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5585A - 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显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显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5585A
CN101375585A CNA2007800036552A CN200780003655A CN101375585A CN 101375585 A CN101375585 A CN 101375585A CN A2007800036552 A CNA2007800036552 A CN A2007800036552A CN 200780003655 A CN200780003655 A CN 200780003655A CN 101375585 A CN101375585 A CN 101375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all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36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5585B (zh
Inventor
西森正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5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5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5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55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5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udio conference
    • H04M2203/5063Centrally initiated conference, i.e. Conference server dials participa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65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pplications where calls are combined with other types of communication
    • H04M2203/652Call initiation triggered by text me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SIP服务器基于所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来产生用于呼叫与第一呼叫请求相对应的群组通话成员的第二呼叫请求。在将所产生的第二呼叫请求发送到群组通话成员之前,SIP服务器发送用于指示第一呼叫请求已被接收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基于所接收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SMS服务器将启动消息发送到群组通话成员。该启动消息用于启动用来执行群组通话的应用,并包括该群组通话的成员标识信息。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显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无线通信终端能够同时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执行呼叫的通信系统以及在该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通信终端和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键通(PTT)服务已被引入作为话音呼叫服务的一种,在该语音呼叫服务中,一个无线通信终端(蜂窝电话等)可以以与传统收发器相同的方式同时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群组通话)(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PTT服务中,当参与到群组通话中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中的一个用户在按下用户终端上的按钮的同时谈话时,涉及谈话的语音数据被发送到参与到该群组通话中的其他无线通信终端。
同时,使用会话发起协议(SIP)的PTT服务已开始提供服务,该服务用于在即将加入群组通话的目的终端上显示参与到该群组通话中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诸如电话号码、IP地址或用户姓名之类的成员标识信息)。
更具体地,首先,已参与到群组通话中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A、#B、#C)中的任意一个终端(发信终端)向SIP服务器发送呼叫请求(邀请(INVITE)请求),以呼叫尚未参与到该群组通话中的目的终端。
然后,基于从发信终端接收到的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SIP服务器产生针对目的终端的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在完成了诸如响应于来自目的终端的请求而注册该目的终端位置之类的登录处理之后,SIP服务器将所产生的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发送到目的终端。
利用这种处理,目的终端显示在从SIP服务器接收到的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中包括的成员标识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A、#B和#C的电话号码和用户姓名)。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No.2005-535156。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上述目的终端仅在完成了向SIP服务器的登录处理之后才能够从SIP服务器接收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所以该目的终端不能够在不具有由执行这种登录处理所引起的延迟的情况下获取在来自SIP服务器的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中包括的成员标识信息。
