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9758A - 学习能力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学习能力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9758A
CN101419758A CNA200810154004XA CN200810154004A CN101419758A CN 101419758 A CN101419758 A CN 101419758A CN A200810154004X A CNA200810154004X A CN A200810154004XA CN 200810154004 A CN200810154004 A CN 200810154004A CN 101419758 A CN101419758 A CN 101419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learning
button
key
stu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540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9758B (zh
Inventor
沈德立
吕勇
白学军
杨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1540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9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9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9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9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97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教育学测试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涉及中小学生学习能力测试的设备,其是由特制的多功能反应键盘连接计算机的USB接口连接构成。该设备通过TFT液晶显示器将测试内容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在先对学生的一般能力进行测试智力水平和工作记忆能力水平,在学生的一般能力基本正常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各因素测试,这种测评方式能使测试结果更加接近学生的学习能力真实情况,从而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建议和参考。

Description

学习能力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教育学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中小学生学习能力测试的设备。
背景技术
测试的意义和价值:学习是人类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通过学习,使个体在很短时间内获得人类长期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并利用它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回顾过去心理学发展的百年历史,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从各自的角度一直关注和重视探索人类学习的心理规律,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二十多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学术界更加重视从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心理语言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探讨人类学习的本质。可以看出,对于学习本质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这些研究结果也为促进人类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建议。根据《心理科学》杂志2006,29(1):2-6所记载的《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文章所记载目前,我国2亿多中小学生有6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一般,文章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要实现高效率学习,应在知识呈现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情况下,具备以下五个主要心理要素:选择性注意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前题,元认知是高效率学习的监控系统,非智力因素是高效率学习的动力源泉,学习策略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保障,内隐认知是高效率学习的特殊形式。对中小学生学习效率进行测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二,有利于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通过高效率的学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方面来。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就将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从学的角度来看,要解决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知识结构不合理、不使用最佳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不进行有效监控、学习时不能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不会运用内隐学习等现象。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据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建构新的高效率学习模式,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目前尚无测试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测试人的学习能力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通过研发出主要解决数据库的建立和软件编程语言的确定,以及人机界面的设计,研发出试用版后,多次进行小范围软件测试,反复修改其中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测试程序,最后,完成软件的测试版,将测试程序的测试版在不同配置计算机上进行测试运行,获取软件对测试计算机、测试环境要求的数据,最终提供一种学习能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多功能反应板1连接计算机的USB接口2,USB接口2连接微处理器4,微处理器4运行存储器3中的程序把要测试的内容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经过显示器接口6的驱动,在TFT液晶显示器7中显示出来构成。
所述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反应板(1)上设置:确定键、退出键、A、B、C、D键、“Left”和“Rgiht”键、0~9的数字键和del键、Enter键、轨迹球。
所述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程序以光盘为媒介出版,测试模块设置如下:
Figure A200810154004D00041
本测试系统中部分测试模块的材料库是开放的,使用者可以自行修改测试材料,或者改变测试的适用群体,另外,使用者也可以根据具体测试需要,修改默认任务参数设置,便于测试模块的使用。
所述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被测试人通过多功能反应板1对测试内容做出各种反应,这些反应信息,通过USB接口2变为微处理器能接受的数字信息,经过软件的处理得到测试结果,它可完成的测试如下:
1)Stroop测试;2)负启动测试;3)划消测试;4)学习策略测试5)非智力因素测试;6)瑞文标准推理测试;7)图形表征任务测试8)人工语法学习测试;9)序列学习测试;10)元理解测试11)数字工作记忆测试;12)元记忆测试。
本发明的学习能力的测试设备特点:1、网络功能:能够在局域网同时对大规模个体进行测试,并通过网络集中收集测试数据。2、兼顾测试与研究;本测试系统的部分测试模块既能进行学生学习效率测试,也能进行科学研究。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改变任务参数,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3、升级和扩展:本测试系统中部分测试模块的材料库是开放的,使用者可以自行修改测试材料,或者改变测试的适用群体。使用者也可以要求本系统的研发人员根据测试要求修改测试材料和适用群体。另外,使用者也可以根据具体测试需要,要求研发人员修改默认任务参数设置,便于测试模块的使用。
先对学生的一般能力进行测试(智力水平和工作记忆能力水平),在学生的一般能力基本正常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各因素测试,这种测评方式能使测试结果更加接近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建议和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高效率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示意图。
图2是STROOP色词任务测试流程图
图3STROOP色词任务程序流程图。
图4负启动测试流程图。
图5负启动程序流程图。
图6工作记忆测试流程图。
图7工作记忆程序流程图。
图8划销测试流程图。
图9划销程序流程图。
图10人工语法学习测试流程图。
图11人工语法学习测试程序流程图。
图12视空工作记忆测试流程图。
图13序列学习测试流程图。
图14元记忆测试流程图。
图15元理解测试流程图。
图16瑞文测试流程图。
图17学习策略测试流程图。
