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7822A -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07822A CN101307822A CN 200810097108 CN200810097108A CN101307822A CN 101307822 A CN101307822 A CN 101307822A CN 200810097108 CN200810097108 CN 200810097108 CN 200810097108 A CN200810097108 A CN 200810097108A CN 101307822 A CN101307822 A CN 1013078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mp
- oil
- port
- replenishment
- liquid pr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3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1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41001125879 Gobi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87 interca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0 interca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Gearings (AREA)
Abstract
现有的补给泵的吸入端口,沿中央部件侧面开口地设置在泵壳上,在连续设置备用液压泵时,必须进行大的设计变更或软管等的液压配管,存在无法避免成本高、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和设置位置受到限制而难以应对多连泵的问题。本发明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设有通过闭回路将液压泵(3)和液压马达(4)流体连接的中央部件(6),在该中央部件(6)附设用来向所述闭回路补给工作油的补给泵(19),通过所述液压泵(3)的泵轴(3a)驱动该补给泵(19);在与所述中央部件(6)侧相反的那一侧的所述补给泵(19)的侧面(19g)可装拆地安装端口部件(2),在所述端口部件(2)上形成有与所述补给泵(19)的吸入部(19d)连通的吸入端口(4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设有通过闭回路将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流体连接的中央部件(センタセクシヨン),在该中央部件附设用来向上述闭回路补给工作油(作動油)的补给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已知有这样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其在上述中央部件附设补给泵,该补给泵用来补给因从上述闭回路泄漏等而减少了的工作油,通过上述液压泵(以下称为“主液压泵”)的泵轴驱动该补给泵,由此把工作油当作液压油供给到上述闭回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548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2314号公报
但是,这样的现有的补给泵,由于用来吸引工作油的吸入端口(吸入ポ一ト)形成在补给泵的泵壳上,而且该吸入端口沿附设了补给泵的中央部件侧面开口,所以,在为了驱动其它液压设备等而要把备用的液压泵(以下称为“备用液压泵”)连续设置在补给泵上的时候,出现了以下问题。
即,在把备用液压泵配置在补给泵周围的中央部件侧面上的情况下,不仅要在设置上述主液压泵的泵轴之外另行新设置用来驱动备用液压泵的驱动轴,而且,还必须设置用来把上述主液压泵的泵轴等的动力传递到该驱动轴的动力传递机构,存在着因部件数增加而造成部件成本增加·招致维修性恶化的问题。进而,由于备用液压泵在中央部件侧面上,所以要使其与接到补给泵的吸入端口的液压配管等不发生干涉,使得备用液压泵的设置位置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难以配置多个备用液压泵,难以形成把多个备用液压泵连起来的多连泵。
另一方面,在把备用液压泵配置在与中央部件侧相反的那一侧的补给泵外侧面的情况下,确实可以使备用液压泵的驱动轴与主液压泵的泵轴公用,也可以把备用液压泵在补给泵外侧面上重叠地连续设置多个,但是,补给泵的吸入端口没有朝着备用液压泵开启,为了把工作油供给到该备用液压泵,必须另行设置多个与上述补给泵完全不同的供给油路,例如设置软管等外部的液压配管,存在因部件数增加而造成部件成本增加·维修性恶化,以及因配管面积增加而难免造成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下,下面说明解决该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设有通过闭回路将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流体连接的中央部件,该中央部件形成有用来向由该液压马达驱动的走行动力传递装置进行安装的安装部,该中央部件附设有用来向所述闭回路补给工作油的补给泵,通过所述液压泵的泵轴驱动该补给泵;在与所述中央部件侧相反的那一侧的所述补给泵的侧面可装拆地安装端口部件,在所述端口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补给泵的吸入部连通的吸入端口。
另外,所述补给泵构成为可以安装备用液压泵来替代所述端口部件,在该备用液压泵的与向该补给泵进行安装的安装面相反的那一侧的侧面上形成吸入端口,在该备用液压泵内设有把所述吸入端口与所述补给泵的所述吸入部和所述备用液压泵的吸入口连通的抽油油路(サクシヨン油路)。
进而,在所述补给泵和所述备用液压泵之间可以夹装设置第二备用液压泵,在所述第二备用液压泵上设有:形成与所述吸入端口的所述备用液压泵的所述抽油油路、该补给泵的所述吸入部和该第二备用液压泵的吸入口连通的第二抽油油路。
所述中央部件具有以相互相向状配置着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在该第一面上安装所述液压泵和所述液压马达,所述泵轴从所述中央部件的该第二面突出,所述补给泵安装在所述泵轴从该中央部件的该第二面突出的部分、附设在该第二面上,使电机轴从该中央部件的该第二面自该补给泵偏离的部分突出,该第二面中、该电机轴的突出部分周围的面形成为所述安装部。
另外,积存在所述走行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箱箱体的油池中的油,借助管部件,成为把该变速箱箱体内的油供给到所述补给泵的构造,该管部件,在把所述端口部件安装在该补给泵上的情况下与所述端口部件的吸入端口连接、在把所述备用液压泵安装在所述补给泵上的情况下与所述备用液压泵的吸入端口连接。
基于上述构成,本发明可发挥下述效果。
在本发明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中,如上所述,在与中央部件侧相反的那一侧的补给泵的侧面可装拆地安装端口部件。在该端口部件上形成与所述补给泵的吸入部连通的吸入端口。因此,在把端口部件安装到补给泵上时,可以通过端口部件的吸入端口把工作油供给到补给泵。
