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5063A - 电子照相机以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机以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5063A
CN101365063A CNA2008101298046A CN200810129804A CN101365063A CN 101365063 A CN101365063 A CN 101365063A CN A2008101298046 A CNA2008101298046 A CN A2008101298046A CN 200810129804 A CN200810129804 A CN 200810129804A CN 101365063 A CN101365063 A CN 101365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ace
view field
field image
positio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98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5063B (zh
Inventor
坂地亮
市居伸彦
界有里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5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5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0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2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pensation contr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根据在拍摄时所指定的位置来再现视场图像的电子照相机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该电子照相机具备:摄像单元,其具有捕捉视场的摄像面以及生成视场图像;指定单元,其指定由摄像单元所生成的视场图像内的特定位置;记录单元,其将由摄像单元生成的视场图像与由指定单元指定的特定位置的位置信息一起进行记录;以及再现单元,其利用由记录单元所记录的位置信息将由记录单元所记录的视场图像进行再现。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机以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机以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尤其涉及例如关注视场图像内的特定位置而进行再现的电子照相机以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再现装置,在对使用作为电子照相机的数字静态照相机来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再现时,对包含由该图像数据所表示的被摄体图像的面孔图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后的面孔图像进行放大和显示。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1851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在拍摄时可能关注的面孔图像优先于其他部分进行放大和显示,从而容易确认面孔图像部分的焦距是否对焦。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再现时对由图像数据所表示的被摄体图像所包含的面孔图像进行检测并确定放大显示的部分,所以存在被放大显示的部分与在拍摄时所指定的部分、即试图将焦距对焦的部分不一致的可能性。另外,应用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技术,将有以下的问题:在拍摄时试图将焦距对焦的部分不限于面孔而例如也可能是建筑物或背景的情况下,为了在再现时再现装置检测该部分并进行放大显示,再现装置所具备的用于检测该部分的检测单元的结构将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机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根据在拍摄时所指定的位置来再现视场图像。
第一发明为一种电子照相机,具备:摄像单元,其具有捕捉视场的摄像面并生成视场图像;指定单元,其指定由摄像单元所生成的视场图像内的特定位置;记录单元,其将通过摄像单元生成后的视场图像与通过指定单元指定后的特定位置的位置信息一起进行记录;以及再现单元,其利用由记录单元记录下的位置信息对由记录单元记录下的视场图像进行再现。
进而,还具备:搜索单元,其对通过摄像单元生成的视场图像所包含的特征图像进行搜索,指定单元根据通过搜索单元检知的特征图像的位置来指定特定位置。
进而,还具备:调整单元,其根据由指定单元指定后的特定位置的视场图像,来调整所述摄像单元的摄像条件;并且记录单元记录以由所述调整单元调整后的摄像条件制成的视场图像,而且摄像条件是摄像单元的焦点距离。
进而,再现单元,以利用由记录单元记录下的位置信息所特定的位置为中心,将视场图像进行放大再现。
第二发明是一种视场图像再现装置,其基于将表示视场图像内的特定位置的位置信息与该视场图像一齐记录下的记录介质来再现所述视场图像,并具备:利用所述位置信息将所述视场图像进行再现的再现单元。
进而,再现单元,以利用所述位置信息所特定的位置为中心,将视场图像进行放大再现。
根据第一以及第二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机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其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将在拍摄时所指定的视场图像内的特定位置反映于再现时的再现功能中。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所进行的以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得到更进一层的阐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本发明的效果说明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3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效果说明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再现装置的框图。
图2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数字照相机,12—光学透镜,14—映像传感器,24—AE/AF评估电路,28—SDRAM,32—LCD监视器,34—特性(character)发生器,40—记录介质,42—CPU,46—键输入装置,48—闪烁存储器,100—图像再现装置,128—SDRAM,132—LCD监视器,134—特性发生器,140—记录介质,142—CPU,146—键输入装置,148—闪烁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包含光学透镜12。视场的光学图像通过光学透镜12,照射到映像传感器14的摄像面14f上,并实施光电转换。由此,生成表示视场的电荷,即原图像信号。
一旦投入电源,CPU42为了执行通过(through)图像处理,向TG/SG18发出予曝光以及间隔读取的反复的命令。TG/SG18为了执行映像传感器14的摄像面14f的予曝光和由此得到的电荷的间隔读取,赋予映像传感器14多个时间信号。在摄像面14f上所产生的原图像信号,响应于以1/30秒一次的比率产生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以遵照光栅扫描的顺序被读取。