图18非智力因素测试流程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多功能反应板的工作原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多功能反应板的外形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多功能反应板光电按键的结构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多功能反应板1         2:计算机的USB接口
3:运行存储器            4:微处理器
5:电源                  6:显示器接口
7:TFT液晶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编制测试程序和测试指标:
一、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测试的理论依据:
(一)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指由经验而导致个体在思想、行为或者情感方面持久的变化。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或行为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凭借间接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过程。狭义的学习一般是指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
(1)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按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把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以改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过程。整个过程都按预先确定的严密的教学计划系统进行,即使是学习材料的结构、层次、学习过程的系列与程序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是快速而有效的。
(2)以系统地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过程,它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是有所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在短时期内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即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间接知识经验,为未来的亲身实践及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打好基础。因此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也不需要像人类获取直接经验那样事事都去亲身实践。
(3)在一个短的时期内发展认识能力和品德
人类在探索世界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有关认识过程和认识方法的规律。学生只有在学习前人认识成果的同时,掌握认识过程和认识方法的规律,才可能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相互关系,而且还须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发展。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道德品质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品德的形成有赖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已形成的良好品德又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调节学生的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既是学习知识经验的过程,又是学习做人的过程。
(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有高低之分,这种高低是相对而言的。高效率学习是与低效率学习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一个连续线的两端,一端为高效率学习,另一端为低效率学习。大部分人的学习效率可能都处于线段的某一个点上。有人可能更靠近高效率学习的一端,有人可能更靠近低效率学习一端。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可能会因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自身特点等不同,学习的效率也会不同。有时,个体在A领域是高效率学习,而在B领域是低效率学习。但总体而言,高效率学生会在大多数领域表现优秀。低效率学习会在大多数领域表现一般。
当前,不少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学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但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第一,学习内容太难,超过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第二,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选择适合于学习内容的最佳的学习方法;第三,学习程序存在问题,学生没有搞清楚学习进程的先后顺序,使学习发生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第四,学习动机不足,学生对所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学生缺少学习热情,或者学习结果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
高效率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知识的内存联系、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学习,它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成效的一种学习。
(三)、高效率学习的基本特征:
1、学习过程高速度: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学习的高速度是以个体对知识的高效率信息加工为基础的,其知识表征是个体建立起符合自身认识规律的科学表征,是个体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其中思维敏捷性是实现高速度学习的关键。例如。有人30分钟学习了100个生字。有人10分钟学习了100生字,三天后检查,前者正确率为50%,后者正确率为90%。这表明前者学习效率低,后者效率高。
2、学习方法科学: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科学就是按科学的程序来学习。如能根据学习任务来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能及时复习所学习的内容;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劳逸结合,等等。
3、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任务、学习的时间要求、学习材料的特点、学生自身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学习策略,以实现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他们能灵活地根据学习目的和要求选择最佳的学习策略,能根据学习的进程及时调节自己所采用的学习策略,能在学习结束后及时总结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策略,并能在进一步学习过程中验证和完善已形成的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运用适当的策略,会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4、学习结果高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且正确地完成学习任务。高质量是高效率学习的关键指标。只有实现高质量地学习,才能称之为高效率的学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学习的质量,片面地强调学习的速度、学习时的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的策略等内容,都是对高效率学习的误解。
5、学习有乐趣:学生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在心理上体验到一种愉快感、兴奋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还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非常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这种愿望和要求得到满足后会使心情愉悦。若这种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缺失感,并不时地寻找机会使自己的这种愿意和要求得到满足。当学生觉得学习有乐趣时,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心理上感到极大的轻松,没有任何压力、焦虑、紧张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最高,并有可能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6、学习有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的目的,能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创造性表现在从新的思路思考问题、从新的角度解决问题、采用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学习策略来达到学习的目标。并有可能产生创造性的学习结果。
(四)、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因素:根据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结合高效率学习的特征,我们提出高效率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是:选择性注意、元认知、学习策略、非智力因素、内隐认知和创造力。