所述端口部件可自由装拆,可以在补给泵上安装所述备用液压泵来替代所述端口部件。如上所述,在该备用液压泵上形成有吸入端口,和把该吸入端口与该备用液压泵的吸入口和该补给泵的吸入部连通的抽油油路。因此,可以在共用该补给泵的状态下,把该补给泵简单切换成不具备备用液压泵而安装了吸入油的端口部件的状态,和替代端口部件设有备用液压泵的状态。
进而,如上所述,在备用液压泵与补给泵之间可以安装第二备用液压泵,在该第二备用液压泵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第二抽油油路。因此,在把备用液压泵连续设置到补给泵上时,无需对补给泵进行大的设计变更,使制造成本低,而且还把用来供给工作油的软管等液压配管抑制到最小限度,可以通过减少部件数降低部件成本·提高维修性,以及借助减少配管空间谋求装置的小型化。尤其是,由于可以在补给泵的侧面堆叠多个备用液压泵,所以还可以容易地应对把多个备用液压泵连起来的多连泵的设置。
另外,在把所述备用液压泵在补给泵的侧面连续设置多个(即,具有吸入端口的备用液压泵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二备用液压泵)的状态下,各个备用液压泵的抽油油路相互连接,从最外侧的备用液压泵的吸入端口到补给泵的吸入部为止,通过第二备用液压泵形成单一的共用抽油油路。这样,即使在设置多连泵时,仅仅通过把备用液压泵配置成使各个抽油油路相互连通,就可以把工作油可靠分配到多个备用液压泵和补给泵,无需设置软管等的液压配管,可以通过减少部件降低部件成本·提高维修性,并通过减少配管空间谋求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如上所述,在把上述构成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安装在变速箱箱体中的构造的传动装置中,通过中央部件把变速箱箱体和补给泵接近排列。因此,成为在附设在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上的补给泵上安装了所述端口部件的构造、安装了所述备用液压泵的构造(也可以是连续设置了多个备用液压泵的构造),可以由如上所述那样进行配管的短的管部件把变速箱箱体内的油供给到补给泵,可以提供具有能实现配管构造的简洁化、降低部件成本、提高维修性、减少配管空间等优点的紧凑的传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设有补给泵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侧面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俯视截面图。
图3是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背面截面图。
图4是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上部的侧面图。
图5是具有中立位置定位机构的斜板角控制装置的侧面图。
图6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7是图1的B-B向视图。
图8是中央部件下部的背面图。
图9表示斜板角控制装置的另一配置构成,是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俯视截面图。
图10是图9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背面截面图。
图11表示补给回路的另一配置构成,是中央部件的背面截面图。
图12是图11的中央部件下部的背面图。
图13是多连备用液压泵的侧面图。
图14是作为具有本发明涉及的设有补给泵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车辆的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的简图。
图15是作为具有本发明涉及的设有补给泵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车辆的实施例的插秧机的简图。
图16是作为具有本发明涉及的设有补给泵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车辆的实施例的拖头车(トラクタ)的简图。
符号说明
1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2端口部件
3液压泵
3a 泵轴
4液压马达
6中央部件
19补给泵
19d吸入部
19g与中央部件侧相反的那一侧的侧面(第二侧面)
28变速箱箱体
41吸入端口
44、45、46备用液压泵
44b、45b、46b分支油路
50合体型分支油路
107管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基于图1、图2、图6、图7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具有端口部件2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如图14~图16所示,在把具有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后述的传动装置T安装在各种作业车辆上的情况下,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朝向各种各样,在借助图1~图13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构造进行说明的情况下,把图1的箭头7所示的那一侧作为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前方,把与箭头7相反的那一侧作为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后方,把图纸内侧作为右方,把图纸面前侧作为左方。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由活塞式的液压泵3和液压马达4构成,该液压泵3和液压马达4上下并排设置在壳体5内,在这些液压泵3、液压马达4以及壳体5的后端配设着中央部件6。
其中的液压泵3由泵轴3a、将该泵轴3a嵌入并与泵轴3a一起回转的液压缸体3b、滑动自如地嵌入该液压缸体3b的活塞3e,以及与该活塞3e抵接的活动斜板3d构成,构成为容量可变式的液压泵。上述活动斜板3d通过改变其倾斜角来限制活塞3e的冲程,调节液压泵3的工作油的排出量。而且,在上述中央部件6设有左右的主油路6c、6d,该主油路6c、6d用来将液压泵3的一对吸入/排出端口(肾形端ロ(キドニ一ポ一ト))和液压马达4的一对吸入/排出端口(肾形端ロ(キドニ一ポ一ト))分别彼此连接。
上述液压马达4与液压泵3同样地由一端嵌插在中央部件6上而且另一端被壳体5转动自如地支撑着的马达轴4a、将该马达轴4a嵌入并与马达轴4a一起回转的液压缸体4b、滑动自如地嵌入该液压缸体4b的活塞4e,以及与该活塞4e抵接的固定斜板4d构成,构成为固定容量式的液压马达。而且,该固定斜板4d固定设置在上述壳体5上。
在这样的液压泵3、液压马达4上的液压缸体3b、4b的后部端面3c、4c,与面对壳体5内的上述中央部件6的一侧面6a之间,分别夹装着借助销60等停止转动的阀板7、8。另一方面,在位于壳体5外的中央部件6的另一侧面6b的液压泵3侧,在由所述主油路6c、6d等形成的闭回路中附设了用来补给与漏出的工作油相当的工作油的次摆线(トロコイド)式的补给泵19,在该补给泵19的侧面安装着本发明涉及的端口部件2。
