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8376A - 一种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8376A
CN101298376A CNA2008100976738A CN200810097673A CN101298376A CN 101298376 A CN101298376 A CN 101298376A CN A2008100976738 A CNA2008100976738 A CN A2008100976738A CN 200810097673 A CN200810097673 A CN 200810097673A CN 101298376 A CN101298376 A CN 101298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concrete
mixture
composite asphalt
slag powders
emulsified bitu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76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沙爱民
胡力群
王振军
郭朝华
袁文豪
屈雅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8100976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8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8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8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包括集料;矿粉;以所述混合物总重量计6wt%~10wt%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和1~6wt%的矿渣粉复合物,其中所述矿渣粉复合物包括矿渣粉和高碱性物质,且矿渣粉∶高碱性物质的重量比在1∶1~6∶1的范围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生产所述混凝土的方法,包括在常温下将集料和阳离子乳化沥青拌合均匀,再加入矿粉,最后加入矿渣粉复合物拌合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道路铺筑的可常温拌和的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沥青混凝土施工需高温加热,施工机械复杂,污染环境,且消耗大量能源。另一方面,沥青材料所具有的粘弹性等特殊性能,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流变性质均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时的路用性均严重下降。
使用乳化沥青铺筑和修补路面,虽不需加热、施工简单,但由于乳化沥青中含有大量水分,只有当混凝土水分蒸发,沥青破乳后才开始具有强度,因而不仅温度稳定性差且早期强度低,影响道路的开放交通时间。
水泥混凝土路面虽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和耐磨性好等优点,还可以有效的解决道路车辙问题,但其本身也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欠缺,比如工程费用高、接缝设置复杂、施工养护期内无法开放交通、易产生唧泥和错台等破坏,维修困难等。
因此,开发一种兼有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的优点,性能优异,且施工方便、环保,减少能源消耗的新型路面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最初研制的是水泥灌浆沥青混凝土,美国、日本等国家都进行了相关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等也曾进行过探索性研究,并有一定的应用,其目的是在沥青混凝土中加入水泥浆骨架,以减小沥青材料感温性的影响。但综合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水泥灌浆沥青半刚性面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强度不足、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
后来研制的水泥沥青混凝土是在热拌沥青混凝土中直接掺入水泥砂浆,在高温下(100℃左右)拌和、摊铺、碾压而形成的半刚性面层材料。这种方式开发的面层材料不仅没有做到工艺上简单易行,而且由于在高温拌和时引入水泥浆体,没有有效措施解决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相容问题,反而又带来了其它问题,如疲劳寿命短,温度敏感性高,施工难度大等。
近几年,在乳化沥青混凝土中用适量水泥替代部分矿粉,以水泥、乳化沥青作为复合结合料,掺加纤维素等高聚物,经冷拌、冷铺、冷压(或振碾)形成一种路面面层材料--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具有强度高、高温稳定性好等高路用性能,但由于高聚物与水泥价格相对较高,水泥碱性相对较低等特点,使得混凝土价格升高,而且其后期路用性能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如上所述的路面面层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进一步改进的常温拌和的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成本的且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常温拌和的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此外,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本发明的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包括:集料;矿粉;阳离子乳化沥青;矿渣粉复合物。以所述混合物总重量计,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含量为6wt%~10wt%,矿渣粉复合物的含量为1~6wt%。所述矿渣粉复合物含有矿渣粉和高碱性物质,其中矿渣粉∶高碱性物质的重量比在1∶1~6∶1的范围内,优选在2∶1~4∶1的范围内,最优选为3∶1。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包括:81~90wt%的集料;1~6wt%的矿粉;7wt%~9wt%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和2~4wt%的矿渣粉复合物。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包括:86wt%的集料;3wt%的矿粉;8wt%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和3wt%的矿渣粉复合物。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中的高碱性物质至少含有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物质。根据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碱性物质为熟石灰。