1、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根据特定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指向学习的内容,同时还能够对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干扰加以抑制。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抑制无关信息也是选择性注意的一个重要机制。选择性注意不仅包括目标激活,还包括对干扰信息的抑制。本课题将从选择性注意的两个重要方面,分心抑制能力和返回抑制能力,探讨实现高效率学习的途径。
2、元认知:学生在对自身认知过程能够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元认知包括三个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技能。
元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意遗忘能力。有意遗忘就是强调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所谓有意遗忘,就是向被试呈现实验材料以后,要求记住其中一些材料和忘记其余的材料。如存在有意遗忘,就会表现出当要求被试只回忆指示记忆的项目时,只有非常少的指示遗忘的项目搀杂进来,而当要求回忆所有项目时,遗忘项目的回忆就会少于记忆项目。元认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元记忆监测能力。在记忆信息提取阶段,元记忆监测和控制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元记忆监测判断是对记忆输出控制的依据。
3、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前者是指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学生编码、分析、保持、提取信息的一系列方式或方法,后者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控制和调节信息加工行为的方式或方法。因此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调控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学习方式或过程。其中,学习过程中用来进行信息加工的学习策略被称为学习认知策略,用来调节控制学习过程,保障信息加工过程有效进行的学习策略则被成为学习监控策略。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有效的策略,则会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在学习过程中不讲究学习策略或不使用学习策略,则都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
4、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同,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则对学习活动起调节和动力作用。
5、内隐认知:内隐认知一种不需要意识努力而完成的认知加工活动。内隐认知主要包括元意识知觉、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三部分。
所谓无意识知觉,是指现时未被个体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所谓内隐记忆,是内隐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相对而言的。在任务成绩需要有意识回想已有经验时,表现的是外显记忆。即外显记忆在识记时有明显的任务要求,之后又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提取先前所记忆的内容。而在没有有意识回想的情况下,任务成绩也能有所增进则表现的是内隐记忆。即内隐记忆在识记时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之后也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提取先前所记忆的内容。内隐记忆的特点是:(1)记忆成绩不随时间间隔而变化,即记忆成绩保持相对不变性;(2)记忆时不需要更多的意志努力;(3)不同年龄被试之间记忆成绩差异不显著,即记忆成绩随年龄的变化小。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学习到了什么规则,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规则知识进行了无意识加工,学生学习内在规则知识的过程是无意识的,他没有运用外显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且难以运用语言表述内隐学习的知识。
总之,学习的本质是学生通过领会和掌握知识来提高自己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如果没有知识,就无从谈学习。有了知识,其呈现的方式也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所以知识呈现方式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基本保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否排除干扰,集中注意于所学习的知识上,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则其学习效率就高,反之,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因此,选择性注意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前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对自己学习进程、学习效果和所学知识的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所以元认知是高效率学习的监控系统。学生学习这种认知活动需要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这样才能使学习深入和持续下去。因此,正确的动机、强烈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性格特征等非智力因素为学生的高效率学习提供动力源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身的心理特征等方面选择最佳的策略来完成任务。学习策略好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策略不好可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习策略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保障。内隐认知,特别是内隐学习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要学习但却掌握了某种知识。因此,内隐学习是高效率学习的特殊形式。创造力是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要求来机智、灵活地采用最佳策略完成学习任务的根本。上述分析的结构如图1所示高效率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二、编制测试系统的框架:
在高效率学习信息加工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测试系统的框架结构,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一般能力测试部分,另一个是学习效率测试系统。即先对学生进行一般能力测试,包括瑞文推理测验和工作记忆容量测试;然后再进行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测试。
这种测试思路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先对学生的一般能力进行测试(智力水平和工作记忆能力水平),在学生的一般能力基本正常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各因素测试,这种测评方式能使测试结果更加接近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建议和参考。本测试系统就是综合前人众多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可以测试中小学生学习效率的计算机程序,帮助中小学生和教师了解自己学习效率的特点。具体的测试模块见表1。
表1 测试系统的测试模块设置
Figure A200810154004D00091
三、编制测试程序
心理测试功能包括STROOP色词任务测试、负启动测试、数字工作记忆测试、言语工作记忆测试、划销测试、人工语法学习测试、视空工作记忆测试、序列学习测试、元记忆测试、元理解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学习策略测试和非智力因素测试十三个部分,从不同的层面测试被试人的认知能力。
1、STROOP色词任务测试
STROOP色词任务测试是用于验证STROOP效应的测试,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1.1功能描述
本模块主要完成STROOP色词任务测试的功能,共包括七个不同阶段,分别为:
1、该阶段使用纯颜色的圆形,要求被试人对圆的颜色进行反应;
2、该阶段的字没有颜色,要求被试人对字的意思进行反应;
3、该阶段字的颜色和字的意思一致,要求被试人对字的意思进行反应;
4、该阶段字的颜色和字的意思一致,要求被试人对字的颜色进行反应;
5、该阶段字的颜色和字的意思不一致,要求被试人对字的意思进行反应;
6、该阶段字的颜色和字的意思不一致,要求被试人对字的颜色进行反应;
7、该阶段字的颜色和字的意思不一致,如果字的周围有白框,则要求被试人对字的颜色进行反应,如果字的周围没有白框,则要求被试人对字的意义进行反应。
在进行STROOP色词任务测试时,除了该测试的指导语外,每个阶段的正式测试前都要有一段针对该阶段的练习,以便指导被试人正确地进行操作。练习中会随时将正确答案反馈给被试人,只有被试人认真的完成练习之后才能够进入正式测试阶段,否则会持续进行练习,直到确定被试人理解测试内容为止。在正式测试阶段不再给被试人任何的提示和反馈,当其完成全部要求进行的七个不同阶段之后,根据被试人的成绩给予相应的评价,最后退出STROOP色词任务测试。其测试流程如图2所示。
在STROOP色词任务测试中,自动记录被试人在每一个测试阶段的详细操作,包括按键的反应时和总体题目的反应正确率两种指标。反应时是指从图形或文字开始呈现那一刻计时开始,被试按键计时停止;反应正确率是指被试正确按键反应次数与该阶段总呈现次数的比率。