从映像传感器14输出的原图像信号,由CDS/AGC/AD电路16来实施一系列处理:相关双重取样;自动增益调节;以及A/D转换。信号处理电路20,在从CDS/AGC/AD电路16输出的原图像数据中实施白平衡调节、色分离和YUV转换等的处理,并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将YUV形式的图像数据写入SDRAM28的显示图像区域28a中。
视频编码器30,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以每1/30秒对存储于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进行读取,并将读取后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合成视频信号。其结果是,表示视场的实时运动图像(通过图像)被显示在LCD监视器32上。
AE/AF评估电路24,根据从信号处理电路20输出的图像数据,制成表示视场的明亮的亮度评估值和表示视场的聚焦度的聚焦评估值。制成后的亮度评估值以及聚焦评估值被赋予CPU42。
在未对设置在键输入装置上的快门按钮46S进行操作时,CPU42执行通过图像用AE处理和AF处理。在TG/SG18中设定的予曝光时间,根据来自AE/AF评估电路24的亮度评估值进行控制。由此,可对通过图像的明亮进行适量的调节。根据基于来自AE/AF评估电路24的聚焦评估值的AF处理、和以使所谓图像信号的高频成分成为最大的方式对光学透镜进行设定的登山自动聚焦处理,由驱动器44来驱动光学透镜12。
参照图2,显示图像区域28a由纵向240像素、横向320像素的图像数据所构成,并设定为进行面孔检测的搜索区域。然后,如图3(A)所示的最大尺寸的面孔判别区域配置在搜索区域的左上。面孔判别区域的左上坐标与搜索区域的左上坐标相一致。
将属于面孔判别区域的部分图像的特征量与存储在闪烁存储器48中的辞典的特征量进行对照。对照处理的结果为,一旦所关注的部分图像被判别为面孔图像,将制成记述了此时刻的面孔判别区域的尺寸、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以及可信度的面孔信息,并存储到SDRAM28的面孔信息区域28d中。所谓可信度,是对在属于面孔判别区域的部分图像的特征量与存储在闪烁存储器48中的辞典的特征值的对照处理中两者成为一致的比率进行表示的量,若成为一致的比率高,则判别为面孔的可信度变大。面孔判别区域沿光栅方向每次既定量(=1像素)地进行移动。面孔判别区域按照图4所示的要领来移动搜索区域。
并且,虽然该可信度由存储在闪烁存储器48中的辞典来左右,但是,一般而言,朝向正面的面孔能够以比斜着的或向下的面孔更高的可信度来进行检测。
当面孔判别区域到达搜索区域的右下时,即面孔判别区域的右下坐标与搜索区域的右下坐标相一致时,取代图3(A)中所示的面孔判别区域,图3(B)中所示的中等尺寸的面孔判别区域将被配置在搜索区域的左上,并再次执行与上述相同的处理。当中等尺寸的面孔判别区域到达搜索区域的右下时,图3(C)中所示的最小尺寸的面孔判别区域将被配置在搜索区域的左上,并重复与上述相同的处理。
如此,特征量的对照处理以及面孔判别区域的移动处理,按照尺寸的从大到小顺序,通过顺序使用最大尺寸、中等尺寸和最小尺寸的三个面孔判别区域来被执行三次。若在处理途中发现了面孔图像,则制成记述有此时刻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尺寸以及可信度的面孔信息,并对存储在面孔信息区域28d中的面孔信息进行更新。
若取得了面孔信息,则CPU42向特性发生器34发出进行由该面孔信息所定义的特性(character)C1的OSD显示的命令。特性发生器34为了在面孔信息中所记述的位置上显示具有在面孔信息中所记述的尺寸的特性C1,将特性数据赋予LCD监视器32。特性C1,若如图5所示为拍摄到四个人物P1、P2、P3和P4的视场图像,则面孔检测的结果,将以图6中所示的要领在通过图像上进行多重显示。
然后,若取得的面孔信息是一个,则当在检测出该面孔的面孔位置上检测出多个面孔时,在距画角中心位置最近的面孔的位置上设定获取聚焦评估值的区域,为了将进行了该设定的情况进行显示,将特性数据赋予LCD监视器32。特性C2,若如图5所示为拍摄到四个人物P1、P2、P3和P4的视场图像,则距画角中心位置最近的面孔的位置将是人物P3的面孔的位置,并以图7中所示的要领在通过图像上进行多重显示。
若半按下快门按钮46S,则CPU42基于面孔信息的检测结果以不同的形态执行AF处理以及AE处理。在未检测出面孔信息时,CPU42将摄像面的中央区域作为基准来执行AF处理以及AE处理。所谓摄像面的中央区域,是作为包含想要拍摄的被摄体的可能性高的区域而被设置在摄像面的中央的区域,省略详细说明。对此,在检测出了面孔信息时,CPU42利用此面孔信息对摄像面上所指定的指定区域进行确定,为了显示指定区域,将特性数据赋予LCD监视器32。特性C3,若如图5所示为拍摄到四个人物P1、P2、P3和P4的视场图像,则例如以图8所示的要领,通过下述的AF处理,在结束了光学透镜12的聚焦位置设定时,在通过图像上进行多重显示。通过显示特性C3,使用者可以获知AF处理结束的情况。若检测出的面孔信息是一个,则当在面孔判别处理中在检测出该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位置上检测出多个面孔的情况下,指定区域设定于在面孔判别处理中在检测出距画角中心位置最近的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位置上。然后,着重指定区域来执行AE处理,并将指定区域作为基准,即利用从指定区域得到的图像信号来执行AF处理。AE处理的结果为,将在TG/SG18中设定的曝光时间设定为最佳值。此外,AF处理的结果为,光学透镜12通过驱动器44被设定在聚焦位置。
若如图5所示为拍摄到四个人物P1、P2、P3和P4的视场图像,则如图6所示,在4个面孔判别区域上检测面孔信息。由于对距画角中心位置最近的面孔进行了检测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位置是检测出人物P3的面孔的判别区域,所以如图9所示,若将相当于检测出人物P1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区域设为区域E1、将相当于检测出人物P2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区域设为区域E2、将相当于检测出人物P3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区域设为区域E3、将相当于检测出人物P4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区域设为区域E4,则指定区域成为相当于检测出人物P3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区域E3。AE处理是着重于从成为指定区域的区域E3所获得的亮度评估值,并与从作为其他区域的区域E1、E2和E4所获得的亮度评估值一起运用来进行的。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将从区域E3所获得的亮度评估值的贡献度设为50%、将从区域E1、E2和E3所获得的亮度评估值的全部的贡献度设为50%而计算出的亮度评估值,来进行AE处理。
若完全按下快门按钮46S,则CPU42为了执行记录处理,向TG/SG18发出正式曝光以及全像素读取的命令,并向JPEG编码器36发出JPEG压缩的命令。
并且,虽然区域E1、E2、E3和E4的位置与尺寸根据检测出人物P1、P2、P3和P4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位置和尺寸来设定,但是两者不需要严格地相等。区域E1、E2、E3和E4的位置与尺寸,例如将摄像面14f中所设定的纵向16个、横向16个、全部256个的部分区域进行组合来设定。
