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0180A - 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70180A CN101370180A CNA2008101447229A CN200810144722A CN101370180A CN 101370180 A CN101370180 A CN 101370180A CN A2008101447229 A CNA2008101447229 A CN A2008101447229A CN 200810144722 A CN200810144722 A CN 200810144722A CN 101370180 A CN101370180 A CN 1013701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controlling schemes
- group
- communication device
- control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08 accu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039 immun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提供一种在多址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传送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多个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第一通信装置通信,该方法包括:评估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以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第二通信装置;若判定存在,则针对该一组第二通信装置采用第一控制方案在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以及对于不是该组成员的任何第二通信装置采用与第一控制方案不同的其它控制方案,第一和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第一控制方案,与其使用其它控制方案相比,能够在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例如,涉及基于OFDMA的通信系统,并且涉及用于在这种系统中使用的信号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前考虑的通信系统中,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被内置于系统规范中,使得能够指定通信的很多参数。为了提供这种灵活性,需要大量的控制信息以便能够指定大量可控参数。这在多址系统中尤其普遍,在所述多址系统中,通过划分通信帧中的资源同时实施与许多装置的通信,每个装置都需要它自己的这种控制信息。在这种多址系统中,控制参数例如包括装置的标识符、在通信帧内分配的相应资源、采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寻址信息。
图1是以前考虑的通信系统1的示意图。通信系统1包括基站(BS)2、中继站(RS)4以及多个移动站(MS)6。基站2通过诸如因特网的网络8相连以用于通信。
通信系统1是无线通信系统,且具体而言采用了无线传输作为其在基站2、中继站4以及移动站6之间的通信方式。从图1可以看出,基站2可以操作,以与移动站6直接通信,或经由中继站4与其它移动站6间接通信。应当意识到,图1是示意性的,并且例如基站2可以操作,以经由两个或更多的中继站4与移动站6间接通信。采用这种中继站的通信系统一般被称为多跳系统。
目前对在基于分组的无线和其它通信系统中使用多跳技术存在着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种技术将能够同时实现覆盖范围的扩展和系统容量(吞吐量)的增加。
在多跳通信系统中,经由一个或更多的中间装置,沿着从源装置到目标装置的通信路径(C)的通信方向发送通信信号。图2例示了包括基站BS(在3G通信系统的背景下,称为“节点-B”NB)、中继节点RN(还称为中继站RS)和用户设备UE(还称为移动站MS)的单小区(single-cell)两跳无线通信系统。在从基站经由中继节点到目标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DL)上传送信号的情况下,基站包括源站(S)且用户设备包括目标站(D)。在从用户设备经由中继节点到基站的上行链路(UL)上传送通信信号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包括源站且基站包括目标站。中继节点是中间装置(I)的一个示例,且包括:接收器,其可操作以从源装置接收数据;以及发送器,其可操作以向目标装置发送该数据或其导出数据。
简单模拟转发器或数字转发器已经被用作中继器以改善或提供盲点中的覆盖。它们能够在与源站不同的传输频带中操作以防止源传输和转发器传输之间的干扰,或者它们可以在没有来自源站的传输时操作。
图3例示了中继站的大量应用。在固定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中继站提供的覆盖可以是“填充(in-fill)”的,以允许下列移动站访问通信网络,所述移动站尽管处于基站的正常范围内,但被其它物体遮蔽或者不能从基站接收足够强度的信号。“范围扩展”也是已知的,其中中继站允许在基站的正常数据传输范围之外的移动站接入。图3的右上部示出的填充的一个示例是布置游牧式中继站以允许地面之上、地面或地面之下的建筑物内的覆盖的穿透。
其它应用是带来临时覆盖效果的游牧式中继站,例如,在事变或应急/灾难时提供接入。图3中的右下部中示出的最后一个应用利用位于交通工具上的中继来提供网络接入。
如下面所释,中继还可以与先进的传输技术一起使用以增强通信系统的增益。
已经知道,由于无线通信在其经过空间传播时的散射或吸收而造成的传播损耗或者“路损”的发生导致信号的强度衰减。影响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路损的因素包括:发送器天线高度、接收器天线高度、载波频率、杂波类型(城区、郊区、农村)、诸如高度、密度、分离、地形类型(山陵,平原)的形貌细节。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路损L(dB)可以由下式模拟:
L=b+10n log d (A)
其中d(米)是发送器-接收器间隔,b(dB)和n是路损参数,且绝对路损由l=10(L/10)给出。
在间接链路SI(源到中间)+ID(中间到目的地)上经历的绝对路损之和可以小于在直接链路SD(源到目的地)上经历的路损。换句话说,可以是:
L(SI)+L(ID)<L(SD) (B)
将单个传输链路分成两个较短的传输段,由此利用了路损与距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使用等式(A)的路损的简单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如果信号经由中间装置(例如,中继节点)从源装置发送到目标装置而不是直接从源装置发送到目标装置,则能够实现整体路损的减小(因此获得信号强度的改善或者增强,从而获得数据吞吐量的提高)。如果适当地执行,多跳(两跳、三跳等)通信系统能够允许发送器的发送功耗的减小(这有助于无线发射),从而导致干扰电平的下降并减小了对电磁发射的暴露。另选的是,能够采用整体路损的减小来改善接收器处的接收信号质量,而不增加传送该信号所需的整体传播发送功率。
多跳系统适于与多载波传输一起使用。在诸如FDM(频分复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或DMT(离散多音频)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单个数据流被调制到N个并行的子载波上,每个子载波信号具有它自己的频率范围。这允许在多个子载波上划分总带宽(即,给定时间间隔内发送的数据量),由此增加了每个数据码元的持续时间。因为每个子载波具有较低的信息速率,与单载波系统相比,多载波系统具有对信道诱发失真的增强的免疫力。这是通过确保传输速率从而确保每个子载波的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干带宽来实现的。因此,信号子载波上经历的信道失真是频率无关的且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相位和幅度校正因子来校正。因而,当系统带宽超过信道的相干带宽时,多载波接收器中的信道失真校正实体与单载波接收器中的对应实体相比具有明显较低的复杂度。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基于FDM的调制技术。OFDM系统使用数学意义上正交的多个子载波频率,使得子载波的频谱由于相互独立的事实而可以无干扰地重叠。OFDM系统的正交性去除了对保护频带频率的需求且由此增加了系统的频谱效率。OFMD已经被提出和用于很多无线系统。它目前正被用于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连接、某些无线LAN应用(诸如基于IEEE 802.11a/g标准的WiFi设备)以及诸如WiMAX(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MAN应用中。OFDM通常与信道编码、纠错技术一起使用以创建编码的OFDM或COFDM。COFDM现在被广泛用在数字电信系统中以改善基于OFDM的系统在多径环境中的性能,在所述多径环境中,在频域的子载波和时域的码元上都可以看出信道失真的变化。已经发现该系统在诸如DVB和DAB的视频和音频广播以及特定类型的计算机联网技术中的应用。
在OFDM系统中,通过使用逆离散或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IDFT/IFFT),将N个调制的并行数据源信号的区块映射到N个正交并行子载波,以在发送器处形成时域上的称为“OFDM码元”的信号。因而,“OFDM码元”是所有N个子载波信号的合成信号。OFDM码元在数学上能够表示为:
其中Δf是以Hz为单位的子载波间距,Ts=1/Δf是以秒为单位的码元时间间隔,且cn是调制的源信号。(1)中每个源信号被调制成的子载波向量c∈Cn,c=(c0,c1...cn-1)是来自有限星座的N个星座码元的向量。在接收器处,通过应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或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将接收的时域信号转换回频域。
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是OFDM的多址变型。OFDMA因此在诸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尤其有用,其允许多于一个移动站6与中继站4或基站2通信。例如,它通过向各个用户指配子载波的子集来工作。这允许从若干用户的同时传输,从而导致更好的频谱效率。然而,在允许无干扰地双向通信(即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方向上的通信)上仍有问题。
为了在两个系统或网络节点(基站、中继站或移动站)之间实现双向通信,存在两种已知的不同方法来双工运行这两个通信链路(正向或下行链路以及反向或上行链路)以克服设备不能在相同的资源介质上同时发送和接收的物理限制。第一种,频分双工(FDD)涉及通过将传输介质分成两个独立的带,一个用于正向链路通信而另一个用于反向链路通信,同时但在不同频带上操作两个链路。第二种,时分双工(TDD)涉及在相同的频带操作两个链路,但是在时间上细分对于介质的访问,使得在任意时间点仅正向或反向链路将利用介质。两种方法(TDD&FDD)具有它们的相对优点且都是良好地用于单跳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例如,IEEE 802.16标准同时结合了FDD和TDD模式。
作为示例,图4例示了用在IEEE 802.16标准(WiMAX)中的OFDMA物理层模式中的单跳TDD帧结构。在本发明的背景中,帧被认为是具有预定频率带宽和预定时间段的通信资源单元。
每个帧被分割成DL和UL子帧,每个子帧是离散传输间隔。它们通过发送/接收和接收/发送转变保护间隔(分别为TTG和RTG)来分离。每个DL子帧起始于前导码,接着是帧控制报头(FCH)、DL-MAP以及UL-MAP。
FCH包含DL帧前缀(DLFP)以指定位脉冲特性(burst profile)和DL-MAP的长度。DLFP是在每个帧的开始处发送的数据结构,且包含关于当前帧的信息;它被映射到FCH。
同时的DL分配可以被广播、多播和单播,且它们还可以包括针对不同于服务BS的另一BS的分配。同时的UL可以是数据分配和范围或带宽请求。
在目前诸如IEEE 802.16e-2005的基于OFMDA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因物理层中的控制信号传送而导致的开销是沉重的,尤其在对每个帧安排大量用户时。这种不希望的开销主要是由于MAP的结构,其中需要大量的位来告知MS其在帧中的资源。尤其当在诸如VoIP(互联网语音传输协议)的应用中大量用户具有小的带宽要求时,这种开销能够导致严重的容量衰减。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用户必须使用DL和UL MAP以及DL和UL MAP-IE(信息元)来在该帧中分配小的资源。
