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4103A -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4103A
CN101314103A CNA2008100631111A CN200810063111A CN101314103A CN 101314103 A CN101314103 A CN 101314103A CN A2008100631111 A CNA2008100631111 A CN A2008100631111A CN 200810063111 A CN200810063111 A CN 200810063111A CN 101314103 A CN101314103 A CN 101314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peline
drying
gas
drying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631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才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8100631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41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4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41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1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d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0Further details for adsorption processes and devices
    • B01D2259/402Further details for adsorption processes and devices using two be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气体干燥装置。目的是该装置应具有吸附剂再生较为彻底、成品气露点较低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第一路管道并联接入至少两条干燥管路,再依次串接两个调控阀门后接入冷冻干燥机入口,每条干燥管路分别依次串接阀门和一个干燥塔正向进口;冷冻干燥机出口处的管路分为至少两个分路,每个分路均接通一阀门,然后分别接在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二路管道分为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分为至少两条分路,每条分路均接入一阀门后再分别接通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二条支路依次经过水冷却器、气液分离器后接入两个调控阀门之间;这些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处还分别接入一阀门后并联接通出气口。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余热(即压缩热)再生干燥装置在进行吸附剂再生时需要使用部分成品气作为再生气,来吹扫、冷却吸附剂然后放空,因而消耗一定的成品气;中国专利申请文件(申请号:200610032638.9)公开的方法虽然不消耗再生气,但采用了常温饱和气作为再生气源;由于再生气温度高,含水量大,造成吸附剂过早吸附水分,再生不彻底,提高了成品气露点温度,减小了吸附剂的吸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应具有吸附剂再生较为彻底、成品气露点较低,吸附剂吹冷时间少,吸附剂利用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干燥塔;输入口接通两路管道;第一路管道并联接入至少两条干燥管路,再依次串接两个调控阀门后接入冷冻干燥机入口,每条干燥管路分别依次串接阀门、一个干燥塔正向进口和阀门;冷冻干燥机出口处的管路分为至少两个分路,每个分路均接通一阀门,然后分别接在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二路管道分为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分为至少两条分路,每条分路均接入一阀门后再分别接通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二条支路依次经过水冷却器、气液分离器后接入所述的两个调控阀门之间;这些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处还分别引出一管路并接入一阀门,而后并联接通出气口。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干燥塔;输入口接通两路管道;第一路管道并联接入至少两条干燥管路,再依次串接两个调控阀门后接入冷冻干燥机入口,每条干燥管路分别依次串接阀门、一个干燥塔正向进口和阀门;冷冻干燥机出口处的管路分为至少两个分路,每个分路均接通一阀门,然后分别接在一个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处;这些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还各用管道分别接通一阀门,然后并联接通出气口;第二路管道分为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分为至少两条分路,每条分路均接入一阀门后再分别接通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二条支路依次经过水冷却器、气液分离器后接入所述的两个调控阀门之间;这些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处还分别引出一管路接入一阀门,而后并联接通出气口。
所述的第一路管道先接通一补充加热器后再并联接入两条干燥管路。
所述的气液分离器输出端还接入一冷冻干燥机。
所述的气液分离器还接通一自动排污阀。
所述的冷冻干燥机还接通一自动排污阀。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根据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之一以及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之二分述如下:
图1、图2所示实施例(采用双干燥塔结构)的上半周期工作流程:
一、压缩机输出的热气流,从输入口C进入,经补充加热器W(当热气流低于再生所需温度时启用该加热器)、阀门Z7,进入第一个干燥塔B,加热里面的吸附剂,使吸附剂脱附再生;之后经阀门Z5进入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气体冷却分离后,析出的水分经排污阀F1排出,而气体通过阀门Z14、Z2进入第二个干燥塔A,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下,气体进一步脱水干燥,然后经阀门Z8送出气口D输出成品气。
