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4611B - 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设备以及纸张整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设备以及纸张整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4611B
CN101284611B CN2008101251389A CN200810125138A CN101284611B CN 101284611 B CN101284611 B CN 101284611B CN 2008101251389 A CN2008101251389 A CN 2008101251389A CN 200810125138 A CN200810125138 A CN 200810125138A CN 101284611 B CN101284611 B CN 101284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iled
folded edge
loading machine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51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4611A (zh
Inventor
土桥翔一
寺尾康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251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4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4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4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4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4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纸张装载机,用于以折叠纸摞的折叠边缘在前面的方式装载来自纸摞供应器的折叠纸摞,所述纸张装载机包括:折叠边缘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纸摞供应器提供的所述折叠纸摞的所述折叠边缘,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能够在从接近所述纸摞供应器一侧倾斜的方向上前后移动;以及底面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折叠纸摞的底面,使得所述折叠边缘比所述折叠纸摞的后部边缘低。

Description

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设备以及纸张整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设备以及纸张整理系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装载折叠的纸摞的托盘。
背景技术
JP-H11-322163-A2在0295段和图63中描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以每个折叠边缘彼此重叠的方式堆叠折叠的纸摞,即使以较大的力折叠每个纸摞,由于影响每个过程的弹力,一堆折叠的纸摞的高度在折叠边缘侧非常高。在折叠的纸摞被堆叠的情况下,开口侧(即,与折叠边缘相对的一侧)不具有相同的高度。如果额外的纸摞不断地堆在纸摞堆上,纸摞堆最终会朝向开口侧倒塌。
JP-H11-322163-A2还描述了用于避免发生纸摞堆倒塌的支撑部106a。支撑部106a与预定数量的纸摞(其折叠边缘彼此重叠)的高度几乎相同。支撑部106a设置在纸摞堆的开口端侧的下面。但是,支撑部106a不足以支撑不同种类的纸摞,这是因为各个纸摞的高度根据例如温度和湿度等因素而改变。
JP-H11-322163-A2还在0293段和图62中描述了为了避免这种大量堆叠的方法。该方法是以将纸摞的折叠边缘分别转换到下面纸摞的开口端侧的方式来堆叠纸摞。但是,该方法具有另一个问题。具体来说,纸摞数量的增加将会增加纸摞堆的覆盖区(footprint)的大小。
此外,JP-2003-261256-A2描述了在倾斜的纸张堆积器上基于纸摞堆的高度来控制纸张限制机构(sheet stopper mechanism)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量,以增加装载容量。
但是,在纸摞堆超过预定高度之前不能很好地进行控制。换句话说,当纸摞堆比预定高度高时,纸摞堆将会不稳定。在堆叠许多纸摞之后纸摞堆也将会不稳定,这是因为纸摞停留在纸张挡块四处移动的水平地面处。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基本理解,以下给出简化的概要。该概要不是本发明的大范围的综述,并且不是旨在指出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要素,而且也不是描绘主旨的范围。而是,概要的主要目的是,以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的开头的简化形式给出本发明的一些构思。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纸张装载机,用于以折叠纸摞的折叠边缘在前面的方式装载来自纸摞供应器的折叠纸摞,所述纸张装载机的特征在于包括:折叠边缘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纸摞供应器提供的所述折叠纸摞的所述折叠边缘,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能够在从接近所述纸摞供应器一侧倾斜的方向上前后移动;以及底面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折叠纸摞的底面,使得所述折叠边缘比所述折叠纸摞的后部边缘低。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纸张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折叠设备包括:纸张折叠器,用于折叠纸摞;纸摞排出器,用于以所述折叠纸摞的折叠边缘在前面的方式排出被所述纸张折叠器折叠的折叠纸摞;折叠边缘支撑部,用于支撑从所述纸摞排出器排出的所述折叠纸摞的所述折叠边缘,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能够在从接近所述纸摞排出器一侧倾斜的方向上前后移动;以及底面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折叠纸摞的底面,使得所述折叠边缘比所述折叠纸摞的后部边缘低。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纸张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整理系统包括:打印机,用于打印多个纸张上的印刷图像;纸张折叠器,用于折叠包括被所述打印机打印的多个纸张的纸摞;纸摞排出器,用于以所述折叠纸摞的折叠边缘在前面的方式排出被所述纸张折叠器折叠的折叠纸摞;折叠边缘支撑部,用于支撑从所述纸摞排出器排出的所述折叠纸摞的所述折叠边缘,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能够在从接近所述纸摞排出器一侧倾斜的方向上前后移动;以及底面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折叠纸摞的底面,使得所述折叠边缘比所述折叠纸摞的后部边缘低。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以下描述以及附图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方面。本发明的优点以及新颖性特征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本发明和伴随的优点将从以下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益于理解,其中:
图1是纸张在其纵向中央折叠的示例性实例;
图2是纸摞在其纵向中央折叠的示例性实例;
图3是多堆纸摞的示例性实例;
图4是用于解释实施例的原理的多堆纸摞的示例性实例;
图5是用于解释实施例的原理的纸摞和多堆纸摞的示例性实例;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1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1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1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1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1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挡板(guard)和底座周围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2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挡板和底座周围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2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2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2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24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2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