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1617A - 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1617A
CN101381617A CNA2007101214313A CN200710121431A CN101381617A CN 101381617 A CN101381617 A CN 101381617A CN A2007101214313 A CNA2007101214313 A CN A2007101214313A CN 200710121431 A CN200710121431 A CN 200710121431A CN 101381617 A CN101381617 A CN 101381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ping
tower
separation column
column
stripping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14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1617B (zh
Inventor
鲁维民
许友好
杨克勇
张久顺
常学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Priority to CN200710121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81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81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1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1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1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混合烃类原料进入分馏塔,从分馏塔底部抽出馏程范围高于350℃的馏分,从分馏塔中下部抽出第一股物流,经第一汽提塔汽提得到馏程范围为250~360℃的馏分;从分馏塔中上部抽出第二股物流,经第二汽提塔汽提得到馏程范围为160~260℃的馏分,从分馏塔顶部排出的油气经冷凝冷却分离得到富气和液体,其中液体经第三汽提塔汽提得到C5 馏分和C6 +馏分。该方法针对最大量生产小分子烯烃和芳烃工艺的特殊需要,为该工艺提供裂解原料,通过设置轻芳烃料、重芳烃料和回炼料三个汽提塔,进行精细分离,提高了分离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催化转化过程产物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
背景技术
分馏系统将催化转化过程的气态产物按沸点范围分割成富气、粗汽油、轻柴油、回炼油和油浆等馏分。
富气经压缩后和粗汽油一起送入吸收稳定部分再分离为干气、液化气和稳定汽油,轻柴油一般作为调和组分送出装置。回炼油和油浆则根据操作方案的不同,或作为重油产品出装置、或作为反应进料返回反应部分。
通常粗汽油的终馏点为180~200℃,轻柴油的终馏点为330~360℃。
现有的分馏系统均是为了满足汽油、轻柴油产品或组分规格要求而设立的,塔顶产品为富气和粗汽油、侧线产品为轻柴油,塔底产品为油浆。虽然不同馏分的馏程出现重叠现象,但已可满足燃料油产品规格的要求。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CN1295302C和CN1309802C公开的催化烃重组处理方法,是将汽油馏分和柴油馏分重新分割为35~150℃的汽油馏分、70~250℃的中间馏分和170~395℃的柴油馏分,并对重新分割的汽油馏分和中间馏分进行溶剂萃取,分离出芳烃组分和非芳烃组分,用作调和组分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柴油的十六烷值。
由于乙烯、丙烯、丁烯等轻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是最基本的有机合成原料,许多研究工作者都致力于开发以重油为原料直接制取轻烯烃和芳烃的工艺路线,但是未见针对多产轻烯烃和芳烃催化转化过程产物混合烃类分馏方法的报道。
传统的分馏系统包括CN1295302C和CN1309802C都针对燃料油的生产,要求的分馏精度较低,只要满足燃料油产品规格的要求即可。对于多产轻烯烃和芳烃的催化转化过程,目的产品是化工原料,要求的是组分级的分馏精度,原有的馏份级的分离方法和精度无法满足生产化工原料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催化转化过程产物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为最大量生产小分子烯烃和芳烃提供原料。
本发明提供的分馏单元由分馏塔、汽液分离罐和汽提塔组成,在分馏单元反应油气被分成富气、轻芳烃料、回炼料、重芳烃料和燃料油。
混合烃类原料进入分馏塔,从分馏塔底部抽出馏程范围高于350℃的馏分,从分馏塔中下部抽出第一股物流,经第一汽提塔汽提得到馏程范围为250~360℃的馏分;从分馏塔中上部抽出第二股物流,经第二汽提塔汽提得到馏程范围为160~260℃优选170~250℃的馏分,从分馏塔顶部排出的油气经冷凝冷却分离得到富气和液体,其中液体经第三汽提塔汽提得到C5 -馏分和C6 +馏分(C6~170℃)。
