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7539B - 液体容纳体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7539B
CN101357539B CN2008101312147A CN200810131214A CN101357539B CN 101357539 B CN101357539 B CN 101357539B CN 2008101312147 A CN2008101312147 A CN 2008101312147A CN 200810131214 A CN200810131214 A CN 200810131214A CN 101357539 B CN101357539 B CN 1013575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k
moving direction
flow por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12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7539A (zh
Inventor
鸟羽浩一
小金平修一
盐野翔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57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7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7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75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Abstract

在液体容纳体中,提高所容纳的液体的均匀性。用于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容纳体包括:液体容纳部、液体供应部、液体流动部、传感器、以及搅拌体。液体容纳部容纳液体。液体供应部具有用于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的供应孔。液体流动部从液体容纳部至液体供应部而形成。传感器设置在液体流动部中,为了检测设置位置处有无液体而被使用。搅拌体配置得比液体流动部的传感器更靠近液体供应部侧,对液体进行搅拌。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容纳体。
背景技术
公知有以下喷墨式打印机:安装有容纳了墨水的墨盒,消耗从该墨盒供应的墨水而在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作为容纳在该墨盒中的墨水,有时使用比重不同的多种成分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墨水,例如颜料类墨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墨水中比重高的成分有可能发生沉淀,从而导致墨水的均匀性下降。
这里,公知有以下技术:在墨盒的墨水容纳室中配置球体等搅拌体来提高墨水的均匀性(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12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10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117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2667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以往存在着配置搅拌体的位置远离墨盒的供墨口,在超过了搅拌体的配置位置后墨水发生沉淀现象的危险性较高等问题,因此要求进一步提高墨水的均匀性。该问题不仅限于喷墨式打印机用的墨盒,也是用于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容纳体共有的问题,所述液体容纳体例如有:向喷射包含金属的液体材料而在半导体上形成电极层的喷射装置供应液体材料的液体容纳体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液体容纳体中提高所容纳的液体的均匀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一种液体容纳体,用于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所述液体容纳体的特征在于,包括:液体容纳部,容纳所述液体;液体供应部,用于向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所述液体;液体流动部,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延伸至所述液体供应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液体流动部中,为了检测所述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处有无所述液体而被使用;以及搅拌体,对所述液体进行搅拌;其中,所述搅拌体在所述液体流动部中被配置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液体供应部之间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液体容纳体,由于搅拌体在所述液体流动部中被配置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液体供应部之间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在经由传感器检测出墨水用尽之后提高容纳体中剩余的液体的均匀性。结果,可以在液体容纳体中的墨水用尽之前维持液体的均匀性。
所述液体容纳体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还包括在所述液体流动部中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液体供应部之间的位置上的缓冲室,所述搅拌体配置在所述缓冲室中,对所述缓冲室内的所述液体进行搅拌。
上述液体容纳体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搅拌体的比重与所述液体的比重相同或大于所述液体的比重。这样,可以使用整个搅拌体来有效地搅拌液体。
