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5115A - 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5115A
CN101315115A CN200810109846.3A CN200810109846A CN101315115A CN 101315115 A CN101315115 A CN 101315115A CN 200810109846 A CN200810109846 A CN 200810109846A CN 101315115 A CN101315115 A CN 101315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rades
shaft
jack shaft
drive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098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留泰树
桑原互
白石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15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5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16H2003/093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each countershaft having an output gear meshing with a single common gear on th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33Plurality of counter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尽可能地减少第一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的数量,确保发动机室内的布局空间,并减小作用于第二中间轴的驱动转矩,可紧凑地构成变速器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将第一中间轴(2)设置在高于输入轴(1)的位置,在该第一中间轴(2)上设置1档用从动齿轮(24)和2档用从动齿轮(25)。

Description

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特别是涉及输入轴和输出轴(中间轴)配置在不同轴上的、实现前进6档和后退1档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自以往,设置在横置发动机的侧方的变速器,多采用输入轴和输出轴(中间轴)并列配置在不同轴上,在上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中间轴)之间设置多个变速齿轮组的所谓横置型变速器。
对于此种横置型变速器,出于提高驾乘感受等原因,也要求增加变速档的档位数(多档化)。
然而,如使此种变速器多档化,则变速齿轮的数量增加,因而发动机与变速器的结合体(动力系统)的全长变长,因此该结合体在发动机室内进行布局的难度加大。
因此,要求在实现多档化的同时,尽可能地缩短变速器的全长。
为此,美国专利USP5906132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所述的变速器。
该变速器,除输入轴外,还设置有“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及“倒档轴”等三个轴,在上述各轴上分别设置有驱动驱动轴上的差速器壳上所设置的差速器齿圈(final ringgear)的差速器驱动齿轮(第一及至第三输出齿轮),从而部分地共用转矩传递路径,以尽可以地缩短变速器的全长。
但是,对于此种除输入轴外还具备三个轴的变速器,由于驱动轴增加,因此在如何布局这些轴以紧凑地构成变速器方面上,便成为问题。
例如,在变速器设置于往复式发动机的侧方的情况下,为了与曲轴位置对应,变速器便布局于发动机的下部侧方,因此,便要求尽可能紧凑地构成变速器上部,以确保发动机上部的侧方空间,提高发动机辅机或车架等的布局性。
关于该点,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变速器中,由于配置在输入轴上方的第一中间轴上,仅设置5档用从动齿轮和6档用从动齿轮这两个齿轮,因此可以缩短第一中间轴,扩大发动机上部的侧方空间。
但是,该专利文献1的变速器中,由于1档、2档等驱动转矩较大的从动齿轮设置于第二中间轴,因而需要将该较长的第二中间轴加粗,以能够承受它们的驱动转矩,因此存在无法紧凑地构成第二中间轴的问题。
另外,支撑该第二中间轴的轴承也由于支撑跨度较长,因而需要提高支撑刚性,因此存在导致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变速器中,存在无法充分地实现变速器的紧凑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发动机室内的布局空间,紧凑地构成变速器的变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变速器,是包括,输入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输入轴;平行于该输入轴设置的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倒档轴;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倒档轴上,驱动驱动轴上的差速器齿圈的第一差速器驱动齿轮、第二差速器驱动齿轮、第三差速器驱动齿轮;设置在上述输入轴上的多个变速驱动齿轮;设置在上述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上,与上述变速驱动齿轮常啮合的多个变速从动齿轮,实现前进6档、后退1档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中间轴设置在高于上述输入轴的位置,上述第二中间轴设置在低于上述输入轴的位置,在第一中间轴上设置1档用从动齿轮和2档用从动齿轮,并且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3档用从动齿轮、4档用从动齿轮、5档用从动齿轮、6档用从动齿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第一中间轴上仅设置两个从动齿轮,因此可以缩短第一中间轴。另外,上述两从动齿轮用作驱动转矩较大的1档用从动齿轮和2档用从动齿轮,因此较大的驱动转矩不会施加于第二中间轴。
