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3593A - 用于目标识别的方法、系统和支持机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目标识别的方法、系统和支持机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3593A
CN101393593A CNA2008101320247A CN200810132024A CN101393593A CN 101393593 A CN101393593 A CN 101393593A CN A2008101320247 A CNA2008101320247 A CN A2008101320247A CN 200810132024 A CN200810132024 A CN 200810132024A CN 101393593 A CN101393593 A CN 101393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handheld terminal
target
interfac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20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3593B (zh
Inventor
艾德里安·约瑟夫·斯达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s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P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sion Inc filed Critical Psi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93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3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3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3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4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far field type, e.g. HF types or dipo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8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and-held scann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8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and-held scanners
    • G06K7/1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and-held scanners adaptations to make the hand-held scanner useable as a fixed scan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目标识别的方法、系统和支承机构。可移动的手持式终端可作为单机装置操作。固定件可连接至用作入口的手持式终端。手持式终端包括自动或手动地启动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固定件包括用于可移除地将手持式终端连接至固定件的基座部件。

Description

用于目标识别的方法、系统和支持机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技术,更特别地,涉及用于目标识别的方法、系统和支持机制。
背景技术
目标识别和识别数据的数字化允许对通过分配系统的目标流进行控制,并提高了系统中的目标对控制系统本身的软件和系统的远程观察者的可见性。
系统中的目标的位置和身份的数字化允许通过逻辑软件控制将系统中的目标自动路由至其正确的目的地。其通过使目标的当前位置已知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并从而可更好地估计其可能的到达时间。
自动识别是这样一种过程,其无需人工干预就可确定目标的身份。由于通过不依赖于操作员人工识别目标而节省了时间,因此在这种系统中高度期望采用自动识别。
最有效的一种自动识别方法是RFID(射频识别),其使用无线电波为无源标识标签供电,以使所述标签可将存储在该标签中的识别数据反映至RFID询问器。在理想条件下,单一的询问器使用RFID的识别非常快速,目前可达到每秒识别高达2400个RFID标签。
另一种自动识别方法可通过捕获目标的图像、并利用机器智能基于目标的形状和特性识别目标而实现。
人工识别是包含人为干预的识别过程。通过为目标设定1D或2D条形码形式的识别数据的符号表示,并使用例如激光扫描或图像捕获的方法读取该条形码,从而实现人工识别。
通过由受过训练的操作员读取目标的印刷描述、或仅基于可视的指示符(例如目标的形状、颜色、尺寸或其它属性)而识别所述目标,然后将收集的标识数据馈送至电子系统中,而实现可靠的识别。
图1示出了传统的RFID入口读取器和待识别的目标。需要识别并位于传送器4上的目标6移动通过RFID入口读取器2。只要识别的射频信号的干涉、反射和吸收不使识别不成功,RFID入口读取器2就会识别出目标6。如果识别不成功,目标6则必须停止,并使操作员使用手持式终端扫描条形码、或将识别数据输入该手持式终端,而人工识别该目标。
以上全部识别装置都具有与使用相关的问题。尽管RFID非常快速,但其并不是完全可靠的识别装置。RFID可由于其对无线电波的干涉、反射和吸收的射频电磁辐射的敏感特性而出现故障。用于自动识别的图像捕获需要目标被适当照射,并且需要消耗大量功率的快速微处理器或很长时间来处理图像并提取可靠信息。包括条形码读取的任何装置的人工识别都是不期望的,因为其需要操作员。而人眼视觉识别甚至是更不期望的,因为需要操作员花费大量时间将信息输入电子系统,并且可能出现人为错误。
使用例如RFID的自动识别的系统可允许非常高通过量的目标通过该系统,但是为了支持这种高的通过量,由于这种识别方法的固有问题,必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识别的质量。如果系统中的目标具有与之相关的很高价值,那么,通过降低识别质量来维持通过量是不期望的。如果高价项有可能丢失或被盗的话,则会失去通过使目标快速通过该系统而增加的价值。自动识别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已知为异常事件。如果要维持质量,解决这种异常事件以使目标可连续通过系统的速度则是系统的限制因素。
自动识别系统还依赖于这样的事实,即,系统中的全部目标都附带有RFID标签。只有最大的公司才能命令该系统的外部供应商将目标在进入系统之前附上RFID标签,并且将RFID标签用于全部的目标目前在经济上也不可行,因为相对于将使用RFID标签的目标而言,RFID标签的价格太高。
传统的自动识别系统必须使用备用的识别装置处理异常事件,该备用的识别装置采用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识别传感器的手持式计算机终端的形式,所述识别传感器例如为便携式RFID读取器、条形码扫描器或图像捕获传感器。这种手持式计算机是与自动识别的主装置分离的实体,并从而在主要的且不可靠的自动识别系统的成本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造价和与所有权关联的费用。
RFID入口读取器的当前实现通常是固定在环绕门的框架上的永久结构。如果商业方法发生了改变,从而需要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那么,将自动识别系统移至新的位置则耗时且昂贵。
因此,需要人工识别和自动识别的结合,并需要一种有效的将人工识别和自动识别结合的方法,以提供快速且精确识别的装置,同时允许整个装置在某种程度上为便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或者减少现有系统的缺点中的至少一个的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目标识别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手持式终端。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数据捕获和目标识别。所述传感器自动地或手动地启动。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可重复充电的功率存储器和外壳,所述可重复充电的功率存储器用于所述手持式终端的操作,所述外壳包括由操作员把握的把手。所述系统包括用于牢固地支承所述手持式终端的用作入口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轴和位于所述轴上的基座部件。所述基座部件包括:基座结构,用于可移除地连接至所述手持式终端;以及基座连接器,所述基座连接器用于在所述手持式终端连接至所述基座结构时可操作地将外部装置连接至所述手持式终端。所述固定件包括支承座,用于支承所述基座结构上的所述轴和所述手持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持式终端的固定件,所述手持式终端具有用于数据捕获和目标识别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所述固定件包括基座结构。所述手持式终端停靠到用作入口的所述基座结构上。所述固定件包括基座连接器,用于在所述手持式终端停靠到所述基座结构上时,可操作地将外部装置连接到所述手持式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捕获和识别的手持式终端。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数据捕获和目标识别。所述传感器自动地或手动地启动。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可重复充电的功率存储器,用于所述手持式终端的操作;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手持式终端的功能。