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8494A - 用于用户设备中极化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用户设备中极化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8494A
CN101278494A CNA2006800361516A CN200680036151A CN101278494A CN 101278494 A CN101278494 A CN 101278494A CN A2006800361516 A CNA2006800361516 A CN A2006800361516A CN 200680036151 A CN200680036151 A CN 200680036151A CN 101278494 A CN101278494 A CN 1012784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signal component
signal
sub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61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8494B (zh
Inventor
U·林德格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1278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8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8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8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02Reducing depolarization eff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补偿在用于从无线电基站(4)(RBS)接收信号分量的用户设备(1)(UE)处接收的信号分量的方法和装置。所述信号分量分别具有至少第一和第二极化方位。具有第一极化的信号分量(8)(yh(n))的预期的接收偏离具有第一极化的所传送的信号分量(6)(xh(n))的极化方位第一角度(ψ),并且具有第二极化的信号分量(9)(yv(n))的预期的接收偏离具有第二极化的所传送的信号分量(7)(xv(n))的极化方位第二角度(β)。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在第一时间(k)和第二时间(m)接收的信号(yh,yv)的相关值(Ryvv、Ryvy、Ryyv、Ryyy);使用这些值来确定偏角(ψ、θ);使用所述偏角(ψ、θ)执行所述补偿。

Description

用于用户设备中极化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用于从无线电基站(Radio Base Station RBS)接收信号分量的用户设备(UE)处接收的信号分量的补偿的方法,该信号分量分别具有至少第一和第二极化方位,该信号分量已经在信道中传送,并且其中具有第一极化的信号分量的预期(intended)的接收偏离具有第一极化的所传送的信号分量的极化方位第一角度,并且其中具有第二极化的信号分量的预期的接收偏离(deviate)具有第二极化的所传送的信号分量的极化方位第二角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用户设备(UE)的形式且预期用在移动电话网络系统中的装置,具有至少第一和第二天线,所述天线用于从无线电基站(RBS)接收在至少第一和第二极化上发送的消息。
背景技术
用于移动通信的无线电基站(RBS)可以采用(deploy)各种极化的天线。不同极化的使用之前一直是为了实现所谓的极化分集(polarization diversity),即通过在可用极化上发送和接收相同信息最小化衰落(fading)的风险。这个方法因此采用冗余作为实现最小化衰落风险的目标的手段。
今天,不再需要这个冗余方法,因为已经发现在可用的不同各极化上发送和接收不同信息更为有效。在可用的不同各极化上发送和接收不同信息例如被用在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
然而,已经观察到城市环境中的无线电信道主要维持那些基本为水平和垂直的极化方向。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地形的几何形状,在城市环境中有具有垂直方向的建筑物和具有水平方向的地面。通常,这意味着垂直极化波将在建筑物上反射但不在地面反射,对于水平极化波则是反过来的。因此,在城市环境信道中的传播期间垂直将保持基本垂直而水平将保持基本水平。
例如,用户设备(UE)具有设计为分别接收具有水平和垂直极化的输入信号的第一和第二天线,该用户设备用于在城市环境中从RBS接收在水平和垂直极化上发送的消息。该UE具有一定的旋转位置,即相对于进入的水平和垂直极化的信号以某种方式来定位天线。这导致在第一天线的极化方位和水平极化的进入信号的极化方位之间有个角度以及第二天线的极化方位和垂直极化的进入信号的极化方位之间有另一个角度。显然观察到的天线信号依赖于UE的旋转位置,其中每个天线可以接收源自两个进入信号的信号。
这提出了一个问题,由于在水平极化上发送的信息不仅被UE的预期用于水平极化的第一天线接收,而且被UE的预期用于垂直极化的第二天线部分接收。对于在垂直极化上发送的信息,显然也有相应的问题。通常,极化不需要基本为水平和垂直,而是可以具有任何方位,通常情况下为第一和第二极化。
