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42314Y - 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42314Y
CN201342314Y CNU2008203033219U CN200820303321U CN201342314Y CN 201342314 Y CN201342314 Y CN 201342314Y CN U2008203033219 U CNU2008203033219 U CN U2008203033219U CN 200820303321 U CN200820303321 U CN 200820303321U CN 201342314 Y CN201342314 Y CN 20134231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compressed air
cooling
valve group
d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3033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gang Group Steel Vanadium and Titan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zhihua New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zhihua New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zhihua New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3033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4231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4231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4231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须使用干燥后压缩空气进行吸附剂处理的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该装置包括并联的工作模块和除尘模块,压缩空气进口与工作模块之间设置有冷却调节阀和冷却分离模块,冷却分离模块由再生调节阀串联第二冷却分离器后并联由两个控制阀串联成的冷却控制阀组组成,冷却控制阀组的控制节点与工作模块的出气端控制阀组的控制节点串联。工作模块的进气端控制阀组两端并联有等待控制阀组,等待控制阀组的控制节点与再生调节阀和第二冷却分离器之间的再生控制节点连接。干燥器冷却时使用经第二冷却分离器处理过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总量没有损耗,并避免了干燥器切换时串气,装置更加可靠,尤其适用于压缩空气干燥应用。

Description

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尤其是一种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从空气压缩机出来的压缩空气是高温高湿气体,必须要经过干燥处理后才能作为工作机用的压缩空气。因此,在空气压缩机与工作机之间需要设置干燥装置。目前应用的干燥装置一般是包括两个干燥器、一个冷却分离器以及除尘器通过阀门和管道连接而成的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其中干燥器起到干燥空气的作用;冷却分离器起到冷却空气并分离空气与空气中所夹带的机械水的作用;除尘器起到防止干燥器的干燥剂进入工作机的目的。
传统的干燥装置包括一个工作模块和一个除尘模块,所述工作模块包括两个并联的干燥器,在两个干燥器的进气端之间并联有两组进气端控制阀组,两个干燥器的出气端之间并联有一组出气端控制阀组,每组控制阀组包括两个串联的控制阀,两个串联的控制阀之间为控制节点,冷却分离器串联在进气端的两控制节点之间,所述除尘模块包括一个除尘控制阀组,除尘控制阀组与出气端控制阀组并联,除尘控制阀组的控制节点上串联有除尘器,干燥处理后的压缩空气经此进入工作机。此外,进气端控制阀组与排空控制阀组并联,出气端控制阀组与再生控制阀组并联,再生控制阀组的控制节点与除尘控制阀组的控制节点串联。
由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压缩空气分为两个分路,其中一个分路上设置有控制阀,该分路连接到进气端控制阀组中与冷却分离器进气端连接的控制节点,另一分路连接到出气端控制阀组的控制节点。