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中的矿渣粉复合物为粉状。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比表面积优选在300~400m2/kg的范围内。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中的乳化沥青为慢裂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产上述复合沥青混凝土的方法。所述方法在常温下进行,首先将集料和阳离子乳化沥青混合均匀;然后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矿粉并混合均匀;最后加入矿渣粉复合物并混合均匀,由此得到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
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优于前面所提到的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而采用矿渣粉复合物替代目前使用的水泥沥青混凝土中的水泥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无需掺加纤维素等高聚物则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可在常温条件下拌和,具有易于生产和施工,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在乳化沥青混凝土中以矿渣粉复合物代替水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水泥混凝土铺筑道路费用高,养护、维修困难;而普通沥青混凝土铺筑道路时需要加热,不仅施工机械复杂,路用性能不理想,而且耗费能源、加重污染。进一步改进的水泥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复杂,质量难以控制。因此,开发一种性能良好、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路用混凝土一直是道路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
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乳化沥青混凝土,包括:集料;矿粉;以所述混合物总重量计6wt%~10wt%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和以所述混合物总重量计1~6wt%的矿渣粉复合物,其中所述矿渣粉复合物含有矿渣粉和高碱性物质,且矿渣粉∶高碱性物质的重量比在1∶1~6∶1的范围内。
本发明复合沥青混凝土中的集料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相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混凝土的具体需要能够进行选择并确定其具体用量。常用的集料例如: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等。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集料的用量优选为混凝土总重量的81wt%~90wt%;最优选为86wt%。集料级配也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具体可以参考AC-16和AC-20混凝土中的集料级配。因此,这里不再详述。
所述矿粉是指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细粉。用于改善级配、填充和调节破乳速度,或与沥青形成胶浆,起粘结作用。其同样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并可容易地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其用量。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矿粉的用量优选为混凝土总重量的1wt%~6wt%;最优选为3wt%。
在混凝土中,乳化沥青通常采用的是阳离子乳化沥青。阳离子乳化沥青是按照乳化沥青亲水基在水中电离的电荷为正电荷而命名的。根据乳化剂结构形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六类:烷基胺类、季胺盐类、木质胺类、酰胺类、咪唑啉类、环氧乙烷二胺类。乳化沥青与规定级配的矿料拌和后,按照矿料表面被乳液薄膜裹附的均匀情况分为快裂、中裂和慢裂三种类型。考虑到混凝土拌和时间的需要,本发明优选采用慢裂型沥青乳化剂。此外综合考虑乳化剂生产成本、乳液稳定性、乳液蒸发残留物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木质胺类阳离子乳化沥青。木质胺类阳离子沥青乳化剂以造纸废液-木质素为原料,成本低廉,合成也简单,是此类产品的首选。然而,采用其他乳化剂类型的乳化沥青,以及快裂型或中裂型乳化沥青,只要能够满足性能要求,也可用于本发明,例如可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快裂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快裂型)等作为乳化剂。
本发明中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用量为混凝土总重量的6wt%~10wt%。乳化沥青的用量过低将导致混凝土过于松散,孔隙率较大,稳定度下降,并使混凝土变形性变小,脆性增加,抗压性能下降,而且低温性能也较差。相反,乳化沥青的用量也不可过高。过高的用量将导致混凝土中自由沥青过多,流值过大,这同样会使稳定度下降,刚性下降,抗压性能变差。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用量为混凝土总重量的7wt%~9wt%,最优选为8wt%。