TG/SG18为了执行映像传感器14的摄像面14f的正式曝光和由此所得到的全部电荷的读取,将多个时间信号赋予映像传感器14。在摄像面14f上生成的原图像信号,以遵照光栅扫描的顺序被读取。从映像传感器14输出的原图像信号,由CDS/AGC/AD电路16来实施一系列处理:相关双重取样;自动增益调节;以及A/D转换。信号处理电路20,在从CDS/AGC/AD电路16输出的原图像数据中实施白平衡调节、色分离和YUV转换等的处理,并转换成比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分辨率高的YUV形式的图像数据,即以映像传感器14的全像素所构成的图像数据,全像素数约为500万个且纵向1944像素、横向2592像素的图像数据。转换后的图像数据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被写入SDRAM28的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
JPEG编码器36,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读取存储在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并以JPEG方式压缩读取到的图像数据,然后,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将压缩图像数据即JPEG数据写入压缩图像区域28c中。由此而得到的JPEG数据,此后由CPU42进行读取,若存在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表示通过检测了面孔信息所确定的指定区域的位置,则与该位置信息一起经由I/F38以文件形式记录到记录介质40中。在记录介质40中可以记录多个图像文件。
其次,对再现动作进行说明。选择经由I/F38以文件形式记录在记录介质40中的文件的一个来读取JPEG数据,并写入SDRAM28的压缩图像区域28c中。JPEG译码器37,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读取存储在压缩图像区域28c中的JPEG数据,扩展读取到的JPEG数据,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将获得的图像数据写入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读取写入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从读取到的图像数据制成比该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低的显示用的图像数据,且写入SDRAM28的显示图像区域28a中。
视频编码器30,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对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按每1/30秒进行读取,并将读取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合成视频信号。其结果是,再现图像被显示到LCD监视器32上。
若在记录介质40中与JPEG数据一起记录有上述的位置信息,并可以读取,则基于该位置信息设定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位置,并进行变焦显示。若为不能获得该位置信息的JPEG数据,则在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位置上设定图像的中心,并进行变焦显示。
变焦显示,是通过将图像数据存储到显示图像区域28a中来进行的,该图像数据通过将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根据变焦倍率和变焦中心位置进行变焦处理而获得的。
并且,由于记录在记录介质40中的该位置信息是以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上的像素数来表示的位置信息,所以在再现时,换算成以写入到SDRAM28的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上的像素数来进行表示的位置信息,并用于再现变焦处理。显示图像区域28a由纵向240像素、横向320像素的图像数据所构成。通过再现JPEG数据,写入到SDRAM28的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若为纵向1944像素、横向2592像素,则通过乘以表示了将1944除以240而得到的值“8.1”写入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的纵向位置的值、以及乘以表示了将2592除以320而得到的值“8.1”写入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的横向位置的值,将记录在记录介质40中的该位置信息,通过再现JPEG数据,换算成对写入SDRAM28的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上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位置信息,并用于再现变焦处理。
并且,当在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位置上设定了该位置信息时,为了显示该中心位置,将特性数据赋予LCD监视器32。特性C4,例如以图10中所示的要领被多重显示在再现图像中。虽然特性C4是表示被设定的中心位置,但是也可将表示基于与JPEG数据对应的位置信息对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位置进行设定的特性数据赋予LCD监视器32,并将特性C5以图11所示的要领在再现图像上被多重显示,而且,也可不显示这种特性C4或特性C5。
假如,若未根据从记录介质40读取到的JPEG数据中所附带的位置信息来设定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则如从图12的(A)到(B)、(C)所示,由于图像的中心成为变焦处理的中心位置并被放大显示,所以在放大显示操作之后将产生改变中心位置的需要,但是即使为相同的再现图像,一旦利用该位置信息设定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则如从图13的(A)到(B)、(C)所示,由于对应于该位置信息的位置成为中心位置并被放大显示,所以能够在拍摄时根据数字照相机10所关注的位置而更简单地进行放大再现。
CPU42在拍摄动作时,并列地执行多项任务,包括:图14、图15所示的摄影主任务;和图16、图17所示的面孔检测任务。并且,对应于这些任务的控制程序被存储在闪烁存储器48中。
首先,参照图14,在步骤S1中启动面孔检测任务,在步骤S3中执行通过图像处理。通过步骤S1的处理,开始图16、图17所示的面孔检测任务的处理。通过步骤S3的处理,通过图像被显示到LCD监视器32上。
在步骤S5中,从键输入装置46取入键状态信号。在步骤S7中,对是否半按下快门按钮46S进行判别,若为否(NO),则在步骤S9中执行通过图像用AE/AF处理,之后,返回步骤S5。
步骤S9中所示的通过图像用AE/AF处理,将按照图15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进行。在步骤S911中,通过下述的面孔搜索处理,对表示检测了面孔的面孔检测标记的值是否为1进行判别,若为是(YES),则在步骤S913中利用面孔信息来进行指定区域的确定。若检测出的面孔信息是一个,则当在面孔判别处理中检测出该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上检测出多个面孔时,指定区域将设定在检测出距画角中心位置最近的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上。
然后,在步骤S915中进行表示指定区域的特性显示(特性C2的显示),在步骤S917中进行着重指定区域的AE处理,在步骤S919中进行将指定区域作为基准的AF处理,以及重返上层的程序。
AE处理是着重于从指定区域所获得的亮度评估值,并与从相当于其他的面孔判别区域的区域所获得的亮度评估值一起使用来进行的。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911中为NO,则在步骤S923中进行着重于视场图像的中央区域的AE处理,在步骤S925中进行将视场图像的中央区域作为基准的AF处理,以及重返上层的程序。
