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3412A - 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3412A
CN101413412A CNA2008101695996A CN200810169599A CN101413412A CN 101413412 A CN101413412 A CN 101413412A CN A2008101695996 A CNA2008101695996 A CN A2008101695996A CN 200810169599 A CN200810169599 A CN 200810169599A CN 101413412 A CN101413412 A CN 101413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rankcase
communicated
bent ax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95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3412B (zh
Inventor
李少愉
林宇洲
古焕隆
张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2008101695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3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3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3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3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3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应用于具有汽缸、曲轴箱、及彼此连通的摇臂室与凸轮室的四冲程引擎中,该润滑装置主要是将该摇臂室与曲轴箱连通,并通过供油与吸油通道的相错设计,使润滑油雾能够由曲轴箱经摇臂室至凸轮室并吸回曲轴箱而构成循环,从而使引擎可在多种不同的角度下操作。

Description

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冲程引擎,尤指一种用于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产业所惯用的可携式工作机具,例如割草机、链锯或其他修剪器具,为了提供足够的扭力与长效动力,经常会设计成采用内燃机引擎作为其动力来源。然而,基于前述可携式工具机的使用状态必须经常变换倾斜角度,例如使用链锯时必然根据切锯对象而改变切锯角度,而非维持相同角度,再加上应利于手持操作的轻量化与高转速的操作需求,因此内燃机引擎的选用型式,在理论上二冲程引擎应比四冲程引擎更为适用。
前述二冲程引擎于运转状态中,排放燃烧废气时会同时进气,如此会使排出的废气中存在一些未燃烧的燃油或者燃烧不完全的燃油,故使用二冲程引擎会产生排气污染问题,因而通常无法通过一些近期新订的排放污染法规的排放标准。相反,四冲程引擎因为燃烧较为完全,则可符合这些排放标准;同时,因为四冲程引擎运转所产生的噪音亦低于二冲程引擎,故在动力工作机具的设计中采用四冲程引擎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四冲程引擎虽然具有低排放污染以及低噪音的优点,但也存在一缺点,即四冲程引擎的凸轮及阀组需要适当的润滑,因此四冲程引擎中必须整合润滑装置。然而当整合润滑装置的四冲程引擎应用于例如链锯等可携式工作机具时,因为使用环境的关系,四冲程引擎会操作于极度倾斜或倒置的状态,此时润滑装置所包含曲轴箱的润滑油可能进入进排气阀处,且可能进入空燃混合气的流道路径内,进而扰乱有效的进气燃烧以及产生机油外漏。
为了克服前述四冲程引擎应用于可携式工作机具中既存的问题,在诸如US6,213,078、US6,170,456等美国专利申请中就提出了针对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的改进设计。
如图1A及图1B所示,US 6,213,078美国专利揭示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系统,其凸轮室10下方设有一连通至润滑油箱12的油孔11,其回油方式是通过油孔11回油至润滑油箱12。此种设计在运行于某些倾斜角度时,会产生润滑油直接通过凸轮室10灌回阀室,再经由阀室与空气滤清器间的呼吸管路流出引擎。
如图2所示,US 6,170,456美国专利揭示了一种四冲程引擎润滑装置,其主要是在曲轴箱13的下方凹设狭窄空间而形成一润滑油槽14,并于该润滑油槽14端部设有一连通机油箱16的机油孔15,此种设计虽可阻挡大量润滑油在引擎呈倾斜状态时溢入曲轴箱内,但未能于长时间翻转使用下,对如凸轮及汽阀机构部件提供有效的润滑。另外,在传统对外连通至空气滤清器的呼吸管中,通常无任何过滤的设计,故在引擎呈倾斜状态时,容易造成润滑油自呼吸管流出,进而导致不必要的润滑油耗问题与空气滤清器污染问题。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进而在使润滑油能连通至阀室以及凸轮室而提供有效润滑的状态下,同时避免过多润滑油流至阀组所致引擎熄火的问题,使引擎可在多种不同的角度下操作,实为本领域技术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背景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以使引擎可在多种不同的角度下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以提供适当润滑,并防止因润滑不足而产生引擎活塞卡缸及凸轮与汽门机构磨耗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以防止大量润滑油自呼吸管流出造成的润滑油消耗或空气滤清器污染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包括:润滑油箱,结合至该引擎的曲轴箱下方以供容装润滑油;润滑油槽,形成于该曲轴箱下方且局部位于该润滑油箱中,并设有连通至该润滑油箱的至少一油孔;拨油杆,形成于引擎的活塞连杆一端并容设于该润滑油槽内,可供搅动润滑油成油雾;供给油路,包括连通引擎的摇臂室与该曲轴箱的管路、及设于曲轴箱中的曲轴第一段对应连通该管路与该曲轴箱内部的供油通道,且该供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一段的第一旋转角度开放,以供给油雾经该摇臂室至该引擎的凸轮室;以及回吸油路,包括设于该曲轴第二段对应连通该凸轮室与该曲轴箱内部的吸油通道,且该吸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二段的第二旋转角度开放,以回吸油雾至该曲轴箱内部。
