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5250A - 用于连续连接性传输的自适应前导码长度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续连接性传输的自适应前导码长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5250A
CN101385250A CNA200780005256XA CN200780005256A CN101385250A CN 101385250 A CN101385250 A CN 101385250A CN A200780005256X A CNA200780005256X A CN A200780005256XA CN 200780005256 A CN200780005256 A CN 200780005256A CN 101385250 A CN101385250 A CN 101385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annel
data
subscriber equipment
pream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52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雅阿蒂南
M·伯尔蒂尼尔利
K·朗塔-阿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01385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5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5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4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 H04W52/58Format of the TPC b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说明书和附图给出了新的方法、系统、装置和软件产品,为连续连接性传输的前导码定义自适应前导码长度,其中使用例如UL(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的控制信道来传输前导码。这样的前导码将会降低对传输间隙之后的初始功率设置的准确性要求,并且还有助于数据信道(例如,增强专用信道(E-DCH))的信道估计和同步。可以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取决于以下因素对前导码长度进行优化和定义:a)用于在数据信道上传输数据的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和/或多径反射的程度,和/或b)相对于数据信道中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

Description

用于连续连接性传输的自适应前导码长度
优先权以及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6年2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为60/772,999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移动/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为连续的连接性传输定义自适应前导码长度。
背景技术
分组数据用户通常连续地连接至网络,却仅是偶有活动的时间。在连续连接模式中,用户不会在非活动期间释放他们的数据信道,而只是在业务可用时重新建立数据信道,这会产生破坏用户体验的延迟。为了允许大量的这种用户,UE可以被配置为在不发送数据时使他们的DPCCH(连续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传输中止(即,使用门控)。用户例如可以每2-5个帧传输一个2ms的TTI(传输时间间隔),而在这之间什么都不传(即,在传输间隙期间不存在DPCCH)。
在上行链路中(从用户设备到网络方向),在没有配置专用信道(DCH)和相应的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时,所有数据都在映射到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的增强专用信道(E-DCH)上传输。与E-DCH相关联的控制信令在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上传输。E-DPDCH和E-DPCCH可以是非连续的,并且仅在存在将要传输的数据并且该传输已由网络授权时才传输E-DPDCH和E-DPCCH。在上行链路中,除了E-DPDCH和E-DPCCH外,还传输连续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还可能传输用于HS-DSCH(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连续或非连续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例如,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基于ETSI标准,TR 101 112,UMT S30.03,3.2.0版本的“Selectionprocedures for the choice 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of theUMTS”中描述的应用,分组服务会话包含一个或多个分组呼叫。可以将分组服务会话视为NRT(非实时)无线接入承载持续时间,并且分组呼叫可以视为分组数据传输的活动时间。在分组呼叫期间,可能生成若干分组,这意味着分组呼叫构成了分组的突发序列。突发性是分组传输的本质特征。分组数据业务的典型行为在图1中示出。
UL DPCCH承载在层1(物理层)生成的控制信息。层1控制信息例如由以下内容组成:支持用于相干检测的信道估计的已知导频位、用于DL-DPCH(专用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可选反馈信息(FBI)和可选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通常,UL DPCCH是连续传输的(即使在某段时间内没有数据传输),并且针对每个无线链路有一个UL DPCCH。在通常连续发送的电路交换服务中,连续传输并不是问题。但是,对于突发分组服务,连续的DPCCH传输会引起显著的开销。
上行链路容量可以通过减少控制开销来增大。减小控制开销的一种可能是UL DPCCH门控(或者非连续的传输),即,不是一直在DPCCH上传输信号。
使用门控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提供用户设备(UE)节能和更长的电池寿命;
·提供干扰减小;以及
·提供更大容量。
存在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信号的快速闭环功率控制,以对抗不同用户信号间的功率不平衡和快速衰落。节点B例如连续地估计UE所传输的DPCCH的信干比(SIR)以及将该估计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并且在下行链路中将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传输至UE,来增大或者减小发射功率水平。利用该功率控制,可以在变化的条件下以期望的质量接收来自不同UE的信号。
在上行链路传输间隙期间,由于节点B不能通过估计所接收信号质量来确定适当的TPC命令,所以UL功率控制不能正常运行(SIR将会极低,并且正常生成的TPC命令将会告诉UE增大UL发射功率)。因此,需要估算或者预先定义在间隙之后使用的发射功率。由于用户的移动或者传播条件(衰落)的改变,很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较长传输间隙的情况下,在传输间隙之前使用的功率不足以保证正常通信,这导致增加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使用;或者在传输间隙之前使用的功率过大,因而增大了UL噪音,使得UL功率控制和UL容量调度(例如,在高速上行分组接入,即HSUPA的情况下)更加困难。
