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8497A - 行人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行人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8497A
CN101318497A CNA2008100292625A CN200810029262A CN101318497A CN 101318497 A CN101318497 A CN 101318497A CN A2008100292625 A CNA2008100292625 A CN A2008100292625A CN 200810029262 A CN200810029262 A CN 200810029262A CN 101318497 A CN101318497 A CN 101318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tchcover
pedestrian
control unit
unit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292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2150C (zh
Inventor
高东洲
张亮
徐立伟
陈超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8100292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72150C/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8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8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21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215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保护有效的行人保护装置。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包含:设置在汽车前部的感应器,用于检测碰撞并产生检测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感应器的检测信号,并判断车辆是否与行人碰撞,当控制单元判断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发出保护控制信号;设置在前舱盖下方的前舱盖提升单元,当前舱盖提升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提升前舱盖;启动开关,当启动开关检测到驾驶员启动汽车后,启动控制单元;设置在前舱盖内的气囊及气囊引爆单元,当气囊引爆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引爆气囊。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结构简单,保护有效,而且能减小汽车本身的损坏,降低维修成本,因此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行人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用安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车用的行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多的车祸也造成了很多行人的伤亡。为了解决汽车对行人的碰撞带来的伤害,专利号为CN200510055917.2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人保护装置”,该装置是由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提升单元、气囊和高度调节单元构成的,碰撞传感器设置在车辆前部,用于检测碰撞。当电子控制单元确定了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提升单元、气囊和高度调节单元,当提升单元升起车辆的发动机罩时,高度调节单元降低车辆,将行人引导到前舱盖上并且由气囊保护。该专利存在以下不足:1、高度调节单元造价较高,很难推广;另外碰撞发生后,该装置对整车进行升降的过程过于繁琐,其调整时间与前舱盖的提升及气囊引爆等时间的匹配也很难实现;2、提升单元没有设置限位结构,虽然前舱盖弹起后能够减少行人被发动机等硬物碰伤的危险,但前舱盖弹起过高同样有碰伤行人的危险。同时,前舱盖的弹起会导致铰链及固定铰链的车体部分的损坏,增加维修成本;3、该装置的气囊是安装在前舱盖后部与前挡风玻璃交界处的,在现实中,当司机驾车撞击到行人时,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措施是踩制动,打方向避让,这就使行人撞击前舱盖后,未接触到前挡风玻璃时,就从侧面摔落下去了,失去了保护的作用。还有一个专利号为CN200610165333.5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该装置由感应装置、探测装置、行车电脑、控制电路、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等组成。当车辆以一定时速行驶时,由安装在车辆内部的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控制车辆前部机器盖周围及上方的感应及探测装置自动开启,当感应及探测装置监测到车辆与前方突然出现的行人发生碰撞时,感应及探测装置将信号迅速反馈给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发出指令控制安全气帘发生装置将安全气帘迅速充气展开对行人进行安全保护。该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车身前部装有多个传感器、探测装置,费用较高,很难普及;2、该装置在一定时速以下是不会启动的,所以当车速低于一定时速时,即使撞击到行人,该装置也不会对行人进行保护,因此容易造成行人被前舱盖及其下方的发动机等硬物碰伤。综上所述,现有的用于保护行人的装置都存在着成本高、保护不完善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保护有效的行人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包含:设置在汽车前部的感应器,用于检测碰撞并产生检测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感应器的检测信号,并判断车辆是否与行人碰撞,当控制单元判断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发出保护控制信号;启动开关,当启动开关检测到驾驶员启动汽车后,启动控制单元;设置在前舱盖下方的前舱盖提升单元,当前舱盖提升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提升前舱盖;设置在前舱盖内的气囊及气囊引爆单元,当气囊引爆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引爆气囊。