图5示出了在先考虑的IEEE 802.16e-2005标准中的TDD帧结构,其中7个用户各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子帧(假设一个用户占用一个脉冲)内被分配以一个资源。
在TDD帧结构中,第一码元被前导码占用,所述前导码主要用于同步目的和发送器标识。前导码之后的第二和第三码元上是FCH。使用已知的格式发送所述FCH,并且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对如下MAP消息进行解码,即,MAP消息长度、编码方案以及活动子信道。FCH之后的是DL-MAP,DL-MAP之后可以跟随UL-MAP。这些MAP消息提供了关于用于帧内的管理和传输连接的分配资源(时隙)的信息以及其它控制信息。这些MAP包含DL-MAP_IE和UL-MAP_IE,它们定义了帧内的脉冲(即,一个MAP_IE将典型地与帧中的一个脉冲相关联)。这些MAP_IE中的信息,诸如子信道偏移和码元偏移,都很重要,因为其被MS使用以在子帧内查找其资源。诸如CID(连接标识符)、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子信道数目的其它信息也很重要,因为它允许在所述脉冲内成功地进行数据的解调制和解码。
考虑诸如在VoIP中大量用户请求小带宽的情况,该信号传送机制效率低,并且可能对系统的可实现容量产生严重影响。这是因为脉冲中载送的位数与定义脉冲所需的位数的比率相对较小。而且,为了提供完全的小区覆盖,广播MAP典型地需要一次或多次重复。这通常确保了所有用户能够成功地解调制并解码所需的控制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据所需的小区覆盖百分比和主要的传播环境,DL MAP和UL MAP将重复4或6次。重复的广播数据因此将显著增加帧内开销,因此,将减小系统的容量。
在以前考虑的基于WiMAX的系统中,存在用于减小由于必须确保所有用户接收到广播控制信息而导致的大开销的影响的机制。例如,控制信息可以被分成多个Sub-MAP并且调制和编码方案可以根据每个Sub-MAP而有所不同。然而,特别是当业务流属性导致确定性资源分配图形时,尤其对于低数据速率应用的情况,DL中的基于2D分配的介质接入的基本结构仍将导致低效率的机制。一种这样的示例是VoIP。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多址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传送方法,所述多址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多个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自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信号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评估来自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以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第二通信装置;如果判定存在这样一组第二通信装置,则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设备,采用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方案;以及对于不是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中的成员的任何第二通信装置,采用其它控制方案,该其它控制方案不同于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的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和所述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相比,能够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的这种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这样,可以针对具有相似通信要求的一组装置采用特定的控制方案以增强单个共享通信帧中支持的这种装置的数目。例如这种控制方案可以利用现有系统中的参数冗余和过分专用的属性,并且替代地采用简化的一组参数以减小控制开销。类似的是,这种控制方案例如可以利用现有系统中的参数的过于复杂的表达,并且替代地以较简单的形式来表达参数以减小控制开销。
这种方法可以与现有控制方案和未来控制方案一起实施,从与其它系统的前后兼容性的角度来看其是有优势的。
该系统可以是无线系统,例如基于无线电通信的通信系统。一个示例是基于OFDMA的通信系统。
优选的是,需要至少预定数目的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以形成这样的组。例如,这种第一控制方案可以在组大小超出特定数量或者当它落在特定范围内时,在增加支持的第二通信装置的数目方面提供显著的优势。
业务级别要求可以包括业务质量要求,和/或诸如VoIP这样的特定类型业务的规范。例如如果这种业务级别要求的数目相同或彼此类似,则这种业务级别要求可以“相对应”。例如如果这种业务级别要求都或者几乎都位于特定预定范围或界限内,则所述业务级别要求可以彼此类似。如果关注的第二通信装置具有大量相同的业务级别要求,则可以判定存在这样的组。
与所述或每个其它控制方案相比,第一控制方案可以在其控制信息中指定较少的通信控制参数。使用第一控制方案,或者判定存在这种组,可指示很多通信控制参数具有预定值,并且该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因此可不包括这些通信控制参数的值。与所述或每个其它控制方案相比,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可用简化的格式来公式表达。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可包括被所述组的所有第二通信装置使用的组合控制信息。相反,所述或每个其它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可包括被单个第二通信装置使用的单独控制信息。所有这些可能性可以使得这种通信系统的控制开销减小(即,可充分减少每秒发送到通信装置的控制信息量),由此允许每个帧支持更大数目的第二通信装置。
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可以有利地以位图形式布置,且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作为第一控制方案的一部分,通知该组的第二通信装置其控制信息的相应部分在所述位图中的位置。与按照不同形式布置相同信息,例如使用现有WiMAX系统的IE采用的格式(即,2-D分配元素)相比,位图形式的控制信息的布置是控制信息的特别有效布置,其允许以特定数目的控制位传递更多的信息。
共享通信帧可以被配置成具有控制区,在这种情况下,该方法优选地包括如下步骤:使用控制区来传输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和所述或每个其它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即,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优选地被布置成:使得其位于所述帧中的关于其它控制方案的类似或“预期”位置,由此允许与其它系统的前后兼容性。出于相同的原因,第一控制方案下的数据还可以位于所述帧中的关于其它控制方案下的数据的类似位置(“数据区”)。
共享通信帧可以被配置成具有数据区,在这种情况下,该方法优选地可以包括如下步骤:作为第一控制方案的一部分,分配所述数据区中区域中的资源给所述组的第二通信装置,且在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中包括标识所述组的每个第二通信装置的分配资源的第一控制方案信息。
优选的是,作为第一控制方案的一部分,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所述组的业务级别要求,选择共享通信帧的多个最小资源分配单元以形成组合资源分配单元,并且按照该组合资源分配单元,向所述组的第二通信装置分配共享通信帧的资源。可能不需要小于组合资源分配单元的分配单元,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以这种方式节省控制信息。
该信号传送方法优选地包括如下步骤:针对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判定它是否与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兼容;以及针对被判定为不与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兼容的任何第二通信装置,指定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不能作为所述组成员,并且针对该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
系统可以是OFDM或OFDMA系统,且共享通信帧可以是OFDM或OFDMA时分双工(TDD)帧或其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所述或每一个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基站或中继站。所述或每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移动站或中继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址通信系统,其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多个第二通信装置,其可以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自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评估装置,其可以操作以评估来自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从而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第二通信装置;第一控制装置,其可以操作以在判定存在这样的组时,对于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设备,采用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方案;以及第二控制装置,其可以操作以对于不是所述组的成员的任何第二通信装置,采用其它控制方案,该其它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不同,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和所述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时相比,能够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的这种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多址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装置,所述多址通信系统还包括多个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多个其它通信装置可以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自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该要求保护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该要求保护的通信装置包括:评估装置,其可以操作以评估来自所述其它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从而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其它通信装置;第一控制装置,其可以操作以在判定存在这样的组时,对于所述一组其它通信装置,采用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方案;以及第二控制装置,其可以操作以对于不是所述组的成员的任何其它通信装置,采用其它控制方案,该其它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其它通信装置的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不同,