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4336A - 一种运车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车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4336A
CN101314336A CNA2007101059375A CN200710105937A CN101314336A CN 101314336 A CN101314336 A CN 101314336A CN A2007101059375 A CNA2007101059375 A CN A2007101059375A CN 200710105937 A CN200710105937 A CN 200710105937A CN 101314336 A CN101314336 A CN 101314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carrier frame
frame
column
stay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59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4336B (zh
Inventor
吕国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059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43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4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4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4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4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运车框架,包括长方形的框基座,所述框基座包括在其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两框架底侧梁,所述运车框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框架底侧梁一端与所述框基座垂直的立柱、一端铰接于立柱上部预定高度的用于承托和走行所运车辆的支撑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另一端与所述框基座之间的用于举升所述支撑板的举升机构,所述立柱与所述举升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框架底侧梁的相对外侧,所述立柱、所述支撑板、所述举升机构在所述框基座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本发明的运车框架无须对标准集装箱进行改造,即可进行整车运输,可在无电源、无气源的装卸场所装卸车辆时人工操作,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运车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设备,尤其与一种运车框架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外用于运输汽车的集装箱,主要采用专用集装箱,及通过对标准集装箱进行少量改造后安装专用升降平台来运输;专用集装箱回程通常不便运输其他普通货物,标准集装箱进行改造后安装的专用升降平台又存在装卸操作繁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对标准集装箱进行改造,进行整车运输,可在无电源、无气源的装卸场所装卸车辆时人工操作,方便快捷的运车框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运车框架,包括长方形的框基座,所述框基座包括在其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两框架底侧梁,所述运车框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框架底侧梁一端与所述框基座垂直的立柱、一端铰接于立柱上部预定高度的用于承托和走行所运车辆的支撑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另一端与所述框基座之间的用于举升所述支撑板的举升机构,所述立柱与所述举升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框架底侧梁的相对外侧,所述立柱、所述支撑板、所述举升机构在所述框基座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运车框架,所述立柱为设置有多个铰接孔的立柱,所述支撑板可以铰接于所述立柱的多个不同高度。
本发明的运车框架,所述框架底侧梁底部设置有用于所述运车框架走行的滚轮装置。
本发明的运车框架,所述滚轮装置可以通过操纵杆控制,实现放下支撑于地面或收起脱离地面。
本发明的运车框架,所述支撑板可拆卸的铰接于所述立柱。
本发明的运车框架,所述举升机构包括连杆折叠立柱和可伸缩的支撑臂,所述连杆折叠立柱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框架底侧梁,所述支撑臂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点,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框架底侧梁,所述支撑臂的延长线介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夹角之内。
本发明的运车框架,所述支撑臂为花篮螺丝结构,或为由手动油泵驱动的油缸结构。
本发明的运车框架,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轴为实心轴或空心轴,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于所述铰接轴。
本发明的运车框架,所述左右对称的两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点位于车轮停放位置两端。
本发明的运车框架,所述框基座在所述举升机构一侧连接成一体,在所述立柱一侧的两框架底侧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底架横梁和第二底架横梁,所述第一底架横梁连接于所述框架底侧梁的端点,第二底架横梁连接于车轮停放位置前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框架无需对标准干货箱进行改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2.运车框架一端立柱为连杆机构,用花篮螺丝来进行升降调节,另一端立柱为多孔调节,适用于不同高度车型的运输。
3.运车框架底部为一连杆机构的行走滚轮,装运汽车后运车框架装入集装箱时,可以通过操作手柄放下行走滚轮,可不借助机械人工将框架推入箱内,操作简单方便。
4.该框架回程时可以叠放且放入标准干货箱内,回运时,折叠运车框架折叠后统一装箱,其余集装箱进行其它常规物流运输,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的示意图。
图2为轿车倒车入位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载轿车入集装箱后的示意图。
图4为20英尺集装箱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装运两轿车示意图。
