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6091A - 刀片夹持机构 - Google Patents
刀片夹持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86091A CN101386091A CNA2008102155815A CN200810215581A CN101386091A CN 101386091 A CN101386091 A CN 101386091A CN A2008102155815 A CNA2008102155815 A CN A2008102155815A CN 200810215581 A CN200810215581 A CN 200810215581A CN 101386091 A CN101386091 A CN 1013860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tool
- locking member
- clamping device
- groove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tris Chemical compound OCC(N)(CO)CO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51/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 B23D51/08—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of devices for mounting straight saw blades or other tools
- B23D51/1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of devices for mounting straight saw blades or other tools for 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w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用于动力工具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包括壳体,该壳体支撑在用来驱动切割工具的主轴上。在壳体内设置有锁紧件,该锁紧件能够相对于壳体运动,锁紧件包括延伸穿过锁紧件以容纳切割工具的槽,当切割工具容纳于该槽中时,槽的至少一个表面与切割工具接合。当切割工具容纳在槽中时,偏压件设置为对锁紧件施加压力以将锁紧件的至少一个表面偏压至与切割工具接合。锁紧件能够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移动,在接合状态下,槽沿第一方向将切割工具容纳在壳体内,锁紧件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以与切割工具接合以防止切割工具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在分离状态下,锁紧件克服偏压件的压力而移动,锁紧件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以从切割工具上分离。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J·S·斯科特于2007年9月14日申请的名为“刀片夹持机构”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972,577的优先权,本申请包括其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往复锯,特别地涉及用于快捷地更换锯刀片并将锯刀片安装到往复锯的主轴(spindle)上的刀片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手持往复式工具,如电动往复锯,包括可拆卸的刀片,这使得为了切割不同材料可以使用不同刀刃并更换磨损的刀片。这需要一种能够在快速更换刀片的同时准确、牢固地将刀片连接在工具上的刀片安装系统。典型地,刀片安装系统需要如通用扳手(Allen wrench)或特殊扳手(special key),以更换和固定刀片,这通常是冗繁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该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包括壳体,该壳体支撑在主轴上,所述主轴被设置用来驱动切割工具。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锁紧件,该锁紧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所述锁紧件包括延伸穿过所述锁紧件以容纳所述切割工具的槽,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于该槽中时,所述槽的至少一个表面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在所述槽中时,偏压件设置为对所述锁紧件施加压力以将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偏压至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所述锁紧件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可移动,在接合状态下,所述槽沿第一方向将所述切割工具容纳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可以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以防止所述切割工具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在分离状态下,所述锁紧件克服所述偏压件的压力移动,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可以从所述切割工具上分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动力工具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所述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包括壳体,该壳体支撑在该主轴上,所述壳体设置为在插入通道中容纳切割工具,所述主轴被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切割工具。第一槽延伸穿过所述壳体以容纳所述切割工具,所述第一槽形成为沿所述插入通道引导所述切割工具,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于所述第一槽时,所述第一槽被至少一个表面限制以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锁紧件,该锁紧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运动。所述锁紧件包括延伸穿过所述锁紧件以容纳所述切割工具的第二槽,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在所述第二槽中时,所述第二槽被至少一个表面限制以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在所述第二槽中时,偏压件设置为对所述锁紧件施加压力以将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偏压至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可移动,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位于所述插入通道中以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从所述插入通道移开以脱离所述切割工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动力工具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所述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包括壳体,该壳体支撑在该主轴上,所述壳体设置为在插入通道中容纳切割工具,所述主轴被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切割工具。