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第一接口,用于由操作员手动输入。来自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入能够启动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或其组合。来自所述第二接口的输入能够启动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具有把手的外壳,以及连接部件,用于可移除地连接至用作入口的固定件,以使得所述功率存储器可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充电,并且在所述手持式终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实现信号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目标识别和验证的方法,其通过具有用于数据捕获和目标识别的手持装置、以及用于可移除地连接至所述手持式终端的用作入口的固定装置的系统来执行。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用于数据捕获和识别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在空闲状态下,轮询检测机构以检测目标,并且当检测到目标时,进入目标检测状态。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目标检测状态下,通过停靠在所述固定件上的所述手持式终端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自动识别所述目标,当所述目标被识别时进入验证状态,或者当所述系统未能自动地识别所述目标时进入自动识别失败状态。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验证状态下,对所述目标进行验证并进入所述空闲状态。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自动识别失败状态下,拒绝所述目标或者将所述手持式终端从所述固定件中移开并进入手动识别状态。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手动识别状态下,在无所述固定件的情况下由操作员操作所述手持式终端以手动地识别所述目标,并且当所述目标被手动识别时,进入所述验证状态,或者当所述系统未能手动地识别所述目标时,拒绝所述目标。
本发明通过结合手动和自动识别技术,提供了当项目穿过系统时对该项目的可靠的、快速的识别。
该发明内容不必描述本发明的所有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传统RFID入口读取器和待追踪的项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手动和自动目标识别的装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用于手动和自动目标识别的装置的另一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用于手动和自动目标识别的装置的另一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图4中保护电路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图2中装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图2中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基座部件和定位部件的示例的示图;
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标识别和验证系统的示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了用于手动和自动目标识别的装置的另一示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目标识别和验证的方法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人工和自动识别的装置的实施例。图2中的装置100包括可移除的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以及用于牢固地支撑手持式终端102的固定件104。终端102可移除地停靠(dock)在固定件104中。终端102在没有操作员干预的情况下工作。如果需要,终端104可无需固定件(孤立地)而在操作员的引导下工作。
在说明书中,术语“(可移除的)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和“(手持式)终端102”互换使用。在说明书中,术语“连接(被连接)”、“耦合(被耦合)”、“接合(被接合)”可互换使用,并且这些术语可表示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在物理上或电气上的彼此接触。在说明书中,术语“可移除的(可移除地)”以及“可释放的(可释放地)”可互换使用。
在下面的说明中,术语“自动识别”和“自动地识别”表示在没有操作员干预的情况下识别目标。在下面的说明中,术语“人工识别”和“人工地识别”表示在操作员的引导下识别目标。在说明书中,术语“操作员”、“操作员”以及“观察者”可互换使用。
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包括传感器模块106,其具有一个或多个AIDC(自动识别和数据捕获)传感器170。AIDC传感器170例如包括具有天线171的RFID读取器170A、图像传感器170B、(激光)条形码扫描器170C、指纹扫描器170D以及热图像传感器170E。传感器模块106可包括任何其它的AIDC传感器,例如磁条、智能卡、声音识别或其它生物测定方式。这些传感器170A到170E大体位于终端102的前部。
当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停靠在固定件104上时,装置100被配置以进行自动识别。当处于自动识别配置时,终端102成为自动识别装置的激活元件,从而在没有操作员干预的情况下识别目标。
操作员可将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从固定件104上移除,并在需要的情况下操作手持式终端102以通过若干方法人工地识别目标。操作员可使用全部的识别方法(例如,RFID170A、条形码扫描器170C、图像捕获170B以及输入数据后的人工识别)。例如,如果RFID标签模糊或其读取范围受到限制,操作员则可使用终端102使RFID标签的读取顺利。如果是条形码,操作员则可操作终端102以扫描条形码。如果没有其它识别装置,操作员则通过用户接口将目标的身份输入终端102。
固定件104包括基座部件108、与基座部件108相连的轴110、用于将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定位在基座部件108上的定位部件112、以及支承座114。终端102通过基座部件108可释放地停靠在固定件104上。
基座部件(docking member)108包括扩展坞(docking station)116、锁定部件118和基座连接器(docking connector)120。扩展坞116位于轴110的顶部。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通过锁定部件118可移除地连接于扩展坞116。锁定部件118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锁销。锁定部件118通过与终端102和扩展坞116接合而将终端102保持在扩展坞116上。
当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停靠在固定件104上时,基座连接器120分为相互配合的两部分。基座连接器120的一部分与终端120耦合,而另一部分与固定件104耦合。
基座连接器120允许功率与数字信号进入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固定件104通过基座部件108向终端102供电,以使终端102充电而并向包括终端102的系统供电。基座连接器120还可支持终端102和固定件104之间的数据通信。基座连接器120允许数据从终端102进入支承座114以及从支承座114进入终端102。
定位部件112与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相连,以使得当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与固定件104接合时,可对AIDC传感器170理想地定位以进行自动识别,如下所述。
支承座114包括功率输入连接器122。功率输入连接器122通过功率连接器124与基座连接器120通信。功率输入连接器122可接受交流电源、直流电源或其组合。功率输入连接器122允许外部的交/直流适配器与固定件104相连。可替换地,将交/直流转换器提供在固定件104的内部,以使交流电源可与固定件直接相连。功率输入连接器122接收到的功率通过固定件104进行路由,并通过基座连接器120提供给停靠的终端102。
在图2中,功率输入连接器122安装在支承座114内。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功率输入连接器122可安装在固定件104内,而不是支承座114内,或可安装在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连接器124可安装在轴110的外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功率连接器124可安装在轴110或固定件104内。
图2示出了一个功率输入连接器122和一个功率连接器124。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装置100可包括多于一个的功率输入连接器122和多于一个的功率连接器124。