此外,因为目的终端不总是准备好与SIP服务器进行通信,所以目的终端可能不能够完成向SIP服务器的登录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目的终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从SIP服务器接收到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这会在获取在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中包括的成员标识信息的过程中导致更长的延迟。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和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其中即使当目的终端尚未执行向SIP服务器的登录处理时,目的终端也能够迅速地接收成员标识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能够进行群组通话的通信系统,包括:呼叫控制服务器(例如,SIP服务器100);以及消息发送服务器(例如,SMS服务器200),其中所述呼叫控制服务器包括:呼叫请求接收器(例如,呼叫请求接收器103),配置用于接收用于呼叫群组通话成员的第一呼叫请求;呼叫请求发生器(例如,呼叫请求发生器107),配置用于基于所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产生用于呼叫与第一呼叫请求相对应的群组通话成员的第二呼叫请求;以及呼叫请求发送器(例如,呼叫请求发送器109),配置用于在将所产生的第二呼叫请求发送到群组通话成员之前发送指示第一呼叫请求已被接收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服务器包括:信息接收器(例如,信息接收器201),配置用于接收从呼叫控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以及启动消息发送器(例如,启动消息发送器203),配置用于基于所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将包括群组通话的成员标识信息在内的启动消息发送到群组通话成员,该启动消息用于启动执行群组通话的应用。
根据该方面,由于启动消息包括成员标识信息,所以即使在未执行向呼叫控制服务器的登录处理时,无线通信终端也能够从在该登录处理之前所接收的启动消息中迅速获取成员标识信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包括:存储单元,配置用于存储用于拒绝呼入的呼入拒绝信息;接收器,配置用于从消息发送服务器接收用于启动向群组通话系统的登录处理的启动消息;以及显示单元,配置用于当呼入拒绝信息包括在由接收器接收到的启动信息中包含的标识信息时,显示启动消息包括呼入拒绝信息。
根据该方面,当启动消息包含用于拒绝呼入的标识信息时,无线通信终端显示启动消息包含呼入拒绝标识信息。所以,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能够意识到存在意欲拒绝参与群组通话的用户,从而该用户可适当地决定是否对来自发信终端的呼叫进行应答。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包括:控制器,配置用于控制,以便当启动消息包含呼入拒绝信息时不启动向群组通话系统的登录处理。
根据该方面,无线通信终端可配置为当在接收了启动消息之后发现在群组通话中存在要拒绝的人时,不执行向群组通话系统的不必要的登录处理。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在用于启动群组通话和向群组通话系统的登录处理的启动消息中包含的群组通话的成员标识信息,并基于在向群组通话系统的登录处理之后所通知的针对群组通话的成员标识信息,确定在在登录处理之后所通知的成员标识信息与在启动消息中包含的成员标识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当差异存在时,显示存在差异的事实。
根据该方面,如果存在的话,无线通信终端能够显示:在接收到启动消息和登录处理之后从群组通话系统接收到标识信息之间的时间期间,群组通话中包含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数量发生变化。
因此,无线通信终端用户在得知群组通话中包含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数量发生变化时能够决定是否参与群组通话,以便该用户可以更适当地与所希望的用户进行通话。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配置图。
[图2]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SIP服务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3]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SMS服务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4]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内部结构图。
[图5]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员标识信息的内容的图。
[图8]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针对群组通话的呼入的屏幕内容的视图。
[图9]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针对群组通话的呼入的屏幕内容的视图。
[图10]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针对群组通话的呼入的屏幕内容的视图。
[图11]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显示过程的流程图。
[图12]图12是示出了根据修改实施例的信息显示过程的流程图。
[图13]图13是示出了根据修改实施例的针对群组通话的呼入的屏幕内容的视图。
[图14]图14是示出了根据修改实施例的针对群组通话的呼入的屏幕内容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通信系统)
现将参考图1至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包括SIP服务器100和短消息服务(SMS)服务器200。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300A至300C被配置成经由无线分组网络400a和线路交换网络400b可与SIP服务器100和SMS服务器200相连接。
SIP服务器100是呼叫控制服务器,在完成了未参与群组通话的无线通信终端(目的终端)的登录处理之后,SIP服务器100呼叫该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D:目的终端)。群组通话是一个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A)同时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B和#C)进行通信的呼叫。另外,目的终端对群组通话成员进行配置。
如图2所示,SIP服务器100包括登录处理器101、呼叫请求接收器103、成员信息管理器105、呼叫请求发生器107和呼叫请求发送器109。
登录处理器101响应于来自无线通信终端300的请求,执行诸如通信终端的位置注册(IP地址、电话号码、用户ID等的注册)之类的登录处理。
呼叫请求接收器103接收用于呼叫未参与群组通话的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D;目的终端)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见后面描述的图6中示出的S201)。
成员信息管理器105对已完成登录处理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进行管理。该标识信息包括电话号码、IP地址或用户姓名等。
呼叫请求发生器107基于所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产生针对与第一呼叫请求相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D:目的终端)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见后面描述的图6中示出的S211)。