第一槽延伸穿过所述壳体并容纳所述切割工具,所述第一槽与所述插入通道大致平行以沿所述插入通道引导所述切割工具。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锁紧件,该锁紧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运动。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二槽和表面,该第二槽延伸穿过所述锁紧件以容纳所述切割工具,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在所述第二槽中时,所述表面用于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所述第二槽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可移动,在接合状态下,所述槽位于所述插入通道中并与所述第一槽不对齐,使得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表面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槽基本对齐,使得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表面脱离所述切割工具。偏压件对所述锁紧件施加压力以将所述锁紧件偏压至所述接合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刀片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显示了图1所示的刀片夹持机构的立体装配视图;
图3显示了图1所示的刀片夹持机构的另一立体装配视图;
图4是沿图1中的线4-4剖面的刀片夹持机构的截面图,显示了刀片夹持机构的接合状态;
图5A至图5C是图1的刀片夹持机构的截面图,显示了所述刀片夹持机构的操作顺序;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刀片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显示了图6所示的刀片夹持机构的立体装配视图;
图8显示了图6所示的刀片夹持机构的另一立体装配视图;
图9是沿图6中的线9-9剖面的刀片夹持机构的截面图,显示了刀片夹持机构的接合状态;
图10A至图10C是图6的刀片夹持机构的截面图,显示了所述刀片夹持机构的操作顺序;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刀片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显示了图11所示的刀片夹持机构的立体装配视图;
图13显示了图11所示的刀片夹持机构的另一立体装配视图;
图14显示了图11所示的刀片夹持机构的还另一个立体装配视图;
图15是沿图11中的线15-15剖面的刀片夹持机构的截面图,显示了刀片夹持机构的接合状态;
图16A至图16C是图11的刀片夹持机构的截面图,显示了所述刀片夹持机构的操作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任一实施方式之前,需要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不仅限于下文的说明或附图显示的具体结构和部件设置。本发明可以用其他实施方式实现或采用各种方式实施。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此所使用的措辞和术语是用于说明目的而不应理解为限定。
图1至图4和图5A至图5C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动力工具的无缝刀片夹持机构10。所示刀片夹持机构10安装在往复锯(未示出)上,并显示为将刀片14连接于主轴26,该刀片14具有主体部分18和柄脚(tang)2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刀片夹持机构10能够与其他类型的切割工具接合。所述往复锯包括主轴26,该主轴26适于安装在所述锯的主体内(未示出)以用于往复运动。如本领域所公知地,驱动部分(未示出)适于被摇摆板或其他机构(未示出)驱动。
参照图2至图4,刀片夹持机构10包括壳体30(图1和图4)、锁紧件34、38和42、起动器46以及偏压件50,其中,壳体30通常包围锁紧件34、38、42、偏压件50和起动器46的至少一部分。刀片夹持机构10的壳体30具有两个部件30A和30B;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30可以是单独的部件或具有多于两个部件。第一部件30A包括毂54,该毂54具有用于容纳刀片14的孔58,部件30A和30B通过紧固件62(如螺栓)而彼此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部件30A和30B可以通过焊接、钳位固定、止动环和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紧固方法来固定。所示实施方式显示为,第一部件30A与主轴26一体形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30A可以与主轴26分离并通过本领域公知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主轴26上。
第二部件30B包括用于容纳刀片14的槽66和用于容纳起动器46的孔70。槽66延伸穿过第二部件30B的外表面74(图1和图2)至内表面78(图3)。槽66沿第一方向82(图4及图5A至图5C)容纳刀片14,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方向大致沿着主轴26的旋转轴线86。刀片14能够沿着通道84穿过槽66朝孔58移动并最终进入孔58内,在下文中,该通道84被称作插入通道。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插入通道84稍大于刀片14,且槽66形成为沿着插入通道84引导刀片14。内表面78包括锁紧件表面90(图3、图4和图5A至图5C),如图5A至图5C所示并如下文所述,该锁紧件表面90限制锁紧件34、38和42的一部分以及偏压件50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82或与第一方向82相反的第二方向94的轴向移动。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锯刀片14包括第一侧表面(或表面)98、与第一侧表面98相对的第二侧表面(或表面)102以及两个台肩部分(shoulderportion)106A、106B,该台肩部分形成柄脚22至主体部分18的过渡。锯刀片14的厚度为第一侧表面98和第二侧表面102之间的距离。当锯刀片14的柄脚22插入到壳体30的槽66中时,至少第一台肩部分106A与壳体30接合。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三个锁紧件34、38和42为扣板(pinch plate),且每个扣板34、38、42相对于彼此轴向层叠。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然可以使用更少(例如一个)或更多个扣板。参照图2和图3,每个扣板34、38、42都包括第一表面110、与第一表面110相对的第二表面114和延伸穿过第一表面110至第二表面114的槽118。每个槽118由第一槽表面122和与第一槽表面122相对的第二槽表面126限定,且每个槽118具有与第一槽表面122和第二槽表面126之间的距离相等的宽度。如图5A至图5C所示,每个槽118的宽度比锯刀片14的厚度大以使得锯刀片14,特别是锯刀片14的柄脚22移动进出槽118。