所述混合烃类原料来自催化裂解反应油气、蒸汽裂解反应油气、焦化反应油气、热裂化反应油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经过分馏从分馏塔底抽出馏程范围高于350℃的馏分,该馏分中主要含有多环芳烃,在过滤掉其中携带的少量催化剂细粉后可用作调和燃料油的组分或作为生产碳黑的原料。
从分馏塔中下部抽出馏程范围为250~360℃的馏分,该馏分中主要含有双环芳烃、三环芳烃,并含有少量的单环芳烃和环烷烃,是优质的重芳烃抽提原料,经第一汽提塔汽提后送至抽提单元处理。
从分馏塔中上部抽出馏程范围为160~260℃的馏分,该馏分中主要含有链烷烃、环烷烃及部分单环芳烃,经第二汽提塔汽提后送裂解单元回炼,使链烷烃和单环芳烃上的侧链断裂,最大限度生产小分子烯烃。
从分馏塔顶排出的油气经冷凝、冷却后进入汽液分离罐分离,分出的富气送气体分离单元,分出的粗轻芳烃料送第三汽提塔处理。此处的汽提塔实际上是一个脱戊烷塔,在汽提塔内粗轻芳烃料被分成C6 +馏分和C5 -馏分。C6 +馏分中主要含单环芳烃,是优质的轻芳烃抽提原料,送至抽提单元处理。C5 -馏分送裂解单元回炼,最大限度生产小分子烯烃。
分馏塔采用的塔板数为20~50块优选30~40块。第一汽提塔的塔板数为5~30块优选10~20块。第二汽提塔的塔板数为1~20块优选2~10块。第三汽提塔的塔板数为15~50块优选20~30块。
主要操作条件:
分馏塔顶压力为0.05~0.2MPa、塔顶温度为90~120℃、塔底温度为330~360℃、分馏塔的底部、中下部、中上部、顶部各物流出口温度分别为330~360℃、250~260℃、160~170℃、90~120℃。分馏塔的中下部是指位于分馏塔的第10块~第15块塔板处,分馏塔的中上部是指位于分馏塔的第20块~第25块塔板处。
第一汽提塔(也称重芳烃料汽提塔)的压力为0.07~0.25MPa,塔底采用重沸器加热或采用水蒸汽汽提的方法拔出重芳烃料中的轻组分。采用重沸器加热方案时,用水蒸汽或其它物流作为重沸器的热源,塔底温度为300~330℃。汽提出的轻组分向上流动从第一汽提塔顶排出,进入分馏塔的第11块~第16块塔板处。采用水蒸汽汽提方案时,汽提出的轻组分和汽提水蒸汽一起向上流动从第一汽提塔顶排出,进入分馏塔的第11块~第16块塔板处,汽提水蒸汽用量为所抽出粗重芳烃料量的2~5重%。
第二汽提塔(也称回炼料汽提塔)的压力为0.07~0.25MPa,塔底采用水蒸汽汽提的方法拔出回炼料中的轻组分,汽提出的轻组分和汽提水蒸汽一起向上流动从第二汽提塔顶排出,进入分馏塔的第21块~第26块塔板处,汽提水蒸汽用量为所抽出回炼料量的2~5重%。
第三汽提塔(也称轻芳烃料汽提塔)的压力为0.8~1.0MPa、塔顶温度为70~90℃、塔底温度为180~240℃。塔顶设冷凝冷却器和回流罐,塔底设重沸器,重沸器热源为水蒸汽或其它物流。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针对最大量生产小分子烯烃和芳烃工艺的特殊需要,本发明作为一种制取小分子烯烃和芳烃催化转化过程的分馏单元,能为该工艺提供优质裂解原料和芳烃抽提原料。
2、反应油气被分成富气、轻芳烃料、回炼料、重芳烃料和燃料油,与现有分离方法不同。
3、通过设置轻芳烃料、重芳烃料和回炼料汽提塔,进行精细分离,提高了分离精度,不出现馏份重叠现象,可提高芳烃抽提单元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汽提塔采用重沸器加热汽提流程。
图2为第一汽提塔采用水蒸汽汽提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为第一汽提塔采用重沸器加热汽提流程,图2为第一汽提塔采用水蒸汽汽提流程。两个附图中的其它流程相同。
图1的流程如下:反应油气经管线101进入分馏塔1下部,向上流动经过人字挡板与来自挡板上来自管线103的循环油浆逆流接触,循环油浆把反应油气中携带的催化剂粉尘洗涤下来,并使油气温度降低,再向上流动通过塔盘进行分馏。
分馏塔底重油由重油泵抽出后,经换热器14为其它物流提供热源或发生蒸汽,再经冷却水箱15降温后作为重油产品经管线104出装置。
粗重芳烃料自分馏塔1中下部第10~第15块塔板处经管线105抽出,自流进入第一汽提塔(重芳烃料汽提塔)12上部,经第一汽提塔底重沸器13拔出粗重芳烃料中的轻组分,汽提出的轻组分向上流动从第一汽提塔顶排出,经管线106进入分馏塔的第11块~第16块塔板处。汽提后的重芳烃料经管线107送至抽提单元处理。
回炼料自分馏塔1中上部第20~第25块塔板处经管线108抽出,自流进入第二汽提塔(回炼料汽提塔)10中上部,水蒸汽经管线127进入第二汽提塔10的下部,汽提出回炼烃料中夹带的轻组分,汽提出的轻组分和汽提水蒸汽一起向上流动从第二汽提塔顶排出经管线109返回分馏塔1的第21块~第26块塔板处。汽提后的回炼料经管线110送至裂解单元回炼。
从分馏塔顶出来的油气经管线111由分馏塔顶油气换热器2冷却,在塔顶分离罐3中分成汽、烃液及冷凝水三相。汽相依次经管线116、117送往分馏塔顶湿空冷器4;冷凝水经管线112送出装置处理;烃液经分馏塔顶油泵加压后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经管线114返回分馏塔1的顶部作为冷回流,另一路经管线115与管线116来的汽相汇合后经管线117送至分馏塔顶湿空冷器4,被冷却到40℃左右,再进入塔顶油气分离器5。在塔顶油气分离器中分成富气、粗轻芳烃料及冷凝水三相,富气经管线120送气体分离单元处理;冷凝水经管线118送出装置处理;粗轻芳烃料经管线119由泵送至第三汽提塔6中部。