因此,在第一极化上发送的信息和在第二极化上发送的信息可能在UE中被混合起来,因此需要分开在第一极化上发送的信息和在第二极化上发送的信息。
发明内容
借助于本发明所解决的客观问题是分开在第一极化上发送的信息和在第二极化上发送的信息,因为在第一极化上发送的信息和在第二极化上发送的信息可能在UE中被混合起来。
所述问题是借助于在引言中提到的方法解决的,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在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接收的至少两个不同极化方位的信号的相关值,使用确定的相关值来确定传送的和接收的信号分量的极化方位之间的偏角(deviation angle),并且使用该偏角来执行接收的信号分量的所述补偿。
借助于本发明可以获得许多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起来复杂度低;
-由于信道引起的泄露可以被补偿;
-该方法可以用于组合MIMO和分集处理,由于它提供了用于在接收之后对极化排序(sort)的手段。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具有无线电基站和用户设备的系统,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对数学问题的两个解的图解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预期用在移动电话网络系统中的用户设备1(userequipment UE)具有第一2和第二3天线,天线2、3用于在城市环境5中从无线电基站4(RBS)接收在第一和第二极化(在实施例示例中是水平和垂直极化)上发送的消息。UE(1)可以是例如移动电话或便携式计算机。在这个实施例示例中假设信道本身具有理想的性质,即它不改变信号的极化旋转。
由于UE1具有一定的旋转位置,所以UE1中的第一天线2,预期接收水平极化的天线的极化方位,以角ψ偏离于水平传送的信号6的极化方位。此外,UE1中的第二天线3(预期接收垂直极化的天线)的极化方位,以角θ偏离于垂直传送的信号7的极化方位。因此,UE1接收与传送的水平信号6的极化偏离角ψ的水平信号8以及与传送的垂直信号7偏离角θ的垂直信号9。换句话说,天线2、3的极化没有与进入到UE(1)的传送的信号6、7的极化对准。未对准(misalign)是借助于偏角ψ、θ来度量的。
这些偏角ψ、θ与第一和第二偏离项(deviation term)α和β相关,偏离项α和β与当时发生偏离的程度相关。α表示水平传送的信号6的多少被第二天线3接收的相对量度。同样地,β表示垂直传送的信号7的多少被第一天线2接收的相对量度。数学上,项α和β可以表示为:
Figure A20068003615100065
β=sinθ
这意味着如果角ψ和θ等于零,即没有偏离,则项α和β等于零。如果角ψ和θ等于45°,项α和β等于1/√2。如果角ψ和θ等于90°,即第一天线2只接收垂直传送的信号7并且第二天线3只接收水平传送的天线6,项α和β等于1。
UE接收的信号可以被描述为:
y h ( n ) y v ( n ) 1 - α ( n ) β ( n ) α ( n ) 1 - β ( n ) x h ( n ) x v ( n ) - - - ( 1 )
矢量
y h ( n ) y v ( n )
称为Y(n),矢量
x h ( n ) x v ( n )
称为X(n),
并且矩阵
1 - α ( n ) β ( n ) α ( n ) 1 - β ( n )
称为
使得:
Y ( n ) = 1 - α ( n ) β ( n ) α ( n ) 1 - β ( n ) · X ( n ) = B ~ ( n ) · X ( n )
如果α和β=0,则Y(n)=X(n)。
这里xh(n)表示传送的水平信号6,xv(n)表示传送的垂直信号7,yh(n)表示接收的水平信号8,并且yv(n)表示接收的垂直信号9。
因此,α表示UE1中第一天线2(预期接收水平极化的天线)的偏离项。换句话说,α表示接收的水平信号8yh(n)的极化方位与水平传送的信号6xh(n)的极化方位偏离多少的相对度量。此外,β因此表示UE1中第二天线3(预期接收垂直极化的天线)的偏离项。换句话说,β表示接收的垂直信号9yv(n)的极化方位与垂直传送的信号7xv(n)的极化方位偏离多少的度量。偏离项α、β的性质已经在前面讨论了。
为了补偿这些偏离项α、β,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信号反旋(de-rotation)的方法。换句话说,该方法通过执行信号6、7的旋转来补偿天线2、3的极化和传送的进入到UE(1)的信号6、7的极化之间的未对准。为了执行这样的旋转,必须找到偏离项α、β以及相应的偏角ψ、θ。
本发明需要连个假设A1和A2。第一假设A1是信号xh(n)和xv(n)是互不相关的平稳过程。第二假设是信号xh(n)和xv(n)的协方差函数(covariance function)在零之外具有支持,即信号xh(n)和xv(n)不是白的。
第一假设是必要的,因为信号必须不同,即不相关。第二假设是必要的,因为否则下面的推理将导致无数个解,换句话说,问题是不能被识别的。
第一假设可以用数学项写为:
A 1 : E [ x n ( n 1 ) x v ( n 2 ) ] = 0 , ∀ n 1 , n 2 ,
即xh(n1)和xv(n2)的乘积的期望值对于n1和n2的所有值是零。
第二假设可以用数学项写为:
A 2 : | { R xh ( n 1 ) , R xv ( n 2 ) : R xh ( n 1 ) ≠ 0 , R xv ( n 2 ) ≠ 0 ∀ n 1 , n 2 } | > 2
即对于n1和n2的所有值,至少三个相关值Rxh(n1)、Rxv(n2)不等于零。当期望值E在相应信号xh(n1)、xv(n2)上运算时,获得相应的相关值Rxh(n1)、Rxv(n2)。
