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7874A - 一种由板桩壁部件组成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由板桩壁部件组成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7874A
CN101287874A CN200680036917.0A CN200680036917A CN101287874A CN 101287874 A CN101287874 A CN 101287874A CN 200680036917 A CN200680036917 A CN 200680036917A CN 101287874 A CN101287874 A CN 101287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ile
pile wall
type spare
latch fitting
wall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69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7874B (zh
Inventor
R·海因德尔
R·温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xo AG
Original Assignee
PilePro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60006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6000623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lePro LLC filed Critical PilePro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287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7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7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78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02Sheet piles or sheet pile bulkh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个由板桩壁部件组成的结构,该结构具有两个圆弧形或多边形走向的板桩壁段(12),其中两个板桩壁段(12)的紧邻摆放的末端上的锁栓(52)插接于连接型件(16)的两个锁件(36,38)中,而连接型件本身则通过第三个锁件(34)插接于固定件(14,20)的锁栓(26)中。板桩壁段(12)的各自另一端如下地固定就位,即两个板桩壁段(12)的每一个都部分环抱成一个作为开放单元结构的区域(18)。根据本发明,连接型件(16)的至少一个锁件(34,36,38)和与该锁件啮合的板桩壁部件(22)或固定件(14,20)的锁栓(26,52)如下设计,即连接型件(16)的锁件(34,36,38)和与该锁件啮合的锁栓(26,52)互相钩连和互相围绕成使它们在至少一个安装位置中从横截面方向看于至少三点处互相紧贴以及互相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由板桩壁部件组成的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板桩壁部件如板桩和支撑元件组成的结构。
例如,从US 6,715,964 B2中可得知上述种类的由板桩壁部件组成的结构。其中多个彼此相邻排列的圆弧形走向的板桩壁段通过连接型件和固定在土地中的用作固定件(Verankerung)的板桩壁段相连。被称为开放单元的、由圆弧形走向的板桩壁段部分环抱的区域用土至少约填充至板桩壁段的高度,而由板桩壁段从环抱区域分开的外部区域则用土填至相对较低的高度,从而使板桩壁段朝向外部的那一侧部分地突出地面。这个所谓的开放单元结构可以用在例如码头建设中,其中板桩壁段的朝向外部的那一侧构建成面向水的码头壁。
在US 6,715,964中已知的结构中,直板桩被用作圆弧形走向的板桩壁段的板桩壁部件,该直板桩的简单锁栓为横截面为椭圆的头部带和横截面为C形的爪式带形式。星状型件可用作一个将板桩壁段固定到固定件上的连接型件,其中在该星状型件末端上构建横截面为椭圆的头部带作为锁栓。
所用板桩壁部件的缺点在于,特别是被环抱区域保持住的土地的地压对连接板桩壁段和固定件的连接型件施加了极高的拉力。
基于现有技术的这种状态,本发明的目标是改进这种结构,使将板桩壁与固定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型件可以承受拉力,特别是承受极高的拉力,而不会使互相啮合的锁栓发生出现故障。
本发明的目标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结构来实现,特别是如此实现的,即连接型件的至少一个锁件和与该锁件啮合的板桩壁部件或固定件的锁栓如此设计,即它们互相钩连和互相围绕成使它们在至少一个安装位置中从横截面方向看于至少三点处互相紧贴和互相支撑。
本发明推荐,连接型件的至少一个锁件和与该锁件啮合的板桩壁部件或固定件的锁栓如此设计,即于横截面上构成至少一个所谓的三点连接。本文中,连接型件的锁件和与该锁件啮合的板桩壁部件或固定件的锁栓如此设计,即它们互相围绕和互相钩连成使这些锁栓在横截面上于至少三点处互相紧贴以及互相支撑。如果在板桩壁部件上或在固定件上沿结合方向作用一个拉力,则两个锁栓于所述三点上互相支撑,以使所出现的拉力作用在共三个作用点上。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型件和与其啮合的板桩壁部件或固定件的组合可以承受相对高的拉力,以防止锁连接松开。
