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2167A - 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2167A
CN101332167A CNA2008101380411A CN200810138041A CN101332167A CN 101332167 A CN101332167 A CN 101332167A CN A2008101380411 A CNA2008101380411 A CN A2008101380411A CN 200810138041 A CN200810138041 A CN 200810138041A CN 101332167 A CN101332167 A CN 101332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vone
skin
bamboo leaf
cosmetics
fol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80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大连
张岱州
王功霞
马河
陈彤彤
刘金华
朱春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CINE INDUSTRY INST SHANDONG PROV
Original Assignee
MEDICINE INDUSTRY INST SHANDONG PRO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CINE INDUSTRY INST SHANDONG PROV filed Critical MEDICINE INDUSTRY INST SHANDONG PROV
Priority to CNA2008101380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321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32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2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竹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它是中医一味著名的清热解毒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淡竹叶主治: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哇血,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有饮用竹筒茶和竹叶茶的习惯。淡竹叶为我国卫生部98年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天然资源。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多糖等有效成份,其中如酚酸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内酯和生物碱等都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主要活性成分。本发明涉及竹叶黄酮的新用途,具体来说是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Description

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叶黄酮的新用途,具体来说是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术
竹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它是中医一味著名的清热解毒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淡竹叶主治: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哇血,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有饮用竹筒茶和竹叶茶的习惯。淡竹叶为我国卫生部98年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天然资源。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多糖等有效成份,其中如酚酸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内酯和生物碱等都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主要活性成分,如CN1228968A公开了从竹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浸膏和粉剂的生产方法,用该专利提到的技术制备的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粉剂为黄色粉末或黄色结晶颗粒,带有明显的竹叶芳香,总黄酮含量24-30%。专利CN1923828还提到了可得到更高总黄酮含量的制备工艺,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尤其涉及从竹叶中提取系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包括将竹叶放入水中加热;滤液经过管式超滤膜处理,截留液B经过浓缩干燥得到总黄酮含量为10%-20%的饲料添加剂;透过液A经过浓缩干燥得到总黄酮含量为24%以上的保健食品原料;或加入HCL调节溶液酸碱度至pH值为4.0~4.5,经过卷式超滤膜处理,透过液C经钠滤膜处理得到竹叶黄酮浸膏产品;截留液D经过浓缩干燥得总黄酮含量为30%以上的食品添加剂、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吸附-解析处理,干燥得到总黄酮含量为50%以上的医药中间体或化妆品原料。
专利号:CN1596907A,该项专利公开了竹叶黄酮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的用途,本发明还公开了竹叶黄酮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缺血性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的用途。
专利号:CN1229131,该项专利公开了-种添加竹叶黄酮提取物的保健啤酒。该保健啤酒是在普通啤酒中加入一定量的竹叶黄酮提取物(每升啤酒中加入粗提物100-500mg,或者每升啤酒加入精提物40-250mg),该啤酒成品每升的总黄酮含量在90-200mg。本发明的保健啤酒除具有啤酒的营养价值和口味外,还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清除脂质过氧化产物、促进微循环、改善脑功能、降低血脂等多重保健功能,同时带有典型的竹子清香。
