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4357B - 发送机、接收机、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半导体装置、及混合半导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机、接收机、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半导体装置、及混合半导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4357B
CN101304357B CN2008100956819A CN200810095681A CN101304357B CN 101304357 B CN101304357 B CN 101304357B CN 2008100956819 A CN2008100956819 A CN 2008100956819A CN 200810095681 A CN200810095681 A CN 200810095681A CN 101304357 B CN101304357 B CN 1013043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symbol
receiver
trans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56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4357A (zh
Inventor
唐木信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04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4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4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43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0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between fixed stations via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9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 clocked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L25/4906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binar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8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prior to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送机、接收机、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半导体装置、及混合半导体装置,其中发送机和接收机由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发送机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将每个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将其经由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向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送向接收机。接收机基于识别符号将发送数据符号进行译码,在接收到了预先确定的数据数的发送数据符号的情况下,将接收完成信号送向发送机。从而,利用使用了二相~四相的信号交换的非同步数据转送方式,可进行高速串行数据转送。

Description

发送机、接收机、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半导体装置、及混合半导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同步数据转送。更详细地说,涉及在二相~四相信号交换的通信中,高速地进行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的信号方式。
背景技术
非同步系统彼此之间的数据转送通过二相~四相信号交换进行。作为这样的技术,已知有非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技术。
非专利文献1:Design Wave Magazin、2005年7月、pp.64-91、““非同步处理器”事例研究所承担数字LSI的噪声&电力消耗问题的根治方法、唐木信雄”
但是,在非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二相~四相信号交换中,在进行某一定长度的串行数据块转送时,每位的信号交换成为内部操作,而存在转送时间增长的问题。
另外,因此,存在不能通过使用二相~四相信号交换的非同步数据转送方式进行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使用二相~四相信号交换的非同步数据转送方式进行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的通信系统。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送机,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中,该发送机具有二线式编码器,所述二线式编码器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发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发送向所述接收机。
根据本发明,在根据来自发送机的通信开始请求而开始进行通信的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的非同步通信中,能够抑制非同步通信中的信号交换的内部操作,另外,由于为非同步通信,故实现对于环境变动增强,且能够以低耗电量进行高速通信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发送机,具有:脉冲串请求接收单元,其经由所述请求信号线从所述接收机接收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二线式编码器,其基于所述脉冲串请求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了所述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这一事实,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发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发送向所述接收机。
根据本发明,在根据来自发送机的通信开始请求而开始进行通信的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的非同步通信中,能够抑制非同步通信中的信号交换(ハンドシエ一キング)的经常开支(オ一バヘツド),另外,由于为非同步通信,故实现对于环境变动增强,且能够以低耗电量进行高速通信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机具有:发送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编码并发送来的发送数据符号的数目进行计数;最终数据检测单元,其对所述发送数据数计数单元所计数的发送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进行检测,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最终数据信号,所述二线式编码器,基于已经从所述最终数据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最终数据信号这一事实,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向所述接收机送出所述非发送符号。
根据本发明,发送机在非同步通信的数据交换中,实现能够检测通信并输出非发送符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机,其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接收机具有:存储部,其存储接收数据;二线式编码器,其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在非发送中,从所述发送机接收已经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了非发送符号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并作为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其中所述非发送符号表示非发送状态;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所计数的接收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后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检测信号;接收完成报告单元,其根据已经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向所述发送机送出接收完成信号。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机,其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接收机具有:脉冲串请求发送单元,其经由所述请求信号线向所述发送机发送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存储部,其存储接收数据;二线式编码器,其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将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从所述发送机接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作为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计数的接收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最终检测信号;接收完成报告单元,其根据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向所述发送机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机,其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中,该接收机,具有:脉冲串请求发送单元,其经由所述请求信号线向所述发送机发送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存储部,其存储接收数据;二线式编码器,其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在非发送中,从所述发送机接收已经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了非发送符号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作为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其中所述非发送符号表示非发送状态;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所计数的接收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检测信号;接收完成报告单元,其根据已经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另外,本发明接的收机中,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将所述接收数据向所述存储部输出,在将所述接收数据向所述存储部输出时,将写入信号送向所述存储部,由此将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在将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译码时,输出识别符号信号,在对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非发送符号进行译码时,输出非发送符号信号,所述接收机,具有:数据无效信号生成单元,其从所述二线式译码器输入所述非发送符号信号和识别符号信号,并在输入了所述非发送符号信号之后到输入所述识别符号信号之前,输出表示所述存储部中未存储所述接收数据这一情况的数据无效信号;选通信号生成部,其输入所述二线式译码器输出的写入信号,并将该输入的写入信号输出到所述存储部,所述选通信号生成部,根据已经从所述数据无效信号生成单元输入了所述数据无效信号这一情况,将所述写入信号屏蔽。
根据本发明,实现即使在接收机接收的接收数据中产生危险(ハザ一ド)的情况下,接收机也能够不受危险影响地接收接收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接收机中,所述二线式译码器输出所述接收数据,所述发送机具有串行-并行变换器,所述串行-并行变换器以预先确定的位数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输出的接收数据进行并行变换,并将进行了所述并行变换后的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