本发明更多有利的实施方案将通过后面的说明书、从属权利要求以及附图来给出。
因此特别有利的是,连接型件的每个锁件和分别与该锁件啮合的板桩壁部件的锁栓之间构成前述三点连接。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型件,板桩壁部件和固定件的组合可以承受所作用的极其高的拉力,而不会出现其中一个锁件或其中一个锁栓无意间自己打开。
另外,在本发明结构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推荐使用其中的两个锁件相对于连接型件的面重心(
Figure A20068003691700061
)彼此呈镜像对称延伸的连接型件,所述两个锁件为插接板桩壁段的两个板桩壁部件的锁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板桩壁部件作用到连接型件的锁件上的拉力沿镜像对称的延伸方向作用到连接型件上,以使在正常情况下,当至少近似相等的拉力作用到板桩壁段上时,这些力通常互相抵消掉一部分,并且防止了由于大小不同的力作用而导致的连接型件的弯曲或扭转。
另外推荐加长或加宽本发明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两个板桩壁段中的至少一个利用其被布置在另一末端上的板桩壁部件的锁栓插接到又一连接型件上,并且所述的又一连接型件又和另一个板桩壁段以及另一个固定件相连。通过这种模块式结构,实现合适的大尺寸结构是可能的,其中该板桩壁段在其自由端例如可以直接固定到支撑元件(如双T型梁,T型梁或管状桩(Rohrpfahl))上。
另外推荐,设置由一预定数量的板桩壁部件组成的圆弧形或多边形走向的板桩壁段,而各个彼此紧邻布置的板桩壁段利用连接型件连接在一起,而各连接型件自身与固定在土中的固定件互相啮合。
在前述两个应用情况中,优选地,所使用的连接型件结构相同。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结构的实现简单一些。此外,所有连接型件的尺寸相同,以使该结构的任一连接部位上都不出现削弱现象。
该固定件优选地具有一个固定在土地中的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优选为一个双T型梁、一个T型梁或者一个管状桩,它们通过例如打夯或震动被送入坚实的土地中。然后,可以将连接型件直接固定在支撑元件上,为此目的,该连接型件上配有相应锁条(如焊接型件)。或者将连接型件间接地与支撑元件挂钩或连接。为此,另一种由板桩壁部件构建的并且用作柱基或支撑壁的板桩壁段也是特别合适的。为了额外地提高固定件的效果,还可以使用Z型或U型板桩作为另外的板桩壁段的板桩壁部件。通过板桩的Z型或U型走向,可以使作用在连接型件和固定件之间的拉力和推力因作用在Z或U型板桩与土地之间的额外摩擦力和制动力而减小,并因此减少固定件的负担。通过这种方式,整体结构在面对外界作用力时具有较高的承受能力。
如果将本发明的结构建成例如码头墙,推荐用土壤填充那由圆弧形或多边形走向的板桩壁段部分环抱的区域,而使板桩壁段的朝向外部且背对环抱区域的那一侧突出地面,从而使板桩壁段保持住被包含在环抱区域内的土壤。
在用于本发明结构中的连接型件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结合方向以彼此各错位成120°进行延伸,使用这种连接型件时,与连接型件连接的板桩壁部件和固定件的主作用力方向在一直线上。此处每个锁件的工作点与另外两个锁件的工作点到连接型件的面重心的径向距离相同,所述工作点为沿结合方向走向并插接的板桩壁部件或插接的固定件所产生的拉力的作用点。通过连接型件中工作点到连接型件面重心的径向距离相同这一构造,一方面可使通过悬挂板桩段和悬挂固定件作用在连接型件上的拉力均匀地作用到连接型件上,并由此至少部分相互抵消。另一方面,连接型件的安装位置是无关紧要的。因此连接型件不仅其一端可以夯入地中,其另一端也可以夯入地中。此外还无关紧要的是,各个板桩壁部件或固定件与连接型件的哪个锁件啮合。如在背景部分指出的,用于连接三个板桩壁段的非对称连接型件的应用总是一再出现问题。工地上的连接型件常在没有控制正确的安装位置的情况下被夯入土中。在非对称连接型件的不正确定位下,板桩壁段间的相互走向并不符合建筑规程,从而在最不利情形中,作用在板桩壁段上的力只是很少一部分作用到固定件上。
为在建立本发明的结构时获得尽可能高的灵活性,推荐使用一种其锁件如下地构成的连接型件,即待插接在连接型件的各个锁件中的板桩壁部件和固定件的锁栓在锁件中可转动的转动角至少为15°。
利用如此构成的连接型件可实现了板桩壁部件和固定件相对自由移动地被纳入到连接型件的锁件的插锁腔内,并因此几乎可以避免打夯入地过程中锁栓在连接型件的锁件中出现弯曲。此外可以补偿与连接型件相互连接的板桩壁段和固定件的走向的不精确性。
特别优选将如下的连接型件用于本发明结构中,即该连接型件的各个锁件具有一个带有中央板条的拇指带和一个弧形走向的手指带,在该中央板上模制一个横交于纵向走向的、从中央板向外突出的拇指件,手指带自由端指向拇指带,该拇指带形成一个横截面至少近似为椭圆形或椭圆的插锁腔,并与拇指件的指向手指带拇指件的末端一起限定钳口开口,该钳口开口用于待插接的各板桩壁段的锁栓和固定件的锁栓。板桩壁段或固定件的插接锁栓都同样由一个弧形手指带和一个拇指带构建而成,其尺寸相应地确定。
通过如此构造的连接型件的锁件以及互补构建的板桩壁部件和固定件的锁栓可以实现,互相啮合的锁件和锁栓于横截面上构建前述的三点连接。此处,板桩壁部件或固定件的锁栓的拇指件被纳入连接型件的锁件插锁腔内,而连接型件的拇指件被纳入板桩壁部件或固定件的锁栓的插锁腔内。如果沿结合方向在板桩壁部件上或在固定件上作用一个拉力,则两个拇指件一面互相支撑,另一面支撑在对方锁栓的手指带上,即两个锁栓在横截面上总是于三个点上互相依靠或互相支撑。