在前述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中,该润滑油槽可具有一位于该润滑油箱中的狭长凹部,其中,各该油孔至少可设于该狭长凹部两侧与底端,但非以此为限,各该油孔还可设于该润滑油槽底部邻近该狭长凹部的两侧。此外,该第一旋转角度与该第二旋转角度是以彼此相错为基本要求,并无特定限制,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旋转角度与该第二旋转角度彼此相错180度角。
在一实施例中,该供油通道可包括连通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一轴向孔、及连通该第一轴向孔与该管路的第一径向孔。所述该供油通道还可包括连通该第一轴向孔与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一偏心孔,且该曲轴第一段的轴心对应该第一偏心孔边缘设有第一紧配油塞。该曲轴第一段外侧可配设一对应该第一径向孔呈例如半圆环形断面结构的第一阻挡块,以遮蔽该第一旋转角度以外的区域。
当然,该吸油通道可参照设计,包括连通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二轴向孔、及连通该第二轴向孔与该凸轮室的第二径向孔。所述该吸油通道还可包括连通该第二轴向孔与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二偏心孔,且该曲轴第二段的轴心对应该第二偏心孔边缘设有第二紧配油塞。该曲轴第二段外侧可配设一对应该第二径向孔呈例如半圆环形断面结构的第二阻挡块,以遮蔽该第二旋转角度以外的区域。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供油通道可包括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一斜孔,该第一端连通该管路、而该第二端则连通该曲轴箱内部。所述该供油通道还可包括连通该第二端与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一偏心孔,且该曲轴第一段的轴心对应该第一偏心孔边缘设有第一紧配油塞。该曲轴第一段外侧可配设一对应该第一端呈例如半圆环形断面结构的第一阻挡块,以遮蔽该第一旋转角度以外的区域。
同样的,该吸油通道亦可参照设计,包括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二斜孔,该第一端连通该凸轮室、而该第二端则连通该曲轴箱内部。所述该吸油通道还包括连通该第二端与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二偏心孔,且该曲轴第二段的轴心对应该第二偏心孔边缘设有第二紧配油塞。该曲轴第二段外侧配设一对应该第一端的呈例如半圆环形断面结构的第二阻挡块,以遮蔽该第二旋转角度以外的区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为应用于具有汽缸、曲轴箱、彼此连通的摇臂室与凸轮室、及呼吸管的四冲程引擎中,该曲轴箱具有区分为曲轴第一段、连结部与曲轴第二段的曲轴,该汽缸中具有连结至该连结部的活塞连杆,而该凸轮室则设有具有凸轮轴的凸轮,该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油箱,结合至该曲轴箱下方以供容装润滑油;润滑油槽,形成于该曲轴箱下方且局部位于该润滑油箱中,并设有连通至该润滑油箱的至少一油孔;拨油杆,形成于该活塞连杆一端并容设于该润滑油槽内,可供搅动润滑油成油雾;供给油路,包括连通该摇臂室与该曲轴箱的管路、及设于该曲轴第一段对应连通该管路与该曲轴箱内部的供油通道,且该供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一段的第一旋转角度开放,以供给油雾经该摇臂室至该凸轮室;回吸油路,包括设于该曲轴第二段对应连通该凸轮室与该曲轴箱内部的吸油通道,且该吸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二段的第二旋转角度开放,以回吸油雾至该曲轴箱内部;以及排气通道,包括设于该凸轮轴且连通该呼吸管的第三轴向孔、及连通该第三轴向孔与该凸轮室的第三径向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应用于具有汽缸、曲轴箱、彼此连通的摇臂室与凸轮室、及呼吸管的四冲程引擎中,该曲轴箱具有区分为曲轴第一段、连结部与曲轴第二段的曲轴,该汽缸中具有连结至该连结部的活塞连杆,该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油箱,结合至该曲轴箱下方以供容装润滑油;润滑油槽,形成于该曲轴箱下方且局部位于该润滑油箱中,并设有连通至该润滑油箱的至少一油孔;拨油杆,形成于该活塞连杆一端并容设于该润滑油槽内,可供搅动润滑油成油雾;供给油路,包括连通该摇臂室与该曲轴箱的管路、及设于该曲轴第一段对应连通该管路与该曲轴箱内部的供油通道,且该供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一段的第一旋转角度开放,以供给油雾经该摇臂室至该凸轮室;回吸油路,包括设于该曲轴第二段对应连通该凸轮室与该曲轴箱内部的吸油通道,且该吸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二段的第二旋转角度开放,以回吸油雾至该曲轴箱内部;其中,该呼吸管连通于该四冲程引擎内的空间,而该空间可为该汽缸与该曲轴箱之间的通道。
再者,上述的实施例皆可省略润滑油槽的设计,亦将润滑油箱,结合至该曲轴箱下方以供容装润滑油;以及将拨油杆,形成于该活塞连杆对应该润滑油箱的一端,供搅动润滑油成油雾。