并且,作为在步骤S9中所示的通过图像用AE/AF处理,无论由面孔搜索处理是否检测出面孔,作为简单的AE/AF处理,都可进行着重于视场图像的中央区域的的AE处理和以视场图像的中央区域为基准的AF处理。
返回图14继续说明。若在步骤S7中为YES,则在步骤S11中,对表示通过面孔搜索处理而检测出面孔的面孔检测标记的值是否为1进行判别,若为YES,则在步骤S13中利用面孔信息来进行指定区域的确定。若检测出的面孔信息是一个,则当在面孔判别处理中检测出该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位置上检测出多个面孔时,指定区域将设定在面孔判别处理中在检测出距画角中心位置最近的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位置上。
然后,在步骤S15中进行表示指定区域的特性显示(特性C3的显示),在步骤S17中进行着重于指定区域的AE处理,在步骤S19中进行将指定区域作为基准的AF处理,以及进入到步骤S21。
AE处理是着重于从成为指定区域的面孔判别区域所获得的亮度评估值,并与从其他的面孔判别区域所获得的亮度评估值一起使用来进行的。例如,若如图5所示为拍摄到四个人物P1、P2、P3和P4的视场图像,则如图6所示在4个面孔判别区域上检测出面孔信息。由于检测出距画角中心位置最近的面孔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位置是检测出人物P3的面孔的判别区域,所以如图9所示,若将相当于检测出人物P1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区域设为区域E1、将相当于检测出人物P2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区域设为区域E2、将相当于检测出人物P3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区域设为区域E3、将相当于检测出人物P4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区域设为区域E4,则指定区域成为相当于检测出人物P3的面孔的判别区域的区域E3。然后,利用将从区域E3所获得的亮度评估值的贡献度设为50%、将从区域E1、E2和E3所获得的亮度评估值的全部的贡献度设为50%而计算出的亮度评估值,来进行AE处理。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11中为NO,则在步骤S23中进行着重于视场图像的中央区域的AE处理,在步骤S25中进行以视场图像的中央区域作为基准的AF处理,以及进到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与步骤S5同样,从键输入装置46取入键状态信号。
在步骤S27中,对是否半按下了快门按钮46S的状态进行判别,若为YES,则返回步骤S21。因此,在继续半按下快门按钮46S的状态下,将固定基于步骤S15的特性显示,或者基于步骤S17、S19或步骤S23、S25的拍摄条件的调节值。
若在步骤S27中为NO,则在步骤S29中对是否完全按下快门按钮46S进行判别,若为YES,则在步骤S31中执行记录处理,以及结束。若在步骤S29中为NO,则判断为未将快门按钮46s完全按下并解除了半按下的状态,并执行用于消除表示在步骤S15中所显示的指定区域的特性的步骤S33,以及进到步骤S9。
通过步骤S31的处理,表示快门按钮46s被操作时刻的视场图像的JPEG数据以文件形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40中。后面将详细说明。
下面,对面孔检测任务进行说明。参照图16,在步骤S41中初始化面孔信息,并设定为完全未获得面孔信息的状态。当产生垂直同步信号Vsync时,在步骤S43中判断为YES,在步骤S45中执行面孔搜索处理,在步骤S47中判别表示通过面孔搜索处理而检测出面孔的面孔检测标记的值是否为1。当为YES即值为1时,若将面孔检测标记的值表示为通过面孔搜索处理而检测出面孔的值,则根据面孔信息来显示特性C1,若为NO,则将该特性C1设为非显示,返回步骤S43。特性C1,若如图5所示为拍摄到四个人物P1、P2、P3和P4的视场图像,则以图6中所示的要领在通过图像上被多重显示。
作为步骤S45所示的面孔搜索处理,按照图17所示的子程序来执行。首先在步骤S61中初始化面孔判别区域的设定。由此,最大尺寸的面孔判别区域被配置在设定于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搜索区域的左上。面孔判别区域以使面孔判别区域的左上坐标与搜索区域的左上坐标相一致的方式,被设定在图2所示的显示图像区域28a上。
在步骤S63中,在面孔搜索处理中,将表示检测出面孔的面孔检测标记的值初始化为“0”即表示未检测出面孔的值。
在步骤S65中对所设定的面孔判别区域的特征量进行检测,并在步骤S67中将检测出的特征量与辞典的特征量进行比较。在步骤S69中,根据步骤S67的对照结果来判别属于面孔判别区域的部分图像是否为面孔图像。
若在步骤S69中为YES,则在步骤S71中更新面孔信息。在面孔信息中,如图18所示,包含判别为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尺寸以及可信度。然后,在步骤S73中设定面孔检测标记的值为1,进到步骤S75。所谓可信度,是表示在属于面孔判别区域的部分图像的特征量与存储在闪烁存储器48中的辞典的特征量之间的对照处理中两者成为一致的比率,若成为一致的比率高,则判别为面孔的可信度变大。
若在步骤S69中为NO,则不进行步骤S71、S73而进到步骤S75。在步骤S75中,对面孔判别区域的右下坐标与搜索区域的右下坐标是否一致进行判别。在此若为NO,则在步骤S77中使面孔判别区域沿光栅方向仅移动既定量,并返回步骤S65。
若在步骤S75中为YES,则在步骤S79中判别面孔判别区域的尺寸是否为“最小”。若面孔判别区域的尺寸为“最小”则结束对搜索区域的面孔图像的搜索而重返上层的程序。若面孔判别区域的尺寸为“最大”或“中等”,则在步骤S81中将面孔判别区域的尺寸缩小1段(step),并在步骤S83中将面孔判别区域配置在搜索区域的左上,此后返回步骤S65。
返回图14,对步骤S31进行说明。通过步骤S31的处理,表示操作快门按钮46s时刻的视场图像的JPEG数据以如图19所示的文件形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40中。即,若存在有作为报头数据的JPEG数据的像素数和表示在步骤S13中所设定的指定区域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则附加该位置信息,并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到记录介质40中。
并且,图6~图7所示的特性C1、C2和C3是一个例子,可以自由地设定颜色、纹、粗度、严格的尺寸、框内的透过率等。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变特性C2的颜色、纹、粗度、框内的透过率中的任意一个来代用特性C3的显示。
CPU42在再现动作时,执行图20所示的再现任务。并且,对应于再现任务的控制程序,与对应于拍摄动作时所执行的任务的控制程序同样,被存储到闪烁存储器48中。
在步骤101中选择再现文件。在步骤103中,利用所选择的文件内的JPEG数据来制成显示图像,并在LCD监视器32上进行显示。具体而言,选择经由I/F38以文件形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40中的JPEG数据的一个并进行读取,写入到SDRAM28的压缩图像区域28c中。JPEG译码器37将存储在压缩图像区域28c中的JPEG数据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进行读取,并扩展读取到的JPEG数据,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将获得的图像数据写入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读取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并从读取到的图像数据中,制成比该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低的用作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且写入SDRAM28的显示图像区域28a中。视频编码器30,通过存储控制电路26对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按每1/30秒进行读取,并将读取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合成视频信号。其结果是,再现图像被显示到LCD监视器32上。