每个扣板34、38、42还包括一对用于限制扣板34、38、42在壳体30内围绕主轴26的旋转轴线86旋转的锁紧表面130和134。其中一个锁紧表面130位于每个扣板34、38、42的第一部分(或端)138上,另一个锁紧表面134位于与第一端138相对的每个扣板34、38、42的第二部分(或端)142上。第一扣板34的第一端138被偏压件50压靠在第二构件30B的锁紧件表面90上,第二端142通常能够相对于第一端138旋转或枢转。也就是说,扣板34、38、42的第一端138大体上限定了扣板34、38、42部分地枢转所围绕的枢转支点。每个扣板34、38、42的第二锁紧表面134(位于第二端142上)与壳体部件30A、30B的第一引导件146(图3)接合并能够沿着该第一引导件146滑动。引导件146限制了每个扣板34、38、42的轴向旋转,但允许扣板34、38、42的第二端142沿第一方向82和第二方向94移动。另一个锁紧表面134(位于第一端138)与相对于第一引导件146的第二引导件150(图2)接合,以进一步防止每个扣板34、38、42的轴向旋转。因此,扣板34、38、42(即第二端142)能够在壳体30内旋转、枢轴和/或移动。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偏压件50为压缩弹簧,该偏压件50安装在毂54上以被沿着主轴26的旋转轴线86引导。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偏压件50可以是多个弹簧,该多个弹簧嵌入设置在位于壳体30内的各自的孔中。偏压件50的第一腿件154邻近于第三扣板42的第二表面114,偏压件50的第二腿件158邻近于壳体部件30A的后壁162(图4)。因此,偏压件50使壳体30和扣板42相互连接,以偏压刀片夹持机构10与锯刀片14接合。偏压件50在第三扣板42上施加力(即偏压力),也进而在第一扣板34和第二扣板38上施加力,以将扣板34、38、42朝第二壳体部件30B的内表面78偏压,从而将刀片14锁紧在刀片夹持机构10内。
所示起动器46为按钮起动器,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起动器可以是用于向扣板34、38、42传递运动的各种装置。按钮起动器46穿过壳体30的孔70,并包括邻近于内表面78的头部166以防止按钮起动器46从壳体30中弹出。该按钮起动器46由使用者起动,以使得扣板34、38、42运动,从而克服偏压件50施加在扣板34、38、42上的偏压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各种机械装置使得起动器46朝扣板34、38、42移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示按钮起动器46可以相对于壳体30径向地设置。此外,按钮起动器46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部件径向地延伸以与扣板34的第一表面110接合,并抵御由偏压件50施加的偏压力。
参照图4和图5A至图5C,刀片夹持机构10通常具有三种状态:无刀片状态、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在无刀片状态下(图5A),锯刀片14从壳体30上拆卸下来,在壳体30(即锁紧件表面90)、起动器46和扣板34、38、42的几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偏压件50尽可能地将扣板34、38、42朝向内表面78压迫(或偏压)。扣板34、38、42在壳体30内转过一定角度,从而使槽118的第二槽表面126停靠在刀片的插入通道84内。
在接合状态下(图4和图5B),锯刀片14被安装或插入到壳体30内。扣板34、38、42以及槽118在壳体30内转动,使得槽118的第一槽表面122和第二槽表面126相对于刀片14的侧表面98和102形成钝角或锐角(也就是非平行角度)。因此,槽表面122和126与刀片14接合并将刀片14锁紧在槽表面122和126之间。
在分离状态下(图5C),扣板34、38、42克服偏压件50的压力使得锯刀片14能够从刀片夹持机构10上拆卸下来。与无刀片状态和接合状态相比,起动器46与第一扣板34接合使得每个扣板34、38、42的第二端142朝主轴26并远离壳体部件30B的内表面而转动或旋转。每个扣板34、38、42的槽表面122和126脱离了刀片的插入通道84并大体与该通道平行排列布置,从而脱离了刀片侧表面98和102,使得刀片14可以从刀片夹持机构10上拆卸下来。
在操作中,使用者将刀片14插入无刀片状态下(图5A)的刀片夹持机构10中。刀片14沿第一方向82通过壳体槽66进而穿过扣板槽118被插入。刀片14的柄脚22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扣板34的第二槽表面126,第一扣板34已经在壳体30内转动到位并停靠在刀片14的插入通道84上。刀片14和第二槽表面126的接合压迫扣板34、38、42(即第二端142),使得扣板34、38、42旋转或克服偏压件50的偏压力而大致沿第一方向82移动。由于扣板34、38、42转动,扣板各自的槽118也转动并向插入通道84敞开,从而允许刀片14继续插入。每个扣板34、38、42的第二端142基本上围绕各自的第一端138旋转,如图4和图5A至图5C所示,第一端138被保持在第二壳体部件30B的锁紧件表面90与偏压件50之间。刀片14沿着第一槽表面122和第二槽表面126滑动穿过槽118。刀片14继续沿第一方向82移动到壳体30内,直到刀片14进入毂54的孔58,使刀片夹持机构10处于接合状态(图4和图5B)。
当刀片14朝接合状态(图5B)插入或当使用者试图沿着第二方向94拉拔刀片14时,偏压件50偏压或压迫扣板34、38、42以与刀片14的侧表面98和102接合。每个扣板34、38、42的第二端142旋转或移动而远离主轴26(即沿着第二方向94),直到扣板槽118的第一槽表面122和第二槽表面126锁紧或“夹紧(pinch)”刀片14。锁紧是扣板34、38、42的槽表面122和126夹紧第一刀片侧表面98和第二刀片侧表面102从而将刀片14锁紧在壳体30内而导致的结果。槽表面122和126起到类似于“指夹(fingertrap)”的作用,槽表面122和126允许沿第一方向82的位移并防止沿第二相反方向94的位移(刀片14意外地分离)。
为了使刀片14从刀片夹持机构10中弹出,使用者朝主轴26按压按钮起动器46以将刀片夹持机构10驱动至分离状态(图5C)。按钮起动器46的按钮头部166朝第一扣板34滑动并与第一扣板34接合,这使得每个扣板34、38、42的第二端142克服偏压件50的偏压力而朝主轴26转动。如图5C所示,槽118的第一槽表面122和第二槽表面126(至少部分地)从刀片14上分离,也就分离了槽表面122和126在刀片14上的夹持连接。一旦槽表面122和126从刀片14的侧表面98和102上分离,使用者可以将刀片14从刀片夹持机构10中退出(即拆卸)。随着拆卸刀片14,扣板34、38、42被偏压件50压回到无刀片状态(图5A)。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刀片夹持机构10可以包括用于将刀片14从壳体30中弹出的弹出系统。参照图6至图9和图10A至图10C,下文中将说明该弹出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扣板34、38、42可以铰连或枢转地固定在刀片夹持机构10内(例如铰连于壳体30)。当按钮起动器46与扣板34、38、42接合时,扣板34、38、42克服偏压弹力而围绕枢轴旋转。
图6至图9和图10A至图10C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无缝刀片夹持机构210。该刀片夹持机构210与图1至图4和图5A至图5C所示的刀片夹持机构10相似;因此,类似的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照图7至图9和图10A至图10C,本实施方式的刀片夹持机构210包括扣板214、与该扣板214一体形成的起动器218以及用于将刀片14从刀片夹持机构210中自动弹出的弹出系统222。此外,该刀片夹持机构210还包括两个偏压件226和230(例如压缩弹簧),尽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单独的偏压件(如图1至图4和图5A至图5C所示的偏压件50),以使扣板214和刀片14在压力作用下接合。
参照图7至图9和图10A至图10C,壳体30具有三个通过紧固件62彼此固定的部件30A、30B和30C;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30可以多于或少于三个部件。通过分别位于主轴26的组件座234(assembly seat)上和壳体部件30A上的平表面238和242的配合,壳体部件30A连接于组件座234。平表面238和242彼此对齐并防止壳体30相对于主轴26的旋转或轴向运动(仅示出了主轴26的一个平表面238)。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组件座234延伸至壳体30内以容纳刀片14,使得组件座234的轴向延伸槽246容纳刀片14。