当驾驶员启动汽车后,启动开关会启动控制单元,行人保护装置开始正常工作。当汽车与行人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后,设置在汽车前部的感应器会将检测到的碰撞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判断车辆是与行人发生碰撞后,发出保护控制信号给前舱盖提升单元及气囊引爆单元,使得前舱盖提升单元提升前舱盖,同时气囊引爆单元引爆气囊。提升前舱盖会使得前舱盖离开其下方的发动机等硬物一段距离,这样行人碰到前舱盖上,前舱盖会有一定的变形,起到缓冲作用,使行人不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同时气囊也被迅速展开,在前舱盖到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一道保护屏障,确保行人不被雨刮、前挡风玻璃碰伤。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通过前舱盖的弹起及气囊的双重保护,能够使行人被碰撞后受到的损伤降到最小。
所述前舱盖提升单元设置在前舱盖靠近汽车前挡风玻璃一侧边缘的下方,通过铰链与前舱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前舱盖提升单元包含提升部和用于支撑提升部的支撑部,提升部的顶部通过铰链与前舱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提升部与固定在车体上的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支撑部设置有用于触发弹性部件的触发机关,当前舱盖提升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所述触发机关触发,使弹性部件弹起,带动提升部向上提升。
本装置的前舱盖提升单元固定在车体上,并通过铰链与前舱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取代了传统的前舱盖的铰链直接固定在车体上的方式,本装置的铰链依靠前舱盖提升单元的提升部支撑,前舱盖平时可以正常开启,在碰撞发生后,前舱盖提升单元将前舱盖抬升一段距离,减少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前舱盖被弹起后,其铰链也会随之弹起,因此铰链和车体不会受到任何损坏,无需进行维修,只要更换气囊和前舱盖,将前舱盖提升单元降低到原位,便可继续使用,有效的降低了因保护行人而造成的汽车维修损失。
为了避免前舱盖提升过高而伤害到行人,所述前舱盖提升单元设置有用于限制提升部提升高度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由分别设置于提升部和支撑部上的挡块构成,当提升部弹起到一定高度时,提升部和支撑部上的挡块会互相阻挡,避免提升部提升过高。
所述气囊展开后有一部分平铺在前挡风玻璃和前舱盖上,还有一部分位于前舱盖下方。平铺在前挡风玻璃和前舱盖上的气囊能够对行人形成一道保护屏障,确保行人不被雨刮、前挡风玻璃碰伤;位于前舱盖下方的气囊能够对前舱盖形成支撑,保证前舱盖与下面的发动机等硬物隔开一定距离,这样行人跌落到前舱盖上时,前舱盖上、下方的气囊都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前舱盖碰伤行人。
为了能够使本行人保护装置在驾驶员准备或正在驾驶汽车时自动开启,以免因驾驶员疏忽而忘记开启,导致保护失效,本行人保护装置还包含有采集汽车行驶速度的车速采集单元,所述启动开关与车速采集单元连接,当车速采集单元采集到汽车车速不为零时,启动开关启动控制单元;
或者本行人保护装置还包含有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传感器,所述启动开关与汽车点火开关和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传感器连接,当汽车点火开关打开并且所述传感器探测到驾驶员座椅有人时,启动开关启动控制单元。
上述两种启动开关保证了只有当驾驶员准备或正在驾驶汽车时,本行人保护装置才会工作,避免了汽车停放时因人为恶意破坏或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导致保护装置启动保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还保证了只要当驾驶员准备或正在驾驶汽车时,本行人保护装置就会工作,不会因驾驶员疏忽而忘记开启,导致保护失效。
所述感应器最好设置在前保险杠门皮与横梁之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感应器的灵敏度。
所述启动开关最好与控制单元集成在一起,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并减小所占的体积。
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以同时将前舱盖弹起和气囊引爆的两种保护方式来保证行人的安全,而且能最大程度的减小汽车本身的损坏,有效的降低了事故的损失,因此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行人保护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行人保护装置启动保护后的前舱盖提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行人保护装置的启动保护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行人保护装置包含:设置在汽车前部的感应器1,用于检测碰撞并产生检测信号;控制单元2,用于接收感应器1的检测信号,并判断车辆是否与行人碰撞,当控制单元2判断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发出保护控制信号;设置在前舱盖7下方的前舱盖提升单元3,当前舱盖提升单元3接收到控制单元2的保护控制信号后,提升前舱盖7;启动开关4,当启动开关4检测到驾驶员启动汽车后,启动控制单元2;设置在前舱盖7内的气囊5及气囊引爆单元,当气囊引爆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2的保护控制信号后,引爆气囊5。
所述感应器1设置在前保险杠的门皮与横梁之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感应器1的灵敏度。
所述控制单元2和启动开关4安装在仪表板内,体积较小,不占空间,易于安装。
本实施例的行人保护装置还包含有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传感器41,所述启动开关4与汽车点火开关和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传感器41连接,当汽车点火开关打开并且所述传感器41探测到驾驶员座椅有人时,启动开关4启动控制单元2。所述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传感器41为压电传感器,可以根据座椅上的重量来判断驾驶员座椅上是否有人。启动开关4保证了只有当驾驶员准备或正在驾驶汽车时,本行人保护装置才会工作,避免了汽车停放时因人为恶意破坏或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导致保护装置启动保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还保证了只要当驾驶员准备或正在驾驶汽车时,本行人保护装置就会工作,不会因驾驶员疏忽而忘记开启,导致保护失效。