特别地,这种三点连接可以承受好几万KN的极高拉力,由于拇指带和与其互相啮合的锁栓的手指带的共同作用,在通常形成的拉力下几乎不可能发生手指带的弯曲或拇指带的脱离。同时,锁结构确保了互相啮合的锁栓的至少有限的相互转动,而不会出现它们彼此松开的情形。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结构的实现简化。另一方面使为了实现开放单元结构所必须的板桩壁部件的圆弧形结构彼此处于连接型件区域内更容易。
另外还推荐,在前述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为本发明所用的连接型件构建至少一个如下于横截面上相对于预定结合方向如下倾斜的锁件,即使板桩壁部件的待插接于锁件上的锁栓的主作用力方向可在至少±8°到±12°的转动范围内绕预定结合方向转动。
如所示的,当由拇指带和手指带构建的锁件与基体上预定的结合方向精确对准时,板桩壁部件离开预定结合方向朝拇指带方向的转动是有限的,而板桩壁部件由预定的结合方向朝相反转动方向上的转动运动的可能性是上述的数倍。通过基体上这种相对于预定结合方向倾斜的锁件构造可以实现,板桩壁部件的锁栓可以在本发明连接型件的锁件中以至少大致相同的最大转动角在两个可能的转动方向上转动。
此外,有利的是,对于用于该结构的连接型件,锁件延伸时,其横截面为椭圆形或椭圆的插锁腔的主轴的相对于预定的结合方向成5°到10°的倾角,而其拇指带偏离预定的结合方向。如果锁件相对于基体以所述倾角延伸,板桩壁部件就可能在两个相对于预定的结合方向的转动方向上以至少大致相同的转动角转动。此处业已证明特别有利的是锁件的倾角为7°到8°。
为了使所有板桩壁部件可以相对于预定结合方向在对立的方向上以大致相同的转动角转动,另外推荐,所有锁件相对于各自的预定结合方向以5°到10°的倾角伸展,其中其拇指带彼此紧邻地构建于基体上的两个锁件彼此倾斜。
然而,如果安装位置不出现任何问题,还可以使用如下的连接型件,该连接型件中,其拇指带直接相邻地构建于基体上的两个锁件到连接型件面重心的距离比三个锁件中的另一个锁件到连接型件面重心的距离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该结构中的利用彼此紧邻的拇指带插接到锁件中的板桩壁部件具有充足的转动空间,并且不会和连接型件的基体相撞。
为了使板桩壁部件的锁栓在连接型件的锁件内具有充够的转动空间,在本发明连接型件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各锁件的钳口开口的开口宽度和相应锁件的插锁腔的最大开口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比2到1比2.5。此处还有利的是,对于连接型件的各锁件,横交于中央板条纵向方向的拇指件的长度和插锁腔的最大开口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1比1.2到1比1.4。在相应的拇指件构造中,一方面确保板桩壁部件或固定件的锁栓在插锁腔中的充分的转动性,而另一方面确保锁栓和锁件的充分钩连,由此可以避免互相啮合的锁栓的意外松开。
此外,为了改善板桩壁部件的可转动性,在所用连接型件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推荐如此构建拇指带的中央板条,即使沿横交于中央板纵向的方向所观察到的中央板条的厚度和钳口开口的开口宽度之间的比值的范围为1比1.2到1比1.4。
三个前述结构特征,即钳口开口的开口宽度和插锁腔开口宽度之间的比值,拇指件长度和插锁腔开口宽度之间的比值,以及中央板条厚度和钳口开口的开口宽度之间的比值,可以依据使用目的在至少一个锁件上实现全部、单个或一部分特征。
为了确保作用在锁件上的通常可能为好几千KN的力不对锁件造成损伤,还推荐,在所用的连接型件的各锁件中,沿横交于中央板条纵向的方向所观察到的中央板的厚度和沿横交于中央板条纵向的方向所观察到的拇指件的长度之间的比值的范围为1比2.3到1比2.5。同样,拇指件的长度对于板桩壁部件的锁栓的转动性来说也是重要的,因为锁栓绕拇指带的拇指件转动,并且锁栓特别是和拇指带的拇指件啮合并且它们应部分环绕,这样可以确保其更可靠地支撑于插锁腔中。这些随后又模制有拇指件的中央板条的厚度只能如此确定,即一方面使锁栓可以在插锁腔中无阻碍地转动,另一方面使拇指带的强度必须大到足以阻止拇指带变形或脱落。
为了使所用连接型件的锁件具有充足的强度,另外推荐,每个锁件的弧形走向的手指带的壁厚以1.1到1.3的倍数大于横交于中央板纵向的方向所观察到的中央板的厚度,所述壁厚在插锁腔中最大开口宽度范围内,所述中央板条的厚度在插锁腔中最大开口宽度范围内。
在所用连接型件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三个锁件的三个结合方向彼此错位成120°延伸,以使板桩壁段可以被连接在一起,所述板桩壁段彼此各错位成120°在连接型件上伸展。还可以设想,本发明的连接型件如下地构建,例如其中两个锁件沿相反的结合方向布置在基体上,且彼此错位成180°,而第三个锁件例如与另外两个锁件成90°角走向。
所用连接型件的基体可以构成为圆柱形的形式,锁件沿径向向外布置在不同的结合方向上。或者还可以将基体构建成星形,即该基体在三个结合方向上具有星形布置的板条,在板的末端模制锁件。这样构建的连接型件适于用来桥接应被连接在一起的每个板桩壁部件之间的更大距离。
下面根据实施例以及其多个改型并参考附图来详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具有多个开放单元的本发明的平面图,该结构于末端处通过管状桩固定在土地中;