2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2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2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2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30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31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32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底座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33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34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35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36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37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38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39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40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41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42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43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44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45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46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47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48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49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50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51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52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53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54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55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56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57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58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前臂和底座周围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59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60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61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62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63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64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65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66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67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68是根据第七实施例修改的纸张装载机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69是根据第七实施例修改的纸张装载机的挡板和底座周围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0是根据第七实施例修改的纸张装载机的口盖(flap)周围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71是根据第七实施例修改的纸张装载机的口盖周围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72是纸张整理系统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3是纸张整理系统的示例性横截面视图;
图74是纸张折叠设备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5是纸张折叠设备的纸张传感器周围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6是纸张折叠设备的纸张传感器周围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7是纸张折叠设备的机械传感器单元和电子传感器单元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8是纸张折叠设备的电子传感器单元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9是纸张折叠设备的电子传感器单元的示例性侧视图;以及
图80是纸张折叠设备的机械传感器单元的示例性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其中贯穿附图,相同的参考标号指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
在描述中,一堆折叠的纸摞的折叠边缘侧(在此处,纸摞的折叠边缘彼此重叠)是以对折叠的纸摞进行堆叠之前使开口端重叠的方式来定位的。因此,与传统的用于所有纸摞(以每摞的折叠边缘重叠在相邻摞的开口端上的方式放置)的支撑部的覆盖区(如JP-H11-322163-A2的0293段和图62中所述)相比较,用于所有纸摞的支撑部的覆盖区较短。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堆叠定向避免了当所有折叠边缘对齐时纸摞堆中不同高度引起的纸摞堆的起伏。此外,由于每个折叠边缘分别与相邻的每个开口端重叠,因此利用纸摞堆由于滑动而引起的倒塌,可以很好地对齐纸摞。
(1)纸张的定义
图1至图3分别示出一张纸、一摞纸、以及一堆纸摞。它们分别沿着纵向中央折叠。但是,纸张可以在任意位置折叠。
(1-1)纸张
如图1(a)和图1(b)所示,沿中央或横向,中折在纸张S上形成折线101。因此,纸张S的一面以彼此面对面的方式形成一对内面103,纸张S的另一面以彼此背对背的方式(彼此背向)形成一对外面104。外面104中接触地面的一个为外底面。
沿着折线101的方向为纸张S的横向,纸张S在横向上的跨度为纸张S的宽度。此外,垂直于折线101的方向为纸张S的纵向,纸张S在纵向上的跨度为纸张S的长度。在纸张S上的任意位置形成折线称为折叠。
图1(b)所示的纸张S的左边缘(即,一对外面之间的折线)为折叠边缘105。图1(b)所示的纸张S的右边缘(即,折叠边缘的相对侧并能够分开)为开口端106。将折叠边缘与开口端连接的一对端部为侧端。假设折叠边缘为前,那么侧端的近端为左侧端115,侧端的远端为右侧端116。
如图1(c)所示,折线101两侧的页为页111和112。两页的四侧分别为上外侧页面110、上内侧页面109、下内侧页面108、以及下外侧页面107。页111作为下页包括下外侧页面107和下内侧页面108。页112作为上页包括上外侧页面110和上内侧页面109。
图1(d)示出字母“Z”形的折叠纸(以下为“Z”折叠纸)。“Z”折叠纸在上页112的中央具有平行于折叠边缘的另外的折线。
尽管其形状与中折纸不同,图1(d)示出的纸张S的左边缘为折叠边缘113。图1(d)示出的纸张S的右边缘为开口端114。换句话说,每个折叠边缘具有相应的开口边缘。
如果折叠纸的下外侧页面107位于平面上,那么在垂直于平面的方向上,从折叠纸的上外侧页面110的顶部到平面的跨度为纸张的高度。在纸张的纵向方向上,最大高度位置周围的区域为凸出部。重叠部为页彼此接触的区域。
(1-2)纸摞
如图2(a)所示,平面纸摞T具有多个纸张,每个纸张重叠在相邻纸张的上面,并用纸张S1、S2、以及S3表示。纸摞T可以是多个折叠纸,其中每个折叠纸的每个折叠边缘插入到相邻的折叠纸的开口端中,使得折叠纸的外面与相邻的折叠纸的内面重合并覆盖折叠纸。
图2(b)和图2(c)中示出的纸摞T的左边缘为纸摞T的折叠边缘。图2(b)中示出的纸摞T的右边缘为纸摞T的开口端。将折叠边缘与开口端连接的一对端部为侧端。假设折叠边缘为前,那么侧端的近端为左侧端,侧端的远端为右侧端。
图2(d)示出字母“Z”形的折叠纸摞(以下为“Z”折叠纸摞)。“Z”折叠纸摞在上页的中央具有平行于折叠边缘的另外的折线。
(1-3)纸摞堆或纸堆
图3(a)示出折叠纸S2被定位成其折叠边缘与折叠纸S1的折叠边缘重叠。在图3(a)中,折叠纸S3也能够被定位成其折叠边缘与折叠纸S2的折叠边缘重叠。纸张S1和S2重叠的整组(或者一组S1、S2、以及S3)为纸堆P。
