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2471A - 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2471A
CN101312471A CNA2007101092509A CN200710109250A CN101312471A CN 101312471 A CN101312471 A CN 101312471A CN A2007101092509 A CNA2007101092509 A CN A2007101092509A CN 200710109250 A CN200710109250 A CN 200710109250A CN 101312471 A CN101312471 A CN 101312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ee
conversation
instructions
voice data
giving ord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92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俊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A2007101092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24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2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24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首先,设定一发话规则,发话规则包括一发话时点及一受话名单。接着,在发话时点拨出一通话给对应于受话名单的一受话端。其次,当受话端接听通话时,传送一发话端语音资料至受话端。然后,判断是否录制一受话端语音资料。借此,使用者可预先对应不同的受话端录制不同的发话端语音资料,提高了使用上的方便性。另外,借由自动发话系统自动拨出通话并传送发话端语音资料,可避免手动传送讯息的疏漏情形。

Description

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传送语音资料的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随身移动电子装置的发展,市面上已推出各式各样整合多样化功能的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掌上型电脑、数字相机以及移动电话等。其中,移动电话更是整合各样功能的佼佼者,包括整合数字相机及数字播放器等功能,并且可同时包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iFi)、蓝牙通讯(Bluetooth)、GSM通讯等多重通讯模组,更挟其轻薄、方便可携等特点,逐渐成为个人随身电子装置的主流。
近来,移动电话的软件功能逐渐强化,使得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或PDA,甚至能够在移动通讯平台上执行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OS)。使用者能够依照各自需求安装各式各样的软件于移动电话中,让使用者能够拥有个人专属的电子秘书服务。
然而,目前移动电话的闹铃或是工作排程等功能,均只能简单地利用闹铃声或是震动来提醒使用者,易让使用者不小心便错过了重要的通知,造成了使用上的限制。另外一方面,当使用者需要将重要讯息传递予多个受话端时,需要逐一发送文字讯息(text message),或是逐一拨出通话以通知受话端。若受话端无法接听电话,使用者便需要自行重新拨出通话。特别是对于不那么重要,不必立即通知的事项,此种手动通知的方式,不仅费时麻烦,也容易不慎漏掉通知。若以文字讯息通知也常无法确知发出的文字讯息是否为受话端所接收,而且发出一则文字讯息也比发出大约20秒的语音讯息昂贵,且文字讯息更受到了字数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一种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其是在接通通话时自动传送语音资料予受话端,并且可让使用者了解受话端接收语音资料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自动发话方法。首先,设定一发话规则,发话规则包括一发话时点及一受话名单。其次,在发话时点拨出一通话给对应于受话名单的一受话端。再者,当受话端接听通话时,传送一发话端语音资料至受话端。然后,判断是否录制一受话端语音资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自动发话系统,包括一语音资料库、一记忆单元、一收发单元、一判断单元以及一录音单元。语音资料库具有一发话端语音资料。记忆单元用以记录设定的一发话规则,发话规则包括一发话时点及一受话名单。收发单元用以在发话时点拨出一通话给对应于受话名单的一受话端,并在受话端接听通话时传送发话端语音资料至受话端。判断单元用以在拨出通话后判断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并用以判断是否录制一受话端语音资料。录音单元用以在判断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时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
本发明的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是根据发话规则在发话时点拨出通话给受话名单的一受话端,当受话者接听通话时传送预录的发话端语音资料。使用者可预先对应不同的受话端录制不同的发话端语音资料,提高了使用上的方便性。另外,借由自动发话系统自动拨出通话并传送发话端语音资料,可避免手动传送讯息的疏漏情形。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的流程图;
第2A及图2B绘示图1的自动发话方法的详细流程图;以及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发话系统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是可由使用者预先针对发话的时间以及发话的对象以及是否针对此对象录制语音回条进行设定,并且在到达设定的时间时,自动拨出通话给预定的受话端。当受话端接听通话时自动传送发话端语音资料给受话端。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如步骤101所示,设定一发话规则,此发话规则包括一发话时点、一受话名单以及一录音名单。