上述的装置是一种压缩空气有损耗的余热干燥再生装置,正常情况下,可以一个干燥器工作,另一个干燥器处于干燥或冷却状态。冷却状态需要干燥后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再生吸附剂,且对干燥器进行冷却处理后压缩空气压力降低,不能再进入工作机而只能放空,因此需要消耗5~10%的压缩空气,能耗高;吸附剂干燥、冷却温度和升温、降温速度不容易控制。此外,上述的装置还存在另一不足:即在处于工作状态的干燥器交替时,阀门开关过程中存在串气的可能,一旦其中一个阀门出现故障,整个干燥装置需要全部停止,同时压缩机也需要配合停止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压缩空气干燥再生装置能耗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须使用干燥后压缩空气进行吸附剂处理的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包括并联的工作模块和除尘模块,所述工作模块包括两个并联的干燥器,两个干燥器的进气端之间并联有两组进气端控制阀组,两个干燥器的出气端之间并联有一组出气端控制阀组,每组控制阀组包括两个串联的控制阀,两个串联的控制阀之间为控制节点,第一冷却分离器串联在进气端的两控制节点之间,所述除尘模块包括一个除尘控制阀组,除尘控制阀组与出气端控制阀组并联,除尘控制阀组的控制节点上串联有除尘器,压缩空气进口与工作模块之间设置有冷却调节阀,压缩空气进口与冷却调节阀之间设置有冷却分离模块,所述冷却分离模块由再生调节阀串联第二冷却分离器后并联由两个控制阀串联成的冷却控制阀组组成,冷却控制阀组的控制节点与工作模块的出气端控制阀组的控制节点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冷却分离模块,增加第二冷却分离器,干燥器冷却时使用经第二冷却分离器处理过的压缩空气,而不需要使用干燥后的压缩空气,且冷却干燥器后的压缩空气再经另一干燥器干燥后进入除尘模块,对压缩机的压缩空气没有损耗;增加等待控制阀组,使工作模块的其中一个干燥器吸附时,另一个干燥器可以处于等待状态,从而避免了干燥器交替时串气,增加了干燥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现有干燥再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冷却调节阀,2~15、21、23-控制阀,22-再生调节阀,A1-工作模块,A2-除尘模块,A3-再生控制阀组,A4-排空控制阀组,A5-冷却分离模块,A6-等待控制阀组,A7-冷却控制阀组,A-8进气端控制阀组,A9-出气端控制阀组,A10-除尘控制阀组,B1-冷却分离器,B2-第二冷却分离器,D-除尘器,E1-控制节点,E2-控制节点,E3-控制节点,E4-控制节点,E5-控制节点,E6-控制节点,E7-控制节点,E8-控制节点,F-再生控制节点,G1-干燥器,G2-干燥器。
图中实心箭头所示为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压缩空气流进方向,图中空心箭头所示为干燥后的压缩空气流出方向。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为冷却干燥器后排空的压缩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现有的干燥装置包括一个工作模块A1和一个除尘模块A2,所述工作模块A1包括两个并联的干燥器G1、G2,两个干燥器G1、G2的进气端之间并联有两组进气端控制阀组A8,即串联的控制阀6、7与串联的控制阀8、9并联,两个干燥器G1、G2的出气端之间并联有一组出气端控制阀组A9,即串联的控制阀10、11,两个串联的控制阀之间为控制节点,冷却分离器B1串联在进气端的两控制节点E1、E2之间,所述除尘模块A2包括一个除尘控制阀组A10,即串联的控制阀12、13,除尘控制阀组A10与出气端控制阀组A9并联,除尘控制阀组A10的控制节点E3上串联有除尘器D,干燥处理后的压缩空气经此进入工作机,进气端控制阀组A8与排空控制阀组A4并联,出气端控制阀组A9与再生控制阀组A3并联,再生控制阀组A3的控制节点E5与除尘控制阀组A10的控制节点E4串联。
由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压缩空气分为两个分路,其中一个分路上设置有控制阀1,该分路连接到进气端控制阀组A8与冷却分离器B进气端连接的控制节点E1,另一分路连接到出气端控制阀组A9的控制节点E3。
下面以干燥器G1干燥压缩空气、干燥器G2加热再生为例,说明其气体干燥的具体流程。
正常情况下,干燥器G1干燥压缩空气,干燥器G2处于吸附剂干燥或冷却状态,气体流程是: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经过控制阀10、干燥器G2、控制阀6、冷却分离器B1、控制阀9、干燥器G1、控制阀13直接干燥后送出,其余各阀处于关闭状态;
a、干燥器G2冷却时,气体流程如下:
干燥器G1继续干燥压缩空气,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经过冷却调节阀1、冷却分离器B1、控制阀9、干燥器G1、控制阀13直接干燥后送管网;冷却干燥器二的压缩空气从干燥后的压缩空气主管经过控制阀4、干燥器G2、控制阀2后排空,其余各阀处于关闭状态;
b、干燥器G1干燥压缩空气转换为干燥器G2干燥压缩空气时,先开控制阀8、12;关闭控制阀9、13;干燥器G1进入干燥再生状态时,气体流程是: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经过控制阀11,经过干燥器G1、控制阀7、冷却分离器B1、控制阀8、干燥器G2、控制阀12直接干燥后送管网,其余各阀处于关闭状态;
c、干燥器G1冷却时,气体流程如下:干燥器G2继续干燥压缩空气,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经过冷却调节阀1、冷却分离器B1、控制阀8、干燥器G2、控制阀12直接干燥后送管网;冷却干燥器G1的压缩空气从干燥后的压缩空气主管经过控制阀5、干燥器G1、控制阀3后排空,其余各阀处于关闭状态。
各阀门的开闭,干燥、冷却、加热的过程可通过一套PLC或者站内DCS系统实现。
