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4932A - 针对rfid标签的可读区域决定rfid天线放置的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针对rfid标签的可读区域决定rfid天线放置的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4932A
CN101344932A CNA2008101292105A CN200810129210A CN101344932A CN 101344932 A CN101344932 A CN 101344932A CN A2008101292105 A CNA2008101292105 A CN A2008101292105A CN 200810129210 A CN200810129210 A CN 200810129210A CN 101344932 A CN101344932 A CN 101344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antenna
label
test point
c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92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4932B (zh
Inventor
张成志
倪明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Original Assigne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filed Critical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Publication of CN101344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4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4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49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3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near field type, inductive coi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4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far field type, e.g. HF types or di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名称是“针对RFID标签的可读区域决定RFID天线放置的方法与系统”。本发明描述了自动RFID天线放置的装置、系统及附带方法,并说明了获得RFID可读区域的方法。装备系统包括一个可组装可调整的安装框架(“PAMF”),此框架装有固定RFID天线的传送带、控制天线移动的天线位置控制器(APC)和天线位置固定器(APH),装载大量RFID标签的可移动目标平台(MOP),和用来捕捉对RFID阅读器收发的射频信号并配有可读区域分析(RRA)软件的计算机整合系统。

Description

针对RFID标签的可读区域决定RFID天线放置的方法与系统
相关申请对照参考
[0001]本申请声明了题为“针对无源RFID标签的可读区域决定RFID天线放置的装置与系统及其方法”之临时申请的优先级(重要性),此临时申请存档于2007年6月20日,序列号为60/936,293,整体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成功部署RFID的技术,特别是涉及自动RFID天线放置装置及其附带系统以及获得RFID可读区域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3]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方法,它依赖于针对识别收发无线射频信号的小型电子设备。
[0004]RFID设备主要分为阅读器和标签。RFID阅读器是配合天线通过无线电波解调来读写RFID标签的设备。RFID标签由一个小型芯片和一个天线组成,芯片拾取由阅读器天线射来的射频信号并发回调制入数据的信号,收发距离可由几英寸乃至二三十英尺。芯片也能够容纳多达数千字节的数据。具有唯一识别码的标签可以附加或合并在产品、动物或人体上,之后阅读器设备就可以通过调制信号来远程读取其中存储的信息,以此来识别目标。
[0005]阅读器可读取从RFID标签返回的射频(“RF”)信号,信号强度可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来测量(度量)RSSI是一种通用的无线电接收技术度量标准。通常RSSI值对于接收器的用户是很清晰的,但它可以用来指示RFID标签的可读性。
[0006]有两种RFID标签:有源的和无源的。有源标签用其自身的电池主动产生射频信号,而无源标签只能基于从自身(接近)阅读器接收的射频信号发射信号。因此有源标签的有效范围或信号强度总体上大于无源标签。但是无源标签相对更加便宜和小巧。
[0007]RFID技术已经被数千家公司应用了十多年,而且应用RFID已被承认带来了增加生产力和减少操作成本的益处。直到近期,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四个主要领域:
1)供应链管理,
2)识别,
3)交通,以及
4)防伪。
[0008]然而不同品牌和型号的RFID设备的性能显著不同,(比如AlienALN-9554,Alien ALN-9540,Impinj IPJ_N_M_EA and OmronV750-D22M01-IM)成功的RFID部署不仅取决于产品的特点和标准,也取决于其他变量,比如阅读器冲突,标签冲突和自然环境因素。因此,准确定位不理想的RFID部署的起因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原因可能在于标签读取距离、标签方向、天线几何,读取速率、解调频率、多路径效应、阅读器发出功率或其他因素。这些因素也许可以用反复试验的方法来探索,但这种方法过于繁重,结果也可能是随机的。
[0009]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包括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的新的测量系统,来准确定位引起不理想RFID部署的原因。