1.2实现方法:STROOP色词任务测试采用动态(指根据心理测试的相关参数和标准,在本地进行心理测试题目的生成)出题的方法,其主要功能程序进行设计实现时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其中,所需获得的测试相关参数包括:当前阶段编号、当前阶段指导语、当前阶段包含的图片种类、图片随机数的变化范围,图片显示时间和图片路径等。
STROOP色词任务测试的实现界面,在实现STROOP色词任务测试功能时,屏幕中央将呈现指定次数的刺激字:刺激字为“红”、“绿”、“蓝”之一,字的颜色为红色、绿色或者蓝色,字体外部被一个白色外框围起来。刺激字、字体颜色与字体外部的白色外框均为随机出现。测试时刺激字、字的颜色、外框等组合在一起,要求被试人按照提示进行判断并使用反应板上的按键进行快速反应。
2、负启动测试:负启动测试是用于验证负启动效应的测试,负启动效应是指当N次试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试验中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
2.1功能描述:本模块主要完成负启动测试的功能,共分为实验条件组块和控制条件组块两种类型进行。
2.1.1实验条件组块:每5次显示为1个组块,共有48个这样的组块。每一个组块中,“口”和“个”第一次呈现时要在四条线上随机分布,但在第二次呈现时要求要做到“口”必须出现在第一次呈现时“个”出现的位置,而这时“个”可以随机。
2.1.2控制条件组块:每5次显示为1个组块,共有48个这样的组块。每一个组块中,“口”和“个”第一次呈现时要在四条线上随机分布,但在第二次呈现时要求要做到“口”必须不能出现在第一次呈现时“个”出现的位置,即“口”和“个”仍旧可以随机,但第二次呈现不能跟第一次呈现相同。
负启动测试的测试流程如图4所示,在进入正式测试之前会进行一个简短的练习阶段,只有认真完整练习后才可以进行正式测试。为了更好的达到测试效果,在两种不同测试组块之间有一段休息时间,以留给被试人短暂回忆的时间。正式测试完成后,如果没有达到按照常模预置的最低标准,则被视为无效测试,否则根据被试人的实际测试成绩,对应常摸给出相应的评价。
在负启动测试中,记录的反应时数据中要明确的标识出被试人所反应的哪些是错误数据,包括选错、漏选、抢选等。
2.1.3实现方法负启动测试程序采用动态出题的方法,其进行设计实现时的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其中所需获得的测试相关参数包括:当前测试类型、当前测试指导语、当前测试题目的显示时间、题目间隔时间等。
测试实现时与STROOP色词任务测试类似,使用窗口的Timer()事件完成对题目显示流程的控制,使用用户自定义系统事件进行用户有效按键的记录。
负启动测试的实现界面效果,在实现负启动测试功能时,屏幕上将会出现四条下划线,相当于键盘上左、A、D和有四个键的位置。要求被试人将左手中指放在左键上,将左手食指放在A键上,将右手中指放在右键上,将右手食指放在D键上。测试开始后,两个汉字“口”和“个”会在这四条下划线中任意两条线上出现,要求被试人又快又准地对″口″出现的位置进行按键反应,而不要去管“个”。例如,如果“口”出现在右键位置,则要按右键。
3、数字工作记忆测试和言语工作记忆测试:数字工作记忆和言语工作记忆同属于工作记忆的范畴,属程序性记忆、短时记忆,是一短暂时刻的知觉,是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的前后连接关系。工作记忆是指记忆与语言理解或思考,或计划同时进行的两种过程,因此,在两种过程之间注意的往返被认为是工作记忆的基本特点。在句子加工过程中语音回路的作用是提供句子的语音表征,以便用于后续的分析与综合。工作记忆是推理过程的核心。由于工作记忆与语言能力、注意及推理有密切的关系,工作记忆与智力有较高的相关,工作记忆也许是脑的研究与素质教育的联系通道。
3.1功能描述:本模块主要完成工作记忆测试的功能,一组算式(句子)中算式(句子)的个数从3个开始,难度依次增加,在每一个条件下,测试重复3轮。每个难度水平重复3轮,如果被试在某个水平3轮中全部错误,则测试结束。工作记忆的测试流程如图6所示,系统首先向被试人展示指导语,然后进入练习阶段,练习通过后方可进入正式的工作记忆测试。如果顺利通过当前难度的题目,则提高难度后继续进行测试,直到达到被试人的极限为止,参考其成绩进行评价,最后结束整个测试。
在进行工作记忆测试时,系统自动记录对被试人接受的每一轮成绩,并且记录能正确回忆出的算式(句子)组中数字(词语)的个数。
3.2实现方法:工作记忆测试采用静态(指的是从该测试的测试题目库中抽取题目,通常采用批量抽取的方式)出题的方法,其程序流程图如图7所示,当前题目组的数量是由当前的测试难度决定,为了获取被试人的极限记录,测试难度越高,题目数量越多。
数字工作记忆测试的实现界面效果,屏幕每次呈现一个数学算式,要求被试人既快又准确地判断数学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用轨迹球点选“正确”框;如果错误,请点选“错误”框。同时要求记住算式末尾的一个数字,并在全部算式显示完毕后填写出来。
言语工作记忆测试实现界面效果,屏幕每次呈现一个句子,请您既快又准确地判断句子内容是否符合逻辑,如果符合,请用轨迹球点选″符合″框;如果不符合,请点选″不符合″框。同时要求您记住句子末尾的那个词语,并在全部句子显示完毕后填写出来。
4、划销测试:划销测试是典型的注意力测试,其通过大脑工作能力指数来体现,大脑工作能力指数是评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完成划销测验的质量和脑工作能力有关,感觉的速度(大脑加工信息的速度),通过单位时间的阅读字数来确定,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通过完成划销测验的正确性来反映。
4.1功能描述:本模块主要完成划销测试的功能,要求被试人按照指示,从显示的内容中划掉指定的信息。本文描述的划销测试使用的方法是数字划销测试,其测试流程如图8所示。可以重复进行的练习只是让被试人熟悉操作,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进行限制。在完成全部划销测试后,根据被试人的成绩给予相应的评语。在进行划销测试时,模块自动记录被试人点对、点错和漏点的指定信息的个数。
4.2实现方法:划销测试采用动态出题的方法,其程序流程图如图9所示。在获得需要显示的屏数和每屏所要求显示的零的个数后。
划销测试的实现界面,本测试模块中使用的是数字划销测试,即要求被试人在有限时间内划掉的指定数字。屏幕上每次会呈现12行数字,要求被试人在有限时间内划掉数字“0”。要求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划掉,一行结束后再进行下一行。
5、人工语法学习测试:人工语法学习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研究中最常用的范式。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行为的学习。外显学习,就是学习者有意识地付出努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在本测试中使用了内隐学习、外显学习、内隐与外显结合学习三种测试方法。
5.1功能描述:本模块主要完成人工语法学习测试的功能,其测试流程如图10所示,该测试并无练习直接进行正式测试。测试方法由管理员预先设置,其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测试流程式是相同的,内隐与外显结合学习则是将两种学习方法进行混合,先进行内隐学习再进行外显学习。无论是哪种学习方式,在进行测试的时候都是相同的。在进行人工语法学习测试时,自动记录被试人对测试用的字母串进行的操作,分别为:击中、正确否定、漏报、虚惊四种选择的次数。
5.2实现方法:人工语法学习测试采用静态出题的方法,其程序流程图如图11所示。其中需要获得的测试参数包括学习方式、题目的显示时间。
实现界面,测试时使用的字符串是由T、X、P、V、S五个字母中的三个以上组合成的,例:TXXVPS,该字符串的显示时间是由字符串的长度决定的,每个字符串呈现时间是根据字母的多少呈现,有几个字母就呈现几秒。每一字母串呈现规定时间后,立即出现一纯色块的灰色屏蔽图形,持续时间为500毫秒,以消除前一个字符串对后面的字符串的影响。先进行对字符串的学习,然后要求被试人判断接下来的字符串是否符合刚刚学习过的字符串的规律。
6、视空工作记忆测试:视空工作记忆测试也属于工作记忆的范畴,也称为“棋子测试”。采用比较直观的棋盘作为测试界面,利用记忆落子顺序考察被试人的工作记忆。
6.1功能描述:本模块主要完成视空工作记忆测试的功能,一组棋子的个数从3个开始,依次增加,在每一个条件下,测试重复3轮。每个难度水平重复3轮,如果被试者在某个水平3轮中全部错误,则测试结束。其测试流程如图12所示。
系统在向被试人展示完指导语后进入练习阶段,通过练习后方可进入正式的视空工作记忆测试。如果顺利通过当前难度,则提高难度后继续进行测试,直到达到被试人的极限为止,参考其成绩进行评价,最后结束整个测试。
在进行视空工作记忆测试时,对被试人接受的每一轮成绩都作记录,并且记录能正确回忆的棋子的个数。
6.2实现方法:视空工作记忆测试采用动态出题的方法,其程序进行设计实现时的程序流程图与工作记忆测试类似。
视空工作记忆测试的实现界面,首先在棋盘上按照随机顺序放置白色棋子,每颗棋子之间的有明显的间隔。棋子放置完毕之后消失,并要求被试人凭着记忆按照刚刚的顺序依次把棋子放在棋盘上。
7、序列学习测试:序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内隐知识控制的,在序列反应时任务中,当向被试呈现一个有一定速度限制的任务,在此期间:刺激连续出现在微机屏幕的几个位置上,要求被试对刺激的位置做出反应;刺激出现的位置序列遵从一个规则,但这一规则不告知被试。结果发现,尽管改变规则会使被试的反应明显变慢,但是被试一般都不会意识到序列中含有规则,也不能报告出序列中蕴涵的规则,从而表明他们获得的知识是内隐的。内隐外显学习方式唯一的差别就是告知被试序列中含有规则,从而表明他们获得的知识是外显的。
本模块主要采用动态出题的方法完成序列学习测试的功能,其测试流程如图13所示,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种,只有内隐学习有起到演示作用的练习阶段。如果测试完毕没有达到预先设置的次数则视为测试无效,负责给予被试人相应的评语,最后结束测试。
测试中,对被试人的每次操作都进行记录,并在测试完成后对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结果进行统计。
序列学习测试的实现界面,在计算机的屏幕中央从左至右分别水平排列四个灰色方块,分别对应反应板上的A、B、C、D键,测试时首先在其中的一个灰色方块中出现一个黑色方块,要求被试人根据刚刚看到的黑色方块位置变化的顺序预测它下一次应该出现在哪个位置上。
8、元记忆测试:所谓元记忆是指对记忆过程和内容本身的了解和控制.换句话说元记忆是有关记忆的知识.个体对自己记忆的功能、局限性、困难以及所使用的策略等的了解程度就代表了他的元记忆水平。
8.1功能描述:本模块主要完成元记忆测试的功能,其测试流程如图14所示,共分为三部分:介绍部分,被试人介绍测试的整体流程和进行测试的方法;练习部分,被试人可以进行一些练习以便更熟悉测试过程的操作;测试部分,对被试人进行完整的元记忆测试,在测试的时候,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记忆阶段、游戏(干扰)阶段、回忆阶段、预测阶段、选择阶段。
