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0295B - 流体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0295B
CN101290295B CN2008100925416A CN200810092541A CN101290295B CN 101290295 B CN101290295 B CN 101290295B CN 2008100925416 A CN2008100925416 A CN 2008100925416A CN 200810092541 A CN200810092541 A CN 200810092541A CN 101290295 B CN101290295 B CN 1012902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wall
band
plate
framework body
concav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25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0295A (zh
Inventor
河原纪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l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npl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las Corp filed Critical Enpla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90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0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0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02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 B01L3/5085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using modular assemblies of strips or of individual w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5Align devices or objects to ensure defined position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6Fluid interfacing between devices or objects, e.g. connectors, inlet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09Holders integrated in container to position an object
    • B01L2300/0618Holders integrated in container to position an object for removable separation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81Fil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9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rectangular shaped
    • B01L2300/0829Multi-well plates; Microtitration pl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S436/807Apparatus included in process claim, e.g. physical support structures
    • Y10S436/809Multifield plates or multicontainer array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Cleaning And De-Greas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 By Chem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处理装置。无需防止组装在构架体上的带状板脱落用的另外部件,能够以简单操作在构架体上拆装带状板,在搬运时等手工作业情况下,带状板不会从构架体上脱落,并且,在作用有将带状板在构架体上拆装用的外力时不会产生洼部内的检体等漏出,带状板与构架体可顺畅地进行拆装。流体处理装置(1)在使构架体(2)的第1侧壁(5)的檐部(27)与具有多个洼部的带状板(3)的凹部(37)进行凹凸结合的同时,使第2侧壁(6)的檐部(28)与带状板(3)的凹部(38)进行凹凸结合。第2侧壁(6)在连接了另一侧壁的角部形成从上端部(6c)朝向下方侧延伸的切口,与另一侧壁部分地切断,比第1侧壁(5)容易挠曲变形。

Description

流体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作为分析代表生物体物质的机能性物质等试料的试料分析装置使用的流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可视觉性地认识生物体物质的抗原体反应产生的反应物而通过测定荧光或吸光以检测出其生物体物质的分析等中使用的流体处理装置的微型板矩阵状地形成多个(例如纵列8个,横列12个,合计96个)容纳检体等的微小凹部(洼部),在这些洼部的每个内注入检体和试剂。这种微型板根据分析装置的构造及分析方法,在形状及构造上进行改进。
第1现有例
图23至图24中所示的微型板101为通过将一列上形成8个洼部104的带状板(单位微型板)103在横向上12个并列地组装入构架体102,将96个洼部104配置成矩阵状。并且,该微型板101为了在搬运及试剂的分注等手工作业时防止带状板103从构架体102上脱落,作业者将框状的盖105嵌入构架体102的上端部,由该框状的盖105将带状板103保持在构架体102的上端部上(参照专利文献1)。
第2现有例
此外,图25中所示的微型板201采用的保持机构为,由形成于带状板20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突起220及221将构架体202的侧壁205及206的檐部224及225之间推开,并将带状板203插入构架体202中,通过在带状板203的凸缘部211和突起220以及凸缘部212和突起221之间容纳构架体202的檐部224及225,将带状板203保持在构架体202上(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昭62-2570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084,246号说明书
为了削减图23至图24所示的第1现有例的微型板101的部件数量,实现微型板101的体积、重量的减小,在第1现有例的微型板101的构架体102和带状板103中使用图25中所示的第2现有例的微型板201中的带状板203与构架体202的保持机构,并不使用第1现有例的微型板101中的盖105(防止组装入构架体102中的带状板103从构架体102上脱落的部件)是有效的。