根据本发明,实现接收机可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作为并行数据存储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接收机中,在所述二线式译码器从所述发送机接收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有一次进行脉冲串发送的发送数据的个数信息即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所述接收机具有数据长度设定单元,所述数据长度设定单元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提取所述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并将所述提取后的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的发送数据的个数设为所述预定的数据数。
根据本发明,实现可发送接收可变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送方法,其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机,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发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发送向所述接收机。。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送方法,其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中,所述发送机,经由所述请求信号线从所述接收机接收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并根据已经接收到了所述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这一情况,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发送向所述接收机。
另外,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中,所述发送机中,对所述编码并发送来的发送数据符号的数目进行计数,检测所述计数后的发送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最终数据信号,根据已经输入了所述最终数据信号这一情况,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所述非发送符号发送向所述接收机。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机的接收方法,该接收机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中,所述接收机中,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在非发送中,从所述发送机接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了非发送符号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并作为接收数据存储于存储部,其中所述非发送符号表示非发送状态,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检测所述计数得到的接收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的情况下,输出检测信号,根据已经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向所述发送机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机的接收方法,一种接收机的接收方法,该接收机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经由所述请求信号线向所述发送机发送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被送出,在非发送中,从所述发送机接收已经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了非发送符号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对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进行译码,作为接收数据存储于存储部,其中所述非发送符号表示非发送状态,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检测所述计数得到的接收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的情况下,输出检测信号,根据已经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中,所述接收机,将所述接收数据向所述存储部输出,在将所述接收数据向所述存储部输出时,将写入信号发送向所述存储部,由此将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在对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进行译码时,输出识别符号信号,在对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非发送符号进行译码时,输出非发送符号信号,从所述二线式译码器输入所述非发送符号信号和识别符号信号,并在输入了所述非发送符号信号之后到输入所述识别符号信号之前,输出表示所述存储部中未存储所述接收数据的数据无效信号,根据已经输入了所述数据无效信号这一情况,将所述写入信号屏蔽。
另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中,所述发送机,以预先确定的位数并行变换所述接收数据,并将进行了所述并行变换后的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
另外,本发明的接收方法中,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一次进行脉冲串发送的发送数据的个数信息即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所述接收机,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提取所述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并将所述提取后的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的发送数据的个数设为所述预定的数据数。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利用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将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连接,其中,所述发送机具有二线式编码器,所述二线式编码器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送向所述接收机,所述接收机,具有:存储部,其存储接收数据;二线式译码器,其从所述发送机接收所述编码后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作为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计数得到的计数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的情况下,输出检测信号;接收完成报告单元,其根据已经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向所述发送机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利用至少请求信号线和两条数据传送线将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连接,其中,所述接收机具有脉冲串请求发送单元,所述脉冲串请求发送单元经由所述请求信号线向所述发送机发送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所述发送机,具有:脉冲串请求接收单元,其从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二线式编码器,其根据所述脉冲串请求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了所述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这一情况,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送向所述接收机,所述接收机具有:存储部,其存储接收数据;二线式译码器,其从所述发送机接收所述编码后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作为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计数得到的计数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检测信号;接收完成报告单元,其根据已经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中,所述数据传送线为金属线。
另外,本发明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中,所述数据传送线为光纤,所述二线式编码器具有发光器,所述发光器经由所述光纤输出发送数据符号、识别符号、或非发送符号即发送符号,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具有光接收器,所述光接收器经由所述光纤接收所述发送符号。
由此,实现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可减少受来自外界的电磁波等的影响地进行通信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根据所述发送符号对光输出进行高频调制,所述光接收器,对根据所述发送符号接受了调制的高频光进行受光,并译码。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在一片硅基板上形成前述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
由此,实现形成于一片硅基板上的半导体装置内的电路可通过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进行通信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半导体装置,在多个不同的硅基板上形成前述记载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
由此,实现形成于由不同的硅基板构成的一半导体装置内的电路可通过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进行通信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2是在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进行发送的数据的真值表;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送机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机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送机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机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机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发送机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接收机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1是说明进行脉冲串通信的发送数据中包含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作为之一例的、表示脉冲串数据长度对应表的表;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发送机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接收机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接收机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发送机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接收机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中:10、12、15、17-发送机,20、21、22、25、26、27-接收机,30-发送侧总线,40-接收侧总线,100-编码器,101-初始设定部,104-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5-最终数据检测部,110、210-计数值存储部,111、211-数据长度存储部,140、240-数据长度设定部,151-脉冲串请求接收部,200-译码器,201、221-FIFO,202-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3-选通信号生成部,204-接收数据数接收部,205-接收完成检测部,206-接收完成报告部,251-脉冲串请求发送部,ack-确认信号,breq1、breq2、breq3-脉冲串请求信号线,comp1、comp2、comp3-确认信号线,d0、d1-数据传送线,datadis-数据无效信号,read-读出信号,readreq-读出请求信号,receive-数据接收信号,req-请求信号线,strobe、strobep-选通(ストロ一ブ)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主动发送-被动接收(active send-passive sieve)>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シリアル·デ一タ)转送系统(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的构成的概略框图。该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为主动发送-被动接收(アクテイブセンド一パツシブレシ一ブ)的情况下的构成。