支承座114包括用于连接数字I/O(输入/输出)装置(例如图8的402)的I/O连接器126。I/O连接器126通过I/O连接128与基座连接器120通信。连接到I/O连接器126的数字输入装置的实施例是各种形式的存在和接近检测器(例如图8的408),如超声波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检测器以及红外传感器,这些检测器将接近/存在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信号中的数字“0”或数字“1”可表示目标的存在。连接到I/O连接器126的数字输出装置的实施例是各种形式的控制,例如传送带开/关信号(例如图8的410)、外部警报开/关信号(例如图8的406)以及灯组上各种彩色灯的开/关信号(例如图8的404)。数字“1”可表示外部装置的一种情况,而数字“0”可表示另一种情况(例如相反的情况)。数字“0”和“1”的组合可表示其它情况。I/O连接器126采用有线通信接口与服务器(例如图8的420)通信。
在预定电压下,I/O连接器或者126的输出连接或I/O连接128在激活时可达到预定的电流,如100毫安或1000毫安,从而为外部硬件供电。I/O连接器126的输入连接可包括有线网络接口、无线网络接口或二者的组合。
在图2中,I/O连接器126位于支承座114中。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I/O连接器126可位于固定件104中,而不是支承座114中,或位于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I/O连接128位于轴110的外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I/O连接128位于轴110或固定件104中。
图2示出了一个I/O连接器126和一个I/O连接128。但是,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装置100可包括多于一个的I/O连接器126和多于一个的I/O连接128。
支承座114包括用于稳定整个装置100的部件。该稳定部件例如包括重物130,其重量足以防止整个装置在施加于装置100的外力作用下倾翻,或者防止对装置100造成损伤。比如,这种力可为操作员走到固定件104中时产生的。该外力可高达x牛顿,其为矢量且与重物130的质量成比例。重物130允许合适的外力施加到装置100上,并能防止装置100倾翻或防止对装置100的损伤。重物130可拆除地连接于支承座114,以使得在没有重物的情况下,固定件104可容易地移动。
轴110的底座固定在支承座114上,并且轴110从支承座114突出。在图2中示出的轴110与支承座114是分离的。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轴110和支承座114可形成单一的单元。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稳定部件可包括铰接部件,用于接收或吸收施加在轴110或轴110上的手持式终端102上的外力,以维持装置100。轴110的底座可通过铰接部件连接到支承座114。重物130可包括铰接部件。
轴110可包括两个分离的轴段;下部轴132和上部轴134,以允许轴110以及在轴110顶部的激活元件以各种方式被操纵,从而将激活元件设置为最可能成功地自动识别适当的目标。
定位部件112包括用于改变轴110的高度的轴高控制部件140。例如,采用定位部件112,将轴部件132和134中的一个在另一个中以伸缩的方式活动。
定位部件112包括倾斜/升高控制器142,其用于绕着轴110的轴线将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倾斜/升高。轴110是铰接的,以使激活元件的升高由倾斜/升高控制器142调整。
定位部件112包括转动控制器144,其用于绕着轴110的轴线转动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轴110是铰接的,以使激活元件绕着轴110的轴线定向。AIDC传感器170基本由定位部件112指向任何方向。
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包括人机接口150。人机接口150可包括但不限于键盘(例如图7的321)、触摸屏、手写输入装置、操纵杆、轨迹球或以上各项的组合。键盘和触摸屏允许操作员手动地向终端102输入字母数字信息。人机接口150可包括任何机制,例如机械切换机制(例如图7的344),通过该机制操作员可与终端102进行通信。人机接口150可包括声音识别,通过该声音识别,操作员输入命令/指令以操作终端102。人机接口可用于激活一个或多个AIDC传感器170。人机接口150可用于触发用于一个或多个AIDC传感器的检测事件或识别事件。
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包括I/O152。通过I/O152,外部装置可与终端102连接。I/O152提供未来的终端容量扩展。
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从功率储存(存储器)154处获取功率。例如,功率储存154包括但不限于可充电电池,而且相对终端102而言是可移除或内置的。由支承座114提供的功率用来向功率储存154充电,这样当终端102与固定件104分离时,终端102可从功率储存154处获取功率并继续运行。
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包括电子显示器156,其用于向终端102的操作员显示信息。触摸屏可与显示器156组合在一起。
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包括具有天线160的无线网络接口158,通过该接口,终端102能够将由传感器170获得的数据(例如识别数据、检测数据)和输入其中的其它数据传送给外部系统,例如网络上的服务器(图8中的420),或接收来自外部系统的数据/信息。无线网络接口158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LAN(局域网)接口、窄带接口、Wi-Max接口或以上各项的组合。无线网络接口158可包括短距离无线接口。短距离无线接口例如可包括但不限于蓝牙、无线USB或无线zigbeeTM
图2示出了一个无线网络接口158。但是,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可包括多个无线网络接口158。
提供了数字控制器162,以控制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的各种功能。控制器162允许将由AIDC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例如识别数据、检测数据)通过无线网络接口158传送给无线网络。控制器162还能基于识别结果通过I/O连接128将控制信号提供至支承座114。控制器162能够访问存储器164,以使得在终端102不能访问无线网络时,存储识别数据,并且在网络变为可用时,发送所述识别数据。除了传感器模块106和存储器164之外,控制器162还与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的一个或多个元件通信,比如人机接口150、I/O152、功率储存154以及网络接口158。存储器164可包括但不限于非易失存储器、易失存储器或其组合。
传感器模块106基于控制器162的控制,捕获数据并识别目标。对于目标识别,控制器162可基于来自外部系统(例如图8的402、420)或人工输入(例如150)的指令、嵌入其中的指令或其组合,控制传感器模块106。AIDC传感器170可自动地激活。当根据需要将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从固定件104上移除时,AIDC传感器可人工地激活。如果需要,可自动地或人工地触发识别事件。
在实施例中,基于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捕获的数据,自动地触发识别事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由通过I/O连接器126接收的外部输入或通过无线网络接口158的无线通信自动地触发识别事件。例如,图像传感器170B可自动地捕获数据以检测目标,而RFID读取器170B或条形码读取器170C自动地识别检测到的目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操作员可操作RFID读取器170A、条形码扫描器170C或其组合,优选地,在将终端102从固定件104上移除之后。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操作员可人工地向终端102输入与目标关联的数据(例如识别数据)。
将人工地或自动地获得的与目标关联的数据(例如识别数据)传递到外部装置/系统(例如图8的420)。外部装置/系统可向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提供反馈。
待识别的目标可放置在传送带上,或可由如铲车或手动起重器的车辆运输,或由操作员携带。利用图2的装置100,通过在可能的情况下实施自动识别和/或在需要的情况下实施人工识别,使得目标能尽可能快地穿过包括装置100的系统。可以获得对目标流产生最小破坏的人工识别,而保持对所述目标的识别具有高精确度。
装置100可包括输出操作员可感觉到的信号的设备(例如可见光设备、音频设备)。可见光设备和音频设备可安装在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固定件104或其组合中。可见光设备和音频设备可由控制器162控制。可见光设备和音频设备可用于指示终端102、装置100或其组合的状态/模式。操作员可基于来自可见光设备和音频设备的输出,将终端102从固定件104上移除。
图3示出了用于手动和自动识别的装置的实施例。图3中的装置100A包括具有支承座114A的固定件104A。固定件104A与图2中的固定件104类似。支承座114A包括具有连接器180的稳定部件,用于或多或少地将固定件104A永久地固定在地面上、墙上或者天花板上。支承座114A可通过连接器180固定到车辆上(比如:铲车)。连接器180可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一个或多个螺钉或铆钉的一个或多个孔。图2中重物130在图3中未示出,这是因为外部力可能不会作用到与固定件104A碰撞的机动车(例如铲车)上。但是,支承座114A可以包括重物130。
图4示出了用于手动和自动识别的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图4中的装置100B包括具有支承座114B的固定件104B。固定件104B与图2中的固定件104类似。支承座114B包括保护电路182,其用于在发生错误的情况下(静电放电、过电压、过电流等)防止对连接的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造成损害。保护电路182的连接穿过固定件104B,并通过基座连接器120与提供至停靠的终端102。图3中的支承座114A也可包括图4中所示的保护电路182。