在上述构成中,来自发动机等的驱动力输入到泵轴3a而驱动液压泵3的话,由该液压泵3的驱动而排出的工作油通过中央部件6内的主油路6c、6d等被供给到上述液压马达4,通过所述工作油的流入流出来驱动液压马达4,其驱动力从输出轴3a输出到变速箱箱体28内的副变速装置等的走行动力传递机构,进而,此时,从液压回路内漏出的工作油一度蓄积在壳体5的油池中之后,如果所述蓄积的油量到达规定量以上,就回流到变速箱箱体28的油池中。而且如果减少液压回路内循环着的油的泄漏的话,就由上述补给泵19再次从变速箱箱体28的油池汲取而补给到主油路6c、6d。
如图1所示,在上述中央部件6的前侧面6a与液压缸体4b的后部端面4c之间的液压马达轴4a上形成外周突起部59,该外周突起部59的直径比上述液压缸体4b的轴孔4j的大,液压缸体4b不能在液压马达轴4a上向后方移动。即,可以谋求在组装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时防止液压缸体4b脱落,可以提高组装性。
下面,借助图2~图5、图9、图10说明上述活动斜板3d的斜板角控制机构。
如图2、图5所示,在上述壳体5内的液压泵3的收纳空间中配设操作杆9,在该操作杆9的一端部形成凸轮从动件9a,而在另一端部通过销轴10与上述活动斜板3d连接。进而,在操作杆9的途中部安装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壳体5上的耳轴11,在该耳轴11的壳体5外部突出端通过螺栓51等固定着耳轴臂12。由此,只要从液压泵3的外部操作耳轴臂12就可以任意改变活动斜板3d的角度。
如图2~图5所示,在所述操作杆9的凸轮从动件9a与中央部件6之间的空间中,配设凸轮板13用作进行中立位置定位的制动(デテント)部件,在该凸轮板13上的凸轮从动件9a侧端面上形成凹陷的制动凸轮部13a。而且,自该制动凸轮部13a向上方和下方倾斜,从而使得凸轮板13的凸轮从动件9a侧端面与操作杆9侧接近。另一方面,凸轮从动件9a在压接状态下抵接在这样的制动凸轮部13a附近,而且,与凸轮板13的抵接面大致形成为圆弧形。
所述凸轮板13的下端部13b由偏心轴14支撑,该偏心轴14转动自如地轴支承承在液压马达4侧的壳体5的一侧面。该偏心轴14由轴支承部14a和凸轮支撑部14b构成,其中的轴支承部14a由设置在壳体5的一侧面的轴承5b轴支承,凸轮支撑部14b转动自如地支撑凸轮板13的下端部13b。而且,轴支承在壳体5的轴承5b上的轴支承部14a的轴心,与支撑凸轮板13的下端部13b的凸轮支撑部14b的轴心偏心。
另一方面,向中央部件6侧突出的凸部13d与凸轮板13一体地形成在凸轮板13的上端部13c,进而,在中央部件6上的与上述凸部13d对应的部位形成凹部6e,在该凹部6e嵌装着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15。即,由与凸轮板13一体形成的凸部13d构成凸轮板13上的弹簧15的承受部件。
通过该弹簧15支撑凸轮板13,而且,朝凸轮从动件9a侧施力地构成该凸轮板13,由此,在凸轮板13的凸轮从动件9a侧端面上的制动凸轮部13a的附近,朝凸轮从动件9a压接。
该凸轮从动件9a,在与制动凸轮部13a抵接着的状态下的压接力最小,而且,当凸轮从动件9a处于与制动凸轮部13a抵接的位置时液压泵3的活动斜板3d处于中立位置。而且,与凹陷的制动凸轮部13a抵接而处于中立位置的凸轮从动件9a,通过耳轴11的转动操作而从制动凸轮部13a向上方或下方转动,随此,制动凸轮部13a由凸轮从动件9a向中央部件6侧推压,由弹簧15施加的力变大,使凸轮从动件9a朝制动凸轮部13a的压接力变大。
因此,在上述斜板角控制机构52中,如果上下转动操作杆9解除耳轴11的操作力的话,凸轮从动件9a在凸轮板13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回到中立位置而与制动凸轮部13a嵌合,从而保持操作杆9的中立位置,即把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保持在中立状态。
在壳体5上的与凸轮板13的上端部13c对应的位置与壳体5一体地形成未图示的两个突起,从而由两个突起之间的凹部把凸轮板13的上端部13c向与上述泵轴3a正交的方向引导。
另外,在凸轮从动件9a与制动凸轮部13a抵接的状态,液压泵3的活动斜板3d被组装成从中立位置偏离的状态时,转动操作偏心轴14的话,凸轮支撑部14b的轴心相对于轴支承部14a和轴承5b的轴心偏心,因此,该凸轮支撑部14b以轴支承部14a和轴承5b的轴心为中心进行公转,由该凸轮支撑部14b支撑的凸轮板13的下端部13b向上下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凸轮从动件9a压接在凸轮板13上的操作杆9在上下方向上微动转动,从而对中立位置进行微调节。
另外,在凸轮板13的凸轮从动件9a侧端面上的制动凸轮部13a的上方形成上止动部13e,在该制动凸轮部13a的下方形成下止动部13f,通过该上下止动部13e、13f,限制操作杆9的上下转动范围,即活动斜板3d的斜板角度范围。
例如,在把耳轴臂12从位置12a转动到位置12b,从而使得凸轮从动件9a向上转动的情况下,该凸轮从动件9a与上止动部13e抵接,而阻止了朝纸面、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相反,把耳轴臂12从位置12a转动到位置12c的情况下,凸轮从动件9a与下止动部13f抵接,阻止了朝纸面、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如此形成在凸轮板13上的上下止动部13e、13f,其形成位置可以任意进行设定,可以相对于中立位置的任意的斜板角度范围限制活动斜板3d的转动操作。
再此,如图2、图3、图9、图10所示,也可以把具有所述中立位置定位机构的斜板角控制装置52左右替换地当作斜板角控制装置53配置在壳体的右侧。
安装该斜板角控制装置53的壳体54,用与安装上述斜板角控制装置52的壳体5形状相同而左右对称的材料(以下称为“共用壳体材料”)制作而成,在左右侧壁的相同位置形成耳轴支承撑毂。图2中的上述壳体5为该共用壳体材料的右毂不开口而左毂的中心开了口的形式,上述耳轴11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其开口部5d上。
相反,图9的壳体54示出了共用壳体材料的左毂不开口而右毂的中心开了口的形式,与上述斜板角控制装置52的情况相同,耳轴56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右毂的开口部54a上。由此,可以对应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使用者的订货要求,简单地把耳轴臂、耳轴、操作杆等构成的斜板角控制装置配置在壳体左右的任一方。
下面,借助图1、图3、图6、图7说明上述液压缸体3b、4b的构成。
在上述液压泵3中,在阀板7上形成用于工作油进出液压缸体3b内外的一对肾形端口(キドニ一ポ一ト)7a、7a。在上述液压马达4中,在阀板8上也形成用于工作油进出液压缸体4b内外的一对肾形端口8a、8a。
另一方面,在上述中央部件6中,在主油路6c、6d的液压泵3侧形成工作油进出用的一对主端口16、16,该主端口16、16分别与上述阀板7的一对肾形端口7a、7a连通。同样,在主油路6c、6d的液压马达4侧也形成工作油进出用的一对主端口17、17,该主端口17、17分别与上述阀板8的一对肾形端口8a、8a连通,工作油可以从上述主油路6c、6d通过各个主端口、肾形端口在液压泵3和液压马达4之间循环。