在步骤S104中,将CPU42所保持的变焦倍率的值设定为初始值1。
如果通过步骤S105检测出在记录介质40中与JPEG数据一起记录有位置信息,则利用该位置信息对在步骤S107中追加进行的变焦处理的变焦中心进行设定,并在步骤S109中显示用于表示作为该变焦中心而设定的位置的特性,并进到步骤S113。
并且,由于记录在记录介质40中的该位置信息是以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上的像素数来表示的位置信息,所以在再现时,换算成以被写入到SDRAM28的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上的像素数来进行表示的位置信息,并用于再现变焦处理。显示图像区域28a由纵向240像素、横向320像素的图像数据所构成。通过再现JPEG数据,写入到SDRAM28的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若为纵向1944像素、横向2592像素,则通过乘以表示了将1944除以240而得到的值“8.1”写入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的纵向位置的值,以及乘以表示了将2592除以320而得到的值“8.1”写入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的横向位置的值,来将记录在记录介质40中的该位置信息,通过再现JPEG数据,换算成对被写入到SDRAM28的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上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位置信息来使用。
此外,可以不进行基于步骤S109的特性显示,或者,所显示的特性在规定时间显示之后、或在此后进行了某个操作时,也可不进行显示。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105中为NO,则将在步骤S111中追加进行的变焦处理的变焦中心设定在写入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的中央,并进到步骤S113。
在步骤S113中,从键输入装置46取入键状态信号,并进行以下判别:在步骤S115中是否按下T(Tele)按钮46T并进行了放大操作;在步骤S117中是否按下W(Wide)按钮46W并进行了缩小操作;在步骤S119中是否按下位置变更按钮46S并进行了变焦中心位置的变更操作;和在步骤S121中是否按下快进按钮46F或快倒按钮46B并进行了文件的选择操作。
若在步骤S115中为YES,则在步骤S123中检测变焦倍率的值是否为最大值,若为YES,则不作任何处理而返回S113,但若为NO,则通过在步骤S125中,将变焦倍率的值增加规定量,在步骤S127中,基于更新后的变焦倍率和变焦中心位置进行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的放大处理,以及更新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来放大在LCD监视器32上所显示的图像,并返回步骤S113。
若在步骤S117中为YES,则在步骤S129中对变焦倍率的值是否为初始值1进行检测,若为YES,则在步骤S135中进行多重画面显示,以及返回S113。若在步骤S129中为NO,则通过在步骤S131中将变焦倍率的值减少规定量,在步骤S131中,基于更新后的变焦倍率和变焦中心位置来进行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的缩小处理,以及更新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来缩小在LCD监视器32上所显示的图像,并返回步骤S113。
在步骤S135中所表示的多重画面显示是按照图21所示的流程图进行的。若通过步骤S1351检测出在记录介质40中与JPEG数据一起记录有位置信息,则通过步骤S1353,根据该位置信息,将进行了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的调整处理和缩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多重画面的一个来进行显示,若在步骤S1351中为NO,则将进行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全体的缩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多重画面的一个来进行显示,并重返上层的程序。
例如,若如图5所示为拍摄到四个人物P1、P2、P3和P4的图像,则执行了步骤S1353的结果所获得的多重显示将成为如图22所示,执行了步骤S1355的结果所获得的多重画面显示将成为如图23所示。执行了步骤S1353的结果所获得的多重画面显示,由于只对包含重要部分的图像的一部分进行多重画面显示,所有容易地进行图像的选择。并且,多重画面显示的分割数不限于四个,在通过步骤S135改变成多重画面显示时,至此之前被显示的图像与在其他区域中所显示的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数字照相机将被任意地进行设定。在其他区域中所显示的图像从记录在记录介质40中的其他文件来获取。而且,虽然省略了说明,但是在文件中除了作为原图像的JPEG数据之外,还包含有比此分辨率(像素数)更低分辨率(像素数)的轮廓(thumbnail)图像数据。因此,也可将该轮廓图像数据作为使用在多重画面显示中的图像数据。此时,在步骤S1353中所使用的位置信息将根据轮廓图像数据的像素数进行适当变换来使用。
返回图20继续进行说明。若在步骤S119中为YES,则在步骤S137中对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28b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将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28a中的图像数据更新为改变了变焦中心位置的图像数据,来对LCD监视器32上所显示的放大图像的中心位置进行更新,并返回步骤S113。
若在步骤S121中为YES,则返回步骤S101,变更作为再现对象的文件,若为NO,则返回步骤S113。
根据第一实施例,假如,若未根据从记录介质40读取到的JPEG数据中所附带的位置信息来设定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则如从图12的(A)到(B)、(C)所示,由于图像的中心成为变焦处理的中心位置以及进行放大显示,所以在放大显示操作之后将产生改变中心位置的需要,但是即使为相同的再现图像,一旦利用该位置信息来设定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则如从图13的(A)到(B)、(C)所示,由于对应于该位置信息的位置成为中心位置以及被放大显示,所以能够在拍摄时根据数字照相机10所关注的位置更简单地进行放大再现。
并且,虽然在若所检测出的面孔信息为一个、而当在面孔判别处理中检测出该面孔时在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上检测出多个面孔的情况下,第一实施例中的指定区域将设定在检测出距画角中心位置最近的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上,但是,指定区域的指定,即指定由摄像单元所生成的视场图像内的特定位置的方法,并不限于此。当检测出多个面孔的情况下,例如也可设定在检测出最大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上,或设定在检测出可信度为最高的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上。若如图5所示为拍摄到四个人物P1、P2、P3和P4的视场图像,且面孔检测的结果作为如图6所示那样进行了检测,则当设定在检测出最大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上时,将设定人物P4的面孔的位置,当设定在检测出可信度为最高的面孔时的面孔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上时,将设定朝向正面的人物P1的面孔的位置。