尽管如此,本发明鉴于竹叶黄酮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过敏性反应;具有可与茶多酚和银杏叶提取物相媲美的抗自由基、抗氧化和抗辐射活性;显著的抑菌和抗炎作用;显著地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并能显著地抑制黑色索的合成,显著减少MDA生成,并提高SOD的活性,具备了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植物化学素用作抗衰老护肤因子的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将竹叶黄酮作为化妆品的功能性因子应用于日用化妆品方面。另外为达到改善抗氧化性能、延长保质期的目的,本发明将竹叶黄酮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肉类食品,膨化食品和其他类似的焙烤食品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就是提供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方面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提供竹叶黄酮在为肉类食品,膨化食品和其他类似的焙烤食品中作为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竹叶黄酮”是指从竹叶中提取的黄酮类成分,其中的竹叶并不限定种类,只要可以从中提取黄酮的禾本科的竹亚科内的各种竹子都包括在本发明中。
本发明中所述的化妆品为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工业产品。
本发明中所述的食品添加剂应用类别为肉类食品,膨化食品和其他类似的焙烤食品中,达到改善抗氧化性能、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以下通过以下内容证实上述功效。
1.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张英等1997年研究了从毛金竹[Phyllostachysnigravar.henonis(Mitf.)StepfexRendle]叶中提取黄酮制剂抗衰老的生物学功效: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强小鼠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能力(常压耐缺氧试验,p<0.01)和抗疲劳能力(游泳试验,p<0.01);对正常小鼠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电迷路法,p<0.05);对老年小鼠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有显著诱导作用;明显地抑制了老年小鼠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降低了肝脏脂褐素(LF)的含量;通过测定小鼠皮肤和尾腱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低剂量时就显示出对胶原蛋白的正效应,表明有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清除脂褐素和保护胶原蛋白的活性。
2抗自由基、抗辐射作用
徐兵2001年通过微弱化学发光分析和荧光光度分析等实验手段,比较研究了茶多酚、银杏叶提取物和竹叶黄酮3种植物类黄酮清除O-2·和·OH的活性及其对60Co-γ(辐照和CuSO4-Phen-Vc-H2O2-DNA体系中·OH所致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的保护作用。试样来源:1)茶多酚(TP),含量99%,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杨贤强教授提供;2)银杏叶提取物(EGB),总黄酮糖苷含量≥24%,宁波市中药制药厂生产;3)竹叶黄酮提取物,总黄酮糖苷含量≥24%(产品代码EOB-f02),由张英提供。
2.1清除O-2·和·OH能力的比较。
比较3种试样对O-2·和·OH的半抑制浓度(IC50),竹叶黄酮与EGB非常接近,TP略强于它们,推测与其高纯度有关见说明书附图1.
2.2对溴化乙啶-脱氧核糖核酸(EB-DNA)系统荧光特性的影响。黄酮类化合物可能与EB竞争在DNA分子上的结合位点,将嵌入在DNA碱基对上的EB分子置换下来,这样,试样的浓度越高,结合在DNA上的EB分子就越少,EB-DNA的荧光强度就越低。3种植物黄酮类提取物对EB-DNA系统荧光强度的抑制呈显著的浓度依赖关系,从IC50值比较,竹叶黄酮与EGB十分接近,均强于TP说明书附图2。
2.3对DNA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γ-射线辐照DNA溶液可产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能引起DNA分子氢键破坏、双螺旋解开、碱基脱落、单双链断裂等;间接效应主要是由于辐照时所产生的自由基(尤其是·OH),攻击DNA链,导致DNA分子的损伤。结果造成EB与DNA结合位点减少,荧光强度值也就降低。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因此对辐照引起的DNA分子的自由基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TP、EGB、EOB-f02在20~16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在不同的辐照剂量下,均能使EB-DNA的荧光强度
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它们具有抗DNA辐照损伤的作用,并且显示出浓度依赖关系。从3种提取物的保护作用大小看,TP略强于EGB和EOB-f02,后两者相接近。
2.4对CuSO4-Phen-Vc-H2O2-DNA化学发光动力学的影响。
CuSO4-Phen-Vc-H2O2-DNA的化学发光体系在碱性介质中,Phen(邻菲罗啉)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下,能与H2O2作用产生化学发光,其最大发射波长在445~450nm范围内。据相关文献报道,0-2·是引起Phen生成化学发光物的主要因素,在发光动力学曲线上处于前峰位置。同时,体系中产生的·OH引起DNA损伤断裂,产生一延迟于Phen本身发光的慢的化学发光,最大发射波长在380~420nm之间,此发光是游离出来的鸟嘌呤的特征反应,在发光动力学曲线上处于后峰位置。本发光体系在TP、EGB和EOB-f023种试样存在的情况下,前峰、后峰峰值下降相当明显,其IC50约在0.2μg/mL。造成发光峰值的下降是由于抗氧化剂清除了启动链式反应的·OH等,减少了·OH等造成的DNA损伤,认为类黄酮起到了预防型抗氧化剂的作用。同时也看出,前峰峰值的出现时间几乎没有变化,而后峰峰值滞后,且随抗氧化剂浓度的增加,峰值后移时间延长。认为造成后峰发光峰值延时是由于试样清除了自由基链式反应的中间态自由基,使链式反应中断,起到防护DNA自由基损伤的作用,说明类黄酮是起断链作用的抗氧化剂。综上所述,TP、EGB、EOB-f等类黄酮物质同时作为一级抗氧化剂和二级抗氧化剂而起作用。
3抑菌、抗炎作用