图4中,保护电路182连接于I/O连接器128。然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电路182可连接于功率连接器124。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将保护电路182同时提供至I/O连接器128和功率连接器12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电路182与基座连接器120之间的连接可与I/O连接器128分离。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00B可包括多于一个的保护电路18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将多个保护电路182提供至多于一个的功率连接器124或者I/O连接器1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电路182可设置在固定件104中,而不是在支承座114B上或者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图2到图4中的终端102和固定件104、104A和104B的表示仅是示例性的,终端102和固定件的实际配置是多种多样的。
图5示出了图4中的保护电路182的实施例。“601”和“602”代表了I/O端口的正负终端。静电保护二极管603是快速二极管,其防止系统进行静电放电。齐纳二极管604具有高的额定功率,并且如果终端601和602之间的电压大于其击穿电压,则电流会直接接入地,从而提供过压保护。电阻605设置I/O端口的缺省值。比较器607对来自潜在的分压器606的输入信号与参考输入610进行比较,仅当终端601和602之间的电压高于预定值时,产生高的输出电平。如果终端601和602之间的电压降低至预定值以下时,比较器607的输出则变低。当与门608的两个输入均为正时,与门608允许电流流过FET609。输出使能信号611为正,用于FET 609的、比较器607的输出也为正。如果来自终端610和602的电流过大,比较器607就会检测到电压下降,并且FET 609将会关闭,从而提供过流保护。电容612提供低电阻电流源,以平滑快速增大的电流需求。电阻613提供输入电流保护,触发电路614将其D输入的输入与系统时钟同步,提供后稳定性保护。可将多个触发电路级联,以提供后稳定性保护。触发电路614的输出615是系统的后保护输入。
图6示出了图2中装置100的又一个实施例。在图6中,“301”代表重物,其对应于图2中的130;“302”代表支承座,对应于图2中的114;“303”代表下部轴,对应于图2中的132;“304”代表着轴高控制器,对应于图2中的140;“307”代表上部轴,对应于图2中的134;“309”代表旋转/倾斜部件,对应于图2中的142和144;“310”代表扩展坞,对应于图2中的116;“311”代表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对应于图2中的102;“322”和“323”代表功率连接器和I/O连接,对应于图2中的124和128;“325”代表数字I/O装置,对应于图2中的122;“330”代表固定件,对应于图2中的104。
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311停靠在扩展坞310上,并牢固地连接于固定件330。将扩展坞310形成为使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311无障碍地安装在其内侧,且AIDC传感器(如图2的170)从前部突出。轴的顶部安装在扩展坞310内。将轴高控制元件304安装为使上部轴307以缩进的方式滑入下部轴303,从而改变固定件330的长度。轴高控制单元304例如可使用但不局限于气动机制或油压缓冲机制向操作员提供触觉反馈。轴高控制单元304可使用但不限于第7,009,840、6,056,251和4,684,098号美国专利的公开,以上专利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图6中,下部轴303和支承座302是一体的,并形成了单一单元的组件。在图6中,功率连接器322和I/O连接323穿过下部轴303以及上部轴307的内侧。
图7示出了图6中的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311、基座部件以及定位部件的实施例。图7中,“315”代表图像传感器,对应于图2中的170B;“319”代表充电电池,对应于图2中的154;“321”代表键盘,对应于图2中的150;“327”代表基座连接器,对应于图2中的120;“328”代表显示器,对应于图2中的156;“329”代表多于一个的锁销,对应于图2中的118;“332”代表RFID天线,对应于图2中的160;“334”代表无线网络天线,并应于图2的160;“336”代表铰链,对应于图2的142;“340”和“342”分别代表旋转支撑和销钉,对应于图2中的144。
在说明书中,术语“(可移除的)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311”与“(手持式)终端311”可互换使用。
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311的壳体包括可连接于多于一个的锁销329的连接部件和基座连接器327。尽管锁销329使终端311保持在扩展坞310的内部,但是,在需要时,其允许将终端快速便捷地移除。尽管终端311安装于扩展坞310的内部,但是,基座连接器327与终端311相接触,以维持功率和数字连接。
铰链336位于扩展坞310与上部轴307交接的地方。铰链336枢接于扩展坞310。扩展坞310通过铰链336沿着方向338移动。扩展坞310的底部包括连接于铰链336的连接器。旋转支持物340与扩展坞310连接,并可绕着固定于上部轴307的销钉342转动。因此转动支撑物340使扩展坞310绕着轴(或销钉)转动。
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311的壳体包括上部和下部。用户接口(例如显示器、键盘等)位于上部。下部具有形成手枪式把手的开口346。当操作员手动操作终端311时,将把手346握持在操作员的手中。
把手346的形状不局限于图6和图7所描述的形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311的壳体具有由操作员握持的手柄。
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311的手柄包括一个或多个驱动器,用于使一个或多个AIDC传感器变为激活。驱动器例如可为但不局限于触发器344和手枪式把手346。键盘321上的一个或多个按键可触发识别事件。不管终端311是否停靠在扩展坞310上,这些人机交互接口均是可操作的。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标识别和验证系统的实施例。图8中的系统400包括用于人工识别和自动识别的装置,标号为100C。装置100C与图2中的100、图3中的100A以及图4中的100B可为相同或者类似。装置100C包括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和具有支承座114C的固定件。用于装置100C的固定件与图2中的104、图3中的104A和图4中的104B可为相同或者类似。支承座114C可与图2中的支持114、图3中的114A和图4中的114B相同或者类似。
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了I/O126、无线I/F158、控制器162、AIDC传感器170。但是,装置100C可包括图2、3、4所示的其它组件。
系统400包括一个或多个I/O设备402。I/O设备402与I/O连接器126通过一个或多个有线通信链路通信。I/O设备402与I/O连接器126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链路、一个或多个有线通信链路或者其组合进行通信。I/O设备402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可视指示器404、一个或多个音频指示器406、一个或多个外部近距检测器408、一个或多个外部装置410或其组合。
可视指示器404可通过I/O连接器126的输出进行操作。可视指示器404可能是具有多个灯(比如:绿灯、黄灯、红灯或者他们的组合)的灯组。可视指示器404可以指示装置100C或者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的状态/模式。音频指示器406可通过I/O连接器126的输出进行操作。音频指示器406发出听得见的声音,并可指示装置100C或者终端102的状态/模式。外部近距离检测器408可提供以检测目标。检测器408将与检测结果相关联的消息传递给I/O连接器126。该消息可以改变终端102的状态/模式。例如,来自检测器408的消息可触发识别事件,从而激活一个或多个AIDC传感器170。外部装置410可由I/O连接器126的输出操作。外部装置410可为但不局限于输送器。
图8中,示出了与装置100C分离的可视指示器404和音频指示器406。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视指示器404、音频指示器406或者其组合可位于装置100C的固定件、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或其组合中。
系统400包括具有数据库的服务器420。图8中,服务器420通过无线网络接口与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通信。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420可以通过与I/O连接器126相连的有线网络接口与终端102通信。服务器420可控制终端102的状态/模式。装置100C可基于服务器指示的当前状态/模式对I/O装置402进行操作。服务器420也可直接操作I/O装置402。