如之前提到的,在这个实施例示例中还假设信道本身具有理想的性质,即其不改变信号的极化旋转。
方程(1)中的矩阵
B ~ ( n ) = 1 - α ( n ) β ( n ) α ( n ) 1 - β ( n )
现在用下面的矩阵进行缩放(scale):
C ( n ) = 1 1 - α ( n ) 0 0 1 1 - β ( n )
使得:
B ( n ) = C ( n ) 1 - α ( n ) β ( n ) α ( n ) 1 - β ( n ) 1 β ( n ) 1 - α ( n ) α ( n ) 1 - β ( n ) 1 1 b 12 ( n ) b 12 ( n ) 1 - - - ( 2 )
或者,更紧凑的写法:
B ( n ) = C ( n ) · B ~ ( n )
因此:
b 12 ( n ) = β ( n ) 1 - α ( n )
b 21 ( n ) = α ( n ) 1 - β ( n )
因此,我们希望求解的未知数为b12(n)和b21(n)。
基于假设A1,现在形成两个新信号sh(n)和sv(n)。将用这些信号sh(n)、sv(n)作为数学工具从接收的信号yh(n)、yv(n)开始计算传送的信号xh(n)、xv(n)。
新信号sh(n)和sv(n)形成矢量:
S ( n ) = s h ( n ) s v ( n )
现在引入矩阵D,其中D包括两个函数d12和d21
D ( n ) = 1 - d 12 ( n ) - d 21 ( n ) 1
S和D和Y之间的关系是:
s h ( n ) s v ( n ) = 1 - d 12 ( n ) - d 21 ( n ) 1 · y h ( n ) y v ( n ) - - - ( 9 )
或者,写成更为紧凑的形式:
S(n)=D(n)·Y(n)
现在写:
Y ( n ) = C ( n ) · B ~ ( n ) · X ( n ) = B ( n ) · X ( n )
因此紧凑形式的方程(3)变为:
S(n)=D(n)·B(n)·X(n)                         (4)
一般而言,为了求解未知数b12(n)和b21(n),必须选择函数d12(n)和d21(n)使得乘积:
D(n)·B(n)
变为对角线为零或反对角线为零的对角矩阵。
如果:
d12(n)=b12(n)
d21(n)=b21(n),
那么D(n)·B(n)可写为:
D ( n ) · B ( n ) = 1 - b 12 ( n ) d 21 ( n ) b 12 ( n ) - d 12 ( n ) b 21 ( n ) - d 21 ( n ) 1 - b 21 ( n ) d 12 ( n ) =
= 1 - d 12 ( n ) d 21 ( n ) 0 0 1 - d 21 ( n ) d 12 ( n ) - - - ( 5 )
当方程(5)被代入方程(4)时:
S(n)=D(n)·B(n)·X(n)
Figure A20068003615100103
S(n)成正比于X(n),换句话说
S(n)=constant·X(n)
,其中的constant为常数。
为了补偿该常数,假设:
D(n)=B(n)-1
导致:
S(n)=B(n)-1·B(n)·X(n)=X(n)                  (6)
因此,必须找到矩阵D(n)以便根据上述求解方程(6)。
根据A1,
E[xh(n1)xv(n2)]=0
导致:
E[sh(n1)sv(n2)]=0
当且仅当:
D(n)=B(n)-1
根据方程3,
s h ( n ) s v ( n ) = 1 - d 12 - d 21 1 · y h ( n ) y v ( n ) = y h ( n ) - d 12 y v ( n ) - d 21 y h ( n ) + y v ( n )
希望有:
E[sh(n1)sv(n2)]=0
这导致
E[(yh(n1)-d12yv(n1))(-d21yh(n2)+yv(n2))]=
E[yh(n1)yv(n2)-d21yh(n1)yh(n2)-d12yv(n1)yv(n2)+d12d21yh(n2)yv(n1)]=0  (7)
现在,期望值E在相应信号上运算,导致相应的相关值R。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的,相关性通常定义为:
R xy ( t 1 ) = Δ E [ x ( t + t 1 ) y ( t ) ]
方程(6)因此导致以下的方程(8):
Ryhv(n1-n2)-d21Ryhh(n1-n2)-d12Ryvv(n1-n2)+d12d21Ryvh(n1-n2)=0    (8)
在n1-n2=p下,求解d12,得到:
d 12 = Ry hv ( p ) - d 21 Ry hh ( p ) Ry vv ( p ) - d 21 Ry vh ( p ) - - - ( 9 )
方程(9)中的时间变量p表示时间差(延迟(lag))。因此,在方程(8)中选择p的两个不同的值提供了两个都等于d12的方程。p的这两个不同值在下面称为m和k。换句话说,接着通过改变p来获取两个未知数和两个方程。
两个不同的时间值m和k被插入方程(9),并且通过替换得到方程(10):
Ry hv ( m ) - d 21 Ry hh ( m ) Ry vv ( m ) - d 21 Ry vh ( m ) = Ry hv ( k ) - d 21 Ry hh ( k ) Ry vv ( k ) - d 21 Ry vh ( k ) - - - ( 10 )
如从方程(10)中可明显看出的,m=k的情况不会产生任何具体的解,因为那时的方程系统是欠定(under-determined)的。结果将是无数个解,所有解沿抛物线分布,这又意味着该问题不再是能被识别的。
方程(10)中的交叉相乘导致:
(Ryhv(m)-d21Ryhh(m))(Ryvv(k)-d21Ryvh(k))=
(Ryhv(k)-d21Ryhh(k))(Ryvv(m)-d21Ryvh(m))                  (11)