上述液体容纳体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还包括容纳有差压阀的差压阀容纳室,所述差压阀容纳室在所述液体流动部中被设置在所述缓冲室与所述液体供应部之间的位置,并与所述缓冲室直接连通。这样,可以减小从缓冲室至液体供应部的空间,从而可以降低搅拌后的墨水滞留而成为沉淀状态的可能性。
上述液体容纳体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在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所具有的向预定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的安装部中来使用,所述缓冲室包括所述液体沿所述移动方向流动的移动方向流动部,所述搅拌体配置在所述缓冲室的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中。这样,可以通过安装部的往复移动而使搅拌体移动来搅拌液体,并且即使在安装部不进行往复移动时也可以通过液体的流动而使搅拌体移动来搅拌液体。
上述液体容纳体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搅拌体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对于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15%以上。这样,仅靠搅拌体向移动方向的移动就可以充分地搅拌液体。
上述液体容纳体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搅拌体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对于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下。这样,能够抑制搅拌体妨碍液体在容纳体内的流动。
上述液体容纳体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包括用于使所述液体流入到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中的流入孔,所述流入孔的直径比所述搅拌体的直径小,且所述流入孔被设置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内壁上。这样,在移动体向与液体的流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可以有效地搅拌液体。
上述液体容纳体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搅拌体的重力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的重力方向的宽度的大致一半或比一半大。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的所述移动方向的宽度比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且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大。这样,仅靠搅拌体向移动方向的移动就可以充分地搅拌液体。
上述液体容纳体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搅拌体的体积相对于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的容积的比为5%以上。这样,可以通过搅拌体来充分地搅拌移动方向流动部内的墨水全体。
上述液体容纳体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搅拌体的体积相对于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的容积的比为15%以下。这样,能够抑制搅拌体在移动方向流动部的内部妨碍液体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墨盒的第一外观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墨盒的第二外观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墨盒的第一分解立体图;
图4是作为实施例的墨盒的第二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墨盒安装在托架上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大气开放孔至液体供应部的路径的图;
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墨盒主体时的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墨盒主体时的图;
图9的(a)和(b)是对图7和图8进行了简化的示意图;
图10是缓冲室的周边的第一放大立体图;
图11是缓冲室的周边的第二放大立体图;
图12是从正面侧观察缓冲室时的图;
图13是从上表面侧观察缓冲室时的图;
图14的(a)~(c)是对搅拌球的比重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并根据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实施例: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容纳体的实施例的墨盒的第一外观立体图。图2是作为实施例的墨盒的第二外观立体图。图2示出了从与图1相反的方向观察时的图。图3是作为实施例的墨盒的第一分解立体图。图4是作为实施例的墨盒的第二分解立体图。图4示出了从与图3相反的方向观察时的图。图5是表示墨盒安装在托架上的状态的图。在图1~图5中,为了确定方向而图示了XYZ轴。
在墨盒1的内部容纳液体墨水。如图5所示,墨盒1安装在喷墨式打印机的托架200上,将墨水供应给该喷墨式打印机。
如图1和图2所示,墨盒1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并具有Z轴正方向侧的面1a、Z轴负方向侧的面1b、X轴正方向侧的面1c、X轴负方向侧的面1d、Y轴正方向侧的面1e、Y轴负方向侧的面1f。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也将面1a称为上表面,将面1b称为底面,将面1c称为右侧面,将面1d称为左侧面,将面1e称为正面,将面1f称为背面。另外,也将这些面1a~1f所在的侧分别称为上表面侧、底面侧、右侧面侧、左侧面侧、正面侧、背面侧。