呼叫请求发送器109在将所产生的第二呼叫请求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D:目的终端)之前将用于指示第一呼叫请求已被接收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发送到SMS服务器200。
该实施例中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包含群组通话的成员标识信息。该成员标识信息是非群组通话终端或群组通话终端的标识信息。这里,非群组通话终端包括尚未加入群组通话但由作为第一呼叫请求发信方的发信终端呼叫的无线通信终端(目的终端)。群组通话终端包括发信终端以及参与到与该发信终端的群组通话中的无线通信终端。
在响应于来自作为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目的地的无线通信终端(目的终端)的请求,完成了无线通信终端(目的终端)的登录处理之后,SIP服务器100将群组通话终端或非群组通话终端的标识信息(成员标识信息)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D:目的终端),所述群组通话终端或非群组通话终端将在SIP服务器100接收到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时被包含在群组通话中。
当群组通话终端或非群组通话终端的标识信息(成员标识信息)在SIP服务器100接收到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之后、在SIP服务器100发送第二呼叫请求之前的时间期间发生变化时,SIP服务器100也将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D:目的终端)。所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包括变化信息,该变化信息指示要包含在群组通话中的非群组通话终端或群组通话终端的数量发生变化。
变化信息包括用于示出在SIP服务器100接收到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之后、在SIP服务器100发送第二呼叫请求之前的时间期间的成员标识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A和#B的标识信息)的信息。
代替地,变化信息包括仅用于示出在SIP服务器100接收到第一呼叫请求时作为成员标识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A、#B、#C的标识信息)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C的标识信息)的信息,并不包括在SIP服务器100接收到第一呼叫请求之后的成员标识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A和#B的标识信息)。
SMS服务器200提供消息服务(短消息服务)。该SMS服务器构成消息发送服务器。
如图3所示,SMS服务器200包括信息接收器201和启动消息发送器203。
信息接收器201接收从SIP服务器100发送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
启动消息发送器203基于所接收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将启动消息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D:目的终端)。该启动消息启动执行群组通话的应用。可选地,该启动消息启动向SIP服务器100(群组通话系统)的登录处理。
该实施例中的启动消息包含与在呼叫请求接收消息中包括的成员标识信息相同的成员标识信息。
无线通信终端300A至300C中的每一个都能够按照SIP过程参与群组通话。无线通信终端300A至300C的结构本质上是相同的。无线通信终端300A至300C将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300以描述无线通信终端300A至300C的结构。
如图4所示,无线通信终端300包括通信处理器301、扬声器302、扩音器303、摄像机304、信息显示单元305、话音调制/解调器306、图像调制/解调器307、存储单元308和控制器309。
按照SIP过程,通信处理器301将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发送到未参与群组通话的无线通信终端(目的终端)。通过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群组通话中的无线通信终端对在启动群组通话之后未参与群组通话的无线通信终端(目的终端)进行呼叫。
通信处理器301或控制器309按照SIP过程执行向SIP服务器100的登录处理。
通信处理器301基于在从SMS服务器200接收到的启动消息中包括的标识信息以及在从SIP服务器100接收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Request)中包括的变化信息,在信息显示单元305上显示误比较信息。该误比较信息指示非群组通话终端或群组通话终端的数量发生变化。具体地,该误比较信息包括离开群组通话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或其数量等。
例如,在向SIP服务器100(群组通话系统)的登录处理之后给出的成员标识信息(变化信息)与在启动消息中包括的成员标识信息之间存在差异时,通信处理器301基于在所接收的启动消息中包括的成员标识信息和在登录处理之后给出的成员标识信息,显示诸如误比较信息这种信息。
通信处理器301可按照SIP过程将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目的终端)。通过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未在群组通话中的无线通信终端可呼叫未参与群组通话的无线通信终端(目的终端)。
扬声器302输出声音(例如话音、音乐等)。扩音器303获取无线通信终端300周围的环境声音。摄像机304产生与拍摄对象相对应的图像数据。
信息显示单元305显示包括文本、图像、成员标识信息(在后面描述)等在内的信息。话音调制/解调器306对包括在所接收的分组中的话音数据进行解码,并对由扩音器303所获取的声音数据进行编码等。
图像调制/解调器307对包括在所接收的分组中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对由摄像机304所产生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等。存储单元308对所接收的成员标识信息等进行存储。
(通信方法)
现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通信方法。首先参考图5描述一种通信方法,其中,在未参与群组通话的无线通信终端#A、#B和#C中,无线通信终端#A(发信终端)发送针对无线通信终端#B(目的终端)和无线通信终端#C(目的终端)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在假定非群组通话终端包括无线通信终端#A、无线通信终端#B和无线通信终端#C的情况下描述下述的非群组通话终端(加入群组通话的终端)。
如图5所示,在S101中,无线通信终端#A将针对无线通信终端#B和无线通信终端#C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发送到SIP服务器100。