服务器420可接收、存储并分析接收自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的信息。由终端102提供的信息可包括本地时间信息。由终端102提供的信息可包括由终端102捕获的数据或手动地输入到终端102中的数据。基于检测到的信息、接收自终端102的手动输入或者其组合,服务器420可检测目标的存在。并且,当检测到目标后,服务器420可向终端102发送消息,用于进行目标识别。终端102提供的信息可包括通过自动识别过程、手动识别过程或者其组合获得的识别数据。基于终端102提供的信息,服务器420对目标进行验证。服务器420将指示验证结果的消息发送至终端10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102和服务器420可采用COI(识别信用)变量进行目标识别,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图9示出了目标识别和验证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图9中的系统430包括用于人工识别和自动识别的装置100D。装置100D可与图2中装置100、图3中的100A以及图4中的100B相同或者类似。装置100D包括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以及具有支承座114D的固定件。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D与图2中的终端102类似。另外,终端102D包括可视指示器404和音频指示器406。装置100D的固定件可与图2中的固定件104、图3中的104A以及图4中的104B相同或者类似。支承座114D可能与图2中的支承座114、图3中的114A以及图4中的114B相同或者类似。
装置100D可与一个或多个I/O装置402D通信。I/O装置402D与图8中的I/O装置402类似。I/O装置402D包括但不限于外部近距检测装置408和外部装置410。I/O装置402D可由服务器420直接操作。
图9中示例性地示出了I/O126、无线I/F158、控制器162以及传感器170。但是,装置100D可包括图2,3,4所示的其它元件。
图9中,可视指示器404和音频指示器406位于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D中。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视指示器404和音频指示器406可设置于终端102D的固定件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视指示器404和音频指示器406中的一个可位于终端102D的固定件中,其另一个可位于终端102D中。
图10示出了一种用于进行可靠并快速的目标识别和验证的方法的实施例。举例来说,将图10的步骤应用在图8的系统400上。如上所述,视觉指示器404和声音指示器406中的一个或其两者都可位于装置100C上。
参考图8到10,当没有目标出现在FOI(识别区域)中时,系统400处在“系统空闲状态”(步骤442),在该状态下,系统400等待将到达的目标,并规律地对系统的检测机制进行轮询(步骤444)。装置100C被配置用于自动识别。系统400确定是否检测到目标(步骤444)。
在“系统空闲状态”中,系统400提供视觉/声音指示,说明系统400正处于“系统空闲状态”。视觉指示器404(例如为灯组)可显示具体的灯(例如黄灯)指示状态。
在实施例中,检测机制可以使用I/O连接器126,从而使外部检测器408指示目标是否存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上的图像传感器(即图2的170B)来检测目标。图像传感器可以间断地使用。为了安全目的,可将从图像传感器得到的图像通过无线网络接口发送给服务器420,并将其存储在服务器420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控制器162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图像处理,图像传感器还用于检测识别区域内适当的识别目标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装置100C确定对象是否适合用于识别。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发送至服务器420的图像进行分析,并从服务器420将信号发送回装置100C,以指示目标存在。
在该状态下,将健康信息规律地反馈回服务器420。该健康数据可包括处理结果,例如,激活RFID读取器(即图2的170A)并确保经常位于RF检测区域的标签可读,激活图像传感器并确保能捕获到静止的、易于识别的图像,健康数据还包括根据控制器162的本地时间。
当检测到目标时(步骤444为“是”),系统400转换到“目标已被检测到状态”(步骤446)。系统400提供视觉/声音指示,说明系统400处于“目标已被检测到状态”。视觉指示器404(例如为灯组)通过发出一束或多束光指示目标已被检测到并正在尝试自动识别。
在“目标已被检测到状态”,RFID读取器(即图2的170A)被激活,因此,如果该目标中配备有RFID标签,则读取该RFID标记。图像传感器(即图2的170B)能捕获正被识别的目标的图像,并能在图像识别过程中提供帮助。此时,可通过无线网络将消息发送给服务器420,以指示该目标已被检测到。系统400使用所有可用的识别方法(即AIDC传感器170)尝试自动识别目标。
通过无线网络,将从自动识别过程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420用于验证。系统400确定该目标是否已验证(步骤448)。服务器420将从自动识别过程获得的数据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服务器420可以根据比较结果识别目标,服务器410则将已验证消息发送回装置100C。如果服务器420不能充分地识别目标,则将未验证消息发送回装置100C。
如果装置100C从服务器420接收到已验证消息,装置100C进入“目标已验证状态”(步骤450)。在“目标已验证状态”,关闭RFID读取器(即图2的170A)。系统400提供视觉/声音指示,说明系统400处于“目标已验证状态”。视觉指示器404(例如为灯组)显示具体光(例如为绿光),以指示识别过程成功。声音指示器406发出声音指示(例如播放上升音阶)已进行成功识别。
如果目标通过输送器(例如为图8的410)进行运输,输送器则可将目标移出识别区域。如果没有输送带并且目标被人工握持,绿灯和声音则向观察者指示,目标可连续地经过系统。在保持该状态足够长时间以使目标从FOI转移出去之后,系统100C恢复到“系统空闲状态”(步骤442)。
如果装置100C没有从服务器420接收到任何已验证消息,系统则进入“目标自动识别失败状态”(步骤452)。视觉指示器404(例如为灯组)产生具体视觉输出,且声音指示器406发出具体声音,这两种情况均指示自动识别已失败。举个例子,灯组发出红光。声音信号可以是一系列的下降音阶。在该状态下,声音信号可以规律的间隔时间重复,来警告操作员需要人工操作。如果输送带存在,该输送带则保持不动。装置100C保持在该状态,直到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被从固定件(例如为图2的104)上移除。然而,如果操作员不能人工识别该目标,系统400则直接转换到步骤458。
当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从固定件(例如为图2的104)上移除时,装置100C进入“人工识别状态”(步骤454)。将信号发送给服务器420,指示AIDC传感器170已经从固定件上移除。在该状态下,操作员尝试以各种有用的方法识别目标,例如,通过人工操作进行条形码扫描(即图2的170C)、更接近的RFID读取、物品的视觉识别。当使用物品的视觉识别时,操作员将目标的身份输入手持式数据捕获和识别终端102。系统400以与任何其它收集的识别数据一样利用这些信息。在该状态下,灯组继续发出红光,但是声音信号可终止或减少频率。
系统400确定目标是否已经过人工识别(步骤456)。如果操作员以任何方式都不能识别目标,该目注入被系统抛弃并移除出系统(步骤458)。如果目标被操作员识别出来,系统400则进入“目标已验证状态”(步骤450),且将通过人工识别收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420。由操作员进行的人工识别往往使数据明确地被验证(步骤450),或将目标从系统400抛弃(步骤458)。
在图10中,判定步骤444可由服务器420或终端102执行,且判定步骤456可由服务器420或终端102实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操作员可做出这种判定,用于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的固定件的实施例。图11中的固定件140E类似于图6-7中的固定件,并包括重物301、下部轴303、上部轴307及I/O连接器325、功率输入326、功率连接器332及I/O连接。固定件140E进一步包括辅助的RFID读取器502、天线504和506。辅助的RFID读取器502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天线504和506。天线504和506分别连接到下部轴303和上部轴307。角铁部件510用于连接天线504和下部轴303,因此天线角度是可调整的。角铁部件510可为用于允许天线504在某个方向旋转的铰链。角铁部件512用于连接天线506和上部轴307,因此天线角度是可调整的。角铁部件512可为用于允许天线506在某个方向旋转的铰链。角铁部件501和角铁部件512分别调整天线504和506,使其指向多个方向。
在图11中显示了两个天线504和506。然而用于辅助的RFID读取器502的天线数目可根据系统设计/需求进行改变,并不限制在两个。一个天线(504或506)可用于辅助的RFID读取器502。然而,在自动识别配置中,多个天线502和504比一个天线能提供更大的覆盖面积。在图11中,辅助的RFID读取器并不限于一个天线,可根据系统设计/需求进行改变。
在图11中没有显示图2中的倾斜/上升控制器142和基座部件108。然而,与图6-7相同或类似,固定件140E也可以包括t倾斜/上升控制器142和基座部件108。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给每个目标指定了用于识别的“COI(识别信用)”。“COI”是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在继续进行识别过程之前对识别的目标进行进一步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目标利用RFID(例如为图2中的170A)进行识别,该识别信息则触发服务器(图8和9的420)请求进行进一步识别,来确保精确的识别并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目标利用RFID被识别,且该识别信息暗示了该目标不应该在其被检测到的区域内存在,服务器则可请求进一步的识别。
