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6290B - 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6290B
CN101376290B CN2008100872546A CN200810087254A CN101376290B CN 101376290 B CN101376290 B CN 101376290B CN 2008100872546 A CN2008100872546 A CN 2008100872546A CN 200810087254 A CN200810087254 A CN 200810087254A CN 101376290 B CN101376290 B CN 1013762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hamber
wall
print cartridge
movable member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72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6290A (zh
Inventor
服部信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6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6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6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62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包装装置包括墨盒和封闭墨盒的包装构件。该墨盒包括:本体、可移动构件和设置在本体和可移动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构件。该可移动构件构造成当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构件膨胀和收缩时该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第二位置和本体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一位置和本体之间的距离。包装构件内部的压力小于包装构件外部的压力,并且当墨盒被封闭在包装构件内时,可移动构件被保持在第二位置中。

Description

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包装装置,其中将墨盒封闭在包装构件中,并且包装构件内部的压力小于包装构件外部的压力。
背景技术
已知的墨盒构造成安装到已知的喷墨记录设备上和从喷墨记录设备拆下。该已知的墨盒具有构造成存储墨的墨腔室,并且当墨盒安装到记录设备上时,墨从墨腔室供应到记录设备。墨腔室由框架和粘附到框架的两个相对面上的一对薄膜来限定。例如在JP-A-2007-144808中描述了这种已知的墨盒。
在该已知的墨盒中,墨被存储在墨腔室中,并且墨腔室内部的压力降低到小于大气压,这增加了墨腔室中的脱气度,并且因此防止在墨腔室中产生气泡。而且,墨腔室被包装在包装袋中,并且包装袋内部的压力降低到小于墨腔室中的压力,这防止空气通过所述一对薄膜进入墨腔室。
然而,在已知的墨盒中,当墨盒被包装在包装袋中并且包装袋的内部被降压后,墨盒的部件可能由于包装袋内部的压力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而变形。这种变形可能不利地影响墨盒的操作。
发明内容
因此,已经出现对一种包装装置的需求,该包装装置克服相关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缺点。本发明的技术优点是抑制了墨盒的部件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包装装置包括墨盒和封闭该墨盒的包装构件。该墨盒包括本体、可移动构件和至少一个弹性构件。该本体包括特定面,本体在其中限定有墨腔室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墨腔室构造成存储墨。该可移动构件构造成相对于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第二位置和本体的该特定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一位置和本体的该特定面之间的距离。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构件设置在本体的该特定面和可移动构件之间。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构件构造成膨胀和收缩以使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对可移动构件施加偏置力以将可移动构件偏置到第一位置中。包装构件内部的压力小于包装构件外部的压力,并且当墨盒被封闭在包装构件内时,可移动构件被保持在第二位置中。
采用该装置,因为本体从内部直接或间接支撑可移动构件,即使当由于包装构件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而将外力施加到可移动构件时,也抑制可移动构件的变形。
本体的所述特定面可以具有贯穿所述特定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并且所述本体可以包括构造成关闭该第一开口的密封构件。可移动构件可包括特定壁,该特定壁面对所述本体的所述特定面,并且该特定壁可以具有在与第一开口对应的位置处贯穿该特定壁形成的第二开口。采用该结构,可以通过第二开口接近密封构件。
本体还可以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并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每一个可以从所述特定面延伸。该可移动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壁,该第一壁覆盖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壁,该第二壁覆盖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墨盒还可以包括特定肋,该特定肋设置在所述墨腔室中,且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延伸。采用该结构,所述特定肋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加强本体的刚度,并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直接或间接支撑可移动构件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因此,可以更多地抑制可移动构件的变形。
墨盒还可以包括:可枢转构件,该可枢转构件设置在所述墨腔室中,且构造成基于所述墨腔室中的墨量在所述墨腔室内移动;和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位于墨腔室中。支撑构件可以构造成可枢转地支撑可枢转构件,并且支撑构件可包括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延伸的另一个肋。采用此结构,所述另一个肋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加强本体的刚度,并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直接或间接支撑可移动构件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因此,可以更多地抑制可移动构件的变形。而且,因为支撑构件构造成可枢转地支撑可枢转构件,所述另一个肋可以不阻碍可枢转构件的运动。
墨盒还可以包括外壳,该外壳封闭所述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外壳的第一部分可以延伸到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位置,并且外壳的第二部分可以延伸到位于所述第二壁和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位置。采用该结构,因为本体和外壳支撑可移动构件,可以更多地抑制可移动构件的变形。