第三汽提塔底设重沸器7、塔顶设冷凝冷却器8和回流罐9。汽提出的轻组分向上流动从第三汽提塔顶排出经管线121和塔顶冷凝冷却器8进入回流罐3。回流罐中的烃液为C5 -馏分,经管线124抽出后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作为回流经管线125返回第三汽提塔6顶部,另一路经管线126送裂解单元回炼。回流罐中少量的不凝气经管线122与来自管线120的富气混合后送气体分离单元处理。第三汽提塔底的烃液为C6 +馏分(C6~170℃),抽出后经管线116送至抽提单元处理。
图2的流程与图1的流程区别在于粗重芳烃料在第一汽提塔12内汽提方式的不同,图1流程是采用第一汽提塔底重沸器13加热汽提,而图2流程是采用水蒸汽汽提,水蒸汽自管线128进入第一汽提塔12下部,汽提出粗重芳烃料中夹带的轻组分,汽提出的轻组分和汽提水蒸汽一起向上流动从第一汽提塔顶排出,经管线106进入分馏塔的第11块~第16块塔板处,汽提后的重芳烃料经管线107送至抽提单元处理。
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方法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方法。
实施例
采用本发明对最大量生产小分子烯烃和芳烃催化转化过程产生的混合烃类进行分馏,提供进一步分离获取小分子烯烃的原料、抽取轻重芳烃的原料和返回裂解单元的回炼原料。
进料为催化裂解单元来的反应油气(管线101物流),经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重芳烃抽提原料(管线107物流)、回炼料(管线110物流)、轻芳烃抽提原料(管线116物流)、C5 -馏分(管线126物流)和富气(管线123物流)。
各物流的组成见表1,各塔塔板数及操作条件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到,各物流分离精度高,其中重芳烃抽提原料、回炼料和轻芳烃抽提原料被精确分离,不存在组分重叠现象,芳烃抽提原料满足后续生产化工原料的要求,回炼料满足回炼最佳组分的要求。
             表1 物流组成
 
物流管线编号 101 107 110 116 126 123
组成,重%
H2+CH4 1.78 - - - 3.76
C2H4 1.54 - - - 3.26
C3H8 35.81 - - - 75.72
C2H6+C3H10 3.02 - - - 6.39
C4 13.52 - - - 33.96 7.31
C5 1.66 - - - 66.04 0.94
C6 +-160℃ 15.32 - - 100.00 -
160-260℃ 3.74 - 100.00 - -
260-360℃ 5.80 100.00 - - -
>360℃ 0 - - - -
16.57 - - - -
烟气 1.24 - - - 2.62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表2 塔板数及操作条件
 
            项目 操作条件
分馏塔
        塔板数 40
        塔顶压力,MPa 0.070
        塔顶温度,℃ 109
        塔底温度,℃ 340
        回炼料抽出位置,板数 22
        回炼料抽出温度,℃ 168
        重芳烃料抽出位置,板数 13
        重芳烃料抽出温度,℃ 256
第一汽提塔
        塔板数 12
        塔顶压力,MPa 0.08
        塔顶温度,℃ 260
        塔底温度,℃ 310
第二汽提塔
        塔板数 6
        塔顶压力,MPa 0.075
        汽提蒸汽量(对进料),重% 2
第三汽提塔
        塔板数 28
        塔顶压力,MPa 0.95
        塔顶温度,℃ 86
        塔底温度,℃ 228
        回流比(对进料) 0.3

Claims (11)

1、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烃类原料进入分馏塔,从分馏塔底部抽出馏程范围高于350℃的馏分,从分馏塔中下部抽出第一股物流,经第一汽提塔汽提得到馏程范围为250~360℃的馏分;从分馏塔中上部抽出第二股物流,经第二汽提塔汽提得到馏程范围为160~260℃的馏分,从分馏塔顶部排出的油气经冷凝冷却分离得到富气和液体,其中液体经第三汽提塔汽提得到C5 -馏分和C6 +馏分。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烃类原料来自催化裂解反应油气、蒸汽裂解反应油气、焦化反应油气、热裂化反应油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馏塔采用的塔板数为20~50块优选30~40块。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馏塔的压力为0.05~0.2MPa、塔顶温度为90~120℃、塔底温度为330~360℃、分馏塔的底部、中下部、中上部、顶部各物流出口温度分别为330~360℃、250~260℃、160~170℃、90~120℃。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馏塔的中下部是指位于分馏塔的第10块~第15块塔板处,分馏塔的中上部是指位于分馏塔的第20块~第25块塔板处。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提塔的塔板数为5~30块。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提塔的压力为0.07~0.25MPa,采用重沸器或水蒸汽进行汽提,采用重沸器时塔底温度为300~330℃,采用水蒸汽汽提时水蒸汽用量为塔进料量的2~5重%。