如图3(b)所示,纸堆P也可以是以折叠边缘面对相同方向并且彼此重叠的方式对齐的多个“Z”折叠纸。
此外,如图3(c)和图3(d)所示,纸堆P可以是以折叠边缘面对相同方向并且彼此重叠的方式对齐的包括纸摞T1至T3的多个折叠纸摞。
此外,在纸摞堆的折叠边缘侧,纸摞的每个折叠边缘重叠在相邻的纸摞的折叠边缘上,并且在纸摞堆的开口端侧,纸摞的每个开口端重叠在相邻的纸摞的开口端上。
(2)实施例原理的解释
图4是用于解释实施例的原理的多堆纸摞的示例性实例。图4(a)示出包括纸摞202、203、以及204的一堆纸摞206。在具有水平表面作为底面支撑部的平台201上,纸摞堆的每个折叠边缘重叠在相邻的折叠边缘的上面。
平台201连接于具有垂直表面的挡板205(即,挡板具有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平台表面的表面)。如果纸摞堆的移动慢的足以使其自身保持稳定,那么挡板205是不需要的。供给纸摞的位置不改变。
如图4(b)所示,在纸摞堆增加之后,纸摞堆朝向其折叠边缘侧移动,以具有预定量的纸摞。预定量可以以高度测量、以纸张数确定、或者以纸摞数确定。如图4(b)所示,纸摞堆可以与平台201一起移动,也可以相对于平台201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的距离小于纸摞堆的长度。纸摞堆的长度可以根据纸摞的个别情况而改变,但是如果纸摞堆对齐稳定的话就不会改变为纸摞堆长度的程度。在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的距离可以大于纸摞堆的长度的三分之一,以在纸摞堆的重叠部上装载后面纸摞堆的凸出部。
在移动之后,随后的纸摞堆的纸摞从之前提供纸摞的相同位置被提供到平台201上。因此,纸摞207的折叠边缘以部分覆盖之前纸摞堆的方式装载在之前纸摞堆的凸出部略微靠后的位置上。
如图4(c)所示,在之前的纸摞堆移动之后,新的纸摞堆形成,其中新的纸摞堆的纸摞处于相同的垂直位置(例如,纸摞堆中每个纸摞的折叠边缘都对齐)。因此,纸摞变成以下情形:纸摞堆的折叠边缘侧(纸摞的折叠边缘彼此重叠)被定位成与之前的纸摞堆的开口端重叠。换句话说,纸摞变成以下情形:纸摞堆的凸出部被定位成与之前相邻的纸摞堆的重叠部相重叠。
尽管图4示出了纸摞堆在移动期间未分离的情况,但是如果纸摞之间的摩擦力不足够大,纸摞堆可能会由于惯性在移动时分离,如图5(b)所示。因此,纸摞的每个凸出部分别在下面纸摞的重叠部上。随后的纸摞的凸出部以有组织的并且精确的方式装载在包含于已经分离的纸摞堆中的纸摞的重叠部上。如果在纸摞堆变得不稳定之前使纸摞堆分离,就不需要考虑使纸摞堆稳定。
(2-1)实施例一
图6示出纸张装载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纸张装载机310包括:作为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的出口300、壁301、作为底面支撑部的平台302、路径303、排出传感器304、挡板305、齿条306、小齿轮307、电动机308、按钮309、装载传感器311、以及控制器312。壁301和路径303可以是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
出口300在壁301上开口。壁301相当于纸张折叠设备的外壁。通常,折叠纸张和折叠纸摞以折叠边缘在前面的方式从出口300排出到平台302。以下,每个折叠纸张以及每个折叠纸摞简称为纸摞。出口300连接于路径303。
排出传感器304位于出口300内并靠近出口300。排出传感器304感测穿过路径303传送的纸摞,以计算出从出口300排出的纸摞的数量。
平台302位于出口300的下面。平台302具有作为底面支撑部的上表面,用于支撑最初从出口300排出的纸摞的底面。平台302水平地从壁301延伸,并后退至壁301。在水平面上,平台302的移动方向平行于出口300的排出方向。
挡板305阻挡从出口300排出的纸摞,以避免并防止超出平台302。挡板305具有接触排出的纸摞的折叠边缘的表面。挡板305在等待从出口300排出的纸摞期间,在该面与壁301之间保持最小距离。该最小距离大约与纸摞的长度相同。
电动机308驱动小齿轮307,以通过齿条306来移动平台。
按钮309从平台302的上表面伸出(通常向上伸出),并且通过最初排出到平台302的上表面上的纸摞压入到平台302的上表面中。装载传感器311探测按钮309伸出还是压入。装载传感器能够任意地安装,以探测按钮309的延伸距离(与纸摞的预定数量相关联)。
控制器312基于排出传感器304以及装载传感器311的探测来控制电动机308的驱动。控制器312计算排出传感器304探测纸摞的次数,作为从出口300排出的纸摞的数量。控制器312累加排出传感器304每次探测纸摞的计数,同时装载传感器311探测按钮309是否被压入。在计数达到或超过预定极限值之后,控制器312在预定的短暂时间之后使电动机308驱动平台302前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预定极限值为三。在排出传感器304探测纸摞之后,预定的短暂时间具有足够的时间长短(而且还小于纸摞之间的排出间隔),以使纸摞在平台302上或者在之前的纸摞上保持稳定。当然,如果可能的话,通过电动机308驱动,可以使纸摞之间的排出间隔比通常的大。
当装载传感器311探测到按钮309处于伸出位置时,控制器312将计数清零,并且使电动机308驱动平台302后退。
通过图7至图12的瞬象以及图15的流程图来解释纸张装载机310的示例性操作。
图7示出路径303中的纸摞T1排出到平台302之前纸张装载机310的横截面瞬象。当排出传感器304探测到纸摞T1穿过前面时,控制器312开始图15中示出的计算程序(动作350)。
图8示出纸摞T1排出到平台302之后纸张装载机310的横截面瞬象。纸摞T1以其折叠边缘在前面的方式落在平台302上,并且按压按钮309使其与平台302水平或者位于上表面的下面。
如果在按钮309为伸出的情况下纸摞穿过排出传感器304的前面(参照动作351的“否”),控制器312在累加计数(动作352)并将计数保存为一(动作353)之前将计数清零。相反,如果在按钮309为压下的情况下纸摞穿过排出传感器304的前面(参照动作351的“是”),控制器312累加计数并保存计数而不会将计数清零或重新设置(动作353)。从而,在从图7和图8示出的情况转变之后,将计数保存为一。
图9示出纸摞T2和T3排出到平台302上的纸摞T1上之后纸张装载机310的横截面瞬象。一堆纸摞由纸摞T1以及随后位于纸摞T1上的纸摞T2和T3形成。纸摞T2和T3在按钮309由于纸摞T1而被压下的情况下穿过排出传感器304的前面,控制器312在从图8和图9示出的情况转变之后累加计数两次,并且将计数保存为三。
在保存计数之后,控制器312确定平台302是否前进(动作354)。如果计数不等于预定的极限值(参照动作354的“否”),控制器312就会结束计数程序而不使平台302前进。如果计数等于预定的极限值(参照动作354的“是”),控制器312就会在预定的短暂时间之后让电动机308使平台302前进(动作355)(如图10所示),并结束计数程序。
平台302前进的距离可以在纸摞长度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之间。但是,如果纸摞的凸出部由于较弱的折叠膨胀力而较小,那么平台302前进的距离可以小于纸摞长度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平台302前进的距离具有足够的长度,以避免将要从出口300排出的纸摞的凸出部重叠在之前的纸摞堆的凸出部上。如果纸摞堆足够柔软使得凸出部被随后的纸摞按压变成重叠部,平台302的前进距离可以更短。也可以根据构成纸摞堆的纸张的类型来改变平台302的前进距离。如果纸张的折叠膨胀力相对较弱,该距离应该更短。
图11示出纸摞T4和T5排出到平台302上的纸摞堆(T1、T2以及T3)的重叠部上之后纸张装载机310的横截面瞬象。纸摞T4和T5的折叠边缘与纸摞堆的重叠部重叠。控制器312在图11的情况下将计数保存为五。
即使纸摞堆的重叠部相对较低,也会有微小的厚度,使得重叠的折叠边缘升高。从而,在第一纸摞堆与重叠在第一纸摞堆上的第二纸摞堆之间,不同的纸摞堆的稳定性不同。因此,可以使构成第一纸摞堆的纸摞的数量少于第二纸摞堆的纸摞的数量。
此外,能够形成重叠在第二纸摞堆的重叠部上的第三纸摞堆,并能够将第N+1纸摞堆的凸出部放置在之前的第N(正整数)纸摞堆的重叠部上。
图12示出从平台302移走纸摞堆之后纸张装载机310的横截面瞬象。按钮309从平台302的上表面伸出,接着,控制器312将计数清零并使电动机308驱动平台302朝向壁301后退到相似于图7所示的位置。
如果随后的纸摞的长度比从平台302上的按钮309的上方位置移走的纸摞堆的长度长,平台302后退的距离可以变短,或者平台302可以保持不变,为随后将放置在壁301与挡板305之间的纸摞准备足够的距离。
当然,如图所示,构成纸摞堆的纸摞的数量没有被限定为两个或三个,但是数量可以更少或更多。此外,用于移动平台302的结构没有被限定为齿条-齿轮部件。有很多可选择的方法来构成移动平台302的结构,例如具有蜗轮的齿条。
尽管图10和图11示出在平台302移动期间,纸摞堆没有分离的情形,但是如图13所示,当平台302移动时,纸摞堆可能会由于惯性而分离。如果纸摞之间的摩擦力不够大,纸摞的每个凸出部就会分别在下面纸摞的重叠部上。随后的纸摞的凸出部以有组织的并且精确的方式装载在包含于已经分离的纸摞堆中的纸摞的重叠部上,如图14所示。如果在纸摞堆变得不稳定之前纸摞堆已经分离,就不需要考虑纸摞堆的稳定性。
如图16和图17所示,平台302也可以从出口300侧向下倾斜。纸摞被支撑在平台302的向下倾斜的上表面上。挡板305支撑第一纸摞的折叠边缘,并且第一纸摞的凸出部支撑随后的纸摞的凸出部。之前的纸摞的凸出部防止每个纸摞滑下斜面。因此,纸摞以有组织的并且精确的方式装载在平台302上。
此外,由于凸出部被随后的纸摞的重力压在一起,因此纸摞稳定并且被压缩。因此,平台302的载荷能力比普通的平床高。
在JP-2003-261256-A2中,尽管纸张滑下倾斜的纸张堆积器的斜面,但是纸张限制机构沿水平方向移动并连接在斜面的底部,因此JP-2003-261256-A2中描述的方法不能获得这样的有益效果。在这种构造中,第一和随后的纸张停在斜面的底部,并且超过之前的纸张,从而导致纸张不整齐。
(2-2-1)实施例二
图18示出纸张装载机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纸张装载机400包括:作为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的出口401、壁402、作为底面支撑部的平台403、路径404、挡板405、以及弹簧406。壁402和路径404可以是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