本发明在乳化沥青混凝土中还掺加了矿渣粉的复合物。矿渣是冶炼钢铁的废渣。它经水或空气急冷处理成为粒状颗粒,其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Al2O3、CaO、MgO等。经研磨后,在碱性物质的存在下,矿渣中的SiO2和Al2O3成分与水发生水化反应形成凝胶物质,这种性质称为火山灰活性。我国每年可产生水淬矿渣约为6000万吨,价格低廉。本发明充分利用高碱性物质的高碱性和矿渣粉的火山灰活性,产生更多的结合料,使复合沥青混凝土在不掺加纤维素等聚合物条件下,不发生离析,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从而改善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并同时降低了原料成本。
为使所述矿渣粉复合物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先将矿渣磨细,并采用粉状的高碱性物质。使所述复合物的比表面积在300~400m2/kg的范围内。
矿渣粉复合物中的矿渣粉和高碱性物质的比例在1∶1~6∶1的范围内。如果矿渣粉的比例过低,则碱性物质有可能过量而造成浪费。如果高碱性物质的比例过低则不能使矿渣完全发生水化反应,使复合物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矿渣粉和高碱性物质的比例在2∶1~4∶1的范围内;最优选,所述比例为3∶1。
所述矿渣粉复合物加入混凝土中的量为基于混凝土总重量的1wt%~6wt%,优选为2wt%~4wt%,最优选为3wt%。如果复合物的添加量过低,将导致水化反应形成的凝胶物质不足,造成混凝土中的孔隙率过大,使材料的稳定度变差,强度和刚度不足。相反,如果复合物的用量过高,将导致材料脆性增加,路用性能下降。
本发明的矿渣粉复合物中的高碱性物质可采用任何能有效激发出矿渣粉火山活性的物质。所述高碱性物质优选含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这类具有强碱性的物质,例如含有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物质。从进一步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优选主要采用以氢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熟石灰。
下面参照图1所示的优选的生产流程对本发明的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生产方法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混凝土并不局限于以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拌和。也就是说,拌和中的各个步骤的顺序可以变化,也可以增加步骤。例如,矿渣需事先研磨成具有一定粒径的超细粉,然而如果直接购买研磨好的矿渣超细粉则不需这样的步骤。再比如,按照图1所示流程,在混凝土拌和结束后,根据拌合物干燥程度,可以适当加入一定量的水。
如图1所示,将矿渣粉与粉状高碱性物质按照一定比例预先混合得到矿渣粉复合物备用。首先,将集料和乳化沥青进行拌和,再加入矿粉拌和,最后加入矿渣粉复合物拌和均匀得到本发明的混凝土。上述生产混凝土的所有过程均在常温下进行,不仅简便易行,而且节能环保。
下面通过具体的优选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首先制备慢裂型阳离子乳化沥青∶将聚乙烯醇(05-88P型聚乙烯醇,上海润蓬贸易有限公司,分子量34000~37000)溶解于热水中,充分搅拌,再加入乳化剂(阳离子慢裂型沥青乳化剂,江苏大丰沥青乳化剂厂阳离子慢裂沥青乳化剂DF-III)和CaCl2,稍作搅拌,加入盐酸,调节pH值,制成皂液。将普通沥青(兰炼-90)加热到约130℃,呈流动状态,与皂液倒入乳化杯中,在最终剪切速度为约6000r/min~6500r/min的条件下乳化,得到均匀的慢裂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以最终沥青混凝土的总重量计,将86wt%的集料(石灰岩石料,表观密度2.804g·cm-3,压碎值为8.0%,洛杉矶磨耗损失为14.9%,对沥青粘附等级为4级)与7wt%所制备的慢裂型阳离子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用量56.0%,水泥拌和试验中1.18mm筛上剩余量为8.2%,集料拌和试验结果为均匀)拌和均匀。其中集料级配如表1所示。
表1.集料级配表
Figure A20081009767300101
然后添加5wt%的矿粉(石灰岩矿粉,表观密度2.677g·cm-3,CaO、SiO2含量分别为35.05wt%、1.59wt%),最后加入2wt%的矿渣粉与熟石灰重量比为3∶1的矿渣粉复合物,拌和均匀,从而制备出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
所加入的矿渣粉复合物中,矿渣粉是水淬急冷矿渣(购自山西长治钢铁集团),经球磨机磨细,其CaO、SiO2含量分别为40.75%和33.17%,烧失量为4.10%;熟石灰由块状生石灰消解、过筛而成,CaO含量大于60%,并含有少量的MgO。
实施例2~9
按照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法制备实施例2~9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其中集料的用量仍为86wt%,矿渣粉-石灰复合物以及乳化沥青的用量如下表2所示,余量为矿粉。
表2
  实施例序号   矿渣粉-石灰复合物(wt%)   乳化沥青(wt%)
  实施例2   3   7
  实施例3   4   7
  实施例4   2   8
  实施例5   3   8
  实施例6   4   8
  实施例7   2   9
  实施例8   3   9
  实施例9   4   9
试验实施例:
分别用实施例1~9中的复合沥青混凝土按要求成型试件。将试件置于自然环境中1天,然后转入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环境下养生至7天龄期。养生过程中试件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
对实施例1~9中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制备的试件进行路用性能试验。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进行。
试验实施例1:马歇尔稳定度的测定
采用马歇尔击实仪,击锤重量4536g,自由下落高度457.2mm,在试件两面各连续击实75次。试件为
Figure A20081009767300111
101.6mm×h63.5mm圆柱体试件。在标准环境下养生至7天龄期的成型马歇尔试件置于60℃恒温水槽中保温30~40min,用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测试其稳定度和流值,试验结果见下表3。