本体还可以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每一个可以从所述特定面延伸。可移动构件还可以包括:特定壁,该特定壁覆盖所述特定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壁,该第一壁覆盖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壁,该第二壁覆盖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墨盒还可以包括特定肋,该特定肋设置在所述墨腔室中,且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延伸。采用该结构,所述特定肋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加强本体的刚度,并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直接或间接支撑可移动构件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因此,可以更多地抑制可移动构件的变形。
墨盒还可以包括:可枢转构件,该可枢转构件设置在所述墨腔室中,且构造成基于所述墨腔室中的墨量在所述墨腔室内移动;和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位于墨腔室中。支撑构件可以构造成可枢转地支撑可枢转构件,并且支撑构件可包括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延伸的另一个肋。采用此结构,所述另一个肋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加强本体的刚度,并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直接或间接支撑可移动构件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因此,可以更多地抑制可移动构件的变形。而且,因为支撑构件构造成可枢转地支撑可枢转构件,所述另一个肋可以不阻碍可枢转构件的运动。
墨盒还可以包括外壳,该外壳封闭所述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外壳的第一部分可以延伸到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位置,并且外壳的第二部分可以延伸到位于所述第二壁和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位置。采用该结构,因为本体和外壳支撑可移动构件,可以更多地抑制可移动构件的变形。
包装装置还可以包括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构造成与所述本体接合,以将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从下面优选实施例参考附图的描述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为更全面理解本发明、本发明所满足的需求、和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势,现在对下面的说明结合附图作出参考。
图1(A)和1(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的前面透视图和后面透视图。
图2是图1(A)和1(B)的墨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3(A)和3(B)分别是图1(A)和1(B)的墨盒的侧视图,其中可移动构件诸如滑动件分别位于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
图4是图1(A)的墨盒沿着图1(A)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容器本体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容器本体的侧视图。
图7是图5的容器本体的分解透视图,其中容器本体包括一对薄膜壁。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枢转构件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诸如支撑块的支撑构件的透视图。
图10(A)是图9的支撑块的前视图。
图10(B)是图9的支撑块的左侧视图。
图10(C)是图9的支撑块的右侧视图。
图10(D)是图9的支撑块的平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组件的侧视图,该墨盒组件包括图1(A)和1(B)的墨盒以及开启工具。
图12是图11的墨盒组件的侧视图,其中省略了外壳和可移动构件。
图13是图11的开启工具的分解透视图。
图14(A)是图11的开启工具的支座的侧视图。
图14(B)是图14(A)的支座的底视图。
图14(C)是图14(A)的支座的前视图。
图14(D)是图14(C)的支座沿着图14(C)的XIVD-XIVD线的剖视图。
图15(A)是图11的开启工具的盖的侧视图。
图15(B)是图15(A)的盖的底视图。
图15(C)是图15(A)的盖的前视图。
图15(D)是图15(C)的盖沿着图15(C)的XVD-XVD线的剖视图。
图16(A)是图11的开启工具的操作构件的侧视图。
图16(B)是图16(A)的操作构件沿着图16(A)的XVIB-XVIB线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1的墨盒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图11的墨盒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其中操作构件被按压。
图19是图11的墨盒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开启工具被从墨盒拆下。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它们的特征及技术优势可以通过参考图1(A)-20理解,在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的对应部分。
参考图1(A)和1(B),描绘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10。图像记录设备(未示出)例如喷墨打印机利用墨盒10在记录介质(未示出)例如纸张上形成图像。墨盒10构造成安装到图像记录设备的盒存储部分(未示出)或从该盒存储部分拆下。通过将墨盒10沿图1的箭头30指示的方向插入,将墨盒10安装到盒存储部分。在墨盒10安装到盒存储部分中以后,存储在墨盒10中的墨被供应到图像记录设备的记录头(未示出)。
墨盒10具有大致扁平的六面体形状。如箭头31所示的墨盒10的宽度相对较短,并且如箭头32所示的墨盒10的高度和如箭头33所示的墨盒10的深度中的每一个都大于墨盒10的宽度。
参考图1(A)-3(B),墨盒10包括容器本体20、外壳26、可移动构件例如滑动件27、和至少一个弹性构件例如一对螺旋弹簧23及24。外壳26和滑动件27封闭容器本体20。
外壳26构造成保护容器本体20。大致上容器本体20的整体(除了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由外壳26覆盖。外壳26包括构造成从图2中的左边和右边夹着容器本体20的第一盖构件21和第二盖构件22。在该实施例中,一对薄膜65由第一盖构件21和第二盖构件22覆盖。
第一盖构件21连接到容器本体20的右侧面46。第一盖构件21包括从其内壁表面延伸出的多个接合爪12,并且容器本体20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多个接合槽13。所述多个接合爪12分别配合到所述多个接合槽13中,使得容器本体20的右侧面46由第一盖构件21覆盖。类似地,第二盖构件22连接到容器本体20的左侧面45。第二盖构件22包括从其内壁表面延伸出的多个接合爪(未示出),并且所述多个接合爪分别配合到所述多个接合槽13中,使得容器本体20的左侧面45由第二盖构件22覆盖。