发明内容
[00010]本文描述了一种成功部署RFID的新方法、装置和系统,包括自动放置RFID天线和得到RFID标签的可读区域。此装置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可组装可调整的安装框架(“PAMF”),此框架装有固定RFID天线的传送带、控制天线移动的天线位置控制器(“APC”)和天线位置固定器(“APH”),装载大量RFID标签的可移动目标平台(“MOP”),和用来捕捉对RFID阅读器收发的射频信号并配有可读区域分析(“RRA”)软件的计算机整合系统(“CIS”)。
[00011]PAMF的高度和宽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进行调整。PAMF由三组支撑杆组成,每个支撑杆可装有一个RFID天线。由电脑控制的APH机构可以使天线沿PAMF移动。APC可以命令APH上下或左右移动或水平垂直转动。
[00012]为了实现测试的可重复性,每组RFID标签被安排成预定的Structured Tag Population(“STP”)格式。计算机可以通过可移动目标平台(“MOP”)在预定的区域内移动STP。我们可以沿地面上一条路径设置大量模拟RFID STP测试点。MOP由几组用来前后左右移动的轮子组成。
[00013]CIS主要由五个组件组成:(1)主引擎、(2)图形用户界面、(3)输入输出控制(“IOC”)、(4)数据库(“DB”)、(5)设备参数管理器(“DPM”)。这些组件也可分别简写为CIS-ME、CIS-GUI、CIS-IOC、CIS-DB和CIS-DPM。用户可以通过CIS-GUI为用户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配置测试参数,如天线位置、MOP测试点信息和RFID阅读器设置。接收到的RFID标签信息可被记录和存储到系统数据库CIS-DB中,以便RRA的进一步分析。
[00014]RRA是用来分析输入的测试和读数的套装软件。分析结果可以表格或图像形式显示标签的可读区域,以便帮助用户为其应用安排RFID设备。CIS-GUI运用RRA的一种分析方法将编译过的数据可视化为“曲面图”和“热图”。要准确描述测试环境下的STP,我们的发明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表达RFID天线和安装在MOP上的STP之间的三维关系。首先,有一个由至少两个分别沿x,y轴垂直方向移动的天线组成的扫描网来捕捉所检验标签的RSSI值。其次,许多地面(称z平面)上的测试点被分配到MOP。因此,x天线、y天线和z平面在概念上形成了一个三维正交面,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示RFID标签和天线之间的关系。MOP会移动到每个测试点,这一系列的测试点为MOP的移动描绘出一条简单的路径。
[00015]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包含RRA算法。这一算法包括两个步骤来产生路径上标签的可读区域。第一步,对于x、y天线的每个位置,扫描一个测试点的整个区域来捕捉每个标签的RSSI值。另外由于每个标签的唯一性产生了多维度量标准问题。其次,对于每个x、y天线位置,可以用变换函数将一个测试点所有标签的RSSI值合并成一个单一度量标准。一种可能的变换函数是将阅读器接收到的每个标签的射频信号强度做数学乘法。这在下面的解说中引为“RSSI的点乘”。由于在RSSI值中信号强度用log等级表示,点乘是这些信号的RSSI值的加和。之后根据RSSI的点乘和相应x、y值绘制名为“天线最优位置”的曲面图。在每个测试点重复这两个过程,每个测试点给出一个唯一的RSSI点乘曲面图。相似地,通过点乘每个测试点的“天线最优位置”,可以形成另一个曲面图,称为“可读区域”。
[00016]以上提到的曲面图可以轻松地可视化为三维视图,但表面上的变化很难区分。因此通过将点乘值转换为颜色码,如RGB,三维视图可以简单地缩减为二维热图。最后,用来可视化RFID的曲面图和热图由CIS-GUI实现并显示出来。
[00017]传统地,用户需要针对其应用领域手动调整天线的位置来获得标签群的最佳读取率。如上文提到的,标签群的读取率随不同的物理参数而变化,比如测试仪器的尺寸,标签的空间限制,射频信号的时变性非实时数据分析系统等等。因此,为了辅助用户确定标签群的可读区域并配置RFID设备,我们提出了“现场测量系统”的发明。这个发明包括一个PAMF、一套计算机化的天线位置控制器、天线位置固定器、一个载有标签群的可移动目标平台和一套有全面图形分析工具的计算机整合系统。另有可读区域分析(RRA)法提供支持。
[00018]另一方面,本发明描述了一种获得RFID标签可读区域的方法,包括为配置RFID应用环境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用户界面将接收到的标签RSSI值可视化为图形格式,并根据从大量天线位置及MOP测试点收到的标签信息确定标签的可读区域。可视化显示包括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RFID阅读器的参数设置。除此之外,用户可以修改或更新RFID阅读器的参数设置,根据可视化显示的发射功率、角度和距离的相关信息及说明控制每个天线的移动,并根据可视化显示的包括有预设测试点的信息及说明控制MOP。参数设置被存储到CIS-DB数据库中以便进行随后的统计分析。
[00019]RSSI值的图形化表示是基于从大量天线位置和MOP测试点捕捉到的标签RSSI的平均值。每个方块符号代表一个被识别到的RFID标签。图形表示进一步包括了可指示RSSI值级别的彩色热图。为了表明不同级别的RSSI值,我们应用了两个预定颜色间的不同的色调级别、一个表示最大RSSI值的颜色和另一个表示最小RSSI值的颜色。此外定义第三种色调来代表未被检测到的标签。
[00020]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为每个识别的标签自动绘制相对于天线和MOP测试点的RSSI值,数据可从数据库中提取。基于每个标签在大量天线位置和MOP测试点的RSSI值的点乘产生标签的可读区域。编辑过的数据被转换成一幅或多幅热图,热图用来确定为所有MOP测试点上的标签提供可读区域的最佳天线位置。热图可包括一种或多种颜色,并用两个预定颜色间的不同的色调级别来表示RSSI值的每个点乘积。