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主要是将该摇臂室与曲轴箱连通,并通过供油与吸油通道的相错设计,使润滑油雾能够由曲轴箱经摇臂室至凸轮室并吸回曲轴箱而构成循环,从而使引擎可在多种不同的角度下操作;而利用回供给油路与回吸油路的设计,可提供适当润滑,搭配偏心孔与紧配油塞的设计以避免过多的润滑油流出曲轴箱,防止因润滑不足而产生引擎活塞卡缸及凸轮与汽门机构磨耗的问题;另外,通过排气通道的设计,可利用离心力原理防止油滴或大量油雾进入,故可防止油滴或大量润滑油自呼吸管流出所造成的润滑油消耗或空气滤清器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1B为分别显示US 6,213,078号专利申请所揭露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系统的正视图与侧视图;
图2为显示US 6,213,078号专利申请所揭露四冲程引擎润滑装置的正视图;
图3A及3B为分别显示本发明应用于四冲程引擎的正视图与侧视视图;
图4A及图4B分别显示本发明所应用四冲程引擎的曲轴第一段结构正视图与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4C及图4D分别显示图3A中X区块的放大示意图及其中所示第一阻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5A及图5B分别显示本发明所应用四冲程引擎的曲轴第二段结构正视图与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5C及图5D分别显示图3A中Y区块的放大示意图及其中所示第二阻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6A及图6B分别显示图3A中Z区块的放大示意图及其中所示凸轮及凸轮轴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显示本发明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应用于引擎翻转90°操作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显示本发明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应用于引擎翻转180°操作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显示本发明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的供油通道另一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10为显示本发明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的吸油通道另一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显示本发明四冲程引擎的呼吸管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以及
图12为显示本发明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元件标号的简单说明】
10                        凸轮室
11                        油孔
12                        润滑油箱
13                        曲轴箱
14                        机油槽
15                        机油孔
16                        机油箱
2                         汽缸
21                        活塞连杆
22                        活塞
23                        拨油杆
3                    曲轴箱
31                   连结部
32                   曲轴第一段
321                  供油通道
3211                 第一轴向孔
3213                 第一径向孔
3215                 第一偏心孔
3217                 第一紧配油塞
323                  第一阻挡块
33                   曲轴第二段
331                  吸油通道
3311                 第二轴向孔
3313                 第二径向孔
3315                 第二偏心孔
3317                 第二紧配油塞
333                  第二阻挡块
335                  曲轴齿轮
34                   润滑油槽
341                  狭长凹部
342                  油孔
4                    摇臂室
41                   摇臂
42                   管路
5                    凸轮室
51                   凸轮
52                   凸轮轴
521                  排气通道
5211                 第三轴向孔
5213                 第三径向孔
53                   凸轮齿轮
6                    呼吸管
61                        通道
7                         润滑油箱
71                        润滑油
X、Y、Z                   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如图3A及图3B所示,本发明所提供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应用于至少具有汽缸2、曲轴箱3、彼此连通的摇臂室4与凸轮室5、及呼吸管6的四冲程引擎中,以使润滑油雾能够由曲轴箱3经摇臂室4至凸轮室5并吸回曲轴箱3而构成循环,从而使引擎可在多种不同的角度下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润滑装置是以应用于湿式设计(曲轴箱与润滑油箱彼此相通)的四冲程引擎为例,但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只要是必须整合润滑装置的四冲程引擎均属于本发明所能够应用的对象。