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和所述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针对所述一组其它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一组其它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相比,能够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的这种其它通信装置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在多址通信系统的计算装置上执行时,可以操作以执行信号传送方法,所述多址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多个第二通信装置,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自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信号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评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以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第二通信装置;如果判定存在这样的组,则对于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设备,采用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方案;以及对于不是所述组的成员的任何第二通信装置,采用其它控制方案,该其它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不同,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和所述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相比,能够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的这种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在多址通信系统的第一通信装置的计算装置上执行时,可以操作以执行信号传送方法,所述多址通信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通信装置,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自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信号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评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以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第二通信装置;如果判定存在这样的组,则对于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设备,采用在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方案;以及对于不是所述组的成员的任何第二通信装置,采用其它控制方案,该其它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不同,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和所述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相比,能够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的这种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方法方面等同地适用于系统、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方面,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现在通过示例方式对附图进行参考,在附图中:
图1如上所述是以前考虑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如上所述示出了单小区两跳无线通信系统;
图3如上所述示出了中继站的应用;
图4如上所述示出了IEEE 802.16标准的OFDMA物理层模式中使用的单跳TDD帧结构;
图5如上所述示出了IEEE 802.16e-2005标准中使用的TDD OFDMA帧结构;
图6A是采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20的示意图;
图6B是采用本发明的信号传送方法30的流程图表达;
图6C是采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40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信号传送方法50的流程图表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信号传送方法60的流程图表达;
图9是提供了Bitmap_Region_IE的可能方案的细节的表格;
图10是提供了Bitmap_Allocation_IE(对于选项A)的可能方案的细节的表格;
图11是提供了Bitmap_Allocation_IE(对于选项B)的可能方案的细节的表格;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配置的OFDMA帧的示意图;
图13是采用本发明的信号传送方法70的流程图;
图14和15分别是当不使用重排序和使用重排序时位图信号传送过程中使用的位图的示例;以及
图16是用于比较WiMAX 802.16e(IEEE 802.16e-2005)中使用的信号传送机制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的信号传送机制的信号传送开销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图6A是采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20的示意图。通信系统20包括第一通信装置22和多个第二通信装置24。该通信系统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第二通信装置24。
通信系统20是多址系统,并且第二通信装置24可进行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中的相应部分与第一通信装置22进行通信。可以采用这种共享通信帧来载送用于每个第二通信装置24的通信的控制信息和数据。每个第二通信装置24可以使用一组可用业务的通信业务或使用可用业务级别来执行这种通信。
第一通信装置22可以是基站,如图1的基站2,或者可以是中继站,如图1的中继站4。类似的是,第二通信装置24可以是移动站,如图1的移动站6,或者可以是中继站,每个如图1的中继站4。
通信系统20被配置成执行采用本发明的信号传送方法。图6B是采用本发明的信号传送方法30的流程图表达。
信号传送方法30包括步骤S2、S4、S6以及S8。在步骤S2,评估第二通信装置24的业务级别要求。在步骤S4,判定是否存在具有相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第二通信装置24。例如如果存在5个(或任意其它预定数目)第二通信装置24,每个具有相同的业务级别要求或几乎类似的业务级别要求,则存在这样的组。如果判定不存在这样的组,则方法30终止。然而,如果判定存在这种组,则针对该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第一控制方案,并且针对其它或每个其它这种第二通信装置使用另一控制方案。
图6C是采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40的示意图。通信系统40包括基站(第一通信装置)42和多个移动站(第二通信装置)44。通信系统40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移动站44。基站42(或每一移动站44)另选地可以是中继站。
该通信系统40是基于OFDMA的系统,例如WiMAX系统,并且移动站44可进行操作以使用类似于图4和5中所示的帧的OFDMA TDD帧中的相应部分与基站42进行通信。每个移动站44可以使用可用业务级别,例如使用具有特定QoS要求的VoIP业务,来执行这种通信。
通信系统40被配置成执行采用本发明的信号传送方法。现在将使用WiMAX OFDMA系统作为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优选类型系统来描述这种信号传送方法的示例。当然,应当意识到本发明可类似地应用于诸如基于分组交换连接的多址通信系统的其它类型的系统。
本信号传送方法具有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涉及业务设置过程,即,MAC(介质接入控制)层(数据链路层)过程。在该第一阶段中,将具有相似QoS要求的用户(移动站44)分在一组,并且随后将OFDMA帧中的资源分配给该组用户,其中该组用户将被告知并接收资源分配以用于数据传输目的。在WiMAX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资源是区域形式的多个帧时隙。对于包括一系列连续的这种OFDMA帧的整个会话,分配可以不变。该第一阶段对于诸如VoIP的业务类型(业务级别/业务带/业务流)是尤其有益的,因为用于VoIP业务的有效载荷分组几乎具有相同的大小。与使用OFDMA帧可以提供的其它业务如FTP(文件传输协议)和视频流式传输业务相比,VoIP有效载荷分组的尺寸也相对较小。VoIP有效载荷分组也可周期地产生,且因此所得的分配图形将具有某种程度的确定性。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诸如VoIP的业务类型的这些属性以获得减小信号传送开销的益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的其它业务类型包括信道化业务,诸如具有小有效载荷分组的租用线路业务和恒定速率业务。
本信号传送方法的第二阶段涉及指配区域中的物理层资源分配(物理层过程),其中移动站44接收信号传送信息,所述信号传送消息通知所述移动站44分配给它的资源。
现在将参考图7至15更为详细地考虑本信号传送方法。如前所述,且通过例示的方式,使用WiMAX OFDMA系统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优选类型系统来继续描述本信号传送方法。
图7是采用本发明的信号传送方法50的流程图表达。信号传送方法50是对应于上述第一阶段的(MAC层)业务设置过程,且具有步骤S12、S14、S16以及S18。
在步骤S12,BS(基站42)从MS(移动站44)获得QoS(业务质量)要求,并且在这种情形下,为诸如VoIP的特定请求业务寻找QoS要求。在步骤S14,BS能潜在地对具有类似要求(例如具有类似或甚至部分相等的QoS要求)的请求业务进行分组(因此实际上对MS进行了分组)。在步骤S16,BS能够基于所述组的要求和可用资源来判断使用哪种资源分配类型(控制方案)。在所述组具有VoIP要求或其它类似属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位图信号传送,因为可以明显看出这将显著减小开销。因此,在步骤S18,BS告知MS所选的分配机制并为MS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恢复用于判定分配区域内的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号传送。
考虑步骤S18,可被提供给MS的信息例如以如下形式包括在将作为被分配资源的OFDMA帧的区域中,所述形式例如为每个这种区域的ID(“Region ID”)、每个指定区域的位图(当使用位图信号传送时)中的每个MS的位号/位置、所述或每个区域内的资源区块的映射(包括索引系统是否增加了频率或时间优先方式,以及按照最小分配单元的所述或者每个区域中的资源大小。在WiMAX OFDMA帧的情况下,这种最小分配单元称为时隙。基于MS组的QoS要求,在不需要比资源区块(组合分配单元)小的单元尺寸的情况,能够采用与用于该业务级别的最小分配单元相同的资源区块(每一个包括预定数目的时隙)。在这种情况下,不必按照时隙单元来分配资源。通过采用诸如VoIP的业务类型的这种属性,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对控制信息开销的进一步节省。
图8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号传送方法60的流程图表达。信号传送方法60是对应于上述的第二阶段的(物理层)资源分配过程,且具有步骤S22、S24、S26、S28、S30、S32以及S34。