图5为40英尺集装箱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装运四辆轿车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折叠后装入集装箱回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运车框架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包括立柱1、支撑板2、举升机构3和框基座,框基座为长方形,包括两侧边相互平行并互相连接的两框架底侧梁4;立柱1固定连接在框架底侧梁4一端并与框基座垂直、支撑板2一端铰接于立柱4上部的铰接孔11,支撑板2用于承托和走行所运车辆,即支撑板的宽度大于所运车辆的轮胎的底部宽度,支撑板的长度与所运车辆的轴距相适应,两支撑板间的距离与所运车辆的轮距相适应;举升机构3连接在支撑板2另一端与框基座之间用于举升支撑板2,立柱1与举升机构3均设置在框架底侧梁4的相对外侧,立柱1、支撑板2、举升机构3在框基座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所以立柱1、支撑板2和举升机构3均为一对,在框基座长度方向左右各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立柱1为设置有多个铰接孔的立柱,支撑板2可以铰接于多孔的立柱1的多个不同高度的铰接孔,如铰接孔11和铰接孔12。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支撑板2可拆卸的铰接于多孔立柱1。在使用时,支撑板2铰接于铰接孔11,在集装箱回运时,支撑板2拆下,铰接于与铰接孔12,实现运车框架的折叠。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框架底侧梁4底部设置有用于运车框架走行的滚轮装置。滚轮装置可以通过操纵杆42控制,实现放下支撑于地面或收起脱离地面,操纵杆42末端设置有操纵手柄41,用以操纵前滚轮44和后滚轮43。本说明书中,运车框架的立柱一侧为前侧。本实施例的滚轮装置可以采用凸轮轴的结构来实现滚轮转轴位置的变化。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举升机构3包括连杆折叠立柱和可伸缩的支撑臂33,连杆折叠立柱包括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1,第一连杆32的一端在第一铰接点34处铰接于第二连杆31,第一连杆32另一端在第二铰接点35处铰接于支撑板2,第二连杆31的一端在第一铰接点34处铰接于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1另一端在铰接点36处铰接于框架底侧梁4,支撑臂33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1的铰接点34,另一端在铰接点37处铰接于框架底侧梁4,支撑臂33的延长线介于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1的夹角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支撑臂优选为花篮螺丝结构的支撑臂。当外力作用于花篮螺丝时,花篮螺丝转动,其两端可以同时分别向相反的方向伸长或缩短,实现对铰接点34的支撑。支撑臂也可以为手动油泵驱动的油缸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1的铰接轴优选为实心轴,支撑臂33可固定连接于铰接轴中。铰接轴也可为空心轴,空心轴作为铰接轴时易于实现支撑臂与铰接轴的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左右对称的两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四根相互平行的横梁,横梁与支撑板的连接点21、22、23、24位于车轮停放位置两端。横梁的数量也可为其他整数值。支撑板2上在所运车辆的轮胎停放位置可以进行特别处理,以保持所运车辆在支撑板2上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框基座在举升机构3一侧连接成一体,可以采用一体成形的方法的制成,在立柱1一侧的两框架底侧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底架横梁46和第二底架横梁45,第一底架横梁46连接于框架底侧梁的端点,第二底架横梁45连接于车轮停放处前端。
下面结合附图简述一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的工作原理,图2为轿车倒车入位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支撑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载轿车入集装箱后的示意图;图4为20英尺集装箱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装运两轿车示意图;图5为40英尺集装箱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装运四辆轿车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车框架折叠后装入集装箱回运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的支承板2的一端铰接于立柱1,通过调整举升机构3将支撑板2的另一端放至地面或框基座的所在平面,将所运轿车倒车至支撑板2上,并使所运车辆的轮胎入位以保持其稳定。
如图3所示,通过举升机构将支撑板2升起,当支撑板2水平时,操作操纵手柄,将滚轮放下,推动运车框架,借助滚轮的滑动,轻松的将载着轿车的运车框架推入集装箱5,集装箱5为20英尺标准集装箱或20英尺超高集装箱,其可为普通的散货集装箱,无需任何改装。推入后,再次操作操纵手柄,将滚轮脱离地面,整个载着轿车的运车框架由框基座支撑于集装箱地板上。
如图4所示,再次操作举升机构3,将支撑板2继续收起到预定角度。将第二辆待运轿车驶入集装箱5,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中,第二底架横梁45的设计可以用来对第二辆待运轿车驶入集装箱5的前端停靠位置进行限定,以防止其过度驶入发生碰撞。
如图5所示,在40英尺集装箱6的情况下,其可为40英尺标准集装箱或40英尺超高集装箱,可以利用本发明的两运车框架,实现装运四辆轿车于一个集装箱。前两辆的装运方法如前所述,当第二辆轿车入位后,40英尺集装箱6还剩一半空间,其余两辆轿车的装运方法类似于在20英尺集装箱中装运两辆轿车。
如图6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运车框架,在回运时,可以将其折叠,集中堆垛于某一集装箱中,不影响其他集装箱进行其他常规物流运输。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运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车框架包括长方形的框基座,所述框基座包括在其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两框架底侧梁,所述运车框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框架底侧梁一端与所述框基座垂直的立柱、一端铰接于立柱上部预定高度的用于承托和走行所运车辆的支撑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另一端与所述框基座之间的用于举升所述支撑板的举升机构,所述立柱与所述举升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框架底侧梁的相对外侧,所述立柱、所述支撑板、所述举升机构在所述框基座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设置有多个铰接孔的立柱,所述支撑板可以铰接于所述立柱的多个不同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底侧梁底部设置有用于所述运车框架走行的滚轮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装置可以通过操纵杆控制,实现放下支撑于地面或收起脱离地面。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运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的铰接于所述立柱。