2001年起,蔡华芳对竹叶黄酮的抑菌和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试样来源:1)菌株:粪肠球菌(E.fae-calis)、化脓性链球菌(S.pyogene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标准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埃希菌(E.coli)由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2)竹叶黄酮:总黄酮含量≥50%(产品代码EOB-f01),为冷冻干燥的棕褐色结晶样粉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有关内容进行。结果表明竹叶黄酮对上述7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3.125、3.125、0.78、1.56、25.0、1.56和25.0mg/mL。抗炎药理实验表明,给小鼠灌胃200mg/kg和400mg/kg剂量的EOB-f01连续7d后,对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见说明书附图3)。小鼠灌胃400mg/kg剂量的EOB-f01连续7d后,对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具有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结果亦列于说明书附图3。
4竹叶黄酮的皮肤生理活性
竹叶黄酮:棕黄色粉末,总黄酮含量为28.7%(产品代码EOB-f02),由杭州浙大力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验动物:SD大鼠,皮肤细胞取自3日龄SD大鼠背部皮肤。
4.1安全性评价测试
皮肤刺激试验与眼刺激试验是了解外来物在与皮肤或粘膜接触的情况下,是否对皮肤产生刺激损害作用或导致粘膜发生炎性病变,是化妆品及其生产原料安全性评价的必检项目。根据1999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受试物浓度为10%。皮肤刺激试验:取受试物0.2mL涂于皮肤上。每天一次,每次1h,连续14d;眼刺激试验:将受试物0.1mL滴入结膜囊中,于染毒后1、24、48、72h以及第4天、第7天对动物眼睛进行检查。结果显示,竹叶黄酮的皮肤和眼结膜刺激反应均为阴性,表明在皮肤外用条件下,对人体皮肤及粘膜不会产生刺激作用。
4.2对皮肤细胞的增殖作用
表4显示竹叶黄酮在0.005%~0.05%剂量范围内具有促进皮肤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作用在0.005%质量分数时显著(p<0.05)、在0.05%质量分数时极显著(p<0.0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0.005%时,p<0.05)。
4.3对皮肤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生成量与SOD活性的影响
竹叶黄酮在0.0005%~0.005%剂量范围内具有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生成、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的作用,其中0.005%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5),见说明书附图4。
4.4对皮肤的美白功效
B16黑色素肿瘤细胞酪氨酸酶抑制试验结果表明,EOB-f02对该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而由黑色素合成试验结果得知,质量分数为0.005%~0.05%时对黑色素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见说明书附图5。
5竹叶黄酮具有作为抗衰老护肤因子的潜能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特征和化妆品所处的特殊行业背景为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辐射、抗菌、抗炎等生理活性的植物提取物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之近年来疯牛病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动物源性的护肤因子极易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因此对植物化学素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内外已推出的植物性化妆美容品按添加的植物种类分有50多种,具体功效可归纳为防皱、美白、祛斑、止痒、保湿、减肥等方面。这些天然植物的提取物具有副作用小、疗效佳等特点,制成的美容化妆品既保持了化妆品的特色,又具有良好的治疗、保健效果。近30年来,国内外对银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开发了许多专利性药品、化妆品和保健品[7]。银杏黄酮是强有力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能保护皮肤细胞不受过氧化的影响,从而延长皮肤细胞的寿命,增强其抗衰老的能力;银杏内酯也能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此外,银杏叶提取物还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常见侵染皮肤的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抗菌作用在极低浓度时便可显示。这种高效抗菌的特征,对其作为化妆品功能性原料而言,是极为有利的条件[8]。我国在牙膏和洗发水中添加茶提取物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现在,日本三井农林公司已推出多种含茶多酚(茶儿茶素类)的产品,用于食品和化妆品。茶中的类黄酮主要是黄烷醇和黄酮醇,其主要功能为抗氧化、抗癌、抗微生物和除臭。儿茶素属于黄烷醇类,占绿茶干重的20%~30%,茶中主要的黄酮醇包括槲皮素、四羟基黄酮和杨梅黄酮,约占茶水溶性提取物的2%~3%。儿茶素的抗菌和除臭作用延缓了牙齿的腐烂(抗龋),并改善了口气清新度,因此,可在牙膏、漱口液、口香糖及口气清新剂中添加,也可应用于其他日用品中,如许多洗发水、滋润膏、香水和防晒剂中都含有茶提取物,人们相信它们能对皮肤起镇静作用,并作为抗氧化剂防止皮肤受到自由基的攻击[9]。葛根的主要成分包括异黄酮类、三萜皂苷类和生物碱等,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葛根素、大豆苷元等异黄酮成分。葛根中的异黄酮类物质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的催化活性,中断黑色素氧化过程,抑制黑色素的发生与形成,从而防止黄褐斑、日晒斑等色素沉积。所以葛根被国际化妆品界誉为是又一种源于绿色植物的皮肤脱色组分,并被化妆品科技领先的日本用于祛斑化妆品,日本花王公司已将葛根异黄酮作为活性物质应用于增白霜[10]。从甘草根提制的油溶性萃取物中的甘草类黄酮,对皮肤的痤疮有抑制活性。其水溶性制剂的开发也获得了成功,对痤疮、粉刺的防治作用在人体上都得到了证明:对睾丸酮-5a还原酶引起的痤疮和雄性激素引起的痤疮(对抗雄性激素受体)都有阻止作用;对痤疮菌引起的痤疮也有防治作用,对脂肪酶和磷脂肪酶为原因的痤疮也有阻止作用[11]。其他类黄酮如桔皮苷能防止紫外线引起皮肤细胞脂质过氧化而导致的红斑和皮肤癌,这意味着它可作为防晒化妆品的理想原料[12]。草珊瑚有效成分中含有黄酮苷、香豆素类、有机酸等,江西草珊瑚集团公司已将其提取物试用于洗发水、洗面奶、沐浴露、防晒霜和牙膏等产品中[13]。