图2沿图1中的A-A剖切线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其中一个开放单元结构的侧视图;
图3图1结构的第一个放大局部,其中示出了三个板桩壁段以及两个固定件,其中两个板桩壁段以及一个固定件分别通过一个连接型件连在一起;
图4图1结构的第二个放大局部,其中示出了一个板桩壁段和一个管状桩之间的连接;
图5与图3所示片段相应的局部,其中示出了开放的单元结构的改型的固定件;
图6图1结构中所用的、具有三个彼此错位成180°的锁件的一个连接型件实施例的正面平面图。
图7图6的连接型件的平面图,在该连接型件中总共插接有三个作为板桩壁部件的扁平型件;
图8图6和7所示实施例的第一个变型的正面平面图,其中锁件的工作点到面重心的径向距离相等;
图9图6和7所示实施例的第二个变型的平面图,其中锁件没有相对于结合方向倾斜走向;
图10图6和7所示实施例的第三个变型的平面图,其中基体呈弧形延伸,并且其拇指带面向彼此的两个锁件构建于该弧形基体的末端上;
图11图6和7所示实施例的第四个变型的平面图,其中在基体上形成一个板条,在该板条末端上模制至少一个锁件;
图12图6和7所示实施例的第五个变型的平面图,其中基体具有三个星形走向的圆形板条,在该板条末端上形成模制锁件;
图13图6和7所示实施例的第六个变型的平面图,其中基体具有三个星形走向的直板条,在该板条末端上模制锁件;
图14图6和7所示实施例的第七个变型的平面图,其中基体具有三个星形走向的加强的板条,在该板条末端上模制锁件;
图15图6和7所示实施例的第八个变型的平面图,其中基体具有三个星形走向的圆形加强的板条,在该板条末端上模制锁件。
图1示出了本发明结构10的一段的平面图。该结构10由几个圆弧形走向的板桩壁段12构建,该板桩壁段12通过连接型件16与固定于土壤中的第一固定件14相连。此处每个圆弧形走向的板桩壁段12和两个第一固定件14一起构成一个所谓的开放单元18。图1右边所示的板桩壁段12的末端和一个被夯入土中的管状桩20相连,该管状桩用作结构10的终点,以下对此详细介绍。
图2示出了沿图1中的A-A剖切线的截面图。如截面图所示的,由圆弧形走向的板桩壁段12部分环抱的开放单元18用土壤填充,而开放单元18外部的区域(如图2左侧所示)在所述实施方案中是堤岸区域,该区域在结构10的协助下得到固定。此处,板桩壁段12只是部分夯入地中,这样一方面通过露出地表的水W的水压,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单元18内部的地压从侧面支撑板桩壁段12,而板桩壁段12只部分地被向下夯入土中。为了使板桩壁段12不从土中松开,通过该固定件14和20将该板桩壁段12牢牢固定在土中。
图3示出了结构10的一段的放大平面图,以便进一步说明结构10的构造。图3所示的板桩壁段12共由九个板桩22构成,该九个板桩22在当前情况下为联合扁平型件(Union-Flachprofile),这些板桩壁段成圆弧形夯入地中,并互相钩在一起。板桩壁段14的被布置在相对末端上的两个板桩22插接在两个连接型件16的锁件中,稍后将对该构造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另外的圆弧形板桩壁段12以相应的方式插接在两个连接型件16的其他各个锁件中。
每个连接型件16的第三个锁件和一个支撑壁24互相啮合,支撑壁自身由板桩22构成,该板桩在该方案中是联合平板桩。该支撑壁24自身通过一个焊接型件26与一个被夯入土中的双T型梁28相连。支撑壁26及与其相连的双T型梁28构成了第一固定件14。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如图1的结构所述,可以利用连接型件16来补偿板桩壁段12走向上的偏移,尤其对于多个应该一起挂在一个共同点上的板桩壁段是特别重要的。
图4以放大平面图的方式示出了结构10的另一段。该段中涉及一个例如在坚固的堤岸区域中的板桩壁段12末端的保护装置(Sicherung)的图示。第二固定件20作为保护装置,该固定件在该方案中以夯入土中的管状桩30的形式构成。板桩壁段12的最末的板桩的固定通过焊接型件26实现,该焊接型件焊接在管状桩30的曲面上。
最后,图5示出了图3所示的第一固定件14的一种可能的变型。为了减轻经过支撑壁24从板桩壁段12转移到双T型梁28上的双T型梁上的极高拉力和推力,以及为了提高整个固定件14对可能发生的拉力和推力的承受力,该支撑壁24共由四个而非两个板桩22构成。另外,为了使作用于支撑壁24上的沿同心线方向的拉力和推力能够抵抗更高的摩擦力和阻力,四个板桩从横截面上看与同心线各交替成约10°偏离地夯入土中。在板桩22的倾斜结构的位置上,还可将例如夯入土中的U型板桩或Z型板桩用作支撑壁24。
图6和7示出了结构10中所用的连接型件16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该连接型件在其整个长度上有不变的横截面。该连接型件16用以使两个板桩壁段12和支撑壁24连接在一起。图6和7所示的连接型件16有三个彼此各错位成120°走向的预定结合方向X,Y和Z。结合方向X,Y或Z在本文中是指这样的方向,即沿该方向,插接的板桩22和连接型件16从横截面看总是构成一个所谓的三点连接。
该连接型件16具有一个基体32,三个锁件34,36和38沿三个结合方向X,Y和Z从该基体伸出。由于锁件34,36和38具有相同的形状,以下将参照图6并依据图6上部所示的锁件34来进一步说明锁件34,36和38的结构。
该锁件34具有一个从基体32伸出的拇指带40以及一个与其对置的手指带42,两者一起从基体32伸出并部分环抱成插锁腔44。
拇指带40由一个从基体32伸出的中央板条46构成,在该中央板条的自由端上形成一个横交于纵向走向的拇指件48,该拇指件在两个方向上突出,超过中央板条46。
手指带42同样从基体32伸出,并弧形地弯向拇指带40。与此同时,手指带42和拇指件48的外表面共同终止于一个切面(未示出)中,并与拇指件48的指向手指带42的末端一起限定一个钳口开口50。