进而,以所述泵轴3a为中心的主端口16、16的节圆直径(ピツチ径)、所述肾形端口7a、7a的节圆直径以及以所述马达轴4a为中心的主端口17、17的节圆直径、以所述肾形端口7a、7a为中心的肾形端口7a、7a的节圆直径、所述肾形端口8a、8a的节圆直径全部都是相同的值D2。
在这样的油路构成中,上述液压泵3的液压缸体3b中,上述活塞端口3f从活塞室3g的中心位置向内侧方向(后部端面3c的中心侧方向)错开地配置着。即,配置活塞端口3f、3f...的圆周的直径,即活塞端口节圆直径为上述D2,配置活塞室3g的中心即各个活塞3e的中心的圆周的直径,即活塞节圆直径为比上述D2大的直径D1。下面的说明对于液压马达4的液压缸体4b同样也适用。
即,把活塞端口节圆直径为D2、活塞节圆直径为比该D2大的值D1的液压缸体3b,适用于主端口节圆直径为D2的中央部件6和肾形端口节圆直径为D2的阀板7,因而,可以使活塞端口3f分别相对于肾形端口7a和主端口16位于半径方向的相同位置,可最大幅度确保活塞端口3f与肾形端口7a的连通部分的端口宽度,不会使通过该端口部的工作油的流路阻力上升,也不会招致液压泵3的自给性能的降低。进而,由于活塞节圆直径构成为比D2大的D1,因此,可以在活塞节圆直径为D2的小容量型的液压缸体使用的阀板7或中央部件6上利用大容量型的液压缸体3b,不会降低液压泵3的性能,可以减少部件数量谋求低成本化。
进而,上述活塞端口3f都形成为圆周方向较长的大致扁圆状,而且,在活塞端口3f的周缘部上的后部端面3c的中心侧位置且在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了向活塞端口3f内突出的突出部3h(在活塞端口4f的情况下为突出部4h)。
在此,在活塞室3g内,在活塞3e与活塞室3g底面之间夹装朝活动斜板3d方向对活塞3e施力的弹簧部件18,而且,活塞端口3f如上所述那样从活塞室3g的中心向内侧偏移地配置着,活塞室3g底面的内侧大致一半的区域成为开口的状态。因此,不能在此状态下由活塞室3g的底面支撑弹簧部件18的内侧部分,弹簧部件18座置在活塞室3g的底面的状态变差,可能造成活塞3e不能顺利地进行滑动动作,为了解决该问题,设置了上述突出部3h。
即,在液压缸体3b中,在活塞端口3f周缘部的液压缸体3b的后部端面3c的中心侧位置,形成向活塞端口3f内突出的突出部3h,使弹簧部件18坐落在所述突出部3h上,因而,即使在把活塞端口3f从活塞室3g的中心向内侧偏心地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弹簧部件18稳定地落座,可以使活塞3e的滑动动作顺利进行,而且可谋求高可靠性。
下面,借助图6和图7说明上述阀板7、8的肾形端口7a、8a到中央部件6的主端口16、17的构成。
阀板7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肾形端口7a、7a分别由宽度均等的等宽部7b,和开口面积随着朝向该等宽部7b的两端部而减小的切口部7c、7c构成。而且,上述中央部件6的一对主端口16、16与其中的等宽部7b、7b的位置相吻合地形成。
另外,该主端口16由流入流出工作油的本体孔16a,和用钻孔等将该本体孔16a的两端穿孔而形成的扩张孔16b、16b形成,可以借助该扩张孔16b、16b增加通过主端口16的工作油的油量。阀板8的该肾形端口8a、8a也分别由宽度均等的等宽部8b,和开口面积随着朝向该等宽部8b的两端部而减小的切口部8c、8c构成,可以借助形成在该主端口17的本体孔17a的两端的扩张孔17b、17b增加通过主端口17的工作油的油量。
这样,通过设置上述切口部7c、7c、8c、8c,就可以使从主端口16、17到肾形端口7a、8a的端口(以下称为“连通端口”)的开口面积缓缓地增加,从而可以抑制开口面积急剧变化所造成的压力改变以谋求降低噪音。
进而,通过把上述连通端口在圆周方向上加长与主端口16、17两端的扩张孔16b、17b相当的量地形成,可以使通过连通端口流出流入的工作油的油量增加。因此,当把大容量型的活塞节圆直径、活塞端口直径大的液压缸体适用于小容量的连通端口直径小的阀板和中央部件时,例如,即便活塞端口和连通端口在径向上向外侧和内侧偏移、可重复的开口面积减小,所减小的量也可以通过长的连通端口延长活塞端口与连通端口重复的时间,补充流入流出活塞室3g、4g内的工作油的油量。
即,可以把大容量型的液压缸体3b、4b适用于小容量型的阀板7、8和中央部件6,可以通过部件的通用化减少部件数以谋求成本降低。
本实施例的液压缸体3b、4b中,如上所述,通过使得活塞端口节圆直径小于活塞节圆直径来确保活塞端口3f、4f和上述连通端口的开口面积,但是,在不需要那么大的变速动力等的情况下,无需新设置这样的构造,只要形成上述扩张孔16b、17b就可以确保足够量的工作油的流入和流出。进而,通过改变上述扩张孔16b、17b的大小或形成位置,可以任意调整补充的工作油的油量,可以组合各种液压缸体、阀板、中央部件制造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下面,参照图1、图6、图8、图11、图12说明上述补给泵19等构成的补给回路。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中央部件6的液压泵3侧形成补给回路20,在该补给回路20上,在上述补给泵19之外在上述主油路6c、6d上分别设置单向阀22、23,通过油路24到补给油路21、21使从补给泵19压送来的工作油在上述单向阀22、23中穿过低压侧的单向阀补给到该主油路6c或主油路6d的任一方。
单向阀22、23中,在后退时成为高压侧的主油路6d中的单向阀23上设置着用来扩张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中立区域的节流口(オリフイス)27。
进而,在补给回路20中,把溢流阀26内装在上述壳体5的上部,当补给回路20内施加了一定量以上的压力时,使工作油从油路25通过溢流油路29从溢流阀26逃逸到外部,从而调节回路内的压力。本实施例中,工作油逃逸到壳体5内,与组装到外部的式样的溢流阀相比不仅可以减轻泄漏声音,还可以可靠防止发生漏油等与品质相关的问题。
如图1、图6、图8所示,把从上述中央部件6的上述另一侧面6b突出液压马达4的输出轴的周围的面加工形成对合面6f,把变速箱箱体28安装在该对合面6f上。在该对合面6f上形成泄油口6g,该泄油口6g与上述壳体5内形成的油池5c连通,从上述闭回路或溢流阀26漏出的工作油蓄积在油池5c中,然后溢出的油从泄油口6g穿过未图示的油路流入变速箱箱体28内。由此,无需另行设置软管等的液压配管,就可以使油穿过对合面6f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返回变速箱箱体28内。
在此,如图6、图11、图12所示,也可以取代上述中央部件6而使用把补给回路配设在液压马达4侧的中央部件31。该中央部件31在与上述中央部件6相同形状的材料(以下称为“共用中央部件材料”)上形成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主油路31c、31d,在该延伸设置部形成补给回路30,在上述共用中央部件材料上预先设置大的下部区域37作为补给回路30的配置空间,补给回路可以配置在中央部件的泵轴附近,也可以配置在马达轴附近。
上述主油路31c、31d把液压泵3侧的一对主端口42、42和液压马达4侧的一对主端口43、43连通,所述补给回路30由分别设置在上述主油路31c、31d上的单向阀22、23,和把工作油补给到该单向阀22、23的补给油路36等油路构成,成为与上述补给回路20大致相同的构成。但是,来自上述补给泵19的工作油并非通过中央部件内的油路直接补给到补给回路,而是通过在与变速箱箱体28对合的对合面31f上开口的补给端口34补给到补给回路30。
即,来自上述补给泵19的工作油一度通过外部的液压配管被取到无级变速装置的外面,例如适用于对变速箱箱体28内的液压设备或外部作业设备进行驱动之后的回油,在流向对合面31f的补给泵34之后,对上述补给回路30进行补给的情况。
