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9672A - 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9672A
CN101289672A CNA2008101151732A CN200810115173A CN101289672A CN 101289672 A CN101289672 A CN 101289672A CN A2008101151732 A CNA2008101151732 A CN A2008101151732A CN 200810115173 A CN200810115173 A CN 200810115173A CN 101289672 A CN101289672 A CN 101289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ed
anaerobism
methane
hydrogen
wood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151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9672B (zh
Inventor
邢新会
卢元
张翀
赵洪新
马堃
来奇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1151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96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9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9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9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96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对待降解的木质纤维生物质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向得到的蒸汽爆破处理物中接入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培养,得到氢气和/或甲烷。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1千克玉米秸秆可以生产20.9升的氢气和31.3升的甲烷。第一阶段发酵的残余物可用于农业施肥,第二阶段发酵后的液体含有非常少量的有机酸类物质,可以再次循环用于第一阶段。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的氢气和甲烷具有稳定高效的优点,所产的氢气和甲烷可作为燃料和化工产品原料,发酵残余物可用于施肥,且整个过程中,水可以循环利用,在工业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能源领域,涉及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具有不可再生性,石油炼制产业会引起温室效应、酸雨、粉尘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研究和发展。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居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生物质能占全部能源消耗总量的20%,但长期以来,生物质能主要是作为一次能源在农村利用,约占农村总能耗的70%左右,在商业用能结构中的比率极小。
美国国会对于生物质定义如下:生物质是指可再生和可循环的有机物质(不含成熟木材),包含以能源为目的的农作物、树木、粮食和饲料作物的残体,水生植物、树木和树木残体,动物粪便和其它废弃物生物质(B.Kamm,M.Kamm.Principlesof biorefineries.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4,64:137-145)。生物质利用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同时在生物质的燃烧和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CO2又排放到大气中,经过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再次被植物吸收固定,形成循环。全球范围内每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1.7×1011吨生物质,然而只有3.5%得到利用。
目前,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基础的生物炼制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发展。生物炼制是利用生物质,借助生物、化学、物理等加工技术手段,得到燃料、化学品、材料、农产品等多种产物,用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生物炼制作为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主要是在欧洲进行的,而工业领域的发展则主要是在美国。美国生物质技术顾问委员会开展了一个关于生物能量、生物燃料和生物产物的长期计划和目标,基于生物质的运输燃料将从2001年占美国燃料消耗的0.5%增长到2030年的20%。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大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物炼制中,基于生物原料的燃料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式,生物柴油、乙醇、甲醇、甲烷和氢气是目前世界上广泛被关注的几种能源形式。
氢气本身无毒,燃烧后仅生成水,所以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能源。氢气不但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所有气体中,氢气最轻,导热性最好。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氢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通过生命周期分析,在所有燃料中氢气有最高的原料灵活性,来源于可再生生产途径的氢气环境友好,不涉及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平稳转换。
“油井到车轮”分析表明生物甲烷是最有能效的燃料之一,这一分析的依据是测算生产自一公顷土地生物质的燃料能够使汽车运行的最大距离。研究表明,生物甲烷燃料汽车能行驶生物柴油三倍的距离,比燃料乙醇长50%。甲烷还可作为良好的化学原料,通过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生产甲醇。
此外,相比液体燃料来讲,氢气和甲烷作为气体更容易分离,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利用生物质生产氢气和甲烷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利用生物质生产生物燃气主要有热化学和生物转化两种方法,生物厌氧转化过程相比热化学方法有更低的能量消耗需求,同时能产生氢气或者甲烷,被称为“双重能量效益(Dualenergy benefit)”。
