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1893A - 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01893A CN101301893A CNA2007100977882A CN200710097788A CN101301893A CN 101301893 A CN101301893 A CN 101301893A CN A2007100977882 A CNA2007100977882 A CN A2007100977882A CN 200710097788 A CN200710097788 A CN 200710097788A CN 101301893 A CN101301893 A CN 1013018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in
- car
- stop
- station
- independ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揭露一种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是运用在一列车不停靠一目前列车站,将乘客接驳到此目前列车站或将在此目前列车站的乘客接驳到此列车有停靠的下一列车站,使乘客能搭乘此列车;主要是利用一后随独立车将此列车有停靠的前一列车站乘客接驳到目前列车站;一前行独立车到列车未停靠的目前列车站接驳乘客到达列车有停靠的下一列车站,以使乘客能搭乘该列车。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是利用独立车接驳的方法,以减少乘客转车的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揭露一种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列车过站不停而能上下乘客接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时间就是金钱,因而发展捷运系统、高速铁路等大众化交通工具。而乘客若要上下车,列车就得靠站停车,较偏远的地方或小城镇市则不设站,或者设站只有少数慢车才会停,造成乘客的不方便,进而长期造成都会人口过度集中或不平衡的发展。以往列车过站时,必须停车,让乘客上下车;若每站必停,因加、减速的缘故,会耗费相当多能源与磨损,使行车时间必定拉长,因此,快速列车,会选择大站或跳站停车,以缩短行车时间。
而列车的大站,必定是附近城镇可转车的地方,不管是否列车能到的城镇,或是列车经过的小站,若要搭快速或高级列车,则一定要到列车有停靠的地方才能转搭,而这些转搭基本上是乘客的自主行为。然而,乘客为了要搭乘快速或高级列车,必须以各种交通工具到达快速或高级列车所停的站,在快速或高级列车所未停的站,或许乘客会自行搭乘较次等级或较慢的列车,或者到达大站再转搭较次级或较慢的列车到快速或高级列车不停靠的列车站,但是这些都是乘客自行安排的转车行为,或许偶而遇到快速的转搭,但大多数转搭的列车是耗时而浪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利用独立车接驳的方式,使乘客可到达列车未停靠的列车站或使列车未停靠的列车站乘客,能搭乘列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由一岔道使独立车可区间运作,不必全线一起实施,更适用于长程轨道系统,以提高投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利用独立车接驳的方法,以减少乘客转车时间。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可依据列车站的乘车人数,来弹性加入独立车的行使,以减省成本。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是运用在一列车不停靠一小列车站,而能搭乘该列车,其包括下车与上车步骤,一下车步骤,当列车经过小列车站不停车,由列车有停靠一大列车站的一后随独立车接驳乘客到一或连续数小列车站;一上车步骤,利用一前行独立车将在一或连续数小列车站的乘客接驳到此列车有停靠的一下一大列车站,使乘客能搭乘此列车;更可适用于列车有停的两大列车站的间有一或连续数小列车站的区间法来实施,是将原向的后随独立车经岔道跨线到同站的另向轨道停放,作为另向轨道下一班列车的前行独立车。同时原向的前行独立车也跨线到同站的另向轨道停放,作为另向轨道下一班列车的后随独立车。因此,前行独立车或后随独立车只在有停的两大列车站区间运转,而不影响或干扰区间外的其他各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大大缩短旅客搭乘列车的时间,避免因转搭列车而耗时,浪费时间。另外,快速列车选择大站或跳站停车,缩短了行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下车接驳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上车接驳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区间列车接驳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区间接驳的方法流程图。
图号说明
10 大列车站
12 第一小列车站
13、14 第二小列车站
16、17 下一大列车站
18、19 轨道
20、21 后随独立车
24、25 列车
26、27 前行独立车
28 第一岔道
30 第二岔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示意图,为简便说明,只示意二小列车站,实际运作可为一或连续数小列车站,图2是本发明的上车接驳的方法流程图,其中,步骤S10,当行使在轨道18的列车24停靠大列车站10时,让乘客下列车,在步骤S12,乘客转搭停靠在大列车站的后随独立车20,以接驳乘客到达第一小列车站12、第二小列车站14,在步骤S14,列车24经过第一小列车站12、第二小列车站14不停车,由后随独立车20接驳乘客到第一小列车站12、第二小列车站14,让乘客下车,完成旅客转载下车的任务。后随独立车20是以与列车24相同的速度到达列车24所不停靠的第一小列车站12、第二小列车站14,其中,此后随独立车20到达第一小列车站12、第二小列车站14,让乘客下车后。若是单线连续运作,可继续前进到下一大列车站16,作为下一大列车站16的后随独立车20。