如图7、图9和图10A至图10C所示,第二壳体部件30B包括孔250A和250B,其中分别容纳有偏压件226和230。第三壳体部件30C包括槽(或孔)254(图7和图10A)和开口258(图8、图9和图10A至图10C),孔254用于容纳组件座234,起动器218经开口258从壳体30延伸。孔254延伸穿过第三壳体部件30C的外表面74(图6、图7和图9)至内表面78(图8)。该孔254为矩形并部分地由第一孔表面262和与第一孔表面262相对的第二孔表面266限定,其中,孔254的长度由第一孔表面262和第二孔表面266之间的距离限定。孔254的尺寸能够容纳主轴26的组件座234,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该组件座234在大致沿着主轴26的旋转轴线86方向的第一方向82(图9和图10A至图10C)上容纳刀片14。刀片14能够移动穿过孔254并进入组件座234的槽246中,这限定了在下文中被称为插入通道的通道268。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插入通道268稍大于刀片14,孔表面262和266沿插入通道268引导刀片14。内表面78包括锁紧件表面90(图8和图9),如图10A至图10C所示,该锁紧件表面90限制了扣板214的一部分和第一偏压件226沿第一方向82或第二方向94的轴向移动。
扣板214包括第一端(或部分)270、与第一端270相对的第二端(或部分)274和孔(或槽)278,第一部分270压靠在壳体部件30C的锁紧件表面90上,槽278位于第一部分270和第二部分278之间。第一部分270通过偏压件226压靠在壳体部件30C的锁紧件表面90上,第二部分274能够大致围绕第一部分270旋转或枢转。
槽278通常为矩形以容纳并包围组件座234,槽278由两组相对的表面限定,即:第一主轴表面282和与第一主轴表面282相对的第二主轴表面286以及在第一主轴表面282和第二主轴表面286之间延伸的第一接合面290和第二接合面294。第一主轴表面282和第二主轴表面286沿着主轴26(即组件座234)的外表面298滑动,从而引导扣板214的枢转运动并防止扣板214围绕主轴26的旋转轴线86旋转。第一接合表面290和第二接合表面294可拆卸地与刀片14的第一边302和第二边306(即图7和图8所示的刀片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该上表面和下表面限定了刀片14的厚度)接合,第一边302和第二边306分别位于相对于侧表面98和102逆时针转90°的位置。槽278的长度等于第一接合表面290和第二接合表面294之间的距离。如图10A至图10C所示,槽278的长度大于锯刀片14的柄脚22的宽度(即刀片14的侧表面98和102之间的距离)以允许刀片14移动进出槽278。
偏压件226和230构成了第一偏压件的实施方式,且偏压件226和230在扣板214上施加压力以朝壳体部件30C的内表面78偏压扣板214,从而将刀片14锁紧在刀片夹持机构210内。第一偏压件226(如弹簧)在第二壳体部件30B和第一部分270之间延伸,第二偏压件230在第二壳体部件30B和扣板214的第二部分274之间延伸。第一偏压件226和第二偏压件230一起将扣板214朝第三壳体部件30C偏压。壳体30的锁紧件表面90限制扣板214的第一部分270的运动,使得第一部分270限定了扣板214的枢转支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多种装置将扣板214偏压至与锯刀片14接合。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起动器218为与扣板214的第二部分274形成一体的杆起动器,从而向扣板214传递运动并使扣板214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起动器218可以是用于向扣板214传递运动的各种装置。参照图10A至图10C,杆起动器218穿过形成在第三壳体部件30C内的开口258并从壳体30延伸。该杆起动器218被使用者起动以引起扣板214的运动,并克服由第二偏压件230施加在扣板214上的偏压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起动器218可以通过各种机械装置的作用而朝扣板214移动。
参照图7至图9和图10A至图10C,弹出系统222包括弹出主体310(或活塞)和弹出件314(例如弹簧)或活塞偏压件。弹出件314构成第二偏压件,当刀片夹持机构210处于分离状态时,该第二偏压件的位置使得刀片14被压出刀片夹持机构210。壳体30连接于主轴26的组件座234以便于弹出系统222的操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弹出系统222可以省去。
参照图9和图10A至图10C,刀片夹持机构210通常具有三种状态:无刀片状态、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在无刀片状态下(图10A),锯刀片14从壳体30上拆卸下来,且在壳体30(即锁紧件表面90)、起动器218和扣板214的几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偏压件226和230尽可能地将扣板214朝向内表面78压迫或偏压。扣板214在壳体30内转动,使得槽278的第一接合表面290的一部分停靠在刀片14的插入通道268内。
在接合状态下(图9和图10B),锯刀片14被安装或插入到壳体30内。扣板214和其中的槽278在壳体30内转动,使得槽278的第一接合表面290和第二接合表面294相对于刀片14的第一边302和第二边306形成钝角或锐角(即非平行角度)。最终,接合表面290和294将刀片14锁紧或连接在该接合表面之间。
在分离状态下(图10C),扣板214克服偏压件230而使得锯刀片14从刀片夹持机构210上拆卸下来。与无刀片状态和接合状态下扣板214的第二部分274的位置相比,起动器218枢转使得扣板214的第二部分274朝第二壳体部件30B旋转。扣板214的接合表面290和294离开槽254和槽254中的刀片边302、306,并基本与槽254和槽254中的刀片边302、306平行且对齐,使得刀片14可以从刀片夹持机构210上拆卸下来。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当扣板214处于分离状态时,锯刀片14通过刀片弹出系统222而自动从所述机构210退出(图7至图9和图10A至图10C),这将会在下文中说明。
在操作中,使用者将刀片14插入处于无刀片状态(图10A)的刀片夹持机构210中。刀片14沿着第一方向82通过主轴26中的槽246,穿过壳体30中的孔254并进而插入到扣板孔(或槽)278中。刀片14的柄脚22可拆卸地与扣板214的第一接合表面290接合,扣板214在壳体30内转动到位并停靠在刀片14的插入通道268内。刀片14和第一接合表面290的接合压迫扣板214(即第二部分274)以使扣板214克服偏压件230的偏压力而枢转或沿第一方向82移动。随着扣板214旋转,槽278也旋转并向插入通道268敞开以允许刀片14继续插入。扣板214的第二部分274基本上围绕扣板214的第一部分270旋转,如图9和图10A至图10C所示,第一部分270被保持在壳体30的第三部件30B的锁紧件表面90和偏压件226之间。刀片14沿着第一接合表面290和第二接合表面294滑动穿过槽278,并继续沿着第一方向移动至壳体30内且接触活塞310,从而克服弹出件314的偏压力并使活塞310沿第一方向82移动。活塞310被刀片14压向第一壳体部件30A。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当活塞310接触第一壳体部件30A且刀片14完全插入槽246中时,刀片夹持机构210处于接合状态(图9和图10B)。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处于接合状态时,活塞310与第一壳体部件30A间隔开,因此刀片14被部分地插入,或者,当刀片14接触到主轴26的后壁时,刀片夹持机构210处于接合状态。
当刀片14朝接合状态(图10B)插入时,或当使用者试图沿第二方向94拉拔刀片14时,偏压件230偏压或压迫扣板214以接合刀片14的边302和306。扣板214的第二部分274枢转或移动而远离第二壳体30B(即沿第二方向),直到扣板槽278的第一接合表面290和第二接合表面294锁紧或“夹紧”刀片14。锁紧是扣板214的接合表面290和294夹紧第一刀片边302和第二刀片边306从而将刀片14锁紧在壳体30内而导致的结果。接合表面280和294起到类似“指夹”的作用,该接合表面允许沿第一方向82的移动并防止沿第二相反表面94(刀片意外地分离)。
为了使刀片4从刀片夹持机构210中弹出,使用者朝主轴26按压杆起动器218(大致沿第一方向82)以驱动刀片夹持机构210至分离状态(图10C)。起动器218使扣板214的第二部分274克服第二偏压件230的偏压力而朝第二壳体部件30B移动或旋转。如图10C所示,槽278的第一接合表面290和第二接合表面294(至少部分地)从刀片14上分离,从而分离了接合表面290和294在刀片14上的夹紧连接。扣板214朝主轴26的移动或旋转以及接合表面290和294从刀片14的边302和306上分离,使得壳体14通过刀片弹出系统222自动从刀片夹持机构210中弹出(即分离)。刀片14被弹出件310弹出,该弹出件310通过压缩在弹出件310和主轴26之间的偏压件314的偏压而抵靠在刀片14上。刀片14被拆卸下来,扣板214通过第二偏压件230被压回到无刀片状态(图10A)。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用一个或多于两个弹簧来偏压扣板214。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扣板214可以与刀片14的至少一个表面接合,或扣板214可以与刀片14上彼此相对90°定位的表面接合。