但是,仅在第1现有例的微型板101中使用第2现有例的保持机构的情况下,由于形成于构架体102上的檐部与形成于带状板103上的突起的嵌合状态(例如由于构架体102与带状板103的制造误差原因产生的檐部与突起的搭接量的误差),在带状板103与构架体102拆装时需要较大的力,带状板103与构架体102的拆装作业有可能不能顺畅地进行。这样,在带状板103与构架体102的拆装作业不能顺畅地进行的状态中,如果在洼部104内容纳了检体等的带状板103从构架体102上分离,就会发生洼部104内的检体等向洼部104的外面漏出的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为不需要用于防止组装在构架体上的带状板的脱落的另外部件,能够通过简单操作将带状板在构架体上拆装,在搬运时等手工作业情况下带状板不会从构架体上脱落,并且,在作用有用于将带状板在构架体上拆装的外力时不会产生洼部内的检体等的漏出,能够进行带状板与构架体的顺畅拆装。
方案一的发明为一种流体处理装置,通过将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且构成一列以上列地形成多个洼部的带状板可拆装地多列组装在具有由连续的四侧壁包围且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状的空间的架构体上,从而将所述多个洼部配置成矩阵状。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带状板为:(1)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侧和另一端部侧上,具有放置在所述四侧壁中的相对置的一对侧壁的上端部上的凸缘部,同时具有与卡定部进行凹凸结合的凹凸结合部,所述卡定部形成在所述四侧壁中的相对的一对侧壁的位于所述空间侧的侧面上,(2)在组装在所述构架体上时,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使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挠曲变形,将所述凹凸结合部与所述卡定部凹凸结合,(3)在从所述构架体上拆卸下时,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使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挠曲变形,解除所述凹凸结合部与所述卡定部的凹凸结合,b.所述构架体在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的侧壁和与该一方的侧壁连接的另一侧壁的角部附近,形成从所述一方的侧壁的上端部朝向下端部延伸的切口。
方案二的发明为一种流体处理装置,通过将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且构成一列以上列地形成多个洼部的带状板可拆装地多列组装在具有由连续的四侧壁包围且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状的空间的架构体上,从而将所述多个洼部配置成矩阵状。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带状板为:(1)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侧和另一端部侧,具有放置在所述四侧壁中的相对置的一对侧壁的上端部上的凸缘部,并且具有与卡定部进行凹凸结合的凹凸结合部,所述卡定部形成在所述四侧壁中的相对的一对侧壁的位于所述空间侧的侧面上,(2)在组装在所述构架体上时,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使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挠曲变形,将所述凹凸结合部与所述卡定部凹凸结合,(3)在从所述构架体上拆卸下时,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使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挠曲变形,解除所述凹凸结合部与所述卡定部的凹凸结合,b.所述构架体在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的侧壁和与该一方的侧壁连接的另一侧壁的角部附近,形成从所述另一侧壁的上端部朝向下端部侧延伸的切口。
方案三的发明为一种流体处理装置,通过将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且构成一列以上列地形成多个洼部的带状板可拆装地多列组装在具有由连续的四侧壁包围且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状的空间的架构体上,从而将所述多个洼部配置成矩阵状。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带状板为:(1)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侧和另一端部侧上,具有放置在所述四侧壁中的相对的一对侧壁的上端部上的凸缘部,并且具有与卡定部进行凹凸结合的凹凸结合部,所述卡定部形成在所述四侧壁中的相对的一对侧壁的位于所述空间侧的侧面上,(2)在组装在所述构架体上时,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使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挠曲变形,将所述凹凸结合部与所述卡定部凹凸结合,(3)在从所述构架体上拆卸下时,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使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挠曲变形,解除所述凹凸结合部与所述卡定部的凹凸结合,b.所述构架体在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的侧壁和与该一方的侧壁连接的另一侧壁的角部附近,在从所述一方的侧壁的上端部侧朝向下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内形成薄壁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在构架体上拆装带状板时,带状板的凹凸结合部使构架体的侧壁挠曲变形,通过简单操作(将带状板推入构架体中的动作,或将带状板从构架体中推出的动作)就可将带状板的凹凸结合部在构架体的卡定部上结合、解除结合,因此不需要防止组装在构架体上的带状板脱落用的另外部件。
此外,本发明除非在带状板上作用外力并使构架体的侧壁弯曲变形,否则带状板不会脱离构架体,因此在搬运作业等手工作业情况下,带状板不会从构架体上简单地脱落。
此外,方案一至二的发明为,与带状板进行凹凸结合的一对侧壁中的至少一方的侧壁由于设置在与另一侧壁的角部附近的切口的影响,与不设置切口的情况下的角部附近的一方的侧壁相比较,容易挠曲变形,因此在带状板与构架体拆装时,能够减小作用在带状板上的外力,能够使带状板与构架体的拆装作业顺畅地进行。其结果,根据方案一至二的发明,在构架体上拆装在洼部内容纳了检体等的带状板时,能够防止洼部内的检体等因带状板在构架体上拆装时的冲击而漏出的现象。
此外,方案三的发明为,与带状板进行凹凸结合的一对侧壁中的至少一方的侧壁由于在与另一侧壁的角部附近设置的薄壁部的影响,与不设置薄壁的情况下的角部附近的一方的侧壁相比较,容易挠曲变形,因此在带状板与构架体拆装时,能够减小作用在带状板上的外力,能够使带状板与构架体的拆装作业顺畅地进行。其结果,根据方案三的发明,在构架体上拆装在洼部内容纳了检体等的带状板时,能够防止洼部内的检体等因带状板在构架体上拆装时的冲击而漏出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沿图1的A1-A1线切断来表示的流体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构成图1的流体处理装置的构架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4(a)为构成图1的流体处理装置的构架体的俯视图,(b)为该构架体的第2侧壁侧的侧视图,(c)为该构架体的第1侧壁侧的侧视图。
图5为构成图1的流体处理装置的构架体的仰视图。
图6为表示构成图1的流体处理装置的带状板的图,(a)为带状板的正视图,(b)为带状板的俯视图,(c)为带状板的一方的侧视图,(d)为带状板的另一方的侧视图,(e)为带状板的后视图,(f)为(a)的局部放大来表示的图。