容器本体20可以包括:密封构件,例如空气连通阀机构80;和位于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处的供墨阀机构90。滑动件27构造成保护空气连通阀机构80和供墨阀机构90。滑动件27可以通过位于滑动件27和容器本体20之间的螺旋弹簧23和24联接到容器本体20,并且构造成相对于容器本体20移动。螺旋弹簧23的端部被容纳在形成于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的上部中的弹簧接收器23A,并且螺旋弹簧24的端部容纳在形成于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的下部中的弹簧接收器24A。
滑动件27构造成:当螺旋弹簧23和24膨胀和收缩时,滑动件27接触外壳26的前部28,且在如箭头33所指示的深度方向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当滑动件27如图3(A)所示处于第二位置时,滑动件27位于比当滑动件27处于第一位置时接近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并且当滑动件27如图3(B)所示处于第一位置时,滑动件27位于比当滑动件27处于第二位置时远离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当比螺旋弹簧23和24的偏置力大的预定力量施加到滑动件27上时,滑动件27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滑动件27处于第二位置时,贯穿滑动件27形成的开口110位于空气连通阀机构80附近,并且供墨阀机构90通过贯穿滑动件27形成的开口111延伸到滑动件27外部。当从滑动件27释放该预定量力时,滑动件27随后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滑动件27的开口110移动离开空气连通阀机构80,并且供墨阀机构90位于滑动件27内。
参考图4-10,容器本体20具有大致扁平的六面体形状,具有前面41、与前面41相对的后面42、顶面43、与顶面43相对的底面44、左侧面45、以及与左侧面45相对的右侧面46。顶面43和底面44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到前面41和后面42,并且左侧面45和右侧面46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到前面41、后面42、顶面43和底面44。而且,左侧面45的面积和右侧面46的面积每一个都大于前面41的面积、后面42的面积、顶面43的面积、和底面44的面积中的每一个。
容器本体20包括框架50、可枢转构件70、支撑构件例如支撑块170、保护构件150、空气连通阀机构80、供墨阀机构90、和所述一对薄膜65。框架50限定容器本体20的六个面41-46,使得容器本体20的六个面41-46对应于框架50的六个面。
框架50由透光树脂材料(例如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形成,并且光通过框架50。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聚丙烯注射成型来制造框架50。可替代地,可以通过对聚缩醛、尼龙、聚乙烯等注射成型来制造框架50。
框架50包括外周壁51和多个内壁或内部肋52。内壁或内部肋52位于外周壁51的内侧。外周壁51和内壁或内部肋52是一体的且限定框架50。外周壁51和内壁或内部肋52从框架50的左侧面45延伸到右侧面46。外周壁51具有延着前面41、顶面43、后面42和底面44(这些面在它们的内部限定了空间)延伸的大致正方形或矩形周边。相应地,开口57分别形成在框架50的左侧面45和右侧面46上,使得框架50的左侧面45和右侧面46开放。
所述一对薄膜65例如透光薄膜,通过粘合方法(例如热粘接方法)分别连接到(例如粘附到)框架50的侧面45和46。更具体地,所述一对薄膜65粘附到外周壁51在宽度方向31的两端。开口57由所述一对薄膜65关闭,并且由外周壁51和所述一对薄膜65围绕的空间包括墨腔室100,该墨腔室100构造成在其中存储墨。可替代地,可以用仅在右侧面46上开放的容器形框架代替框架50。在这种情况下,墨腔室100由粘附到容器形框架的右侧面46的薄膜65限定。
框架50包括从外周壁51延伸出的分隔板53,该分隔板53在宽度方向31的中央处分隔墨腔室100的上部空间。内壁或内部肋52从外周壁51或分隔板53延伸出。所述一对薄膜65也在内壁或内部肋52的沿宽度方向31的两端处粘附到内壁或内部肋52。因此,内壁或内部肋52限制所述一对薄膜65、第一盖构件21、和/或第二盖构件22向内移动的能力,从而内壁或内部肋52限制所述一对薄膜65的变形量。墨腔室100的下部例如在分隔板53下方的空间102在宽度方向31上不被分隔,且从左侧面45延伸到右侧面46,使得可枢转构件70和支撑块170位于该空间102中。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一对薄膜65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分层的合成树脂薄膜。例如,所述一对薄膜65中的每一个包括三层。最内层由与框架50相同的材料聚丙烯形成。所述一对薄膜65的最内层粘附到框架50上。最外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并且被最内层和最外层夹着的层由尼龙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一对薄膜65中的每一个可以由合成树脂夹着的金属箔形成。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一对薄膜65中的每一个可由纸浆、金属或天然树脂形成。
框架50包括位于外周壁51的右侧面46侧处的肋74,使得肋74的位置邻近在前面41和底面44之间的角部。圆筒状管67从肋74向左侧面45延伸。轴77具有圆柱形,其具有配合到圆筒形管67中的第一端和由支撑块170支撑的第二端。轴77延伸通过可枢转构件70的轴孔78。
框架50包括形成在框架50的后面42中在后面42的下端附近的圆筒形墨引入腔室105。墨引入腔室105从后面42向墨腔室100延伸。墨引入腔室105构造成与墨腔室100流体连通。在墨盒10的制造过程期间,墨通过墨引入腔室105引入到墨腔室100中。更具体地,从墨腔室100的内部去除空气,直到墨腔室100中的压力减小到预定压力。由于在墨腔室10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当针(未示出)插入墨引入腔室105中时,墨通过针经由墨引入腔室105被吸入墨腔室100中。随着墨被吸入墨腔室100,墨腔室100内部的压力增加。然而,选择所述预定压力,使得在足够量的墨被引入到墨腔室100例如墨腔室100大致充满之后,墨腔室100中的压力稍小于大气压。
框架50包括透光部分140,该透光部分140位于前面41处且延伸离开墨腔室100。通过透光部分140光学或视觉检测在墨腔室100中存储的墨量。透光部分140和框架50是一体的,并且和框架50由相同材料形成,例如透光部分140由允许光通过的透光树脂材料形成。
透光部分140从框架50的前面41的中央部分向外突出离开墨腔室100。透光部分140包括五个矩形壁,并且具有大致中空箱形状。例如,透光部分140包括前壁140A、一对侧壁140B、顶壁140C和底壁140D。前壁140A与前面41平行地延伸,并且与前面41分开预定距离。该对侧壁140B连接到前面41和前壁140A,顶壁140C连接到前壁140A和侧壁140B的顶端,并且底壁140D连接到前壁140A和侧壁140B的底端。而且,前壁140A的宽度小于前面41的宽度。透光部分140构造成接收从光学传感器(例如光电断路器)发射的光。当墨盒10安装到成像设备上时,光电断路器的光发射部分面对侧壁140B中的一个侧壁140B,并且光电断路器的光接收部分面对侧壁140B中的另一个侧壁140B。从光电断路器的光发射部分发出的光可以通过侧壁140B并到达光电断路器的光接收部分。
透光部分14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内部空间142,该空间由透光部分140的前壁140A、侧壁140B、顶壁140C和底壁140D限定。内部空间142构造成和墨腔室100的内部流体连通。可枢转构件70的指示部分72构造成基于墨腔室100内的墨量在内部空间142内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个接合爪144形成在透光部分140的每个侧壁140B上。每个接合爪144从侧壁140B之一沿垂直于侧壁140B的方向向外延伸。每个接合爪144具有钩形状。
