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1262A - 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1262A
CN101281262A CNA2007100692002A CN200710069200A CN101281262A CN 101281262 A CN101281262 A CN 101281262A CN A2007100692002 A CNA2007100692002 A CN A2007100692002A CN 200710069200 A CN200710069200 A CN 200710069200A CN 101281262 A CN101281262 A CN 101281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rete
electrostatic prevention
substrate
infrared 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692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永江
俞妩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rystal O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rystal O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rystal O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rystal O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692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12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1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12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Filte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一块由透光材料制成的基片以及复合在基片上的防静电红外截止膜,其特征在于,该防静电红外截止膜是由用于截止红外光的IR膜层和用于去除静电的透明ITO膜层复合而成的,且所述的IR膜层由至少一层膜构成,所述的ITO膜层由至少一层膜构成。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基片准备;b.镀膜。因此具有如下优点:1.设计合理,实现了多层IR膜层的膜系和ITO导电膜的结合,不仅具有红外截止功能,同时能够消除静电影响。2.整个产品的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不易造成划伤。3.生产工艺过程简单,成品率高,并且降低了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光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滤光器件适用于各种摄像、投影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阻挡紫外和红外光线,消除紫外和红外光线对系统的影响。经检索,关于滤光片的生产方面的专利有所报道,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红外截止滤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 200310112093.9〕的专利,红外截止滤光片,其包括一基体层和一膜层,该膜层形成于该基体层表面,其包括一第一膜层和一第二膜层,该第一膜层形成于基体层的任一表面,该第二膜层形成于第一膜层的表面中部一定区域,第一膜层滤波波长范围大于第二膜层滤波波长范围。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体层;将该基体层置于镀膜装置中,于其任一表面形成一第一膜层;提供一挡片治具,其表面开设有若干孔洞;将该挡片治具置于该第一膜层上,于第一膜层上镀上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二膜层;将该基体层切割为与挡片治具孔洞相同数目的红外截止滤光片。
上述普遍使用的红外截止滤光器件仅仅具有红外滤光的功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红外截止滤光器件还需要消除静电,为此,就需要和消除静电的配件配合使用。这就给红外截止滤光器件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仅占用空间大,也相应地增加了使用成本。为了使滤光器件具备更多的功能,有人申请了名为显示器用滤光片、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专利号:CN018004419.0〕,该滤光片可粘结在显示器荧光屏上,包括设置在空气侧并具有反射防止性和/或防眩性的功能性透明层,设置在显示器侧用于在荧光屏上进行粘结的透明粘结层,在功能性透明层和透明粘结层之间作为基体设置的高分子薄膜,在高分子薄膜与透明粘结层之间设置透明导电层。该发明虽然使滤光片具备了防静电的功能,但是其使用的领域与红外截止滤光片有很大的不同,并且该滤光片并不具备红外截止滤光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屏蔽电磁波和修正可见光的光谱,两者在具体结构和性能上都存在明显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产品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红外截止滤光器件缺乏防静电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带来很多不便,使用成本高,在性能上也难以达到要求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功能全面,不仅具备红外滤光功能,又具有防静电功能,使用起来更为灵活方便,并且性能更加可靠的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产品的制造工艺复杂,操作难度大,成品率不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实施,成品率高的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包括一块由透光材料制成的基片以及复合在基片上的防静电红外截止膜,其特征在于,该防静电红外截止膜是由用于截止红外光的IR膜层和用于去除静电的透明ITO膜层复合而成的,且所述的IR膜层由至少一层膜构成,所述的ITO膜层由至少一层膜构成。
本发明创造性地将用于截止红外光的IR膜层和用于去除静电的透明ITO膜层复合在同一基片上,通过特殊的膜系设计,使滤光器件既具有红外光截止的功能,又具有防静电功能。并且,由于复合在同一基片上,无需另外配合消除静电的机构,使用起来更为灵活、可靠,大大降低了成本。ITO膜层是透明的,对光线的通过不会造成影响。由于IR膜层和ITO膜层复合成一体,结构强度高,工作性能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IR膜层直接与基片相附着,所述的ITO膜层附着在IR膜层上,且所述的IR膜层2a由两层以上的膜构成。本发明中,IR膜层及ITO膜层中的膜的层数和每层膜的厚度是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而定的。
为了对膜层进行保护,防止划伤,作为优选,所述的ITO膜层上还可以附着有一层保护膜层。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基片由人造光学水晶或光学玻璃或相当的光学材料制成。
上述的防静电红外截止膜是通过下述的生产工艺制得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a.基片准备:基片切割,然后进行超声清洗;
b.镀膜:将清洗后的基片放置在镀膜设备中,在基片的一面镀上红外截止IR膜,然后再在IR膜面上镀透明导电ITO膜。
本发明采用蒸镀的方式,在基体上依次附着上IR膜层和ITO膜层。在蒸镀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膜层的厚度和膜层的层数。
在本发明中,若基片为光洁度较高的玻璃,则可以直接进行超声清洗;若玻璃的光洁度不高,或者为水晶材料,则要对其表面进行双面研磨和抛光,然后进行超声清洗。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工序b中,还可以在ITO膜表面附着上一层用于防护的保护膜层。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现了多层IR膜层的膜系和ITO导电膜的结合,不仅具有红外截止功能,同时能够消除静电影响。2.整个产品的性能稳定,使用起来更为灵活方便,并且由于设置了保护膜层,使用寿命长,不易造成划伤。3.生产工艺过程简单,易于实施,成品率高,并且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图中,基片1、防静电红外截止膜2、IR膜层2a、ITO膜层2b、保护膜层2c、有效光学区域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防静电红外截止膜2附着在一块由透光材料制成的基片1上。图中的A部是有效的光学区域。
如图3所示,上述的防静电红外截止膜2是由用于截止红外光的IR膜层2a和用于去除静电的透明ITO膜层2b复合而成的,且所述的IR膜层2a由多层膜构成,所述的ITO膜层2b由至少一层膜构成。IR膜层2a直接与基片1相附着,ITO膜层2b附着在IR膜层2a上。并且,所述的ITO膜层2b上还附着有一层保护膜层2c。这里的保护膜层2c采用目前常用的防护材料制成,附着的方式也与现有技术类同,本文不赘述。
用于截止红外光的IR膜层2a和用于导电的透明ITO膜层2b复合在同一基片1上,使本滤光片既具有红外光截止的功能,又具有防静电功能。其中,ITO膜层中的膜的层数和每层膜的厚度是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而定的。由于本实施例将IR膜层2a和ITO膜层2b复合在同一基片1上,无需另外配合消除静电的机构,使用起来更为灵活、可靠,大大降低了成本。ITO膜层2b是透明的,对光线的通过不会造成影响。由于IR膜层2a和ITO膜层2b通过蒸镀的方法复合成一体,结构强度高,工作性能稳定。ITO膜层2b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不会对透光造成影响。在本实施例中,IR膜层2a和ITO膜层2b的制作材料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原料,本文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基片1由研磨和抛光后的光学水晶或光学玻璃制成,其表面光洁度优于15μm,其厚度为0.726mm,基片1的长宽分别为29.0mm和21.4mm。
如图4所示,是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的生产工艺过程。它是通过下述的生产工艺制得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基片准备:基片切割,并对其表面进行双面研磨和抛光,然后进行超声清洗;b.镀膜:将清洗后的基片放置在镀膜设备中,在基片的一面先蒸镀上至少一层用于截止红外光的IR膜,然后在IR膜表面蒸镀上至少一层用于去除静电的透明ITO膜。此外,在上述的工序b完成以后,还可以在ITO膜表面附着上一层用于防护的保护膜层。
本实施例中,采用蒸镀的方法使IR膜层2a和ITO膜层2b相结合,其厚度和层数可以通过蒸镀程序设定。因此,加工工艺简单,并且膜层之间为一体化结构,整体的牢固程度高,工作性能非常稳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基片1、防静电红外截止膜2、IR膜层2a、ITO膜层2b、保护膜层2c、有效光学区域A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5)