图11至图15和图16A至图16C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无缝刀片夹持机构410。该刀片夹持机构410与图1至图4和图5A至图5C所示的刀片夹持机构10类似;因此,相似的结构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刀片夹持机构410包括扣板414、与扣板414形成一体的起动器418和位于壳体30与扣板414之间的偏压件422。
参照图12至图14,壳体30具有两个壳体部件:第一壳体部件30A和第二壳体部件30B。第一壳体部件30A包括一对开口426,开口426延伸穿过壳体部件30A并限定该对开口426之间的壳体部分430。该壳体部分430包括第一内表面434、相对于第一内表面434朝旋转轴线86抬高的第二内表面438、在第一内表面434和第二内表面438之间起过渡作用的斜表面442和从第二内表面438向旋转轴线86延伸的D形挡件446。第一内表面434将刀片14导引插入到壳体30内,第二内表面438能够与刀片14的第一侧表面98接合或锁紧第一侧表面98。当刀片14被完全插入时,挡件446邻近于刀片14的柄脚22。第一壳体部件30A还包括一对平表面450,该一对平表面450用于与相应的主轴26的平表面454接合。平表面450和454的配合一直了壳体30相对于主轴26的旋转运动。
第二壳体部件30B包括用于容纳紧固件62的孔458和用于容纳锯刀片14的槽462。孔458延伸穿过第二壳体部件30B的外表面74(图11、图12和图14)至内表面78(图13)。第二壳体部件30B通过紧固件62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30A,该紧固件62被螺固到主轴26的组件座或容纳端466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部件30B通过各种公知的固定装置(如螺栓、焊接、粘结等)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30A和/或主轴2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轴26和第一壳体部件30A形成一体。
槽462(部分地)被第一表面470和与第一表面470相对的第二表面474限定。槽462为矩形并具有稍大于锯刀片14的厚度的宽度。当锯刀片14从刀片夹持机构410上脱离时,槽462较大的宽度使得锯刀片14能够在槽462的第一表面470和第二表面474之间滑动。刀片14能够移动穿过槽462,槽462限定了下文中被称为插入通道的通道480。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插入通道480稍大于刀片14,且槽462的大小和形状使得表面470和474沿着插入通道480引导刀片14。如图16A至图16C所示,内表面78A的一部分限制了扣板414的一部分和偏压件422沿第一方向82或第二方向94的轴向移动。
扣板414包括第一端(或部分)478、与第一端478相对的第二端(或部分)482、第一孔486和第二孔490,第一部分478压靠在壳体部件30B的内表面78上,第一孔486和第二孔490位于第一部分478和第二部分482之间。第一部分478通过偏压件422压靠在壳体部件30B的内表面78上,第二部分482能够基本上围绕第一部分478旋转或枢转。第一孔486为狭长开口,该第一孔486允许主轴26的容纳端466延伸穿过第一孔486和扣板414以相对于主轴26移动。
第二孔490为由接合表面494限定的D形,接合表面494大致为平面并邻近于第一孔486和曲表面498,曲表面498位于接合表面494的相对位置。壳体部分430延伸穿过第二孔490,使得扣板414围绕壳体部分430并能够在第一壳体部件30A的开口426内滑动。当刀片夹持机构410组装好时,接合表面494位于壳体30的内部并可以与锯刀片14接合,曲表面498位于壳体30的外部并以可变的距离间隔于壳体30。该可变的距离使得扣板414(即接合表面494)在开口426内滑动并进而与锯刀片14(即刀片14的第二侧表面102)连接或分离。扣板414能够相对于主轴26和壳体30轴向运动或移动。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扣板414的轴向移动被开口426、偏压件422和内表面78A的轴向长度限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扣板414铰连或固定于壳体30并相对于壳体30枢转。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偏压件422为压缩弹簧,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偏压件422可以是用于使扣板414与锯刀片14接合的任意装置。偏压件422(如弹簧)在第一壳体部件30A和扣板414之间延伸。偏压件422压迫扣板414(即偏压力)以朝第二壳体部件30B的内表面78偏压扣板414,并将刀片14锁紧在刀片夹持机构410中。扣板414的接合表面494与锯刀片14的刀片侧表面102接合以防止刀片14从刀片夹持机构410上脱离。壳体30的内表面78A阻止扣板414的第一部分478移动,使得第一部分478限定了扣板414的枢转支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各种装置将扣板414偏压至与锯刀片14接合。
如上所述,起动器418与扣板414形成一体,以向扣板414传递运动并使扣板414旋转。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起动器418位于壳体30外部并邻近于扣板414的曲表面498。例如,起动器418可以例如被使用者操作,并将类似旋转的运动传递给扣板414的第二部分482。
参照图15和图16A至图16C,刀片夹持机构410通常具有三种状态:无刀片状态、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在无刀片状态下(图16A),锯刀片14从壳体30上拆卸下来,且在壳体30(即内表面78A)和扣板414(即第一表面494)的几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偏压件422尽可能地将扣板414朝向内表面78压迫或偏压。偏压件422压迫接合表面494以使接合表面494停靠在壳体部分430(即第一表面434)上,并因而将接合表面494定位在刀片14的插入通道480中。也就是说,插入通道480被扣板414堵塞。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偏压件422可以偏压扣板414使扣板414停靠在第二壳体部件30B上。
在接合状态下(图15和图16B),锯刀片14被安装或插入壳体30。扣板414和槽462在壳体30内转动,使得槽462的接合表面494与刀片14的第一侧表面98和第二侧表面102形成钝角或锐角(即非平行角度)。最终,接合表面494将刀片14锁紧或连接于壳体30。
在分离状态下(图16C),扣板414克服偏压件422以使得锯刀片14从刀片夹持机构410上拆卸。与偏压件422在无刀片状态和接合状态下的压缩状态相比,起动器418枢转使得扣板414的第二部分482朝主轴26枢转以进一步压缩偏压件422。扣板414的连接表面494从刀片侧表面102上分离,使得刀片14可以从刀片夹持机构410上拆卸。
在操作中,锯刀片14能够沿第一方位和第二方位插入,在第二方位中,锯刀片14(尤其是锯刀片14的切割刃502)从第一方位旋转了180°。通过所选择的方位,使用者将刀片14插入处于无刀片状态的刀片夹持机构410中(图16A)。锯刀片14沿第一方向82通过第二壳体部件30B内的槽462而被插入或滑动至壳体30内并进而进入扣板槽490内。刀片14的柄脚22可拆卸地与扣板414的接合表面494接合,该接合表面494在壳体30内转动到位并停靠在刀片14的插入通道480内。刀片14和扣板414的接合表面494的接合使扣板414(即第二部分482)枢转并克服偏压件422的偏压力而大致沿第一方向82移动。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扣板414被自动安装,或换句话说,不使用起动器418而移动扣板414。