当墨盒10安装到成像设备上时,空气连通阀机构80位于透光部分140上方。空气连通阀机构80构造成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穿透框架50的前面41的上部形成的开口81,使得空气连通阀机构80选择性地允许和阻止在墨腔室100的内部和墨腔室100的外部之间通过开口81的流体连通。空气连通阀机构80包括阀构件87、从阀构件87延伸出的杆88、推压构件(例如弹簧86)、止动件83和盖帽85。
止动件83具有贯穿其形成的开口。止动件83部分地位于开口81中,但是不完全关闭开口81,因为该开口形成为贯穿止动件83。阀构件87构造成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阀构件87与止动件83分离,在关闭位置,阀构件87接触止动件83。当阀构件87位于打开位置时,止动件83的开口不被阀构件87关闭,使得开口81打开。当阀构件87位于关闭位置时,止动件83的开口由阀构件87关闭,使得开口81被关闭。阀构件87由弹簧86向止动件83弹性推压,使得阀构件87位于关闭位置,除非与弹簧86的偏置力大致相反且比该偏置力大的力施加到阀构件87上。
当墨盒10安装到成像设备上时,供墨阀机构90位于透光部分140下方。供墨阀机构90构造成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贯穿框架50的前面41的下部形成的开口91,使得供墨阀机构90选择性地允许和阻止墨腔室100的内部和墨腔室100的外部之间通过开口91的流体连通。供墨阀机构90包括阀构件97、弹簧96、弹簧接收器94、止动件93和盖帽95。止动件93具有贯穿其形成的开口。止动件93部分地位于开口91内,但是不完全关闭开口91,因为该开口形成为贯穿止动件93。阀构件97构造成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中,阀构件97与止动件93分离,在关闭位置中,阀构件97接触止动件93。当阀构件97位于打开位置时,止动件93的开口不被阀构件97关闭,使得开口91打开。当阀构件97位于关闭位置时,止动件93的开口由阀构件97关闭,使得开口91被关闭。阀构件97由弹簧96向止动件93弹性推压,使得供墨阀机构90位于关闭位置,除非与弹簧96的偏置力相反且比该偏置力大的力施加到阀构件97上。当墨盒10安装到图像记录设备上时,图像记录设备的管反抗弹簧96的偏置力而推动阀构件97,并且开口91打开。因此,允许墨腔室100中的墨从开口91通过管流到图像记录设备。
支撑构件115位于框架50的顶面43上,与框架50的前面41邻近。支撑构件115和框架50成一体。支撑构件115构造成支撑滑动件27,使得滑动件27相对于容器本体20滑动。支撑构件115也构造成限制滑动件27的滑动范围。滑动件27由支撑构件115和支撑构件116可滑动地支撑。支撑构件115包括:在与顶面43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离开顶面43的支座118;和钩形接合爪15,该钩形接合爪15位于支座118的前端处,且从该前端在与顶面43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支撑构件116形成在框架50的底面44上,邻近框架50的前面41。支撑构件116具有和支撑构件115大致相同的形状。支撑构件116和框架50成一体,并且包括:在与底面44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离开底面44的支座124;和钩形接合爪16,其位于支座124的前端,且从支座124的前端在与底面44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参考图6-8,可枢转构件70构造成指示墨腔室100是否具有存储于其中的足够的墨量。指示部分72位于可枢转构件70的第一端处,且浮子部分73位于可枢转构件70的第二端处。
可枢转构件70具有贯穿其形成的轴孔78。轴孔78位于可枢转构件的第一端和可枢转构件的第二端之间。轴77插入轴孔78,并且轴77支撑可枢转构件70,使得可枢转构件70绕轴77沿图6中箭头35所示的方向枢转。轴77在其一端处由形成在肋74上的圆筒状管67支撑,并且在其另一端处由支撑块170支撑。可替代地,轴77可以和可枢转构件70成一体。
浮子部分73的比重小于存储在墨腔室100中的墨的比重。浮子部分73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空洞,并且浮在墨上,使得浮子部分73基于墨腔室100内的墨量向上和向下移动,并且可枢转构件70基于浮子部分73的移动而枢转。在另一实施例中,浮子部分73没有空洞,并且浮子部分73包括比重小于墨的比重的材料。
当可枢转构件70在图6中顺时针枢转时,指示部分72接触透光部分140的底壁140D,从而阻止可枢转构件70的进一步运动。并且指示部分72位于下部位置处。类似地,当可枢转构件70在图6中逆时针枢转时,指示部分72移动离开透光部分140的底壁140D,并且浮子部分73接触墨腔室100的底面。当浮子部分73接触墨腔室100的底面时,阻止可枢转构件70的进一步运动,并且指示部分72处于上部位置,并且与透光部分140的底壁140D分开预定距离。
可枢转构件70包括从轴孔78延伸到指示部分72的第一部分75和从轴孔78延伸到浮子部分73的第二部分76。可枢转构件70的第一部分75的体积小于可枢转构件70的第二部分76的体积,从而当可枢转构件70的第二部分76和可枢转构件70的第一部分75是彼此相同的介质时,可枢转构件70的第二部分76比可枢转构件70的第一部分75重。相应地,当存储在墨腔室中的墨量少于足够的墨量时,可枢转构件70在图6中绕轴77逆时针枢转,并且指示部分72从透光部分140的底壁140D分离。当浮子部分73的下端接触墨腔室100的底面时,可枢转构件70停止枢转并且指示部分72位于上部位置处。当指示部分72处于上部位置时,确定墨腔室100在其中存储的墨量不充足。
相反,当足够量的墨存储在墨腔室100中时,浮子部分73浸没在墨中,并且浮力作用到浮子部分73上。浮力足够大以使可枢转构件70在图6中绕轴77顺时针枢转。当可枢转构件70顺时针枢转时,指示部分72接触透光部分140的底壁140D,并且可枢转构件70停止枢转并且指示部分72位于下部位置处。当指示部分72处于下部位置时,确定墨腔室100具有存储在其中的足够墨量。
墨腔室100是否具有存储在其中的足够量的墨由用户观察指示部分72在内部空间142中的位置来确定,或通过光学传感器例如光电断路器监视指示部分72的位置来确定。
参考图6和7,保护构件150设置在可枢转构件70周围。保护构件150通过弯曲线性钢丝制造。保护构件150包括由形成在框架50上的钩131接收的U形部分150A,并且保护构件150的端部150B分别插入到贯穿肋74形成的孔(未示出)和贯穿支撑块170形成的孔183。
参考图7、9和10,描绘了支撑块170。在图9中,为了方便描述,外周壁51的一部分和保护构件150的一部分以虚线示出。支撑块170构造成支撑轴77并支撑可以向墨腔室100弯曲的所述一对薄膜65。支撑块170位于墨腔室100的下部中,例如在空间102中。支撑块170构造成可从框架50拆下。
支撑块170包括板171和多个肋174-177。板171和肋174-177由和框架50相同的材料形成。
肋174和肋175在与板171的第一表面172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肋174和175中的每一个是大致L形的,如图10(B)所示。肋174和肋175的位置邻近板171的上端187。肋174和肋175相互分开预定距离。因此,开口179具有由板171、肋174和肋175形成的大致C形。可枢转构件70的第一部分75的一部分位于开口179中,并且可枢转构件70可在由开口179限定的范围内枢转。
支撑块170也包括从肋175大致沿深度方向33延伸的支撑部分189。支撑部分189从肋175的大致宽度方向中央向离开肋174的方向延伸。肋176和肋177位于支撑部分189上。肋176和肋177彼此分开预定距离。因此,肋174-177在空间102中设置在分散的位置处。
肋176和肋177中的每一个是大致L形的。肋176和177中的每一个在与肋174及175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且具有与肋174及175相同的宽度W2。肋176和177中的每一个在相反方向上延伸离开支撑部分189相同的距离。