另外,主动发送-被动接收,是指发送机将通信开始的请求发送给接收机,接收机基于来自发送机的通信开始请求而开始接收的通信方式。
该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由高速串行数据转送发送机10和高速串行数据转送接收机20构成。该高速串行数据转送发送机10和高速串行数据转送接收机20之间通过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连接。另外,高速串行数据转送发送机10和高速串行数据转送接收机20之间通过确认信号线comp2连接。下面,将高速串行数据转送发送机10称作发送机10,将高速串行数据转送接收机20称作接收机20来进行说明。
例如,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分别是金属线。另外,确认信号线comp2也是金属线。
另外,发送机10,经由发送侧总线30来进行发送数据data1、发送控制信号send、可受理信号ena、脉冲串通信开始信号start、以及确认信号线comp3的发送接收。
另外,接收机20经由接收侧总线40来进行读出信号read、数据data3、读出请求ixnhao readreq的送收信。
其次,说明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的概要。在此,在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之间,以一次脉冲串发送而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数即脉冲串数据数作为预定的数据进行说明。
发送机10,通过可受理信号ena向发送侧总线30送出:表示发送机10向接收机20可发送(L)或不可发送(H)的信号。
另外,发送机10,利用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的通信开始信号start来开始脉冲串发送。另外,发送机10根据开始了脉冲串送信的情况,通过将可受理信号ena设为H来向发送侧总线30送出表示不可发送的信号。
另外,发送机10在开始脉冲串发送之后,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发送控制信号send和发送数据data1,并基于输入的发送控制信号send对输入的发送数据data1进行编码,并经由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将编码后的发送数据向接收机20发送。该编码以后说明。
另外,发送机10对发送来的数据数进行计数,在检测到发送来的数据数达到了预定的脉冲串数据数时,将可受理信号ena置为L,由此将表示可进行发送的信号发送向发送侧总线30。
另外,发送机10,通过经由确认信号线comp2从接收机20接收确认信号线comp2为H的确认信号线ack,而检测接收机20接收到了所有的发送数据。另外,接收机10,基于经由确认信号线comp2接收到了确认信号ack的情况,将确认信号线comp3为H的确认信号ack,经确认信号线comp3发送到发送侧总线30。
接收机20经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从发送机10接收编码后的发送数据,将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译码,并蓄积于接收机20内部的存储部。
另外,接收机20对接收到的数据数进行计数,在检测到接收到的数据数达到了预定的脉冲串数据数时,经由确认信号线comp2将确认信号线comp2为H的确认信号ack,发送向发送机10。
此外,接收机20根据从接收侧总线30输入了读出信号read的情况,将蓄积于内部的存储部的发送数据作为数据data3输出向接收侧总线40。
此外,接收机20,根据蓄积于内部的存储部的发送数据量,将读出蓄积于接收机20的数据的请求即读出请求信号readreq,输出向接收侧总线40。
另外,如后述那样,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之间以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为请求信号线,以确认信号线comp2为确认信号线,通过四相信号交换来进行通信。
另外,在发送侧总线30上连接着执行发送的CUP(Central ProcessingUnit)及发送电路等发送总线主控器(バスマスタ),该发送总线主控器通过控制发送机10,来向接收机20发送发送数据。
另外,接收侧总线40上连接着执行接收的CPU及接收电路等接收总线主控器,该接收总线主控器通过控制接收机20,来接收来自发送机10的发送数据。
<二线式编码>
其次,对连接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的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的编码进行说明。
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上,例如通过高电平或低电平的组合来将发送数据编码并发送。下面,以高电平为H或1,以低电平为L或1进行说明。
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上编码的符号如图2所示,在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已确定。在此,将数据传送线d0为1、数据传送线d1为1的情况设为符号(シンボル)“Invalid”。另外,将数据传送线d0为0、数据传送线d1为0的情况设为符号“Null”。另外,将数据传送线d0为1、数据传送线d1为0的情况设为符号“0”。将数据传送线d0为0、数据传送线d1为1的情况设为符号“1”。
该符号“0”和符号“1”表示双值的发送数据,符号“0”与发送数据0对应,符号“1”与发送数据1对应。下面,以符号“0”为数据0、符号“1”为符号1、符号0或符号1为发送数据符号进行说明。
另外,以符号“Invalid”为符号I、符号“Null”为符号N进行说明。
下面,将上述说明的编码称作二线式编码。
该二线式编码中,编码为与0或1即发送数据对应的符号0或符号1,进而在编码后的符号0或符号1之前,追加符号N。
通过在该编码后的符号0或符号1之前追加符号N,在符号0或符号1之间插入符号N。另外,通过该符号N,可检测出符号0或1之间的区别。
<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的动作概要>
其次,使用图3说明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通过进行上述说明的二线式编码而经由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进行送收信的动作的概要。在此,说明:发送机10对发送数据0和数据1这两个发送数据进行脉冲串发送的情况。即,对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中脉冲串数据数的值为2的情况进行说明。下面,对在时刻,时刻t(i)<时刻t(i+1)进行说明。该i为任意的自然数。
在此,符号I中,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为H,符号N中,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为L。因此,在从符号I向符号N进行变化时,使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同时从H变化到L。但是,由于电路间的配线长度不同、或执行发送的元件的延迟时间不同等,因此,有时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从H向L变化的时间不同。因此,在从符号I向符号N变化时,有时产生危险。
在此,数据传送线d1在时刻t102从H变化为L,数据传送线d0在时刻t103从H变化为L,时刻t102到时刻t103之间为符号0,如上进行说明。该时刻t102到时刻t103之间的符号0为危险(ハザ一ド:hazard)。通常,在时刻t102到时刻t103之间,可能获取符号0或符号1,但也不是一定的。
其次,发送机10在时刻t104发送符号0。接收机20将符号0作为发送数据符号进行接收,对接收到的发送数据符号进行计数,将接收数据数置为1。
其次,发送机10在时刻t105发送符号N,在时刻t106发送符号1。接收机20在时刻t106将符号1作为发送数据符号来接收,并对接收到的发送数据符号进行计数,以接收数据数为2。
接收机20,根据检测到接收数据数为2,在时刻t107经由确认信号线comp2向发送机10送出确认信号线comp2为H的确认信号ack。
发送机10,根据从接收机20接收到了确认信号线comp2为H的确认信号ack这一情况,在时刻t108经由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向接收机20发送符号I。
接收机20,根据接收到了从发送机10送出的符号I这一情况,在时刻t109将确认信号线comp2置为L,并结束:确认信号线comp2为H的确认信号ack的送出。
如上,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以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作为请求信号线,以确认信号线comp2为确认信号线,进行四相信号交换的通信。
图3中,追加请求信号线req,对四相数据交换进行说明。该请求信号线req是只用于进行说明的信号线。
该请求信号线req是如下信号线,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所传送的符号在为符号I时为H,在为符号I以外、即符号1或符号0或符号N时为L。
若观察该请求信号线req和确认信号线comp1,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如下进行通信。
在进行通信前,发送机10以请求信号线req为L,另外,接收机20以确认信号线comp2为L。
其次,发送机10在时刻t102以请求信号线req为H。其次,根据请求信号线req成为H这一情况,接收机20在时刻t107将确认信号线comp2置为H。
其次,根据确认信号线comp2已成为H这一情况,发送机10在时刻t108将请求信号线req置为L。其次,根据请求信号线comp2已成为L这一情况,在时刻t109将确认信号线comp2置为L。由此,发送机10将请求信号线req置为L,另外,接收机20将确认信号线comp2置为L,且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返回通信前的状态。
如上述那样,只是观察该请求信号线req和确认信号线comp2时,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通过四相信号交换进行通信。
另外,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通过请求信号线req和确认信号线comp2采用四相信号交换进行通信,在该请求信号线req为H的期间,即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未送出符号I的期间,通过符号0和符号1和符号N,脉冲串发送接收数据。
另外,在脉冲串发送接收中,通过在符号0和符号1之间插入符号N,从而即使数据0或数据1为连续的情况下,接收机20也能够通过符号N将连续的数据0或数据1分离成每一个数据0或数据1并抽出。
<发送机10的构成>
其次,使用图4说明发送机10的构成。同图中,与图1中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发送机10具有编码器100、初始设定部101、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最终(ラスト)数据检测部105、计数值存储部110、数据长度存储部111。
在数据长度存储部111中,作为脉冲串数据数,预先存储有在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之间以一次脉冲串发送而发送的数据数。该脉冲串数据数的值例如为8、16、32或64等数值。
另外,存储于该数据长度存储部111的脉冲串数据数的值,是与接收机20所具有的后述的数据长度存储部211中存储的脉冲串数据数的值相同的值。
计数值存储部110中,作为发送数据数存储有发送机10发送来的数据数的值。该发送来的数据数的值如后述,通过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存储。
编码器100,将表示发送机10向接收机20可发送(H)或不可发送(L)的信号即可受理信号ena,发送向发送侧总线30。
另外,编码器100,基于已经输入了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的通信开始信号start的H这一情况,开始脉冲串发送。另外,编码器100基于已经开始了脉冲串发送这一情况,通过将可受理信号ena置为L,向发送侧总线30送出表示不能进行发送的信号。
此外,编码器100在开始脉冲串发送后,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发送控制信号send和发送数据data1,并基于输入的发送控制信号send对输入的发送数据data1进行编码,经由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将编码后的发送数据发送向接收机20。
该编码器100的编码,例如在通信开始信号start为L、发送控制信号send为L时作为符号I进行编码。另外,编码器100在通信开始信号start为H、发送控制信号send为L时作为符号N进行编码。另外,编码器100在通信开始信号start为H、发送控制信号send为H时、发送数据data1为数据0时,作为符号0进行编码,相反,在发送数据data1为数据1时,作为符号1进行编码。
即,该编码器100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对每个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符号0或符号1),并在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间插入识别发送数据符号间的识别符号(符号N)并进行编码,之后经由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向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符号I)发送向接收机。
另外,编码器100通过从后述的最终数据检测部105输入最终数据信号lastdata的H,由此输出符号I。
编码器100通过从最终数据检测部105输入最终数据信号lastdata的H,将可受理信号ena作为L输出向发送侧总线30,由此送出表示可进行发送的信号。