[00021]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可重复、可靠和基于不同天线位置的组合实时测量标签性能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装置和系统。APC,APH和内置传送带可扩展的PAMF提供了在不同情景下灵活地测量标签性能的方法。带有分析工具的RRA软件支持多种样本数据特点,它可以滤出标签反应对于时间的变化,例如由一种“第二代EPC空中通信协议标准”跳频而引起的行为。我们在用户界面设计(“GUI”)上特别做出的努力让人能更好地理解天线处于不同位置时的标签性能并表明了标签性能的一致性,以此来改善测量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022]图1是用于自动放置RFID天线的系统的图解。
[00023]图2是用于安装RFID天线的可组装可调整的安装框架(“PAMF”)的图解。
[00024]图3图解一根PAMF的可伸缩支撑杆。
[00025]图4图解PAMF上装有电机的天线位置固定器(“APH”)。
[00026]图5是从大量天线位置和MOP测试点获取标签信息的过程流程图。
[00027]图6是从大量天线位置和可移动目标平台(“MOP”)测试点绘制数据热图的过程流程图。
[00028]图7图解测试中的STP。
[00029]图8图解由背景地面地图辅助,用CIS-GUI分配MOP测试点。
[00030]图9图解用CIS-GUI设置x、y轴的最大移动距离、移动间隔和RFID天线转角。
[00031]图10演示了用CIS-GUI设置以获取的标签数量和它们在每个x和y天线位置得到的RSSI值的热图截图,并由两个位置指针表示。
[00032]图11演示同时看到天线的位置指针达到最大距离并准备下一步“Auto-Plot”表示获取过程的完成。
[00033]图12图解每个标签对于x和y天线位置的RSSI值形成的曲面图的不同性能。
[00034]图13是在给定MOP测试点对于x和y天线位置的最优天线位置曲面图。
[00035]图14是在z平面地面地图上五个不同MOP测试点的最优天线位置热图的总结。
[00036]图15是携带STP的MOP实现范例。
[00037]图16是一幅沿STP的每个标签RSSI值的热图截屏,其中使用了CIS-GUI逻辑位置来映射标签群中标签的物理位置以及概念扫描网中的X,Y值。
[00038]图17图解在STP不同物理位置的标签的RSSI值对于x和y天线位置绘制的曲面图的天线扫描网孔。
[00039]图18图解每个标签的RSSI值的点乘对于x和y天线位置的关系,以此产生最优天线位置。
[00040]图19图解从最优天线位置曲面图转换为的热图图形表示的关系。
[00041]图20图解在z平面上的6个不同MOP测试点的路径与最优天线位置热图的相互关系。
[00042]图21图解表示应用最优天线位置热图的点乘产生可读区域的公式。
[00043]图22在一个MOP测试点对于STP包括不同x和y天线位置产生扫描网。
[00044]图23表示计算机整合系统(CIS)组件关系及与RRA套装软件关系的图示。
[00045]不同图示中类似的参考数和称谓表示类似的元素。但反之,类似的元素可能在不同的图示中标有不同的参考数。
具体实施方式
[00046]本发明目的是从提供的阅读器得到标签群的可读性。标签的可读性取决于若干因素,我们的发明专注于以下因素:
a.标签数量
b.天线数量
c.天线相对标签的方向
d.标签相对天线的方向
本发明让用户用科学和图形化的方法可视化任何以上因素间的关系。图形化编译结果可以显示标签对于提供的阅读器的可读区域。且可评估优化的天线位置。
[00047]如图1所示,PAMF为计算机化的APH 104提供一个支撑机构,这个支撑机构让天线可以沿竖直101和水平102支撑杆连续移动。APC 105控制每个安装上的天线的位置。从设备制造商得到的RFID阅读器103获取STP的RSSI值。得到的结果由CIS106操作并由CIS-GUI组件107显示一个MOP108和一个STP提供了灵活的可移动多标签平台;配合计算机命令,MOP可以自动移动到下一个z平面上的预定测试点。
[00048]如图2所示,有不同型号的201,202,203支撑杆提供了可组装的特点;它们可以被轻松地运输到部署点之后重新组装。可扩展的PAMF和内置的传送带机构为每个安装在APH上的天线提供了移动追踪功能。仰角208和方位角207转动机构被固定在APH 205的支撑杆上。
[00049]如图3所示,不同型号的支撑杆可以通过将301插入302然后四颗螺丝连接起来。
[00050]如图4所示,带有电机的APH 401由步进电机402驱动,用尼龙滚轴固定到支撑杆上。步进电机402通过驱动一个车轮机构403来沿着传送带305移动。
[00051]图5详细显示了从大量天线位置和MOP测试点获取标签信息的过程流程图。天线初始化步骤501包括收集相关的每个天线的移动信息,如最大移动距离和移动间隔。CIS-GUI被提供给用户用以帮助设置移动参数。例如,如果每个轴的最大距离设为300cm,间距设为50cm天线会在原点开始获取标签信息然后移动到下一个距原点50cm处进行下一次信息获取,此后直到x轴天线到达最大距离,它会重设会x轴原点然后开始移动y轴50cm,过程继续直到两轴均达到最大距离。
[00052]仍然参照图5,可移动目标平台初始化步骤502包括设置大量MOP测试点的过程,每个位置的x和y坐标都存储在系统数据库CIS-DB中,并且在获取过程中当MOP被要求移动到预定测试点时由CIS系统自动反馈。我们也提供了测试点路径顶视图的图形表示来帮助用户为MOP放置测试点。
[00053]标签机构初始化步骤503记录唯一的标签ID、它在这次测试标签的STP中的逻辑位置以及标签信息可以被存储在CIS的数据库中。CIS-GUI提供标签群的图形表示;用户可以在这种显示的帮助下可视化地在STP中放置标签的逻辑位置。
[00054]标签初始化快捷步骤504简单化了标签逻辑位置设置过程,CIS提供了自动检测过程来获取所有STP中的标签及RSSI值,然后为每个标签自动分配默认的逻辑位置。这是为图形化标签放置过程提速的方便的工具,必要时也可作为手动输入步骤503的补充。
[00055]过程步骤505从CIS数据库取出MOP的测试点。然后CIS发送命令给MOP,将MOP移动到图8的屏幕801中显示的指定测试点。
[00056]步骤506和508提供每个天线的移动距离;移动距离是基于在步骤501中设置的移动间隔。系统命令APC将天线移动到要求的位置,天线位置可以可视化表示为图10中CIS-GUI显示的1002基线上的位置指针。
[00057]检查过程步骤507和509表示当天线到达最大移动距离,CIS会命令APC将天线移动回原始位置。
[00058]步骤510启动标签信息如标签RSSI值的获取过程。必要时将每个标签的许多样本RSSI值取平均。步骤511将获取到的标签信息存入CIS-DB数据库。绘制步骤512从CIS-DB提取从每个天线获取到的每个检验标签的RSSI值。每个标签的RSSI平均值被计算并绘入图中。每个标签由一个图10图中的方块符号1001表示,每个方块符号的颜色值表示RSSI值的强度。
[00059]图11中的前进按钮1102表示操作513将MOP移动到下一个预设测试点并重复整个获取过程。
[00060]图图6详细介绍了绘制获取的标签信息的顺序。由于原始获取过程非常消耗时间,绘图可提供给用户可回应的连续的视觉效果。