图7(a)为示出流体处理装置组装结束后状态下的剖视图,为与图2相对应的图,(b)为(a)所示的剖视图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的图,(c)为用于说明流体处理装置的组装过程及分解过程的剖视图,(d)为(c)的剖视图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的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9(a)为构成图8的流体处理装置的构架体的俯视图,(b)为该构架体的第2侧壁侧的侧视图,(c)为该构架体的第1侧壁侧的侧视图。
图10为构成图8的流体处理装置的构架体的仰视图。
图1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处理装置的图,为将该流体处理装置局剖来表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为放大本发明的流体处理装置中使用的带状板的其他结构的第1具体例来表示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4为表示图12的带状板的第1具体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表示图12的带状板的第1具体例的流体处理部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的XVI-XVI线剖视图。
图17为从图12的带状板的第1具体例中除去流体处理部的球状物的分解透视图。
图18为图12的带状板的第1具体例中的流体处理部的圆筒部件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8的圆筒部件的侧视图。
图20为图19的XX-XX线剖视图。
图21为表示图18的圆筒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2为表示本发明的流体处理装置中使用的带状板的其他构造的第2具体例中的流体处理部的剖视图。
图23为第1现有例中的微型板的俯视图。
图24为沿图23的A2-A2线切断来表示的剖视图。
图25为第2现有例的微型板的剖视图。
图中:
1-流体处理装置,2-构架体,3-带状板,4-洼部,5-侧壁(第1侧壁),6-侧壁(第2侧壁),7-侧壁(第3侧壁),8-侧壁(第4侧壁),10-空间,11、12-凸缘部,24、25-檐部(卡定部),27、28-角部,30、31-切口,37、38-凹部(凹凸结合部),41-薄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第1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流体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至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处理装置1的图。其中,图1为流体处理装置1的俯视图,而图2为将图1的流体处理装置1沿A1-A1线切断来表示的剖视图。这些图1至图2所示的流体处理装置1由构架体2和可拆装地组装到该构架体2上的多个带状板3构成。带状板3在图1的纵方向的一列上形成8个洼部(容纳检体等的微小的凹部)4,在图1的横方向上并列地配置12列。由此,流体处理装置1如图1所示地,矩阵状地配置有合计96个洼部4。在此,构架体2及带状板3由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再者,在图2所示的流体处理装置1中,洼部4的开口端侧为上部,该上部的相反侧为下部。
下面说明构架体的结构。
如图1至图5中详细所示地那样,构架体2具有由四侧壁5~8包围的空间10。构架体2的四侧壁5~8连续地形成一体,平面形状以包围矩形形状(图4(a)的平面形状为横方向比纵方向长的四边形形状)的空间10的方式形成。该构架体2的四侧壁5~8由在平面形状为矩形形状的空间10的长边侧上相对地设置的一对侧壁5、6和将该一对侧壁5、6的相对置的端部相互连接的另一对侧壁7、8构成。并且,构架体2的各侧壁5~8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立起侧壁部5a~8a和从该立起侧壁部5a~8a的下端侧向外侧(与空间10侧相反的一侧)凸缘状伸出的基础侧壁部5b~8b构成。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a)中,构架体2的四侧壁5~8中、位于空间10的长边侧的一对侧壁5、6的一方(图4(a)的上侧)称为第1侧壁5,一对侧壁5、6的另一方(图4(a)的下侧)称为第2侧壁6。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a)中,构架体2的四侧壁5~8中、位于空间10的短边侧的另一对侧壁7,8的一方(图4(a)的左侧)称为第3侧壁7,另一对侧壁7、8的另一方(图4(a)的右侧)称为第4侧壁8。
如图1至图4所示,构架体2的一对侧壁(第1侧壁5及第2侧壁6)的上端部5c、6c以载置带状板3的凸缘部11、12的方式构成,在载置了带状板3的凸缘部11、12时,以该带状板3的上面3a位于与另一方的侧壁(第3侧壁7及第4侧壁8)的上面7c、8c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的方式,成为比第3及第4侧壁7、8的上面7c、8c低(仅低带状板3的凸缘部11、12的厚度尺寸)。
此外,如图1至图4所示,在第1侧壁5的上端部5c上,突出形成有将各带状板3定位在一定位置上的定位用突起13。并且,在该第1侧壁5的定位用突起13、13之间卡合有位于从第2列到第11列的带状板3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图1的上端侧)的凸缘部11,使从第2列到第11列的带状板3相对于构架体2被定位。并且,在第3侧壁7和与该第3侧壁7相邻的定位用突起13之间卡合有第1列的带状板3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凸缘部11,使第1列的带状板3相对于构架体2被定位。此外,在第4侧壁8和与该第4侧壁8相邻的定位用突起13之间卡合有第12列的带状板3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凸缘部11,使第12列的带状板3相对于构架体2被定位。此外,这些从第1列到第12列的各带状板3将长度方向一端侧的凸缘11载置在第1侧壁5的上端部5c上,相对于第1侧壁5的高度方向被定位。
此外,如图1至图4所示,在第2侧壁6的上端部6c上,以将第2侧壁6部分地切口出槽状的状态形成用于将各带状板3定位在规定位置上的定位用凹部14。该第2侧壁6的定位用凹部14与从第1列开始到第12列为止的各带状板3相对应地形成,通过将从第1列开始到第12列为止的各带状板3的定位用突起15与定位用凹部14卡合(参照图6),将从第1列开始到第12列为止的各带状板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凸缘部12相对于构架体2定位。此外,这些从第1列开始到第12列为止的各带状板3其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凸缘部12被载置在第2侧壁6的上端部6c上,相对于第2侧壁6的高度方向被定位。
此外,如图2、图4(a)及图5所示地,在第1侧壁5的作为空间10侧的侧面的内壁22的上端部5C侧上,从第3侧壁7至第4侧壁8形成有使第1侧壁5的上端部5c向空间10侧伸出的檐部24(卡定部)。此外,在第2侧壁6的作为空间10侧的侧面的内壁23的上端部6c侧上,通过使与组装在构架体2上的各带状板3相对应的位置的第2侧壁6的上端部6c向空间10侧伸出,形成檐部25(卡定部)。此外,作为第2侧壁6的檐部25,并且是除与第1列的带状板3相对应的檐部25外的其他檐部25以与带状板3的形成主体部分16的曲面状的侧面18相结合的状态,具有向空间10侧较大圆弧状地伸出的圆弧状部分26(参照图6)。该圆弧状部分26具有防止带状板3被倾斜地组装到构架体2中(例如第2列的带状板3的一端侧的凸缘部11被组装到第2列的规定位置上,而第2列的带状板3的另一端面侧的凸缘部12被组装到第1列或第3列的位置上)的功能。