该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包括作为非群组通话终端的标识信息的成员标识信息。这里,该成员标识信息包括作为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发信方的无线通信终端#A的标识信息以及作为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目的地的无线通信终端#B和无线通信终端#C的标识信息。
在S103中,SIP服务器100基于从无线通信终端#A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将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发送到SMS服务器200。该呼叫请求接收信息指示已从无线通信终端#A接收到针对无线通信终端#B和无线通信终端#C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
该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包括与在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中包括的成员标识信息相同的成员标识信息。
在S105中,SMS服务器200基于从SIP服务器100接收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将启动消息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B。该启动消息启动用来执行群组通话的应用。
该启动消息包括与在呼叫请求接收信息中包括的成员标识信息相同的成员标识信息。
在S107中,基于从SMS服务器200接收的启动消息,无线通信终端#B启动用来执行群组通话的应用,并显示在启动信息的成员标识信息中包括的标识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A和无线通信终端#C的标识信息)。
另外,无线通信终端#B可通过查阅预设地址簿来显示与包括在成员标识信息中的标识信息相对应的用户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A和无线通信终端#C等的用户姓名)。
在S109中,与S105的处理相似,SMS服务器200基于从SIP服务器100接收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将启动消息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C。该启动消息启动用来执行群组通话的应用。
该启动消息包括与在呼叫请求接收信息中包括的成员标识信息相同的成员标识信息。
在S111中,与S107中的处理相似,基于从SMS服务器200接收的启动消息,无线通信终端#C启动用来执行群组通话的应用,并显示包括在启动信息的成员标识信息中的标识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A和无线通信终端#B的标识信息)。
在S113中,无线通信终端#B基于从SMS服务器200接收的启动消息,执行向SIP服务器100的登录处理。
在S115中,无线通信终端#C基于从SMS服务器200接收的启动消息,执行向SIP服务器100的登录处理。
在S117中,在完成了S113的登录处理之后,SIP服务器100基于从无线通信终端#A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产生针对与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相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B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然后,SIP服务器100将所产生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B。
在S119中,在完成了S115的登录处理之后,SIP服务器100基于从无线通信终端#A中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产生针对与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相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C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然后,SIP服务器100将所产生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C。
在S121中,SIP服务器100将处理中信息(100 Trying)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A。该处理中信息指示针对无线通信终端#B和无线通信终端#C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B,C))的处理正在进行中。
在S123中,无线通信终端#B将振铃信息(180 Ringing)发送到SIP服务器100,所述振铃信息指示正在呼叫无线通信终端#B的用户。
在S125中,SIP服务器100将从无线通信终端#B接收的振铃信息(180Ringing)传送到无线通信终端#A。
在S127中,无线通信终端#C将振铃信息(180 Ringing)发送到SIP服务器100,所述振铃信息指示正在呼叫无线通信终端#C的用户。
在S129中,SIP服务器100将从无线通信终端#C接收的振铃信息(180Ringing)传送到无线通信终端#A。
在S141中,当无线通信终端#B的用户在预定时间段内执行相应操作时,无线通信终端#B将呼叫成功信息(200 OK)发送到SIP服务器100,所述呼叫成功信息指示成功做出对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的应答。另外,该预定时间段由安装在无线通信终端#B中的定时器等来管理。
在S143中,SIP服务器100将从无线通信终端#B接收的呼叫成功信息(200 OK)传送到无线通信终端#A。
在S145中,无线通信终端#A将ACK发送到SIP服务器100,所述ACK指示所接收的呼叫成功信息(200 OK)已被接收。
在S147中,SIP服务器100将从无线通信终端#A接收的ACK传送到无线通信终端#B。
在S149中,无线通信终端#B基于从SIP服务器100接收的ACK来建立与无线通信终端#A的会话。然后,无线通信终端#C也执行与S141至S149的应答处理A相同的处理。这使得无线通信终端#A至#C能够在他们之间建立会话并在无线通信终端#A至#C之间启动群组通话。
同时,当无线通信终端#B和无线通信终端#C执行S151至S157(在后面描述)的无应答处理B时,在无线通信终端#A至#C之间不启动群组通话。详细情况如下。
在S151中,当无线通信终端#B的用户不在预定时期内执行应答操作时,无线通信终端#B将呼叫失败信息(4xx)发送到SIP服务器100,所述呼叫失败信息指示对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的应答失败。
在S153中,SIP服务器100将从无线通信终端#B接收的呼叫失败信息(4xx)传送到无线通信终端#A。
在S155中,无线通信终端#A将ACK发送到SIP服务器100,所述ACK指示呼叫失败信息(4xx)已被接收。
在S157中,SIP服务器100将从无线通信终端#A接收的ACK传送到无线通信终端#B。
当无线通信终端#C的用户不在预定时期内执行应答操作时,与无线通信终端#A相似,无线通信终端#C执行上述S151至S157的无应答处理B。
另外,虽然无线通信终端#A、无线通信终端#B和无线通信终端#C在图5中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用于解释,但是终端并不局限于这些无线通信终端。不言而喻,可使用多于四个无线通信终端来执行相同的处理。
以下参考图6至图10描述一种通信方法,其中,在已参与群组通话(见图6中的“在群组通话期间”)的无线通信终端#A至#C中,无线通信终端#A(发信终端)发送针对未参与群组通话的无线通信终端#D(目的终端)的第一呼叫请求。