当锯刀片14被插入时,锯刀片14的柄脚22滑动穿过第二壳体部件30B内的槽462的第二表面474。由于刀片14插入了壳体30,扣板414沿第一方向82稍微枢转以分开接合表面494与壳体部分230的接合。扣板414的第二部分482基本上围绕扣板414的第一部分478旋转,如图15和图16A至图16C所示,第一部分478被保持在壳体30的第二壳体部件30B的内表面78与偏压件422之间。接合表面494从壳体部分430上分离,使插入通道480打开或畅通,以允许刀片14继续插入,并使刀片14在接合表面494和槽462的第二表面474之间沿着接合表面494和槽462的第二表面474滑动。
刀片14的柄脚22滑动穿过第二壳体部件30B的第二表面474,从而柄脚22被引导并穿过第一壳体部件30A的第二内表面438。第一侧表面98继续沿着第二内表面438滑动,直到柄脚22与壳体部件30A的挡件446接合。当刀片14朝接合状态插入(图16B)时,或当使用者试图沿第二方向94拉拔刀片14时,偏压件422偏压或压迫扣板414(即接合表面494)以与刀片14的侧表面102接合,这将刀片14(即第一侧表面98)压靠在壳体部件30A的第二内表面438上。此外,当处于接合状态时,如果使用者试图沿第二方向94拉拔刀片14,偏压件422增大施加在扣板414上的力,且由扣板414施加给刀片14的夹持力也增加。扣板414的第二部分482旋转或沿第二方向94移动,直到扣板槽462的接合表面494锁紧或“夹紧”刀片14。锁紧是扣板414的接合表面494抵着第二槽表面474和第二内表面438而夹紧刀片14导致的结果,从而将刀片14锁紧在壳体30内。
扣板414通过接合表面494、壳体槽462的第二槽表面474和壳体部件30A的第二内表面438使锯刀片14形成三点接合。接合表面494、第二槽表面474和第二内表面438起到类似于“指夹”的作用,它们允许沿第一方向82的运动,但阻止沿第二相反方向94的运动(刀片意外地分离)。
为了将锯刀片14从刀片夹持机构410上拆卸下来或脱离,使用者大致沿第一方向82按压起动器418以将刀片夹持机构410驱动至分离状态(图16C)。按压起动器418克服了偏压件422的偏压力而使得扣板414的第二部分482远离第二壳体部件30B移动或旋转。如图16C所示,槽462的接合表面494从刀片14上分离(至少部分地),也就释放了接合表面478在刀片14上的夹持作用。扣板414朝主轴26的移动或旋转以及接合表面494从刀片14的侧表面102上分离使得刀片14被使用者或通过刀片弹出系统(即图6至图9和图10A至图10C所示的弹出系统222)自动地退出刀片夹持机构410。随着拆卸刀片14,扣板414被偏压件422压回到无刀片状态(图16A),使得扣板414在第一壳体部件30A内转动并被第一壳体部件30A夹紧。
虽然参照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在上述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独立方面的范围和发明精神内,仍然可以做出改变或改进。
Claims (31)
1.用于动力工具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该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包括:
壳体,该壳体支撑在主轴上,该主轴被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切割工具;
锁紧件,该锁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所述锁紧件包括延伸穿过所述锁紧件以容纳所述切割工具的槽,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于该槽中时,限定所述槽的至少一个表面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
偏压件,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在所述槽中时,所述偏压件设置为对所述锁紧件施加压力,以将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偏压至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
其中,所述锁紧件能够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移动,在接合状态下,所述槽沿第一方向将所述切割工具容纳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能够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以防止所述切割工具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在分离状态下,所述锁紧件克服所述偏压件的压力而移动,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能够从所述切割工具上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响应于所述切割工具穿过所述锁紧件的所述槽插入,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接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被设置为在所述壳体内枢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限定了枢转支点,当所述锁紧件在所述接合状态和所述分离状态之间移动时,所述第二端能够围绕所述枢转支点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为平表面以与所述切割工具的平表面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包括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包括在所述壳体内顺序布置的多个板,每个板包括至少一个表面能够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所述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还包括起动器,该起动器用于克服所述偏压件的压力而使所述锁紧件移动并使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起动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起动器与所述锁紧件形成一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起动器能够相对于所述锁紧件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所述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还包括弹出系统,该弹出系统包括弹出主体和弹出件,当所述锁紧件从所述切割工具上分离时,该弹出件设置为将所述弹出主体压靠在所述切割工具上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压迫所述切割工具。
13.用于动力工具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该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包括:
壳体,该壳体支撑在主轴上,所述壳体设置为将切割工具容纳在插入通道中,所述主轴被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切割工具;
第一槽,该第一槽延伸穿过所述壳体以容纳所述切割工具,所述第一槽形成为沿所述插入通道引导所述切割工具,当所述切割工具被所述第一槽容纳时,限定所述第一槽的至少一个表面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
锁紧件,该锁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所述锁紧件包括延伸穿过所述锁紧件以容纳所述切割工具的第二槽,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在所述第二槽中时,限定所述第二槽的至少一个表面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
偏压件,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在所述槽中时,该偏压件设置为对所述锁紧件施加压力以将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偏压至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