出口401在壁402上打开。壁402相当于纸张折叠设备的外壁。折叠纸摞以其折叠边缘在前面的方式从出口401排出到平台403。出口401连接于路径404。
平台403位于出口401的下面。平台403从出口401向下倾斜。
挡板405支撑纸摞的折叠边缘,使得纸摞不会从平台403滑下。挡板405可以平行于平台上表面沿着平台403的上表面的斜面移动。挡板405的宽度足以支撑纸摞的折叠边缘,例如与明信片的短边的长度相同。挡板405的中央与从出口401排出的纸摞的中央相对应。弹簧406朝向壁402对挡板405施压。通过平台403上的纸摞的重量沿着平台403的上表面的斜面向下推动挡板405。挡板405由于平台403上的纸摞的重量而远离壁。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挡板405连接于底座407。底座407具有平行于平台403的上表面的平面,作为上表面。底座407的宽度与挡板405的宽度相同。底座407与挡板405一起移动。
底座407沿着挡板405移动的方向具有根据挡板405移动的长度。底座407围绕水平轴(垂直于斜面412的上表面)旋转支撑辊408和409。辊408和409之间的距离足以使其稳定。这种结构使挡板405能够平稳地保持其移动动作以及稳定的状态。
斜面412具有平行于平台403的上表面的平面,作为其上表面。斜面412通过辊408和409支撑底座407。如图19所示,辊408和409在斜面412的上表面上在虚线围绕的区域上滚动。
平台盖413附于斜面412,并且覆盖斜面412的除了底座407设置并移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平台盖413的上表面设置在与底座407的上表面相同的上表面上。
此外,底座407具有其他的辊410和411。底座407围绕垂直于斜面412的上表面的轴旋转支撑辊410和411。
辊410和411在平台盖413在其内部支撑的垂直导向壁上滚动。垂直导向壁防止底座407和挡板405在斜面412上错位。
挡板405在与纸摞的折叠边缘相接触的表面上具有沟槽415。由于在沟槽415的两边支撑纸摞的折叠边缘,因此挡板405更稳定地支撑纸摞。沟槽415是用于放入使用者的手指的空隙,使得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移走纸摞。
挡板405的结构并不限于以上描述。例如,挡板405连接于横杆414而不是连接于用于支撑辊408至411的底座407。横杆414隐藏在平台盖413的下面,并且在挡板405滑下斜面412之后露出。
参照图21至图23,解释纸张装载机400的示例性操作。
图21示出路径404中的纸摞T1被排出到平台403之前,纸张装载机400的横截面瞬象。
弹簧406对挡板405施力,但是在平台403上没有纸摞,因此挡板405位于沿着平台403的斜面移动的范围中的最近的位置。
图22示出纸摞T1被排出到平台403之后,纸张装载机400的横截面瞬象。
纸摞T1的重量通过作用在挡板405上的重力使弹簧406延伸,并且挡板405缓慢地滑下平台403的斜面。
图23示出纸摞T2至T5被排出到平台403之后,纸张装载机400的横截面瞬象。
壁402与挡板405之间的距离根据落在平台403上的纸摞的数量而增加。即,通过纸摞的重力的增加,用于放置纸摞的空间也被增大,其中除了第一纸摞的每个纸摞的凸出部分别位于相邻纸摞的重叠部上。
即使相对较大的纸摞排出到平台403上,由于挡板405因为增加了纸摞的重量而移动,因此能够获得用于堆叠较大的纸摞的空间。
在纸摞排出到平台403之前,壁402与挡板405之间的距离可以比纸摞的长度长。因此,纸摞滑下斜面,将其凸出部落在之前的纸摞的重叠部上。
平台408的斜面的角度使纸摞的滑动速度减慢,使纸摞不会超过之前的纸摞的凸出部。因此,纸摞的每个凸出部都会落在相邻的纸摞的重叠部上。
(2-2-2)实施例三
图24示出纸张装载机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纸张装载机500包括:作为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的出口501、壁502、作为底面支撑部的平台503、路径504、挡板505、以及弹簧506。这些特征分别相应于实施例二的出口401、壁402、平台403、路径404、挡板405、以及弹簧406。壁502和路径504可以是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挡板505可以是折叠边缘挡块。
纸张装载机500还包括磁铁507和钢板508。磁铁507被支撑在挡板505上,钢板508被支撑在平台503上。磁铁507具有足够的磁力附于钢板508,以将挡板505保持在沿着平台503的斜面移动的范围中最近的位置。磁铁507和钢板508可以是补偿设备的一部分。
在落在平台503上的纸摞的全部重量超过极限值之前,磁力将挡板505保持在离磁铁507最近的位置。如果落在平台503上的纸摞的全部重量超过极限值,挡板505开始滑下平台503的斜面。挡板505开始滑下平台503的斜面之后的最初滑动距离可以比在此之后挡板505由于每个纸摞而滑动的距离长。
参照图25至图28,解释纸张装载机500的示例性操作。
图25示出路径504中的纸摞T1被排出到平台503之前,纸张装载机500的横截面瞬象。
磁铁507和弹簧506的合力对在平台503上不包括纸摞的挡板505施力,使得挡板505在沿着平台503的斜面移动的范围中最近的位置。
图26示出纸摞T1和随后的纸摞T2被排出到平台503之后,纸张装载机500的横截面瞬象。挡板505此时没有滑下平台503的斜面,因为磁铁507和弹簧506的合力承受住纸摞T1和T2的总重量(磁铁和弹簧的合力大于纸摞T1和T2的重量的重力)。纸摞T1和T2形成纸摞堆。
图27示出纸摞T3被排出到纸摞T1和纸摞T2的纸摞堆上之后,纸张装载机500的横截面瞬象。磁铁507和弹簧506的合力不能承受住包括纸摞T1至T3的纸摞堆的重量(磁铁和弹簧的合力小于纸摞T1至T3的重量的重力)。由于重力,挡板505与纸摞滑下平台503的斜面。因此,纸摞堆准备好被随后从出口501排出的纸摞的折叠边缘侧重叠。
如上所述,通过纸摞堆朝向其折叠边缘侧移动,纸摞堆准备好被随后的纸摞的折叠边缘重叠在其重叠部上。图28示出纸摞T4和T5被排出到包括纸摞T1至T3的纸摞堆上、并且纸摞T4和T5的纸摞堆的折叠边缘侧重叠在纸摞T1至T3的纸摞堆的开口端侧上之后,纸张装载机500的横截面瞬象。
在纸摞堆被从平台503移走之后,挡板505通过弹簧506的力上升回到图25所示的位置,并且磁铁507用其磁力牢固地吸附钢板508。
如图27所示,如果弹簧的力相对较大,挡板505在开始滑下时就会滑到滑动范围的中途。当弹簧的力相对较小时,挡板505就会滑到滑动范围的底部。
尽管图27和28示出在平台503移动期间纸摞堆没有分离的情况,但是如果纸摞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纸摞堆在由于惯性而移动期间可能会分离,如图29所示。因此,纸摞的每个凸出部分别在下面纸摞的重叠部上。然后,随后的纸摞T4和T5以其折叠边缘重叠在之前的纸摞的开口端上的方式落在平台503上,如图30所示。如果在纸摞堆变得不稳定之前挡板505上的纸摞堆已经分离,那么就不需要考虑纸摞堆的稳定性。
此外,磁铁507可以是暂时磁铁,包括相似于实施例一中的纸张装载机500的排出传感器304、按钮309、装载传感器311以及控制器312的装置,并且改变图15的动作355,释放磁铁507的电磁力(当然,电磁力在这之前工作)。可以利用暂时磁铁的磁力来解除锁定,以将挡板505保持在移动范围的顶部。
(2-2-3)实施例四
图31示出纸张装载机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纸张装载机600包括:作为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的出口601、壁602、作为底面支撑部的平台603、路径604、挡板605、弹簧606、磁铁607、以及钢板608。这些特征分别相应于实施例三的出口501、壁502、平台503、路径504、挡板505、弹簧506、磁铁507、以及钢板508。壁602和路径604可以是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磁铁607和钢板608可以是补偿设备的一部分。挡板605可以是折叠边缘挡块。
连接于本实施例的挡板605的底座609具有穿过其横向的突起或隆起。突起具有顶端或尖顶。顶端或尖顶的脊线沿着被挡板605支撑的纸摞的折叠边缘,沿着顶端的脊线的方向垂直于挡板605前后移动的方向。突起的顶端可以是圆形的或者是有角的。具有突起的底座609也可以是底面支撑部。图32(a)是纸张装载机600的侧视图。
图32(a)示出的距离Lp是顶端与挡板605的接触纸摞的折叠边缘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距离Lp沿着挡板605前后移动的方向。距离Lp可以短于纸摞的长度的一半。如果出口601排出不同大小的纸摞,距离Lp可以短于尺寸最大的纸摞的长度的一半。
最初落在平台603上的纸摞的凸出部落到顶端与挡板605的表面之间的空间中。尽管本实施例中的顶端的脊线穿过挡板605的整个宽度连续,但是顶端的脊线可以具有多个独立的顶端。
谷壁(valley wall)是从顶端朝向挡板605在底座609上延伸的表面。山岭斜面(mountain slope)是从顶端朝向壁602侧在底座609上延伸的表面。谷壁倾斜得比山岭斜面陡。由于谷壁较陡,因此顶端与挡板605之间的摩擦力和其他阻力减小,并且第一纸摞的折叠边缘更容易地接触挡板605。此外,第一纸摞能够稳定地接触挡板605。
通过将第一纸摞的落点设置得比顶端远,从而提高这种优点。相反,如果落点靠近壁602,需要将第一纸摞的排出速度设置得较快,并且将平台603的斜面设置得足够陡,以防止第一纸摞在接触挡板605之前停下来。
顶端具有足够的高度来支撑第一纸摞,以便将第一纸摞的上外侧表面凸起或变平。顶端可以被设置得足够高,以将落在第一纸摞上的随后的纸摞的上外侧表面凸起或变平。将最高纸摞的上外侧表面凸起或变平的原因是为了防止随后的纸摞在接触到挡板605之前停下来。在很多情况下,不希望随后的纸摞在接触到挡板605之前停下来。
如图32(d)和图32(e)所示,山岭斜面的靠近壁602的端部可以设在平台603的上表面上方。因此,由于防止了纸摞的开口端与平台603接触,纸摞就不会因为与平台603的摩擦力而在接触挡板605之前停下来。
参照图33至图36,解释纸张装载机600的示例性操作。
图33示出路径604中的纸摞T1被排出到平台603之前,纸张装载机600的横截面瞬象。磁铁607和弹簧606的合力对在平台603上不具有纸摞的挡板605施力,使得挡板605在沿着平台603的斜面移动的范围中最近的位置。