当驾驶员启动汽车后,启动开关4会启动控制单元2,行人保护装置开始正常工作。当汽车与行人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后,设置在汽车前部的感应器1会将检测到的碰撞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判断车辆是与行人发生碰撞后,发出保护控制信号给前舱盖提升单元3及气囊引爆单元,使得前舱盖提升单元3提升前舱盖7,同时气囊引爆单元引爆气囊5。提升前舱盖7会使得前舱盖7离开其下方的发动机等硬物一段距离,这样行人碰到前舱盖7上,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气囊5也被迅速展开,在前舱盖7到前挡风玻璃6之间形成一道保护屏障,确保行人不被雨刮、前挡风玻璃6碰伤。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通过前舱盖7的弹起及气囊5的双重保护,能够使行人被碰撞后的损伤降到最小。
如图2所示,所述前舱盖提升单元3设置在前舱盖7靠近汽车前挡风玻璃6一侧边缘的下方,通过铰链36与前舱盖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前舱盖提升单元3包含提升部31和用于支撑提升部31的支撑部32,提升部31的顶部通过铰链36与前舱盖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提升部31与固定在车体上的支撑部32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33,支撑部32设置有用于触发弹性部件33的触发机关35,当前舱盖提升单元3接收到控制单元2的保护控制信号后,所述触发机关35触发,使弹性部件33弹起,带动提升部31向上提升。所述弹性部件33可以为弹簧或者液压支撑杆,所述触发机关35可以为类似电子锁形式的机关。
本装置的前舱盖提升单元3固定在车体上,并通过铰链36与前舱盖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取代了传统的前舱盖7的铰链36直接固定在车体上的方式,本装置的铰链36依靠前舱盖提升单元3支撑,前舱盖7平时可以正常开启,在碰撞发生后,前舱盖提升单元3将前舱盖7抬升一段距离,减少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前舱盖7被弹起后,其铰链36也会随之弹起,因此铰链及车体不会受到任何损坏,无需进行维修,只要更换气囊和前舱盖,将前舱盖提升单元3降低到原位,便可继续使用,有效的降低了因保护行人而造成的汽车维修损失。
为了避免前舱盖7提升过高而伤害到行人,所述前舱盖提升单元3设置有用于限制提升部31提升高度的限位结构34。所述限位结构34由分别设置于提升部31和支撑部32上的挡块构成,当提升部31弹起到一定高度时,提升部31和支撑部32上的挡块会互相阻挡,避免提升部31提升过高。
如图3所示,所述气囊5展开后有一部分平铺在前挡风玻璃6和前舱盖7上,还有一部分位于前舱盖7下方。平铺在前挡风玻璃6和前舱盖7上的气囊5能够对行人形成一道保护屏障,确保行人不被雨刮、前挡风玻璃6碰伤;位于前舱盖7下方的气囊5能够对前舱盖7形成支撑,保证前舱盖7与下面的发动机等硬物隔开一定距离,这样行人跌落到前舱盖7上时,前舱盖7上、下方的气囊5都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前舱盖7碰伤行人。
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以同时将前舱盖弹起和气囊引爆的两种保护方式来保证行人的安全,而且能最大程度的减小汽车本身的损坏,有效的降低了事故的损失,因此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Claims (10)

1、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包含:
设置在汽车前部的感应器,用于检测碰撞并产生检测信号;
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感应器的检测信号,并判断车辆是否与行人碰撞,当控制单元判断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发出保护控制信号;
启动开关,当启动开关检测到驾驶员启动汽车后,启动控制单元;
设置在前舱盖下方的前舱盖提升单元,当前舱盖提升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提升前舱盖;
设置在前舱盖内的气囊及气囊引爆单元,当气囊引爆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引爆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前舱盖提升单元设置在前舱盖靠近汽车前挡风玻璃一侧边缘的下方,通过铰链与前舱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前舱盖提升单元包含提升部和用于支撑提升部的支撑部,提升部的顶部通过铰链与前舱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提升部与固定在车体上的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支撑部设置有用于触发弹性部件的触发机关,当前舱盖提升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所述触发机关触发,使弹性部件弹起,带动提升部向上提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前舱盖提升单元设置有用于限制提升部提升高度的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结构由分别设置于提升部和支撑部上的挡块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囊展开后一部分平铺在前挡风玻璃和前舱盖上,一部分位于前舱盖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还包含有采集汽车行驶速度的车速采集单元,所述启动开关与车速采集单元连接,当车速采集单元采集到汽车车速不为零时,启动开关启动控制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还包含有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传感器,所述启动开关与汽车点火开关和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传感器连接,当汽车点火开关打开并且所述传感器探测到驾驶员座椅有人时,启动开关启动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下的传感器为压电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启动开关与控制单元集成在一起。
CNB2008100292625A 2008-07-07 2008-07-07 行人保护装置 Active CN10057215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0292625A CN100572150C (zh) 2008-07-07 2008-07-07 行人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0292625A CN100572150C (zh) 2008-07-07 2008-07-07 行人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8497A true CN101318497A (zh) 2008-12-10
CN100572150C CN100572150C (zh) 2009-12-23

Family