此外,编码器100将发送控制信号send作为发送信号dsend输出向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另外,编码器100中,由于输出向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的符号由上述说明的条件得到的状态机(ステ一トマシン)生成并输出,因此,在上述条件以外,向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输出的符号没有变化。
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根据从编码器100输入的发送数据dsend来增加存储于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中的发送数据数。
例如,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根据输入了发送信号dsend来读出存储于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中的发送数据数,将读出的发送数据数的值增加(インクメント)1位,并将增加(インクリメント)后的发送数据数的值存储于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这样,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通过更新存储于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中的发送数据数的值,增加存储于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中的发送数据数。
最终数据检测部105从计数值存储部110读出发送数据数,并从数据长度存储部111读出脉冲串数据数,检测读出的发送数据数和脉冲串数据数是否一致。
另外,最终数据检测部105在检测到读出的发送数据数和脉冲串数据数一致的情况下,将最终数据信号lastdata置为H输出向编码器100。
另外,最终数据检测部105,在从接收机20接收了确认信号线comp2的H即接收完成信号的情况下,将最终数据信号lastdata置为L并输出向编码器100。
初始设定部101,在从接收机20接收了确认信号线comp2的H即接收完成信号的情况下,将确认信号线comp3置为H,并将接收到的确认信号线comp2的H即接收完成信号,输出向发送侧总线30。
<接收机20的构成>
其次,使用图5详细说明接收机20的构成。同图中,与图1中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接收机20具有译码器200、FIFO(First-in First-out)201、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选通信号生成部203、接收数据数计数部204、接收完成检测部205、接收完成报告部206、计数值存储部210、数据长度存储部211。
在数据长度存储部211,在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之间,作为脉冲串数据数预先存储有由一次脉冲串发送而发送的数据数的值。
在计数值存储部210,作为接收数据数,存储有接收机20接收到的数据数的值。该接收到的数据数的值如后述,由接收数据数计数部204存储。
译码器200,将经由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从发送机10输入的二线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译码,并将译码后的与发送数据的符号0或符号1对应的接收数据,作为接收数据data2,输出向FIFO201。
另外,译码器200,根据从译码后的数据的符号I或符号N向符号0或符号1的变化,将数据接收信号receive置为H,输出向选通信号生成部203。
译码器200,例如通过一输入端子与数据传送线d0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数据传送线d1连接的EXOR电路,生成该数据接收新号receive。
另外,译码器200将经由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从发送机10输入的二线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译码,在译码后的发送数据为符号I时,将符号I信号inv置为H,相反,在译码后的发送数据不为符号I时,将符号I信号inv置为L,经由符号I信号线将其输出到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接收完成检测部205、及接收完成报告部206。
译码器200例如通过一输入端子与数据传送线d0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数据传送线d1连接的AND电路生成该符号I信号inv。
另外,译码器200将经由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从发送机10输入的二线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译码,在译码后的发送数据为符号N时,将符号N信号null置为H,相反,在译码后的发送数据不为符号N时,将符号N信号null置为L,经由符号N信号线将其输出到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
译码器200,通过例如一输入端子与数据传送线d0连接、另一输入端子与数据传送线d1连接的NOR电路,生成该符号N信号null。
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从译码器200输入符号I信号inv和符号N信号null,在输入的符号I信号inv成为H(真)后,在N信号null成为H(真)之前时,生成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作为H(真)。另外,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将生成的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输出向选通信号生成部203。
选通信号生成部203,从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输入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再从译码器200输入数据接收信号receive,在输入的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为L(伪)时,将输入的数据接收信号receive作为选通信号strobe输出向FIFO201。
作为一例的选通信号生成部203,由反相器(インバ一タ)电路231和AND电路232构成。从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向该反相器电路231的输入端子输入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该反相器电路231反转后的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被输入到AND电路232的一输入端子。另外,从译码器200向AND电路232的另一输入端子输入数据接收信号receive。从AND电路232的输出端子输出的选通信号strobe被输入到FIFO201。
FIFO201从译码器200输入接收数据data2,并根据从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输入的选通信号strobe将输入的接收数据data2存储于内部。例如,FIFO201根据从由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输入的选通信号strobe从L向H的上升(立ち上がり),将从译码器200输入的接收数据data2存储于内部。
另外,FIFO201根据从接收侧总线40输入了读出信号read,将存储于内部的数据作为数据data3,以数据被存储的顺序向接收侧总线40输出。另外,FIFO201监视存储于内部的数据量,在存储的数据量相对于FIFO201可存储的数据量达到预定的一定比例以上时,将读出请求信号readreq输出向接收侧总线40。
接收数据数计数部204,根据从选通信号生成部203输入的选通信号strobe,来增加存储于计数值存储部210内的接收数据数。
例如,接收数据数计数部204,基于已经输入了选通信号strobe这一情况,读出存储于接收数据数计数部204内的接收数据数,将读出的接收数据数的值增加一位,并将增加后的接收数据数的值存储于接收数据数存储部204。这样,接收数据数计数部204通过更新存储于接收数据数计数部204内的接收数据数的值,增加存储于数据数计数部204内的接收数据数。
接收完成检测部205,从计数值存储部210读出接收数据数,并从数据长度存储部211读出脉冲串数据数,检测读出的接收数据数和脉冲串数据数是否一致。另外,接收完成检测部205在检测到读出的接收数据数和脉冲串数据数一致时,将确认信号线comp1为H的接收确认信号输出到接收完成报告部206。另外,接收完成检测部205在将确认信号线comp1置为H并输出时,根据从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输入了符号I信号inv的H,将确认信号线comp1的输出设为L。
接收完成报告部206,基于已经从接收完成检测部205输入了确认信号线comp1的H即接收确认信号这一事实,经由确认信号线comp2将确认信号线comp2为H的接收完成信号,发送到发送机10。另外,接收完成报告部206,在送出确认信号线comp2为H的接收完成信号时,基于已经从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输入了符号I信号inv的H这一事实,将确认信号线comp2置为L。
<发送机10的动作>
其次,使用图6说明发送机10的动作。
首先,在脉冲串发送前的时刻t200,编码器100将可接收的信号ena置为L并输出向发送侧总线30。另外,编码器100,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发送控制信号send的L和脉冲串通信开始信号start的L。另外,编码器100依赖于之前的脉冲串发送,将H(数据1)或L(数据0)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发送数据data1。另外,编码器100经由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向接收机20输出符号I。
其次,在时刻t201,编码器100,将数据0作为发送数据data1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其次,在时刻t202,编码器100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脉冲串通信开始信号start的H。在该时刻t202,基于已经输入了脉冲串通信开始信号start的H这一情况,编码器100将可受理信号ena置为H,向接收机20输出符号N。
其次,在时刻t203,编码器100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发送控制信号send的H。在该时刻t203,根据已经输入了发送控制信号send的H这一情形,编码器100,向接收机20输出符号0,将发送信号dsend置为H,并输出向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
另外,在该时刻t203,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根据已经从编码器100输入了发送信号dsend这一情况,增加存储于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内的发送数据数,并将该值设为1。
其次,在时刻t204,编码器100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发送控制信号send的L。在该时刻t205,根据已经输入了发送控制信号send的L这一情况,编码器100,向接收机20输出符号N,并将发送信号dsend设为L。
其次,在时刻t205,编码器100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数据1作为发送数据data1。其次,在时刻t206,编码器100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发送控制信号send的H。在该时刻t206,根据已经输入了发送控制信号send的H这一事实,编码器100,向接收机20输出符号1,并将发送信号dsend作为H输出到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
另外,在该时刻t206,根据存储于发送数据数计数部104内的发送数据数的值成为2这一事实,最终数据检测部105将最终数据信号lastdata的H输出到编码器100。
另外,在该时刻t206,根据输入了最终数据信号lstdata的H这一情况,编码器100向发送侧总线30输出可受理信号ena的L。
其次,在时刻t207,编码器100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发送控制信号send的L。在该时刻t207,根据已经输入了发送控制信号send的L,并输入了最终数据信号lastdata的H这一情况,编码器100向接收机20输出符号I。另外,在该时刻t207,根据已经输入了发送控制信号send的L这一情况,编码器100将发送信号dsend设为L。
其次,在时刻t208,初始设定部101从接收机20接收确认信号线comp2的H。在该时刻t208,根据从接收机20接收到的确认信号线comp2的H,初始设定部101将确认信号线comp3的H向发送侧总线30输出。另外,在该时刻t208,根据已经从接收机20接收了确认信号线comp2的H这一事实,最终数据检测部105将最终数据信号lastdata设为L。
其次,基于在时刻t208初始设定部101已经向发送侧总线30输出了确认信号线comp3的H这一事实,在时刻t209,编码器100从发送侧总线30输入脉冲串通信开始信号start的L。
其次,在时刻t210,初始设定部101从接收机20接收确认信号线comp2的L。在该时刻t208,根据从接收机20接收了确认信号线comp2的L这一事实,初始设定部101,向发送侧总线30输出确认信号线comp3的L。
<接收机20的动作>
其次,使用图7说明接收机20的动作。
首先,在开始通信前的时刻t300,接收机20通过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一起接收H。即,接收机20经由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从发送机10接收符号I。