记忆阶段:要求被试人记忆一些项目,每个项目由左右两部分内容组成,中间用短线隔开。
游戏(干扰)阶段:要求被试人完成一个连线游戏,找出连线的两端,并将相应的左面的数字填写到右面的框内。
回忆阶段:屏幕会逐个出现记忆阶段学习过的项目,但是只有左面的部分,要求被试人你填写出右面的部分,忘记的话就忽略掉。
预测阶段:将回忆阶段中没有回忆出来或者回忆错误的项目挑出来,然后将这些项目的左面部分显示给被试人,要求其预测能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右面部分的可能性是多少。
选择阶段:再次呈现将被试人预测过的项目的左面部分,要求其选出右面部分。
8.2实现方法:元记忆测试采用静态出题的方法进行实现。在实现记忆阶段,回忆阶段,预测阶段和选择阶段时,所呈现给被试人的题目需要一致,但呈现的顺序是变化的,使用定义全局游标的方式进行实现。
在获得测试数据之后,需要计算的结果有两种:绝对准确性和相对准确性,对于这两种结果各有不同的计算方式。
1、绝对准确性
(1)绝对准确性1——∑|P-A|÷需要预测的对数
即:每个需要预测项目的预测值减去实际回忆成绩的绝对值的总和除以需要预测的项目数。
(2)绝对准确性2——∑(P-A)÷需要预测的对数
即:每个需要预测项目的预测值减去实际回忆成绩的总和除以需要预测的项目数。
2、相对准确性
相对准确性(用G表示)=(C—D)/(C+D)
其中C=一致对的数目,D=不一致对的数目
所谓“一致对”是指这样的两个项目i和j,其JOL(judgement oflearning),指“学习判断”判断值和标准测验成绩都是i>j;“不一致对”是指这样的两个项目i和j,其FOK(feel ing of knowing),指“知道感”判断值i>j,但是标准测验成绩i<j。
a.在JOL判断时,A>B,在标准测验时,A被回忆出来(计为1),而B没有被回忆出来(计为0),故[A,B]为“一致对”;
b.在JOL判断时,C>D,但是在标准测验中,C没有回忆出来,而D回忆出来了,故[C,D]为“不一致对”;
c.还有一些词对组合既不属于“一致对”也不属于“不一致对”,所以不参与计算。
元记忆测试的实现界面,测试中需要被试人在记忆阶段记住由要求被试人记忆一些项目,每个项目由左右两部分内容组成,中间用短线隔开。然后进入游戏(干扰)阶段,要求被试人完成一个连线游戏,找出连线的两端,并将相应的左面的数字填写到右面的框内。接着进入回忆阶段,屏幕会逐个出现记忆阶段学习过的项目,但是只有左面的部分,要求被试人你填写出右面的部分,忘记的话就忽略掉。然后进入预测阶段,将回忆阶段中没有回忆出来或者回忆错误的项目挑出来,然后将这些项目的左面部分显示给被试人,要求其预测能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右面部分的可能性是多少。最后进入选择阶段,再次呈现将被试人预测过的项目的左面部分,要求其选出右面部分。
9、元理解测试:元理解是关于知识理解和如何理解的意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如何修正错误理解的策略。它在人们学习中表现在掌握“是什么”与“为什么”的理解能力上。
本模块采用静态出题的方法进行实现,主要完成元理解测试的功能,其测试流程如图15所示。若被试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未能达到设定的标准,则视为无效测试,并要求其重新阅读文章。需要阅读的文章总数由测试管理员预先设定。
元理解测试的实现界面,测试中需要被试人在阅读完一篇短文后,首先使用从短文的获得的信息回答两个选择题,然后再阅读一篇与前文内容类似的短文,该篇短文会有部分内容与前者有区别,要求被试人指出与之不同的位置。测试记录被试人回答单选题的正误,以及正确指出不同,未指出不同和漏指的数目。
10、瑞文标准推理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试,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于1938年创建,在世界各国沿用至今。它是一种非文字的智力测验,用以测验一个人的观察力及清晰思维的能力。瑞文测验由5个单元的渐进矩阵构图组成,每个单元在智慧活动的要求上个不相同,总的来说,矩阵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从一个层次到多个层次的演变,要求的思维操作也是从直接观察到间接抽象推理的渐进过程。
由于瑞文测验具有一般文字智力测验所没有的特殊功能,可以在言语交流不便的情况下使用,适用作各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5至75岁的幼儿、儿童、成人、老人皆可借此量表粗分智力等级。
本模块采用静态出题的方法进行实现,主要完成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功能,其测试流程如图16所示。被试人需要进行两道题目的练习,之后进入正式测验,在回答完全部题目后,会要求被试人回答在测验中漏答的题目,测试的最后还可以对答过的题目进行检查和修改。
测试时,自动记录被试人每一道题目的答案,并在测试后对照智力水平评分表给出智力等级。
瑞文测试的实现界面,呈现给被试人一些缺了块的图案,要求其在仔细观察思考后,从备选图块中的选择一个填补图案中的空缺,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图案。
11、学习策略测试: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该模块主要是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被试人的学习策略,以帮助其改进相关的方法。
11.1功能描述:本模块主要完成学习策略测试的功能,其测试流程如图17所示。测试中记录被试人对每一道题目的选择,并在测试完成后根据学习策略量表生成相关的评价。
11.2实现方法:学习策略测试采用静态出题的方法进行实现,属于典型的问卷型测试。学习策略测试的实现界面,要求被试人在读完描述平时学习情况的句子后。从从不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总是如此四个选项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
12、非智力因素测试: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高层次主要是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中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低层次主要是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
该测试采取问卷是非题的方式,帮助被试人进行个人评价,找到影响学习活动的部分,以帮助其改进相关的方法。
12.1功能描述:本模块主要完成非智力因素测试的功能,其测试流程如图18所示。测试中记录被试人对每一道题目的选择,并在测试完成后根据非智力因素量表生成相关的评价。
12.2实现方法:非智力因素测试采用静态出题的方法进行实现,属于典型的问卷型测试。
非智力因素测试的实现界面,全部的题目都是有关个人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要求被试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答案。
将该软件系统制作成安装程序以光盘为媒介出版。
实施例2制备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多功能反应板:
图20是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多功能反应板的工作原理图。图21是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多功能反应板的外形图。图22是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多功能反应板光电按键的结构图。
如图所示,多功能反应板为1.5mm的不锈钢板制成的长方形盒体,多功能反应板盒内设置线路板,在反应板盒上面设置多个按键,多功能反应板上面设置多个按键与计算机普通键盘键位对应关系见表2。
表2
 
多功能反应板 计算机普通键盘
Left D
 
Right K
A(黄) C
B(红) V
C(绿) N
D(蓝) M
确定 Spase
退出 Esc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Enter Enter
del delete键
轨迹球 鼠标
“确定”键:完成整个系统中各个模块中的开始、继续等操作。将相关操作都集中到这个按钮中。“退出”键:将各个页面的退出按钮完成的功能通过按“退出”键也可以同时完成。“A”、“B”、“C”、“D”四键:主要针对stroop测试和序列学习测试,将这两个测试的键位进行合并。同时在别的测试中也会与别的键位组合使用完成相应的功能。“Left”和“Rgiht”键:之所以起名为left和right,主要是根据位置决定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意思,因为这两个键会在大多数模块中用到,所以不针对具体模块命名。例如:“left”、“right”按键和“黄”、“蓝”按键组合,应用到负启动测试中“left”、“right”按键可以匹配数字工作记忆测试中判断键“正确”、“错误”按钮,或者数字工作记忆训练中的“奇数”、“偶数”按钮,还可对应人工语法测试中的“是”“否”按钮。“left”、“right”在多数模块中的还将完成“上一页”、“下一页”的功能。数字键和删除键:对于从“0~9”的数字键和“del”键主要是为了数字工作记忆测试和数字工作记忆训练模块准备的。对于回车键“Enter”:主要是为完成提交的功能,在数字工作记忆测试和训练模块用到。它与数字键集合在一起,方便用户在输入数字后,马上就能找到提交的按键。轨迹球:在外接设备中接入鼠标功能,完成一些只能用鼠标操作才能进行的模块。轨迹球(1-10)为塑料的圆球,放在一个圆形的凹槽中,被试者可以使轨迹球(1-10)在圆形在凹槽中任意滚动,通过两个摩擦轮把他的滚动分解成水平方向(X方向)的位移和垂直方向(Y方向)的位移。X坐标检测电路(1-8)把X方向的位移按比例变换成一定数量的脉冲,送给微控制器(1-3),Y坐标检测电路(1-9)把Y方向的位移按比例变换成一定数量的脉冲送给微控制器(1-3),微控制器(1-3)把X方向的位移脉冲和Y方向的位移脉冲变换成软件所需的光标的位置信息,通过USB接口电路(1-1),把这个信息变为USB标准的电平和时序,送给软件完成轨迹球的功能。存储器(1-4)存有微控制器(1-3)进行信息变换所需的各种数据,USB接口电路(1-1)的5v电源经过电压调节电路(1-2)为微控制器(1-3),光电按键和整形电路提供电源。
按键在学习能力测试系统中,被测试人要通过多功能反应板对测试做出适当的反应。反应信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在某一时刻按不同位置的键对测试作出反应,二是通过操作轨迹球,控制显示器的光标位置对测试作出反应。多功能反应板的工作原理见图2。