基体32到中央板条46的过渡段、中央板条42到拇指件48的过渡段以及基体32到手指带42的过渡段是圆整的,并且这些过渡段的走向匹配于椭圆形,即插锁腔44具有一个至少近似为椭圆形的内截面。
通过连接型件16,可使待插接的板桩22通过其锁栓52在锁件34,36和38的插锁腔44中有限地转动,其中还在板桩22的各转动位置处都可以保证板桩22的锁栓52在连接型件16的插锁腔44中有可靠支撑。
为了使转动容易,附加给出本发明连接型件16的以下构造特征。首先,钳口开口50的开口宽度a与插锁腔24的最大开口宽度b之间的比值约为1比2.1。横交于中央板条46纵向所观察到的中央板条46的厚度c与钳口开口50的开口宽度a的比值重又为1比1.3。横交于中央板条46纵向所观察到的中央板条46的厚度c和横交于中央板条46纵向所观察到的拇指件48的长度d之间的比值约为1比2.3。此外,横交于中央板条46纵向上所观察到的拇指件48的长度d和插锁腔44的最大宽度b之间的比值为1比1.25。
通过这些构造特征,可以确保板桩22的锁栓52保持有约16°的转动范围,而不会出现板桩22的锁栓52从连接型件16的锁件34,36或38中脱出。
然而,为了确保在板桩部件可能摆动的情况下,锁件34,36或38仍可以经受所产生的制动力并不会破裂,锁件34,36或38的尺寸应相应地根据形成的板条40和42来确定。
每个锁件34,36和38的弧形走向的手指带42的壁厚e以1.2的倍数大于横交于中央板条46纵向所观察到的中央板条46的厚度c,所述壁厚在插锁腔44的最大开口宽度b的范围内,所述厚度在插锁腔44的最大开口宽度b的范围内。由于沿中央板条46的纵向作用于拇指带40上的拉力部分要比其剪切力高出很多,拇指带40的中央板条46可以被构成为略弱于手指带42。相反,在手指带42上所作用的剪切力更高,以致于在手指带42上特别作用了一个该手指带42必须承受的相对较高的弯矩。
为了使待插接的板桩22可相对于各个结合方向X,Y和Z以至少大致相同的角度转动,三个锁件34,36和38相对各自结合方向X,Y和Z倾斜地在基体32上构成,如下文中说明。
如图6上部所示的,锁件34相对于结合方向X以α角倾斜,在该方案中为7.5°角倾斜,其中拇指带42偏离结合方向X延伸。
另外两个锁件36和38相对于各自的结合方向Y或Z同样以7.5°的角度倾斜地构成在基体32上,其中拇指带32也偏离结合方向Y和Z延伸。
由于图6下部所示的两个锁件36和38通过其倾斜的走向几乎彼此相邻地布置,因此两个锁件36和38到连接型件16的面重心S的距离大于上部示出的锁件34到面重心S的距离。借此可确保随后被插接在两个锁件36和38中的板桩22彼此不接触,即使当它们被转动至最大限度时也不接触。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连接型件16,在该连接型件的锁件34,36和38上,作为板桩22的图1至5所示的联合-扁平型件与锁栓52插接。在图7上部所示的锁件34中表明了转动范围,在该转动范围内,板桩22可以相对于锁件16转动。在所给的实例中,始于正常位置的板桩22可以在第一终点位置和第二终点位置之间各自以约8.5°的角度转动,插接在连接型件16上,从而使摆动范围为±8.5°,如两个箭头所示,在所述正常位置中,板桩22的主作用力方向F与结合方向X平行伸展,并且啮合在一起的锁栓34和52从横截面上看在三个点上互相依靠。
图8示出了图6和7所示连接型件16的第一改型。在该修改的连接型件16a中,锁件34a,36a和38a在基体32a上各自都错位成120°。连接型件16a的特点在于,每个锁件的工作点34a,36a或38a与另外两个锁件34a,36a或38a的工作点A到连接型件16a的面重心S的径向距离f相同,在所述工作点上作用有沿结合方向X,Y或Z伸展并插接的板桩所产生的拉力。通过连接型件16a中工作点A到连接型件16a的面重心S的径向距离相同这一构造,可以实现,通过插接的板桩22作用在连接型件16a上的拉力均匀分布地作用到连接型件16a上,并至少因此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另外,还可以使得连接型件16a的安装位置是可变的,从而使得可以将连接型件16a用于各个位置,而不用在插接板桩22的过程中注意锁件34a,36a和38a的走向。
图9至图15示出了连接型件16的其他改型,其中基体32由例如呈星状走向的板条构成,在该板条的自由端模制锁件34,36和38。此处还表明,在所有示出的改型中,关于钳口开口50的开口宽度a、插锁腔44的开口宽度b、中央板条46的厚度c、拇指件48的长度d以及手指带42的壁厚e的构造特征以相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的改型中,锁件34,36和38当然没有偏离结合方向X,Y和Z伸展,而是如下构成,即插锁腔44延伸时,其最大开口宽度b至少近似垂直于各自的结合方向X,Y和Z。
但是此处还表明,在这些改型中,锁件34,36和38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结合方向X,Y和Z呈倾斜走向是可行的,如以上参考图6和7所描述的。
图9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结构10的连接型件16的第二改型16b,其中锁件34b,36b和38b没有相对于结合方向X,Y和Z呈倾斜走向。
相反,图10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结构10的连接型件16的第三改型16c,其中基体32c呈弧形伸展,在弧形基体32c的末端上模制两个锁件36c和38c。相反,第三锁件34c被构成在弧形基体32c中央。
图11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结构10的连接型件16的第四改型16d的平面图,其中在基体32d上构成一个板条54d,在该板条末端上模制锁件之一34d。