其次,进行步骤102,在发话时点拨出一通话给对应于受话名单的一受话端。
接着,当受话端接听电话时,传送一发话端语音资料至受话端,如步骤103所示。
再来,进行步骤104,根据录音名单判断是否录制此通话的受话端的一受话端语音资料。当判断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时,则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如步骤105所示。当判断不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时,结束此通话,如步骤106所示。
上述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是在指定的发话时点自动拨出通话给受话名单中的特定受话端,并且在受话端接听通话后自动播放使用者预先录制的发话端语音资料。使用者可预先设定录音名单,当录音名单中的受话端接收此发话端语音资料后,录制此受话端的受话端语音资料,以使发话端确认受话端已收到此发话端语音资料。
请同时参照第2A及图2B,其绘示图1的自动发话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在步骤101之前,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还进行步骤201及步骤202。在步骤201中,预录一发话端语音资料,在步骤202中,储存发话端语音资料于一语音资料库。
在步骤101中,此发话规则还包括一延迟时间。发话时点包括至少一个指定的发话时间,或是至少一个倒数计时的时间区间,受话名单中包括至少一个受话端。在上述步骤201中,使用者较佳地分别依照不同的受话端录制不同的发话端语音资料。
接着,在步骤102之后,进行判断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的动作,如步骤20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的方式例如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拨出通话后接收受话端传出的一讯号。接着,依据此讯号判断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此讯号包括受话端关机无人接听、空号、接听通话、进入语音信箱或进入答录机等状况的讯号。
以目前常见的移动通讯系统为例,一般而言当响铃达到25秒或30秒后,受话端系统便会将通话转入至语音信箱。因此,当受话端于一接听时点接听通话时,可利用下述步骤判断受话端是否由使用者接听通话。首先,计算从发话时点至接听时点的一间隔时间。然后,依据间隔时间判断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当间隔时间小于一预设值,则判断受话端接听通话。在发话时点拨出通话后,当经过一段等待时间(例如30秒)受话端仍未接听通话时,此通话是由一代接系统(例如语音信箱)接听。因此将预设值设定为小于等待时间,例如25秒,可判断此通话由使用者接听,而非由代接系统接听。然实际应用上,在某些情况时,例如对方电话未开机或对方拒接通话时,此通通话在上述的间隔时间内即被代接系统接听。由于语音信箱的系统提示语通常为制式化的语音讯息,因此可借由辨识受话端接听通话后的声音内容,判断是否为系统提示语,借以更进一步得知通话是由使用者或代接系统接听。
当受话端未接听通话时,记录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以更新发话规则,如步骤206所示。接着等待延迟时间,如步骤207所示,而后重复执行拨出通话的步骤,直到受话端接听电话,或是直到满足发话规则中所设定的一重拨次数。
另一方面,当受话端接听通话时,记录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以更新发话规则,如步骤206’所示。接着进行步骤208,从语音资料库取得对应于此通话的受话端的发话端语音资料。
接下来进行步骤103,传送发话端语音资料。此发话端语音资料较佳地包括一提示部分以及一主要留言部分,提示部分例如是问候语,用以告知受话端准备接收接下来的主要留言部分;主要留言部分则为主要的讯息内容。以下举一实际范例来做说明。发话端语音资料的提示部分可例如为:“您好,我是业务部林先生,请接收我的语音讯息。”而发话端语音资料的主要留言部分可例如为:“明天早上的会议因故改到下午两点举行,烦请重新安排您的时间,谢谢。”另外,提示部分及主要留言部分之间,还可等待一短暂的时间间隔(例如两秒钟)。当通话由代接系统接听时,代接系统一般会先行播放系统提示语,接着才真正进入语音信箱录音的步骤。本实施例中,提示部分较佳地至少与系统提示语具有相同的间隔时间,使得代接系统进行录音的步骤时,可完整记录发话端语音资料的主要留言部分。
其次,进行步骤104,借由预先设定的录音名单判断是否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当判断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时,接着进行步骤105,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本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接下来还执行步骤213,通过一自然语言技术辨识此受话端语音资料,借由辨识出受话端语音资料的内容来确认受话端确实收到发话端语音资料。
上述依照本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较佳地重复执行步骤102以后的步骤数次,使得受话名单中每一受话端均可接收到对应的发话端语音资料。本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是自动将发话端语音资料传送给受话端,并且更借由辨识受话端语音资料来确认受话端确实接收此发话端语音资料,可增加讯息传送及接收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可应用于一自动发话系统。请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发话系统的方块图。自动发话系统300包括语音资料库302、一记忆单元304、一收发单元306、一判断单元308以及一录音单元310。语音资料库302具有发话端语音资料。记忆单元304用以记录设定的发话规则,发话规则包括发话时点、受话名单及录音名单等设定值。收发单元306用以在发话时点拨出通话给对应于受话名单的受话端,并在受话端接听通话时传送发话端语音资料至受话端。判断单元308用以于拨出通话后判断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并借由录音名单判断是否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录音单元310用以于判断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时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