如图6所示,在S201中,无线通信终端#A将针对无线通信终端#D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发送到SIP服务器100。
在S203中,SIP服务器100基于从无线通信终端#A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将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发送到SMS服务器200。该呼叫请求接收信息指示已从无线通信终端#A接收到针对无线通信终端#D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
这里,在S203中,认为SIP服务器100管理作为成员标识信息的群组通话终端的标识信息。群组通话终端包括作为第一呼叫请求(INVITERequest)发信方的无线通信终端#A(发信终端)以及参与到与无线通信终端#A的群组通话中的无线通信终端#B和#C。
在这种情况下,SIP服务器100将在S203的处理中管理的成员标识信息(无线通信终端#A至#C的标识信息)包括在呼叫请求接收信息中。然后SIP服务器100将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发送到SMS服务器200。
同时,在S203中,认为SIP服务器100管理作为成员标识信息的群组通话终端的标识信息。群组通话终端包括作为第一呼叫请求(INVITERequest)发信方的无线通信终端#A(发信终端)以及参与到与无线通信终端#A的群组通话中的无线通信终端#B和#C。
在这种情况下,SIP服务器100可将与包括在从无线通信终端#A中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中的成员标识信息(无线通信终端#A至#C;见图7中所示的M)相同的成员标识信息包括在呼叫请求接收信息中。然后,SIP服务器100可将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发送到SMS服务器200。
例如,当无线通信终端#A已获取了参与群组通话的无线通信终端#B和#C的标识信息时,无线通信终端#A将包含无线通信终端#A、#B和#C的标识信息在内的成员标识信息包括在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中。然后无线通信终端#A将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发送到SIP服务器100。
此后,SIP服务器100将与包括在从无线通信终端#A中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中的成员标识信息(无线通信终端#A、#B和#C)相同的成员标识信息包括在呼叫请求接收信息中。然后,SIP服务器100将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发送到SMS服务器200。
同时,当尚未获取参与到与无线通信终端#A的群组通话中的无线通信终端#B和#C的标识信息时,无线通信终端#A从无线通信终端#B和#C获取无线通信终端#B和#C的标识信息。然后,无线通信终端#A将包含无线通信终端#A至#C的标识信息在内的成员标识信息包括在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中。此后,无线通信终端#A将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发送到SIP服务器100。
在S205中,SMS服务器200基于从SIP服务器100接收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将用于激活用来执行群组通话的应用的启动消息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D。
该启动消息包括与包括在呼叫请求接收信息中的成员标识信息相同的成员标识信息。
在S207中,无线通信终端#D基于从SMS服务器200接收的启动消息,启动用来执行群组通话的应用,并显示包括在启动消息中的成员标识信息(无线通信终端#A、#B和#C的标识信息)。
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无线通信终端#D可通过查阅预设地址簿来显示与成员标识信息相对应的用户信息(无线通信终端#A、无线通信终端#B和无线通信终端#C的用户姓名、电话号码等)。
在S209中,无线通信终端#D基于从SMS服务器200接收的启动消息来执行向SIP服务器100的登录处理。
在S211中,在完成了S209的登录处理之后,SIP服务器100基于从无线通信终端#A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来产生针对与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相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D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
一旦完成了S209的登录处理,SIP服务器100还产生包括群组通话终端或非群组通话终端的标识信息(成员标识信息)在内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该非群组通话终端是在SIP服务器100接收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时包含在群组通话中的终端(包括正被呼叫但尚未加入群组通话的终端)。
另外,当非群组通话终端和群组通话终端的标识信息(成员标识信息)在SIP服务器100接收第一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D))之后、在SIP服务器100发送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之前的时间段内发生变化时,SIP服务器100产生包括变化信息在内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Request(A)),所述变化信息指示非群组通话终端或群组通话终端的数量发生变化。
例如,假如无线通信终端#A、无线通信终端#B和无线通信终端#C在S201的时刻参与群组通话,则在S201a的时刻,无线通信终端#C将BYE信息发送到SIP服务器100以指示群组通话的参与发生中断。
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终端#C离开群组通话。由于S201时刻的成员标识信息与S211时刻的成员标识信息不同,所以SIP服务器100在S211时刻产生作为变化信息的成员标识信息(无线通信终端#A和无线通信终端#B的标识信息)或S201时刻成员标识信息与S211时刻成员标识信息之间的标识信息差异(无线通信终端#C的标识信息)。然后,SIP服务器100产生包括所产生的变化信息在内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
SIP服务器100还将所产生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D。
在S213中,基于从SIP服务器100接收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Request(A)),无线通信终端#D基于包括在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中的变化信息以及包括在启动消息中的成员标识信息来显示误比较信息,该误比较信息指示群组通话终端的数量发生变化。
这使得无线通信终端#D的用户在得知非群组通话终端或群组通话终端的用户发生变化时能够决定是否参与群组通话。因此,用户能够更适当地与所希望的用户进行谈话。