另外,在该时刻t300,译码器200输出的符号I信号inv为H。另外,译码器200输出的符号N信号null为L。译码器200输出的数据接收信号receive为L。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输出的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为H。另外,选通信号生成部203输出的选通信号strobe为L。另外,存储于计数值存储部210的接收数据数为0。
其次,在时刻t301,译码器200接收符号0。但是,该符号0危险(ハザ一ド),不稳定。在该时刻t301,译码器200,基于已经接收到了符号0这一事实,将符号I信号inv置为L,将数据接收信号receive置为H,并作为接收数据data2输出数据0。
另外,在该时刻t301,由于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输出的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为H,故虽然译码器200将数据接收信号receive置为H,但选通信号生成部203输出的选通信号strobe仍然维持在L。因此,在FIFO201未写入数据,且接收数据数计数部204并不对存储于计数值存储部210内的接收数据数进行累加计数(count up:カウントアツプ)。即,选通信号生成部203通过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输出的数据危险信号datadis,根据因危险而产生的不稳定的接收数据,可屏蔽译码器200输出的数据接收信号receive的H信号。
其次,在时刻t302,译码器200接收符号N。在该时刻t302,译码器200,基于已经接收到了符号N这一情况,将符号N信号null设为H,将数据接收新号receive设为L。另外,在该时刻t302,根据符号N信号null已经成为H这一情况,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将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置为L。
其次,在时刻t303,译码器200接收符号0。在该时刻t303,译码器200根据已经接收到了符号0这一情况,将符号N信号null设为L,将数据接收信号receiv设为H,作为接收数据data2输出数据0。
另外,在该时刻t303,由于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输出的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为L,故根据数据接收信号receive成为了H这一情况,选通信号生成部203将选通信号strobe设为H。
另外,根据在该时刻t303使选通信号strobe成为了H这一事实,FIFO201存储作为接收数据data2输入的数据0,另外,接收数据数计数部204增加存储于计数值存储部210内的接收数据数,以该值为1。
其次,在时刻t304,译码器200接收符号N。之后,在时刻t305,译码器200接收符号1。在该时刻t304和时刻t305的译码器200、选通信号生成部203、FIFO201、及接收数据数计数部204的动作,与在时刻t302和时刻t303的动作相同。
但是,在时刻t305,FIFO201存储的数据为数据1,存储于计数值存储部210内的接收数据数的值为2这一点不同。另外,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在将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维持在L这一点上不同。
其次,在时刻t305,根据存储于计数值存储部210内的接收数据数的值成已经为2这一情况,在时刻t306,接收完成检测部205将确认信号线comp1设为H。在该时刻t305,根据确认信号线comp1已经成为H这一情况,接收完成报告部206经由确认信号线comp2将确认信号线comp2为H的确认信号ack,发送向发送机10。
其次,在时刻t307,译码器200接收符号I。在该时刻t307,译码器200根据已经接收到了符号I这一情况,将符号I信号inv置为H,将数据接收信号receive设为L。另外,在该时刻t307,根据符号I信号inv已经成为H这一情况,数据无效信号生成部202将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置为H。另外,在该时刻t307,根据数据接收信号receiv已成为L、或数据无效信号datadis已成为H这一情况,选通信号生成部203将选通信号strobe设为L。
其次,根据在时刻t307符号I信号inv成为了H这一情况,在时刻t308接收完成检测部205将确认信号线comp1置为L,接收完成报告部206将确认信号线comp2置为L。
<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变换成混联(シリアルパラレル)>
其次,使用图8来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的接收机21的构成。同图中,与图5的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中,接收机20存储串行数据,并将存储的串行数据串行地输出向接收侧总线40。相对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第二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中,相当于接收机20的接收机21存储并行数据,且可将存储的并行数据并行地输出向接收侧总线40。
图8中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1中,在图5中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0中,FIFO201被变更为FIFO221。
第一实施方式的FIFO201顺次存储1位的数据,并顺次输出1位的数据。与之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FIFO221以预先确定的规定位数顺次存储,并以预先确定的规定位数顺次输出。
即,FIFO201存储串行数据,并输出串行数据。另外,FIFO221存储并行数据,并输出并行数据。
另外,FIFO201输出的数据data3被变更为FIFO221输出的数据data5。该数据data3是串行数据,数据data5是n位的并行数据。
另外,图8中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1中,在图5中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0上,在译码器200和FIFO201之间追加了串行-并行变换器220。
该串行-并行变换器220将通过译码器200译码后的串行数据data2以每预先确定的规定位数(假设为n位数)变换成并行数据data4,并输出变换成并行数据的data4。
例如,串行-并行变换器220从译码器200输入数据data2,并从选通信号生成部203输入选通信号strobe,根据选通信号strobe的输入,将以每预先确定的规定位数输入的并行数据data2变换成并行数据data4,并将变换成并行数据的data4输出向FIFO221。另外,串行-并行变换器220根据选通信号srtobe的输入,以每预先确定的规定位数,向FIFO221输出选通信号srtobep。
FIFO221从串行-并行变换器220输入并行数据data4和选通信号strobep,并根据选通信号strobep将并行数据data4存储于内部。
另外,FIFO201根据已经从接收侧总线40输入了读出信号read这一信息,将存储于内部的数据作为预先确定的规定位数即并行数据data5,按照存储数据的顺序输出向接收侧总线40。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相比,通过串行-并行变换器220和FIFO221,能够以预先确定的规定位数将接收到的数据并行地存储。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中,能够以预先确定的规定位数将并行地存储的数据并行地输出向接收侧总线40、或与接收侧总线40连接的接收侧总线主控器。
<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变脉冲串长度>
其次,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是在发送机10及接收机20之间预先确定脉冲串数据长度。即,是进行了固定长度的脉冲串发送,但与之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可进行可变长度的脉冲串发送及脉冲串接收。
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第二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是首先在进行脉冲串通信的发送数据中,包含作为脉冲串数据数信息的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
其次,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提取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并基于提取后的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设定数据长度存储部111和数据长度存储部211的脉冲串数据数,由此可进行可变长度的脉冲串发送及脉冲串接收。
首先,使用图11(a)和图11(b)对进行脉冲串通信的发送数据中包含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的两个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11(a)的发送数据中包含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的第一方法中,在发送数据的先头,作为固定长度头信息包含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
图11(a)中,作为发送数据的先头的i个发送数据即固定长度的头信息,包含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
在图11(b)的发送数据中包含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的第二方法中,在通信开始时,作为发送数据首先发送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在此,通过k个发送数据发送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之后,由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中设定的脉冲串数据长度发送及接收发送数据。
其次,使用图9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发送机12的构成。同图中,与图4中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该图9中第三实施方式的发送机12是在图4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送机10中追加数据长度设定部140。
该数据长度设定部140从发送的发送数据提取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并将提取后的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写入数据长度存储部111,由此设定提取后的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
其次,使用图10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2的构成。同图中,与图5中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该图10中第三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2是在图5中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0的基础上追加了数据长度设定部240。
该数据长度设定部240从接收到的接收数据提取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并将提取后的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写入数据长度存储部211,由此设定提取后的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
在此,上述中,在发送数据中,作为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含有脉冲串数据数的信息,但发送数据中也可以不含显示脉冲串数据长度的值的信息,而包含表示脉冲串数据长度的索引(インデツクス)。
例如图12所示,发送机12和接收机22分别将表示脉冲串数据长度的索引即脉冲串数据长度索引和脉冲串数据长度信息相关联,作为脉冲串数据长度对应目录,预先存储于脉冲串数据长度对应目录存储部。
其次,数据长度设定部140和数据长度设定部240,分别提取上述说明的发送数据中所含的脉冲串数据长度索引,并将与提取后的脉冲串数据长度索引相对应的脉冲串数据长度从其分别所具有的脉冲串数据长度对应表(テ一ブル)读出。
其次,数据长度设定部140和数据长度设定部240将读出的脉冲串数据长度,分别写入数据长度存储部111、数据长度存储部211。
由此,使用脉冲串数据长度对应表仅发送脉冲串数据长度索引,由此,能够以比脉冲串数据长度的信息少的数据数发送脉冲串数据长度的信息。
如以上所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相比,发送机12具有数据长度设定部140,接收机22具有数据长度设定部240,由于发送数据中包含脉冲串长度设定信息,从而在发送机12和接收机22之间可进行可变长度的脉冲串发送及脉冲串接收。
另外,上述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不仅可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同样能够应用。
<第四实施方式:被动接收-主动发送(パツシブセンド-アクテイブレシ一ブ)>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的构成的概略框图第一实施方式是主动发送-被动接收的情况下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与之相对,该第四实施方式是被动接收-主动发送的情况下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同图中,与图1中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1的发送机10和接收机20之间由确认信号线comp2连接,取而代之的是,图13中的发送机15和接收机25之间通过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连接。