竹叶提取物的功能因子主要是C-糖苷黄酮,4种主要的竹叶碳苷黄酮分别是荭草苷(orientin)、异荭草苷(homoorientin)、牡荆苷(vitexin)和异牡荆苷(isovitexin)。碳苷黄酮与氧苷黄酮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优点:1)结构稳定,不易被降解;2)能深入病灶部位,直接发挥疗效;3)亲水性增强,有利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的开发。国际学术界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关注碳苷黄酮,此领域属最新的研究前沿。大量的研究表明,竹叶黄酮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及保护心脑血管、防治老年退行性疾病等生物学功效。并以其丰富的原料来源、明确的功能因子、令人信服的安全性、高效稳定的制剂品质和清新甜香的竹子风味,近年来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保健品领域崭露头角[3]。最新的研究又表明,竹叶黄酮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过敏性反应;具有可与茶多酚和银杏叶提取物相媲美的抗自由基、抗氧化和抗辐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抗炎作用;在0.005%~0.05%的剂量范围内即能显著地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并能显著地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在0.0005%~0.005%剂量范围内即能显著减少MDA生成,并提高SOD的活性,具备了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植物化学素用作抗衰老护肤因子的充分和必要的条件。
油脂及含油脂食品在贮存中,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再分解为醛、酮及低级脂肪酸,使食品发生酸败,酸败后的食品不仅品质劣变,还具有毒性,采用抗氧化剂来延缓食品的氧化是贮存食品的有效手段。现在,美国和日本的合成抗氧化剂年耗量各为9000t左右。近年来,在回归自然的心理影响下,在安全意识的增强及对合成物质争议、不信赖乃至恐惧的情况下,天然抗氧化剂的研制和使用自然日趋上升,人们对食用天然抗氧化剂格外青睐。竹叶黄酮化合物是一类优良的抗氧化剂资源。竹叶黄酮化合物还可作为老年功能性食品、抗氧化食品。随着黄酮类化合物认识的不断深人,黄酮类化合物必将更加广泛的食品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各举一例):
1.化妆品方面:竹叶黄酮护肤乳液
配方:                   Wt%
1竹叶黄酮                0.1
2凡士林                  2.0
3蜂蜡                    0.5
4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    0.8
5角鲨烷                  5.0
6聚氧乙烯油醚(20EO)      1.2
71,3-丁二醇             5.0
8乙醇                    5.0
92%汉生胶               20.0
10精制水                 剩余量
[制法]
在70℃加热成分7、8、1和13,得到混合物A;在70℃加热成分2~6,得到混合物B。在A中加入B,再加入9,均质乳化,冷却到30℃,得到乳液。在护肤化妆品中添加0.005%~0.5%银杏叶提取物,能使皮肤滋润,富有光泽,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延缓皮肤的衰老过程。
食品添加剂方面
[制法]
竹叶黄酮4g、氧化锌0.4g,维生素C0.4g,分别用8g,2g,2g水溶解,在40摄氏度以下搅拌均匀即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茶多酚、银杏叶提取物、竹叶黄酮3种植物黄酮类提取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性能比较
附图2是茶多酚、银杏叶提取物、竹叶黄酮3种植物黄酮类提取物对EB-DNA系统荧光强度的抑制比较图。
附图3是竹叶黄酮(EOB-f01)对小鼠巴豆油和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的影响图。
附图4是竹叶黄酮(EOB-f02)对两种皮肤细胞增殖能力及皮肤角质形成细胞MDA含量与SOD活性的影响图。
附图5是竹叶黄酮(EOB-f02)对B16黑色素肿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图。

Claims (4)

1.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方面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化妆品为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工业产品。
3.竹叶黄酮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食品添加剂应用类别为肉类食品,膨化食品和其他类似的焙烤食品中,达到改善抗氧化性能、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CNA2008101380411A 2008-07-04 2008-07-04 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Pending CN101332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380411A CN101332167A (zh) 2008-07-04 2008-07-04 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380411A CN101332167A (zh) 2008-07-04 2008-07-04 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2167A true CN101332167A (zh) 2008-12-31

Family

ID=40195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380411A Pending CN101332167A (zh) 2008-07-04 2008-07-04 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3216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274B (zh) * 2010-01-05 2012-10-31 杭州尤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含竹叶黄酮的抗氧化功能食品组合物
CN105341079A (zh) * 2015-12-11 2016-02-24 邓天华 马铃薯面包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53279A (zh) * 2016-04-28 2016-08-17 四川力久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淡竹叶的用于化妆品的美白中药组合物