由此,便可以缩短设置在高于输入轴的位置上的第一中间轴,另外,由于较大的驱动转矩不会施加于第二中间轴,因而可以减细第二中间轴,因此支撑第二中间轴的轴承也可以由较小的轴承来构成。
另外,即便在第一中间轴上设置1档用从动齿轮和2档用从动齿轮,由于可以缩短第一中间轴,因而可以减短支撑跨度,因此支撑第一中间轴的轴承无需大型化。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变速器,是除输入轴之外还设置有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及倒档轴等三个轴,各轴上设置有驱动差速器齿圈的差速器驱动齿轮的变速器,该变速器中,通过尽可能地减少第一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的数量,确保发动机室内的布局空间,并减小作用于第二中间轴的驱动转矩,可紧凑地构成变速器。
上述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1档用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一中间轴的发动机侧,上述2档用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一中间轴的反发动机侧。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大直径的1档用从动齿轮较之小直径的2档用从动齿轮,配置在第一中间轴的发动机侧,因此可以减小第一中间轴的反发动机侧的齿轮占用空间。
因此,可以将第一中间轴的反发动机侧周围的变速器壳构成得较小。
由此,可以将变速器的第一中间轴的反发动机侧构成得更紧凑,从而可以更宽裕地确保发动机上部侧方的空间。
此外,上述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卡脱自如地空转支撑在上述倒档轴上的倒档齿轮,该倒档齿轮由上述第一中间轴上的1档用从动齿轮驱动,上述倒档轴设置在高于上述输入轴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倒档齿轮由1档用从动齿轮驱动,因此可以由1档用变速齿轮兼作倒档用的变速齿轮。并且,倒档轴上仅设置倒档齿轮,由此可以缩短倒档轴。
因此,无需在输入轴上另行设置驱动倒档齿轮的齿轮。并且,由于可以较短地构成倒档轴,因此即便该倒档轴设置在高于输入轴的位置,也可以紧凑地构成变速器。
由此,可以简化倒档机构,并且可以减小变速器在发动机室内的占用空间。
上述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2档用从动齿轮卡脱自如地空转支撑在上述第一中间轴上,上述3档用从动齿轮卡脱自如地空转支撑在上述第二中间轴上,上述2档用从动齿轮和上述3档用从动齿轮均由固定设置在上述输入轴上的单一的2、3档用驱动齿轮所驱动。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由单一的2、3档用驱动齿轮兼作2档用驱动齿轮和3档用驱动齿轮,因此可以减少输入轴上的齿轮数量。
因此,可以对应于齿轮所减少数量,缩短输入轴的全长。
由此,可以缩短对变速器的全长尺寸产生较大影响的输入轴,从而能够缩短变速器整体长度,提高变速器的车辆搭载的布局性。
上述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输入轴上的反发动机侧的端部设置5档用驱动齿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是5档用驱动齿轮设置在输入轴上的反发动机侧的端部,而不是变速驱动齿轮中直径最大的6档用驱动齿轮,因此可以将输入轴的反发动机侧端部周围构成得较紧凑。
由此,可以尽可能地将变速器的反发动机侧构成得较小,提高变速器的车辆搭载的布局性。
上述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输入轴上,从发动机侧依次设置4档用驱动齿轮、1档用驱动齿轮、2、3档用驱动齿轮、6档用驱动齿轮、5档用驱动齿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输入轴上从发动机侧依次设置4档用、1档用、2、3档用、6档用、5档用的驱动齿轮,因此可实现齿轮排列的最优化。
并且,由于用共计5个设置在输入轴上的驱动齿轮,可以实现前进6档和后退1档,因此可以切实地缩短输入轴。
由此,既可以实现变速器的齿轮装置的最优化,又可以紧凑地构成变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齿轮系的构架图。
图2是变速器的展开剖视图。
图3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状态下的变速箱的各轴的位置关系的概要侧视图。
图4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状态下的变速器的从车辆前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状态下的变速器的从车辆上方观察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结合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齿轮系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齿轮系的构架图。另外,以下以变速器的发动机侧作为变速器前侧,以变速器的反发动机侧作为变速器后侧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TM是具有多个轴的多轴式的所谓横置型手动变速器,其可实现前进6档、后退1档。
该变速器TM具有,接受来自发动机E的旋转驱动力的横向延伸的输入轴1;平行于该输入轴1设置的第一中间轴2;在该第一中间轴2的相反侧平行于输入轴1设置的第二中间轴3;在第一中间轴2侧平行于输入轴1设置的倒档轴4。并且,最终变速后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末端传动齿圈6,传递至左右端安装有驱动轮(未图示)的驱动轴5。