这个方程的解d21位于双曲线上。项Ry是所有可能以先前已知的方式借助于UE中的信号处理来估计的,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
方程(11)导致具有解d21的两个根的二次多项式。因此该多项式的形式为:
a2(m,k)d21 2+a1(m,k)d21+a0(m,k)=0
解方程(11)产生下列系数:
a0(m,k)=Ryvv(k)Ryhv(m)-Ryvv(m)Ryhv(k)               (12)
a1(m,k)=Ryvv(m)Ryhh(k)-Ryvv(k)Ryhh(m)+
          Ryvh(m)Ryhv(k)-Ryvh(k)Ryhv(m)               (13)
a2(m,k)=Ryhh(m)Ryvh(k)-Ryhh(k)Ryvh(m)               (14)
根据方程(9),解得d12为:
d 12 = Ry hv ( m ) - d 21 Ry hh ( m ) Ry vv ( m ) - d 21 Ry vh ( m ) = Ry hv ( k ) - d 21 Ry hh ( k ) Ry vv ( k ) - d 21 Ry vh ( k )
如图2中所示,对m和k的值示出了双曲线函数D12(R)。对于每个m和k,得到抛物线曲线的一个特殊形式。在这些双曲线函数相交的点P1和P2处得到d12的两个解。
其中一个解是希望的解,另一个解对应于交换垂直和水平极化。数学上,这意味着方程(5)中的对角矩阵在矩阵的另一个(主)对角线上具有零对角线。为了找出哪个解是希望的解,可以在信号上应用唯一(unique)的编码。也可以使用对于极化的不同信号强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两个不同的极化,但是当然所述方法一般适用于任何数量的极化。根或解的数量等于极化数量的能力(faculty)。如果例如使用三个极化,则获得六个不同的解,所述解是排列(permutation)。
关于如何执行信号的补偿,两个主要的方法是优选的。这两个方法都包括旋转,意味着借助于数学上将极化每个旋转一定的角距离来补偿偏角θ、ψ,所述角距离对应于偏角θ、ψ。第一方法是通过在UE1中执行反旋进行的,其中执行计算。第二方法是通过在RBS4中执行预旋(pre-rotation)进行的。如果采用第一方法,为了执行反旋,在UE1和RBS4之间不需要通信。如果采用第二方法,UE 1需要将希望的预旋的细节传送给RBS4,因为计算在UE1中执行。
也可以想到使用根据上述的两个组合方法的组合。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自由改变。例如,可以为超定(over-determined)方程系统设计方法。如果由于某原因数值解是困难的,例如如果问题是病态(ill-conditioned)的,则这是有利的。这种类型的解可以从下式获得:
0 = R ( M , K ) c = R 21 ( M ) R 22 ( M ) R 11 ( M ) R 12 ( M ) · · · · · · · · · · · · R 21 ( K ) R 22 ( K ) R 11 ( K ) R 12 ( K ) d 12 d 21 d 12 d 21 1 - - - ( 15 )
在方程(15)中,为矩阵R(M,K)的每一行求出两个解。例如以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方式借助于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15)。
此外,本发明可适用于从二及以上的任何数量的极化。UE1上的天线数量可以从二及其上改变。
所用的水平和垂直极化方位仅是为了解释的原因。本发明可适用于任何极化方位,只要满足对于信号的假设A1和A2。
偏角θ、ψ可能与偏离项α、β具有任何已知的关系,满足了其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目的。
为了解释的原因,环境是城市环境,但是这对于本发明并不是必须的,本发明可以在任何环境中实施。理想情况下,信道不会以任何方式影响和/或改变信号,实际上信道确实会影响和/或改变信号。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补偿在用于从无线电基站(4)(RBS)接收信号分量的用户设备(1)(UE)处接收的信号分量的方法,所述信号分量分别具有至少第一和第二极化方位,所述信号分量已经在信道中传送,并且其中具有第一极化的信号分量(8)(yh(n))的预期的接收偏离具有第一极化的所传送的信号分量(6)(xh(n))的极化方位第一角度(ψ),并且其中具有第二极化的信号分量(9)(yv(n))的预期的接收偏离具有第二极化的所传送的信号分量(7)(xv(n))的极化方位第二角度(β),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在第一时间(k)和第二时间(m)接收的至少两个不同极化方位的信号(yh,yv)的相关值(Ryvv、Ryvy、Ryyv、Ryyy);
使用确定的相关值(Ryvv、Ryvy、Ryyv、Ryyy)来确定传送的(xh(n)、xv(n))和接收的(yh(n)、yv(n))信号分量的极化方位之间的偏角(ψ、θ);
使用所述偏角(ψ、θ)执行接收的信号分量(yh(n)、yv(n))的所述补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偏角(ψ、θ)与相应的第一(α)和第二偏离项(β)相关,其中进一步,传送的信号分量(xh(n)、xv(n))不相关,并且其中传送的信号分量(xh(n)、xv(n))的协方差函数对于传送的时间相关的信号分量(xh(n)、xv(n))的所有时间(n)具有多于两个不为零的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偏离项等于第一角的正弦(α=sinψ)并且第二偏离项等于第二角的正弦(β=sinθ)。