选择肋174-177的宽度W2,使得当所述一对薄膜65被朝向墨腔室100拉伸时,所述一对薄膜65不与可枢转构件70接触。更具体地,肋174和175的宽度W2大于浮子部分73的宽度W1,其中浮子部分73是可枢转构件70的具有最大宽度的部分。
槽182形成在板172的第一表面172的下部中。槽182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孔183形成为在三角形槽182的顶点181处贯穿板172。当在支撑块170设置在空间102中的情况下,保护构件150的一个端部150B被沿着槽182向顶点181推动时,端部150B被引导向顶点181,然后插入孔183。保护构件150的端部150B因此容易插入孔183。
圆筒状管185形成在板172的第二表面173上,并且轴77的端部接收在圆筒形管185内。在第二表面173面对肋74的情况下,支撑块170连接到肋74,使得轴77插入到可枢转构件70的轴孔78中,轴77的一端被接收在支撑构件170的圆筒形管185中,轴77的另一端被接收在肋74的圆筒形管67中。因此可枢转构件70被可枢转地支撑,且可枢转构件70的第一部分75的一部分位于开口179中。此外,肋174-177垂直于左侧面45和右侧面46且在左侧面45和右侧面46之间延伸。
由于支撑块170位于墨腔室100的空间102内,即使当墨被引入墨腔室100中时,由于墨腔室10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导致所述一对薄膜65被朝向墨腔室100拉伸,所述一对薄膜65的内表面接触支撑块170的肋174-177。因此,所述一对薄膜65的变形被抑制,这维持墨腔室100的容积处于最大容积。此外,当外力施加到外壳26上时,该外力使外壳26向容器本体20变形,外壳26的变形受肋174-177抑制。
参考图1-4,描绘了滑动件27。滑动件27具有容器形状,且构造成在其中容纳容器本体20的前部。滑动件27具有与容器本体20的前部的外形对应的扃平形状。滑动件包括:面对且覆盖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的前壁161;覆盖容器本体20的顶面43的至少一部分的顶壁163;覆盖容器本体20的底面44的至少一部分的底壁164;覆盖容器本体20的左侧面45的至少一部分的左壁165;和覆盖容器本体20的右侧面46的至少一部分的右壁166。外壳26的前部28的一部分位于顶壁163和顶面43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前部28的另一部分位于底壁164和底面44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前部28的又一部分位于左壁165和左侧面45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并且前部28的又一部分位于右壁166和右侧面46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壁161和163-166在它们中限定空间,该空间构造成容纳容器本体20的前部。
滑动件27包括:支撑条168和169;滑槽17和18;以及开口110和111。支撑条168构造成支撑螺旋弹簧23,并且支撑条169构造成支撑螺旋弹簧24。支撑条168和169位于前壁161的面对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的表面上。支撑条168处于与弹簧接收器23A对应的位置处,并且支撑条169处于与弹簧接收器24A对应的位置处。
支撑条168和169从前壁161的表面在容器本体20的深度方向33上延伸。当容器本体20的前部插入滑动件27时,当螺旋弹簧23被存储在弹簧接收器23A中、且螺旋弹簧24被存储在弹簧接收器24A中时,支撑条168插入螺旋弹簧23中,且支撑条169插入螺旋弹簧24中。相应地,螺旋弹簧23和24分别由支撑条168和169支撑。螺旋弹簧23和24的膨胀和压缩方向限制在容器本体20的深度方向上。
螺旋弹簧23和24是压缩螺旋弹簧,例如螺旋弹簧23和24被压缩且分别被存储在弹簧接收器23A和24A中,当容器本体20的前部插入滑动件27中时。因此,螺旋弹簧23和24在离开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的方向推压或偏置滑动件27,而与滑动件27的位置无关。
滑槽17形成在顶壁163中,并且滑槽17的横截面形状具有大致倒U形。支撑构件115插入滑槽17,并且突起条120从顶壁163的底面向滑槽17的内部延伸。因此,突起条120使滑槽17变窄。滑槽18形成在底壁164中,并且滑槽18的横截面形状大致是U形。支撑构件116插入滑槽18中,并且突起条126从底壁164的顶面向滑槽18的内部延伸。因此,突起条126使滑槽18变窄。
在容器本体20的前部插入滑动件27期间,支撑构件115插入滑槽17,且支撑构件116插入滑槽18。当支撑构件115插入滑槽17时,突起条120和接合爪15彼此接触。然后,当支撑构件115进一步插入时,支撑构件115向下弯曲,并且接合爪15移动成位于突起条120上方。当接合爪15已经移动到突起条120上方时,滑动件27和容器本体20不被拆开,因为接合爪15由突起条120接收。支撑构件116也以相同的方式插入滑槽18。
当容器本体20的前部插入滑动件27中时,滑动件27被螺旋弹簧23和24推压离开前面41。因此,除非外力施加到滑动件27,滑动件27保持在第一位置(如图3(B)所示),其中第一位置对应于滑动件27离开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的最远距离。由于在突起条120和接合爪15之间的接触以及在突起条126和接合爪16之间的接触使滑动件27保持在第一位置中。然而,当大于偏置力的外力施加到滑动件27的前壁161上时,滑动件27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图3(A)所示),其中第二位置对应于滑动件27到容器本体20的前面41的最近距离。
开口110形成为贯穿前壁161,且邻近前壁161的上端。开口110形成在与空气连通阀机构80对应的位置处。开口110允许开启工具200(见图11)的引导件204和杆244插入穿过,并且具有大致圆形形状。
开口111形成为贯穿前壁161,且邻近前壁161的下端。开口111形成在与供墨阀机构90对应的位置处。开口111具有足以允许供墨阀机构90的盖帽95插入开口111中的尺寸,并且当滑动件27从第一位置(见图3(B))滑动到第二位置(见图3(A))时,盖帽95从开口111露出。
参考图11-19,描绘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组件。墨盒组件包括墨盒10和开启工具200。当开启工具200连接到墨盒10时,开启工具200构造成覆盖空气连通阀机构80和供墨阀机构90,并且也构造成使空气连通阀机构80打开开口81。开启工具200包括支座206、盖208、操作构件210和轴212。
支座206构造成直接连接到墨盒10。支座206由与框架50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利用注射成型制造。支座206具有在连接方向224上开放的中空形状,开启工具200沿着连接方向224连接到墨盒10。连接方向224平行于杆88从空气连通阀机构80的阀构件87延伸出的方向。支座206包括连接部分214,该连接部分214构造成连接到且接触墨盒10。支座206也包括从连接部分214在连接方向224上延伸的两个臂218和219。臂218和219在支座206的高度方向上分离特定距离。臂218位于与支撑构件115的接合爪15对应的位置处,并且臂219位于与透光部分140的接合爪144对应的位置处。
参考图14(D),臂218大致是钩形。支撑部分226位于臂218的近端218A和远端218B之间。参考图14(C),支撑部分226连接支座206的内壁表面和臂218。相应地,支撑部分226将臂218支撑在支座206的内部中。由于臂218以这种方式支撑,当没有外力施加到臂218的近端218A时,臂218处于如图18的实线所示的接合位置,在该接合位置中,臂218可和容器本体20接合。然而,当外力在连接方向224上施加到臂218的近端218A上时,臂218移动,并且远端218B向外即在图14(D)中向上缩回,使得臂218移动到如图18的虚线所示的解除位置,在该解除位置中,臂218从容器本体20脱离。