上述输入轴1,在变速器前侧的前端和变速器后侧的后端这两处,由轴承部件11、12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之间设置有多个变速齿轮和同步装置。
关于变速齿轮,从变速器前侧依次设置4档用驱动齿轮13、1档用驱动齿轮14、2、3档用驱动齿轮15、6档用驱动齿轮16、5档用驱动齿轮17,共5个驱动齿轮(13~17)。其中,4档用驱动齿轮13、1档用驱动齿轮14及2、3档用驱动齿轮15固定设置于输入轴1,6档用驱动齿轮16、5档用驱动齿轮17空转支撑于输入轴1。而且,6档用驱动齿轮16、5档用驱动齿轮17通过设置在它们之间的5-6同步装置18,在换档时与输入轴1连接。
上述第一中间轴2,也在前端和后端这两处,由轴承部件21、22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之间设置有多个变速齿轮和同步装置。
关于变速齿轮,从变速器前侧依次设置第一输出齿轮23、1档用从动齿轮24、2档用从动齿轮25。其中,第一输出齿轮23固定设置于第一中间轴2,1档用从动齿轮24、2档用从动齿轮25空转支撑于第一中间轴2。而且,1档用从动齿轮24、2档用从动齿轮25也通过设置在它们之间的1-2同步装置26,在换档时与第一中间轴2连接。
上述第二中间轴3,也在前端和后端这两处,由轴承部件31、32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之间设置有多个变速齿轮和同步装置。
关于变速齿轮,从变速器前侧依次设置第二输出齿轮33、4档用从动齿轮34、3档用从动齿轮35、6档用从动齿轮36、5档用从动齿轮37。其中,第二输出齿轮33、6档用从动齿轮36、5档用从动齿轮37固定设置于第二中间轴3,4档用从动齿轮34、3档用从动齿轮35空转支撑于第二中间轴3。而且,4档用从动齿轮34、3档用从动齿轮35也通过设置在它们之间的3-4同步装置38,在换档时与第二中间轴3连接。
其中,3档用从动齿轮35和第一中间轴2上的2档用从动齿轮25,与单一的2、3档用驱动齿轮15常啮合。这样,2档用的驱动齿轮和3档用的驱动齿轮便由单一的驱动齿轮(15)兼用,从而可以减少一个在输入轴1上的驱动齿轮。
上述倒档轴4,也在前端和后端这两处,由轴承部件41、42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之间设置有多个变速齿轮和同步装置。
关于变速齿轮,从变速器前侧依次设置第三输出齿轮43、倒档齿轮44,其中,第三输出齿轮43固定设置于倒档轴4。并且,倒档齿轮44空转支撑于倒档轴4,通过邻近设置的R同步装置45,在换后退档时与倒档轴4连接。
该倒档齿轮44与空转支撑于第一中间轴2的1档用从动齿轮24常啮合,利用1档用变速齿轮(14、24),构成后退齿轮组。因此,无需在输入轴1上设置用于倒档齿轮44的驱动齿轮,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输入轴1上的驱动齿轮。
另外,在驱动轴5的中央处设置有差速装置51,该差速装置51的外周上固定有末端传动齿圈6。
这样,设置在各轴(1~4)上的各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对应于各变速档位地常啮合,并通过各同步装置(18、26、38、45)将各空转齿轮与各轴连接,从而通过各变速档位,将发动机E的旋转驱动力输出至驱动轴5。
以下,对采用上述结构的变速器TM的转矩传递路径进行说明。
首先,空档时,由于各变速齿轮的所有的同步装置(18、26、38、45)未移动(轴向滑动),因此各变速齿轮的空转齿轮在各轴(1~4)上维持空转。因此,即便输入轴1旋转,旋转驱动力也不会传递至驱动轴5的末端传动齿圈6,驱动轴5不旋转。
然后,1档时,将1-2同步装置26移向1档用从动齿轮24侧,从而1档用从动齿轮24连接于第一中间轴2。因此,输入轴1旋转时,旋转驱动力便以1档用驱动齿轮14→1档用从动齿轮24→第一中间轴2→第一输出齿轮23→末端传动齿圈6的路径传递,发动机E的旋转驱动力被最大程度地减速后输出至驱动轴5。
另外,2档时,将1-2同步装置26移向2档用从动齿轮25侧,从而2档用从动齿轮25连接于第一中间轴2。因此,输入轴1旋转时,旋转驱动力便以2、3档用驱动齿轮15→2档用从动齿轮25→第一中间轴2→第一输出齿轮23→末端传动齿圈6的路径传递,发动机E的旋转驱动力被减速后输出至驱动轴5。
另外,3档时,将3-4同步装置38移向3档用从动齿轮35侧,从而3档用从动齿轮35连接于第二中间轴3。因此,输入轴1旋转时,旋转驱动力便以2、3档用驱动齿轮15→3档用从动齿轮35→第二中间轴3→第二输出齿轮33→末端传动齿圈6的路径传递,发动机E的旋转驱动力被稍为减速后输出至驱动轴5。
此外,4档时,将3-4同步装置38移向4档用从动齿轮34侧,从而4档用从动齿轮34连接于第二中间轴3。因此,输入轴1旋转时,旋转驱动力便以4档用驱动齿轮13→4档用从动齿轮34→第二中间轴3→第二输出齿轮33→末端传动齿圈6的路径传递,发动机E的旋转驱动力以大致相同的转速输出至驱动轴5。
另外,5档时,将5-6同步装置18移向5档用驱动齿轮17侧,从而5档用驱动齿轮17连接于输入轴1。因此,输入轴1旋转时,旋转驱动力便以5档用驱动齿轮17→5档用从动齿轮37→第二中间轴3→第二输出齿轮33→末端传动齿圈6的路径传递,发动机E的旋转驱动力被稍为增速后输出至驱动轴5。
最后,6档时,将5-6同步装置18移向6档用驱动齿轮16侧,从而6档用驱动齿轮16连接于输入轴1。因此,输入轴1旋转时,旋转驱动力便以6档用驱动齿轮16→6档用从动齿轮36→第二中间轴3→第二输出齿轮33→末端传动齿圈6的路径传递,发动机E的旋转驱动力被最大程度地增速后输出至驱动轴5。
另一方面,后退时,将R同步装置45移向倒档齿轮44侧,从而倒档齿轮44连接于倒档轴4。因此,输入轴1旋转时,旋转驱动力便以1档用驱动齿轮14→1档用从动齿轮24→倒档齿轮44→倒档轴4→第三输出齿轮43→末端传动齿圈6的路径传递,发动机E的旋转驱动力被逆转后输出至驱动轴5。
这样,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转矩传递路径,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TM实现前进6档、后退1档的变速档位。