例如,当包括在启动消息中的成员标识信息包括无线通信终端#A、无线通信终端#B和无线通信终端#C的标识信息并且包括在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中的变化信息包括作为S211时刻成员标识信息的无线通信终端#A和无线通信终端#B的标识信息或S201时刻成员标识信息与S211时刻成员标识信息之间的标识信息差异(无线通信终端#C的标识信息)时,无线通信终端操作如下。
也就是说,当与S201时刻成员标识信息相比,S211时刻的成员标识信息不包括无线通信终端#C的标识信息时,因而无线通信终端#D显示误比较信息,诸如无线通信终端#C的用户C已离开群组通话这种情况(见图10)。
S215至S223的处理与图5中所示的S121至S157的处理相同(除S127和S129的处理之外)。
根据上述通信方法,由于启动消息包括成员标识信息,所以即使不执行向呼叫控制服务器的登录处理时,由于登录处理之前所接收到的启动消息,无线通信终端300也能够迅速获取成员标识信息。
虽然无线通信终端#A、无线通信终端#B、无线通信终端#C和无线通信终端#D在图6中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用于解释,但是终端不局限于这些无线通信终端。不言而喻,可使用多于五个无线通信终端来执行相同的处理。
此外,不言而喻,可在图5的通信方法中执行图6中所示的S213的变化信息显示处理。例如,在图5的通信方法中,一旦完成了S113或S115的登录处理,SIP服务器100在SIP服务器100接收第一呼叫请求时产生包括成员标识信息在内的第二呼叫请求。
另外,当成员标识信息在接收第一呼叫请求与发送第二呼叫请求之间的时间段内发生变化时,SIP服务器100产生包括变化信息在内的第二呼叫请求,所述变化信息指示非群组通话终端或群组通话终端的数量发生变化。在S117或S119中,SIP服务器100将所产生的第二呼叫请求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终端#B或#C;目的终端)。
然后,基于在S117或S119中从SIP服务器100接收的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终端#B或#C;目的终端)基于包括在第二呼叫请求(INVITE Request(A))中的变化信息和包括在启动消息中的成员标识信息来显示误比较信息,该误比较信息指示非群组通话终端的数量发生变化。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包括在启动消息中的每个标识信息都包括拒绝呼入的呼叫拒绝标识信息(以下称为呼入拒绝信息)时,无线通信终端300显示启动消息包括呼入拒绝信息。以下描述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的差异。
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300的存储单元308存储包括拒绝呼入的呼入拒绝信息在内的拒绝列表。
当该拒绝列表包括被包括在从SMS服务器200接收的启动消息中的呼入拒绝信息时,通信处理器301在信息显示单元305上显示拒绝终端信息,该拒绝终端信息指示启动消息包括呼入拒绝信息。
例如,当包括在从SMS服务器200接收的启动消息中的每个标识信息都包括作为呼入拒绝信息的无线通信终端300拒绝呼叫的拒绝无线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时,通信处理器301在信息显示单元305上显示拒绝终端信息。
当拒绝列表包括被包括在所接收的启动信息中的标识信息时,控制器309对向SIP服务器100的登录处理进行控制,以防止登录处理被激活。例如,控制器309放弃向SIP服务器100的登录处理。
以下参考图11至14解释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显示处理2。图5和6中所示的信息显示处理1(S107、S111和S207)将由图11和12中所示的信息显示处理2所替代。除图11和12中所示的信息显示处理2之外的处理与图5和6的处理相同。
如图11所示,在S301中,基于包括在从SMS服务器200接收的启动消息中的成员标识信息,无线通信终端300(目的终端)确定拒绝列表是否包括被包括在成员标识信息中的发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如果该确定是“是”,则无线通信终端300进入S307的处理。如果该确定是“否”,则无线通信终端300进入S303的处理。
在S303中,无线通信终端300对照拒绝列表检查除发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之外的成员标识信息。
在S304中,无线通信终端300显示成员标识信息中的标识信息。这里,分别显示包括在拒绝列表中的标识信息和不包括在拒绝列表中的标识信息。
例如,当发信终端标识信息是“用户A”并且除发信终端标识信息之外的成员标识信息是“用户B和用户C”并且拒绝列表包括“用户B”时,无线通信终端操作如下。
也就是说,如图13所示,由于用户B被包括在拒绝列表中,所以无线通信终端300显示“用户B”和“×”(拒绝终端信息)。由于用户A和用户C不被包括在拒绝列表中,所以无线通信终端300显示“用户A,用户C”和“o”(允许)。
在S307中,当拒绝列表包括发信终端的标识信息“用户A”时,无线通信终端300不会显示针对群组通话的呼入的屏幕、针对成员标识信息的显示屏,并且不会执行向SIP服务器100的登录处理。然后无线通信终端300基于发信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成员标识信息来对呼叫注册进行更新。
根据该操作,当拒绝列表包括被包括在所接收的启动消息中的标识信息时,无线通信终端300显示拒绝终端信息。这使得无线通信终端300的用户通过查阅所显示的拒绝终端信息可以意识到存在意欲拒绝加入群组通话的用户。换句话说,无线通信终端300的用户能够对是否应答来自发信终端的呼叫做出合适的决定。
在图11所示的信息显示处理2中,当拒绝列表包括被包括在成员标识信息中的“发信终端标识信息”时,无线通信终端300不首先显示针对群组通话的呼叫的屏幕。然而,在不局限于以上情形的情况下,可能给出以下修改。
具体地,仅当拒绝列表包括被包括在成员标识信息中的“所有”标识信息时,无线通信终端300可能不显示针对群组通话的呼入的屏幕,并可能不执行向SIP服务器100的登录处理。以下参考图12来示出更多详细情况。注意,由于图12中所示的S401至S405的处理与图11中所示的S301至S305的处理相同,所以这里不对它们进行解释。
如图12所示,在S407中,无线通信终端300对照拒绝列表检查除发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之外的成员标识信息。
在S409中,无线通信终端300确定拒绝列表是否包括被包括在成员标识信息中的所有标识信息,如果该确定是“是”,则无线通信终端300进入S411的处理。如果该确定是“否”,则无线通信终端进入S405的处理。
在S411中,由于拒绝列表包括被包括在成员标识信息中的所有标识信息,所以无线通信终端300不显示针对群组通话的呼入的屏幕,且不执行向SIP服务器100的登录处理,并基于发信终端标识信息和成员标识信息来对呼叫注册进行更新。
[0132]
另外,在S405中,如图14所示,无线通信终端300分别显示成员标识信息中的包括在拒绝列表中的标识信息(见图中“×”)以及成员标识信息中的不包括在拒绝列表中的标识信息(见图中“o”)。
[0133]
根据该操作,当在从SMS服务器200接收到启动消息之后要被拒绝的用户变为包括在群组通话中时,可配置无线通信终端300以不执行向SIP服务器100的不必要的登录处理。
虽然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是SIP用作通信协议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适用的通信协议并不局限于SIP。只要可执行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操作,也可使用其他通信协议。