参考图14(D),臂219大致是钩形。臂219从近端219A向一对远端219B分叉,使得臂219被分成朝向远端219B的两个分支。两个分叉的远端219B的位置分别对应于透光部分140的两个接合爪144。支撑部分228位于臂219的近端219A和远端219B之间。参考图14(C),支撑部分228连接支座206的内壁表面和臂219。相应地,支撑部分228将臂219支撑在支座206的内部中。由于以这种方式支撑臂219,当没有外力施加到臂219的近端219A时,臂219位于如图18的实线所示的接合位置,在该接合位置中,臂219可和容器本体20接合。然而,当外力在连接方向224上施加到臂的近端219A时,臂219移动,并且远端219B向外即在图14(D)中向下缩回,使得臂219移动到如图18的虚线所示的解除位置,在该解除位置中,臂219与容器本体20脱离。
钩形的接合爪211形成在臂218的远端218B上,并且接合爪221构造成接合支撑构件115的接合爪15。钩形接合爪222分别形成在臂219的远端219B上,并且接合爪222构造成分别接合透光部分140的接合爪144。参考图11和12,支座206分别通过在接合爪221和接合爪15之间的接合以及在接合爪222和接合爪144之间的接合连接到容器本体20。
连接部分214包括大致圆筒形引导件204。该引导件204位于与滑动件27的开口110对应的位置处。当支座206连接到墨盒10时,引导件204插入开口110。引导件204具有贯穿其形成的内孔(未标示),并且操作构件210的杆244构造成插入引导件204的内孔。
轴承232形成为贯穿支座206。盖208连接到支座206并且构造成可绕轴212枢转,轴212插入轴承232和盖208的轴承236内。
参考图14(C),存储部分234形成在支座206的内部中。存储部分234构造成存储操作构件210并将操作构件210可滑动地支撑在其中。存储部分234由支座206的侧壁限定,该侧壁的形状对应于操作构件210的形状。
参考图13和15,盖208包括接合爪238。当盖208移动到位于支座206之上时,接合爪238接合位于支座206上的挂钩225。当位于盖208的端部处的杆部分240接收力时,杆部分240移动以使接合爪238和挂钩225脱离。
盖208包括存储部分241,该存储部分241构造成在其中接收例如存储操作构件210的加压部分246。存储部分241构造成至少当盖208对于支座206关闭时在存储部分241中存储加压部分246。
参考图13和16,操作构件210构造成存储在支座206的存储部分234中。操作构件210具有蘑菇形状,并且包括杆244和加压部分246。
杆244具有圆筒形状。杆244的直径小于引导件204的内孔的直径,因此杆244插入引导件204的内孔。加压部分246连接到杆244的端部。加压部分246包括两个接合爪248。
参考图13,描述了组装开启工具200的方法。在该示例方法中,将支座206的轴承232和盖208的轴承236对准,并且然后将轴212插入轴承232和236。随后,操作构件210存储在存储部分234中。当操作构件210存储在存储部分234中时,杆244插入引导件204的内孔。然后,接合爪248配合到形成为贯穿支座206的侧壁的细长孔229中。
与细长孔229接合的接合爪248的接合部分分别具有在细长孔229的伸长方向上比细长孔229的表面积小的表面积,例如接合爪248的接合部分的宽度小于细长孔229的直径。接合爪248构造成在细长孔229内在细长孔229的一端和细长孔229的另一端之间滑动。更具体地,操作构件210构造成在突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突出位置,加压部分246从支座206突出,在缩回位置,加压部分246缩回到支座206内。当开启工具200连接到墨盒10上、并且操作构件210处于突出位置时,操作构件210与空气连通阀机构80分离。然而,当操作构件210从突出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杆244接触且推动空气连通阀机构80的阀构件87以打开开口81。在操作构件210存储在存储部分234中时,盖208向支座206旋转,使得盖208的爪238接合支座206的挂钩225,这就完成了组装方法。
参考图17,描述了将开启工具200连接到墨盒10的方法。在墨引入到墨腔室100并且墨腔室100内的压力减少到小于大气压以后,滑动件27被压向第二位置,并且然后将开启工具200连接到墨盒10。例如,开启工具200的连接部分214对准滑动件27的前壁161,并且引导件204的位置面对开口110。然后,当开启工具200沿垂直于前壁161的方向移动时,引导件204插入开口110。随后,当开启工具200被进一步加压时,臂218的接合爪221接触接合爪15。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臂218弹性变形,并且接合爪221移动到接合爪15之上且与接合爪15接合。类似地,臂219的接合爪222接触接合爪144,臂219弹性变形,并且接合爪222移动到接合爪144上,从而接合爪222与接合爪144接合。相应地,开启工具200接合容器本体20以连接到墨盒10。
空气连通阀机构80由开启工具200覆盖,并且在开启工具200连接到墨盒10的情况下被开启工具200保护。此外,抵抗螺旋弹簧23和24的偏置力而将滑动件27保持在第二位置处。
参考图17-19,描述了从墨盒10拆下开启工具200的方法。盖208的杆部分240被挤压以解除盖208和支座206之间的接合。随后,如图18所示,盖208旋转以暴露操作构件210的加压部分246。当加压部分246被压向容器本体20时,杆244的远端向从阀构件87延伸的杆88施加力,以向墨腔室100推动杆88。然后阀构件87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其中在关闭位置,阀构件87关闭开口81,在打开位置,抵靠弹簧86的偏置力,阀构件87打开开口81。这允许容器本体20的墨腔室100与大气连通,使得墨腔室100内的压力与大气压相等。
当进一步的力施加到加压部分246时,加压部分246分别接触臂218的近端218A和臂219的近端219A。当该情况发生时,施加到近端218A上的挤压力使臂218挠曲,远端218B向外例如在图18中向上缩回,并且臂218移动到如图18的虚线所示的解除位置,这样解除了接合爪221和15的接合。类似地,施加到近端219A的挤压力使臂219挠曲,这样解除了接合爪222和144的接合。随后,通过拉动开启工具200而从墨盒10拆下开启工具200。这样,当接合爪221和222分别与接合爪15和144接合时,开启工具200覆盖开口81和空气连通阀机构80,并且当力施加到操作构件210以将操作构件210向容器本体20移动时,操作构件210对阀构件87施加特定力,以将阀构件87向墨腔室100移动离开开口81,并且操作构件210也使接合爪221和222分别与接合爪15和144脱离。
以这种方式,通过操作操作构件210的加压部分246,大致在与开启工具200和墨容器20之间的接合被解除的同时,开口81被打开。因此,在将墨盒10安装到记录设备之前,开口81被可靠地打开。因此,当墨盒10安装到记录设备上时,防止墨从记录头回流到墨腔室100。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空气连通阀机构80可以由粘合构件例如乙烯基粘合带或薄膜代替,该粘合构件连接到容器本体20上以覆盖和关闭开口81。通过杆244刺破粘合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将粘合构件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向墨腔室100推动离开开口81,使墨腔室内的压力与大气压相等。
参考图2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装装置250包括:墨盒10,开启工具200连接到墨盒10上;和构造成封闭墨盒10的包装构件,例如包装袋252。
墨盒10被封闭在包装袋252中。在包装装置250内的墨盒10被运输和出售。
包装袋252是防液体的,但是具有一些透气性。抽吸泵(未示出)将包装袋252内部的压力降压到比包装袋252外部的压力例如大气压小的压力。而且,包装袋252内部和墨腔室100外部的压力下降到小于墨腔室100内部的压力。当墨盒10保持不用很长时间时,这种压力差抑制空气通过所述一对薄膜65逐渐进入墨腔室100,并抑制墨腔室100内部的压力恢复到大气压。
当没有外力施加到滑动件27上时,滑动件27由螺旋弹簧23和24偏置到第一位置。在滑动件27处于第一位置的同时,当墨盒10被封闭在包装袋252中并且包装袋252的内部被降压时,滑动件27可能由于包装袋252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而部分地变形。更具体地,由于滑动件27具有内部空间,滑动件27的左侧壁165和右侧壁166可以向内变形。特别地,当墨盒10在降压状态下封闭在包装袋252内长时间时,滑动件27可能经受变形。当滑动件27变形时,滑动件27可能不相对于墨容器20滑动。为了避免该变形,包装装置250如下所述制造。