下面,结合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变速器的展开剖视图。对于主要的结构要素,使用与图1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该变速器TM具有支撑着平行于上述输入轴1设置的第一中间轴2、第二中间轴3、倒档轴4等三个轴的变速器壳7。该变速器壳7包括设定在变速器前侧的离合器壳8和设定在变速器后侧的齿轮箱壳9。
离合器壳8,形成收容离合器装置C的离合器收容凹部81和收容差速装置51的差速装置收容凹部82,并穿设有由输入轴1沿轴向插入的贯穿孔83,且在侧面上形成支撑输入轴1以外的三轴(2、3、4)的前端部的前端支撑部84a、84b、84c。
另一方面,齿轮箱壳9由有底筒状壳体构成,内部91收容各变速齿轮,并且在内部侧面形成支撑各轴(1、2、3、4)的后端部的后端支撑部92a、92b、92c、92d。
具上述结构的离合器壳8和齿轮箱壳9,通过周围的接合面组合,由多个固定用螺栓10(图2中仅示出1个)连接固定,从而构成变速器壳7。
离合器装置C的离合器片20固定在形成于输入轴1前端的花键部19上,通过该离合器片20,接受来自发动机E的飞轮F的该发动机E的旋转驱动力。
输入轴1上,邻接于前侧的轴承部件11,以镶嵌固定的方式牢固地固定着4档用驱动齿轮13,另一方面,在该输入轴1上一体地形成1档用驱动齿轮14和2、3档用驱动齿轮15。此外,空转支撑的6档用驱动齿轮16、5档用驱动齿轮17与输入轴1之间安装有滚针轴承n。
5-6同步装置18,与公知的同步装置同样地,具有接合毂18a、接合套18b、同步单元18c,其通过使6档用驱动齿轮16或5档用驱动齿轮17与输入轴1同步来进行连接。
第一中间轴2上,邻接于前侧的轴承部件21,一体地形成第一输出齿轮23。并且,该第一中间轴2与空转支撑的1档用从动齿轮24、2档用从动齿轮25之间安装有滚针轴承n。
1-2同步装置26,也与公知的同步装置同样地,具有接合毂、接合套、同步单元(未添加符号),其通过使1档用从动齿轮24或2档用从动齿轮25与第一中间轴2同步来进行连接。
第二中间轴3上,邻接于前侧的轴承部件31,一体地形成第二输出齿轮33。并且,该第二中间轴3与空转支撑的4档用从动齿轮34、3档用从动齿轮35之间安装有滚针轴承n。并且,在该第二中间轴3的后侧,以镶嵌固定的方式固定着6档用从动齿轮36和5档用从动齿轮37。
3-4同步装置38,也与其他的同步装置同样地,具有接合毂、接合套、同步单元(未添加符号),其通过使4档用从动齿轮34或3档用从动齿轮35与第二中间轴3同步来进行连接。
倒档轴4上,邻接于前侧的轴承部件41,一体地形成第三输出齿轮43。并且,该倒档轴4与空转支撑的倒档齿轮44之间安装有滚针轴承n。
R同步装置45也具有接合毂、接合套、同步单元(未添加符号),其通过使倒档齿轮44与倒档轴4同步来进行连接。
另外,设置于驱动轴5上的差速装置51的差速器壳52外周部上,通过固定用螺栓53连接固定着末端传动齿圈6,由该末端传动齿圈6接受全部来自第一输出齿轮23、第二输出齿轮33、第三输出齿轮43的旋转驱动力。
差速装置51的差速器壳52通过轴承部件54、55支撑于离合器壳8和齿轮箱壳9。
由该图2可知,输入轴1、第一中间轴2、第二中间轴3、倒档轴4等各轴,根据变速齿轮的装配数,设定各自的长度。
特别是,由于在第一中间轴2上仅设置1档用从动齿轮24和2档用从动齿轮25这两个齿轮,因此第一中间轴2比第二中间轴3短。此外关于倒档轴4,由于仅设置倒档齿轮44,因此倒档轴4更短。
这样,通过缩短第一中间轴2及倒档轴4,如以下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TM,可以提高其搭载于车辆时的搭载布局性。
图3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状态下的各轴的位置关系的概要侧视图,图4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状态下的变速器的从车辆前侧观察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状态下的变速器的从车辆上方观察的透视图。
如图3所示,输入轴1位于车辆前侧,处于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第一中间轴2设定在输入轴1的车辆后侧稍为上方位置,倒档轴4设定在更后侧的上方位置。
另外,第二中间轴3设定在输入轴1的车辆后侧稍为下方位置。而且,设置有与各轴的输出齿轮(23、33、43)啮合的末端传动齿圈6的驱动轴5,设定在第二中间轴3的车辆后侧。图中,Z表示路面。
这样,通过将第一中间轴2及倒档轴4设定在输入轴1的上方位置,如图4所示,可以紧凑地构成变速器上部。
即,通过缩短位于输入轴1上方的轴(2、4),可以在变速器壳7的上部的后端部(车宽方向外端部)形成凹部7a,利用该凹部7a,可以配置作为车身部件的前纵梁SF。
因此,无需受到前纵梁SF位置影响便可将变速器搭载在车辆上,另外即便输入轴1较长,也可通过将其潜入前纵梁SF的下方来搭载变速器TM。
另外,变速器TM的上方空间S为发动机E上部的侧方空间,因而设置发动机補机等的需求较高,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空气滤清器AC设置在变速器TM上方,因此要尽可能宽裕地确保该上方空间S。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齿轮数量最少的倒档轴4设定在最上方位置,因此可以更宽裕地确保该变速器TM后侧的上方空间S。
另外,有关第一中间轴2上的齿轮,由于直径小于1档用从动齿轮24的2档用从动齿轮25设置在变速器后侧,因此可以进一步减低变速器TM后侧的高度。
此外,有关输入轴1上的齿轮,由于直径小于6档用从动齿轮16的5档用从动齿轮17设置在变速器后端侧,因此可以进一步减低变速器TM的后部。
这样,由于通过尽可能地减小变速器TM的后端部来构成变速器,因此,如图5所示,可以使变速器TM的后端部,从俯视方向看与前纵梁SF重合的状态,潜入该前纵梁SF下方来进行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驱动转矩相对较大的1档用从动齿轮24和2档用从动齿轮25设置于第一中间轴2。这样,驱动转矩相对较小的3档至6档用从动齿轮34、35、36、37便设置在第二中间轴3上。
此处,假若将1档用从动齿轮24和2档用从动齿轮25设置于第二中间轴3,则需要使用较粗的轴来构成第二中间轴3,以能够承受大的转矩,另外,由于支撑跨度也较长,因此对于第二中间轴3的轴承部件,还需要设定更大的轴承部件。
由此,第二中间轴3周围的结构必然增大,因而无法紧凑地构成变速器TM。