氢气和甲烷作为两种重要的能量载体,都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孤立的研究两者。从化学工程经济学角度考虑,利用甲烷发酵过程中产生氢气的特点,完全可以将两者联产,最终得到的效益也许远远大于单个氢气的发酵生产或单个的甲烷发酵生产。目前关于生产氢气和甲烷的两阶段工艺还局限于食品废物、生活垃圾等含水量和碳水化合物量比较丰富且容易降解的生物质,较少关于农业废弃物的研究。
据测算,中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为50亿吨左右标准煤,是目前中国总能耗的4倍左右,其中农作物秸秆类占到50%以上,如果能将这些生物质充分利用进行生物燃气的生产,将大大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是对待降解的木质纤维生物质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向得到的蒸汽爆破处理物中接入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培养,得到氢气和/或甲烷。
所述蒸汽爆破处理的条件可为1-3MPa、1-30min,优选1.6MPa、5min。
所述接种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培养按照如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在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中接入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培养;所述热处理为:60~100℃处理5~30分钟;
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发酵残余物中接入厌氧污泥,继续进行厌氧培养。
第一阶段的厌氧培养中,所述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与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质量比为(0.1~5)∶1;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250~100mV,pH4.5~7.0,30~60℃,培养1~10天;
第二阶段的厌氧培养中,所述厌氧污泥与所述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质量比为(0.1~5)∶1;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600~-300mV,pH7.0~10.0,30~60℃,培养1~10天。
第一阶段的厌氧培养中,所述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与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质量比为(1~2)∶1;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250~-200mV,pH5.5~6.5,35~40℃,培养3~6天;
第二阶段的厌氧培养中,所述厌氧污泥与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质量比为(1~2)∶1;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600~-300mV,pH7.5~9.0,35~40℃,培养5~7天。
在所述厌氧培养前,可在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和所述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的混合物中加入产氢菌。
当加入的产氢菌为产气肠杆菌时,第一阶段厌氧培养采用的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250~100mV,pH4.5~7.0,30~45℃,培养1~10天。
上述产气肠杆菌具体可为Enterobacter aerogenes IAM1183。
当加入的产氢菌为类腐败梭菌时,第一阶段厌氧培养采用的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250~100mV,pH4.5~7.0,30~45℃,培养1~10天。
上述类腐败梭菌具体可为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 ATCC17796。
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具体可为玉米秸秆。
所述厌氧培养的培养基组分除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外还包括水,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和水的质量比为1∶(10~40),优选1∶20。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1千克玉米秸秆可以生产20.9升的氢气和31.3升的甲烷。第一阶段发酵的残余物可以用于农业施肥,第二阶段发酵后的液体含有非常少量的有机酸类物质,可以再次循环用于第一阶段。应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氢气和甲烷,具有稳定高效的优点,所产的氢气和甲烷可以作为燃料和化工产品原料,发酵残余物可以用于施肥,且整个过程中,水可以循环利用,在工业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产氢产甲烷发酵曲线图。
图2为加入产气肠杆菌后的产氢产甲烷发酵曲线图。
图3为加入类腐败梭菌后的产氢产甲烷发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以生物质玉米秸秆作为原料,通过生物转化高效联产氢气和甲烷
1、生物质原料及处理
自北京市郊区采集玉米秸秆,作为发酵生物质原料。
参照国家标准GB/T2677.10-1995、GB/T10337-1989、GB/T2677.8-1994和GB/T747-1989对采集的玉米秸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该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含量为35.1%,半纤维素含量为7.2%,木质素含量为18.3%,灰分含量为13.9%,其他成分含25.5%。
木质纤维生物质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部分组成。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微纤维的氢键形成一个网络,形成植物细胞壁的结构骨架。在一些细胞壁中,木质素进一步提高其韧度。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可发酵糖的来源,而细胞壁中木质素的存在,是影响细胞或酶水解的重要因素。为使玉米秸秆更好的降解,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木质纤维生物质预处理方法包括蒸汽爆破、液体热水、稀酸、石灰和氨等物理或化学预处理手段,还有利用白腐真菌进行生物处理的方法。综合考虑预处理时间、效果、预处理产物成分的抑制作用等因素,最终选择蒸汽爆破的物理处理方法。
将玉米秸秆切成5cm长度片段,然后通过蒸汽爆破进行物理处理,改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物理结构。蒸汽爆破处理条件为:压力1.6MPa,爆破时间5min。
2、接种物
厌氧污泥作为主要接种物,采集自河北威远生物药业三厂污水处理车间,是对工业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得到的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废水中的有机杂质形成的污泥颗粒。