[00061]在图图6中,开始过程601由点击图11中按钮1101触发,此过程在每个x和y天线位置为获取到的RSSI值自动绘图。步骤602,603和604从CIS-DB取回MOP测试点和天线移动的信息,如图11CIS-GUI 1103显示的x天线位置并将标签逻辑位置1104显示于同图的CIS-GUI上。
[00062]步骤605从CIS-DB取回获取到的标签信息;信息由上述步骤602,603和604得到的天线和MOP参数辨别。接着,步骤606依每个标签在x和y天线扫描中的RSSI平均值画出图18中的曲面图1801,1802,1803和1804。步骤607为所有x和y天线扫描网到的标签RSSI值做点乘1805。
[00063]步骤608依照图19中为所有x和y天线扫描网到的标签的RSSI值1901的点乘绘制热图。热图用颜色码显示了计算后的点乘值,如果点乘值为空则显示为灰色。这样的热图给出了一个测试点上的最优天线位置。步骤609决定是否需要从CIS-DB取回更多MOP测试点并重复整个绘图过程。
[00064]过程步骤610提供了图20中的热图2001,2002和2003分别表示在同样天线x和y的扫描网获取的RSSI值的点乘。类型地,关联起所有最优天线位置热图可以给出所有测试点的可读区域热图。可读区域热图可帮助用户估计如何为得到测试点路径上所有标签信息放置天线。
[00065]以下给出一种设置RFID设备的具体应用实例,实例中对应于此发明读取四瓶水详细实验如下所述:
[00066]如图7所示,四瓶贴有RFID标签701的水被分别载入MOP1501,如图15所示。如图8,用户可以利用地面地图801分配MOP测试点。如图9,天线移动参数控制栏901所为CIS-GUI的一部分协助用户设置每个天线在x轴和y轴的最大移动距离和移动间隔。如图图10,标签数和它们的扫描逻辑位置可以简单地放于天线x、y轴坐标平面1001中。
[00067]如图11所示,CIS-GUI提供许多控制参数可以用来测试。通过用多功能按钮1101激活“Auto Read”模式来启动测量,系统会命令APC移动到图17中每个预设的x和y天线位置的扫描网1705,所有1701,1702,1703和1704获取到的数据会自动存入CIS-DB,获取到的RSSI值会被表示为不同的颜色码并显示于CIS-GUI 1104。为每个间隔重复数据获取过程并在每个天线的最大移动距离处终止。
[00068]获取到的RSSI值的平均值和点乘值会被存储在CIS-DB中。在每个测试点的每个标签的所有获取到和编译过的RSSI值可以通过一种RSSI分布图自动回顾。
[00069]如图18我们给出了由相对x和y天线位置的每个标签RSSI值的点乘计算最优天线位置1805的公式。例如,1801到1804中的每个标签有一个对应值RSSIi(x,y),这里i的范围是1到4。在z1处,x、y天线扫描对很多标签出的最优天线位置定义如下:
Best_Antennas_Positionz1=DPz1(RSSI(x,y)),其中DPz1(RSSI(x,y))等于
Σ i = 1 i = n RSSI i ( x , y )
在(x,y)天线位置,对于所有RSSIi(x,y)≠Null,(n是扫描中要获取的标签数)或Null并存在任何RSSIi(x,y)=Null或未定义(如果在在(x,y)天线位置没有获取到RSSI值)
[00070]如图19我们给出了从z平面上不同MOP测试点最优天线位置转化为热图表示的公式。在任何测试点z1,由最优天线位置曲面图转换热图的公式如下:
HM(Best_Antennas_Positionz1)=RGB(Best_Antennas_Positionz1)*255/(Best_Antennas_Positionmax-Best_Antennas_Positionmin),
Best_Antennas_Positionmax和Best_Antennas_Positionmin是预设常数,仅取决于标签总数和一个常数的乘积。图1901是从图18最优天线位置1805取得的样本图形表示。
[00071]图20显示了合成物2004,也显示了z平面上不同MOP测试点的路径和热图2001、2002、2003间的相互关系。
[00072]图21表示应用最优天线位置热图的点乘产生可读区域的公式。在此,在域Z(z1,z2,z3,...,zM)中沿许多测试点zj的可读区域定义如下:
Readable_Rregion=DPM(Best_Antennas_Position)
[00073]如果存在任何Best_Antennas_PositionZj=Null或未定义那么它值为NULL,即在(x,y)天线位置没有获取到RSSI值。
[00074]可读区域是Best_Antennas_PositionZj for j=1 to m,for allBest_Antennas_PositionZj≠Null,在测试点zj且M是测试点总数,测试点定义为包含值(z1,z2,...zM)的域Z。
[00075]如图20所示,以上过程可在每个测试点重复。概念上的连接包括所有测试点z1,z2,z3,...等等。MOP分别在测试点z2和z3经历同样的数据采集扫描。可由608中编译的数据绘出在测试点z1,z2,和z3的最优天线位置2001,2002和2003的热图。
[00076]如图21所示,组合所有热图可以产生沿路径所有测试点z1,z2,z3,...等等的z平面可读区域。可读区域的定义由方程2104表示。可读区域的热图可表示x和y天线在区域2016和2017的放置,并能以最高概率在一个测试点读取所有标签。
[00077]如图22所示,通过在图形界面面板上表示天线位置,如2201,2202,2203,2204,2205和2206,扫描范围可以清楚地显示给终端用户。天线位置是软件界面下方2207x指针和左侧2008y指针的交叉点。每个标签在MOP的实例RSSI值由中央彩色方格表示。
[00078]如图23所示,主引擎2301是CIS的主要组件,它与可读区域分析(RRA)套装软件2306相互作用。在从RRA收到命令之后,主引擎通过其他CIS组件完成命令,这些组件是:CIS-IOC 2302,CIS-GUI2303,CIS-DB 2304和CIS-PSM 2305。CIS-IOC 2302负责控制天线和MOB的位置。CIS-GUI 2303为用户提供图形用户界面。CIS-DB 2304与数据库引擎合作为所有数据提取和更新提供支持。CIS-PSM 2305负责管理所有相关RFID设备和电机的参数。
[00079]前面所述的发明介绍仅供举例和描述,并非详尽或仅限发明于所说明的具体实例。例如,以上描述的建设NBN的方法、系统和装备是可衡量的。
[00080]本发明,例如可在路由器网络中实现,包括处理器、I/O总线、系统内存、CPU总线和连接到不同I/O设备包括比如移动硬盘储存设备的接槽。