另外,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的面孔检测设为可以检测多个的面孔,但是也可在检测处理的途中只要发现一个面孔图像就结束面孔检测处理,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来确定指定区域。此时,由于特征量的对照处理以及面孔判别区域的移动处理是按照尺寸的由大到小顺序逐次使用最大尺寸、中等尺寸和最小尺寸三个面孔判别区域来执行的,所以在视场中大面孔将优先检测。
其次,参照图24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再现装置100,是从将表示视场图像内的特定位置的位置信息与该视场图像一起被记录后的记录介质中再现视场图像的装置,其中,该视场图像是如通过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获取的。
经由I/F138选择和读取以文件形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40中的JPEG数据的一个,并写入到SDRAM128的压缩图像区域128c中。JPEG译码器137,通过存储控制电路126读取存储在压缩图像区域128c中的JPEG数据,扩展读取到的JPEG数据,并通过存储控制电路126将获得的图像数据写入非压缩图像区域128b中。通过存储控制电路126,读取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128b中的图像数据,并从读取到的图像数据中制成比该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更低分辨率的显示用图像数据,且写入SDRAM128的显示图像区域128a中。
视频编码器130,通过存储控制电路126对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128a中的图像数据按每1/30秒进行读取,并将读取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合成视频信号。其结果是,再现图像被显示到LCD监视器132上。
若在记录介质140中记录有在JPEG数据中在拍摄时所指定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并可以读取,则基于该位置信息设定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位置,并进行变焦显示。若为不能获得该位置信息的JPEG数据,则在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位置上设定图像的中心,并进行变焦显示。
并且,该位置信息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是具有与JPEG数据的像素数对应的值的位置信息,没有必要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将值进行换算。
变焦显示是通过将图像数据存储到显示图像区域28a中来进行的,该图像数据通过将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128b中的图像数据,根据变焦倍率和变焦中心位置进行变焦处理而获得的。
并且,当在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位置上设定了该位置信息时,为了显示指定区域,特性发生器134将特性数据赋予LCD监视器32。也可省略这种特性显示。
CPU142在再现动作时,执行图24所示的再现动作。并且,执行再现动作的控制程序被存储在闪烁存储器148中。在步骤S201中选择再现的文件。在步骤S203中利用所选择的文件内的JPEG数据来制成显示图像并显示在LCD监视器132上。具体而言,经由I/F138选择和读取以文件形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40中的JPEG数据的一个,并写入到SDRAM128的压缩图像区域128c中。JPEG译码器137,通过存储控制电路126读取被存储在压缩图像区域128c中的JPEG数据,扩展读取到的JPEG数据,且通过存储控制电路126将获得的图像数据写入非压缩图像区域128b中。通过存储控制电路126,读取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128b中的图像数据,并从读取到的图像数据中制成比该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更低分辨率的用作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且写入到SDRAM128的显示图像区域28a中。视频编码器130,通过存储控制电路126,对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128a中的图像数据按每1/30秒进行读取,并将读取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合成视频信号。其结果是,再现图像被显示在LCD监视器132上。
在步骤S204中,将CPU142所保持的变焦倍率的值设定为初始值1。
如果通过步骤S205检测出在记录介质140中与JPEG数据一起记录有位置信息,则利用该位置信息对在步骤S207中追加进行的变焦处理的变焦中心进行设定,并在步骤S209中显示表示作为该变焦中心而被设定的位置的特性,以及进到步骤S213。
此外,可以省略基于步骤S209的特性显示,或者,所显示的特性在进行规定时间显示之后、或在此后进行了某个操作时,也可不进行显示。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205中为NO,则将在步骤S211中追加进行的变焦处理的变焦中心设定在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128b的图像数据的中央,并进到步骤S213。
在步骤S213中,从键输入装置146取入键状态信号来进行以下判别:在步骤S215中是否按下T(Tele)按钮146T并进行了放大操作;在步骤S217中是否按下W(Wide)按钮46W并进行了缩小操作;在步骤S219中是否按下位置变更按钮146S并进行了变焦中心位置的变更操作;和在步骤S221中是否按下快进按钮146F或快倒按钮146B并进行了文件的选择操作。
若在步骤S215中为YES,则在步骤S223中检测是否变焦倍率的值为最大值,若为YES,则不作任何处理而返回S213,若为NO,则通过在步骤S225中,将变焦倍率的值增加规定量,在步骤S227中,基于更新后的变焦倍率和变焦中心位置来进行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128b的图像数据的放大处理,以及更新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128a中的图像数据,来放大在LCD监视器132上显示的图像,以及返回到步骤S213。
若在步骤S217中为YES,则在步骤S229中对变焦倍率的值是否为初始值1进行检测,若为YES,则不作任何处理而返回S213,若在步骤S229中为NO,则通过在步骤S231中将变焦倍率的值减少规定量,在步骤S131中,基于更新后的变焦倍率和变焦中心位置进行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128b中的图像数据的缩小处理,以及更新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128a中的图像数据,来缩小在LCD监视器132上显示的图像,并返回步骤S213。