更进一步来说,自动发话系统300还包括一辨识单元312,用以通过自然语言技术辨识受话端语音资料,以确认受话端确实收到发话端语音资料。其次,发话规则还包括延迟时间,当受话端未接听通话时,收发单元306在等待上述延迟时间后,重新拨出另一通话给受话端。此外,判断单元308可依据受话端所传出的讯号判断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或者借由间隔时间判断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判断单元308判断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的方式是与上述步骤205(绘示于图2A中)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再者,记忆单元304还用以储存受话端语音资料,并且记录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借由纪录受话端是否接听通话形成一列表,以显示受话端接听通话以及受话端收到发话端语音资料的状况。另外,录音单元310还用以预录发话端语音资料。本实施例的自动发话系统300是以应用于一智能移动电话(smart phone)为例做说明,其是利用智能移动电话原有的软软件架构来执行依照本发明的自动发话方法,大大增加了智能移动电话的功能及应用领域。然而本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及应用其的自动发话系统也可应用于其他通讯系统,例如有线电话及其总机系统等。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是根据发话规则在发话时点拨出通话给受话名单的一受话端,当受话者接听通话时传送预录的发话端语音资料,并且根据录音名单进行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的动作,更进一步借由辨识此受话端语音资料来确认受话端确实收到发话端语音资料。使用者可预先对应不同的受话端录制不同的发话端语音资料,提高了使用上的方便性。另外,借由自动发话系统自动拨出通话并传送发话端语音资料,可避免手动传送讯息的疏漏情形。再者,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不增加任何元件,可相容于原有智能移动电话的架构。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自动发话方法,包括:
设定一发话规则,该发话规则包括一发话时点及一受话名单;
在该发话时点拨出一通话给对应于该受话名单的一受话端;
当该受话端接听该通话时,传送一发话端语音资料至该受话端;以及
判断是否录制一受话端语音资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发话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话规则还包括一延迟时间,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该受话端是否接听该通话;
当该受话端未接听该通话时,等待该延迟时间;及
重复执行拨出该通话的步骤,直到该受话端接听该电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发话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在拨出该通话后接收该受话端传出的一讯号;及
依据该讯号判断该受话端是否接听该通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发话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受话端是在一接听时点接听该通话,该方法还包括:
计算从该发话时点至该接听时点的一间隔时间;及
依据该间隔时间判断该受话端是否接听该通话,其中当该间隔时间小于一预设值,则判断该受话端接听该通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发话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不录制该受话端语音资料时,结束该通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发话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录制该受话端语音资料时,录制该受话端语音资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发话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通过一自然语言技术辨识该受话端语音资料,以确认该受话端确实收到该发话端语音资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发话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记录该受话端是否接听该通话,以更新该发话规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发话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预录该发话端语音资料;
储存该发话端语音资料于一语音资料库;及
当该受话端接听该通话时,从该语音资料库取得该发话端语音资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发话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话规则还包括一录音名单,该判断是否录制该受话端语音资料的步骤中,是借由该录音名单判断是否对该通话的该受话端录制该受话端语音资料。
11.一种自动发话系统,包括:
-语音资料库,其具有一发话端语音资料;
-记忆单元,用以记录设定的一发话规则,该发话规则包括一发话时点及一受话名单;
-收发单元,用以在该发话时点拨出一通话给对应于该受话名单的一受话端,并在该受话端接听该通话时传送该发话端语音资料至该受话端;
-判断单元,用以在拨出该通话后判断该受话端是否接听该通话,并用以判断是否录制-受话端语音资料;以及