[00081]软件实现时,目前发明的元素本质上是执行所需任务的代码段。程序和代码段可被存储在处理器可读的媒介中或由将电脑数据由载波传输。“处理器可读媒介”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媒介,例如电子电路、半导体记忆设备、ROM、flash记忆体、可擦写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媒介、射频(RF)连接等等。计算机数据信号包括可以在传递介质中传播的任何信号,如电网频道、光纤、空气、电磁场、射频(RF)连接等等。代码段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如互联网、内联网下载。
[00082]本领域中的熟练人员可以迅速观察到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精神或指示下做出多种设备的改动和替换。本发明定义为以下声明或其等价。

Claims (16)

1.一种自动放置RFID天线的支撑框架,包括:
支撑RFID天线的支撑结构;
控制RFID天线在框架上移动的控制器;和
装载RFID标签在预定区域内沿测试点移动的移动平台,其中的RFID标签对RFID天线收发射频信号,其中的计算机系统实施分析后反馈到控制器调整RFID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控制器由步进电机驱动并固定于至少一根支撑杆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中,所述移动平台包括多个可在水平面内移动的轮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中,所述计算机系统还包括处理器单元、数据库和分析套装软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框架,其中,所述分析套装软件确定RFID标签的可读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框架,其中,所述可读区域通过评估RFID标签、RFID天线和测试点来确定。
8.一种确定大量RFID标签可读区域的方法,包括:
(a)扫描一个测试点周围的区域;
(b)获取每个RFID标签的RSSI值;
(c)将所有RSSI组合为一个度量标准;
(d)关于测试点产生曲面图;和
(e)为下一个测试点重复步骤(a)至(d)以组成可读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度量标准是便于人阅读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试点被安排在地面上,且载有天线的移动平台移动至此。
11.一种确定大量RFID标签可读区域的方法,包括:
用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配置应用环境;
用图形格式表示大量RFID标签的RSSI值;和
依照在大量天线位置和测试点收到的RFID标签信息确定可读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自动分派天线和移动平台至预设地点。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步骤包括:用对每个RFID标签的RSSI值使用点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步包括产生热图图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图用不同色调级别表示RSSI值的不同点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图中一种单独的颜色表示未检测到的标签。
CN2008101292105A 2007-06-20 2008-06-19 针对rfid标签的可读区域决定rfid天线放置的方法与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4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3629307P 2007-06-20 2007-06-20
US60/936,293 2007-06-20
US60/936293 2007-06-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4932A true CN101344932A (zh) 2009-01-14
CN101344932B CN101344932B (zh) 2013-06-19

Family

ID=40246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921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4932B (zh) 2007-06-20 2008-06-19 针对rfid标签的可读区域决定rfid天线放置的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99676B2 (zh)
CN (1) CN101344932B (zh)
HK (1) HK1125473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396A (zh) * 2010-05-28 2010-10-1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rfid标签排列密度的基准测试系统及方法
WO2012097517A1 (zh) * 2011-01-20 2012-07-26 西门子公司 一种射频识别阅读器天线以及货架
CN101604787B (zh) * 2009-07-17 2013-08-07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无源超高频rfid射频工作区域的快速调整方法
CN103279774A (zh) * 2013-04-17 2013-09-0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移动电子标签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4156742A (zh) * 2014-08-07 2014-11-19 上海实甲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天线自动调整装置
CN104504413A (zh) * 2014-11-19 2015-04-08 上海大学 一种用于仓库实时监控的rfid天线部署系统及方法
US20180004986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Michael Wu Rfid antenna re-location and/or rfid location