在底面1b上设置有液体供应部50,该液体供应部50具有用于将墨水供应给喷墨式打印机的供应孔。在底面1d上还开设有用于将大气导入到墨盒1的内部的大气开放孔100(图4)。
大气开放孔100具有如下的深度和直径,即:会与形成在喷墨式打印机的托架200上的突起230(图5)在具有预定的间隙的情况下保有余量地嵌合。用户在剥离了气密性地密封大气开放孔100的密封膜90之后将墨盒1安装在托架200上。为了防止忘记剥离密封膜90而设置有突起23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左侧面上形成有卡合杆11。在卡合杆11上形成有突起11a。突起11a在将墨盒安装到托架200上时与形成在托架200上的凹部210卡合,由此墨盒1相对于托架200被固定(图5)。通过以上可知,托架200是安装墨盒1被在其上的安装部。在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印刷时,托架200与印刷头(省略图示)成为一体并在印刷介质的纸宽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主扫描方向在图5中由箭头AR1表示。即,墨盒1在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印刷时沿各图中的Y轴方向往复移动。
在左侧面1d的卡合杆11的下方设置有电路基板34(图2)。在电路基板34上形成有多个电极端子34a,这些电极端子34a经由设置在托架200上的电极端子(省略图示)而与喷墨式打印机电连接。
在墨盒1的上表面1a和背面1f上粘贴有外表面膜60。
下面,参照图3、图4来说明墨盒1的内部结构、部件结构。墨盒1具有墨盒主体10和覆盖墨盒主体10的正面侧的盖部件20。
在墨盒主体10的正面侧形成有具有各种形状的肋10a(图3)。在墨盒主体10与盖部件20之间设置有覆盖墨盒主体10的正面侧的膜80。膜80被紧密地粘贴,使得不会在墨盒主体10的肋10a的正面侧的端面处产生间隙。通过这些肋10a和膜80而在墨盒1的内部划分形成多个小腔室、例如后述的墨水容纳室、缓冲室。在缓冲室中配置有用于对缓冲室内部的墨水进行搅拌的搅拌球1000。后面将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上述各腔室和搅拌球1000。
在墨盒主体10的背面侧形成有差压阀容纳室40a和气液分离室70a(图4)。在差压阀容纳室40a中容纳有由阀部件41、弹簧42、弹簧座43构成的差压阀40。在气液分离室70a的包围底面的内壁上形成有堤70b,气液分离膜71被粘贴在该堤70b上,整体构成为气液分离过滤器70。
在墨盒主体10的背面侧还形成有多个槽10b(图4)。当按照覆盖墨盒主体10的大致整个背面侧的方式粘贴了外表面膜60时,这些槽10b在墨盒主体10与外表面膜60之间形成后述的各种流路、例如用于墨水或大气流动的流路。
接着,说明上述电路基板34周边的结构。在墨盒主体10的右侧面的下面侧形成有传感器容纳室30a(图4)。在传感器容纳室30a中容纳有传感器31和固定弹簧32。固定弹簧32将传感器31压靠、固定在传感器容纳室30a的下表面侧。传感器容纳室30a的右侧面侧的开口被盖部件33覆盖,在盖部件33的外表面33a上固定有上述电路基板34。也将传感器容纳室30a、液体余量传感器31、固定弹簧32、盖部件33、电路基板34、后述的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从整体上称为传感器部30。
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传感器31包括:形成后述的墨水流动部的一部分的腔室、形成腔室的壁面的一部分的振动板、以及配置在振动板上的压电元件。压电元件的端子与电路基板34的电极端子的一部分电连接,当墨盒1安装在喷墨式打印机上时,压电元件的端子经由电路基板34的电极端子与喷墨式打印机电连接。喷墨式打印机可以通过赋予压电元件电能而经由压电元件使振动板振动。然后,通过经由压电元件检测出振动板的残留振动的特性(频率等),喷墨式打印机可以检测出腔室中有无墨水。具体地说,当腔室内部的状态由于容纳在墨盒主体10中的墨水被耗尽而从充满墨水的状态变为充满大气的状态时,振动板的残留振动的特性发生变化。通过经由传感器31检测出该振动特性的变化,喷墨式打印机可以检测出腔室中有无墨水。
另外,在电路基板34上设置有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等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喷墨式打印机的墨水消耗量等。
在墨盒主体10的底面侧,除了上述液体供应部50和大气开放孔100以外还设置有减压孔110、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迷路流路形成室95a(图4)。减压孔110用于当在墨盒1的制造工序中注入墨水时吸出空气而使墨盒1的内部减压。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和迷路流路形成室95a形成后述的墨水流动部的一部分。
液体供应部50、大气开放孔100、减压孔110、迷路流路形成室95a、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的开口部在制造完墨盒1后立刻分别被密封膜54、90、98、95、35密封。其中,如上所述,密封膜90在墨盒1被安装在喷墨式打印机的托架200上之前由用户剥离。由此,大气开放孔100与外部连通,大气被导入到墨盒1的内部。另外,密封膜54在墨盒1被安装在喷墨式打印机的托架200上时被托架200所具有的供墨针240刺破。
在液体供应部50的内部,从下表面侧开始依次容纳有密封部件51、弹簧座52、封闭弹簧53。密封部件51进行密封,使得在供墨针240插入到液体供应部50中时不会在液体供应部50的内壁与供墨针240的外壁之间产生间隙。弹簧座52在墨盒1未被安装在托架200上时与密封部件51的内壁抵接而封闭液体供应部50。封闭弹簧53在使弹簧座52与密封部件51的内壁抵接的方向上对弹簧座52施压。当供墨针240插入到液体供应部50中时,供墨针240的上端按压弹簧座52,从而在弹簧座52与密封部件51之间产生间隙并从该间隙向供墨针240供应墨水。
接着,在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墨盒1的内部结构之前,为了便于理解,参照图6来概念性地说明从大气开放孔100至液体供应部50的路径。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大气开放孔至液体供应部的路径的图。