图34示出纸摞T1和随后的纸摞T2和T3以号数顺序被排出到平台603之后,纸张装载机600的横截面瞬象。挡板605此时没有滑下平台603的斜面,因为磁铁607和弹簧606的合力承受住纸摞T1至T3的总重量。因此,纸摞T1至T3形成纸摞堆。纸摞T2的上外侧表面由于底座609上的凸起而略微凸起,因此纸摞T3更加稳定地被保持在纸摞T2上,并且整个纸摞堆更加稳定。
图35示出纸摞T4被排出到纸摞T1至纸摞T3的纸摞堆上之后,纸张装载机600的横截面瞬象。磁铁607和弹簧606的合力不能承受住包括纸摞T1至T4的纸摞堆的重量。接着,挡板605与纸摞堆一起滑下平台603的斜面。因此,纸摞堆准备好随后从出口601排出的纸摞的折叠边缘重叠在其开口端侧。可以看出,如图35所示的纸摞T3弯曲得比如图27所示的小,因此由于底座609的上表面上的凸起,纸摞堆更稳定。
如上所述,通过纸摞堆朝向其折叠边缘侧移动,纸摞堆准备好随后的纸摞的折叠边缘重叠在其重叠部上。图36示出纸摞T5至T7被排出到纸摞T1至T4的纸摞堆上、并且纸摞T5至T7的纸摞堆的折叠边缘侧重叠在纸摞T1至T4的纸摞堆的开口端侧上之后,纸张装载机600的横截面瞬象。
在从平台603移走纸摞堆之后,挡板605通过弹簧606的力上升回到如图33所示的位置,并且磁铁607用其磁力吸附钢板608。
尽管图35和36示出在移动期间纸摞堆没有分离的情况,但是如果纸摞之间的摩擦力不够大,纸摞堆在由于惯性而移动期间可能会分离,如图37所示。因此,纸摞的每个凸出部分别在下面纸摞的重叠部上。然后,随后的纸摞T5和T6以其折叠边缘重叠在之前的纸摞的开口端上的方式落在平台603上,如图38所示。如果在纸摞堆变得不稳定之前挡板605上的纸摞堆已经分离,那么就不需要考虑纸摞堆的稳定性。
(2-2-4)实施例五
图39示出纸张装载机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纸张装载机700包括:作为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的出口701、壁702、作为底面支撑部的平台703、路径704、弹簧706、磁铁707、以及钢板708。这些特征分别相应于实施例四的出口601、壁602、平台603、路径604、弹簧606、磁铁607、以及钢板608。壁702和路径704可以是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
纸张装载机700还包括:挡板705,与实施例四中的挡板605不同;杠杆707;制动器708;以及杠杆臂709。图40示出了纸张装载机700的透视图。挡板705可以是折叠边缘挡块。杠杆707、制动器708、以及杠杆臂709可以是补偿设备的一部分。
在沿着被挡板705支撑的纸摞的折叠边缘的轴上的宽度方向中,挡板705在其中央可旋转地支撑杠杆707。
杠杆707从挡板705的顶部突出。在纸摞堆高于挡板705之后,离开纸摞堆的顶部的突出的纸摞使杠杆707围绕轴旋转。杠杆707在其顶部具有朝向出口701弯曲的形状。这种形状使得杠杆707被推到与纸摞的折叠边缘接触的平面中之后能够使突出的纸摞稳定地停下来。
杠杆707的下端连接于在平台703的斜面上延伸的杠杆臂709。杠杆臂709的另一端在平台703上与制动器708接合。如果杠杆707的顶部由于突出的纸摞的推动或施力而转动,杠杆臂709与制动器708的接合被解除。
如果纸摞堆的高度超过极限值,挡板705开始滑下平台703的斜面。在这之后的最初滑动距离比挡板705由于每个纸摞而滑动的距离长。
参照图41至图44,解释纸张装载机700的示例性操作。
图41示出路径704中的纸摞T1被排出到平台703之前,纸张装载机700的横截面瞬象。此时,制动器708钩住杠杆臂709,挡板705被保持在沿平台703的斜面移动的范围中的最近的位置。
图42示出纸摞T1和随后的纸摞T2被排出到平台703之后,纸张装载机700的横截面瞬象。由于制动器708仍然钩住杠杆臂709,因此挡板705被保持在相同的位置。因此,纸摞堆由纸摞T1和T2形成,并且随后的纸摞落在纸摞堆上。
图43示出纸摞T3被排出到纸摞T1和纸摞T2的纸摞堆上之后,纸张装载机700的横截面瞬象。由于纸摞堆足够高,纸摞T3离开纸摞堆的顶部,并且推动杠杆707的顶部。因此,杠杆707转动的同时杠杆臂709与制动器708分开。由于挡板705不再与制动器708接合,因此挡板705与包括纸摞T1至T3的纸摞堆一起滑下平台703的斜面。因此,纸摞堆准备好随后从出口701排出的纸摞的折叠边缘重叠在其开口端侧上。
如上所述,通过纸摞堆朝向其折叠边缘侧移动,纸摞堆准备好随后的纸摞的折叠边缘重叠在其重叠部上。图44示出纸摞T4至T6被排出到纸摞T1至T3的纸摞堆上、并且纸摞T4至T6的纸摞堆的折叠边缘侧重叠在纸摞T1至T3的纸摞堆的开口端侧上之后,纸张装载机700的横截面瞬象。
在从平台703移走纸摞堆之后,挡板705通过弹簧706的力上升回到如图41所示的位置,并且杠杆707恢复其姿势,以使杠杆臂709与制动器708接合。
尽管图43和44示出在移动期间纸摞堆没有分离的情况,但是如果纸摞之间的摩擦力不够大,纸摞堆在由于惯性而移动期间可能会分离,如图45所示。因此,纸摞的每个凸出部分别在下面纸摞的重叠部上。然后,随后的纸摞T4至T6以其折叠边缘重叠在之前的纸摞的开口端上的方式落在平台703上,如图46所示。如果在纸摞堆变得不稳定之前挡板705上的纸摞堆已经分离,那么就不需要考虑纸摞堆的稳定性。
(2-2-5)实施例六
图47示出纸张装载机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纸张装载机800包括:作为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的出口801、壁802、作为底面支撑部的平台803、路径804、以及弹簧806。这些特征分别相应于实施例四的出口601、壁602、平台603、路径604、以及弹簧606。壁802和路径804可以是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
纸张装载机800还包括:挡板805,与实施例四中的挡板605不同;制动器臂807;以及舌状物812,作为缓冲件。图48示出了纸张装载机800的透视图。挡板805可以是折叠边缘挡块。制动器臂807可以是补偿设备的一部分。
挡板805在其顶部具有尖头(prong)808。尖头808在挡板805的宽度的中央周围。挡板805的上端在尖头808的两侧。尖头808比挡板805的上端高。尖头808可以是补偿设备的一部分。
制动器臂807的一端与尖头808接合,并使挡板805连接于壁802。制动器臂807的另一端围绕由臂支撑部(位于壁802上的出口801的上方)810支撑的轴809旋转。制动器臂807形成为浴盆形状,并且其开口具有面向下的凹口。制动器臂807的一端在凹入部具有圆拱部(rib)811。圆拱部811围绕制动器臂807的宽度的中央。圆拱部811形成为钩子状。
制动器臂807的两侧壁具有与圆拱部811相似的轮廓,并且填充圆拱部811的叶缘(crena)。侧壁防止制动器臂807与尖头808由于在宽度方向上滑动而脱离。
在制动器臂807与尖头808接合时,平台803与侧壁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制动器臂807另一端与平台80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如果纸摞堆具有足够的高度,从纸摞堆的顶部滑下的纸摞的凸出部分就会推动制动器臂807向上,以脱离与尖头808的接合。
如果纸摞堆的高度超过极限值,挡板805开始滑下平台803的斜面。超过极限值之后的最初滑动距离可以比在此之后挡板805由于每个纸摞而滑动的距离长。
此外,制动器臂807具有用于挡板805上升回到平台803的斜面的冲角。因此,当挡板805上升回到平台803的斜面时,制动器臂807的一端能够克服尖头808并且容易地重新接合尖头808。
舌状物812具有在从出口801排出的纸摞出现方向的冲角。舌状物812缓冲纸摞的冲击。
舌状物812围绕轴809(制动器臂807围绕其旋转)旋转。舌状物812旋转穿过制动器臂807的凹部。舌状物812具有向下凸起的弓形。
在凸起区域伸出制动器臂807的底部时,凸起部具有在从出口801排出的纸摞出现方向的冲角。弹簧813在制动器臂807的顶面与舌状物812的顶部之间伸展,并且将舌状物812推出制动器臂807的凹部。
参照图49至图54,解释纸张装载机800的示例性操作。
图49示出路径804中的纸摞T1被排出到平台803之前,纸张装载机800的横截面瞬象。此时,制动器臂807钩住尖头808,挡板805被保持在沿平台803的斜面移动的范围中的最近的位置。
图50示出纸摞T1从出口801伸出其折叠边缘时,纸张装载机800的横截面瞬象。纸摞T1碰到舌状物812的凸起部,并将舌状物812的凸起部向上推。因此,纸摞T1对制动器臂807的冲击被舌状物812缓冲,并且减小了纸摞T1的动量,使得纸摞T1稳定地落在平台803上而不是猛地落下。
图51示出纸摞T1至T3以号数顺序被排出到平台803之后,纸张装载机800的横截面瞬象。由于制动器臂807仍然钩住尖头808,挡板805被保持在相同位置。因此,纸摞堆由纸摞T1至T3形成,并且随后的纸摞落在纸摞堆上。
图52示出纸摞T4从出口801伸出其折叠边缘时,纸张装载机800的横截面瞬象。与图50的解释相同,纸摞T4碰到舌状物812的凸起部,并将舌状物812的凸起部向上推。因此,纸摞T4对制动器臂807的冲击被舌状物812缓冲,并且减小了纸摞T4的动量,使得纸摞T4稳定地落在纸摞堆上而不是猛地落下。
图53示出纸摞T4被排出到纸摞T1至T3的纸摞堆上之后,纸张装载机800的横截面瞬象。由于纸摞堆已经具有足够的大小,因此纸摞T4离开纸摞堆的顶部,并向上推动制动器臂807。因此,制动器臂807脱离尖头808。由于挡板805失去了制动器臂807的支撑,因此挡板805与包括纸摞T1至T4的纸摞堆一起滑下平台803的斜面。因此,纸摞堆准备好随后从出口801排出的纸摞的折叠边缘重叠在其开口端侧。
如上所述,通过纸摞堆朝向其折叠边缘侧移动,纸摞堆准备好被随后的纸摞的折叠边缘重叠在其重叠部上。图54示出纸摞T5至T7被排出到包括纸摞T1至T4的纸摞堆上、并且纸摞T5至T7的纸摞堆的折叠边缘侧重叠在纸摞T1至T4的纸摞堆的开口端侧上之后,纸张装载机800的横截面瞬象。
在从平台803移走纸摞堆之后,挡板805通过弹簧806的力上升回到如图49所示的位置,并且制动器臂807恢复其姿势,以与尖头808接合。
尽管图53和54示出在移动期间纸摞堆没有分离的情况,但是如果纸摞之间的摩擦力不够大,纸摞堆在由于惯性而移动期间可能会分离,如图55所示。因此,纸摞的每个凸出部分别在下面纸摞的重叠部上。然后,随后的纸摞T5和T6以其折叠边缘重叠在之前的纸摞的开口端上的方式落在平台803上,如图56所示。如果在纸摞堆变得不稳定之前挡板805上的纸摞堆已经分离,那么就不需要考虑纸摞堆的稳定性。
(2-2-6)实施例七