对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1档用从动齿轮24和2档用从动齿轮25设置于较短的第一中间轴2,以减细第二中间轴3,从而可以使用较小的轴承部件进行支撑。
下面对具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TM中,第一中间轴2设置在高于输入轴1的位置,第二中间轴3设置在低于输入轴1的位置,在第一中间轴2上设置1档用从动齿轮24和2档用从动齿轮25,并且在第二中间轴3上设置3档用至6档用从动齿轮34、35、36、37。
由此,由于第一中间轴2上仅设置两个从动齿轮(24、25),因此可以缩短第一中间轴2。另外,上述两从动齿轮用作1档用从动齿轮24和2档用从动齿轮25,因此较大的驱动转矩不会施加于第二中间轴3。
因此,便可以缩短设置在高于输入轴1的位置上的第一中间轴2,另外,由于较大的驱动转矩不会施加于第二中间轴3,因而可以减细第二中间轴3,因此支撑第二中间轴3的轴承部件31、33也可以由较小的轴承来构成。
由此,在设置有第一中间轴2、第二中间轴3及倒档轴4等三个轴,各轴2、3、4上设置有驱动末端传动齿圈6的第一~第三输出齿轮23、33、43的变速器TM中,通过尽可能地减少第一中间轴2上的从动齿轮的数量,确保发动机室内的布局空间,并减小作用于第二中间轴3的驱动转矩,可充分紧凑地构成变速器TM。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1档用从动齿轮24设置在第一中间轴2的变速器前侧,2档用从动齿轮25设置在第一中间轴2的变速器后侧。
由此,由于直径大的1档用从动齿轮24较之直径小的2档用从动齿轮25,配置在第一中间轴2的发动机侧,因此可以减小第一中间轴2的变速器后侧的齿轮占用空间。
因此,可以将第一中间轴2的变速器后侧周围的齿轮箱壳9构成得较小。
由此,可以将变速器TM的第一中间轴2的后侧构成得更紧凑,从而可以更宽裕地确保发动机E上部侧方的上部空间S。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卡脱自如地空转支撑在倒档轴4上的倒档齿轮44,该倒档齿轮44由第一中间轴2上的1档用从动齿轮24驱动,倒档轴4设置在高于输入轴1的位置。
由此,由于倒档齿轮44由1档用从动齿轮24驱动,因此可以由1档用齿轮兼作倒档用的驱动齿轮。并且,由于倒档轴4上仅设置倒档齿轮44,因此可以缩短倒档轴4。
因此,无需在输入轴1上另行设置驱动倒档轴44的齿轮。并且,由于可以较短地构成倒档轴4,因此即便该倒档轴4设置在高于输入轴1的位置,也可以紧凑地构成变速器TM。
由此,可以简化倒档机构,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小变速器TM在发动机室内的占用空间。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采用倒档轴4设置在第一中间轴2的上方位置的结构较为理想。其原因是,与第一中间轴2上设置两个齿轮的结构相比,由于倒档轴4上仅设置一个齿轮,因此可以通过将倒档轴4构成得更短,提高空间使用率来构成变速器TM。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2档用从动齿轮25卡脱自如地空转支撑在第一中间轴2上,3档用从动齿轮35卡脱自如地空转支撑在第二中间轴3上,该2档用从动齿轮25和3档用从动齿轮35均由固定设置在输入轴1上的2、3档用驱动齿轮15所驱动。
由此,由于由一个的2、3档用驱动齿轮15兼作2档用驱动齿轮和3档用驱动齿轮,因此可以减少输入轴1上的齿轮数量。因此,可以对应于齿轮所减少数量,缩短输入轴1的全长。
因此,可以缩短对变速器TM的全长尺寸产生较大影响的输入轴1的长度,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变速器TM整体长度,提高变速器TM的车辆搭载的布局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轴1上的后侧端部设置5档用驱动齿轮17。因此,由于是5档用驱动齿轮17设置在输入轴1的后侧端部,而不是变速驱动齿轮中直径最大的6档用驱动齿轮16,因此可以将输入轴1的后侧周围构成得较紧凑。由此,可以尽可能地将变速器TM的后侧构成得较小,提高变速器TM的车辆搭载的布局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轴1上,从变速器前侧依次设置4档用驱动齿轮13、1档用驱动齿轮14、2、3档用驱动齿轮15、6档用驱动齿轮16、5档用驱动齿轮17。这样,在输入轴1上从发动机E侧依次设置4档用、1档用、2、3档用、6档用、5档用的驱动齿轮(13、14、15、16、17),因此可实现齿轮排列的最优化。
并且,由于用5个设置在输入轴1上的驱动齿轮可以实现前进6档和后退1档,因此可以缩短输入轴1。由此,既可以实现变速器TM的齿轮装置的最优化,又可以实现变速器TM的紧凑化。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其包含所有适用于变速器的实施方式。
特别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手动变速器,其还可应用于例如,操作同步装置的控制杆是由电动机或油压致动器等驱动的、具有自动变速功能的变速器。
如上所说明,本发明的变速器,是包括,输入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输入轴;平行于该输入轴设置的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倒档轴;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倒档轴上,驱动驱动轴上的差速器齿圈(末端传动齿圈6)的第一差速器驱动齿轮(第一输出齿轮23)、第二差速器驱动齿轮(第二输出齿轮33)、第三差速器驱动齿轮(第三输出齿轮43);设置在上述输入轴上的多个变速驱动齿轮;设置在上述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上,与上述变速驱动齿轮常啮合的多个变速从动齿轮,实现前进6档、后退1档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中间轴设置在高于上述输入轴的位置,上述第二中间轴设置在低于上述输入轴的位置,在第一中间轴上设置作为变速从动齿轮的1档用从动齿轮和2档用从动齿轮,并且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作为变速从动齿轮的3档用从动齿轮、4档用从动齿轮、5档用从动齿轮、6档用从动齿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第一中间轴上仅设置两个从动齿轮,因此可以缩短第一中间轴。另外,上述从动齿轮用作驱动转矩较大的1档用从动齿轮和2档用从动齿轮,因此较大的驱动转矩不会施加于第二中间轴。