轴77、臂70、支撑块170和保护构件150都连接到框架50。臂70和支撑块170使用注射成型预先制造。臂70连接到框架50,使得指示部分72位于检测窗140的内部空间142中。然后将弹性构件例如橡胶压配合到墨引入腔室105中。在弹性构件配合到墨引入腔室105中以后,框架50的开口57由所述一对薄膜65覆盖和关闭,以在其中限定墨腔室100。更具体地,在薄膜65放置于框架50上以覆盖框架50的左侧面45后,薄膜65通过热粘接设备(未示出)被加热且粘附到框架50的左侧面45。随后,另一薄膜65放置到框架50上以覆盖框架50的右侧面46,并且通过热粘接设备将薄膜65加热且粘附到右侧面46。
之后,空气连通阀80在开口81处连接到框架50。更具体地,弹簧86、阀构件87、止动件83和盖帽85连接到框架50。随后,供墨阀90在开口91处连接到框架50。更具体地,弹簧接收器94、弹簧96、阀构件97、止动件93和盖帽95连接到框架50。在开口81和91由空气连通阀80和供墨阀90关闭的情况下,墨腔室100与墨腔室100的外部密封。
然后墨腔室100内的空气通过开口91排出。更具体地,减压装置(未示出)的抽吸管通过开口91插入且推动供墨阀90以打开开口91,并且开动减压装置以抽出墨腔室100中的空气。当墨腔室100中的空气由减压装置抽出、并且墨腔室100内部的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时,减压装置停止,并且抽吸管被从开口91中拔出。当抽吸管从开口91中拔出时,开口91由供墨阀90关闭。因此,墨腔室100的内部维持在降压状态。
在墨腔室100的内部降压后,墨引导针通过配合在墨引入腔室105中的弹性构件插入墨腔室100以将墨引入墨腔室100。由于墨腔室100的内部降压,通过墨腔室10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墨容易地通过墨引导针引入墨腔室100。在预定墨量已经引入到墨腔室100例如墨腔室100的容积的约80%中后,墨引导针被从弹性构件拉出。当墨引导针插入通过弹性构件且然后拆下时,通过墨引导针形成为贯穿弹性构件的开口由于弹性构件的弹性而关闭。在该实施例中,在墨引入墨腔室100中以后,墨腔室100内部的压力约为-60KPa。在墨腔室10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使所述一对薄膜65向墨腔室100挠曲。然而,支撑块170防止所述一对薄膜65挠曲。
随后,外壳26连接到框架50。更具体地,第一盖构件21连接到框架50的右侧面46,并且第二盖构件22连接到框架50的左侧面45。因此,第一盖构件21位于关闭框架50的右侧面46的薄膜的65的外侧,并且第二盖构件22位于关闭框架50的左侧面45的薄膜65的外侧。然后滑动件27通过螺旋弹簧23和24联接到墨容器20。
随后,在墨盒10放置于包装袋252中之前,抵抗螺旋弹簧23和24的推压力而将滑动件27移动到第二位置。
开启工具200连接到墨盒10以将滑动件27保持在第二位置中。然后把连接有开启工具200的墨盒10放置到包装袋252中。
随后,包装袋252的开口的一部分通过粘附该开口的边缘来关闭,而该开口的一部分没有关闭。然后减压装置的抽吸管通过该开口的未关闭部分插入包装袋252,并且开动减压装置以排出包装袋252内的空气。
在该实施例中,在包装袋252内部的压力减少到约-70kPa时,抽吸管被拉出,且通过粘接开口的未关闭部分的边缘而关闭开口的未关闭部分。相应地,墨腔室100外部的压力和包装袋252内部的压力比墨腔室100内部的压力小约10KPa。
采用上述的包装装置250,即使墨盒10在降压状态下封闭到包装袋252中,由于滑动件27处于第二位置,滑动件27的变形受到外壳26的前部28的抑制,其中前部28接触滑动件27的左侧壁45和右侧壁46。而且,外壳26的变形受框架50的外壁51和内壁或内部肋52以及支撑块170的肋174-177抑制,其中的每一个从内部支撑外壳26。
由于滑动件27由开启工具200保持在第二位置,包装装置250的尺寸减少。
虽然本发明已经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上述实施例的变体和变型。考虑这里公开的本发明的说明书或实践,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它实施例是明显的。说明书和描述示例意图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实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指示。

Claims (11)

1.一种包装装置,包括:
墨盒,该墨盒包括:
本体,该本体包括特定面,其中本体在其中限定有墨腔室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墨腔室构造成存储墨;
可移动构件,该可移动构件构造成相对于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二位置和本体的该特定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一位置和本体的该特定面之间的距离;和
至少一个弹性构件,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构件设置在本体的该特定面和可移动构件之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构件构造成膨胀和收缩以使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对可移动构件施加偏置力以将可移动构件偏置到第一位置中;和
封闭墨盒的包装构件,其中包装构件内部的压力小于包装构件外部的压力,并且当墨盒被封闭在包装构件内时,可移动构件被保持在第二位置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本体的所述特定面具有贯穿所述特定面形成的第一开口,并且所述本体包括构造成关闭该第一开口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特定壁,该特定壁面对所述本体的所述特定面,并且该特定壁具有在与第一开口对应的位置处贯穿该特定壁形成的第二开口。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本体还包括:
第一表面;和
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每一个从所述特定面延伸出,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还包括:
第一壁,该第一壁覆盖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
第二壁,该第二壁覆盖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墨盒还包括特定肋,该特定肋设置在所述墨腔室中,且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墨盒还包括:
可枢转构件,该可枢转构件设置在所述墨腔室中,且构造成基于所述墨腔室中的墨量在所述墨腔室内移动;和
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位于墨腔室中,其中支撑构件构造成可枢转地支撑可枢转构件,并且支撑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延伸的另一个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墨盒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封闭所述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外壳的第一部分延伸到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位置,并且外壳的第二部分延伸到位于所述第二壁和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本体还包括:
第一表面;和
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每一个从所述特定面延伸出,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还包括:
特定壁,该特定壁覆盖所述特定面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壁,该第一壁覆盖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