为了改善无线链路性能,可以将几个时隙长度的DPCCH前导码附加在传输中。这样具有双重好处,既允许功率控制又允许信道估计来适应当前的链路状况。就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而言,前导码可以仅附加在第一次传输中,或者附加在第一次传输以及后续重传中。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方法包括:在适用于连续连接的用户的通信系统中,提供数据信道上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号;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定义前导码的前导码长度,前导码长度取决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相对于数据信号中的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以及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中的传输间隙长度;以及传输包括前导码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相对于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可以划分为K个级别,其中K是值至少为2的整数。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衰落程度可以划分为N个级别,其中N是值至少为2的整数。
仍然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控制信道可以是将功率控制前导码从用户设备传输至网元的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进一步地,网元可以是节点B,并且网元和用户设备可以被配置用于无线通信。仍然进一步地,用户设备可以是无线设备、便携式设备、移动通信设备或者移动电话。仍然进一步地,定义由网元提供或由用户设备提供。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数据信道可以是增强专用信道。
仍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传输前导码之前,该方法可以包括:使用另一预先确定的准则定义前导码功率时间依赖性。
仍然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前导码长度进一步取决于数据信号的传输时间间隔的长度。
仍然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定义期间,取决于传输间隙长度的改变,利用预先确定的标准使前导码长度改变预先选择的值。进一步地,仅在传输间隙超过预先定义的阈值的情况下,前导码可以是非零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用户设备,包括:上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或通称为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提供数据信道上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号,其中前导码的前导码长度使用预先确定的标准自适应地定义,并且前导码长度取决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相对于数据信号中的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以及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中的传输间隙长度;以及配置为传输包括前导码的控制信号的模块(此模块可以通称为用于接收和发射的装置,例如收发机)。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将相对于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划分为K个级别(其中K是值至少为2的整数)和/或可以将衰落程度划分为N个级别(其中N是值至少为2的整数)。
仍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定义可以由网元提供,和/或上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可以被配置用于定义前导码长度。
仍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数据信道可以是增强专用信道。
仍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前导码长度进一步取决于数据信号的传输时间间隔的长度。仍然进一步地,在定义期间,取决于传输间隙长度的改变,可以使用预先确定的标准使前导码长度改变预先选择的值。还进一步地,仅在传输间隙超过预先定义的阈值的情况下,前导码可以是非零的。
仍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前导码可以具有在传输数据信号期间可变的动态长度。
仍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集成电路可以包括上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和被配置用于传输的模块。
仍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合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使得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在一个合并后的信道上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用户设备,用于在适用于连续连接的用户的通信系统中提供数据信道上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号,其中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定义前导码的前导码长度,前导码长度取决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相对于数据信号中的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以及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中的传输间隙长度;以及网元,对包括前导码的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一种网元,包括:接收机,用于从用户设备接收数据信道上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号;下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用于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定义前导码的前导码长度,前导码长度取决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相对于数据信号中的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以及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中的传输间隙长度;以及传输包括前导码的控制信号;以及发射机,用于将前导码传输至用户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其上实现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结构,以便由计算机处理器利用计算机程序代码来执行,其中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指令,指示为由用户设备或网络的任何组件或组件的组合执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本质和目的,结合下述附图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分组服务会话特征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针对以下两种情况、针对不同前导码长度示出了作为Ec/N0函数的系统吞吐率仿真结果的图表,其中两种情况为a)强衰落(例如,ITU定义的步行A信道模型,其UE速度为3km/h,或称为PA3);以及b)次强衰落(例如,ITU定义的行车A信道模型,其UE速度为30km/h,或称为VA30)多径信道;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为连续连接性传输定义自适应前导码长度的框图,其中,使用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来传输该前导码;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出了在下行链路中定义自适应前导码长度的框图;以及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为连续连接性传输定义自适应前导码长度的流程图,其中,使用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来传输该前导码。