由此,便可以缩短设置在高于输入轴的位置上的第一中间轴,另外,由于较大的驱动转矩不会施加于第二中间轴,因而可以减细第二中间轴,因此支撑第二中间轴的轴承也可以由较小的轴承来构成。
另外,即便在第一中间轴上设置1档用从动齿轮和2档用从动齿轮,由于可以缩短第一中间轴,因而可以减短支撑跨度,因此支撑第一中间轴的轴承无需大型化。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变速器,是除输入轴之外还设置有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及倒档轴等三个轴,各轴上设置有驱动差速器齿圈的差速器驱动齿轮的变速器,该变速器中,通过尽可能地减少第一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的数量,确保发动机室内的布局空间,并减小作用于第二中间轴的驱动转矩,可紧凑地构成变速器。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可以基于上述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改良或变更的。因此,只要这种改良或变更不超出本发明申请的技术方案所规定的请求范围,均视为本发明申请的范畴。

Claims (6)

1.一种变速器,实现前进6档和后退1档,其包括,输入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输入轴;平行于所述输入轴设置的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倒档轴;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倒档轴上,驱动驱动轴上的差速器齿圈的第一差速器驱动齿轮、第二差速器驱动齿轮、第三差速器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多个变速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上,与所述变速驱动齿轮常啮合的多个变速从动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轴设置在高于所述输入轴的位置,所述第二中间轴设置在低于所述输入轴的位置,
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置1档用从动齿轮和2档用从动齿轮,并且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设置3档用从动齿轮、4档用从动齿轮、5档用从动齿轮、6档用从动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1档用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一中间轴的发动机侧,所述2档用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一中间轴的反发动机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卡脱自如地空转支撑在所述倒档轴上的倒档齿轮,该倒档齿轮由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1档用从动齿轮驱动,所述倒档轴设置在高于所述输入轴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2档用从动齿轮卡脱自如地空转支撑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所述3档用从动齿轮卡脱自如地空转支撑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2档用从动齿轮和所述3档用从动齿轮均由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单一的2、3档用驱动齿轮所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反发动机侧的端部设置5档用驱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轴上,从发动机侧依次设置4档用驱动齿轮、1档用驱动齿轮、2、3档用驱动齿轮、6档用驱动齿轮、5档用驱动齿轮。
CN200810109846.3A 2007-06-01 2008-05-30 变速器 Pending CN1013151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46609 2007-06-01
JP2007146609A JP2008298223A (ja) 2007-06-01 2007-06-01 変速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5115A true CN101315115A (zh) 2008-12-03

Family

ID=39867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9846.3A Pending CN101315115A (zh) 2007-06-01 2008-05-30 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87739B2 (zh)
EP (1) EP2003369B1 (zh)
JP (1) JP2008298223A (zh)
CN (1) CN101315115A (zh)
DE (1) DE602008001922D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2273A (zh) * 2009-03-31 2010-10-0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手动变速器
CN103982601A (zh) * 2014-05-08 2014-08-13 汪毅 三轴三减式平行轴变速器