另外,虽然包括在从SMS服务器200接收的启动消息中的标识信息用于图11中所示的信息显示处理2和图12中所示的信息显示处理3,但是该标识信息不局限于此。可代替使用包括在从SIP服务器100接收的第二呼叫请求中的标识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会执行中断处理而不是登录处理,从而中断SIP服务器100与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
以上描述的是只示出特定示例的本发明示例。该示例不特别局限本发明。可根据需要来修改每个单元的特定配置的设计。也可以将每个实施例和修改的配置相结合。另外,每个实施例和修改的效果以及优点只是从本发明得到的很多最优选效果和优点的列表,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效果和优点不局限于在每个实施例和修改中描述的效果和优点。
在2006年1月27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019483的整个内容并入在此作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由于即使在无线通信终端未执行向SIP服务器的登录处理时无线通信终端也能够迅速获取成员标识信息,所以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显示控制方法可用于诸如移动通信之类的无线通信中。

Claims (4)

1.一种能够进行群组通话的通信系统,包括:
呼叫控制服务器;以及
消息发送服务器,
其中所述呼叫控制服务器包括:
呼叫请求接收器,配置用于接收用于呼叫群组通话成员的第一呼叫请求;
呼叫请求发生器,配置用于基于所接收的第一呼叫请求,产生用于呼叫与第一呼叫请求相对应的群组通话成员的第二呼叫请求;以及
呼叫请求发送器,配置用于在将所产生的第二呼叫请求发送到群组通话成员之前发送指示第一呼叫请求已被接收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
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服务器包括:
信息接收器,配置用于接收从呼叫控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以及
启动消息发送器,配置用于基于所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接收信息,将包括群组通话的成员标识信息在内的启动消息发送到群组通话成员,所述启动消息用于启动执行群组通话的应用。
2.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包括:
存储单元,配置用于存储用于拒绝呼入的呼入拒绝信息;
接收器,配置用于从消息发送服务器接收用于启动向群组通话系统的登录处理的启动消息;以及
显示单元,配置用于当呼入拒绝信息包括在由接收器接收的启动信息中包含的标识信息时,显示启动消息包括呼入拒绝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包括:控制器,配置用于控制,以便当启动消息包含呼入拒绝信息时不启动向群组通话系统的登录处理。
4.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在用于启动群组通话和向群组通话系统的登录处理的启动消息中包含的群组通话的成员标识信息,并基于在向群组通话系统的登录处理之后所通知的群组通话的成员标识信息,确定在登录处理之后所通知的成员标识信息与包含在启动消息中的成员标识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
当存在差异时,显示存在差异。
CN2007800036552A 2006-01-27 2007-01-24 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显示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55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19483A JP4693641B2 (ja) 2006-01-27 2006-01-27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019483/2006 2006-01-27
PCT/JP2007/051101 WO2007086437A1 (ja) 2006-01-27 2007-01-24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5585A true CN101375585A (zh) 2009-02-25
CN101375585B CN101375585B (zh) 2013-02-13

Family

ID=38309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365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5585B (zh) 2006-01-27 2007-01-24 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显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693641B2 (zh)
KR (1) KR101035806B1 (zh)
CN (1) CN101375585B (zh)
WO (1) WO200708643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2492A (zh) * 2017-09-06 2018-0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流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206896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通业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多通终端
CN115865873A (zh) * 2021-09-17 2023-03-28 北京方位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在局域网内显示群组振铃媒体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6892B2 (ja) * 2008-03-06 2012-07-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ゲートウエイ装置
US8170589B2 (en) * 2008-12-01 2012-05-0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Mobile station and application server for providing a service to the mobile st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s for the same