具体实施方式
给出了新的方法、系统、装置和软件产品,为连续连接性传输的前导码定义自适应前导码长度,其中,使用例如UL(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的控制信道来传输该前导码。这样的前导码将会降低对传输间隙之后的初始功率设置的准确性要求,并且还有助于数据信道(例如,增强专用信道(E-DCH))的信道估计和同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取决于以下因素对前导码长度进行优化和定义:a)从发射机传播到接收机的被发射信号所经历的衰落程度和/或多径反射的程度,其中该信号用于在数据信道上传输数据(或者在控制信道上传输控制信号),b)相对于数据信道中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和/或c)非连续控制信号中(例如,在DPCCH上传输的)或者非连续数据信号中(例如在增强专用信道(E-DCH)上传输的)的传输间隙长度(例如,可变的不活动周期)。
而且,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前导码长度可以进一步取决于非连续数据信号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长度。而且,功率控制前导码(或者前导码)的功率可以使用另一预先确定的准则而随时间改变(即,前导码中取决于时间的功率,例如使用渐变(ramping)前导码或者逐步改变的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前导码长度可以根据预先存在的知识和主要的信道条件,以及使用中的工作点而自适应地改变。有利地,前导码长度的确定可以在网元(例如,节点B)进行,并且用信号通知给UE(用户设备)。如果是SHO(软切换)的情况,UE可以将来自多个节点B的前导码长度请求合并在活动集中(即,UE应该决定使用哪个前导码长度)。如果前导码长度确定是在RNC(无线网络控制器)处进行的,则不需要在UE处合并(即,针对传输给UE的前导码长度仅存在一种设置),但是信令规划(landscape)会更加复杂。
通过使用本发明各种实施例可以解决的挑战在于如何标识最优的前导码长度。一方面,向前导码增加时隙会在更好的功率控制和信道估计方面带来益处;而另一方面,传输较长的前导码会消耗电池功率并增加干扰。因此,应当确定,多少时隙是“适当花费的精力”,并且在超过该时隙的情况下,向前导码添加更多的长度将不会带来额外的益处。
除了其他以外,图2a和图2b针对以下两种情况、针对不同前导码长度示出了对作为Ec/N0(正在接收的、由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所组成信号的每个PN码片的接收能量比上在节点B的天线连接器处的总接收功率谱密度)的函数的吞吐率的单用户仿真结果进行说明的图表,其中两种不同情况为a)强衰落(PA3)多径信道;以及b)次强衰落(VA30)多径信道。这里的PA3意思是“步行(Pedestrian)A3km/h”,并且在此定义为多径环境,该多径环境的抽头(多径组件)配置为(相对于第一抽头的功率、以纳秒给出的抽头延迟):(0 dB 0ns),(-20dB 260ns),(-24dB 520ns)。VA30定义为“行车(Vehicular)A 30kn/h”,其抽头为(0dB 0ns),(-2.4dB 260ns),(-6.5dB 520ns),(-9.4dB 780ns),(-12.7dB 1040ns)。在行车的情况下(图2b中),最后一个抽头没有分配给其的RAKE接收机分支,即,节点B并未利用所接收信号的最后一个多径实例的能量,在其他所有抽头中(例如,在图2a的步行情况下),分支被分配给确切的抽头位置,即在将若干多径实例一起合并成单个接收信号时,节点B充分利用信号的其他多径实例的能量。换言之,为了具有从信道收集的能量与接收机复杂度之间的有效权衡,可以对设置进行选择。例如,在行车情况下(图2b),最后的抽头比其他抽头弱很多,并且有可能将其丢弃而不会显著降低性能。这样,不需要在rake接收机中分配另一分支,从而降低了复杂度。
从图2a和图2b可以看出,最优前导码长度可以取决于:
·多径信道类型:强衰落(PA3)/次强衰落(VA30),和/或
·工作点:相对于标称吞吐率的低/高吞吐率;该高/低吞吐率可以根据正在使用的应用的需要例如针对E-DCH数据信道(E-DPDCH)进行定义。标称吞吐率是指单次传输的数据率。归因于在错误递送后发生的重传,实际吞吐率较低。如果所有的分组在第一次尝试时便成功地通过,则吞吐率等于标称吞吐率;如果分组平均需要两次传输才能成功递送,则吞吐率等于标称吞吐率的一半。
而且,如上所述,间隙长度和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最优前导码长度。
这些变量可以是网元(例如,节点B)已知的。随后,网元可以使用预定的准则选择最优前导码长度,并将该最优前导码长度用信号通知给UE。该最优长度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链路层仿真器的仿真来确定:将每个参数(例如,衰落、吞吐率等)分类到两个或更多类别(级别)就已足够。例如,可以根据RAKE接收机中的信道抽头的数量和相对强度,将多径信道考虑为强衰落或者弱衰落(或者大体上分为N级衰落,其中N是其值至少为2的整数)。如果信道由一个抽头支配(即,信号的大部分能量是通过单个信号传播路径接收的),则该一个抽头是强衰落的,而许多等势的抽头表示弱衰落多径信道。
例如,如果例如由于多于75%的信号能量经由单个路径接收,致使节点B接收机将无线信号通过其从UE天线传播到节点B天线的无线信道分类为强衰落,则节点B可以将UE配置为使用4个时隙的前导码长度。或者,节点B可以将UE配置为使用2个时隙的前导码长度。利用较长的前导码,功率控制有更多的时间来在传输数据之前将发射功率水平调节到正确的设置。在强衰落信道的情况下,与弱衰落信道相比,在传输间隙之后,功率设置更有可能进一步偏离最优设置。
可以由节点B中的软件实现的一个简单操作示例可以划分成下述步骤,这些步骤在可配置的间隔期间针对每个连续连接性UE重复:
将多径信道分类成强衰落多径信道或者弱衰落多径信道;
从考虑了多径分类、工作点和门控配置文件的预先计算的表格中选择最佳前导码长度;以及
用信号将该前导码长度通知给UE。
注意,在自适应地定义前导码长度时,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当限制于前述输入参数的选择,而是还可以包括其他取决于时间的参数或者静态的参数,从而向网络提供了根据其认为合适的任何准则调节前导码长度的能力,其中这些准则可以仅与特定接收机类型、用于外部无线信道的实现,或者接收机估计或者测量的数据速率状况相关。
此处带来的关键好处在于减少了每个用户产生的噪音,这样允许更多使用连续连接性的用户位于一个小区中。即使是每个用户减少很少(以dB为单位),也会导致若干更多的用户,这样增大了本发明实施例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网元(例如,节点B或者RNC)可以向UE提供例如关于使用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一样的预先确定准则设置前导码长度的界限(例如,从0个时隙到10个时隙)而不是提供精确长度的指示。然后,前导码长度的最终确定可以由UE使用进一步的依据来确定。例如,在网元提供的界限内,可以根据DPCCH传输间隙长度和/或E-DCH TTI(传输时间间隔)长度来定义前导码长度;传输间隙长度越短,前导码长度越短;TTI长度越长,前导码长度越短(例如,与10ms的E-DCH TTI相比,对于2ms的E-DCH TTI,可能需要同样的前导码长度,但需要与较短的传输间隙一起使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前导码长度例如可以由用户设备(UE)在具有来自网络的反馈的情况下或者不具有来自网络反馈的情况下,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来定义(例如,在不具有反馈的情况下定义3GPP TS25.214中的功率控制前导码;在具有反馈的情况下定义3GPP TS25.211和3GPP TS25.214中的PRACH(物理随机访问信道)前导码)。如果前导码与反馈一起使用(例如,功率渐变类型的前导码),则最大前导码长度可以是动态的,在该最大前导码长度之后,即使没有来自网元(例如,节点B)的前导码结束反馈,E-DCH也可以开始传输。最小前导码使得免受DL(下行链路)TPC(发射功率控制)错误的影响,但是最小前导码长度不需要是动态的。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可以使用另一预先确定的准则定义前导码功率时间依赖性,其中该准则包括(但不限于):功率渐变、使用功率步长大小、在从网元(例如,节点B)接收到反馈之前,使用较高的功率控制步长大小等。