将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物A。
将厌氧污泥进行加热处理,处理温度为90℃,时间为15分钟,目的是为了杀死利用氢气的微生物,富集产氢的梭菌类,将加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B。
3、氢气和甲烷的生产
进行两阶段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9天。
1)第一阶段
取1千克经步骤1蒸汽爆破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加入水中,玉米秸秆与水的质量比为1∶20;调pH值为5.5~6.5;加入1千克接种物B,37℃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为-250~100mV)培养9天,同步连续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
2)第二阶段
调节第一阶段发酵残余物pH值为7.5~8.5,加入1千克接种物A,37℃连续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为-600~-300mV)培养9天。
发酵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分析气体的组成。
实验重复三次。
在第一发酵阶段以产氢气为主,在第二发酵阶段以产甲烷为主。第一发酵阶段收集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酸和乙酸。根据热力学原理,以甲酸和乙酸作为发酵底物生产甲烷,有更负的吉布斯自由能。因此,更多的甲酸和乙酸有助于产甲烷菌生产甲烷。
发酵过程中,氢气和甲烷的产量见图1。图1中的数据是3次重复的平均值。
结果表明,在厌氧污泥中的微生物混合菌群的共同作用下,1千克玉米秸秆经过9天的培养,50%的固体物质被溶解,总共生产8.3升氢气和16.3升甲烷,基于燃烧值计算能量回收率为8%。
实施例2、以生物质玉米秸秆作为原料,通过生物转化高效联产氢气和甲烷
1、生物质原料及处理
同实施例1的步骤1。
2、接种物
同实施例1的步骤2。
3、产气肠杆菌的培养
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IAM1183)购买自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微生物研究所IAM(Institute of Applied Microbiology),为产氢高效菌。产气肠杆菌能利用葡糖酸盐、葡萄糖、乳糖、蔗糖、果糖、半乳糖、D-甘露醇、水杨苷、D-阿东醇、肌醇、D-山梨醇、L-阿拉伯糖、棉籽糖、L-鼠李糖、麦芽糖、D-木糖、海藻糖、纤维二醇、α-甲基-D-葡萄糖苷、七叶灵、蜜二糖、D-阿拉伯糖醇、粘质酸盐、D-甘露糖和甘油,也能利用丙二酸盐、柠檬酸盐和醋酸盐作为唯一碳源,并能利用一定浓度甲酸。产气肠杆菌可以在log P值为3.2以上的溶剂(异辛烷、庚烷、己烷、环己烷)中生存,也可以在汞存在的条件下生存,表明其具有处理富溶剂废物的潜力。产气肠杆菌的培养温度为37℃。
每升培养基中含有以下组分:葡萄糖15.0g,胰蛋白胨5.0g,硫酸铵2.0g,磷酸二氢钾14.0g,磷酸氢二钾6g,硫酸镁0.2g。
在上述培养基中接种产气肠杆菌,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37℃。
4、氢气和甲烷的生产
进行两阶段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6天。
1)第一阶段
取1千克经步骤1蒸汽爆破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加入水中,玉米秸秆与水的质量比为1∶20;调pH值为5.5~6.5;加入1千克接种物B,再接入发酵液体积的10%的产气肠杆菌菌液(该菌液的浓度5×108CFU/ml),37℃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为-250~100mV)培养6天,同步连续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
2)第二阶段
调发酵残余物pH值为7.5~8.5,加入1千克接种物A,37℃连续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为-600~-300mV)培养6天。
发酵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分析气体的组成。
实验重复三次。
发酵过程中,氢气和甲烷的产量见图2。图2中的数据是3次重复的平均值。
本实施例在厌氧污泥总加入了产气肠杆菌,构建了稳定高效的人工微生物复合群落。结果表明,加入产气肠杆菌后,发酵6天后,1千克玉米秸秆可以生产17.3升的氢气和11.7升的甲烷,氢气生成量增加了1倍,总能量回收率为9%。
实施例3、以生物质玉米秸秆作为原料,通过生物转化高效联产氢气和甲烷
1、生物质原料及处理
同实施例1的步骤1。
2、接种物
同实施例1的步骤2。
3、类腐败梭菌的培养
类腐败梭菌(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 ATCC17796)购买自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属于梭菌类,可以产生孢子,有较好的产氢能力。类腐败梭菌可利用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糖原、乳糖、麦芽糖、甘露糖、水杨苷、淀粉、蔗糖、N-乙酰-D-氨基葡萄糖。类腐败梭菌菌株之间有一定差异,能利用一定浓度的苦杏仁苷、阿拉伯糖、纤维二糖、七叶苷、菊糖、鼠李糖、核糖、山梨糖、山梨醇、海藻糖、木糖和乙酸、丁酸。类腐败梭菌的培养温度为35~45℃。
每升培养基中含有以下组分:葡萄糖10.0g,胰蛋白胨2.0g,酵母提取物4.5g,碳酸钠4.0g,半胱氨酸盐酸盐3.0g。
在上述培养基中接种类腐败梭菌,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45℃。
4、氢气和甲烷的生产
氢气和甲烷两阶段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6天。
1)第一阶段
取1千克经步骤1蒸汽爆破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加入水中,玉米秸秆与水的质量比为1∶20;调pH值为5.5~6.5;加入1千克接种物B,再接入发酵液体积的10%的类腐败梭菌菌液(该菌液的浓度5×108CFU/ml),37℃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为-250~100mV)培养6天,同步连续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
2)第二阶段
调发酵残余物pH值为7.5~8.5,加入1千克接种物A,37℃连续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为-600~-300mV)培养6天。
发酵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分析气体的组成。
实验重复三次。
发酵过程中,氢气和甲烷的产量见图3。图3中的数据是3次重复的平均值。
本实施例在厌氧污泥总加入了类腐败梭菌,构建了稳定高效的人工微生物复合群落。类腐败梭菌有两大优点,一是产氢能力较高,另一方面是能够降解多糖类物质。因此,将类腐败梭菌加入到产氢体系中,既有助于促进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水解,而且能将水解后的糖类快速降解生成氢气。结果表明,加入类腐败梭菌后,发酵6天后,1千克玉米秸秆可以生产20.9升的氢气和31.3升的甲烷,氢气生成量增加了1.5倍,甲烷生成量增加了接近1倍。总能量回收率为20%,增加了1倍多。