4.如权利要求2或3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传送的(xh(n)、xv(n))和接收的(yh(n)、yv(n))信号分量之间的第一数学关系式(方程3),包括与第一(α)和第二偏离项(β)相关的多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数量对应于所用的极化方位的数量的能力,其中第一数学关系式只依赖于时间(n);
让期望值对第一数学关系式(方程3)运算,导致传送的(xh(n)、xv(n))和接收的(yh(n)、yv(n))信号分量的相关,产生第二数学关系式(方程9),其中第二数学关系式只依赖于时间的延迟(n1-n2=p);
为第一时间(k)和第二时间(m)建立第二数学关系式(方程9),其中第一时间(k)和第二时间(m)彼此不相等,产生数学表达式(方程10),其中不同时间(m、k)的第二数学关系式彼此相等。
5.如以上权利要求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唯一编码被应用到传送的信号(xh(n)、xv(n)),以便当使用确定的相关值(Ryvv、Ryvy、Ryyv、Ryyy)求解数学表达式时,得到正确的解,揭示未知数。
6.如以上权利要求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不同的信号强度被应用到传送的信号(xh(n)、xv(n)),以便当使用确定的相关值(Ryvv、Ryvy、Ryyv、Ryyy)求解数学表达式时,得到正确的解,揭示未知数。
7.如以上权利要求1-6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补偿被执行为UE(1)中的反旋。
8.如以上权利要求1-6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补偿被执行为使用在UE(1)中执行的计算结果在无线电基站(4)(RBS)中的预旋。
9.如以上权利要求1-6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补偿被执行为用户设备(1)中的反旋和使用在UE(1)中执行的计算结果在无线电基站(4)(RBS)中的预旋的组合。
10.一种采用用户设备(1)(UE)的形式且预期用在移动电话网络系统中的装置,具有至少第一(2)和第二(3)天线,所述天线(2、3)用于从无线电基站(4)(RBS)接收在至少第一和第二极化上发送的消息,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1)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何一个的方法。
CN200680036151.6A 2005-09-30 2006-09-29 用于用户设备中极化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2784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05/001449 WO2007037732A1 (en) 2005-09-30 2005-09-30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larization correction in user equipment
SEPCT/SE2005/001449 2005-09-30
PCT/EP2006/066932 WO2007039582A1 (en) 2005-09-30 2006-09-29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larization correction in user equip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8494A true CN101278494A (zh) 2008-10-01
CN101278494B CN101278494B (zh) 2015-09-02

Family

ID=37900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6151.6A Active CN101278494B (zh) 2005-09-30 2006-09-29 用于用户设备中极化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65993B2 (zh)
EP (1) EP1938471B1 (zh)
JP (1) JP4944116B2 (zh)
CN (1) CN101278494B (zh)
AT (1) ATE481776T1 (zh)
DE (1) DE602006016973D1 (zh)
WO (2) WO20070377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5300A (zh) * 2014-11-25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无线设备的旋转的技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37732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larization correction in user equipment
EP2226890A1 (en) * 2009-03-03 2010-09-08 Hitachi Cable,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ntenna