另外,图1中发送机10和发送侧总线30之间由确认信号线comp3连接,取而代之的是,图13中的发送机15和发送侧总线30之间通过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3连接。另外,图13中的接收机25和接收侧总线40还通过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1和确认信号线comp1连接。
图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中,发送机10经由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向接收机20送出请求信号,根据接收机20接收到了请求信号这一情况,经由确认信号线comp2,向在发送机10输出:确认信号线comp2为H的确认信号ack。即,第一实施方式中,发送机10开始通信。
与此相对,在图13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中,根据接收机25经由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1从接收侧总线40输入了脉冲串请求信号这一情况,接收机25将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置为H,将脉冲串请求信号发送向发送机15。其次,发送机15,基于接收到了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的H的脉冲串请求信号这一情况,经由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向接收机25送出确认信号ack。
另外,该确认信号ack是指,经由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送出的符号不为符号I,即,是符号0或符号1或符号N。因此,该确认信号ack中包含脉冲串发送的发送数据。
如上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中,接收机25开始通信。
<发送机15和接收机25的动作概要>
其次,使用图14对发送机15和接收机25经由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和两条数据传送线d0和d1发送接收发送数据的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在此,说明:发送机15对数据0和数据1这两个发送数据进行脉冲串发送的情况。即,在发送机15和接收机25中脉冲串数据数的值为2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时刻t401的发送前,发送机15送出符号I。
其次,接收机25在时刻t402,根据从接收侧总线40经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1接收到了脉冲串请求信号这一情况,将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置为H,由此将脉冲串请求信号送向发送机15。
其次,发送机15根据经由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接收到了脉冲串请求信号这一情况,经由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3,将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3为H的脉冲串请求信号输出到发送侧总线30。
其次,与发送侧总线30连接的发送侧总线主控器根据接收到了脉冲串请求信号,开始脉冲串发送。
发送机15,基于发送侧总线主控器开始了脉冲串发送这一情况,从时刻t403起,开始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在时刻t405发出符号N。在该时刻t403到时刻t405之间,发送机15输出的信号是危险(ハザ一ド)的。通常,在该时刻t403到时刻t405之间,可能获取符号0或符号1,是不一定的。在此,在时刻t403到时刻t405之间,作为为符号0进行说明。
接收机25,在该时刻t403根据接收到了符号I以外的符号即符号0这一情况,在时刻t404将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置为L。另外,接收机25在时刻t403根据接收到了符号I以外的符号即符号0这一情况,对发送机15根据脉冲串请求信号开始了脉冲串发送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其次,发送机15在时刻t406发送符号0。接收机25将符号0作为发送数据符号进行接收,并对接收到的发送数据符号进行计数,并将接收数据数置为1。其次,发送机15在时刻t407送出符号N,在时刻t408送出符号1。
接收机25在时刻t408将符号1作为发送数据符号接收,对接收到的发送数据符号进行计数,将接收数据数置为2。接收机25,基于检测到了接收数据数成为2这一情况,对数据发送结束进行检测。
另外,发送机15也对发送数据进行计数,发送机15也根据检测到接收数据数成为2这一情况,在时刻t409输出符号I。
其次,使用图15说明发送机15的构成。同图中,与图13或图4中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15中,图4中初始设定部101被替换为脉冲串请求接收部151。
另外,该脉冲串请求接收部151经由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从接收机25接收脉冲串请求信号。
另外,脉冲串请求接收部151通过将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置为H而经由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将接收到的脉冲串请求信号输出向发送侧总线30。
另外,与发送侧总线30连接的接收侧脉冲串主控器经由发送侧总线30接收脉冲串请求信号,由此开始脉冲串发送。
其次,使用图15说明接收机25的构成。同图中,与图13或图5中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5中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完成报告部206在图16中第四实施方式中被替换为脉冲串请求发送部251。
另外,图4中第一实施方式中,接收完成检测部205经由确认信号线comp1向接收完成报告部206输出确认信号线comp1,但取而代之的是,在图16中第四实施方式中,接收完成检测部205经由确认信号线comp1向接收侧总线40输出确认信号线comp1为H的接收确认信号。
脉冲串请求发送部251经由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1从接收侧总线40输入脉冲串请求信号。
另外,脉冲串请求发送部251,经由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向发送机15送出输入的脉冲串请求信号。
另外,脉冲串请求发送部251根据从译码器200输入了符号I信号inv的H,结束经由脉冲串请求信号线breq2送向发送机15的脉冲串请求信号的送出。
其它构成及其动作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中是相同的,故省略其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串行-并行变换>
其次,使用图17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的接收机26的构成。同图中,与图16或图8中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该第五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6中,与相对于图5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0的图8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1相同,在图16中第四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5中,在译码器200和FIFO201之间追加串行-并行变换器220。
另外,同样,图17中第五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5是在图16中第四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5中将FIFO201变更为FIFO221。
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中,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相同,相对于第四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通过串行-并行变换器220和FIFO221,可以以预先确定的规定位数并行地向接收侧总线40或与接收侧总线40连接的接收侧总线主控器进行输出。
<第六实施方式:在第四或第五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变脉冲串长度>
其次,使用图18和图19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的发送机17和接收机27的构成。同图中,与图15、图16、图9或图10中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该图18中第六实施方式的发送机17中,与相对于图4中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0的图9中第三实施方式的发送机12相同,对图15中第四实施方式的发送机15追加了数据长度设定部140。
另外,该图19中第六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7中,与相对于图5中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0的图10中第三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2相同,对图16中第四实施方式的接收机25追加数据长度设定部240。
因此,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进行比较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相同,在该第六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中,与第四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相比,发送机17具有数据长度设定部140,接收机27具有数据长度设定部240,且发送数据中包含数据长度设定信息,由此,在发送机17和接收机27之间可进行可变长度的脉冲串发送及脉冲串接收。
另外,上述说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不仅可对第四实施方式应用,对于第五实施方式也同样可以应用。
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对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通过四相信号交换进行通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利用二相信号交换也可以进行通信。
另外,在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只对在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脉冲串发送两个发送数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脉冲串发送任意数目的发送数据。
另外,在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对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分别为金属线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将该数据传送线d0和数据传送线d1替换为光纤进行通信。
该情况下,编码器100具有经由光纤输出发送数据符号、识别符号、或非发送符号即发送符号的发光器,译码器200具有经由光纤接收发送符号的光接收器。
另外,该发光器根据发送符号来高频调制光输出,该光接收器根据发送符号将进行了调制的高频光进行接收并译码。
如上,在第一~第六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通过光纤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可减少来自外界的电磁波等的影响来进行通信。
另外,也可以在一片硅基板上形成第一~第六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来作成半导体装置。由此,形成于一片硅基板上的半导体装置内的电路可通过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进行通信。
另外,也可以在多个不同的硅基板上形成第一~第六实施方式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来作成混合半导体装置。
由此,由不同的硅基板构成的一半导体装置内的电路可通过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进行通信。
另外,计数值存储部110、数据长度存储部111、计数值存储部210、数据长度存储部211由硬盘装置及光磁盘装置、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或CR-ROM等只能够读取的存储介质、RAM(Random Access Memory)这样的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的组合构成。
另外,发送机10、12、15或17即发送机、及接收机20、21、22、25、26或27即接收机分别可通过专用的硬件实现,另外,也可以通过存储器及微处理器来实现。