CN105963191A (zh) * 2016-06-21 2016-09-28 江苏奇力康皮肤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抑菌止痒露
CN108014038A (zh) * 2016-11-04 2018-05-11 无锡法瑞雅生物细胞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保湿润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57465A (zh) * 2018-08-08 2019-01-08 浙江大学 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109346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黄酮碳苷单体的用途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274B (zh) * 2010-01-05 2012-10-31 杭州尤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含竹叶黄酮的抗氧化功能食品组合物
CN105341079A (zh) * 2015-12-11 2016-02-24 邓天华 马铃薯面包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53279A (zh) * 2016-04-28 2016-08-17 四川力久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淡竹叶的用于化妆品的美白中药组合物
CN105963191A (zh) * 2016-06-21 2016-09-28 江苏奇力康皮肤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抑菌止痒露
CN108014038A (zh) * 2016-11-04 2018-05-11 无锡法瑞雅生物细胞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保湿润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57465A (zh) * 2018-08-08 2019-01-08 浙江大学 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157465B (zh) * 2018-08-08 2020-11-13 浙江大学 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109346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黄酮碳苷单体的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liga et al. Scientific validation of the ethnomedicinal properties of the Ayurvedic drug Triphala: a review
KR101223682B1 (ko) 기능성 화장료 조성물 제조방법 및 그 화장료
KR102236332B1 (ko) 항노화, 항산화, 피부 재생 및 피부 면역을 위한 식물 컴플렉스 화장료 조성물
ES2393285T3 (es) Fitocomplejo a base de fruta bergamota,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y utilización en calidad de suplemento dietético y en el sector farmacéutico
KR101841181B1 (ko) 생약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치약 조성물
CN101332167A (zh) 竹叶黄酮在制备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用途
CA3220643A1 (en) Antimicrobial skincare composition and treatment
Alqadhi et al.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uses of honey: A concise scientific review
KR101485714B1 (ko) 홍삼 및 천연식물 유래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구강내 항염, 항균 및 소취를 위한 조성물 제조방법
KR101089879B1 (ko) 자외선차단 테이프
Alam Herbs that heal spices: The hoard of natural remedies
KR101223683B1 (ko) 동아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 조성물을 이용한 화장품
JP6159918B2 (ja) ヒアルロニダーゼ阻害剤及びヒアルロニダーゼの活性を阻害する方法
Sianipar et al. The role of selected flavonoids from bajakah tampala (Spatholobus littoralis Hassk.) stem on cosmetic properties: A review
KR20200071360A (ko) 로즈힙을 활성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치약 조성물
KR102506620B1 (ko) 크리소에리올을 포함하는 멜라닌 생성 촉진용 조성물
Raj et al. Herbal mouthwash.
CN105107014B (zh) 一种医用生物皮肤抗敏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5029556A (ja) 皮膚老化防止剤
CN105310917A (zh) 一种防晒抗过敏性水性剂
KR102598905B1 (ko) 퀼라야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소취용 조성물
Trak et al. Skin Care Secrets from Herbal World
Panda et al. Discussion of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Commonly used Spices as Active Ingredients in Tooth Paste Formulation
Al-Dabbagh et al. Comparison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four herbal extracts against streptococcus mutans, isolated from dental diseases in vitro
Shinde et al. Development,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Herbal Neem Soa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