二、第一个干燥塔B加热一段时间后,干燥塔内的吸附剂得到再生,此时开启阀门Z1并关闭有关阀门,使压缩机输出的热气流直接流经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经冷却分离后,析出的水分经排污阀F1排出;之后大部分气体经过阀门Z14、阀门Z2进入第二个干燥塔A,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下,气体进一步脱水干燥,然后经阀门Z8送到出气口D输出成品气;另一小部分气体经过阀门Z15、冷冻干燥机G进行除水冷却后(析出的水分经排污阀F2排出),经阀门Z11进入第一个干燥塔B的反向进口处,并往上流动,使该干燥塔的吸附剂降温,以备下半周期使用;该部分气体经阀门Z9送到出气口D输出成品气。
图1、图2实施例的下半周期工作流程与上半周期工作流程相同。
图3、图4所示实施例(采用双干燥塔结构)的上半周期工作流程:
一、压缩机输出的热气流,从输入口C进入,经补充加热器(当热气流低于再生所需温度时启用该加热器)、阀门Z7,进入第一个干燥塔B,加热里面的吸附剂,使吸附剂脱附再生,之后经阀门Z5进入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气体冷却分离后,析出的水分经排污阀F1排出,而气体通过阀门Z14、Z2进入第二个干燥塔A,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下,气体进一步脱水干燥,然后经阀门Z8送出气口D输出成品气。
二、第一个干燥塔B加热一段时间后,干燥塔内的吸附剂得到再生,此时开启阀门Z1并关闭有关阀门,使压缩机输出的热气流直接流经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经冷却分离后,析出的水分经排污阀F1排出,而大部分气体经过阀门Z14、阀门Z2进入第二个干燥塔A;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下,气体进一步脱水干燥,然后经阀门Z8送到出气口D输出成品气;另一小部分气体经过阀门Z15、冷冻干燥机G进行除水冷却后,经阀门Z11进入第一个干燥塔B的正向进口处,并往下流动,使该干燥塔的吸附剂降温,以备下半周期使用;该部分气体经阀门Z13送到出气口D输出成品气。
图3、图4实施例的下半周期工作流程与上半周期工作流程相同。
本发明采用双干燥塔或多干燥塔干燥吸附,直接利用气体被压缩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对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同时利用部分气体经冷冻干燥机G冷却(该冷冻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可达零下30度,且非常干燥)后使吸附剂降温,完成整个吸附和再生过程,此外还在气液分离器输出端接入一冷冻干燥机G1,对全部气体降温干燥;在整个过程中,无再生气消耗(放空);由于采用了低温干燥气体作为再生气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再生不彻底问题,显著降低了成品气露点,减少了吸附剂吹冷时间,提高了吸附剂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上半周期工作流程第一步工艺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上半周期工作流程第二步工艺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二的上半周期工作流程第一步工艺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二的上半周期工作流程第二步工艺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三的系统构成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之四的系统构成图。
上述附图中填充黑色的阀门为打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包括两个干燥塔;气流由输入口C进入后分为两路管道;第一路管道并联接入两条干燥管路,再依次串接两个调控阀门Z14、Z15后接入冷冻干燥机G(冷冻干燥机G另接有排污阀F2)入口;其中第一条干燥管路依次串接阀门Z7、干燥塔B正向进口和阀门Z3,第二条干燥管路依次串接阀门Z6、干燥塔A正向进口和阀门Z2;两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又分别用管道接通一阀门(干燥塔A的反向进口处用管道接通阀门Z10,干燥塔B的反向进口处用管道接通阀门Z11)后并联,然后接通冷冻干燥机G出口。第二路管道(装有阀门Z1)分为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又分为两条分路,每条分路均接入一阀门后再分别接通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一分路接入阀门Z5后再接通干燥塔B的反向进口处,第二分路接入阀门Z4后再接通干燥塔A的反向进口处);第二条支路依次经过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气液分离器另接有排污阀F1)后接入所述的两个调控阀门Z14、Z15之间;所述的两个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处还各引出一管路并接入一阀门(干燥塔A的正向进口处引出一管路并接入阀门Z8,干燥塔B的正向进口处引出一管路并接入阀门Z9),而后并联接通出气口D。
以上所述的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均是图中所示干燥塔的上端进口,从上端进口进入可使气流从上而下从塔中流动;所述的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均是图中所示干燥塔的下端进口,从下端进口进入可使气流从下而上从塔中流过。
所述的第一路管道先接通一补充加热器W后再并联接入两条干燥管路,当热气流低于再生所需温度时启用该加热器进行补充加热,以便取得更好的再生效果。
该实施例的上半周期工作流程如下:
如图1所示的第一步工艺,由压缩机输出的未经冷却的压缩气体从进口C进入,通过补充加热器W(温度低时启用,以补充加热达到再生温度),经过阀Z7进入干燥塔B对吸附剂进行升温再生,之后压缩气体依次经过阀Z5、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阀Z14、阀Z2进入干燥塔A吸附脱水,达到露点的压缩气体经过阀Z8,作为成品气输出。
如图2所示的第二步工艺,当干燥塔B加热再生完毕后关闭相应阀门,从压缩机出来的压缩气体经阀Z1、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后分成二部分,大部分压缩气体经阀Z14、阀Z2、干燥塔A吸附后通过阀Z8作为成品气输出;小部分压缩气体经阀Z15、冷冻干燥机G除水冷却后,经过阀Z11进入干燥塔B的反向进口,对干燥塔B吸附剂进行冷却,然后经过阀Z9同时作为成品气输出。
下半周期工作流程是:
由压缩机输出的未经冷却的压缩气体从进口C进入,通过补充加热器W(温度低时启用,以补充加热达到再生温度),经过阀Z6进入干燥塔A对吸附剂进入升温再生,之后压缩气体经过Z4、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阀Z14、Z3进入干燥塔B吸附脱水,达到露点的压缩气体经过阀Z9,作为成品气输出。