从大气开放孔100至液体供应部50的路径大致被分为:用于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墨水容纳部上游侧的大气导入部、墨水容纳部下游侧的墨水流动部。
墨水容纳部从上游开始依次由第一墨水容纳室370、容纳室连接路径380、第二墨水容纳室390构成。容纳室连接路径380的上游侧与第一墨水容纳室370连通,容纳室连接路径380的下游侧与第二墨水容纳室390连通。
大气导入部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包括:蛇行路径310、容纳上述气液分离膜71的气液分离室70a、连结气液分离室70a与墨水容纳部的连结部320~360。蛇行路径310的上游端与大气开放孔100连通,下游端与气液分离室70a连通。为了增长从大气开放孔100至第一墨水容纳部的距离,蛇行路径310细长、蜿蜒地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墨水容纳部内的墨水中的水分蒸发。气液分离膜71由允许气体通过但不允许液体通过的材料形成。通过将气液分离膜71配置在气液分离室70a的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能够抑制从墨水容纳室倒流过来的墨水通过气液分离室70a而进入上游。后面将说明连结部320~360的具体结构。
墨水流动部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包括:迷路流路400、第一流动路径410、上述传感器部30、第二流动路径420、缓冲室430、容纳上述差压阀40的差压阀容纳室40a、第三流动路径450。迷路流路400包括由上述迷路流路形成室95a形成的空间,形成为三维的迷路状的形状。通过迷路流路400,能够捕捉混入到墨水内的气泡并抑制气泡通过迷路流路400混入到下游的墨水中。第一流动路径410的上游端与迷路流路400连通,下游端与传感器部30的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连通。第二流动路径420的上游端与传感器部30的传感器流路形成室30b连通,下游端与缓冲室430连通。在缓冲室430的内部配置有上述搅拌球1000。缓冲室430在中途没有流动路径的情况下直接与差压阀容纳室40a连通。由此,可以减小从缓冲室430至液体供应部50的空间,降低搅拌后的墨水滞留而成为沉淀状态的可能性。在差压阀容纳室40a中,通过差压阀40将差压阀容纳室40a下游侧的墨水压力调整为低于上游侧的墨水压力,使下游侧的墨水成为负压。第三流动路径450的上游端与差压阀容纳室40a连通,下游端与液体供应部50连通。
在制造墨盒1时,如在图6中通过虚线ML1示意性地表示出的液面那样,墨水被填充至第一墨水容纳室370。当墨盒1内部的墨水被喷墨式打印机不断消耗时,液面向下游侧移动,与此相替代,大气经由大气开放孔100从上游流入到墨盒1的内部。并且,当墨水不断被消耗时,如在图6中通过虚线ML2示意性地表示出的液面那样,液面到达至传感器部30。于是,大气被导入到传感器部30中,经由传感器31检测出墨水用尽。在检测出墨水用尽后,墨盒1在存在于传感器部30下游侧(缓冲室430等)的墨水被完全消耗完之前的阶段停止印刷,并通知用户墨水用尽。这是由于如果墨水完全用尽后再进行印刷的话,空气会混入到印刷头中并可能导致故障发生。
依据以上说明,参照图7~图9来说明从大气开放孔100至液体供应部50的路径的各构成要素在墨盒1内的具体结构。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墨盒主体10时的图。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墨盒主体10时的图;图9的(a)是对图7进行了简化的示意图,图9的(b)是对图8进行了简化的示意图。
在墨水容纳部中,第一墨水容纳室370和第二墨水容纳室390形成在墨盒主体10的正面侧。第一墨水容纳室370和第二墨水容纳室390在图7和图9的(a)中分别通过单阴影线和交叉阴影线来表示。容纳室连接路径380形成在墨盒主体10的背面侧的图8和图9的(b)所示的位置处。连通孔371是使容纳室连接路径380的上游端与第一墨水容纳室370连通的孔,连通孔391是使容纳室连接路径380的下游端与第二墨水容纳室390连通的孔。
在大气导入部中,蛇行路径310和气液分离室70a分别形成在墨盒主体10的背面侧的图8和图9的(b)所示的位置处。连通孔102是连通蛇行路径310的上游端和大气开放孔100的孔。蛇行路径310的下游端贯穿气液分离室70a的侧壁而与气液分离室70a连通。
如果详细地进行说明的话,则图6所示的大气导入部的连结部320~360由配置在墨盒主体10的正面侧的第一空间320、第三空间340、第四空间350(参照图7和图9的(a))、配置在墨盒主体10的背面侧的第二空间330、第五空间360(参照图8和图9的(b))构成,各空间从上游开始按照标号的顺序依次排列连接而形成为一条流路。连通孔322是连通气液分离室70a与第一空间320的孔。连通孔321、341分别是连通第一空间320与第二空间330、第二空间330与第三空间340的孔。第三空间340与第四空间350之间通过在隔开第三空间340和第四空间350的肋上形成的切口342而连通。连通孔351、372分别是连通第四空间350与第五空间360、第五空间360与第一墨水容纳室370的孔。
在墨水流动部中,迷路流路400、第一流动路径410形成在墨盒主体10的正面侧的图7和图9的(a)所示的位置处。连通孔311设置在隔开第二墨水容纳室390和迷路流路400的肋上,连通第二墨水容纳室390与迷路流路400。如参照图4说明的那样,传感器部30配置在墨盒主体10的右侧面的下面侧(图7~图9)。第二流动路径420和上述气液分离室70a分别形成在墨盒主体10的背面侧的图8和图9的(b)所示的位置处。缓冲室430和第三流动路径450形成在墨盒主体10的正面侧的图7和图9的(a)所示的位置处。连通孔312是连通传感器部30的迷路流路形成室95a(图4)与第二流动路径420的上游端的孔,连通孔431是连通第二流动路径420的下游端与缓冲室430的孔。连通孔432是直接连通缓冲室430与差压阀容纳室40a的孔。连通孔451和连通孔452分别是连通差压阀容纳室40a与第三流动路径450、第三流动路径450与液体供应部50内部的供墨孔的孔。
这里,图7和图9的(a)所示的空间501是未填充墨水的未填充室。未填充室501独立而不位于从大气开放孔100至液体供应部50的路径上。在未填充室501的背面侧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孔502。当通过减压包装物包装了墨盒1时,未填充室501成为蓄积了负压的脱气室。由此,在墨盒1被包装了的状态下,墨盒主体10的内部的气压保持为规定值以下,从而可以提供溶解空气少的墨水。