-录音单元,用以于判断录制该受话端语音资料时录制该受话端语音资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发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发话规则还包括一延迟时间,该收发单元还用以在该受话端未接听该通话时等待该延迟时间,并重新拨出另一通话给该受话端。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发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判断单元是依据该受话端所传出的一讯号判断该受话端是否接听该通话。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发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判断单元还用以计算自该发话时点至该受话端接听该通话的一接听时点的一间隔时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发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判断单元是依据该间隔时间判断该受话端是否接听该通话,当该间隔时间小于一预设值,该判断单元则判断该受话端接听该通话。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发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一辨识单元,用以通过一自然语言技术辨识该受话端语音资料,以确认该受话端确实收到该发话端语音资料。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发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记忆单元还用以储存该受话端语音资料。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发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记忆单元还用以记录该受话端是否接听该通话。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发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录音单元还用以预录该发话端语音资料。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发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发话规则还包括一录音名单,该判断单元借由该录音名单判断是否对该通话的该受话端录制该受话端语音资料。
CNA2007101092509A 2007-05-25 2007-05-25 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13124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092509A CN101312471A (zh) 2007-05-25 2007-05-25 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092509A CN101312471A (zh) 2007-05-25 2007-05-25 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2471A true CN101312471A (zh) 2008-11-26

Family

ID=40100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092509A Pending CN101312471A (zh) 2007-05-25 2007-05-25 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24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6167B2 (en) Mobile station with voice call acknowledgement and missed call scheduling
CN102972015B (zh) 电话保持机制
US70102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utomatic response to a telephone call
US575462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alls using a soft call park
CN100359909C (zh) 用于呼叫应答的方法和系统
US9357065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udio signals over a voice channel
CN103685711A (zh) 一种基于手机自动接通的通话控制和处理方法
CN102932760A (zh) 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188372A (zh) 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US20060040643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aying an audio file at a remot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335943A (zh) 语音留言接收方法和移动终端
US20060258335A1 (en) Mobile handset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preset voice message and related method thereof
CN101478590A (zh) 一种手机语音自动回复方法及系统
CN101662721A (zh) 一种在mtk手机平台上实现本地语音信箱的方法
CN101141724B (zh) 移动通讯装置的来电接听管理方法
KR20060007285A (ko) 이동단말기의 통화중 메모 확인 방법
CN102148903A (zh) 遇忙回叫的方法和装置
KR100512048B1 (ko) 예약 통화 서비스 방법
JP2009049675A (ja) 電話機
CN101562650A (zh) 语音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1312471A (zh) 自动发话方法及系统
CN101217684B (zh) 通过语音流程发送彩信的方法和装置
EP2034711B1 (en) Cellular phone
KR101686479B1 (ko) 통화 기반의 메모를 제공하는 스마트 단말 및 메모 제공 방법
CN109981886B (zh) 手机机主状态的发布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手机通讯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