与信号传送方法50的情况一样,信号传送方法60涉及通过基站42提供OFDMA帧中的特定信息,以及通过在方法50的步骤S14中确定的所述组的移动站(MS)44解释所述信息。为简单起见,方法60的以下描述将从用于解释OFDMA帧中的信息的所述组的移动站44之一的角度给出。
在步骤S22,MS判定已经被分配业务流的通信帧的(多个)区域的物理位置,以及这个或这些区域中使用的传输参数。例如,可以包括判定通信帧内的区域相对于帧中的参考点(索引位置)的时间和频率偏移,以及判定分配给该(多个)区域的所述组的MS是否需要重排序。
例如通过方法50的步骤S18中提供的位位置,按照原顺序将(多个)分配区域中的指配资源指配给MS。然而例如为了确保特定MS被分配到特定OFDMA子载波或子载波组上的资源以提高该MS的信号质量,这种重排序可能是必须进行的。
在本示例中,所述组的MS具有如下信息,所述信息用于通过包含在OFDMA帧的广播MAP消息中的每个区域的消息(所谓的Bitmap_Region_IE)来判断被指配了所述组业务流的通信帧的(多个)区域的物理位置。图9是提供这种Bitmap_Region_IE的可能方案的细节的表格。
从图9中可见,本示例中的每个Bitmap_Region_IE包括下面的(字段)部分:Type、Length、Region_ID、Reordering、Bitmap_size、Time_offst、Frequency_offset、Time_duration以及No.of Subchannels。
Type部分使得MS能够判定MAP IE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为Bitmap_Region_IE)。Length部分使得MS能够知道IE在何处结束且下一IE在何处开始。
Region_ID部分由3位组成以使得指定区域成为可能的8个区域之一。当然,可以采用更多的位以能够使用更大数目的可能区域。通过将该部分与方法50中的步骤18中向MS提供的Region ID相比较,MS能够判定它已经定位了用于其分配区域的Bitmap_Region_IE。
Reordering部分由一位组成,且简单地指示了是否需要重排序。
Bitmap_size部分由3位组成,且指示了用于位图信号传送的位图的大小。从稍后讨论的图10和图11中可以看出,这三位值用作解释用于该区域的Bitmap_Allocation_IE中的信息的参数。
如图9所示的Time_offset、Frequancy_offset、Time_duration以及No.ofSubchannels部分由不同数目的位组成,且用于识别Bitmap_Region_IE对应的区域的地点和大小。例如,想象OFDMA帧为具有以频率(即,分割成子载波或子信道)为垂直维度且以时间(即,分割成码元长度)为水平维度的矩形栅格,Time_offset部分和Frequancy_offset部分可以指定帧的矩形区域的一个角,且Time_duration部分和No.of Subchannels部分可以指定该区域的垂直和水平尺寸。
被分配给所述组的MS的资源总量可以分布在通信帧的多个区域上,因此可以向MS指配多个这种区域。如前所述,在方法50的步骤S18中,可以向MS提供对应于(多个)分配区域的(多个)区域ID。如果使用多个区域,则如果要在图7的方法50的过程中指配区域,则MS例如可能必须解码广播MAP消息中的所有Bitmap_Region_IE以发现具有相同Region ID的IE,并因此判定分配的区域的物理位置。如已经参考图9所解释的那样,该IE(信息元素)还标识了该区域中是否需要用户分配的重排序。
在步骤S24,如上所述,MS判定是否需要重排序。从图9可以看出,这可以通过检查Bitmap_Region_IE中的信息来实现。取决于是否需要重排序,方法60采用图8所示的两个路径其中之一。这两个路径具有很多相同的方法步骤。
在步骤S26,所述组的MS对发送信息进行解码,所述发送信息描述了包含在它们相应的(多个)分配区域中的脉冲,即为了发现它们已被分配了(多个)区域的什么资源。例如该阶段可以涉及所谓的Bitmap_Allocation_IE消息的解码。
图10和11是提供了用于这种Bitmap_Allocation_IE的两种可能方案的细节的表格,所述方案将被称为选项A(图10)和选项B(图11)。从图10和11可以看出,这些Bitmap_Allocation_IE具有很多不同的部分,其中一些是选项A和B都具有的。
首先聚焦于选项A和B的Bitmap_Allocation_IE的相同部分,如图10和11所示,它们都具有Allocation_bitmap、Resource_Allocation_bitmap以及Reorder_bitmap部分,每个部分由不同数目的位组成。稍后参考图14和15将显见,Allocation_bitmap部分有效地是位串(一种类型的位图),且MS能够使用其被指配的位位置来检查该串中的位置以了解其是否被分配了该区域中的资源。对于选项A,No.of Blocks部分指定所关注的脉冲中的区块数。这并不关键,但是将为MS提供每个脉冲的边界而不需要通过Resource_Allocation_bitmap的2位累积来计算它们。Resource_Allocation_bitmap部分有效地是另一位串,并且同样稍后参考图14和15可显见,MS能够使用其被指配的位位置与Allocation_bitmap部分相结合来检查它在所述位串的部分(假设它已经被分配了该区域中的资源)以定位它在区域中的分配资源。Reorder_bitmap同样也是位串,且MS能够(假设需要重排序)使用其被指配的位位置与Allocation_bitmap部分相结合来检查它在位串的部分(假设它已经被分配了该区域中的资源)以判断以何种顺序针对所述区域为MS分配区域中的资源。这在稍后参考图15将显见。
选项A和选项B的主要差异在于,在选项A中在Bitmap_Allocation_IE中提供MCS(调制和编码方案)部分以便能够按照每个脉冲来指定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而在选项B中,在Bitmap_Allocation_IE中提供MCS_bitmap部分,以能够使用该区域针对每个MS指定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选项A还提供指定了区域中的脉冲数量的No_of_Bursts部分,以及能够将每个脉冲提升到不同级别的Boosting部分。这可以通过图10和图11的比较获知。
因为每个MS被有效地分配了一个或多个脉冲,选项A和B因此几乎彼此等价,因为它们各导致MS知道使用哪个脉冲和调制编码方案。
因此,在本示例中,为每个区域提供Bitmap_Allocation_IE,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包含在广播MAP消息中,例如,与其对应的Bitmap_Region_IE相连。如现在所知,这种Bitmap_Allocation_IE使用位图发送信号描述了针对区域内的每个脉冲的资源分配。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Bitmap_Allocation_IE用于描述区域内的所有脉冲,其中能够为每个脉冲指配特定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不过这当然不关键。在本实施方式中,(选项A的)Bitmap_Allocation_IE还提供关于每个脉冲内的区块数目的信息。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配置的OFDMA帧的示意图。
示出的图12的OFDMA帧被分成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子帧,且示出的下行链路子帧具有前导码,接着是帧控制报头(FCH)、DL-MAP以及UL-MAP。DL-MAP用于下行链路子帧的资源的分配,且UL-MAP用于上行链路子帧的资源的分配。
从图12中可见,在DL-MAP和UL-MAP中提供相连的IE对,每对包括Bitmap_Region_IE和Bitmap_Allocation_IE且对应于所关注的子帧的数据区中的特定区域。
在图12中,在DL-MAP中示意性示出了两个这样的对,如箭头所示,涉及DL数据区中的相应区域。在UL-MAP中也示出了两个这样的对,涉及UL数据区中的相应区域。应当意识到,取决于所需的通信属性,Bitmap_Allocation_IE可以是选项A IE或选项B IE。还应当意识到,如图5所示,Bitmap_Region_IE和Bitmap_Allocation_IE对(组成第一控制方案)可以在具有DL和UL MAP_IE(组成另一控制方案)的DL和UL MAP中共存。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控制方案(即,方法50和60)可以与现有其它控制方案共存于OFDMA帧中。从前后兼容性的角度看,这是尤其有利的。这样,适于使用这种第一和另一控制方案的BS能够支持与同样适于使用这种第一和另一控制方案的MS,以及同样适于仅使用第一和另一控制方案其中之一的MS进行通信。类似的是,适于使用这种第一和另一控制方案的MS能够与适于仅使用所述第一和另一控制方案其中之一的BS,或适于使用所述第一和另一控制方案的二者的BS进行通信。
返回图8,在步骤S28,使用在Bitmap_Allocation_IE内设置的Allocation_bitmap,MS能判定它是否已经被分配了该区域内任意脉冲内的资源。这通过使用在方法70的业务设置过程中为MS提供的位位置来实现。如果在该位置内存在‘0’,则没有针对该MS的分配,但是如果存在“1”,则已为该MS分配了Bitmap_Allocation_IE所描述的脉冲内的某些资源,其中用户发现其bitmap位被设置为‘1’。
从图8可见,在步骤S28之后,如果需要重排序,则执行步骤S30。在步骤S30中,MS使用Reorder_bitmap中的适当字段(部分)来判定区域内分配给它的资源的起始位置。稍后参考图15,Reorder_bitmap的使用将变得很明显。如果不需要重排序,则不执行步骤S30。
在步骤S32,通过对Resource_Allocation_bitmap进行解码,MS能够判定它在区域中已被分配的资源量(区块数目)和其分配的起始位置。
在步骤S34,MS能够使用从各个IE导出的信息来解码区域中其部分内的数据。
如上面所讨论的,选项A和选项B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怎样指定调制和编码方案。在选项A中,按照每个脉冲指定调制和编码方案,而在选项B中,按照每个连接指定调制和编码方案。因此,对于选项B,在步骤32之前,在方法60中包括附加步骤(在图8中没有示出),该附加步骤将被称为步骤S31,其中MS参考MCS_bitmap部分以判定适用于其分配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对于选项A,按照每个脉冲指定调制和编码方法并且在步骤S26中为选项A提取该信息。
对于为选项A和选项B选择的示例Bitmap_Allocation_IE,在信号开销和链路调适效率之间权衡。例如,在选项B中,每个用户仅2位被指配给MCS级别,这将显著减小开销。然而,使用选项A,4位被指配给MCS且3位被指配给boosting,因为这些实体将在大范围的链接条件中提供更强的鲁棒性。这些链路调适实体被认为是实施特定的,因此,此处公开的特定布置是通过例示方式提供的,且不应被认为是本发明所必需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将参考图13至15考虑实施示例。
图13是采用本发明的信号传送方法70的示意图。从图13可见,信号传送方法70有效地包括方法50和60的组合。在方法70中示出的方法60包括选项A和B作为备选。相应的是,对于选项B,在步骤S32之前明确地示出方法步骤S31,且在步骤S28之后示出了用于判定将使用选项A还是选项B的步骤S29。
本实施示例考虑7个用户(MS)要求BS分配资源以支持VoIP应用。使用的信号传送方法涉及两个阶段:业务设置过程(方法50)和资源分配过程(方法60)。现在将描述用于选项A和选项B的两个阶段内的操作。
通过步骤S12和S14,BS对具有VoIP要求的MS进行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存在14个MS,其中的7个在所考虑的帧中是活动的)。BS随后能够在步骤S16中基于分组要求和可用资源来判定使用哪种资源分配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组具有VoIP要求,这意味着可以使用位图信号传送机制,因为这将显著减小开销。在步骤S18中,BS因此通知MS所选的分配机制且为MS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恢复用于判定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号传送。提供给MS的信息包括:Region_ID、位图中的位位置、资源分配的频率/时间优先,以及区域中资源区块的大小。资源区块的大小可以根据业务的QoS要求来判定。资源区块可以是通过一组OFDM码元(即一组时隙)形成的一组子载波。
在步骤S22,MS使用Region_ID来识别相应的Bitmap_Region_IE,并且由此能够判定用于资源分配的区域的物理位置和使用的传输参数(例如,时间和频率偏移以及是否需要重排序)。和前面一样,用于VoIP的位图区域的物理位置将包含在Bitmap_Region_IE中。所述分配可以分布在多个区域上,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将仅使用一个区域。该IE还指示该区域中是否需要用户分配的重排序。如果不需要重排序,在该示例中,用户分配基于步骤S18的时间或频率优先方式排列。
在步骤S26,MS随后对描述了资源分配的信号传送信息进行解码。该阶段涉及用于该区域的Bitmap_Allocation_IE的解码,Bitmap_Allocation_IE描述了使用位图信号传送的资源分配。