下面,借助图1、图2、图13对上述那样构成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中的上述补给泵19和连续设置在该补给泵19上的备用液压泵的构造或安装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次摆线式的上述补给泵19由中心的内转子19a、局部与该内转子19a的外周啮合的外转子19b,和用内面转动自如地对该外转子19b进行导向的泵壳19c构成。这些内转子19a和外转子19b被收纳在上述泵壳19c内的泵室19f内,通过多个螺栓38把泵壳19c固定在中央部件6的后侧面6b上,由此把补给泵19固定在中央部件6上。另外,上述内转子19a通过销40在轴向上可以滑动且不能相对转动地卡合在上述上述液压泵3的泵轴3a后部,通过该泵轴3a将上述液压泵3和补给泵19一起驱动。
进而,上述泵轴3a的后端部3k贯通上述内转子19a,突入到设置在泵壳19c后部的开口凹部19d,而且,在上述内转子19a和外转子19b的非啮合部分的一方侧形成吸入口19e、在另一方侧形成排出口6h,通过其中的吸入口19e将上述开口部19d和泵室19f内连通。
在上述那样的构成中,当泵轴3a转动、内转子19a转动时,外转子19b也进行转动,上述开口凹部19d内的工作油通过吸入口19e被吸入泵室19f内,然后从连接在与上述补给回路20连通的油路24上的排出口6h排出。该补给泵19不限于本实施例这样的次摆线式的,也可以是齿轮式或是叶轮式的。
而且,在这样的补给泵19的泵壳19c的后侧面19g上通过螺栓39可装拆地安装着本发明涉及的端口部件2。
吸入端口41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地设置在该端口部件2上,该吸入端口41的前端在上述泵壳19c的开口凹部19d内开放,另一方面,吸入端口41的后端朝外在后方开放,由此,工作油通过补给泵19从端口部件2的吸入端口41被吸引,然后,通过开口凹部19d、吸入口19e、泵室19f、排出口6h被补给到上述补给回路20。
在此,如图1、图13所示,可以拆下上述端口部件2,替换所述端口部件2而重叠地连续设置多个备用液压泵44、45、46。即,在补给泵19的上述后侧面19g上朝后方顺次重叠3个备用液压泵44、45、46,用螺栓47贯穿重叠了的备用液压泵44、45、46的泵壳44a、45a、46a,把该螺栓47螺旋拧入泵壳19c后部,由此,就可以把备用液压泵44、45、46构成的泵群(以下称为“多连备用液压泵”)48可装拆地紧固到补给泵19上。在该补给泵19的泵轴3a的后端部3k上连接着驱动上述多连备用液压泵48的备用泵轴49,驱动补给泵19的话,也一起驱动多连备用液压泵48。
进而,在上述泵壳44a、45a、46a上相互对合位置地在前后方向上分别贯穿设置抽油油路44b、45b、46b,其中最前面的抽油油路44b的前端在上述补给泵19的开口凹部19d开放,另一方面,在最后面的抽油油路46b上形成吸入端口46e,该吸入端口46e在同一泵壳46a内朝外在后方开放地形成。即,在备用液压泵46的与向补给泵进行安装的安装面相反的那一侧的面上,形成吸入端口46e。
在各个备用液压泵44、45、46内,从上述抽油油路44b、45b、46b分别向上方分支出吸入口44c、45c、46c,该吸入口44c、45c、46c与各个备用液压泵44、45、46内的未图示的泵室内连通,具有这些吸入口44c、45c、46c或吸入端口46e的抽油油路44b、45b、46b合体而形成一个抽油油路50。所述抽油油路50在多连备用液压泵48的各个备用液压泵44、45、46上以及补给泵19上,是共用的抽油油路50,因而,下面将其称作共用抽油油路50。
而且,各个泵壳44a、45a、46a上形成着的排出端口44d、45d、46d分别与上述各个备用液压泵44、45、46内的泵室连通,工作油通过软管等的液压配管从所述排出端口44d、45d、46d被压送到其它的液压设备。
在这样的构成中,从上述吸入端口46e吸入共用抽油油路50内的工作油,在该状态下被送入补给泵19的开口凹部19d,另一方面,通过吸入口44c、45c、46c被送入各个备用液压泵44、45、46的泵室。上述备用液压泵44、45、46可以是本实施例的补给泵19那样的次摆线式的,也可以是齿轮式的或叶轮式的,没有特别的限定。
而且,工作油由补给泵19从排出口6h压送到上述补给回路20,而且,由备用液压泵44、45、46从排出端口44d、45d、46d通过液压配管等压送到未图示的液压设备等。
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仅仅把具有吸入端口46e的备用液压泵46直接安装到补给泵19上。或者,可以仅设置1个或设置3个以上备用液压泵46与补给泵19之间的备用液压泵。即,取代端口部件2安装在补给泵19上的备用液压泵的数量不作特别限定。无论怎样,在把单个或者多个备用液压泵安装到补给泵19上的情况下,最低限度要设置具有吸入端口46e的备用液压泵46,把后述的管部件107那样的连通部件从变速箱箱体28连接到该备用液压泵46的吸入端口46e,由此,把油从变速箱箱体28内的油池供给到备用液压泵46和补给泵19。
如上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设有用闭回路将液压泵3和液压马达4流体连接的中央部件6,在该中央部件6上附设用来向上述闭回路补给工作油的补给泵19,由上述液压泵3的泵轴3a驱动该补给泵19。在上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中,在上述补给泵19的与上述中央部件6侧相反的那一侧的侧面即后侧面19g上可装拆地安装端口部件2。在该端口部件2上形成与上述补给泵19的吸入部即开口凹部19d连通的吸入端口41。
因此,在把端口部件2安装在补给泵19上的情况下,可以把工作油通过该端口部件2的吸入端口41供给到补给泵19。
该端口部件2可自由装拆,可以取代该端口部件2而把备用液压泵46安装到补给泵19上。即,可以在共用补给泵19的状态下,把该补给泵19简单地切换成不设置备用液压泵46而安装了吸入油的端口部件2的状态,和取代端口部件2而设置了备用液压泵46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备用液压泵46内的与向该补给泵19进行安装的安装面相反的那一侧的侧面上形成吸入端口46e,在该备用液压泵46内,设置有把该吸入端口46e与该补给泵19的开口凹部19d和该备用液压泵46的吸入口46c连通的抽油油路46b。
而且,在备用液压泵46与补给泵19之间可以安装其它的备用液压泵44、45,在该备用液压泵44、45上形成上述那样的抽油油路44b、45b。因此,当把备用液压泵与补给泵19连续设置时,不需要对补给泵19进行大的设计变更,因而制造成本低,而且把用来供给工作油的软管等的液压配管抑制到最小限度,可通过减少部件数来降低成本·提高维修性,并可以通过减少配管空间来谋求装置的小型化。尤其是,可以在补给泵19的侧面堆叠多个备用液压泵44、45、46,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连续多个备用液压泵的多连泵48的设置。
另外,在把备用液压泵44、45、46在补给泵19的侧面连续设置多个的状态下,各个备用液压泵44、45、46的抽油油路44b、45b、46b相互连接,通过其它的备用液压泵44、45从最外侧的备用液压泵46的吸入端口46e到补给泵19的吸入部即开口凹部19d形成单一的共用抽油油路50。这样,即使在设置多连泵48时,仅仅通过把各个抽油油路44b、45b、46b相互连通地配置备用液压泵44、45、46,就可以把工作油可靠地分配到多个备用液压泵44、45、46和补给泵19,不需要设置软管等的液压配管,可通过减少部件数降低部件成本·提高维修性,并通减少配管空间来谋求装置的小型化。