实施例4、以生物质玉米秸秆作为原料,通过生物转化高效联产氢气和甲烷
1、生物质原料及处理
自北京市郊区采集玉米秸秆,作为发酵生物质原料。
参照国家标准GB/T2677.10-1995、GB/T10337-1989、GB/T2677.8-1994和GB/T747-1989对采集的玉米秸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该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含量为35.1%,半纤维素含量为7.2%,木质素含量为18.3%,灰分含量为13.9%,其他成分含25.5%。
将玉米秸秆切成5cm长度片段,然后通过蒸汽爆破进行物理处理,改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物理结构。蒸汽爆破处理条件为:压力1MPa,爆破时间1min。
2、接种物
厌氧污泥作为主要接种物,采集自河北威远生物药业三厂污水处理车间,是对工业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得到的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废水中的有机杂质形成的污泥颗粒。
将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物A。
将厌氧污泥进行加热处理,处理温度为60℃,时间为5分钟,将加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B。
3、产气肠杆菌的培养
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IAM1183)购买自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微生物研究所IAM(Institute of Applied Microbiology),为产氢高效菌。产气肠杆菌能利用葡糖酸盐、葡萄糖、乳糖、蔗糖、果糖、半乳糖、D-甘露醇、水杨苷、D-阿东醇、肌醇、D-山梨醇、L-阿拉伯糖、棉籽糖、L-鼠李糖、麦芽糖、D-木糖、海藻糖、纤维二醇、α-甲基-D-葡萄糖苷、七叶灵、蜜二糖、D-阿拉伯糖醇、粘质酸盐、D-甘露糖和甘油,也能利用丙二酸盐、柠檬酸盐和醋酸盐作为唯一碳源,并能利用一定浓度甲酸。产气肠杆菌可以在log P值为3.2以上的溶剂(异辛烷、庚烷、己烷、环己烷)中生存,也可以在汞存在的条件下生存,表明其具有处理富溶剂废物的潜力。产气肠杆菌的培养温度为37℃。
每升培养基中含有以下组分:葡萄糖15.0g,胰蛋白胨5.0g,硫酸铵2.0g,磷酸二氢钾14.0g,磷酸氢二钾6g,硫酸镁0.2g。
在上述培养基中接种产气肠杆菌,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37℃。
4、氢气和甲烷的生产
进行两阶段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1天。
1)第一阶段
取1千克步骤1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加入水中,玉米秸秆与水的质量比为1∶10;调pH值为4.5;加入0.1千克接种物B,再接入发酵液体积的10%的产气肠杆菌菌液(该菌液的浓度5×108CFU/ml),30℃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为-250mV)培养1天。
2)第二阶段
调发酵残余物pH值为7.0,加入0.1千克接种物A,30℃连续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为-600mV)培养1天。
发酵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分析气体的组成。
实验重复三次。
本实施例在厌氧污泥总加入了产气肠杆菌,构建了稳定高效的人工微生物复合群落。结果表明,加入产气肠杆菌后,发酵1天后,1千克玉米秸秆可以生产3.1升的氢气和7.8升的甲烷,总能量回收率为3%。
实施例5、以生物质玉米秸秆作为原料,通过生物转化高效联产氢气和甲烷
1、生物质原料及处理
自北京市郊区采集玉米秸秆,作为发酵生物质原料。
参照国家标准GB/T2677.10-1995、GB/T10337-1989、GB/T2677.8-1994和GB/T747-1989对采集的玉米秸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该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含量为35.1%,半纤维素含量为7.2%,木质素含量为18.3%,灰分含量为13.9%,其他成分含25.5%。
将玉米秸秆切成5cm长度片段,然后通过蒸汽爆破进行物理处理,改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物理结构。蒸汽爆破处理条件为:压力3 MPa,爆破时间30min。
2、接种物
厌氧污泥作为主要接种物,采集自河北威远生物药业三厂污水处理车间,是对工业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得到的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废水中的有机杂质形成的污泥颗粒。
将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物A。
将厌氧污泥进行加热处理,处理温度为100℃,时间为30分钟,将加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B。
3、氢气和甲烷的生产
进行两阶段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10天。
1)第一阶段
取1千克步骤1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加入水中,玉米秸秆与水的质量比为1∶40;调pH值为7.0;加入5千克接种物B,60℃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为100mV)培养10天。
2)第二阶段
调发酵残余物pH值为10.0,加入5千克接种物A,60℃继续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为-300mV)培养10天。
发酵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分析气体的组成。
实验重复三次。
结果表明,发酵10天后,1千克玉米秸秆可以生产2.0升的氢气和3.9升的甲烷,总能量回收率为2%。

Claims (10)

1、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是对待降解的木质纤维生物质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向得到的蒸汽爆破处理物中接入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培养,得到氢气和/或甲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爆破处理条件为1-3MPa、1-30min,优选1.6MPa、5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培养按照如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在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中接入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培养;所述热处理为:60~100℃处理5~30分钟;