在步骤S28,使用Bitmap_Allocation_IE中的Allocation_bitmap,每个MS能够判定它是否已经被分配了区域中的资源。这可以使用在步骤S18中提供给MS的位位置来实现。
从S22和S24,MS判定是否需要重排序,并且在步骤S30中,MS通过使用在步骤S26中解码的Reorder_bitmap,能够判定其在该区域内的资源的起始位置(区块号)。如果不需要重排序,则当然跳过步骤S30。
如果在步骤S29中选择了选项B,则MS必须在步骤S31中对MCS位图进行解码,因为这将提供足够的信息以解调制并解码区块中的数据。如果使用选项A,则步骤S31被跳过,如上所述,已经按照每个脉冲指定了MCS信息。
在步骤S32中,每个MS能判定它在区域中已被分配的资源量(区块数目)。在本示例中,这通过对Resource_Allocation_bitmap进行解码来实现。最后,在步骤S34,MS能够通过使用先前操作中提供的信息来对它们的相应脉冲内的数据进行解码。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示例,图14和15是当不使用重排序(图14)和当使用重排序(图15)时位图信号传送过程中使用的位图的示例。在两种情况下,7个用户具有所考虑的帧内的VoIP数据,但是假设存在14个活动MS(用户),分别为用户0至用户13。这是典型的VoIP,因为在每次调度间隔(帧或一系列帧)中将不对用户分配资源。
首先参看图14,应当意识到,当MS具有中到高移动性要求时,不需要重排序MS。通常当采用时间优先分配时,趋向于使用重排序以将MS的分配放置在特定子信道(子信道组)上,而当MS具有中到高移动性要求时,它能更好地分布分配(不通过应用排序)以实现频率和时间分集。
在图14中,最上面的位图是分配位图,它具有14位,每一位分别用于用户0至13。示出了具有数据是用户1、2、5、6、8、11和13的7个MS,它们的相应位位置具有与‘0’相反的‘1’。
当MS在业务设置过程中接收到其位位置时,其随后可以使用该值来判定它是否被指配了该区域中的分配。如果该MS已经被分配了资源,则如图14中最下面的位图所示,通过对资源分配位图进行解码,能够判定分配的区块的数量。从图14中可见,具有分配的7个用户在资源分配位图中依次具有两位。例如,用户1具有位“00”,表示一个分配区块,而用户5具有位“11”,表示4个分配区块。
在使用选项B的Bitmap_Allocation_IE的情况下,则如图14的中间的位图所示,MS也必须对MCS位图进行解码,因为这将为MS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解调制和解码数据区块。从图14中可见,具有分配的7个用户在MCS位图中各依次具有两位。例如,用户2具有位“01”,表示QPSK3/4,而用户11具有位“10”,表示16-QAM 1/2。
最后,通过使用在业务设置过程(方法50)中提供的信息,MS能够判定在区域中是否使用频率或时间优先映射。图14的底部的两部分示出了两种可能的映射,区域的每个区块中示出了用户编号。
现在转向图15,应当意识到,如果MS具有低移动性要求,则频率选择性调度是所希望的,在这种情况下希望用户的重排序。频率选择性调度类似于在传统IEEE 802.16-2004和IEEE 802.16e-2005无线通信系统中的AMC模式。
图15示出了与图14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在一个区域内调度7个用户的示例,以便进行比较。因此,图15中的分配位图、MSC位图(用于选项B)以及资源分配位图与图14中的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特定MS已经被分配了资源,则通过对重排序位图进行解码,其能够判定用于其分配的区域内的起始位置。从图15中可见,每一个用户在重排序位图中按照它们用户编号的顺序具有5位。例如,用户8具有位“00100”,表示它的分配在区块4开始。从图15的底部的时间优先映射中可以看出重排序的结果。应当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不希望使用频率优先映射,因为目的是控制MS被指配到哪个子载波。
应当意识到,重排序位图的使用可以提供资源分配位图冗余,因为每个MS能够从重排序位图判定被指配的区块的数目。例如,用户13能够判定它的分配从区块6开始,且下一用户的分配从区块10开始。因此,用户13能够判定它被分配了4个区块。应当意识到,通过省略资源分配位图,可进一步减小信号传送开销。
为了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号传送方法的优点,图16是用于比较WiMAX 802.16e(IEEE 802.16e-2005)标准中使用的信号传送机制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的信号传送机制的信号传送开销的表格。已针对要求资源和使用选项B作为优选方法的32个用户计算了开销。
从图16中可见,对于WiMAX 802.16e,信号传送机制需要2040个DL信号传送位,而对于采用本发明的示例信号传送机制,不需要重排序时仅需要384个DL信号传送位,且在使用重排序时仅需要640个DL信号传送位。应当意识到,通过省略重排序情况的资源分配位图,能够进一步将信号传送开销减少到576位。
因此,总而言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它们定义了能够与现有协议共存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内进行信号传送的协议;通过采用特定类型的业务流的属性(即,周期/确定性分配),它们最小化了物理层内的控制信号传送开销;它们非常适于恒定或接近恒定的位速率应用,如VoIP,且由此和使用现有信号传送机制相比,能够实现VoIP容量的显著增长;因为最小化了所需的修改量且不知道信号传送机制的传统设备能够与具有知道信号传送机制的设备共存于同一系统中,所以它们最小化了对现有传统设计的影响(即,它们能够与传统设计共存);并且它们能够应用于除了VoIP之外的采用业务的确定性属性的其它业务类型,并且能够应用在除了OFDM/OFDMA系统之外的其它系统中,且仍能实现上述优点。
在上述方面的任何方面中,各种特征可以以硬件实施,或者实施为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的软件模块。一个方面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其它任何方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执行在此描述的任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其上存储了用于执行在此描述的任何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采用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例如可以是信号形式,如从因特网网站提供的可下载数据信号,或者任何其它形式。
Claims (21)
1.一种在多址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传送方法,所述多址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多个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自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信号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评估来自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以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第二通信装置;
如果判定存在这样的组,则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设备,采用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方案;以及
对于不是所述组的成员的任何第二通信装置,采用其它控制方案,该其它控制方案不同于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的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控制方案,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和所述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相比,能够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的这种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需要至少预定数目的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来形成这样的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所述业务级别要求包括业务质量要求。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如果所关注的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具有多个相同业务级别要求,则判定存在这样的组。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与所述或每一个其它控制方案相比,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在其控制信息中指定较少的通信控制参数。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的使用表示多个通信控制参数具有预定值,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不包括这些通信控制参数的值。
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与所述或每一个其它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相比,所述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能够以简化的格式来公式表达。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包括被所述组的所有第二通信装置使用的组合控制信息。
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所述或每一个其它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包括被单个第二通信装置使用的单独控制信息。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以位图形式布置,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方案的一部分,向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通知它们各自在所述控制信息中的部分在所述位图中的位置。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所述共享通信帧被配置成具有控制区,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所述控制区来传输所述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和所述或每个其它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的步骤。
1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所述共享通信帧被配置成具有数据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方案的一部分,把所述数据区中的区域中的资源分配给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且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的控制信息中包括标识所述组中的每个第二通信装置的已分配资源的信息。
1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所述信号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方案的一部分,基于所述组的业务级别要求选择所述共享通信帧的多个最小资源分配单元以形成组合资源分配单元,并且按照该组合资源分配单元向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分配所述共享通信帧的资源。
1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所述信号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判定其是否与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兼容;以及