本实施例所应用的四冲程引擎中,该曲轴箱3具有曲轴,该曲轴区分为通过连结部31彼此连结而同动的曲轴第一段32与曲轴第二段33,而该汽缸2中具有连结至该连结部31的活塞连杆21、与结合至该活塞连杆21顶端的活塞22。该摇臂室4中具有摇臂41,该凸轮室5则设有具有凸轮轴52的凸轮51,且该摇臂41还连动该凸轮51,此外,该凸轮室5还连通一用于外接空气滤清器(未图示)的呼吸管6,以将废气排出。由于四冲程引擎的内燃原理俱为成熟技术,亦非本发明的设计要点,因此,为使本申请说明书简洁易懂,针对引擎的动作原理与细部机构设计均不再详加赘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油箱7,其结合至该曲轴箱3下方以供容装润滑油71;润滑油槽34,形成于该曲轴箱3下方且局部位于该润滑油箱7中,并设有连通至该润滑油箱7的至少一油孔342;拨油杆23,形成于该活塞连杆21底端并容设于该润滑油槽34内,可供搅动润滑油71成油雾;供给油路,包括连通该摇臂室4与该曲轴箱3的管路42、及设于曲轴箱3中的曲轴第一段32对应连通该管路42与该曲轴箱3内部的供油通道321,且该供油通道321是在该曲轴第一段32的第一旋转角度时开放,以供给油雾经该摇臂室4至该凸轮室5;以及回吸油路,包括设于该曲轴第二段33对应连通该凸轮室5与该曲轴箱3内部的吸油通道331,且该吸油通道331是在该曲轴第二段33的第二旋转角度时开放,以回吸油雾至该曲轴箱3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该润滑油槽34具有一位于该润滑油箱7中的狭长凹部341,其中,各该油孔342除了设于该狭长凹部341的两侧与底端之外,还可包含设于该润滑油槽34底部邻近该狭长凹部341的两侧,以分别提供引擎在各种使用角度下甚至倒转状态下的滴油通道,亦提供该曲轴箱3与该润滑油箱7之间的压力平衡作用。此外,前述该曲轴第一段32与曲轴第二段33为通过连结部31彼此连结而同动,所指第一旋转角度与该第二旋转角度是以彼此相错为基本要求,并无特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旋转角度与该第二旋转角度为彼此相错180度角为例,但非以此为限。
该供油通道321形成于该曲轴第一段32,请配合参阅图4A及图4B,在本实施例中,该供油通道321包括连通该曲轴箱3内部的第一轴向孔3211、及连通该第一轴向孔3211与该管路42的第一径向孔3213。此外,该供油通道321还包括连通该第一轴向孔3211与该曲轴箱3内部的第一偏心孔3215,且该曲轴第一段32的轴心对应该第一偏心孔3215边缘设有第一紧配油塞3217。另外,请配合参阅图4C及图4D所示,该曲轴第一段32外侧配设一对应该第一径向孔3213,呈半圆环形断面结构的第一阻挡块323,以遮蔽该曲轴第一段32的第一径向孔3213于第一旋转角度以外的区域。前述该管路42一端接通至该曲轴箱3一侧对应该第一径向孔3213之处,即该第一阻挡块323相对侧的空间,以通过该空间而连通至该第一径向孔3213。
通过前述供给油路的设计,当该曲轴第一段32旋转时,可藉离心力将颗粒状的油滴自该曲轴第一段32的端面甩出,只让油雾通过供油通道321,亦即,利用该第一紧配油塞3217大部封闭该第一轴向孔3211轴心的外端,使得旋转时的离心力可将颗粒状的油滴自该曲轴第一段32的端面甩出,只让油雾可通过压力差的作用而自该第一偏心孔3215进入该第一轴向孔3211。前述该第一径向孔3213与该第一阻挡块323形成控制油雾的供给开关,在本实施例中,当该曲轴第一段32旋转至第一旋转角度(即该第一径向孔3213脱离该第一阻挡块323的区域)时,配合活塞22下降冲程,由此正压将油雾通过管路42经该摇臂室4而连通至凸轮室5,达到传输油雾的效果。
该吸油通道331形成于该曲轴第二段33,请配合参阅图5A及图5B,在本实施例中,该吸油通道331包括连通该曲轴箱3内部的第二轴向孔3211、及连通该第二轴向孔3311与该凸轮室5的第二径向孔3313。此外,该吸油通道331还包括连通该第二轴向孔3311与该曲轴箱3内部的第二偏心孔3315,且该曲轴第二段33的轴心对应该第二偏心孔3315边缘设有第二紧配油塞3317,利用该第二紧配油塞3317大部封闭该第二轴向孔3211轴心的外端,使得旋转时的离心力可将颗粒状的油滴自该曲轴第二段33的端面甩出,搭配压力差的作用而防止润滑油自该第二偏心孔3315进入该第二轴向孔3311。另外,请配合参阅图5C及图5D所示,该曲轴第二段33外侧配设一对应该第二径向孔3313呈例如半圆环形的第二阻挡块333,以遮蔽该曲轴第二段33的第二径向孔3313于第二旋转角度以外的区域。
由前述回吸油路的设计,该第二径向孔3313与该第二阻挡块333形成控制油雾或油滴的回吸开关,在本实施例中,当该曲轴第二段33旋转至第二旋转角度(即该第二径向孔3313脱离该第二阻挡块333的区域)时,油雾或油滴可经该第二径向孔3313、第二轴向孔3311而连通至曲轴箱3内部,配合活塞22上升冲程,通过曲轴箱3内的负压吸回油雾达到循环。此外,设计第二偏心孔3315,通过离心力作用防止油滴自润滑油槽34回流入第二轴向孔3311中。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旋转角度与第二旋转角度以彼此相错180度角为例,即当曲轴第一段32旋转至第一旋转角度时,该曲轴第二段33与第二旋转角度相差180度角,因此,供油通道321与吸油通道331必处于交互开放的状态,而非同时开放。
再者,虽本实施例是以该曲轴箱3中具有通过连结部31彼此连结而同动的曲轴第一段32与曲轴第二段33为例,但并非据此限制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例如亦可采用单一曲轴取代之,当然该曲轴可区分为第一段、连结部与第二段,并在该曲轴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分别形成前述的供油通道321与吸油通道331,即可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由于在引擎的曲轴箱中配置单一曲轴或同动的二曲轴均为目前业界所惯用的技术,亦非本发明的设计要点,因此不再搭配附图详加赘述。