CN110135378A (zh) * 2019-05-16 2019-08-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无源反射信号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
CN113963451A (zh) * 2021-11-24 2022-01-21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点式信号系统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12141A1 (en) * 2005-02-25 2006-09-21 Abraham Thomas C J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detect rank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070229284A1 (en) * 2006-03-17 2007-10-04 Richard Keith Svales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080143221A1 (en) * 2006-12-01 2008-06-19 Richard Keith Svalesen Modular Reader Portal
US20080218356A1 (en) * 2007-02-16 2008-09-11 Frew Dean L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Objects and Systems Employing the Same
US8466792B2 (en) * 2008-10-29 2013-06-18 Xterprise, Incorporated Portab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WO2010063799A1 (de) * 2008-12-03 2010-06-10 Felix Schoeller Jr. Foto- Und Spezialpapier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identifizieren und/oder markieren von objekten mittels rfid
US8267494B2 (en) * 2009-12-09 2012-09-18 Hand Held Products, Inc. Automatic RFID circuit tuning
CN102569981B (zh) * 2010-12-31 2014-08-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定位装置
US20140222525A1 (en) * 2013-02-06 2014-08-07 Portable Technology Solutions, Ll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data col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and return on investment processing of rfid data col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40282188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Moresteam Development Llc Compute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4038948B (zh) * 2014-06-03 2017-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设备进行布放的方法及装置
US9520052B2 (en) * 2015-04-15 2016-12-13 Innovative Control Systems, Inc. Security tag system with improved range consistency
DE102016208520B4 (de) * 2016-05-18 2019-02-14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Lesevorrichtung für RFID
US10397798B2 (en) * 2017-04-07 2019-08-27 Wireless Applications Corp. Radio signal path design tool with graphical display to facilitate selection of alternative radio antenna sites
CN109271820B (zh) * 2018-10-18 2024-01-23 成都芯创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系统及快速扫描方法
US11222186B2 (en) * 2020-05-22 2022-01-11 Andy L. MULL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urate bulk scanning of RFID tag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036A (zh) * 2005-05-17 2006-11-22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测量在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取器之间的读取范围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8139A (en) * 1984-02-02 1986-03-25 A. J. Sparks & Company Tag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5787673A (en) * 1992-09-14 1998-08-04 Pirod, Inc. Antenna support with multi-direction adjustability