该发送机或接收机可通过专用的硬件实现,另外,该发送机或接收机也可以由存储器及CPU(中央处理器)构成,并通过将用于实现发送机或接收机功能的程序载入存储器并执行之来实现其功能。
以上参照附图详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其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适用于将各种工厂内的制造装置进行连接的通信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高速串行数据转送系统适用于高速、低电力消耗且由滤波器等构成且可进行弯曲的半导体装置内的通信装置。

Claims (23)

1.一种发送机,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中,
该发送机具有二线式编码器,所述二线式编码器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发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发送向所述接收机。
2.一种发送机,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中,
该发送机,具有:
脉冲串请求接收单元,其经由请求信号线从所述接收机接收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
二线式编码器,其基于所述脉冲串请求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了所述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这一事实,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发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发送向所述接收机。
3.如权利请求1或2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机具有:
发送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编码并发送来的发送数据符号的数目进行计数;
最终数据检测单元,其对所述发送数据数计数单元所计数的发送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进行检测,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最终数据信号,
所述二线式编码器,基于已经从所述最终数据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最终数据信号这一事实,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向所述接收机送出所述非发送符号。
4.一种接收机,其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接收机具有:
存储部,其存储接收数据;
二线式译码器,其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在非发送中,从所述发送机接收已经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了非发送符号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并作为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其中所述非发送符号表示非发送状态;
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
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所计数的接收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后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检测信号;
接收完成报告单元,其根据已经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向所述发送机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5.一种接收机,其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中,
该接收机,具有:
脉冲串请求发送单元,其经由请求信号线向所述发送机发送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
存储部,其存储接收数据;
二线式译码器,其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在非发送中,从所述发送机接收已经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了非发送符号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作为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其中所述非发送符号表示非发送状态;
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
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所计数的接收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检测信号;
接收完成报告单元,其根据已经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6.如权利请求4或5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线式译码器,
将所述接收数据向所述存储部输出,在将所述接收数据向所述存储部输出时,将写入信号送向所述存储部,由此将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
在将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译码时,输出识别符号信号,
在对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非发送符号进行译码时,输出非发送符号信号,
所述接收机,具有:
数据无效信号生成单元,其从所述二线式译码器输入所述非发送符号信号和识别符号信号,并在输入了所述非发送符号信号之后到输入所述识别符号信号之前,输出表示所述存储部中未存储所述接收数据这一情况的数据无效信号;
选通信号生成部,其输入所述二线式译码器输出的写入信号,并将该输入的写入信号输出到所述存储部,
所述选通信号生成部,根据已经从所述数据无效信号生成单元输入了所述数据无效信号这一情况,将所述写入信号屏蔽。
7.如权利请求6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线式译码器输出所述接收数据,
所述发送机具有串行-并行变换器,所述串行-并行变换器以预先确定的位数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输出的接收数据进行并行变换,并将进行了所述并行变换后的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
8.如权利请求7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二线式译码器从所述发送机接收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有一次进行脉冲串发送的发送数据的个数信息即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
所述接收机具有数据长度设定单元,所述数据长度设定单元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提取所述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并将所述提取后的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的发送数据的个数设为所述预先确定的数据数。
9.一种发送方法,其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机,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发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发送向所述接收机。
10.一种发送方法,其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至少由请求信号线和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中,
所述发送机,
经由所述请求信号线从所述接收机接收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
并根据已经接收到了所述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这一情况,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发送向所述接收机。
11.如权利请求9或10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机中,
对所述编码并发送来的发送数据符号的数目进行计数,
检测所述计数后的发送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最终数据信号,
根据已经输入了所述最终数据信号这一情况,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所述非发送符号发送向所述接收机。
12.一种接收机的接收方法,该接收机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机中,
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在非发送中,从所述发送机接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了非发送符号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并作为接收数据存储于存储部,其中所述非发送符号表示非发送状态,
对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
检测所述计数得到的接收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的情况下,输出检测信号,
根据已经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向所述发送机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13.一种接收机的接收方法,该接收机用于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由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连接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
经由请求信号线向所述发送机发送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
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被送出,在非发送中,从所述发送机接收已经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出了非发送符号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对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进行译码,作为接收数据存储于存储部,其中所述非发送符号表示非发送状态,
对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
检测所述计数得到的接收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的情况下,输出检测信号,
根据已经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14.如权利请求12或1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
将所述接收数据向所述存储部输出,在将所述接收数据向所述存储部输出时,将写入信号发送向所述存储部,由此将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
在对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进行译码时,输出识别符号信号,
在对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非发送符号进行译码时,输出非发送符号信号,
从二线式译码器输入所述非发送符号信号和识别符号信号,并在输入了所述非发送符号信号之后到输入所述识别符号信号之前,输出表示所述存储部中未存储所述接收数据的数据无效信号,
根据已经输入了所述数据无效信号这一情况,将所述写入信号屏蔽。
15.如权利请求14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机,以预先确定的位数并行变换所述接收数据,并将进行了所述并行变换后的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
16.如权利请求15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一次进行脉冲串发送的发送数据的个数信息即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
所述接收机,
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提取所述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并将所述提取后的脉冲串发送数据长度信息的发送数据的个数设为所述预先确定的数据数。
17.一种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利用至少两条数据传送线将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连接,其中,