凸轮室5内设有凸轮51,该凸轮51与凸轮齿轮53固定于凸轮轴52上,并通过固定于曲轴第二段33的曲轴齿轮335带动该凸轮齿轮53。此外,该凸轮轴52中设有排气通道521以连通凸轮室5与呼吸管6,从而通过该呼吸管6连接至空气滤清器(图未示)。请配合参阅图6A及图6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排气通道521包括设于该凸轮轴52且连通该呼吸管6的第三轴向孔5211、及连通该第三轴向孔5211与该凸轮室5的第三径向孔5213。由于该第三径向孔5213可随着凸轮51与凸轮轴52的转动而产生向外甩的离心力,故可防止颗粒状的油滴或大量油雾在引擎运转状态下通过该排气通道521排向空气滤清器。
在引擎处于水平操作的状态下,如图3A、图4A至4D、及图5A至5D所示,润滑油71可通过曲轴箱3下方狭长凹部341底部的油孔342进入曲轴箱3内部,当曲轴(包括曲轴第一段32与曲轴第二段33)旋转时,带动活塞连杆21下端的拨油杆23搅动狭长凹部341内的润滑油而形成油滴与油雾,油滴与油雾可均匀分布于曲轴箱3内部空间中,通过狭长凹部341两侧的油孔342可平衡曲轴箱3与润滑油箱7的内部压力。
当曲轴(包括曲轴第一段32与曲轴第二段33)逆时针运转至第一旋转角度使该活塞连杆21进行下降冲程时,曲轴箱3因体积减少而使内部压力上升,将曲轴箱3内部空间的油雾往曲轴第一段32内部的供油通道321送入,经偏心孔3215、第一轴向孔3211至第一径向孔3213,此时第一径向孔3213与第一阻挡块323的关系为开启状态,第一阻挡块323对向的开放空间连结至管路42,故油雾可连通至管路42,油雾经管路42流至摇臂室4润滑摇臂41等组件,同时连通至凸轮室5润滑凸轮51、凸轮齿轮53与曲轴齿轮335,由于排气通道521的第三径向孔5213设计,可通过离心力防止大量油雾进入空气滤清器,凝结的液态润滑油与油雾积存于凸轮室5下端;此时曲轴第二段33中的第二径向孔3313与第二阻挡块333处于关闭状态。
当汽缸2中的活塞22到达下死点后,活塞22进入上升冲程,曲轴第一段32的第一径向孔3213与第一阻挡块323处于关闭状态,曲轴第二段33的第二径向孔3313与第二阻挡块333处于开启状态,曲轴箱3因体积膨胀使压力下降,藉曲轴第二段33的第二径向孔3313将凸轮室5下端的积存润滑油与油雾经第二轴向孔3311、第二偏心孔3315吸入至曲轴箱3内部,形成润滑循环。
如图7所示,当引擎翻转90°操作时,因重力的影响导致润滑油分布情况,可利用曲轴箱3狭长凹部341中原本储存的润滑油润滑,并可利用润滑油槽34底部邻近该狭长凹部341两侧的油孔342连续提供油滴滴于曲轴第一段32上,利用曲轴第一段32旋转碰撞油滴而形成油雾提供润滑;为避免过多润滑油进入摇臂室4、凸轮室5、空气滤清器导致过度润滑或引擎熄火,利用供油通道321的设计利用离心力与自动开放与关闭控制提供“油雾通过及隔离大颗油滴通过”的功能,可有效避免过度润滑;吸油通道331的设计可提供“隔离曲轴箱3内的润滑油及回吸凸轮室5的润滑油”的效果。
如图8所示,当引擎翻转180°操作时,其润滑原理与路径俱与前述引擎翻转90°操作的状态相同,均可利用曲轴箱3狭长凹部341中原本储存的润滑油润滑,与利用润滑油槽34底部邻近该狭长凹部341两侧的油孔342连续提供油滴滴于曲轴第一段32上,故不再详述。由前述例示性的说明,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润滑装置可提供适当润滑的效果,使引擎在各角度下均可正常操作。
另外,本实施例中虽以该供油通道321主要包括设于曲轴第一段32的第一轴向孔3211与第一径向孔3213、及该吸油通道331主要包括设于曲轴第二段33的第二轴向孔3311与第二径向孔3313为例,但绝非以此限制本发明。例如,该曲轴第一段32的第一轴向孔3211与第一径向孔3213亦可改由图9所示的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一斜孔3212取代,当然,该第一端连通管路、第二端连通曲轴箱内部、以及有关第一偏心孔与第一紧配油塞的设计均与前一实施例无异,故不再赘述之。相同地,该曲轴第二段33的第二轴向孔3311与第二径向孔3313亦可改由图10所示的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二斜孔3312取代,当然,该第一端连通凸轮室、第二端连通曲轴箱内部、以及有关第二偏心孔与第二紧配油塞的设计亦与前一实施例无异,同样不再赘述之。
应当注意的是,排气通道521设计于凸轮室5内,可防止大量润滑油自呼吸管6流出而造成消耗润滑油或空气滤清器污染问题,甚至因润滑油在呼吸管6累积过多而造成引擎熄火。为使说明书的简洁易懂,故一并呈现于上述的实施例中,但并非用来限制该排气通道521及呼吸管6为本发明所必要的设计位置,并能够视实际应用而选择性地增设或改变呼吸管6在本发明的四冲程引擎内的位置;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其将以上图3A中呼吸管6直接连通于本发明的四引擎内非凸轮室内5的空间,具体而言,该空间为汽缸2与曲轴箱3之间的通道61,其余的设计未更改。如图3A实施例所述,如此,由于呼吸管6并未密闭连通该凸轮轴52,故将不会随着凸轮51与凸轮轴52的转动而产生向外甩的离心力,而适用于产生颗粒较细微的油滴或少量油雾的引擎在非长时间持续翻转运转状态下,使得空气能够很顺畅的流入该通道61内,并可避免润滑油自呼吸管6流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亦可不设置如前述实施例中的供油通道321及吸油通道331,亦即仅设置排气通道521,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图12所示,其为本发明所提供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其应用于至少具有汽缸2、曲轴箱3、彼此连通的摇臂室4与凸轮室5、及呼吸管6的四冲程引擎中,以使润滑油雾得由曲轴箱3经摇臂室4至凸轮室5并吸回曲轴箱3而构成循环,从而使引擎可在多种不同的角度下操作。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如图3A所示)不同的是,其润滑油箱7与润滑油槽34亦可作成一体,亦即将润滑油箱7不采用封闭设计,使得润滑油不被隔离在润滑油槽34内,亦即使拨油杆23直接形成于该活塞连杆21对应该润滑油箱7的一端,以供该拨油杆23直接搅动润滑油而形成油雾,因而适用于翻转角度较小的工作机具(例如:割草机)。当然,有关于供油通道、吸油通道、偏心孔与紧配油塞等相关设计均与前述实施例无异,故不再赘述之。本实施例除了将呼吸管6设置在凸轮室5上,亦可将呼吸管6设置于凸轮室5与摇臂室4连通的空间内、或将呼吸管6设置在结合汽缸2与曲轴箱3之间的通道61内。