图12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结构10的连接型件16的第五改型16e的平面图,其中基体32e具有三个呈星状走向的、圆形的板条54e,在该板条末端上模制锁件34e,36e和38e。通过板条54e的圆形走向可以实现,更好地分散作用在锁件34e,36e和38e上的应力。
图13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结构10的连接型件16的第六改型16f的平面图,其中基体32f具有三个呈星状走向的直板条54f,在该板条末端上模制锁件34f,36f和38f。
图14示出了适于本发明的结构10所用的连接型件16的第七改型16g的平面图,其中基体32g具有三个呈星状走向的加强的板条54g,在该板条末端上模制锁件34g,36g和38g。通过板条的加强,可以阻止锁件34g,36g和38g在极高的拉力下破裂。
图15最后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结构10的连接型件16的第八改型16h的平面图,其中基体32h具有三个呈星状走向的圆整的、加强的板条54h,在该板条末端上模制锁件34h,36h和38h。此处通过该圆整走向也可以更好地降低应力。
所示的改型只是示出了一些可能的构造。例如,该基体32还可以这样构成,即锁件34,36和38设置在不同的结合方向上。由此使开放单元18可以其它角度彼此排列成为可能。
附图标记列表:
10结构
12板桩壁段
14第一固定件
16连接型件
18开放单元
20第二固定件
22联合扁平型件
24支撑壁
26焊接型件
28双T型梁
30管状桩
32基体
X结合方向
Y结合方向
Z结合方向
34锁件
36锁件
38锁件
40拇指带
42手指带
44插锁腔
46中央板条
48拇指件
50钳口开口
a钳口开口30的开口宽度
b插锁腔24的开口宽度
c中央板26的厚度
d拇指件28的厚度
e指带的壁厚
α角度
S面重心
A工作点
f工作点到面重心的距离
52锁栓
F主作用力方向
54板条

Claims (16)

1.由诸如板桩和支撑元件的板桩壁部件组成的结构,具有两个板桩壁段(12),该板桩壁段(12)由圆弧形或多边形走向的通过锁栓(52)连接在一起的板桩壁部件(22)组成,
其中,设置在两个板桩壁段(12)的紧邻摆放的末端上的所述两板桩壁段(12)的板桩壁部件(22),以其锁栓(52)插接到一个连接型件(16)的两个锁件(36,38)中,而连接型件本身则通过第三个锁件(34)插接到一个固定件(14,20)的锁栓(26)中,
并且,其中设置在板桩壁段(12)的各自另一端上的板桩壁部件(22)如下固定就位,即两个板桩壁段(12)的每一个都部分环抱成一个作为开放单元结构的区域(18),
其特征在于:
连接型件(16)的至少一个锁件(34,36,38)和与该锁件啮合的板桩壁部件(22)或固定件(14,20)的锁栓(26,52)如下设计,即连接型件(16)的锁件(34,36,38)和与该锁件啮合的锁栓(26,52)互相钩连和互相围绕成使它们在至少一个安装位置中从横截面上看于至少三点处互相紧贴并互相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从连接型件(16)的横截面看,连接型件(16)的三个锁件(34,36,38)中的每一个锁件与分别插接于该锁件(34,36,38)中的锁栓(26,52)构成一个三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型件(16)的两个锁件(36,38)相对于连接型件(16)的面重心(S)彼此呈镜像对称延伸,所述两个锁件中插接有两个板桩壁部件(22)的锁栓(52)。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结构中两个板桩壁段(12)中的至少一个利用其被摆放在另一末端上的板桩壁部件(12)的锁栓(52)插接到又一连接型件(16)的锁件(36,38)中,以及所述的又一连接型件(16)又和另一个板桩壁段(12)以及另一个固定件(14,2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由一预定数量的板桩壁部件(22)组成的圆弧形或多边形走向的板桩壁段(12),而各个彼此紧邻排列的板桩壁段(12)利用连接型件连接在一起,以及各连接型件(16)和固定在土壤中的固定件(14,20)啮合。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件(14,20)具有一个固定件在土地中的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优选为一个双T型梁(28)、一个T型梁或者一个管状桩(30)。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元件(28,30)通过至少一个板桩壁部件(22)与连接型件(16)相连,所述板桩壁部件优选为一个板桩。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用土层填充那由圆弧形或多边形走向的板桩壁段(12)部分环抱的区域(18),而使板桩壁段(12)的朝向外部且背对环抱区域的那一侧突出地面,从而使板桩壁段(12)保持住包含在环抱区域(18)内的土地。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型件(16)的各锁件(34,36,38)有一工作点(A),所述工作点上作用有沿结合方向(X,Y,Z)走向并插接的板桩部件(22)所产生的拉力,锁件(34,36,38)的工作点(A)到连接型件(16)的面重心(S)的径向距离(f)相同。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型件(16)的各锁件(34,36,38)如下地构成,即待插接于连接型件(16)的各个锁件(34,36,38)中的板桩壁部件(22)的锁栓和固定件(14,20)的锁栓在锁件(34,36,38)中可以至少为15°的转动角转动。