US5473335A (en) * 1994-01-11 1995-12-05 Tines; John L. Base support for movable antenna
CA2551968C (en) * 2003-12-29 2014-09-23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System for tracking items
JP3824000B2 (ja) * 2004-01-20 2006-09-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Rfidタグ用の読み書き処理装置
US7755484B2 (en) * 2004-02-12 2010-07-13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FID ta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161489B2 (en) * 2004-09-09 2007-01-09 The Gillette Company RFID system performance monitoring
US7400989B2 (en) * 2004-09-27 2008-07-15 Printronix, Inc. RFID verifier system with grade classification
US7221269B2 (en) * 2004-10-29 2007-05-2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Self-adjusting portals with movable data tag readers for improved reading of data tags
US7453363B2 (en) * 2005-08-19 2008-11-18 Thingmagic, Inc. RFID reader system incorporating antenna orientation sensing
CN100458823C (zh) * 2005-11-30 2009-02-0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自动巡检机器人系统
CN1776719A (zh) * 2005-12-05 2006-05-24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基于无线射频的自动盘库系统
US20070202811A1 (en) * 2006-01-09 2007-08-30 Benson Chanowitz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d displaying coverage regionsof an rfid reader/integrator
US7466286B2 (en) * 2006-03-06 2008-12-16 Chapman Brandon M Folding frame for mounting an antenna
US20080025778A1 (en) * 2006-06-07 2008-01-31 Akira Ito Tag-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036A (zh) * 2005-05-17 2006-11-22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测量在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取器之间的读取范围的设备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4787B (zh) * 2009-07-17 2013-08-07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无源超高频rfid射频工作区域的快速调整方法
CN101859396A (zh) * 2010-05-28 2010-10-1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rfid标签排列密度的基准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1859396B (zh) * 2010-05-28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rfid标签排列密度的基准测试系统及方法
WO2012097517A1 (zh) * 2011-01-20 2012-07-26 西门子公司 一种射频识别阅读器天线以及货架
US9306286B2 (en) 2011-01-20 2016-04-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 antenna and shelf
CN103279774B (zh) * 2013-04-17 2016-03-30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移动电子标签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WO2014169769A1 (zh) * 2013-04-17 2014-10-2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移动电子标签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3279774A (zh) * 2013-04-17 2013-09-0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移动电子标签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US9703993B2 (en) 2013-04-17 2017-07-11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performance of mobi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CN104156742A (zh) * 2014-08-07 2014-11-19 上海实甲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天线自动调整装置
CN104156742B (zh) * 2014-08-07 2017-07-14 上海实甲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天线自动调整装置