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亦可不设置如前述实施例中的供油通道321及吸油通道331,亦即仅设置排气通道521,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主要是将该摇臂室与曲轴箱连通,并通过供油与吸油通道的相错设计,使润滑油雾能够由曲轴箱经摇臂室至凸轮室并吸回曲轴箱而构成循环,从而使引擎可在多种不同的角度下操作;而利用回供给油路与回吸油路的设计,可提供适当润滑,搭配偏心孔与紧配油塞的设计以避免过多的润滑油流出曲轴箱;另外,通过排气通道的设计,可利用离心力原理防止油滴或大量油雾进入,故可防止大量润滑油自呼吸管流出所造成的润滑油消耗或空气滤清器污染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例释本发明的特点及功效,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可实施范畴,在未脱离本发明上述的精神与技术范畴的前提下,任何运用本发明所揭示内容而完成的等效改变及修饰,均仍应为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涵盖。

Claims (21)

1、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应用于具有汽缸、曲轴箱、彼此连通的摇臂室与凸轮室的四冲程引擎中,该汽缸中具有连结至该连结部的活塞连杆,其特征在于,该润滑装置包括:
润滑油箱,结合至该曲轴箱下方以供容装润滑油;
润滑油槽,形成于该曲轴箱下方且局部位于该润滑油箱中,并设有连通至该润滑油箱的至少一油孔;以及
拨油杆,形成于该活塞连杆一端并容设于该润滑油槽内,供搅动润滑油成油雾;以及
呼吸管,设置于引擎内的空间上,将废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润滑油槽具有一位于该润滑油箱中的狭长凹部,各该油孔至少设于该狭长凹部两侧与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油孔还设于该润滑油槽底部邻近该狭长凹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曲轴箱具有通过连结部彼此连结而同动的曲轴第一段与曲轴第二段,该润滑装置还包括:
供给油路,包括连通该摇臂室与该曲轴箱的管路、及设于该曲轴第一段对应连通该管路与该曲轴箱内部的供油通道,且该供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一段的第一旋转角度开放,以供给油雾经该摇臂室至该凸轮室;以及
回吸油路,包括设于该曲轴第二段对应连通该凸轮室与该曲轴箱内部的吸油通道,且该吸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二段的第二旋转角度开放,以回吸油雾至该曲轴箱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转角度与该第二旋转角度为彼此相错,该第一旋转角度与该第二旋转角度彼此相错180度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油通道包括连通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一轴向孔、及连通该第一轴向孔与该管路的第一径向孔、连通该第一轴向孔与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一偏心孔,且该曲轴第一段的轴心对应该第一偏心孔边缘设有第一紧配油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曲轴第一段外侧配设一对应该第一径向孔的第一阻挡块,以遮蔽该第一旋转角度以外的区域,该第一阻挡块呈半圆环形断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油通道包括连通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二轴向孔、连通该第二轴向孔与该凸轮室的第二径向孔、及连通该第二轴向孔与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二偏心孔,且该曲轴第二段的轴心对应该第二偏心孔边缘设有第二紧配油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曲轴第二段外侧配设一对应该第二径向孔的第二阻挡块,以遮蔽该第二旋转角度以外的区域,该第二阻挡块呈半圆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油通道包括:
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一斜孔,该第一端连通该管路、而该第二端则连通该曲轴箱内部;以及
连通该第二端与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一偏心孔,该曲轴第一段的轴心对应该第一偏心孔边缘设有第一紧配油塞,该曲轴第一段外侧配设一对应该第一端的第一阻挡块,以遮蔽该第一旋转角度以外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油通道包括:
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二斜孔,该第一端连通该凸轮室、而该第二端则连通该曲轴箱内部;以及
连通该第二端与该曲轴箱内部的第二偏心孔,该曲轴第二段的轴心对应该第二偏心孔边缘设有第二紧配油塞,该曲轴第二段外侧配设一对应该第一端的第二阻挡块,以遮蔽该第二旋转角度以外的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轮室设有具凸轮轴的凸轮,且该润滑装置还包括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包括设于该凸轮轴且连通该呼吸管的第三轴向孔、及连通该第三轴向孔的该凸轮上的第三径向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径向孔垂直于该第三轴向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呼吸管设置于凸轮室与摇臂室连通的空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呼吸管设置于该汽缸与该曲轴箱之间的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润滑油箱与润滑油槽亦可作成一体,润滑油未被隔离。