·缓冲室430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10~图13来进一步说明缓冲室430和配置在其内部的搅拌球1000。图10是缓冲室430的周边的第一放大立体图。图11是缓冲室430的周边的第二放大立体图。图12是从正面侧观察缓冲室430时的图。图13是从上表面侧观察缓冲室430时的图。图13表示了通过包括图10中的虚线AA并垂直于Z轴的平面切断缓冲室430并从上表面侧观察该切断面时的图。
缓冲室430被间隔肋435分为上游部430a和下游部430b。在上游部430a中配置有搅拌球1000。在上游部430a的背面侧的壁面、即与Y轴方向垂直的内壁上设置有上述连通孔431(图11、图12)。另外,在上游部430a的间隔肋435的下面侧设置有切口433。另外,在间隔肋435的上面侧设置有间隙436。
从传感器部30通过第二流动通路420流动过来的墨水从连通孔431流入到缓冲室430中,并从切口433或间隙436流向下游部430b。即,连通孔431是使液体流入到上游部430a中的流入孔,切口433和间隙436是使液体从上游部430a流出的流出孔。作为流入孔的431位于上游部430a的背面侧且位于左侧面侧,作为流出孔的切口433和间隙436位于上游部430a的正面侧且位于左侧面侧,因此如在图11中通过空心箭头所表示的那样,墨水在上游部430a的内部沿Y轴方向流动。Y轴方向是如上所述墨盒1与托架200一起往复移动的方向。由此,上游部430a内的搅拌球1000不仅由于托架200的往复移动所产生的加速度而在Y轴方向上移动,而且还由于上游部430a内的墨水的流动而在Y轴方向上移动。结果,上游部430a内的墨水被更有效地搅拌,提高了墨水的均匀性。根据以上说明可知,本实施例中的上游部430a与权利要求中的移动方向流动部相对应。
上游部430a的Y轴方向的宽度d1(图10)例如为10mm(毫米)左右。另一方面,下游部430b的Y轴方向的宽度d2(图10)由于在下游部430b的背面侧形成有差压阀容纳室40a而比上游部430a的Y轴方向的宽度d1短,为5mm左右。搅拌球1000的直径大约为5mm,如果考虑制造误差,则为4.5mm~5.7mm的范围内。上游部430a的Y轴方向的宽度d1为搅拌球1000的直径的大约2倍左右,从而充分地确保了搅拌球1000向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另一方面,上游部430a的X轴方向的宽度如下:正面侧的宽度W1大约为9mm,背面侧的宽度W2大约为7mm。上游部430a的Y轴方向的宽度d1优选如上所述大于上游部430a的X轴方向的宽度。对其中的原因进行说明。在搅拌球1000上作用有使其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力(由于托架200的往复移动或墨水的流动而产生的力),而不太会有力作用在X方向上。因此,通过使X轴方向的宽度比Y轴方向的宽度窄,仅靠搅拌球1000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就能够充分地搅拌上游部430a内部的墨水。此外,实施例中的X轴方向与权利要求中的与移动方向垂直且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对应。
另外,上游部430a的Z轴方向的宽度h1(重力方向的宽度)大约为10mm。这样,搅拌球1000的Z轴方向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球1000为球形,因此是搅拌球1000的直径r1)优选为上游部430a的Z轴方向的宽度的大约一半或大于一半。其原因与上述相同,搅拌球1000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是可以期待的,但是对其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就不能太抱希望。因此,通过将搅拌球1000的Z轴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上游部430a的Z轴方向的宽度的大致一半或大于一半,仅靠搅拌球1000在Y轴方向的移动,就能够充分地搅拌上游部430a的内部的墨水。
上游部430a在Y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所谓“Y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指的是在与Y轴方向垂直的XY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以下相同)S1(图12的阴影区域的面积)大约为91mm2(平方毫米)。另一方面,搅拌球1000在Y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2大约为17mm2~25mm2。因此,搅拌球1000的Y轴方向的投影面积S2相对于上游部430a的Y轴方向的投影面积S1的比例大约为18%~27%。该比例优选为15%以上且30%以下。如果小于15%,则搅拌球1000过小,仅靠Y轴方向的移动,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搅拌上游部430a内部的墨水。另外,如果大于30%,则搅拌球1000过大,可能会妨碍墨水在上游部430a内部的顺畅流动。
此外,下游部430b在Y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约为102mm2。因此,缓冲室430整体在Y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约为193mm2。搅拌球1000在Y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2相对于缓冲室430在Y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大约为9%~13%。
搅拌球1000的体积相对于上游部430a的容积的比例大约为5%~15%左右。如果该比例太小,则无法充分地搅拌上游部430a内部的所有墨水,如果太大,则可能会妨碍墨水在上游部430a内部的顺畅流动。
另外,如图13所示,作为墨水的流入孔的连通孔431设置在与Y轴方向垂直的内壁上。并且,搅拌球1000被期待的移动方向是Y轴方向。因此,如图13所示,当搅拌球1000向Y轴负方向移动时,搅拌球1000从正面与从连通孔431流入到上游部430a中的墨水流(图13:虚线箭头)相冲突。结果,从连通孔431流入到上游部430a中的墨水扩散到整个上游部430a,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搅拌。
另外,切口433的Z轴方向的宽度h2和Y轴方向的宽度w3、间隙436的Z轴方向的宽度h3、连通孔431的直径r2中的任一个与搅拌球1000的直径r1相比均足够小,因而搅拌球1000不会被它们卡住或将它们堵塞住,因此不会妨碍搅拌球1000的移动。