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即连接型件(16)的形成三点连接的各锁件(34,36,38)具有一个拇指带和一个弧形走向的手指带(42),所述拇指带(40)带有中央板条(46),在该中央板条(46)上模制一个横交于纵向伸展、突出超过中央板条的拇指件(48),所述手指带的自由端指向拇指带(40),利用拇指带和手指带形成一个横截面至少近似为椭圆形或椭圆的插锁腔(44),并且利用拇指件(48)的指向手指带(42)的末端限定一个钳口开口(50),用于所插接板桩壁部件(22)的锁栓(52)的和固定件(28,30)的锁栓(52)。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型件(16)的锁件(34,36,38)中的至少一个锁件从横截面上看相对于预定结合方向(X,Y,Z)倾斜伸展成,使待插接于所述锁件(34,36,38)中的锁栓(26,52)的其主作用力方向(F)可绕预定结合方向(X,Y,Z)以至少为±8°到±12°的转动范围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锁件(34,36,38)相对于一个预定的结合方向(X,Y,Z)以一个5°到10°的倾角伸展。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锁件(34,36,38)延伸时,其横截面为椭圆形或椭圆的插锁腔(44)的主轴(b)相对于其预定的结合方向(X,Y,Z)成5°到10°的倾角,而其拇指带(40)偏离预定的结合方向(X,Y,Z)。
15.根据权利要求12,13或14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拇指带(40)彼此紧邻地构建于基体(32)上的两个锁件(36,38)到连接型件(16)面重心(S)的距离比三个锁件中的另一个锁件(34)到连接型件(16)面重心(S)的距离大,以及两个板桩壁段(12)的板桩壁部件(22)的锁栓(52)插接于两个锁栓(36,38)中。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基体(32)在三个结合方向(X,Y,Z)上具有呈星形走向的板条(54),在该板条末端上模制有锁件(34,36,38)。
CN200680036917.0A 2005-08-09 2006-07-21 一种由板桩壁部件组成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7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37564.2 2005-08-09
DE102005037564 2005-08-09
DE102006000623.2 2006-01-02
DE102006000623A DE102006000623A1 (de) 2005-08-09 2006-01-02 Anordnung aus Spundwandabschnitten
PCT/EP2006/007207 WO2007017076A1 (de) 2005-08-09 2006-07-21 Anordnung aus spundwandkomponent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7874A true CN101287874A (zh) 2008-10-15
CN101287874B CN101287874B (zh) 2012-01-04

Family

ID=400593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700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3111B (zh) 2005-08-09 2006-07-21 用于连接三个板桩壁部件的连接型件及由板桩壁部件借助该连接型件组成的结构
CN20068003691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7874B (zh) 2005-08-09 2006-07-21 一种由板桩壁部件组成的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700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3111B (zh) 2005-08-09 2006-07-21 用于连接三个板桩壁部件的连接型件及由板桩壁部件借助该连接型件组成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1313111B (zh)
DE (1) DE202006021127U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7231A (zh) * 2018-03-09 2018-09-04 河海大学 雪花型钢板桩及其加工与施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41976B1 (fr) * 2015-10-06 2017-11-24 Soletanche Freyssinet Quai portuaire constitue de parois voutees et de tirants pla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450A (en) * 1910-03-28 1910-08-23 Cloud C Conkling Metal sheet-piling.