17、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应用于具有汽缸、曲轴箱、及彼此连通的摇臂室与凸轮室的四冲程引擎中,该曲轴箱内具有区分为曲轴第一段、连结部与曲轴第二段的曲轴,而该汽缸中具有连结至该连结部的活塞连杆,其特征在于,该润滑装置包括:
润滑油箱,结合至该曲轴箱下方以供容装润滑油;
拨油杆,形成于该活塞连杆对应该润滑油箱的一端,可供搅动润滑油成油雾;
供给油路,包括连通该摇臂室与该曲轴箱的管路、及设于该曲轴第一段对应连通该管路与该曲轴箱内部的供油通道,且该供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一段的第一旋转角度开放,以供给油雾经该摇臂室至该凸轮室;以及
回吸油路,包括设于该曲轴第二段对应连通该凸轮室与该曲轴箱内部的吸油通道,且该吸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二段的第二旋转角度开放,以回吸油雾至该曲轴箱内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四冲程引擎的凸轮室还包括呼吸管,并且,该凸轮室设有具凸轮轴的凸轮,且该润滑装置还包括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包括设于该凸轮轴且连通该呼吸管的第三轴向孔、及连通该第三轴向孔与该凸轮室的第三径向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四冲程引擎内的空间设置呼吸管,且该空间为该摇臂室与凸轮室连通或该汽缸与该曲轴箱之间的通道。
20、一种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应用于具有汽缸、曲轴箱、及呼吸管彼此连通的摇臂室与凸轮室的四冲程引擎中,而该汽缸中具有连结至该连结部的活塞连杆,其特征在于,该润滑装置包括:
润滑油箱,结合至该曲轴箱下方以供容装润滑油;
拨油杆,形成于该活塞连杆对应该润滑油箱的一端,可供搅动润滑油成油雾;以及
排气通道,包括设于该凸轮轴且连通该呼吸管的第三轴向孔、及连通该第三轴向孔与该凸轮室的第三径向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曲轴箱具有通过连结部彼此连结而同动的曲轴第一段与曲轴第二段,该润滑装置还包括:
供给油路,包括连通该摇臂室与该曲轴箱的管路、及设于该曲轴第一段对应连通该管路与该曲轴箱内部的供油通道,且该供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一段的第一旋转角度开放,以供给油雾经该摇臂室至该凸轮室;以及
回吸油路,包括设于该曲轴第二段对应连通该凸轮室与该曲轴箱内部的吸油通道,且该吸油通道是在该曲轴第二段的第二旋转角度开放,以回吸油雾至该曲轴箱内部。
CN2008101695996A 2007-10-16 2008-10-15 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Active CN101413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695996A CN101413412B (zh) 2007-10-16 2008-10-15 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62494.3 2007-10-16
CN200710162494 2007-10-16
CN2008101695996A CN101413412B (zh) 2007-10-16 2008-10-15 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3412A true CN101413412A (zh) 2009-04-22
CN101413412B CN101413412B (zh) 2010-10-06

Family

ID=40594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95996A Active CN101413412B (zh) 2007-10-16 2008-10-15 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1341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3015A (zh) * 2010-03-04 2010-08-25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机润滑结构
CN102061960A (zh) * 2010-04-19 2011-05-18 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 汽油发动机
CN103047043A (zh) * 2013-01-22 2013-04-17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四冲程发动机的凸轮室
CN103993927A (zh) * 2014-04-28 2014-08-20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脉冲油气润滑系统及方法
CN104061043A (zh) * 2014-05-23 2014-09-24 永康市领航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汽油链锯
CN104061042A (zh) * 2014-05-23 2014-09-24 永康市领航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汽油机机油油路系统
CN108194160A (zh) * 2017-12-28 2018-06-22 金华市隆泰动力有限公司 发动机缸内的拨油润滑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7638B (zh) * 1986-11-15 1990-04-18 廊坊制动空压机厂 曲轴通道式呼吸结构
TW487770B (en) * 1995-12-15 2002-05-21 Honda Motor Co Ltd Lubricating system in a 4-stroke engine