搅拌球1000的比重与墨水的比重相同,或者比墨水的比重大。搅拌球1000例如由树脂等有机材料、金属以及其他无机材料、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形成。图14是对搅拌球1000的比重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如图14所示,混合了比重不同的多种成分的墨水(例如颜料墨水)如果长时间放置的话会分离为高比重层(例如分散粒子层)和低比重层(例如溶剂层)。这里,如果搅拌球1000的比重小于墨水的比重,则搅拌球1000会浮在墨水中(图14的(a))。于是,例如在墨水未填充满整个缓冲室430的情况下,搅拌球1000的上部会从墨水的液面上露出来,从而无法有效地使用整个搅拌球1000来搅拌墨水。另外,搅拌球1000存在于低比重层的内部,只会对低比重层进行搅拌,因此无法很有效地搅拌墨水。
另一方面,如果搅拌球1000的比重与墨水的比重相同,则搅拌球1000会位于高比重层与低比重层的边界处,因此可以使用整个搅拌球1000来有效地搅拌墨水。另外,可以搅拌低比重层和高比重层这两者,因此可以提高墨水的均匀性。
如果搅拌球1000的比重大于墨水的比重,则搅拌球1000会沉入到高比重层中。于是,可以使用整个搅拌球1000来有效地搅拌墨水。另外,以高比重层为中心来进行搅拌比以低比重层为中心来进行搅拌更容易使整体变得均匀。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由于搅拌球1000配置在传感器部30的下游侧、即液体供应部50侧,因此可以在通过传感器部30检测出墨水用尽之后提高残留在墨盒1内部的墨水的均匀性。结果,在墨盒1中的墨水用尽之前,可以维持墨水的均匀性。
并且,容纳有搅拌球1000的缓冲室430通过连通孔432与容纳有差压阀40的差压阀容纳室40a直接连通。结果,由此可以减小从缓冲室430至液体供应部50的空间,从而可以降低搅拌后的墨水滞留而成为沉淀状态的可能性。
并且,搅拌球1000通过托架200的往复移动而沿该往复移动的移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Y方向)移动,由此在缓冲室430的上游部430a中搅拌墨水,但上游部430a按照使墨水沿托架200的往复移动方向流动的方式而构成了流路。结果,即使在托架200不进行往复移动时,也可以通过墨水的流动使搅拌球1000移动,从而对墨水进行搅拌。例如,在印刷之前,喷墨式打印机在停止了托架200的状态下进行消耗墨水的清洁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该清洁处理时也可以通过墨水的流动来促进搅拌球1000的移动,对墨水进行搅拌,从而提高了墨水的均匀性。清洁处理包括从印刷头的各喷嘴喷出墨水以消除喷嘴的堵塞的冲洗(flushing)处理、以及在仅通过冲洗处理无法消除喷嘴的堵塞时进行抽吸清洁的处理。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优化了搅拌球1000的大小和比重、缓冲室430的上游部430a的形状和大小。结果,提高了上游部430a中的搅拌球1000对墨水的搅拌能力,从而提高了墨水的均匀性。
B.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搅拌体而使用了球形的搅拌球1000,但也可以对搅拌球1000的形状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使用椭圆形的搅拌体,使搅拌体的移动具有不规则性。另外,也可以在搅拌球1000的表面设置凹凸或小的翅片来更积极地进行搅拌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搅拌颜料等墨水而应用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容纳各种液体的容纳体。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以下液体容纳体等,该液体容纳体将通过在溶剂中混合了电极材料的微粒而形成的液体材料供应给向半导体喷射该液体材料以在半导体上形成电极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缓冲室430、上游部430a为首具体确定了墨盒1的形状、大小、搅拌球1000的形状、大小,但是这些仅为一个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进行变形、改进。
以上,基于实施例、变形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仅用于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而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和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包括其等价物。

Claims (9)

1.一种液体容纳体,被安装在预定的移动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液体消耗装置的安装部中来使用,用于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包括:
液体容纳部,容纳所述液体;
液体供应部,用于向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所述液体;
液体流动部,所述液体流动部的上游端与所述液体容纳部连接,所述液体流动部的下游端与所述液体供应部连接;
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液体流动部中,为了检测所述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处有无所述液体而被使用;
搅拌体,对所述液体进行搅拌;以及
缓冲室,在所述液体流动部中被设置在比所述传感器靠所述下游端侧的位置;
所述缓冲室包括所述液体沿所述移动方向流动的移动方向流动部,
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包括:被设置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内壁上的流入孔;和将所述缓冲室分为上游部和下游部的肋,
所述搅拌体配置在所述缓冲室的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中,
所述流入孔的直径比所述搅拌体的直径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搅拌体的比重与所述液体的比重相同或大于所述液体的比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还包括容纳有差压阀的差压阀容纳室,