US2128428A (en) * 1936-08-18 1938-08-30 Jr Thomas E Murray Sheet piling
FR894627A (fr) * 1943-02-09 1944-12-29 Palplanches et agrafes pour la réalisation de rideaux gabionnés du type cellulaireou autres
US3688508A (en) * 1970-10-21 1972-09-05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 Sheet piling connectors
DE3907348A1 (de) * 1989-03-08 1990-09-20 Hoesch Stahl Ag Biegesteifes verbindung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69631950T2 (de) * 1995-09-29 2005-02-10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Assymetrische stahlbohl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29718052U1 (de) * 1997-03-18 1997-12-04 Krupp Ag Hoesch Krupp Verbundschloß und Spundwand
US6715964B2 (en) 2000-07-28 2004-04-06 Peratrovich, Nottingham & Drage, Inc. Earth retaining system such as a sheet pile wall with integral soil anchors
EP1474631A4 (en) * 2002-02-14 2006-07-19 Chin Chai Ong INTERCONNECT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7231A (zh) * 2018-03-09 2018-09-04 河海大学 雪花型钢板桩及其加工与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3111A (zh) 2008-11-26
DE202006021127U1 (de) 2012-11-23
CN101313111B (zh) 2011-06-01
CN101287874B (zh)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91721B2 (ja) 矢板壁構成部材の配置
JP2007537373A (ja) シートパイルを支持要素に接続するための独特な断面輪郭の連結要素と、そのような連結要素を使用した連結シートパイル壁
CN101146959A (zh) 连接型材以及使用该种连接型材的组合板桩墙
JP6532908B2 (ja) コラム切梁の架設方法
CN101287874B (zh) 一种由板桩壁部件组成的结构
JP2000282469A (ja) 切梁式土留め支保工及び根切り工法
JP5302077B2 (ja) 地盤改良体
US7744315B2 (en)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KR20060041639A (ko) 기초보강재
US6079910A (en) Column cribbing system
WO2017195233A1 (ja) 支保工
KR200366898Y1 (ko) 콘크리트 팽이파일
KR200238747Y1 (ko) 보강토 옹벽 축조용 앵커 블록
JP4451825B2 (ja) 鋼製枠構造体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JP6869825B2 (ja) 橋脚基礎構造
JP4451826B2 (ja) 鋼製枠構造体
KR200236327Y1 (ko) 전면부가 보강된 상자형 돌망태
KR200381613Y1 (ko) 강널말뚝 벽체 구조
JP2008303580A (ja) 盛土支持地盤の補強構造
JP7481208B2 (ja) 土留め構造
JP4998921B2 (ja) 鋼板コンクリート構造体
JP2012092634A5 (zh)
US1227418A (en) Masonry beam.
KR100404364B1 (ko) 피라미드형 주각, 주두 보강구조
KR20060093817A (ko) 교량의 상부 구조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ONTEXO A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ILEPRO LLC

Effective date: 201101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SOUTH DAKOTA, UNITED STATES TO: ROTCLAESZ-ZUG, SWITZERLAN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117

Address after: Luo Tekelaizi - Switzerland Zug

Applicant after: Contexo AG

Address before: South Dakota

Applicant before: Pilepro LL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