KR101467248B1 (ko) 2012-10-26 2014-12-02 (주)카카오 모바일 보이스 오버 인터넷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하여 그룹 통화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어플리케이션의 동작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3854B2 (en) * 2002-02-14 2005-03-29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adding a new member to an active group call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0527733C (zh) * 2003-12-31 2009-08-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建立协议系统及实现群组呼叫的方法
KR20050114556A (ko) * 2004-06-01 2005-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피티티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의 통화 호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0473075C (zh) * 2004-06-08 2009-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线一键通业务终端及有线一键通业务的实现方法
JP4583078B2 (ja) * 2004-06-14 2010-11-17 マイクロソフト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ネットワーク化されたセッションにおけるパーティ間の対話の制限
GB0514031D0 (en) * 2005-07-08 2005-08-17 Nokia Corp Multi-user service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6896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通业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多通终端
CN107592492A (zh) * 2017-09-06 2018-0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流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5865873A (zh) * 2021-09-17 2023-03-28 北京方位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在局域网内显示群组振铃媒体的方法和设备
CN115865873B (zh) * 2021-09-17 2023-10-10 北京方位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在局域网内显示群组振铃媒体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01928A (ja) 2007-08-09
JP4693641B2 (ja) 2011-06-01
CN101375585B (zh) 2013-02-13
KR101035806B1 (ko) 2011-05-20
WO2007086437A1 (ja) 2007-08-02
KR20080091476A (ko) 2008-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1664B2 (en) Setting up a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session and transitioning between half-duplex and full-duplex dur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575978B1 (ko) Ptt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ptt통신서비스의 발언권자표시방법
CN100450222C (zh) 在会话中被邀请用户获取群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103973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grating active 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terminals
US786520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push-to-talk modes
EP1775985B1 (en) Group call system, terminal and group call control method for rejoining group calls
RU2734114C1 (ru) Персонализированные аудио/видеоприглашения для телефонных вызовов
JP2007116260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KR20070116744A (ko) 그룹 통신 서버
CN101375585B (zh) 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和显示控制方法
US20060121926A1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image of talker during PTT call ser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8768321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JP2010519841A (ja) ショートメッセージを利用した第3世代通信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070224976A1 (en) PoC system and method of PoC communication
JP4444271B2 (ja) PoCグループ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
CN101390373A (zh) 无线通信终端和服务器
JP2008067083A (ja) グループ通話制御システム、グループ通話制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
KR100640439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푸시투토크 방식의 통화 방법
KR100724928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PTT(Push―To―Talk)방식의 통화 알림 장치및 방법
KR100630125B1 (ko) Ptt콜 중재방법
JP2008072195A (ja) 通話管理装置、通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28919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0606018B1 (ko) Ptt통화내용 저장 및 재생방법
JP4905875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KR100605832B1 (ko) Ptt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수신상태 알림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