图57示出纸张装载机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
纸张装载机900包括:作为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的出口901、壁902、作为底面支撑部的平台903、路径904、弹簧906、臂支撑部910、作为缓冲件的舌状物912、以及弹簧913。这些特征分别相应于实施例六的出口801、壁802、平台803、路径804、弹簧806、臂支撑部810、舌状物812、以及弹簧813。壁902和路径904可以是纸摞供应器的一部分。
纸张装载机900还包括:挡板905,与实施例六中的挡板805不同;上臂907,作为补偿设备;以及前臂908,作为折叠边缘挡块。
挡板905连接于底座915。底座915相应于实施例四的底座609。底座915具有相似于实施例四的突起。
上臂907的一端围绕由臂支撑部(位于壁902上的出口901的上方)910支撑的轴909旋转。上臂907形成为浴盆形状,并且具有面向下的凹口。舌状物912围绕轴909(上臂907围绕其旋转)旋转。舌状物912旋转穿过上臂907的凹部。
上臂907围绕其另一端支撑轴914。前臂908围绕轴914旋转。当轴914与轴909之间的直线平行于平台903的斜面、并且挡板905位于沿着斜面移动的范围中的最近的位置时,轴914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的位置比定点的上端高,并且在沿着斜面的方向上位于定点的上部区域。
上臂907在其围绕轴909的外表面上具有尖头917,以防止过多旋转。尖头917与臂支撑部910的顶面接触,以防止上臂907倒下使轴914低于当轴914与轴909之间的直线平行于斜面时轴914的位置。
底座915在其山岭斜面上具有狭槽918。狭槽918沿着顶点的脊线位于底座915的宽度的中间区域。
图58示出纸张装载机900的上臂907另一端、前臂908、挡板905以及底座915周围的横截面视图。狭槽918的底部为平行于挡板905移动方向的平面。狭槽918的一端连接至垂直于挡板905移动的方向的悬垂面。
前臂908从轴914垂下。前臂908的下端装入狭槽918中。前臂908具有面对挡板905的正面以及面对出口901的背面。前臂908围绕轴914被偏压,使得下端爬上谷壁,以接近于壁902。另一方面,尖头916接触上臂907的顶面,以防止前臂908由于偏压向上旋转其下端超过山岭斜面的表面,以至于不会产生使纸摞穿过下端与山岭斜面之间的间隙。
当平台903没有装载纸摞时,前臂908位于正面与底座915之间的间隙中,如图58中实线所示的姿势P1,以防止其与底座915磨损。装载在山岭斜面上的纸摞推动背面,并且正面与狭槽918的一端上的悬垂面接触。
前臂908被设置成接触悬垂面而不被纸摞推动,以避免前臂908与悬垂面之间产生碰撞声。此外,悬垂面可具有缓冲垫,以减轻碰撞声。
当前面接触处于移动范围中最近的位置的挡板905的悬垂面时,前臂908的背面可垂直于或倾斜于挡板905。此外,当前臂908与由于山岭斜面上的纸摞的推动而滑下斜面的挡板905的悬垂面脱离时,背面可以垂直。当然,前臂908并不限于上述结构。
如果被背面保持的纸摞的开口端与折叠边缘之间的下落距离相对于纸摞的长度来说非常大,那么纸摞的开口端就会打开,足以使随后的纸摞落入开口中。但是,山岭斜面使下落距离足够小,以防止开口端打开。
参照图59至65,解释纸张装载机900的示例性操作。
图59示出路径904中的纸摞T1排出到平台903之前,纸张装载机900的横截面瞬象。此时,轴909与轴914之间的直线几乎平行于平台903的斜面,并且前臂908的下端位于底座915上的突起的狭槽918中。此外,挡板905被弹簧906的力保持在沿着斜面移动的范围中的最近的位置。
图60示出纸摞T1和随后的纸摞T2和T3以号数顺序被排出到平台903之后,纸张装载机900的横截面瞬象。纸摞T1至T3推动前臂908的背面,并且前臂908的前面接触突起的悬垂面。纸摞T1至T3被前臂908的背面挡住,以形成纸摞堆。
由于背面上的与纸摞T1的折叠边缘相接触的第一位置远离轴914,因此挡板905滑下斜面相对较长的距离。但是,因为背面上的与纸摞T2的折叠边缘相接触的第二位置比第一位置更靠近轴914,所以纸摞T2产生的力矩比纸摞T1产生的力矩小。因此,挡板905滑下斜面更短的距离。即,根据底座915上的纸摞的数量,挡板905由于每个纸摞而向下滑动的距离逐渐减小。
尽管根据纸摞堆的高度,纸摞堆变得更加不稳定(通常,纸摞堆越高,纸摞堆越不稳定),根据底座915上的纸摞的数量,挡板905由于每个纸摞而向下滑动的距离逐渐减小,这能够有效地避免纸摞堆分离。
尽管前臂908由于纸摞T1至T3的重量而围绕轴914旋转,但是在如图60所示时,挡板905没有滑下斜面足够距离以使前臂908从悬垂面脱离。因此,随后的纸摞落在纸摞堆上。
图61示出纸摞T4排出到纸摞T1至T3的纸摞堆上之后,纸张装载机900的横截面瞬象。由于纸摞堆已经具有足够的大小,因此纸摞T4滑下纸摞堆的顶部并向上推动上臂907。因此,前臂908的下端由于上臂907的推动而从悬垂面脱离。
即使纸摞堆没有足够的高度来向上推动上臂907,当纸摞堆的重量足以使前臂908脱离时,挡板905向下滑动足够的距离使前臂908从悬垂面脱离。
图62示出前臂908从狭槽918脱离之后,纸张装载机900的横截面瞬象,图63示出在图62之后,纸张装载机900的横截面瞬象。之前由前臂908支撑的纸摞T1至T4的纸摞堆下滑并接触挡板905。挡板905受到纸摞堆的全部重量并继续向下滑。
如上所述,通过纸摞堆朝向其折叠边缘侧移动,纸摞堆准备好随后的纸摞的折叠边缘重叠在其重叠部上。图64示出纸摞T5至T7排出到纸摞T1至T4的纸摞堆上、并且纸摞T5至T7的纸摞堆的折叠边缘侧重叠在纸摞T1至T4的纸摞堆的开口端侧上之后,纸张装载机900的横截面瞬象。
在纸摞堆被从平台903移走之后,挡板905通过弹簧906的力上升回到图59所示的位置,并且前臂908通过偏压力围绕轴914向上转动,以将下端与悬垂面接合,如图65所示。
尽管图62至64示出在平台903的移动期间纸摞堆没有分离的情况,但是如果纸摞之间的摩擦力不够大,纸摞堆在由于惯性而移动平台903期间可能会分离,如图66所示。因此,纸摞的每个凸出部分别在下面纸摞的重叠部上。然后,随后的纸摞T5至T7以其折叠边缘重叠在之前的纸摞的开口端上的方式落在平台903上,如图67所示。由于前臂908的下端抵抗纸摞堆顶部的动量,因此与其他实施例相比,在本实施例中这种情况很容易产生。如果在纸摞堆变得不稳定之前挡板905上的纸摞堆已经分离,那么就不需要考虑纸摞堆的稳定性。
此外,尽管前臂908围绕轴914被偏压,使得下端爬上突起的谷壁,以接近壁902,如果偏压力太小,下端不能爬上谷壁以穿过顶点进入狭槽918。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悬垂面可以被构造成口盖950的顶面的一端,如图68所示。口盖950覆盖连接并穿过谷壁上的狭槽918的一端的孔,并且能够被推下谷壁下方。口盖950可以是接头。
图69是具有口盖950的纸张装载机900的平台903周围的分解透视图。挡板905以相同的宽度连接于底座907。挡板905和底座907骑在底盘957上。底盘957在平行于平台903的斜面的斜面952的上表面上滑动。辊958和959将底盘957支撑在斜面952上,并且在斜面952上的虚线围出来的区域上滚动。
辊盖954用其顶面覆盖区域上方的空间。辊958和959装入斜面952与辊盖954的顶面之间的空间中。辊盖954在沿着区域的斜面952的方向上在顶端和底端具有壁,以限制辊958和959的行进。
此外,底盘957具有另外的辊960和961。辊960和961被底盘957围绕垂直于斜面952的轴可旋转地支撑。辊盖954沿着斜面952还具有垂直立在斜面952上的导向壁。导向壁支撑辊960和961,以防止底盘957脱离轨道。
底盘盖953覆盖斜面952的除了被挡板905和底座907覆盖的区域以外的部分。在垂直于斜面952的方向上,底盘盖953的顶面到斜面的高度小于顶点到斜面952的高度。底盘盖953固定于斜面952。
底盘957可旋转地将口盖950支撑在设置于口盖950的顶面下的支点上。
底座907没有覆盖重叠口盖950的顶面和作为探测器的纸张传感器965的区域。
纸张传感器965在斜面952上具有支点。当平台903上没有纸张时,纸张传感器965的尖端突出于底座907的上表面。纸张传感器965的尖端会由于平台903上的纸张而围绕支点旋转,从而被压入到底座907中。
图70示出具有口盖950的纸张装载机900的上臂907另一端、前臂908、挡板905以及底座915周围的横截面视图。穿过狭槽918的底部暴露出底盘957。口盖950的顶面的一端在顶点侧附近的狭槽918的第一端形成悬垂面。
口盖950围绕被固定于底盘957的支柱963支撑的支点962旋转。支点962设置在口盖950的顶面的另一端下方。
当挡板905设置在移动范围中最近的位置并且轴914与轴909之间的直线平行于平台903的斜面时,虚线示出的圆弧940表示前臂908的下端的轨迹。在底盘957滑动的方向上,支点962与位置P2相比更靠近挡板905,其中在P2位置,圆弧940与底座915的谷壁的表面交叉。在垂直于斜面952的方向上,支点962与位置P2相比更靠近斜面952。
通过弹簧964在底盘957与口盖950的顶面之间伸长,口盖950的顶面与谷壁或在谷壁下面被保持为平面。另一方面,口盖950在支点962周围具有挡块,以防止口盖950的顶面突出于谷壁。
如图71所示,通过前臂908的下端沿着圆弧940穿过一段,口盖950从位置P2移动到前臂908的正面接触口盖950的顶面的第一端的位置。
在前臂908的下端穿过前臂908的正面与口盖950的顶面的第一端相接触的位置之后,口盖950的顶面的第一端通过弹簧964的展开力上升,与谷壁或在谷壁下面成为平面。因此,前臂908能够返回到图59所示的位置,以与口盖950的顶面的第一端相接触。
(3)纸张折叠设备和纸张整理系统的实施例
图72示出纸张整理系统40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纸张整理系统4000包括:扫描仪3000、打印机2000、以及纸张折叠设备1000。通常,打印机2000的具有操作面板9的一侧为前侧,相对侧位后侧。
图73示出纸张整理系统4000的横截面视图。打印机2000上方的扫描仪3000扫描原稿图像。
打印机2000在其上前侧可具有操作面板9。操作面板9可具有用于开始扫描的按钮,并且可具有用于从多个选择中选出图像处理模式和纸张整理模式的按钮。
打印机2000具有图像处理部,该图像处理部包括:充电器2、曝光单元3、图像显影器4、图像转印单元5A、放电器5B、分离器5C、以及清洁器6。所有这些元件围绕潜像载体(绕其轴旋转)设置。