如果目标的COI为“1”,则可基于识别(例如,读取RFID标记,读取条形码等)的单个源而允许目标继续通过系统。
如果目标的COI为“2”,则在目标继续之前需要进行两种形式的识别。这就可在确认了RFID标签读数之后,基于RFID读数触发人工识别。
除了那些期望在某个特定区域内被识别的目标之外的所有目标都具有大于“1”的COI,因此如果检测到非期望的目标,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识别来增强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目标可能不被识别为具有与其COI相关联的需要的信用。如果不能满足COI,目标则不能识别为其所需的信用,目标将被系统抛弃。
关于COI的信息可通过系统(例如为图8的100C、图9的100D)可视地提供给观察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通过支持自动识别和人工识别的手持式终端容易地识别目标。当系统状态改变或某个事件发生时(例如自动识别失败),就会向操作员发出警报。操作员可以从用于支撑手持式的固定件上将手持式终端容易地移除并控制该手持式终端。由于手持式终端包括多个具有RFID读取器的传感器,因此系统可识别RFID项和非RFID项。与传统的固定的入口RFID读取器相比,具有手持式终端的固定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此外,具有手持式终端的固定件比传统的自动识别系统具有更低的实现成本。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可在硬件、固件和软件中之一或其任意结合中实现。本发明还可实现为包含在可机读的媒质中的指令,该程序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可机读媒质可包括用于存储、发送和/或接收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信息的任何装置。举个例子,可机读媒质可包括存储媒质,例如但不限于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盘存储媒质、光学存储媒质、闪存装置等。可机读媒质还可包括寻呼信号,该寻呼信号已经调制以对指令进行编码,例如但不限于电磁、光学或声学载波信号。
本发明已经描述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对本文的实施方案进行大量变化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72)

1.一种用于目标识别的系统,包括:
(1)手持式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数据捕获和目标识别,所述传感器自动地或手动地启动;
可重复充电的功率存储器,用于所述手持式终端的操作;以及
外壳,包括由操作员在操作作为单独装置的所述手持式终端时把握的把手,以及
(2)固定件,用于牢固地支承所述手持式终端并作为入口使用,所述固定件包括:
轴;
位于所述轴上的基座部件,包括:
基座结构,用于将所述轴可移除地连接至所述手持式终端,以及
基座连接器,用于在所述手持式终端连接至所述基座结构时,将外部装置连接至所述手持式终端,以及
支承座,用于支承所述基座结构上的所述轴和所述手持式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功率输入部件,用于通过所述基座连接器从所述外部装置向所述手持式终端提供功率输入,并且所述功率存储器可通过所述基座连接器由所述功率输入进行充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信号输入/输出部件,用于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信号输入并将信号输出传送至所述外部装置,并且所述信号输入/输出部件通过所述基座连接器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手持式终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定位部件,用于对连接至所述基座结构的所述手持式终端进行定位,以调整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的感测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触发器,用于手动地触发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的数据捕获事件、数据检测事件、目标识别事件、目标检测事件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手动触发器包括机械触发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把手包括手枪式握把,并且所述机械触发器位于所述手枪式握把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人机接口,其用于接收人工输入,以操作所述手持式终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用于通过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接口,其中由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获得的数据、所述人工输入或其组合可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传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目标而自动地识别所述目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一旦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之一检测到所述目标,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所述至少之一就自动识别所述目标。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信号输入/输出部件包括用于通过通信网络与所述外部装置通信的接口,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根据来自所述接口的信号执行目标检测、目标识别或其组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用于与服务器无线通信的接口,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根据来自所述接口的信号执行目标检测、目标识别或其组合。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用于通信网络的接口,所述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络、有线网络或其组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与服务器通信,所述服务器根据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传送的数据对所述目标进行验证。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手动输入,服务器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系统通信,并根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获得的数据、所述手动输入或其组合对所述目标进行验证。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服务器控制所述手持式终端的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射频识别读取器、激光条码扫描器或图像捕获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手持式终端功能的控制器。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存储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访问所述存储器以操作所述系统。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基座结构包括扩展坞和一个或多个锁销部件,所述扩展坞位于所述轴上,用于接收所述手持式终端,所述一个或多个锁销部件用于与所述扩展坞可移除地接合。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扩展坞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锁销部件定位在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的视野之外。
2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固定件的高度的高度控制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轴包括多个轴部件,并且所述高度控制器允许所述多个轴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滑入其他轴部件中。
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手持式终端绕所述固定件的轴线旋转的旋转控制器。