根据上述预先确定的标准,用于定义前导码长度的规则例如可以是:针对两倍的传输间隙而使前导码长度加倍,以便在传输间隙改变了一个预先选择的值(例如,预先选择的时隙数量)之后将前导码长度增大另一预先选择的值(例如,另一预先选择的时隙数量),或者在较长的E-DCH不活动期间针对每个间隙将前导码长度增大预先选择的值。用于定义前导码长度(包括以上定义的最大前导码长度)的规则还可以具有作为TTI长度函数的各种类似依赖性。
应当注意,上述针对控制信道(例如,UL DPCCH)描述的本发明所有实施例都可以应用到例如UL中用于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和功率控制的任何L1控制信道(承载例如导频和/或功率控制信息)。还应当注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前导码长度进行定义可以由网元或者UE执行。进一步需要注意,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可以合并,使得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可以在此合并后的信道上传输。
除了其他以外,图3给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为连续连接性传输定义自适应前导码长度的示例的框图,其中,使用例如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来传输前导码。
在图3的示例中,移动终端10包括上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12和发射机/接收机/处理模块14。应当注意,模块12通常可以是信号生成装置或者其结构上的等同物(或等同结构)。同样,模块14通常可以是发射和/或接收装置,例如,收发机,或者其结构上的等同物(或等同结构)。用户设备10可以是无线设备、便携式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移动电话等。
在图3的示例中,网元16(例如,节点B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包括发射机18、信号调度和生成模块20和接收机22。根据本发明上述不同的实施例,使用前述预先确定的以及其他预先确定的准则,模块20可以用于向用户设备10提供具有前导码长度的前导码定义信号(参见信号34、34a和36),或者提供用于前导码长度的功率控制反馈和/或指令(例如,范围)(参见信号35、35a和35b)。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模块12、14或者20可以实现为软件模块或者硬件模块或者其组合。进一步地,模块12、14或20可以分别实现为单独的模块/块,或者可以结合用户设备10或网元16的任何其他标准模块/块,或者其可以根据自己的功能分成若干模块/块。发射机/接收机/处理模块14可以用多种方式实现,并且通常可以包括发射机、接收机、CPU(中央处理单元)等。发射机和接收机可以例如合并到本领域中所公知的一个模块中,诸如收发机。模块14提供模块12与网元14的有效通信。用户设备10的所有或者选定的模块可以使用集成电路实现,网元16的所有或者选定的块和/或模块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模块12可以提供数据/控制/前导码信号30,该信号继而被转发(信号32a、32b、32c,其中信号32b和32c都在DPCCH上传输)至网元16的接收机22。具体地,模块12可以提供例如非连续数据信号(包括在E-DCH信道上传输的E-DCH信号32a)和非连续控制信号(包括在UL DPCCH信道上传输的DPCCH信号32c和前导码信号32b)。
如果使用UE10来定义前导码,则该前导码可以由模块12进行协调和产生。根据接收自网元16的指令信号(参见信号35、35a和35b)、通过监控适当的参数(例如,非连续DPCCH信号32c或非连续E-DCH信号32a中的传输间隙长度(可变的)),和/或根据E-DCH信号32a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长度,模块12可以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来优化前导码长度(而且,功率控制前导码中的功率依赖性可以由模块12利用另外的预先确定的准则来优化)。
在图3中还示出,网元16可以使用所接收的前导码(或者可以另外定义为DPCCH信号的专用格式)来提供功率控制反馈(前导码反馈信号35)。图3进一步示出了所接收的E-DCH信号和所接收的DPCCH信号可以由模块20使用来确定用于由模块20定义前导码长度的重要参数,诸如无线信道的衰落程度或者TTI的成功传输的概率和所使用的数据速率。
图3的示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UL方向上定义前导码长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同样的原理可以应用到DL(下行链路)方向。图4示出了这样的装置,其中网元27的下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21用于使用例如预先确定的准则和另外的预先确定的准则来定义用于DL传输的前导码,从而提供前导码23,该信号继而由发射机18在下行链路上传输(前导码23a)。确定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或/和相对于下行链路中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所需的信息(信号25和25a)可以由UE利用信号通知给网元。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为连续连接性传输定义自适应前导码长度的流程图示例,其中,使用例如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来传输前导码。
图5的流程图仅示出了其中的一种可能场景。由于图5中所示步骤的顺序并不是绝对必须的,所以通常可以不按顺序执行各种步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在第一步骤50中,用户设备10将非连续数据信号(例如,E-DCH信号)32a和非连续控制信号(例如,DPCCH信号)32c提供给网元16。
在下一步骤52中,诸如多径衰落和/或吞吐率的关键参数被分类到合适的级别。
在下一步骤54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网元16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定义前导码(例如,通过定义前导码长度):前导码长度可以取决于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或/和相对于数据信号中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或/和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中的传输间隙等。
在下一步骤56中,网元16将前导码定义信号34传输给用户设备10。最后,在下一步骤58中,用户设备10将带有所定义长度的前导码的控制信号(信号32b)提供(例如,在DPCCH上)给网元16。
如上所述,本发明既提供了方法又提供了相应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提供了用于执行该方法步骤的功能的各种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实现为硬件,或者实现为用于计算机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固件。尤其,在实现为固件或软件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作为计算机程序产品提供,该程序产品包括其上实现有用于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即,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存储结构。
还应当注意,在此列举的本发明各种实施方式可以针对特定应用而单独、结合或有选择地使用。
应当理解,上述装置仅是本发明原理的应用示意。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出多种变形和替换布置,并且所附权利要求意在涵盖这些变形和布置。

Claims (35)

1.一种方法,包括:
在适用于连续连接的用户的通信系统中,提供数据信道上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号;
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定义前导码的前导码长度,所述前导码长度取决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信号的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
相对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以及