针对被判定为不与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兼容的任一第二通信装置,将该第二通信装置指定为不能作为所述组的成员,并且针对该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
1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所述系统是OFDM或OFDMA系统,并且其中,所述共享通信帧是OFDM或OFDMA时分双工帧或其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
1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所述或每个第一通信装置是基站或中继站。
1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中,所述或每个第二通信装置是移动站或中继站。
18.一种多址通信系统,其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
多个第二通信装置,其可以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自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评估装置,其可以操作以评估来自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从而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第二通信装置;
第一控制装置,其可以操作以在判定存在这样的组时,对于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设备,采用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方案;以及
第二控制装置,其可以操作以对于不是所述组的成员的任何第二通信装置,采用其它控制方案,该其它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和所述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时相比,能够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的这种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19.一种在多址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装置,所述多址通信系统还包括多个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多个其它通信装置可以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自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该要求保护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该要求保护的通信装置包括:
评估装置,其可以操作以评估来自所述其它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从而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其它通信装置;
第一控制装置,其可以操作以在判定存在这样的组时,对于所述一组其它通信装置,采用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方案;以及
第二控制装置,其可以操作以对于不是所述组的成员的任何其它通信装置,采用其它控制方案,该其它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其它通信装置的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和所述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针对所述一组其它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一组其它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相比,能够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的这种其它通信装置的通信。
20.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在多址通信系统的计算装置上执行时,可以操作以执行信号传送方法,所述多址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多个第二通信装置,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自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信号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评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以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第二通信装置;
如果判定存在这样的组,则对于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设备,采用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方案;以及
对于不是所述组的成员的任何第二通信装置,采用其它控制方案,该其它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和所述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相比,能够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的这种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21.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在多址通信系统的第一通信装置的计算装置上执行时,可以操作以执行信号传送方法,所述多址通信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通信装置,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操作以使用共享通信帧的相应部分且各自使用通信的可用业务级别来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信号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评估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业务级别要求以判定是否存在具有对应业务级别要求的一组第二通信装置;
如果判定存在这样的组,则对于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设备,采用在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方案;以及
对于不是所述组的成员的任何第二通信装置,采用其它控制方案,该其它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传输通信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案和所述其它控制方案被配置成,使得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控制方案,与针对所述一组第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其它控制方案相比,能够在所述共享通信帧中支持更多的这种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90824.8A CN102843213B (zh) | 2007-08-16 | 2008-07-30 | 通信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GB0716028.6 | 2007-08-16 | ||
GBGB0716028.6A GB0716028D0 (en) | 2007-08-16 | 2007-08-16 | Communication systems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90824.8A Division CN102843213B (zh) | 2007-08-16 | 2008-07-30 | 通信系统 |
CN201110152620.3A Division CN102202401B (zh) | 2007-08-16 | 2008-07-30 | 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0180A true CN101370180A (zh) | 2009-02-18 |
CN101370180B CN101370180B (zh) | 2012-10-03 |
Family
ID=3856652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9082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3213B (zh) | 2007-08-16 | 2008-07-30 | 通信系统 |
CN20081014472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0180B (zh) | 2007-08-16 | 2008-07-30 | 通信系统 |
CN20111015262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2401B (zh) | 2007-08-16 | 2008-07-30 | 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9082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3213B (zh) | 2007-08-16 | 2008-07-30 | 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5262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2401B (zh) | 2007-08-16 | 2008-07-30 | 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92425B2 (zh) |
EP (2) | EP2026625B1 (zh) |
JP (1) | JP5136276B2 (zh) |
KR (3) | KR101037038B1 (zh) |
CN (3) | CN102843213B (zh) |
GB (1) | GB0716028D0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9563A (zh) * | 2010-12-28 | 2013-09-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521306A (zh) * | 2012-08-02 | 2015-04-1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资源分配信令 |
CN104521306B (zh) * | 2012-08-02 | 2018-08-3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资源分配信令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16323B2 (ja) * | 2006-08-16 | 2011-11-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90180546A1 (en) | 2008-01-09 | 2009-07-16 | Rodriguez Arturo A | Assistance for processing pictures in concatenated video streams |
US8873932B2 (en) | 2007-12-11 | 2014-10-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ferential processing to ascertain plural levels of picture interdependencies |