表3马歇尔试验结果
  序号   稳定度(kN)   流值(mm)
  实施例1   9.91   0.84
  实施例2   10.41   0.78
  实施例3   11.83   0.75
  实施例4   10.56   1.05
  实施例5   11.00   0.96
  实施例6   12.17   0.62
  实施例7   8.75   1.10
  实施例8   10.24   1.07
  实施例9   11.61   0.82
表3表明,在乳化沥青用量一定条件下,本发明复合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度随复合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增加复合物的用量时,复合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减小,稳定度提高。当复合物用量保持不变时,随着乳化沥青用量的增加,本发明复合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度先增加,再降低。乳化沥青用量过小,混凝土试件松散,空隙率较大,稳定度较低;反之,如果乳化沥青用量过大,混凝土中自由沥青较多,流值较大,马歇尔稳定度亦随之降低。
试验实施例2:抗压强度的测定
试件采用抗压成型的圆柱体试件,直径为100mm±2.0mm,高为100±2.0mm。试验温度为20℃,加载速率为2mm·min-1,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序号   抗压强度(MPa)
  实施例1   0.90
  实施例2   1.12
  实施例3   1.37
  实施例4   0.96
  实施例5   1.29
  实施例6   1.56
  实施例7   0.82
  实施例8   1.09
  实施例9   1.36
表4表明,随着乳化沥青用量的增加,复合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先升高,再降低。乳化沥青用量低于7.0wt%时,在抗压过程中,试件可能会发生脆裂,强度开始变差。乳化沥青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复合物用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加。这是因为复合物用量增加,水化反应增多,形成更多的结合料,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试验实施例3:抗压回弹模量的测定
试件尺寸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温度为20℃,加载速率为2mm·min-1。试件成型并在规定的养生条件下养生至7天龄期后,测量试件高度,之后进行单轴压缩抗压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
  序号  抗压回弹模量(MPa)
  实施例1  753
  实施例2  831
  实施例3  845
  实施例4  825
  实施例5  859
  实施例6  880
  实施例7  743
  实施例8  760
  实施例9  820
表5表明,当乳化沥青用量不变时,复合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回弹模量随着复合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复合物用量不变时,8.0wt%的乳化沥青用量下复合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回弹模量最大。当乳化沥青用量低于7.0wt%时,抗压强度开始降低,复合沥青混凝土变形较小,脆性增强。当乳化沥青用量高于9.0wt%时,复合沥青混凝土变形较大,刚性开始变差。
试验实施例4:抗折强度的测定
试验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400mm的小梁试件。每个实施例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取同条件制作和养生的试件3根。试验温度为15℃,加载速率为2mm·min-1。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序号   抗折强度(MPa)
  实施例1   0.50
  实施例2   0.60
  实施例3   0.65
  实施例4   0.55
  实施例5   0.65
  实施例6   0.70
  实施例7   0.44
  实施例8   0.57
  实施例9   0.60
表6表明,不同龄期时,乳化沥青用量一定,复合沥青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随着复合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复合物用量恒定时,抗折强度随着乳化沥青用量的变化规律与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相同。
试验实施例5:动稳定度的测定
动稳定度试验用车辙板尺寸为300mm×300mm×50mm;试件养生龄期为7天;试验温度恒定为60℃;实心橡胶试验轮与试件接触压强为0.7MPa,施加的总荷重为78kg左右。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动稳定度试验结果
  序号   动稳定度(次·mm-1)
  实施例1   4100
  实施例2   6100
  实施例3   7050
  实施例4   4400
  实施例5   7000
  实施例6   7800
  实施例7   3900
  实施例8   5900
  实施例9   7000
从表7看出,随着乳化沥青用量的增加,复合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先增加,后下降。对于相同的乳化沥青用量,复合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随着复合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变化范围较大。也就是说,复合物用量大于等于3.0wt%时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动稳定度与复合物用量低于2.0wt%时相比有较大提高,说明复合物用量虽然较少,但对复合沥青混凝土刚度提高起的作用很大。
另外,在试验过程中注意到复合物用量较小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在试验初期变形增加很快,随后变形增加的速率越来越慢。这是由于试验初期,剩余空隙被压缩,处于半流动状态的沥青及沥青与矿粉组成的胶浆被挤进矿料间隙中,由于矿渣粉复合物水化反应产物较少,集料被强制排列成具有一定骨架的结构。之后,复合沥青混凝土变形速率随时间逐渐减缓,此时集料构成的骨架承担主要荷载。