TW370160U (en) * 1998-12-31 1999-09-11 Ind Tech Res Inst 4-stroke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CN2422451Y (zh) * 2000-04-28 2001-03-07 吕春顺 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分离润滑装置
CN1219963C (zh) * 2002-09-20 2005-09-21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便携式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CN2649780Y (zh) * 2003-08-29 2004-10-20 胡济荣 油雾润滑的小型四冲程通用汽油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3015A (zh) * 2010-03-04 2010-08-25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机润滑结构
CN102061960A (zh) * 2010-04-19 2011-05-18 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 汽油发动机
CN103047043A (zh) * 2013-01-22 2013-04-17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四冲程发动机的凸轮室
CN103993927A (zh) * 2014-04-28 2014-08-20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脉冲油气润滑系统及方法
CN103993927B (zh) * 2014-04-28 2017-04-26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脉冲油气润滑系统及方法
CN104061043A (zh) * 2014-05-23 2014-09-24 永康市领航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汽油链锯
CN104061042A (zh) * 2014-05-23 2014-09-24 永康市领航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汽油机机油油路系统
CN108194160A (zh) * 2017-12-28 2018-06-22 金华市隆泰动力有限公司 发动机缸内的拨油润滑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3412B (zh)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3412B (zh) 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CN103321709B (zh)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EP2153030B1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four-stroke engine
RU2526610C2 (ru) Система смазки для четырехтакт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AU2647101A (en) Handheld type four-cycle engine
CN102080586B (zh) 动阀机构的润滑结构
CN202810991U (zh) 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
US6484679B2 (en) Engine valve operation mechanism
US6561154B2 (en) Engine head cover structure
CN201354657Y (zh)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
EP2103786B1 (en) Lubrication apparatus for engines
CN103206280A (zh) 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
CN205172671U (zh) 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N201354658Y (zh) 引擎润滑装置
CN112431652A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回油结构
CN209212333U (zh)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N204163797U (zh)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N100393989C (zh) 四行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TW200540327A (en) Lubrication device for four-stroke engine
CN202170833U (zh) 一种手持式发动机曲轴箱体
WO2008150222A1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four-stroke engine
CN104295339A (zh)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N214741542U (zh) 一种汽油机机油强制循环装置
CN219220548U (zh)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装置
TWI388715B (zh) Engine lubr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