当干燥塔A加热再生完毕后关闭相应阀门,从进口C进入的压缩气体经阀Z1、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后分成二部分,大部分压缩气体经阀Z14、阀Z3、干燥塔B吸附后通过阀Z9作为成品气输出;小部分压缩气体经过阀Z15、冷冻干燥机G除水冷却后,经过阀Z10进入干燥塔A的反向进口,对干燥塔A吸附剂进行冷却,然后经过阀Z8同时作为成品气输出。
由于干燥塔A及配套阀门与干燥塔B及配套阀门完全对称,所以下半周期工作流程的工作示意图予以省略。
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图2实施例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冷冻干燥机G出口处分为成两个分路,这两个分路分别接通一阀门后又分别接在两个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处;并且两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还各用管道分别接通一阀门(阀Z12、阀Z13),然后并联接通出气口D。
图3、图4中还设有温度表T1、T2,温度传感器CG1、CG2。
该实施例的上半周期工作流程如下:
如图3所示的第一步工艺,由压缩机输出的未经冷却的压缩气体从进口C进入,通过补充加热器W(温度低时启用,以补充加热达到再生温度),经过阀Z7进入干燥塔B对吸附剂进行升温再生,之后压缩气体依次经过阀Z5、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阀Z14、Z2进入干燥塔A吸附脱水,达到露点的压缩气体经过阀Z8,作为成品气输出。
如图4所示的第二步工艺,当干燥塔B加热再生完毕后关闭相应阀门,从进口C进入的压缩气体经阀Z1、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后分成二部分,大部分压缩气体经阀Z14、Z2、干燥塔A吸附后通过阀Z8作为成品气输出;小部分压缩气体经阀Z15、冷冻干燥机G除水冷却后,经过阀Z11进入干燥塔B的正向进口,对干燥塔B吸附剂进行冷却,然后经过阀Z13同时作为成品气输出。
下半周期工作流程是:
由压缩机输出的未经冷却的压缩气体从进口C进入,通过补充加热器W(温度低时启用,以补充加热达到再生温度),经过阀Z6进入干燥塔A对吸附剂进行升温再生,之后压缩气体经过阀Z4、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阀Z14、Z3进入干燥塔B吸附脱水,达到露点的压缩气体经过阀Z9,作为成品气输出。
当干燥塔A加热再生完毕后关闭相应阀门,从压缩机出来的压缩气体经阀Z1、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后分成二部分,大部分压缩气体经阀Z14、阀Z3、干燥塔B吸附后通过阀Z9作为成品气输出;小部分压缩气体经过阀Z15、冷冻干燥机G除水冷却后,经过阀Z10进入干燥塔A正向进口,对干燥塔A吸附剂进行冷却,然后经过阀Z12同时作为成品气输出。
由于干燥塔A及配套阀门与干燥塔B及配套阀门完全对称,所以图3、图4实施例的下半周期工作流程的工作示意图予以省略。
进一步,上述两个实施例中,还可在气液分离器输出端接入一冷冻干燥机G1,形成的系统分别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3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4。实施例3及实施例4的工作原理仍然分别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相同,但系统接入该冷冻干燥机后,可将气液分离器输出端的露点温度从原先的40℃左右降至2℃左右,所获得的成品气的露点温度降低20℃左右。
以上实施例所述的均为双干燥塔结构;对于多干燥塔结构,由于增加的干燥塔及配套阀门全部对称布置,因而工作原理也与以上所述相同。
本发明所涉的机械、器配件全部可外购。

Claims (7)

1、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干燥塔(A、B);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输入口(C)接通两路管道;第一路管道并联接入至少两条干燥管路,再依次串接两个调控阀门(Z14、Z15)后接入冷冻干燥机(G)入口,每条干燥管路分别依次串接阀门、一个干燥塔正向进口和阀门;冷冻干燥机(G)出口处的管路分为至少两个分路,每个分路均接通一阀门,然后分别接在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二路管道分为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分为至少两条分路,每条分路均接入一阀门后再分别接通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二条支路依次经过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后接入所述的两个调控阀门之间;这些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处还分别引出一管路并接入一阀门,而后并联接通出气口(D)。
2、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干燥塔(A、B);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输入口(C)接通两路管道;第一路管道并联接入至少两条干燥管路,再依次串接两个调控阀门(Z14、Z15)后接入冷冻干燥机(G)入口,每条干燥管路分别依次串接阀门、一个干燥塔正向进口和阀门;冷冻干燥机(G)出口处的管路分为至少两个分路,每个分路均接通一阀门,然后分别接在一个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处;这些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还各用管道分别接通一阀门,然后并联接通出气口(D);第二路管道分为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分为至少两条分路,每条分路均接入一阀门后再分别接通一个干燥塔的反向进口处;第二条支路依次经过水冷却器(HL)、气液分离器(Q)后接入所述的两个调控阀门之间;这些干燥塔的正向进口处还分别引出一管路接入一阀门,而后并联接通出气口(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路管道先接通一补充加热器(W)后再并联接入干燥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分离器(Q)输出端还接入一冷冻干燥机(G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采用了两个干燥塔(A、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分离器(Q)还接通一自动排污阀(F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冻干燥机(G)还接通一自动排污阀(F2)。