试验实施例6:低温劈裂强度的测定
采用马歇尔标准击实法成型的直径为Φ101.6mm±0.25mm,高为63.5mm±1.35mm试件,试验温度为-10℃±0.5℃,加载速率为1mm·min-1。试验仪器为带恒温箱的路面强度仪和两块宽度为12.7mm,内侧曲率半径为50.8mm的金属压条。试验结果如表8所示。
表8低温劈裂强度试验结果
  序号  低温劈裂强度(MPa)
  实施例1   1.50
  实施例2   1.59
  实施例3   1.73
  实施例4   1.58
  实施例5   1.68
  实施例6   1.87
  实施例7   1.59
  实施例8   1.84
  实施例9   1.92
表8表明,当乳化沥青用量不变时,在一定用量范围内,复合沥青混凝土的低温劈裂抗拉强度随着复合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复合物用量不变时,复合沥青混凝土的低温劈裂抗拉强度随着乳化沥青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乳化沥青用量的增加,复合沥青混凝土饱和度增大,空隙率下降,粘塑性提高,低温抗拉能力增强。
试验发现,试件破坏后的裂缝都很规则,基本都在试件中部裂开;试验过程中,只有当乳化沥青用量低于7wt%或复合物用量高于4wt%时,试件就会发生突然破坏的现象。由此可知,合理的乳化沥青和复合物用量非常重要。
试验实施例7:冻融劈裂强度比的测定
采用马歇尔击实法成型的标准圆柱体试件,冻融温度分别为-18℃和60℃,冻融时间为16h和24h。冻融与未冻融试件在25℃恒温水槽中保温2h。劈裂强度试验温度为15℃,加载速率为50mm·min-1。试验仪器为路面强度仪和两块宽度为12.7mm,内侧曲率半径为50.8mm的金属压条。试验结果见表9。
表9冻融劈裂强度比试验结果
  序号   冻融劈裂强度比(%)
  实施例1   87
  实施例2   101
  实施例3   120
  实施例4   90
  实施例5   115
  实施例6   121
  实施例7   85
  实施例8   111
  实施例9   117
表9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当乳化沥青用量一定时,随着复合物用量的增加,复合沥青混凝土的冻融劈裂强度增加;当复合物用量一定时,随着乳化沥青用量的增加,复合沥青混凝土的冻融劈裂强度比变化不大。
另外,表9还显示,复合物用量达到3.0%后,复合沥青混凝土冻融劈裂强度比普遍大于100%,且复合物用量越大,冻融劈裂强度比增加越大。
通过以上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不仅具有较高的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等路用性能,能够满足甚至高于公路工程沥青路面面层材料要求,而且未掺加纤维素等高聚物,成本更低。另一方面,相比前面提到的水泥沥青混凝土,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的后期性能也有很大提高(数据未显示)。并且本发明的复合沥青混凝土能够在常温下拌和,易于施工,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路面面层材料。

Claims (10)

1、一种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其包括:
集料;
矿粉;
阳离子乳化沥青;和
矿渣粉复合物,其中
以所述混合物总重量计,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含量为6wt%~10wt%,矿渣粉复合物的含量为1~6wt%,
所述矿渣粉复合物含有矿渣粉和高碱性物质,且矿渣粉∶高碱性物质的重量比在1∶1~6∶1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其中矿渣粉∶高碱性物质的重量比在2∶1~4∶1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其中所述矿渣粉∶高碱性物质的比例为3∶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其包括以所述混合物总重量计:
81~90wt%的集料;
1~6wt%的矿粉;
7wt%~9wt%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和
2~4wt%的矿渣粉复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其包括以所述混合物总重量计:
86wt%的集料;
3wt%的矿粉;
8wt%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和
3wt%的矿渣粉复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其中所述高碱性物质至少含有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其中所述高碱性物质为熟石灰。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其中所述矿渣粉复合物的比表面积为300~400m2/kg。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沥青混凝土,其中所述阳离子乳化沥青为慢裂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10、一种生产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沥青混凝土的方法,所述方法在常温下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将集料和阳离子乳化沥青拌合均匀;
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矿粉并拌合均匀;和
加入矿渣粉复合物拌合均匀。
CNA2008100976738A 2008-04-24 2008-05-22 一种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及其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1298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976738A CN101298376A (zh) 2008-04-24 2008-05-22 一种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94634 2008-04-24
CN200810094634.2 2008-04-24
CNA2008100976738A CN101298376A (zh) 2008-04-24 2008-05-22 一种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8376A true CN101298376A (zh) 2008-11-05