CN105546055A (zh) * 2016-01-06 2016-05-04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取力器、变速箱及工程机械车辆
CN113685506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5386B2 (ja) * 2007-09-11 2012-06-06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直列に連結したエンジンと変速機を横置きに搭載した自動車
GB2458899B (en) * 2008-03-31 2010-03-31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Gearbox for a motor vehicle
DE102008050964A1 (de) * 2008-10-09 2010-04-15 Daimler Ag Schaltbares Doppelrad für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sowie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9027442A1 (de) * 2009-07-03 2011-01-05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JP5095849B1 (ja) * 2011-08-23 2012-12-1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N103335071B (zh) * 2013-07-12 2016-05-18 重庆耀恒齿轮有限公司 变速箱
CN104279311B (zh) 2014-01-30 2015-1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中同步器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US10670123B2 (en) 2014-01-30 2020-06-02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5113415A1 (en) 2014-01-30 2015-08-06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JP6293616B2 (ja) * 2014-08-19 2018-03-1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ギヤ式変速装置及び自動二輪車用減速変速機
US9874266B2 (en) 2014-09-10 2018-01-23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573633B1 (ko) * 2014-09-30 2015-12-0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의 변속기 구조 및 모드 변환 방법
US10166973B2 (en) 2014-10-20 2019-01-01 Byd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and shifting control method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reof
CN104773063B (zh) 2015-01-16 2015-12-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
US9889733B2 (en) 2015-01-16 2018-02-13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6112655A1 (en) 2015-01-16 2016-07-21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6112653A1 (en) * 2015-01-16 2016-07-21 Byd Company Limited Transmission uni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09524062U (zh) * 2019-01-29 2019-10-22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花键齿、齿轮接合机构及变速箱
CN110388422A (zh) * 2019-08-16 2019-10-29 盐城普兹机械有限公司 钻机用立式手动四档变速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5051U (zh) * 1989-10-31 1991-06-25
DE4140031A1 (de) * 1991-12-05 1993-06-09 Ford-Werke Ag, 5000 Koeln, De 6-gang-wechselgetriebe fuer kraftfahrzeuge
SE502903C2 (sv) 1994-06-29 1996-02-19 Volvo Ab Motorfordonsväxellåda
US5697250A (en) * 1996-07-22 1997-12-16 New Venture Gear, Inc. Compact manual transaxle
DE19853824A1 (de) * 1998-11-21 2000-05-31 Getrag Getriebe Zahnrad Automatisierbarer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sowie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solchen Antriebsstranges
DE59901016D1 (de) * 1999-07-05 2002-04-25 Ford Global Tech Inc Getriebekonzept für ein 6-Gang-Vorgelege-Wechsel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JP4073604B2 (ja) * 2000-04-04 2008-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平行4軸式自動変速機