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发酵残余物中接入厌氧污泥,继续进行厌氧培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阶段的厌氧培养中,所述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与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质量比为(0.1~5)∶1;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250~100mV,pH4.5~7.0,30~60℃,培养1~10天;
第二阶段的厌氧培养中,所述厌氧污泥与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质量比为(0.1~5)∶1;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600~-300mV,pH7.0~10.0,30~60℃,培养1~10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阶段的厌氧培养中,所述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与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质量比为(1~2)∶1;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200~-250mV,pH5.5~6.5,35~40℃,培养3~6天;
第二阶段的厌氧培养中,所述厌氧污泥与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质量比为(1~2)∶1;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600~-300mV,pH7.5~9.0,35~40℃,培养5~7天。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培养前,在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和所述热处理后的厌氧污泥的混合物中加入产氢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氢菌为产气肠杆菌;所述第一阶段厌氧培养的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250~100mV,pH4.5~7.0,30~45℃,培养1~10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氢菌为类腐败梭菌;所述第一阶段厌氧培养的培养条件为:氧化还原电位为-250~100mV,pH4.5~7.0,30~45℃,培养1~10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为玉米秸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培养的培养基组分除所述木质纤维生物质外还包括水,木质纤维生物质和水的质量比为1∶(10~40),优选1∶20。
CN2008101151732A 2008-06-18 2008-06-18 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9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51732A CN101289672B (zh) 2008-06-18 2008-06-18 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51732A CN101289672B (zh) 2008-06-18 2008-06-18 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9672A true CN101289672A (zh) 2008-10-22
CN101289672B CN101289672B (zh) 2011-08-10

Family

ID=40034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517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9672B (zh) 2008-06-18 2008-06-18 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9672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124A (zh) * 2009-03-30 2010-10-06 杨春和 一种以汽爆为预处理的农业废弃物厌氧消化工艺
CN102174580A (zh) * 2011-02-10 2011-09-07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水解酸化生物质原料制备发酵碳源的方法
CN102031276B (zh) * 2009-09-28 2012-11-1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生物、碱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
CN102906227A (zh) * 2010-02-13 2013-01-30 麦卡利斯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来自生物质废物离解的碳基耐用物品和可再生燃料
CN103086582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甲烷的制备方法
CN103421678A (zh) * 2012-05-22 2013-12-04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一种生物质发酵制混合氢烷的系统及生产方法
CN103484501A (zh) * 2013-10-15 2014-01-0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调节秸秆发酵产氢的方法
CN103896653A (zh) * 2014-02-21 2014-07-02 苏州承泰能生物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3910544A (zh) * 2014-04-11 2014-07-09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爆破技术处理污泥堆肥调理剂改善其理化性能的方法
CN104744090A (zh) * 2015-03-25 2015-07-01 杨健 利用城市废弃物制备新型生态栽培基质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84571A (zh) * 2019-09-29 2019-11-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利用玉米秸秆半连续生产氢气和油脂的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124A (zh) * 2009-03-30 2010-10-06 杨春和 一种以汽爆为预处理的农业废弃物厌氧消化工艺
CN102031276B (zh) * 2009-09-28 2012-11-1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生物、碱复合预处理秸秆纤维原料两步发酵产氢的方法
CN102906227A (zh) * 2010-02-13 2013-01-30 麦卡利斯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来自生物质废物离解的碳基耐用物品和可再生燃料