CN104504413A (zh) * 2014-11-19 2015-04-08 上海大学 一种用于仓库实时监控的rfid天线部署系统及方法
CN104504413B (zh) * 2014-11-19 2018-01-02 上海大学 一种用于仓库实时监控的rfid天线部署系统及方法
US20180004986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Michael Wu Rfid antenna re-location and/or rfid location
US10706242B2 (en) * 2016-06-30 2020-07-07 Intel Corporation RFID antenna re-location and/or RFID location
CN110135378A (zh) * 2019-05-16 2019-08-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无源反射信号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
CN113963451A (zh) * 2021-11-24 2022-01-21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点式信号系统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99676B2 (en) 2011-08-16
CN101344932B (zh) 2013-06-19
HK1125473A1 (en) 2009-08-07
US20090015409A1 (en) 200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4932B (zh) 针对rfid标签的可读区域决定rfid天线放置的方法与系统
CN101551454B (zh) Rfid室内定位系统
Yang et al. Efficient object localization using sparsely distributed passive RFID tags
CN110018672B (zh) 基于智能感知网的离散制造车间物料动态配送系统及方法
CN101201395B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地下车库定位系统
US20110050421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motion of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US8258953B2 (en) Display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read range of an RFID reader based on feedback from fixed RFID beacon tags
CN103996097B (zh) 一种基于无源rfid的实验室设备动态管理系统
CN103815675B (zh) 一种智能酒柜系统的实现方法
US20100201520A1 (e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item location based on feedback from fix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readers and/or fixed rfid beacon tags
CN106487866A (zh) 用于物品查找及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WO2007047677B1 (en)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in an rfid system including a multiplicity of rfid readers
CN101576616A (zh) 基于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
CN104507163B (zh) 一种采用类蜂窝式布局的rfid室内定位系统及方法
US20120280798A1 (en) Object trac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sensor position designating method
US20210274310A1 (en)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positioning map data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11667216A (zh) 一种无人机室内仓储自主盘点系统及方法
CN105913682A (zh)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反向寻车方法及系统
CN111414982A (zh) 一种rfid标签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3039140B (zh) 位置检测系统
CN102081728A (zh) 一种射频识别系统中的标签活动检测方法、装置及阅读器
CN202916840U (zh) 手持式射频卡定位系统
JP2004287718A (ja) 非接触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位置情報管理システム、非接触識別タグ、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非接触識別タグ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通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8260076A (zh) 无人机运行轨迹监控的方法、平台和系统
KR101648218B1 (ko) Rfid 전파환경 측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54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254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