下面,作为设置了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的车辆的实施例,说明图14的联合收割机、图15的插秧机、图16的拖头车,该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安装了装有上述那样的补给泵19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
图14的联合收割机100,设有具有变速箱箱体28的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该变速箱箱体28收纳车轴驱动用的传动机构,如图1所示,在该变速箱箱体28的侧面(左右一侧面)安装着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从该变速箱箱体28的左右各侧端向各外端分别突出设置安装有驱动轮(或链轮)103的左右一对的车轴102、102,而且,从与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相反的那一侧的变速箱箱体28的外侧面突出设置用来驱动割取装置的PTO轴104。
在联合收割机100上设有发动机E。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外侧端突出设置液压泵3的泵轴(输入轴)3a,该泵轴3a通过皮带传动机构101与该发动机E的输出轴连接。由此,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中的液压泵3通过皮带传动机构101从发动机E接受动力。另一方面,在联合收割机100上设有具有割刀106a或分草板106b等的割取装置106。上述PTO轴104通过皮带传动机构105与割取装置106的输入部连接。而且,PTO轴104的旋转力通过皮带传动机构105传递到割取装置106的输入部,用来驱动割取装置106上的割刀106a。
在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的变速箱箱体28中内装用来驱动车轴102、102的传动机构(例如齿轮式变速机构),由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液压马达4(马达轴4a)驱动。PTO轴104可以通过所述车轴驱动用的传动机构由马达轴4a驱动,也可以由从车轴驱动用传动机构独立开的马达轴4a驱动。
变速箱箱体28中充填油而成为油池。所述油池的油,例如在上述车轴用传动机构为齿轮式变速机构的情况下,用于齿轮的润滑。该变速箱箱体28内的油被供给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中设置的补给泵19。即,在变速箱箱体28上设有外方开口状的取油端口28a,在该取油端口28a与附设在该补给泵19上的端口部件2的吸入端口41或备用液压泵46(构成多连备用液压泵48的备用液压泵44、45、46)的吸入端口46e之间配设了管部件107。管部件107可以是具有弹性的软管,也可以是金属管那样的硬管。对应使用状况,选择配设最合适的管即可。在变速箱箱体28内,把过滤器配设在油取出端口28a的油吸入侧,被过滤器过滤之后的油被导入管部件107。
图15中的插秧机200也在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的变速箱箱体28的侧面(左右一侧面)安装着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泵轴3a通过皮带传动机构101与发动机E连接,附设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补给泵19上的端口部件2或备用液压泵46的吸入端口41或46e通过管部件107与变速箱箱体28的油取出端口28a连接,把变速箱箱体28内的油供给到补给泵19。与上述相同,在变速箱箱体28内,把过滤器配设在油取出端口28a的油吸入侧。
在插秧机200上的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的变速箱箱体28内,收纳着由马达轴4a驱动的传动机构(例如齿轮式变速机构)。插秧机200上设有驱动左右车轮用的齿轮箱201,该齿轮箱201支撑着在各自外端安装后轮203的左右一对的车轴202、202。在变速箱箱体28的后方,延伸设置上述传动机构的输出轴即传动轴204,与该齿轮箱201的输入部201a连接。传动轴204的动力在输入部201a分成传向用来驱动该齿轮箱201内的车轴的齿轮机构的动力,和传向用来驱动插秧机200中设置着的插秧装置的PTO轴的动力。而且,从变速箱箱体28到前车轴驱动装置206延伸设置着传动轴205。前车轴驱动装置206支撑着在各自的外端安装有前轮208的左右一对的车轴207、207。这样,变速箱箱体28内的传动机构的动力被传递到左右的后轮203也被传递到左右的前轮208,插秧机200成为四轮驱动车辆。
图16的拖头车300也在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的变速箱箱体28的侧面(前后一侧面)安装着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附设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补给泵19上的端口部件2或备用液压泵46的吸入端口41或46e通过管部件107与变速箱箱体28的油取出端口28a连接,把变速箱箱体28内的油供给到补给泵19。与上述相同,在变速箱箱体28内,把过滤器配设在油取出端口28a的油吸入侧。变速箱箱体28支撑着在各自外端安装了驱动轮303的左右一对车轴302、302。
在拖头车300上设有发动机E,在发动机E与变速箱箱体28之间设有用来分割动力的齿轮箱301。传动轴304从发动机E的输出端延伸设置,与该动力分割用的齿轮箱301的输入端连接。在动力分割用的齿轮箱301内设有把传动轴304的动力分割为车轴驱动用动力和PTO驱动用动力的齿轮机构。该车轴驱动用动力,通过夹装在该动力分割用齿轮箱301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泵轴3a之间的传动轴305传递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液压泵3,由马达轴4a驱动变速箱箱体28内的车轴驱动用的传动机构(例如齿轮式变速机构),从而驱动车轮303、303。该PTO的驱动用动力通过从动力分割用齿轮箱301延伸设置着的传动轴306被传递到拖头车300上设置着的PTO轴。
如上所述,在联合收割机100、插秧机200、拖头车300等车辆中,把附设了安装有上述端口部件2或用来取代端口部件2的备用液压泵46(也可以是将备用液压泵44、45、46连续设置而成的多连式备用液压泵48)的补给泵19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安装在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上。该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具有收纳被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驱动的传动机构的变速箱箱体28,该变速箱箱体28上安装着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从图1可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中央部件6具有相互相向状地配置着的第一面和第二面(19g),在该第一面安装液压泵3和液压马达4,泵轴3a从该中央部件6的该第二面19g突出,上述补给泵19安装在该泵轴3a从该中央部件6的该第二面19g突出的突出部分,附设在该第二面19g上,该中央部件6的该第二面19g从该补给泵19偏离的部分被安装上述变速箱箱体28上。即,第二面19g中,马达轴4a突出的部分其周围的面成为向变速箱箱体28进行安装的安装部。