第二壁,该第二壁覆盖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墨盒包括特定肋,该特定肋设置在所述墨腔室中,且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墨盒还包括:
可枢转构件,该可枢转构件设置在所述墨腔室中,且构造成基于所述墨腔室中的墨量在所述墨腔室内移动;和
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位于墨腔室中,其中支撑构件构造成可枢转地支撑可枢转构件,并且支撑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延伸的另一个肋。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墨盒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封闭所述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外壳的第一部分延伸到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位置,并且外壳的第二部分延伸到位于所述第二壁和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装置,还包括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构造成与所述本体接合,以将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中。
CN2008100872546A 2007-08-31 2008-03-24 包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62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7147 2007-08-31
JP2007227147A JP2009056740A (ja) 2007-08-31 2007-08-31 インク容器収容体、及び収容体製造方法
JP2007-227147 2007-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6290A CN101376290A (zh) 2009-03-04
CN101376290B true CN101376290B (zh) 2011-02-09

Family

ID=4042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25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6290B (zh) 2007-08-31 2008-03-24 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56740A (zh)
CN (1) CN1013762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97650T3 (es) * 2010-06-17 2013-03-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arato de registro y cartucho de tinta
EP2397334B1 (en) * 2010-06-17 2013-01-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EP2397330B1 (en) * 2010-06-17 2013-01-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EP2397331B1 (en) 2010-06-17 2014-07-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t of ink cartridges
CN104417070B (zh) * 2013-09-11 2016-09-07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308A (zh) * 2001-05-10 2002-12-18 佳能株式会社 墨盒包装件
CN1410269A (zh) * 2001-10-05 2003-04-16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498764A (zh) * 2002-10-31 2004-05-26 �ֵܹ�ҵ��ʽ���� 墨水包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89002A (zh) * 2004-12-13 2006-06-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
US7237885B1 (en) * 2006-03-24 2007-07-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308A (zh) * 2001-05-10 2002-12-18 佳能株式会社 墨盒包装件
CN1410269A (zh) * 2001-10-05 2003-04-16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498764A (zh) * 2002-10-31 2004-05-26 �ֵܹ�ҵ��ʽ���� 墨水包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89002A (zh) * 2004-12-13 2006-06-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
US7237885B1 (en) * 2006-03-24 2007-07-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56740A (ja) 2009-03-19
CN101376290A (zh) 2009-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6290B (zh) 包装装置
CN101318410B (zh) 流体容纳容器以及使用该流体容纳容器的再填充方法
CN102233739B (zh) 墨盒、喷墨记录系统以及喷墨记录设备
JP5223740B2 (ja) 液体容器
US8528604B2 (en) Methods of filling a liquid container
CN101049763B (zh) 将墨盒安装到墨盒保持器上的方法、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102285234A (zh) 墨盒
CN102285231B (zh) 墨盒组
CN100348419C (zh) 墨水容器
CN101376292B (zh) 墨盒
US20080231675A1 (en) Liquid containers
CN102285237A (zh) 液体容器、供液装置和图像打印设备
CN105172380A (zh) 墨盒和记录设备
US7226153B2 (en) Ink cartridge
CN101376291B (zh) 墨盒
CN101376293A (zh) 制造墨盒的方法
US7819512B2 (en) Packaging arrangements
EP2095955B1 (en) Packaging arrangement
CN101376289B (zh) 墨盒及制造墨盒的方法
CN101376295A (zh) 墨盒组件
EP1348556A1 (en) Ink cartridge
CN101376294B (zh) 墨盒
US7934820B2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 fill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4066489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US8152287B2 (en) Ink cartridge assembl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