现有装置在阀门开关过程中存在串气的可能,一旦其中一个阀门出现故障,整个干燥系统需要全停,同时压缩机需要配合全停处理,同时需要消耗5~10%的压缩空气,能耗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包括并联的工作模块A1和除尘模块A2,在压缩空气进口和工作模块之间顺序设置有冷却分离模块A5和冷却调节阀1,所述冷却分离模块A5由再生调节阀22串联第二冷却分离器B2后并联由两个控制阀21、23串联成的冷却控制阀组A7组成,冷却控制阀组A7的控制节点E7与工作模块A1的出气端控制阀组A9的控制节点E3串联。
下面以干燥器G1干燥压缩空气、干燥器G2加热干燥吸附剂为例,说明其气体干燥具体流程。
正常情况下,干燥器G1干燥压缩空气,另一个干燥器G2处于加热干燥或冷却吸附剂状态,气体流程是: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经过控制阀21、10、干燥器G2、控制阀6、冷却分离器B1、控制阀9、干燥器G1、控制阀13直接干燥压缩空气后送管网,其余各阀处于关闭状态。
a、干燥器G2冷却时,气体流程如下:
控制阀21关闭,干燥器G1继续干燥压缩空气,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经过再生调节阀22,经过第二冷却分离器B2、控制阀23、控制阀10、干燥器G2、控制阀6、冷却分离器B1、控制阀9、干燥器G1、控制阀13直接干燥压缩空气后送管网,其余各阀处于关闭状态;
b、干燥器G1干燥压缩空气转换为干燥器G2干燥压缩空气时,气体流程如下:
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经过控制阀21、控制阀23、冷却调节阀1到冷却分离器B1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控制阀9、干燥器G1、控制阀13直接干燥压缩空气后送管网;另一路经过控制阀8、干燥器G2、控制阀12直接干燥压缩空气后送管网。待控制阀8、12开后,关控制阀9、13;待控制阀9、13关后,开控制阀11、7,待控制阀11、7开后,关冷却调节阀1。系统进入干燥器G2干燥压缩空气、干燥器G1干燥吸附剂状态。
c、干燥器G1冷却时,气体流程如下:
干燥器G2继续干燥压缩空气,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经过再生调节阀22、第二冷却分离器B2、控制阀23、控制阀11、干燥器G1、控制阀7、冷却分离器B1、控制阀8、干燥器G2、控制阀12直接干燥压缩空气后送管网,其余各阀处于关闭状态。
上述装置解决了干燥器冷却消耗部分压缩空气的问题,但在干燥器切换时,上述系统的阀门开关过程仍存在串气的可能,一旦其中一个阀门出现故障,整个干燥系统需要全停,同时压缩机需要配合全停处理。
为了解决串气的问题,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工作模块A1的进气端控制阀组A8两端并联有等待控制阀组A6,等待控制阀组A6的控制节点E8与再生调节阀22和第二冷却分离器B2之间的再生控制节点F连接,从而实现了某一干燥器吸附时,另一干燥器可处于等待状态,切换时,由等待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避免了由干燥或冷却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串气的可能,提高了整个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下面以干燥器G1干燥压缩空气、干燥器G2等待为例,说明其气体干燥的具体流程。
正常情况下,干燥器G1干燥压缩空气,干燥器G2处于等待状态,不处于干燥和冷却吸附剂状态,气体流程是: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经过再生调节阀22、第二冷却器分离器B2、冷却调节阀1、控制阀7、13直接干燥后送管网,其余各阀处于关闭状态。
a、干燥器G2加热干燥吸附剂时,其气体流程如下:
干燥器G1继续干燥压缩空气,控制阀7、13处于打开状态,控制阀15、9、11处于关闭状态;再生调节阀22开度在50~75%,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中,一部分经过控制阀21、10,控制阀6、8、12关闭,干燥器G2、控制阀14,与直接经过再生调节阀22的气流回合,再经过第二冷却分离器B2、冷却调节阀1、控制阀7进入干燥器G1干燥压缩空气,经控制阀13送出。干燥吸附剂完成后,将控制阀21、14关闭,同时再生调节阀22全开,干燥器G1继续干燥吸附剂,等待对干燥器G2进行冷却吸附剂。
b、干燥器二冷却吸附剂时,其气体流程如下:
控制阀9、11、12、21关闭,冷却调节阀1开度在50~75%,从压缩机来的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经过再生调节阀22到冷却分离器B2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过冷却调节阀1、控制阀7、控制阀13送出,控制阀14、15、6处于关闭状态;另一路经过控制阀23、10进入干燥器G2进行冷却,再经过控制阀8进入冷却分离器B1进行冷却,冷却后气体通过控制阀7进入干燥器G1进行干燥,经控制阀13送出。冷却干燥器G1的流量可以通过冷却调节阀1进行控制。干燥器G2冷却完成后,全开冷却调节阀1、关闭控制阀23、14、6、8、10、12,进入等待干燥压缩空气状态。
c、进入干燥器G2干燥压缩空气时,先开控制阀6、12;等待5~10秒后,关闭控制阀7、13,干燥器G1进入等待干燥吸附剂状态。