在充电器2沿着轴对潜像载体1的表面均匀充电之后,曝光单元3对激光束进行曝光,以基于扫描仪3000获得的原稿的信息在潜像载体1的充电表面上形成潜像。显影器4将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转印单元5A将色调剂图像从潜像载体1转印到从纸张堆积器7A提供的纸张的正面上。之后,放电器5B在纸张的背面上放电,分离器5C将纸张与潜像载体1分离,并且清洁器6从潜像载体1的表面去除剩余的色调剂。此外,中间传送带7B传送纸张,定影单元8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并且传送辊对7C传送纸张。
在双面图像形成模式中,路径转换器7D首先连接从定影单元8到纸张倒转器7E的路径,以将纸张转回,并且在将图像形成在纸张的背面上之后,路径转换器7D重新连接从定影单元8到传送辊对7C的路径。
传送辊对7C将纸张传送到纸张整理设备FS。
纸张折叠设备1000具有:进口辊对30,用于接收纸张;以及中间传递辊对32,用于从进口辊对30接收纸张。
中间传递辊对32将纸张传递给注入辊对34。注入辊对34沿着倾斜方向向上注入纸张,以将纸张放置在直立托盘36上,其中直立托盘36具有与注入方向基本上相似的倾斜表面,以支撑纸张。
堆积器38位于直立托盘36的下方,以保持沿着直立托盘36落下的纸张的下端。堆积器38保持不动,直到多个纸张形成纸摞。
装订器40设置在直立托盘36的上方。装订器40在纸摞的长度的中线上的两点进行装订。
在骑马装订(saddle stitch)整理模式中,堆积器38以将纸摞的中线面对装订器40的方式来接收纸摞。在装订器40对纸摞进行装订之后,堆积器38下降,使得纸摞的中线面对刀片42。
刀片42具有几乎平行于被堆积器38支撑的纸摞的下端的顶线(tip line)。刀片42在面对纸摞的中线之后用顶线挤压纸摞。
在刀片42的挤压方向上,折叠辊对44在其辊之间形成压区(nip)。压区使得刀片42挤压的平面纸摞卷曲,以在纸摞上形成折叠边缘。
纸摞的折叠边缘从压区出来,并且被折叠加强器46跟随。
排出辊对48牵引纸摞,并将纸摞排出到纸张装载机上。尽管这里描述的纸张装载机与实施例7的纸张装载机900相同,但是纸张装载机可以是其他实施例中描述的其他纸张装载机或者其组合。
内框50可以支撑中间传递辊对32、注入辊对34、直立托盘36的一部分、堆积器38、装订器40、刀片42、折叠辊对44、折叠加强器46、以及排出辊对48。中间传递辊对32、注入辊对34、直立托盘36的一部分、堆积器38、装订器40、刀片42、折叠辊对44、折叠加强器46、以及排出辊对48与内框50一起同时从纸张折叠设备1000的外框54移走。
图74示出内框50从外框54拖出后的纸张折叠设备1000的透视图。内框50沿着在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的轨道58移动。固定于外框54的底部的底板62支撑轨道58,使得内框50沿着轨道58的纵向在前侧和后侧之间移动。
纸张折叠设备1000在前侧具有门56。在门56打开之后,内框50从出现的开口沿着轨道58直线退出外框54。因此,能够容易地移走卡在纸张折叠设备1000中的纸张。
内框50带有控制器60,用于对纸张折叠设备1000的全部控制进行管理。控制器60设置在从外框54拖出内框50之后容易触摸到的位置。
图75示出纸张装载机900的从底座915突出的纸张传感器980周围的透视图。控制器60确定纸张传感器980的顶端是突出于底座915还是被押入到底座915中。
控制器60安装在内框50上,纸张传感器980安装在外框54上。由于内框50和外框54彼此相对移动(如上所述),因此需要安装用于将纸张传感器980的状态传递给控制器的束线。
图76示出内框50从外框54拖出后的纸张折叠设备1000的纸张传感器980周围的近处观察视图。机械传感器单元64安装在底板62上,以可旋转地支撑纸张传感器980。电子传感器单元66安装在内框50上,以将纸张传感器980的运动转换为电子信号。当内框50沿着轨道58从前侧移动到后侧并装入外框54中时,机械传感器单元64和电子传感器单元66处于电子传感器单元66能够探测机械传感器单元64的运动的相对位置。
图77示出机械传感器单元64和电子传感器单元66彼此接近时的近处观察视图。机械传感器单元64沿着内框50的移动方向具有上配准轴68和下配准轴72。轴分别适合安装到电子传感器单元66的上配准槽70和下配准槽74中。电子传感器单元66可具有一个或多个配准轴,机械传感器单元64可具有适合于配准轴的配准槽。
机械传感器单元64用螺钉76和78固定在底板62上。螺钉76和78分别穿过机械传感器单元64上的椭圆孔。椭圆孔的长轴彼此平行,并且垂直于内框50移动的方向。松开螺钉76和78之后,机械传感器单元64能够沿着椭圆孔的长轴滑动。
电子传感器单元66用螺钉82固定在内框50上。电子传感器单元66具有三个椭圆孔:一对椭圆孔80、以及一对椭圆孔80之间的中间椭圆孔552。三个椭圆孔的长轴彼此平行,并且垂直于内框50移动的方向以及机械传感器单元64滑动的方向。螺钉82穿过中间椭圆孔552。松开螺钉82之后,电子传感器单元66能够沿着椭圆孔的长轴滑动。
内框50具有分别装入一对椭圆孔80中的两个圆柱形突起84,用于引导滑动并且避免电子传感器单元66旋转。
图78示出电子传感器单元66的后侧视图。基板86用图77中的螺钉82固定于内框50。半螺纹螺钉88和90螺固在基板86上。
可移动板92具有四个孔。其中的两个孔的直径小于半螺纹螺钉88和90的螺钉头并且大于半螺纹螺钉88和90的螺钉颈。半螺纹螺钉88和90分别装入两个孔中。
可移动板92能够从基板86在半螺纹螺钉88和90的螺钉颈的长度距离内滑动。
四个孔的剩余的孔分别在上配准槽70和下配准轴72的轴线上,并且具有的直径大于上配准槽70和下配准轴72。
可移动板92将接收器96和发射器98支撑在其垂直基准面上。接收器96和发射器98彼此联合作为光电断路器(photo interrupter)。在接收器96和发射器98之间具有传感槽。光电断路器探测传感槽中是否有东西阻挡从发射器98到接收器96的光。
支柱94垂直于基准面,并且其顶部高于接收器96和发射器98的顶部。
图79示出电子传感器单元66的左侧视图。弹簧554和556分别围绕半螺纹螺钉88和90的螺钉颈。弹簧554和556在可移动板92和基板86之间伸展。
当支柱94被机械传感器单元64推动时,可移动板92朝向基板86移动。另一方面,弹簧554和556伸展,对可移动板92施力抵抗机械传感器单元64,以确保之间的相对位置。
当支柱94与机械传感器单元64接触时,接收器96和发射器98的顶部与机械传感器单元64和支柱94彼此接触的平面之间具有间隙。此外,支柱94足够长,使得传感槽的底部不接触机械传感器单元64的断路器板560。
图80示出机械传感器单元64的后侧视图。螺钉76和78将支撑板558螺固在底板62上。支撑板558在与电子传感器单元66的支柱94接触的面上具有螺钉孔。上配准轴68和下配准轴72分别螺固到螺钉孔中。
支撑板558在与电子传感器单元66的支柱94接触的面上具有弧形切口576。旋转轴562位于弧形切口576的轨迹中心。弧形切口576与传感槽重叠。断路器板560围绕旋转轴562旋转。断路器板560的一端弯曲到纸张的平面后面,以至于几乎平行于弧形切口576的旋转轴562。一端插入弧形切口576,以穿过传感槽。断路器板560旋转,其一端在活动位置阻挡从发射器98到接收器96的光,并且在静止位置不干扰光。活动位置低于静止位置。
断路器板560被弹簧572压向图80中的顺时针方向,以将一端向上推动到静止位置。弹簧572的一端连接于支柱574,其中支柱574是支撑板558的一部分。弹簧572的另一端连接于断路器板560。断路器板560的另一端支撑轴564。轴564可旋转地支撑臂570的一端。臂570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轴568。轴568被纸张传感器980支撑。支撑板558支撑轴556,以可旋转地支撑纸张传感器980。
当断路器板560从传感槽出来时,轴564通过弹簧572施加在断路器板560上的力拉动臂570,臂570拉动轴568,使纸张传感器980的顶端高于底座915的上表面。
另一方面,如果纸张传感器980的顶端被压入到底座915的上表面中,轴568拉动臂570,以通过臂570和轴564抵抗弹簧572的力而旋转断路器板560,并且断路器板560的一端阻挡从发射器98到接收器96的光。
尽管参照某些详细说明的方面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应理解在阅读并理解了本说明书和附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进行同等的改变和修改。尤其是对于由上述部件执行的各种功能,除非另外指出,否则用于描述这些部件的术语旨在等同于执行所述部件的具体功能的任何部件(例如,功能上相同的),即使没有针对所公开结构的功能等同物,但这些等同物执行在此所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功能。

Claims (17)

1. 一种纸张装载机,用于以折叠纸摞的折叠边缘在前面的方式装载纸摞供应器提供的折叠纸摞,所述纸张装载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折叠边缘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纸摞供应器提供的所述折叠纸摞的所述折叠边缘,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能够在从接近所述纸摞供应器一侧向下倾斜的方向上前后移动;以及
底面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折叠纸摞的底面,使得所述折叠边缘比所述折叠纸摞的后部边缘低。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装载机还包括:
支撑部悬挂装置,用于悬挂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使得当第一数量的折叠纸摞落在被所述底面支撑部支撑的所述折叠纸摞上时,在所述方向上所述纸摞供应器与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之间的距离比当第二数量的折叠纸摞落在被所述底面支撑部支撑的所述折叠纸摞上时近,其中所述第二数量比所述第一数量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装载机还包括:
弹簧,用于偏压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朝向所述纸摞供应器拉动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支撑部具有平行于所述方向的上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支撑部与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一起沿着所述方向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装载机还包括:
底盘,通过将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和所述底面支撑部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使得所述底盘沿着所述方向移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的中央与从所述纸摞供应器提供的所述折叠纸摞的中央相一致。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在其一个面上具有沟槽,以接触所述折叠纸摞的所述折叠边缘。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纸摞供应器提供所述折叠纸摞之前,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产生比来自所述纸摞供应器的所述折叠纸摞的长度长的间隙。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与所述纸摞供应器之间,所述底面支撑部在其上表面上具有突起。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方向,所述突起的顶点与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折叠纸摞的一半长度短。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摞供应器提供的所述折叠纸摞在所述底面支撑部上的落点比所述突起的顶点远。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顶点的脊线垂直于所述方向。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纸张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点的所述脊线的长度与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的宽度相同。
16. 一种纸张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折叠设备包括:
纸张折叠器,用于折叠纸摞;
纸摞排出器,用于以所述折叠纸摞的折叠边缘在前面的方式排出被所述纸张折叠器折叠的折叠纸摞;
折叠边缘支撑部,用于支撑从所述纸摞排出器排出的所述折叠纸摞的所述折叠边缘,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能够在从接近所述纸摞排出器一侧向下倾斜的方向上前后移动;以及
底面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折叠纸摞的底面,使得所述折叠边缘比所述折叠纸摞的后部边缘低。
17. 一种纸张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整理系统包括:
打印机,用于在多个纸张上打印图像;
纸张折叠器,用于折叠包括由所述打印机打印的多个纸张的纸摞;
纸摞排出器,用于以所述折叠纸摞的折叠边缘在前面的方式排出被所述纸张折叠器折叠的折叠纸摞;
折叠边缘支撑部,用于支撑从所述纸摞排出器排出的所述折叠纸摞的所述折叠边缘,所述折叠边缘支撑部能够在从接近所述纸摞排出器一侧向下倾斜的方向上前后移动;以及
底面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折叠纸摞的底面,使得所述折叠边缘比所述折叠纸摞的后部边缘低。
CN2008101251389A 2008-06-12 2008-06-12 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设备以及纸张整理系统 Active CN101284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251389A CN101284611B (zh) 2008-06-12 2008-06-12 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设备以及纸张整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251389A CN101284611B (zh) 2008-06-12 2008-06-12 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设备以及纸张整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4611A CN101284611A (zh) 2008-10-15
CN101284611B true CN101284611B (zh) 2011-02-09

Family

ID=40057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51389A Active CN101284611B (zh) 2008-06-12 2008-06-12 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设备以及纸张整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4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00410A (ko) * 2010-03-04 2011-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매체 후처리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745536A (zh) * 2012-06-26 2012-10-24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片类介质堆叠装置
CN102849509A (zh) * 2012-08-31 2013-01-02 苏州一致电子制程有限公司 折页机收料箱
CN103964252B (zh) * 2014-05-07 2016-02-24 于浩 一种印刷纸张输送滑梯
JP6380325B2 (ja) * 2015-10-09 2018-08-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49624B (zh) * 2015-10-30 2020-08-1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检测错位
JP6969490B2 (ja) * 2018-04-27 2021-11-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4611A (zh) 2008-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4611B (zh) 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设备以及纸张整理系统
US8066272B2 (en) Sheet loading apparatus
US20080308984A1 (en) Sheet loader,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inishing system
KR101251018B1 (ko) 기록재 수용 처리 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한 후처리 장치, 기록재 처리 장치
US20070085264A1 (en) Simple and inexpensive high-capacity output catch tray for document production machines
JP2717801B2 (ja) 排紙装置
JP2005010967A (ja) 紙幣入出金装置および現金自動取引装置
NZ247362A (en) Image reproduction machine and associated paper feed apparatus
CN101372292B (zh) 纸张处理仪器、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N205670332U (zh) 一种存取款口机构
CN101284610B (zh) 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装置、以及纸张整理系统
US8011652B2 (en) Sheet feed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38723B2 (ja) 用紙排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191232B1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折処理装置および製本システム
CN101284612B (zh) 纸张装载机、纸张折叠装置、以及纸张整理系统
EP0666510B1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4951603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折処理装置および製本システム
JPS6341350A (ja) シ−ト後処理ユニツト
CN102020135A (zh) 纸张装载机的纸张垛整理方法
JP2016132545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媒体取引装置
EP0199437B1 (en) Sheet stacker
JP2021095218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856879B2 (ja) 用紙収容機構
JP2011051737A (ja) 用紙積載装置、用紙積載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3371117B2 (ja) 排紙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