这样,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的变速箱箱体28和补给泵19隔着中央部件6相接近地排列着。在这样的构造中,在上述变速箱箱体28的油取出端口28a与端口部件2的吸入端口41或备用液压泵46的吸入端口46e之间配设管部件107,成为把该变速箱箱体28内的油供给到补给泵19的构造。
如上所述,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的变速箱箱体28与补给泵19接近地排列着,因此,成为在附设在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上的补给泵19安装端口部件2的构造、安装备用液压泵46的构造(也可以是把多个备用液压泵44、45、46连续设置的构造),可以由短的管部件107把变速箱箱体28内的油供给到补给泵19,实现了配管的简化,可降低部件成本、提高维修性,提供具有减少配管空间这样的优点的紧凑的传动装置T。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所有设有通过闭回路将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流体连接的中央部件,在该中央部件附设用来向所述闭回路补给工作油的补给泵,通过所述液压泵的泵轴驱动该补给泵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而且,本发明涉及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例如如图14~图16所示,是附设在车辆的走行动力传递装置T的变速箱箱体上的,可适用于图示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拖头车以外的各种车辆。
Claims (6)
1.一种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设有通过闭回路将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流体连接的中央部件,该中央部件形成有用来向由该液压马达驱动的走行动力传递装置进行安装的安装部,该中央部件附设有用来向所述闭回路补给工作油的补给泵,通过所述液压泵的泵轴驱动该补给泵;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中央部件侧相反的那一侧的所述补给泵的侧面可装拆地安装端口部件,在所述端口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补给泵的吸入部连通的吸入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积存在所述走行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箱箱体的油池中的油,借助管部件,成为把所述走行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箱箱体内的油供给到所述补给泵的构造,该管部件与所述端口部件的吸入端口连接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泵构成为可以安装备用液压泵来替代所述端口部件,在该备用液压泵的与向该补给泵进行安装的安装面相反的那一侧的侧面上形成吸入端口,在该备用液压泵内设有把所述吸入端口与所述补给泵的所述吸入部和所述备用液压泵的吸入口连通的抽油油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积存在所述走行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箱箱体的油池中的油,借助管部件,成为把所述走行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箱箱体内的油供给到所述补给泵的构造,在把所述备用液压泵安装在所述补给泵上的情况下,该管部件连接在所述备用液压泵的吸入端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补给泵和所述备用液压泵之间可以夹装设置第二备用液压泵,在所述第二备用液压泵上设有:形成与所述吸入端口的所述备用液压泵的所述抽油油路、该补给泵的所述吸入部和该第二备用液压泵的吸入口连通的第二抽油油路。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部件具有以相互相向状配置着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在该第一面上安装所述液压泵和所述液压马达,所述泵轴从所述中央部件的该第二面突出,所述补给泵安装在所述泵轴从该中央部件的该第二面突出的部分、附设在该第二面上,使电机轴从该中央部件的该第二面自该补给泵偏离的部分突出,该第二面中、该电机轴的突出部分周围的面形成为所述安装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28304A JP2008281180A (ja) | 2007-05-14 | 2007-05-14 | 油圧式無段変速装置 |
JP2007-128304 | 2007-05-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07822A true CN101307822A (zh) | 2008-11-19 |
CN101307822B CN101307822B (zh) | 2013-04-17 |
Family
ID=4012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810097108 Active CN101307822B (zh) | 2007-05-14 | 2008-05-14 |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8281180A (zh) |
CN (1) | CN101307822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5560A (zh) * | 2012-04-17 | 2013-10-30 |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
CN105202179B (zh) * | 2015-08-26 | 2017-10-10 | 浙江奥威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静液压无级变速装置 |
CN108506453A (zh) * | 2018-04-17 | 2018-09-07 | 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静液压变速变矩器 |