按键反应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按某一位置的按键对心理测试作出反应,它以脉冲的形式(数字的形式)传递给软件。不同的时刻,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反应,按键材料为工程塑料,普通的按键是机械按键,由于机械按键在操作时,有机械抖动,需要有消抖的时间,因此,不能准确反应按键的时间属性,不能达到心理学测试的要求。本系统采用了光电按键,它的工作原理见″光电按键”部分。由于按键比较多,为了节省接口电路的成本,把这些光电按键组成了一个矩阵(1-7),由于光电按键不能输出比较理想的脉冲信号,所以光电按键矩阵要经过一个光电波形整形电路(1-6)的处理。通过矩阵扫描电路(1-5)把按键以脉冲的形式送给微控制器(1-3),脉冲的前沿代表了按键按下的时刻,矩阵位置代表了按键的含义。微控制器(1-3)把这个脉冲变换成软件能识别的键值码。通过USB接口电路(1-1)把键值码转换成USB标准的电平和时序,送给软件去处理,完成了反应键的功能。
光电按键的结构图见图4。键体材料为工程塑料。为了克服机械按键测试时间不准确的问题,没有使用金属触点,而使用了光电器件。在槽型支架8上有一个红外发光管9,它发射的红外光照射到光电三极管10上,光电三极管10处于导通状态,输出低电平。
当键体11按下时,带动遮挡片12向下运动,挡住红外发光管的光线,光电三极管10失去光的照射,处于截止状态,输出高电平。当不按键时,键体11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带动遮挡片12向上运动。光电三极管10重新得到光照,输出低电平。这样就把一个按键动作,转换成一个理想的脉冲信号。13为光电按键的外壳,15为调节按键行程的垫片,16为固定锣拴。
实施例3制备学习能力测试设备
图19是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多功能反应板1连接计算机的USB接口(2),USB接口(2)连接微处理器(4),微处理器(4)运行存储器(3)中的程序把要测试的内容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经过显示器接口(6)的驱动,在TFT液晶显示器(7)中显示出来构成。被测试人通过多功能反应板(1)对测试内容做出各种反应,这些反应信息,通过USB接口(2)变为微处理器能接受的数字信息,经过软件的处理得到测试结果它完成对人的学习能力的测试。
本发明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的使用说明:
1、测试过程:点击轨迹球“进入测试”——填写个人信息——提交——点击各个测试模块——点击“开始”。进入各个测验后,首先是“程序介绍”,是对测试过程的说明(包括文字描述和图示)。然后是练习阶段,练习完成后,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返回程序介绍”重新阅读测试说明,或者“返回到练习”再练一次,或者“开始测试”进入正式测试。对于部分测试模块,如果个体的练习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系统会提示个体重新阅读测试说明,然后再进行练习。
2、模块参数设置:模块参数设置的步骤:运行测试程序——进入“系统维护”一登陆管理员一点击“基础操作”一点击“模块参数设置”,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
3、测试结果和报告
测试结束后,出现“退出”和“查看成绩”对话框。如果不想看测试结果,点击“退出”结束测试。如果想看测试结果,点击“查看成绩”。出现测试成绩和详细的测试结果。点击导出或者打印可以将结果导出,导出的文件格式为Microsoft Excel。
4、测试数据的检索和导出:测试数据可以在后台导出。进入“系统维护”一点击相应的测试模块名称一点击“数据统计”或者“数据导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条件来筛选数据:测试时间、人员名称、人员编号、性别、民族、学校或单位、年级。如果没有设置筛选条件,默认全部数据。点击“检索”,出现符合条件的数据,点击“导出”就可以导出数据。
“数据统计”的检索结果给出以下信息:测试编号、人员编号、人员名称、性别、民族、学校或单位、年级、测试时间、流水号等基本信息,还有各个模块的反应成绩信息。
测试系统具体键位功能说明:
(1)首界面(13个功能模块的进入首页)
在首界面右下方的“退出”按钮与键盘的“退出”按键相关联,点击按钮或按键均可完成退出系统地功能。
(2)Stroop测试
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三个颜色响应键(B红、C绿、D蓝)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进入测试首界面,出现“开始”和“退出”两个图形按钮。将“开始”按钮与键盘的“确定”按键对应,“退出”按钮与键盘的“退出”按键相对应。
进入指导语界面,“开始”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按键;“退出”按钮与键盘的“退出”按键对应;
练习界面,原来的左箭头键对应键盘的红色键;原来的右箭头键对应键盘的蓝色键;原来的下箭头键对应键盘绿色键;
测试中间过渡:每个“开始”与键盘的“确定”按键对应;空格键与键盘的“确定”按键对应。
测试主体窗口:原来的左箭头键对应键盘的红色键;原来的右箭头键对应键盘的蓝色键;原来的下箭头键对应键盘绿色键;
(3)负启动测验:
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键,“退出”键,4个反应键(left、right、A黄、蓝)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进入负启动的首界面,出现“开始”和“退出”两个图形按钮。将“开始”按钮与键盘的“确定”按键对应,“退出”按钮与键盘的“退出”按键相对应。
进入指导语界面,出现“进入”和“退出”两个图形按钮。将“进入”按钮与键盘的“确定”按键对应,“退出”按钮与键盘的“退出”按键相对应。
进入练习界面,原练习所需按键位“c”“d”“k””m”键,现在在新的外接设备中各个键位的对应为:“c”键对应键盘“left”键,“d”键对应键盘“黄”键;“k”键对应键盘“right”键;“m”对应键盘“蓝”键。
练习结束后,出现的指导语界面中涉及的按键对应为:“再次练习”按钮对应键盘“退出”按键;“正式测试”按钮对应键盘“确定”按键。
进入正式测试界面,原测试所需按键位“c”“d”“k””m”键,现在在新的外接设备中各个键位的对应为:“c”键对应键盘“left”键,“d”键对应键盘“黄”键;“k”键对应键盘“right”键;“m”对应键盘“蓝”键。
(4)划销测试
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进入划销测试的首界面,出现“开始”和“退出”两个图形按钮。将“开始”按钮与键盘的“确定”按键对应,“退出”按钮与键盘的“退出”按键相对应。
进入第一个指导语界面,涉及“开始”和“退出”两个按钮。“开始”按钮与“确定”按键对应,“退出”按钮与“退出”按键对应。
进入练习界面,“练习结束”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进入第二个指导语界面,涉及“进入实验”和“再练习一次”按钮。
“进入实验”按钮对应“确定”按键,“再练习一次”按钮对应“退出”按键。
进入正式实验界面,涉及的“下一页”、“完成”按钮,与设备的“确定”按键相对应。
实验结束和评语导出的界面,涉及“退出”按钮。“退出”按钮与“退出”按键相对应。
(5)学习策略
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4个反应键(黄、红、绿、蓝)
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进入学习策略测试的首界面,出现“开始”和“退出”两个图形按钮。将“开始”按钮与键盘的“确定”按键对应,“退出”按钮与键盘的“退出”按键相对应。
进入指导语界面,第一页和第二页的“下一步”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按键。
例题,答案选项的“从不如此”按钮对应键盘“黄”键;“有时如此”按钮对应键盘“红“键;“经常如此”按钮对应键盘“绿“键;“总是如此”按钮对应键盘“蓝“键。
例题后的指导语界面的“正式开始”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按键。
进入测试界面,答案选项的“从不如此”按钮对应键盘“黄”键;“有时如此”按钮对应键盘“红“键;“经常如此”按钮对应键盘“绿“键;“总是如此”按钮对应键盘“蓝“键。下面的“上一题”按钮对应键盘“确定”键。
(6)非智力因素
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黄”,“红”,“绿”按键,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进入首界面包括“开始”和“退出”两个按钮。“开始”按钮将和键盘的“确定”按键相对应,“退出”按钮和键盘“退出”按键对应。
第一个指导语界面,“下一步”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第二个指导语的“进入练习”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
练习界面,“A”按钮对应键盘的“黄”键,“B”按钮对应键盘的“红”键,“C”按钮对应键盘的“绿”键。“进入正式测验”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
正式测验界面,“A”按钮对应键盘的“黄”键,“B”按钮对应键盘的“红”键,“C”按钮对应键盘的“绿”键。“上一题”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
(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LEFT”“RIGHT”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首界面涉及“开始”和“退出”两个按钮。“开始”按钮和“确定”按键相对应,“退出”按钮和“退出”按键对应。
指导语界面的“继续”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进入测试后的界面,“返回”和“继续”按钮分别和“LEFT”与“RIGHT”按键对应。
测试中出现的提示框中的“确定”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检查阶段界面中“结束检查”按钮,对应“退出”按键。
如果未达到正确标准,显示的界面中包含“继续”和“结束”按钮,对应“确定”和“退出”按键。
最后的结束界面涉及一个“结束”按钮,与“退出”按键对应。
(8)图形表征任务测试: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首界面涉及“开始”和“退出”两个按钮。“开始”按钮将和“确定”按键相对应,“退出”按钮和“退出”按键对应。
大部分指导语界面设计一个“开始”按钮。“开始”按钮和“确定”按键对应。
最后结束界面和评语导出界面,涉及一个“退出”按钮,与“退出”键位向对应。
(9)人工语法学习: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LEFT”“RIGHT”
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首界面涉及“开始”和“退出”两个按钮。“开始”按钮和“确定”按键相对应,“退出”按钮和“退出”按键对应。
指导语界面的“继续”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进入测试后的界面,“是”和“否”按钮分别和“LEFT”与“RIGHT”按键对应。