此外,如图3至图4所示,在第2侧壁6与第3侧壁7的角部27及第2侧壁6与第4侧壁8的角部28上,以第2侧壁6的上端部6c侧的规定范围被从第3侧壁7及第4侧壁8断开的方式分别形成从第2侧壁6的上端部6c朝向下端部6d侧延伸的切口30、31,第2侧壁6比第1、第3及第4侧壁5、7、8更容易弯曲变形。再者,第2侧壁6为,第1列的带状板3的定位用凹部14及第11列的带状板3的定位用凹部14从上端部6c朝向下端6d侧仅切断与切口30、31的长度同样的长度,以形成辅助切口32、33。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构架体2的第2侧壁6与只形成一对切口30、31的情况相比较,与第1列的带状板3的组装位置相对应的部分及与第12列带状板3的组装位置相对应的部分容易弯曲,从与第1列的带状板3的组装位置相对应的部分到与第12列的带状板的组装位置相对应的部分为止的弯曲变形圆滑并均匀,带状板3拆装时的与带状板3的接触压力均匀(参照图1及图7)。再者,位于第2侧壁6与第4侧壁8的角部28上的切口31还兼做第12列的带状板3的定位用凹部14。此外,切口30、31及辅助切口32、33的长度(从上端部6c开始的下端部6d侧的延伸长度)及宽度考虑第2侧壁6的壁厚等决定最适宜的数值。
下面说明带状板的构造。
如图6所示,带状板3平面形状为细长的大致长方形(参照图6(b)),在一列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洼部4的主体部分16和该主体部分16的上面3a侧(为洼部4开口一侧,图6(a)的上侧)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形成凸缘部11、12。该形成于带状板3上的洼部4为加工成用于容纳检体等的大致圆柱状空间的凹部,开口部的形状为圆形。带状板3的主体部分16成为将形成有洼部4的有底筒状的容器在一列上8个连接的形状,在将一方的凸缘部11载置在第1侧壁5的上端部5c上并将另一方的凸缘部12载置在第2侧壁6的上端部6c上的状态(组装入构架体2内的状态)下,形成收纳在由四侧壁(第1~第4侧壁)5~8包围的空间10内的尺寸(参照图2)。
此外,如图2及图6所示,在作为带状板3的主体部分16的长度方向端部且与第1侧壁5的内侧面相对置的侧面17上,形成有突起20。此外,在带状板3的主体部分16的长度方向端部且与第2侧壁6的内侧面相对置的侧面18上,形成有突起21。如图6(a)、(f)所示,两突起20、21形成相同的形状(但在图6(a)中为左右对称的大致三角形状),具有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突起高度逐渐渐增的第1倾斜面35和随着从该第1倾斜面35上端再向上方突起高度逐渐渐减的第2倾斜面36。再者,突起20、21的形状也可为将圆板的一部切下那样地使突起高度逐渐变化的圆弧形状。
并且,如图2及图6(a)(f)所示,在带状板3的一方的凸缘部11和突起20之间,形成有能够容纳第1侧壁5的檐部24的程度的凹部37(凹凸结合部)。而在带状板3的另一方的凸缘部12和突起21之间,形成有能够容纳第2侧壁6的檐部25的程度的凹部38(凹凸结合部)。在此,凹部37、38的底面(主体部分16的侧面)具有决定檐部24、25与突起20、21的搭挂量(结合量)的最大值的功能。即,凹部37、38的底面如图7(a)、(b)所示,在将带状板3组装入构架体2中的状态下,作为与檐部24、25的空间10侧的前端相对置的面,能够挡住檐部24、25的空间10侧的前端。其结果,与凹部37、38的底面相对的突起20、21的前端的突出量(沿带状板3的长度方向的尺寸)δ为将带状板3组装入构架体2的规定位置上的状态下的、檐部24、25与突起20、21的最大重叠量(搭挂量)。这样,通过限制各檐部24、25和带状板3的突起20、21的最大重叠量,能够防止在将带状板3在构架体2上拆装时、作用在带状板3上的外力过大。此外,在图6(a)、(f)中,凹部37、38的底面与突起20、21的倾斜面36没有阶差地平滑连接。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带状板3在从构架体2上取出时,突起20与第1侧壁5的檐部24、突起21与第2侧壁6的檐部25生产圆滑的滑动,使檐部24、25从凹部37、38圆滑地拔出。
此外,如图2及图6所示,在带状板3的一方的凸缘部11上,形成有与第1侧壁5的上端部5c上形成的定位用突起13相结合的缺口部40。该带状板3的一方的凸缘部11的宽度尺寸(在图6(b)中为沿与带状板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比相邻的定位用突起13、13之间的尺寸稍小地形成。
此外,在带状板3的另一方的凸缘部12的下面侧,朝向下方地突出形成有与第2侧壁6的上端部6c上形成的定位用凹部14嵌合的定位用突起15。再者,对于带状板3的构造将在后面叙述其他具体例。
下面说明流体处理装置的装配。
在将带状板3组装入构架体2的特定位置上的情况下,考虑构架体2的构造来进行装配。即,相对于构架体2的第1侧壁5与第3侧壁7及第4侧壁8连续地形成,构架体2的第2侧壁6在第3侧壁7及第4侧壁8的角部27、28上设置了切口30、31(参照图3及图4)。因此,构架体2的第2侧壁6为,从其上端部6c朝向下端部6d侧的规定范围被从第3侧壁7及第4侧壁8上断开,其上端部6c侧的规定范围与第1侧壁5相比较更容易弯曲变形。因而,在将带状板3安装到构架体2中的情况下,以使第2侧壁6侧挠曲变形的状态进行装配作业。
于是,首先如图7(c)、(d)所示,将带状板3的一方的凸缘部11载置在第1侧壁5的上端部5c的规定的排列位置上,由定位用突起13使带状板3的一方的凸缘部11不能错动地定位,并将第1侧壁5侧的檐部24结合在带状板3的一方的凸缘部11和突起20之间的凹部37上,以第1侧壁5与带状板3的接触部分为支点使带状板3回转,使带状板3的定位用突起15与第2侧壁6的定位用凹部14结合,将带状板3的另一方的凸缘部12侧朝向第2侧壁6的上端部6c压下。此时,位于带状板3的另一方的凸缘部12侧的突起21的第1倾斜面35与第2侧壁6的檐部25接触,突起21相应于第1倾斜面35的倾斜角度使第2侧壁6逐渐地向外侧(图7(d)的右侧)挠曲变形。突起21的前端(顶部)越过檐部25后,再将带状板3的另一方的凸缘部12压下,则第2侧壁6以其弹性力将檐部25向突起21的第2倾斜面36推压,第2侧壁6的檐部25沿突起21的第2倾斜面36被导引至凸缘部12和突起21之间的凹部38内,第2侧壁6的檐部25与凸缘部12和突起21之间的凹部38结合(参照图7(a)、(b))。由此,带状板3以定位在构架体2内的状态保持。
这样,通过将从第1列到第12列的带状板3安装到构架体2上,流体处理装置1的装配作业结束。
下面说明带状板从构架体上的分离。
安装在构架体2的规定位置上的带状板3在其凸缘部12施加了离开构架体2方向的外力时,以与第1侧壁5侧的突起20和第1侧壁5的檐部24的接触部为支点回转,第2侧壁6侧的突起21的第2倾斜面36与第2侧壁6的檐部25接触,突起21相应于第2倾斜面36的倾斜角度使第2侧壁6逐渐向外侧挠曲变形(参照图7(a)~(d))。突起21的前端越过檐部25后,再将带状板3的另一方的凸缘部12推上时,第2侧壁6以其弹性力将檐部25向突起21的第1倾斜面35推压,第2侧壁6的檐部25沿突起21的第1倾斜面35逐渐地恢复为原来的(挠曲变形前的)姿态,带状板3的凸缘部12和突起21之间的凹部38与第2侧壁6的檐部25的结合被解除。此外,在由外力将带状板3推上时(朝向从构架体2上分离的方向推压时),带状板3的凸缘部11和突起20之间的凹部37与第1侧壁5的檐部24的结合也被解除。由此,带状板3被从构架体2上分离。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带状板3组装在构架体2中之际,带状板3的突起21使构架体2的第2侧壁6挠曲变形,能够通过将带状板3压入构架体2的动作及将带状板3从构架体2推出的动作进行结合、解除结合,因此不需要防止装入构架体2的带状板3的脱落用的其他部件。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只要不在带状板3上作用外力而使构架体2的第2侧壁6挠曲变形,就不会使带状板3解除与构架体2的结合,因此在搬运时等手工作业时,带状板3不会从构架体2上简单地脱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与带状板3凹凸结合的一对侧壁(第1侧壁5及第2侧壁6)中的一方侧壁的第2侧壁6、特别是作为卡定部的檐部26的形成位置附近,由于设置在第3侧壁7及第4侧壁8的两角部27、28上的切口30、31的影响,与不设置切口的情况下的角部附近的第2侧壁6相比较,容易挠曲变形,因此在带状板3安装到构架体2上或从构架体2上拆卸时,可减小作用在带状板3上的外力,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带状板3与构架体2的拆装作业。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构架体2上拆装在洼部4内容纳了检体等的带状板3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洼部4内的检体等由于带状板3向构架体2拆装时的冲击而漏出。