CN110617189A (zh) * | 2019-11-21 | 2019-12-27 | 长沙桑铼特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手自双控式一体泵马达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70388B2 (ja) * | 2011-05-26 | 2016-03-01 | 株式会社 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 油圧式無段変速装置 |
CN204013001U (zh) * | 2011-11-11 | 2014-12-10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旋转电机和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2276Y2 (ja) * | 1989-12-13 | 1994-03-30 | 株式会社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 Hst式変速装置のチャージポンプ取付構造 |
JPH08178015A (ja) * | 1994-12-21 | 1996-07-12 | Honda Motor Co Ltd | 無段変速装置 |
JP4098938B2 (ja) * | 1999-12-21 | 2008-06-11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油圧式無段変速機 |
JP2003028272A (ja) * | 2001-07-16 | 2003-01-29 | Seirei Ind Co Ltd | 走行車両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
JP2003156121A (ja) * | 2001-11-19 | 2003-05-30 | Seirei Ind Co Ltd | 走行車両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
-
2007
- 2007-05-14 JP JP2007128304A patent/JP2008281180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05-14 CN CN 200810097108 patent/CN101307822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5560A (zh) * | 2012-04-17 | 2013-10-30 |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
CN105202179B (zh) * | 2015-08-26 | 2017-10-10 | 浙江奥威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静液压无级变速装置 |
CN108506453A (zh) * | 2018-04-17 | 2018-09-07 | 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静液压变速变矩器 |
CN110617189A (zh) * | 2019-11-21 | 2019-12-27 | 长沙桑铼特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手自双控式一体泵马达 |
CN110617189B (zh) * | 2019-11-21 | 2020-04-10 | 长沙桑铼特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手自双控式一体泵马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281180A (ja) | 2008-11-20 |
CN101307822B (zh) | 2013-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07822B (zh) |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 |
US8128377B2 (en) | Split-pressure dual pump hydraulic fluid supply system for a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 |
US8261866B2 (en) | Wheel assembly with in-wheel motor | |
US7766626B2 (en) | Multipiston pump | |
EP1586775A2 (en) | Hydraulic pump unit, hydraulic pump set and working vehicle | |
CN103339409A (zh) | 传动单元 | |
US20030032516A1 (en) | Lubrication pump f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 | |
JP2016524097A (ja) | 流体圧または気圧駆動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のための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 | |
US6530218B2 (en) | Hydrostat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CN104379884A (zh) | 凸轮轴调节器的控制阀 | |
JP5109844B2 (ja) | ピストンポン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動力伝達装置、並びにピストンモータ | |
JP5278775B2 (ja) | 油供給装置 | |
US20070015619A1 (en) | Wheel motor device | |
JP2003083238A (ja) | 斜板形油圧ポンプの配列構造 | |
CN1846058B (zh) | 用于体积单向泵的偏心驱动机构 | |
JP2002054734A (ja) |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機 | |
US10859148B1 (en) | Modular porting manifold and motor end cover for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 |
JP2009526172A (ja) | 庭園保全車両用の油圧式トランスアクスル | |
JP2014514208A (ja) | 速度調整器 | |
KR101586272B1 (ko) | 유압작동식 트랜스퍼 케이스용 전동 오일펌프 | |
US5046931A (en) | Radial gear driven piston pump | |
US11662016B1 (en) | Transmission pump adapter manifold for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 |
DE102019209651B4 (de) | Getriebe für ein Fahrzeug | |
JP6997597B2 (ja) | オイルポンプ | |
JP7330080B2 (ja) | ポンプ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