最后结束界面和评语导出界面,涉及一个“退出”按钮,与“退出”键位向对应。
(10)序列学习: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4个反应键“黄”、“红”、“绿”、“蓝”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进入首界面包括“开始”和“退出”两个按钮。“开始”按钮将和键盘的“确定”按键相对应,“退出”按钮和键盘“退出”按键对应。
第一个指导语界面,“开始”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
练习界面,四个反应键从左至右依次对应“黄”键、“红”键、“蓝”键、“绿”键。练习结束的“开始”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
正式测试界面,四个反应键从左至右依次对应黄”键、“红”键、“蓝”键、“绿”键。休息阶段的继续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
过渡阶段,“下一阶段”按钮对应键盘“确定”键
第二个指导语界面,“开始”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
第二个测试界面,四个反应键从左至右依次对应黄”键、“红”键、“蓝”键、“绿”键。休息阶段的继续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
第三个指导语界面,“开始”按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
第三个测试界面,四个反应键从左至右依次对应黄”键、“红”键、“蓝”键、“绿”键。休息阶段的继续键对应键盘的“确定”键。
(11)元理解测试: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LEFT”“RIGHT”“A”“B”“C”“D”: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首界面涉及“开始”和“退出”两个按钮。“开始”按钮和“确定”按键相对应,“退出”按钮和“退出”按键对应。
指导语界面的“开始”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练习首界面的“开始练习”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练习中阅读阶段的“开始回答问题”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练习中回答问题阶段的选项选择分别对应“A”“B”“C”“D”四个按键。
练习中提示阶段的“改错”按钮对应“LEFT”按键。
练习中的改错阶段“确认并提交”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练习结束界面的“完成”按钮对应“退出”按键。
练习与测试选择界面的“重新练习”和“开始测试”按钮对应“LEFT”“RIGHT”按键。
测试中指导语界面的“开始进行测试”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测试中阅读阶段的“开始回答问题”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测试中回答问题阶段的选项选择分别对应“A”“B”“C”“D”四个按键。
测试中提示阶段的“改错”“完成”按钮对应“LEFT”“RIGHT”按键。
测试中的改错阶段“确认并提交”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测试结束界面的“完成”按钮对应“退出”按键。
(12)数字工作记忆测验: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Left”“Right”“Enter”和数字键,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首界面涉及“开始”和“退出”两个按钮。“开始”按钮将和“确定”按键相对应,“退出”按钮和“退出”按键对应。
第一个指导语界面,由原来的请按空格键开始练习,改为按“确定”按键。
在判断数学算式正确、错误界面,涉及“正确”,“错误”按钮。其中“正确”按钮与“left”按键对应,“错误”按钮与“right”按键对应。
在回忆阶段涉及“提交”按钮,“提交”按钮与“Enter”按键对应。回忆阶段的数字由数字键输入。
在测试过程中的指导与界面会涉及“练习结束”、“开始测试”,“继续测试”等按钮,将这些按钮合并,使其均可通过“确认”按键执行。
在测试结束界面和评语导出界面设计的“测试结束”、“退出”按钮将与“确定”按键对应。
(13)元记忆测验:本测试模块涉及的键位如下:“确定”“退出”“Left”“Right”“A”“B”“C”“D”和数字键,各个页面按钮与按键对应情况如下:
首界面涉及“开始”和“退出”两个按钮。“开始”按钮和“确定”按键相对应,“退出”按钮和“退出”按键对应。
指导语界面的“继续”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指导语界面的“上一步”“下一步”按钮对应“Left”“Right”按键。
指导语界面的“进入联系”按钮对应“Right”按键。
游戏阶段输入时采用数字键,“完成”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回忆阶段输入时采用数字键,“下一步”“完成”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预测阶段“0”“20%”“40%”“60%”“80%”“100%”按钮对应数字键中“1”“2”“3”“4”“5”“6”按键。
回忆阶段四个选项对应“A”“B”“C”“D”按键,“下一步”“完成”按钮对应“确定”按键。
过渡界面的“返回到程序介绍”“返回到练习”“开始测试”按键对应“LEFT”“RIGHT”“确定”按键。
测试结束界面的“退出”按钮对应“退出”按键。

Claims (4)

1、一种学习能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多功能反应板(1)连接计算机的USB接口(2),USB接口(2)连接微处理器(4),微处理器(4)运行存储器(3)中的程序把要测试的内容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经过显示器接口(6)的驱动,在TFT液晶显示器(7)中显示出来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反应板(1)上设置:确定键、退出键、A、B、C、D键、“Left”和“Rgiht”键、0~9的数字键和del键、Enter键、轨迹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程序以光盘为媒介出版,测试模块设置如下:
Figure A200810154004C00021
本测试系统中部分测试模块的材料库是开放的,使用者可以自行修改测试材料,或者改变测试的适用群体,另外,使用者也可以根据具体测试需要,修改默认任务参数设置,便于测试模块的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能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被测试人通过多功能反应板(1)对测试内容做出各种反应,这些反应信息,通过USB接口(2)变为微处理器能接受的数字信息,经过软件的处理得到测试结果,它可完成的测试如下:
a)Stroop测试
b)负启动测试
c)划消测试
d)学习策略测试
e)非智力因素测试
f)瑞文标准推理测试
g)图形表征任务测试
h)人工语法学习测试
w)序列学习测试
x)元理解测试
y)数字工作记忆测试
z)元记忆测试。
CN200810154004XA 2008-12-12 2008-12-12 学习能力测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9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54004XA CN101419758B (zh) 2008-12-12 2008-12-12 学习能力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54004XA CN101419758B (zh) 2008-12-12 2008-12-12 学习能力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9758A true CN101419758A (zh) 2009-04-29
CN101419758B CN101419758B (zh) 2011-05-04

Family

ID=40630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5400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9758B (zh) 2008-12-12 2008-12-12 学习能力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19758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9832A (zh) * 2013-10-21 2014-01-22 浙江工业大学 记忆能力测试装置
CN104398237A (zh) * 2014-11-21 2015-03-11 杭州芬玩科技有限公司 幼儿智力发展评价测定装置及方法
CN104517501A (zh) * 2013-10-02 2015-04-1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估测方法及其计算机系统
CN104658386A (zh) * 2013-11-20 2015-05-27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晶电视测试演示台
CN103514774B (zh) * 2013-10-22 2016-01-20 段建宏 一种中小学生学习能力训练系统
CN105761564A (zh) * 2016-04-21 2016-07-13 刘福金 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教学系统
CN106023722A (zh) * 2016-03-16 2016-10-12 买燕萍 视觉空间智能训练装置
CN106388837A (zh) * 2016-08-30 2017-02-15 西南交通大学 驾驶员记忆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方法与系统
CN107767065A (zh) * 2017-10-31 2018-03-06 语联网(武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译员多维能力测试评估装置及评分方法