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传输间隙长度;以及
传输包括所述前导码的所述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对于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划分为K个级别,其中K是值至少为2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衰落程度划分为N个级别,其中N是值至少为2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将所述功率控制前导码从用户设备传输至网元的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元是节点B,并且所述网元和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用于无线通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是无线设备、便携式设备、移动通信设备或者移动电话。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义由所述网元提供。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义由所述用户设备提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增强专用信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传输所述前导码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另一预先确定的准则定义前导码功率时间依赖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前导码长度进一步取决于所述数据信号的传输时间间隔的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定义期间,取决于所述传输间隙长度的改变,利用所述预先确定的标准使所述前导码长度改变预先选择的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仅在所述传输间隙超过预先定义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前导码是非零的。
1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其上实现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结构,以便由计算机处理器利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来执行,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的方法的指令,指示为由用户设备或网络的任何组件或组件的组合来执行。
15.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上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提供数据信道上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号,其中前导码的前导码长度使用预先确定的标准自适应地定义,并且所述前导码长度取决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信号的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
相对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以及
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传输间隙长度;以及
配置为传输包括所述前导码的所述控制信号的模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相对于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划分为K个级别,其中K是值至少为2的整数。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衰落程度划分为N个级别,其中N是值至少为2的整数。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将所述功率控制前导码从用户设备传输至网元的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定义由所述网元提供。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被配置用于定义所述前导码长度。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是增强专用信道。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前导码长度进一步取决于所述数据信号的传输时间间隔的长度。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所述定义期间,根据所述传输间隙长度的改变,利用所述预先确定的标准使所述前导码长度改变预先选择的值。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仅在所述传输间隙超过预先定义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前导码是非零的。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输间隙长度是可变的。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前导码具有在传输所述数据信号期间可变的动态长度。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集成电路包括上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和所述被配置用于传输的模块。
2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被合并,使得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在一个合并后的信道上传输。
29.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用户设备,用于在适用于连续连接的用户的通信系统中提供数据信道上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号,其中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定义前导码的前导码长度,所述前导码长度取决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信号的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
相对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以及
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传输间隙长度;以及
用于在所述控制信道上传输所述功率控制前导码;以及
网元,对包括所述前导码的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相对于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划分为K个级别,其中K是值至少为2的整数。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前导码长度进一步取决于所述数据信号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长度。
32.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信号生成装置,用于提供数据信道上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号,其中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自适应地定义前导码的前导码长度,所述前导码长度取决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信号的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
相对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以及