US8875199B2 (en) * | 2006-11-13 | 2014-10-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dicating picture usefulness for playback optimization |
US8416859B2 (en) * | 2006-11-13 | 2013-04-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ignalling and extraction in compressed video of pictures belonging to interdependency tiers |
US8804845B2 (en) * | 2007-07-31 | 2014-08-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Non-enhancing media redundancy coding for mitigating transmission impairments |
US8958486B2 (en) * | 2007-07-31 | 2015-02-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media and redundancy streams for mitigating impairments |
GB0716028D0 (en) * | 2007-08-16 | 2007-09-26 | Fujitsu Ltd |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09052262A2 (en) * | 2007-10-16 | 2009-04-2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nveyance of concatenation properties and picture orderness in a video stream |
US8416858B2 (en) * | 2008-02-29 | 2013-04-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ignalling picture encoding schemes and associated picture properties |
WO2009152450A1 (en) * | 2008-06-12 | 2009-12-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icture interdependencies signals in context of mmco to assist stream manipulation |
US8699578B2 (en) | 2008-06-17 | 2014-04-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multi-latticed video streams |
US8705631B2 (en) * | 2008-06-17 | 2014-04-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ime-shifted transport of multi-latticed video for resiliency from burst-error effects |
US8971402B2 (en) | 2008-06-17 | 2015-03-0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ocessing of impaired and incomplete multi-latticed video streams |
WO2009158550A2 (en) * | 2008-06-25 | 2009-12-3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upport for blocking trick mode operations |
EP2356812B1 (en) | 2008-11-12 | 2015-06-1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ocessing of a video program having plural processed representations of a single video signal for reconstruction and output |
US20100124184A1 (en) * | 2008-11-14 | 2010-05-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with frame structure for improved adjacent channel co-existence |
US8326131B2 (en) * | 2009-02-20 | 2012-12-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ignalling of decodable sub-sequences |
US20100218232A1 (en) * | 2009-02-25 | 2010-08-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ignalling of auxiliary information that assists processing of video according to various formats |
US8301177B2 (en) * | 2009-03-03 | 2012-10-30 | Intel Corporation | Efficient paging operation for femtocell deployment |
US8982803B1 (en) | 2009-03-05 | 2015-03-17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nk ada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611288B1 (en) | 2009-03-05 | 2013-12-17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nk adap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782261B1 (en) | 2009-04-03 | 2014-07-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orization of segment boundary notifications |
US8949883B2 (en) * | 2009-05-12 | 2015-02-0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ignalling buffer characteristics for splic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treams |
KR101062053B1 (ko) * | 2009-05-21 | 2011-09-02 | 주식회사 세아네트웍스 |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US8238323B2 (en) * | 2009-06-11 | 2012-08-07 | Intel Corporation | OFDMA cellular network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
US8355746B2 (en) * | 2009-06-12 | 2013-01-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group resource deal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279926B2 (en) | 2009-06-18 | 2012-10-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ynamic streaming with latticed representations of video |
KR20110051583A (ko) * | 2009-11-10 | 2011-05-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크기 및 버스트 크기 기반의 코드북을 이용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US20110128928A1 (en) * | 2009-11-30 | 2011-06-02 | Ko-Chiang Li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contention base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767642B2 (en) * | 2009-12-18 | 2014-07-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fficient implicit indication of the size of messages containing variable-length fields in systems employing blind decoding |
JP5647697B2 (ja) * | 2010-03-11 | 2015-01-07 |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 中継強化型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信号送信の最適化 |
US8619795B2 (en) | 2010-04-13 | 2013-12-31 | Blackberry Limi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serving nodes |
US20110249619A1 (en) * | 2010-04-13 | 2011-10-13 | Yi Yu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serving nodes |
EP2378826B1 (en) * | 2010-04-13 | 2013-03-1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serving nodes |
CN102844994B (zh) * | 2010-04-14 | 2017-01-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中继节点的搜索空间的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1132413A1 (ja) * | 2010-04-20 | 2011-10-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基地局、移動局、協調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JP4812887B1 (ja) * | 2010-04-30 | 2011-11-0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
US9295038B2 (en) | 2010-11-16 | 2016-03-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5396427B2 (ja) * | 2011-05-02 | 2014-01-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3110218A1 (en) * | 2012-01-29 | 2013-08-01 | Alcatel Lucent | A high interference indicator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EP2819358B1 (en) * | 2012-06-06 | 2016-11-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ultiple acces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US9923822B2 (en) * | 2013-08-28 | 2018-03-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