在所述液体流动部中,所述差压阀容纳室被设置在比所述缓冲室靠所述下游端侧的位置上,并与所述缓冲室直接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搅拌体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对于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15%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搅拌体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对于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搅拌体的重力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的重力方向的宽度的大致一半或比一半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宽度比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且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搅拌体的体积相对于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的容积的比例为5%以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搅拌体的体积相对于所述移动方向流动部的容积的比例为15%以下。
CN2008101312147A 2007-08-01 2008-07-30 液体容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7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0709A JP4924273B2 (ja) 2007-08-01 2007-08-01 液体収容体
JP2007200709 2007-08-01
JP2007-200709 2007-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7539A CN101357539A (zh) 2009-02-04
CN101357539B true CN101357539B (zh) 2012-01-18

Family

ID=40330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21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7539B (zh) 2007-08-01 2008-07-30 液体容纳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92984B2 (zh)
JP (1) JP4924273B2 (zh)
CN (1) CN1013575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5958B2 (ja) * 2009-03-19 2013-07-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5482339B2 (ja) * 2010-03-17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4584A (ja) * 2010-03-17 2011-10-0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8985836B2 (en) 2010-05-12 2015-03-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tirring device
JP5660283B2 (ja) * 2010-05-12 2015-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US8814334B2 (en) 2012-01-23 2014-08-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9308737B1 (en) * 2014-10-16 2016-04-12 Funai Electric Co., Ltd. Agitating member for ink cartridge
US9751315B1 (en) 2016-06-15 2017-09-05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flow configuration
US9751316B1 (en) 2016-06-15 2017-09-05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stir bar
US9744771B1 (en) 2016-06-15 2017-08-29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stir bar
US10207510B2 (en) 2016-06-15 2019-02-19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guide portion
US10336081B2 (en) 2016-06-27 2019-07-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Method of maintaining a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US9707767B1 (en) 2016-06-15 2017-07-18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stir bar and guide portion
US10105955B2 (en) 2016-08-17 2018-10-23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moveable stir bar
US9688074B1 (en) 2016-09-02 2017-06-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Jp)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multiple stir bars