DE10235535A1 (de) * 2002-08-03 2004-02-12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ordnung des Zwischenrads für den Rückwärtsgang für ein Getriebe mit Nebenabtriebsbetrieb
DE10360075A1 (de) * 2003-01-09 2004-07-2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Parallelschaltgetriebe für Allradantrieb und Parallelschaltgetriebe für Quereinbau in ein Frontalantriebsfahrzeug
DE10307178B4 (de) * 2003-01-31 2015-08-13 Volkswagen Ag Kraftfahrzeuggetriebe
DE10326865A1 (de) 2003-06-14 2004-12-30 Dr.Ing.H.C. F. Porsche Ag Schalt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Front-Querantrieb
JP2005054888A (ja) * 2003-08-04 2005-03-03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変速機
JP4809629B2 (ja) * 2005-05-25 2011-11-09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変速操作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2273A (zh) * 2009-03-31 2010-10-0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手动变速器
CN101852273B (zh) * 2009-03-31 2014-12-2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手动变速器
CN103982601A (zh) * 2014-05-08 2014-08-13 汪毅 三轴三减式平行轴变速器
CN105546055A (zh) * 2016-01-06 2016-05-04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取力器、变速箱及工程机械车辆
CN105546055B (zh) * 2016-01-06 2018-10-02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取力器、变速箱及工程机械车辆
CN113685506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6B (zh) * 2020-05-18 2024-03-2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03369A1 (en) 2008-12-17
JP2008298223A (ja) 2008-12-11
EP2003369B1 (en) 2010-07-28
US7987739B2 (en) 2011-08-02
US20080295627A1 (en) 2008-12-04
DE602008001922D1 (de) 2010-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5115A (zh) 变速器
CN102678839B (zh) 一种拖拉机中使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412366B (zh) 行进车辆的变速装置
CN101586642B (zh)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105246725A (zh) 用于混合式传动系的变速箱以及控制所述变速箱的方法
CN1683811A (zh) 用于变速器的驻车机构
CN101713448A (zh)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2192283B (zh) 用于车辆的变速器
KR101181746B1 (ko) 더블 클러치 변속기
CN106678292A (zh) 一种双电机驱动系统
CN106090173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自动变速箱
CN111365424A (zh) 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四挡自动变速器
CN103671760B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装置
CN2061120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变速器
CN101446336B (zh)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201448405U (zh)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202149184U (zh) 铰接车传动装置
CN201443584U (zh) 车用自动变速箱
CN202674221U (zh) 一种六档行星式液力传动装置
CN203176267U (zh) 一种双中间轴无倒档惰轮轴机构
CN201322083Y (zh) 液压挖掘机双马达行走传动箱
CN206206517U (zh)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
CN206190878U (zh) 一种多挡变速器
CN201359059Y (zh) 多档位动力换档行星变速箱
CN201359060Y (zh) 一种多档位动力换档行星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