Claims (2)

1.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包括并联的工作模块(A1)和除尘模块(A2),所述工作模块(A1)包括两个并联的干燥器(G1、G2),两个干燥器(G1、G2)的进气端之间并联有两组进气端控制阀组(A8),两个干燥器(G1、G2)的出气端之间并联有一组出气端控制阀组(A9),每组控制阀组包括两个串联的控制阀,两个串联的控制阀之间为控制节点(E1、E2、E3),第一冷却分离器(B1)串联在进气端的两控制节点(E1、E2)之间,所述除尘模块(A2)包括一个除尘控制阀组(A10),除尘控制阀组(A10)与出气端控制阀组(A9)并联,除尘控制阀组(A10)的控制节点(E4)上串联有除尘器(D),压缩空气进口与工作模块(A1)之间设置有冷却调节阀(1),其特征是:压缩空气进口与冷却调节阀(1)之间设置有冷却分离模块(A5),所述冷却分离模块(A5)由再生调节阀(22)串联第二冷却分离器(B2)后并联由两个控制阀(21、23)串联成的冷却控制阀组(A7)组成,冷却控制阀组(A7)的控制节点(E7)与工作模块(A1)的出气端控制阀组(A9)的控制节点(E3)串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其特征是:工作模块(A1)的进气端控制阀组(A8)两端并联有等待控制阀组(A6),等待控制阀组(A6)的控制节点(E8)与再生调节阀(22)和第二冷却分离器(B2)之间的再生控制节点(F)连接。
CNU2008203033219U 2008-12-11 2008-12-11 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4231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3033219U CN201342314Y (zh) 2008-12-11 2008-12-11 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3033219U CN201342314Y (zh) 2008-12-11 2008-12-11 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42314Y true CN201342314Y (zh) 2009-11-11

Family

ID=41273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30332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42314Y (zh) 2008-12-11 2008-12-11 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4231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5959A (zh) * 2014-05-14 2014-08-27 西安工程大学 无油螺杆空压机复合式热回收系统
CN106714937A (zh) * 2014-05-29 2017-05-24 机械工业独资股份公司 用于被压缩空气的冷却干燥器和对应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5959A (zh) * 2014-05-14 2014-08-27 西安工程大学 无油螺杆空压机复合式热回收系统
CN106714937A (zh) * 2014-05-29 2017-05-24 机械工业独资股份公司 用于被压缩空气的冷却干燥器和对应的方法
US10724750B2 (en) 2014-05-29 2020-07-28 Officine Meccaniche Industriali S.R.L. Con Unico Socio Cooling dryer for compressed air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95739U (zh) 一种零气耗余热再生式吸干机
CN201823451U (zh) 鼓风加热内循环压缩空气净化装置
CN101797465B (zh) 降压零排放的节能型气体脱水装置
CN100536995C (zh) 一种吸附干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028304B (zh) 三通阀外循环加热再生式气体干燥器
CN202061533U (zh) 一种余热再生式空气干燥装置
CN203315983U (zh) 空气热能负压再生压缩空气吸附式干燥机
CN201454369U (zh) 机车用双塔空气吸附干燥器
CN201342314Y (zh) 压缩空气无损余热干燥再生装置
CN201404756Y (zh) 三通阀闭式循环加热再生式气体干燥器
CN201404757Y (zh) 四通阀闭式循环加热再生式气体干燥器
CN201279431Y (zh) 天然气余热再生脱水装置
CN201493043U (zh) 零气耗低露点压缩热再生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机
CN201768479U (zh) 零耗气低露点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
CN101601959A (zh) 一种零气耗低露点压缩热再生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08988B (zh) 一种高效带过滤的压缩空气干燥装置
CN211025735U (zh) 无耗气吸附式干燥系统
CN110106000B (zh) 一种天然气干燥设备及工艺
CN210448618U (zh) 一种气体零气耗除油吸附式干燥系统
CN204073803U (zh) 高压天然气干燥净化系统
CN203648356U (zh) 具有加热再生装置的吸附式干燥机
CN206778157U (zh) 一种余热再生空气干燥装置
CN203342631U (zh) 压缩空气微热再生干燥器
CN107854976B (zh) 一种吸附式空气干燥器空压机余热再生风结构及方法
CN104248905A (zh) 高压天然气干燥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PANGANG GROUP STEEL VANADIUM + TITANIU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PANZHIHUA NEW STEEL + VANADIUM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17067 Panzhihua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East Xiangyang Village, new technology and quality department

Patentee after: Pangang Group Steel Vanadium & Titanium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7067 Panzhihua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East Xiangyang Village, new technology and quality department

Patentee before: Panzhihua New Steel & Vanadium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