CN106134279B (zh) * | 2014-04-28 | 2019-10-25 | 英特尔Ip公司 | 通话前收听协议的选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25693A4 (en) * | 1997-02-21 | 2002-01-02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SSIGNING FREQUENCY RESOURCE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327254B1 (en) * | 1997-10-14 | 2001-12-0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bandwidth sharing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KR100413417B1 (ko) | 1998-05-04 | 2004-0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의 호 접속 제어 방법. |
US6804528B1 (en) * | 2000-11-03 | 2004-10-1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the multicast of traffic data in wireless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7599334B2 (en) * | 2001-10-15 | 2009-10-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hared sub-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10159637C1 (de) * | 2001-12-05 | 2003-08-07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Zuweisung von Übertragungskanälen in einer Mobilfunkzelle für einen Multicast-Dienst |
MY139033A (en) | 2002-05-01 | 2009-08-28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Point to multi-point services using shared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4015939B2 (ja) * | 2002-12-17 | 2007-11-2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パケット通信方法、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パケット通信用プログラム |
FR2867007B1 (fr) * | 2004-02-26 | 2006-06-02 | Bouygues Telecom Sa | Procede de repartition de la ressource radio entre differentes classes de mobiles |
KR100810290B1 (ko) * | 2004-12-14 | 2008-03-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버스트 할당 방법 및 시스템 |
CA2594386C (en) | 2005-01-11 | 2011-06-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data burst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602005009160D1 (de) | 2005-06-17 | 2008-10-02 | Fujitsu Ltd | Leistungsregelung im Mehrstreckenkommunikationssystem |
CN100435595C (zh) * | 2005-08-31 | 2008-11-19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MBMS QoS候选集的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及方法 |
US20070070880A1 (en) * | 2005-09-29 | 2007-03-29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ication of a subgroup within a multiplexed message |
US7423997B2 (en) | 2005-10-04 | 2008-09-09 | Motorola, Inc. | Group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7616610B2 (en) * | 2005-10-04 | 2009-11-10 | Motorola, Inc. |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7564815B2 (en) * | 2005-11-10 | 2009-07-2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f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by using a temporary flow set indicator |
KR100988837B1 (ko) * | 2005-11-18 | 2010-10-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운링크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EP1801995A1 (en) | 2005-12-21 | 2007-06-27 | Fujitsu Limited | Signalling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611300B2 (en) | 2006-01-18 | 2013-12-17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control channel information in OFDMA system |
US20080062936A1 (en) * | 2006-09-08 | 2008-03-13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group resource allocations |
GB0716028D0 (en) * | 2007-08-16 | 2007-09-26 | Fujitsu Ltd |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2007
- 2007-08-16 GB GBGB0716028.6A patent/GB0716028D0/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
- 2008-06-05 EP EP08157625.8A patent/EP2026625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06-05 EP EP12160228.8A patent/EP2469956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06-16 US US12/139,667 patent/US879242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15 KR KR1020080068566A patent/KR10103703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7-30 CN CN201210290824.8A patent/CN10284321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30 CN CN2008101447229A patent/CN10137018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30 CN CN201110152620.3A patent/CN10220240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15 JP JP2008209303A patent/JP513627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11-11 KR KR1020100112150A patent/KR10119292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11-11 KR KR1020100112149A patent/KR10102566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9563A (zh) * | 2010-12-28 | 2013-09-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US9277541B2 (en) | 2010-12-28 | 2016-03-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TDD-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299563B (zh) * | 2010-12-28 | 2016-05-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521306A (zh) * | 2012-08-02 | 2015-04-1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资源分配信令 |
CN104521306B (zh) * | 2012-08-02 | 2018-08-3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资源分配信令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02401A (zh) | 2011-09-28 |
GB0716028D0 (en) | 2007-09-26 |
JP5136276B2 (ja) | 2013-02-06 |
CN102202401B (zh) | 2015-01-28 |
CN101370180B (zh) | 2012-10-03 |
KR101037038B1 (ko) | 2011-05-25 |
EP2469956B1 (en) | 2014-08-27 |
KR20100132942A (ko) | 2010-12-20 |
JP2009050002A (ja) | 2009-03-05 |
EP2026625A3 (en) | 2011-04-27 |
EP2469956A1 (en) | 2012-06-27 |
KR101192929B1 (ko) | 2012-10-18 |
KR20100132943A (ko) | 2010-12-20 |
CN102843213B (zh) | 2015-10-14 |
CN102843213A (zh) | 2012-12-26 |
EP2026625A2 (en) | 2009-02-18 |
EP2026625B1 (en) | 2015-04-01 |
KR20090017972A (ko) | 2009-02-19 |
KR101025667B1 (ko) | 2011-03-30 |
US20090073928A1 (en) | 2009-03-19 |
US8792425B2 (en) | 2014-07-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70180B (zh) | 通信系统 | |
JP5322414B2 (ja) |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CN101404636B (zh) | 无线通信方法 | |
JP4978368B2 (ja) |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間装置、送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CN101507314B (zh) | 通信系统 | |
CN101636931B (zh) | 多跳中继通信系统中通过中继站的导频传输 | |
EP2178325B1 (en) | Multi-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JP5034774B2 (ja) |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ソース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CN101034931B (zh) | 无线中转通信系统及方法 | |
EP2080304B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