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传输间隙长度;以及
用于接收和传输的装置,用于传输包括所述前导码的所述控制信号。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号生成装置是上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
34.一种网元,包括:
接收机,用于从用户设备接收数据信道上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号;
下行链路调度和信号生成模块,用于使用预先确定的准则自适应地定义前导码的前导码长度,所述前导码长度取决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信号的多径信道的衰落程度,
相对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标称吞吐率的吞吐率,以及
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传输间隙长度;以及
发射机,用于将所述前导码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网元,其中所述前导码长度进一步取决于所述数据信号的传输时间间隔的长度。
CNA200780005256XA 2006-02-13 2007-02-05 用于连续连接性传输的自适应前导码长度 Pending CN1013852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7299906P 2006-02-13 2006-02-13
US60/772,999 2006-0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5250A true CN101385250A (zh) 2009-03-11

Family

ID=38371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05256XA Pending CN101385250A (zh) 2006-02-13 2007-02-05 用于连续连接性传输的自适应前导码长度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514817B2 (zh)
EP (1) EP1985031B1 (zh)
JP (1) JP2009527140A (zh)
KR (1) KR20080103559A (zh)
CN (1) CN101385250A (zh)
AP (1) AP2008004563A0 (zh)
AT (1) ATE552665T1 (zh)
WO (1) WO2007093869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407A (zh) * 2011-04-11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调度方法及系统、终端及基站
CN105359422A (zh) * 2014-02-14 2016-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前导发送方法、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设备
WO2017166052A1 (zh) * 2016-03-29 2017-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连续发射的定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028229B2 (en) 2014-02-14 2018-07-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eamble sending method, power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device
CN110601790A (zh) * 2018-06-13 2019-12-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1405655A (zh) * 2016-04-01 2020-07-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分量载波的定时提前设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11317B1 (en) * 2005-08-05 2017-08-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Dynamic uplink control channel gating to increase capacity
JP2007306474A (ja) * 2006-05-15 2007-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機
US20080043681A1 (en) * 2006-08-21 2008-02-21 Nokia Corporation Gap and preamble parameter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PL2070341T3 (pl) 2006-09-29 2019-0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Urządzenie, sposób i program komputerowy zapewniający wykorzystanie E-DCH jako wspólnego kanału RACH
FI20065676A0 (fi) * 2006-10-25 2006-10-25 Nokia Corp Menetelmä radioresurssien hallitsemiseksi, ja radiojärjestelmä
CN101563895B (zh) * 2006-10-30 2013-02-20 诺基亚公司 提供用于高速随机接入信道的传输参数
WO2008090528A1 (en) * 2007-01-25 2008-07-31 Nokia Corporation Collision detection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8180029B2 (en) * 2007-06-28 2012-05-15 Voxer Ip Llc Tele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922527B (zh) 2007-09-28 2021-10-15 RnB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站、方法、系统和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EP2201812B1 (en) * 2007-10-25 2015-01-1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st transmission type selection in wcdma umts
KR101156811B1 (ko) 2007-10-25 2012-06-2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Cell―fach 상태에서 강화된 mac―e/es 자원을 관리하고 설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019849A (ko) 2008-01-02 2014-02-1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셀 재선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217790B (zh) * 2008-01-10 2012-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信道构造方法和装置
US8831063B2 (en) * 2008-03-18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carrier burst structure for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 and tracking
EP2283583A4 (en) * 2008-06-02 2015-01-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ERIODIC TRIGGER CONTROL LOOP
US8780875B2 (en) * 2008-06-05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s