若在步骤S219中为YES,则通过在步骤S237中对被写入到非压缩图像区域128b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将存储在显示图像区域128a中的图像数据更新为改变了变焦中心位置的图像数据,来将在LCD监视器132上所显示的放大图像的中心位置进行更新,并返回步骤S113。
若在步骤S221中为YES,则返回步骤S201,并变更作为再现的对象的文件,若为NO则返回步骤S213。
根据本实施例,假如,若未根据从记录介质140读取到的JPEG数据中所附带的位置信息来设定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则如从图12的(A)到(B)、(C)所示,由于图像的中心成为变焦处理的中心位置并被放大显示,所以在放大显示操作之后将产生改变中心位置的需要,但是即使为相同的再现图像,一旦利用该位置信息设定再现变焦处理的中心,则如从图13的(A)到(B)、(C)所示,由于对应于该位置信息的位置成为中心位置并被放大显示,所以能够在拍摄时根据所关注的位置更简单地进行放大再现。
以上,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作为电子照相机,如图26所示,也可对一个视场图像,将多个面孔信息的位置、尺寸和可信度记录到记录介质中来利用。然后,在再现时,选择利用什么位置信息来再现即可。在选择时,根据尺寸的值或可信度的大小来确定所选择的顺序或优先度即可。此外,也可利用尺寸的值,确定放大显示的变焦倍率的初始值。
作为特征图像也可以不使用面孔图像,而可以将足球或小动物的图像作为特征图像来进行搜索,并指定视场图像内的特定位置。
特定位置的指定也可以不使用面孔检测等的图像识别处理,而可以利用AF功能所检测出的最近被摄体的位置、最远被摄体的位置、和距画角中央最近的被摄体的位置、或在拍摄时使用者用触屏等的指示装置所直接指定的位置。
在电子照相机或视场图像再现装置上,作为利用位置信息的再现,不限于放大再现或调整再现,也可按从该位置信息所表示的位置扩大孔穴的方式再现视场图像、或者也可一边以该位置信息所表示的位置为中心使视场图像旋转一边进行再现。
视场图像不一定必须经过压缩来进行记录,也可以非压缩方式来进行记录。
作为位置信息也可不使用像素数,而可以利用监视器上的比率(在纵向上为X%、在横向上为Y%的位置)来进行特定。
视场图像不限于静止图像,也可为运动图像或运动图像的一部分,例如为MPEG图像数据内的I图像(帧内编码图像)。
如图26所示,也可以对于一个视场图像将多个该位置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中来利用。在再现时,选择用哪个位置信息来进行再现即可。在再现时所使用的位置信息不限于一个,也可使用多个位置信息的再现,例如由多个位置信息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再现或调整再现。

Claims (7)

1.一种电子照相机,具备:
摄像单元,其具有捕捉视场的摄像面,以及生成视场图像;
指定单元,其指定由所述摄像单元所生成的视场图像内的特定位置;
记录单元,其将通过所述摄像单元生成的视场图像与通过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特定位置的位置信息一起进行记录;以及
再现单元,其利用由所述记录单元记录下的位置信息,将由所述记录单元记录下的视场图像进行再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搜索单元,其对通过所述摄像单元生成的视场图像中所包含的特征图像进行搜索,
所述指定单元根据通过所述搜索单元检知的特征图像的位置,来指定特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调整单元,其根据由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特定位置的视场图像,来调整所述摄像单元的摄像条件,
所述记录单元记录在由所述调整单元调整后的摄像条件下制成的视场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条件是所述摄像单元的焦点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现单元,以利用由所述记录单元记录下的位置信息所特定的位置为中心来将视场图像进行放大再现。
6.一种视场图像再现装置,其从将表示视场图像内的特定位置的位置信息与该视场图像一起记录下的记录介质中再现所述视场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
再现单元,其利用所述位置信息将所述视场图像进行再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场图像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现单元,以利用所述位置信息所特定的位置为中心,将视场图像进行放大再现。
CN2008101298046A 2007-08-08 2008-08-07 电子照相机以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50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7281 2007-08-08
JP2007207281 2007-08-08
JP2007207281A JP2009044463A (ja) 2007-08-08 2007-08-08 電子カメラ及び被写界像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5063A true CN101365063A (zh) 2009-02-11
CN101365063B CN101365063B (zh) 2012-10-24

Family

ID=40346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980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5063B (zh) 2007-08-08 2008-08-07 电子照相机以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081804B2 (zh)
JP (1) JP2009044463A (zh)
CN (1) CN1013650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7139B2 (ja) * 2008-10-30 2013-04-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681236B2 (en) * 2009-06-18 2014-03-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shutter lag of a digital camera
JP2012095236A (ja) * 2010-10-28 2012-05-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
JP5782813B2 (ja) * 2011-04-27 2015-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CN103620643B (zh) * 2011-06-29 2018-03-30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医学图像的缩放