JP5386721B2 (ja) * 2009-03-03 2014-01-1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用基地局アンテナ
EP2514111B1 (en) * 2009-12-16 2014-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ordinating polariz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WO2015008801A1 (ja) * 2013-07-16 2017-03-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両偏波伝送システム、両偏波受信装置、両偏波送信装置、偏波面制御方法および偏波面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6128061A1 (en) * 2015-02-12 2016-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 polarization misalignment compensation
SG11201802411XA (en) * 2016-07-07 2018-04-27 Hitachi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using same, and substation facility monitor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126B2 (ja) * 1981-06-08 1994-02-09 国際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電波伝播路による交差偏波劣化要因の測定装置
GB9318338D0 (en) * 1993-09-03 1993-10-27 Philips Electronics Uk Ltd Antenna arrangement
JPH07177123A (ja) * 1993-12-17 1995-07-14 Fujitsu Ltd 交差偏波間干渉補償装置及び補償方法
US5760740A (en) * 1995-08-08 1998-06-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polarization correction
US5917851A (en) * 1996-12-30 1999-06-29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thod for allocating rake branches and rake receiver
US5933421A (en) * 1997-02-06 1999-08-03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Method for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s
JPH10242895A (ja) * 1997-02-26 1998-09-11 Fujitsu Ltd 衛星通信システムの地球局装置及びその移動端末局装置
KR100521854B1 (ko) * 1997-03-03 2005-10-14 셀레트라 리미티드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
US6597750B1 (en) * 1998-06-19 2003-07-22 Thomson Licensing S.A. Opposite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JP3859909B2 (ja) * 1999-08-20 2006-1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交差偏波干渉除去装置及び交差偏波干渉除去用のビットシフト方法
CN1146142C (zh) * 2000-01-11 2004-04-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携带式无线电设备
US6785341B2 (en) * 2001-05-11 2004-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6703974B2 (en) * 2002-03-20 2004-03-09 The Boeing Company Antenna system having active polarization correl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7277731B2 (en) * 2003-12-23 2007-10-02 Motorola, Inc. Adaptive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WO2005069509A1 (ja) * 2004-01-14 2005-07-28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WO2007037732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larization correction in user equip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5300A (zh) * 2014-11-25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无线设备的旋转的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44116B2 (ja) 2012-05-30