US9931851B1 (en) 2016-09-28 2018-04-03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and stir bar feedback method and use thereof
US9908335B2 (en) 2016-07-21 2018-03-06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features to reduce stagnation zones
US10059113B2 (en) 2016-12-08 2018-08-28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US10124593B2 (en) 2016-12-08 2018-11-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US9889670B1 (en) 2016-12-09 2018-02-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US9902158B1 (en) 2016-12-09 2018-02-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US9937725B1 (en) 2017-02-17 2018-04-10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8782A (en) * 1995-04-07 1999-11-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4356281B2 (ja) * 2002-03-19 2009-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4281477B2 (ja) * 2003-09-03 2009-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01240A (ja) 2004-06-21 2006-01-0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
JP4552526B2 (ja) 2004-06-16 2010-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4617735B2 (ja) 2004-06-18 2011-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ITTO20060236A1 (it) 2005-03-31 2006-10-01 Seiko Epson Corp Contenitore con funzione di rilevamento di liquido e relativo senso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34889A (ja) 2009-02-19
JP4924273B2 (ja) 2012-04-25
US7992984B2 (en) 2011-08-09
CN101357539A (zh) 2009-02-04
US20090033725A1 (en) 200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7539B (zh) 液体容纳体
CN101590736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JP5552931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US8066361B2 (en) Liquid delivery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TWI402180B (zh) 液體供給系統及用於其之製造方法
KR101096845B1 (ko) 액체 공급 시스템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87052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システム、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US10618297B2 (en) Tank an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JP5552932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KR20040086230A (ko) 잉크젯 기록 장치용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 주입 방법
JP2009255539A (ja) 液体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90733B (zh) 液体容纳体
CN101410253B (zh) 液体容纳容器
JP5487744B2 (ja)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JP5326703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09034890A (ja) 液体収容体
JP2014177133A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S5970581A (ja)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JP572505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19081269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9081268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9081270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074971A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7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