所述发送机具有二线式编码器,所述二线式编码器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送向所述接收机,
所述接收机,具有:
存储部,其存储接收数据;
二线式译码器,其从所述发送机接收所述编码后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作为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
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
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计数得到的计数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的情况下,输出检测信号;
接收完成报告单元,其根据已经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向所述发送机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18.一种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具有发送机和接收机,且利用至少请求信号线和两条数据传送线将所述发送机和所述接收机连接,其中,
所述接收机具有脉冲串请求发送单元,所述脉冲串请求发送单元经由所述请求信号线向所述发送机发送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
所述发送机,具有:
脉冲串请求接收单元,其从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
二线式编码器,其根据所述脉冲串请求接收单元已经接收到了所述脉冲串发送请求信号这一情况,在各发送数据采用二值的值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中,针对每个所述发送数据,编码成预先被附加了对应的发送数据符号,并在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之间插入对所述发送数据符号间进行识别的识别符号并进行编码,并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送向所述接收机,在非发送中,经由所述两条数据传送线将表示非发送状态的非发送符号送向所述接收机,
所述接收机具有:
存储部,其存储接收数据;
二线式译码器,其从所述发送机接收所述编码后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并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固定长度串行发送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号将所述编码后的发送数据符号译码,作为所述接收数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
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其对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接收数据的数目进行计数;
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接收数据数计数单元计数得到的计数数据的数目是否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在该检测到的结果为预先确定的数据数时,输出检测信号;
接收完成报告单元,其根据已经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入了所述检测信号这一情况,送出接收完成信号。
19.如权利请求17或18所述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送线为金属线。
20.如权利请求17或18所述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送线为光纤,
所述二线式编码器具有发光器,所述发光器经由所述光纤输出发送数据符号、识别符号、或非发送符号即发送符号,
所述二线式译码器具有光接收器,所述光接收器经由所述光纤接收所述发送符号。
21.如权利请求20所述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器根据所述发送符号对光输出进行高频调制,
所述光接收器,对根据所述发送符号接受了调制的高频光进行受光,并译码。
22.一种半导体装置,在一片硅基板上形成权利请求17~21所述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
23.一种混合半导体装置,在多个不同的硅基板上形成权利请求17~21所述的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
CN2008100956819A 2007-05-08 2008-05-07 发送机、接收机、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半导体装置、及混合半导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43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3353 2007-05-08
JP2007123353A JP4780029B2 (ja) 2007-05-08 2007-05-08 送信機、受信機、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固定長シリアル・バースト・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ッド半導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4357A CN101304357A (zh) 2008-11-12
CN101304357B true CN101304357B (zh) 2012-09-19

Family

ID=39969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568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4357B (zh) 2007-05-08 2008-05-07 发送机、接收机、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半导体装置、及混合半导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75170B2 (zh)
JP (1) JP4780029B2 (zh)
CN (1) CN1013043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9583B2 (ja) * 2012-07-19 2016-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非同期最大n値検出回路及び衛星信号捕捉装置
JP5840088B2 (ja) * 2012-07-20 2016-01-0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端末通信装置および分散制御システム
JP6881371B2 (ja) * 2018-03-27 2021-06-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送信間隔変更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3204507A (zh) * 2021-04-25 2021-08-03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输入输出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0738A (zh) * 2001-07-31 2003-03-05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适应多状态的调制的发送机、接收机、方法、程序和信号
CN1422004A (zh) * 1996-06-24 2003-06-04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方法、数据传送系统、发射机、接收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1879B2 (ja) * 1989-09-19 1999-01-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US6085261A (en) * 1996-07-29 2000-07-0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rst protocol in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JP4201590B2 (ja) * 2002-12-24 2008-1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通信方法、データ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通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KR100609368B1 (ko) * 2004-02-20 2006-08-08 광주과학기술원 전류모드 다치논리를 이용한 지연무관 데이터 전송회로
TWI330789B (en) * 2007-01-30 2010-09-21 Holtek Semiconductor Inc Two-wire serie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handshak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2004A (zh) * 1996-06-24 2003-06-04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方法、数据传送系统、发射机、接收机
CN1400738A (zh) * 2001-07-31 2003-03-05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适应多状态的调制的发送机、接收机、方法、程序和信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木信雄.非同步处理器.《design wave magazin》.2005,64-9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83262A (ja) 2008-11-20
CN101304357A (zh) 2008-11-12
US8175170B2 (en) 2012-05-08
JP4780029B2 (ja) 2011-09-28
US20080279289A1 (en) 200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6690B2 (en) Single-wire interface bus transceiver system based on I2C-b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of single-wire interface bus
CN101304357B (zh) 发送机、接收机、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固定长度串行脉冲串数据转送系统、半导体装置、及混合半导体装置
CN105450299B (zh) 信号的编解码方法及系统
JP2018501706A5 (zh)
CN104954096A (zh) 一种一主多从的高速同步串行通信数据传输方法
CN102752098B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基于伪随机码序列同步的误码测量方法
CN204633784U (zh)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CN102868575A (zh)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仿真方法、系统
CN105187070A (zh) 一种曼彻斯特编码信号解码方法和装置
CN103297060A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率修正miller编码信号的解码电路
CN103812610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终端及信息安全设备
CN101729198B (zh) 一种编解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361374A (zh) 一种射频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2298565A (zh) 一种异步串行总线信号的解码与触发方法
CN202676907U (zh) 一种多通道天气雷达数据采集装置
US8837628B2 (en) Method of transmission through single wire
CN104360988A (zh) 中文字符的编码方式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1442380B (zh) 基于高速串行接口编码方式的误码率测试方法与装置
CN101582738B (zh) 一种传输链路中误帧率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8833321A (zh) 基于差分相位波形匹配的编码cpm信号码块同步方法
CN104660470A (zh) RapidIO总线协议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7004418A (zh) 一种基于音频信道的数字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639176A (zh) Bmc信号的异步解码器及方法
CN106487421A (zh) 电力线载波通信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5005511A (zh) 一种串行通信数据校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