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运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包括连杆折叠立柱和可伸缩的支撑臂,所述连杆折叠立柱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框架底侧梁,所述支撑臂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点,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框架底侧梁,所述支撑臂的延长线介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夹角之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为花篮螺丝结构,或为由手动油泵驱动的油缸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轴为实心轴或空心轴,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于所述铰接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对称的两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点位于车轮停放位置两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基座在所述举升机构一侧连接成一体,在所述立柱一侧的两框架底侧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底架横梁和第二底架横梁,所述第一底架横梁连接于所述框架底侧梁的端点,第二底架横梁连接于车轮停放位置前端。
CN2007101059375A 2007-06-01 2007-06-01 一种运车框架 Active CN1013143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59375A CN101314336B (zh) 2007-06-01 2007-06-01 一种运车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59375A CN101314336B (zh) 2007-06-01 2007-06-01 一种运车框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4336A true CN101314336A (zh) 2008-12-03
CN101314336B CN101314336B (zh) 2011-11-30

Family

ID=40105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59375A Active CN101314336B (zh) 2007-06-01 2007-06-01 一种运车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433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2494A (zh) * 2012-03-16 2012-07-18 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 商用运输半挂车的前举升机构
CN103522932A (zh) * 2013-07-22 2014-01-22 台州立马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运输车
CN108045986A (zh) * 2018-01-08 2018-05-18 江苏正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翻板装置
CN109017522A (zh) * 2018-08-27 2018-12-18 河南皇马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装卸轿运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35301B1 (fr) * 1988-08-05 1990-10-26 Lohr Ind Convoi articule porte-voitures a plateaux porteurs individuels mobiles en mouvements composes
IL93875A (en) * 1990-03-25 1995-12-08 Golan Zeev Car parking system and method
DE29615981U1 (de) * 1996-09-13 1998-01-15 Kaessbohrer Austria Fahrzeug Fahrzeugtransporte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2494A (zh) * 2012-03-16 2012-07-18 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 商用运输半挂车的前举升机构
CN103522932A (zh) * 2013-07-22 2014-01-22 台州立马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运输车
CN103522932B (zh) * 2013-07-22 2015-11-18 台州立马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运输车
CN108045986A (zh) * 2018-01-08 2018-05-18 江苏正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翻板装置
CN109017522A (zh) * 2018-08-27 2018-12-18 河南皇马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装卸轿运车
CN109017522B (zh) * 2018-08-27 2020-12-25 河南皇马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装卸轿运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4336B (zh)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94328U (zh) 一种托盘线外循环的集装箱装车系统
US8306706B2 (en) Storage container loading/unloading an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CN106865275A (zh) 一种托盘线外循环的集装箱装车系统
CN106892281A (zh) 一种适合装载卷钢的集装箱配套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01314336B (zh) 一种运车框架
CN101830191B (zh) 集装箱双侧装卸车
CN203568720U (zh) 一种基于可滑移随车起重装置的整装整卸车
CN105172656A (zh) 一种装卸输送车
CN201010379Y (zh) 集装箱倒运渡板
CN213651756U (zh) 一种手推电动叉车
CN204197677U (zh) 卷材装运装置和卷材运输工具
CN201753165U (zh) 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
CN201287921Y (zh) 运输轿车的台架集装箱
CN212049072U (zh)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CN201068302Y (zh) 一种运车框架
CN205601678U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装卸的车载装卸装置
CN104417618A (zh) 重型升降自卸运输车
US20060182567A1 (en) Glass loading rack
CN215946665U (zh) 一种具有压紧装置的叉车架
US3300071A (en) Detachable cargo body and vehicle with elevating mechanism for same
CN205997977U (zh) 活动顶压侧帘式运输车
CN103552859B (zh) 车辆装卸搭桥装置
CN208265722U (zh) 自动滚轴式托盘叉车
CN206679632U (zh) 适用于集装箱运输轿车的支架
CN214399669U (zh) 一种多功能平衡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