再者,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将带状板3以相对于构架体2定位的状态保持,所以在将带状板3只组装于构架体2的任意列上使用的情况下都可适用。
第2实施方式
图8至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其中,图8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处理装置1的俯视图。此外,图9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构架体2的图,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4相对应的图。此外,图10为本实施方式的构架体的仰视图,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5相对应的图。
本实施方式示出的流体处理装置1省略了将第1实施方式的带状板3定位在构架体2上用的机构。即,本实施方式省略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带状板3的凸缘部11的缺口部40及定位用突起15的同时,省略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构架体2的定位用突起13及定位用凹部1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侧壁6的上端部6c的檐部25以向空间10侧的伸出量沿带状板3的排列方向均匀地构成的状态形成。
但是,本实施方式除去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外,其基本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第2侧壁6上形成一对切口30、31及一对辅助切口32、33。
本实施方式可适用于将与从第1列到第12列所有的列相对应的12个带状板3依次组装到构架体2中的情况或限于将第1列及/或第12列的带状板3组装到构架体2中的情况,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再者,在将带状板3组装到构架体2的任意列中的情况下,像第1实施方式那样,需要带状板3与构架体2的定位机构。
第3实施方式
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将在第2侧壁6与第3侧壁7的连接部及第2侧壁6与第4侧壁8的角部27、28附近(参照图4(a))且第2侧壁6的规定范围形成在壁厚比第2侧壁6的其他部分较薄的薄壁部41从第2侧壁6的上端部侧(檐部25的下面)朝向下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内,以替代第1至第2实施方式的切口30、31,在带状板3拆装于构架体2上时,使作为第2侧壁6,特别是作为卡定部的檐部25的形成位置附近成为与未形成薄壁部41的情况相比较而容易挠曲变形的范围。通过这种构造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1至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在构架体2的第2侧壁6上形成一对切口30、31及一对辅助切口32、33而构成的第1及第2实施方式,也可在构架体2的第1侧壁5上与第2侧壁6相对应地形成一对切口及一对辅助切口。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在构架体2的第2侧壁6上形成一对切口30、31及一对辅助切口32、33而构成的第1及第2实施方式,也可仅在构架体2的第1侧壁5上形成一对切口30、31及一对辅助切口32、33。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第1及第2实施方式,也可在构架体2的第2侧壁6及/或第1侧壁5上仅形成一对切口30、31。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在第2侧壁6及/或第1侧壁5上形成一对切口30、31的情况,也可在第3侧壁7与第2侧壁6及/或第1侧壁5的角部且第3侧壁7侧的位置上形成切口,将第2侧壁6及/或第1侧壁5的上端部6c、5c从第3侧壁7部分地切断。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在第2侧壁6及/或第1侧壁5上形成一对切口30、31的情况,也可在第4侧壁7与第2侧壁6及/或第1侧壁5的角部且第4侧壁8侧的位置上形成切口,将第2侧壁6及/或第1侧壁5的上端部6c、5c从第4侧壁8部分地切断。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第1及第2实施方式,也可在第2侧壁6及/或第1侧壁5的必要位置上适宜地形成辅助切口32、33。
再有,在本发明的流体处理装置中使用的带状板3不限于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结构的带状板3,也可使用例如以下结构的带状板。
下面说明带状板的其他构造。
第1具体例
图12及图13所示的带状板3在其各种主体部分16的上面3a上以规定的间隔将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洼部4(以下称为“安装用洼部”)配置成一列。如图14所示,在这些安装用洼部4内形成流体处理部52。这些安装用洼部4的各个如图12及图13所示,由形成于主体部分16的上面3a上的大致圆柱形的大直径洼部4a、与该大直径洼部4a相邻接并将大直径洼部4a的上侧部分向大致水平方向扩张地形成于主体部分16的上面3a上,且为大直径洼部4a的大致一半深度的扩张洼部4c、以及形成于大直径洼部4a的底面的大致中央部上的大致圆柱形的小直径洼部4b构成。扩张洼部4c的从大直径洼部4a延伸的对置的2个面沿着向带状板3的主体部分16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参照图15)。此外,扩张洼部4c的底面朝向大直径洼部4a弯曲地向下方倾斜,大直径洼部4a的底面朝向小直径洼部4b向下方倾斜(参照图16)。此外,在小直径洼部4b的底面上,以与后述的圆筒部件53的内径大致相等的直径形成微小深度的微小洼部4d,形成在将圆筒部件53嵌合于小直径洼部4b内时、防止在圆筒部件53的底面和安装用洼部4的底面之间产生干涉花纹的间隙。
图15~图17放大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处理装置10的安装在各安装用洼部4内的流体处理部52。图15为从流体处理装置10的各安装用洼部4内去除玻璃球54的流体处理部52的俯视图,图16为在图15中填充了玻璃球的状态下的XVI-XVI线剖视图,图17为(除去玻璃球54后的)流体处理装置52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18为图16的流体处理部52的圆筒部件53的剖视图,图19为图18的圆筒部件53的侧面图,图20为图19的XX-XX线剖视图,图21为图18的圆筒部件53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如图15~图17所示,各流体处理部52包括直径及高度为数mm程度的大致圆筒形的圆筒部件53和微细的大致球状的多个玻璃球54。