2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手持式终端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轴线的倾斜角的倾斜控制器。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稳定所述系统的稳定部件。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稳定部件包括重量部件,所述重量部件对抗作用在所述固定件、所述手持式终端或其组合上的外力。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稳定部件包括用于将所述轴固定至外部设备的部件。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护器,用于在所述手持式终端连接至所述基座结构时,防止在故障情况下对所述手持式终端造成损坏。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所述外部装置和所述基座连接器之间的接口,并且所述保护器连接至所述接口。
3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信号输入/输出部件在被激活时能够达到预定的电流,从而为外部硬件供电。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提供视觉信号的视觉指示器、用于生成音频信号的音频指示器或其组合,以指示所述系统的状态。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视觉装置、所述音频装置或其组合位于所述手持式终端、所述固定件或其组合中。
3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辅助射频识别读取器以及用于所述辅助射频识别读取器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使所述辅助射频识别读取器的所述天线指向多个方向的角度部件。
37.一种用于手持式终端的固定件,所述手持式终端具有用于数据捕获和目标识别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所述固定件包括:
基座结构,所述手持式终端停靠到用作入口的所述基座结构上,以及
基座连接器,当所述手持式终端停靠到所述基座结构上时,所述基座连接器允许外部装置与所述手持式终端通信。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固定件,进一步包括功率输入部件,用于通过所述基座连接器从所述外部装置向所述手持式终端提供功率输入。
39.如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固定件,进一步包括信号输入/输出部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信号输入并将信号输出传送至所述外部装置,并且所述信号输入/输出部件通过所述基座连接器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手持式终端。
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固定件,进一步包括定位部件,用于对连接至所述基座结构的所述手持式终端进行定位,以调整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的感测区。
41.如权利要求37至4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件,进一步包括支承座和位于所述支承座上的轴,其中所述基座结构位于所述轴的顶部。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基座结构包括扩展坞和一个或多个锁销部件,所述扩展坞位于所述轴上用于接收所述手持式终端,所述一个或多个锁销部件用于与所述扩展坞可移除地接合。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扩展坞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锁销部件定位在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的视野之外。
44.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基座连接器位于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中,当所述手持式终端停靠在所述基座结构上时,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相互配合,并且所述第一组件连接至所述手持式终端而所述第二组件连接至所述固定件。
45.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固定件的高度的高度控制器。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多个轴部件,并且所述高度控制器允许所述多个轴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滑入其他轴部件中。
47.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手持式终端绕所述固定件的轴线旋转的旋转控制器。
48.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手持式终端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轴线的倾斜角的倾斜控制器。
49.如权利要求37至4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件,进一步包括稳定部件,用于在所述手持式终端停靠到所述固定件上时,稳定所述手持式终端。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稳定部件包括重量部件,所述重量部件对抗作用在所述固定件、所述手持式终端或其组合上的外力。
51.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稳定部件包括用于将所述固定件固定至外部设备的部件。
52.如权利要求37至5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护器,用于在所述手持式终端连接至所述基座结构时,防止在故障情形下对所述手持式终端造成损坏。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固定件,进一步包括所述外部装置和所述基座连接器之间的接口,其中所述保护器连接至所述接口。
54.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信号输入/输出部件在激活时能够达到预定的电流,从而为外部硬件供电。
55.如权利要求37至5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件,进一步包括用于提供视觉信号的视觉指示器、用于生成音频信号的音频指示器或其组合,以指示所述固定件、所述手持式终端或其组合的状态。
56.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信号输入/输出部件包括用于通过通信网络与所述外部装置通信的接口。
57.如权利要求37至5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辅助射频识别读取器以及用于所述辅助射频识别读取器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固定件,进一步包括用于使所述辅助射频识别读取器的所述天线指向多个方向的角度部件。
59.一种用于数据捕获和识别的手持式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数据捕获和目标识别,所述传感器自动地或手动地启动;
可重复充电的功率存储器,用于所述手持式终端的操作;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手持式终端的功能;以及
第一接口,用于操作员的手动输入,来自所述第一接口的输入能够启动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
第二接口,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或其组合,来自所述第二接口的输入能够启动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
外壳,包括:
由操作员把握的把手;以及
连接部件,用于可移除地连接至用作入口的固定件,以使得所述功率存储器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充电,并且在所述手持式终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实现信号通信。
60.一种用于目标识别和验证的方法,其由具有用于数据捕获和目标识别的手持式终端、以及用于可移除地连接至所述手持式终端的用作入口的固定装置的系统执行,所述手持式终端包括用于数据捕获和识别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空闲状态下,轮询检测机构以检测目标,并且在检测到目标时进入目标检测状态;
在所述目标检测状态下,通过停靠在所述固定件上的所述手持式终端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识别所述目标,在识别到所述目标时进入验证状态,或者在所述系统未能自动地识别所述目标时进入自动识别失败状态;
在所述验证状态下,对所述目标进行验证并进入所述空闲状态;
在所述自动识别失败状态下,拒绝所述目标或者将所述手持式终端从所述固定件上移开并进入手动识别状态;
在所述手动识别状态下,在无所述固定件的情况下由操作员操作所述手持式终端以手动地识别所述目标,并且在手动识别所述目标时进入所述验证状态,或者在所述系统未能手动识别所述目标时拒绝所述目标。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分配给所述目标的识别可信度来重复所述自动识别或所述手动识别。
62.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固定件,其中所述保护器包括:
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
比较器,用于监控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之间的电压;
开关,用于基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而控制电流;以及
一个或多个触发器,连接至所述开关以提供与系统时钟同步的输出。