ID=4017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8100292625A Active CN100572150C (zh) 2008-07-07 2008-07-07 行人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2150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0985A (zh) * 2010-03-01 2010-11-2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舱盖弹起装置
CN108313002A (zh) * 2018-04-19 2018-07-24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舱盖系统
CN108622009A (zh) * 2018-06-29 2018-10-09 宁波辉励铭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保护装置
CN108944777A (zh) * 2017-05-24 2018-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罩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0091824A (zh) * 2019-06-03 2019-08-06 江碧青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CN111267766A (zh) * 2020-03-06 2020-06-12 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 行人保护系统、方法及包括该系统的车辆
CN111776081A (zh) * 2020-06-22 2020-10-16 苏州曦寰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化前舱系统及电动支撑杆
CN116714544A (zh) * 2023-06-08 2023-09-08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预测模型的行人保护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0985A (zh) * 2010-03-01 2010-11-2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舱盖弹起装置
CN108944777A (zh) * 2017-05-24 2018-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罩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313002A (zh) * 2018-04-19 2018-07-24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舱盖系统
CN108622009A (zh) * 2018-06-29 2018-10-09 宁波辉励铭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保护装置
CN110091824A (zh) * 2019-06-03 2019-08-06 江碧青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CN110091824B (zh) * 2019-06-03 2023-12-01 江碧青 一种车用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CN111267766A (zh) * 2020-03-06 2020-06-12 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 行人保护系统、方法及包括该系统的车辆
CN111776081A (zh) * 2020-06-22 2020-10-16 苏州曦寰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化前舱系统及电动支撑杆
CN116714544A (zh) * 2023-06-08 2023-09-08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预测模型的行人保护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2150C (zh)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150C (zh) 行人保护装置
EP1610986B1 (en) A pedestrian detecting system
KR101249786B1 (ko) 차량의 예방 안전 활성화 방법
US8235432B2 (en) Supplemental side impact protection system for automotive vehicle
CN101716922B (zh) 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US20150191145A1 (en) Deployable Upper Leg Stiffener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US8672382B2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2745162A (zh) 一种车门安全系统总成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77869A (zh) 一种行人保护系统、方法及车辆
CN102774345A (zh) 一种小型乘用车乘员保护装置
US9260072B2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sensing system for vehicle having metal bumpers
EP2581243B1 (en) Controlled collapse of car windshield
JP3982061B2 (ja) 自動車のフードはね上げ装置のアクチュエータ取り付け構造
CN109910808A (zh) 一种避免误触发安全气囊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KR102253494B1 (ko) 액티브 전동 사이드 스텝을 이용한 차량용 외장 에어백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3127683B2 (ja)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EP2524847B1 (en) Vehicle control arrangement
JP4171883B2 (ja) 衝突予測制御装置
WO2006016052A3 (fr) Dispositif de securite d'un vehicule comportant une plaque amortissante
GB2400352A (en) Pedestrian detect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1267772A (zh) 一种行人被动保护装置
JP3932555B2 (ja) 歩行者保護を目的に傾けられる自動車エンジンボンネットを制御する方法
JP4739879B2 (ja) 衝突物保護構造
JP4475007B2 (ja) 歩行者保護装置
KR20240077969A (ko) 트램용 보행자 보호장치, 트램용 보행자 보호시스템, 및 트램용 보행자 보호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