US20080293362A1 (en) 2008-11-27
WO2007039582A1 (en) 2007-04-12
CN101278494B (zh) 2015-09-02
US7965993B2 (en) 2011-06-21
JP2009516403A (ja) 2009-04-16
ATE481776T1 (de) 2010-10-15
EP1938471A1 (en) 2008-07-02
WO2007037732A1 (en) 2007-04-05
EP1938471B1 (en) 2010-09-15
DE602006016973D1 (de) 201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8494B (zh) 用于用户设备中极化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US825364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upling cancellation of closely spaced antennas
US10243628B2 (en) Massive MIMO array emulation
CN101383647B (zh) 对工作天线进行校准的方法及装置
US742795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information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beam used by a transceiver
CN111937328B (zh) Oam复用通信系统的天线位置偏移校正方法以及装置
US9300382B2 (en) Wireless signal processor and wireless apparatus
EP1693922A1 (en) Antenna unit
CN107852211A (zh) 模拟波束成形设备
US10063264B2 (en) Real time polarization compensation for dual-polarized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KR20030034259A (ko) 적응 배열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오차 보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EP1266464A2 (en)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and method of antenna selection
EP3316493A1 (en) Training beam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7944891B2 (en) Frequency transformation based transmit beamform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arode et al. Self-tracking duplex communication link using planar retrodirective antennas
US754876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radiation patterns using transform matrix
US20020080743A1 (en) CDM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daptive array antenna device
CN108987948B (zh) 多端口次阵列及基频信号处理器所组成的天线架构
US9893788B2 (en)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our beam port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US647303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inting the bore-sight of a terminal antenna towards the center of a satellite station-keeping box in the geo-stationary orbit
CN1351456A (zh) 获得一个传输增益函数的方法
CN108736939A (zh) 波束训练的方法和设备
Xu et al. Predictive beam tracking with cooperative sensing for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s
US6542519B1 (en) Intentional sidelobe creation
Huang et al. Achievable Rate in RIS-Aided MU-MIMO System Us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Phase Shift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