圆筒部件53如图16所示,具有与安装用洼部4的深度(大直径洼部4a和小直径洼部4b的深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并且,具有与安装用洼部4的小直径洼部4b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底部压入安装用洼部4的小直径洼部4b中并在此嵌合。再者,在本具体例中,通过设置扩张洼部4c,将小直径洼部4b的内径与圆筒部件53的外径加大,即使圆筒部件53与大直径洼部4a之间的间隔较窄,也能够确保后述的注入部55的入口(注入口)充分的尺寸。圆筒部件53的内径能够为例如4.5mm左右。此外,圆筒部件53具有底面部53a,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圆筒部件53的外周面上,以从底面部53a的上面沿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贯通圆筒部件53地形成有宽度为能够通过流体且不能通过玻璃球54的1个或多个(本具体例中为12个)切口53b。这些切口53b具有圆筒部件53的长度的一半以上的长度,在将流体处理部52安装到安装用洼部4中时,将切口53b的上端配置在比填充于圆环状的空间内的玻璃球54层还靠上方。再者,在本具体例中,切口53b如图20所示,在圆筒部件53的外周面上放射状形成,但考虑成形的简单,也可如图21所示地以圆筒部件53的外周面向四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
在形成这种结构的流体处理部52时,首先将圆筒部件53的下侧部分与安装用洼部4的小直径洼部4b嵌合,通过粘接等固定。然后,在安装用洼部4的大直径洼部4a和圆筒部件53之间的圆环状空间中填充多个玻璃球54。
这样,在安装用洼部4中形成流体处理部52时,在圆筒部件53与安装用洼部4的大直径洼部4a及扩张洼部4c之间,形成用于注入液体试料等的流体的作为注入部55的空间,该注入部55成为注入口。此外,在该注入部55的下侧,在安装用洼部4的大直径洼部4a与圆筒部件53之间形成可作为填充了多个玻璃球54的反应部来使用的大致圆环状的空间的流动部56。进而,在圆筒部件53内形成可作为测定部使用的大致圆筒形的空间的流体容纳室57。如此形成的流体容纳室57通过切口53b与注入部55及流动部56连通。
这样,在本具体例的流体处理部52中,在与微型板的各洼部相对应的尺寸的安装用洼4内,通过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圆筒部件53,将可作为反应部使用的流动部56和可作为测定部使用的流体容纳室57分离,从注入口注入的试剂等液体不需要外部动力地,即使是少量也能够通过毛细管现象等在流动部56内连续地流动。此外,如果将形成于圆筒部件53内的流体容纳部57作为测定部使用,则能够将来自流动部56的流体导入对应于洼部的直径比安装用洼部4的大直径洼部4a的直径小的流体容纳室57内,能够提高液面,因此能够减少使用的试剂的量,降低成本。
第2具体例
图22是表示带状板3的第2具体例的流体处理部52的剖视图。在本具体例的流体处理部52中,通过在安装用洼部4的小直径洼部4b的底面形成比圆筒部件53的底面小的圆形(或矩形等形状)的贯通孔4e,以代替第1具体例的流体处理部52的形成于安装用洼部4b的底面上的微小洼部4d。另外,本具体例的流体处理部52的其他构成与第1具体例的流体处理部52是相同的,付与同一符号,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在上述的第1具体例的流体处理部52中,通过在安装用洼部4的小直径洼部4b的底面形成微小洼部4d,形成在将圆筒部件53嵌合于小直径洼部4b内时,防止在圆筒部件53的底面与安装用洼部4的底面之间产生干涉花纹的间隙。但是,在将第1具体例的流体处理装置10使用在例如ELISA等方法中时,在通过吸光度测定法进行目的物质的检测的情况下,由于流体处理部52的底面为圆筒部件53的底面与安装用洼部4的底面的二重构造,所以透过率减小,在吸光度测定时背景(空白值)增高。因此,在本具体例中的流体处理部52中,在安装用洼部4的小径洼部4b的底面上形成作为光透过用开口部的贯通孔4e,防止吸光度测定时的空白值(背景值)的增高。

Claims (2)

1.一种流体处理装置,通过将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且构成一列以上列地形成多个洼部的带状板可拆装地多列组装在具有由连续的四侧壁包围且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状的空间的架构体上,从而将所述多个洼部配置成矩阵状,其特征在于,
a.所述带状板为:
(1)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侧和另一端部侧,具有放置在所述四侧壁中的相对的一对侧壁的上端部上的凸缘部,并且具有与卡定部进行凹凸结合的凹凸结合部,所述卡定部形成在所述四侧壁中的相对的一对侧壁的位于所述空间侧的侧面上,
(2)在组装在所述构架体上时,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使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挠曲变形,将所述凹凸结合部与所述卡定部凹凸结合,
(3)在从所述构架体上拆卸下时,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使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挠曲变形,解除所述凹凸结合部与所述卡定部的凹凸结合,
b.所述构架体在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侧壁和与该一方侧壁连接的另一侧壁的角部附近,形成从所述一方侧壁的上端部朝向下端部侧延伸的切口。
2.一种流体处理装置,通过将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且构成一列以上列地形成多个洼部的带状板可拆装地多列组装在具有由连续的四侧壁包围且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状的空间的架构体上,从而将所述多个洼部配置成矩阵状,其特征在于,
a.所述带状板为:
(1)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侧和另一端部侧,具有放置在所述四侧壁中的相对的一对侧壁的上端部上的凸缘部,并且具有与卡定部进行凹凸结合的凹凸结合部,所述卡定部形成在所述四侧壁中的相对的一对侧壁的位于所述空间侧的侧面上,
(2)在组装在所述构架体上时,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使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挠曲变形,将所述凹凸结合部与所述卡定部凹凸结合,
(3)在从所述构架体上拆卸下时,通过所述凹凸结合部使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挠曲变形,解除所述凹凸结合部与所述卡定部的凹凸结合,
b.所述构架体在所述一对侧壁的至少一方侧壁和与该一方侧壁连接的另一侧壁的角部附近,形成从所述另一侧壁的上端部朝向下端部侧延伸的切口。
CN2008100925416A 2007-04-19 2008-04-18 流体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02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10276A JP2008267950A (ja) 2007-04-19 2007-04-19 流体取扱装置
JP2007-110276 2007-04-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0295A CN101290295A (zh) 2008-10-22