CN102174580A (zh) * 2011-02-10 2011-09-07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水解酸化生物质原料制备发酵碳源的方法
CN103086582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甲烷的制备方法
CN103421678A (zh) * 2012-05-22 2013-12-04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一种生物质发酵制混合氢烷的系统及生产方法
CN103484501A (zh) * 2013-10-15 2014-01-0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调节秸秆发酵产氢的方法
CN103484501B (zh) * 2013-10-15 2015-05-13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调节秸秆发酵产氢的方法
CN103896653B (zh) * 2014-02-21 2016-04-20 苏州承泰能生物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3896653A (zh) * 2014-02-21 2014-07-02 苏州承泰能生物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3910544A (zh) * 2014-04-11 2014-07-09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爆破技术处理污泥堆肥调理剂改善其理化性能的方法
CN103910544B (zh) * 2014-04-11 2016-05-11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爆破技术处理污泥堆肥调理剂改善其理化性能的方法
CN104744090A (zh) * 2015-03-25 2015-07-01 杨健 利用城市废弃物制备新型生态栽培基质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44090B (zh) * 2015-03-25 2018-01-16 杨健 利用城市废弃物制备生态栽培基质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84571A (zh) * 2019-09-29 2019-11-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利用玉米秸秆半连续生产氢气和油脂的方法
CN110484571B (zh) * 2019-09-29 2023-04-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利用玉米秸秆半连续生产氢气和油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9672B (zh) 201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9672B (zh) 一种生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
Bharathiraja et al. Biohydrogen and Biogas–An overview on feedstocks and enhancement process
Cheng et al. Fungal pretreatment enhances hydrogen production via thermophilic fermentation of cornstalk
Narisetty et al. Process optimization for recycling of bread waste into bioethanol and biomethane: A circular economy approach
Arun et al. Influence of biomass and nanoadditives in dark fermentation for enriched bio-hydrogen production: A detailed mechanistic review on pathway and commercialization challenges
CN101760481B (zh) 纤维废弃物发酵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及其装置
Jain et al. Bio-hydrogen production through dark fermentation: an overview
Lopez-Hidalgo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trends on hydrogen production via dark fermentation
Saha et al. Enhanced production of biohydrogen from lignocellulosic feedstocks using microorganism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N102719371B (zh) 拜氏梭菌及其以木糖渣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方法
KR101665178B1 (ko) CO₂저감 및 바이오매스 처리효율과 바이오에너지 생산성을 극대화한 waste-zero 바이오에너지 생산방법
CN101638673A (zh) 一种利用植物秸秆发酵生产酒精的方法
Badawi et al. Value proposition of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different biomass sources
Anjum et al. Bioreactors and biophoton-driven biohydrogen production strategies
CN101608194B (zh) 一种降解木质纤维生物质的方法
CN104388484A (zh) 一种以挥发性脂肪酸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
CN104087622B (zh) 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联产丁醇和氢气的方法
Ananthi et al. A review on the 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biohydrogen production
Kumar et al. Thermophilic biohydrogen production: challenges at the industrial scale
Zhang Waste to biohydrogen: progres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CN105624208A (zh) 一种木质纤维素高温酶解发酵产乙醇的方法
Lin et al. Waste Fermentation for Energy Recovery
Chukwuma et al.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A Viable Feedstock for Bioenergy
CN101130792A (zh) 一种酶解秸杆生产燃料酒精的方法
CN108559552A (zh) 一种天然军用生物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