JP5573053B2 (ja) * 2009-09-04 2014-08-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IL216736A0 (en) * 2011-12-01 2012-01-31 Alvarion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ffecting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989071B2 (en) 2012-08-31 2015-03-24 Apple Inc. Inter-chip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power-state transition management
CA2962300A1 (en) * 2014-09-24 2016-03-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method
EP3322214A4 (en) * 2015-07-10 2018-11-14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7176194A1 (en) * 2016-04-07 2017-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WO2018074393A1 (ja) * 2016-10-19 2018-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235392B (zh) * 2017-12-26 2020-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673559B2 (en) 2018-08-09 2020-06-02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Optimal preamble length and detection threshold
CN112383386B (zh) * 2020-11-11 2024-01-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107A (en) * 1928-02-20 1935-06-11 Rca Corp Radio receiving system
US4503533A (en) 1981-08-20 1985-03-05 Stanford University Local are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tilizing a round robin access scheme with improved channel utilization
US4730307A (en) 1986-11-24 1988-03-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l area networks
US5272728A (en) * 1990-03-20 1993-12-21 Fumio Ogawa Preamble length adjustment method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independent synchronization type serial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334219B1 (en) 1994-09-26 2001-12-2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hannel selection for a hybrid fiber coax network
AT410875B (de) 1996-01-10 2003-08-25 Frequentis Nachrichtentechnik Gmbh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US6731948B1 (en) 1999-05-12 2004-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mode in a bas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515674A1 (en) 1999-06-28 2001-0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forward link power when in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mod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U766021B2 (en) * 1999-07-07 2003-10-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assig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on packet channel in a W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E69939632D1 (de) 1999-07-13 2008-11-06 Alcatel Lucent Verfahren zur Leistungssteigerung eines mobilen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s unter Verwendung eines Leistungsregelungs-Algorithmus
KR100526508B1 (ko) 1999-08-17 2005-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억세스 통신장치 및 방법
US6868075B1 (en) 1999-09-28 2005-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ed mode communications over a radio interface
US6735635B1 (en) * 2000-05-18 2004-05-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preamble configuration on a shared bus
DE10025033A1 (de) * 2000-05-20 2001-11-29 Dmc2 Degussa Metals Catalysts Verfahren zur elektrischen Energiegewinnung mit Hilfe einer Brennstoffzelle
EP1191730B1 (en) * 2000-09-20 2009-03-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variable training means
JP3836431B2 (ja) * 2000-10-20 2006-10-25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データの伝送率を決定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7006464B1 (en) 2000-11-17 2006-02-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 structures for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system
KR100819267B1 (ko) * 2001-11-06 2008-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GB2382746B (en) * 2001-11-20 2005-12-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stablishing radio communication channels
GB2384650B (en) * 2002-01-28 2003-12-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or adding at least one other uplink channel for user data into a call connection
US7142865B2 (en) 2002-05-31 2006-11-28 Telefonaktie 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 power control based on virtual decoding