由图1、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的上车接驳的方法流程图,步骤S20中,当列车24未到达第一小列车站12,备妥在大列车站10的前一小列车站12的一前行独立车26,让该小列车站12要搭车的乘客要先上车,并比列车24更早出发及到达第二小列车站14,在步骤S22,当前行独立车26到达第二小列车站14后,让乘客上车,接驳乘客到下一大列车站16,在步骤S24中,前行独立车26行驶到下一大列车站16后,让乘客下车,等待列车24停靠下一大列车站16,使乘客能搭乘列车24,完成旅客转载上车的任务。其中,此前行独立车26在第一小列车站12出发、经第二小列车站14,接驳乘客到达下一大列车站16。若是单线连续运作,则可继续前进一小站再作为下一列车的前行独立车。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是采全程单线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而本发明亦可采行双线全程的运作,其另一反向全程单线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步骤与单线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相同,故在此不再叙述。
本发明除可完成双线全程的运作外,更可适用于两列车站的间的区间法来实施,图4是本发明区间列车接驳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区间接驳的方法流程图,在步骤S30中,此种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差异在列车24离开下一大列车站16后,前行独立车26将经第二岔道30进入另一向行车轨道19,停留在下一大列车站17(下一大列车站16及下一大列车站17实为不同向轨道的同一车站)的停车轨道,作为行使在轨道19列车25的后随独立车21(前行独立车26转为后随独立车车21)。步骤S32,而在列车25还未经过第二小列车站13(第二小列车站13及第二小列车站14实为不同向轨道的同一车站)的前,后随独立车20在第二小列车站14经由第一岔道28进入到另向轨道19,停留在第二小列车站13,作为行使在轨道19列车25的前行独立车27(后随独立车20转为前行独立车27),按此一另向车道,同一方法运作,到下一大列车站按同样方法岔回原向车道,即可完成此一两大列车站的间的区间方法。由于后随独立车与前行独立车是在列车停靠的大列车站与下一大列车站的间,以循环方式来接驳小列车站的旅客,此区间运作的方法,不必全线一起实施,更适用于长程轨道系统,以提高投资经济效益,且不会干扰到其他的列车站及耽误各列车的行程。
另外,若列车班次相当密集,前一班次的后随独立车和下一班次前行独立车间隔的时间,将会缩得很短,此时后随独立车与该前行独立车可结合成一车,同时做上车、下车接驳的服务;若小列车站的乘车人数过多或过少,可弹性加入或减少该后随独立车与该前行独立车,以减省成本。
综合上述可得知本发明是提出一种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利用后随独立车与前行独立车接驳列车未停靠列车站的乘客,使得此列车站略等同于列车所停靠的列车站,以减少乘客转车的时间,等同于可以使轨道全线大小站都捷运化。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是运用在一列车不停靠一目前列车站,而旅客能搭乘所述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下车步骤:当所述列车经过所述目前列车站不停车,由所述列车有停靠所述目前列车站的一前一列车站接驳旅客的一后随独立车到所述目前列车站下车;以及
一上车步骤:
a.当所述列车未到达所述目前列车站前,备妥在所述目前列车站或所述前一列车站的一前行独立车经过所述目前列车站,要比所述列车更早出发及到达所述目前列车站;以及
b.所述前行独立车停靠所述列车未停靠的所述目前列车站接驳乘客到所述列车会停靠的一下一列车站,等待所述列车停靠时,使乘客能搭乘所述列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随独立车停靠目前列车站后,继续前进到一下一列车会停的列车站,作为所述下一列车站的下一班列车的后随独立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独立车停靠目前列车站后,到达所述下一列车站,作为所述下一列车站的下一班列车的所述前行独立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班次很密集时,所述后随独立车与所述前行独立车结合成一车,同时做为下车、上车接驳的服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随独立车加挂成为数个车厢的后随独立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独立车加挂成为数个车厢的前行独立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前列车站若乘车人数过多或过少,则弹性加入或减少所述后随独立车与所述前行独立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随独立车完成乘客下车任务,所述前行独立车完成上车搭载转乘的任务,所述后随独立车与所述前行独立车相互跨线到所述后随独立车与所述前行独立车行走的轨道,转为所述列车在二个停靠站的区间运作的方法,步骤为:
a.所述后随独立车将经一第一岔道跨线到所述前行独立车行走的轨道,作为下一班列车的前行独立车;以及