其中,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能够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位于所述插入通道中以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从所述插入通道移开以从所述切割工具上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响应于所述偏压件作用在所述锁紧件上的压力,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和所述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防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响应于所述切割工具穿过所述锁紧件的所述第二槽插入,所述锁紧件设置为移动至所述接合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克服所述偏压件的压力而移动至所述分离状态,以使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从所述切割工具上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设置为在所述壳体内枢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限定了枢转支点,当所述锁紧件在所述接合状态和所述分离状态之间旋转时,所述第二端围绕所述枢转支点旋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包括至少一个锁紧表面,该锁紧表面用于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接合以防止所述锁紧件的轴向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表面为平表面以与所述切割工具的平表面接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所述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还包括起动器,该起动器设置为使所述锁紧件移动至分离状态并克服所述偏压件的压力。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该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还包括弹出系统,该弹出系统包括弹出主体和弹出件,当所述锁紧件从所述切割工具上分离时,该弹出件设置为将所述弹出主体压靠在所述切割工具上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压迫所述切割工具。
23.用于动力工具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该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包括:
壳体,该壳体支撑在主轴上,所述壳体设置为将切割工具容纳在插入通道中,所述主轴被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切割工具;
第一槽,该第一槽延伸穿过所述壳体并容纳所述切割工具,所述第一槽大体上与所述插入通道平行以沿所述插入通道引导所述切割工具;
锁紧件,该锁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二槽和表面,该第二槽延伸穿过所述锁紧件以容纳所述切割工具,当所述切割工具容纳在所述第二槽中时,所述表面用于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
其中,所述第二槽能够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第二槽位于所述插入通道中并与所述第一槽不对齐,使得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表面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槽基本对齐,使得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表面从所述切割工具上分离;
偏压件,该偏压件对所述锁紧件施加压力以将所述锁紧件偏压至所述接合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响应于所述偏压件作用在所述锁紧件上的压力,所述锁紧件的所述表面与所述切割工具接合防止。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响应于所述切割工具穿过所述锁紧件的所述第二槽插入,所述锁紧件设置为移动至所述接合状态。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设置为克服所述偏压件的压力移动至所述分离状态。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包括至少一个锁紧表面,该锁紧表面用于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接合以防止所述锁紧件的轴向旋转。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限定了枢转支点,当所述锁紧件在所述壳体内运动时,所述第二端围绕所述枢转支点旋转。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锁紧件包括板。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该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还包括起动器,该起动器用于使所述锁紧件移动至所述分离状态并克服所述偏压件的压力。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该切割工具夹持机构还包括弹出系统,该弹出系统包括弹出主体和弹出件,当所述锁紧件从所述切割工具上分离时,该弹出件设置为将所述弹出主体压靠在所述切割工具上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压迫所述切割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97257707P | 2007-09-14 | 2007-09-14 | |
US60/972,577 | 2007-09-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86091A true CN101386091A (zh) | 2009-03-18 |
Family
ID=3993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2155815A Pending CN101386091A (zh) | 2007-09-14 | 2008-09-16 | 刀片夹持机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071015A1 (zh) |
CN (1) | CN101386091A (zh) |
DE (1) | DE102008047125A1 (zh) |
GB (1) | GB245322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00786A (zh) * | 2012-06-27 | 2012-10-03 | 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 破袋机 |
CN102716788A (zh) * | 2012-06-27 | 2012-10-10 | 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 破袋机 |
CN113399736A (zh) * | 2015-09-15 | 2021-09-17 |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 切割器套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20115A2 (en) | 2011-08-04 | 2013-02-07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Reciprocating saw blade |