6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口包括有线通信网络接口。
6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口包括无线LAN接口、窄带接口、Wi-Max接口、短程无线接口或其组合。
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短程无线接口包括蓝牙接口、无线USB、无线zigbee或其组合。
6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或其组合。
67.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稳定部件包括允许外力在不损坏所述系统且不使所述系统倾斜的情况下施加在所述系统上的部件。
6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预定电流约为100mA或1000mA。
6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功率输入部件接收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AC功率、DC功率或其组合。
70.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视觉指示器包括多束彩色光。
7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功率输入接收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AC功率、DC功率或其组合。
72.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预定电流约为100mA或1000mA。
CN 200810132024 2007-07-18 2008-07-18 用于目标识别的方法、系统和支持机制 Active CN1013935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A2594076A CA2594076C (en) 2007-07-18 2007-07-18 Method, system and support mechanism for object identification
CA2,594,076 2007-07-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3593A true CN101393593A (zh) 2009-03-25
CN101393593B CN101393593B (zh) 2013-03-20

Family

ID=3996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32024 Active CN101393593B (zh) 2007-07-18 2008-07-18 用于目标识别的方法、系统和支持机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017691B1 (zh)
CN (1) CN101393593B (zh)
CA (1) CA2594076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677A (zh) * 2011-10-28 2012-04-04 无锡识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手持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CN107392070A (zh) * 2016-06-17 2017-11-24 韩美爱提株式会社 识别货物的整合读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2517A1 (de) * 2012-03-23 2013-09-26 Endress + Hauser Wetzer Gmbh + Co. Kg Feldgerätegehäu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0484A (en) 1985-05-06 1987-02-03 Fichtel & Sachs Industries Support column with gravity dependent retention means
US5517434A (en) * 1989-01-31 1996-05-14 Norand Corporation Data capture system with communicating and recharging docking apparatus and hand-held data terminal means cooperable therewith
DE19715892C2 (de) 1997-04-16 2000-11-30 Stabilus Gmbh Höhenverstellbare Säule mit Tiefenfederung
US6493220B1 (en) 1998-09-18 2002-12-10 Lxe, Inc. Mobile clinical workstation
DE19940695B4 (de) * 1999-08-27 2008-03-27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Wilmington Elektronisches Mediagerät
CN2599662Y (zh) * 2003-01-22 2004-01-14 深圳市华飞电子有限公司 手持式分离型条码阅读装置
EP1724596B1 (en) * 2005-05-17 2011-02-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read range between RFID tag and read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677A (zh) * 2011-10-28 2012-04-04 无锡识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手持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CN107392070A (zh) * 2016-06-17 2017-11-24 韩美爱提株式会社 识别货物的整合读码装置
CN107392070B (zh) * 2016-06-17 2022-08-19 韩美爱提株式会社 识别货物的整合读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17691A2 (en) 2009-01-21
EP2017691B1 (en) 2017-08-30
CA2594076C (en) 2016-12-13
CN101393593B (zh) 2013-03-20
EP2017691A3 (en) 2009-04-15
CA2594076A1 (en) 200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7221B2 (en) Parking lot
US10627829B2 (en) Location-based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movable machine and robot
JPH11120240A (ja) 携帯型端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情報管理方法
US8319644B2 (en) RFID system and RFID tag reading method
US20090021375A1 (en) Method, system and support mechanism for object identification
CN214543805U (zh) 接地线挂接位置识别装置、智能地线头及接地线装置
CN110950247B (zh) 起重机配重组合识别方法、系统及起重机
CN101393593B (zh) 用于目标识别的方法、系统和支持机制
KR20170054764A (ko) 전기자동차 충전시스템
CN105319606A (zh)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系统
CN103198273B (zh) 混合式光代码扫描仪的用户警报
US20080204237A1 (en) RFID tag with security features
CN103714610A (zh) 一种自助行李设备、自助行李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JPH09181680A (ja) 光無線装置
KR102147984B1 (ko) Rfid태그를 이용한 중량물 이송용 크레인의 안전사고 예방 시스템
CN109034322B (zh) 一种行李远程视觉补码系统及方法
CN112934728B (zh) 一种机场行李安检状态踪溯系统及方法
CN213022318U (zh) 车载单元的检测系统
US10089865B2 (en) Onboard system and monitoring system
CN115310070B (zh) 一种无人机载荷智能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071120A (zh) 输电杆塔的防撞报警设备及输电杆塔的防撞报警方法
CN219533817U (zh) 视觉识别装置
CN111080818A (zh) 收费方法及系统
CN212963619U (zh) 一种用于商品砼的无人值守地磅系统
CN112926871B (zh) 一种多芯电表的资产定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PSION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PSION TEKLOGIX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ntario, Canada

Patentee after: Psion Inc

Address before: Ontario, Canada

Patentee before: Psion Teklogix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