US7231211B2 (en) 2002-07-24 2007-06-12 Signal Intelligenc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trunked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717472B2 (ja) 2002-11-08 2005-11-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自動利得制御方法
WO2004075502A2 (en) 2003-02-19 2004-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gital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US7848649B2 (en) 2003-02-28 2010-12-0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o frame and format optical control and data bursts in WDM-based photonic burst switched networks
US20050147022A1 (en) 2003-12-22 2005-07-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amble transmit power tailoring system, a method of tailoring preamble transmit power and an OFDM transmitter employing the same
US7408956B2 (en) 2004-07-27 2008-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060256709A1 (en) * 2005-05-10 2006-11-16 Yunsong Y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mobile st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0975834B1 (ko) * 2005-08-05 2010-08-13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불연속 제어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프리앰블 길이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407A (zh) * 2011-04-11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调度方法及系统、终端及基站
CN102740407B (zh) * 2011-04-11 201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调度方法及系统、终端及基站
CN105359422A (zh) * 2014-02-14 2016-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前导发送方法、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设备
US10028229B2 (en) 2014-02-14 2018-07-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eamble sending method, power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device
CN105359422B (zh) * 2014-02-14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前导发送方法、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设备
WO2017166052A1 (zh) * 2016-03-29 2017-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连续发射的定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886384A (zh) * 2016-03-29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连续发射的定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405655A (zh) * 2016-04-01 2020-07-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分量载波的定时提前设计
CN111405655B (zh) * 2016-04-01 2022-04-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分量载波的定时提前设计
CN110601790A (zh) * 2018-06-13 2019-12-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0601790B (zh) * 2018-06-13 2022-05-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85031A2 (en) 2008-10-29
EP1985031B1 (en) 2012-04-04
ATE552665T1 (de) 2012-04-15
JP2009527140A (ja) 2009-07-23
US20070189237A1 (en) 2007-08-16
WO2007093869A2 (en) 2007-08-23
KR20080103559A (ko) 2008-11-27
EP1985031A4 (en) 2010-03-31
AP2008004563A0 (en) 2008-08-31
WO2007093869A3 (en) 2008-01-17
US8514817B2 (en) 2013-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5250A (zh) 用于连续连接性传输的自适应前导码长度
CN101238647B (zh) 用于设置非连续性控制信道传送的前导长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94527B (zh) 用于ul dpcch门控和增强型ul dch的组合以提高容量的方法、设备和软件产品
US78015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signaling pow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238688B (zh) 增加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容量的方法、用户设备、网元以及系统
US7787430B2 (en) Power control for g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7936741B2 (en) Dynamic uplink control channel gating to increase capacity
KR101197525B1 (ko) 다운링크 전송시 호들의 스케줄링
US8855700B2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CN102045823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EP1821558A1 (en) Maximum allowable transmission rate deciding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JP4735990B2 (ja) 符号系列送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機ならびに受信機
WO2004021604A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a multicast signal
CN102217390A (zh) 调整发射功率控制命令的速率的方法与装置
CN102158940A (zh)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重传确认指示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698937B2 (en) High spe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