US9156097B2 (en) | 2012-03-20 | 2015-10-13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Reciprocating saw blade clamp |
USD688543S1 (en) | 2012-03-20 | 2013-08-27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Saw blade |
DE102013208691A1 (de) * | 2013-05-13 | 2014-11-13 | Robert Bosch Gmbh | Werkzeugspannvorrichtung |
USD729600S1 (en) | 2014-05-06 | 2015-05-19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Saw blade |
CN110385480A (zh) * | 2018-04-17 | 2019-10-2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往复动力工具及用于往复动力工具的夹持装置 |
EP3807038A4 (en) * | 2018-06-14 | 2022-03-02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REciprocating saw blade clamp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307937A (en) * | 1919-06-24 | Interchangeable-tool holder | ||
US1447519A (en) * | 1922-01-17 | 1923-03-06 | Nat Blank Book Co | Friction clutch for telescoping elements |
DE3622761A1 (de) * | 1986-07-07 | 1988-01-21 | Bosch Gmbh Robert | Einspannvorrichtung fuer saegeblaetter |
US5722805A (en) * | 1995-12-08 | 1998-03-03 | Giffin; Brian K. | Drill bit adaptor tool |
JP2001179534A (ja) * | 1999-12-28 | 2001-07-03 | Hitachi Koki Co Ltd | 往復動工具 |
JP2003117723A (ja) * | 2001-10-12 | 2003-04-23 | Hitachi Koki Co Ltd | ブレード着脱装置 |
EP1529586A1 (en) * | 2003-11-04 | 2005-05-11 | GMCA PTY Ltd | Clamping device |
US8813372B2 (en) * | 2007-09-14 | 2014-08-26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Blade clamp mechanism |
CA2751464C (en) * | 2009-02-05 | 2015-06-16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Hand saw |
-
2008
- 2008-09-12 US US12/209,908 patent/US2009007101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9-12 GB GB0816750A patent/GB2453220A/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9-15 DE DE102008047125A patent/DE10200804712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9-16 CN CNA2008102155815A patent/CN10138609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00786A (zh) * | 2012-06-27 | 2012-10-03 | 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 破袋机 |
CN102716788A (zh) * | 2012-06-27 | 2012-10-10 | 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 破袋机 |
CN102716788B (zh) * | 2012-06-27 | 2015-01-21 | 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 破袋机 |
CN113399736A (zh) * | 2015-09-15 | 2021-09-17 |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 切割器套件 |
CN113399736B (zh) * | 2015-09-15 | 2024-03-15 |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 切割器套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0816750D0 (en) | 2008-10-22 |
US20090071015A1 (en) | 2009-03-19 |
GB2453220A (en) | 2009-04-01 |
DE102008047125A1 (de) | 2009-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86091A (zh) | 刀片夹持机构 | |
US8813372B2 (en) | Blade clamp mechanism | |
US11504782B2 (en) | Reciprocating saw blade mounting device and reciprocating saw | |
US9498889B1 (en) | Double action, out the front, automatic knife | |
CN100425380C (zh) | 往复式工具用的锯条更换无需工具的锯条夹 | |
EP2641685B1 (en) | Reciprocating saw blade clamp | |
US7210232B2 (en) | Saw blade clamping mechanism for a power tool | |
CN106984860B (zh) | 斜切锯 | |
US20100301540A1 (en) | Clamping mechanism | |
EP2078575B1 (en) | Cutting device | |
JP5491858B2 (ja) | 工具アタッチメントを着脱自在に係合する連結機構 | |
EP2604367B1 (en) | Holesaw mandrel assembly | |
CN103252759B (zh) | 手持式工具设备 | |
WO2014169818A1 (zh) | 螺钉夹持装置及螺钉工具 | |
US20190054642A1 (en) | Sheath and knife separation control structure | |
CN106216534B (zh) | 液压工具 | |
CN109662744B (zh) | 吻合器 | |
US10501963B1 (en) | Locking device | |
CN112211885A (zh) | 定位结构 | |
CN102271850A (zh) | 具有锯条座的竖锯 | |
US20050246901A1 (en) |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 |
CN110052645A (zh) | 用于轴类工件的轴向定位钻孔装置 | |
CN111322292B (zh) | 卡合机构 | |
US20030029022A1 (en) | Impact tool cartridge with separate cutting and seating blades | |
CN115570205B (zh) | 切割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