8、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提塔的塔板数为1~20块。
9、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提塔的压力为0.07~0.25MPa,采用水蒸汽汽提,水蒸汽用量为塔进料量的2~5重%。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汽提塔的塔板数为15~50块。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汽提塔的压力为0.8~1.0MPa、塔顶温度为70~90℃,塔底设重沸器,塔底温度为180~240℃。
CN200710121431A 2007-09-06 2007-09-06 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 Active CN101381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1431A CN101381617B (zh) 2007-09-06 2007-09-06 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1431A CN101381617B (zh) 2007-09-06 2007-09-06 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1617A true CN101381617A (zh) 2009-03-11
CN101381617B CN101381617B (zh) 2012-09-05

Family

ID=40461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1431A Active CN101381617B (zh) 2007-09-06 2007-09-06 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161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9578A (zh) * 2010-09-08 2012-04-04 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液化气芳构化制汽油前置冷凝分离法及装置
CN104611005A (zh) * 2013-11-05 2015-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产焦化柴油的工艺方法
CN104726129A (zh) * 2015-03-31 2015-06-24 广西泓达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催化裂化油浆分馏过滤一体设备
CN113717752A (zh) * 2021-09-24 2021-11-30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17754A (zh) * 2021-09-24 2021-11-30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生产高芳烃油料和多产液化气的催化裂化方法
CN113717753A (zh) * 2021-09-24 2021-11-30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55208A (zh) * 2021-09-24 2021-12-07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73874A (zh) * 2021-09-24 2021-12-10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97220A (zh) * 2021-09-24 2022-01-07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046081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8195C (zh) * 2004-11-30 2008-04-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烃油催化裂解反应产物的分离方法
CN100519699C (zh) * 2006-12-01 2009-07-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辅助分馏塔及其催化汽油降烯烃改质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9578A (zh) * 2010-09-08 2012-04-04 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液化气芳构化制汽油前置冷凝分离法及装置