CN101290295B true CN101290295B (zh) 2012-01-04

Family

ID=40034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254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0295B (zh) 2007-04-19 2008-04-18 流体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85538B2 (zh)
JP (1) JP2008267950A (zh)
CN (1) CN1012902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2700B2 (en) 2001-02-14 2004-02-17 Handylab, Inc. Heat-reduc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related to microfluidic devices
US7829025B2 (en) 2001-03-28 2010-11-09 Venture Lending & Leasing Iv,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rmal actuation of microfluidic devices
US8895311B1 (en) 2001-03-28 2014-11-25 Handylab,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 of general purpose microfluidic devices
US7010391B2 (en) 2001-03-28 2006-03-07 Handylab,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 of microfluidic devices
EP2407243B1 (en) 2003-07-31 2020-04-22 Handylab, Inc. Multilayered microfluidic device
US8852862B2 (en) 2004-05-03 2014-10-07 Handylab,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polynucleotide-containing samples
US7998708B2 (en) 2006-03-24 2011-08-16 Handylab, Inc. Microfluidic system for amplifying and detecting polynucleotides in parallel
ES2692380T3 (es) 2006-03-24 2018-12-03 Handylab, Inc. Método para realizar PCR con un cartucho con varias pistas
US10900066B2 (en) 2006-03-24 2021-01-26 Handylab, Inc. Microfluidic system for amplifying and detecting polynucleotides in parallel
US11806718B2 (en) 2006-03-24 2023-11-07 Handylab, Inc. Fluorescence detector for microfluidic diagnostic system
US8765076B2 (en) 2006-11-14 2014-07-01 Handylab, Inc. Microfluidic valv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WO2008060604A2 (en) 2006-11-14 2008-05-22 Handylab, Inc. Microfluidic system for amplifying and detecting polynucleotides in parallel
US9186677B2 (en) 2007-07-13 2015-11-17 Handylab, Inc. Integrate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and diagnostic testing on multiple biological samples
US9618139B2 (en) 2007-07-13 2017-04-11 Handylab, Inc. Integrated heater and magnetic separator
US8324372B2 (en) 2007-07-13 2012-12-04 Handylab, Inc. Polynucleotide capture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US8182763B2 (en) 2007-07-13 2012-05-22 Handylab, Inc. Rack for sample tubes and reagent holders
US8105783B2 (en) 2007-07-13 2012-01-31 Handylab, Inc. Microfluidic cartridge
US8287820B2 (en) 2007-07-13 2012-10-16 Handylab, Inc. Automated pipett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mbined liquid pump and pipette head system
USD787087S1 (en) 2008-07-14 2017-05-16 Handylab, Inc. Housing
EP2697657B8 (en) 2011-04-15 2017-08-16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canning real-time microfluidic thermocycler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ed thermocycling and scanning optical detection
EP3273253B1 (en) 2011-09-30 2020-08-26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Unitized reagent strip
USD692162S1 (en) 2011-09-30 2013-10-2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ingle piece reagent holder
CN104040238B (zh) 2011-11-04 2017-06-27 汉迪拉布公司 多核苷酸样品制备装置
JP6262152B2 (ja) 2012-02-03 2018-01-17 ベクトン・ディキンソン・アンド・カンパニー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分子診断試験の分布及び試験間のコンパチビリティ判断のための外部ファイル
USD759835S1 (en) 2013-03-15 2016-06-2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Process tube strip
WO2014143044A1 (en) 2013-03-15 2014-09-18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Process tube and carrier tray
US11865544B2 (en) 2013-03-15 2024-01-09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Process tube and carrier tray