1. 一种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包括一块由透光材料制成的基片(1)以及复合在基片(1)上的防静电红外截止膜(2),其特征在于,该防静电红外截止膜(2)是由用于截止红外光的IR膜层(2a)和用于去除静电的透明ITO膜层(2b)复合而成的,且所述的IR膜层(2a)由至少一层膜构成,所述的ITO膜层(2b)由至少一层膜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红外截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R膜层(2a)直接与基片(1)相附着,所述的ITO膜层(2b)附着在IR膜层(2a)上,且所述的IR膜层(2a)由两层以上的膜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红外截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TO膜层(2b)上还可以附着有一层保护膜层(2c)。
4. 一种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a.基片准备:基片切割,并进行超声清洗;
b.镀膜:将清洗后的基片放置在镀膜设备中,在基片的一面先蒸镀上至少一层用于截止红外光的IR膜,然后在IR膜表面蒸镀上至少一层用于去除静电的透明ITO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工序b完成以后,还可以在ITO膜表面附着上一层用于防护的保护膜层。
CNA2007100692002A 2007-06-06 2007-06-06 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生产工艺 Pending CN1012812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692002A CN101281262A (zh) 2007-06-06 2007-06-06 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692002A CN101281262A (zh) 2007-06-06 2007-06-06 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1262A true CN101281262A (zh) 2008-10-08

Family

ID=40013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692002A Pending CN101281262A (zh) 2007-06-06 2007-06-06 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12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5970A (zh) * 2012-09-06 2014-03-2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红外截止滤光片及摄像装置
CN104977638A (zh) * 2015-06-19 2015-10-14 江苏苏创光学器材有限公司 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5970A (zh) * 2012-09-06 2014-03-2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红外截止滤光片及摄像装置
CN104977638A (zh) * 2015-06-19 2015-10-14 江苏苏创光学器材有限公司 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52830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판넬용 전면 필터의 제조방법
JP2019164349A (ja) 光学フィルタ
KR20060083132A (ko) 광학 소자, 렌즈 경통, 촬상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208862011U (zh) 直视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JPH1173119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効果を有する反射防止コート及び反射防止コートを有する光学部材
US6982023B2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ing filter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CN101281262A (zh) 防静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生产工艺
JPH11126024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前面板
KR100617473B1 (ko) 전자파 차폐부재의 제조방법
CN101281263A (zh) 高清数字成像系统滤光器件及其生产工艺
JP3753482B2 (ja) 透明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ー
EP0975207B1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attenuating transparent member
JP2948591B2 (ja) 静電気、電磁波シールド材
CN106405705A (zh) 红外截止滤光片
KR20100067817A (ko) 광학 필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908458B2 (ja) 分光フイルター
JP3707263B2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前面板
JP3877356B2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CN204989522U (zh) 一种具有红外截止功能的视窗保护屏
JP2000277977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N219349170U (zh) 一种减少反射光的光学膜
JPH10223146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前面板
JPH1073720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CN101363919A (zh) 塑料制光学组件的多层膜真空蒸镀方法及其影像撷取组件
JP2000304917A (ja) 光学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