Family

ID=40078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76738A Pending CN101298376A (zh) 2008-04-24 2008-05-22 一种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8376A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6996A (zh) * 2008-12-13 2010-06-23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0473A (zh) * 2010-11-16 2011-05-1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塑料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制造方法
CN102070312A (zh) * 2010-03-16 2011-05-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散热型红外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2978A (zh) * 2010-12-15 2011-06-15 长安大学 一种环保型自融雪沥青路面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95445A (zh) * 2011-06-03 2011-12-28 长安大学 微波加热固化的乳化沥青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5629A (zh) * 2011-12-09 2012-06-27 长安大学 一种牛粪灰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6155A (zh) * 2014-10-09 2015-03-25 王利泉 利用造纸废液制备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方法
CN104629389A (zh) * 2015-02-02 2015-05-20 浙江大学 改性阻燃沥青、阻燃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消石灰作为阻燃剂的应用
CN105625148A (zh) * 2015-12-27 2016-06-01 安徽路达泰克沥青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沥青路面养护工艺
CN105693126A (zh) * 2016-01-29 2016-06-22 宝钢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轻烧白云石灰的沥青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12663A (zh) * 2016-01-25 2016-06-29 新疆富翔交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袋装可储式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
CN108585620A (zh) * 2018-03-20 2018-09-28 和县祥龙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含尾矿渣的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33749A (zh) * 2018-09-29 2019-01-04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型柔性木屑路面材料
CN111592278A (zh) * 2020-05-25 2020-08-28 上海佳砼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防裂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25707A (zh) * 2021-12-31 2022-05-24 同路达(上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性能生态大孔隙混凝土材料的复合路面结构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6996A (zh) * 2008-12-13 2010-06-23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6996B (zh) * 2008-12-13 2014-02-12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70312A (zh) * 2010-03-16 2011-05-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散热型红外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0473A (zh) * 2010-11-16 2011-05-1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塑料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制造方法
CN102092978A (zh) * 2010-12-15 2011-06-15 长安大学 一种环保型自融雪沥青路面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95445A (zh) * 2011-06-03 2011-12-28 长安大学 微波加热固化的乳化沥青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5629A (zh) * 2011-12-09 2012-06-27 长安大学 一种牛粪灰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5629B (zh) * 2011-12-09 2013-05-08 长安大学 一种牛粪灰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6155A (zh) * 2014-10-09 2015-03-25 王利泉 利用造纸废液制备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方法
CN104446155B (zh) * 2014-10-09 2016-08-31 王利泉 利用造纸废液制备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方法