CN102399578B (zh) * 2010-09-08 2014-02-26 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液化气芳构化制汽油前置冷凝分离法及装置
CN104611005A (zh) * 2013-11-05 2015-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产焦化柴油的工艺方法
CN104611005B (zh) * 2013-11-05 2016-08-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产焦化柴油的工艺方法
CN104726129A (zh) * 2015-03-31 2015-06-24 广西泓达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催化裂化油浆分馏过滤一体设备
CN113717752A (zh) * 2021-09-24 2021-11-30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17754A (zh) * 2021-09-24 2021-11-30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生产高芳烃油料和多产液化气的催化裂化方法
CN113717753A (zh) * 2021-09-24 2021-11-30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55208A (zh) * 2021-09-24 2021-12-07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73874A (zh) * 2021-09-24 2021-12-10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97220A (zh) * 2021-09-24 2022-01-07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046081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上海纳科助剂有限公司 高芳烃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1617B (zh)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1617B (zh) 一种混合烃类的分馏方法
CN101531558B (zh) 一种制取丙烯和芳烃的催化转化方法
CN101747928B (zh) 一种制取低碳烯烃和芳烃的催化转化方法
CN101747929B (zh) 一种制取低碳烯烃和芳烃的催化转化方法
CN101270301B (zh) 一种轻汽油醚化工艺及含该工艺的催化裂化汽油改质方法
CN102212394B (zh) 一种含轻汽油醚化工艺的催化裂化汽油改质方法
CN104926587B (zh) 一种1‑丁烯分离纯化的节能工艺流程
CN101362669A (zh) 一种制取乙烯、丙烯和芳烃的催化转化方法
CN102899087B (zh) 中低温煤焦油深加工工艺方法
CN101092570B (zh) 一种富含轻烃的催化裂化反应油气的分离方法
CN202107668U (zh) 一种分离重整生成油的分壁塔
CN1160746A (zh) 提高低品质汽油辛烷值的催化转化方法
EP1650287A1 (en) A method for recombining catalytic hydrocarbons
CN101362963A (zh) 一种多产丙烯同时制取芳烃的催化转化方法
CN106187659B (zh) 一种裂解c6+增产低碳芳烃和低碳烯烃的组合工艺方法
CN1169920C (zh) 一种渣油深度加工的组合工艺
CN101928586B (zh) 一种催化汽油分割方法和催化分馏塔
CN106520190A (zh) 一种轻烃生产方法
RU2479620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деления газов в процессе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крекинга бензинового направления
CN105001907B (zh) 一种石蜡基劣质原油多联产的方法及系统
RU2546677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ановка гидрокрекинга с получением моторных топлив
CN103608430A (zh) 制备柴油馏分的工艺
CN1141361C (zh) 一种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催化裂化方法
CN1140606C (zh) 回收常压分馏塔塔底重油中柴油馏份的方法
CN111826198B (zh) 一种催化裂化与汽油加氢组合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