b.最后所述前行独立车将经一第二岔道跨线到所述后随独立车行走的轨道,作为一下一班列车的后随独立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岔道专作为所述后随独立车调度使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岔道专作为所述前行独立车调度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977882A CN101301893A (zh) | 2007-05-08 | 2007-05-08 | 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977882A CN101301893A (zh) | 2007-05-08 | 2007-05-08 | 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01893A true CN101301893A (zh) | 2008-11-12 |
Family
ID=4011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977882A Pending CN101301893A (zh) | 2007-05-08 | 2007-05-08 | 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0189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56899A (zh) * | 2016-08-09 | 2016-10-26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基于有轨电车到站时间的接驳公交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
CN108583618A (zh) * | 2018-05-08 | 2018-09-28 | 荆门创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铁快速运输方式的摆渡车 |
CN112455500A (zh) * | 2020-12-11 | 2021-03-09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跨线情况下的首站跳停查询方法和本线管理系统 |
-
2007
- 2007-05-08 CN CNA2007100977882A patent/CN10130189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56899A (zh) * | 2016-08-09 | 2016-10-26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基于有轨电车到站时间的接驳公交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056899B (zh) * | 2016-08-09 | 2018-08-10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有轨电车到站时间的接驳公交调度系统进行调度的方法 |
CN108583618A (zh) * | 2018-05-08 | 2018-09-28 | 荆门创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铁快速运输方式的摆渡车 |
CN112455500A (zh) * | 2020-12-11 | 2021-03-09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跨线情况下的首站跳停查询方法和本线管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20038B (zh) | 一种采用虚拟编组技术的快慢车实时编解运行组织方法 | |
CN104077918B (zh) | 基于车载数据城市交通路口信号灯自适应控制方法 | |
CN102514602B (zh) | 一种列车运行速度规划与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4118451B (zh) | 一种共享路权下有轨电车运行图编制及信号灯调整方法 | |
CN107914740B (zh) | 基于实时客流的列车自组织调度系统及方法 | |
CN102991535B (zh) | 联锁系统中进路区段解锁逻辑的自动测试方法 | |
CN101480954A (zh) | 采用流动车站系统沿途不停站的高速铁路系统 | |
CN204355082U (zh) | 一种有轨电车正线信号联锁控制系统 | |
CN104032980B (zh) | 一种路口公交站布置方式及公交通行方法 | |
CN103273924A (zh) | 一种高架微型轨道自动公交系统 | |
CN109559499B (zh) | 车辆队列行驶管理平台、控制方法和车载终端 | |
CN102717802A (zh) | 城市轨道交通双列串连列车车组客运体系 | |
CN104859667A (zh) | 轨道交通不停车接驳系统 | |
CN110406567B (zh) | 大小交路的列车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1301893A (zh) | 列车过站不停用驳车转载旅客的方法 | |
CN101786460A (zh) | 一种具有区段分路运行模式的轨道交通系统 | |
CN108382418A (zh) | 双向行驶可分离辅车系统 | |
CN106494469B (zh) | 一种快慢车自动交汇避让的方法 | |
CN111547113B (zh) | 一种地铁司机正线多点值乘的自动排班方法 | |
CN108116430A (zh) | 一种拼接式搭乘车厢 | |
CN107972678A (zh) | 一种同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 |
CN202448990U (zh) | 一种用于城际高速列车的自动驾驶系统 | |
CN101402364A (zh) | 新型铁路客车 | |
CN101306689A (zh) | 单轨双行城市地铁及其调度方法 | |
CN109436013A (zh) | 高速列车不减速通过中途站上、下旅客驳运技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