CNA2008100631111A 2008-07-11 2008-07-11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 Pending CN1013141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631111A CN101314103A (zh) 2008-07-11 2008-07-11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631111A CN101314103A (zh) 2008-07-11 2008-07-11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4103A true CN101314103A (zh) 2008-12-03

Family

ID=40105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631111A Pending CN101314103A (zh) 2008-07-11 2008-07-11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410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0867A (zh) * 2010-08-27 2011-01-12 无锡优元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零耗气低露点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
CN102228773A (zh) * 2011-06-02 2011-11-02 杭州溢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102451601A (zh) * 2010-10-22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余热再生干燥器
CN102553401A (zh) * 2011-12-19 2012-07-1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硅胶干燥系统
CN108579352A (zh) * 2018-06-25 2018-09-28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祥原动力供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压缩气的干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24784A (zh) * 2018-09-30 2019-01-18 亚东石化(上海)有限公司 压力过滤机尾气回收设备和方法
CN110508107A (zh) * 2019-09-02 2019-11-2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组合式压缩空气干燥系统及其干燥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0867A (zh) * 2010-08-27 2011-01-12 无锡优元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零耗气低露点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
CN102451601A (zh) * 2010-10-22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余热再生干燥器
CN102451601B (zh) * 2010-10-22 2013-09-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余热再生干燥器
CN102228773A (zh) * 2011-06-02 2011-11-02 杭州溢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102228773B (zh) * 2011-06-02 2013-12-18 杭州溢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102553401A (zh) * 2011-12-19 2012-07-1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硅胶干燥系统
CN108579352A (zh) * 2018-06-25 2018-09-28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祥原动力供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压缩气的干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24784A (zh) * 2018-09-30 2019-01-18 亚东石化(上海)有限公司 压力过滤机尾气回收设备和方法
CN110508107A (zh) * 2019-09-02 2019-11-2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组合式压缩空气干燥系统及其干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4103A (zh)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
CN204973474U (zh) 可串可并干法气体净化系统
CN103254955B (zh) 闭式三塔分子筛脱水装置
CN201223765Y (zh) 一种压缩气体余热再生高效干燥装置
CN101104127A (zh) 一种吸附干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4644314U (zh) 天然气液化脱水脱汞装置
CN103028304B (zh) 三通阀外循环加热再生式气体干燥器
CN101036849A (zh) 一种用于分子筛再生的再生气低压循环三塔工艺
CN107088347A (zh) 变压再生吸附式压缩气体干燥工艺及装置
CN101940867A (zh) 零耗气低露点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
CN201366305Y (zh) 一种吸附式气体净化设备
CN2883331Y (zh) 氨气纯化机组
CN201722353U (zh) 油田伴生气的中压浅冷净化系统
CN201279431Y (zh) 天然气余热再生脱水装置
CN116020235A (zh) 一种制备超低露点超低二氧化碳含量空气的吸附干燥装置
CN207356872U (zh) 一种零耗气低露点压缩热吸附式干燥机
CN202724980U (zh) 压缩热再生压缩空气净化装置
CN212188501U (zh) 一种基于四塔的干燥、纯化装置
CN201768479U (zh) 零耗气低露点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
CN201276549Y (zh) 天然气深度脱水装置
CN107854976B (zh) 一种吸附式空气干燥器空压机余热再生风结构及方法
CN201342314Y (zh) 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CN101607170A (zh) 气体干燥器
CN205999017U (zh) Psa制氮机与吸干机的联动系统
CN104248905A (zh) 高压天然气干燥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