CN104629389A (zh) * 2015-02-02 2015-05-20 浙江大学 改性阻燃沥青、阻燃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消石灰作为阻燃剂的应用
CN105625148A (zh) * 2015-12-27 2016-06-01 安徽路达泰克沥青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沥青路面养护工艺
CN105712663A (zh) * 2016-01-25 2016-06-29 新疆富翔交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袋装可储式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
CN105693126A (zh) * 2016-01-29 2016-06-22 宝钢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轻烧白云石灰的沥青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5620A (zh) * 2018-03-20 2018-09-28 和县祥龙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含尾矿渣的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33749A (zh) * 2018-09-29 2019-01-04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型柔性木屑路面材料
CN111592278A (zh) * 2020-05-25 2020-08-28 上海佳砼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防裂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25707A (zh) * 2021-12-31 2022-05-24 同路达(上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性能生态大孔隙混凝土材料的复合路面结构
CN114525707B (zh) * 2021-12-31 2024-02-02 同路达(上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性能生态大孔隙混凝土材料的复合路面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8376A (zh) 一种常温拌和路用复合沥青混凝土cac及其生产方法
CN103866667B (zh) 半柔性重载路面铺装结构
CN103864374B (zh) 半柔性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1471A (zh) 乳化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以及由该混合料形成的路面
CN103708787A (zh) 一种公路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
CN105859219B (zh) 一种半柔性路面用浆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Bualuang et al. Non-OPC binder based on a hybrid material concept for sustainable road base construction towards a low-carbon society
Lei et al.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ortar with recycled concrete powder under different filler-to-asphalt weight ratios
Wang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teel slag stabilized soi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bgrade engineering
CN102815915A (zh) 一种公路用改性磷石膏稳定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4415A (zh) 高强度环保型透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该材料制备的路面
CN103613326B (zh) 一种路用高模量冷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77778A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5629B (zh) 一种牛粪灰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Bahadur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waste glass powder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sand on concrete mix
US6758892B2 (en) Paving compositions
WO202014878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gular shaped fly ash aggregate
CN114853411B (zh) 一种用于3d打印的高阻尼全再生骨料混凝土油墨材料及制备方法
Mishra et al. Use of fly ash plastic waste composite in bituminous concrete mixes of flexible pavement
CN103613331B (zh) 一种路用高韧低收缩乳化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
Haritonovs et al. Performance of asphalt concrete with dolomite sand waste and bof steel slag aggregate
CN105418046A (zh) 一种环保型路面基层用水泥基材料
CN102173696A (zh) 一种路面透水应力吸收层及其制备工艺
CN111410457A (zh) 环保耐久路面及其上面层混凝土以及铺设方法
CN110219217B (zh) 一种沥青稳定粉土基层小交通量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