JP6295534B2 (ja) * 2013-07-29 2018-03-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表示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12810B2 (ja) * 2014-12-11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US10049273B2 (en) * 2015-02-24 2018-08-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cognition apparatus, image recognition system, and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KR20190094677A (ko) * 2018-02-05 2019-08-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구동 방식 변경 기반의 음성 및 얼굴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9468B2 (ja) 1995-05-31 2005-05-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撮影機能付き電子アルバムシステム
JP2000278578A (ja) 1999-03-24 2000-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KR100547992B1 (ko) * 2003-01-16 2006-02-01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카메라와 그의 제어 방법
JP4307301B2 (ja) * 2003-07-31 2009-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4489608B2 (ja) 2004-03-31 2010-06-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画像再生装置および顔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4379191B2 (ja) * 2004-04-26 2009-12-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5354333A (ja) 2004-06-10 2005-12-22 Casio Comput Co Ltd 画像再生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109005A (ja) * 2004-10-04 2006-04-20 Canon Inc 画像出力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324170B2 (ja) * 2005-03-17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の制御方法
JP4487872B2 (ja) * 2005-07-11 2010-06-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7041866A (ja) * 2005-08-03 2007-02-15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7067559A (ja) * 2005-08-29 2007-03-15 Canon Inc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832518B2 (ja) * 2005-11-02 2011-12-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559964B2 (ja) * 2005-12-26 2010-10-13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7195099A (ja) * 2006-01-23 2007-08-02 Fujifilm Corp 撮影装置
US20070291104A1 (en) * 2006-06-07 2007-12-20 Wavetrone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apturing high-resolution images of objects
JP4943769B2 (ja) * 2006-08-15 2012-05-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合焦位置探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44463A (ja) 2009-02-26
US8081804B2 (en) 2011-12-20
US20090041355A1 (en) 2009-02-12
CN101365063B (zh) 2012-10-24
US20120133798A1 (en)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5063B (zh) 电子照相机以及视场图像再现装置
CN101355631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数字式照相机
CN101796814B (zh) 摄像设备和摄像方法
CN102348058A (zh) 电子设备
TWI554096B (zh) 包含興趣特徵之視訊摘要
CN101079964B (zh) 图像再现设备、图像再现方法及图像捕捉设备
CN101491083B (zh) 图像捕获装置和控制图像捕获装置的方法
EP2385692A1 (en) Display control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70159533A1 (en) Image filing method, digital camera, image filing program and video recording player
CN102045505B (zh) 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0496097C (zh) 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CN101325678B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US8619150B2 (en) Ranking key video frames using camera fixation
CN101601067B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JP2013007836A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28951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KR20090131220A (ko) 영상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613438B1 (ko) 증강현실 컨텐츠의 생성 및 재생 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 방법
CN104980631A (zh) 生成焦点可改变的图像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842189B2 (en) Moving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moving image capture method
JP4989362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スルー画像の表示方法、並びに、撮影画像の記録方法
CN101330572B (zh) 控制数字图像处理装置的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装置
JP2008311847A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020705B2 (ja) 動画撮像装置及び動画撮像方法
KR20090035851A (ko) 디지털 영상 처리기에서 동영상으로부터 추출된 정지영상의슬라이드쇼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