CN101426042A (zh) 2007-10-31 2008-10-31 便携式装置和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09325A1 (zh)
JP (1) JP2009109895A (zh)
KR (1) KR20090045127A (zh)
CN (1) CN10142604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2694A (zh) * 2011-12-30 2012-07-04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带有摄像头与闪光灯的电子设备
CN106331456A (zh) * 2016-09-29 2017-01-1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终端和拍摄控制方法
CN110138927A (zh) * 2018-02-09 2019-08-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3890B2 (ja) * 2009-06-26 2013-12-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9602726B2 (en) * 2011-11-23 2017-03-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US10457441B2 (en) 2012-01-05 2019-10-29 Portero Holdings, Llc Case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423671B2 (en) 2013-02-14 2016-08-23 Olloclip, Llc Accessories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s
CA154443S (en) * 2013-07-04 2014-10-27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phone
USD753640S1 (en) * 2013-07-04 2016-04-12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phone
JP6318628B2 (ja) * 2013-08-14 2018-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表示端末、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表示端末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D758335S1 (en) * 2013-11-07 2016-06-07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phone
US9571151B2 (en) 2014-02-06 2017-02-14 Olloclip, Llc Cases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uxiliary optical devices
USD773425S1 (en) * 2014-07-11 2016-12-06 Lg Electronics Inc. Cellular phone
CN110138908A (zh) * 2018-02-09 2019-08-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4398A1 (en) * 2003-12-09 2005-06-09 Lg Electronics Inc. Slide 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lide-moving a slide 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a body unit and a display unit slidably mounted at a front surface of the body unit
EP1703704A2 (en) * 2005-03-17 2006-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iding swing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CN101155203A (zh) * 2006-09-26 2008-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自动滑动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36939B1 (ko) * 2003-07-11 2005-1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슬라이드 타입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0616197B1 (ko) * 2004-08-24 2006-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중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슬라이딩 장치
US20070293283A1 (en) * 2004-09-14 2007-12-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US7512427B2 (en) * 2005-09-02 2009-03-31 Nokia Corporation Multi-func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nested sliding panels
KR20080024679A (ko) * 2006-09-14 2008-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복합장치 및 그 전원제어방법
US8229525B2 (en) * 2006-09-26 2012-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automatic sliding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US7831286B2 (en) * 2006-12-26 2010-11-09 Samsung Techwin Co., Ltd. Slid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4398A1 (en) * 2003-12-09 2005-06-09 Lg Electronics Inc. Slide 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lide-moving a slide 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a body unit and a display unit slidably mounted at a front surface of the body unit
EP1703704A2 (en) * 2005-03-17 2006-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iding swing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CN101155203A (zh) * 2006-09-26 2008-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自动滑动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2694A (zh) * 2011-12-30 2012-07-04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带有摄像头与闪光灯的电子设备
CN102542694B (zh) * 2011-12-30 2014-07-16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带有摄像头与闪光灯的电子设备
CN106331456A (zh) * 2016-09-29 2017-01-1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终端和拍摄控制方法
CN110138927A (zh) * 2018-02-09 2019-08-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138927B (zh) * 2018-02-09 2021-04-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45127A (ko) 2009-05-07
US20090109325A1 (en) 2009-04-30
JP2009109895A (ja) 200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6042A (zh) 便携式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01860644B (zh) 图像处理设备
JP3948387B2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ディジタル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装置
EP1453305B1 (en) Folding type camera device and folding type portable telephone
JP4884417B2 (ja) 携帯型電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724890B2 (ja) 画像再生装置、画像再生方法、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像装置
JP4977363B2 (ja) 表示装置
JP4292795B2 (ja) 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KR101134540B1 (ko) 디지털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화상 표시 방법
JP5243691B2 (ja) カメラ
JP2006323374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090045117A (ko) 휴대용 장치 및 촬상 장치
JP2007079157A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CN102761693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4490888B2 (ja) 撮影装置
JP2008167205A (ja) カメラ機能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512597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081113A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4732387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JP2005345576A (ja) 撮像装置
JP3948485B2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ディジタル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装置
JP2010136163A (ja) 撮像装置
KR100850993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카메라 제어방법
JP442368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5080195A (ja) 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