CN108140226A (zh) * 2015-10-08 2018-06-08 (株)罗恩广场 多元智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464151A (zh) * 2018-12-29 2019-03-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注意抑制能力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35687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时序点集计算的汉字文本行书写质量自动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10070232A (zh) * 2019-04-28 2019-07-30 东北大学 引入教师教学风格的多维度预测学生成绩的方法
CN112017496A (zh) * 2020-08-30 2020-12-01 上海松鼠课堂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学生计算能力分析方法
CN113299358A (zh) * 2021-05-20 2021-08-24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基于评估量表的负性情绪筛查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0741A (zh) * 2015-05-06 2015-08-19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幼儿友好型内隐态度测验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7501A (zh) * 2013-10-02 2015-04-1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估测方法及其计算机系统
CN103519832A (zh) * 2013-10-21 2014-01-22 浙江工业大学 记忆能力测试装置
CN103519832B (zh) * 2013-10-21 2015-03-04 浙江工业大学 记忆能力测试装置
CN103514774B (zh) * 2013-10-22 2016-01-20 段建宏 一种中小学生学习能力训练系统
CN104658386A (zh) * 2013-11-20 2015-05-27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晶电视测试演示台
CN104398237A (zh) * 2014-11-21 2015-03-11 杭州芬玩科技有限公司 幼儿智力发展评价测定装置及方法
CN108140226A (zh) * 2015-10-08 2018-06-08 (株)罗恩广场 多元智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023722A (zh) * 2016-03-16 2016-10-12 买燕萍 视觉空间智能训练装置
CN105761564A (zh) * 2016-04-21 2016-07-13 刘福金 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教学系统
CN105761564B (zh) * 2016-04-21 2018-07-24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教学系统
CN106388837A (zh) * 2016-08-30 2017-02-15 西南交通大学 驾驶员记忆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方法与系统
CN106388837B (zh) * 2016-08-30 2019-12-31 西南交通大学 驾驶员记忆抗干扰能力的测试方法与系统
CN107767065A (zh) * 2017-10-31 2018-03-06 语联网(武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译员多维能力测试评估装置及评分方法
CN109635687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时序点集计算的汉字文本行书写质量自动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09635687B (zh) * 2018-11-30 2022-07-01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时序点集计算的汉字文本行书写质量自动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09464151A (zh) * 2018-12-29 2019-03-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注意抑制能力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64151B (zh) * 2018-12-29 2021-09-0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注意抑制能力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70232A (zh) * 2019-04-28 2019-07-30 东北大学 引入教师教学风格的多维度预测学生成绩的方法
CN112017496A (zh) * 2020-08-30 2020-12-01 上海松鼠课堂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学生计算能力分析方法
CN113299358A (zh) * 2021-05-20 2021-08-24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基于评估量表的负性情绪筛查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9758B (zh)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9758B (zh) 学习能力测试设备
Batchelor et al. Spontaneous focusing on numerosity and the arithmetic advantage
Plass et al. Cognitive load theory
Rodrigo et al.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predictors of novice programmer achievement
Grover et al. Concepts before coding: Non-programming interactives to advance learning of introductory programming concepts in middle school
CN101430838B (zh) 学习能力训练设备
Chow et al. Measuring motivation in collaborative inquiry-based learning contexts
Gluga et al. Master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i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Rao School teacher effectiveness
Simpson et al. Caught on camera: Youth and educators’ noticing of and responding to failure within making contexts
Hu et al. Developing an early-warning system through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Are intelligent tutoring robots as effective as human teachers?
Karimi et al. Autonomy-supportive teach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motivation, and English speaking self-efficacy among EFL Learner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tudy
Emurian A programmed instruction tutoring system for java™: consideration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software self-efficacy
Schmid The final frontier? Why we have been ignoring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and why it is time we stopped
Weller Critical reflection through personal pronoun analysis (critical analysis) to identify and individualis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vlik Jr et al. Generalized knowledge tracing: A constrained framework for learner modeling
CN201336090Y (zh) 一种学习能力测试设备
CN201336089Y (zh) 一种学习能力训练设备
Zeynivannezhad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rough a computer algebra system
Tourtoglou et al. User stereotypes concerning cognitive, personality and performance issues in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UML
Yuan et al. Preservice elementary teachers’ engineering design during a robotics project
Mix et al. Place value learning in kindergarten.
Ireson et 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Sweeney et al. Methodologies employed in th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of HCI
Tabatabaei et al. Modeling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and L1 reading abilit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an EFL context throug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