USD762873S1 (en) 2013-03-15 2016-08-0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Process tube
US10220392B2 (en) 2013-03-15 2019-03-0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Process tube and carrier tray
JP6831539B2 (ja) * 2017-05-22 2021-02-17 栄研化学株式会社 試薬カートリッジ
KR101965299B1 (ko) * 2017-11-14 2019-04-03 주식회사 수젠텍 조립형 블롯 스트립 디바이스
DE102019109207B3 (de) 2019-04-08 2020-06-18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von Proben in einem Mikroskop
WO2021026010A1 (en) * 2019-08-02 2021-02-11 Molecular Devic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ultivating cells in media-exchanging wells
CN113567690A (zh) * 2020-04-28 2021-10-29 深圳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孵育组件、孵育装置和自动分析装置
US11958053B2 (en) * 2021-09-21 2024-04-16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Homeland Security Media holder for sample prepar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4246A (en) * 1986-10-28 1992-01-28 Costar Corporation Multi-well test plate
US6051191A (en) * 1996-11-25 2000-04-18 Porvair Plc Microplates
CN2525502Y (zh) * 2001-07-26 2002-12-11 糜克永 专用微孔板
JP2003057157A (ja) * 2001-08-20 2003-02-26 Aloka Co Ltd 試料処理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57048A (ja) 1986-04-30 1987-11-09 Corona Denki Kk マイクロプレ−トを用いる測定方法
JPH0313533U (zh) * 1989-06-26 1991-02-12
JP4325915B2 (ja) * 2003-03-31 2009-09-02 オプト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805352B1 (ja) * 2005-05-25 2006-08-02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流体取扱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流体取扱ユニット
JP4680037B2 (ja) * 2005-11-14 2011-05-11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流体取扱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流体取扱ユニット
JP4842788B2 (ja) * 2006-03-16 2011-12-21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流体取扱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流体取扱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4246A (en) * 1986-10-28 1992-01-28 Costar Corporation Multi-well test plate
US6051191A (en) * 1996-11-25 2000-04-18 Porvair Plc Microplates
CN2525502Y (zh) * 2001-07-26 2002-12-11 糜克永 专用微孔板
JP2003057157A (ja) * 2001-08-20 2003-02-26 Aloka Co Ltd 試料処理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0295A (zh) 2008-10-22
US20090047180A1 (en) 2009-02-19
JP2008267950A (ja) 2008-11-06
US7785538B2 (en) 2010-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0295B (zh) 流体处理装置
EP1445022B1 (en) Multiwell cell growth apparatus
JP4680037B2 (ja) 流体取扱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流体取扱ユニット
CN102576031B (zh) 采样/样本注射装置以及包括其的生物数据测量套件
US8968679B2 (en) Receiver plate with multiple cross-sections
JP2007279018A (ja) 流体取扱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流体取扱ユニット
KR102457612B1 (ko) 유체 샘플을 수용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
US8349279B2 (en) Samples storage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EP1477226A1 (en) Test tube for storing fluid
EP1733793A2 (en) Multi-well filter plate with shifted wells and U-bottom receiver plate
KR101240963B1 (ko) 광학센서 스트립 및 이를 구비한 진단기기
KR20130058954A (ko) 배양 용기 및 이의 시료 주입 방법
CA2465157C (en) Sample well strip
US6800491B2 (en) Robotic reservoir without liquid hangup
KR102227520B1 (ko) Cdr 항체 반응 장치
US7148060B2 (en) Feeding tray for multiwell test apparatus
JP5070069B2 (ja) 流体取扱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流体取扱装置
CN205120731U (zh) 反应杯支架、反应箱以及分析装置
CN217265709U (zh) 一种pcr管组件
JP4754994B2 (ja) 試薬容器用アダプタ
US20030197927A1 (en) Slide for a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biological fluid
CN218189749U (zh) 适配托盘
JP2007297111A (ja) 創薬用試料保管システム
ES2358699B1 (es) Microplaca para ensayos biológicos.
CN109696544B (zh) 液体检测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